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3962A -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3962A
CN103273962A CN2013101636185A CN201310163618A CN103273962A CN 103273962 A CN103273962 A CN 103273962A CN 2013101636185 A CN2013101636185 A CN 2013101636185A CN 201310163618 A CN201310163618 A CN 201310163618A CN 103273962 A CN103273962 A CN 103273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energy absorption
muscle
absorp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36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桂荣
荣升格
赵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636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39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3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39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由相互搭接的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组成的吸能盒本体(3),吸能盒本体(3)前端固定设置有前端板(4),吸能盒本体(3)后端固定设置有后端板(5);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两搭接面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吸能筋(6);所述的吸能盒本体(3)为横截面面积沿车头至车尾方向递增的锥形结构。所述吸能筋(6)的布置位置与压溃波波形相重叠。所述吸能筋(6)的宽度与压溃波的半波长相等。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溃缩吸能,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碰撞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低速碰撞要求车身部件发生碰撞以后可维修,因此前纵梁不允许有大的变形。也即只允许防撞横梁和吸能盒发生变形,这就要求吸能盒的抗载能力低于前纵梁。针对每个车型,由于前纵梁的截面大小,材料选用以及车身质量等因素不一致,因此纵梁抗载能力存在差别,需要结合CAE对该车型纵梁的抗载能力分析来设计吸能盒。且高速碰时吸收更多的能量,并引导纵梁前端有更好的压溃变形,提高了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085990.8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吸能盒,它包括U型盒体,U型盒体壁设有溃缩导向筋,U型盒体一端连接安装板,U型盒体另一端设与前防撞梁横梁焊接的连接板,U型盒体的开口侧面连接吸能盒平板,吸能盒平板壁上设有溃缩导向筋。本发明将带有溃缩导向筋的U型件平板件通过焊接连接板件焊接,然后与安装板进行焊接形成吸能盒,吸能盒还带有与前防撞梁焊接的连接板。这种结构能够达到一定的吸能效果,但当碰撞时,吸能盒压溃不够彻底,不能最大限度的将能量吸收分解掉,导致部分能量会沿轴向传递给与之相连的纵梁上,造成纵梁的弯曲损坏进而导致发动机舱内的零件损坏,甚至会将能量传递到乘员舱内,危急车内乘客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解决现有吸能盒不能充分压溃吸能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由相互搭接的U型吸能盒外板和U型吸能盒内板组成的吸能盒本体,吸能盒本体前端固定设置有前端板,吸能盒本体后端固定设置有后端板;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和U型吸能盒内板两搭接面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吸能筋;所述的吸能盒本体为横截面面积沿车头至车尾方向递增的锥形结构。
为提高吸能效果,所述吸能筋的布置位置与压溃波波形相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筋的宽度与压溃波的半波长相等。
更进一步的,所述一组吸能筋包括第一吸能筋、第二吸能筋和第三吸能筋;所述第一吸能筋靠近前端板端且第一吸能筋的深度大于第二吸能筋,所述第三吸能筋的深度与第二吸能筋深度相同。
为满足工装要求同时提高溃缩吸能效果,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的非搭接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吸能筋处在同一截面上,另一个第一定位孔与第三吸能筋处在同一截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U型吸能盒内板的非搭接面上与U型吸能盒外板两第一定位孔相同横截面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为提高U型吸能盒外板和U型吸能盒内板非搭接面的强度,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和U型吸能盒内板非搭接面上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和U型吸能盒内板通过CO2焊烧焊连接;所述吸能盒本体与前端板、吸能盒本体与后端板均通过烧焊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吸能盒本体采用锥形结构设计及吸能筋的位置、宽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吸能盒的溃缩吸能效果,保证在撞击时,发动机舱前端的吸能盒溃缩吸能,从而保护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不损坏,同时,保证乘员舱内的乘客安全。所述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位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吸能盒本体的溃缩吸能效果。所述的加强筋能够保证吸能盒一定的刚度要求,所述连接方式均采用烧焊连接,生产方便,节省成本,且撞击时,容易脱落变形吸收能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吸能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由相互搭接的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组成的吸能盒本体3,吸能盒本体3前端固定设置有前端板4,吸能盒本体3后端固定设置有后端板5;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两搭接面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吸能筋6;所述的吸能盒本体3为横截面面积沿车头至车尾方向递增的锥形结构。所述吸能筋6的布置位置与压溃波波形相重叠;吸能筋6的宽度与压溃波的半波长相等。所述一组吸能筋6包括第一吸能筋61、第二吸能筋62和第三吸能筋63;所述第一吸能筋61靠近前端板4端且第一吸能筋61的深度大于第二吸能筋62,所述第三吸能筋63的深度与第二吸能筋62深度相同。
在U型吸能盒外板1的非搭接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7,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7与第一吸能筋61处在同一截面上,另一个第一定位孔7与第三吸能筋63处在同一截面上。在U型吸能盒内板2的非搭接面上与U型吸能盒外板1两第一定位孔7相同横截面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孔8。
为使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非搭接面的强度满足要求,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非搭接面上设置有加强筋9。
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通过CO2焊烧焊连接;所述吸能盒本体3与前端板4、吸能盒本体3与后端板5均通过烧焊连接。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吸能盒本体能够在着吸能筋的位置进行最大限度的溃缩吸能,保证连接在吸能盒后面的纵梁不受损坏,从而确保发动机舱内的零件不损坏,同时保证乘员舱内乘员的安全。

Claims (8)

1.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由相互搭接的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组成的吸能盒本体(3),吸能盒本体(3)前端固定设置有前端板(4),吸能盒本体(3)后端固定设置有后端板(5);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两搭接面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吸能筋(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本体(3)为横截面面积沿车头至车尾方向递增的锥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筋(6)的布置位置与压溃波波形相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筋(6)的宽度与压溃波的半波长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吸能筋(6)包括第一吸能筋(61)、第二吸能筋(62)和第三吸能筋(63);所述第一吸能筋(61)靠近前端板(4)端且第一吸能筋(61)的深度大于第二吸能筋(62),所述第三吸能筋(63)的深度与第二吸能筋(62)深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1)的非搭接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7),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7)与第一吸能筋(61)处在同一截面上,另一个第一定位孔(7)与第三吸能筋(63)处在同一截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吸能盒内板(2)的非搭接面上与U型吸能盒外板(1)两第一定位孔(7)相同横截面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孔(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非搭接面上设置有加强筋(9)。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吸能盒外板(1)和U型吸能盒内板(2)通过CO2焊烧焊连接;所述吸能盒本体(3)与前端板(4)、吸能盒本体(3)与后端板(5)均通过烧焊连接。
CN2013101636185A 2013-05-03 2013-05-03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Pending CN1032739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36185A CN103273962A (zh) 2013-05-03 2013-05-03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36185A CN103273962A (zh) 2013-05-03 2013-05-03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3962A true CN103273962A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5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36185A Pending CN103273962A (zh) 2013-05-03 2013-05-03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39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7244A (zh) * 2014-11-26 2015-04-01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前端结构
CN107416029A (zh) * 2016-05-24 2017-12-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防撞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9701A1 (de) * 1999-12-10 2001-06-21 Daimler Chrysler Ag Vorrichtung zur Stoßenergieaufnahme bei Kraftfahrzeugen
SE0600144L (sv) * 2006-01-24 2007-07-25 Gestamp Hardtech Ab Krockbox för fordon
CN101177149A (zh) * 2006-11-03 2008-05-1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渐进的能量吸收器
CN101544218A (zh) * 2008-03-26 2009-09-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和车体前部结构
CN101633348A (zh) * 2008-07-24 2010-01-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车辆能量吸收装置的有效接合部
CN101962038A (zh) * 2010-10-19 2011-02-02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控制碰撞吸能及残余变形的小型汽车防撞梁吸能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9701A1 (de) * 1999-12-10 2001-06-21 Daimler Chrysler Ag Vorrichtung zur Stoßenergieaufnahme bei Kraftfahrzeugen
SE0600144L (sv) * 2006-01-24 2007-07-25 Gestamp Hardtech Ab Krockbox för fordon
CN101177149A (zh) * 2006-11-03 2008-05-1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渐进的能量吸收器
CN101544218A (zh) * 2008-03-26 2009-09-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和车体前部结构
CN101633348A (zh) * 2008-07-24 2010-01-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车辆能量吸收装置的有效接合部
CN101962038A (zh) * 2010-10-19 2011-02-02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控制碰撞吸能及残余变形的小型汽车防撞梁吸能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7244A (zh) * 2014-11-26 2015-04-01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前端结构
CN107416029A (zh) * 2016-05-24 2017-12-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防撞梁
CN107416029B (zh) * 2016-05-24 2023-07-1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防撞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5261U (zh) 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总成
CN104340282B (zh) 一种汽车电池保护结构
CN106696982B (zh)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CN105102295A (zh) 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铁道车辆
CN102975675A (zh) 汽车的车尾附加单元
CN204821427U (zh) 吸能盒及汽车
CN105764775A (zh) 具有用于轻微重合的前侧冲撞的拦截装置的汽车车身
CN103273962A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CN203996061U (zh)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CN103786791A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纵梁
CN103921746B (zh) 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
CN103386941B (zh) 一种吸能盒
CN109249990A (zh) 一种新型管梁式汽车车架结构
KR101510039B1 (ko) 차량용 크래시박스
CN203402106U (zh)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CN203666777U (zh) 车架纵梁中段加强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02911686U (zh) 一种汽车防撞横梁结构
CN201026852Y (zh) 一种轿车车门防撞结构
CN101712305A (zh) 汽车吸能盒
CN204037689U (zh) 汽车翼子板边梁总成
CN102673331B (zh) 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及汽车
KR20050112342A (ko) 차량의 크래쉬 박스
CN203344874U (zh) 吸能盒及汽车防撞杆
CN210149272U (zh) 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汽车前端吸能结构
CN210554642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吸能盒配合翻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