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6029A - 一种车身防撞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防撞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16029A
CN107416029A CN201610352840.3A CN201610352840A CN107416029A CN 107416029 A CN107416029 A CN 107416029A CN 201610352840 A CN201610352840 A CN 201610352840A CN 107416029 A CN107416029 A CN 107416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sset
longitudinal direction
vehicle body
collision prevention
prevention gir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28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16029B (zh
Inventor
韦利宁
唐春柳
侯明亮
杨回
欧阳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528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16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16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6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16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6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防撞梁,包括横向筋板、第一纵向筋板和第二纵向筋板,所述横向筋板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和所述第二纵向筋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构成“U”形,所述横向筋板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与后端板固定连接。这样,通过采用U形车身防撞梁,就可以第一纵梁筋板与地板固定连接,第一纵梁筋板与第二纵梁筋板通过横向筋板固定连接,在碰撞时,由于U形结构,开口端受力向中间收缩,可以有效的对作用力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横向筋板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和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一体成型,自身强度和刚度均得到有效提升,整车刚度、强度、模态得到有效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防撞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防撞梁。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结构上,防撞梁对安全碰撞、整车刚度、强度、气密性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车身防撞梁存在以下问题:防撞梁竖直方向与地板、后端板焊接,地板后端支撑刚度、模态不足;防撞梁竖立于后纵梁尾端,与纵梁翻边搭接,连接刚度差;后板支撑座为一个简单“几”字支架,在后端低速碰时强度不足,不能有效保护后雾灯;防撞梁焊合件、后端焊合总成、地板焊合总成与侧围焊合总成搭接后,在搭接转角间隙大,密封胶容易脱落,整车气密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防撞梁,通过采用U型车身防撞梁,整车刚度、强度、模态得到有效提升。
本发明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包括横向筋板、第一纵向筋板和第二纵向筋板,所述横向筋板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和所述第二纵向筋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构成“U”形,所述横向筋板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与后端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车身防撞梁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纵向筋板设有向前朝向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地板固定连接。
所述翻边为波浪形。
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上设置有后板支撑座,所述后板支撑座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
所述后板支撑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后板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两端的后雾灯之间且紧邻对应后雾灯,两个所述后板支撑座与所述第二纵向筋板固定连接。
所述后板支撑座为封闭式盒体,所述盒体底部与第二纵向筋板固定连接。
所述盒体底部向外延伸,延伸部分与横向筋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与左纵梁端部连接,所述右连接板与右纵梁端部连接,所述左纵梁、右纵梁、地板横梁和第二纵向筋板形成闭环的腔体结构。
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均设有辅助支撑座,所述辅助支撑座为“几”字结构,所述辅助支撑座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
所述第二纵向筋板端部设有筋条,所述第二纵向筋板通过所述筋条与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连接。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包括横向筋板、第一纵向筋板和第二纵向筋板,所述横向筋板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和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一体成型,构成“U”形,所述横向筋板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与后端板固定连接。这样,通过采用U形车身防撞梁,就可以第一纵梁筋板与地板固定连接,第一纵梁筋板与第二纵梁筋板通过横向筋板固定连接,在碰撞时,由于U形结构,开口端受力向中间收缩,可以有效的对作用力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横向筋板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和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一体成型,自身强度和刚度均得到有效提升,整车刚度、强度、模态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车身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车身防撞梁的搭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车身防撞梁的左/右连接板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车身防撞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横向筋板;2:第一纵向筋板;3:第二纵向筋板;4: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后板支撑座;7:辅助支撑座;8:左纵梁;9:右纵梁;10: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车身防撞梁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包括横向筋板1、第一纵向筋板2和第二纵向筋板3,所述横向筋板1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2和所述第二纵向筋板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构成“U”形,所述横向筋板1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筋板3与后端板固定连接。这样,通过采用U形车身防撞梁,就可以第一纵梁筋板与地板固定连接,第一纵梁筋板与第二纵梁筋板通过横向筋板1固定连接,在碰撞时,由于U形结构,开口端受力向中间收缩,可以有效的对作用力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横向筋板1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2和所述第二纵向筋板3一体成型,自身强度和刚度均得到有效提升,整车刚度、强度、模态得到有效提升。
本发明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如图1至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纵向筋板2设有向前朝向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地板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在第一纵向筋板2于地板连接位置设置翻边,可以通过翻边与地板连接,设置翻边可以有效增加第一纵向筋板2与地板的焊接面积,提高第一纵向筋板2与地板的连接强度,而且通过设置翻边,第一纵向筋板2与地板的连接位置厚度增加,提高了第一纵向筋板2与地板连接位置的刚度和强度。更优选个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翻边为波浪形。这样,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本发明的翻边为波浪形,由于波浪形可以实现翻边多点固定,多点连接,所以翻边与地板的连接强度不会降低,在保证了连接强度的前提,更有效的减轻车身防撞梁的重量,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如图1至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纵向筋板3上设置有后板支撑座6,所述后板支撑座6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这样,在发生低速碰撞时,由于第二纵向筋板3上设置有后板支撑座6,且后板支撑座6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最先碰撞的后板支撑座6,后板支撑座6可以吸收大量的碰撞力,实现保护后雾灯的作用。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后板支撑座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后板支撑座6设置在所述第二纵向筋板3两端的后雾灯之间且紧邻对应后雾灯,两个所述后板支撑座与所述第二纵向筋板固定连接。这样,在碰撞时,由两个后板支撑座6来吸收撞击力,对撞击力的吸收更加彻底,最大限度的保护后雾灯,由于后板支撑座6贴近后雾灯设置,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撞击车身防撞梁,最优先碰撞的是后板支撑座6,更进一步对后雾灯进行保护。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后板支撑座6为封闭式盒体,所述盒体底部与第二纵向筋板3固定连接。这样,采用封闭式盒体结构,增加了后板支撑座6自身的结构强度,在后板支撑座6发生变形时,后板支撑座6变形压缩填充在后板支撑座6内部的气体,气体则释放反作用力,阻止后板支撑座6变形,最大限制后板支撑座6的形变量,从而保护后雾灯。最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盒体底部向外延伸,延伸部分与横向筋板1固定连接。这样,延伸部分与横向筋板1连接,增加了后板支撑座6与横向筋板1和第二纵向筋板3的焊接面积,提高结构稳定性,也不会因为车体受到撞击时,后板支撑座6发生脱落,失去对后雾灯保护的作用,从而提高对后雾灯的保护。
本发明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如图1至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纵向筋板3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板4和右连接板5,所述左连接板4与左纵梁8端部连接,所述右连接板5与右纵梁9端部连接,所述左纵梁8、右纵梁9、地板横梁和第二纵向筋板3形成闭环的腔体结构。这样,通过左连接板4和右连接板5使车身防撞梁与纵梁连接,左连接板4和右连接板5起到过度的作用,而且设置左连接板4和右连接板5具有稳定和固定整体结构的作用,进而提高车身刚度,提升整车性能。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左连接板4和所述右连接板5均设有辅助支撑座7,所述辅助支撑座7为“几”字结构,所述辅助支撑座7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这样,当发生碰撞导致后板支撑座6变形量较大时,此时辅助支撑座7发挥作用,为后板支撑座6分担撞击力。最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纵向筋板3端部设有筋条10,所述第二纵向筋板3通过所述筋条10与所述左连接板4和所述右连接板5连接。这样,通过增设筋条10,第二纵向筋板3通过所述筋条10与所述左连接板4和所述右连接板5连接,第二纵向筋板3两端配合搭接间隙设计向里凹的筋条10,有效将间隙缩小,减少密封胶脱落的风险,提高了后纵梁、侧围、尾端板及后地板搭接区域的气密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筋板、第一纵向筋板和第二纵向筋板,所述横向筋板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和所述第二纵向筋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构成“U”形,所述横向筋板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与后端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筋板设有向前朝向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地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为波浪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上设置有后板支撑座,所述后板支撑座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支撑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后板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两端的后雾灯之间且紧邻对应后雾灯,两个所述后板支撑座与所述第二纵向筋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支撑座为封闭式盒体,所述盒体底部与第二纵向筋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底部向外延伸,延伸部分与横向筋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筋板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与左纵梁端部连接,所述右连接板与右纵梁端部连接,所述左纵梁、右纵梁、地板横梁和第二纵向筋板形成闭环的腔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均设有辅助支撑座,所述辅助支撑座为“几”字结构,所述辅助支撑座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身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筋板端部设有筋条,所述第二纵向筋板通过所述筋条与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连接。
CN201610352840.3A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车身防撞梁 Active CN107416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2840.3A CN107416029B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车身防撞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2840.3A CN107416029B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车身防撞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6029A true CN107416029A (zh) 2017-12-01
CN107416029B CN107416029B (zh) 2023-07-18

Family

ID=6042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2840.3A Active CN107416029B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车身防撞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1602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1406A (ja) * 2003-06-09 2005-01-0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101722914A (zh) * 2009-11-06 2010-06-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02138326U (zh) * 2011-07-08 2012-02-08 上海双杰科技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防撞横梁装置
CN202716833U (zh) * 2012-08-28 2013-02-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103273962A (zh) * 2013-05-03 2013-09-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CN103522968A (zh) * 2013-10-28 2014-01-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防撞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488704U (zh) * 2015-01-29 2015-07-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防撞梁吸能盒
CN205906048U (zh) * 2016-05-24 2017-01-2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防撞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1406A (ja) * 2003-06-09 2005-01-0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101722914A (zh) * 2009-11-06 2010-06-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02138326U (zh) * 2011-07-08 2012-02-08 上海双杰科技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防撞横梁装置
CN202716833U (zh) * 2012-08-28 2013-02-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103273962A (zh) * 2013-05-03 2013-09-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CN103522968A (zh) * 2013-10-28 2014-01-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防撞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488704U (zh) * 2015-01-29 2015-07-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防撞梁吸能盒
CN205906048U (zh) * 2016-05-24 2017-01-2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防撞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6029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2272A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5292262B (zh) 前副车架
CN107963130B (zh) 前围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04641888U (zh) 针对于小重叠碰撞工况的车体结构
CN109204557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5313976B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016506A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104648491B (zh) 车辆的地板构造
CN201721513U (zh)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CN109204465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5691457B (zh) 一种汽车机舱纵梁与副车架纵梁的连接结构
CN205906048U (zh) 一种车身防撞梁
CN107416029A (zh) 一种车身防撞梁
CN109204470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4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7712163U (zh) 纯电动汽车的下车身结构
KR20180090365A (ko) 범퍼 빔
CN206255013U (zh) 一种铁路机车车架
CN206307131U (zh) 一种偏置碰高安全性的a柱结构
CN20184204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
TW201505881A (zh) 鐵道車輛之車頭構造
CN107985422A (zh) 纯电动汽车的下车身结构
CN208774703U (zh) 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CN209617276U (zh) 一种加强白车身框架
CN205971187U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该前防撞梁总成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