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4083A -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4083A
CN103284083A CN2013100489367A CN201310048936A CN103284083A CN 103284083 A CN103284083 A CN 103284083A CN 2013100489367 A CN2013100489367 A CN 2013100489367A CN 201310048936 A CN201310048936 A CN 201310048936A CN 103284083 A CN103284083 A CN 103284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sam pear
dry product
fresh
content
obt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89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4083B (zh
Inventor
李云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489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8408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1855 priority patent/WO20131239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284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4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4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40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02Dehydrating; Subsequent reconstitution
    • A23B7/024Freeze-drying, i.e. cryodessication or lyophilis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19/00Products from fruits or vegetabl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19/03Products from fruits or vegetabl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sisting of whole pieces or fragments without mashing the original piec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最大程度保持新鲜苦瓜原有的形态、色泽、气味、风味以及包括维生素C、粗纤维、多种氨基酸、矿物质营养成分的苦瓜干品。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提高新鲜苦瓜保鲜度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使新鲜苦瓜在降温速度为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的条件下降温,并再经过升华而制的苦瓜干品。

Description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一种具有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以及用于制备具有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经干燥脱水后,容易保存、便于携带,易于食用。
蔬果干燥的方法经历了从晾干、晒干、烘干、烤干、到远红外烤箱或干燥的发展历程。采用这些干燥方法得到的干燥果蔬往往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色泽,发黑,外观明显发皱,不平整圆润,营养成分流失。
目前的干燥技术包括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冷冻升华干燥技术(Freeze Drying,简称冻干(FD)技术)。冻干技术是将冷冻技术与真空技术相结合的干燥脱水技术。该技术采用了低温低压下的传热传质机理,将被干燥的物料在低于物料共晶点温度下的低温环境中,例如-10℃~-50℃进行冻结,使物料中的水生成晶体冰,然后将其置于高真空环境中,使物料中的水分以晶体状态直接升华为气体,从而将物料中的水分除去。但冻干技术的持续时间长,通常为20小时或更长,食物内部水分形成晶体冰,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并且用电量大、能耗高。
发明内容
苦瓜营养丰富,含维生素、粗纤维、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于各类蔬菜之首,具有利尿、清热、明目解毒、抗菌消炎、降血脂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之功效。而且苦瓜含糖和脂肪较低,是肥胖者理想的食品。因此,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苦瓜有极高的深加工开发价值。
由于苦瓜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目前利用传统的干燥技术无法得到既保持苦瓜原有的形态、风味、同时保持苦瓜干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苦瓜干品。
本文提供了一种能够基本保持新鲜苦瓜原有的形态、色泽、气味、风味、以及维生素C以及叶绿素等成分的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
在第一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基本不含水分、内部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呈海绵状。
苦瓜干品的最大径向尺寸为0.1~5cm,具有各种形式,例如苦瓜块、苦瓜丁、苦瓜片、苦瓜颗粒。该最大径向尺寸是指苦瓜干品处理过程中一直保持、并最终具有的苦瓜干品的最大维度的尺寸。根据需要,也可以将苦瓜干品进行切割处理,得到所需的尺寸。
在第一方面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是苦瓜片,其最大径向尺寸为0.5cm~5cm。
根据本文另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是使新鲜苦瓜以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进一步优选40°C以上,更优选60°C以上,还更优选90°C以上的降温速度降温,并再经过升华而得到的产品。
根据本文另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所述新鲜苦瓜为经物理处理的新鲜苦瓜。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的保持度为8.0以上,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保持度是根据感官分析测试,将新鲜苦瓜的色泽/形态视为10进行评估而得到的。
根据本文又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气味保持度为6.0以上,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气味保持度是根据感官分析测试,将新鲜苦瓜的气味视为10进行评估而得到的。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味觉喜好度为7.0以上,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味觉喜好度是根据感官分析测试,将新鲜苦瓜的味觉喜好视为10而得到的。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的保持度比传统冻干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高至少0.5。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具有海绵结构,能够吸水,水分通过细胞通道进入到苦瓜干品的海绵网络中,水分浸满后,该苦瓜可达到充满水的状态,其外形类似于新鲜苦瓜。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基本不含水,即含水量在5%重量以下,优选在4%重量以下,更优选在3%重量以下,最优选在2%重量以下。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Y2(以干重计)与制备该苦瓜干品的原料的维生素C含量Y1(以干重计)相比,该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以干重计)提高了20%以上,优选提高了30%以上。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Y2(以干重计)在300mg/100g苦瓜以上,优选在400mg/100g苦瓜以上,进一步优选在500mg/100g苦瓜以上,还优选在600mg/100g苦瓜以上,最优选在700mg/100g苦瓜以上。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叶绿素a含量(以干重计)在400mg/kg苦瓜以上,优选在500mg/kg苦瓜以上。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具有低于传统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硬度,该硬度是通过下文所述的邵氏硬度计测定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利用邵氏硬度计测定的硬度在20以下。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外皮色度高于制造该苦瓜干品的新鲜苦瓜原料的外皮色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其外皮色度利用色卡(PANTONE色卡)测定的数值为578-579。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吸水率为7.55。
在第二方面,本文提供一种制备本文第一方面涉及的苦瓜干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新鲜苦瓜,
b.使新鲜苦瓜以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优选40°C以上,优选60°C以上,优选90°C以上的的降温速度降温,和
c.升华经过步骤b的苦瓜。
根据本文第二方面的制备苦瓜干品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是通过液氮实现的,例如通过将新鲜苦瓜片浸泡在液氮中或者在新鲜苦瓜片表面喷淋液氮来实现。
根据本文第二方面的制备苦瓜干品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
根据本文第二方面的制备苦瓜干品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之前,对新鲜苦瓜进行物理处理。其中所述物理处理为切割所述新鲜苦瓜成包括苦瓜片、苦瓜块或苦瓜颗粒的形式。然后使得到的苦瓜片、苦瓜块或苦瓜颗粒直接进行步骤b。
根据本文第二方面的制备苦瓜干品的方法,其中所述新鲜苦瓜的片或块的最大径向尺寸为约5cm。
根据本文第二方面的制备苦瓜干品的方法,其中所述升华是在真空度133Pa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的,优选在真空度133Pa以上300Pa以下的条件下,且在40~90°C的温度下进行的真空干燥步骤。
本文的苦瓜干品,以及根据本文的制备苦瓜干品的方法生产的苦瓜干品与现有的冻干技术生产的干燥食品相比,能够有效保持新鲜苦瓜的色泽/形态、气味,并且不会发黑、变质,产生其它杂味,品尝时味觉喜好度高。此外,本文的苦瓜干品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维生素C、以及叶绿素保留度高。同时利用本文的制备苦瓜干品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冻干技术,可以缩短苦瓜干品的制造时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水、晶体冰和玻态冰。
图2(a)是购买的新鲜苦瓜切片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3(a)是本文实施例1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4(a)是本文实施例1得到的苦瓜干品经过复水实验后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本文实施例2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6(a)是本文实施例2得到的苦瓜干品经过复水实验后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对比例1市售的冻干苦瓜产品的照片。
图8是对比例1市售的冻干苦瓜产品经过复水实验后的照片。
图9(a)是对比例2直接干燥得到的苦瓜样品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10(a)是对比例2直接干燥得到的苦瓜样品经过复水实验后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11(a)是对比例3传统冻干得到的苦瓜样品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12(a)是对比例3传统冻干得到的苦瓜样品经过复水实验后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对比例4烘干的苦瓜样品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对比例4烘干的苦瓜样品经过复水实验后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对比例5烤干的苦瓜样品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对比例5烤干的苦瓜样品经过复水实验后的照片,(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文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无特殊说明,本说明书中的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含义相同,但如有不同,则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苦瓜干品>
本文的苦瓜干品基本不含水分,并且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呈海绵状。
术语“基本不含水分”指的是苦瓜干品中的水分含量低于5%重量,优选低于4%重量,更优选低于3%重量,还更优选低于2.7%重量,最优选低于2重量%。本文中,如果未特别说明时,所述数值均指的是重量份或重量比。
术语“苦瓜干品细胞基本完整、呈海绵状”指的是苦瓜干品干燥后,原新鲜苦瓜内部细胞的结构没有被破坏,只是基本除掉了原有的水分,整体结构成海绵网络状。参见图3(a)和图3(b)中的苦瓜干品的形态。
在本文中,对于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具体形状没有特殊地限制,优选最大的径向尺寸在0.1~5cm,例如0.5~5cm的范围内,其中,最大径向尺寸是指苦瓜干品各个维度尺寸中最大的一个维度的尺寸。例如,针对苦瓜片干品,是指形成苦瓜片时苦瓜片在长、宽、高等各个维度中最长的尺寸,例如参考本说明书的附图3(a)等,此时苦瓜片长即为各个维度尺寸中最大的一个维度。
苦瓜干品的形状可以是颗粒状、片状、块状、条状、棒状等。通常苦瓜干品的形状与对新鲜苦瓜进行预处理后得到的待干燥的新鲜苦瓜的形状是一致的,也可以在得到苦瓜干品后,再对其形状进行加工,得到所期望的形状。
在本文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经切片处理的苦瓜片的最大径向尺寸为0.1~5cm,优选0.5~5cm,更优选1~5cm。
在本文中,新鲜苦瓜是指新鲜获取的苦瓜原料,或是对新鲜的苦瓜原料进行物理处理(预处理),例如清洗、切片或造粒等,而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新鲜苦瓜片、苦瓜条、苦瓜块、苦瓜棒或苦瓜颗粒,如上所述,可以切片或切块得到苦瓜块或苦瓜片,也可以利用造粒机进行造粒得到具有一定粒径分布的苦瓜颗粒。此外,通常情况下新鲜苦瓜在清洗过后经短时间沥干表面水分即可,不用进行初步干燥。
此外,本发明得到经物理处理(预处理)的新鲜苦瓜片、苦瓜条、苦瓜颗粒等不需要经过其它化学试剂的化学处理,在制成干品后也可以保持苦瓜其原有的颜色和风味。
本文中的苦瓜干品是通过使新鲜苦瓜在降温速度为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优选40°C以上,优选60°C以上,优选90°C以上的条件下降温,并再经过真空升华而得到的产品。
对于实现上述降温的方法没有具体的限定,只要可以达到上述平均降温速度的方法均可以用于制造本文的苦瓜干品。降温结束后即可将经降温的新鲜苦瓜转移到用于升华的装置中,经过升华而得到苦瓜干品。
上述降温和升华步骤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说明。
经过上述步骤得到的苦瓜干品基本不含水分并且内部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呈海绵状,具有基本与原结构基本相同的完整结构。在本文中,得到的苦瓜干品内部的细胞结构基本完整,是指苦瓜干品内部的细胞结构与未经处理的新鲜苦瓜基本保持一致,苦瓜干品中内部的细胞成分基本上未被破坏,区别在于与新鲜苦瓜相比,细胞中的水分被除去。同时,由于该苦瓜干品的此种海绵状网络结构,使得该苦瓜干品硬度低于其它现有技术得到的产品,更脆,作为食用干品的口感好。
苦瓜干品的形态、颜色与新鲜苦瓜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因干燥而引起褶皱、颜色变化(例如发黑)。通过肉眼观察本文涉及的苦瓜干品(参见图3和图5),本文的苦瓜干品基本完全保持了新鲜苦瓜的形态、色泽(参见图2),苦瓜干品的形态明显优于利用其它传统方法得到的苦瓜干片(参见图7、9、11、13和15)。
苦瓜干品的风味并没有因为被干燥而降低。通过外在感官测试,可以闻到明显地且与新鲜苦瓜相同的味道。
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不同于例如烤干或烘干的苦瓜干品,其仍具有吸水性,该吸水性是指将苦瓜干品浸渍在水中或向苦瓜干品喷淋水分后,苦瓜干品可以将水分吸收。同时,苦瓜干品还可以通过吸收水分而复原(吸水复原),吸水复原是指其吸收水分后,可以基本上恢复成新鲜苦瓜的形态和色泽(参见图4和图6)。根据本文实施方式得到的苦瓜干品通过下文详细描述的吸水率测定方法测定的吸水率与传统冻干方法相当,明显优于烤干和烘干方法得到的干品。
在本文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下述实施例1和2中的苦瓜样品(参见:图3~图6),吸水后的苦瓜基本上恢复成新鲜的苦瓜片的形态和色泽。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利用下文所述的吸水实验测定的吸水率为7.55。
在本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下文所述的含水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得到的苦瓜干品中的含水量,该苦瓜干品的含水量在5%重量以下,优选在4%重量以下,更优选在3%重量以下。上述含水量的范围符合目前对于果蔬干品的含水量的要求。
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中的营养成分得到了有效地保存,针对下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得到的苦瓜样品,根据下文所述的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对各种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a和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本文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优于对比例。利用本文下述的方法测定的结果显示,维生素C含量以苦瓜干重计,含量在300mg/100g苦瓜以上,优选在400mg/100g苦瓜以上,进一步优选在500mg/100g苦瓜以上,还优选在600mg/100g苦瓜以上,最优选在700mg/100g苦瓜以上。
在本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指针对得到的苦瓜干品,利用下文所述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测定得到该苦瓜干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而针对得到该苦瓜干品的相同体积的新鲜苦瓜片,同样利用下文所述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测定在经降温、升华步骤之前、且已经处理成将要获得的苦瓜干品形状的苦瓜原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在通过下文所述的方法将新鲜苦瓜片的维生素C含量换算成以苦瓜干重计。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Y2(以干重计,测定方法参照下文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部分)与制备该苦瓜干品的原料的维生素C含量Y1(以干重计,测定方法参照下文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部分)相比,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0%以上,优选提高了30%以上,即(Y2-Y1)/Y2×100%为20%以上,优选为30%以上。利用相同方法测定时,本文得到的苦瓜片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新鲜苦瓜片的维生素C含量。该结果说明新鲜苦瓜片经本文的处理后,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更容易被检测到,也说明在食用了本发明的苦瓜干品后,其中的维生素C处于更易被吸收的状态。该结果还说明了经过本文所述的处理得到的苦瓜干品中的维生素C基本上未被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原样保留。
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高,其含量明显高于现有技术其它方法得到的苦瓜干的维生素C含量。
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利用邵氏硬度计测定的硬度低于通过传统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硬度,利用下文的方法测定的结果显示硬度值基本在20以下。说明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更脆,口感更好。
在本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利用下文所述的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方法,测定得到该苦瓜干品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而针对得到该苦瓜干品的相同体积的新鲜苦瓜片,同样利用下文所述的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方法,在测定经降温、升华步骤之前、且已经处理成将要获得的苦瓜干品形状的苦瓜原料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以干重计的叶绿素a含量在400mg/100g苦瓜以上,优选在500mg/100g苦瓜以上。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的叶绿素a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现有技术的方法得到的苦瓜干。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外皮色度高于新鲜苦瓜的外皮色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利用色卡(PANTONE色卡)测定的数值为578-579。
<苦瓜干品的制造方法>
在本文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高维生素C含量苦瓜干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提供新鲜苦瓜的步骤,以及使新鲜苦瓜以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优选40°C以上,优选60°C以上,优选90°C以上的降温速度降温的步骤;和升华经过降温步骤的新鲜苦瓜的升华步骤。
根据上文中描述可知,所述新鲜苦瓜为经物理处理的新鲜苦瓜。提供新鲜苦瓜的步骤是对新鲜获取的苦瓜原料,或是对新鲜的苦瓜原料进行简单的预处理,例如清洗、切片或造粒等,而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新鲜苦瓜片或苦瓜颗粒。
在本文中,不需要对经切片或造粒得到的苦瓜片、苦瓜块或苦瓜颗粒进行其它的预处理步骤,例如利用化学试剂处理等常规的护色步骤,这样可以防止苦瓜片中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和叶绿素a和b等成分流失到使用的化学试剂处理液中。
在利用本文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苦瓜干品,即使在没有利用化学试剂处理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基本完全保持新鲜苦瓜原有的颜色和味道,同时还可以防止营养成分,尤其是水溶性成分的流失。化学试剂处理例如利用化学试剂进行的护色步骤。
根据本文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通过冷冻的方式,优选急速降温新鲜苦瓜,而对新鲜苦瓜进行处理,使新鲜苦瓜在降温速度为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优选40°C以上,优选60°C以上,优选90°C以上的条件下降温。
在本文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如此的降温速度,优选使用液氮对新鲜苦瓜进行降温,可以通过将新鲜苦瓜浸泡在液氮中,也可以通过用液氮喷淋苦瓜的形式。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介质控制新鲜苦瓜降温。
在本文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急速冷冻是通过液氮来实现的。根据需要,可以将新鲜苦瓜浸泡在液氮中。对于本文中所采用的液氮没有具体地限制,为市售的可购得的液氮。只要液氮中不含有有害物质即可使用。此外,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实现急速冷冻。
在本文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将处于环境温度(通常为约20-25°C)的新鲜苦瓜浸泡在液氮中,按照新鲜苦瓜的大小、体积的不同,浸泡的时间有所不同,基本上控制在浸泡在液氮中约1~30分钟,优选1~5分钟。
在上述降温速度下降温后,通常当温度不再进一步降低时结束降温过程,将经降温过程的新鲜苦瓜原料转移到进行干燥(升华)处理的装置中。也可以使用温度测定装置测定处于降温过程中的新鲜苦瓜原料的温度,来控制降温的时间。
在本文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将温度传感器的探针插入到新鲜的苦瓜片中,并将其浸泡在液氮中,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指针显示,在约1分钟之后,温度从室温下降至-96°C,且在之后的30分钟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显示一致保持在-96°C不变。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确定,新鲜苦瓜片的降温速度在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优选40°C以上,更优选60°C以上,还更优选90°C以上。
在本文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液氮进行降温过程的苦瓜原料,对于最大径向为5cm的苦瓜片来说,放入液氮浸泡5min即可认为降温完全。
降温过程结束后,可直接(不经任何处理)对降温后的苦瓜产品进行干燥(升华)处理。优选,在真空条件下对降温处理后的苦瓜进行升华处理。
上述升华步骤优选真空下进行。例如,经降温的新鲜苦瓜可以在133帕以上的真空度条件下进行升华步骤,优选在300帕以下的条件下进行。以往,通常在30~100帕左右的真空度条件下进行升华步骤。但在本文中可以在133帕以上的真空度条件下进行升华步骤,使得升华步骤的真空度不用严格地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由于升华步骤往往需要进行较长的时间例如48小时以上或者60~72小时左右,真空度在133帕以上且300帕以下的条件,与以往的真空升华步骤相比,可以大大节省真空升华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虽然不拘于理论,但推测能够在更宽的真空度范围下操作主要是由于苦瓜原料在降温过程中以非常高的速度降温而带来的。提供快速的降温,使细胞液中的水分原位固定,限制了水分子的自由活动,减少水分子定向聚集形成冰晶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冰晶生长是从细胞液中不断剥离水分子、然后水分子定向聚集形成小冰晶再生长成大冰晶。减少了大冰晶的生成,水分子在升华溢出时,不再需要克服其它晶体束缚,而更容易溢出。
升华可以在90°C以下的温度进行,优选在40~90°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根据新鲜苦瓜形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升华温度和时间。
并不局限于理论,在本文中,通过上述方法将新鲜苦瓜制成苦瓜干品,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使新鲜苦瓜在降温速度为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优选40°C以上,优选60°C以上,优选90°C以上的条件下降温,会使得新鲜苦瓜中的水分在极短的时间内(例如是1分钟)形成玻态冰。该“玻态冰”是指新鲜苦瓜中的水分,包括细胞组织中或细胞中的大部分水分通过急速降温或其它方式,形成玻璃态的冰(简称玻态冰),没有形成结晶态的冰(即通常意义上的冰晶体,也称为“晶体冰”)。玻态冰不同于晶体冰,玻态冰是一种非定型态的冰,在形成冰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结晶,不具有均匀、周期性的晶体结构。玻态冰与晶体冰的外观如图1所示,外观上晶体冰是透明的,而玻态冰是不透明的,其呈现乳白色。
并不局限于理论,本文涉及的方法是使新鲜苦瓜中的水分形成玻态冰(往往通过使新鲜苦瓜急速冷冻的方式来实现),即整个过程为水分子-玻态冰(无定形态)-水分子真空升华干燥。由于基本不经过晶体冰不会破坏新鲜水果和蔬菜的细胞,因此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呈海绵状。并且再吸水后,水分可以返回,基本恢复为原有的形态。
本文的方法中苦瓜干品是非常高的速度降温,因此以极快的速度形成了上述玻态冰的状态。这可能进一步减少对于苦瓜原料中的成分的破坏。
并不局限于理论,将新鲜苦瓜中形成的玻态冰升华后,得到了本文所要求保护的苦瓜干品。在升华过程中由于根据本方法得到的冷冻新鲜苦瓜形成了玻态冰,由玻态冰进行升华过程中不经过晶体冰阶段,所以也简化、加速和/或改善升华步骤。
本文还通过下述测试方法,对本文得到的苦瓜干品和对比例中得到的传统样品进行了比较。
一、感官分析测试
对本文的苦瓜干品以及下文涉及的对比例中的苦瓜干品进行如下视觉、嗅觉和味觉三方面的感官分析测试。
挑选无色盲、无色弱,有一般的嗅觉、味觉灵敏度的感官分析员16名,对苦瓜,包括苦瓜鲜品和苦瓜干品进行感官分析测试。感官分析测试分别针对视觉、嗅觉和味觉三方面。
将下述实施例、对比例得到的样品,以及新鲜苦瓜放置在A4纯白打印纸上,每张A4纸上放同一种类型的样品,例如均放置苦瓜样。并将放好样品的A4纸提供给感官评价人员。感官评价人员分别从视觉、嗅觉和味觉三方面对样品进行评价。
(1)色泽/形态保持度评价
视觉方面的感官分析采用色泽/形态保持度来评价。该色泽/形态保持度是以新鲜苦瓜的色泽/形态为10分,由感官评价人员各自独立地观察,根据得到的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与新鲜苦瓜之间的区别进行评价,按照下述的分级标准给出相应地分数。
10:新鲜苦瓜的色泽/形态;
9:基本与新鲜苦瓜的色泽/形态相同;
7-8:大致保持了新鲜苦瓜的色泽/形态,没有发黑和明显变形;
5-6:大致保持了新鲜苦瓜原本的色泽/形态,稍有变色和变形;
4:可以看出苦瓜的色泽/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的变色和变形;
3:经过仔细辨认,可以看出苦瓜的色泽/形态,同时变色(主要是颜色变深至发黑)和变形较为明显;
0-2:基本看不出苦瓜的色泽/形态,变色(主要是颜色变深至发黑)和变形非常明显。
(2)气味保持度评价
嗅觉方面的感官分析测试采用气味保持度来评价。该气味保持度是以新鲜苦瓜原有的香气为10分,由感官评价人员各自独立地闻气味,根据得到的苦瓜干品的气味与新鲜苦瓜之间的区别进行评价,按照下述的分数标准打出相应地分数。
10:新鲜苦瓜的香气;
9:基本与新鲜苦瓜的香气相同;
7-8:大致保持了新鲜苦瓜的香气,没有其它异常气味;
5-6:保持了少量新鲜苦瓜的香气,基本没有异常气味;
4:仅有很淡的新鲜苦瓜的香气,有少许异常气味;
3:经过仔细辨认,可以发现新鲜苦瓜的香气,有明显的异常气味;
0-2:无新鲜苦瓜的香气,有很强异常气味;
(3)味觉喜好度评价
味觉方面的感官分析测试采用味觉喜好度来评价。该味觉喜好度是以新鲜苦瓜的品尝感受为10分,由感官评价人员根据各自独立地品尝,根据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品尝感受与新鲜苦瓜之间的区别进行评价,按照下述的分数标准打出相应地分数。
10:新鲜苦瓜的风味;
9:基本与新鲜苦瓜的风味很接近;
7-8:大致保持了新鲜苦瓜的风味,无异味;
5-6:保持了少量新鲜苦瓜风味,基本无异味;
4:仅有很淡的新鲜苦瓜的风味,有少许异味;
3:经过仔细辨认,可以感受到很少新鲜苦瓜的风味,有一定的异味;
1-2:无新鲜苦瓜的风味,有很强异味;
0:由于产品视觉、嗅觉特征非常差,令人不愉快,感官评价人员无法品尝。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根据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所述色泽/形态的保持度为8.0以上,或进一步优选比市售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保持度高至少0.5,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保持度是根据感官分析测试,将新鲜苦瓜的色泽/形态视为10得到的。
根据本文另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气味保持度为6.0以上,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气味保持度是根据感官分析测试,将新鲜苦瓜的气味视为10得到的。
根据本文再一方面提供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味觉喜好度为7.0以上,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味觉喜好度是根据感官分析测试,将新鲜苦瓜的味觉喜好视为10而得到的。
二、测量吸水率
称取一片苦瓜片放入平皿中,记录重量m1,用滴管吸取蒸馏水缓慢滴加到苦瓜片上,维持2min,至苦瓜片不再吸水,同时重量不再变化,擦去平皿内多余水分,记录重量m2。复水率=m2/m1
本文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样品在吸水前后的照片分别参见图3~图16。
吸水率F利用下述公式求出:
F=m2/m1
三、含水量的测定
在样品袋中捣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得到的苦瓜干品,然后平行称取1g的捣碎后的苦瓜干品利用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HB43-S卤素水分测定仪,按照说明书测定新鲜苦瓜原料和苦瓜干品的含水量。对于新鲜苦瓜样品将其切成2mm的薄片,并称取1g,测定新鲜苦瓜样品的含水量。其中,预设的最高温度为105℃。
四、维生素C含量测定
按照国标GB/T5009.86-200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测定了新鲜苦瓜片和苦瓜干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为了进行比较,本文中示出的维生素C含量均是以干重计的维生素C含量。以干重计的维生素C含量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Y = A 1 - D
Y:以干重计的数值;A:利用上述方法的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值;D:该样品利用上文所述方法测定的含水量
五、叶绿素含量测定
称取一定量本文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的苦瓜干品,剪碎研磨。平行称取3份,每份约0.20g破碎物于15ml离心管中,用吸管精密量取10ml提取液,加入到离心管中。涡旋混匀,室温下避光浸提24h,过滤备用。按照参考汪志国等人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叶绿素a、b》方法测定叶绿素a,b含量,得到的结果显示的是每千克苦瓜样品中的叶绿素a或b的毫克数。叶绿素总含量(mg/kg)=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
为了进行比较,本文中示出的叶绿素含量均是以干重计的叶绿素含量。以干重计的叶绿素含量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Y = A 1 - D
Y:以干重计的数值;A:利用上述方法的叶绿素含量的检测值;D:该样品利用上文所述方法测定的含水量。
六、苦瓜的色度测定
色度测定方法:将新鲜苦瓜品以及利用本文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与PANTONE色卡(美国PANTONE色卡公司)进行颜色对比。得到每种样品色度的数值。
七、苦瓜的硬度测定
利用邵氏硬度计,LX-C型;支架型号,LAC-J,制造商:浙江乐清市海宝仪器有限公司测量硬度,具体的硬度测定方法如下所述:把用本文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放在支架的圆形平台上,松开横臂上星形把手,调整横臂高度,至硬度计压脚(针)底面距试样被测面5mm左右,旋紧横臂上星形把手。压下手柄,使硬度计在定荷砝码重力作用下压脚(针)和试样完全接触时1s内读数,硬度计显示的数值就是被测样品的硬度值。为提高测试准确度,在测点相距至少6mm的不同位置测量至少5次取平均值。
本文得到的苦瓜干品由于从原品到干品过程中,处理的时间短,所以得到的干品的形态、色泽、风味、味觉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持。同时,在制备和保存的过程中,均不需要添加任何加工助剂或添加剂,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步骤,这也有利于保持新鲜苦瓜的形态、色泽、风味、味觉度。
此外,本文得到的苦瓜干品中的维生素C、叶绿素a和b均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持,每克苦瓜干品中的含量与新鲜苦瓜相比大幅提高。说明本文制造苦瓜干品的方法基本没有破坏新鲜苦瓜中存在的营养成分。
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说明本文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如下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但是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提供的,不能理解为本发明只限于以下技术方案。本文中,所涉及的数值一般均指重量或重量百分比,除非特殊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制备苦瓜干品1
选取新鲜的超市购买的苦瓜作为干品制作的原料。将新鲜苦瓜洗净沥干水分后切成片,每片苦瓜片厚0.5cm左右,长3~5cm左右,得到的苦瓜片的照片如图1所示。然后随即放入塑料罐中,约占满罐子的三分之二。将塑料罐小心放入液氮罐的提桶中,使提桶慢慢进入液氮中,待完全浸满液氮后静置5min后取出放入冷冻干燥机(LGJ-10冷冻干燥机,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干燥,干燥60小时以上。干燥结束后取出苦瓜干品,得到图3所示的苦瓜干品。
实施例2制备苦瓜干品2
选取新鲜的超市购买的苦瓜作为干品制作的原料。将新鲜苦瓜洗净沥干水分后切成片,每片苦瓜片厚0.5cm左右,长3~5cm左右。然后向苦瓜片喷淋液氮,喷淋5分钟,喷淋结束后将苦瓜片放入冷冻干燥机(LGJ-10冷冻干燥机,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干燥,干燥60小时以上。干燥结束后取出苦瓜干品,得到图5所示的苦瓜干品。
实施例3液氮浸泡时间的优化
除了改变液氮浸泡的时间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备了苦瓜干品,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超市购买的苦瓜。浸泡在液氮中的时间分别为5分钟、10分钟、30分钟。测量了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浸泡5分钟后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为953.825mg/100g,浸泡10分钟后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为1210.354mg/100g,浸泡30分钟后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为1159.049mg/100g,浸泡5分钟后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为1187.034mg/100g。根据实施例3的结果,浸泡5~30分钟均可以得到较为优异的苦瓜干品。
实施例4制备不同种类苦瓜的苦瓜干品
除了采用购买的山东寿光的苦瓜、荷叶碧绿苦瓜、泰国丽珠苦瓜、天津六福苦瓜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分别得到了苦瓜干品。
对比例1市售冻干的苦瓜样品
从市场上购买花飞语(注册商标)的冻干苦瓜样品,如图7所示。
对比例2直接干燥得到的苦瓜样品
选取新鲜的超市购买的苦瓜作为干品制作的原料。将新鲜苦瓜洗净沥干水分后切成片,每片苦瓜片厚0.5cm左右,长3~5cm左右。将得到的苦瓜片放入冷冻干燥机(LGJ-10冷冻干燥机,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干燥,干燥进行60小时以上。干燥结束后取出苦瓜样品,得到图9所示的苦瓜样品。
对比例3传统冻干得到的苦瓜样品
选取新鲜的超市购买的苦瓜作为干品制作的原料。将新鲜苦瓜洗净沥干水分后切成片,每片苦瓜片厚0.5cm左右,长3~5cm左右。然后随即放入塑料罐中,约占满罐子的三分之二。将塑料罐小心放入冰箱的冷冻层(-20℃)中,放置48小时以上,将从冰箱冷冻层中取出的样品放入冷冻干燥机(LGJ-10冷冻干燥机,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干燥,干燥进行60小时以上。干燥结束后取出苦瓜样品,得到图11所示的苦瓜样品。
对比例4烘干的苦瓜样品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新鲜的超市购买的苦瓜切成苦瓜片。将得到的苦瓜片放入到热风干燥箱(DHG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中烘干,在75℃条件下热风烘干24小时,得到烘干的苦瓜样品,如图13所示。
对比例5烤干的苦瓜样品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新鲜的超市购买的苦瓜切成苦瓜块。将得到的苦瓜块放入到家用烤箱(SO-18A型多功能电烤箱,蚬创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中,在150℃条件下烘烤2小时,得到烤干的苦瓜样品,如图15所示。
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对本文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1~5得到的苦瓜干品进行比较。实施例1和2(参见图3和图5)得到的苦瓜干品明显在极大程度上保持了新鲜苦瓜片的形态和色泽(参见图2)。而市售的对比例1(图7)的苦瓜产品虽然颜色与新鲜苦瓜相比较为接近,但其形态明显发生变化。对比例2通过直接冷冻干燥机处理的样品(图9)和对比例3通过传统冻干方法得到的样品(图11)明显皱褶,得到的样品无法满足苦瓜干品尽量保持苦瓜原有形态和色泽的要求。而对比例4和对比例5利用烘干和烤干得到的产品基本上完全失去了新鲜苦瓜的形态和色泽(参见图13和图15)。
测试例1感官分析测试
利用上文描述的感官分析测试,系统地对本文实施例1和对比例1,4,5中分别得到的苦瓜干品进行感官分析测试,其评分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苦瓜干品的感官测试平均分结果统计(样本量:16个)
感官分析项目 色泽/形态保持度 气味保持度 味觉喜好度
实施例1(液氮浸泡) 8.38 6.56 7.94
对比例1(购买) 7.88 6.56 8.06
对比例4(烘干) 2.50 2.81 1.88
对比例5(烤干) 1.25 1.75 1.88
从表中不难看出,对比例4和5得到的烘干、烤干产品的色泽/形态保持度、气味保持度、味觉喜好度均非常低,得到的产品明显变黑。而本文实施例1的结果明显优于对比例4和5的结果。本文实施例1的结果在色泽/形态保持度,以及气味保持度上明显优于对比冻干产品,味觉喜好度优于冻干产品或基本上相当。
本文的苦瓜干品在感官分析测试方面优于对比例1、4、5。苦瓜干品(实施例1)的色泽/形态保持度高于市售样品(对比例1)至少0.5,在气味保持度和味觉喜好度方面与市售产品相当。
测试例2含水量实验
按照上文所述的含水量测定方法,针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5的苦瓜样品,测量了苦瓜样品的含水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含水量
样品 含水量(%)
新鲜苦瓜 91.36
实施例1(液氮浸泡) 1.96
对比例1(购买) 3.01
对比例2(直接干燥) 3.70
对比例3(传统冻干) 2.92
对比例4(烘干) 3.96
对比例5(烤干) 2.51
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的实施例1和2得到的苦瓜干品与其它传统的干燥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含水量相当,符合果蔬干品制造的要求。
测试例3吸水实验
利用上文所述的吸水实验的方法和吸水率的计算公式,分别测定了实施例1和对比例1~5的样品的吸水率,具体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吸水率
Figure BDA00002827116500181
Figure BDA00002827116500191
根据上表3的数据可以知道,根据本文的实施例得到的苦瓜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并且可以吸水复原,其吸水率F远远高于对比例4和5烘干和烤干的样品。与传统冻干技术得到的产品(对比例1和3),以及直接干燥的样品(对比例2)相比相当,由此本文提供的苦瓜干品的干燥程度达到了传统冻干的干燥水平,吸水率相当。
测试例4测量维生素C含量
利用上文所述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测量了实施例1中得到的苦瓜干品、实施例1中使用的新鲜苦瓜片、从超市购买的烘干苦瓜干、对比例2~5得到的苦瓜干中的维生素C含量,具体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
Figure BDA00002827116500192
根据上述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本文实施例1制造的苦瓜干品均具有非常高的维生素C含量,与同样大小的新鲜苦瓜片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与其它冻干产品相比,本文所述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而超市购买的苦瓜干,以及本文的对比例4烘干、对比例5烤干得到的苦瓜干中无法检测的维生素C含量,说明维生素C在苦瓜干的制造过程被完全破坏。
对比例3中利用传统冻干技术得到的苦瓜干品中维生素C含量也低于实施例1。
实施例1中的苦瓜干中的维生素C含量与对比例2直接进行升华步骤得到的苦瓜干相比,维生素C含量相当,说明急速降温步骤基本完全保持了苦瓜中的维生素C,基本没有维生素C在急速降温步骤中遭到破坏。
此外,在本实验中,新鲜苦瓜的维生素C的含量低于经处理后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以干重计,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新鲜苦瓜片中的维生素C较难以提取,而经处理成海绵状后,苦瓜干品中的维生素C更容易被提取,使得测定的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制备其的原料新鲜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这同时也说明本文得到的苦瓜干品中的维生素C更容易被利用。
测试例5测量叶绿素含量
利用上文所述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测量了实施例1中得到的苦瓜干品、实施例1中使用的新鲜苦瓜片、从超市购买的烘干苦瓜干、对比例2~5得到的苦瓜干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具体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叶绿素含量
样品 叶绿素a含量(mg/kg) 叶绿素b含量(mg/kg)
新鲜苦瓜 33.9 11.9
实施例1(液氮浸泡) 630.3 204.9
对比例1(购买) 349.9 113.1
对比例2(直接干燥) 558.5 175.8
对比例3(传统冻干) 617.7 197.3
对比例4(烘干) 219.4 70.3
对比例5(烤干) 58.6 19.0
超市苦瓜干 98.2 25.2
根据表5的数据,本文所述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高于对比例1~5以及超市购买的苦瓜干。而叶绿素的含量保持较高,也表明本文的苦瓜干品的色泽保持良好,得到的苦瓜干品能够维持原有苦瓜的色泽。此外,苦瓜干品的叶绿素a和b的含量高于新鲜苦瓜,类似地与维生素C含量的测量相同,也推测是由于新鲜苦瓜中的叶绿素a和b较难提取而导致的。
测试例6利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比较
在测试例6中,采用超市购买的苦瓜,分别按照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得苦瓜干品,并分别测定了测试例6中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含水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叶绿素a和b的含量,结果如表6所示。
表6不同实验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性质比较
Figure BDA00002827116500211
根据表6的结果可知,无论是通过将原料浸泡在液氮中,还是在原料表面喷淋液氮,均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得到本文的苦瓜干品。此外,本文中通过实施例1的浸泡在液氮中处理得到的苦瓜干片的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高于实施例2的通过喷淋液氮处理得到的苦瓜干品。这可能主要是因为采用浸泡的方法时,新鲜苦瓜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降温,因此苦瓜中的营养成分得到更为有利地保持。
测试例7针对实施例4中采用不同种类的苦瓜得到的苦瓜干品的比较
在测试例7中,分别选取四种不同种类的苦瓜,分别是山东寿光苦瓜、荷叶碧玉苦瓜、泰国丽珠苦瓜、以及天津六福苦瓜,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得到苦瓜干品,并分别对其含水量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7所示。
表7由不同来源的苦瓜得到的苦瓜干品的性质比较
Figure BDA00002827116500212
根据表7的结果可知,针对不同种类的苦瓜均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得到本文的苦瓜干品。
测试例8苦瓜干品的色度测定
针对购自天津武清的苦瓜产品,分别利用实施例1、对比例2和3中描述的方法,制备苦瓜干品。利用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对得到的苦瓜干品、以及对比例1的苦瓜干品的外皮的色度进行了检测,得到的结果如表8所示。
表8苦瓜干品的色度比对
样品 外皮色度/C
新鲜苦瓜片 367-368
利用实施例1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 578-579
对比例1的苦瓜片 577-578
利用对比例2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 577-578
利用对比例3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 577-578
根据表8的结果可知,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外皮色度略高于新鲜的苦瓜片,与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法基本相同,可见苦瓜的颜色得到有效地保持。
测试例9苦瓜干品的硬度
针对购自天津武清的苦瓜产品,分别利用实施例1、对比例2和3中描述的方法,制备苦瓜干品。利用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对得到的苦瓜干品、以及对比例1的苦瓜干品的硬度进行了检测,得到的结果如表9所示。
表9苦瓜干品的硬度
样品 硬度/度
利用实施例1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 18
利用对比例2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 24.2
利用对比例3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 21.8
根据表9的结果可知,利用本文所述的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的硬度值低于利用现有技术方法得到的苦瓜干品,说明该苦瓜干品更脆,食用的时候口感更佳。
测试例10降温后苦瓜的升温速度测定
样品处理:
测试样品1(传统冻干),将超市购买的苦瓜去瓤切成8mm厚的片。放入试验机(LDZ-10冷冻干燥机,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冷冻,降温至-40℃,取出按照下述方法测定其升温速度。
测试样品2(液氮浸泡):将超市购买的苦瓜去瓤切8mm厚的片,液氮浸泡3min,转移至冷阱,使其温度稳定在-40℃,取出按照下述方法测定其升温速度。
测试样品3(液氮喷淋):将超市购买的苦瓜去瓤切8mm厚的片,置于筛网上,液氮喷淋3分钟,转移至冷阱,使其温度稳定在-40℃,取出按照下述方法测定其升温速度。
升温速度的测定方法:将上述测试样品的苦瓜片在105℃下加热,测定其失水量(百分比)(其中失水量是指:在经过解冻和加热的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导致苦瓜片质量减轻的部分所占元苦瓜片质量的百分比)与时间的关系,测定间隔为3分钟,共测定36分钟。
表10失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的数据
Figure BDA00002827116500241
按照上述方法测定中三种测试样品的融化速度按照斜率计算分别为:
测试样品1:2.0765
测试样品2:2.2975
测试样品3:2.2018
液氮浸泡苦瓜片>液氮喷淋苦瓜片>传统冷冻苦瓜片
可以看出,液氮浸泡的苦瓜片升温速度最快,而液氮喷淋的苦瓜其次,最慢的是利用传统冻干方法得到的苦瓜片,由此可以得出在升华步骤b中利用液氮浸泡处理的苦瓜片的升华步骤最为容易进行。
根据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描述可知,就根据本文所得到苦瓜干品而言,由于从原品到最终得到的干品的整个过程的处理时间短,得到的苦瓜干品的形态、色泽、风味、味觉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持,是高保鲜度的苦瓜干品。另外,苦瓜干品的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吸水率高,同时吸水复原程度良好,其色度良好,并且更脆,食用时的口感更佳。同时与传统的冻干技术相比,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进行冻干,大大简化了生产过程。
此外,本文所得到的苦瓜干品其维生素C、叶绿素a和b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明显优于其它市售产品和对比例样品,可见在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制备苦瓜干品的过程中,不会破坏维生素C、叶绿素a和b这些有益的营养成分。
以上全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可对它们进行各种替代和修改。因此,不应参照以上描述来决定本发明的范围,而是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等同物来决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特征,(不论是否为优选)均可与任何其他特征(不论是否为优选)相结合。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不应被理解为具有方法+功能的限制,除非在某一权利要求中通过术语“…的方法”明确地列举出此类限制。将本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并入作为参考。

Claims (12)

1.一种具有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内部基本不含水分、且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呈海绵状。
2.权利要求1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是通过使新鲜苦瓜以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进一步优选40°C以上,更优选60°C以上,还更优选90°C以上的降温速度降温,并经过升华而得到的产品。
3.权利要求1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的保持度为8.0以上,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保持度是根据感官分析测试,将新鲜苦瓜的色泽/形态视为10进行评估而得到的。
4.权利要求3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的色泽/形态的保持度比其它相应苦瓜干品高至少0.5。
5.权利要求1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以干重计的维生素C含量与制备该苦瓜干品的原料以干重计的维生素C含量相比,所述苦瓜干品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0%以上,优选提高了30%以上。
6.权利要求1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苦瓜干品利用邵氏硬度计测定的硬度在20以下。
7.权利要求2的苦瓜干品,其中所述新鲜苦瓜为经物理处理的新鲜苦瓜。
8.一种具有高维生素C含量苦瓜干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新鲜苦瓜,
b.使新鲜苦瓜以平均每分钟降温20°C以上,优选30°C以上,进一步优选40°C以上,更优选60°C以上,还更优选90°C以上的降温速度降温;和
c.升华步骤b得到的苦瓜。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降温是通过液氮实现的。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升华是在真空度133Pa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的,优选在真空度133Pa以上且300Pa以下的条件下,且在40~90°C的温度下进行的真空干燥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之前,对新鲜苦瓜进行物理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物理处理为切割所述新鲜苦瓜成包括苦瓜片、苦瓜块或苦瓜颗粒的形式。
CN201310048936.7A 2012-02-24 2013-02-06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4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8936.7A CN103284083B (zh) 2012-02-24 2013-02-06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13/071855 WO2013123912A1 (zh) 2012-02-24 2013-02-25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4907 2012-02-24
CN2012100449079 2012-02-24
CN201210044907.9 2012-02-24
CN201310048936.7A CN103284083B (zh) 2012-02-24 2013-02-06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4083A true CN103284083A (zh) 2013-09-11
CN103284083B CN103284083B (zh) 2016-06-08

Family

ID=4900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893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4083B (zh) 2012-02-24 2013-02-06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84083B (zh)
WO (1) WO201312391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2893A (zh) * 2013-11-30 2014-09-03 安徽恋尚你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冻干苦瓜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23221A (zh) * 2014-07-14 2015-02-04 天津中科云健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灰树花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5989A (zh) * 2016-08-18 2017-01-1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速冻真空干燥水蜜桃脆片的加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4343262A1 (en) * 2013-10-28 2016-06-02 Piramal Enterprises Limited Herbal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40A (zh) * 1995-06-07 1997-04-16 株式会社永田农业研究所 绿茶蛋及其生产方法
CN1348709A (zh) * 2001-11-02 2002-05-15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苦瓜冻干超微粉全果制品及其加工方法
CN1545943A (zh) * 2003-11-28 2004-11-17 南宁领标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葛根、苦瓜复合产品加工工艺
CN101129146A (zh) * 2007-09-18 2008-02-2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脱水果蔬的加工方法
JP2011160725A (ja) * 2010-02-10 2011-08-25 Daitsu:Kk ゴーヤー粉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ゴーヤー粉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40A (zh) * 1995-06-07 1997-04-16 株式会社永田农业研究所 绿茶蛋及其生产方法
CN1348709A (zh) * 2001-11-02 2002-05-15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苦瓜冻干超微粉全果制品及其加工方法
CN1545943A (zh) * 2003-11-28 2004-11-17 南宁领标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葛根、苦瓜复合产品加工工艺
CN101129146A (zh) * 2007-09-18 2008-02-2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脱水果蔬的加工方法
JP2011160725A (ja) * 2010-02-10 2011-08-25 Daitsu:Kk ゴーヤー粉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ゴーヤー粉末

Non-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NYA ALICE 等: "Effects of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proximate composition and momordicosides K and L content of bitter melon vegetabl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vol. 55, no. 14, 30 June 2007 (2007-06-30) *
余善鸣等: "《果蔬保鲜与冷冻干燥技术》", 28 February 1999, article "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 *
关志强: "《食品冷藏与制冷技术》", 31 August 2011, article "食品原料的玻璃态转化", pages: 46-57 *
刘学浩: "《食品冷加工工艺》", 31 October 1983, article "液氮喷淋冻结装置", pages: 114-118 *
华泽钊 等: "《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 31 October 1999, article "食品冻结与冻藏" *
单熙滨 主编: "《制药工程》", 31 August 1998, article "冷冻干燥", pages: 372-374 *
尉迟斌 等: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 第2版》", 31 January 2011, article "液氮喷淋式冻结装置", pages: 398-399 *
张文叶: "《冷冻方便食品加工技术及检验》", 31 March 2005, article "冻结速率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
徐慧高 主编: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现代诊断与治疗》", 31 October 2003, article "冷冻疗法", pages: 235-236 *
易小红: "火龙果真空冷冻干燥传热传质理论与实验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no. 11, 15 November 2009 (2009-11-15) *
李淑媛: "冷冻红薯片和猕猴桃块贮藏期间品质保持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工程科技Ⅰ辑》, no. 08, 15 August 2006 (2006-08-15) *
柴诚敬: "《化工原理 下册》", 31 January 2006, article "真空冷冻干燥", pages: 252-253 *
段永涛等: "加工脱水食品的真空临界低温干燥新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no. 11, 25 November 2004 (2004-11-25) *
章斌等: "香蕉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农产品加工 学刊》, no. 3, 25 March 2009 (2009-03-25) *
肖志剑 等: "冻干苦瓜休闲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vol. 24, no. 12, 30 December 2003 (2003-12-30) *
肖鑫 等: "冻干草莓内部孔隙率的分布及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食品与机械》, vol. 23, no. 2, 18 March 2007 (2007-03-18), pages 66 - 69 *
赵国建 等: "苹果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技术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vol. 23, no. 6, 30 June 2007 (2007-06-30) *
郭本恒 主编: "《酸奶》", 31 October 2003, article "冷冻发酵剂", pages: 280 *
高愿军 等: "加工技术对苦瓜脱水过程中Vc含量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vol. 26, no. 5, 18 September 2010 (2010-09-18) *
高福成: "《食品的干燥及其设备》", 31 March 1987, article "食品冷冻干燥原理和设备", pages: 124-125 - 133-136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2893A (zh) * 2013-11-30 2014-09-03 安徽恋尚你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冻干苦瓜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23221A (zh) * 2014-07-14 2015-02-04 天津中科云健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灰树花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5989A (zh) * 2016-08-18 2017-01-1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速冻真空干燥水蜜桃脆片的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4083B (zh) 2016-06-08
WO2013123912A1 (zh)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amante et al. Fruit leathers: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on qualities
Tunde-Akintunde et al. Influence of drying methods on drying of bell-pepper (Capsicum annuum)
Singh et al. Drying and re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hestnut (Trapa natans) as a function of drying air temperature
CN102125238B (zh) 一种膨化芒果及其制备方法
Guo et al. Effects of controlled freezing-point storage at 0 C on quality of green bean as compared with cold and room-temperature storages
US20170245512A1 (en) Strawberry dried product having high sod enzyme activiti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3179867B (zh) 封闭式混合动态食品脱水系统
CN102100367A (zh) 一种腊肉的制备方法
Shivhare et al.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 quality of okra
CN103284083B (zh) 高维生素c含量的苦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Ekpunob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selected fruits and vegetables
CN103829361B (zh) 一种猕猴桃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76707A (zh) 一种蓝莓冷冻干燥加工工艺
CN108991410A (zh) 一种低盐腊肉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84085B (zh) 高保鲜度无花果干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5920B (zh) 一种脱水蔬菜的冷冻杀虫方法
Savo et al. Specificities of fruit freeze drying and product prices
Romauli et al. Assessment of drying method and pretreatment size on characteristic of dried chilli powder
KR101456922B1 (ko) 무의 복원력을 증대시킨 황태 건조 블록 제조방법
Leghari et al. Mineral content in dehydrated mango powder
KR100476419B1 (ko) 파프리카 김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495947B1 (ko) 반건조형 무말랭이
CN104509812A (zh) 一种土豆米的制备方法
Kwon et al. Utilization of pulsed infrared for the rapid semidrying of fresh ginseng with advanced qualities and extended shelf life
Vedasree et al.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bitter gourd sl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91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un

Inventor after: Li Tao

Inventor after: Wu Liang

Inventor after: Lv Zhihui

Inventor before: Li Y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02

Address after: 300308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seven East Road Xinxin home 52 building 101 room

Patentee after: Li Yun

Address before: 300308, C206, room 32, seven West Road,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91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