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6312B - 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和层厚调节构件的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和层厚调节构件的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6312B
CN103226312B CN201310038820.5A CN201310038820A CN103226312B CN 103226312 B CN103226312 B CN 103226312B CN 201310038820 A CN201310038820 A CN 201310038820A CN 103226312 B CN103226312 B CN 103226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bearing
bearing member
plate type
retaining part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88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6312A (zh
Inventor
栗木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6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6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6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6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和层厚调节构件的显影装置。在显影装置中,被构造为调节在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层的厚度的层厚调节构件包括:第一板形构件,具有在与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向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一对相对端,该一对相对端中的一端与显影剂承载构件接触,另一端被壳体支撑;和第二板形构件,被牢固地紧固到壳体并且支撑第一板形构件。与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的密封构件与第一板形构件在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第二板形构件保持密封构件。

Description

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和层厚调节构件的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用于被安装在成像设备诸如彩色打印机中。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知道一种电子照相型打印机,显影装置以可拆卸方联接到该电子照相型打印机。显影装置包括壳体、被壳体支撑并且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和层厚调节构件,该层厚调节构件调节在显影辊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厚度。
作为这种显影装置,已经提出一种具有如下构造的显影装置,其中层厚调节构件包括具有基本平板形状的薄板簧、由橡胶构件制成并且被设置在薄板簧的自由端部处的铲(chip)和被设置在薄板簧的一对纵向端上从而在纵向方向上邻近于铲设置的一对密封构件。
在这种类型的显影装置中,构成层厚调节构件的铲与显影辊接触以调节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的层厚。密封构件每个均被设置在薄板簧的纵向端部和显影辊的轴向端部之间,并且因此防止调色剂从薄板簧的纵向端部和显影辊的轴向端部之间泄漏。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平4-208961中描述了上述显影盒。
近年来,对于减少构成显影装置的部件的数目从而降低显影装置的制造成本存在增加的要求。从而已经提出这种层厚调节构件,其中薄板簧的自由端部未设有任何铲,并且因此与显影辊直接接触以调节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的层厚。该层厚调节构件将在下文中被称作“未安装铲的层厚调节构件”。
能够设想为未安装铲的层厚调节构件设置上述传统密封构件使得密封构件被设置在薄板簧的所述一对纵向端部上。然而,在这种可设想构造中,在薄板簧的自由端部和显影辊之间,由于密封构件的厚度,可以产生间隙。从而,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的层厚不能充分地被调节,并且进一步调色剂可以从在薄板簧的自由端部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显影装置,在减少构成显影装置的部件的数目的同时,该显影装置能够可靠地调节在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并且能够防止显影剂从显影装置的壳体泄漏。
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壳体;显影剂承载构件;层厚调节构件;和密封构件。壳体被构造为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显影剂承载构件被安装在壳体中从而能够绕该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线旋转,并且被构造为在该显影剂承载构件上承载显影剂。层厚调节构件被安装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为调节在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层的厚度。密封构件与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接触。层厚调节构件包括:第一板形构件,该第一板形构件具有在与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向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一对相对端,所述一对相对端中的一端与显影剂承载构件接触,另一端被壳体支撑;和第二板形构件,该第二板形构件被牢固地紧固到壳体并且支撑第一板形构件。密封构件与第一板形构件在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第二板形构件保持密封构件。
优选的是第二板形构件包括:第一保持部分,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具有第一保持表面,所述第一保持表面在所述第一保持表面上保持所述密封构件;和第二保持部分,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具有第二保持表面,所述第二保持表面在所述第二保持表面上保持所述第一板形构件,所述第一保持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持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相反侧上。
优选的是第一保持部分和第二保持部分被布置成形成阶梯部分。
优选的是第一保持部分和第二保持部分相互一体地由金属板形成,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阶梯部分。
优选的是由分离的构件形成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通过将所述第二保持部分联接到所述第一保持表面上形成所述阶梯部分。
优选的是:由树脂形成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中的任一个,并且由金属形成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中的另一个。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端面与所述密封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内侧端面抵接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内侧端部被夹在所述第二板形构件和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端部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形构件被定位成使得: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一板形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与从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所述另一端指向所述一端的方向相同。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侧截面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平面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显影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2所示层厚调节刮片的底视图;
图5A是沿着图2中的线VA-VA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5B是沿着图2中的线VB-VB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6A和图6B示意刮片构件和侧边缘密封件如何接触显影辊,其中图6A示意在刮片构件和侧边缘密封件接触显影辊之前的状态,并且图6B示意刮片构件和侧边缘密封件接触显影辊的状态;
图7A和图7B示意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中的刮片构件和侧边缘密封件如何接触显影辊,其中图7A示意在刮片构件和侧边缘密封件接触显影辊之前的状态,并且图7B示意刮片构件和侧边缘密封件接触显影辊的状态;并且
图8是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影盒中的层厚调节刮片的保持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参考附图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装置,其中类似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以避免重复说明。
1.打印机
如在图1中所示意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是直列式彩色打印机。
假设以期望使用打印机1的水平取向设置打印机1,将贯穿说明书地使用用于打印机1的方向术语,诸如“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之下”、“右”、“左”、“前”、“后”等。图1示出打印机1被以水平取向设置的状态。因此在图1中示意了用于打印机1的方向。
假设显影盒23被设置在打印机1外侧并且被以水平取向设置,当显影盒23处于打印机1外侧时通常以该水平取向设置显影盒23,将贯穿说明书地使用用于显影盒23(将在以后描述)的方向术语,诸如“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之下”、“右”、“左”、“前”、“后”等。图2示出当显影盒23被设置在打印机1外侧时以水平取向设置显影盒23的状态。在图2至图6B中示意了用于显影盒23的方向。
即,为打印机1限定的上下和前后方向以及为显影盒23限定的上下和前后方向彼此不同。更加具体地,显影盒23被联接到打印机1从而显影盒23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地被设置成面对打印机1的前上侧和后下侧。
打印机1包括主壳体2。在主壳体2中,多个(四个)感光鼓3沿着用于打印机1的前后方向并置。所述多个(四个)感光鼓3对应于调色图像(将在以后描述)的相应的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
电晕(scorotron)充电器4、LED单元5和显影辊6(显影剂承载构件)被设置成与每个感光鼓3相对。
感光鼓3通过电晕充电器4在该感光鼓3的表面上均匀地充电并且此后被LED单元5曝光。结果,基于图像数据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通过在显影辊6上承载或者携带的调色剂(显影剂)显影。从而调色图像形成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
片材P被容纳于在主壳体2中设置的片材盒7中。在片材盒7中容纳的片材P被各种辊一次一张地进给到传送带8。
传送带8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四个)感光鼓3和分别地面对感光鼓3的转印辊9之间。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调色图像通过被施加到转印辊9的转印偏压转印到由传送带8传送的片材P上。利用这种操作,在四个感光鼓3上形成的调色图像被以重叠为一幅调色图像的方式顺序地转印到片材P上。
包括四种颜色的调色图像已经被转印到其上的片材P被传送到定影部分10。被如此转印到片材P上的调色图像被定影部分10热定影。此后,片材P被各种辊排出到排出盘11上。
2.处理盒
打印机1包括对应于相应的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多个(四个)处理盒21。
处理盒21在主壳体2中被以可拆卸方式联接并且沿着用于打印机1的前后方向在主壳体2中并置。
顶盖12被以可打开/可关闭方式安装到主壳体2的上壁,并且在顶盖12打开的状态下,处理盒21能够被联接到主壳体2和从主壳体2拆卸。
每个处理盒21包括被以可拆卸方式联接到主壳体2的鼓盒22和被以可拆卸方式联接到鼓盒22的显影盒23(显影装置)。
(1)鼓盒
鼓盒22包括鼓框架24。鼓框架24包括鼓支撑部分25和显影盒容纳部分26。
鼓支撑部分25被设置在鼓框架24的后下侧上从而支撑感光鼓3、电晕充电器4和鼓清洁辊15。
感光鼓3基本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圆筒形形状。感光鼓3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鼓支撑部分25的下端处从而被从鼓支撑部分25的下表面暴露。电晕充电器4被设置成在感光鼓3的后上侧处与感光鼓3相对并且与感光鼓3间隔开。鼓清洁辊15被设置成在感光鼓3的后侧处与感光鼓3相对并且接触。
显影盒容纳部分26被设置在鼓支撑部分25的前上侧处并且向后和向上打开从而允许显影盒23被以可拆卸方式联接到显影盒容纳部分26。
(2)显影盒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意地,显影盒23包括显影框架30(壳体)。
显影框架30基本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盒形,并且包括下框架31和被装配到下框架31的上框架32(见图5A)。
(2-1)下框架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下框架31一体地包括:一对侧壁35,所述一对侧壁35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相互间隔开;底壁36,该底壁36连接侧壁35的下端部;和前壁37(见图5A),该前壁37连接侧壁35的前端部和底壁36。
所述一对侧壁35中的每一个基本具有平板形状。侧壁35包括被设置在左侧上的左侧壁35和被设置在右侧上的右侧壁35。第一定影部分40形成在每个侧壁35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即,一个第一定影部分40(左侧第一定影部分40)形成在左侧壁35的右侧表面上,并且另一个第一定影部分40(右侧第一定影部分40)形成在右侧壁35的左侧表面上。
每个第一定影部分40基本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从对应的侧壁35的上端向内连续地延伸的平板形状。即,左侧第一定影部分40基本具有从左侧壁35的上端向右连续地延伸的平板形状,并且右侧第一定影部分40基本具有从右侧壁35的上端向左连续地延伸的平板形状。在每个第一定影部分40中形成第一螺丝孔41和定位突起42。
第一螺丝孔41位于第一定影部分4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并且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穿过板形第一定影部分40。
定位突起42位于第一螺丝孔41的前侧上。定位突起42基本具有从第一定影部分40向上突出的柱状形状。定位突起42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向上隆起的在截面中的基本圆弧形状。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底壁36被形成为使得底壁36的前侧具有在侧截面中的基本W形状并且底壁36的后侧具有向上打开的在侧截面中的基本半圆形状。
底壁36一体地形成有分隔壁45、下海绵保持部分50、多个(两个)第二定影部分46(见图3)和多个(两个)隔板47(见图3)。
分隔壁45被设置于在底壁36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分隔壁45被形成为从底壁36向上突出的在侧截面中的基本三角形形状。分隔壁45在左右方向上伸长(见图3)。
下海绵保持部分50被形成为从底壁36的后端部向后突出的在侧截面中的基本T形状。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两个第二定影部分46被邻近于分隔壁45的前侧设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开。每个第二定影部分46被形成为从底壁36向上延伸的基本圆筒形形状。第二螺丝孔49形成在第二定影部分46的上端表面中。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隔板47每个均被形成为在从分隔壁45向后的位置处从底壁36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基本平板形状。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隔板47被在左右方向上从两个侧壁35向内间隔开地设置。即,在所述两个隔板47中,被设置在左侧上的一个隔板47(左侧隔板47)被设置到左侧壁35的右方并且与左侧壁35间隔开,并且被设置在右侧上的另一个隔板47(右侧隔板47)被设置到右侧壁35的左方并且与右侧壁35间隔开。
下框架31在每个隔板47和对应的侧壁35之间的一部分被限定为侧密封件容纳部分48。即,在左侧壁35和左侧隔板47之间限定一个侧密封件容纳部分48(左侧密封件容纳部分48),并且在右侧壁35和右侧隔板47之间限定另一个侧密封件容纳部分48(右侧密封件容纳部分48)。如在图5B中所示意地,侧密封件容纳部分48被形成为在后上方向上打开的在侧截面中的基本C形状。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前壁37从底壁36的前端部连续地形成从而向上延伸。
在前壁37的上端部处形成被抵接部分51。被抵接部分51被形成为从前壁37的上端连续地向前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2-2)上框架
上框架32一体地包括前侧上壁54和后侧上壁55。
前侧上壁54包括隆起部分56和抵接部分57。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隆起部分56形成在前侧上壁54的中央部分处从而向上隆起。
抵接部分57具有基本平板形状并且形成在隆起部分56的左侧、右侧和前侧上从而包围隆起部分56。抵接部分57被形成为当上框架32和下框架31被装配到彼此时面对被抵接部分51和侧壁35的前侧上表面。
后侧上壁55被形成为从前侧上壁54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后侧上壁55具有多个(两个)上框架通孔58。上框架通孔58形成在后侧上壁55的前部中。后侧上壁55还具有形成在从上框架通孔58向后的部分中的侧上密封件容纳部分60。
如从上方观察地每个具有基本圆形形状的所述多个(两个)上框架通孔58是对应于所述多个(两个)第二定影部分46地形成的。上框架通孔58的孔径大于第二定影部分46的外径。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通过将后侧上壁55的后上边缘切割成在侧截面中的基本L形状而形成侧上密封件容纳部分60。侧上密封件容纳部分60在后侧上壁55的后侧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全部长度上伸长。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侧上密封件59被容纳在侧上密封件容纳部分60中。
侧上密封件59由弹性泡沫诸如氨基甲酸酯海绵构件形成,并且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具有向后打开的如从上方观察地基本U形状。
侧上密封件59包括上部61和侧部62。
上部61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如从上方观察地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具有基本等于侧上密封件容纳部分60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如从上方观察地每个被形成为基本矩形形状的侧部62,从上部61的一对左端部和右端部向后突出。
如从上方观察地每个被切割成基本矩形形状的密封件切割部分63分别地形成在上部61和侧部62之间的连接部分中。
密封件切割部分63被形成为当上框架32和下框架31被装配到彼此时从上方暴露第一定影部分40的第一螺丝孔41和定位突起42。
上部61的下表面被以粘结方式结合到侧上密封件容纳部分60的上表面以由此将侧上密封件59固定到侧上密封件容纳部分60。
(2-3)显影框架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通过将上框架32和下框架31装配到彼此使得上框架32的抵接部分57抵接被抵接部分51和下框架31中的侧壁35的前侧上表面而形成显影框架30。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在显影框架30中,下框架31的所述多个(两个)第二定影部分46分别地插入通过对应的上框架通孔58,并且第二螺丝孔49从后侧上壁55的上表面通过上框架通孔58暴露。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在显影框架30中,在相对于分隔壁45的前侧上的空间被限定为调色剂腔室38,并且在相对于分隔壁45的后侧上的空间被限定为显影腔室39。
具有四种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中的一种颜色的调色剂被容纳在调色剂腔室38中。
显影腔室39具有向后打开的开口部分69。更加具体地,开口部分69由所述两个侧壁35的后端部、下海绵保持部分50的后端部和后侧上壁55的后端部限定。
显影腔室39包括显影辊6、下海绵70、一对(两个)侧密封件71(见图3)、层厚调节刮片76(层厚调节构件)和一对(两个)侧边缘密封件78(密封构件)。
显影辊6被设置在显影腔室39的后端部处使得显影辊6的后侧和上侧通过开口部分69暴露。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显影辊6包括显影辊轴67和橡胶辊68。
显影辊轴67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基本柱状形状。
橡胶辊68被形成为在暴露显影辊轴67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时覆盖显影辊轴67。
显影辊轴67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分别地被两个侧壁35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并且由此显影辊6被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到显影框架30。
在显影时,显影辊6从驱动源(未被示意)诸如被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马达接收驱动力。此外,在显影时从供电源(未被示意)向显影辊6施加显影偏压。在从驱动源(未被示意)接收驱动力时,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显影辊6在由绕显影辊6的轴线Z的箭头表示的旋转方向X(如从右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结果,在橡胶辊68的表面上承载或者携带从调色剂腔室38供应的调色剂。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下海绵70被形成为如从侧面观察地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伸长(见图5A)。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下海绵70被保持在下海绵保持部分50的上表面上从而与显影辊6的下部相对并且接触。
如在图5B中所示意地,侧密封件71每个均被形成为向后打开的如从侧面观察地基本C形状。
侧密封件71包括第一基材72和第一起毛织物构件73。
第一基材72由弹性泡沫诸如氨基甲酸酯海绵构件形成并且具有向后打开的如从侧面观察地基本C形状。
第一起毛织物构件73由织物诸如羊绒纤维材料的纤维形成并且具有向后打开的如从侧面观察地基本C形状。
第一起毛织物构件73被以粘结方式结合到第一基材72的后表面使得第一起毛织物构件73的上端部和第一基材72的上端部是相互齐平的。
上述侧密封件71分别地被容纳在侧密封件容纳部分48中,从而在橡胶辊68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与周边表面接触(见图3)。
(2-4)层厚调节刮片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层厚调节刮片76被设置用于调节在橡胶辊68的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的层厚并且被支撑在后侧上壁55的上表面上。此外,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意地,层厚调节刮片76包括保持器79(第二板形构件)和刮片构件77(第一板形构件)。
(2-4-1)保持器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保持器79通过利用弯曲加工弯曲金属板而形成并且如从侧面观察地具有基本曲柄状形状。保持器79包括密封件保持器90(第一保持部分)和刮片保持器91(第二保持部分)。
刮片保持器91构成保持器79的前侧部分,并且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如从上方观察地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基本矩形平板形状。如在图4中所示意地,刮片保持器91的下表面被形成为刮片保持表面94(第二保持表面)。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刮片保持器91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第一保持器通孔95、定位通孔97和第二保持器通孔96。第一保持器通孔95、定位通孔97和第二保持器通孔96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穿过刮片保持器91。
如从上方观察地每个均具有基本圆形形状的第一保持器通孔95分别地对应于所述多个(两个)第一螺丝孔41地位于刮片保持器9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处。
如从上方观察地每个均具有基本圆形形状的定位通孔97位于第一保持器通孔95的前侧上并且对应于所述多个(两个)定位突起42。即,第一保持器通孔95和定位通孔97在保持器79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中的每个处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地设置。
如从上方观察地每个均具有基本圆形形状的第二保持器通孔96位于刮片保持器91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第二保持器通孔96对应于所述多个(两个)第二螺丝孔49地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开。
密封件保持器90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如从上方观察地基本平板形状。如在图4中所示意地,密封件保持器90的下表面被形成为密封件保持表面93(第一保持表面)。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刮片保持器9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和密封件保持器90的下表面(密封件保持表面93)的前端部被相互连接。
结果,刮片保持器91的后表面和密封件保持器90的下表面(密封件保持表面93)构成在刮片保持器91的后端部和密封件保持器90的前端部处的阶梯部分92(阶梯)。
(2-4-2)刮片构件
如在图3、图4和图5A中所示意地,刮片构件77由具有弹性的薄金属板形成并且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基本平板形状。刮片构件77的前侧部分被形成为将被刮片保持表面94保持的保持部分80,并且刮片构件77的后侧部分被形成为弹性部分82。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保持部分80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如从上方观察地基本矩形平板形状。
弹性部分82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如从上方观察地基本矩形平板形状,并且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被连接到保持部分80从而从保持部分80的后端部朝向后上倾斜。
弹性部分82的后端部通过弯曲加工而被弯曲从而向上弯曲。更加具体地,弹性部分82的后端部被形成为如从侧面观察地具有基本圆弧形状的接触部分84。
此外,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刮片构件77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刮片通孔81和刮片切割部分85。
如从上方观察地每个均具有基本圆形形状的刮片通孔81对应于所述多个(两个)第一螺丝孔41地位于保持部分8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处。刮片通孔81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穿过刮片构件77。
刮片切割部分85在刮片构件77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处形成。通过切割弹性部分82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和保持部分80的在如从上方观察地每个均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刮片通孔81的后侧上的部分而形成刮片切割部分85(见图4)。
如在图4中所示意地,保持部分80被以粘结方式结合到刮片保持表面94使得刮片通孔81和第一保持器通孔95(见图3)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相互连通并且由此刮片构件77被刮片保持器91保持。
结果,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在层厚调节刮片76中,密封件保持器90、刮片保持器91和刮片构件77被布置成使得密封件保持表面93相对于刮片保持表面94位于刮片构件77的相反侧上。换言之,刮片构件77被联接到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面向下的刮片保持表面94上,并且密封件保持表面93位于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比刮片保持表面94更高的水平处。
(2-5)侧边缘密封件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意地,侧边缘密封件78在邻近于密封件保持器90在左右方向上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一对左侧和右侧位置处被联接到密封件保持器90的密封件保持表面93从而刮片构件77的弹性部分82在左右方向上被夹在侧边缘密封件78之间。在下文中,在侧边缘密封件78中,靠近密封件保持器90的右边缘定位的一个侧边缘密封件78将被称作“右侧边缘密封件78”,而靠近密封件保持器90的左边缘定位的另一个侧边缘密封件78将被称作“左侧边缘密封件78”。
每个侧边缘密封件78如从上方观察地被形成为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包括第二基础构件87和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
第二基础构件87由弹性泡沫诸如氨基甲酸酯海绵构件形成并且如从上方观察地具有基本矩形形状。
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由织物诸如特氟隆(注册商标)的纤维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基本等于第二基础构件87的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被以粘结方式结合到第二基础构件87的下表面。
如在图6A中所示意地,侧边缘密封件78的第二基础构件87的上表面被以粘结方式结合到密封件保持表面93,并且由此侧边缘密封件78被密封件保持器90保持使得刮片构件77的弹性部分82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左端表面和右端表面)抵接相应的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右方向内侧边缘端面(左右方向内侧端表面)。更加具体地,刮片构件77的弹性部分82的右侧边缘面抵接在右侧边缘密封件78中的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侧边缘面(见图6A),并且刮片构件77的弹性部分82的左侧边缘面抵接在左侧边缘密封件78中的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右侧边缘端面。此外,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下端部从刮片构件77的弹性部分82进一步向下突出。
(2-6)显影框架和层厚调节刮片的组件
层厚调节刮片76被组装到侧密封件71和显影辊6已经以上述方式所安装到的显影框架30。
为了将层厚调节刮片76组装到显影框架30,首先,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层厚调节刮片76被从上方安装在显影框架30的后侧上壁55上。此时,第一定影部分40的定位突起42插入通过刮片保持器91的定位通孔97。同时,第一定影部分40的第一螺丝孔41通过刮片通孔81和第一保持器通孔95暴露,并且第二定影部分46的第二螺丝孔49通过第二保持器通孔96暴露。
然后,两个螺丝构件99通过第一保持器通孔95和刮片通孔81而被拧紧到第一螺丝孔41中。此外,两个螺丝构件99通过第二保持器通孔96而被拧紧到第二螺丝孔49中。
因此,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保持器79被固定到显影框架30,由此层厚调节刮片76到显影框架30的组装完成。
此时,如在图6B中所示意地,侧边缘密封件78和层厚调节刮片76的接触部分84从上方与显影辊6的橡胶辊68接触。
更加具体地,侧边缘密封件78的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与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接触,并且接触部分84的下表面与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接触。即,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下表面和接触部分84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齐平。
在层厚调节刮片76被组装到显影框架30之前,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下端部从刮片构件77的弹性构件82进一步向下突出。从而当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下表面和接触部分84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齐平时,第二基础构件87弹性变形该突出量。
因此,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由于第二基构件87的弹性力而与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的左端部和右端部挤压接触。即,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抵靠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
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侧上密封件59的上部61被设置成被夹在刮片构件77的前侧部分的下表面和侧上密封件容纳部分60的上表面之间。
此外,如在图5B中所示意地,侧密封件71被设置成被夹在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的左侧端和右侧端(见图3)和侧密封件容纳部分48的后表面之间。每个侧密封件71的上端部与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前侧部分的下表面接触。在侧密封件71的上端部中,在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端部被设置成被夹在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和橡胶辊68之间。
此外,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刮片构件77被设置成使得在橡胶辊68和接触部分84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和从刮片构件77的前端部指向刮片构件77的后端部的方向Y(从前到后的方向)相互一致。
3.功能和效果
(1)在显影盒23中,在侧边缘密封件78与刮片构件77的左端部和右端部接触的状态下,侧边缘密封件78和刮片构件77被保持器79保持。
这防止了在接触部分84和橡胶辊68之间可能由于侧边缘密封件78的厚度而发生的间隙的产生。
结果,在显影辊6的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的层厚能够被可靠地调节,并且还能够防止调色剂从在刮片构件77和橡胶辊68之间的间隙泄漏。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盒23,在能够减少构成层厚调节刮片76的部件的数目时,在橡胶辊68的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的层厚能够被可靠地调节,并且能够防止调色剂从显影框架30泄漏。
(2)密封件保持表面93相对于刮片保持表面94位于被刮片保持表面94保持的刮片构件77的相反侧上。因此,即使利用简单的构造,也能够确保用于保持侧边缘密封件78的空间。
这可靠地防止了在接触部分84和橡胶辊68之间的边界处可能由于侧边缘密封件78的厚度而发生的间隙的产生。
(3)此外,密封件保持器90和刮片保持器91构成阶梯部分92,从而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允许密封件保持表面93相对于刮片保持表面94位于刮片构件77的相反侧上。
(4)此外,通过弯曲金属板一体地形成密封件保持器90和刮片保持器91,从而如与其中由分离的构件形成密封件保持器90和刮片保持器91的情形相比,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
(5)此外,如在图6A中所示意地,刮片构件77的左边缘面和右边缘面抵接侧边缘密封件78的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右方向内侧端表面。相应地,当接触部分84如在图6B中所示意地与橡胶辊68接触时,侧边缘密封件78的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能够可靠地与橡胶辊68的左端部和右端部接触。
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调色剂从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和橡胶辊68之间泄漏。
特别地,第二基础构件87弹性地变形,并且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由于第二基构件87的弹性力而与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两者挤压接触,由此允许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与橡胶辊68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稳定地相互接触。
(6)此外,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刮片构件77被设置成使得在橡胶辊68和接触部分84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和从刮片构件77的前端部指向刮片构件77的后端部的方向Y相互一致,由此允许减小显影盒23的尺寸。
因为刮片构件77被如此设置在显影盒23中,所以被刮片构件77剥离的调色剂在橡胶辊68和接触部分84之间的接触部的在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上的上游侧上的部分处积聚。然而,在本实施例的显影盒23中,防止了在刮片构件77和显影辊6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防止了调色剂从刮片构件77和显影辊6之间泄漏。能够在减小显影盒23的尺寸时防止调色剂从显影框架30泄漏。
4.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图7A和图7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给予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如在图6A中所示意地,弹性部分82的左右方向边缘端面抵接侧边缘密封件78的左右方向内侧端表面。
在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在图7A中所示意地,侧边缘密封件78的左右方向内侧部分被设置成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夹在保持器79的密封件保持表面93和刮片构件77的弹性部分82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端部之间。即,右侧边缘密封件78的左侧部分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夹在密封件保持表面93和弹性部分82的右侧端部(见图7A)之间,并且左侧边缘密封件78的右侧部分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夹在密封件保持表面93和弹性部分82的左侧端部之间。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二实施例中,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此外,因为侧边缘密封件78的左右方向内侧部分被夹在密封件保持表面93和刮片构件77的弹性部分82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之间,所以在层厚调节刮片76如在图7A中所示被组装到显影框架30之前,第二基础构件87的左右方向内侧部分弹性地变形以使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右方向外侧部分从弹性部分82进一步向下突出(隆起)。
当层厚调节刮片76被组装到显影框架30时,如在图7B中所示意地,侧边缘密封件78和层厚调节刮片76的接触部分84从上方与显影辊6的橡胶辊68接触。
更加具体地,侧边缘密封件78的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右方向外侧部分的下表面与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的两个左右方向端部接触,并且接触部分84的下表面与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接触。即,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右方向外侧部分的下表面和接触部分84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齐平。
在层厚调节刮片76被组装到显影框架30之前,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右方向外侧部分的下端部从刮片构件77的弹性部分82进一步向下突出。从而当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右方向外侧部分的下表面和接触部分84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齐平时,第二基础构件87的左右方向外侧部分弹性地变形该突出量。
因此,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的左右方向外侧部分由于第二基础构件87的弹性力而与橡胶辊68的周边表面的左右方向端部挤压接触。
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调色剂从第二起毛织物构件88和橡胶辊68的左右方向端部(左端部和右端部)之间泄漏。
5.第三实施例
将参考图8描述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在图5A中所示意地,保持器79通过弯曲金属板形成并且一体地包括密封件保持器90和刮片保持器91。
在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在图8中所示意地,替代保持器79地采用保持器101(第二板形构件)。保持器101包括作为分离的构件的密封件保持器102(第一保持部分)和刮片保持器103(第二保持部分)。
密封件保持器10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密封件保持器102的下表面被形成为密封件保持表面105(第一保持表面)。
刮片保持器103例如由塑料(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刮片保持器103的前后方向长度比密封件保持器102的前后方向长度更短。刮片保持器103的下表面被形成为刮片保持表面106(第二保持表面)。
刮片保持器103通过被以粘结方式结合到密封件保持表面105而被固定到密封件保持器102的密封件保持表面105使得刮片保持器103的前端部和密封件保持器102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相互齐平。
结果,密封件保持表面105的后侧部分被从刮片保持器103暴露。此外,从刮片保持器103暴露的密封件保持表面105和刮片保持器103的后表面构成在刮片保持器103的后端部和在密封件保持器102中的被暴露部分的前端部处的阶梯部分104(阶梯)。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三实施例中,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只是通过将刮片保持器103固定到密封件保持表面105,便以刮片保持器103的厚度形成阶梯部分104。从而,为了形成阶梯部分104,执行用于形成阶梯部分104的任何另外的处理是不必要的。这增强了保持器101的生产效率。
此外,密封件保持器10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刮片保持器103例如由塑料(树脂)材料形成。从而能够在维持保持器101的刚度时降低材料成本。
虽然在第三实施例中密封件保持器102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刮片保持器103由塑料(树脂)材料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密封件保持器102可以由塑料(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刮片保持器103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第一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中的上述构造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
虽然已经参考其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为在所述壳体中容纳显影剂;
显影剂承载构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从而能够绕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线旋转,并且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被构造为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上承载显影剂;
层厚调节构件,所述层厚调节构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层厚调节构件被构造为调节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层的厚度;
侧密封件,所述侧密封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密封件容纳部分和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和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接触,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侧密封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端部接触,
所述层厚调节构件包括:
第一板形构件,所述第一板形构件具有在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一对相对端,所述一对相对端中的一端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接触,另一端被所述壳体支撑;和
第二板形构件,所述第二板形构件被牢固地紧固到所述壳体,并且所述第二板形构件支撑所述第一板形构件,
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端部接触,
所述第二板形构件保持所述密封构件,
所述第一板形构件被定位成使得: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一板形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旋转方向与从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所述另一端指向所述一端的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板形构件包括:
第一保持部分,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具有第一保持表面,所述第一保持表面在所述第一保持表面上保持所述密封构件;和
第二保持部分,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具有第二保持表面,所述第二保持表面在所述第二保持表面上保持所述第一板形构件,
所述第一保持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持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相反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被布置成形成阶梯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相互一体地由金属板形成,通过弯曲所述金属板形成所述阶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由分离的构件形成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通过将所述第二保持部分联接到所述第一保持表面上形成所述阶梯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由树脂形成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中的任一个,并且由金属形成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中的另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端面与所述密封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内侧端面抵接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密封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内侧端部被夹在所述第二板形构件和所述第一板形构件的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端部之间。
CN201310038820.5A 2012-01-31 2013-01-31 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和层厚调节构件的显影装置 Active CN103226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8201 2012-01-31
JP2012018201A JP5919849B2 (ja) 2012-01-31 2012-01-31 現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6312A CN103226312A (zh) 2013-07-31
CN103226312B true CN103226312B (zh) 2015-06-24

Family

ID=48836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8820.5A Active CN103226312B (zh) 2012-01-31 2013-01-31 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和层厚调节构件的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65242B2 (zh)
JP (1) JP5919849B2 (zh)
CN (1) CN103226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3031A (zh) * 2019-04-26 2019-08-02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安装装置和粉鼓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8961A (ja) 1990-11-30 1992-07-30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
JPH04317086A (ja) * 1991-04-17 1992-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粉体担持回転体まわりのシール構造
JPH06337583A (ja) * 1993-05-31 1994-12-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825939B2 (ja) * 1998-10-22 2006-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0778A (ja) * 2002-06-14 2004-01-22 Sharp Corp 1成分現像装置
KR100739772B1 (ko) * 2005-12-09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실링 구조가 개선된 현상기
JP2008089808A (ja) * 2006-09-29 2008-04-17 Oki Data Corp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607A (ja) 2010-05-11 2011-11-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シール機構、現像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6312A (zh) 2013-07-31
US20130195502A1 (en) 2013-08-01
US8965242B2 (en) 2015-02-24
JP2013156515A (ja) 2013-08-15
JP5919849B2 (ja)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4133B1 (en) Photosensitive memb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47240B2 (ja) 被給電ユニット、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8993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6447A (ja)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26778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US890909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developing roller and supply roller
CN102968026B (zh) 显影装置
JP5145982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3226312B (zh) 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和层厚调节构件的显影装置
CN102968027B (zh) 显影装置
JP4766106B2 (ja) 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8571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suppressing toner leakage
CN204044503U (zh) 显影装置
US9052641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frame to which seal is assembled without adhesion
JP5935356B2 (ja) 現像装置
US9471005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positioning portions for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developing roller, supply roller and housing
US9348258B2 (en) Developing unit
US883799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capable of precisely positioning thickness-regulating member
JP2005024811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3166408U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1629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5028545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919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8069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04396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