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0595A - 燃料供应单元 - Google Patents

燃料供应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0595A
CN103180595A CN2011800522595A CN201180052259A CN103180595A CN 103180595 A CN103180595 A CN 103180595A CN 2011800522595 A CN2011800522595 A CN 2011800522595A CN 201180052259 A CN201180052259 A CN 201180052259A CN 103180595 A CN103180595 A CN 103180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petrolift
flow path
suction
supp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22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0595B (zh
Inventor
田村伸二
三岛基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ihin Corp
Keihin D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D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D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ihin Do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0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0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0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05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 F02M37/10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submerged in fuel, e.g. in reservoir
    • F02M37/103Mounting pumps on fuel t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燃料供应单元(10)设置有:附接至燃料箱(12)的底壁的基座构件(14);连接至基座构件(14)的保持部(16);和设置在保持部(16)内的燃料泵(18)。基座构件(14)上形成有:抽吸管(28),燃料被抽入该抽吸管;和排放管(30),从该排放管将燃料排出。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通过转接器(62)插入抽吸管(28)的抽吸路径(32)中。保持部(16)的连接部(46)插入在排放管(30)的排放路径(34)中。由于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被设置成能够以燃料泵(18)的燃料排放部(66)为中心相对于彼此枢转,因此即使形成在基座构件(14)上的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的位置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将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相对于彼此枢转而将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相连。

Description

燃料供应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供应单元,借助该燃料供应单元将燃料从车辆燃料箱供应至内燃机。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汽车中使用燃料供应单元,以将燃料从燃料箱供应至燃料喷射装置。作为这种类型的燃料供应单元,已知有一种例如箱内类型的燃料供应单元,这种箱内类型的燃料供应单元配备有:泵单元,该泵单元具有:泵,该泵能够抽吸和排放燃料;和外壳,该外壳用于将该泵单元固定至燃料箱。泵单元穿过一开口布置在燃料箱的内部中,并且借助所述外壳固定至该燃料箱。
例如,在这种箱内类型的燃料供应单元中,外壳被安装成覆盖燃料箱的开口,并且在该外壳中形成有:抽吸管,通过该抽吸管抽吸燃料;和排放管,通过该排放管将燃料排放到燃料喷射阀。另外,在已经穿过布置在燃料箱外部的过滤器之后的燃料从抽吸管并穿过泵的燃料抽吸部被抽吸到泵内部之后,燃料从泵的燃料排放部排出并穿过排放管被供应至燃料喷射阀(例如参见PCT国际公报No.WO2004/072469)。
发明内容
对于这种类型的燃料供应单元,重要的是将泵单元中的燃料抽吸部和燃料排放部与壳体中的抽吸管和排放管可靠地连接,并且维持液密状态。然而,在上述抽吸管和排放管相对于壳体一体地形成的燃料供应单元的情况下,例如,由于壳体中的制造误差,抽吸管和排放管的位置往往发生偏移。因此,当组装壳体和泵单元时,无法将燃料抽吸部和燃料排放部分别相对于抽吸管和排放管可靠地连接。
为了避免该困难,例如,可以想到通过增加制造包括抽吸管和排放管的壳体的制造精度来容易且可靠地连接泵单元的燃料抽吸部和燃料排放部以由此增加抽吸管和排放管的位置精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制造精度的提高壳体的制造成本也增加。另外,在壳体和泵单元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特征,制造误差进一步增加,因此组装容易性受到不利影响,并且制造成本容易上升。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困难做出的,并且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燃料供应单元,该燃料供应单元能够抑制制造成本上升,并且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建立流动路径之间的连接,同时能够减少组装步骤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供应单元,该燃料供应单元包括:基座构件,该基座构件具有供以燃料的抽吸口和用以排放燃料的排放口,并且该基座构件安装在燃料箱的开口中以封闭该开口;和燃料泵,该燃料泵由所述基座构件保持并抽吸和排放所述燃料,其中所述燃料在穿过布置在所述燃料箱的外部的过滤器之后经由所述抽吸口被抽吸并且被从所述燃料箱供应至燃料喷射阀。
所述燃料供应单元进一步包括:抽吸连接器,该抽吸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抽吸口并与所述燃料泵的燃料抽吸部连通;以及排放连接器,该排放连接器布置在与所述抽吸连接器不同的构件上,同时该排放连接器被连接至所述排放口并与所述燃料泵的燃料排放部连通。
所述抽吸连接器和所述排放连接器借助包括所述燃料泵的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而相连,并且这些流动路径形成构件的流动路径连接部由一关节支撑成能相对于彼此旋转。
根据本发明,与所述燃料泵的燃料抽吸部连通的抽吸连接器连接至安装在燃料箱中的基座构件的抽吸口,而且与燃料泵的燃料排放部连通的排放连接器连接至基座构件的排放口。而且,所述抽吸连接器和所述排放连接器通过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相连,并且这些流动路径形成构件的流动路径连接部由一关节支撑成能相对于彼此相互旋转。
因而,由于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借助于所述关节能相对于彼此相互旋转,而不需要增加具有所述抽吸口和所述排放口的基座构件的制造精度,因此所述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能够分别对应于所述抽吸口和所述排放口的位置旋转,并且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所述抽吸连接器和所述排放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抽吸口和所述排放口。结果,可以将具有供燃料流过的流动路径的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同时确保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的抽吸口和所述排放口的液密状态。另外,与增加基座构件的制造精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燃料供应单元的制造成本上升。另外,由于在组装燃料供应单元时不再需要复杂的调节操作、处理操作等,因此能够减少组装步骤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供应单元安装在燃料箱上的状态的总体结构图;
图2当从上方观看时图1的燃料供应单元的平面图;
图3A是示出了构成图2所示的燃料供应单元的基座构件、保持部和燃料泵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B是示出了对于抽吸管和排放管的位置相对于其在图3A所示的位置偏移的情况来说基座构件、保持部和燃料泵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应单元的总体结构图;以及
图5是当从上方观看时的示意图,示出了构成图4所示的燃料供应单元的基座组件、保持部和燃料泵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燃料供应单元10包括固定至燃料箱12的底璧的基座构件14、连接至基座构件14的带底管状保持部(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6、和布置在保持部16内部中的燃料泵(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8。
基座构件14包括:带底管形管状部22,其安装在于燃料箱12的底璧上敞开的开口20中并插入该开口20中;和凸缘24,其从管状部22的底璧部沿着径向向外方向延伸。另外,管状部22从燃料箱12的外部插入燃料箱12的内部,并且凸缘24在抵靠燃料箱12的底璧的状态下借助多个螺栓26被固定。此外,管状部22的外径形成为与燃料箱12的开口20基本相同,并且开口20通过将管状部20插入该开口20内而被封闭。
更具体地说,基座构件14的凸缘24和管状部22的底璧部布置在燃料箱22的外部,而管状部22的大部分布置在突出到燃料箱12的内部中的状态下。
管状部22的底璧部形成有抽吸管(抽吸口)28和排放管(排放口)30,通过该抽吸管将燃料从外部抽入,而该排放管将燃料排放到燃料喷射阀(未示出)。另外,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布置在燃料箱12的外部,并且在远离底璧部的方向上(在箭头A的方向上)分别延伸预定距离之后,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以基本直角弯曲而与凸缘24大致平行地延伸。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在背离彼此的方向上相互延伸。
一未示出的管连接至抽吸管28的端部,并且用于去除燃料中含有的杂质等的过滤器(未示出)借助该管连接至抽吸管28的端部。另一方面,用于将燃料喷射到内燃机的气缸内的燃料喷射阀(未示出)借助未示出的管连接至排放管30的端部。
另外,在抽吸管28的内部,形成有抽吸通道(抽吸口)32,燃料穿过该抽吸通道流动。抽吸通道32贯穿管状部22的底璧部,并且进一步贯穿至管状部22的内部。另一方面,在排放管30的内部,形成排放通道(排放口)34,燃料穿过该排放通道流动。排放通道34贯穿上述底璧部并且进一步贯穿至管状部22的内部。抽吸通道32和排放通道34在底璧部的内部中与基座构件14和保持部16的轴线基本平行地延伸。
而且,在管状部22的一端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孔36。以大致矩行形状开口的孔36与稍后描述的爪构件接合,所述爪构件形成在保持部16的外周面上。更具体地说,爪构件38和孔36用作用于将包括燃料泵18的保持部16连接至基座构件14的联接件。
第一密封环40通过布置在管状部22的外周面附近的环状凹槽安装在凸缘24的端面上,从而当凸缘24抵靠燃料箱12的底璧时,第一密封环40抵靠该底璧并维持燃料箱12和基座构件14之间的液密状态。
保持部16配备有:形成在其内部中的圆筒部42,燃料泵18布置在该圆筒部42中;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该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联接至该圆筒部42并与该圆筒部42的内部连通;和连接器46,该连接器形成在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的端部上并连接至基座构件14的排放通道34。
圆筒部42包括:大径部48,其在基座构件14侧(沿着箭头A的方向)形成在该圆筒部42的内部中;和小径部50,其与大径部48相邻地布置,并且相对于大径部48直径减小。小径部50通过连通孔54与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的稍后描述的连通通道(流动路径)52连通。
另外,小径部50具有比燃料泵18的外径大的内径,由此,在燃料泵18的外周面和小径部50之间设置有在保持部16的径向方向上具有预定间隔的第一间隙CL1。
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联接至保持部16的外壁面,并且具有基本L形横截面,从而沿着保持部16的侧部和底璧部延伸。连通通道52形成在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的内部中,从燃料泵18排出的燃料穿过该连通通道52流动。连通通道52在保持部16的另一端侧(箭头B的方向)垂直于保持部16的轴线延伸,并且连通通道52在保持部16的顶侧敞开。另外,在连通通道52敞开的位置,安装有能够调节燃料压力的压力调节阀56,该压力调节阀56封闭连通通道52的开口。压力调节阀56用于通过燃料供应单元10将燃料以固定压力供应至燃料喷射阀。
另外,连通通道52在保持部16的另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之后从位于与开口位置相反一侧的位置以直角弯曲,然后沿着竖直方向(箭头A的方向)与保持部16的轴线基本平行地向下延伸。另外,连通通道16的端部贯穿连接器46的内部,该连接器46形成在保持部16的一端上。
连接器46形成有台阶状横截面,从而其一端上的外周面的直径减小,被插入基座构件14的排放通道34中的一端用作排放连接器。结果,连通通道52与排放通道34连通,并且保持部16相对于基座构件14以连接器46为中心被可旋转地保持。另外,第二密封环58通过环状凹槽安装在连接器46的台阶位置,从而通过该第二密封环抵靠在排放通道34上,而在排放通道34和连通通道52之间维持液密状态。
另一方面,面向基座构件14的孔36的多个爪构件38设置在保持部16的外周面上。爪构件38从外周面向外突出,并且相对于孔36插入,所述孔36沿着外周面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结果,保持部16相对于基座构件14连接,并且保持部16在轴向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移位受到限制。
此时,因为孔36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爪构件38的宽度尺寸大,因此,即使在其中爪构件38与孔36相接合的状态下,保持部16也能够在相对于基座构件14在圆周方向上略微旋转的同时被布置。
另外,在具有爪38的保持部16的外周面与具有孔36的管状部22的内周面之间,在保持部16的径向方向上设置有预定距离的第二间隙CL2。
燃料泵18包括:电马达(未示出),该电马达通过供应至该电马达的电流而被可旋转地驱动;和泵(未示出),该泵由该马达驱动,泵和马达二者都安装在外壳60中。另外,在外壳60的布置在基座构件14(在箭头A的方向上)的一侧的一端上,形成有用于将燃料抽吸到其内部的燃料抽吸部64,该燃料抽吸部64通过转接器(抽吸连接器)62插入到抽吸通道32中。在外壳60的布置在保持部16的顶侧(在箭头B的方向上)的另一端上,形成有燃料排放部(流动路径连接器)66,该燃料排放部66将燃料排放到外部,燃料排放部66被插入保持部16的连通孔54中。
燃料抽吸部64从外壳60的一端突出并且布置在相对于燃料泵18的轴线在径向向外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另一方面,燃料排放部66从外壳60的另一端突出,并相对于燃料泵18的轴线在径向向外方向上偏移,并且进一步布置于在径向方向上从燃料抽吸部64偏移的位置。更具体地,燃料抽吸部64和燃料排放部66被布置成不位于同一轴线上。
另外,在相对于燃料抽吸部64径向分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销68在外壳60的一端上突出。
此外,环状的第三密封环70布置在燃料排放部66的外周面上。通过第三密封环70抵靠连通孔54的内周面而在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之间维持液密状态。
另外,燃料泵18被布置成可以被插入到基座构件14中的燃料抽吸部64为中心旋转预定角度,并且通过燃料排放部66可相对于保持部66相对旋转。更具体地说,燃料排放部66用作关节,该关节将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支撑成可相对于彼此相对旋转。
转接器62包括:主体部分72,该主体部分布置在管状部22的内部中;和从主体部分72突出的管状插入部74。插入部74被插入到基座构件14的抽吸通道32中,并且被布置成使得主体部分72抵靠管状部22的底壁。
销孔76形成在主体部分72中,并相对于插入部74在宽度方向上偏移。销孔76(在箭头B的方向上)朝向燃料泵18侧敞开,销68以被插入该销孔中的方式布置在燃料泵18的下表面上。
插入部74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轴向方向的台阶状横截面,其中通孔78形成在插入部的内部中,并贯穿轴向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通孔78从插入部74贯穿到主体部分72,并且该通孔在位于燃料泵18侧的位置处包括压入部80,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被压入在该压入部80中。
更具体地说,通过将燃料抽吸部64压入在压入部80中,而在转接器62中的通孔78和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之间维持液密状态,并使得燃料泵18和转接器62可一体地旋转。
而且,在其中燃料泵18被替换为具有不同直径的燃料抽吸部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将转接器62更换为另一个转接器62(该另一个转接器62配备有内径与上述直径对应的压入部80),将可以单独地通过该转接器62来处理该情况,而不必替换或更换基座构件14。
另外,环状O型环在插入部74的外周面上布置在小径部50和大径部48之间的边界位置。通过被保持在插入部74的外周面和抽吸通道32之间的O型环,在抽吸通道32和转接器62之间维持液密状态。
由于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被压入在转接器62的管状部22的压入部80中,并且借助被插入在主体部分72的销孔76中的销68,当燃料泵18以燃料抽吸部64为中心旋转时,转接器62与其一体进行旋转运动。换言之,销68和销孔76用作用来限制燃料泵68和转接器62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的旋转止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应单元10基本上如以上所述那样构成。接下来,将描述组装该燃料供应单元10的方法。
首先,将基座构件14放置成使得管状部22向上布置,并且在该基座构件的内部中将保持部16与燃料泵18一起(在箭头A的方向上)从另一端侧插入到管状部22中。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被压入到转接器62的压入部80中而处于与该压入部80一体联接的状态下。
另外,将联接至燃料泵18的转接器62的插入部74插入到转接器62的基座构件14的抽吸通道32中,并且将保持部16的连接器46插入到基座构件14的排放通道34中。之后,将保持部16的爪构件38分别与基座构件14的孔36接合。因此,包括燃料泵18的保持部16相对于基座构件14连接,并且形成其中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和保持部16的连接器46分别连接至基座构件14中的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的状态。结果,完成了燃料供应单元10的组装。
当以上述方式相对于基座构件14组装包括燃料泵18的保持部16时,由于基座构件14的制造误差,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抽吸通道32和排放通道34)的位置可能相对于为其建立的预定位置变得偏移(参见抽吸通道32a和排放通道34a,如图3B中所示)。结果,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和保持部16的连接器46与抽吸管28(抽吸通道32a)和排放管30(排放通道34a)的位置的匹配变得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首先,将燃料抽吸部64通过转接器62连接至抽吸通道32a,之后,将保持部16以燃料泵18的燃料排放部66为中心以预定方向和角度旋转就位,从而使连接器46到达面向排放通道34a的位置。此外,在连接器46沿着直线与排放通道34a对齐的状态下,将保持部46降低,并且将连接器46插入到排放通道34a中。
另外,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的旋转角度被设定在第一间隙CL1的范围内,通过该第一间隙CL1,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相对移动而致使燃料泵18的外周面和保持部16的内周面之间发生接触,同时另外,保持部16的旋转角度被设定在第二间隙CL2的范围内,通过该第二间隙CL2,保持部16相对于管状部22移动而致使保持部16的外周面和基座构件14中的管状部22之间发生接触。因而,旋转运动受到彼此接触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限制。
换言之,只有在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之间限定的第一间隙CL1和第二间隙CL2的范围内才能进行旋转运动。
结果,如图3B所示,即使在基座构件14中的抽吸管28(抽吸通道2a)和排放管30(排放通道34a)的位置相对于为其建立的预定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调节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和保持部16的连接器46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燃料抽吸部64和连接器46相对于抽吸管28(抽吸通道32a)和排放管30(排放通道34a)可靠地连接。
最后,将上述燃料供应单元10从开口20插入,使得将保持部16布置在燃料箱12的内部,并且在基座构件14的凸缘24抵靠燃料箱12的底壁的状态下借助多个螺栓26将燃料供应单元10固定至燃料箱12。
这样,在燃料供应单元10中,由于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借助于燃料抽吸部64、燃料排放部66和连接器46而以可相互旋转的方式构成,因此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能够与基座构件14中的抽吸管28(抽吸通道32、32a)和排放管30(排放通道34、34a)的位置对应地旋转,由此能够相对于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容易且可靠地连接燃料抽吸部64和连接器46,而不需要增加基座构件14的制造精度。换言之,能够增加相对于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连接燃料抽吸部64和连接器46的精度。
结果,能够可靠地维持燃料流过的抽吸管28(抽吸通道32、32a)、排放管30(排放通道34、34a)、燃料抽吸部64和连接器46的液密状态,同时另外,与增加基座构件14的制造精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使得不必在组装燃料供应单元10时进行复杂调节和处理操作等,因此能够减少组装步骤的数量。
另外,由于在保持部16和燃料泵18相对于彼此相互旋转时可以利用燃料泵18的燃料排放部66作为枢转点,因此与单独地设置构件以用作这种枢转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因而能够简化燃料供应单元10的结构。
而且,燃料泵18的旋转范围(角度)受到设置在燃料泵18和保持部16之间的第一间隙CL1的限制,并且该间隙CL1被设定成使得其旋转范围尽可能小。由此,在执行燃料供应单元10的组装操作之前的状态下,能够将基座构件14的抽吸通道32和燃料泵18的燃料抽吸部64之间的任何位置偏移保持在预定范围内。结果,能够增强组装燃料供应单元10时的组装容易性。
另外,由于当包括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的保持部16和燃料泵18相对于彼此相互旋转时能将燃料泵18的燃料排放部66作为枢转点(关节),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燃料供应单元10的调节操作。
此外,在燃料泵18中,因为燃料抽吸部64和燃料排放部66通过燃料泵18自身布置在不同轴线上,所以能够确保从燃料抽吸部64到用作枢转点(关节)的燃料排放部66的距离。
而且,在将燃料泵18替换为不同类型的燃料泵18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将转接器替换为具有对应于燃料抽吸部64的直径的通孔78(压入部80)的不同转接器,就可以容纳新的燃料泵18,而不必更换基座构件14。因而,即使在将燃料泵18更换为不同形状的燃料泵的情况下,由于无需更换基座构件14,因此可以简化替换和更换操作,并且与制备新制造的基座构件14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由于形成保持部16和燃料泵18的旋转中心的燃料抽吸部64、燃料排放部66和连接器46、将燃料排放部66与连接器46相连的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以及将燃料抽吸部64与燃料排放部66相连的燃料泵18均被适当地布置并组装在一起,因此能够提高燃料泵18和基座构件14中的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的布局自由度。
另外,由于保持部16在轴向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位移受到相对于基座构件14的孔36接合的爪构件38的限制,并且保持部16联接至基座构件14同时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预定角度,因此即使在保持部16旋转的情况下,也能维持相对于基座构件14的在轴向方向上的连接,同时能够利用简单结构来保持保持部16和燃料泵18。换言之,即使在燃料泵18和具有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的保持部16能够移动的情况下,也无需为了确保将保持部16和燃料泵18二者固定就位而设置单独构件。
接下来,将简要F描述以上述方式组装的燃料供应单元10的操作和作用。
首先,在燃料供应单元10的燃料泵18中,根据来自未示出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马达,泵被被可旋转地驱动,由此从抽吸管28通过过滤器抽吸燃料箱12内的燃料。另外,在被抽吸的燃料已经穿过抽吸通道32和燃料抽吸部64并被供应至燃料泵18之后,燃料被从燃料排放部66排出,经过连通孔54、连通通道52和连接器46流到排放管30,并通过未示出的管件供应至燃料喷射阀。流过连通通道52的燃料借助压力调节阀56被连续地调节至预定压力。
在上述说明中,尽管已经描述了其中保持部16配备有内径大于燃料泵18的外径的圆筒部42并且燃料泵18完全被该圆筒部42环绕的构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设置其中燃料泵18的仅一部分被覆盖的结构。
另外,尽管已经描述其中保持部16经由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多个爪构件38连接到基座构件14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基座构件14和保持部16在沿着径向和周向二者的预定范围内可移动的状态下可以相互螺纹接合并连接在一起。
此外,如上所述,对于其中燃料泵18中的燃料抽吸部64和燃料排放部66的轴线彼此相互偏移的情况,可以将燃料抽吸部64直接连接至基座构件14,而不用设置转接器62。
接下来,在图4和5中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应单元100。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应单元10中的结构元件相同的结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这些特征的详细描述。
如图4和5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应单元10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应单元10的不同之处在于,燃料抽吸部104和燃料排放部106与燃料泵102同轴地布置,并且能够被旋转的旋转构件(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08设置在基座构件14和燃料泵102之间。
例如,在燃料泵102中,燃料抽吸部104和燃料排放部106布置在燃料泵102的同一轴线上,并且燃料抽吸部104插入到布置在燃料泵102和基座构件14的底壁部之间的旋转构件108的连接孔110中,而燃料排放部106插入在保持部16的连通孔54中。
旋转构件108包括在其内部中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连通通道(流动路径)112。在连通通道112的一端上,连接孔110与连通通道112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形成,并且朝向燃料泵102侧(在箭头B的方向上)敞开。连接孔110与连通通道112连通,并且燃料泵102的燃料抽吸部104压入在该连接孔110中。更具体地说,旋转构件108的连接孔110与保持部16的连通孔54布置在同一轴线上。
另外,朝向基座构件14(在箭头A的方向上)的一侧突出并插入抽吸通道32中的插入部114形成在旋转构件108的另一端上,插入部114被插入基座构件14的抽吸通道32内。抽吸通道32和连通通道112被设置成通过插入部114连通。
更具体地说,抽吸管28(抽吸通道32)和燃料泵102的燃料抽吸部104通过旋转构件108的连通通道112彼此连通。对于插入部114,由于插入部114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应单元10中的转接器62的插入部74的形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接下来,将给出关于组装燃料供应单元100的方法的说明。
首先,将保持部16与燃料泵102一起插入基座构件14的管状部22内,将旋转构件108的插入部114插入基座构件14的抽吸通道32,并且将保持部16的连接器46插入基座构件14的排放通道34内。
此时,在抽吸通道32和排放通道34的位置相对于预先为其建立的预定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在工人抓住燃料泵102的状态下以用作枢转点的燃料抽吸部104为中心将旋转构件108沿着预定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并且将旋转构件108的插入部114定位成使得插入部114沿着直线与抽吸通道32对齐。之后,以燃料泵102的燃料排放部106为中心将保持部16沿着预定方向和角度旋转,并且将其连接器46定位成使得该连接器46沿着直线与排放通道34对齐。另外,将燃料泵102和保持部16一起降低,由此将旋转构件108的插入部114和保持部16的连接器46分别插入并连接在抽吸通道32和排放通道34中。
因此,包括燃料泵102的保持部16相对于基座构件14被可靠地连接,并且燃料泵102的燃料抽吸部104和保持部16的连接器46被设置在分别连接至基座构件14中的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的状态下,由此完成燃料供应单元100的组装。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旋转包括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的保持部16时以上述方式将燃料泵102的燃料排放部106用作枢转点(关节)。另外,在旋转所述旋转构件108时可以将燃料泵102的燃料抽吸部104用作枢转点(关节)。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实现燃料供应单元100的调节操作。
另外,形成保持部16和旋转构件108的旋转中心的燃料抽吸部64、燃料排放部66和连接器46、将燃料排放部66与连接器46相连的流动路径形成构件44、和将燃料抽吸部64与抽吸通道32相连的旋转构件108被分别适当地布置和组装。由此,能够增强基座构件14中的抽吸管28和排放管30的布局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供应单元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采用进行各种附加或修改的结构。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燃料供应单元(10,100),该燃料供应单元包括:基座构件(14),该基座构件具有被供以燃料的抽吸口(28,32)和用以排放燃料的排放口(30,34),并且该基座构件安装在燃料箱(12)的开口(20)中以封闭该开口(20);和燃料泵(18,102),该燃料泵由所述基座构件(14)保持并抽吸和排放所述燃料,其中所述燃料在穿过布置在所述燃料箱(12)的外部的过滤器之后经由所述抽吸口(28,32)被抽吸并且被从所述燃料箱(12)供应至燃料喷射阀,所述燃料供应单元(10,100)进一步包括:
抽吸连接器(62,74,108,114),该抽吸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抽吸口(28,32)并与所述燃料泵(18,102)的燃料抽吸部(64,104)连通;以及
排放连接器(46),该排放连接器布置在与所述抽吸连接器(62,74,108,114)不同的构件上,并且该排放连接器被连接至所述排放口(30,34)并与所述燃料泵(18,102)的燃料排放部(66,106)连通,
其中,所述抽吸连接器(62,74,108,114)和所述排放连接器(46)借助包括所述燃料泵(18,102)的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而相连,并且这些流动路径形成构件的流动路径连接部由一关节支撑成能相对于彼此旋转;并且
所述抽吸口(28,32)和所述抽吸连接器(62,74,108,114)以能旋转的方式彼此连接,并且所述排放口(30,34)和所述排放连接器(46)以能旋转的方式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包含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6),该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连接在所述燃料排放部(66,106)和所述排放口(30,34)之间,并且该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具有所述排放连接器(46),该排放连接器布置在使得其轴线与所述燃料排放部(66)的轴线不同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燃料泵(18,102)和所述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6)之间的流动路径连接部构成了所述关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包含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08),该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连接在所述燃料抽吸部(64,104)和所述抽吸口(28,32)之间,并且该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具有所述抽吸连接器(114),该抽吸连接器布置在使得其轴线与所述燃料抽吸部(64,104)的轴线不同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燃料泵(18,102)和所述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08)之间的流动路径连接部构成了所述关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连接至所述燃料泵(18,102)的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燃料泵(18,102)的旋转范围的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连接至所述燃料泵(18,102)的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14)借助联接器(36,38)彼此相连,该联接器限制所述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14)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的相对移位,并且允许所述流动路径形成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14)旋转移位,所述燃料泵(18,102)被保持在所述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1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所述燃料抽吸部(64)和所述燃料排放部(66)被布置成使得这二者的轴线彼此相互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所述燃料抽吸部(104)和所述燃料排放部(106)被布置成使得这二者的轴线彼此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关节。

Claims (8)

1.一种燃料供应单元(10,100),该燃料供应单元包括:基座构件(14),该基座构件具有被供以燃料的抽吸口(28,32)和用以排放燃料的排放口(30,34),并且该基座构件安装在燃料箱(12)的开口(20)中以封闭该开口(20);和燃料泵(18,102),该燃料泵由所述基座构件(14)保持并抽吸和排放所述燃料,其中所述燃料在穿过布置在所述燃料箱(12)的外部的过滤器之后经由所述抽吸口(28,32)被抽吸并且被从所述燃料箱(12)供应至燃料喷射阀,所述燃料供应单元(10,100)进一步包括:
抽吸连接器(62,74,108,114),该抽吸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抽吸口(28,32)并与所述燃料泵(18,102)的燃料抽吸部(64,104)连通;以及
排放连接器(46),该排放连接器布置在与所述抽吸连接器(62,74,108,114)不同的构件上,并且该排放连接器被连接至所述排放口(30,34)并与所述燃料泵(18,102)的燃料排放部(66,106)连通,
其中,所述抽吸连接器(62,74,108,114)和所述排放连接器(46)借助包括所述燃料泵(18,102)的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而相连,并且这些流动路径形成构件的流动路径连接部由一关节支撑成能相对于彼此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包含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6),该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连接在所述燃料排放部(66,106)和所述排放口(30,34)之间,并且该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具有所述排放连接器(46),该排放连接器布置在使得其轴线与所述燃料排放部(66)的轴线不同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燃料泵(18,102)和所述排放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6)之间的流动路径连接部构成了所述关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包含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08),该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连接在所述燃料抽吸部(64,104)和所述抽吸口(28,32)之间,并且该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具有所述抽吸连接器(114),该抽吸连接器布置在使得其轴线与所述燃料抽吸部(64,104)的轴线不同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燃料泵(18,102)和所述抽吸流动路径形成构件(108)之间的流动路径连接部构成了所述关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连接至所述燃料泵(18,102)的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燃料泵(18,102)的旋转范围的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连接至所述燃料泵(18,102)的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14)借助联接器(36,38)彼此相连,该联接器限制所述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14)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的相对移位,并且允许所述流动路径形成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14)旋转移位,所述燃料泵(18,102)被保持在所述流动路径形成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1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所述燃料抽吸部(64)和所述燃料排放部(66)被布置成使得这二者的轴线彼此相互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所述燃料抽吸部(104)和所述燃料排放部(106)被布置成使得这二者的轴线彼此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应单元,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关节。
CN201180052259.5A 2010-10-29 2011-08-29 燃料供应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0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3198A JP5601972B2 (ja) 2010-10-29 2010-10-29 燃料供給ユニット
JP2010-243198 2010-10-29
PCT/JP2011/069447 WO2012056805A1 (ja) 2010-10-29 2011-08-29 燃料供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0595A true CN103180595A (zh) 2013-06-26
CN103180595B CN103180595B (zh) 2015-06-17

Family

ID=45993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22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0595B (zh) 2010-10-29 2011-08-29 燃料供应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01972B2 (zh)
CN (1) CN103180595B (zh)
WO (1) WO201205680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3790B1 (en) * 1998-08-26 2001-07-0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uel tank for motorcycle
JP2006144553A (ja) * 2004-11-16 2006-06-08 Keihin Corp 燃料ポンプユニット装置
CN1958382A (zh) * 2005-10-31 2007-05-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供应装置
CN101289107A (zh) * 2003-02-17 2008-10-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燃料供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5576B2 (ja) * 2006-03-17 2011-10-0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自動二輪車用の燃料供給装置
JP4690969B2 (ja) * 2006-08-24 2011-06-0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二輪車用の燃料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3790B1 (en) * 1998-08-26 2001-07-0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uel tank for motorcycle
CN101289107A (zh) * 2003-02-17 2008-10-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燃料供给装置
JP2006144553A (ja) * 2004-11-16 2006-06-08 Keihin Corp 燃料ポンプユニット装置
CN1958382A (zh) * 2005-10-31 2007-05-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供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01972B2 (ja) 2014-10-08
CN103180595B (zh) 2015-06-17
JP2012097570A (ja) 2012-05-24
WO2012056805A1 (ja) 201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89897C2 (ru) Насос для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руч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двигателях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работающих на дизельном топливе
CN100483000C (zh) 连接元件
CN107000582B (zh) 树脂制供油口
CN106287041A (zh) 节气门体转接器上的螺纹件
US10549631B2 (en) Fuel pump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and/or movable supports
EP3414478A1 (en) Rotatable valve spool for a manifold
JP3203662U (ja) コネクタ
CN103180595B (zh) 燃料供应单元
CN101146993A (zh) 燃料喷射阀用保持部件
CN101360911A (zh) 具有顶端对准装置的燃料喷射器喷嘴
CN105649843A (zh) 燃料供给装置
CN102410120A (zh) 燃料喷射阀用保持部件
JP6776196B2 (ja)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CN102893017A (zh) 联接装置
US11441522B2 (en) Fuel pump unit
WO2013001289A1 (en) A fuel pumping and filter connection device
JP6793607B2 (ja)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US20150360651A1 (en) Integration of a radar sensor in a vehicle
CN213958160U (zh) 接口防伪对接组件以及售酒装置
CN112856868B (zh) 储液器
CN219975464U (zh) 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系统的切换阀和液相色谱分析仪
CN213101120U (zh) 滤芯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US10781776B2 (en) Overmolded plug and method
CN100379599C (zh) 一种燃料输送组件
JP2017198145A (ja) 燃料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