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11C - 人力自动栽秧机 - Google Patents

人力自动栽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11C
CN1032511C CN 93110948 CN93110948A CN1032511C CN 1032511 C CN1032511 C CN 1032511C CN 93110948 CN93110948 CN 93110948 CN 93110948 A CN93110948 A CN 93110948A CN 1032511 C CN1032511 C CN 10325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seedlings
planting
sending
transpla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1109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353A (zh
Inventor
李印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 9211196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1294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31109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11C/zh
Publication of CN1079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合移栽薄土秧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分秧栽秧机构设置在秧箱下面,地轮转动的力通过链轮、链条和曲柄、连杆传递到栽秧手,在曲柄摇杆机构和其它部件的配合下,栽秧手的分秧刀作Q形运行,形成底切分分秧方式和推栽的栽秧方式。地轮转动的力也带动移箱圆柱凸轮或槽板移动使秧箱横移送秧,带动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纵向送秧。因此,本机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小巧轻便,适合栽双杂间作稻和各种水稻的宽窄行栽插,适用面广。

Description

人力自动栽秧机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具,特别是用于水稻移栽的农业机具。
现在的各种人力插秧机(镇江农机学院编,农机手册(下),II—5~II—192页,1974,上海人民出版社;CN 86 105216A)存在着如下不足:1.栽插行数多,不适合双杂间作稻双行间作的要求;2.从上向下分秧、插秧、造成机插伤秧、勾秧多;3.必须不新摇动分插秧机构才能插秧;4.棵(窝)距控制不方便,均匀性差;5.栽插大苗困难;6.体大笨重、丘陵山区使用不方便;7.机构复杂,制造工艺要求高。
为便于起秧,研究成功了秧田育薄土秧技术(李印先、秧田薄土育大苗秧稻株生态及养分变化研究,土壤农化通报,第2卷,第1、2期,106~114页,1987)。秧田薄土秧,稻株根系在有眼农膜上,解决了铲秧起秧的困难,缩短了运秧路程,又便于管水。带土秧能有效地解决漂秧、漏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移栽薄土秧,能满是双杂间作稻双行间作的要求,栽插均匀,可栽大、中、小秧苗,减少伤秧、勾秧,而且结构简单,轻巧灵便,易于改装成人力多行栽秧机和机动栽秧机的人力自动栽秧机。
本发明采用底切分推栽分秧、栽秧方式,并配有容易调节送秧量的送秧系统,推(拉)着栽秧机前进就能自动栽秧。
1.本发明的栽秧机,秧箱在机架前柱、后柱顶端的滚轮上,秧箱后横梁上装有分秧器。
2.秧箱下面的机架前柱上装有栽秧手曲柄(曲轴),曲柄上连着栽秧手连杆,连杆上连着栽秧手柄,栽秧手柄的另一端是接秧板,上面有分秧刀(栽秧爪),连杆上有摇杆运行调节孔,摇杆(曲杆)的一端与秧船上的摇杆座相连,一端穿连在调节孔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图3是表示本发明栽秧手分秧刀(栽秧爪)尖的运行轨迹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栽秧手连杆上防磨板之一。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栽秧深浅调节板。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栽秧手(分秧手)。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秧箱。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分秧器之一。
图9、图10、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纵向送秧辊。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拦秧钢丝。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秧箱底板。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圆柱凸轮的展开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移箱槽板。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栽秧手柄19与连杆12固定连接用移箱槽板横向送秧和用送秧带纵向送秧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栽秧手柄19与连杆12活动连接用送秧爪排进行纵向送秧和用移箱槽板移箱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动系统。
图19、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地轮。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机架横梁。
图22、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秧船、机架和停(开)栽秧机工作装置。
图24是表示本发明拿去秧箱后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的人力自动栽秧机改装成机动栽秧机的分秧、栽秧机构之一。
以上25幅图内,其中:
1.秧船;2.地轮支架(或轴座);3.地轮毂(地轮);4.地轮轴;41.地轮轴键;5.地轮叶片;6.机架前柱;7.机架后柱;8.机架横梁;9.前后柱连接板;10.滚轮;11.移箱销轴梁;12.栽秧手连杆;13.栽秧手曲柄(曲轴);131.栽秧手曲柄座;14.摇杆(曲杆);141.摇杆座;15.栽秧手连杆上防磨板;151.槽夹或槽孔;16.摇杆运行调节孔;17.弹簧;18.栽秧深浅调节板;19.栽秧手柄;20.栽秧手的分秧刀(栽秧爪);21.接秧板;22.栽秧手梁;23.纵向送秧齿轮(可以是纵向送秧链轮);24.纵向送秧曲柄(轴);241.纵向送秧曲柄(轴)座;25.纵向送秧连杆;26.纵向送秧摆板;27.纵向送秧齿板;28.棘轮;29.圆柱凸轮;30.移箱销轴;31.移箱销子;32.摆板运行控制板;33.增力杆;34.分秧器;35.纵向送秧辊;36.秧箱上横梁;37.秧箱后横梁;38.秧箱前横梁;39.秧箱防磨板;40.秧箱底板;41.秧箱侧板;42.拦秧钢丝;43.齿板运行控制板;44.宽行控制板;45.地轮链轮;46.被动链轮;47.变速链轮;48.栽秧手曲柄链轮;49.纵向送秧传动齿轮(或纵向送秧传动链轮);50.被动链轮轴;501.被动链轮轴座;51、52.链条;53.推把(或拉把);531.推把(或拉把)与机架后柱7(或前柱6)连接板;54.栽秧量调节孔;55.齿板上送秧量调节孔;56.摆板上送秧量调节孔;57.拦秧钢丝穿入孔;58.弹簧;59.螺母;60.绷紧轮;61.滚轮;62.心形凸轮;63.栽秧杆;64.分秧栽秧手柄;65.分秧栽秧刀(分秧栽秧爪);66.托秧板;67、68.栽秧杆移动控制卡;69、70、71、72.栽秧杆移动控制滚轮;73.槽夹;74.弹簧;75.分秧栽秧手梁;76.拨杆;77.拨杆头;78.铁丝;79.滚轮;80.绳索;81.停机块;82.弹簧;83.弹簧;84.移箱槽板固定架;85.移箱连杆;86.送秧杆;87.移箱头;88.送秧杆控制卡;89.移箱槽板;90.送秧爪排送秧量调节孔;91.送秧爪排;92.连接板;93.纵向送秧块;94.送秧爪排退位板;95.退位板拉块;96.连接板控制卡;97.退位板梁;98.齿轮;99.送秧筒;100.齿轮拨杆;101.送秧带抬棍;102.送秧带;103.弹簧片(或弹簧)。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栽秧机(见图1、图16、图17、图24),由秧船,机架,地轮,传动机构,分秧、栽秧机构,秧箱和纵、横送秧机构组成。
机架(见图1、图16、图17、图22、图23)由两个前柱6,两个后柱7,两个机架横梁8,两个前后柱连接板9,推把53(也可将推把53安装在栽秧机前面成拉把53)和推把53与后柱7(或前柱6)的两个连接板531组成。两个前柱6和两个后柱7的顶端都装有滚轮10,两个前柱6顶端的滚轮10,可以安装在连接前柱6的机架横梁上,用机架横梁8的两个足去勾住秧箱防磨板39。机架安装在秧船1上。两个前柱6上装有宽行控制板(也可是扳成直角的宽行控制钢丝)44。用角钢做机架,可以不用栽秧手曲柄座131,摇杆座141,纵向送秧曲柄(轴)座241,被动链轮轴(曲柄)座501。
地轮(见图1、图16、图17、图19、图20)由地轮毂(地轮)3、地轮轴4和叶片5组成。地轮安装在地轮支架(或轴座)2上。也可以将地轮做成两个,安装在两个机架前柱6或秧船1的两边。地轮链轮和链条盒穿轴的地方可以焊轴套油封。
传动机构(见图1、图16、图17、图18和图24),由装在地轮轴4上的链轮45,装在被动链轮轴50上的被动链轮46、变速链轮47,纵向送秧传动齿轮49(如果用送秧带102送秧或送秧爪排91送秧,传动齿轮49可以不用,见图16、图17),栽秧手曲柄链轮48、链条51、52和绷紧轮60组成。螺母59将弹簧58套牢在被动链轮轴50上,或将弹簧58安装在地轮轴4上(见图20、图24)。
分秧、栽秧机构(见图1、图16、图17、图24、图2、图3、图4、图5和图6),由栽秧手曲柄(曲轴)13,两个栽秧手连杆12,栽秧手梁22(栽两行时栽秧手梁22可以不用,栽多行时用),两个栽秧手柄19(栽秧手柄19可以是不等长,以满足错窝栽插)和手柄19前端的接秧板21,上面的分秧刀(栽秧爪)20,摇杆(曲杆)14,两个栽秧手连杆上防磨板15,两个栽秧深浅调节板18和两个弹簧17组成。连杆12上或防磨板15上有一个摇杆运行调节孔16,摇杆(曲杆)14的一端与秧船1上的摇杆座141相连,一端穿连在调节孔16中。防磨板15与连杆12为一体,(见图16、17)做成槽夹或槽孔151(见图3),或防磨板15做成槽夹或槽孔151与连杆12组装,都可防止栽秧手运行时左右摇摆,满足错棵栽插。在栽秧手柄19与连杆12活动连接时(栽两行时,栽秧手柄19延长后省去了连杆,栽多行时可增加连杆),组装后栽秧手柄19将受到连杆12的控制,不能左右摆动(见图17)。栽秧手柄19与连杆12固定连接时,摇杆运行调节孔16需做成条眼(见图1、图2、图16)。栽秧深浅调节板18,安装在秧船后面对着栽秧手柄19或连杆12、摇杆14的地方。弹簧17(可以是拉伸、压缩弹簧)安装在摇杆14与连杆12之间,或防磨板15与栽秧手柄19之间,或栽秧手柄19与秧船1之间,或连杆12与栽秧手柄19之间。栽秧手分秧刀(栽秧爪)20,由2~4个小分秧刀(小分秧爪)组成。分秧刀20与接秧板21和栽秧手柄19的夹角为15~65度。
秧箱在栽秧机的上部(见图1、图16、图17、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由分秧器34,两块侧板41,底板40,前横梁38(也可以不用前横梁,将秧箱侧板直接固定在其中一个秧箱防磨板39上),后横梁37,上横梁36,两个秧箱防磨板39组成。用传送带送秧时,增加送秧筒99,送秧带102,送秧带抬棍101(见图16)。后横梁37上装有2×2n+1或2×2n+2(n≥2)个分秧器(分秧器34如分成两组,一组分秧器的下部稍长,可适合错窝栽插),分秧器的形状侧视似嘴形,或指头形。相邻两个分秧器34即可组成一个秧门,或是纵向送秧辊35、秧箱后横梁37与两个分秧器34共同组成秧门。为增加分秧器的压秧力,分秧器34的上部可以加上增力杆33,增力杆33上部固定在上横梁36上。后横梁37面向栽秧手的一面,可做成与秧门同数量的槽口,以利栽秧手对准秧门。秧箱防磨板39分别安装在前、后横梁38、37上或附近的秧箱侧板下面,并在两个前柱6和两个后柱7顶端的滚轮10中移动。在侧板41后端开有不同高度的一组拦秧钢丝穿入孔57,孔中装有拦秧钢42,拦秧钢42的高度可随秧苗的高矮进行调节。
秧箱在分秧、栽秧机构对面,从上向下分秧时,用两个一组的分秧器和纵向送秧辊或送秧爪排或秧箱后横梁组成秧门,也能提高栽秧质量。
送秧机构分为纵、横送秧两部份(见图1、图16、图17、图14和图15),横向送秧机构由装在被动链轮轴50上的圆柱凸轮29,固定在秧箱上的移箱销轴梁11和移箱销轴30及连在一起的移箱销子31组成。横向送秧也可用移箱槽板89(图15),将移箱槽板89固定在秧箱下面的移箱槽板固定架84上(见图16、图17),穿连在被动链轮轴(用移箱槽板送秧,被动链轮轴改成有曲柄)50的移箱连杆85,另一端与送秧杆86相连,送秧杆86受送秧杆控制卡88所控制,在送秧杆86上有可转动的移箱头87,移箱头87上有弹簧片103。
纵向送秧机构由装在被动链轮轴50上的传动齿轮49,齿轮23,曲柄24,连杆25,摆板26,齿板27,棘轮28,与棘轮同轴的纵向送秧辊35和摆板运行控制板32,齿板运行控制卡43组成(见图1)。传动齿轮49、齿轮23也可以是链轮,用链条将传动链轮49和链轮23相连。在齿板27和摆板26上开有送秧量调节孔55和56。纵向送秧辊35(图9)可安装在分秧器34下面,其轮沿超出分秧器34下部一定高度,宽槽是分秧刀运行的通道,窄槽卡进分秧器34的下部,以保证两个分秧器之间的宽度不变。纵向送秧辊35(图10、图11),也可安装或穿在分秧器34中,使纵向送秧辊卡压在分秧器34的下部,在纵向送秧辊35与分秧器34的接触处分秧器可弯曲1/4圆弧以上。
纵向送秧也可以由绷套在秧箱上部送秧筒99上和纵向送秧辊35上的送秧带102传送(见图16),纵向送秧辊35和送秧筒99可仍然由棘轮28齿板27转动;也可由安装在被动链轮轴50上的两根(或1根)齿轮拨杆100拨动送秧筒上的两个(或1个)齿轮98,使送秧筒99转动并带动送秧带102纵向送秧。齿轮拨杆100也可安装在纵向送秧曲柄(轴)24上,此时可以将两根齿轮拨杆的顶端用齿条连起来,拨动送秧筒99上的齿轮98。齿轮拨杆100的头可以是1齿或与齿轮98啮合的几个齿。齿轮拨杆100的高矮可调节,以调节送秧量。纵向送秧辊35和送秧筒99在秧箱上的二组轴座固定螺栓孔,可以与齿轮拨杆100同步调节送秧量。
纵向送秧也可以用送秧爪排91(见图17),送秧爪排91后面连接着连接板92,两个连接板92与送秧爪排91和退位板梁97相连,连接板92受连接板控制卡96控制,每个秧箱侧板41上安装两个连接板控制卡96,也可以在秧箱前、后横梁38、37上分别安装两个连接板控制卡96,送秧爪排91上有3~4个纵向送秧块93,送秧爪排91两端与弹簧83相连,弹簧83另一端固定在秧箱侧板41上。退位板梁97上有3—4个送秧爪排退位板94。被动链轮轴(用送秧爪排送秧,被动链轮轴改成曲柄)50上的两个移箱连杆85连接的两根送秧杆86上有退位板拉块95。送秧爪排91与分秧器34共同组成秧门。送秧爪排91面向栽秧手的一面可做成与秧门同数量的槽口。
纵向送秧,也可由薄土秧自重送秧。
本发明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工作时,先将薄土秧放在秧箱底板40上或送秧带102上,并使薄土秧含在分秧器34中。手握推把53推动(或将推把安装在栽秧机前面拉动)栽秧机,地轮与地轮轴4上链轮45转动,由链轮45通过链条51带动被动链轮46。被动链轮46可以是不同齿数的一组链轮,以调整栽秧窝距。链条51用绷紧轮60绷紧,以适应调换被动链轮的要求。被动链轮轴50上还装有变速链轮47,圆柱凸轮29,纵向送秧传动齿轮49,因而他们都同时被带动。
变速链轮47通过链条52带动栽秧手曲柄链轮48,使栽秧手曲柄(曲轴)13转动,变速链轮47与栽秧手曲柄链轮48的齿数比可为2∶1。当曲柄13周转时,与曲柄13摇杆14相连的连杆12,连杆12上连接的栽秧手柄19,栽秧手柄19另一端上面的分秧刀(栽秧爪)20,可作上宽下尖(见图2轨迹Q下方小点所示)的曲线运行,即可进行底切分栽秧。利用栽秧深浅调节板18,可将栽秧爪20的运行轨迹改变成Q形,其中,栽秧手柄19与连杆12固定连接,需将摇杆运行调节孔16做成条眼,活动连接则不需(见图2、图3);或者利用心形凸轮62配合弹簧74,增加栽秧杆63和栽秧杆63的移动控制卡67、68,也可将分秧栽秧爪的运行轨迹改变成Q形(见图25),都可进行底切分推栽。弹簧17促进摇杆14、连杆12、栽秧手柄19回位,以适应较快的栽插。分秧时,分秧刀20从秧箱后面的分秧器34下面沿秧门向上穿切由分秧器34含着的,并被纵向送秧辊35或送秧爪排91压在分秧器34上部的薄土秧。这就是底切分分秧方式。
栽秧手继续运行,把分秧刀的刀尖顶出分秧器34之上,逐渐把分切后的秧块卡入栽秧手的分秧刀20与接秧板21之间,然后顶推出分秧器34,完成底切分分秧。此时,秧箱上的分秧器34从左右两面把薄土秧分开,并防止待切分的薄土秧被弄乱。秧箱上的分秧器34控制着切分秧块的宽度,暂定为35毫米左右。分秧器34既起压秧作用,又起分秧作用,还防止分秧时将左右秧苗弄乱,减少伤秧。分秧器34上部前端从秧苗基部将薄土秧分开,防止分秧器34上部压住假茎和秧叶,减少伤秧。条播和摆播的薄土秧空行对准分秧器34的上部前端,更能减少伤秧。当栽秧手的分秧刀20和接秧板21把夹着的秧块向后推时,纵向送秧辊35或送秧爪排91阻止着薄土秧朝秧箱后面移动,防止待切分的薄土秧被弄乱,并使切取的秧块长度准确。
栽秧手曲柄13继续转动,曲柄摇杆机构使夹着秧块的栽秧手逐渐下移,当到达田面时,因栽秧深浅调节板18的阻止不能继续入土,从而使夹着秧块的栽秧手向后方的土里推,此时,栽秧机前进了6~9毫米,栽秧手向后推了14~50毫米,把秧块推到离地表12毫米左右的地方陷入泥土里栽稳。栽秧时栽秧手连杆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8度左右,推入田土的秧块底面即接秧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7度左右,基本保证了栽秧是直立的。这就是推栽的栽秧方式。
栽秧手曲柄13继续转动,带着连杆12回转,栽秧手也返回,在土里旋转15度左右退出。栽秧手出土时,栽秧手连杆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34度左右,栽秧手的分秧刀20的下面与栽秧手连杆12的夹角为130~160度,栽秧手出土时分秧20的下面已斜向水平面下或接近水平面,因而不会带秧。在重力和弹簧17的推力或拉力作用下,摇杆14、连杆12、栽秧手柄19回到原位,栽秧手的分秧刀20回到秧箱后面的分秧器34下面,完成一次分秧、栽秧过程。为使分秧栽秧机构运转平稳,可在栽秧手曲柄13或摇杆14与机架、秧船和被动链轮轴50之间安弹簧。
要使栽秧机停止工作,扳下停机块81翘起的一端,绳索80拉动铁78、拨杆76、拨杆头77,使被动链轮46离开被动链轮轴的方轴,被动链轮轴50停止转动,栽秧停止。停机块81扳回,绳索80放下,弹簧82将拨杆76和拨杆头77拉回,被动链轮46被被动链轮轴50端部的压缩弹簧58压回到方轴上,被动链轮46又随被动链轮轴50一起转动进行栽秧(见图22)。也可将停(开)机装置安装在地轮上(见图23),扳下停机块81翅起的一端,铁丝78拉紧两头翅拨杆76,把链轮45压到地轮轴键41上,链轮45随地轮一起转动,进行栽秧。停机块81扳回,铁丝78放松,弹簧58将链轮压出地轮轴键41,地轮空转,栽秧停止。在有链盒时,两头翅拨杆可安装在链盒内。
与此同步,圆柱凸轮29也在转动,固定在秧箱上的移箱销轴梁11上装有移箱销轴30,与它相连的移箱销子31也随之在圆柱凸轮29的槽中移动。圆柱凸轮29由4块弧槽板组合而成,其中的槽有直槽、斜槽和两边的换向槽(见图14)。分秧时,移箱销子31在圆柱凸轮29的直槽中移动,秧箱停止横移,且能防止左右滑动。分秧后,移箱销子31在圆柱凸轮29的斜槽中移动,使秧箱移动一定距离,为下次分秧作好了准备。
如果是用移箱槽板89横向送秧,则由被动链轮轴(用移箱槽板送秧,被动链轮轴改成曲柄)50带动移箱连杆85与送秧杆86,使移箱头87在移箱槽板89的直槽和斜槽中移动,当移箱头87走到移箱槽的控向槽(如图15的虚线所示)处,沿着低的槽谷走,使移箱头87只能沿控制的方向走,因而移箱头87使固定在秧箱上的移箱槽板89带动秧箱左右横移送秧。
纵向送秧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移箱销子31走在圆柱凸轮29端部的直槽时,秧箱停止横移,而转动着的纵向送秧传动齿轮49,使纵向送秧曲柄24上的齿轮23转动,曲柄24又使连杆25和与连杆25连接在同一摆板26上的另一端有齿牙的齿板27移动,齿板27则使连接在纵向送秧辊35端部的棘轮28转动进行纵向送秧。把薄土秧送到秧箱后面的分秧器34中含着。纵向送秧传动齿轮49与纵向送秧齿轮23的齿数比为1∶2,每栽4次(或1∶n,栽2n次(n≥2)纵向送秧一次。调整送秧量时,取下齿板27与摆板26的连接螺栓,将送秧量调整到所需要求,装进螺栓,拧紧螺母即可。注意齿板27在退和与棘轮28无齿接触时不能送秧。
如果用送秧带102送秧,可用齿轮拨杆100拨动齿轮98,使送秧筒99转动,带动送秧带102纵向送秧。送秧量可用改变齿轮拨杆1 00的高矮进行调整。
如果用送秧爪排91进行纵向送秧,则由两个送秧杆86上的退位板拉块95,顶挂着两个送秧爪排退位板94向后拉,使送秧爪排91退出分秧器34,回到分秧器34下面的始位,接着两个送秧杆86推着两个纵向送秧块93,并在弹簧83的拉力帮助下,使送秧爪排91穿入分秧器34中的薄土秧,将薄土秧送入分秧器34的前端,完成纵向送秧过程。送秧量由送秧爪排送秧量调节孔90调整。
调整纵向送秧量时,还需取出连杆12上栽秧量调节孔54中与栽秧手柄19的连接螺栓,移动栽秧手柄19到所需位置,再穿进螺栓,拧紧螺母。
窄行距暂定为14厘米,宽行距由宽行控制板(宽行控制钢丝)44按栽插需要决定,棵(窝)距由地轮行程控制,可在8~18厘米内变动,以适应栽插间作稻和其它水稻的要求。改变宽行距时,先取下宽行控制板44与机架前柱6连接的螺栓和螺母,将宽行控制板44调整到所需宽度,再穿上螺栓拧紧螺母。
本发明的栽秧机只需改变零部件尺寸,增加一些零件个数,改人力自动为手摇或机械动力,就可以很方便地改装成人力多行栽秧机和机动栽秧机。为防快速栽插时带秧倒秧,可以把人力自动栽秧机的分秧、栽秧机构变成分秧机构,增加栽秧杆63,分秧栽秧手,分秧栽秧手梁75,心形凸轮62,栽秧杆移动控制卡(见图25)。分秧栽秧手的分秧栽秧手柄64、通过分秧栽秧手梁75与栽秧杆63连接,手柄另一端是托秧板66,上面有分秧栽秧刀(分秧栽秧爪)65。栽秧杆63一头为一开口槽夹73,槽端装滚轮61,安装在分秧手曲柄13上的心形凸轮62,夹在栽秧杆63的槽夹73中。栽秧杆63受装在连杆12上或栽秧杆63上的栽秧杆移动控制卡67、68控制,且其中一个控制卡可以转动,卡中可以有滚轮69、70、71、72。栽秧杆63与连杆12之间有弹簧74。分秧手的分秧刀20去掉中间的小分秧刀或去掉半边以上的小分秧刀,使分秧栽秧爪65,托秧板66能相对于分秧刀20而运行。分秧手曲柄13上转动着的心形凸轮62推动着滚轮61,使分秧栽秧爪65逐渐与分秧手的分秧刀20重合,重合后的分秧刀相对不动,因心形凸轮62尾部的轮面为半径相同的圆弧,两个分秧刀重合后沿秧门从下向上切分薄土秧。分秧后,凸轮62的转动因其倾斜或凸轮侧面凸出的部分可使分秧栽秧爪65与分秧刀20将秧块稍稍夹紧。栽秧时,栽秧杆63的槽夹73端部的滚轮61转到心形凸轮62的开口处,使滚轮61从外轮沿降到内轮沿,被心形凸轮62绷紧的弹簧74突然收缩,此力立即由栽秧杆63传递到分秧栽秧手进行栽秧;也可用栽秧手柄19与分秧栽秧手梁75连接,仍用分秧刀(栽秧爪)20进行分秧栽秧,都可使栽秧手迅速将秧块推入田土栽稳。栽秧深浅调节,可用栽秧深浅调节板和升降机架等方法。要进行错棵栽插,需将图3中栽秧手柄19与连杆12的连接螺栓变成一根轴,各个栽秧手柄连在此轴上,并在栽秧手梁22上或摇杆(曲杆)14上增加槽夹或槽孔151,使每个栽秧手都受到控制不能摆动。或增加凸轮62和弹簧7 4及栽秧杆63与控制卡67、68,再组成一套(或与栽插行数相同数量的)分秧栽秧装置。
本发明的栽秧机具有如下特点:
1.栽插两行,既适合双杂间作稻双行间作的要求,也适合宽窄行栽插。
2.窝距由地轮行程决定,可在8~18厘米之间变动,宽行可调,能满足所需栽插窝数,且栽插的窝距均匀。
3.底切分推栽的分秧、栽秧方式,可有效地防止栽勾秧,减少伤秧。
4.切取的秧块大小均匀,宽度准确,长度可视栽插要求调整;切取的秧块较大,最大秧块面积10平方厘米左右,可有效地防止漏栽。
5.纵、横送秧准确可靠,配合好;在纵向送秧辊35或送秧爪排91和分秧器34的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地防止乱秧、伤秧。
6.分秧、栽秧机构设置在秧箱下,且与秧箱同向,避免了栽插大苗躲不过秧箱或分、插秧机构的缺陷。
7.小巧轻便,推着(或拉着)栽秧机前进就能自动栽秧。搬动灵活,适合平坝、丘陵和山区使用。
8.全机结构简单,取材容易,生产加工方便,既适合乡镇企业生产,也容易做到机械化生产。
9.稍加改变就可改装成人力多行栽秧机或机动栽秧机,适用面广。

Claims (11)

1.一种由秧船,机架,地轮,传动机构,分秧、栽秧机构,秧箱和纵、横送秧机构组成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
a.秧箱在机架前柱[6]后柱[7]顶端的滚轮[10]上,秧箱后横梁[37]上装有分秧器[34],
b.秧箱下面的机架前柱[6]上装有栽秧手曲柄[13],曲柄上连着栽秧手连杆[12],连杆[12]上连接着栽秧手柄[19],栽秧手柄[19]的另一端是接秧板[21],上面有栽秧爪[20],连杆[12]上有摇杆运行调节孔[16],摇杆[14]的一端与秧船[1]上的摇杆座[141]相连,一端穿连在调节孔[1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防磨板做成调节孔[16]或做成槽夹或槽孔[151]与连杆[12]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秧船[1]后面对着栽秧手柄[19]或连杆[12]、摇杆[14]的地方,安装有栽秧深浅调节板[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摇杆[14]与连杆[12]之间,或防磨板[15]与栽秧手柄[19]之间,或连杆[12]与栽秧手柄[19]之间,或栽秧手柄[19]与秧船[1]之间安装弹簧[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栽秧手分秧刀[20]与接秧板[21]及栽秧手柄[19]之间的夹角为15~6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地轮轴[4]上装有链轮[45],被动链轮轴[50]上装有被动链轮[46]、变速链轮[47],被动链轮[46]通过链条[51]与链轮[45]相连,变速链轮[47]通过链条[52]与栽秧手曲柄[13]上的链轮[48]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被动链轮轴[50]上装有移动秧箱的圆柱凸轮[29],该凸轮上有直槽、斜槽和换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被动链轮轴[50]上装有移箱连杆[85],该连杆的另一端与移箱槽板固定架[84]上的移箱槽板[89]相连的送秧杆[86]连接,移箱槽板[89]上有直槽、斜槽和控向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秧箱上部和下部分别有送秧筒[99],纵向送秧辊[35],送秧筒[99]和纵向送秧辊[35]上绷套有送秧带[102],送秧筒[99]和纵向送秧辊[35]由棘轮[28]带动,或由安装在被动链轮轴[50]上的齿轮拨杆[100]拨动送秧筒[99]上的齿轮带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增加栽秧杆[63],其一端为开口槽夹[73],槽端有滚轮[61],增加分秧栽秧手柄[64],一端与栽秧杆[63]上的分秧栽秧手梁[75]相连,另一端是托秧板[66],上面有分秧栽秧刀(分秧栽秧爪)[65],栽秧杆[63]与连杆[12]之间有弹簧[74],增加心形凸轮[62],装在分秧手曲柄[13]上,并夹在槽夹[73]中,在分秧手连杆[12]或栽秧杆[63]上增加栽秧杆[63]的移动控制卡[67]、[68],分秧刀[20],去掉中间的小分秧刀,或去掉半边以上的小分秧刀,使分秧栽秧爪[65]和托秧板[66]能相对于分秧刀[20]而运行,或用栽秧手柄[19]与分秧栽秧手梁[75]相连,用分秧刀(栽秧爪)[20]进行分秧、栽秧,都可防止快速栽插时带秧倒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分秧器[34]组成一个秧门,或与纵向送秧辊[35]、纵向送秧爪排[91]、秧箱后横梁[37]共同组成秧门。
CN 93110948 1992-11-10 1993-04-09 人力自动栽秧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1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10948 CN1032511C (zh) 1992-11-10 1993-04-09 人力自动栽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2111968 CN1071294A (zh) 1992-11-10 1992-11-10 人力自动栽秧机
CN92111968.2 1992-11-10
CN 93110948 CN1032511C (zh) 1992-11-10 1993-04-09 人力自动栽秧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53A CN1079353A (zh) 1993-12-15
CN1032511C true CN1032511C (zh) 1996-08-14

Family

ID=2574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1109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11C (zh) 1992-11-10 1993-04-09 人力自动栽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1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4373C (zh) * 2001-03-16 2008-01-30 李印先 联合作业栽秧机
CN103891458B (zh) * 2014-03-21 2016-03-0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可调宽窄行高速水稻插秧机支撑臂调节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53A (zh) 199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18344A1 (zh) 一种鸭嘴侧向开合的高速栽植机构
CN111406472B (zh) 一种滚筒式自动换苗栽植的植树机
CN102357906A (zh) 一种大枣自动去核切片机
CN1032511C (zh) 人力自动栽秧机
CN1071294A (zh) 人力自动栽秧机
CN114223378B (zh) 一种抓取式萝卜收获机器人
CN208387288U (zh) 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
CN114847116A (zh) 一种沙地经济林栽培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798531Y (zh) 多功能仿生插秧机
CN2340169Y (zh) 芦苇收割机
CN1701653A (zh) 自动仿生插秧机
US4273168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rvesting trees
CN212381666U (zh) 一种高速钵苗定植机
CN2629408Y (zh) 机动水稻插秧机
Cao et al. Design of chinese cabbage harvester
CN109392408B (zh) 一种夹持分芋芋头收获机
CN206879468U (zh) 一种芦苇收割机
JP2000014211A (ja) 移植機
JPH09327212A (ja) 移植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708623Y (zh) 花生脱果机
CN2072759U (zh) 机动水稻播秧机
CN217733973U (zh) 一种用于草方格种植机的横草铺设装置
CN212034866U (zh) 一种用于长杆状作物的收割及收割后的排列装置
CN212344487U (zh) 将秸秆储存在沟中的大田油菜移栽机
CN211353136U (zh) 甘蔗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