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4085A -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 Google Patents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4085A
CN103224085A CN2012105192704A CN201210519270A CN103224085A CN 103224085 A CN103224085 A CN 103224085A CN 2012105192704 A CN2012105192704 A CN 2012105192704A CN 201210519270 A CN201210519270 A CN 201210519270A CN 103224085 A CN103224085 A CN 103224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over
beverage
loam cake
cover body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92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4085B (zh
Inventor
田岛智彦
松山真
仓部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filed Critical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4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4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4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4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止水部件安装在与外螺纹连续地成型的部位,能够阻止因成型时所形成的模具接合线而导致的止水部件周围的漏水。将第二内螺纹设置于装配在饮料用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的栓主体的开口部,使与第二内螺纹螺合的第二外螺纹成型于盖在开口部的盖体。构成盖体的具备第二外螺纹的下盖体部、与遮蔽栓主体的开口部的上盖体部接合,供与上部开口部密接的盖体用止水部件安装使用的凹部成型于下盖体部与上盖体部的接合部。利用以与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式脱模的模具对凹部进行成型。因此,不会形成横切凹部的模具接合线,能够将盖体用止水部件密接安装于不具有模具接合线的凹部,从而能够提高该部位的水密性。

Description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具备栓体4的饮料容器,如图9所示,内螺纹3成型于壶形状的饮料用容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2,与该内螺纹3螺合的外螺纹5成型于在上部开口部2设置的栓体4,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止水部件6相对于上部开口部2水密地设于外螺纹5的上方,并且,为了安装该止水部件6,在外螺纹5的上部设置有外周开口的凹部8,该凹部8俯视时呈以中心轴线7为中心的圆环状。此外,附图标记9表示设于饮料用容器主体1的上部前侧的嘴状的注入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490号公报
在现有技术中,外螺纹5与凹部8成型为一体。因此,为了同时对外螺纹5与凹部8进行成型而使用滑动式的分割模具(未图示)。这种分割模具组装成,其所具有的各个模具在开模时被打开,另一方面,在闭模时形成型腔。进而,为了对外螺纹5进行成型,多个分割模具形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被分割,因此,在分割模具组装后的状态下,因相邻的分割模具彼此间的接缝而成型有被称为分割线(partition line)等的模具接合线(未图示),因而,不仅在外螺纹5,该模具接合线还在凹部8以与中心轴线7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成型。
并且,止水部件6安装于凹部8,该两者并未密接,若因由模具接合线造成的阶梯差而在两者间产生间隙,则存在饮料从止水部件6周围的间隙泄漏的担忧。
为了消除上述饮料泄漏的顾虑,必须预先提高分割模具的接合部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在将设于饮料用容器主体的开口部而用于止水的止水部件安装在与外螺纹连续地成型的部位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中,阻止由成型时的模具接合线的阶梯差所造成的止水部件周围的漏水。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的特征在于,包括:栓主体,其盖于在饮料用容器主体上所形成的第一开口部,并在内部设有流出路;盖体,其盖于所述栓主体的第二开口部;以及盖体用止水部件,其设于所述盖体,并以与所述栓主体的内周面密接的方式而将所述流出路密封,
将内螺纹设置于所述栓主体的所述第二开口部,并且在该内螺纹的上方形成上方突出壁,
所述盖体包括:下盖体部,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内螺纹装配成螺合自如的外螺纹;以及上盖体部,其相对于所述下盖体部分体成型并将所述上方突出壁遮蔽,所述下盖体部及上盖体部经由接合部而接合,至少在下盖体部或上盖体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接合部的外周壁的整周的阶梯差而形成凹部,所述盖体用止水部件与该凹部卡合,
所述凹部以与所述栓体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脱模而获得,所述凹部具有在与止水部件接触的周面上不存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模具接合线的部分。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盖体部构成为包括:将所述上方突出壁部遮蔽的遮蔽部;以及使所述遮蔽部与所述下盖体部接合的中间接合部,所述遮蔽部与所述下盖体部经由所述中间接合部而形成为一体。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熔接或粘接的方式将所述下盖体部与所述上盖体部接合。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熔接或粘接的方式将设于在下方敞开的所述下盖体部的上方且呈平面状的上表面、与设于所述上盖体部的顶面的下表面接合。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使所述下盖体部与所述上盖体部强制性地嵌合。
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由于模具接合线并未成型于止水部件的安装承受部,因此能够使该止水部件与该安装承受部密接而提高止水性能,进而,使设有将上方突出壁遮蔽的外周面壁部的上盖体部与设有安装承受部的下盖体部接合。
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经由中间接合部而能够将上盖体部与下盖体部接合,从而遮蔽部的装饰变得容易、且外观上的选择较多。
根据第三方案的发明,通过熔接或粘接的方式而能够将上盖体部与下盖体部水密地接合。
根据第四方案的发明,通过熔接或粘接的方式而能够将上盖体部的下表面与下盖体部的上表面水密地接合。
依据第五方案的发明,通过强制嵌合的方式而能够容易地将上盖体部与下盖体部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纵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组装前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纵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纵剖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容器主体;12…上部开口部(第一开口部);14…盖体(遮蔽部);18…中心轴线;19…栓主体;20…上方突出壁;28…上盖体部;29…下盖体部;30…第二外螺纹;31…第二内螺纹;32…凹部(安装承受部);32′…凹部(安装承受部);33…盖体用止水部件;33′…盖体用止水部件;35…上部开口部(第二开口部);37…中间接合部;53、53′…模具接合线;56…顶面;F…流出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限定。另外,以下所说明的所有构造未必是本发明的必要条件。
[实施例1]
图1~4示出了实施例1,对于用于容纳水、咖啡、茶或清凉饮料的饮料用容器而言,合成树脂制的栓体13将金属制的容器主体11的作为第一开口部的上部开口部12覆盖。作为遮蔽部件的盖体14开闭自如地设置于该栓体13的上部,上部开口部12的下部设有直径较小的窄幅部12A。容器主体11在有底筒状的内筒15的外侧配置有有底筒状的外筒16,并且将两者的口部接合,在该内筒15与外筒16之间设有真空空间16A。并且,第一内螺纹17以容器主体11、进而以栓体13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18为中心而形成于上部开口部12的内周。
上述栓体13的栓主体19包括由合成树脂成型为一体的圆筒状的上方突出壁20与下部圆筒部22,其中,该上方突出壁20相对于中心轴线18同轴状地设置于上部开口部12,该下部圆筒部22经由下方直径较小的锥筒部21而连续设置于上述上方突出壁20的下方,并且,流出路F形成为与上方突出壁20以及下部圆筒部22的内侧的中心轴线18平行,从而由上方突出壁20、锥筒部21以及下部圆筒部22的内壁形成了流出路F的内壁。
另外,在下部圆筒部22设有与第一内螺纹17螺合装配的第一外螺纹23,还在该下部圆筒部22的下端周面设有由橡胶填料等构成的栓主体用止水部件24。该栓主体用止水部件24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圆环状,其嵌合装配于作为安装承受部的下端凹部25,该下端凹部25设置于下部圆筒部22的下端周面并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圆环状,并且,栓主体用止水部件24的外周能够与形成于上部开口部12的下部的缩径部12A抵接。如图3所示,下端凹部25具有设置成与中心轴线18平行的外周部25A和设置于该外周部25A的上端的横向外侧的上表面部25B,外周部25A的下方形成为开口部25C。此外,横向外侧的小突起25D在外周部25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设置成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圆环状。并且,栓主体用止水部件24的内周面24A、上表面部24B与外周部25A、上表面部25B密接,另外,设于内周面24A的小凹部24D与小突起25D嵌合,由此进行定位并防止部件的脱离。此外,栓主体用止水部件24的外周面24E配置成比上表面部25B的外侧端略微靠向外侧。
插入于上述栓主体19而用于将流出路F封闭的栓体13的盖体14将上下分割的上盖体部28和下盖体部29连接,其中,该上盖体部28将配置于上方突出壁20的上部的上部开口部12的上方覆盖,并且还设有顶板部26,该顶板部26具有作为握持操作部的周缘26A,该周缘26A以与栓主体19的肩部件27对置的方式朝下设置。此外,肩部件27以覆盖上部开口部12的外侧的方式一体地设于上方突出壁20的外侧。该肩部件27作为与上方突出壁20侧分体成型的部件而嵌合装配于上方突出壁20。另外,盖体14的顶板部26的下方设有:上盖体部28,该上盖体部28插入于上方突出壁20以及锥筒部21,并用于遮蔽该上方突出壁20;以及下盖体部29,该下盖体部29形成为较小的直径并进一步在上述上盖体部28的下方与该上盖体部28连续设置,且插入于下部圆筒部22。上盖体部28以及下盖体部29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圆筒形,在下盖体部29的外周成型有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第二外螺纹30,该第二外螺纹30能够与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而设于下部圆筒部22的内周的第二内螺纹31螺合。另外,底面29A一体成型于下盖体部29。
并且,下盖体部29的上端的外周壁遍及整周地设有凹陷阶梯差,在与上盖体部28的连接部上端之间设有作为安装承受部的凹部32,在该凹部32设有由橡胶填料等构成的盖体用止水部件33。如图3所示,凹部32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圆环状,具备:设置成与中心轴线18平行的外周部32A;朝上开口部32B,该朝上开口部32B设于该外周部32A的上部内侧,并与上盖体部28的后述的底状的阶梯部34的下表面对置;以及设于外周部32A的下部的横向外侧的下表面部32C。盖体用止水部件33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圆环状,设有与外周部32A、下表面部32C嵌合的内周部33A、下表面部33C。该盖体用止水部件33的上表面部33B靠近后述的阶梯部34。并且,在下表面部33C设有朝上的小凹部33D,而且,盖体用止水部件33的外周面33E配置成比下表面部32C的横向外侧的末端略微靠向外侧,从而能够与锥筒部21的内周面抵接。此外,例如橡胶填料等的止水部件34A被夹装于下盖体部29的上端和阶梯部34之间。另外,可以将上表面部33B配置为能够与阶梯部34抵接。
进而,对盖体14进行详细说明。上述上盖体部28将沿上下方向贯通栓主体19的作为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部35覆盖,并且,形成为较小直径的中间接合部37经由阶梯部34而连续地设置于外表面上方突出壁36的下部,该外表面上方突出壁36在顶板部26以与中心轴线18同轴状的方式配置成圆筒状、且其外表面朝上方突出,该顶板部26设置成周缘26A接近于肩部件27的上表面,从而,通过上述中间接合部37将上盖体部28和下盖体部29接合。此外,外表面上方突出壁36与上方突出壁20对置而能够遮蔽该上方突出壁20。嵌合用突起38在中间接合部37的下部外周设置成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俯视时的圆环状,对于该嵌合用突起38而言,其上表面形成为朝向横向,并且,其外周面以直径朝下方减小的方式形成为锥状。在外周具有第二内螺纹31的下盖体部29在其内周上部设有供嵌合突起38嵌合使用的凹状的嵌合用承受部39。关于该嵌合用承受部39,其上表面形成为朝向横向,其内周面以直径朝下方减小的方式形成为锥状,通过强制性地使嵌合用突起38与嵌合用承受部39嵌合,使得上盖体部28和下盖体部29强制性地嵌合进而形成为一体。此外,也可以将嵌合用承受部设置于上盖体部28,并将嵌合用突起设置于下盖体部29。
进而,对设置成将栓主体19的下部圆筒部22的下部开口的一部分封闭的底侧进行说明。在关闭位置使盖体14卡定于栓主体19的单元形成为包括:第二内螺纹31,其在下部圆筒部22的内周面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朝内突起;以及第二外螺纹30,其与该第二内螺纹31螺合,并在下盖体部29的筒部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朝外突起。第二内螺纹31以下述方式配置,即,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大致等分,在本实施例中,大致8等分的周向长度的部分经由周向上的间隙40而以大致相等间隔配置,通过分割所得到的第二内螺纹31在内侧配置于前后左右的4处位置。因此,第二外螺纹30成为卡定突起,另一方面,由设置于流出路F的内壁的第二内螺纹31构成的朝内突起成为卡定于卡定突起的卡定承受部。
进而,在底侧的开口部位设有底板41,该底板41以切断流出路F的方式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俯视时的圆形。并且,沿着该底板41的外周缘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且俯视时呈圆弧状的多个液体注入口42配置成圆环状,由此,在相邻的液体注入口42之间形成有将底板41的周缘与中底板部41A连结的桥接部43。该桥接部43配置于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在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注入口42设置于后部倾斜左右方向以及前部倾斜左右方向上的4处位置,其结果,桥接部43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而设置于前后左右方向上,另外,4处位置的第二内螺纹31以对置的方式配置于上述4处位置的液体注入口42的上方。
接下来,对通过合成树脂成型制造下盖体部29的方法加以说明。在同时成型的下盖体部29的外周的成型过程中,在第二外螺纹30侧与凹部32侧使用不同的模具,如图3、图4中的点划线所示,使用作为在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开闭的外螺纹成型用分割模具的滑动式分割模具49、50对第二外螺纹30侧进行成型,另一方面,通过作为在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开闭的被称作芯模等的安装承受部成型用模具的模具51并利用合成树脂对凹部32侧进行成型。此外,对于下盖体部29的内周面以及底面29A,如图4所示,通过型芯模具51A等并利用合成树脂进行成型,该型芯模具51A也可以与模具51一体地设置。
多个滑动式分割模具49、50在与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前进、后退,从而能够形成作为成型用空间的型腔,另外还能够将产品从该型腔中取出,在该情况下,如双点划线所示,上下方向的模具接合线52(由于其与中心轴线18形成为同轴状,因此以使其略微偏移的方式进行了图示)相对于第二外螺纹30、第一外螺纹23成型为与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另一方面,芯模51配置成与中心轴线18同轴状,从而被配置于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上,在进行成型时的凹部32,虽然利用合成树脂进行成型时所产生的模具接合线53(由于其与点划线所示的分割面形成为同轴状,因此以使其略微偏移的方式进行了图示)形成于滑动式分割模具49、50与芯模51的接合部位,但是,不会在上端的凹部32本身、进而在外周部33A形成模具接合线。其结果,基于分割模具49、50、芯模51的模具接合线53并未形成于凹部32本身、进而并未形成于内周部32A的周面上,而是形成于外周部32A与下表面部33C之间的直角状的连接角部32D。
并且,经由嵌合用突起38、嵌合用承受部39而将以该方式成型后的下盖体部29与上盖体部28强制性地嵌合连结。进而,能够将盖体用止水部件33装配于并未成型有模具接合线的凹部32,并能够将盖体14插入于栓主体19。
接下来,针对上述结构的作用加以说明。通过将第一外螺纹23螺合装配于第一内螺纹17而将栓主体19装配于上部开口部12。此时,栓主体用止水部件24与窄幅部12A密接。并且,在盖闭合的状态下,因第二外螺纹30与第二内螺纹31螺合而使得两者处于卡定状态,从而盖体14固定于栓主体19,盖体用止水部件33与锥筒部21抵接,故而能够实现止水。
并且,通过捏住盖体14进行操作而使该盖体14转动,使得第二外螺纹30脱离第二内螺纹31,由此解除两者间的卡定而将该盖体14打开。接着,用手握持容器主体11并使人嘴与作为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部35接触,在该状态下,通过使该容器主体11倾斜而使收纳于容器中的饮料从容器主体11通过液体注入口42并经由下部圆筒部22到达上方突出壁20,故而能够喝到该饮料。
此时,对于容器主体11的内部的饮料的流动而言,因其与中底板部41A以及桥接部43碰撞从而阻止了该饮料的大量流出。进而,从液体注入口42流出的饮料的全部或一部分与突出设置于内侧的第二内螺纹31碰撞而绕行,从而能够减弱该饮料的流势。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的饮料用容器中,第二内螺纹31设置于栓主体19的开口部35,该栓主体19装配于饮料用的容器主体11的上部开口部12,与该第二内螺纹31螺合的第二外螺纹30成型于盖于所述开口部35的盖体14,并且,与第二外螺纹30连续的凹部32形成为阶梯部,该凹部32用于安装与上部开口部12密接的盖体用止水部件33,其中,使用滑动式分割模具49、50对第二外螺纹30进行成型,该滑动式分割模具49、50在与该第二外螺纹30的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滑动,并且利用在与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滑动的模具51对凹部32进行成型,由此,不会形成横切凹部32的模具接合线,其结果,能够使凹部32在与栓体13的中心轴线18处于大致平行的状态下脱离芯模51,中心轴线18方向上的模具接合线形成于非周面的连接角部32D。即,上述凹部32具有在与盖体用止水部件33接触的周面上并不存在中心轴线18方向上的模具接合线的部分。因此,能够将盖体用止水部件33密接安装于不具有模具接合线的凹部32,从而能够提高该部位处的的水密性。
进而,上盖体部28构成为包括:将上方突出壁20的开口部35遮盖的盖体14;以及使该盖体14与下盖体部29接合的中间接合部37,盖体14和中间接合部37经由连结单元而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在闭盖时遮盖作为饮用口的开口部35。
并且,经由嵌合用突起38和嵌合用承受部39进行强制嵌合,从而能够容易地将下盖体部29与上盖体部28连接。
[实施例2]
以下,对其它实施例加以说明。其中,对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详细说明省略。
在图5、6所示的实施例2中,对上盖体部28′的下部与下盖体部29′的上部进行熔接或粘接,通过连接部54并利用基于超声波、高频等的熔接、或者基于粘结剂的粘接的方式,将上盖体部28′的形成有有底的中间接合部37′的平面状的底下表面、与具有下方开口的第三开口部55的下盖体部29′的平面状的顶面56的上表面连接。此外,图中的37′A、56A分别为设置于底下表面、顶面56的用于凸凹嵌合定位的凹部、凸部。
进而,盖体用止水部件33′装配于上盖体部28′的下部与下盖体部29′的上部的接合部54的外周壁的整周,该盖体用止水部件33′通过与栓主体19的锥筒部21抵接而能够实现止水。
并且,在上盖体部28′的下端的外周壁遍及整周地设有凹陷阶梯差,在与相对于下盖体部29′的连接部54之间设有作为安装承受部的凹部32′,在该凹部32′设有由橡胶填料等构成的盖体用止水部件33′。凹部32′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圆环状,并具备:设置成与中心轴线18平行的外周部32′A;朝下开口部32′B,其设于该外周部32′A的下部内侧并与下盖体部29′的顶面56的上表面的边缘侧对置;以及设于外周部32′A的上部的横向外侧的上表面部32′C,从而形成为使外侧以及下侧敞开的阶梯部。盖体用止水部件33′形成为以中心轴线18为中心的圆环状,设置有与外周部32′A、上侧表面部32′C嵌合的内周部33A、上表面部33B,盖体用止水部件33′的下表面部33C与顶面56的上表面的边缘侧抵接。并且,在下表面部33C形成有朝上的小凹部33D。
并且,盖体用止水部件33′的外周面33E与上表面部32′C的横向外侧的末端相比配置成略微靠向外侧,并能与锥筒部21的内周面抵接。
接下来对凹部32′的成型方法进行说明。在下盖体部29′的外周的成型过程中,在外表面上方突出壁36侧与凹部32′侧使用不同的模具,如图6的点划线所示,针对外表面上方突出壁36侧使用作为在与中心轴线18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开闭的外表面上方突出壁成型用分割模具的滑动式分割模具49′、50′,另一方面,通过作为在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开闭的被称作芯模等的安装承受部成型用模具的模具51′并利用合成树脂对凹部32′侧进行成型。此外,利用分割模具49′、50′对上方突出壁36的外周以及其上表面进行成型,另外,通过型芯模具49′A等并利用合成树脂对上方突出壁36的内周面进行成型。此外,模具51′与型芯模具51′A也可以设置为一体。
多个滑动式分割模具49′、50′在与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前进、后退,从而能够形成作为成型用空间的型腔,另外能够将产品从该型腔中取出,在该情况下,如双点划线所示,上下方向的模具接合线52′(由于其与中心轴线18形成为同轴状,因此以使其略微偏移的方式进行了图示)相对于外表面上方突出壁36′的外周面成型为与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平行。另一方面,芯模51配置成与中心轴线18同轴状,从而被配置于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上,在进行成型时的凹部32′,虽然利用合成树脂进行成型时所产生的模具接合线53′(由于其与点划线所示的分割面形成为同轴状,因此以使其略微偏移的方式进行了图示)形成于滑动式分割模具49′、50′与芯模51′的接合部位,但是,不会在凹部32′本身、进而在内周部32′A形成模具接合线。其结果,模具接合线53′并未形成于凹部32′本身、进而形成于内周部32′A的周面上,而是形成于外周部32′A与上表面部32′C之间的直角状的连接角部32′D侧。
并且,通过熔接或粘接的方式而将以上述方式成型的下盖体部29′和上盖体部28′连结。进而,能够将盖体用止水部件33′装配于并未成型有模具接合线的凹部32′,并能够将盖体14插入于栓主体19。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上述模具51′而使凹部32’成型为与中心轴线18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从而不会形成横切凹部32′的模具接合线,其结果,凹部32′在与栓体13的中心轴线18处于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从模具51′脱模,从而形成中心轴线18方向的模具接合线处于非周面上的接续角部32′D。因此,能够将盖体用止水部件33′密接安装于不具有模具接合线的凹部32′,从而能够提高在该安装部分的水密性。
另外,通过对上盖体部28′的下部以及下盖体部29′的上部进行熔接或粘接而设置连接部54,从而提高上述部位的接缝部位的止水性,并能够防止水朝盖体14内部的浸入。
进而,在对设于上盖体部28′的下部的平面状的中间接合部37′、与设于下盖体部29′的上部的平面状的顶面56进行熔接或粘接的连接部54,能够扩大熔接、粘接面积。尤其是在采用超声波熔接的情况下,能够使承受夹具与变幅杆(horn)(两者均未图示)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使熔接上表面变得稳定。
[实施例3]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3中,在下盖体部29′的上端形成有凹部32,并且,与实施例2相同,上盖体部28′的下部和下盖体部29′的上部通过熔接或粘接的方式而接合。即,通过基于超声波、高频等的熔接、或基于粘结剂的粘接进行接合而形成的连接部54,使得上盖体部28′的形成有有底的中间结合部37′的平面状的底下表面、与具有下方开口的第三开口部55的下盖体部29′的平面状的顶面56的上表面连接。
因此,通过对上盖体部28′的下部以及下盖体部29′的上部进行熔接或粘接,能够提高上述部位的接缝部位的止水性,从而能够防止水朝盖体14内部的浸入。
[实施例4]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4中,使下盖体部29″的上端表面与上盖体部28″的有底的中间接合部37″的平面状下表面抵接,并对该抵接面彼此进行熔接或粘接,由此形成为连接部54′。通过以该方式进行熔接或粘接,能够提高上述部位的接缝部位的止水性,从而能够防止水朝盖体14内部的浸入。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能够应用于各种用途。

Claims (5)

1.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栓主体,其盖于在饮料用容器主体上所形成的第一开口部,并在内部设有流出路;
盖体,其盖于所述栓主体的第二开口部;以及
盖体用止水部件,其设于所述盖体,并以与所述栓主体的内周面密接的方式而将所述流出路密封,
将内螺纹设置于所述栓主体的所述第二开口部,并且在该内螺纹的上方形成上方突出壁,
所述盖体包括:下盖体部,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内螺纹装配成螺合自如的外螺纹;以及上盖体部,其相对于所述下盖体部分体地成型并将所述上方突出壁遮蔽,所述下盖体部及上盖体部经由接合部而接合,至少在下盖体部或上盖体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接合部的外周壁的整周的阶梯差而形成凹部,所述盖体用止水部件与该凹部卡合,
所述凹部以与所述栓体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脱模而获得,所述凹部具有在与止水部件接触的周面上不存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模具接合线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体部构成为包括:将所述上方突出壁部遮蔽的遮蔽部;以及使所述遮蔽部与所述下盖体部接合的中间接合部,所述遮蔽部与所述下盖体部经由所述中间接合部而形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熔接或粘接的方式将所述下盖体部与所述上盖体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熔接或粘接的方式将设于在下方敞开的所述下盖体部的上方且呈平面状的上表面、与设于所述上盖体部的顶面的下表面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下盖体部与所述上盖体部强制性地嵌合。
CN201210519270.4A 2011-12-08 2012-12-06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Active CN103224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9327A JP5310831B2 (ja) 2011-12-08 2011-12-08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2011-269327 2011-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4085A true CN103224085A (zh) 2013-07-31
CN103224085B CN103224085B (zh) 2016-06-08

Family

ID=4877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9270.4A Active CN103224085B (zh) 2011-12-08 2012-12-06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10831B2 (zh)
CN (1) CN1032240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3609A (zh) * 2017-04-14 2017-07-07 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茶水分离密封保温茶杯
CN108557209A (zh) * 2018-04-03 2018-09-21 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双开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1616B2 (ja) * 2012-06-26 2016-12-27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6487594B1 (ja) * 2018-08-07 2019-03-20 株式会社タイエイジャパン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3161A1 (en) * 1992-06-05 1993-12-08 Thermos Limited A container assembly
CN2442948Y (zh) * 2000-09-08 2001-08-15 南海厨宝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瓶塞
US20030209563A1 (en) * 2002-05-13 2003-11-13 Shin-Shuoh Lin High flow carafe
JP2007112481A (ja) * 2005-10-20 2007-05-10 Zojirushi Corp 液体容器の蓋構造
JP2010022490A (ja) * 2008-07-16 2010-02-04 Thermos Kk 飲料容器の栓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5533U (ja) * 1983-08-01 1985-12-09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回動注出式液体容器
JP3687084B2 (ja) * 1997-05-09 2005-08-24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用栓体
JP3913227B2 (ja) * 2004-03-29 2007-05-09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容器の栓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3161A1 (en) * 1992-06-05 1993-12-08 Thermos Limited A container assembly
CN2442948Y (zh) * 2000-09-08 2001-08-15 南海厨宝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瓶塞
US20030209563A1 (en) * 2002-05-13 2003-11-13 Shin-Shuoh Lin High flow carafe
JP2007112481A (ja) * 2005-10-20 2007-05-10 Zojirushi Corp 液体容器の蓋構造
JP2010022490A (ja) * 2008-07-16 2010-02-04 Thermos Kk 飲料容器の栓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3609A (zh) * 2017-04-14 2017-07-07 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茶水分离密封保温茶杯
CN108557209A (zh) * 2018-04-03 2018-09-21 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双开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19006A (ja) 2013-06-17
CN103224085B (zh) 2016-06-08
JP5310831B2 (ja)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96380A (en) Molded plastic plumbing fixture
CN103224085A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JP6189419B2 (ja) キャップの製造方法
US10156062B2 (en) Plastic water channel main body of temperature adjustable water tap
JP5406413B2 (ja) ルーフ装置、及びルーフ装置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BR112013026439B1 (pt) vaso sanitário de cerâmica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o vaso
CN202728932U (zh) 具有涂抹装置的软管容器
CN106239903A (zh) 树脂制品
CN110281468A (zh) 一种带有溢料块的注塑模具
JP2005504664A (ja) 封鎖可能な流体接続用アセンブリ
JP6051616B2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KR200424083Y1 (ko) 수액팩용 밀봉 캡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금형
JP5080741B2 (ja) 便器
JP4301707B2 (ja) ます
CN211609219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及其烹饪器具
JP4978911B2 (ja) 二重壁を有する有頂筒状の合成樹脂製成形品
CN2116093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及其烹饪器具
CN113748006A (zh)
JP2004217311A (ja) 樹脂製ビン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61030C (zh) 带有储液腔的水龙头
CN212394613U (zh) 一种胶囊杯
CN103786942A (zh) 一种液体瓶
CN203767269U (zh) 一种储液瓶
WO2019042826A1 (fr) Moule à injection bi-matière pour un capot bi-matière destiné à fermer un flac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capot bi-matière mettant en œuvre un tel moule et capot bi-matière obtenu par la mise en œuvre d'un tel procédé
JPH0739812Y2 (ja) 容器の注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