CN103339398B - 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9398B
CN103339398B CN201280007200.9A CN201280007200A CN103339398B CN 103339398 B CN103339398 B CN 103339398B CN 201280007200 A CN201280007200 A CN 201280007200A CN 103339398 B CN103339398 B CN 103339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apparatus
spring
ratchet
driving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72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9398A (zh
Inventor
G·阿纳特
C·阿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339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9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3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7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on or inside the clutch cover, e.g. acting on the diaphragm or on the pressure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装置(1),该离合器装置带有至少一个能够在轴向方向(A)上接合和分离的、在接合状态下摩擦锁合的转矩传递装置(2)和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旋转的调节环(8),至少一个作用在所述调节环上的、可旋转地支承的、带有驱动小齿轮(10)的丝杠传动装置(9)以及至少一个能够与所述驱动小齿轮(10)产生嵌接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紧的、用于在磨损情况下使所述丝杠传动装置(9)旋转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被构造成阶梯形的。

Description

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由DE102009035225A1已知一种离合器装置。该离合器装置具有一能够在轴向方向上接合和分离的、在接合状态下摩擦锁合的转矩传递装置和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包含一可旋转的调节环和一作用在该调节环上的、可旋转地支承的、带有一驱动小齿轮的丝杠传动装置。此外,所述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具有一能够与该驱动小齿轮产生嵌接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紧的、用于在磨损情况下使所述丝杠传动装置旋转的驱动组件。
通常,在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中出于成本原因使用仅一个单一的丝杠传动装置和仅一个单一的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能够与丝杠传动装置的驱动小齿轮产生形锁合的嵌接。丝杠传动装置和驱动组件相对于中心轴线偏心地布置,离合器装置能够绕该中心轴线旋转地支承。驱动组件的预紧与由于板式弹簧引起的预紧相反指向,转矩传递装置通过板式弹簧的预紧分离,即通过板式弹簧的预紧使转矩传递装置的压紧板从转矩传递装置的反压板运动离开,以便消除相对于支承在压紧板和反压板之间的离合器盘的摩擦锁合。因为驱动组件的相反指向的预紧力与板式弹簧的预紧力相反仅在离合器装置的周边上的部位上、即局部点式地(punktuell)起作用,在转矩传递装置分离时存在压紧板从反压板或者从离合器盘偏斜脱离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离合器装置,其中,能够降低在转矩传递装置分离时偏斜脱离的危险。
根据本发明,本任务如下离合器装置解决,该离合器装置带有至少一个能够在轴向方向上接合和分离的、在接合状态下摩擦锁合的转矩传递装置和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旋转的调节环,至少一个作用在该调节环上的、可旋转地支承的、带有一驱动小齿轮的丝杠传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能够与该驱动小齿轮产生嵌接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紧的、用于在磨损情况下使丝杠传动装置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预紧力被构造成阶梯形的,从而在转矩传递装置的分离过程的起初,即到当转矩传递装置的摩擦副(例如压紧板/离合器盘或者离合器盘/反压板)分开时的时间点,通过驱动组件局部点式地起作用的反力是较小的。
该转矩传递装置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压紧板、至少一个反压板和至少一个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该压紧板和该反压板之间的离合器盘,从而可构造前面已经提及的摩擦副压紧板/离合器盘和离合器盘/反压板。压紧板无相对转动地布置在离合器装置的壳体中并且能够相对于反压板在轴向方向上受限地移位,而反压板与壳体固定地布置。如果离合器盘被夹紧在压紧板和反压板之间,则实现摩擦锁合地将转矩从离合器装置的输入侧通过压紧板和反压板传递到离合器盘上,并且从离合器盘传递到离合器装置的输出侧上。
优选地,该离合器装置被构造为常合式离合器装置,即被构造为这样的离合器,其中,在无操作的状态下,接合的、构造为碟形弹簧的杠杆元件作用到压紧板上的力超过分离的板式弹簧作用到压紧板上的力。在操作时,碟形弹簧通过促动器以一力加载,离合器通过该力分离。但是另一方面,该离合器装置也可以构造为常开式离合器装置,即被构造为这样离合器,其中,在未操作的状态下,分离的板式弹簧作用到压紧板上的力超过构造为杠杆弹簧的杠杆元件作用到压紧板上的力。在操作时,杠杆弹簧通过促动器以一力加载,离合器通过该力接合。
同样地,该离合器装置可以构造为压式离合器装置,即构造为这样的离合器装置,其中,促动器对碟形弹簧或者杠杆弹簧施加一压力,或者该离合器构造为拉式离合器装置,即构造为这样的离合器装置,其中,促动器对碟形弹簧或者杠杆弹簧施加一拉力。此外,该离合器装置一方面可以构造为干式离合器并且另一方面也可以构造为湿式离合器。此外,该离合器装置可以为单离合器或者多离合器,尤其是双离合器。
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优选为基于位移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该驱动组件优选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棘爪,该驱动棘爪的自由端能够与驱动小齿轮产生基本上形锁合的嵌接。“基本上形锁合的嵌接”意味着,该嵌接不必在理想形锁合的意义上来实现,而是驱动棘爪的自由端和驱动小齿轮也可以具有相互稍微不同的轮廓,该自由端嵌接到齿结构的、尤其是驱动棘爪的齿结构的齿根中。此外,基本上形锁合的嵌接也可以包含力锁合的组成部分。
除了驱动棘爪外驱动组件还优选具有至少一个预紧弹簧,该预紧弹簧至少在转矩传递装置接合的状态下与驱动棘爪至少部分地间隔开。通过这种部分的间隔,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将整个驱动组件的预紧力、即能够通过驱动棘爪和预紧弹簧产生的反力构造成阶梯形的。
尤其有利的是,预紧弹簧以其在径向方向上处于内部的端部支承在驱动棘爪的一弹簧段上并且至少在转矩传递装置的接合状态下以该预紧弹簧的在径向方向上处于外部的端部通过一止挡与驱动棘爪的该弹簧段间隔开。由此也有利于驱动组件预紧力的阶梯形构成。预紧弹簧优选在其径向方向上处于内部的端部上与离合器装置的壳体构件、优选壳体盖连接。此外有利的是,驱动棘爪在弹簧段的在径向方向上处于内部的端部上与上述的壳体构件、尤其与离合器盖连接。预紧弹簧和驱动棘爪的弹簧段与离合器壳体的、尤其与壳体盖的该连接优选通过同一连接器件实现,例如通过螺栓、优选阶梯螺栓,铆钉或者螺钉实现。
优选地,预紧弹簧布置在离合器装置的壳体构件的、优选壳体盖的外侧面上。替代地或者附加地,有利的是,驱动棘爪的一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弹簧段布置在离合器装置的壳体构件的、优选壳体盖的外侧面上。由此,可能的是,预紧弹簧和/或驱动棘爪的弹簧段抵着上述的壳体构件、尤其抵着壳体盖预紧。在此,预紧力的准确调节能够在壳体的外部进行,即在离合器装置安装之后也还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进行。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止挡在轴向方向上穿过驱动棘爪中的、优选驱动棘爪的弹簧段中的至少一个穿透部或者至少一个缺口延伸并且至少贴靠在离合器装置的壳体构件上、优选壳体盖上。该止挡可以固定在预紧弹簧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即被构造为单独的构件,但是也可以作为止挡段与预紧弹簧一体式地构成。如果上述的止挡固定或者构造在预紧弹簧侧,则它能够与壳体构件、例如壳体盖产生贴靠。然而,在这种上下文中,“至少贴靠”也意味着,止挡可以固定在壳体构件的、尤其是壳体盖的侧面上,或者与壳体构件、尤其与壳体盖一体式地构成。即,在此,止挡能够与预紧弹簧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产生贴靠。
优选地,预紧弹簧在轴向方向上的弹簧硬度等于或者大于驱动棘爪在轴向方向上的弹簧硬度。尤其有利的是,预紧弹簧在轴向方向上的弹簧硬度等于或者大于驱动棘爪的弹簧段在轴向方向上的弹簧硬度。由此可能的是,预紧力的第二级构造得大于第一级。这具有优点,即,当压紧板和离合器盘之间的或者离合器盘和反压板之间的摩擦锁合已经消除时,驱动组件在轴向方向上的全部预紧力才局部点式地作用在转矩传递装置的压紧板上。如果在这种状况下由于局部点式起作用的预紧力会引起通过板式弹簧无相对转动地悬挂的压紧板的倾斜或者偏斜,则这种倾斜至少不再对离合器盘的摩擦衬起负面作用。
优选地,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能够在转矩传递装置的分离运动期间与一构造在调节环的或者转矩传递装置的侧面上的止挡区域产生贴靠。该止挡区域可以与该调节环或者与该转矩传递装置的构件一体式地构成,但是也可以构造为单独的构件。止挡区域例如构造为调节环的外周边中的径向突出部。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可以与驱动棘爪,尤其与驱动棘爪的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嵌接区域一体式地构成,但是,也可以构造为单独的构件,该构件例如围绕一杠杆元件的力边缘弯曲,该杠杆元件设置用于转矩传递装置的接合和/或分离。
替代地可能的是,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能够在转矩传递装置的分离运动期间与一杠杆元件的力边缘产生贴靠,该杠杆元件设置用于转矩传递装置的接合和/或分离。在这里可能的是,将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和止挡构造成单一的构件,由此,能够减少离合器装置的构件数量。
优选地,至少在转矩传递装置的接合状态下,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和止挡区域之间的间距小于或者等于预紧弹簧和驱动棘爪之间的最大间距。由此可能的是,在预紧力的第二级起作用之前,消除了驱动棘爪和丝杠传动装置的驱动小齿轮之间的相对运动。
优选地也可能的是,至少在转矩传递装置的接合状态下,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和杠杆元件的力边缘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在预紧弹簧和驱动棘爪之间的最大间距。尤其有利的是,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和所述止挡构造为单一的构件。
此外,所述止挡优选在轴向方向上穿过离合器装置的壳体构件中的、优选壳体盖中的穿透部延伸并且能够在转矩传递装置的分离运动期间与杠杆元件的力边缘产生贴靠。为此,该止挡和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构造为单一的构件。在操作杠杆元件时可使用操作力,以使预紧弹簧进一步抬起。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优选实施例结合以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
图1以半剖图示出带有转矩传递装置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离合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接合状态下的、图1的离合器装置,其中,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已感测到磨损,
图3示出部分分离状态下的、图2的离合器装置,
图4示出完全分离状态下的、图3的离合器装置,
图5示出完全分离状态下的、图4的离合器装置,其中,转矩传递装置的压紧板在轴向方向上振动,
图6示出位移/力图,该图示出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驱动组件的预紧力的阶梯形力曲线走向,和
图7示出离合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6涉及离合器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离合器装置1优选为通常接合的单离合器。但是,例如也可以为双离合器的通常分离的子离合器,或者为被另外构造或者操作的离合器,如已经在说明书引言中所阐明的。
离合器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转矩传递装置2。转矩传递装置2具有至少一个压紧板21、至少一个反压板22和至少一个在轴向方向A上布置在压紧板21和反压板22之间的离合器盘23。离合器装置1绕中心轴线Z可旋转地支承,其中,中心轴线Z在离合器装置1的图1所示的半剖图的右侧上标明为虚线。
转矩传递装置2的反压板22与离合器装置1的至少一个壳体构件固定地连接。反压板22尤其与一壳体盖19螺纹连接。压紧板21在离合器壳体中、尤其是在轴向方向A上在壳体盖19和反压板22之间无相对转动地支承并且能够在离合器装置1的轴向方向A上受限地移位。压紧板21尤其借助于多个未示出的板式弹簧无相对转动地固定或者悬挂在壳体中并且与反压板22离开地、也就是说参考图1向上地预紧。
此外,离合器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杠杆元件6,该杠杆元件在通常接合的离合器装置1中构造为碟形弹簧并且在通常分离的离合器装置1中构造为杠杆弹簧。杠杆元件6在壳体侧上、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盖19的侧面上支撑并且能够通过一未示出的、对杠杆元件6的在径向方向R上处于内部的尖部起作用的促动器来操作。杠杆元件6在壳体盖19上的所述支撑借助于一个或者多个支承装置实现,所述支承装置例如包含两个在离合器装置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线材环,杠杆元件6在轴向方向A上可翻转地支承在所述线材环之间。此外,所述支承装置例如包含一些螺栓24,所述螺栓尤其构造为阶梯螺栓,并且所述线材环由所述螺栓保持在壳体盖19上。杠杆元件6通过一调节环8间接地作用到压紧板21上,所述调节环配属于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优选以下将探讨的、基于位移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在通常接合的离合器装置1中,构造为碟形弹簧的杠杆元件6的作用力超过板式弹簧的反力,而在通常分离的离合器装置1中,板式弹簧的反力超过构造为杠杆弹簧的杠杆元件6的作用力。与此相应地,操作通常接合的离合器装置1的碟形弹簧导致离合器装置1的分离,也就是说导致压紧板21的脱离(Abhub)并且导致压紧板21从反压板22远离,而在通常分离的离合器装置1中,操作杠杆弹簧导致离合器装置1的接合。
在接合的离合器中,转矩从离合器装置1的输入侧、例如从双质量飞轮通过壳体和反压板22以及压紧板21(这两者与壳体无相对转动地连接)摩擦锁合地传递到离合器盘23上。转矩从在反压板22和压紧板21之间摩擦锁合地夹紧的离合器盘23向离合器装置1的输入轴、例如向变速器的输入轴传递。
因为由于摩擦锁合不仅反压板22和压紧板21的摩擦面而且离合器盘23的摩擦衬都承受磨损,在离合器装置1的使用寿命期间必须将压紧板21总是更近地移动到反压板22处,以便补偿摩擦面的强度和摩擦衬的厚度在轴向方向A上的减小或者以使离合器装置1能够接合。为此,在离合器装置1中构成有之前已经提到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优选构造为基于位移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具有一驱动组件4,此外,该驱动组件包含一驱动棘爪12和一作用在该驱动棘爪12上的预紧弹簧16。优选地,驱动组件4与壳体或者说壳体盖19连接并且至少在轴向方向A上弹性地抵着丝杠传动装置9的驱动小齿轮10预紧。驱动组件4的一径向段优选在壳体或者壳体盖19的外侧上延伸,从而驱动组件4的所述预紧优选也在轴向方向A上抵着壳体或者壳体盖19进行。
驱动组件4能够与丝杠传动装置9的驱动小齿轮10产生基本上形锁合的嵌接,以便在磨损情况下通过无相对转动地布置在丝杠传动装置9上的驱动小齿轮10来扭转丝杠传动装置9。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被构造成阶梯形的,如这在图6中的位移/力图中示出。
驱动组件4的驱动棘爪12优选一体式地构成,例如构造为板材构件。驱动棘爪12具有一弹簧段13,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弹簧段基本上在离合器装置1的径向方向R上在壳体、尤其是壳体盖19的外部延伸。根据壳体盖19的外部轮廓和/或弹簧段13的预紧也可能的是,弹簧段13相对于径向平面略倾斜。弹簧段13过渡到驱动棘爪12的嵌接段14中。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嵌接段14基本上在离合器装置1的轴向方向A上延伸。
驱动棘爪12延伸穿过壳体盖19中的穿透部20,更准确地说,驱动棘爪12的嵌接段14从离合器壳体的外侧延伸到离合器壳体的内部并且向驱动小齿轮10的方向延伸。
驱动棘爪12的、尤其嵌接段14的自由端能够与丝杠传动装置9的驱动小齿轮10产生基本上形锁合的嵌接。为了在离合器装置1的操作期间使嵌接段14的自由端与驱动小齿轮10的外壳面保持接触,有利的是,嵌接段14相对于轴向方向A上的预紧附加地通过弹簧段13也在径向方向R上抵着驱动小齿轮10预紧。
丝杠传动装置9,在该丝杠传动装置上无相对转动地安装有驱动小齿轮10,通过至少一个丝杠保持架11可旋转地支承在压紧板21的侧面上,其中,丝杠保持架11例如与压紧板21的背离离合器盘23的侧面连接,尤其螺纹连接或者铆接。
驱动小齿轮10在其外壳面上设置有齿结构,该齿结构具有确定的齿距。嵌接段14的自由端构造成能够基本上形锁合地嵌接到该齿结构中。为此,自由端例如优选具有在离合器装置1的径向方向R上向驱动小齿轮10突出的区域。通过已经提到的、在径向方向R上的预紧能够有利于嵌接。为了能够实现细微级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可能的是,驱动棘爪12具有多个不同长度的嵌接段14,其中,长度差处于小于齿结构的齿距的范围内。
丝杠传动装置9通过丝杠螺母与调节环8连接,其中,将丝杠传动装置9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丝杠螺母的平移运动,并且将丝杠螺母的平移运动转化为调节环8的旋转运动。优选地,调节环8构造为斜坡环。调节环8的斜坡可滑动运动地布置在对应斜坡(Gegenrampen)上,这些对应斜坡构造在压紧板21的背离离合器盘23的侧上,优选嵌进压紧板21中。
理想地,调节环8的在轴向方向A上对置于斜坡和对应斜坡的面既在转矩传递装置2的接合期间也在分离期间与杠杆元件6的力边缘7处于贴靠。下面,这些面被称为杠杆元件侧的贴靠面。
如果转矩传递装置2或者离合器装置1接合,则压紧板21向反压板22上运动,即参考图1向下。在这里,驱动棘爪12的或者说驱动棘爪12的嵌接段14的自由端在驱动小齿轮10的齿面上滑动。如果存在足够的离合器磨损,则压紧板21必须进一步向反压板22上运动,从而最后使驱动棘爪12的自由端越过紧接着齿面的齿尖。
在离合器装置1随后分离时,驱动棘爪12的自由端卡锁到紧接着被越过的齿尖的齿根中。在分离运动期间,即参考图1在压紧板21向上运动期间,驱动棘爪12参考图1在顺时针方向上驱动驱动小齿轮10。丝杠传动装置9也通过驱动小齿轮10旋转,该丝杠传动装置将旋转运动转化为丝杠螺母的平移运动。通过平移运动的丝杠螺母使调节环8旋转,从而调节环8的斜坡在嵌进压紧板21中的对应斜坡上往高运动。由此,使调节环8的杠杆元件侧的贴靠面和压紧板21之间的间距增大得这样宽,直到根据位移补偿相对于杠杆元件6的力边缘7的离合器磨损。
为了在转矩传递装置2分离时限制驱动小齿轮10和驱动棘爪12之间的相对位移,驱动组件4优选具有一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该间距保持件的自由端从一确定的分离位移或者拉开位移起与止挡区域18产生贴靠。止挡区域18例如作为径向突出部布置在调节环8的外周边上并且与调节环8一体式地构成。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可以与驱动棘爪12一体式地构成,但是,也可以构造为单独的构件,如在图1中示出的。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基本上与驱动棘爪12的嵌接段14平行地布置并且在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的区域中与所述的驱动棘爪12连接。优选地,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构造为条形的、单独的构件,例如构造为板材构件并且在轴向方向A上穿过壳体盖19中的穿透部20延伸。止挡17在穿透部20的附近贴靠在壳体盖19的外侧上。
如果存在危险,即,在离合器装置1的分离状态下压紧板21由于轴向振动还进一步从反压板22振动开,则通过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限制驱动小齿轮10和驱动棘爪12之间的相对位移是尤其有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棘爪12跟随压紧板21的和可旋转地支承在压紧板21上的丝杠传动装置9的轴向振动,由此抑制不希望的磨损补偿调节或者不希望的进一步磨损补偿调节。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这尤其导致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从壳体盖19的外侧抬起。
此外,在压紧板21从离合器盘23脱离时和在压紧板21从反压板22脱开时已经存在危险,即,这导致偏斜地脱离,因为驱动组件4的轴向预紧作为反力,尤其是在上述接合时感测到磨损情况下,通过丝杠传动装置9偏心地并且仅局部点式地(punktuell)作用到压紧板21上。
因此,有利的是,将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构造成阶梯形的,从而在分离过程的起初一变小的预紧力在轴向方向A上起作用,并且轴向方向A上的全部预紧力在分离运动期间才起作用,尤其当摩擦副压紧板21/离合器盘23和离合器盘23/反压板22在离合器装置1部分分离的状态下分开时才起作用。
为此,驱动组件4附加地具有已经提到的预紧弹簧16,该预紧弹簧如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那样优选布置在壳体盖19的外侧上。预紧弹簧16至少在转矩传递装置2接合的状态下与驱动棘爪12,更准确地说与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至少部分地间隔开。在这里,尤其有利的是,预紧弹簧16以其在径向方向R上处于内部的端部支承在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上。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预紧弹簧16的径向内部的端部和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的径向内部的端部通过螺栓24与壳体盖19连接。同样地,优选构造为阶梯螺栓的该螺栓24有助于在壳体盖19的另一侧上,即在离合器壳体的内部通过两个线材环支承杠杆元件6。
预紧弹簧16至少在转矩传递装置2接合的状态下以其在径向方向R上处于外部的端部通过止挡17与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间隔开,其中,这个在转矩传递装置2接合的状态下的间距以下被称为最大间距。
在图1的图示中,在转矩传递装置2接合的状态下,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和调节环侧的止挡区域18之间的间距a1小于预紧弹簧16和驱动棘爪12之间的最大间距m。但是也可能的是,间距a1和最大间距m基本上一样大。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止挡17固定在预紧弹簧16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并且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但是也可能的是,预紧弹簧16和止挡17作为单一的构件构成。也可能的是,止挡17取代与预紧弹簧16连接而与壳体盖19连接或者与壳体盖一体式地构成。
在止挡17的区域中,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具有穿透部15,止挡17在轴向方向A上穿过该穿透部延伸,以便在由于预紧弹簧16引起预紧的情况下与处于穿透部下的壳体盖19产生贴靠。代替穿透部15,驱动棘爪12也可以在它的外轮廓中具有一例如切入口形式的缺口。
优选地,预紧弹簧16在轴向方向A上的弹簧硬度等于或者大于驱动棘爪12在轴向方向上的弹簧硬度。尤其有利的是,预紧弹簧16在轴向方向A上的弹簧硬度等于或者大于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在轴向方向A上的弹簧硬度。
止挡区域18(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的自由端能够在转矩传递装置2的接合运动期间与该止挡区域产生贴靠)一方面能够构造在调节环8的侧面上,然而,另一方面也能够构造在转矩传递装置2的侧面上。
下面参考图2至5阐明在感测到磨损的情况下离合器装置1的分离过程。在离合器装置1的上述接合过程中,驱动棘爪12的嵌接段14的自由端已经越过驱动小齿轮10的齿尖并且卡锁到紧接着齿尖的齿根中。
在离合器装置1的运行点上的这种初始状况在图2中示出。在该状况下,参考图6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的第一级起作用。相应于驱动棘爪12抵着壳体盖19的预紧力F1的反力必须附加地通过分离的板式弹簧施加,从而预紧力F1要尽可能小地确定大小。
通过操作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构造为碟形弹簧的杠杆元件6,离合器装置1达到部分分离的状态,该状态在图3中示出。在此,碟形弹簧的处于内部的尖部参考图3向下压,从而在支撑在支承装置的线材环上的情况下,碟形弹簧的力边缘参考图3向上运动,并且压紧板21与调节环8和丝杠传动装置9共同通过预紧的板式弹簧向上运动。参考图6这意味着,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从壳体盖19的外侧运动离开一相应于最大间距m的位移,因为驱动棘爪12的嵌接段14的自由端由于磨损感测而卡锁到齿根中。
然后,在该状态下,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的第二级起作用,即预紧力F2起作用,预紧弹簧16以该预紧力抵着壳体盖19预紧。参考图6,这意味着,在图3中经过位移m之后现在必须通过板式弹簧施加相对于全部预紧力F1+F2的反力。
这不是关键的,因为摩擦副压紧板21/离合器盘23和离合器盘23/反压板22在部分分离的状态下已经分开,即已经实现脱离。此外,在这种状况下,杠杆元件6在调节环8上的夹紧力已经消除,从而调节环8能够立即通过在驱动组件5的作用下旋转的丝杠传动装置9来扭转。
为了完整性要提及,假如在离合器装置1的上述接合时没有感测到磨损,则驱动棘爪12的嵌接段14的自由端在相应于图3的、部分分离的状态下会在驱动小齿轮10的齿面上滑动并且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不会从壳体盖19的外侧升起。仅预紧力F1,即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的第一级会起作用。在部分分离的状态下,调节环侧的止挡区域18已经会与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的自由端产生贴靠,以避免由于相对运动而引起不希望的扭转。
在图4中达到转矩传递装置2的完全分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调节环侧的止挡区域18也与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的自由端产生贴靠,以便避免不希望的进一步扭转。
在图5中,压紧板21经受轴向振动并且与调节环8和丝杠传动装置9共同向离合器盘23和反压板22的方向振动,其中,碟形弹簧保持在其操作状态中。由此,调节环8的碟形弹簧侧贴靠面从碟形弹簧的力边缘抬起。在这种状况下,不进行不希望的磨损感测,因为驱动棘爪12的以预紧力F1预紧的弹簧段13向壳体盖19上运动,从而嵌接段14的自由端在预紧力F1情况下跟随驱动小齿轮10并且能够在弹簧段13贴靠在壳体盖19上的情况下在必要时沿着齿面滑动,而不越过紧接着的齿尖。
在图7中示出离合器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为了避免重复,下面仅探讨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相同的特征。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设置在壳体盖19中的穿透部20构造得较大,因为穿过该穿透部不仅穿过驱动棘爪12的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嵌接段14,而且也穿过构造成螺栓形的、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的自由端能够与杠杆元件6的力边缘7的背离离合器盘23的侧面产生贴靠,从而在转矩传递装置2的分离状态下,杠杆元件6的力边缘7能够被夹紧在调节环8的杠杆侧的贴靠面和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之间。由此,止挡区域18能够与杠杆元件6的用于转矩传递装置2的接合和/或分离的力边缘7产生贴靠。由此能够省去调节环8的外周边上的径向突出部,如参考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所示的。
优选地,将止挡17和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构造为一个构件,其中,止挡17例如具有一突出部或者比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大的直径,以便与壳体盖19的外侧产生贴靠。通过一体式的构成能够省去单独的、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如参考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所示的。
优选地,至少在转矩传递装置2的接合状态下,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5和杠杆元件6的力边缘7之间的间距a2大于预紧弹簧16和驱动棘爪12之间的最大间距m。但是也可能的是,间距a2和最大间距m基本上是相等的。
与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1相应地进行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1的操作以及磨损感测和磨损补偿调节。
上述实施例涉及离合器装置1,该离合器装置带有至少一个能够在轴向方向A上接合和分离的、在接合状态下摩擦锁合的转矩传递装置2和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旋转的调节环8,至少一个作用在该调节环8上的、可旋转地支承的、带有驱动小齿轮10的丝杠传动装置9以及至少一个能够与该驱动小齿轮10产生嵌接的、在轴向方向A上预紧的、用于在磨损情况下使丝杠传动装置9旋转的驱动组件4,其中,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被构造成阶梯形的。尽管上述的实施例只涉及两级式地构成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也可能的是,将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构造成多级式的,即多于两级。
附图标记列表
1离合器装置
2转矩传递装置
3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4驱动组件
5驱动组件侧的间距保持件
6杠杆元件
7力边缘
8调节环
9丝杠传动装置
10驱动小齿轮
11丝杠保持架
12驱动棘爪
13弹簧段
14嵌接段
15弹簧段侧的穿透部
16预紧弹簧
17止挡
18止挡区域
19壳体盖
20壳体盖侧的穿透部
21压紧板
22反压板
23离合器盘
24螺栓
A轴向方向
R径向方向
Z中心轴线
m最大间距
a1间距
a2间距
F1驱动棘爪抵着壳体盖的预紧力
F2预紧弹簧抵着壳体盖的预紧力

Claims (10)

1.离合器装置(1),该离合器装置带有至少一个能够在轴向方向(A)上接合和分离的、在接合状态下摩擦锁合的转矩传递装置(2)和至少一个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该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旋转的调节环(8),至少一个作用在所述调节环(8)上的、可旋转地支承的、带有一驱动小齿轮(10)的丝杠传动装置(9)以及至少一个能够与所述驱动小齿轮(10)产生嵌接的、在所述轴向方向(A)上预紧的、用于在磨损情况下使所述丝杠传动装置(9)旋转的驱动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棘爪(12)和至少一个预紧弹簧(16),所述预紧弹簧(16)以它的在径向方向(R)上处于内部的端部支承在所述驱动棘爪(12)的一弹簧段(13)上,在所述转矩传递装置(2)的接合状态下,该预紧弹簧的在径向方向(R)上处于外部的端部通过一止挡(17)与所述弹簧段(13)间隔开,所述驱动组件(4)的预紧力被构造成阶梯形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所述驱动棘爪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驱动小齿轮(10)产生基本上形锁合的嵌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所述预紧弹簧(16)和/或所述驱动棘爪(12)的一弹簧段(13)布置在所述离合器装置(1)的壳体构件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所述止挡(17)在轴向方向(A)上穿过所述驱动棘爪(12)中的或所述驱动棘爪(12)的所述弹簧段(13)中的至少一个穿透部(15)或者至少一个缺口延伸并且至少贴靠在所述离合器装置(1)的壳体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所述预紧弹簧(16)在轴向方向(A)上的弹簧硬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驱动棘爪(12)或所述驱动棘爪(12)的弹簧段(13)在轴向方向上的弹簧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一驱动组件侧间距保持件(5)能够在所述转矩传递装置(2)的分离运动期间与一构造在所述调节环(8)的或者所述转矩传递装置(2)的侧面上的止挡区域(18),或者与一杠杆元件(6)的用于使所述转矩传递装置(2)接合和/或分离的力边缘产生贴靠。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侧间距保持件(5)在轴向方向(A)上穿过所述离合器装置(1)的壳体构件中的穿透部(20)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至少在所述转矩传递装置(2)的接合状态下,所述驱动组件侧间距保持件(5)和所述止挡区域(18)之间的间距(a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紧弹簧(16)和所述驱动棘爪(12)之间的最大间距(m)。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至少在所述转矩传递装置(2)的接合状态下,所述驱动组件侧间距保持件(5)和所述杠杆元件(6)的所述力边缘(7)之间的间距(a2)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紧弹簧(16)和所述驱动棘爪(12)之间的最大间距(m)。
10.根据权利要求3、4或7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其中,所述壳体构件为壳体盖(19)。
CN201280007200.9A 2011-02-04 2012-01-26 离合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39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10341 2011-02-04
DE102011010341.4 2011-02-04
PCT/DE2012/000059 WO2012103866A1 (de) 2011-02-04 2012-01-26 Kupplung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9398A CN103339398A (zh) 2013-10-02
CN103339398B true CN103339398B (zh) 2016-06-22

Family

ID=46026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720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39398B (zh) 2011-02-04 2012-01-26 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89675B2 (zh)
EP (1) EP2670994B1 (zh)
JP (1) JP5911515B2 (zh)
CN (1) CN103339398B (zh)
DE (2) DE112012000655A5 (zh)
WO (1) WO2012103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1035A1 (de) 2014-06-10 2015-12-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pindelbetrieb für eine weggesteuerte Nachstelleinrichtung und Reibkuppl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Nachstelleinrichtung
DE102014220411A1 (de) 2014-10-08 2016-04-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kupplung mit einer Gegenrampe an einem verschwenkbaren Hebel
DE102015210020A1 (de) * 2015-06-01 2016-12-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und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des Betriebspunktes der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6205185A1 (de) 2016-03-30 2017-10-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kupplung und Drehmomentübertragungsstrang
DE102016214540A1 (de) 2016-08-05 2018-02-0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 mit weggesteuerter Verschleißnachstellung
DE102016216583A1 (de) * 2016-09-01 2018-03-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elbstnachstellende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6219675B3 (de) * 2016-10-11 2018-01-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mit Nachstelleinrichtung zur weggesteuerten Verschleißnachstell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0536A (en) * 1990-03-14 1992-02-25 Kabushiki Kaisha Daikin Seisakusho Self adjuster for push type clutch
US6302254B1 (en) * 1997-05-30 2001-10-16 Valeo Friction clutch with wear take-up device provided with resetting means and tool adapted to reset said device
US6394251B1 (en) * 1998-12-29 2002-05-28 Valeo Friction clutch with wear take-up device for friction linings,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JP2002295517A (ja) * 2001-03-29 2002-10-09 Aisin Seiki Co Ltd 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EP0910753B1 (fr) * 1997-04-07 2003-05-28 Valeo Embrayages Mecanisme d'embrayage pour embrayage a friction a faible effort de de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DE112008001041A5 (de) * 2007-05-14 2010-01-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Selbstnachstellende Reibungsku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3504B1 (fr) * 1996-09-17 1998-12-04 Valeo Embrayage a friction a dispositif de rattrapage d'usure,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6347694B1 (en) * 2000-03-20 2002-02-19 Zf Meritor, Llc Biased wear sensor assembly for self-adjusting clutch
FR2847626B1 (fr) * 2002-11-25 2005-08-19 Valeo Embrayages Embrayages a friction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rattrapage d'usure des garnitures de friction,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12008002711B4 (de) * 2007-10-31 2020-01-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Rampensystem zum Ausgleich eines bei Verschleiß auftretenden Fehlabstands zwischen Druckplatte und Hebelsystem
DE112009002262C5 (de) 2008-08-21 2023-05-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Nachstelleinrichtung
DE102009055895B4 (de) * 2008-12-18 2019-12-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Nachstelleinrichtung
DE102010008439B4 (de) * 2009-03-09 2019-07-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Transportsicherung
DE202009019165U1 (de) * 2009-12-22 2017-05-15 Veritas Ag Fluidleitung
CN102884332B (zh) * 2010-05-25 2016-01-2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行程控制的磨损补偿的摩擦离合器及其装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0536A (en) * 1990-03-14 1992-02-25 Kabushiki Kaisha Daikin Seisakusho Self adjuster for push type clutch
EP0910753B1 (fr) * 1997-04-07 2003-05-28 Valeo Embrayages Mecanisme d'embrayage pour embrayage a friction a faible effort de de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US6302254B1 (en) * 1997-05-30 2001-10-16 Valeo Friction clutch with wear take-up device provided with resetting means and tool adapted to reset said device
US6394251B1 (en) * 1998-12-29 2002-05-28 Valeo Friction clutch with wear take-up device for friction linings,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JP2002295517A (ja) * 2001-03-29 2002-10-09 Aisin Seiki Co Ltd 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DE112008001041A5 (de) * 2007-05-14 2010-01-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Selbstnachstellende Reibungskupp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0994B1 (de) 2015-01-07
DE102012201096A1 (de) 2012-08-09
US8789675B2 (en) 2014-07-29
US20130313065A1 (en) 2013-11-28
JP2014507611A (ja) 2014-03-27
CN103339398A (zh) 2013-10-02
DE112012000655A5 (de) 2013-12-24
JP5911515B2 (ja) 2016-04-27
WO2012103866A1 (de) 2012-08-09
EP2670994A1 (de)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9398B (zh) 离合器装置
CN102884333B (zh) 具有行程控制的磨损补偿的摩擦离合器
US6457572B1 (en) Double clutch assembly
CN104641137A (zh) 离合器装置
CN104364542A (zh) 自行补偿调节的摩擦离合器
CN104662318B (zh) 用于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闭锁棘爪和/或驱动棘爪,离合器组件和闭锁棘爪和/或驱动棘爪的制造方法
CN101290032B (zh) 用于操作摩擦离合器的碟形弹簧杠杆组件以及摩擦离合器
JPH0327768B2 (zh)
CN103370556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补偿调节装置的斜坡环和支架
CN103502671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补偿调节装置
CN103717932A (zh) 具有补偿调节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CN103362977A (zh) 离合器系统
CN105143698A (zh) 压板组件和具有压板组件的离合器装置
US9810270B2 (en) Clutch device
ITPD940144A1 (it) Gruppo di innesto a frizione
CN103573848B (zh) 用于使摩擦离合器的压紧板移位的拉杆装置
CN107850133B (zh) 摩擦离合器装置
RU2670850C9 (ru) Тормозная колодка для барабанного тормоза со смещенными толкателями кулачка
CN106164522B (zh) 用于将离合器盘固定夹紧在压紧板和压板之间的、用于机动车驱动系的摩擦离合器
CN107110236B (zh) 离合器系统
RU2662862C1 (ru) Барабанный тормоз (варианты)
EP3850238B1 (en) Clutch adjustment system with wear resistant features for back driving prevention
CN107110239B (zh) 离合器系统
CN101509524A (zh) 具有杠杆弹簧的摩擦离合器
CN103874862B (zh) 离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