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3476A - 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23476A CN108323476A CN201710043847.1A CN201710043847A CN108323476A CN 108323476 A CN108323476 A CN 108323476A CN 201710043847 A CN201710043847 A CN 201710043847A CN 108323476 A CN108323476 A CN 1083234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te
- plant
- culture
- turkestanicumvar
- tubercul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食源并增加食源数量,之后在捕食螨饲养培养台上对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进行饲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食源充足,捕食螨数量增加快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土耳其斯坦叶螨人工饲养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Ugarov et Nikolski)隶属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ae),叶螨属(Tetranychus),是多种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和中东等地,在国内主要分布在新疆,土耳其斯坦叶螨可对棉花、玉米、高粱、枸杞、豆类、油菜、花生、啤酒花、苜蓿、蔬菜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Wainstein,1962)属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新小绥螨属(Neoseiulus Hughes),是新疆近年发现的新纪录捕食螨,其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葱蓟马Thrips tabaci均有很好的捕食作用。
新疆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有气候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的特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Wainstein,1962)主要分布在新疆,对于新疆气候及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用其对农业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可明显减少农药使用量对生态环境友好,在农业生产尤其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自然环境中的双尾新小绥螨生长缓慢,不能形成对害螨的捕食作用。
因此,一种能大幅提高双尾新小绥螨数量的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被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土耳其斯坦叶螨人工饲养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以确保双尾新小绥螨饲养食源的持续共赢,长期大量产出,以满足科研试验研究及农业生产需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食源并增加食源数量,之后在捕食螨饲养培养台上对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进行饲养。
本发明的关键技术点是不仅要解决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大量饲养及纯化问题,还在双尾新小绥螨饲养过程中高效的利用产生的各螨态的捕食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a、选择食源:选择土耳其斯坦叶螨作为饲养双尾新小绥螨食源;
b、增加食源数量,具体步骤如下:
①、接螨:在温度24~26℃,湿度40-60%,光照周期16L:8D条件下,将土耳其斯坦叶螨接种在植物菜豆叶片上,按照3~8头土耳其斯坦叶螨/片的量接种,所述菜豆植株培养在培养基中,所述培养基为营养土和珍珠岩按照重量比1:0.8~1.5的比例混合;
②、培养:培养3~10天,使每片菜豆叶片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数量大于150头;
c、饲养双尾新小绥螨:具体步骤如下:
①、选择捕食螨饲养培养台,该捕食螨饲养培养台的结构如下:包含一个上部开口的盒状体,培养台体的开口处设有遮挡住该开口的上盖,所述上盖为透气避光的密纱网,所述培养台体内设有高度低于培养台体高度,且边缘不与培养台体内壁接触的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的上部设有暗色的薄膜,所述培养台体内设有水,水面高度低于吸水海绵的高度;
②、接种双尾新小绥螨:将双尾新小绥螨接种在暗色的薄膜上;
③、接种食源:将b步骤培养的菜豆叶片采摘下,放置在暗色的薄膜上,所述菜豆叶片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数量大于150头;
④、菜豆叶片更换频率:每两天接种1~2片菜豆叶片,持续10~20天,所述菜豆叶片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数量大于150头。
作为改进,纯化食源钟情,即纯化菜豆叶片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种群,具体操作如下:杀灭处理掉所有的带螨植株仅保留土耳其斯坦叶螨以待人工接种,并对其集中放置的光照植物架或培养箱采用紫外光及杀虫剂反复杀灭;向健康植物使用0号毛笔单头人工接螨,每个叶片3~8头,4-5天后采用其上土耳其斯坦叶螨继续接种健康植物,重复2~3次即可保证带螨植株上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种群纯化,按此方法可保证带螨植株上99%为土耳其斯坦叶螨。
上述土耳其斯坦叶螨种群形成后可使用喂养过后的带螨植株残体接种,接种过后的带土耳其斯坦叶螨螨的植物集中放置于固定的光照植物生长架或培养箱内。
所述菜豆植株和培养基循环使用,具体方法如下:菜豆叶片摘取后带螨植株的地上部分包含:幼芽、枯叶及茎干作为健康植物的接螨材料,培养基高温烘干消毒杀灭其中的叶螨及卵。
作为改进,设置中转环水培养台,中转环水培养台包含一个上部开口的盒状体,培养台体的开口处设有遮挡住该开口的上盖,所述上盖为透气避光的密纱网,所述培养台体内设有高度低于培养台体高度,且边缘不与培养台体内壁接触的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的上部设有暗色的薄膜,所述培养台体内设有水,水面高度低于吸水海绵的高度;
每10~20天清理捕食螨饲养培养台,清理出的干枯叶片及塑料薄膜放置在上述中转环水培养台上,干枯叶片及塑料薄膜上残留的双尾新小绥螨会离开干枯叶片爬向中转环水培养台边缘,方便收集以为新饲养水台接捕食螨及其雌雄螨的补充;中转环水培养台无需投放新鲜带螨植株饲养,干枯叶片放满即可清理。
本发明采用的营养土珍珠岩培养基、水台的吸水海绵饭盒等均可循环使用,采用带螨植株枯叶及茎杆接种土耳其斯坦叶螨,设置双尾新小绥螨中转水台极大的提高害螨及捕食螨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食源充足,捕食螨数量增加快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土耳其斯坦叶螨饲养、双尾新小绥螨饲养及其材料循环使用流程示意图。
图2是培养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是健康菜豆植株,2是土耳其斯坦叶螨,3是带土耳其斯坦叶螨植株,4是成熟带土耳其斯坦叶螨菜豆叶片,5是带土耳其斯坦叶螨菜豆植株残体,6是使用过的植物培养基,7是双尾新小绥螨,8是捕食螨饲养培养台,9是携带捕食螨的植物残体及塑料薄膜,10是中转环水培养台,11是可循环环水培养台吸水海绵及饭盒等可循环材料,12是培养台体,13是吸水海绵,14是薄膜,15是上盖,16是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1)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饲养方法:
土耳其斯坦叶螨需单独饲养不能与其他叶螨混养,室内环境保持温度25±1℃,湿度40-60%,光照周期16L:8D;土耳其斯坦叶螨寄主植物为菜豆,培养于10cm×10cm黑色营养包内,培养基为营养土:珍珠岩按1:1配制,高温烘干灭菌;每个营养包播种6-8粒饱和菜豆种子,深度为1-2cm,营养包放置于40cm×30cm托盘内,每个托盘放置9个营养包,定期向托盘内加水以保持培养基湿度;播种后7-10天植物长出2-4片复叶即可接种土耳其斯坦叶螨。
第一次接螨使用0号毛笔人工接螨,每个叶片接种5只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种群形成后可使用喂养过后的带螨植株残体接种;接种过后的带螨植物集中放置于固定的光照植物生长架或培养箱内;健康植物接螨后4-5日每个叶片即可产生200-300头土耳其斯坦叶螨,摘取成熟叶片用于双尾新小绥螨的饲养。
叶片摘取后带螨植株的地上部分如幼芽、枯叶及茎干可作为健康植物的接螨材料,培养基从营养包中取出,及时集中高温烘干消毒杀灭其中的叶螨及卵,处理过后可重复利用;定期检查带螨植株是否有有其它节肢动物混入,该情况如果发生会影响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种群健康情况,及时处理纯化;纯化方法为:杀灭处理掉所有的带螨植株仅保留土耳其斯坦叶螨以待人工接种,并对其集中放置的光照植物架或培养箱采用紫外光及杀虫剂反复杀灭;向健康植物使用0号毛笔单头人工接螨,每个叶片5头,4-5天后采用其上土耳其斯坦叶螨继续接种健康植物,重复三次即可保证带螨植株上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种群纯化;按此方法可保证带螨植株上99%为土耳其斯坦叶螨。
2)双尾新小绥螨的饲养方法:
室内室内环境保持温度25±1℃,湿度40-60%;双尾新小绥螨饲养于特制的环水培养台上其结构为:底部放置直径12cm深6cm的透光圆形饭盒,内部放置直径10cm厚3cm的吸水海绵,海绵上放置直径9cm的暗色塑料薄膜,向饭盒内加入蒸馏水至2-2.5cm高度,双尾新小绥螨则饲养于暗色塑料薄膜上,顶部采用密纱网做盖以透气遮光及方便喂食。采摘下整片带螨豆叶放入培养台中央以供捕食螨取食,每两日喂食一次即可;接入2对雌雄双尾新小绥螨持续饲养15-20日后即可对双尾新小绥螨进行收集。
保持种群和连续饲养过程中需定期清理环水培养台上的干枯叶片、塑料薄膜及吸水海绵,吸水海绵清洗高温烘干后可重复利用;为提高捕食螨利用率减少更换损失设置中转环水培养台其结构为:底部放置大小40cm×30cm深6cm托盘,托盘内放置大小35cm×25cm厚3cm的吸水海绵,海面上放置30cm×20cm暗色塑料薄膜;饲养环水培养台清理出的干枯叶片及塑料薄膜于此中转水台中央堆叠放置,其上残留的双尾新小绥螨会离开干枯叶片爬向中转水台边缘,方便收集以为新饲养水台接捕食螨及其雌雄螨的补充;中转环水培养台无需投放新鲜带螨植株饲养,干枯叶片放满即可清理。
Claims (5)
1.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a、选择食源:选择土耳其斯坦叶螨作为饲养双尾新小绥螨食源;
b、增加食源数量,具体步骤如下:
①、接螨:在温度24~26℃,湿度40-60%,光照周期16L:8D条件下,将土耳其斯坦叶螨接种在植物菜豆叶片上,按照3~8头土耳其斯坦叶螨/片的量接种,所述菜豆植株培养在培养基中,所述培养基为营养土和珍珠岩按照重量比1:0.8~1.5的比例混合;
②、培养:培养3~10天,使每片菜豆叶片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数量大于150头;
c、饲养双尾新小绥螨:具体步骤如下:
①、选择捕食螨饲养培养台,该捕食螨饲养培养台的结构如下:包含一个上部开口的盒状体,培养台体的开口处设有遮挡住该开口的上盖,所述上盖为透气避光的密纱网,所述培养台体内设有高度低于培养台体高度,且边缘不与培养台体内壁接触的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的上部设有暗色的薄膜,所述培养台体内设有水,水面高度低于吸水海绵的高度;
②、接种双尾新小绥螨:将双尾新小绥螨接种在暗色的薄膜上;
③、接种食源:将b步骤培养的菜豆叶片采摘下,放置在暗色的薄膜上,所述菜豆叶片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数量大于150头;
④、菜豆叶片更换频率:每两天接种1~2片菜豆叶片,持续10~20天,所述菜豆叶片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数量大于150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纯化菜豆叶片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种群,具体操作如下:杀灭处理掉所有的带螨植株仅保留土耳其斯坦叶螨以待人工接种,并对其集中放置的光照植物架或培养箱采用紫外光及杀虫剂反复杀灭;向健康植物使用0号毛笔单头人工接螨,每个叶片3~8头,4-5天后采用其上土耳其斯坦叶螨继续接种健康植物,重复2~3次即可保证带螨植株上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种群纯化,按此方法可保证带螨植株上99%为土耳其斯坦叶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土耳其斯坦叶螨种群形成后可使用喂养过后的带螨植株残体接种,接种过后的带土耳其斯坦叶螨螨的植物集中放置于固定的光照植物生长架或培养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菜豆植株和培养基循环使用,具体方法如下:菜豆叶片摘取后带螨植株的地上部分包含:幼芽、枯叶及茎干作为健康植物的接螨材料,培养基高温烘干消毒杀灭其中的叶螨及卵。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中转环水培养台,中转环水培养台包含一个上部开口的盒状体,培养台体的开口处设有遮挡住该开口的上盖,所述上盖为透气避光的密纱网,所述培养台体内设有高度低于培养台体高度,且边缘不与培养台体内壁接触的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的上部设有暗色的薄膜,所述培养台体内设有水,水面高度低于吸水海绵的高度;
每10~20天清理捕食螨饲养培养台,清理出的干枯叶片及塑料薄膜放置在上述中转环水培养台上,干枯叶片及塑料薄膜上残留的双尾新小绥螨会离开干枯叶片爬向中转环水培养台边缘,方便收集以为新饲养水台接捕食螨及其雌雄螨的补充;中转环水培养台无需投放新鲜带螨植株饲养,干枯叶片放满即可清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43847.1A CN108323476B (zh) | 2017-01-19 | 2017-01-19 | 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43847.1A CN108323476B (zh) | 2017-01-19 | 2017-01-19 | 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23476A true CN108323476A (zh) | 2018-07-27 |
CN108323476B CN108323476B (zh) | 2021-05-18 |
Family
ID=62922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43847.1A Active CN108323476B (zh) | 2017-01-19 | 2017-01-19 | 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2347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7797A (zh) * | 2019-04-26 | 2019-07-12 | 石河子大学 | 一种提高双尾新小绥螨品质的饲养方法 |
CN111248155A (zh) * | 2020-03-03 | 2020-06-09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新小皱新小绥螨在防治小型吸汁性害虫中的应用 |
CN112586453A (zh) * | 2020-12-05 | 2021-04-02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一种捕食螨的简易饲养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3477A (zh) * | 2012-12-26 | 2013-04-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塔六点蓟马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
CN103238569A (zh) * | 2013-05-13 | 2013-08-14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捕食螨饲养装置及其饲养方法 |
CN103749391A (zh) * | 2013-12-18 | 2014-04-30 | 于丽辰 | 捕食螨生产中杂螨的控制方法 |
CN104222011A (zh) * | 2013-06-21 | 2014-12-24 | 王伯明 | 一种生产捕食螨的新方法 |
-
2017
- 2017-01-19 CN CN201710043847.1A patent/CN1083234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3477A (zh) * | 2012-12-26 | 2013-04-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塔六点蓟马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
CN103238569A (zh) * | 2013-05-13 | 2013-08-14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捕食螨饲养装置及其饲养方法 |
CN104222011A (zh) * | 2013-06-21 | 2014-12-24 | 王伯明 | 一种生产捕食螨的新方法 |
CN103749391A (zh) * | 2013-12-18 | 2014-04-30 | 于丽辰 | 捕食螨生产中杂螨的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朱国仁等: "《主要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 30 April 1992,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
李永涛等: "短时高温暴露处理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 生长发育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7797A (zh) * | 2019-04-26 | 2019-07-12 | 石河子大学 | 一种提高双尾新小绥螨品质的饲养方法 |
CN111248155A (zh) * | 2020-03-03 | 2020-06-09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新小皱新小绥螨在防治小型吸汁性害虫中的应用 |
CN111248155B (zh) * | 2020-03-03 | 2022-04-26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新小皱新小绥螨在防治小型吸汁性害虫中的应用 |
CN112586453A (zh) * | 2020-12-05 | 2021-04-02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一种捕食螨的简易饲养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23476B (zh) | 2021-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83013B (zh) |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3004471B (zh) | 一种消除设施栽培番茄连作障碍的方法 | |
CN103843585B (zh) |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 |
CN101627698B (zh) | Ⅲ区制三次发酵双孢菇生产工艺 | |
CN104798734B (zh) | 捕食性秽蝇幼虫室内饲养的方法 | |
CN101138332A (zh) | 一种与白蚁共生种植鸡枞的方法及蚁生鸡枞的配套种植法 | |
CN102986450A (zh) | 一种金针菇的地沟栽培技术 | |
CN101857488A (zh) | 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 | |
CN108323476A (zh) | 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 |
CN104803800A (zh) | 利用蝇蛆大规模处理猪粪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 |
CN109769755A (zh) | 一种斑翅果蝇蛹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简易快速繁殖方法 | |
CN103858677A (zh) | 一种鸡腿菇轻简化栽培方法 | |
CN105103948B (zh) |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 |
CN112616780A (zh) | 一种亮腹釉小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 |
CN103125266A (zh) |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 |
CN108935341B (zh) | 一种菜粉蝶绒茧蜂的饲养方法 | |
CN108617401B (zh) | 一种野生毛尖蘑菌种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 |
CN103314786B (zh) |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 |
CN111512904B (zh) | 一种杏鲍菇菌渣促进阳荷笋萌发的方法 | |
CN107182943A (zh) |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迟眼蕈蚊的方法 | |
CN106386702A (zh) | 海南五指山蜘蛛的养殖方法 | |
CN106472107A (zh) | 一种茶园半野生的长根奥德蘑栽培方法 | |
CN111034684A (zh) | 一种半闭弯尾姬蜂保种复壮繁育方法 | |
CN111543396A (zh) | 一种蝇蛹俑小蜂的室内规模化繁育方法 | |
Munshi et al. | Button mushroom cultiv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