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3925B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3925B
CN103293925B CN201210435177.5A CN201210435177A CN103293925B CN 103293925 B CN103293925 B CN 103293925B CN 201210435177 A CN201210435177 A CN 201210435177A CN 103293925 B CN103293925 B CN 103293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nformation
pattern
unit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51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3925A (zh
Inventor
黑石健儿
冈崎荣
小野真史
广田洋平
神田英信
田中洋之
云切启太
木下晋
木下晋一
府川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93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3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3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3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influence of heat loss, e.g. due to the contact with the copy material or other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3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904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different circuits or for supplying power at differen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3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user specified instructions, e.g. user selection of reproduction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46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a detected condition or state of the reproducing device, e.g. temperature or ink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9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production of an electrostatic intermediate picture
    • H04N1/29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7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 G03G2215/2074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colo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7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 G03G2215/209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plural types of toner image handled by the fix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及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模式切换单元,其在定影单元中在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模式;接收单元,其接收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形成请求;提取单元,其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图像形成请求中最先提取模式切换判断信息;选择单元,其基于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所述定影装置的规格、以及当前温度来选择所述模式;以及切换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模式来控制所述模式切换单元,以将所述模式切换至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或所述蓄热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第2009-28241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与定影装置分开设置的蓄热部件,并且首先在蓄热部件与定影装置的主体分开的状态下在以低生产率执行打印操作的同时对蓄热部件加热,而当蓄热部件达到预定温度以上时,在蓄热部件与定影装置的主体相接触的状态下以高生产率执行打印操作。
日本特开平第08-286549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这样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当打印页数为预定数以下时降低复印速度。此外,当打印页数为预定数以上时,开始以低速复印,并且当加热辊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以上时,复印速度变为高速。换言之,根据打印页数切换操作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该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通过响应于待处理页数未知的外部作业执行请求等,迅速选择性地将适当定影模式切换至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与未包括本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保持节能性的同时缩短图像处理的初始操作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模式切换单元,该模式切换单元在定影单元中在作为预先加热与记录片材接触的定影部件的模式的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模式,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旨在相对快地速加热,而所述蓄热模式旨在蓄热以实现定影单元中相对高的生产率,所述定影单元用作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并且在使用显影剂对所述记录片材执行显影处理之后,对所述记录片材至少执行加热处理以将所述显影剂定影至所述记录片材;接收单 元,该接收单元接收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形成请求;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图像形成请求中最先提取模式切换判断信息;选择单元,该选择单元基于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所述定影装置的规格、以及当前温度来选择所述模式;以及切换控制单元,该切换控制单元基于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模式来控制所述模式切换单元,以将所述模式切换至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或所述蓄热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至少包括关于图像形成处理期间所处理的页数的信息,并且根据需要附加有关于图像形成处理所使用的记录片材的类型的信息、关于单色或者彩色的颜色类型的信息、以及关于图像浓度的定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定影装置的当前温度是根据从前次图像形成处理结束开始所经过的时间来估算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该选择单元包括所述选择单元在基于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所述定影装置的规格、以及当前温度来选择所述模式时使用的表单,所述表单存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准备的记录片材的类型、单色/彩色的可执行性、以及分辨率,并且所述表单是可重写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该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包括用于接收图像处理执行请求的单元;用于创建包括关于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模式切换判断信息的图像形成请求的单元,该模式切换判断信息被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用来选择作为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定影单元的定影模式;以及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图像处理执行请求之后并且在发送用于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信息之前,经由通信线路网络发送包括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的所述图像形成请求的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中,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被附加至包括用于共享信息的通信协议的作业请求指示的数据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中,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是至少包括关于图像形成处理期间所处理的页数的信息的间接信息,或表示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或所述蓄热模式的直接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七方面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中,根据需要所述间接信息被添加有关于图像形成处理所用的记录片材的类型的信息、关于单色或彩色的颜色类型的信息、以及关于图像浓度的定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式切换步骤,在快速加热模式与蓄热模式之间有选择地切换模式,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是预先加热与记录片材接触的定影部件并且旨在相对快速加热的模式,并且所述蓄热模式旨在蓄热以实现定影单元中相对高的生产率,所述定影单元用作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并且在使用显影剂对所述记录片材执行显影处理之后,用于对所述记录片材至少执行加热处理以将所述显影剂定影至所述记录片材;接收步骤,接收从外部接收的图像形成请求;提取步骤,从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的所述图像形成请求中最先提取模式切换判断信息;选择步骤,基于所述提取步骤中提取的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所述定影装置的规格、以及当前温度来选择所述模式;以及控制步骤,基于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模式来控制所述模式切换步骤,以将所述模式切换至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或所述蓄热模式。
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通过响应于待处理页数未知的外部作业执行请求等,迅速选择性地将适当定影模式切换至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与未包括本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维持节能性的同时缩短图像处理的初始操作的时间。
根据基于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可以随着模式切换判断信息的类型数量的增加,提高定影模式的选择精度。
根据基于第三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不需要直接管理温度。
根据基于第四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与未包括本构造时相比,可以提高定影模式的选择精度。
根据基于第五方面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通过响应于待处理页数未知的外部作业执行请求等,迅速选择性地将适当定影模式切换至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与未包括本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维持节能性的同时缩短图像处理的初始操作的时间。
根据基于第六方面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必然可以最先发送模式切换判断信息。
根据基于第七方面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可以增加用户对定影模式的选择数量。
根据基于第八方面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可以随着模式切换判断信息的类型数量的增加,提高定影模式的选择精度。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通信线路网络的连接图;
图2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的详细图;
图4是例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5A和图5B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例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接触/分离单元的截面图;
图7A至图7D例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中图7A是例示出接触/分离单元的分离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7B是例示出感温磁性部件的分离状态的正面图,图7C是例示出接触/分离单元的接触状态的局部截面图,而图7D是例示出感温磁性部件的接触状态的正面图;
图8是例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PC侧打印机驱动器进行的作业请求指示创建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例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主控制器进行的作业请求管理控制例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0是例示出根据变型例的PC侧打印机驱动器进行的作业请求指示创建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和图1B中所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连接至诸如因特网的网络通信线路20。在图1A和图1B中,虽然连接了两个图像处理装置10,但图像处理装置的数量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连接一个图像处理装置或三个以上图像处理装置。
此外,用作信息终端的多个个人电脑(PC)21连接至网络通信线路20。
如图1B中所例示,PC 21包括CPU 21A、RAM 21B、ROM 21C、I/O 21D、以及将这些部件彼此连接的诸如数据总线或控制总线的总线21E。
诸如键盘或鼠标的输入装置21F和监视器21G连接至I/O 21D。此外,I/O 21D经由I/F 21H连接至网络通信线路20。
在图1A中,虽然连接了两个PC 21,但PC 21的数量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连接一个PC21或三个以上PC 21。此外,信息终端不限于PC 21,并且PC 21不一定通过有线接线连接。即,通信线路网络可以通过无线收发信息。
如图1A和图1B中所例示,在图像处理装置10中,用户可以在远程站点从PC 21例如通过发送数据,来向图像处理装置10发布图像形成(打印)指示,或用户可在图像处理装置10前通过各种操作来发布指示以执行诸如复印、扫描(图像读取)、或收发传真等的处理。
图2例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
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40、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238、以及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主控制器200,并且通过控制图像形成部240、图像读取单元238、以及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执行临时存储图像读取单元238读取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至图像形成部240或者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的操作。
诸如因特网的网络通信线路20连接至主控制器200,而电话线路网22连接至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主控制器200经由例如网络通信线路20连接至主机,并且执行接收图像数据和经由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利用电话线路网22执行传真机的收发的任务。
在图像处理装置10中,插头245附接至输入电源线244的末端,并且当插头245插入通过布线连接到壁面M的商用电源242的布线板243时,图像处理装置10接收来自商用电源242的电力。
图像处理装置的详细结构
如图3中所例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上部上设置有逐一自动馈送多页原稿G的自动原稿馈送装置12、上面放置一页原稿G的第一台板玻璃16、以及读取自动原稿馈送装置12馈送的原稿G或放置在第 一台板玻璃16上的原稿G的图像读取单元238。自动原稿馈送装置12包括上面放置多页原稿G的原稿台板13。
包括形成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并且相对于水平方向以倾斜状态设置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30的图像形成部240设置在装置主体10A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图像形成单元30的上侧设置有按图3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循环并且转印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0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环状中间转印带32。
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以及30K顺序设置作为图像形成单元30。
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以及30K各基本包括图像承载体34、充电部件36、曝光装置40以及显影单元42。
色调剂盒38Y、38M、38C、以及38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2上方,色调剂盒38Y、38M、38C、以及38K向黄(Y)、品红(M)、青(C)、以及黑(K)各颜色的显影单元42提供确定颜色的色调剂。存储黑色(K)色调剂的色调剂盒38K因为使用频繁而比其它颜色的色调剂盒大。
另一方面,用于将图像承载体34的表面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2的一次转印部件46隔着中间转印带32设置在图像承载体34的对侧。此外,清洁未从图像承载体34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2而留在图像承载体34的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等的清洁装置44在与图像承载体34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一次转印部件46,设置在图像承载体34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在此,从分别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以及30K中的曝光装置40顺序输出基于各颜色的图像数据的光。该光对充电部件36均匀充电后的各颜色的图像承载体34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在图像承载体34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图像承载体34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单元42显影为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图像承载体34的表面上顺序形成的黄(Y)、品红(M)、青(C)、以及黑(K)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部件46多重转印至以倾斜方式设置在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以及30K上方的中间转印带32。
中间转印带32绕着向中间转印带32提供驱动力的驱动辊48、被驱动以旋转的支撑辊50、向中间转印带32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54、第一惰辊56、以及第二惰辊58。
清洁中间转印带32的表面的清洁装置52隔着中间转印带32设置在驱动辊48的对侧。
将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2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片材P的二次转印部件60隔着中间转印带32设置在支撑辊50的对侧。
此外,将色调剂图像定影于二次转印部件60转印了色调剂图像并且传送路径62传送的记录片材P的定影装置64设置在二次转印部件60上方。定影装置64包括设置在记录片材P的图像面侧的加热辊64A和把记录片材P压向加热辊64A的加压辊64B。
此外,传送辊66和用于切换记录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切换门68相对于定影装置64设置在记录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将切换到一个方向的切换门68所引导的记录片材P排出至第一排出部69的第一排出辊70相对于切换门68设置在记录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此外,第二排出辊74和第三排出辊78相对于切换门68设置在记录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该第二排出辊74将切换到另一方向的切换门68所引导的并且由传送辊73所传送的记录片材P排出至第二排出部72,该第三排出辊78将记录片材P排出至第三排出部76。
另一方面,容纳记录片材P的送纸单元80、82、84、以及86设置在装置主体10A下方并且相对于二次转印部件60在记录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在送纸单元80、82、84、以及86中分别容纳不同尺寸的记录片材P。
此外,将各送纸单元80、82、84、以及86中所容纳的记录片材P取出至传送路径62的送纸辊88设置在各送纸单元80、82、84、以及86中。逐一传送记录片材P的传送辊90和传送辊92设置在送纸辊88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此外,使记录片材P临时停止并且在预定定时将记录片材P传递至二次转印位置的定位辊94设置在传送辊92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另一方面,反转并传送记录片材P以在记录片材P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传送单元98设置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侧方。在双面传送单元98中设置有片材反转路径100,沿该片材反转路径100输送传送辊73反向旋转所传送的记录片材P。此外,沿着片材反转路径100设置有多个传送辊102,并且这些传送辊102所传送的记录片材P在记录片材P反转回正面的状态下被定位辊94再次传送。
此外,折叠式手动送纸单元106设置在双面传送单元98外侧。传送从使用状态下的折叠式手动送纸单元106馈送的记录片材P的送纸辊308以及传送辊110和112设置在双面传送单元98下方。传送辊110和112所传送的记录片材P被传送至定位辊94。
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硬件构造
图4是图像处理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硬件构造的示意图。
网络通信线路20连接至主控制器200。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图像形成部240、以及UI触摸板216分别经由诸如数据总线或控制总线的总线33A至33D连接至主控制器200。换言之,主控制器200独立控制图像处理装置10的各个处理单元。在一些情况下,UI触摸板216附接有用于UI触摸板216的背光单元。
此外,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电源装置202并且经由信号线束201连接至主控制器200。
电源装置202从商用电源242接收电力。
电源装置202包括电源线35A至35D,电源线35A至35D分别独立地向包括独立CPU的主控制器200、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图像形成部240、以及UI触摸板216供电。因此,主控制器200能够通过对各处理单元(装置)进行单独供电(供电模式)或切断电源(睡眠模式)来实现所谓的部分节电控制。包括图像形成部240的CPU的控制系统在下文中有时称为MCU。
此外,在主控制器200中设置有人感传感器以监视图像处理装置10周围有没有人并且执行电源控制。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4。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64的耐热温度被设置为240°C,而定影设定温度被设置为370°C。
如图5A中所例示,定影装置64包括形成有用于允许记录片材P进出的开口320A和320B的壳体320。在壳体320内侧形成有环状定影带302,环状定影带302形成加热辊64A的外周。具有旋转轴的圆筒状盖部件(未例示)配合固定在定影带302的两端部,并且定影带302绕着旋转轴被旋转地支撑。连接到旋转定影带302的马达(未例示)的齿轮与盖部件之一相接合。在此,当马达运转时,定影带302在图5A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
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卷筒308设置在面对定影带302的外周面的位置处。卷筒308具有与定影带302的外周面类似的近似弧状的形状,并且凸部308A从卷筒308的与定影带302相对的面的近似中央位置突出。卷筒308与定影带302之间的距离为大约1至3mm。
因通电产生磁场H的励磁线圈310在以凸部308A为中心的轴向上(图5A中片材的纵深方向)绕着卷筒308卷绕多次。具有与卷筒308的弧状形状类似的近似弧状形状的磁芯312设置在面对励磁线圈310的位置并且由卷筒308或励磁线圈310支撑。
具有与定影带302类似的近似弧板形状的并且与定影带302的内周面接触的感温磁性部件314设置在定影带302的内侧。感温磁性部件314以面对励磁线圈310的方式设置。由于感温磁性部件314具有蓄热功能,所以有时也称为“蓄热部件”。
由铝形成的感应体318设置在感温磁性部件314的内侧。感应体318具有等于或大于透入深度(skin depth)的厚度,并且优选由电阻率小的非磁性金属形成。银、铜、以及铝适合作为感应体318的材料。感应体318包括面对感温磁性部件314的内周面的弧部318A和与弧部318A一体形成的柱部318B。感应体318的两端部固定于定影装置64的壳体320。
此外,感应体318的弧部318A预先设置在当磁场H的磁通穿过感温磁性部件314时,感应体318感应磁场H的磁通的位置。感应体318和感温磁性部件314分开1至5mm的距离。如稍后所述,感应体318和感温磁性部件314被独立支撑。
用于以预定压力向外侧按压定影带302的按压垫332安装并且支撑在感应体318的柱部318B的端面。由此,不需要准备分别支撑感应体318和按压垫332的部件,可以减少定影装置64的尺寸。按压垫332由诸如聚氨酯橡胶或海绵的弹性部件形成。按压垫332的一个端面与定影带302的内周面接触并且按压定影带302。
相对于定影带302的旋转,被驱动按图5A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与图5A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加压辊64B与定影带302的外周面压接触。
加压辊64B具有如下结构,其中在由诸如铝的金属形成的芯金属306的周围设置有5mm厚度的发泡硅橡胶海绵弹性层,并且发泡硅橡胶海绵弹性层的外侧由具有50μm厚度的由含碳PFA形成的防粘层覆盖。此外,加压辊64B被构造为通过可伸缩机构与定影带302的外周面接触或者分离,其中在该可伸缩机构中可旋转地支撑加压辊64B的支架(未例示)通过凸轮而摇摆。
测量定影带302的内周面的温度的热敏电阻334设置在定影带302的内侧,以与未面向励磁线圈310并且位于记录片材P的排出侧的区域接触。热敏电阻334通过将根据从定影带302提供的热量而变化的电阻值转换为温度,来测量定影带302的表面温度。热敏电阻334的接触位置处于定影带302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使得测量值不随记录片材P的尺寸大小而变化。
热敏电阻334连接至图像形成部240的MCU(参见图4)。MCU基于从热敏电阻334发送来的电量来执行温度转换,测量定影带302的表面温度。随后,MCU将此测得温度与预先存储的定影设定温度(例如,370°C)进行比较。如果测得温度低于定影设定温度,则MCU使励磁线圈310通电并且使得产生用作励磁回路的磁场H(见图5A)。如果测得温度高于定影设定温度,则MCU停止通电。
剥离部件348设置在定影带302和加压辊64B的接触部(咬合部)的在记录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附近。剥离部件348包括一端固定的支撑部348A和由支撑部348A支撑的剥离片348B。剥离片348B的远端设置为靠近或接触定影带302。
接下来,描述用于使感温磁性部件314与定影带302接触和分离的机构。
在此,作为定影装置64的定影模式,将在感温磁性部件314与定影带302接触的状态下的定影处理称为“蓄热模式”,而将在感温磁性部件314与定影带302分离的状态下的定影处理称为“快速加热模式”。稍后将描述各定影模式的具体情况。
如图6中所示,一对侧板352和354立在定影装置64的内部,以使定影带302和加压辊64B二者的两端部置于一对侧板352和354中间。在侧板352和354的面对定影带302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直径小于定影带302的内径的通孔352A和354A。
此外,支撑部件356和358由诸如螺丝的固定部件(未例示)分别设置在侧板352和侧板354的内壁上。支撑部件356包括固定至侧板352的平板部356A、从平板部356A突出的圆筒状的轴部356B、以及贯穿平板部356A和轴部356B的通孔356C。
类似的是,支撑部件358包括固定至侧板354的平板部358A、从平板部358B突出的圆筒状的轴部358B、以及贯穿平板部358A和轴部358B的通孔358C。
通孔352A和通孔356C具有相同直径并且处于内周壁一致的连通状态。类似的是,通孔354A和通孔358C具有相同直径并且处于内周壁一致的连通状态。
轴承360从外部插入轴部356B,轴承362从外部插入轴部358B,并且两者是固 定的。在此,轴承360和362的外径与定影带302的内径大致相同。定影带302的两端部的内周面接合并且固定至轴承360和362的外周面。由此,定影带302可绕着轴部356B和358B的中心旋转。
用于旋转驱动的齿轮364安装在定影带302的在轴部358B侧的一端部的外周面上。齿轮364由马达(未例示)驱动。
另一方面,横截面为大致L形的支撑部件366和368的一组端部与感温磁性部件314的两端部接合。平板部366A和平板部368A形成在支撑部件366和368的另一端侧。支撑部件366和368由导热率低的部件形成,使得感温磁性部件314的热不直接传至支撑部件366和368。
平板部366A插入通孔356C和通孔352A并且进一步向侧板352的外侧突出。类似的是,平板部368A插入通孔358C和通孔354A并且进一步向侧板354的外侧突出。
宽且顶面形成有凹部370A的基台370设置在平板部366A的下侧。基台370固定于侧板352的外壁。凹部370A在面对支撑部件366的平板部366A的端部的位置处。
类似的是,宽且顶面中形成有凹部372A的基台372设置在平板部368A的下侧。基台372固定于侧板354的外壁。凹部372A在面对支撑部件368的平板部368A的端部的位置处。
在此,螺旋弹簧374的一端固定于凹部370A,而螺旋弹簧374的另一端固定于平板部366A的底面。类似的是,螺旋弹簧376的一端固定于凹部372A,而螺旋弹簧376的另一端固定于平板部368A的底面。由此,以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感温磁性部件314。
在螺旋弹簧374和376完全伸展的状态(位置)下,感温磁性部件314与定影带302的内周面接触。由此,定影带302不会因为感温磁性部件314而向外侧变形。
电动缸378设置在平板部366A上方面对螺旋弹簧374的位置。电动缸378具有可以从电动缸378的一侧突出或容纳在电动缸378中的缸380。电动缸378固定于侧板352的外壁,使得缸380垂直向下。
类似的是,电动缸382设置在平板部368A上方面对螺旋弹簧376的位置。电动缸382具有可以从电动缸382的一侧突出或容纳在电动缸378中的缸384。电动缸382固定于侧板354的外壁,使得缸384垂直向下。
在容纳缸380使得长度缩短的状态下,缸380的端面轻微接触平板部366A的顶面。类似的是,在容纳缸384使得长度缩短的状态下,缸384的端面轻微接触平板部368A的顶面。在电动缸378和382两者中,通过电磁驱动、马达驱动等来执行缸380和384的伸缩动作。也可采用通过电控制开关电磁阀来伸缩缸380和384的气缸和液压缸。
在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定影模式是“快速加热模式”时,图像形成部240的MCU控制电动缸378和382的操作,使得缸380和384收缩,如图7A中所示。因此,感温磁性部件314和定影带302被保持在分离状态下,如图7B中所示。
另一方面,当定影模式是“蓄热模式”时,图像形成部240的MCU控制电动缸378和382的操作,使得缸380和384伸出,如图7C中所示。因此,感温磁性部件314和定影带302被保持在接触状态下,如图7D所示。
定影装置64的基本规格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包括作为执行定影处理的模式(定影模式)的“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而且基本上,根据图像形成处理页数来选择性切换模式。
表1是“快速加热模式”与“蓄热模式”的对比表。从表1可知,当比较总处理时间时,“快速加热模式”适合于处理大约1页至几页的少量页面(下文称为“N页”),而“蓄热模式”适合于处理超过N页的大量页面。尽管作为用于选择定影模式的阈值的处理页数N根据图像处理装置10的规格自然有所不同,但在表1的规范下,处理页数N优选设置为N等于约5页至6页。
表1
在表1中,“快”和“慢”代表模式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且括号内的数值是示例。
因此,在复印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图像读取单元238读取原稿图像并且使用处理页数N页作为阈值选择地切换定影装置64的定影模式。当然,可以基于针对一页原稿的复印份数的累加值来确定处理页数。例如,当存在两页原稿并且复印份数是5时,处理页数是10页。
定影模式切换控制
如复印处理的情况,当在图像处理装置10的装置范围内执行处理时,在多数情 况中,在图像形成部240开始图像形成处理之前处理页数是已知的。因此,图像形成部240的MCU可以基于处理页数,在“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之间容易地选择性切换定影模式。
相比之下,当从图像处理装置10外部接收到请求时,换言之,当从PC 21(参见图1A和1B)请求图像形成指示(下文称为“打印指示”)时,操作PC 21的操作员根据预先安装在PC中的打印驱动控制程序的设置画面来登记关于打印指示的信息,并且将作业执行请求连同图像信息(打印数据)一起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的主控制器200。
在此情况中,图像处理装置10的主控制器200响应于作业执行请求执行下列步骤。
步骤1
当接收到作业执行请求时,读取打印指示信息(片材类型和尺寸、字体、打印数据等)。
步骤2
将步骤1中读取的打印指示信息与图像处理装置10中登记的图像处理参数进行比较。
步骤3
根据步骤2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可以根据打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那样执行图像处理。
步骤4
根据步骤3的判断结果,如果该处理可以执行,则如同所指示的那样执行处理。如果该处理不可以执行,在执行替代处置后,解压打印数据以生成打印用数据。
步骤5
将步骤4中生成的打印用数据发送至图像形成部240的MCU。
如上,当从图像处理装置10的外部接收到打印指示时,除非完成直到步骤4的步骤,否则不可能选择合适的定影模式。此周期可以成为延长所谓FPOT(First Print OuputTime:首次打印输出时间)的原因。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打印机驱动器添加定影模式切换判断数据作为比作业执行请求中包括的打印指示等的请求来得早的信息(数据头)。首先,打印机驱 动器发送定影模式切换判断参数信息,随后发送作业执行请求(图像数据等)。打印机驱动器是安装在PC 21中的程序,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0与安装了打印机驱动器的PC21物理分开。然而,打印机驱动器是预先适用打印机驱动器的图像处理装置10所固有的程序,并且起到图像处理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的功能。
在图像处理装置10中,基于附加至作业执行请求的数据头的定影模式切换判断数据,在为了形成图像将打印数据解压成各个页面之前,判断定影模式是“快速加热模式”还是“蓄热模式”。
接下来,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参考图8和图9的流程图,描述来自图像处理装置10外部(例如,来自图1A和1B中例示的PC 21)的作业执行请求的控制,以及在执行作业执行请求控制时主控制器200对图像形成部240上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控制。
图8是例示出PC 21的打印机驱动器进行的作业请求指示创建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400中,接收打印机参数。可读取预先存储的打印机参数。接着,在步骤402中,创建打印数据。除了图像数据之外,打印数据还包括关于复印页数、片材类型、单色/彩色、图像浓度等的信息。
当步骤402中的创建打印数据结束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04,并且创建用于共享信息(诸如通信协议)的用于作业请求指示的数据头。在此情况下,基于打印数据中包括的关于复印页数、片材类型、单色/彩色、图像浓度等的信息,添加关于图像形成部240执行的定影装置64的定影模式要设置为快速加热模式还是设置为蓄热模式的定影模式切换判断数据。基于表1来设置定影模式切换判断数据,并且基本上,可以根据打印页数是否是N页以下来进行设置。
在基本判断期间,例如,当片材的厚度比普通片材厚时,减少作为阈值页数的N的值。当片材的厚度比普通片材薄时,增加N的值。另选的是,当使用单色图像作为基准时,减少用于彩色图像的N值。此外,当图像浓度高于基本设定值时,可以执行修正以减少N值。“减少N值”意味着更容易选择蓄热模式。
随后,在步骤406中,将步骤402中创建的打印数据添加至步骤404中创建的数据头,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408。
随后,在步骤408中,判断从操作打印机驱动器的操作员是否接收到作业请求传输指示。例如,当操作员点击打印机驱动器画面上的“确认”按钮时输出作业请求传输指示。
当在步骤408中获得否定的判断结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10,并且判断是否接收到取消请求。当在步骤410中获得否定的判断结果时,流程返回步骤408,并且重复步骤408和410的处理直到在任一步骤中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
当在步骤410中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12,并且执行作业请求取消处理。由此,此例程结束。
当步骤408中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14,将作业请求命令经由网络通信线路20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
图9是例示出在图像处理装置10的主控制器200中的作业请求管理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450中,判断是否从PC 21接收到信息,并且当获得否定的判断结果时,此例程结束。
此外,当在步骤450中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52,并且对信息进行判断。
随后,在步骤454中,判断步骤452中所判断的信息是否是作业执行请求。当获得否定的判断结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56,并且执行其它处理。由此,该例程结束。
此外,当在步骤454中判断信息是作业执行请求时,换言之,当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58。
在步骤458中,接收图像形成部的打印参数。随后,在步骤460中,将接收到的打印参数与添加至作业执行请求的数据头的定影模式切换数据进行比较,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462。
在步骤462中,判断在定影模式切换数据所包含的片材类型等的指定下是否可以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当获得否定的判断结果(不能进行处理)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64,并且执行替代处理。当执行替代处理时,改变定影模式切换数据,并且流程返回步骤462。
此外,当在步骤462中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可进行处理)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66,并且基于确定的定影模式切换数据来选择定影模式。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468。
在步骤468中,对所选择的定影模式进行判断。作为判断的结果,如果选择了“快速加热模式”,则流程前进到步骤470,并且将切换至“快速加热模式”通知给图像形成部240的MCU。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474。当步骤468的判断结果是“蓄热模式”时,流程前进到步骤472,并且将切换至“蓄热模式”通知给图像形成部240的MCU。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474。
当图像形成部240的MCU被通知定影模式切换至“快速加热模式”时,图像形成部240的MCU控制电动缸378和382的操作,使得缸380和384缩回,如图7A中所示。因此,感温磁性部件314和定影带302被保持在分离状态,如图7B中所示。
另一方面,当图像形成部240的MCU被通知定影模式切换至“蓄热模式”时,图像形成部240的MCU控制电动缸378和382的操作,使得缸380和384伸出,如图7C中所示。因此,感温磁性部件314和定影带302被保持接触状态,如图7D中所示。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准备了两种定影模式,所以必然设置为任一定影模式。因此,当所通知的定影模式与当前定影模式相同时,不需要切换操作。可以准备所谓的初始位置,使得可以立即应对任何定影模式。
随后,在步骤474中,将添加至作业执行请求命令的数据头的打印数据例如解压为各页面的图像。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476,并且将解压为各页面的数据发送至图像形成部240的MCU,并且发送图像形成指示。由此,该例程结束。
当将用于选择定影模式的定影模式切换数据添加至作业执行请求的数据头时,即使在将添加至数据头的打印数据例如解压成各页面时,仍执行机械切换定影模式的操作。
变型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8中例示的PC侧打印机驱动器进行的作业请求指示创建控制例程中,在步骤402中创建打印数据之后,在步骤404中创建包括定影模式切换判断数据的数据头。然而,可在步骤414中将作业执行请求命令经由网络通信线路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之后,执行图8的步骤402。图10中例示出此流程。在图10中,步骤编号和处理内容与图8相同,并且将符号A添加至步骤编号的末尾。
在图8中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当在发送作业执行请求命令之前执行打印数据创建处理时,可以在创建打印数据时提取切换模式所需的参数。然而,与图10中例示的变型例相比,在输出打印指示之后直至输出“输出确认消息”花费的时间可能长。
另一方面,在图10中例示的变型例中,当在发送作业执行请求命令之后执行打印数据创建处理时,由于可以比图8中例示的实施方式更早地将加热执行指示输出至定影装置64,所以可以对定影装置64进行预热。另一方面,需要在打印机驱动器创建打印数据之前提取参数,这可能导致精力和时间的浪费。在图9的处理流程中,可以节省用于接收打印机参数和创建打印数据的时间。
出于例示和说明的目的,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并非旨在对本发明进行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可以有多种变化和变型。选择了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用途的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模式切换单元,该模式切换单元在定影单元中在作为预先加热与记录片材接触的定影部件的模式的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模式,该快速加热模式旨在相对快速地加热,而所述蓄热模式旨在蓄热以实现相对高的生产率,所述定影单元用作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并且在使用显影剂对所述记录片材执行显影处理之后,对所述记录片材至少执行加热处理以将所述显影剂定影至所述记录片材;
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接收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形成请求,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请求包括图像数据和模式切换判断信息,并且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先于所述图像数据发送;
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图像形成请求中最先提取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
选择单元,该选择单元基于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所述定影单元的规格、以及当前温度,选择所述模式;以及
切换控制单元,该切换控制单元基于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模式来控制所述模式切换单元,以将所述模式切换至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或所述蓄热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至少包括关于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处理的页数的信息,并且
根据需要添加关于图像形成处理使用的记录片材的类型的信息、关于单色或彩色的颜色类型的信息、以及关于图像浓度的定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单元的当前温度是根据从前次图像形成处理结束开始所经过的时间估算出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所述选择单元在基于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所述定影单元的规格以及当前温度选择模式时使用的表单,并且
所述表单存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准备的记录片材的类型、单色/彩色的可执行性、以及分辨率,并且
所述表单是能重写的。
5.一种用于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该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包括:
用于接收图像处理执行请求的单元;
用于创建包括图像数据和关于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模式切换判断信息的图像形成请求的单元,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先于所述图像数据发送,并且该模式切换判断信息被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用来选择作为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定影单元的定影模式;以及
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图像处理执行请求之后并且在发送用于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信息之前,经由通信线路网络发送包括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的所述图像形成请求的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其中,
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被添加至包括用于共享信息的通信协议的作业请求指示的数据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其中,
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是至少包括关于图像形成处理期间所处理的页数的信息的间接信息,或者是表示快速加热模式或蓄热模式的直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其中,
根据需要所述间接信息被添加有关于图像形成处理使用的记录片材的类型的信息、关于单色或彩色的颜色类型的信息、以及关于图像浓度的定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9.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式切换步骤,在定影单元中在作为预先加热与记录片材接触的定影部件的模式的快速加热模式和蓄热模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模式,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旨在相对快速地加热,而所述蓄热模式旨在蓄热以实现相对高的生产率,所述定影单元用作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并且在使用显影剂对所述记录片材执行显影处理之后,对所述记录片材至少执行加热处理以将所述显影剂定影至所述记录片材;
接收步骤,接收从外部接收的图像形成请求,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请求包括图像数据和模式切换判断信息,并且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先于所述图像数据发送;
提取步骤,从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的所述图像形成请求中最先提取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
选择步骤,基于所述提取步骤中提取的所述模式切换判断信息、所述定影单元的规格、以及当前温度,选择所述模式;以及
控制步骤,基于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模式来控制所述模式切换步骤,以将所述模式切换至所述快速加热模式或所述蓄热模式。
CN201210435177.5A 2012-02-22 2012-11-05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3293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6071 2012-02-22
JP2012036071A JP6074892B2 (ja) 2012-02-22 2012-02-22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制御用ドライ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3925A CN103293925A (zh) 2013-09-11
CN103293925B true CN103293925B (zh) 2017-04-12

Family

ID=48982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5177.5A Active CN103293925B (zh) 2012-02-22 2012-11-05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9303B2 (zh)
JP (1) JP6074892B2 (zh)
CN (1) CN1032939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9354B2 (ja) * 2013-10-02 2018-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
JP6540133B2 (ja) * 2015-03-20 2019-07-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658A (zh) * 2004-01-09 2005-07-1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机构部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0243B2 (ja) 1995-04-13 2003-05-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245389B2 (en) * 2003-01-23 2007-07-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urst mode for printing devices
JP2004280004A (ja) * 2003-03-19 2004-10-07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5056A (ja) * 2007-04-17 2008-11-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電力制御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591545B2 (ja) 2008-05-23 2010-12-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50625A1 (en) * 2008-12-16 2010-06-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apparatus
JP4978634B2 (ja) * 2009-02-04 2012-07-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1764A (ja) * 2009-03-12 2010-09-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76798A (ja) * 2009-05-27 2010-12-0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ドライバ
JP5569159B2 (ja) * 2010-06-08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8385A (ja) * 2010-06-25 2012-01-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658A (zh) * 2004-01-09 2005-07-1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机构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74892B2 (ja) 2017-02-08
US9069303B2 (en) 2015-06-30
JP2013171231A (ja) 2013-09-02
US20130216252A1 (en) 2013-08-22
CN103293925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07867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27986B2 (en) Heater and heating apparatus
US2009006055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device, and heat-generating rotary member using induction heating
CN102854781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
CN108196435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086798A1 (en) Energy Conserving Fuser and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CN104714388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72032A (ja) 画像加熱装置
CN10329392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371350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472560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18991B2 (en)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475034A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3176386B (zh) 图像处理装置
JP2006330477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008303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1074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定着装置
US20080260436A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and induction heat fixing device
JPH09292786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08878B2 (ja) 像加熱装置
JP20230484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
CN10359283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处理时间模拟装置和处理时间模拟方法
JP20032804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像加熱装置
CN110161821A (zh) 加热装置以及定影装置
JP2008015082A (ja) 画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