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3770B -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3770B
CN103333770B CN201310291401.2A CN201310291401A CN103333770B CN 103333770 B CN103333770 B CN 103333770B CN 201310291401 A CN201310291401 A CN 201310291401A CN 103333770 B CN103333770 B CN 103333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food
culture
concoction
colour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14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3770A (zh
Inventor
张文学
罗芳
李丽
吴正云
杨俊�
罗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914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3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33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3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3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3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属于酿造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传统红曲制备技术与纯菌种制曲技术相结合;并添加中药材制备纯种药红曲。即经红曲菌固态培养和红曲菌液态培养、中药材预处理、大米预处理、拌料与接种及纯种药红曲培养等工艺;以期提高药红曲的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酯化酶活力等性能和保留其中药活性成分。经本发明工艺制备的药红曲可应用于普通或保健类发酵制品,如酒、食醋、酱油等的酿造,使酿造的食品成品中含有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具有保健功能;还可作为食品、药品的着色剂;也可直接作为一种新型红曲产品或者入药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酿造发酵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属于酿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曲是红曲菌接种于大米上制备而成的曲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北宋初期,《清异录》中就有“以红曲煮肉”的记载。红曲主要有酿造用红曲、色素用红曲和功能性红曲三大类[张文学,中国酒概述.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红曲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红曲菌的级代谢产物莫纳可林K(Monacolin K)类活性物质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是现今最佳的胆固醇合成抑制剂。红曲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糖化发酵剂用于酿造,还可用于医药保健行业。此外,红曲菌还能够产一种稳定安全的食用色素——红曲色素,可代替其他合成色素应用于食用色素行业[周立平, 红曲霉在中国的生产及其应用. 中国酿造, 2004, 09: 1-7]。
我国是生产和使用红曲的大国,古代先民在不断的制曲实践中总结出了制备红曲的要点和方法,不同时代记载的制曲方法略有不同。现代,浙江和福建等省一带的红曲生产方法仍然还在沿用传统的红曲生产方法,即以大米为原料,采用人工选种、接种,并通过堆码及散堆来控制其温度,通过分段补水来控制其湿度进行红曲生产。但该传统方法生产的红曲不是一种纯的红曲,而是含有酵母菌、黑曲霉和红曲菌的红曲,[周立平,红曲霉在中国的生产及其应用. 中国酿造, 2004, 09: 1-7]。目前,红曲的生产原料还是以大米为主,接种种子有固态种子和液态种子,生产方法主要有地面法、浅盘法、厚层通风池发酵法、圆盘制曲法等,这些方法生产的红曲主要作为普通酿造用红曲,其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等较为稳定[许赣荣,固态发酵原理设备与应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这种红曲的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等虽然较为稳定,但是,这种普通的酿造用红曲与用其他霉菌,如黄曲霉、米曲霉、黑曲霉制备的米曲相比,普通酿造用红曲的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较低,因而在其生产应用中的用量较大。
综上所述,目前的红曲生产中还没有发现在制曲过程中添加中药材制备药红曲的报导,如能提供一种以传统的红曲制备技术为基础,以纯菌种为接种种子进行纯培养,在纯菌种制曲的同时添加中药材制备一种产酶能力较强的酿造用药红曲,这正是本发明的任务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基于以上所述,旨在提供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将传统红曲制备技术与纯菌种制曲技术相结合,并添加中药材制备纯种药红曲;即经红曲菌固态培养和液态培养、中药材预处理、大米预处理、拌料与接种以及纯种药红曲培养等工艺步骤,以期提高药红曲的性能和保留其中药活性成分。该方法制备的药红曲可应用于普通或保健类发酵制品,如酒、食醋、酱油等的酿造,使酿造食品成品中含有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具有保健功能;还可用作食品、药品的着色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由以下技术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别说明外,均以重量份数计。
本发明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红曲菌的固态培养
取保藏斜面的红曲菌菌种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固体斜面培养基pH值为4.5~5.0,于温度25~30℃条件下培养7~10天,挑选无染菌、菌落茁壮的红曲菌固体斜面备用,或于温度4℃条件下保存15~30天待用;
(2)红曲菌的液态培养
将步骤(1)的红曲菌固体斜面转接至液体培养基内,液体培养基pH值为4.5~5.0,于温度121℃下灭菌20分钟;再于温度25~30℃下静置培养5~7天后,挑选无染菌、菌体量多的红曲菌液体种子备用,或于温度4℃条件下保存15~30天待用;
(3)中药材的预处理
a.中药药汁的熬制
采用传统中药炮制法,将所用中药材切割至小块并称重,其重量计为m;之后加入5~10倍m重量的冷水,浸泡40~60分钟;然后大火煮沸后再小火微沸熬煮50~60分钟,趁热以4~8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得到中药药汁,其体积计为v,所用中药药汁的浓度为m/v,将该药汁于温度2~8℃条件下保存备用;
b.中药药粉的制备
用粉碎机将所用中药材粉碎,过18目筛子得到中药药粉,于温度2~8℃条件下保存备用;
(4)大米的预处理
选取品质优良的大米,将其除杂、淘洗2~4遍,再冷水浸泡1~2小时,沥干水后蒸至米粒熟透、无白心、不黏手,其水分含量为30~35%,得到颗粒分明、有弹性的蒸米,再将蒸米摊凉至30~35℃备用;
(5)拌料与接种
向步骤(4)中的蒸米接入步骤(2)所得红曲菌液体种子3~10%(v/w),再添加步骤(3)处理后的中药药汁或中药药粉,对接入红曲菌液体种子和添加中药药汁或中药药粉的蒸米进行翻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培养物,将培养物堆积,盖上4-10层无菌纱布;
(6)纯种药红曲的培养
将步骤(5)混合均匀的培养物于温度30~38℃、湿度90~99%条件下堆积培养,总的培养时间为72~144小时,期间翻拌2~3次,每次翻拌后应重新堆积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分段补水处理,培养结束后,将培养物翻匀铺平,在温度不高于40℃条件下干燥24~48小时,即制得中药材纯种药红曲。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添加中药药汁的添加量应根据所用中药材的重量m和熬制的中药药汁体积v计算出的浓度m/v进行添加,添加的中药药汁所含该药材重量应为蒸米重量的0.05~1%(w/w)。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添加中药药粉的添加量应为蒸米重量的0.05~1%(w/w)进行添加。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分段补水处理,应视培养物的干燥程度和红曲菌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段补水1~2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段补水的时间是当培养物的水分含量低于20%~30%时;且当绝大部分的培养物变红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补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段补水其每次补水量为接种时蒸米重量的5~15%(v/w)。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药材选自红景天、或西洋参、或白芍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其主要特点是接种纯种红曲菌制曲,并在制曲过程中添加适量的中药材,以期提高药红曲的性能,如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酯化酶活力等和保留所用中药材的活性成分。
依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纯种药红曲其性能测试指标参照:沈怡方.白酒生产技术全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纯种药红曲具有的优点及有益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制备的纯种药红曲的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酯化酶活力等性能指标明显好于不添加中药材的普通酿造用红曲。
2、本发明所制备的纯种药红曲可用于普通类或保健类发酵制品,如酒、食醋、酱油等的酿造,使酿造的食品成品中含有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具有保健功能。
3、本发明所制备的纯种药红曲可用于发酵食品酿酒、食醋、酱油等制作过程中的作为糖化增香剂使用;还可作为食品、药品的着色剂。
4、本发明所制备的纯种药红曲也可直接作为一种新型红曲产品或者入药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所述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该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红景天药汁红曲的制备
本实施例所用中药材为块状红景天干药材;所用红曲菌菌种代号为红-QH,由四川大学食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保存;所用固体斜面培养基为12o Bx米曲汁及2%的琼脂粉;所用液体培养基为12o Bx米曲汁。
(1)红曲菌的固态培养
取保藏斜面的红曲菌菌种红-QH,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固体斜面培养基 pH值为5.0,于温度25℃培养10天,然后挑选无染菌、菌落茁壮的红曲菌固体斜面备用;
(2)红曲菌的液态培养
将步骤(1)所得红曲菌固体斜面转接至液体培养基内,液体培养基pH值为5.0,于温度121℃下灭菌20分钟;温度30℃下静置培养5天,再挑选无染菌、菌体量多的红曲菌液体种子备用;
(3)红景天中药材的预处理
a.红景天药汁的熬制
采用传统中药炮制法,将块状红景天切割至小块,准确称取红景天药材重量16.04g,加冷水160ml,再浸泡60分钟,然后大火煮沸后用小火微沸熬煮60分钟,趁热以8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得到红景天药汁,经测定其体积为120ml;红景天药汁所含该药材浓度为红景天药材重量与红景天药汁体积的比值,即其浓度为0.13g/ml,将红景天药汁于温度2℃条件下保存备用;
(4)大米的预处理
选取品质优良的珍珠大米,将大米除杂、淘洗4遍,加入冷水至淹没过大米5cm,浸泡1小时,沥干水后常压下蒸30分钟,至米粒熟透、无白心、不黏手为止,得到颗粒分明、有弹性的蒸米,再将蒸米摊凉至35℃左右备用;
(5)拌料与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4)摊凉后的蒸米准确称重至600g/份,每份蒸米接入步骤(2)所得红曲菌液体种子60ml,再按照每份蒸米的重量添加步骤(3)所熬制的红景天药汁,其添加的红景天药汁浓度为0.13g/ml,添加量为2.3ml,则所添加的红景天药汁所含该药材重量为蒸米重量的0.05%,得培养物;然后使用无菌手套对培养物进行充分翻拌,尽量使培养物分散均匀,翻拌均匀后,将培养物堆积,加盖4层无菌纱布;
(6)纯种药红曲的培养
将步骤(5)翻拌均匀的培养物先于温度35℃、湿度96%条件下堆积培养44小时;在此期间,待90%培养物出现红色斑点且培养物水分含量低于25%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补水和翻拌,此时补水量为接种时蒸米重量的10%,即补无菌水60ml,翻拌时应使其均匀,翻拌后应重新堆积继续培养;待全部培养物都变红色且培养物水分含量低于25%时,再进行第二次补水和翻拌,此时补水量为接种时蒸米重量的5%,即补无菌水30ml,并翻拌一次再次堆积培养;待红曲菌菌丝已长透米粒内部,在培养物水分不再降低时,将温度降至32℃,湿度90%,再培养50小时,得红景天药汁红曲;培养结束后,将此药红曲翻匀铺平,在温度不高于40℃条件下干燥24小时即制得干燥红景天药汁红曲。
实施例2
红景天药粉红曲的制备
本实施例将实施例1步骤(5)中的红景天药汁替换为经粉碎机粉碎后过18目筛子的红景天药粉,其用量为0.3g,则所添加的红景天药粉重量为实例1中蒸米重量的0.05%;其他制备条件和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即制得红景天药粉红曲。
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制备的红景天药汁红曲和红景天药粉红曲,其糖化酶活力、总酸、蛋白酶活力、酯化酶活力等的性能测试指标结果见表1。
表1 红景天药汁红曲和红景天药粉红曲的性能测试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红景天药粉红曲和红景天药汁红曲,其中,红景天药汁红曲的糖化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指标高于红景天药粉红曲;红景天药粉红曲的总酸和酯化酶活力指标要高于红景天药汁红曲。因此,根据不同的酿造用途,红景天药材用于制备药红曲时的预处理方式不同,作为糖化发酵剂使用时,红景天药汁红曲更优,而作为增香剂使用时,红景天药粉红曲较好。
实施例3
西洋参药汁红曲的制备
本实施例所用中药材为片状西洋参干药材;所用红曲菌菌种,所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与实施例1均相同。
(1)红曲菌的固态培养
取保藏斜面的红曲菌菌种红-QH,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固体斜面培养基pH值为4.5,于温度30℃培养7天,然后挑选无染菌、菌落茁壮的红曲菌固体斜面备用;
(2)红曲菌的液态培养
将步骤(1)所得红曲菌固体斜面转接至液体培养基内,液体培养基pH值为4.5,于温度121℃下灭菌20分钟;温度25℃下静置培养7天,再挑选无染菌、菌体量多的红曲菌液体种子备用;
(3)西洋参药材的预处理
a.西洋参药汁的熬制
采用传统中药炮制法,准确称取片状西洋参重量14.76g,加冷水140ml,浸泡40分钟,然后大火煮沸后用小火微沸熬煮50分钟,趁热以4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得到西洋参药汁,经测定其体积为66ml,西洋参药汁所含该药材浓度为西洋参药材重量与西洋参药汁体积的比值,即其浓度为0.22g/ml,将西洋参药汁于温度8℃条件下保存备用;
(4)大米的预处理
选取品质优良的珍珠大米,将大米除杂、淘洗2遍,加入冷水至淹没过大米5cm,浸泡2小时,沥干水后常压下蒸25分钟,至米粒熟透、无白心、不黏手为止,得到颗粒分明、有弹性的蒸米,再将蒸米摊凉至30℃左右备用;
(5)拌料与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4)摊凉后的蒸米准确称重至600g/份,每份蒸米接入步骤(2)所得红曲菌液体种子18ml,再按照每份蒸米的重量添加步骤(3)所熬制的西洋参药汁,其添加的西洋参药汁浓度为0.22g/ml,添加量为27.3ml,则所添加的西洋参药汁所含该药材重量为蒸米重量的1%,得培养物;然后使用无菌手套对培养物进行充分翻拌,尽量使培养物分散均匀,翻拌均匀后,将培养物堆积,加盖10层无菌纱布;
(6)纯种药红曲的培养
将步骤(5)翻拌均匀的培养物先于温度38℃、湿度99%条件下堆积培养36小时,在此期间,待90%培养物出现红色斑点且培养物水分含量低于30%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补水和翻拌,此时补水量为接种时蒸米重量的15%,即补无菌水90ml,翻拌时应使其均匀,翻拌后应重新堆积继续培养;待全部培养物都变红色时,再进行第二次翻拌,翻拌后再次堆积培养;待菌丝已长透米粒内部,在培养物水分不再降低时,将温度降至34℃,湿度92%,再培养36小时,得西洋参药汁红曲;培养结束后,将此药红曲翻匀铺平,在温度不高于40℃条件下干燥48小时即制得干燥西洋参药汁红曲。
实施例4
西洋参药粉红曲的制备
本实施例将实施例3步骤(5)中的西洋参药汁替换为经粉碎机粉碎后过18目筛子的西洋参药粉,其用量为6.0g,则所添加的西洋参药粉重量为实例3中蒸米重量的1%;其他制备条件和工艺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即制得西洋参药粉红曲。
本发明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西洋参药汁红曲和西洋参药粉红曲,其糖化酶活力、总酸、蛋白酶活力、酯化酶活力等的性能测试指标结果见表2。
表2西洋参药汁红曲与西洋参药粉红曲的性能测试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制备西洋参药粉红曲和西洋参药汁红曲,西洋参药粉红曲的糖化酶活力、总酸、蛋白酶活力和酯化酶活力指标要高于西洋参药汁红曲,因此,应用西洋参药材制备药红曲时,添加西洋参的干燥细粉制备西洋参药粉红曲性能更优。
实施例5
白芍药汁红曲的制备
本实施例所用中药材为片状白芍干药材;所用红曲菌菌种,所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与实施例1均相同。
(1)红曲菌的固态培养
取保藏斜面的红曲菌菌种红-QH,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固体斜面培养基pH值为4.7,于温度30℃培养8天,然后挑选无染菌、菌落茁壮的红曲菌固体斜面备用;
(2)红曲菌的液态培养
将步骤(1)所得红曲菌固体斜面转接至液体培养基内,液体培养基pH值为4.7,于温度121℃下灭菌20分钟;温度25℃下静置培养7天,再挑选无染菌、菌体量多的红曲菌液体种子备用;
(3)白芍中药材的预处理
a.白芍药汁的熬制
采用传统中药炮制法,准确称取片状白芍重量10.41g,加冷水52ml,浸泡40分钟,然后大火煮沸后用小火微沸熬煮55分钟,趁热以8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得到白芍药汁,经测定其体积为29ml,白芍药汁所含该药材浓度为白芍药材重量与白芍药汁体积的比值,即其浓度为0.36g/ml,将白芍药汁于温度4℃条件下保存备用;
(4)大米的预处理
选取品质优良的珍珠大米,将大米除杂、淘洗3遍,加入冷水至淹没过大米5cm,浸泡1.5小时,沥干水后蒸27分钟,至米粒熟透、无白心、不黏手为止,得到颗粒分明、有弹性的蒸米,再将蒸米摊凉至35℃左右备用;
(5)拌料与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4)摊凉后的蒸米准确称重至600g/份,每份蒸米接入步骤(2)所得红曲菌液体种子30ml,再按照每份蒸米的重量添加步骤(3)所熬制的白芍药汁,其添加的白芍药汁浓度为0.36g/ml,添加量为10.0ml,则所添加的白芍药汁所含该药材重量为蒸米重量的0.6%,得培养物;然后使用无菌手套对培养物进行充分翻拌,尽量使培养物分散均匀,翻拌均匀后,将培养物堆积,加盖7层无菌纱布;
(6)纯种药红曲的培养
将步骤(5)翻拌均匀的培养物先于温度32℃、湿度96%条件下堆积培养72小时,在此期间,待90%培养物出现红色斑点且培养物水分含量低于20%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补水和翻拌,此时补水量为接种时蒸米重量的8%,即补无菌水42ml,翻拌时应使其均匀,翻拌后应重新堆积继续培养;待全部培养物都变红色时,且培养物水分含量低于20%时,再进行第二次补水和翻拌,此时补水量为接种时蒸米重量的5%,即补无菌水30ml,并翻拌一次再次堆积培养;待菌丝已长透米粒内部,在培养物水分不再降低时,进行第三次翻拌,翻拌后重新堆积,并将温度降至30℃,湿度96%,再培养72小时,得白芍药汁红曲;培养结束后,将此药红曲翻匀铺平,在温度不高于40℃条件下干燥36小时即制得干燥白芍药汁红曲。
实施例6
白芍药粉红曲的制备
本实施例将实施例5步骤(5)中的白芍药汁替换为经粉碎机粉碎后过18目筛子的白芍药粉,其用量为3.6g,则所添加的白芍药粉重量为实例5中蒸米重量的0.6%;其他制备条件和工艺步骤与实施例5相同,即制得白芍药粉红曲。
本发明实施例5和实施例6所制备的白芍药汁红曲和白芍药粉红曲其糖化酶活力、总酸、蛋白酶活力、酯化酶活力等的性能测试指标结果见表3。
表3白芍药汁红曲与白芍药粉红曲的各理化指标比较
由表3可见,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制备白芍药粉红曲和白芍药汁红曲,白芍药粉红曲的糖化酶活力、总酸和蛋白酶活力指标均高于白芍药汁红曲,白芍药汁红曲的酯化酶活力略高,因此,应用白芍制备药红曲时,添加白芍的干燥细粉制备白芍药粉红曲性能更优。
本发明进一步考查了红景天、西洋参、白芍药材分别用于制备纯种药红曲时的最佳添加方式,具体做法是制作同种药材的药红曲时,保持其该药材添加量一定,而改变药材添加方式,即添加药粉或药汁分别制备纯种药红曲,并测定其糖化酶活力、总酸、蛋白酶活力和酯化酶活力性能指标,根据性能指标的高低选择最佳的药材添加方式。根据所做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红景天适用于制备药汁红曲。红景天药汁用于制备纯种药红曲时,其糖化酶活力为230.48~638.26 U/g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糖化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2.71%~25.04%;总酸为0.759~2.441 g/100g干曲;蛋白酶活力为0.306~0.714 g氨基态氮/100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蛋白酶活力提高了11.56%~20.00%;酯化酶活力为3098.67~4330.08 mg/100g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酯化酶活力提高了35.29%~79.65%。
西洋参适用于制备药粉红曲。西洋参药粉用于制备纯种药红曲时,其糖化酶活力为518.03~688.41 U/g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糖化力分别提高了21.56~38.03%;总酸为0.864~1.621 g/100g干曲;蛋白酶活力为0.799~1.017 g氨基态氮/100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蛋白酶活力提高了24.84%~58.91%;酯化酶活力为3080.65~4454.22 mg/100g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酯化酶活力提高了39.17%~78.60%。
白芍适用于制备药粉红曲。白芍药粉用于制备纯种药红曲时,其糖化酶活力为308.67~442.77 U/g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糖化力分别提高了17.02~17.97%;总酸为0.689~0.704 g/100g干曲;蛋白酶活力为0.643~0.758 g氨基态氮/100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蛋白酶活力提高了8.07%~18.44%;酯化酶活力为2800.7~2879.4 mg/100g干曲,相对于普通酿造用红曲的酯化酶活力提高了13.72%~62.37%。

Claims (6)

1.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红曲菌的固态培养
取保藏斜面的红曲菌菌种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固体斜面培养基pH值为4.5~5.0,于温度25~30℃条件下培养7~10天,挑选无染菌、菌落茁壮的红曲菌固体斜面备用,或于温度4℃条件下保存15~30天待用;
(2)红曲菌的液态培养
将步骤(1)的红曲菌固体斜面转接至液体培养基内,液体培养基pH值为4.5~5.0,于温度121℃下灭菌20分钟;再于温度25~30℃下静置培养5~7天后,挑选无染菌、菌体量多的红曲菌液体种子备用,或于温度4℃条件下保存15~30天待用;
(3)中药材的预处理
a.中药药汁的熬制
采用传统中药炮制法,将所用中药材切割至小块并称重,其重量计为m;之后加入5~10倍m重量的冷水,浸泡40~60分钟;然后大火煮沸后再小火微沸熬煮50~60分钟,趁热以4~8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得到中药药汁,其体积计为v,所用中药药汁的浓度为m/v,将该药汁于温度2~8℃条件下保存备用;
b.中药药粉的制备
用粉碎机将所用中药材粉碎,过18目筛子得到中药药粉,于温度2~8℃条件下保存备用;
(4)大米的预处理
选取品质优良的大米,将其除杂、淘洗2~4遍,再冷水浸泡1~2小时,沥干水后蒸至米粒熟透、无白心、不黏手,其水分含量为30~35%,得到颗粒分明、有弹性的蒸米,再将蒸米摊凉至30~35℃备用;
(5)拌料与接种
向步骤(4)中的蒸米接入3~10%(v/w)步骤(2)所得红曲菌液体种子,再添加步骤(3)处理后的中药药汁或中药药粉,对接入红曲菌液体种子和添加中药药汁或中药药粉的蒸米进行翻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培养物,将培养物堆积,盖上4-10层无菌纱布;
(6)纯种药红曲的培养
将步骤(5)混合均匀的培养物于温度30~38℃、湿度90~99%条件下堆积培养,总的培养时间为72~144小时,期间翻拌2~3次,每次翻拌后应重新堆积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分段补水处理,培养结束后,将培养物翻匀铺平,在温度不高于40℃条件下干燥24~48小时,即制得中药材纯种药红曲;
所述中药材选自红景天、或西洋参、或白芍中的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中药药汁的添加量应根据所用中药材的重量m和熬制的中药药汁体积v计算出的浓度m/v进行添加,添加的中药药汁所含该药材重量应为蒸米重量的0.05~1%(w/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中药药粉的添加量应为蒸米重量的0.05~1%(w/w)进行添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分段补水处理,应视培养物的干燥程度和红曲菌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段补水1~2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补水的时间是当培养物的水分含量低于30%时;且当绝大部分的培养物变红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补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补水其每次补水量为接种时蒸米重量的5~15%(v/w)。
CN201310291401.2A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333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1401.2A CN103333770B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1401.2A CN103333770B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3770A CN103333770A (zh) 2013-10-02
CN103333770B true CN103333770B (zh) 2014-11-26

Family

ID=49241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1401.2A Active CN103333770B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3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6017A (zh) * 2015-03-19 2015-08-19 杭州桐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何首乌红曲的制造方法
CN105687979A (zh) * 2016-01-19 2016-06-22 浙江知元堂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新基质发酵的中药红曲
CN113730513B (zh) * 2021-08-30 2022-07-26 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曲炮制工艺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9278B (zh) * 2011-07-25 2012-12-12 武汉小扁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调压、调脂,改善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栓塞的红曲复方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3770A (zh)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1199B (zh) 竹类作为蓬松物进行固态发酵酿酒的方法
CN103865747B (zh) 一种富含洛伐他汀红曲醋的生产方法
CN103103061B (zh)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米曲的制备方法
CN105918576B (zh) 发酵型咖啡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9550A (zh) 一种灵芝功能性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0339B (zh) 苦荞酒专用酒曲的配制方法
CN104877864A (zh) 一种黄酒曲的制作方法
CN101397530A (zh) 茶树花黄酒的酿制方法
CN104745392A (zh) 纯种液态发酵酿造薏米葛根黄酒的方法
CN104893984A (zh) 一种冠突散囊菌株
CN103305432A (zh) 一种酿酒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CN103333770B (zh) 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
CN110283731A (zh) 香菇菌种以及利用其简易制备香菇菌丝体的方法
CN103087893B (zh) 一种复合杂粮红曲的制备方法
CN103893392B (zh) 一种提高百药煎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
CN103815279B (zh) 一种富含辅酶q10红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5220A (zh) 一种富硒红曲的制作方法
CN105400656B (zh) 一种黄酒的酿造方法
CN108641850A (zh) 一种穇子酒曲及其制作方法
CN101396111B (zh) 一种酱油复合发酵液、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039132A (zh) 沙棘醋制备方法
CN108715779A (zh) 酒曲及其制备方法和利用该酒曲制作白酒的方法
CN105255744B (zh) 一种灵芝菌种提纯复壮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06118979A (zh) 一种大曲酒的酿造方法及酿造的大曲酒
CN102805171B (zh) 一种茶叶综合利用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