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3353A - 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3353A
CN103173353A CN2011104394140A CN201110439414A CN103173353A CN 103173353 A CN103173353 A CN 103173353A CN 2011104394140 A CN2011104394140 A CN 2011104394140A CN 201110439414 A CN201110439414 A CN 201110439414A CN 103173353 A CN103173353 A CN 103173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dimethylsiloxane
given layer
high polymer
polymer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9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3353B (zh
Inventor
蒋兴宇
靳钰
袁博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1104394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3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3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3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3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33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支架包括位于高分子弹性膜层和与其贴合的高分子固定层,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的弹性使得所述支架自动卷曲成多层管状结构;所述该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高分子弹性薄膜的制备;高分子固定层的制备;高分子弹性薄膜的拉伸及将其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管状结构的成型;所述用途为提供一种将单种/多种细胞层状分布在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单种/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三维管状结构的用途,其用于模拟血管或肠道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人体器官、用于病变或受损器官修复和作为体外研究模型。

Description

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为将单种或多种细胞层状分布在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单种或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三维管状结构的用途,属于组织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组织工程的本质是用活细胞构建一种新的有功能的组织,这些细胞以某种方式与细胞外基质或支架材料相结合,细胞基质和支架材料引导组织的发育。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在体外构建人造器官,再植入体内,在许多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器官的修复具有很好的前景。这其中,更真实的模拟体内器官多种细胞在细胞外基质上生长和分布情况,让人造器官实现原有功能,成为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体内许多器官的结构是管状结构,如血管、肾小管、肠道、淋巴管、输卵管等,除了管状结构外,这些组织大部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管壁都是有多层不同的细胞构成(少数除外,比如肾小管、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在组织工程领域有许多文献报道了管状结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高分子材料依靠柱状或管状模具成型后,将细胞种植在管状结构上,培养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或是将细胞种植在平面上,再依靠管状模具将平面卷起来。
现今主要有两种多层细胞管状结构制备方法:第一种,将多层细胞逐层地卷曲在圆柱形模子外侧,经过长时间培养(至少三个月),使细胞层之间形成连接,最终形成管状结构。第二种,将细胞种植在薄膜表面,然后手动将薄膜叠在一起卷曲成卷,并在外部用O形环固定,使之保持管状结构。其存在的问题为:培养时间长,由于需要手动卷曲,并需要用O形环将管状结构固定,存在着人为因素对管状结构的影响。管状结构中细胞生长的极性与真实器官不符;更不可能实现多种细胞在材料上的可控分布生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培养时间长;需要手动卷曲,并需要用O形环将管状结构固定这些人为因素对管状结构的影响;管状结构中细胞生长的极性与真实器官不符;更不可能实现多种细胞在材料上的可控分布生长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为将单种或多种细胞层状分布在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单种或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三维管状结构的用途,以实现管状结构中细胞生长的极性与真实器官相符并且实现多种细胞在材料上可控地分布生长。
针对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该支架包括高分子弹性膜层和与其贴合的高分子固定层,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的弹性使得所述支架自动卷曲成多层管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PGS)弹性膜层。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带有多孔结构的弹性膜层或由两条弹性条带构成的弹性膜层。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膜或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层或其他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构成。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薄膜为电纺丝薄膜。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膜或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层构成时,所述高分子固定层下表面设有微槽结构。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构成时,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与高分子固定层通过粘合剂层贴合。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高分子弹性薄膜;
2)制备高分子固定层;
3)将高分子弹性薄膜拉伸后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成双层复合膜;
4)将上述步骤3)所得双层复合膜释放后,自卷曲形成多层管状结构。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层,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旋涂于模板的基底上成薄膜,之后再经过高温反应固化交联成弹性薄膜,即得;
优选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与固化剂以10∶1体积比组成;优选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在匀胶机中旋涂于模板的基底上,所述匀胶机的转速为1000rpm~6000rpm,时间是30s~60s;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膜时,所述高温反应条件为80-150℃烘烤5-30min;或
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层时,所述高温反应条件为于真空干燥箱内,真空度为30~50mTorr,120-150℃反应24~48h;更为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基底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再用匀胶机旋涂蔗糖水溶液于模板的基底上,所述匀胶机的转速为1000~3000rpm,旋涂时间是30~60s。
更为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带有多孔结构的弹性膜层时,在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旋涂成薄膜之前,还包括通过光刻制备柱状微阵列模板,再将其通过全氟硅烷处理的步骤;
更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基底为单晶硅片。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弹性膜或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弹性膜层或其他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构成,优选地,所述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为电纺丝薄膜;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弹性膜或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弹性膜层构成时,所述高分子固定层下表面设有微槽结构;
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旋涂于模板的基底上成薄膜,之后再经过高温反应,即得,优选地,高温反应至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达到半固化交联状态;优选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与固化剂以10∶1体积比组成;优选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在匀胶机中旋涂于模板的基底上,所述匀胶机的转速为1000rpm~6000rpm,时间是30s~60s;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膜构成时,所述高温反应条件为80-150℃烘烤5-30min;或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构成时,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将丙三醇-癸二酸的预聚物在熔融状态下通过旋涂或流延的方法形成薄膜,之后再经过真空高温反应固化交联成弹性薄膜;更为优选地,熔融温度为120~150℃,高温真空反应条件为真空度为30~50mTorr环境下120~150℃反应24~48h;或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薄膜为电纺丝薄膜时,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配制高分子电纺丝溶液,再将其放入电纺丝装置的注射针筒中,获得静电纺丝薄膜;或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下表面设有微槽结构时,在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旋涂成薄膜之前,还包括通过光刻制备柱状微阵列模板,再将其通过全氟硅烷处理的步骤。
更为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基底为单晶硅片或载玻片。
优选地,在步骤3)中,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当所述的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均由聚二甲基硅氧烷构成时,将半固化的高分子固定层放置在固定轨道上,再将拉伸后的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贴合后加热使其完全固化,优选地,于80℃~150℃烘箱中加热15~35min,优选地,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通过拉伸装置进行拉伸,优选地,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两个夹具和与配套的固定轨道。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均由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弹性膜构成时,将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贴合前,还包括将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的接触面都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再将高分子弹性膜层拉伸与高分子固定层贴合的步骤,优选地,等离子体处理1.5min;或
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多孔结构的弹性膜层时,还包括在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之间涂抹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的步骤;或
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通过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构成时,在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贴合前,还包括在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之间均匀涂覆粘合剂的步骤。
优选地,在步骤4)中,具体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将贴合牢固的高分子固定层和高分子弹性膜层从基底和夹具上剥离释放,高分子固定层和高分子弹性膜层共同自发卷曲成多层管状结构的细胞培养支架,即得;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基底为单晶硅片或载玻片。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单种/多种细胞层状分布在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的细胞培养支架或将上述方法制得的细胞培养支架平整地固定于培养皿底部;
2)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并将其紧密贴合在步骤1)中的细胞培养支架表面;
3)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中通入细胞外基质蛋白,孵育,优选地,所述细胞外基质蛋白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或层粘连蛋白(laminin,LN);
4)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的不同管道分别通入单种/多种细胞悬液;
5)细胞贴壁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揭去,释放载有细胞的自卷曲高分子膜,形成具有单种/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三维管状结构,即得。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过软刻蚀的技术制得,优选地,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的模板通过光刻的方法在硅片上制备,或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在有机玻璃上刻出图案,经聚二甲基硅氧烷一次翻模和二次翻模制备而得。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单种/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三维管状结构的用途,所述三维管状结构用于模拟血管或肠道等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管状结构的人体器官、用于病变或受损器官修复和作为体外研究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不仅能够制备多层细胞的管状结构,而且优点明显,首先,不需要圆柱体作为依托和手动卷曲。因为本发明的卷曲材料为自卷曲弹性薄膜,可以自动卷曲,不需要三个月培养,只需两天,然后将薄膜释放,其就可以自动成卷,释放后薄膜会自动卷曲,这样去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本发明的薄膜为内部应力驱动的,不需要外部O形环固定;在三维管状结构中实现多种细胞的可控层状分布,更真实模拟体内管状组织结构。解决组织工程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小尺寸(小于6毫米)人造血管易造成血管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多种细胞层状分布在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的原理图,A中1为被拉伸的PDMS薄膜的高分子弹性膜层,2为固定的高分子固定层(PDMS薄膜),3为基底,箭头为拉伸方向;B中4为微流管道,5为粘合后的双层自卷曲膜;C中6为不同细胞通入微流管道中不同通道内;D1中7为揭去管道后,管道中不同细胞被限定在不同区域,D2中8为纵向排列的细胞,9为横向排列的细胞;E1为D1释放后形成的三层细胞管状结构,E2为D2释放后形成的四层细胞管状结构;
图2本发明所述拉伸装置,图2A为本发明所述拉伸装置的俯视图,图2B为本发明所述拉伸装置的照片,图2C为正在拉伸高分子弹性膜层的本发明所述拉伸装置的照片,其中1为拉伸装置,2为高分子弹性膜;
图3为本发明所述多孔结构的PDMS自卷曲薄膜的制备方法示意图,其中,A中1为被拉伸的多孔PDMS薄膜的高分子弹性膜层,2为具有高分子薄膜(电纺丝膜)的高分子固定层,3为基底,箭头为拉伸方向;B中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粘合在一起;C中释放双层膜自发卷曲成多层管状结构;
图4为本发明所述电纺丝薄膜的自卷曲膜制备方法示意图,其中,A中1为被拉伸的PDMS条带的高分子弹性膜层,2为静电纺丝薄膜的高分子固定层,3为基底,箭头为拉伸方向;B中被拉伸的PDMS条带和静电纺丝薄膜粘合在一起;C中释放PDMS条带和静电纺丝膜后自发卷曲成多层管状结构;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三维管状结构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照片,图中A为揭去微流管道后三种细胞在平面PDMS自卷曲膜的分布情况,三种细胞分别染上不同颜色的荧光;B为释放载有细胞的自卷曲PDMS膜后管壁的各层;C为B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层电纺丝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A为聚己内酯(PCL)电纺丝,B为PCL自卷曲纺丝膜形成的多层管状结构(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孔结构的自卷曲薄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扫描电镜照片,A为多孔结构的自卷曲膜形成的管状结构;B为A中矩形框局部放大照片;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上皮细胞层状分布管状结构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照片;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环形和纵形细胞排列的三种细胞层状分布管状结构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照片,A为三种细胞层状分布管状结构;B为中间层平滑肌细胞横向排列的局部放大照片;C为中间层平滑肌细胞纵向排列的局部放大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包括预聚物
Figure BDA0000124202310000071
184 slicone elastomer base,固化剂
Figure BDA0000124202310000072
184 sliconeelastomer curing agent,购自DOW CORNING公司,单晶硅片购自天津半导体研究所,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PGS)制备方法和性质见文献NatureBiotechnology,VOLUME 20,2002,602-606,光刻胶购自MicroChem,新生儿脐带中的静脉内皮、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均购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细胞中心,成纤维细胞由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提供;PBS缓冲液的配方为1L蒸馏水里加入8g NaCl,3.4g Na2HPO412H2O,0.2g KH2PO4,0.2g KCl。
实施例1
PDMS自卷曲薄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高分子弹性膜层,即PDMS薄膜: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10∶1的比例配制PDMS预聚物反应液,在匀胶机中旋涂于光滑单晶硅片的表面,转速为3000rpm,时间是30s。放在鼓风干燥箱中150℃烘烤15min,从烘箱中取出。
(2)制备高分子固定层:将PDMS预聚物(与上述步骤中的PDMS预聚物同)反应液在匀胶机中旋涂于干净载玻片的表面,转速为6000rpm,时间是60s。放在鼓风干燥箱中80℃烘烤4min,从烘箱中取出,要求载玻片表面的PDMS预聚物反应液达到部分固化交联,形成具有一定粘性但是没有流动性状态。
(3)把PDMS薄膜的两端置于夹具中,高分子固定层置于配套的固定轨道上。拉伸后的PDMS薄膜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通过夹具放置在固定轨道孔眼的不同位置来调节拉伸距离。高分子弹性膜层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后放在烘箱中,于80℃烘烤35min后取出。
(4)将双层PDMS膜从夹具和载玻片上取下,可以自发形成多层管状结构,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多层管的直径由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膜的厚度和高分子弹性膜层的拉伸距离决定。
实施例2
具有多孔结构的自卷曲薄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高分子弹性膜层,即PDMS薄膜:首先是模板的制备,主要过程为光刻,即利用光刻胶在紫外线照射下可改变性质的特点在单晶硅片上制备柱状微阵列,柱形的直径为1微米到10毫米可调,高度为0.1微米到1毫米可调。光刻模板需经过全氟硅烷处理后使用。其次是多孔PDMS薄膜的制备,方法是软刻蚀技术,将PDMS预聚物反应液在匀胶机中旋涂到光刻模板上,转速范围为3000rpm,时间是60s,随后在烘箱中150℃加热5min后,取出,将PDMS薄膜小心揭下即可获得。
(2)制备高分子固定层,即电纺丝薄膜:配制高分子电纺丝溶液,例如:20wt%聚苯乙烯(PS)溶液,以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比为1∶1)为混合溶剂,放入电纺丝装置的注射针筒中,金属针头加正高压,接收铝箔或不锈钢网接地,获得静电纺丝薄膜。
(3)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的粘合:将作为高分子弹性膜层的多孔PDMS膜夹在夹具中,作为高分子固定层的电纺丝膜平铺在载玻片上,放置在固定轨道之上,两层之间可以通过涂抹微量PDMS预聚物(与步骤1中的PDMS预聚物同)反应液,高分子弹性膜层在拉伸状态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之后放入80℃烘箱中加热30min。
(4)将双层膜从夹具中取出,即可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PDMS自卷曲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
实施例3
高分子固定层具有微槽结构的PDMS自卷曲薄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高分子弹性膜层,即PDMS薄膜:PDMS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10∶1的比例配制PDMS预聚物反应液,在匀胶机中旋涂于光滑单晶硅片的表面,转速为2000rpm,时间是60s。放在鼓风干燥箱中150℃烘烤5min,从烘箱中取出,将PDMS薄膜从硅片上揭下。
(2)制备具有微槽结构的高分子固定层:首先是模板的制备,主要过程为光刻,即利用光刻胶在紫外线照射下可改变性质的特点在硅片上制备凸起长方体阵列,宽度为1微米到1毫米可调,但是一般与细胞大小相当(100微米以内),高度为0.1微米到100微米(一般不超过细胞高度,约5微米以内)。光刻模板需经过全氟硅烷处理后使用。其次在匀胶机中将PDMS预聚物反应液(与上述步骤中的PDMS预聚物同)旋涂到光刻模板上,转速为2000rpm,时间是60s。放在鼓风干燥箱中150℃烘烤5分钟,从烘箱中取出,部分固化交联形成具有一定粘性但是没有流动性状态。
(3)把PDMS薄膜的两端置于夹具中,高分子固定层置于配套的固定轨道上。拉伸后的PDMS薄膜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通过夹具在固定轨道孔眼的不同位置来调节拉伸距离。高分子弹性膜层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后放在烘箱中,于80℃烘烤35min后取出。
(4)将双层PDMS膜从夹具和光刻模板上小心取下,即可获得具有微槽结构PDMS自卷曲薄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
实施例4
高分子固定层为电纺丝薄膜的自卷曲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高分子弹性膜层,即PDMS薄膜: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10∶1的体积比例配制PDMS预聚物反应液,在匀胶机中旋涂于光滑单晶硅片的表面,转速为1000rpm,时间是45s。放在鼓风干燥箱中150℃烘烤5min,从烘箱中取出,将PDMS薄膜从硅片上揭下。
(2)制备高分子固定层,即电纺丝薄膜:配制高分子电纺丝溶液,例如:20wt%聚乙交酯丙交酯预聚物(PLGA)溶液,以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比为2∶1)为混合溶剂或20wt%聚己内酯(PCL)溶液,以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比为3∶1)为混合溶剂,放入电纺丝装置的注射针筒中,金属针头加正高压,接收铝箔或不锈钢网接地,获得静电纺丝薄膜。
(3)把电纺丝膜放置载玻片上并置于固定轨道上。将PDMS薄膜切割成PDMS条带,条带按一定间距放入夹具中,一般条带的数目是两条,拉伸后与电纺丝膜贴合,之间涂覆硅胶粘合剂层,等待粘合剂层固化。
(4)将PDMS条带从夹具中释放,即可获得电纺丝自卷曲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如图6所示)。
实施例5
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微槽结构的PDMS自卷曲薄膜,所不同的是,在(1)制备高分子弹性膜层中,放在鼓风干燥箱中120℃烘烤18min;在(2)制备具有微槽结构的高分子固定层中,也放在鼓风干燥箱中120℃烘烤18分钟,在步骤(3)中,高分子弹性膜层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后放在烘箱中,于115℃烘烤25min后取出。
实施例6
PGS(制备方法和性质见文献Nature Biotechnology,VOLUME 20,2002,602-606)自卷曲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
(1)高分子弹性膜层,即PGS薄膜的制备:单晶硅片经等离子体处理5min,用匀胶机旋涂61.5%蔗糖水溶液于硅片上,转速为3000rpm,时间是60s。在烘箱内135℃烘烤10min。将PGS预聚物在120℃熔融,随后旋涂到涂覆蔗糖的硅片上,转速是1500rpm,时间是60s。随后在真空干燥箱内(真空度为30mTorr)120℃反应48h。
(2)将PGS薄膜从硅片上小心揭下,高分子弹性膜层在夹具中夹好,高分子固定层膜平铺在载玻片上放置在固定轨道上,两层膜膜接触面都经过等离子体处理1.5min,拉伸高分子弹性膜层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放入烘箱中80℃烘烤30min。
(3)将PGS双层膜从夹具中释放,即可获得PGS自卷曲膜,即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其特点是可以完全降解。
实施例7-9
按照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备PGS自卷曲膜,不同的条件如下:
Figure BDA0000124202310000101
Figure BDA0000124202310000111
实施例10
单种细胞层状分布管状结构的制备
(1)将实施例4中所述的电纺丝自卷曲膜展平固定在基底(即载玻片)上,放在培养皿内,密封后用10kGy Co60照射灭菌。
(2)利用软刻蚀技术制备PDMS微流管道,三根管道的宽度等于电纺丝多层管状结构的每层管周长。在细胞间内,打开步骤1)所述的灭菌的培养皿,将PDMS微流管道紧密贴合在电纺丝自卷曲膜上,随后在微流管道中通入细胞外基质蛋白FN,于37℃孵育半小时,浓度为20μg/mL。为了方便观察细胞在每层中分布情况,将染成红、黄、兰三种荧光的上皮细胞悬浮液通入每根微流管道,最后在培养皿中加入10%血清的DMEM,贴壁培养。3小时后揭去微流管道,继续培养。
(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将薄膜从一端切开,使其能够自由卷曲,则薄膜自己卷曲的同时也将其上贴附的细胞卷成了管状。将卷浸入PDMS预聚物反应液中,待PDMS固化后,将卷切成薄片。再用少量PDMS预聚物反应液将薄片粘合在盖玻片上,待PDMS固化后,可放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如图8所示,表明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实现了细胞在电纺丝管状结构内的层状分布。
实施例11
三种细胞层状分布管状结构的制备
(1)将实施例1中所述的自卷曲PDMS膜展平用胶带固定于培养皿的底部,70℃烘箱中烘1h,之后用75%酒精浸泡1h,PBS缓冲液洗三次,每次5min。
(2)利用软刻蚀技术制备PDMS微流管道,三根管道的宽度等于PDMS多层管状结构的每层管周长。将其紧密贴合在步骤(1)所述PDMS自卷曲膜表面,随后在微流管道中通入细胞外基质蛋白FN,孵育半小时,用来促进细胞粘附。为了模拟体内血管的细胞排列方式,每根管道从窄到宽,依次通入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悬液,采用含10%血清的M1640培养基或其中加入10%血清的DMEM。1~5小时待细胞铺展后,将PDMS微流管道揭去,继续培养。
(3)将薄膜从一端切开,使其能够自由卷曲,则薄膜自己卷曲的同时也将其上贴附的细胞卷成了管状。并且,不同种的细胞分布在管壁的不同层。
实施例12
三种细胞层状分布管状结构的制备(细胞排列有取向:环行纵行),模拟中等大小血管结构
(1)将实施例3中所述的高分子固定层表面具有微槽结构的PDMS自卷曲薄膜展平铺展在培养皿的底部,用胶带将其边缘固定住使之不能移动。
(2)利用软刻蚀技术制备PDMS微流管道,三根(或者多根)管道的宽度根据PDMS多层管状结构的每层管状结构周长来决定,逐渐加宽。将其紧密贴合在步骤(1)所述PDMS自卷曲膜表面。之后将整个装置置于烘箱内烘烤70℃烘箱中烘1h,并用75%酒精浸泡20分钟灭菌。用PBS冲洗三次,将酒精完全清洗掉。
(3)在微流管道中通入细胞外基质蛋白FN或LN等,孵育20分钟到24小时,用来促进细胞粘附。为了模拟体内血管的细胞排列方式,每根管道从窄到宽,依次通入血管内皮细胞(取自新生儿脐带中的静脉内皮,方法参见文章:A protocol for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NATURE PROTOCOLS,2007,2,481-485)、平滑肌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悬液,采用含10%血清的M1640培养基或其中加入10%血清的DMEM。其中,在平滑肌细胞贴壁的部分,薄膜表面有横或纵向条纹,条纹间隔12微米,高0.7微米。细胞贴壁后,由于薄膜表面的微结构和“接触诱导”原理,平滑肌细胞将随着表面结构而排列得有一定的方向性。
(4)细胞贴壁之后,将PDMS微流管道揭去,继续培养,并将薄膜一端切开释放,使之能够自由卷曲。薄膜卷曲成管状,其上贴壁的细胞也同时卷成管状。有取向排列的平滑肌细胞也就成了环形或者纵行排列。这与中等尺寸的静脉血管结构非常类似:内层内皮细胞,中层环形或纵行的平滑肌细胞,外层为成纤维细胞(如图9所示)。

Claims (12)

1.一种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该支架包括高分子弹性膜层和与其贴合的高分子固定层,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的弹性使得所述支架自动卷曲成多层管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层,优选地,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带有多孔结构的弹性膜层或由两条弹性条带构成的弹性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膜或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层或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构成,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薄膜为电纺丝薄膜,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为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弹性膜或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弹性膜层构成时,所述高分子固定层下表面设有微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构成时,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与高分子固定层通过粘合剂层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高分子弹性薄膜;
2)制备高分子固定层;
3)将高分子弹性薄膜拉伸后贴合在高分子固定层上成双层复合膜;
4)将上述步骤3)所得双层复合膜释放后,自卷曲形成多层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层,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旋涂于模板的基底上成薄膜,之后再经过高温反应固化交联成弹性薄膜,即得;
优选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与固化剂以10∶1体积比组成;优选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在匀胶机中旋涂于模板的基底上,所述匀胶机的转速为1000rpm~6000rpm,时间是30s~60s;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膜时,所述高温反应条件为80-150℃烘烤5-30min;或
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层时,所述高温反应条件为于真空干燥箱内,真空度为30~50mTorr,120~150℃反应24~48h;更为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基底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再用匀胶机旋涂蔗糖水溶液于模板的基底上,所述匀胶机的转速为1000~3000rpm,旋涂时间是30s~60s;或
更为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带有多孔结构的弹性膜层时,在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旋涂成薄膜之前,还包括一通过光刻制备柱状微阵列模板,再将其通过全氟硅烷处理的步骤;
更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基底为单晶硅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弹性膜或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弹性膜层或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构成,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薄膜为电纺丝薄膜;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为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弹性膜或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弹性膜层构成时,所述高分子固定层下表面设有微槽结构;
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旋涂于模板的基底上成薄膜,之后再经过高温反应,即得,优选地,高温反应至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达到半固化交联状态;优选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与固化剂以10∶1体积比组成;优选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熔融状态的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匀胶机中旋涂于模板的基底上,所述匀胶机的转速为1000rpm~6000rpm,时间是30s~60s;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膜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膜构成时,所述高温反应条件为80-150℃烘烤5-30min;或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由丙三醇-癸二酸共聚物弹性膜构成时,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将丙三醇-癸二酸的预聚物在熔融状态下通过旋涂或流延的方法形成薄膜,之后再经过真空高温反应固化交联成弹性薄膜;更为优选地,熔融温度为100~120℃,高温真空反应条件为真空度为30~50mTorr环境下120~150℃反应24~48h;或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薄膜为电纺丝薄膜时,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配制高分子电纺丝溶液,再将其放入电纺丝装置的注射针筒中,获得静电纺丝薄膜;
更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下表面设有微槽结构时,在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或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在熔融状态旋涂成薄膜之前,还包括一通过光刻制备柱状微阵列模板,再将其通过全氟硅烷处理的步骤;
更为优选地,所述模板的为单晶硅片或载玻片。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其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将半固化的高分子固定层放置在固定轨道上,再将拉伸后的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贴合后加热使其完全固化,优选地,于80~150℃烘箱中加热15~35min,优选地,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通过拉伸装置进行拉伸,优选地,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两个夹具和与配套的固定轨道;
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均由丙三醇-癸二酸预聚物弹性膜构成时,将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贴合前,还包括将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均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再将高分子弹性膜层拉伸与高分子固定层贴合的步骤,优选地,等离子体处理1.5min;或
当所述高分子弹性膜层为多孔结构的弹性膜层时,还包括在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之间涂抹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反应液的步骤或
当所述高分子固定层通过具有柔韧性的高分子薄膜构成时,在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贴合前,还包括在高分子弹性膜层和高分子固定层之间均匀涂覆粘合剂层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具体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将贴合牢固的高分子固定层和高分子弹性膜层从基底和夹具上剥离释放,高分子固定层和高分子弹性膜层自发卷曲成多层管状结构的细胞培养支架,即得。
10.一种将单种/多种细胞层状分布在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或将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制得的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平整地固定于培养皿底部;
2)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并将其紧密贴合在步骤1)中的细胞培养支架表面;
3)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中通入细胞外基质蛋白,孵育,优选地,所述细胞外基质蛋白为纤维连接蛋白或层粘连蛋白;
4)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的不同管道分别通入单种/多种细胞悬液;
5)细胞贴壁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揭去,释放载有细胞的自卷曲高分子膜,形成具有单种/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三维管状结构,即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过软刻蚀的技术制得,优选地,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管道的模板通过光刻的方法在硅片上制备,或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在有机玻璃上刻出图案,经聚二甲基硅氧烷一次翻模和二次翻模制备而得。
12.一种由权利要求10或11制得的单种/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的三维管状结构的用途,所述三维管状结构用于模拟血管或肠道多种细胞层状分布管状结构的人体器官、用于病变或受损器官修复和作为体外研究模型。
CN201110439414.0A 2011-12-23 2011-12-23 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3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9414.0A CN103173353B (zh) 2011-12-23 2011-12-23 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9414.0A CN103173353B (zh) 2011-12-23 2011-12-23 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3353A true CN103173353A (zh) 2013-06-26
CN103173353B CN103173353B (zh) 2016-06-01

Family

ID=4863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941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3353B (zh) 2011-12-23 2011-12-23 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3353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7457A (zh) * 2014-05-30 2014-08-1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10305A1 (zh) * 2013-07-25 2015-01-2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采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三维神经网络的装置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4342369A (zh) * 2013-07-25 2015-02-1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采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三维神经网络的装置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6955358A (zh) * 2017-03-21 2017-07-18 黑龙江八农垦大学 一种利用弹性基底制备磷脂管的方法
CN108653815A (zh) * 2017-03-31 2018-10-1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具有自主调节结构功能的三维卷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44048A (zh) * 2018-06-29 2018-11-06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可实现自卷曲的双层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93680A (zh) * 2019-03-07 2019-06-18 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纤维膜、修复套接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908401A (zh) * 2019-03-11 2019-06-21 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内皮细胞攀附的人工血管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
CN110464506A (zh) * 2018-05-08 2019-11-1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可以原位导入药物的电子血管、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545258A (zh) * 2020-04-26 2020-08-18 复旦大学 一种可提供压缩形变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274556A (zh) * 2021-05-21 2021-08-2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水凝胶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91307A (zh) * 2022-10-27 2022-12-20 同腾新创(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用于细胞培养的pet膜及应用
CN115970064A (zh) * 2023-01-17 2023-04-1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一种弹性自卷曲周围神经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970050A (zh) * 2022-11-29 2023-04-18 华东交通大学 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或血管支架的双层薄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07111A (ja) * 1994-10-07 1998-07-14 バクスター、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多孔性の微細製作されたポリマー膜構造物
CN201249554Y (zh) * 2008-05-23 2009-06-03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卷绕的高分子复合膜
CN101600792A (zh) * 2007-01-24 2009-12-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培养的细胞的方法
CN101879097A (zh) * 2010-07-06 2010-11-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软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工艺
CN201768003U (zh) * 2009-11-13 2011-03-23 却力挥 一种新型动脉血管瘤栓塞簧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07111A (ja) * 1994-10-07 1998-07-14 バクスター、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多孔性の微細製作されたポリマー膜構造物
CN101600792A (zh) * 2007-01-24 2009-12-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培养的细胞的方法
CN201249554Y (zh) * 2008-05-23 2009-06-03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卷绕的高分子复合膜
CN201768003U (zh) * 2009-11-13 2011-03-23 却力挥 一种新型动脉血管瘤栓塞簧圈
CN101879097A (zh) * 2010-07-06 2010-11-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软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D.CALLOW: ""对血管取代物的一些新想法——生物学时代"", 《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QUANYONG LIU ET.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iodegradable Polyester Elastomer with Thermal Processing 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0305A1 (zh) * 2013-07-25 2015-01-2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采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三维神经网络的装置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4342369A (zh) * 2013-07-25 2015-02-1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采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三维神经网络的装置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3977457A (zh) * 2014-05-30 2014-08-1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55358B (zh) * 2017-03-21 2020-02-18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一种利用弹性基底制备磷脂管的方法
CN106955358A (zh) * 2017-03-21 2017-07-18 黑龙江八农垦大学 一种利用弹性基底制备磷脂管的方法
CN108653815A (zh) * 2017-03-31 2018-10-1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具有自主调节结构功能的三维卷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53815B (zh) * 2017-03-31 2022-07-1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具有自主调节结构功能的三维卷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64506A (zh) * 2018-05-08 2019-11-1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可以原位导入药物的电子血管、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64506B (zh) * 2018-05-08 2023-09-01 柔脉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可以原位导入药物的电子血管、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744048A (zh) * 2018-06-29 2018-11-06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可实现自卷曲的双层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44048B (zh) * 2018-06-29 2020-11-13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可实现自卷曲的双层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3680A (zh) * 2019-03-07 2019-06-18 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纤维膜、修复套接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893680B (zh) * 2019-03-07 2021-10-08 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纤维膜、修复套接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908401A (zh) * 2019-03-11 2019-06-21 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内皮细胞攀附的人工血管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
CN111545258A (zh) * 2020-04-26 2020-08-18 复旦大学 一种可提供压缩形变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274556A (zh) * 2021-05-21 2021-08-2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水凝胶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91307A (zh) * 2022-10-27 2022-12-20 同腾新创(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用于细胞培养的pet膜及应用
CN115491307B (zh) * 2022-10-27 2024-01-23 同腾新创(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用于细胞培养的pet膜及应用
CN115970050A (zh) * 2022-11-29 2023-04-18 华东交通大学 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或血管支架的双层薄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5970064A (zh) * 2023-01-17 2023-04-1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一种弹性自卷曲周围神经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3353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3353A (zh) 多层管状结构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hen et al. Electrospinning: An enabling nanotechnology platform for drug deliver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US20230053327A9 (en) Biomedical patches with aligned fibers
Zhang et al. Bioprinting 3D microfibrous scaffolds for engineering endothelialized myocardium and heart-on-a-chip
Takahashi et al. The use of anisotropic cell sheets to control orientation during the self-organization of 3D muscle tissue
US20100196432A1 (en) Biopolymer structures
US7718351B2 (en) Three-dimensional fabrication of biocompatible structures in anatomical shapes and dimension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organ replacement
US11198264B2 (en) Dried hydrogel, dried vitrigel membrane,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100216242A1 (en) Cell culture support and production method and uses thereof
US20120058174A1 (en) Fabrication of interconnected model vasculature
WO2015134853A1 (en) Electrospinning with sacrificial template for patterning fibrous constructs
CN103977457A (zh) 一种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537314A5 (zh)
CN108379664A (zh) 一种用于构建全层皮肤的双层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Tran et al. Bio-inspired barbed microneedle for skin adhesion with interlocking mechanics
Arnaud Bopenga Bopeng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ts from the bark of the gabon hazel tree (Coula edulis baill) for antioxidant, antifungal and anti-termite products
US20200190456A1 (en) Native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Membrane Inserts for Organs-On-Chips, Multilayer Microfluidics Microdevices, Bioreactors, Tissue Culture Inserts, and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Systems
Kaufman et al. Effects of protein-coated nanofibers on conformation of gingival fibroblast spheroids: potential utility for connective tissue regeneration
WO2021142321A1 (en) Chitosan nerve scaffold with microchannels and nanofibers
KR20190012786A (ko) 조직 재생용 세포 배양 지지체 및 조직 재생용 키트
KR20160035316A (ko) 나노섬유매트와 하이드로젤을 이용한 혈관내피세포 단일층 형성방법
KR101875998B1 (ko) 세포외기질 단백질의 섬유 네트워크 제조 방법 및 용도
KR102125979B1 (ko) 섬유아세포 배양 지지체의 선택방법 및 체외 배양 방법
JP5252538B2 (ja) 弾性線維組織を有する培養血管の製造方法及び弾性線維組織を有する培養血管
Muenwacha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nanofiber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