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4972A -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 Google Patents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4972A
CN103274972A CN2013102328798A CN201310232879A CN103274972A CN 103274972 A CN103274972 A CN 103274972A CN 2013102328798 A CN2013102328798 A CN 2013102328798A CN 201310232879 A CN201310232879 A CN 201310232879A CN 103274972 A CN103274972 A CN 103274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product
asphalt
modifying asphalt
mixing solutions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28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4972B (zh
Inventor
陈香
洪锦祥
黄冲
林俊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Taizhou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Jiangsu Bote New Materials Co Ltd
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Co Ltd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Jiangsu Bote New Materials Co Ltd, 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Co Ltd,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328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4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4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4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4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4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环氧氯丙烷溶解在溶剂中配置成溶液,加入长链脂肪胺,然后加入碱溶液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反应完后抽出溶剂,得到中间产物;(2)将得到的中间产物溶解在混合溶剂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3)将无机酸或无机盐溶解在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加入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升温反应,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本发明合成方法中,采用碱溶液作为催化剂使两步反应都是开环反应,因而活性高,产率高。由其制备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带有一个阳离子中心和一个阴离子中心,可以有效地提高改性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和渗透性。

Description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沥青添加剂,具体涉及一种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背景技术
普通道路沥青由于自身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感温性能差,弹性和抗老化性能差,高温易流淌,低温易脆裂;而且在过去的10年中,由于车轴负荷增加、车流量增加、气候条件恶劣,难以满足高级公路的使用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性以改善其使用性能。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 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与沥青发生反应或裹覆在沥青集料表面,可以改善或提高沥青的路面性能。
两性表面活性剂同时带有正负离子电荷,即表面活性离子的亲水基具有阴离子部分和阳离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我国表面活性剂的总产量77万t (不含肥皂) , 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5万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0万t,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万t,但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只有1万t不到。且目前市场上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品种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及椰油酰胺丙基羟磺甜菜碱。而在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专利是将合成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对改性沥青的乳化。针对无机酸或无机盐与叔胺合成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王军等人(2005,《日用化学品》)报道是将无机盐或无机酸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再与叔胺反应。该方法存在问题是,第一步反应开环,放出大量热,反应很难控制,第二步反应由于第一步反应生成的产物带有吸电子基因而导致中间体活性低,产率不高,产率不到7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由其制备的改性沥青乳化剂带有一个阳离子中心和一个阴离子中心,可以有效地提高改性乳化沥青的稳定性和渗透性。
发明人发现:本发明合成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易于实现工业化。
发明人还发现:该乳化剂的乳化性能较好,储存稳定性高、制备的改性乳化沥青各项性能均满足交通部制定的改性乳化沥青标准和性能的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氯丙烷溶解在溶剂中配置成溶液,加入长链脂肪胺,然后加入碱溶液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反应完后抽出溶剂,得到中间产物;
(2)将得到的中间产物溶解在混合溶剂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
(3)将无机酸或无机盐溶解在混合溶剂中至无机酸或无机盐刚好溶于混合溶剂中即可,配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升温反应,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
上述反应中,所述无机酸或无机盐与长链脂肪胺和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1:1~1.5:1:1.5;
上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混合溶剂均由有机溶剂和水按体积比为1:3~3:1混合而成。
上述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可以经过柱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两性离子乳化剂。
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为10℃~50 ℃,反应时间为0.5小时~3小时;步骤(3)中升温至60 ℃~90 ℃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小时~6小时。针对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太低不利于环氧氯丙烷开环而影响产率,温度太高时中间体的环氧基容易被破坏也会影响产率;如果反应时间太短,第一步反应不完全影响产率,时间太长中间体会和催化剂碱反应而影响产率。 针对步骤(3)中的反应:温度太低同样不利于中间体的开环与长链脂肪胺反应,温度太高时放热太剧烈不容易控制,同时温度太高时亚硫酸类产物易发生分解;反应时间短时影响最终产率,时间太长浪费能源。
步骤(3)中,将混合溶液滴加到步骤(2)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10分钟~20分钟。滴加时间太短,犹如开环反应放出大量热,不容易控制,易发生暴沸,甚至爆炸危险;滴加时间太长的话反应速度太慢,浪费时间和能源。
步骤(1)中环氧氯丙烷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6mol/L;步骤(2)中中间产物在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3mol/L。步骤(1)中环氧氯丙烷浓度太低的话,会影响中间体的生成产率,而步骤(2)中中间产物一般都过量,中间产物过量是尽可能的让长链脂肪胺转化为目标产物,提高其产率。
所述长链脂肪胺为长链脂肪仲胺或叔胺,其结构式如式(1)所示:
                                                 
Figure 592278DEST_PATH_IMAGE001
式(1)中,R1选自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9-十八烯基、中的一种;R2与R3均选自H、甲基、乙基、丁基中的一种。长链脂肪胺选择长链脂肪仲胺或叔胺的好处是得到乳化剂亲水亲油值(HLB)较低,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更强。
所述无机酸或无机盐选自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硫酸、亚硫酸、磷酸、亚磷酸中的一种。上述无机酸或无机盐都容易与环氧氯丙烷反应,且得到目标产物的HLB值低,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更强。
所述碱溶液中的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中的一种,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加入的碱溶液中碱的量占溶液和长链脂肪胺总质量的0.1%~0.3%。碱溶液浓度太低的话,催化效率达不到,从而需要延长反应时间来增加其产率,碱溶液浓度太高的话,碱性太强,从而导致中间体前面的化合物脱水生成副产物影响产率。
所述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乙腈、正辛烷、乙醇、甲苯、甲醇、四氢呋喃、乙酸乙酯、正己烷、环己烷、氯仿、二氯甲烷、水、吡啶中的一种。上述溶剂一般能够使溶剂效应发挥到极致,从而使目标产物的产率会更高。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乙腈、正辛烷、乙醇、甲苯、甲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乙酸乙酯、正己烷、环己烷、氯仿、二氯甲烷、吡啶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涉及含有上述方法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由如下物质组成:
SBS改性沥青或者SBR改性沥青          500 g
皂液                                               500 g;
上述SBS改性沥青中SBS占总质量的2%~6%;
上述SBR改性沥青中SBR占总质量的2%~6%;
上述皂液包括如下物质按质量百分比组成: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          0.1%~0.4%
聚氧乙烯醚                        1.2%~1.5%;
余量为水;
所述聚氧乙烯醚选自EO数为15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O数为1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数为15的松香胺聚氧乙烯醚、EO数为40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所述皂液的PH值为2-3。在该pH值下形成的铵盐,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
本发明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中的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175706DEST_PATH_IMAGE002
(1)
Figure 363105DEST_PATH_IMAGE003
(2)
本发明合成方法中,采用碱溶液作为催化剂使两步反应都是开环反应,因而活性高,产率高。由其制备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带有一个阳离子中心和一个阴离子中心,可以有效地提高改性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和渗透性。本发明合成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放热容易控制、对环境友好、产率较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由其制备的制乳化沥青粒径较小,渗透性高且能满足技术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好的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经柱分离计算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产率。
柱分离中间产物的条件为:
采用中等型号的硅胶色谱柱,填充剂为200-400目的硅胶20~25厘米,流动相为乙醇/石油醚=1/3~1/1。Rf=0.1~0.3(Rf为溶质的移动距离除以展开剂的移动距离)。
柱分离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条件为:
采用中等型号的硅胶色谱柱,填充剂为200-400目的硅胶20~25厘米,流动相为甲醇/石油醚为4/1~2/1。Rf=0.1~0.2。
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检测方法或标准,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40-2004)。
实施例 1 
在三口瓶中加入10.1 g (0.11 mol)的环氧氯丙烷和50ml的乙醇配置成溶液,加入29.8 g (0.1 mol)的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然后加入0.4 g NaOH溶液(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作为催化剂,加热到40℃反应3 h后,抽出乙醇,得到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溶于30ml异丙醇和10ml水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将14.2g(0.1mol)硫酸钠溶于异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在40℃条件下将混合溶液滴加到上述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10分钟,滴加完后,升温到90℃反应6 h,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的产物经过柱分离得到较纯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48.5g,其产率为95.1%。
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制备改性乳化沥青:
取SBS占总质量3%的SBS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改性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1。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实施例1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2 g,EO数为15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6 g,余量为水。
对比例1
取SBS占总质量3%的SBS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慢裂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1。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美德维实伟克公司(型号为MWV)的乳化剂8 g,余量为水。
Figure 286062DEST_PATH_IMAGE004
实施例 2 
在三口瓶中加入10.1 g (0.11 mol)的环氧氯丙烷和50ml的氯仿配置成溶液,加入28.4 g (0.1 mol)的N-甲基十八烷基仲胺,然后加入1g LiOH溶液(Li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作为催化剂,加热到50℃反应0.5h后,抽出氯仿,得到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溶于20ml乙醇和20ml的水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将12g(0.1mol)硫酸氢钠溶于氯仿与水的体积比为1/1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在50℃条件下将混合溶液滴加到上述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15分钟,滴加完后,升温到60℃反应3 h,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的产物经过柱分离得到较纯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43.8g,其产率为88.4%。
采用实施例2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制备改性乳化沥青:
取SBS占总质量2%的SBS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改性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2。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实施例2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0.5 g,EO数为15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7.5 g,余量为水,加酸调节PH至2。
对比例2
取SBS占总质量2%的SBS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慢裂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2。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美德维实伟克公司(型号为MWV)的乳化剂8 g,余量为水,加酸调节PH至2。
Figure 595821DEST_PATH_IMAGE005
实施例 3 
在三口瓶中加入13.8 g (0.15 mol)的环氧氯丙烷和50ml的水配置成溶液,加入29.8 g (0.1 mol)的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然后加入0.4 g KOH溶液(K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作为催化剂,加热到10℃反应1 h后,抽出水,得到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溶于10ml甲醇和30ml的水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将15.6 g(0.15mol)亚硫酸氢钠溶于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在10℃条件下将混合溶液滴加到上述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20分钟,滴加完后,升温到75℃反应4 h,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的产物经过柱分离得到较纯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45.1g,目标产物的产率为91.2%。
采用实施例3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制备改性乳化沥青:
取SBR占总质量3%的SBR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7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改性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3。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实施例3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1 g,EO数为1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g,余量为水,加酸调节PH至3。
对比例3
取SBR占总质量3%的SBR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慢裂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3。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美德维实伟克公司(型号为MWV)的乳化剂8 g,余量为水,加酸调节PH至3。
Figure 604228DEST_PATH_IMAGE006
实施例 4 
   在三口瓶中加入12.0 g (0.13 mol)的环氧氯丙烷和50ml的正辛烷配置成溶液,加入29.8 g (0.1 mol)的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然后加入0.5 g LiOH溶液(Li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作为催化剂,加热到20℃反应2 h后,抽出正辛烷,得到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溶于25ml四氢呋喃和15ml的水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将16.8 g(0.14mol)磷酸二氢钠溶于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5/3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在20℃条件下将混合溶液滴加到上述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15分钟,滴加完后,升温到70℃反应4.5 h,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的产物经过柱分离得到较纯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50.8g,目标产物的产率为99.6%。
采用实施例4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制备改性乳化沥青:
取SBS占总质量3%的SBS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改性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4。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实施例4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0.8 g,EO数为15的松香胺聚氧乙烯醚7.2 g,余量为水,加酸调节PH至3。
对比例4
取SBS占总质量3%的SBS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慢裂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4。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美德维实伟克公司(型号为MWV)的乳化剂8 g,余量为水,加酸调节PH至3。
Figure 595318DEST_PATH_IMAGE007
实施例 5
在三口瓶中加入12.9 g(0.14 mol)的环氧氯丙烷和50ml的正己烷配置成溶液,加入26.9 g(0.1 mol)的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然后加入0.2 g NaOH溶液(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作为催化剂,加热到40℃反应2.5 h后,抽出正己烷,得到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溶于15ml N,N-二甲基甲酰胺和25ml的水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将15.6 g(0.15mol)亚硫酸氢钠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的体积比为3/5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在40℃条件下将混合溶液滴加到上述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10分钟,滴加完后,升温到85℃反应4.5 h,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的产物经过柱分离得到较纯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41.8g,目标产物的产率为89.6%。
采用实施例5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制备改性乳化沥青:
取SBS占总质量2%的SBS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改性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5。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实施例5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1.5 g,EO数为40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5 g,余量为水。
对比例5
取SBS占总质量2%的SBS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慢裂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5。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美德维实伟克公司(型号为MWV)的乳化剂8 g,余量为水。
Figure 372781DEST_PATH_IMAGE008
实施例 6 
在三口瓶中加入9.25 g(0.1 mol)的环氧氯丙烷和50ml的二氧六环配置成溶液,加入26.9 g(0.1 mol)的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然后加入0.3 g NaOH溶液(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作为催化剂,加热到35℃反应1.5 h后,抽出二氧六环,得到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溶于30ml 二氧六环和10ml的水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将19.1 g(0.11mol)磷酸氢二钾溶于二氧六环与水的体积比为3/1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在35℃条件下将混合溶液滴加到上述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15分钟,滴加完后,升温到85℃反应5.5 h,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的产物经过柱分离得到较纯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49.6g,目标产物的转化率为99.8%。
采用实施例6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制备改性乳化沥青:
取SBR占总质量2%的SBR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改性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6。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实施例6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1 g,EO数为15的松香胺聚氧乙烯醚7g,余量为水。
对比例6
取SBR占总质量2%的SBR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慢裂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6。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美德维实伟克公司(型号为MWV)的乳化剂8 g,余量为水。
Figure 853441DEST_PATH_IMAGE009
实施例 7 
在三口瓶中加入10.1 g(0.11mol)的环氧氯丙烷和50ml的四氢呋喃配置成溶液,加入21.3 g(0.1 mol)的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该物质在权利要求中没体现,请确认),然后加入0.67 g NaOH溶液(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作为催化剂,加热到25℃反应3 h后,抽出四氢呋喃,得到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溶于20ml 乙醇和20ml水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将10.8 g(0.11mol)磷酸溶于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在25℃条件下将混合溶液滴加到上述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20分钟,滴加完后,升温到85℃反应3h,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的产物经过柱分离得到较纯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35.7g,目标产物产率为88.4%。
采用实施例7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制备改性乳化沥青:
取SBR占总质量5%的SBR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改性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7。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实施例7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2 g,EO数为40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g,余量为水,加酸调节PH至2.5。
对比例7
取SBR占总质量5%的SBR改性沥青500 g,加热到160℃,然后加入500 g皂液,
加热到60℃,通过胶体磨制备沥青乳液,得到均匀、细腻的慢裂乳化沥青,其性能数据见表7。
上述皂液由如下物质组成:美德维实伟克公司(型号为MWV)的乳化剂8 g,余量为水,加酸调节PH至2.5。
Figure 83565DEST_PATH_IMAGE010

Claims (11)

1.一种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氯丙烷溶解在溶剂中配置成溶液,加入长链脂肪胺,然后加入碱溶液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反应完后抽出溶剂,得到中间产物;
(2)将得到的中间产物溶解在混合溶剂中,得到中间产物混合溶液;
(3)将无机酸或无机盐溶解在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升温反应,然后蒸出混合溶剂,得到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
上述反应中,所述无机酸或无机盐与长链脂肪胺和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1:1~1.5:1:1.5 ;
上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混合溶剂均由有机溶剂和水按体积比为1:3~3:1混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为10℃~50 ℃,反应时间为0.5小时~3小时;步骤(3)中升温至60 ℃~90 ℃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小时~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混合溶液滴加到步骤(2)得到的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为10分钟~2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氧氯丙烷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6mol/L;步骤(2)中中间产物在中间产物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3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脂肪胺为长链脂肪仲胺或叔胺,其结构式如式(1)所示:
                                                 
Figure 582327DEST_PATH_IMAGE001
式(1)中,R1选自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9-十八烯基、中的一种;R2与R3均选自H、甲基、乙基、丁基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或无机盐选自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硫酸、亚硫酸、磷酸、亚磷酸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溶液中的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中的一种,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加入的碱溶液中碱的量占溶液和长链脂肪胺总质量的0.1%~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乙腈、正辛烷、乙醇、甲苯、甲醇、四氢呋喃、乙酸乙酯、正己烷、环己烷、氯仿、二氯甲烷、水、吡啶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乙腈、正辛烷、乙醇、甲苯、甲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乙酸乙酯、正己烷、环己烷、氯仿、二氯甲烷、吡啶中的一种。
10.含有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制得的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物质组成:
SBS改性沥青或者SBR改性沥青          500 g
皂液                                  500 g;
上述SBS改性沥青中SBS占总质量的2%~6%;
上述SBR改性沥青中SBR占总质量的2%~6%;
上述皂液包括如下物质按质量百分比组成: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          0.1%~0.4%
聚氧乙烯醚                        1.2%~1.5%;
余量为水;
所述聚氧乙烯醚选自EO数为15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O数为1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数为15的松香胺聚氧乙烯醚、EO数为40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皂液的PH值为2-3。
CN201310232879.8A 2013-06-13 2013-06-13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Active CN103274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2879.8A CN103274972B (zh) 2013-06-13 2013-06-13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2879.8A CN103274972B (zh) 2013-06-13 2013-06-13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4972A true CN103274972A (zh) 2013-09-04
CN103274972B CN103274972B (zh) 2015-06-03

Family

ID=49057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2879.8A Active CN103274972B (zh) 2013-06-13 2013-06-13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497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9099A (zh) * 2013-12-24 2014-04-0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沥青改性助剂
CN103819348A (zh) * 2014-03-10 2014-05-28 吉林恒升化工有限公司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4119542A (zh) * 2014-01-13 2014-10-29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慢裂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750374A (zh) * 2016-12-15 2017-05-31 天津康泽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乳化沥青产品
CN107298725A (zh) * 2017-08-23 2017-10-27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壳聚糖基阳离子型杂双子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359256A (zh) * 2018-04-05 2018-08-03 湖南辰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性离子型Gemini乳化剂的乳化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5228A (zh) * 2010-05-20 2010-09-29 北京万博汇佳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631864A (zh) * 2012-03-31 2012-08-15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两性Gemini 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5228A (zh) * 2010-05-20 2010-09-29 北京万博汇佳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631864A (zh) * 2012-03-31 2012-08-15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两性Gemini 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云等: "两性表面活性剂羟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vol. 15, no. 4, 31 December 1996 (1996-12-31), pages 326 - 331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9099A (zh) * 2013-12-24 2014-04-0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沥青改性助剂
CN103709099B (zh) * 2013-12-24 2015-07-2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沥青改性助剂
CN104119542A (zh) * 2014-01-13 2014-10-29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慢裂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119542B (zh) * 2014-01-13 2016-06-01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慢裂型改性沥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819348A (zh) * 2014-03-10 2014-05-28 吉林恒升化工有限公司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819348B (zh) * 2014-03-10 2015-12-02 吉林恒升化工有限公司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750374A (zh) * 2016-12-15 2017-05-31 天津康泽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乳化沥青产品
CN106750374B (zh) * 2016-12-15 2019-05-10 天津康泽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乳化沥青产品
CN107298725A (zh) * 2017-08-23 2017-10-27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壳聚糖基阳离子型杂双子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7298725B (zh) * 2017-08-23 2019-07-12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壳聚糖基阳离子型杂双子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359256A (zh) * 2018-04-05 2018-08-03 湖南辰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性离子型Gemini乳化剂的乳化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4972B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4972B (zh) 两性离子型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乳化剂的改性乳化沥青
CN102558575B (zh) 脂肪酸衍生物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359437A (zh) 一种油井用乳液清蜡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80122B (zh) 双亲柱[5]芳烃自组装形成囊泡及其解聚的可逆性、可控性的控制方法
CN102690641A (zh) 一种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1857A (zh) 一种耐盐蠕虫状胶束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其在驱油中的用途
CN104403653B (zh) 一种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环保型三次采油驱油剂
CN104693043A (zh) 饱和脂肪胺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工艺改进
CN103113618B (zh) 冷再生乳化沥青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4387595A (zh) 一种复合型慢裂慢凝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4003869B (zh) 双离子液体微乳液催化合成油酸月桂酯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3204873A (zh) 一种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
CN104212432A (zh) 阴-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7238B (zh) 一种制备乙基桥联功能化有序介孔pmo的工艺
CN108409591A (zh) 一种星型羧酸基两性离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46516A (zh) 一种高耐温性木质素沥青乳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47798A (zh) 一种固体型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790070B (zh) 一种改性锂皂石与海藻酸钠协同稳定的akd乳液施胶剂及制备方法
CN108727231A (zh) 一种酯交联腰果酚磺酸盐阴离子沥青乳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2179848B (zh) 一种松香铜木材防腐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35173B (zh) 一种造纸中性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7416B (zh) 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型酸性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7569A (zh) 一种高黏附性的木质素沥青乳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610766A (zh) 一种高效复合乳液改性剂
CN108192144A (zh) 一种微胶囊化六苯氧基环三磷腈及其制备方法和在emc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IZHOU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ANGSU SUBOTE NEW MATERIAL CO., LTD.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S CO.,LTD. JAINGSU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507

Owner name: JIANGSU SUBOTE NEW MATE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OTE NEW MATERIAL CO., LTD., JIANGSU

Effective date: 201405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07

Address after: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1103 Li Quan Lu No. 69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Su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AIZHOU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103, No. 59 West Wan An Road, Jiangning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Bote New Materials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Su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s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Science Institute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1103 No. 12, Beijing West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TAIZHOU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 CO., LTD.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u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103 No. 69 Liquan Road,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TAIZHOU JIANGYAN BOTE NEW MATERI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Su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