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0470B - 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0470B
CN103320470B CN201310289084.0A CN201310289084A CN103320470B CN 103320470 B CN103320470 B CN 103320470B CN 201310289084 A CN201310289084 A CN 201310289084A CN 103320470 B CN103320470 B CN 103320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plant
atbhlh122
protein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90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0470A (zh
Inventor
李文学
刘文文
邰欢欢
谢传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3102890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20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20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0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0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04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序列1所示,可用于调控植物的耐逆性,或调节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表达量的物质或方法可用于调控植物的耐逆性。实验证明,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序列表序列2所示的蛋白AtbHLH122的编码基因后获得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经干旱处理的存活率、经140mM的NaCl处理后的发芽率、绿叶率,和经250mM的甘露醇处理后的根长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另外,基因AtbHLH122敲除突变株在经上述处理后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说明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AtbHLH122具有调控植物耐逆性的功能。本发明在植物耐逆性研究和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干旱和盐胁迫是当今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机制来应对环境变化和各种胁迫,包括形态、生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逆境响应基因的差异表达在植物抗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逆境响应基因根据其功能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群:第一类主要包括一些可溶性的酶类,LEA(the Late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蛋白,水通道蛋白,分子伴侣和用于维持细胞完整性的酶类,保持离子平衡和消除过氧化物的物质和酶类。第二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激酶,参与信号感知和转导、调节基因表达活性的转录因子。
bHLH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家族成员最多的一大类转录因子。自bHLH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类转录因子参与真核生物众多的生理及发育进程。在酵母等单细胞真核生物中,bHLH参与染色体的分离、新陈代谢调节等生理生化过程,在动物体中,bHLH主要在感知外界环境、调节细胞周期、组织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植物bHLH家族成员众多、参与的生物过程复杂,对于其了解还不是十分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拟南芥蛋白bHLH122的新用途,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序列1所示,所述新用途为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可用于调控植物的耐逆性,或调节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表达量的物质或方法可用于调控植物的耐逆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植物耐逆性的方法,包括在所述植物中导入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编码基因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将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编码基因导入所述植物中,获得耐逆性高于所述导入前的所述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在上述方法中,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编码基因为如下1)-5)基因中的任意一种:
1)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位至第1625位所示的DNA分子;
2)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位至第1280位所示的DNA分子;
3)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4)与1)或2)或3)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编码序列表序列1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5)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或3)或4)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序列表序列1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所述严格条件可为如下:50℃,在7%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5M Na3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50℃,2×SSC,0.1%SDS中漂洗;还可为:50℃,在7%SDS、0.5M Na3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50℃,1×SSC,0.1%SDS中漂洗;还可为:50℃,在7%SDS、0.5M Na3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50℃,0.5×SSC,0.1%SDS中漂洗;还可为:50℃,在7%SDS、0.5M Na3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50℃,0.1×SSC,0.1%SDS中漂洗;还可为:50℃,在7%SDS、0.5M Na3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65℃,0.1×SSC,0.1%SDS中漂洗;也可为:在6×SSC,0.5%SDS的溶液中,在65℃下杂交,然后用2×SSC,0.1%SDS和1×SSC,0.1%SDS各洗膜一次。
在上述方法,所述导入具体可通过重组载体pMDC32-AtbHLH122实现,所述重组载体pMDC32-AtbHLH122是将载体pMDC32的致死基因ccdB替换为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1625位所示的DNA片段。
在上述应用或方法,所述植物可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具体可为拟南芥。
在上述应用或方法,所述耐逆性为耐旱性、耐盐性和耐渗透胁迫三种性状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应用或方法,所述耐逆性体现为气孔开度的大小;所述气孔开度的大小与所述耐逆性高低呈负相关,即所述气孔开度越大,所述耐逆性越低;所述气孔开度越小,所述耐逆性越高。
实验证明,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序列表序列2所示的蛋白AtbHLH122的编码基因后获得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基因AtbHLH12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经干旱处理13天后、复水后3天的存活率为32—35%,经140mM的NaCl处理后的发芽率为80—90%,绿叶率为40—60%,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经250mM的甘露醇处理后的根长为1.9—2.2cm,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另外,基因AtbHLH122敲除突变株在经上述处理后均显著低于WT。说明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AtbHLH122具有调控植物耐逆性的功能。本发明在植物耐逆性研究和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3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基因AtbHLH12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图2为T3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经干旱处理13天后复水3天后的表型。其中,左图为对照,未经干旱处理;右图为经干旱处理13天后复水3天后的表型;每幅图的四个花盆中,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株系分别为:WT、TL1、TL2和TL3。
图3为T3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经不同浓度甘露醇胁迫后的表型。从上至下各图中甘露醇的浓度分别为0、200mM、250mM;每幅图从左至右隔开的株系分别为:WT、TL1、TL2和TL3。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根癌农杆菌GV3301购自Invitrogen公司;
植物表达载体pMDC32和野生型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Col-0(Arabidopsisthaliana ecotype Col-0)均购自拟南芥信息资源网站(The Arabidopsis InformationResource,TAIR)。
实施例1、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与重组载体的获得
提取野生型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Col-0(Arabidopsis thaliana ecotypeCol-0)植株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以该cDNA为模板,用上游引物5’-CACCATGGAATCAGAATTCCAGCA-3’和下游引物5’-AGTTTCTAACAAAAGAAAATAAACT-3’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约1.5kb的DNA片段,通过TOPO克隆到载体pENTRTM/D-TOPO(购自Invitrogen公司,产品目录号为K2400-20)的多克隆位点处,获得重组载体pENTR-AtbHLH122;经测序证实,重组载体pENTR-AtbHLH122为在载体pENTRTM/D-TOPO的多克隆位点处插入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1625位所示的DNA片段。
序列表序列2为拟南芥中编码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AtbHLH122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1280位为编码区。将编码蛋白AtbHLH122的基因命名为基因AtbHLH122。
用PvuⅠ内切酶酶切重组载体pENTR-AtbHLH122使之线性化;通过LR反应将重组载体pENTR-AtbHLH122中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1625位所示的DNA片段连入植物表达载体pMDC32,获得重组载体pMDC32-AtbHLH122。经测序证实,重组载体pMDC32-AtbHLH122是将载体pMDC32的致死基因ccdB替换为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1625位所示的DNA片段。
实施例2、过表达基因AtbHLH122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及耐逆性鉴定
1、重组农杆菌的构建
取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重组载体pMDC32-AtbHLH122转化根癌农杆菌GV3301,获得含有重组载体pMDC32-AtbHLH122的重组根癌农杆菌,命名为X。
取空载体pMDC32转化根癌农杆菌GV3301,获得含有重组载体pMDC32的重组根癌农杆菌,命名为CK。
2、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将重组农杆菌X和CK分别用花芽浸泡法转化野生型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Col-0(Arabidopsis thaliana ecotype Col-0,简称WT),收获T0代种子;将T0、T1、T2代种子用含有潮霉素35μg/L的1/2MS培养基筛选,获得T3代不再产生潮霉素抗性分离的纯合转化基因AtbHLH122的拟南芥株系13个,T3代不再产生潮霉素抗性分离的纯合转化空载体的拟南芥株系3个。
T0代表示转化当代所结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T1代表示T0代自交产生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T2代表示T1代自交产生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T3代表示T2代自交产生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
上述花芽浸泡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取重组农杆菌X或CK菌液0.5ml接种于500ml含有50mg/L卡那霉素、25mg/L利福平和25mg/L庆大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于28℃振荡培养至OD600为0.5,4℃、4000rpm离心10分钟,除去上清液,用100ml的渗入缓冲液(1/2MS,5%蔗糖)重悬菌体,加silwet L-77(GE公司,货号:S5505)至终浓度0.2‰。将抽苔后刚刚开花的拟南芥的花浸于重悬液中侵染1分钟取出。用保鲜膜包裹拟南芥植株,避光横置过夜,将保鲜膜揭开透气,置于正常条件下生长,收获种子。
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取步骤2获得的T3代不再产生潮霉素抗性分离的纯合转化基因AtbHLH122的拟南芥株系(TL1、TL2、TL3),T3代不再产生潮霉素抗性分离的纯合转化空载体的拟南芥株系(CK)和WT植株,分别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以该cDNA第一链为模板,采用引物5’-GGGTATGTGGCTTCGGTTTCG-3’和5’-GCTTCTAGGAGTAAGAGACGA-3’扩增基因AtbHLH122的特异片段(221p),采用引物5’-AGAGGTTGACGAGCAGATGA-3’和5’-CCTCTTCTTCCTCCTCGTAC-3’扩增Tub4基因的特异片段(349bp)以作为内参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Applied Biosystems7500Real Time PCR system(ABI,USA)上进行,一次平行试验设3次重复。利用LivakKJ和Schmittgen TD(2001)报道的方法,即2-ΔΔCT计算相对表达量。
ΔΔCT=(CT.Target-CT.Tub4Timex-(CT.Target-CT.Tub4Time0
Time x表示任意时间点,Time0表示经Tub4校正后1倍量的目标基因表达。
结果:转化基因AtbHLH122的拟南芥株系(TL1、TL2、TL3)中基因AtbHLH122相对表达量值都明显高于拟南芥WT(如图1所示),转化空载体的拟南芥株系CK与WT结果相同。
4、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旱性鉴定
1)耐旱存活率的统计
方法:取转化基因AtbHLH122的拟南芥株系(TL1、TL2、TL3)、转化空载体的拟南芥株系(CK)和WT植株的成熟种子灭菌(75%乙醇冲洗种子30s,用无菌水冲洗一次,加入1.5%的次氯酸钠液浸润1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4℃春化2—4天,点播在MS固体培养基上,长日照(16h/8h,白天/黑夜)条件下培养至两叶期。将蛭石和营养土2:1(v/v)混合均匀后装至长度为10cm的塑料培养钵中,并称重保持各钵内培养土重量一致,钵面水平并面积大小一致。将两叶期的各株系幼苗移至不同钵内,并置于同一托盘内,保证成长期间浇水量一致。经土中培养2周后,将钵从托盘中取出,进行干旱处理(即不浇水)13天,复水三天后统计各株系植株的存活率。实验设三次重复,每次重复统计50个单株。存活率为存活植株占总植株的百分比,其中,将表现为复水3天后叶片干枯、不再发育的植株定义为死亡植株;将表现为复水3天后能够继续正常生长的植株定义为存活植株。
结果:干旱处理13天后,大部分WT植株的叶片卷曲并干枯,而转化基因AtbHLH122的拟南芥株系(TL1、TL2、TL3)植株叶片仍硬挺并保持绿色(图2)。复水三天后,WT植株的存活率为0,TL1、TL2和TL3存活率可达32%—35%。CK与WT结果相同。
2)气孔开度测定
方法:取转化基因AtbHLH122的拟南芥株系(TL1、TL2、TL3)、转化空载体的拟南芥株系(CK)和WT植株的成熟种子灭菌(75%乙醇冲洗种子30s,用无菌水冲洗一次,加入1.5%的次氯酸钠液浸润1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4℃春化2—4天,点播在MS固体培养基上,长日照(16h/8h,白天/黑夜)条件下培养至两叶期。将蛭石和营养土2:1(v/v)混合均匀后装至长度为10cm的塑料培养钵中,并称重保持各钵内培养土重量一致,钵面水平并面积大小一致。将两叶期的各株系幼苗移至不同钵内,并置于同一托盘内,保证成长期间浇水量一致。经土中培养2周后,将钵从托盘中取出,进行如下两种处理:干旱处理(即不浇水)和正常处理(即继续正常浇水),13天后,进行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进行气孔开度和失水率测定:
气孔开度测定:选取正常和干旱处理植株相同叶龄和大小的叶片,浸泡在含有30mM KCl和10mM MES(2-(N-吗啡啉)乙磺酸)-Tris的溶液中,在150μmol·m–2·s–1的光照下照射3h至对照(未进行干旱处理的WT植株)气孔开度在0.4~0.5之间。撕取叶片的下表皮置于载玻片上,在光学显微镜(B5-223IEP,Motic China Group Co.,Ltd.)下观察气孔开度并成像,每一株系测50-70个气孔,之后用Image J(http://rsbweb.nih.gov/ij/)软件统计气孔的宽度(微米)和长度(微米),并计算气孔的宽度与长度的比值(即气孔开度),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CK的结果与WT无显著差异):
表1.气孔开度测定结果
株系 正常处理 干旱处理13天
WT 0.38 0.53
TL1 0.39 0.36**
TL2 0.43 0.20**
TL3 0.38 0.32**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失水率测定:选取正常和干旱处理植株相同叶龄和大小的叶片,每个处理每株系各取8片叶,设置三个平行,背面向上,无重叠放置在称量纸上。在室温和湿度稳定的环境中分别于离体0,1,2,3,4h时称取各样本重量并统计,之后用每个时间点的鲜重除以最初的鲜重得到每个时间点的失水率。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CK的结果与WT无显著差异):
表2.失水率测定结果
株系 1h 2h 3h 4h
WT 84% 78% 73% 71%
TL1 85% 82%** 78%** 76%**
TL2 88%** 82.5%** 81%** 78%**
TL3 87%* 81%* 80%** 77%**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步骤2)的结果表明:失水率结果证实,野生型WT植株失水速度远高于过量表达植株,与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气孔开度远小于野生型WT吻合,这表明,转化基因AtbHLH122的转基因植株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迅速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进而提高转基因植株的抗旱能力。
5、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鉴定
取转化基因AtbHLH122的拟南芥株系(TL1、TL2、TL3)、转化空载体的拟南芥株系(CK)和WT植株的成熟种子灭菌(75%乙醇冲洗种子30s,用无菌水冲洗一次,加入1.5%的次氯酸钠液浸润1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4℃春化3天,点播于含有不同浓度(0mM,130mM,140mM)NaCl的MS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待含0mM NaCl的MS固体平板上的WT完全发芽时,统计不同处理下各株系种子发芽数(种子的种皮破裂记为发芽),计算发芽率。待含0mM NaCl的MS固体平板上的WT完全伸展绿叶后,不同处理下各株系的绿叶株数(植物新长出的叶片有1/2为绿色就认为叶片呈绿色),计算含绿叶植株的百分比即绿叶率。实验设三次重复,每次重复统计75个单株,结果用平均值如表3和表4所示,CK的结果与WT无显著差异。
表3、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各株系的发芽率统计结果
株系 0mM 130mM 140mM
WT 100% 64% 52%
TL1 100% 84%** 87%**
TL2 100% 90%** 84%**
TL3 100% 82%** 82%**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表4、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各株系的绿叶率统计结果
株系 0mM 130mM 140mM
WT 100% 18% 8%
TL1 100% 42%** 42%**
TL2 100% 73%** 49%**
TL3 100% 58%** 43%**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6、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渗透胁迫能力鉴定
取转化基因AtbHLH122的拟南芥株系(TL1、TL2、TL3)、转化空载体的拟南芥株系(CK)和WT植株的成熟种子灭菌(75%乙醇冲洗种子30s,用无菌水冲洗一次,加入1.5%的次氯酸钠液浸润1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4℃春化3天,点播于含有不同浓度(0mM,200mM,250mM)甘露醇的MS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待含0mM甘露醇的MS固体平板上的WT完全发芽时,统计不同处理下各株系植株根长(即主根的垂直长度)(cm)。实验设三次重复,每次重复统计75个单株,结果用平均值如表5所示,CK的结果与WT无显著差异。
表5、不同浓度甘露醇处理下各株系的根长(单位:cm)统计结果
株系 0mM 200mM 250mM
WT 4.5 1.2 0.8
TL1 4.6 2.3** 2.0**
TL2 4.6 2.2** 2.2**
TL3 4.5 2.4** 2.4**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步骤6的结果表明,与步骤5的盐处理不同,在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平板上,过表达bHLH122转基因植株发芽率同WT相比差异并不大,然而在竖板实验中野生型植株和过表达bHLH122转基因植株根的形态和长度差异明显,野生型植株在200mM和250mM甘露醇竖板上根系发生明显弯曲,并生长缓慢,而过表达植株根系弯曲不明显,根系长度达到2.2cm,约是野生型植株根系长度的三倍。这些结果表明,基因bHLH122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实施例3、bhlh122突变株对盐和渗透胁迫敏感
1、bhlh122突变株的获得
从ABRC(Arabidopsis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公司购买了SALK_049022C突变株,经PCR证实,该突变株为在野生型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Col-0(Arabidopsisthaliana Columbia)At1g51140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上插入了T-DNA。按照实施例2步骤3的方法证实了基因bHLH122在该突变株中无表达,将此突变株命名为bhlh122。
2、bhlh122突变株的耐盐性鉴定
将突变株bhlh122与野生型拟南芥WT同时播种并收获种子后,取相同批次突变株bhlh122和WT植株的成熟种子灭菌(75%乙醇冲洗种子30s,用无菌水冲洗一次,加入1.5%的次氯酸钠液浸润1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4℃春化3天,点播于含有不同浓度(0mM,100mM,130mM)NaCl的MS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待含0mM NaCl的MS固体平板上的WT完全发芽时,统计不同处理下各株系种子发芽数(种子的种皮破裂记为发芽),计算发芽率。待含0mM NaCl的MS固体平板上的WT完全伸展绿叶后,不同处理下各株系的绿叶株数(植物新长出的叶片有1/2为绿色就认为叶片呈绿色),计算含绿叶植株的百分比即绿叶率。实验设三次重复,每次重复统计75个单株,结果用平均值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各株系的发芽率统计结果
株系 0mM 100mM 130mM
WT 99% 95% 78%
bhlh122 99% 73%** 20%**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表7、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各株系的绿叶率统计结果
株系 0mM 100mM 130mM
WT 99% 97% 55%
bhlh122 99% 57%** 9%**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3、bhlh122突变株的耐渗透胁迫能力鉴定
按照步骤2中的方法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不同浓度的NaCl替换为不同浓度(0mM,100mM,150mM)的甘露醇。
结果如表8和表9所示。
表8、不同浓度甘露醇处理下各株系的发芽率统计结果
株系 0mM 100mM 150mM
WT 99% 99% 90%
bhlh122 99% 77%** 59%**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表9、不同浓度甘露醇处理下各株系的绿叶率统计结果
株系 0mM 100mM 150mM
WT 95% 99% 32%
bhlh122 95% 77%** 7%**
注: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5差异显著;表中**表示与WT的结果相比,在P<0.01差异显著。
实施例2和3的结果表明,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具有调控植物耐逆性(耐旱性、耐盐性和耐渗透胁迫能力)的功能。

Claims (8)

1.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所述耐逆性为耐旱性、耐盐性和耐渗透胁迫三种性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表序列1所示的蛋白编码基因为如下1)-3)基因中的任意一种: 
1)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位至第1625位所示的DNA分子; 
2)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位至第1280位所示的DNA分子; 
3)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逆性体现为气孔开度的大小,所述气孔开度的大小与所述耐逆性高低呈负相关。 
4.一种提高植物耐逆性的方法,包括在所述植物中导入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编码基因的步骤;所述耐逆性为耐旱性、耐盐性和耐渗透胁迫三种性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5.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将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编码基因导入所述植物中,获得耐逆性高于所述导入前的所述植物的转基因植物;所述耐逆性为耐旱性、耐盐性和耐渗透胁迫三种性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表序列1所示的蛋白编码基因为如下1)-3)基因中的任意一种: 
1)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位至第1625位所示的DNA分子; 
2)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位至第1280位所示的DNA分子; 
3)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是通过重组载体pMDC32-AtbHLH122实现的,所述重组载体pMDC32-AtbHLH122是将载体pMDC32的致死基因ccdB替换为序列表序列2的第141-1625位所示的DNA片段。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逆性体现为气孔开度的大小,所述气孔开度的大小与所述耐逆性高低呈负相关。 
CN201310289084.0A 2013-07-10 2013-07-10 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0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9084.0A CN103320470B (zh) 2013-07-10 2013-07-10 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9084.0A CN103320470B (zh) 2013-07-10 2013-07-10 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0470A CN103320470A (zh) 2013-09-25
CN103320470B true CN103320470B (zh) 2014-12-31

Family

ID=4918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908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0470B (zh) 2013-07-10 2013-07-10 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0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0607B (zh) * 2013-09-29 2016-02-17 河南大学 拟南芥At4g09820基因在植物抗盐方面的新应用
CN105985416A (zh) * 2015-01-29 2016-10-05 北京大学 蜡质发育调控基因cflap1及其在植物抗旱上的应用
CN110904122B (zh) * 2019-12-23 2021-07-1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苹果抗旱基因MdbHLH130及其应用
CN112961231B (zh) * 2021-03-12 2023-07-14 北京科技大学 雄性不育基因ZmbHLH122及其在创制玉米雄性不育系中的应用
CN112876551B (zh) * 2021-04-09 2022-09-09 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一种调控番茄耐旱性的转录因子SpbHLH89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6245B2 (en) * 2002-09-18 2007-03-27 Mendel Biotechnology, Inc. Polynucleotides and polypeptides that confer increased biomass and tolerance to cold, water deprivation and low nitrogen to plant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6245B2 (en) * 2002-09-18 2007-03-27 Mendel Biotechnology, Inc. Polynucleotides and polypeptides that confer increased biomass and tolerance to cold, water deprivation and low nitrogen to plant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hylogenetic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basic helix-loop-helix transcription fact or gene family:genomic approach to differentiation;Jeffery D等;《Differentiation》;20081130;第76卷(第9期);1006-1022 *
Theologis,A.等.登录号:NM_103993.2.《GENBANK》.2013,第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0470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0470B (zh) 拟南芥中的蛋白AtbHLH12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CN104611346B (zh) 一种耐盐基因及包括该基因的重组载体
CN100355897C (zh) 通过转基因聚合betA、NHX1、PPase基因提高玉米、小麦耐盐耐旱性的方法
CN102732526B (zh) OsSRO1c基因在控制水稻抗旱性中的应用
CN109306356B (zh) TrPPA基因及其克隆、表达载体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4195150A (zh) 拟南芥糖基转移酶基因ugt79b2在提高植物抗盐耐旱性中的应用
CN105294847A (zh) 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4862320A (zh) 一种编码甘薯ERF转录因子的IbERF4基因及应用
CN109468333A (zh) 柑橘漆酶家族基因CsiLAC4及其应用
Yin et al. Rice gene OsDSR-1 promotes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under high-potassium conditions
CN103570805A (zh) 一种活性多肽及其在植物根部发育中的应用
Magalhaes et al. The role of root morphology and architecture in phosphorus acquisition: physiological,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CN105671058B (zh) 编码甘薯erf转录因子的基因及应用
Zhao et al.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of Arabidopsis AtGALK2 gene in abscisic acid response signaling
CN104531722B (zh) 盐地碱蓬rav基因及包括该基因的重组载体
CN106191001A (zh) 磷脂酶PLDζ1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CN102304176A (zh) 水稻OsASIE1基因在增强植物耐盐性中应用
CN1768575A (zh) 一种通过多基因转化提高甜菜耐盐耐旱性和抗除草剂绿黄隆特性的方法及应用
Ahme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function of sodium exchanger genes in Aeluropus lagopoides under NaCl stress
CN103509804B (zh) 沙冬青低温胁迫相关基因及其表达载体和应用
CN105567713B (zh) 花生AhPLDα3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481959B (zh) 一种通过下调PAB2和PAB4提高植物对NaCl耐受性的方法
CN113249394B (zh) 类受体激酶基因MdMRLK2在提高植株水分利用效率的应用
CN110804619A (zh) 陆地棉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基因GhPIPLC2-2及其应用
CN105566470B (zh) 一种通过下调PAB2和PAB8提高植物对NaCl耐受性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