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4501A - 工作器械 - Google Patents

工作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4501A
CN103174501A CN2012105220117A CN201210522011A CN103174501A CN 103174501 A CN103174501 A CN 103174501A CN 2012105220117 A CN2012105220117 A CN 2012105220117A CN 201210522011 A CN201210522011 A CN 201210522011A CN 103174501 A CN103174501 A CN 103174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work apparatus
cooling zone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2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4501B (zh
Inventor
T.沙伊费尔
W.莱赫尔
C.托斯特
A.基嫩
I.克拉里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174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4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4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4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4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1/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1/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e.g. ducting cooling-air from its pressure source to cylinders or along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1/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 F01P1/1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for cooling fuel injectors or sparking-plu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2Filtering, cooling, or silencing cooling-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6Guiding or ducting air to, or from, ducted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hand-hel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器械,其具有内燃机(12),通过喷射阀(26)将燃料输送到内燃机(12)。由燃料泵(23)将燃料从燃料箱(32)输送到喷射阀(26)。工作器械具有由内燃机(12)驱动的风扇叶轮(28)。内燃机(12)此外具有气缸(17),其布置在工作器械的第一冷却区间(A)中。风扇叶轮(28)将冷却空气输送到第一冷却区间(A)中。燃料泵(23)布置在工作器械的第二冷却区间(C)中。为了实现燃料泵(23)的尽可能好的冷却,设置成,在第一冷却区间(A)和第二冷却区间(C)之间构造缓冲区间(B),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分离壁与第一冷却区间(A)分离并且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分离壁与第二冷却区间(C)分离。

Description

工作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器械,其中该工作器械具有内燃机,通过喷射阀将燃料输送到内燃机处,其中由燃料泵将燃料从燃料箱输送到喷射阀处,其中工作器械具有由内燃机驱动的风扇叶轮,其中内燃机具有气缸,该气缸布置在工作器械的第一冷却区间中,其中风扇叶轮输送冷却空气通过第一冷却区间,并且其中燃料泵布置在工作器械的第二冷却区间中。
背景技术
从文件DE 196 54 290 A1中已知一种工作器械、即割草机(Rasentrimmer),其具有燃料泵、喷射阀以及内燃机。燃料泵布置在曲轴箱旁边。喷射阀布置在通风机之上并且被由通风机输送的冷却空气冷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实现这种类型的工作器械,即在其中实现燃料泵的更好的冷却。
该工作器械具有多个冷却区间。在第一冷却区间中布置有内燃机的气缸,气缸在运行中为工作器械最热的构件。在第二冷却区间中布置有燃料泵。在第一冷却区间和第二冷却区间之间构造有缓冲区间,其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分离壁与第一冷却区间和第二冷却区间分离。该缓冲区间引起在第一和第二冷却区间之间良好的热分离。由此,在运行中可避免燃料泵的过度加热。在燃料泵过度加热时,在燃料泵中可形成气泡,其防止继续将燃料输送到内燃机处。因此,必须避免燃料泵的该过度加热。在第一冷却区间和第二冷却区间之间布置有缓冲区间。由此得到燃料泵与气缸的空间上的分离,其同样防止燃料泵的过度加热。
通过该缓冲区间,即使在内燃机停止时在内燃机的后加热期间也减小燃料泵的过度加热。该内燃机的后加热表示在内燃机停止之后这样的时间段,即在该时间段期间热分散到构件中。在此,内燃机的气缸冷却并且将其热散发到其它构件特别是邻近的构件(例如曲轴箱)处,其由此而加热。由于在后加热期间不再输送冷却空气,因此在后加热期间在各个构件处可产生比在运行中更高的温度。通过该缓冲区间,减小在后加热期间到燃料泵上的热传递。在此,分离壁不以强制密封的方式而是至少部分地将冷却区间与缓冲区间分离。分离壁尤其建立尽可能的分离,这种分离保证,在冷却区间和缓冲区间中的空气流基本上彼此分离地流动。在合适的部位处,通过该至少一个分离壁实现的基本上密封的分离可为有利的。
为了在运行中实现燃料泵的良好的冷却,设置成,第二冷却区间位于由内燃机吸入的燃烧用空气的流动路径上。工作器械具有风扇叶轮,其用于输送冷却空气。该由内燃机吸入的燃烧用空气不像由风扇叶轮输送的空气那样已经被压缩并由此被加热。由此,由内燃机吸入的燃烧用空气稍微比由风扇叶轮输送的冷却空气更冷。有利地,工作器械具有吸入孔,通过该吸入孔将冷却空气吸入到第二冷却区间中。有利地,燃料泵布置在通过吸入孔流入的冷却空气的流动路径中。尤其地,燃料泵布置成直接邻近通到第二冷却区间中的吸入孔。由此,也不通过其它构件加热冷却燃料泵的燃烧用空气,从而得到燃料泵的非常良好的冷却。有利地,燃烧用空气直接从环境中被吸入到第二冷却区间中。在此,吸入孔尤其地布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即其与流动通过第一冷却区间的冷却空气离开工作器械的离开部即冷却气缸的冷却空气的离开部具有尽可能大的间距。
在第一冷却区间和第二冷却区间之间布置有缓冲区间。有利地,由风扇叶轮将冷却空气输送到缓冲区间中。由此,得到缓冲区间的良好的冷却,并且使从第一冷却区间到第二冷却区间上的热传递最小化。在此,该缓冲区间可布置在风扇叶轮的吸入侧上即风扇叶轮的上游,或者在风扇叶轮的压力侧(有时称为排出侧)上即风扇叶轮的下游。在缓冲区间在风扇叶轮的下游的布置方案中、即当风扇叶轮将冷却空气压入缓冲区间中时,得到简单的布置方案。然而也可为有利的是,风扇叶轮通过缓冲区间吸入冷却空气,即该缓冲区间位于风扇叶轮的上游。尤其地,冷却空气在这种情况中由在工作器械的通常的停放位置中位于下部的区域吸入并且通过在风扇叶轮壳中的孔到达风扇叶轮壳中。由风扇叶轮吸入的冷却空气尚未被风扇叶轮压缩,并且因此比从风扇叶轮中流出的冷却空气更冷,从而通过将缓冲区间布置在由风扇叶轮吸入的冷却空气流中得到缓冲区间的有效的冷却。
有利地,喷射阀布置在缓冲区间中。通过喷射阀不布置在第一冷却区间中,而是布置在通过分离壁至少部分地与第一冷却区间分离的缓冲区间中,可实现喷射阀的改进的冷却。有利地,压力阻尼器(Druckd?mpfer)邻近喷射阀布置在缓冲区间中。同样在运行中必须尽可能良好地冷却该压力阻尼器,以用于防止在压力阻尼器中形成气泡。同时有利的是,压力阻尼器布置成尽可能靠近喷射阀。这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压力阻尼器在缓冲区间中布置成邻近喷射阀。
为了实现喷射阀和压力阻尼器的尽可能良好的冷却,设置成,喷射阀布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即其通过连接通道与风扇叶轮壳的内部空间相连接。由此可有目的地将冷却空气引导到这样的区域中,即在该区域中布置有喷射阀。在此,该通道构造成尽可能短,以用于保持流动阻力小并且实现在其中布置有喷射阀的区域的尽可能直接的冷却。当喷射阀布置在缓冲区间的前腔(Vorkammer)(冷却空气从该前腔中流入缓冲区间的主腔中)中时,可改进喷射阀的冷却。缓冲区间分割成前腔和主腔使喷射阀的以及如有可能压力阻尼器的改进的、直接的冷却成为可能。流入缓冲区间中的空气在其通过其它构件被加热之前直接到达喷射阀和压力阻尼器。在此有利地,前腔构造成较小,从而有目的地将冷却空气引导到喷射阀和包围该喷射阀的构件。
当前腔由空气引导构件与主腔分离时,得到简单的结构。有利地,该空气引导构件被保持在内燃机的曲轴箱处。在此,冷却空气有利地在空气引导构件和曲轴箱之间流入主腔中。通过以下方式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在缓冲区间的前腔和主腔之间的连接孔,即空气引导构件不相对于内燃机的曲轴箱密封,而是相对于曲轴箱具有小的间距。由此也减小通过与曲轴箱的接触引起的空气引导构件的直接加热。有利地,该空气引导构件尽可能紧密地包围布置在前腔中的部件,从而保证,由冷却空气围绕这些部件流动并良好地冷却这些部件。
有利地,第一分离壁至少部分地由发动机遮盖部的区段形成。有利地,发动机遮盖部布置在工作器械的外壳之内并且由工作器械的外罩遮盖。由此,可避免操作者与在运行中加热的发动机遮盖部接触。发动机遮盖部遮盖内燃机的气缸。风扇叶轮将冷却空气输送到发动机遮盖部以下。尤其有利地,将冷却空气压到发动机遮盖部以下。然而也可设置成,如此布置风扇叶轮,即冷却空气吸入到发动机遮盖部以下,即第一冷却区间位于风扇叶轮的吸入侧上。可为有利的是,第一分离壁至少部分地由空气引导构件限制。
有利地,第二分离壁的至少一个分离壁区段模制(anformen)在工作器械的燃料箱壳处。有利地,缓冲区间位于工作器械的空气滤清器和内燃机之间。内燃机具有吸入通道,其将内燃机与空气滤清器相连接并且其由于缓冲区间布置在空气滤清器和内燃机之间被引导穿过缓冲区间。设置成,内燃机的吸入通道伸出穿过第二分离壁。当第二分离壁的至少一个分离壁区段构造在独立的固定在燃料箱壳处的构件处时,得到简单的结构。有利地,这两个分离壁区段限制用于吸入通道的通过孔,从而吸入通道可被放置到燃料箱壳上并且独立的构件可被安防在燃料箱壳上并且可被固定在燃料箱壳处。由此实现简单的结构和简单的装配。
工作器械例如切断机或类似者在运行中利用水工作。为了使在运行中聚集的在工作器械的壳体中的液体的导出成为可能,设置成,用于导出流体的引开通道(Ableitkanal)穿过第二分离壁从第二冷却区间中引导到缓冲区间中。有利地,该引开通道构造成在燃料箱壳的限制第二冷却区间的壁中的凹槽。由此得到简单的结构。对于该引开通道不需要附加的构件。有利地,引开通道在工作器械的停放位置中从第二冷却区间朝向缓冲区间下倾。由此保证,液体可从第二冷却区间中流入到缓冲区间中。有利地,该液体从缓冲区间中流出到环境中。在运行中,在缓冲区间中的空气压力可高于在第二冷却区间中的空气压力,尤其地当冷却空气由工作器械的风扇叶轮输送到缓冲区间中时。为了防止,热的空气从缓冲区间中流到布置在第二冷却区间中的燃料泵上,设置成,引开通道相对于流动方向在第二冷却区间中在燃料泵下游与第二冷却区间相连接。从缓冲区间中流入第二冷却区间中的空气由此不可流到燃料泵,而是被吸入到内燃机。
在内燃机的运行中产生强的振动。为了操作者可在工作器械的把手处良好地引导工作器械,把手通常通过抗振元件与内燃机振动退耦。为了允许把手相对于内燃机的相对运动,在内燃机和把手之间通常构造有振动间隙。有利地,振动间隙在燃料箱壳和内燃机之间伸延。在此有利地,振动间隙伸延穿过缓冲区间。有利地,燃料泵固定在燃料箱壳处并且通过伸延穿过缓冲区间的振动间隙与布置在第一冷却区间中的气缸分离。由此得到在燃料泵和气缸之间大的间距,其保证,不会不可靠地加热燃料泵。由于伸延穿过缓冲区间的振动间隙,在运行中在燃料箱壳和内燃机的相对运动时缓冲区间的体积改变。布置固定的填充缓冲区间的绝缘体是不可行的,因为该绝缘体将妨碍在燃料箱壳和内燃机之间的相对运动。但是通过缓冲区间布置在两个冷却区间之间可实现燃料泵和内燃机的良好的热分离。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图纸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切断机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显示了在图1中的箭头II的方向上的图1的切断机的发动机单元和燃料箱壳的视图,
图3显示了在曲轴的旋转轴线之上穿过发动机单元和燃料箱壳的截面,
图4显示了在图2中的箭头IV的方向上的燃料箱壳和发动机单元的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5显示了在图4中的箭头V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6显示了装配辅助件的透视图,
图7显示了在图2中的箭头IV的方向上的燃料箱壳和发动机单元的局部地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8显示了燃料箱壳的透视的图示,
图9显示了发动机单元的透视图,
图10显示了在图4中的箭头X的方向上的发动机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显示了在燃料阀的高度上的发动机单元的透视的截面图,
图12显示了在没有气缸和排气消声器的情况下在图4中的箭头XII的方向上的发动机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切断机1作为用于工作器械特别是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实施例。有利地,该工作器械为便携的。代替切断机1,该工作器械例如也可为其它工作器械,例如室外修剪机(Freischneider)、机动锯、绿篱修剪机或类似者。
切断机1具有壳体2,以下还将详细解释该结构。在壳体2处固定有托架(Ausleger)3,其向前伸出并且在其自由的端部处可旋转地支承有切断盘4,该切断盘4至少部分地由保护罩5遮盖。构造在壳体2的外罩8处的上把手6以及在面对切断盘4的侧边处搭接罩壳2的把手管7用于引导切断机1。在壳体2的背离切断盘4的侧边处固定有空气滤清器盖9。固定在壳体2和把手管7处的支撑脚13用于切断机1的停放。如果将切断机1停放在平的底座上,则切断机1位于在图1中显示的停放位置69中。
在壳体2中布置有内燃机12,其用于驱动切断盘4旋转。在该实施例中,该内燃机12为二冲程发动机。然而,该内燃机12也可为混合物润滑的或独立润滑的四冲程发动机。有利地,该内燃机12为单缸发动机。可摆动地支承在上把手6处的加速杆(Gashebel)10用于操纵内燃机12。仅仅当同样支承在上把手6处的加速杆锁定件11被操纵时,才可按压加速杆10。为了给内燃机12供给燃料,在壳体2中布置有燃料泵23。该燃料泵23邻近空气滤清器盖9布置,即布置在壳体2的背离切断盘4的后侧处。由此,可实现在内燃机12和燃料泵23之间相对大的间距,由此减小从内燃机12到燃料泵23上的热传递。如此布置燃料泵23,即得到与内燃机12的气缸17(图2)的尽可能大的间距。为了吸入燃烧用空气,外罩8具有吸入孔65,其通过多个冷却空气槽口66形成。该冷却空气槽口66直接邻近燃料泵23构造在壳体2的外罩8中。同样如图1显示的那样,设置发动机遮盖部27,其部分地遮盖内燃机12。该发动机遮盖部27由外罩8遮盖。
图2显示了切断机1的俯视图,其中未显示托架3。此外,移除了外罩8和空气滤清器盖9。为了更好地说明设计上的结构也未显示其它部件。
在发动机遮盖部27之下构造有第一冷却区间A,在其中布置有内燃机12的气缸17。由内燃机12驱动的风扇叶轮28将冷却空气输送到该第一冷却区间A中。冷却空气沿着在图2中示意性地绘出的箭头61被输送经过气缸17并且向前即在朝向切断盘4的方向上从壳体2中离开。在该实施例中,风扇叶轮28直接从环境中吸取冷却空气通过在图2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风扇叶轮盖70。
燃料泵23布置在第二冷却区间C中,具体而言直接邻近吸入孔65(图1)。环境空气从环境中直接流动经过燃料泵23。吸入孔65为用于冷却空气的独立的吸入孔,其与由风扇叶轮28吸入的冷却空气的吸入孔分离。被吸入到第二冷却区间C中的空气为用于内燃机12的燃烧用空气,其在箭头63的方向上流向空气净化单元71的在图2中未显示的空气进入孔。空气净化单元71部分地模制在切断机1的燃料箱壳25处。同样如图2显示的那样,在燃料箱壳25中构造有燃料箱32,燃料泵23从该燃料箱32中吸取燃料。为此,燃料泵23与在图8中显示的联接接头51相连接,该联接接头固定在燃料箱壳25的在图2中显示的装配孔41中。
在第一冷却区间A和第二冷却区间C之间构造有缓冲区间B。该缓冲区间B通过分离壁与第一冷却区间A分离,该分离壁由发动机遮盖部27形成。在图2中显示的视图中,在第一冷却区间A和缓冲区间B之间的分离部近似沿着线57伸延。缓冲区间B通过部分地由在图2中显示的上部的分离壁区段35形成的分离壁与第二冷却区间C分离。该上部的分离壁区段35模制在装配辅助件36处,该装配辅助件36被安放到燃料箱壳25上。该装配辅助件36具有两个保持容纳部38的臂37。该容纳部38容纳鲍登索线套管(Bowdenzughülle)的面对加速杆10的端部。伸延穿过鲍登索线套管的鲍登索线用于将加速杆10的调整运动传递到在内燃机12的吸入通道中的在以下显示的节流元件上。
燃料箱壳25通过振动间隙60与切断机1的发动机单元24分离。该振动间隙60由多个抗振元件跨接,其中在图2中显示了一个抗振元件40。发动机单元24包括内燃机12、用于托架3的装配凸缘72以及布置在内燃机12的相对的侧边上的风扇叶轮壳44,风扇叶轮28布置在该风扇叶轮壳44中。在运行中,燃料箱壳25和发动机单元24相对于彼此运动。由此,缓冲区间B的体积在运行中持续变化。
如图3显示的那样,被吸入第二冷却区间C中的燃烧用空气在切断机1的背离装配凸缘72的且在该处布置风扇叶轮28的纵向侧边处流入空气净化单元71的空气进入孔73中。
该空气进入孔73通入在图4中显示的旋风分离器(Zyklone)33中。该空气进入孔73布置成邻近风扇叶轮壳44的外周缘。燃烧用空气从旋风分离器33中流入未显示的空气滤清器中并且从该处流入内燃机12的吸入通道中。
在该实施例中,燃烧用空气从环境中被吸入第二冷却区间C中。然而备选地,也可设置成,空气从风扇叶轮壳44的过压区域中被输送到第二冷却区间C中并且从该处作为燃烧用空气被输送到空气进入孔73。由此将处于过压下的燃烧用空气输送到内燃机12处。
风扇叶轮壳44形成风扇螺旋管(Lüfterspirale)并且模制在内燃机12的曲轴箱14处。风扇叶轮壳44限制风扇螺旋管78。在风扇叶轮壳44的面对曲轴箱14的后壁74处在风扇螺旋管78的过压区域中构造有连接孔46,联接套管75布置在该连接孔46中。例如可为橡胶套管的联接套管75将风扇叶轮壳44的过压区域与通入构造在缓冲区间B中的前腔67中的连接通道47相连接。在前腔67中布置有用于内燃机12的喷射阀的固定架42。此外,用于由燃料泵23输送的燃料的压力阻尼器45被集成到该固定架42中。前腔67和连接通道47构造在罩形的空气引导构件43中。该空气引导构件43被保持在曲轴箱14处。空气引导构件43紧密地包围固定架42,从而在空气引导构件43和固定架42之间仅仅形成用于冷却空气的窄的流动路径。由此保证,良好地冷却固定架42和布置在固定架42中的喷射阀。空气引导构件43并非密封地利用曲轴箱14封闭,从而沿着箭头62被压入空气引导构件43中的冷却空气可通过在空气引导构件43和曲轴箱14之间形成的间隙逸漏到缓冲区间B的主腔68中。冷却空气从主腔68中在箭头49的方向上邻近装配凸缘72从壳体2中流出。
如图3和4显示的那样,在内燃机12处固定有排气消声器19,其布置在壳体2的面对切断盘4的前侧处。在曲轴箱14中可绕旋转轴线15旋转地支承有在图中未显示的曲轴。在图3中,曲轴的旋转轴线15位于截面之下,并且仅仅示意性地示出。通入构造在气缸17中的燃烧室中的溢流通道18从曲轴箱内部空间16中引导出来。气缸17具有气缸纵轴线29,其在图1中显示的通常的停放位置69中相对于在图1中显示的垂直线79稍微向后在朝向上把手6的方向上倾斜。
在气缸17处固定有在图4中示意性地显示的节流器壳体21,在其中可摆动地支承有节流元件在该实施例中为节流门(Drosselklappe)22。加速杆10作用到该节流门22上。在节流器壳体21中引导吸入通道30,其将燃烧用空气输送到曲轴箱内部空间16中。该节流器壳体21通过吸入接头20与固定在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滤清器底部处的通道区段53相连接。该吸入接头20由弹性的材料制成并且由此为弹性的。吸入接头可由于其弹性平衡发动机单元24(节流器壳体21固定在发动机单元处)和带有通道区段53的燃料箱壳25之间的相对运动。布置在缓冲区间B中的吸入接头20跨接振动间隙60。在图4中为了说明原因,在燃料箱壳25的朝向切断盘4的方向上伸出的桥接部59和发动机单元24之间绘出另一抗振元件64,其跨接振动间隙60。在实际的实施方案中,在桥接部59和发动机单元24之间布置多个抗振元件64,其布置在桥接部59旁边并且在图中未示出。
在运行中,燃烧用空气通过第二冷却区间C从环境中经过燃料泵23被吸入空气净化单元71的空气进入孔73中。风扇叶轮28将冷却空气输送到第一冷却区间A中,该第一冷却区间A在位于发动机遮盖部27和气缸17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在箭头61的方向上(图4)形成。从风扇叶轮螺旋管78的过压区域中将冷却空气压入缓冲区间中,压入布置在空气引导构件43之下的前腔67中。空气经过缓冲区间B的主腔68逸漏到环境中。在空气净化单元71中净化燃烧用空气并且通过通道区段53、吸入接头20以及节流器壳体21将其输送到曲轴箱内部空间16中。为此未显示的在气缸17中的进入孔起作用,该进入孔由在气缸17中在气缸纵轴线29的方向上往复地支承的活塞控制。在曲轴箱内部空间16中,通过在图3和4中未显示的喷射阀将燃料输送到燃烧用空气处。来自曲轴箱内部空间16中的燃料/空气混合物通过利用至少一个未显示的溢流孔通入构造在气缸17中的燃烧室中的溢流通道18流入到燃烧室中。该溢流孔同样由活塞控制。在燃烧之后,废气从燃烧室中通过同样由活塞进行缝式配气控制(schlitzgesteuert)的出口逸漏到排气消声器19中。
在燃料箱壳25的限制第二冷却区间C和缓冲区间B的在停放位置69中位于上部的壁处构造有引开通道39。该引开通道39构造成在燃料箱壳25的壁中的凹槽。如图3显示的那样,引开通道39在燃料泵23下游与第二冷却区间C相连接。引开通道39在模制在燃料箱壳25处的下部的分离壁34以下伸延。下部的分离壁区段34为这样的分离壁的一部分,即该分离壁使第二冷却区间C与缓冲区间B分离。引开通道39伸延穿过该分离壁。如图4显示的那样,引开通道39在通常的停放位置69中从第二冷却区间C以下降的方式伸延到缓冲区间B中。不形成液体可在其中聚集的凹陷部(Senke)。在停放位置69中,在第二冷却区间C中聚集的液体可通过引开通道39在分离壁区段34以下穿过流入缓冲区间B中并且从该处流入到环境中。由此保证,尽管缓冲区间B与第二冷却区间C分离,液体不可聚集在第二冷却区间C中。例如,该液体可为水,其在切断机1的运行中用于冷却切断盘4。
图5显示了在旋风分离器33和燃料箱32的方向上的视图。燃料箱壳25在图5中显示的平面中构造成分离的。旋风分离器33将粗的污染颗粒从被吸入的燃烧用空气中分离。该污染颗粒被输送到构造在燃料箱壳25处的导出通道50,其通入在风扇叶轮壳44中的低压区域中。由此,将污染颗粒吸入到风扇叶轮壳44中并且从该处被导出。
同样如图5显示的那样,吸入通道30的区段在其中引导的通道区段53穿过在第二冷却区间C和缓冲区间B之间形成的分离壁。下部的、模制在燃料箱壳25处的分离壁区段34具有用于容纳通道区段53的近似半圆形的孔。用于通道区段53的相应地半圆形的容纳部还具有上部的分离壁区段35。
同样如图6显示的那样,上部的分离壁区段35构造在独立地构造的装配辅助件36处。装配辅助件36的两个臂37向上伸到外罩8处。容纳部38布置成邻近外罩8,具体而言布置在加速杆10的旋转点的附近。
如图7显示的那样,在通常的停放位置69(图1)中在通道区段53之上布置有控制器80,其用于控制切断机1的内燃机12以及可能的其它电部件。控制器80限制冷却区间C和缓冲区间B。控制器80具有罩壳81,在该罩壳81处模制有在停放位置69中向下伸出的肋部82,其形成在第二冷却区间C和缓冲区间B之间的分离壁的分离壁区段。同样如图7显示的那样,肋部82贴靠在装配辅助件36的壁83处(参见图6)并且延伸到装配辅助件36的底部84。该底部84横向于壁83且横向于肋部82延伸并且在停放位置69中近似水平地伸延。通过贴靠在壁83和底部84处的肋部82,在该区域中得到缓冲区间B和第二冷却区间C的尽可能密封的分离。肋部82、壁83以及底部84根据迷宫密封的方式起作用。
图8显示了带有桥接部59、集成地构造的引开通道39以及模制在燃料箱壳25处的下部的分离壁区段34的燃料箱壳25的设计方案。图8也显示了燃料箱孔52,在其中固定有用于燃料箱盖的封闭接头。同样如图8显示的那样,联接接头51具有两个联接部54,其中联接部54中的一个用于与燃料泵23相连接并且联接部54中的另一个用于与来自喷射阀的用于燃料的回路相连接。
图9显示了发动机单元24的透视的图示,其中,未示出布置在发动机遮盖部27之下的气缸17,从而可看出曲轴箱14的气缸联接凸缘55。在空气引导构件43和固定架42的背离气缸17的侧边处布置有装配孔48,其通入曲轴箱内部空间16中并且在其中可布置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组合的压力温度传感器。图9也示意性地显示了布置在固定架24中的喷射阀26,其直接将燃料输送到曲轴箱内部空间16中。同样如图9显示的那样,在空气引导构件43处模制有分离壁区段85,其贴靠在发动机遮盖部27处并且与其形成在第一冷却区间A和缓冲区间B之间的分离壁。邻近风扇叶轮壳44布置有引导区段86。该引导区段86同样模制在空气引导构件43处并且用于引导在图9中未显示的电缆。此外在空气引导构件43处模制有两个肋部87,在其之间以引导且卡紧的方式保持有未显示的缆线。
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在缓冲区间B中的冷却空气流的走向。冷却空气从在风扇叶轮壳44中的过压区间中沿着箭头62通过连接通道47流入到构造在遮盖部以下的前腔67中。在此,冷却空气围绕固定架42流动并且由此不仅冷却喷射阀26而且也冷却压力阻尼器45。有利地,固定架42由塑料构成,从而其用作绝缘体并且几乎不将热从曲轴箱14传递到喷射阀26上。冷却空气从前腔67中通过在图11中显示的有利地在空气引导构件43的整个边缘上延伸的间隙77流入主腔68中。在主腔68中,冷却空气沿着在图10中显示的箭头49流向装配凸缘72。有利地,在装配凸缘72处布置有有利地构造成离心力离合器的离合器以及用于驱动切断盘4所用的楔形皮带(有时称为V形皮带)的驱动轮。此外,在装配凸缘72处可布置有用于内燃机12的起动装置。
如图11显示的那样,在空气引导构件43处模制有导流肋部76,其如通过箭头62显示的那样分配流入的冷却空气。冷却空气的一部分流向压力阻尼器45并且该冷却空气的另一部分在喷射阀26的区域中围绕固定架42流动。由此良好地冷却压力阻尼器45和喷射阀26。
图12显示了在发动机遮盖部27之下的视图,其中,未显示气缸17。由此可看出在吸入通道30中的节流门22和气缸联接凸缘55。如图12显示的那样,风扇叶轮壳44在风扇叶轮壳44的上部的邻近气缸17的区域中具有孔31,通过该孔31将冷却空气沿着箭头61从风扇叶轮壳44的过压区域中输送到发动机遮盖部27之下并且由此冷却气缸17。同样如图12显示的那样,发动机单元24搭接燃料箱壳25的桥接部59。图12也显示了曲轴箱14的分离平面56。该分离平面56平行于在图12中示意性地绘出的气缸纵轴线29且在图12中同样示意性地绘出的曲轴的旋转轴线15的方向上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9侧向偏移地伸延。
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冷却空气由风扇叶轮28输送到第一冷却区间A中以及缓冲区间B中。备选地可设置成,缓冲区间B由被风扇叶轮28吸入的冷却空气流经。由风扇叶轮吸入的空气比由风扇叶轮28输送的空气更冷,因为空气由于风扇叶轮28的压缩功而加热。如果由风扇叶轮28吸入的空气流经缓冲区间B,则有利地,该冷却空气从切断机1的下部的在停放位置69(图1)中面对地面的区域吸入并且通过孔特别是连接孔46到达风扇叶轮壳44中。

Claims (18)

  1.  一种工作器械,带有内燃机(12),通过喷射阀(26)将燃料输送到所述内燃机(12)处,其中由燃料泵(23)将燃料从燃料箱(32)输送到所述喷射阀(26)处,其中所述工作器械具有由所述内燃机(12)驱动的风扇叶轮(28),其中所述内燃机(12)具有气缸(17),该气缸布置在所述工作器械的第一冷却区间(A)中,其中所述风扇叶轮(28)输送冷却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冷却区间(A),并且其中所述燃料泵(23)布置在所述工作器械的第二冷却区间(C)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冷却区间(A)和所述第二冷却区间(C)之间构造有缓冲区间(B),该缓冲区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分离壁与所述第一冷却区间(A)分离并且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分离壁与所述第二冷却区间(C)分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区间(C)位于由所述内燃机(12)吸入的燃烧用空气的流动路径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冷却空气通过吸入孔(65)流入所述第二冷却区间(C)中,并且所述燃料泵(23)位于通过所述吸入孔(65)流入的冷却空气的流动路径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23)布置成直接邻近所述吸入孔(65)。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用空气直接从环境中被吸入到所述第二冷却区间(C)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风扇叶轮(28)将冷却空气输送到缓冲区间(B)中。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阀(26)布置在所述缓冲区间(B)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喷射阀(26)在所述缓冲区间(B)中布置有压力阻尼器(45)。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轮(28)布置在风扇叶轮壳(44)中,并且所述喷射阀(26)布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即该区域通过连接通道(47)与所述风扇叶轮壳(44)的内部空间相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阀(26)布置在所述缓冲区间(B)的前腔(67)中,所述冷却空气从所述前腔(67)中流入所述缓冲区间(B)的主腔(68)中。
  11. .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由空气引导构件(43)使所述前腔(67)与所述主腔(68)分离,其中所述空气引导构件(43)保持在所述内燃机(12)的曲轴箱(14)处,并且其中冷却空气在所述空气引导构件(43)和所述曲轴箱(14)之间流出到所述主腔(68)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壁至少部分地由发动机遮盖部(27)的区段形成,其中所述发动机遮盖部(27)遮盖所述内燃机(12)的气缸(17),并且其中由所述风扇叶轮(28)将冷却空气输送到所述发动机遮盖部(27)之下。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32)构造在燃料箱壳(25)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壁的至少一个分离壁区段(34)模制在所述工作器械的燃料箱壳(25)处。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限制所述内燃机(12)的吸入通道(30)的构件伸出穿过所述第二分离壁,并且所述第二分离壁的至少一个分离壁区段(35)构造在独立的固定在所述燃料箱壳(25)处的构件处。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用于导出流体的引开通道(39)穿过所述第二分离壁从所述第二冷却区间(C)中引导到所述缓冲区间(B)中。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开通道(39)相对于流经所述第二冷却区间(C)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在所述燃料泵(23)的下游与所述第二冷却区间(C)相连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壳(25)通过振动间隙(60)与所述内燃机(12)分离,所述振动间隙(60)伸延穿过所述缓冲区间(B)。
CN201210522011.7A 2011-12-07 2012-12-07 工作器械 Active CN103174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20471A DE102011120471A1 (de) 2011-12-07 2011-12-07 Arbeitsgerät
DE102011120471.0 2011-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4501A true CN103174501A (zh) 2013-06-26
CN103174501B CN103174501B (zh) 2017-03-01

Family

ID=47602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2011.7A Active CN103174501B (zh) 2011-12-07 2012-12-07 工作器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5594B2 (zh)
EP (1) EP2610458B1 (zh)
CN (1) CN103174501B (zh)
DE (1) DE1020111204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3295A (zh) * 2015-10-20 2017-08-04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12746A1 (de) * 2013-07-31 2015-02-05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SE1850338A1 (en) * 2018-03-27 2019-09-28 Husqvarna Ab A cooling and air intake arrangement for a combustion engin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39228A1 (de) * 1996-04-12 1997-10-23 Dolmar Gmbh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mit einem verbrennungsmotor mit elektronischer direkteinspritzung
DE19654290A1 (de) * 1996-12-27 1998-07-02 Dolmar Gmbh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n Rasentrimmer
US20080105220A1 (en) * 2004-07-22 2008-05-08 Katsuyuki Shiota Engine
US20090159050A1 (en) * 2005-11-16 2009-06-25 Adams Joseph S Fuel Supply and Combustion Chamber Systems for Fastener-Driving Too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5152A (en) * 1958-10-02 1961-12-20 Linde Eismasch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S5037806B1 (zh) 1971-03-10 1975-12-05
US4205637A (en) 1976-12-13 1980-06-03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electromagnetic valves and a fuel damper upstream thereof
US4253433A (en) 1978-05-12 1981-03-03 The 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 Stratified-charge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S56110509A (en) 1980-02-05 1981-09-01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Air-cooled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3435248A1 (de) 1984-09-26 1986-04-03 Audi AG, 8070 Ingolstadt Daempfungselement zum daempfen von druckschwingungen in kraftstoffleitungen
EP0280923A3 (en) 1987-03-06 1989-02-22 WALBRO CORPORATION (Corporation of Delaware) Engine manifold pulse dampener
SE500639C2 (sv) 1989-09-12 1994-08-01 Electrolux Ab Reglage, exempelvis gasreglage för motorsåg
JP2691461B2 (ja) 1990-01-29 1997-12-17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空冷式内燃機関
DE4223756C2 (de) 1992-07-18 1997-01-09 Stihl Maschf Andreas Kraftstoffpumpe für einen Zweitaktmotor
US5488933A (en) 1994-02-14 1996-02-06 Pham; Roger N. C. Fuel supply system for miniature engines
JPH09151739A (ja) 1995-11-30 1997-06-10 Kioritz Corp 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JPH09242552A (ja) 1996-03-01 1997-09-16 Kioritz Corp 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US5664532A (en) 1996-03-22 1997-09-09 August; Rex David Universal fuel priming system
JP3530694B2 (ja) 1996-12-06 2004-05-24 株式会社共立 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JP3630897B2 (ja) 1997-02-10 2005-03-23 株式会社共立 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DE19732741A1 (de) 1997-07-30 1999-02-04 Bosch Gmbh Robert Startverfahren für einen Zweitakt-Ottomotor mit einer impulsbetätigten Hochdruckförderpumpe
BR0117017A (pt) 2001-05-11 2004-04-20 Electrolux Ab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de cárter limpo
US6701900B1 (en) 2002-12-31 2004-03-09 Caterpillar Inc. Quick priming fuel system and common passageway housing for same
EP1614901B1 (en) 2003-03-13 2018-12-26 Yanmar Co., Ltd. Cover structure for engine
DE10341600A1 (de) 2003-09-10 2005-04-14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gaseranordnung eines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es
SE0302439D0 (sv) 2003-09-12 2003-09-12 Electrolux Ab Throttle control device for a hand held tool
DE102005002273B4 (de) 2005-01-18 2017-08-10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Einzylinder-Zweitaktmotors
ATE420744T1 (de) 2005-10-07 2009-01-15 Black & Decker Säge
US7552714B2 (en) 2006-08-16 2009-06-30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Ignition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its operation
JP2008045489A (ja) 2006-08-16 2008-02-28 Honda Motor Co Ltd 汎用内燃機関
US7527043B2 (en) 2007-07-05 2009-05-05 Caterpillar Inc. Liquid fuel system with anti-drainback valve and engine using same
JP4488069B2 (ja) 2007-12-27 2010-06-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DE102009057731B4 (de) 2009-12-10 2022-02-03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Arbeitsgeräts mit einer Diagnose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39228A1 (de) * 1996-04-12 1997-10-23 Dolmar Gmbh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mit einem verbrennungsmotor mit elektronischer direkteinspritzung
DE19654290A1 (de) * 1996-12-27 1998-07-02 Dolmar Gmbh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n Rasentrimmer
US20080105220A1 (en) * 2004-07-22 2008-05-08 Katsuyuki Shiota Engine
US20090159050A1 (en) * 2005-11-16 2009-06-25 Adams Joseph S Fuel Supply and Combustion Chamber Systems for Fastener-Driving Tool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3295A (zh) * 2015-10-20 2017-08-04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CN107013295B (zh) * 2015-10-20 2020-09-22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40693A1 (en) 2013-12-26
CN103174501B (zh) 2017-03-01
DE102011120471A1 (de) 2013-06-13
EP2610458A1 (de) 2013-07-03
EP2610458B1 (de) 2014-09-17
US9175594B2 (en) 2015-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14973A1 (en) Backpack leaf blower
US10086903B2 (en) Saddle-ridden vehicle
US7975792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4339033B (zh)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3174566B (zh) 带有燃料系统的内燃机
CN103174501A (zh) 工作器械
CN101534033A (zh) 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
CN101589220A (zh)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US10224783B2 (en) Engine-driven working machine
US20130276743A1 (en) Separator wall for a crankcase
US6955152B2 (en) Manually operated tool
US20110091279A1 (en) Soil Compaction Machine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Improved Air Supply
EP2998565A1 (en) Air intake chamber for saddled vehicle
CN103963885B (zh) 跨骑型车辆的碳罐支承构造
US20170268458A1 (en) Engine-driven working machine
US10329994B2 (en) Power tool
CN107035514A (zh) 带有控制装置的手持式工作器械
CN110206656B (zh) 动力单元
US20130146028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fuel supply device
CN103129662A (zh) 踏板车型摩托车
US10280837B2 (en) Engine-driven working machine
CN107409783A (zh) 绿篱修剪器
US20170311551A1 (en) Backpack Power Tool with a Drive Motor and a Blower Driven by the Drive Motor
JP4007703B2 (ja) フロートレス型気化器への燃料供給装置
CN104047761A (zh) 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