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4786A -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4786A
CN103314786A CN2013102935983A CN201310293598A CN103314786A CN 103314786 A CN103314786 A CN 103314786A CN 2013102935983 A CN2013102935983 A CN 2013102935983A CN 201310293598 A CN201310293598 A CN 201310293598A CN 103314786 A CN103314786 A CN 103314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erpillar fungus
chinese caterpillar
cordyceps
larva
retain moi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35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4786B (zh
Inventor
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iority to CN2013102935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4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4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7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0072 priority patent/WO201500354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4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本方法采用控制室内空气洁净度和温湿度条件,将感菌幼虫单条隔离饲养以解决感菌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互相残杀和容易互相传染病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控制室内空气洁净度和温湿度条件,将感菌幼虫单条隔离饲养以解决感菌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互相残杀和互相传染病害的问题。该发明不用将感菌幼虫投入到野生环境,整个虫草培殖的过程受外界环境干扰少。本发明中虫草发菌阶段在虫草培养盘中进行,对于控温、控湿等均可以在人工条件下进行,适合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培殖技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技术背景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根据最近的分类系统,冬虫夏草隶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肉座菌目、麦角菌科(Clavicipifaceae)、虫草属(Cordyceps)。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人工繁殖和饲养蝙蝠娥幼虫是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的重要环节。迄今报道的蝙蝠蛾昆虫超过60种,其中云南20种,西藏17种,四川12种,青海9种,甘肃9种。蝙蝠蛾幼虫为杂食昆虫,在土壤中营隧道式穴居生活,以植物嫩根为食物。不同种类的蝙蝠蛾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其特点是需要经历较漫长的幼虫期,并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蝙蝠蛾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布特征,其分布下限在纬度偏南地区海拔3000m,而在纬度偏北地区海拔2500m;分布上限为海拔5100m;最适合的生长海拔3600-5000m;最适宜的生长土壤为高寒草甸和高寒灌木丛土。由于蝙蝠蛾完成一个生命周期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冻土期蝙蝠蛾幼虫在土壤中处于休眠状态,蝙蝠蛾幼虫需要经历6-8龄的生长发育期才能化蛹,具体因种类而异,如玉树蝙蝠蛾幼虫需要996天,康定蝙蝠蛾越1000天,贡嘎蝙蝠蛾875-1040天,而且终年可以在土中找到不同龄期的蝙蝠蛾幼虫。每年5月下旬部分蝙蝠蛾幼虫形成蛹,6-8月羽化成成虫。成虫多在羽化季节期间17-20时羽化,交配后的雌蛾立即边扑边动将卵散产于附近草丛中或灌丛植被中,一般每只雌蛾产卵500粒左右。自然环境中蝙蝠蛾属昆虫的繁育受到生态地理分布、食物、植被、土壤结构、温度、湿度和自然天敌等多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制约控制,蝙蝠蛾幼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繁育速率已成为制约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的关键因素。
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山区、丘陵地带。在江西、安徽、湖南等地民间有药用。亚香棒虫草的寄主经过经中科院动物所朱弘复、王林瑶先生鉴定,定名为湖南棒蝠蛾(Napialus hunanensis Chu etWang),为鳞翅目蝙蝠蛾科的一新属新种,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安徽、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亚香棒虫草组织及子囊孢子进行分离培养;记述了分离物的形态和培养性状,并将分离物鉴定为霍克斯拟青霉菌(Paecilamyces hawkesiiXiao,T B Li et Q T Chen)或称之为(古尼拟青霉)。寄主幼虫入土时间约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受到真菌感染后死亡,至次年3月份子座从头部长出,子座从长出到子囊果形成并成熟约需1个月;子囊果开始散发孢子到虫体枯萎约10d。一般都分布在10°-30°的向阳坡地,纬度越低,出土时间也越早;海拔越高,气温也越低,出土时间就越迟。采收期从3月中、下旬一直到5月上、中旬;海拔最低见于240米,最高在1400米,而以800-1000米之间分布较多。由于亚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效,因此,随着冬虫夏草资源量的减少和价格急剧攀升,亚香棒虫草也逐渐收到追捧,并且其资源量也由于大量的滥采滥挖而开始急剧的减少。所以,亚香棒虫草的人工培养也势在必行。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9700734A)公开了一种冬虫夏草的生产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970733A)公开了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948456A)公开了一种提高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9484757A)公开了一种提高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的方法,所述四种方法公开的就似乎内容均为在青藏高原野生环境下改造环境建立温棚圈养蝙蝠娥幼虫,增加圈养区域成虫或幼虫的数量,以提高蝙蝠蛾幼虫的存活率,在蝙蝠蛾幼虫发育至6-8龄时,通过向整个圈养场地施用染菌孢液的方式,对蝙蝠蛾幼虫进行感染,蝙蝠蛾幼虫完全感染去掉温湿保护设置让其恢复到自然温湿。整个冬虫夏草的生长过程都在同一地域中进行。据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数据,该方法蝙蝠蛾幼虫从1龄生长发育至6-8龄仅需要365-380天;最终冬虫夏草的感染成功率能够达到50%左右。
申请人自1970年代末就立项开展冬虫夏草人工培殖的研究。在承担的“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冬虫夏草人工培殖研究”课题中,确立了室内人工培殖冬虫夏草的模式后,继而又承担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西藏那曲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及开发研究”,且获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在西藏那曲海拔4700多米的藏北高原,培殖出了半野生抚育的冬虫夏草,从而确立了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的新模式。“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关键技术优化研究”,在四川康定又对半野生抚育新模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产量,简化了操作环节,且降低了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本方法采用控制室内空气洁净度和温湿度条件,将感菌幼虫单条隔离饲养以解决感菌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互相残杀和容易互相传染病害的问题。具体发明内容为: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包括卵阶段、幼虫饲养阶段和出草阶段;在幼虫饲养阶段的全程或2-4龄之后进行单条隔离培育。
在幼虫饲养阶段用虫草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菌种材料进行染菌。
所述虫草为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Kirk et al.2001)虫草属Cordyceps(Fr.)Link真菌。
所述单条隔离培育包括以下技术要求:
1)培育空气洁净度要求不低于10万级;
2)幼虫被放置在质量含水量为50-500%的保湿材料上,其中保湿材料上不能出现流动的水流。
所述培育的温度是8-25℃;
单条隔离培育采用虫草培育盘进行培育;
所述虫草培育盘由一个底部设置渗水槽的盒体、隔断装置、保湿材料和与隔断装置相匹配的盒盖四部分组成;所述保湿材料设置在盒体的底部,隔断装置设置保湿材料上,盒盖覆盖在隔断装置上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控制室内空气洁净度和温湿度条件,将感菌幼虫单条隔离饲养以解决感菌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互相残杀和互相传染病害的问题。该发明不用将感菌幼虫投入到野生环境,整个虫草培殖的过程受外界环境干扰少。
2)本发明中虫草发菌阶段在虫草培养盘中进行,对于控温、控湿等均可以在人工条件下进行,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虫草培育盘的组合示意图;
图2盒体1的结构示意图;
图3隔断装置2的示意图;
图4室内培殖虫草的流程框图;
其中,1盒体,1-1渗水槽,2隔断装置,3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虫草培育盘的结构及使用方式
为解决虫草培殖过程中感菌幼虫(包括冬虫夏草和亚香棒虫草的寄主幼虫)的饲喂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虫草培育盘。所述虫草培育盘由盒体1、保湿材料、隔断装置2和盒盖3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盒体1为一个上部开口的盒状结构,在盒体1的底部水平,并且在内底面上设置有条状凹槽的渗水槽1-1,渗水槽1-1可以是平行的条状凹槽组成,也可以是多条凹槽交叉组成。
在内底面上设有一层保湿材料,该材料可以是植物纤维材料,玻璃纤维材料;也可以是棉布、吸水泡沫制成的吸水材料,对于上述保湿材料的要求是吸水能力在质量含水量50%-500%之间;在使用时将保湿材料覆盖在盒体1的整个内底面上。
在覆盖保湿材料的盒体1内底面还设置有隔断装置2,所述隔断装置2是由一个或多个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排列组成,如附图1所示,将隔断装置2放置在保湿材料上后,且加盖盒盖3后,每一个隔断装置2中的桶状结构形成一个封闭体。
在使用虫草培育盘时先将保湿材料覆盖在盒体1的整个内底面上,然后安放上隔断装置2,向保湿材料上喷水使保湿材料的质量含水量达到50-500%,然后将虫草寄主幼虫分别投放到隔断装置2与盒体1的内底面形成的上部开口的盒体内,每个盒体内投放一只,并投入虫草寄主幼虫需要食用的饲料,也可以同时添加一些供幼虫躲避的基质(腐殖土或人工基质),然后加盖盒盖3;使每一只虫草寄主幼虫在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内培养,每隔一段时间列行检查时将盒盖3打开,当需要更换培育盘时,取出隔断装置2将虫草寄主幼虫放养到另外一个虫草培育盘内,放养的方法相同,然后将使用过的虫草培育盘清洗消毒再次使用。
实施例2单条隔离培育方法的考察
1、虫卵的收集
虫卵的收集在无需空气洁净度要求到空气洁净度为30万级之间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分别采集湖南棒蝠蛾(Napialus hunanensis Chu et Wang)成虫和贡嘎蝙蝠蛾成虫产的卵。具体采收方法是,在采收地域,将当天在每一个培育方格内羽化的成虫(或从种性复壮区域内收集到的成虫)放置到一个被支撑的蚊帐交尾床内(由纱布或可以通风透气但又可以避免成虫逃逸的材料制成),蚊帐内部悬挂或在盛卵框内放置一些成虫可以附着的东西,比如绿草、有绿色树叶的树枝或竹丫等,蚊帐悬挂的末端置于盛卵框内。产卵温度控制在8-25℃、湿度为60-70%;自然光周期和自然光强度的条件下进行。将放有成虫的蚊帐交尾床置于自然光周期和自然光强度的环境内,环境内可以用大型投影仪播放相应时间段的自然环境气候声音和影像(主要目的是模仿其自然环境条件),并于8-25℃的条件下任由雌成虫和雄成虫交配,成虫在5-15d的生活周期内可以交配1-3次。交配后不久就开始产卵。整个过程在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进行。成虫在蚊帐内产下的卵散落到蚊帐交尾床的底部-盛卵框内,盛卵框底部放置一张干燥柔软的滤纸或棉布或其它纤维材料用于盛接产下的卵。收集时将蚊帐从其与盛卵框连接处分开后收集蚊帐末端并掀开,然后挪走盛卵框,同时将蚊帐末端置于新准备的盛卵框内盛接新产下的卵。将盛接卵的干燥滤纸或棉布或其它纤维材料拿出盛卵框,去掉杂质,并将卵集中到不会漏出的钢丝网内。卵收集的时间是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各收集一次。卵的收集在8-25℃的条件下完成。整个过程在湿度为60-70%、自然光周期和自然光强度的条件下进行。
卵收集完后,转移到空气洁净度要求不低于10万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卵的清洗和卵的孵化;工作人员要求穿戴工作服、口罩和帽子。将刚刚集中到钢丝网内的卵没入到经60-100℃加温消毒的冷水中流水冲洗5-8秒钟,间隔1-3分钟后采用相同方法清洗第2次,间隔1-3分钟后采用相同方法清洗第3次,清洗完后分阶段进行孵化。第一阶段是清洗完至卵刚开始孵化时止,卵置于具有一定湿度的滤纸或棉布或其它纤维材料上孵化,湿度多少的标准是见水而在倾斜时不见流水的湿度程度,用经60-100℃加温消毒的冷水保湿;第二阶段为卵开始孵化时至所有卵全部孵化完毕止,将所有卵转移到无水的条件下孵化(如果转移到干燥的滤纸上,可以将干燥滤纸直接放在用于饲养初孵幼虫的基质和饲料的混合物上面,幼虫孵化后可以自己爬到混合物里避光、保湿和取食;也可以直接将正在孵化或即将孵化的卵投放到混合物里。)。卵孵化的第一阶段期间每隔2-3d用经60-100℃加温消毒的冷水流水冲洗10秒钟从而达到卵的清洁工作。卵的孵化温度是5-25℃,光照条件是自然光强度和光周期,分别收集孵化出的幼虫,得到湖南棒蝠蛾的幼虫和贡嘎蝙蝠蛾的幼虫。
2、菌种材料的收集及接种
冬虫夏草菌种的收集与接种为:选择子座成熟的冬虫夏草个体,为防止湿度过大,选择在有太阳的晴天从野外采挖后清洗、消毒并转入空气洁净度要求不低于10万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感菌材料的收集和接种;工作人员要求穿戴工作服、口罩和帽子。
收集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菌种作为寄主幼虫感菌时用。采用专利《一种用于冬虫夏草寄主感染的菌种材料及寄主感染方法》中提及的寄主感染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幼虫进行批量大规模接种。初孵幼虫由于个体小,活动能力相对较弱,感菌后可以继续集约化饲养45-60天后再进行单条隔离饲养;其它阶段的幼虫由于个体大,活动量较大,相互之间容易残杀致死,感菌后适合单条隔离饲养。初孵幼虫集约化饲养期间除了提供常规的饲料用量外,需要提供足够的水分。通过喷洒方式接种的和通过灌喂方式接种的需要增加后续供水量;通过拌入饲料或混合入基质方式接种的需要增加饲料或基质的湿度。集约化饲养在8-18℃的温度条件下完成。
亚香棒虫草菌种的收集与接种为:选择子座成熟的亚香棒虫草个体,为防止湿度过大,选择在有太阳的晴天从野外采挖后清洗、消毒并转入空气洁净度要求不低于10万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感菌材料的收集和接种;工作人员要求穿戴工作服、口罩和帽子。
收集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菌种作为寄主幼虫感菌时用。亚香棒虫草分生孢子是在l0℃~30℃条件,最好是25℃条件下,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菌丝生长对氮源要求不严格,硝态氮、铵态氮及有机氮均可被利用,其中以有机氮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最佳,菌丝在pH3.5~8.4范围内均能生长,且该菌对环境酸碱度有一定的调控能力,菌丝在不同酸碱度下培养数天后,培养基的pH值均转为7。分生孢子产生量增加到4×105个/mL。在接种时将菌液直接喷沙到幼虫体表上就能实现规模化接种。
所有菌种材料准备好后,采用专利《一种用于冬虫夏草寄主感染的菌种材料及寄主感染方法》中提及的寄主感染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幼虫进行批量大规模接种。初孵幼虫由于个体小,活动能力相对较弱,感菌后可以继续集约化饲养45-60天后再进行单条隔离饲养;其它阶段的幼虫由于个体大,活动量较大,相互之间容易残杀致死,感菌后适合单条隔离饲养。初孵幼虫集约化饲养期间除了提供常规的饲料用量外,需要提供足够的水分。通过喷洒方式接种的和通过灌喂方式接种的需要增加后续供水量;通过拌入饲料或混合入基质方式接种的需要增加饲料或基质的湿度。集约化饲养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完成。
3、染菌后的虫草寄主的饲养及发菌
感菌幼虫的饲养及发菌阶段是在空气洁净度要求不低于10万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工作人员要求穿戴工作服、口罩和帽子。
把上述步骤中接种后需要单条隔离培养的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和亚香棒虫草寄主幼虫置于实施例1提供的虫草培育盘中。每条幼虫生活在独立的一个空间内,空间内可以同时添加一些供幼虫躲避的基质(腐殖土或人工基质),一直到感菌幼虫僵化并开始从头部萌发白色的子实体。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蝙蝠蛾)幼虫饲养主要投喂胡萝卜,菊姜、珠芽蓼,人生果等,辅以其它高原植物的根茎,可以单一饲料投喂,也可给与复合饲料;亚香棒虫草寄主(湖南棒蝠蛾)幼虫饲养主要投喂胡萝卜,菊姜、珠芽蓼,人生果等,辅以花皮樟、橙木、油茶、茶树等的根茎,可以单一饲料投喂,也可给与复合饲料。饲料加工过程中,珠芽蓼、菊姜和胡萝卜用清水清洗后再用超声波清洗仪清洗,之后在洁净车间内加工成小块供初孵幼虫食用;人生果用清水清洗后用超声波清洗,然后直接供幼虫食用。珠芽蓼、菊姜、胡萝卜和人生果在加工之前或加工之后都要将腐烂的或过小的清理干净。
定期检查幼虫生活情况,根据幼虫取食情况和病害发生情况对饲料、保湿材料以及饲养盘进行更换。后期饲养温度是8-25℃,避光饲养;培养湿度是见水而在倾斜时不见流水的湿度程度,用经过60-100℃加温消毒的冷水保湿。更换幼虫饲料或基质时,工作人员除常规防杂菌污染着装外,须佩戴避免病害传染的指套,根据病害有无更换指套,避免使用容易伤害幼虫的尖硬工具。操作过程中触碰过病害虫体或病原菌的工具要及时更换。经过统计,以孵化的幼虫为基数统计,亚香棒虫草寄主的发菌率达到68.3%。冬虫夏草寄主的发菌率达到81.2%。
4、虫草出草和采收
开始萌发白色的子实体后,将其集中移栽到事先布置好基质的子实体培育盘内,白色子实体向上,整个埋入基质并距基质表面1.0~1.7cm。培育的湿度条件为基质用力握可成团,手放开不会散的湿度标准。培育的温度条件是8-25℃,培育的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与自然光相同。所用基质需要经过60-100℃的加温消毒,从而除去可能侵害和取食已萌发的子实体及僵虫的病原菌和害虫。根据需要,在子实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采收虫草。商品虫草适合在未开始发育子囊壳的时候采收。采收时,一手捏着子实体,一手用长镊子撬起基质中的僵虫,用塑料牙刷刷干净僵虫表面的菌皮,在室内自然晾干或在30-40℃烘箱内烘干即得商品虫草。

Claims (6)

1.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包括卵阶段、幼虫饲养阶段和出草阶段;其特征在于:在幼虫饲养阶段的全程或2-4龄之后进行单条隔离培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幼虫饲养阶段用虫草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菌种材料进行染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虫草为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Kirk et al. 2001)虫草属Cordyceps (Fr.) Link真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条隔离培育包括以下技术要求:
1)培育空气洁净度要求不低于10万级;
2)幼虫被放置在质量含水量为50-500%的保湿材料上,其中保湿材料上不能出现流动的水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的温度是8-25℃。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条隔离培育采用虫草培育盘进行培育;
所述虫草培育盘由一个底部设置渗水槽(1-1)的盒体(1)、隔断装置(2)、保湿材料和与隔断装置相匹配的盒盖(3)四部分组成;所述保湿材料设置在盒体(1)的底部,隔断装置(2)设置保湿材料上,盒盖(3)覆盖在隔断装置(2)上部。
CN201310293598.3A 2013-07-12 2013-07-12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Active CN103314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3598.3A CN103314786B (zh) 2013-07-12 2013-07-12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PCT/CN2014/080072 WO2015003548A1 (zh) 2013-07-12 2014-06-17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3598.3A CN103314786B (zh) 2013-07-12 2013-07-12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4786A true CN103314786A (zh) 2013-09-25
CN103314786B CN103314786B (zh) 2015-05-13

Family

ID=49184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3598.3A Active CN103314786B (zh) 2013-07-12 2013-07-12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4786B (zh)
WO (1) WO201500354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6834A (zh) * 2015-08-24 2015-12-23 赵彦龙 防治稠李巢蛾、丁香尺蛾、天幕毛虫林木害虫高效杀虫真菌菌株筛选技术
EP3132675A3 (en) * 2016-03-22 2017-08-23 Sunshine Lake Pharma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ultivating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CN115024154A (zh) * 2022-04-26 2022-09-09 青海德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抚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17063780A (zh) * 2023-10-17 2023-11-17 四川朕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采收培养基及其采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6728B (zh) * 2019-08-12 2023-12-05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 一种虫草菌种采集装置及方法
CN112673890B (zh) * 2019-10-19 2024-01-16 东莞市东阳光冬虫夏草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生态繁育冬虫夏草砷及重金属含量的方法
CN113261536B (zh) * 2021-05-19 2022-11-15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蝙蝠蛾卵的消毒处理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57607U (zh) * 2011-01-29 2011-09-0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可大量饲养红棕象甲幼虫的可拆卸饲养盒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57607U (zh) * 2011-01-29 2011-09-0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可大量饲养红棕象甲幼虫的可拆卸饲养盒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美光等: "棉铃虫人工饲料的改进与应用", 《植物保护》 *
曾纬: "室内仿天然生态培殖冬虫夏草的新技术", 《重庆中草药研究》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6834A (zh) * 2015-08-24 2015-12-23 赵彦龙 防治稠李巢蛾、丁香尺蛾、天幕毛虫林木害虫高效杀虫真菌菌株筛选技术
EP3132675A3 (en) * 2016-03-22 2017-08-23 Sunshine Lake Pharma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ultivating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AU2016273815B2 (en) * 2016-03-22 2017-12-21 North & South Brother Pharmacy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of cultivating cordyceps
US10405527B2 (en) 2016-03-22 2019-09-10 Sunshine Lake Pharma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ultivating cordyceps
CN115024154A (zh) * 2022-04-26 2022-09-09 青海德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抚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17063780A (zh) * 2023-10-17 2023-11-17 四川朕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采收培养基及其采收方法
CN117063780B (zh) * 2023-10-17 2023-12-26 四川朕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采收培养基及其采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03548A9 (zh) 2015-08-06
WO2015003548A1 (zh) 2015-01-15
CN103314786B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786B (zh)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CN103270918B (zh) 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2318547B (zh) 霍山石斛试管苗的架空栽培方法
CN102696555B (zh) 一种半野生人工培殖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3843585B (zh)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CN103299963B (zh) 虫草寄主昆虫的人工扩繁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03828717A (zh)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快速繁殖育苗方法
CN101653096A (zh) 铁皮石斛组培繁育及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3733874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3734014B (zh) 一种地枫皮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3081869B (zh) 一种冬虫夏草低海拔人工培殖方法
CN107333554A (zh) 一种菊花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3404368B (zh) 人工繁育虫草菌种的复壮培养方法
CN101715754A (zh) 应用无土培育大麦苗饲养灰飞虱的方法
CN105493894A (zh)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3548780A (zh) 人工饲养冬虫夏草的寄主幼虫拟青霉病害防控方法
CN111296367B (zh) 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
CN101595857B (zh)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7371691A (zh) 有机富硒、高糖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
CN103478080B (zh) 一种人工繁殖虫草寄主昆虫的种性复壮培养方法
CN108323476A (zh) 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CN105660190A (zh) 灵芝与林蛙互补共生立体栽培养殖方法
CN106613969B (zh) 一种席草一步成苗批量化生产的方法
KR20110119352A (ko) 액체균주를 이용한 천마의 균상재배방법
CN116396869A (zh) 一株羊肚菌的驯化菌株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2

Address after: 402201 Water Group of Yishui Village, Ciyun Town,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Jinyun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34 Nanshan Road,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400065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9

Address after: Huang Jueya South Road 400065 Chongqing Nan'an District No. 34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ddress before: 402201 Water Group of Yishui Village, Ciyun Town,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JINYU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