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3712B - 图像形成装置,纸翻转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纸翻转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3712B
CN103303712B CN201310068870.8A CN201310068870A CN103303712B CN 103303712 B CN103303712 B CN 103303712B CN 201310068870 A CN201310068870 A CN 201310068870A CN 103303712 B CN103303712 B CN 103303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assage
image
upse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88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3712A (zh
Inventor
船山裕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03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3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3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37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9Refeeding path for composite copy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手段(2),在纸(P)上形成图像;翻转通道(55),使得运送来的纸的运送方向逆转,将纸的表面/背面翻转;弯曲的运入通道(54),将在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图像的纸向翻转通道送入;运出通道(56),将纸从翻转通道送出;再供纸通道(30),用于将运出通道的纸向图像形成手段再供纸;以及基体部件(20),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基体部件设有对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面(20b),翻转通道朝着装置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从运入通道向翻转通道以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本体的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提供既能抑制在纸翻转动作时产生运送不良、又能抑制装置大型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纸翻转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纸翻转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充电装置使得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带电后,通过光写入装置等进行曝光,在感光体上形成潜像,用显影装置的显影剂对潜像显影,形成调色剂像。调色剂像化后,用转印装置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在作为片材状的记录体的纸上,用定影装置对转印在记录体的图像进行定影形成图像。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本体中,用钢板制的前后侧板、形成装置本体骨架的构造体、以及覆盖该构造体外周的外罩构成。构造体用柱或框架部件连接形成底部的基体部件和上述侧板构成。并且,在构造体内收纳感光体、充电装置、光写入装置、转印装置、定影装置、以及供纸装置等。
又,使用转向路径方式使得纸表面/背面翻转在纸两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人们所公知。作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有在上述构造体内收纳作为纸运送装置的纸翻转装置,所述纸运送装置使用转向路径方式使得纸表面/背面翻转。
图12是表示设有以往的纸翻转装置280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如图12所示,以往的纸翻转装置280包括使得输送的纸的输送方向反转的反转通道204,将定影后的纸朝反转通道204送入的运入通道201,从反转通道204送出纸的排出通道202,将排出通道202的纸向着设在装置本体内的成像部200再供纸的再供纸通道203等。通过成像部200在单面形成调色剂像,定影后沿着水平方向运送的纸,经由弯曲的运入通道201,送入反转通道204。并且,若纸后端送入反转通道204,则设在反转通道204的运送辊对205就按图示顺时钟方向回转,将上述后端作为前端,将纸从反转通道204向排出通道202送出。这样送出的纸从弯曲的排出通道202向再供纸通道203运送,通过再次送入成像部200,在纸的另一面也形成调色剂像。
在图12所示的以往的纸翻转装置280中,因运入通道201使得定影后沿着水平方向运送的纸的运送方向180°反转,将纸向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反转通道204送入。因此,当使用厚纸等强度大纸场合等,进行纸翻转动作时,纸在如急转弯那样弯曲的运入通道201发生堵塞,担心产生运送不良。
本发明人进行了开发,得到设有纸翻转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与图12所示的纸翻转装置280不同,反转通道204不是设置为水平方向,而是设置为朝着铅垂方向延伸。在设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纸翻转装置中,将定影后沿水平方向运送的纸的运送方向,通过运入通道201改变90°,将纸送入朝铅垂方向延伸的反转通道204。由此,与使得纸运送方向180°反转场合相比,运入通道201以平缓转弯弯曲,因此,即使使用厚纸等强度大纸场合,纸也难以在运入通道201发生堵塞,能抑制产生运送不良。
但是,若仅仅使得反转通道204朝着铅垂方向延伸,则需要确保反转通道204的长度为纸的运送方向长度,因此,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变大,产生引起图像形成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16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既能抑制在纸翻转动作时产生运送不良、又能抑制装置大型化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纸翻转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手段,在纸上形成图像;
翻转通道,使得运送来的纸的运送方向逆转,将纸的表面/背面翻转;
弯曲的运入通道,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图像的纸向所述翻转通道送入;
运出通道,将纸从所述翻转通道送出;
再供纸通道,用于将所述运出通道的纸向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再供纸;以及
基体部件,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体部件设有对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面,上述翻转通道朝着装置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从所述运入通道向所述翻转通道以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本体的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
在本发明中,从运入通道到翻转通道,沿着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到达基体部件的导向面,在导向面上纸一边朝着装置宽度方向被导向一边被运送。由此,从翻转通道到达基体部件的导向面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宽度方向。因此,能缩短翻转通道的装置高度方向的长度,相当于能使得从翻转通道到达基体部件的导向面的纸在导向面上朝着装置宽度方向运送部分,能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大,能抑制图像形成装置大型化。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具有既能抑制在纸翻转动作时产生运送不良、又能抑制装置大型化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具有拉深形状、具有通纸面的基体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构成例1涉及的基体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关于凹部的导向面的宽度的说明图。
图5是关于凹部深度的说明图。
图6是形成转向通道的导向板遮蔽凹部场合说明图。
图7是关于箱体上面为平面的基体部件的说明图。
图8是关于为了提高基体部件刚性而设置凹部的说明图。
图9是不在基体部件形成凹部、而使用上面的局部作为导向面场合的说明图。
图10是构成例2涉及的基体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组合上部金属板部件和下部金属板部件构成饭盒状的基体部件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图12是以往的纸翻转装置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的一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首先说明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的基本构成。
图2是表示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一例的概略构成图。该打印机包括二个光写入单元1YM、1CK,以及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调色剂像的四个处理单元2Y、2M、2C、2K。又,还设有供纸通道30,转印前运送通道31,手工供纸通道32,手工供纸盘33,定位辊对34,运送带单元35,定影装置40,运送切换装置50,排纸通道51,排纸辊对52,排纸盘53,第一供纸盒101,第二供纸盒102,再送装置,以及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基体部件20等。
第一供纸盒101以及第二供纸盒102分别在其内部收纳作为记录介质的多张纸P。并且,通过驱动供纸辊101a、102a的回转,将叠纸最上面的纸P向着供纸通道30送出。用于在紧靠后述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前输送纸P的转印前运送通道31与该供纸通道30连接。从第一供纸盒101以及第二供纸盒102送出的纸P经供纸通道30进入转印前运送通道31。
在打印机框体的侧面,配设手工供纸盘33,其能相对框体开闭,在相对框体打开状态下,将叠纸手工置于手工供纸盘33。由手工供纸盘33的送出辊将手工供纸叠纸的最上面的纸P向着转印前运送通道31送出。
二个光写入单元1YM、1CK分别包括激光二极管,多面镜,各种透镜等,根据由打印机外部的扫描器读取的图像信息,或者从计算机送来的图像信息,驱动激光二极管。并且,对处理单元2Y、2M、2C、2K的作为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3Y、3M、3C、3K进行光扫描。具体地说,处理单元2Y、2M、2C、2K的感光体3Y、3M、3C、3K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驱动,分别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回转。光写入单元1YM相对驱动中的感光体3Y、3M一边使得激光分别朝着回转轴线方向偏转一边照射,进行光扫描处理。由此,在感光体3Y、3M分别形成基于Y图像信息以及M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又,光写入单元1CK相对驱动中的感光体3C、3K一边使得激光分别朝着回转轴线方向偏转一边照射,进行光扫描处理。由此,在感光体3C、3K分别形成基于C图像信息以及K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处理单元2Y、2M、2C、2K分别包括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3Y、3M、3C、3K。又,处理单元2Y、2M、2C、2K分别将配设在感光体3Y、3M、3C、3K周围的各种设备支承在共用的支承体,作为一个单元,所述处理单元2Y、2M、2C、2K能相对打印部本体装卸。各处理单元2Y、2M、2C、2K除了使用互相不同色的Y调色剂、C调色剂、M调色剂、K调色剂之外,除此以外构成相同。
下面,若以Y用的处理单元2Y为例进行说明,则除了感光体3Y之外,设有用于使得形成在其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为Y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4Y。又,还包括对驱动回转的感光体3Y表面施以均一带电处理的充电装置5Y,以及鼓清洁装置6Y等,所述鼓清洁装置6Y对于通过后述的Y用一次转印夹持部后附着在感光体3Y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洁。
图示打印机构成为所谓串列型,其将四个处理单元2Y、2M、2C、2K相对后述中间转印带61,沿着其环形移动方向排列。
作为感光体3Y,使用在铝等管材上通过涂布具有感光性的有机感光材料,形成感光层的鼓状部件。但是,也可以使用环形带状部件。
显影装置4Y使用含有没有图示的磁性载体和非磁性的Y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作为显影装置4Y,也可以使用不包含磁性载体的单组分显影剂代替双组分显影剂,进行显影方式的装置。对于显影装置4Y,通过没有图示的Y调色剂补给装置,合适地补给没有图示的Y调色剂瓶内的Y调色剂。
作为鼓清洁装置6Y,为了提高清洁性的目的,采用使得作为回转自如的清洁部件的毛刷与感光体3Y相接的方式。该毛刷也兼有一边从没有图示的固形润滑剂刮取润滑剂使其成为微粉末一边涂布在感光体3Y表面的作用。作为其它方式,也可以使用使得作为清洁部件的聚氨酯橡胶制的清洁刮板与感光体3Y压接的方式。
在感光体3Y上方,配设没有图示的消电灯,该消电灯也成为处理单元2Y的一部分。消电灯通过光照射对通过鼓清洁装置6Y后的感光体3Y表面进行消电。经消电的感光体3Y表面由充电装置5Y均一带电后,由上述光写入单元1YM施以光扫描。充电装置5Y一边从没有图示的电源接受充电偏压供给,一边被驱动回转。也可以采用栅控充电方式以非接触对感光体3Y进行充电处理。
上面说明了Y用的处理单元2Y,但是,M、C、K用的处理单元2M、2C、2K也与Y用处理单元2Y构成相同。
在四个处理单元2Y、2M、2C、2K的下方,配设转印单元60。在该转印单元60中,作为环形带的中间转印带61由多个支承辊张紧架设,使得该中间转印带61一边与感光体3Y、3M、3C、3K相接,一边通过驱动某个支承辊回转使得中间转印带61朝着图示顺时钟方向移动(环形移动)。由此,形成感光体3Y、3M、3C、3K和中间转印带61相接的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
在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的附近,作为一次转印部件的一次转印辊62Y、62M、62C、62K配设在由中间转印带61内周面围住的空间,即,带环内,由该一次转印辊62Y、62M、62C、62K将中间转印带61向着感光体3Y、3M、3C、3K推压。对该一次转印辊62Y、62M、62C、62K分别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在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形成使得感光体3Y、3M、3C、3K上的调色剂像向着中间转印带61静电移动的一次转印电场。
伴随着图示顺时钟方向的环形移动,中间转印带61顺序通过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在各一次转印夹持部,调色剂像顺序叠合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上,进行一次转印。通过该叠合图像的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形成四色叠合的调色剂像(以下,称为“四色调色剂像”)。
在中间转印带61的图示下方,配设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72。该二次转印辊72在中间转印带61的相对二次转印背撑辊68卷绕处,从带外周面相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由此,形成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和二次转印辊72相接的二次转印夹持部。
对二次转印辊72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另一方面,带环内的二次转印背撑辊68接地。由此,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内形成二次转印电场。
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图示右侧方,配设上述定位辊对34,将夹入定位辊对34的辊间的纸P在能使得与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同步的时间,向二次转印夹持部送出。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内,因二次转印电场及夹持部压力的影响,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四色调色剂像一下子二次转印在纸P上,与纸P的白色协同,成为彩色图像。
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附着有在二次转印夹持部没有转印到纸P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该转印残留调色剂由与中间转印带61相接的带清洁装置75清除。
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纸P离开中间转印带61,交付给运送带单元35。该运送带单元35由驱动辊37和从动辊38张紧架设环形带状的运送带36,且通过驱动所述驱动辊37的回转,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环状移动。并且,一边将从二次转印夹持部交付的纸P保持在运送带36,一边伴随运送带36的环状移动进行运送,交付给作为定影手段的定影装置40。
在本打印机中,由运送切换装置50,再送通道54,转向通道55,转向后运送通道56等构成再送装置。具体地说,运送切换装置50用排纸通道51及再送通道54切换从定影装置40接受的纸P的此后的运送路径。当实行仅仅在纸P的第一面形成图像的单面模式的打印工作时,将纸P的运送路径设定为排纸通道51。由此,仅在第一面形成图像的纸P经由排纸通道51送到排纸辊对52,排纸到机外的排纸盘53上。又,当实行对纸P两面分别形成图像的双面模式的打印工作时,当从定影装置40接受分别在两面定影有图像的纸P时也将纸P的运送路径设定为排纸通道51。由此,在两面形成图像的纸P排纸到机外的排纸盘53上。另一方面,实行双面模式的打印工作时,当从定影装置40接受仅在第一面图像定影的纸P时,将纸P的运送路径设定为再送通道54。
当实行对纸P两面分别形成图像的双面模式的打印工作时,当执行使得纸P表面/背面翻转的纸翻转动作时,实行以下那样的动作。转向通道55与再送通道54相连,送到再送通道54的纸P进入该转向通道55。接着,若纸P的运送方向全区域进入转向通道55,则纸P的运送方向逆转,纸P转向。除了再送通道54,转向后运送通道56也与转向通道55相连,转向后的纸P进入该转向后运送通道56。这时,纸P表面/背面翻转。
接着,表面/背面翻转的纸P经由转向后运送通道56和供纸通道30再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在第二面也转印调色剂像的纸P经由定影装置40,使得调色剂像定影在第二面上后,经由运送切换装置50,排纸通道51,以及排纸辊对52排纸到排纸盘53上。
又,该打印机包括用Y、M、C、K四色调色剂形成图像的彩色成像模式,以及例如仅用K调色剂形成图像的单色成像模式,在打印机的没有图示的操作部或计算机的印刷画面,由使用者任意设定该选择。
当选择彩色成像模式时,用四个处理单元2Y、2M、2C、2K将与各自图像信息对应的调色剂像形成在感光体3Y、3M、3C、3K上,顺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1,再将其一下子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在纸P上,此后,在定影装置40实行熔融定影工序。当仅使用K的单色成像模式时,仅仅使得与有图像数据的K调色剂像有关的处理单元2K动作,从感光体3K将K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后,经与彩色成像模式相同的工序在纸P上得到图像。
[构成例1]
图3是构成例1涉及的基体部件20的立体图。
本构成例的基体部件20是对一定壁厚的一块金属板施以拉深加工,且成形为当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时,位于下侧的一面开口的箱体。作为基体20,也可以是使用模具将树脂注塑成形为上述那样的箱体的模制品。
如图1所示,基体部件20的施以拉深加工形成的凹部20a的底面,在纸翻转动作时用于作为对纸P进行导向的导向面20b。如图4所示,凹部20a的导向面20b的宽度L比在图像形成装置可通纸的纸P的最大宽度宽。又,当纸P送到导向面20b上时,为了抑制因挂住引起堵塞或纸P产生损伤,对基体部件20的至少导向面20b施以表面处理,消除损伤或毛刺等,使其平滑,同时,在导向面20b不设置压花或翻边形状的突起。
在此,若以急转弯连接纸翻转动作时作为运送纸P的运送路径的再送通道54以及转向通道55,则会引起堵塞或纸折曲等不良状况。因此,希望如本实施形态那样以平缓转弯角度平滑地连接再送通道54以及转向通道55。但是,仅仅以平缓转弯角度平滑地连接再送通道54和转向通道55,再送通道54以及转向通道55的运送路径长度比急转弯连接场合长,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变高,担心引起大型化。
与此相反,在本实施形态中,当纸翻转动作时,通过由导向板55a,55b形成的转向通道55的纸P的前端部,被交付到基体部件20的通过拉深加工成形的凹部20a,与作为凹部20a底面的导向面20b接触,由该导向面20b在装置宽度方向对纸P运送进行导向。由此,通过在装置高度方向延伸的转向通道55、送入到基体部件20的凹部20a的纸P的运送方向在导向面20b从装置高度方向朝装置宽度方向弯曲。因此,能缩短转向通道55的装置高度方向的长度,相当于在凹部20a的导向面20b上,纸P的前端部朝装置宽度方向运送部分,能抑制图像形成装置大型化。
尤其,如本实施形态那样,利用基体部件20的拉深加工形成的凹部20a的底面作为纸P的导向面20b,如图5所示,能以凹部20a的深度h使得转向通道55的运送路径长度更短。因此,能使得图像形成装置高度更低,相当于所述凹部20a的深度h部分,能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不使用基体部件20的局部作为对纸P进行导向的导向面,而在基体部件20的上方,在基体部件20的面方向(装置宽度方向),使得形成转向通道55的导向板55a,55b延伸,或与形成转向通道55的导向板55a,55b不同,另外设置导向板。但是,这种场合,形成转向通道55的导向板55a,55b大型化,或因新设导向板而增加零件数导致成本上升。与此相反,如本实施形态那样,利用已经设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基体部件20的一部分作为对纸P进行导向的导向面20b,能抑制部件大型化,抑制零件数增加,实现低成本化。
又,如图1所示,通过使得转向通道55的导向板55a的前端和凹部20a的侧面的连接处部分互相平滑连接,能平滑地进行从转向通道55向凹部20a的纸P交付。凹部20a的侧面相对底面的角度优选30~45°,在本实施形态中设为45°。
为了抑制纸P的压曲(纵弯曲),也可以将纸P从转向通道55送入凹部20a,使得仅仅由凹部20a的平坦底面进行导向。例如图6所示,形成转向通道55的导向板55a设为遮覆凹部20a,直到通过形成转向通道55的导向板55a的前端的假想直线与凹部20a的底面相交那样的位置。由此,能将受形成转向通道55的导向板55a,55b导向的纸P仅仅导向到凹部20a的底面。
在此,作为基体部件20,与图7所示那样的箱体上面仅由平面构成场合相比,图3所示那样,在箱体上面施以拉深加工场合扭转刚性高。因此,较好的是,在基体部件20上面,在图3所示用圆围住部分,施以拉深加工,形成具有上述那样的导向面20b的凹部20a,除此之外,在图8所示用圆围住部分等也施以拉深加工,形成凹部20c。在图8所示用圆围住部分施以拉深加工形成的凹部20c,可以设置例如除湿加热器等,对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收纳在位于基体部件20上方的第一供纸盒101以及第二供纸盒102的纸P除湿。
也可以不在基体部件20上面施以拉深加工形成具有导向面20b的凹部20a。这种场合,如图9所示,在利用作为基体部件20上面的导向面20b的部分没有突起物等,为平滑状,当纸P和上述导向面20b接触时,纸P能以不压曲那样的角度,从转向通道55送入基体部件20的导向面20b。
[构成例2]
作为基体部件20,也可以使用施以拉深加工的上下金属板部件的开口侧之间组装为饭盒状,再进行焊接。由此,能构成为基体部件20内部一部分成为中空结构,且使得基体部件20具有充分刚性。
图10是构成例2涉及的基体部件20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0中,表示将基体部件20分解为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状态,从该状态将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组装为饭盒状,再进行焊接固定。本实施形态的所谓饭盒状是指使得一面开口的二个箱体的开口侧之间互相对着嵌入的状态。
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是对于一定壁厚的金属板施以拉深加工,分别从一块金属板成形为设有图10所示那样的凹部21a或突出部22a,且一面开口的箱体。若上部金属板部件21的下面或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上面仅由平面构成,上部金属板部件21或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刚性小,基体部件20的强度降低。因此,在本构成例中,通过在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以对称形状设置凹部21a和突出部22a,增大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刚性,提高基体部件20的强度。
并且,若通过使得二个箱体状的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开口侧之间互相对着嵌入,将基体部件构成为饭盒状,则可以通过点焊及电铆焊的至少一方焊接法固结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因此,能不使用大规模的焊接设备,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基体部件20。
在这样制作的基体20中,通过使用上部金属板部件21的凹部21a的底面,作为导向面20b,对在纸翻转动作时从转向通道55送入到基体部件20的纸P进行导向,根据上述那样的理由能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
图11是组合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构成饭盒状的基体部件20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在图11中,对合上部金属板部件21的凹部21a的下面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突出部22a的上面使其面接触,点焊形成在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突出部22a的上面的通孔的缘和上部金属板部件21的凹部21a的下面相接的焊接点P1,P2。
若在上部金属板部件21及下部金属板部件22设置凹部21a或突出部22a,则在嵌合上部金属板部件21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组装基体部件20的状态下,当力施加到上部金属板部件21或下部金属板部件22时,担心凹部21a的下面和突出部22a的上面的任意位置的相对位置错开。因此,如上所述,通过焊接上部金属板部件21的凹部21a的下面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突出部22a的上面固结,能抑制上部金属板部件21的凹部21a的下面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突出部22a的上面的任意位置的相对位置错开。这时,焊接上部金属板部件21的凹部21a的下面和下部金属板部件22的突出部22a的上面的地方,设为上部金属板部件21的凹部21a的底面的不利用作为导向面20b处。由此,能抑制纸P在该焊接处挂住。
上述说明是一例,本发明在以下各形态具有特有的效果:
[形态A]
本发明的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2等的图像形成手段,在纸上形成图像;
转向通道55等的翻转通道,使得运送来的纸的运送方向逆转,将纸的表面/背面翻转;
再送通道54等的弯曲的运入通道,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图像的纸向所述翻转通道送入;
转向后运送通道56等的运出通道,将纸从所述翻转通道送出;
供纸通道30等的再供纸通道,用于将所述运出通道的纸向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再供纸;以及
基体部件20等的基体部件,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体部件设有对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面20b等的导向面,上述翻转通道朝着装置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从所述运入通道向所述翻转通道以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本体的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
根据本形态A,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能一边抑制在纸翻转动作时产生运送不良,一边抑制装置大型化。
[形态B]
在[形态A]中,在上述基体部件的上面设有凹部,将该凹部的至少底面设为上述导向面。
根据本形态B,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能有效活用空间。
[形态C]
在[形态B]中,上述基体部件的材质为金属,对上述凹部施以拉深加工形成。
根据本形态C,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能提高基体部件的刚性。
[形态D]
在[形态B]或[形态C]中,设有形成上述翻转通道的板状的翻转通道形成部件;上述翻转通道形成部件的端部和上述凹部的侧面的连接部分设为互相对位平滑连接。
根据本形态D,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能平滑地实行从翻转通道向凹部交付纸。
[形态E]
在[形态B]或[形态C]中,设有形成上述翻转通道的板状的翻转通道形成部件;该翻转通道形成部件遮覆该凹部,直到通过上述翻转通道形成部件端部的假想直线与上述凹部的底面相交那样的位置。
根据本形态E,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能抑制纸的压曲。
[形态F]
本发明的纸翻转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该纸翻转装置包括:
翻转通道,使得运送来的纸的运送方向逆转,将纸的表面/背面翻转;
弯曲的运入通道,将在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图像的纸向所述翻转通道送入;
运出通道,将纸从所述翻转通道送出;
再供纸通道,用于将所述运出通道的纸向图像形成手段再供纸;以及
基体部件,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
所述纸翻转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体部件设有对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面,上述翻转通道朝着装置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从所述运入通道向所述翻转通道以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本体的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
根据本形态F,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本发明的纸翻转装置能一边抑制在纸翻转动作时产生运送不良,一边抑制装置大型化。
[形态G]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形成手段,在纸上形成图像;
在弯曲的运入通道,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图像的纸向所述翻转通道送入;
在翻转通道,使得运送来的纸的运送方向逆转,将纸的表面/背面翻转;
在运出通道,将纸从所述翻转通道送出;以及
在再供纸通道,用于将所述运出通道的纸向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再供纸;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基体部件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在上述基体部件设有对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面,上述翻转通道朝着装置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从所述运入通道向所述翻转通道以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本体的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
根据本形态G,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能一边抑制在纸翻转动作时产生运送不良,一边抑制装置大型化。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手段,在纸上形成图像;
翻转通道,使得运送来的纸的运送方向逆转,将纸的表面/背面翻转;
弯曲的运入通道,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图像的纸向所述翻转通道送入;
运出通道,将纸从所述翻转通道送出;
再供纸通道,用于将所述运出通道的纸向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再供纸;以及
基体部件,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体部件设有对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面,上述翻转通道朝着装置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从所述运入通道向所述翻转通道以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本体的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
在上述基体部件的上面设有凹部,将该凹部的至少底面设为上述导向面,
设有形成上述翻转通道的板状的翻转通道形成部件;
该翻转通道形成部件遮覆该凹部,直到通过上述翻转通道形成部件端部的假想直线与上述凹部的底面相交那样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体部件的材质为金属,对上述凹部施以拉深加工形成。
3.一种纸翻转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该纸翻转装置包括:
翻转通道,使得运送来的纸的运送方向逆转,将纸的表面/背面翻转;
弯曲的运入通道,将在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图像的纸向所述翻转通道送入;
运出通道,将纸从所述翻转通道送出;
再供纸通道,用于将所述运出通道的纸向图像形成手段再供纸;以及
基体部件,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
所述纸翻转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体部件设有对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面,上述翻转通道朝着装置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从所述运入通道向所述翻转通道以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本体的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
在上述基体部件的上面设有凹部,将该凹部的至少底面设为上述导向面,
设有形成上述翻转通道的板状的翻转通道形成部件;
该翻转通道形成部件遮覆该凹部,直到通过上述翻转通道形成部件端部的假想直线与上述凹部的底面相交那样的位置。
4.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形成手段,在纸上形成图像;
在弯曲的运入通道,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图像的纸向翻转通道送入;
在所述翻转通道,使得运送来的纸的运送方向逆转,将纸的表面/背面翻转;
在运出通道,将纸从所述翻转通道送出;以及
在再供纸通道,用于将所述运出通道的纸向所述图像形成手段再供纸;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基体部件在下方支承装置本体,在上述基体部件设有对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面,上述翻转通道朝着装置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从所述运入通道向所述翻转通道以装置高度方向朝下送入的纸的运送方向,从装置本体的高度方向变更为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
其中在上述基体部件的上面设有凹部,将该凹部的至少底面设为上述导向面,
其中设有形成上述翻转通道的板状的翻转通道形成部件;
该翻转通道形成部件遮覆该凹部,直到通过上述翻转通道形成部件端部的假想直线与上述凹部的底面相交那样的位置。
CN201310068870.8A 2012-03-09 2013-03-05 图像形成装置,纸翻转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3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3095A JP2013184811A (ja) 2012-03-09 2012-03-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3095 2012-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3712A CN103303712A (zh) 2013-09-18
CN103303712B true CN103303712B (zh) 2016-06-15

Family

ID=4911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887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3712B (zh) 2012-03-09 2013-03-05 图像形成装置,纸翻转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36226A1 (zh)
JP (1) JP2013184811A (zh)
CN (1) CN103303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7350B1 (ja) * 2013-03-06 2013-1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25350B1 (ja) * 2013-03-07 2013-10-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34312B2 (ja) * 2016-09-30 2021-0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47088B2 (ja) 2019-10-01 2023-09-2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0579A (en) * 1994-09-05 1997-05-20 Plus Corp. Automatic manuscript sheet feeder
US5642200A (en) * 1995-01-23 1997-06-24 Konica Corporation Duplex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memory
US6331004B1 (en) * 1997-10-24 2001-12-18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reversing section
CN1339723A (zh) * 2000-05-11 2002-03-13 株式会社理光 彩色图象形成装置和调色剂供给装置
CN102050358A (zh) * 2009-10-30 2011-05-11 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折叠装置及设有其的图像形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5881A (en) * 1988-08-12 1993-07-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refeeding path
US5130759A (en) * 1989-09-07 1992-07-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mage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medium
US5052678A (en) * 1989-09-13 1991-10-01 Xerox Corporation Duplex feeder with side shifting inversion
JPH10142874A (ja) * 1996-11-06 1998-05-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39247A (ja) * 1996-11-14 1998-05-26 Konica Corp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US6278471B1 (en) * 1999-02-15 2001-08-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light-scanning unit having supporting member
US6394446B1 (en) * 1999-03-08 2002-05-28 Ricoh Company, Ltd Reverse feeding device
US6397023B1 (en) * 2000-06-06 2002-05-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echniques for achieving correct order in printer output
US6484003B2 (en) * 2000-06-21 2002-11-19 Konica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ack having detachable units
JP3754899B2 (ja) * 2001-03-09 200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ガイド手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721526B2 (en) * 2001-09-28 2004-04-13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developing device
CN1321826C (zh) * 2002-03-27 2007-06-20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输送装置及成像装置
JP4421835B2 (ja) * 2003-03-28 2010-0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85710B2 (ja) * 2003-03-31 2007-10-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本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3921A (ja) * 2004-03-29 2005-10-13 Canon Inc 開閉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78893A1 (en) * 2005-04-27 2009-03-26 Masahiro Umemur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7232927A (ja) * 2006-02-28 2007-09-13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222B2 (ja) * 2006-09-27 2011-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引出し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0579A (en) * 1994-09-05 1997-05-20 Plus Corp. Automatic manuscript sheet feeder
US5642200A (en) * 1995-01-23 1997-06-24 Konica Corporation Duplex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memory
US6331004B1 (en) * 1997-10-24 2001-12-18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reversing section
CN1339723A (zh) * 2000-05-11 2002-03-13 株式会社理光 彩色图象形成装置和调色剂供给装置
CN102050358A (zh) * 2009-10-30 2011-05-11 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折叠装置及设有其的图像形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4811A (ja) 2013-09-19
CN103303712A (zh) 2013-09-18
US20130236226A1 (en) 201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1614B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677261B (zh)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193019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3712B (zh) 图像形成装置,纸翻转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1591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25B (zh) 带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5299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54558B (zh) 旋转式显影单元及调色剂供应容器
US20120099908A1 (e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in the periphery of transfer position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04647C (zh) 平滑地传递转印介质且抑制预转印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81413A (zh) 清洁装置、充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KR100677587B1 (ko) 화상전사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5559922B2 (ja) ユニット集合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1205B2 (ja) 両面転写方法、両面転写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313987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375404A (zh)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43959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57381A (ja) ユニット集合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82320A (ja) ドラム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位置関係再現方法
CN202003146U (zh) 电摄影打印设备处理盒的改良结构
CN201673364U (zh) 一种耐用的感光鼓
JP68721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2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54622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6172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