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2985A -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2985A
CN103302985A CN2013100825739A CN201310082573A CN103302985A CN 103302985 A CN103302985 A CN 103302985A CN 2013100825739 A CN2013100825739 A CN 2013100825739A CN 201310082573 A CN201310082573 A CN 201310082573A CN 103302985 A CN103302985 A CN 103302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liquid
drive voltage
ink
j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25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2985B (zh
Inventor
塚本龙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02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2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2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29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a specific wave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6Non-ejecting pul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包括喷墨头(24;24C、24M、24Y、24K)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0)中,所述喷墨头提供有相对于含有在空气中挥发的成分的易干液体具有亲液性质的液体喷射表面(70D),所述喷墨头用于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由液体覆盖的状态下,向加压设备(80)供应不使液体从喷嘴喷射的非喷射驱动电压(200、210),从而使所述喷嘴内部的液体振动并且溢出至所述液体喷射表面上,而且使覆盖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的液体的流动移动,由此抑制了由于干燥引起的所述液体的黏度增大。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避免由于喷墨头中的喷嘴堵塞引起的喷射异常的驱动技术。
背景技术
通过从喷墨头喷射彩色墨汁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通常被用作通用图像形成装置。喷墨记录装置从设置在多个喷墨头中的喷嘴喷射极细的墨滴。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如果喷射墨滴的喷嘴露于空气之中并且在墨汁和外部空气之间的界面处的弯液面(meniscus)被长时间闲置,那么在喷嘴内部的墨汁黏度由于干燥而增大并成为喷射异常的原因。
为了防止喷嘴内部的墨汁干燥,当印刷完成时在喷墨头的墨汁喷射表面(形成有喷嘴口的喷嘴表面)盖上盖子。此外,下面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7-137252中公开的技术被认为是用于防止喷嘴中的墨汁堵塞的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7-137252公开了通过向属于未喷射墨滴的喷嘴口的压电元件施加一部分驱动信号以使喷嘴口中的弯液面振动,从而防止当不印刷时由形成于喷嘴口附近的墨汁层引起的堵塞的技术。
换言之,通过使喷嘴附近的弯液面进行微小的振动,对由于溶剂蒸发而黏度增大的喷嘴附近的墨汁(溶剂)进行搅动,并且防止喷嘴附近的墨汁的黏度增大,由此防止由于喷嘴堵塞引起的喷射异常。
发明内容
然而,由喷射墨汁引起的墨雾、由输送记录介质引起的纸尘、空气中的灰尘等附着于墨汁喷射表面。由于这种附着物的存在可能会出现喷射异常。特别地,当附着物存在于喷嘴口的边缘部分以及其附近时,那么引起喷射异常的可能性将增大。
利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7-137252中公开的技术,能够流通的墨汁量非常小,因此只通过这一种技术难以防止喷嘴表面附近的墨汁黏度增大。
按照这种方式,为了在闲置之后立刻进行从喷嘴的普通墨汁喷射,有必要在没有记录介质的位置处进行诸如虚拟喷射(喷溅)或吸入等喷嘴维护。
考虑到这些情况来设计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从而防止由于在喷嘴内部的墨汁黏度增大而引起的喷射异常。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在包括提供有液体喷射表面的喷墨头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中,该液体喷射表面相对于含有在空气中挥发的成分的易干液体具有亲液性质,喷墨头用于液体喷射表面由液体覆盖的状态,向加压设备供应不引起喷嘴喷射液体的非喷射驱动电压,以使得喷嘴内部的液体振动并向上溢出至液体喷射表面,而且使得覆盖液体喷射表面的液体的流动,从而抑制由干燥引起的液体黏度的增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性质以及其它目的和优点,贯穿全部附图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纸张输送路径的示意图的原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组成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组成的另一模式的平面图;
图5A和5B是示出喷墨头中的喷嘴布置的墨汁喷射表面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喷墨头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的框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更详细的组成的框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在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期间墨汁行为的示意图的原理图,其中图9A是墨汁喷射表面上的墨汁流动的原理图,图9B是从喷嘴内部至墨汁喷射表面上的墨汁流动的原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在停止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之后墨汁行为的示意图的原理图,其中图10A是墨汁喷射表面上的墨汁流动的原理图,图10B是从喷嘴内部至墨汁喷射表面上的墨汁流动的原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的原理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非喷射驱动电压的示例的波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头驱动方法中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头驱动方法)的原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效果的原理图;
图16A和16B是示出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的示例的波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组成的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墨头驱动方法中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头驱动方法)的原理图;以及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效果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喷墨记录装置的通常组成)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透视图。该喷墨记录装置10是通过使用易干墨汁在记录介质12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宽幅(wide-format)印刷机。宽幅印刷机是适合于记录宽图像形成范围的装置,诸如用于巨幅海报或商业墙壁广告等。此处,对应于具有超A3或更大尺寸的介质的印刷机被称作“宽幅”。
此外,含有诸如水或酒精等挥发性溶剂并且成分从中蒸发到空气中的墨汁被称为“易干墨汁(易干液体)”。在本说明书中,易干墨汁可以简称为“墨汁”。
喷墨记录装置10包括装置主体20和支承装置主体20的机架22。装置主体20包括朝向记录介质(介质)12喷射墨汁的按需喷墨型(drop-on-demand type)喷墨头24、支承记录介质12的压板26、和导向机构28以及形成头运动设备(扫描设备)的托架30。
导向机构28设置成在压板26上沿着平行于压板26的介质支承表面并垂直于记录介质12的输送方向(在下文中,该方向可以称为副扫描方向或X方向)的扫描方向(在下文中,该方向可以称为主扫描方向或Y方向)延伸。支承托架30以使得能够沿导向机构28在Y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设置在托架30上的喷墨头24沿导向机构28与托架30一致(一起)移动。托架30的往复移动方向(Y方向)可以称为“主扫描方向”而记录介质12的输送方向(X方向)对应于“副扫描方向”。
各种介质可以用于记录介质12,诸如纸、无纺布、氯乙烯、合成化学纤维、聚乙烯、聚酯、油布等、或可渗透或不可渗透介质,而没有任何材料上的限制。从装置的背表面以轧制状态(参见图2)供应记录介质12,并且在印刷以后,将介质轧制至装置的正面上的卷取辊上(图1中未示出,图2中的附图标记44)。将墨滴从喷墨头24喷射至在压板26上输送的记录介质12上。
在图1中,当从正面观察装置时,墨盒36的安装部分38设置在装置主体20的左侧正面上。墨盒36是可替换的墨汁供给源(墨汁罐)。墨盒36设置成对应于用于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的相应墨汁。
每种颜色的相应墨盒36分别通过独立形成的墨汁供应通道(未示出)连接至喷墨头24。当相应颜色的剩余墨汁量变低时替换墨盒36。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当从正面观察时,喷墨头24的维护单元设置在装置主体20的右手侧上。该维护单元包括用于当未印刷时保持喷墨头24潮湿的盖子,和用于清洁喷墨头24的喷嘴表面(墨汁喷射表面)的擦拭构件(叶片(blade)、卷筒纸(web)等)。盖住喷墨头24的喷嘴表面的盖子设置有用于为了维护的目的而接收从喷嘴喷射的墨滴的墨汁容器。
(记录介质输送路径的描述)
图2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10中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的示意图的原理图。如该图中所示,压板26形成为倒槽状,并且其上表面是记录介质12的支承表面(介质支承表面)。形成用于间歇性输送记录介质12的记录介质输送设备的一对轧辊40设置在压板26附近、记录介质输送方向(X方向)上的压板26的上游侧。这些轧辊40在压板26上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移动记录介质12。
通过设置在印刷单元的进口中(按照记录介质传输方向,在压板26的上游侧)的一对轧辊40,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间歇性输送记录介质12,记录介质12从构成卷对卷型介质输送设备的供应侧辊(松出(pay out)供应辊)42输出。当记录介质12到达喷墨头24正下方的印刷单元时,由喷墨头24进行印刷,并且在印刷之后将记录介质卷起至卷取辊44上。用于记录介质12的引导4设置在6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印刷单元的下游侧上。
在印刷期间用于调节记录介质12的温度的温度调节单元50设置在压板26的背表面(与支承记录介质12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与喷墨头24相对的位置处。当在印刷期间将记录介质12调节至规定温度时,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墨滴的黏度、表面张力、和其它物理性质呈现出规定值并能够获得期望的点直径。根据要求,能够将热预调节单元52设置在温度调节单元50的上游侧或将热后调节单元54设置在温度调节单元50的下游侧。
(印刷单元的组成)
图3是示出印刷单元的组成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布置在托架30上的喷墨头24的布置模式。
为每种墨汁颜色:黑(K)、黄(Y)、品红(M)和蓝绿(C)提供用于喷射相应颜色墨汁的喷墨头24K、24Y、24M和24C。墨汁颜色的类型(颜色数目)和颜色的结合不限制于本实施例的那些。
例如,能够采用提供有浅蓝绿(LC)和浅品红(LM)的喷墨头的模式,或对高使用频率的颜色提供有多个喷墨头的模式,等等。此外,不特别限制不同颜色的喷墨头24K、24Y、24M和24C的布置顺序。
此外,还能够构成包括多种颜色的喷头(喷头行)的喷墨头。在下文给出的描述中,除非有必要区别相应颜色的喷墨头,否则忽略表明颜色的字母并且描述仅仅指喷墨头24。
图4是示出印刷单元的组成的另一模式的平面图。图4中所示的喷墨头24K’、24Y’、24M’和24C’是实线头,具有以下结构:在垂直于记录介质12的输送方向的方向(y方向)上布置贯穿超过记录介质12的全长LM的长度为LN的多个喷嘴。
能够通过采用使记录介质12和实线喷墨头24K’、24Y’、24M’和24C’相对移动仅一次的单遍(single pass)法在记录介质12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图像。
实线喷墨头的喷嘴布置可以采用沿主扫描方向的单行布置、交错的两行布置、喷嘴沿随主扫描方向的行方向和与副扫描方向交叉的斜列方向布置的矩阵布置等。
(喷墨头结构)
图5A是示出喷墨头24中的喷嘴布置的平面透视图。在图5A示出的喷嘴行61中,将喷嘴70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图1中所示的X方向)布置为一行。
将喷嘴70连接至容纳墨汁的压力室(液体室)72(用虚线表示)。如图5B所示,还能够采用喷嘴70布置为两行交错的布置的模式。
图5A所示的喷墨头24具有254微米(每英寸100点)的喷嘴布置节距(喷嘴节距),构成一个喷嘴列的喷嘴数是256个喷嘴,以及喷嘴列的总长度Lw大约是65毫米(254微米×255=64.8毫米)。
图6是示出喷墨头24的三维结构的截面图,并示出了对应于一个通道(一个喷射元件)的结构。用于本实施例的喷墨头24的墨汁喷射方法可以采用通过压电元件的变形来驱使墨滴的方法(压电喷射法)。
如图6中所示,将喷嘴70经由喷嘴流通道71连接至压力室72。喷嘴70均由形成在喷嘴板70A的墨汁喷射表面70D(液体喷射表面)中的开口部70B和具有锥形(大致为圆锥形)的锥形部70C构成。
除了均经由喷嘴流通道71连接至喷嘴70,压力室72还经由供应端口(供应限流器)74连接至共用流通道76。将共用流通道76连接至构成一种颜色的喷嘴行61(参见图5A和图5B)喷嘴70的分别对应的压力室72,并且共用流通道76向压力室72供应墨汁。
压电元件80(加压设备)设置在构成压力室72的顶面的膜片78上、在压力室72的外部的表面上与压力室72相对应的位置处。压电元件80具有压电体夹置在上电极82与下电极84之间的结构,并且产生扭曲变形,由此当驱动电压供应到上电极82与下电极84之间时使膜片78变形。
当根据图像数据向压电元件80供应驱动电压时,膜片78变形并且减小压力室72的体积,从而从喷嘴70喷射处与压力室72的体积减小量相对应体积的墨汁。当停止向压电元件80供应驱动电压时,压电元件80的扭曲变形得到恢复,压力室72恢复到其初始形状,墨汁经由供应端口74从共用流通道76填充至压力室72中。
喷墨头24的喷嘴板70A的墨汁喷射表面70D具有亲液性质。
此处,“具有亲液性质的墨汁喷射表面”意思是不管是否从喷嘴喷射墨汁,墨汁喷射表面上一直存在大约几微米的墨膜。在墨汁不从喷嘴喷射的稳定状态中,墨汁喷射表面上的墨膜与喷嘴内的墨汁分离(形成在从墨汁喷射表面离开的位置处的弯液面)。
另一方面,“具有疏液性质的墨汁喷射表面”是不管是否从喷嘴喷射墨汁,一直干燥并不存在墨膜的墨汁喷射表面。利用具有疏液性质的墨汁喷射表面,弯液面保持在喷嘴内的相同位置处并离开墨汁喷射表面,因此不易于出现喷射偏差,并且喷射的墨汁具有良好的线性。
例如,墨汁相对于具有亲液性质的墨汁喷射表面70D的接触角不大于40°,40°是超过喷嘴70内(例如,截锥形部70C中)的墨汁的接触角的值。
墨汁喷射表面70D的亲液处理的具体示例可以包括:通过墨汁喷射表面70D的氧化处理形成氧化膜,或通过溅射形成金属膜等。
如图6中所示,由墨汁构成的液体层(墨汁层)88形成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并且墨汁喷射表面70D用于由墨汁覆盖的状态。在喷嘴70内的弯液面(未示出)稳定的状态(稳定态)下,覆盖墨汁喷射表面70D的墨汁和喷嘴70内的墨汁分离。
通过提供具有这种亲液性质的墨汁喷射表面70D,能够得到以下有益效果。首先,如果墨汁喷射表面70D具有疏液性质,则墨雾累积,引起喷射故障和偏差。另一方面,如果墨汁喷射表面70D具有亲液性质,则墨雾被吸收到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层中,因此不会出现由墨雾引起的偏差或喷射故障。
此外,因为墨雾不累积,于是喷射特性几乎不随时间变化。更具体地,与具有疏液性质的墨汁喷射表面的喷墨头相比,喷射偏差较大,但喷射特性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另外,因为能够容易地对喷嘴板进行维护,换言之,依靠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层湿擦拭(wet wiping)是可能的,于是喷嘴板具有强耐擦拭性。
(控制系统的组成)
图7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的框图。如图7中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设置有作为控制设备的控制装置102。
对于该控制装置102,能够使用例如配备有中央处理单元(CPU)的计算机等。控制装置102起到根据规定程序控制整个喷墨记录装置10的控制装置的作用,还起到用于执行相应计算的计算装置的作用。
控制装置102包括记录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04、托架驱动控制单元106、图像处理单元110和喷射控制单元112。这些各自单元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或这些的结合来实现。
记录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04控制用于输送记录介质12的输送驱动单元114(参见图1)。输送驱动单元114包括驱动图2中所示的轧辊40的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电路。根据由喷墨头24执行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往复扫描动作(印刷遍(printing pass)动作),在副扫描方向上间歇性输送在压板26上输送的记录介质12(参见图1)。
图7所示的托架驱动控制单元106控制用于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托架30的主扫描驱动单元116(参见图1)。主扫描驱动单元116包括连接至托架30的移动机制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单元。
诸如控制面板等输入装置120和显示装置122连接至控制装置102。输入装置120是将手动执行的外部操作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102的设备,并且可以采用各种格式,诸如键盘、鼠标、触控板、或操作按键等。显示装置122可以采用各种格式,诸如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CRT等。
操作员能够通过操作输入装置120来选择图像形成模式(与“图像形成格式”同义)、输入印刷条件以及输入和编辑附加条件等,并且能够经由显示装置122上的显示来确认诸如搜索结果等输入细节或各种信息。
此外,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设置存储各种信息的信息存储单元124和用于获取印刷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入接口(I/F)126。能够采用用于图像输入接口的串行接口或并行接口。还能够安装用于实现高速通信的缓冲存储器(未示出)。
通过图像处理单元110将经由图像输入接口126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印刷的数据(点数据)。通常,通过对多色调图像数据进行色彩转换处理和半色调处理来产生点数据。色彩转换处理是用于例如将由sRGB系统表示的图像数据(例如,RGB的各自颜色的8位RGB图像数据)转换成由喷墨记录装置10使用的各自墨汁颜色的图像数据。
半色调处理是通过误差扩散、阈值矩阵等将色彩转换处理所产生的各自颜色的色彩数据转换成各自颜色的点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的设备可以采用各种常见的方法,诸如误差扩散法、抖动(dithering)法、阈值矩阵法、密度图案(density pattern)法等。半色调处理通常将具有M个值(M≥3)的色调图像数据转换成具有N个值(N<M)的色调图像数据。在最简单的示例中,将图像数据转换成具有2个值(点/非点)的点图像数据,但是在半色调处理中,还能够进行与不同类型的点尺寸(例如,三种点:大点、中点和小点)相对应的多值的量化。
将按照这种方式得到的二值或多值图像数据(点数据)用于驱动(开)或不驱动(关)各自喷嘴,或在多值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用作用于控制液滴体积(点尺寸)的墨汁喷射数据(液滴喷射控制数据)。
喷射控制单元112基于图像处理单元110中产生的点数据来产生用于头驱动电路128(驱动电压供应设备)的喷射控制信号。此外,喷射控制单元112包括驱动波形产生单元(未示出)。驱动波形产生单元是产生用于驱动与喷墨头24的各自喷嘴相对应的喷射能产生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是压电元件)的驱动电压的电压波形的设备。驱动波形数据预先存储在信息存储单元124中,并且按需要和在需要时输出待使用的驱动波形数据。将由驱动波形产生单元输出的驱动波形供应至头驱动电路128。由驱动波形产生单元输出的信号可以是数字波形数据或模拟电压信号。
通过将常用驱动电压经由头驱动电路128施加至喷墨头24的喷射能产生设备,并且根据各自喷嘴的喷射定时接通和关断连接至能量产生元件的单独电极的开关元件(未示出),来从对应的喷嘴喷射墨汁。
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15kHz的喷射频率,并且能够通过改变驱动波形选择性地喷射三种类型的液滴体积,即10皮升、20皮升、和30皮升。
由系统控制器102的CPU执行的程序和控制目的所需的各种数据存储在信息存储单元124中。信息存储单元124存储对应于图像形成模式的分辨率设定信息、遍数(扫描往复数)、和控制副扫描反馈量所需的反馈量信息等。
编码器130附接至主扫描驱动单元116的驱动电机和输送驱动单元114的驱动电机,并且输出对应于驱动电机的旋转量和旋转速度的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被供应至控制装置102。基于从编码器130输出的脉冲信号来确定托架30的位置和记录介质12的位置(参见图1)。
传感器132安装在托架30上,并且基于从传感器132得到的传感器信号来确定记录介质12的宽度。能够适当地修改、添加或删除图7中所示的组成。
(图像形成模式)
该实施例中示出的喷墨记录装置10采用多遍图像形成控制,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印刷的遍数来改变印刷分辨率(记录分辨率)。例如,使用三种图像形成模式:高生产率模式、标准模式、高质量模式,并且在每种各自模式中印刷分辨率不同。能够按照印刷目的和应用来选择图像形成模式。
在高生产率模式中,以每英寸600点(主扫描方向)乘以每英寸400点(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进行印刷。在高生产率模式中,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两遍(两个扫描动作)来实现每英寸600点的分辨率。在第一扫描动作(托架30向外移动)中,以每英寸300点的分辨率形成点。
在第二扫描动作(返回移动)中,在由第一扫描动作(向外移动)形成的点之间以每英寸300点内插来形成点,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得到了每英寸600点的分辨率。
另一方面,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喷嘴节距是每英寸100点,通过一次主扫描动作(一遍)在副扫描方向以每英寸100点的分辨率形成点。因此,通过进行内插印刷来覆盖喷嘴节距中的空白,通过四遍印刷(四次扫描动作)来实现每英寸400点的分辨率。
在高生产率模式中的托架30的主扫描速度是每秒1270毫米。
在标准模式中,以每英寸600点乘以每英寸800点的分辨率来进行印刷,并且依靠主扫描方向双遍印刷和副扫描方向八遍印刷来实现这种每英寸600点乘以每英寸800点的分辨率。
在高质量模式中,以每英寸1200点乘以每英寸1200点的分辨率来进行印刷,并且依靠主扫描方向四遍和副扫描方向十二遍来实现这种每英寸1200点乘以每英寸1200点的分辨率。
(定距(singling)扫描的幅宽(swath width))
在宽幅机械的图像形成模式中,分别对于不同的分辨率设定来确定用于定距(隔行)的图像形成条件。更具体地,由于通过将喷墨头的喷射喷嘴行的宽度(喷嘴行长度Lw)除以遍数(扫描往复数)来进行通过定距的图像形成,于是幅宽随着喷墨头的喷嘴行宽度Lw以及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遍数(交错相除数)而变化。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06617中描述了基于多遍法的定距图像形成的细节。
例如,当使用FUJIFILM Dimatix QS-10头(每英寸100点,256个喷嘴)时,遍数与定距图像形成的幅宽之间的关系如以下表格1所示。设想的幅宽是通过将所用喷嘴行的宽度Lw除以主扫描方向上的遍数与副扫描方向上的遍数的乘积而得到的。
(表1)
所用的喷嘴行宽度(mm) 64.8 64.8 64.8 64.8
主遍数 1 1 2 2
副遍数 2 4 2 4
幅宽(mm) 32.4 16.2 16.2 8.1
(喷墨头的驱动控制的详细描述)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对喷墨头的驱动控制。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更详细的组成的框图,并且示出了为每个喷嘴70设定喷射波形或非喷射波形之一的组成。
如图8中所示,信息存储单元124包括存储喷射波形的喷射波形存储单元125A、和存储非喷射波形的非喷射波形存储单元125B。喷射波形和非喷射波形由驱动波形产生单元(未示出)预先产生。
图8所示的波形设定单元140基于图像数据在每个喷射定时为每个喷嘴70产生波形设定信号,将喷嘴设定为用于喷墨的喷射喷嘴或设定为不用于喷墨的非喷射喷嘴。将波形设定信号发送到头驱动电路128。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基于非喷射波形产生的非喷射驱动电压被施加至非喷射喷嘴,而基于喷射波形产生的喷射驱动电压被施加至喷射喷嘴。
图9A和图9B是示出在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的期间墨汁行为的示意图的原理图(在图12A和图12B中用附图标记200和210来表示)。图9A示出在墨汁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流动,图9B示出墨汁从喷嘴70内部向墨汁喷射表面70D的流动。
如图9A中所示,当将具有相同电压和相同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供应至与布置为一行的多个喷嘴70相对应的压电元件80(参见图6)时,于是与压电元件80相对应的喷嘴70中的弯液面被振动,墨汁也从喷嘴70溢出至墨汁喷射表面70D上。
紧接着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之后,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从喷嘴70在墨汁喷射表面边缘的方向上移动。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附图标记88A所表示的箭头表明墨汁从喷嘴70朝向墨汁喷射表面70D的边缘的流动。
具体来看一个喷嘴70,墨汁以辐射方式从喷嘴70溢出,但是从每个喷嘴70溢出的墨汁与从相邻喷嘴70溢出的墨汁相碰撞,因而在与喷嘴70的布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了从喷嘴70朝向墨汁喷射表面70D的边缘的墨汁流。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在停止非喷射驱动电压的供应之后墨汁行为的示意图的原理图。图10A示出了墨汁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流动,图10B示出了墨汁从喷嘴70内部流至墨汁喷射表面70D。
当在停止非喷射驱动电压的供应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大约几微秒)时,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从墨汁喷射表面70D的边缘朝向喷嘴70的中央移动。在图10A和图10B中,附图标记88B所表示的箭头表明墨汁从墨汁喷射表面70D的边缘向朝喷嘴70的流动。
换言之,被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压电元件80不引起从对应喷嘴70喷射墨汁,而是使对应压力室72加压以使得墨汁从喷嘴70渗出至喷射表面70D上。当停止非喷射驱动电压的供应时,压电元件80的变形恢复,已经渗出至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重新回到喷嘴70中。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使墨汁从喷嘴70渗出至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然后使渗出至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重新回到喷嘴70内,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形成的墨汁层88中产生了流动移动,并且大量墨汁在墨汁喷射表面70D和喷嘴70内流通。由于此原因,能够避免由于干燥引起的墨汁黏度增大而导致的喷嘴70(喷嘴口)附近的墨汁凝固并且喷嘴不能使用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由此引起的喷射异常。
如果墨汁喷射表面70D相对于所使用的墨汁不具有规定的亲液性质,那么即使向非喷射喷嘴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墨汁也不从这些非喷射喷嘴溢出,并且不能够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形成墨汁流。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头驱动方法)的有益效果的原理图,并且示出了相对于从上次喷射定时以来经过的时间(分钟)的喷射故障喷嘴的出现率。
图11中用附图标记90表示的实线是当通过向非喷射喷嘴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产生墨汁流动移动时得到的评估结果,图11中用附图标记92表示的虚线是当未向非喷射喷嘴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时得到的评估结果。
如图11中所示,当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时,即使当距上次喷射定时已经过去5分钟时,喷射故障喷嘴的出现率也不超过数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当未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时,当距上次喷射定时已经过去4分钟时,所有喷嘴都发生喷射故障。
以下表明了产生图11中示出的结果的评估实验的条件。喷墨头中的喷嘴总数是256个喷嘴,并且向所有喷嘴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
此外,将图12A示出的非喷射驱动电压200和图12B示出的非喷射驱动210电压用作非喷射驱动电压。
图12A示出的非喷射驱动电压200具有梯形形状包括:从基准电压(零伏特)上升至最大电压的上升部202、最大电压部(固定电压部)204、和从最大电压下降至基准电压的下降部206。
此外,非喷射驱动电压200的最大振幅(电位差)是25V(大约是喷射驱动电压(70V)的36%),从上升部202的开始定时至下降部206的开始定时的时间是5微秒。
图12B示出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组)210包括以规定周期分离连续地产生的图12A中示出的非喷射驱动电压200,该周期大约是66.7微秒。转换为频率,该周期为15kHz,与喷射频率(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相一致。
图12B示出的非喷射驱动电压210的模式是在一个喷射周期内含有一个非喷射驱动电压200。换言之,如果每个喷射周期中至少供应一个非喷射驱动电压200,就能够避免喷射故障喷嘴的出现。
图12A示出的非喷射驱动电压200和图12B示出的非喷射驱动电压210仅仅是示例,并且也能够使墨汁从喷嘴70渗出到墨汁喷射表面70D上而不使喷嘴70喷射墨汁(并且不使墨汁与喷嘴70内部的墨汁分离)。
例如,能够给非喷射驱动电压200采用方波或三角形波,并且能够在每个喷射周期中包括多个非喷射驱动电压200。换言之,“非喷射驱动电压”是当使得喷嘴70内部的墨汁渗出到墨汁喷射表面70D上而没有墨汁从喷嘴70喷出时施加至对应于喷嘴70的压电元件80的驱动电压;例如,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幅度大于等于喷射驱动电压幅度的百分之十且小于等于喷射驱动电压幅度的百分之五十。
更具体地,通过将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幅度设定为大于等于喷射驱动电压幅度的百分之十,使喷嘴70内部的墨汁振动,并也使喷嘴70内部的墨汁溢出到墨汁喷射表面70D上。
此外,通过将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幅度设定为小于等于喷射驱动电压幅度的百分之五十,防止墨汁从喷嘴70错误地喷出。
此外,指定非喷射驱动电压210的频率,从而使从非喷射喷嘴溢出的墨汁量与通过停止(终止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200吸进(回到)喷嘴70中的墨汁量相一致。
(控制流)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头驱动方法中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当开始驱动喷墨头24时(步骤S10),基于图像数据将所有的喷嘴设定为喷射喷嘴或非喷射喷嘴(步骤S12)。
将在步骤S12中设定为非喷射喷嘴的喷嘴(结论“是”)设定为接收非喷射波形(步骤S14),并且设定该非喷射波形(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步骤S16)。也能够采用忽略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设定并将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设定为规定值的模式。
开始将非喷射驱动电压供应至对应于非喷射喷嘴的压电元件80(步骤S18),并随后停止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步骤S20)。
然后监测距停止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是否已经过去规定时间(直到已渗出到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重新回到喷嘴70内的时间)(步骤S22)。
如果在步骤S22中判断还未过去规定时间(结论“否”),那么继续监测距停止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过去的时间,如果判断已经过去规定时间(结论“是”),那么过程进行至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判断是否有下一喷射定时的数据,如果有下一喷射定时的数据(结论“否”),那么过程进行至步骤S12并重复从步骤S12开始的步骤。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下一喷射定时的数据(在步骤S24的结论“是”),那么停止驱动喷墨头(步骤S32)。
在步骤S12中,将已经设定为喷射喷嘴(结论“否”)的喷嘴设定为接收喷射波形(步骤S26),向对应于这些喷嘴的压电元件80供应喷射驱动电压(步骤S28),当该喷射驱动电压的供应结束时(步骤S30),过程进行至步骤S24。
在本实施例描述的喷墨头驱动方法中,在印刷期间(在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期间)始终对至少一部分非喷射喷嘴使用非喷射驱动电压,因此可靠地防止了在印刷期间喷射故障喷嘴的出现。
(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在提供有相对于易干墨汁具有亲液性质的墨汁喷射表面的喷墨头中,将非喷射驱动电压供应至对应于非喷射喷嘴的压电元件80,以使墨汁从非喷射喷嘴渗出到墨汁喷射表面70D上并使墨汁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移动,从而能够使大量墨汁在喷嘴70内部与墨汁喷射表面70D之间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喷嘴70内墨汁的黏度增大引起的喷射异常喷嘴的出现。
此外,因为由从喷嘴70朝向墨汁喷射表面70D的边缘移动以及从墨汁喷射表面70D朝向喷嘴70移动的墨汁引起墨汁流也出现在喷嘴70内,于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喷嘴70内墨汁的黏度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向所有对应于非喷射喷嘴的压电元件80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的模式,但是假如产生了足以避免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固化的墨汁的流动移动,则能够采取选择性地向对应于一部分非喷射喷嘴的压电元件80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另一模式。
(第二实施例)
(概述)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之前已描述过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在此处省略对其进一步的解释。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采用的喷墨头驱动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喷墨头驱动方法改变了一部分非喷射喷嘴中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组)的频率,并使得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流与将具有相同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组用于所有非喷射喷嘴的情况相比更快,由此防止了喷嘴70附近的墨汁的固化。
如果将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图14上半部分中的喷嘴组73A,将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图14下半部分中的喷嘴组73B,那么如图14中用附图标记F表示的箭头所示,沿着喷嘴70的布置方向产生墨汁流(从被施加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组73A侧流向被施加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组73B侧的墨汁流)。
另一方面,如果将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图14上半部分中的喷嘴组73A,将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图14下半部分中的喷嘴组73B,那么如图14中用附图标记R表示的箭头所示,沿着喷嘴70的布置方向产生墨汁流(从被施加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组73B侧流向被施加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组73A侧的墨汁流)。
在图14上半部分中的喷嘴组73A还可以包括喷射喷嘴,图14下半部分中的喷嘴组73B也可以包括喷射喷嘴。换言之,被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是从喷嘴组73A和喷嘴组73B中除喷射喷嘴之外的全部或部分非喷射喷嘴中选择出来的,并且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例如,具有30kHz的频率,为喷射频率的两倍)被施加至喷嘴组73A和喷嘴组73B之一,同时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例如,具有3kHz的频率,为喷射频率的五分之一)被施加至喷嘴组73A和喷嘴组73B中的另一个。
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喷墨头驱动方法的有益效果的原理图,并且示出了相对于距上次喷射定时过去的时间(分钟)的喷射故障喷嘴的出现率。
图15中用附图标记94表示的实线表明当应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驱动方法时的评估结果,图15中用附图标记92表示的虚线表明当未向非喷射喷头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时的评估结果。如图15所示,根据该实施例中描述的驱动方法,至少能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
(非喷射驱动电压)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和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B的一个示例的波形图,图16A示出了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图16B示出了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B。
图16A示出的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具有30kHz的频率(喷射驱动电压频率的两倍),图16B示出的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B具有15kHz的频率(与喷射驱动电压频率相同)。此外,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的频率是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B的频率的两倍。
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应当不低于最大喷射频率一半。此外,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应当低于高频非喷射波形的频率且不高于最大喷射频率的一半。
(控制系统的组成)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组成的框图。在图17中,与图8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此处忽略对其的进一步解释。
除图8中示出的波形设定单元140外,图17中示出的喷射控制单元112包括频率设定单元142和切换周期设定单元144。频率设定单元142产生表示用于设定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的频率信息的频率设定信号,并且向头驱动电路128发送频率设定信号。
切换周期设定单元144产生表示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和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B的切换周期信息的切换周期信号,并且向头驱动电路128发送该切换周期信号。头驱动电路128基于频率设定信号为每个喷射定时和每个喷嘴设定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而且基于切换周期设定信号为每个喷射定时和每个喷嘴设定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和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切换周期。
(控制流程)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喷墨头的方法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在图18中,与图13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此处忽略对其的进一步解释。
在图18示出的流程图中,改变图13中的步骤S16(频率设定步骤),并添加步骤S17(切换周期设定步骤)。图18中示出的频率设定步骤(步骤S16’)为被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设定高频或低频。切换周期步骤(步骤S17)设定切换低频和高频的周期。
切换周期能够设定为大约1秒或10秒(例如,3秒),并且基于喷墨头24的驱动条件和环境条件来适当地指定该切换周期,等等。
(有益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头驱动方法),将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B施加至被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的一部分喷嘴,并且将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施加至被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剩余部分喷嘴,由此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产生了从被施加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的喷嘴侧朝向被施加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210B的喷嘴侧的更快的墨汁流动,因此防止喷嘴70的开口部70B的附近的墨汁固化。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所有喷嘴70被划分成两个区域(喷嘴组73A和73B)并且具有不同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被施加至各自喷嘴组的模式,但是也能将所有喷嘴70划分成三个或更多区域并且将具有三种或更多种不同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三个或更多区域。
(第三实施例)
(概述)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喷墨头驱动方法的原理图。在图19中,与图14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此处忽略对其的进一步解释。
在图19示出的喷墨头驱动方法中,从非喷射喷嘴之中选择性地设定待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并且根据墨汁喷射表面70D上更容易出现墨汁干燥的位置来产生墨汁流动。
例如,通过使墨汁在墨汁喷射表面70D上易于出现墨汁固化的喷嘴的中央部分和中央部分附近更快地流动,来提高防止墨汁喷射表面70D上的墨汁固化的有益效果。
在图19示出的喷墨头驱动方法中,将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包括墨汁喷射表面70D的中央部分的区域内的喷嘴组73C,并且不将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不包括墨汁喷射表面70D的中央部分的区域内的喷嘴组73D。
如此做,产生了从喷嘴组73C侧朝向喷嘴组73D侧的墨汁流动,换言之,如附图标记R1、R2、F1和F2所示的,从大致墨汁喷射表面70D的中央朝向喷墨头24的纵向方向上的任一端的墨汁流动。
根据图19示出的喷墨头驱动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易于出现墨汁干燥的位置处的墨汁固化,诸如墨汁喷射表面70D的中央部分和中央部分附近。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喷墨头驱动方法还能够与根据之前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墨驱动方法相结合。例如,能够采用以下组成:通过将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图19所示的中央部分中的喷嘴组73C并且将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各自末端部分中的喷嘴组73D,而产生了从墨汁喷射表面70D的中央部分朝向各自末端部分的更快的墨汁流动,并且以规定切换定时来对高频非喷射驱动电压和低频非喷射驱动电压进行切换。
(有益效果)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喷墨头驱动方法的有益效果的原理图。如图20中用附图标记96表示的实线所示,按照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喷墨头驱动方法,有效防止了喷射故障喷嘴的出现。
另一方面,图20中用附图标记92表示的曲线表明非喷射驱动电压未施加至非喷射喷嘴的情况,并且在此处,所有的喷嘴到距上次喷射计时过去四分钟的时间时都出现了喷射故障。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用彩色墨汁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但是本发明的申请范围覆盖了通过喷墨方法向介质上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在上文中已经详细描述了应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但是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修改。
(本说明书公开的发明)
通过上文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已经变得明显,本说明书包括含有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各种技术创意的公开内容。
(第一方面):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喷墨头,其配备有:喷嘴板,在所述喷嘴板中形成喷嘴的开口,所述开口将含有在空气中挥发的成分的易干液体喷射至介质上,并且所述喷嘴板具有相对于所述液体显示出亲液性质的液体喷射表面;和加压设备,在所述喷墨头在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由所述液体覆盖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所述加压设备对连接至所述喷嘴的液体室内部的液体加压;以及驱动电压供应设备,其向对应于非喷射喷嘴的加压设备供应不引起液体喷射的非喷射驱动电压,所述非喷射喷嘴不用于喷射液体,其中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将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供应至对应于所述非喷射喷嘴的所述加压设备,从而使所述非喷射喷嘴内部的所述液体振动并且溢出至所述液体喷射表面上,而且使覆盖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的所述液体发生流动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在包括喷墨头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中,所述喷墨头提供有相对于含有在空气中挥发的成分的易干液体具有亲液性质的液体喷射表面,所述喷墨头用于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由液体覆盖的状态下,向加压设备供应不使液体从喷嘴喷射的非喷射驱动电压,从而使所述喷嘴内部的液体振动并且溢出至所述液体喷射表面上,而且使覆盖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的液体的流动移动,由此抑制了由于干燥引起的所述液体的黏度增大。
(第二方面):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喷墨头可以包括多个喷嘴,并且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向对应于所述非喷射喷嘴的一部分的加压设备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相对高于向对应于其它非喷射喷嘴的加压设备供应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使得所述液体喷射表面上的液体流动与将具有相同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所有非喷射喷嘴的情况相比更快,由此防止了喷嘴附近的液体固化。
此外,能够产生附着于液体喷射表面的液体从被施加具有相对较高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朝向被施加具有相对较低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喷嘴的流动移动。
(第三方面):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可以包括频率切换设备,所述频率切换设备在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向其供应具有相对较高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加压设备与向其供应具有相对较低频率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加压设备之间实现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能够切换附着于液体喷射表面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并且更有效地防止液体固化。
(第四方面):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可以包括切换周期设定设备,所述切换周期设定设备通过所述频率切换设备设定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切换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能够以规定周期切换附着于液体喷射表面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并且更有效地防止液体固化。
(第五方面):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喷墨头可以包括多个喷嘴,并且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仅向对应于多个所述非喷射喷嘴的一部分的加压设备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在施加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非喷射喷嘴的位置处液体的流动变得更快,并且防止了在非喷射喷嘴及其附近的位置处的液体固化。
(第六方面):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可以包括供应切换设备,所述供应切换设备在向其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加压设备与未向其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加压设备之间实现选择性地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能够将非喷射驱动电压施加至易于被有源光束击中的位置处的非喷射喷嘴。
(第七方面):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可以仅将非喷射驱动电压供应至与液体喷射表面的中央部分和所述中央部分附近的非喷射喷嘴相对应的加压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相对易于被有源光束击中的墨汁喷射表面的中央部分和所述中央部分附近的液体固化。
(第八方面):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可以在基于喷射数据的液体喷射期间向对应于非喷射喷嘴的加压设备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能够在基于喷射数据的液体喷射期间防止液体喷射表面上的液体固化。
(第九方面):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装置可以在停止非喷射驱动电压的供应之后过去规定时间的时候供应下一非喷射驱动电压。
根据这一模式,由于已经被导致从喷嘴渗出的液体重新回到喷嘴中,于是能够产生液体朝向喷嘴的流动。
(第十方面):一种用于喷墨头的驱动方法,所述喷墨头配备有:喷嘴板,在所述喷嘴板中形成喷嘴的开口,所述开口将含有在空气中挥发的成分的易干液体喷射至介质上,并且所述喷嘴板具有相对于所述液体显示出亲液性质的液体喷射表面;和加压设备,在所述喷墨头在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由所述液体覆盖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所述加压设备对连接至所述喷嘴的液体室内部的液体加压,所述方法包括:向与不用于喷射液体的非喷射喷嘴相对应的所述加压设备供应不引起液体喷射的非喷射驱动电压,并使所述非喷射喷嘴内部的所述液体振动且溢出至所述液体喷射表面上,而且使覆盖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的所述液体发生流动移动。所述驱动方法可以由根据以上方面的液体喷射装置来执行。
然而应当理解,不存在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的意图,相反,本发明将覆盖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替代结构及等同形式。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10),包括:
喷墨头(24;24C、24M、24Y、24K),配备有:喷嘴板(70A),在所述喷嘴板(70A)中形成喷嘴(70)的开口(70B),所述开口(70B)将含有在空气中挥发的成分的易干液体喷射至介质(12)上,并且所述喷嘴板(70A)具有相对于所述液体显示出亲液性质的液体喷射表面(70D);和加压设备,在所述喷墨头在所述液体喷射表面(70D)由所述液体覆盖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所述加压设备对连接至所述喷嘴(70)的液体室(72)内部的液体加压;以及
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其向对应于非喷射喷嘴的加压设备(80)供应不引起液体喷射的非喷射驱动电压(200、210),所述非喷射喷嘴不用于喷射液体,其中:
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将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200、210)供应至对应于所述非喷射喷嘴的所述加压设备(80),从而使所述非喷射喷嘴内部的所述液体振动并且溢出至所述液体喷射表面(70D)上,而且使覆盖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的所述液体发生流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其中:
所述喷墨头(24;24C、24M、24Y、24K)包括多个喷嘴,并且
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向对应于所述非喷射喷嘴的一部分的加压设备(80)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相对高于向对应于其它非喷射喷嘴的加压设备(80)供应的非喷射驱动电压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还包括:频率切换设备(142),所述频率切换设备(142)在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向其供应具有相对较高频率的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的加压设备(80)与向其供应具有相对较低频率的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210B)的加压设备(80)之间实现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还包括:切换周期设定设备(144),所述切换周期设定设备(144)通过所述频率切换设备来设定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210A,210B)的切换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其中:
所述喷墨头(24;24C、24M、24Y、24K)包括多个喷嘴,并且
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仅向对应于多个所述非喷射喷嘴的一部分的加压设备(80)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其中: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包括供应切换设备,所述供应切换设备在向其供应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加压设备与未向其供应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的加压设备(80)之间实施选择性地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其中: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仅被供应至与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的中央部分中的和所述中央部分附近的非喷射喷嘴相对应的所述加压设备(8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其中: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在基于喷射数据的液体喷射期间向对应于非喷射喷嘴的加压设备(80)供应非喷射驱动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其中: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在停止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的供应之后过去规定时间的时候供应下一非喷射驱动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10),其中:所述驱动电压供应设备(128)在停止所述非喷射驱动电压的供应之后过去规定时间的时候供应下一非喷射驱动电压。
11.一种用于喷墨头(24;24C、24M、24Y、24K)的驱动方法,所述喷墨头(24;24C、24M、24Y、24K)配备有:喷嘴板(70A),在所述喷嘴板(70A)中形成喷嘴(70)的开口(70B),所述喷嘴(70)的开口(70B)将含有在空气中挥发的成分的易干液体喷射至介质(12)上,并且所述喷嘴板(70A)具有相对于所述液体显示出亲液性质的液体喷射表面(70D);和加压设备(80),在所述喷墨头在所述液体喷射表面(70D)由所述液体覆盖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所述加压设备(80)对连接至所述喷嘴(70)的液体室(72)内部的液体加压,
所述方法包括:
向与不用于喷射液体的非喷射喷嘴相对应的所述加压设备(80)供应不引起液体喷射的非喷射驱动电压,并使所述非喷射喷嘴内部的所述液体振动且溢出至所述液体喷射表面上,而且使覆盖所述液体喷射表面(70D)的所述液体发生流动移动。
CN201310082573.9A 2012-03-16 2013-03-15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2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0492 2012-03-16
JP2012060492A JP5599419B2 (ja) 2012-03-16 2012-03-16 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2985A true CN103302985A (zh) 2013-09-18
CN103302985B CN103302985B (zh) 2016-03-09

Family

ID=47913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257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2985B (zh) 2012-03-16 2013-03-15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639071B1 (zh)
JP (1) JP5599419B2 (zh)
CN (1) CN1033029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4309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大连理工大学 液体喷射方法、液体喷射装置及喷墨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2679B2 (ja) * 2015-03-31 2019-08-2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945067B2 (ja) 2018-04-26 2021-10-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吐出ヘッド駆動装置、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液体吐出装置、吐出ヘッド駆動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46718A (ja) * 2020-03-23 2021-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
KR20220012442A (ko) 2020-07-22 2022-0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잉크젯 프린트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4607B2 (en) * 1999-07-12 2003-01-07 Caliper Technologies, Corp. Light source power modulation for use with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US20060028503A1 (en) * 2004-08-03 2006-02-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08238644A (ja) * 2007-03-28 2008-10-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154512A (ja) * 2007-12-28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433774B2 (ja) * 2003-11-26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0069635A (ja) * 2008-09-16 2010-04-02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4862B2 (ja) 1992-06-12 2003-0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4306617A (ja) 1995-04-27 2004-11-0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0168103A (ja) * 1998-12-10 2000-06-20 Toshiba T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方法及び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4607B2 (en) * 1999-07-12 2003-01-07 Caliper Technologies, Corp. Light source power modulation for use with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JP4433774B2 (ja) * 2003-11-26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20060028503A1 (en) * 2004-08-03 2006-02-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08238644A (ja) * 2007-03-28 2008-10-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154512A (ja) * 2007-12-28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69635A (ja) * 2008-09-16 2010-04-02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4309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大连理工大学 液体喷射方法、液体喷射装置及喷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2985B (zh) 2016-03-09
EP2639071B1 (en) 2015-12-16
JP5599419B2 (ja) 2014-10-01
JP2013193264A (ja) 2013-09-30
EP2639071A1 (en)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2985B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墨头驱动方法
US20100214355A1 (en) Clean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JPH0811290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の清掃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機構
US9039114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223772B (zh) 喷墨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1843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9368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における少液滴量による異常をマスキングする画像処理
US6761423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that vibrates ink in a pressure chamber without ejecting it
CN101462405A (zh) 一种宽幅喷墨打印机及防止喷墨打印机喷头堵塞的方法
US10272676B2 (en) Liquid ejecting device,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JP576451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駆動方法
JP598521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KR101222123B1 (ko) 플랫타입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잉크출력 제어방법
JP637896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13619289B (zh) 一种数码喷印系统及方法
JP387012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4700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KR20170132975A (ko) 액적 토출 방법
JP201210136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3771519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JP201421348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224032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205344113U (zh) 打印小车及喷墨打印装置
CN105818538A (zh) 喷墨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JPH097098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