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9956A - 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9956A
CN103169956A CN2013101230966A CN201310123096A CN103169956A CN 103169956 A CN103169956 A CN 103169956A CN 2013101230966 A CN2013101230966 A CN 2013101230966A CN 201310123096 A CN201310123096 A CN 201310123096A CN 103169956 A CN103169956 A CN 103169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ethanol
culture medium
degree
bacteria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30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寿松
安海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230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99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9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9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该药包括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以及氧化型辅酶,该药的生产方法为以醋酸菌类微生物为出发株,将其先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复合诱变,再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然后,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制得菌体悬浮液,再将制得的菌体悬浮液制成纳米药物。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酒防醉药,其通过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催化乙醇、乙醛氧化来进行解酒的同时补充氧化型辅酶,从而保证肝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解除和减轻过量饮酒造成的对人体的损伤,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种解酒药品或保健食品,但是,大多数是中草药配方,也有化学制剂,都不能很好地达到解酒防醉的目的,原因是这些解酒制剂在人体中起作用时都不符合乙醇在人体中的代谢机理和代谢途径,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过量饮酒给人体所造成的伤害,而是以护肝为主。
专利号为20081017442.1公开了一种解酒防醉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催化乙醇、乙醛氧化来进行解酒,
其催化过程如下:
CH3CH2OH+NAD+→CH3CHO+NADH+H+ (在乙醇脱氢酶催化下)
CH3CHO+NAD+→CH3COOH+ NADH+H(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
其中,NAD+为氧化型辅酶I,NADH为还原性辅酶I,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下不足:(1)由原始菌种生产的生物量中酶的活性低,导致催化乙醇、乙醛的能力不强;(2)由醋酸菌菌体提取的含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冻干粉制成胶囊或其它制剂经口服时会被人体内胃肠中的蛋白酶降解为氨基酸而失去酶的催化作用;(3)容易造成氧化型辅酶I的不足,使乙醇、乙醛在氧化时缺乏电子受体而无法进行,因而导致NADH/ NAD+比值增高,破坏肝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导致一系列代谢上的紊乱,是引起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之一;(4)胃液的PH值在1-3左右,肠腔的PH值高达6-7左右,因此在胃液中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几乎不起作用而被酸水解失活;(5)乙醇氧化过程中易产生自由基,特别是乙醇激活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而产生的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是饮酒对身体造成损伤的机理之一。
专利号为2003801014.2公开了酒精代谢的增强,该专利的关键在于利用D-甘油酸或其盐其脂在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的催化下将还原性辅酶转化为氧化型辅酶,使NADH/ NAD+比值降低,恢复肝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为酒精氧化提供电子受体,达到酒精代谢增强的目的。该专利的不足为:乙醇、乙醛在氧化过程中既需要氧化型辅酶,更需要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催化,这样往往导致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严重不足,从而酒精代谢增强的能力有限。
从遗传学得知,人体内乙醇脱氢酶的含量比较恒定,人与人差别性比较少,而乙醛脱氢酶则完全不同,人与人之间差异性非常大,而且种族性、地区性都有差异,这也就是有的人海量而有的人滴酒能醉的原因。研究表明乙醛脱氢酶是制约着人们酒量的关键性酶。遗传研究表明,人体内产生乙醛脱氢酶是受基因控制,而我们黄种人先天性携带着缺陷型乙醛脱氢酶基因,所以黄种人较白种人易产生酒精中毒的原因是遗传因素决定的。由于黄种人的乙醇脱氢酶活性高,饮酒后乙醇很快被氧化成乙醛,又由于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低,使乙醛迟迟不能被氧化成乙酸而以原态在体内积蓄,当乙醛浓度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酒后的诸多醉态和中毒症状,醉酒、酒后头疼、脸红、身体难受、酒精中毒等都是乙醛惹的祸,并且,人体内将乙醇氧化为乙醛还有其他途径,例如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MEOS)等,人体内血液中酒精含量到一定浓度时会激活MEOS参与酒精代谢,而此代谢系统是吸热反应,这就是有些人喝酒越喝越冷的原因,此作用对人体特别是对肝脏损害极大,能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将乙醛氧化为乙酸只有乙醛脱氢酶的催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酒防醉药,其通过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催化乙醇、乙醛氧化来进行解酒的同时补充氧化型辅酶,从而保证肝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解酒防醉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以及氧化型辅酶,其中,乙醇脱氢酶1-10000u/g,乙醛脱氢酶1-10000u/g,氧化型辅酶1-10000u/g。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催化乙醇、乙醛氧化来进行解酒的同时,还能补充氧化型辅酶,从而保证肝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按质量百分比计,还包括有1-15%的抗氧化剂。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由于乙醇氧化过程中易产生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是饮酒对身体造成损伤的机理之一,设置的抗氧化剂,可以很好地抵抗自由基,从而减少自由基对身体造成的损失。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抗氧化剂为还原型谷胱甘肽,阿尔法硫辛酸,维生素C,芝麻木酚素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活性短肽,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活性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两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即:(1)抗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机体代谢产生的过多自由基会损伤生物膜、侵袭生命大分子,加快机体衰老、诱发其它疾病,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转化成易代谢的酸性物质,加速自由基的排泄,对细胞起到强有力的保护作用;
(2)消除外源有毒物:还原性谷胱甘肽能与进入机体的有毒化合物(包括乙醇)、重金属离子等直接结合,并促其排出体外,起到中和解毒的作用;
阿尔法硫辛酸是一种类似维他命的抗氧化剂和抗发炎剂,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后,进入人体各种细胞的深处能左右细胞运作,是细胞制造能量不可或缺的成分,在细胞内外抵抗自由基,加强细胞的修复能力。在本发明中,阿尔法硫辛酸作为清除自由基的有效成分,同时它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协同作用,加强抗氧化能力;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它通过逐级供给电子而转变成半脱氢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从而清除自由基,它还能同时有效地保护还原型谷胱甘肽被氧化。
芝麻木酚素主要成分是芝麻素,芝麻素具有减低胆固醇、抗高血压、抗菌及抗氧化,保护肝脏诸多功能。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设置: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解酒防醉药还含有0.01-5.0%的酶抑制剂、0.01-5.0%的吸收促进剂,所述的酶抑制剂为抑肽酶,吸收促进剂为胆酸盐、癸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设置,其中,酶抑制剂与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联合应用后,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吸收促进剂是指那些组织损害性小,能够可逆消除或暂时破坏小肠屏障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有利于药物穿透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肽类及蛋白质类药物包括酶制剂中,加入吸收促进剂,对药物通过黏膜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改进模的流动性,降低黏液层粘度、穿模蛋白的外漏造成模紊乱以及打开紧密连接等,其中,打开紧密连接对上皮细胞及模层的破坏较小,被认为是安全而且具有前景的促进方式。
由醋酸菌菌体提取的含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药物制剂经口服时会被人体内胃肠中的蛋白酶降解为氨基酸而失去酶的催化作用,因此,通过加入的酶抑制剂、吸收促进剂可以很好地防止药物口服时会被人体内胃肠中的蛋白酶降解。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酒防醉药的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进一步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醋酸菌类微生物为出发株,将其先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复合诱变,然后,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后,再制得菌体悬浮液,最后,将菌体悬浮液制成纳米药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的药物可以为胶囊、喷雾剂、饮品、颗粒剂等,将醋酸菌类微生物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复合诱变使得菌种产酶活性高,催化乙醇、乙醛的能力强;紫外线诱变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无污染;盐酸羟胺是一种重要的诱变剂,也是已知的最专一性的点突变诱变剂,只能与DNA中的胞嘧啶起作用,诱发G-C到A-T的转换,复合诱变是由两种或多种诱变剂的同时处理,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诱变剂复合处理具有协同效应,能取得更好的诱变效果;因此,这种方法制得的药物制剂中酶的活性强,催化乙醇、乙醛的能力强,从而使得解酒效果好;
由于蛋白质药物在口服时,存在吸收差、生物利用率低的缺点,原因是口服吸收存在着三大生理上的屏障:一是吸收屏障,酶的分子量大,极性较强,具有较低的分配系数和扩散性能,使其不易为亲脂性生物膜摄取,故很难通过胃肠道吸收,故生物利用率低;二是酸屏障,该类药物对胃液的强酸敏感,易被胃酸水解而被破坏;三是酶屏障,胃肠道存在大量的蛋白酶对蛋白分子产生消化降解作用成为氨基酸而失效,本发明中将菌体悬浮液制成纳米药物,纳米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率。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紫外线、盐酸羟胺复合诱变为将出发株先经斜面活化12-24h,用1-20ml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菌体制得菌悬液,菌悬液经玻璃珠振荡30-60min后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作10-3-10-9倍比稀释,取3-20ml置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用10-30W紫外线灯预热20-60min,然后,在垂直距离10-50cm下照射30-120s,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悬液,再加入3-15%的盐酸羟胺,作10-3-10-9倍比稀释,每平板培养基上涂布0.2-1.0ml进行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8-38度,培养时间60-120小时。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由于诱变缺乏定向性,在诱变时如果不控制好诱变条件,会使得菌体诱变率低,菌体被杀死,而这种紫外线、盐酸羟胺复合诱变方式,使得菌体死亡率低,诱变率高。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筛选包括有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
平板初筛:以未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处理的出发株作对照株,挑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对照株的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为平板复筛用菌株;
平板复筛:将平板初筛的诱变株与对照株同时在26~38度下培养60~120h,挑选水解圈与菌落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摇瓶复筛用菌株;
摇瓶复筛:将平板复筛的诱变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摇床培养24~96h,培养温度26~38度,以PH值最低的培养液离心得改良菌体作为培养用的改良菌种。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设置,由于乙醛脱氢酶活性越高的醋酸菌,产乙酸的能力越强,形成的水解圈越大,因此,水解圈越大,表明产酶能力越强;由于诱变缺乏定向性,在诱变时会有许多菌体被杀死,因此,经过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多次筛选,可以将被杀死的菌体筛除,从而提高了诱变株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培养基包括有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其中,所述的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200ml、葡萄糖10-200ml、酵母膏10-200ml、硫酸铵0.1-10.0g、磷酸氢二钾0.1-10.0g、硫酸二氢钠0.1-10.0g、硫酸镁0.1-10.0g、琼脂0.1-10.0g,PH值为6.0-7.2,培养温度为26-38度,培养时间为20-48h;
所述的摇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200ml、葡萄糖10-200ml、酵母膏10-200ml、磷酸氢二钾0.1-10.0g、磷酸二氢钠0.1-10.0g、硫酸镁0.1-10.0g、氯化锰0.01-5.0g、烟酸酰胺1.0-20.0mg,PH值为6.0-7.2,培养温度26-38度,培养时间20-48h,振荡周期80-300r/min,接种一个斜面;
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200ml、葡萄糖1-100ml、酵母膏10-200ml、磷酸氢二钾0.1-10.0g、磷酸二氢钠0.1-10.0g、硫酸镁0.1-10.0g、氯化钙0.01-5.0g、氯化锰0.01-5.0g、烟酰胺1.0-20.0mg,培养温度26-38度,培养时间60-120h,接种量1%~15%,通气量为1:0.3~0.6(V/V);
所述的流加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 10-200ml。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设置,经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多次培养后,可以使得菌体利用率高。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在菌体悬浮液中加入0.5-5%(质量百分比)的海藻酸钠,在1-20KW电压下,经电喷雾装置喷雾到0.1-10.0%的氯化钙溶液中即得纳米凝胶粒,再将纳米凝胶粒制成颗粒状纳米药物。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其中,颗粒状纳米药物可以为胶囊或颗粒剂,纳米凝胶粒由于其高度分散,表面积大,有利于增加药物与吸收部位生物膜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其相对于溶液而言,在小肠的微绒毛中的滞留时间会大大延长,纳米载体对药物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防止胃肠道酸碱环境和各种酶系统的破坏,纳米凝胶粒在胃肠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三种:⑴细胞旁路通道转运;⑵肠道上皮细胞跨胞摄取;⑶经回肠内集合淋巴结的微皱褶细胞(M细胞)吞噬,其中,通过M细胞的吸收是口服纳米凝胶粒的主要吸收途径,纳米凝胶粒被吞噬后,通过囊性转运方式转运到M细胞基底面凹腔释放出来,纳米凝胶粒以游离状态或以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状态随淋巴细胞通过淋巴管,从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再分布到各组织器官,集合淋巴结的M细胞吞噬在肠道黏膜上皮屏障上打开一个通道,构成了纳米凝胶粒非受体转运的主要生理途径,使纳米凝胶粒以完整结构形式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纳米凝胶粒还可通过与膜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吸收,而粒子自身并不被转运过膜,纳米凝胶粒还可能被十二指肠的微绒毛所捕获,并滞留较长时间,进一步延长药物与细胞壁接触时间,提高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率,因此,纳米凝胶粒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具体实施方式
醋酸菌类微生物包括醋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本发明对酿酒酵母、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恶臭醋酸杆菌混浊变种、氧化葡萄糖杆菌四种菌株的产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和氧化型辅酶Ⅰ的活性进行对比分析后,从中筛选出具有高产乙醛脱氢酶活性的菌株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出发株。
实施例1:以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出发株,将出发株先经斜面活化12h,用1ml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菌体制得菌悬液,菌悬液经玻璃珠振荡30min后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作10-3倍比稀释,取3ml置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用10W紫外线灯预热20min,然后,在垂直距离10cm下照射30s,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悬液,再加入3%的盐酸羟胺,作10-3倍比稀释,每平板培养基上涂布0.2ml进行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8度,培养时间60小时,再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所述的筛选包括有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其中,
平板初筛:以未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处理的出发株作对照株,挑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对照株的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为平板复筛用菌株;
平板复筛:将平板初筛的诱变株与对照株同时在26度下培养60h,挑选水解圈与菌落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摇瓶复筛用菌株;
摇瓶复筛:将平板复筛的诱变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摇床培养24h,培养温度26度,以PH值最低的培养液离心得改良菌体作为培养用的改良菌种;
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制得菌体悬浮液,所述的培养基包括有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其中,所述的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ml、葡萄糖10ml、酵母膏10ml、硫酸铵0.1g、磷酸氢二钾0.1g、硫酸二氢钠0.1g、硫酸镁0.1g、琼脂0.1g,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26度,培养时间为20h;
所述的摇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ml、葡萄糖10ml、酵母膏10ml、磷酸氢二钾0.1g、磷酸二氢钠0.1g、硫酸镁0.1g、氯化锰0.01g、烟酸酰胺1.0mg,PH值为6.0,培养温度26度,培养时间20h,振荡周期80r/min,接种一个斜面;
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ml、葡萄糖1ml、酵母膏10ml、磷酸氢二钾0.1g、磷酸二氢钠0.1g、硫酸镁0.1g、氯化钙0.01g、氯化锰0.01g、烟酰胺1.0mg,培养温度26度,培养时间60h,接种量1%,通气量为1:0.3(V/V);
所述的流加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 10ml,流加培养后经管式分离机离心收集菌体,用磷酸盐缓冲液悬浮菌体,经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收集破碎液,采用双水相萃取进行粗分离,离心后取上清液制得菌体悬浮液,在菌体悬浮液中加入0.5%的海藻酸钠,在1KW电压下,经电喷雾装置喷雾到含0.1%的氯化钙溶液中得到纳米凝胶粒,取纳米凝胶粒80g,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阿尔法硫辛酸,维生素C,芝麻木酚素共1g,加入抑肽酶1g,胆酸盐、癸酸钠共1g,可压性淀粉12g、玉米淀粉5g制成200粒0.5g的胶囊,其中,乙醇脱氢酶500u/g,乙醛脱氢酶340u/g,氧化型辅酶210u/ g。
挑选20名自愿者身体健康,酒量相近,平均年龄30岁,三天内无饮酒,分成两组,一组10人空腹饮酒前2小时使用该胶囊,另一组10人在30分钟内喝完750ml的长城红葡萄酒(酒精度11.5%),喝完后5分钟各用酒精测试仪(韩国产CA2000)进行测试,服药组显示数值平均值为60.2mg/100ml,脸不红、头不晕、头不疼、头脑清醒,身体舒畅,而且,还可以继续喝下去;而服开水组显示数值取平均值为79.8 mg/100ml,已达到醉酒的边缘,有的已出现满脸通红,语无伦次,头晕脑胀,头重脚轻,醉酒症状明显。
60 min后再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40.6 mg/100ml,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80.4mg/100ml,葡萄酒的后劲很大,有6人已呼呼大睡,另外几人头疼得更厉害,完全醉酒。
180min后又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35mg/100ml,呈现出强劲的解酒效果,基本上没有酒后的作用,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60.1mg/100ml,血液中酒精浓度还是比较高,基本上直至第二天身体还会难受。
实施例2:以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出发株,将出发株先经斜面活化18h,用10ml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菌体制得菌悬液,菌悬液经玻璃珠振荡45min后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作10-6倍比稀释,取16ml置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用30W紫外线灯预热40min,然后,在垂直距离30cm下照射75s,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悬液,再加入9%的盐酸羟胺,作10-6倍比稀释,每平板培养基上涂布0.6ml进行避光培养,培养温度30度,培养时间90小时,再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所述的筛选包括有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其中,
平板初筛:以未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处理的出发株作对照株,挑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对照株的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为平板复筛用菌株;
平板复筛:将平板初筛的诱变株与对照株同时在32度下培养90h,挑选水解圈与菌落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摇瓶复筛用菌株;
摇瓶复筛:将平板复筛的诱变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摇床培养60h,培养温度32度,以PH值最低的培养液离心得改良菌体作为培养用的改良菌种;
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制得菌体悬浮液,所述的培养基包括有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其中,所述的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0ml、葡萄糖100ml、酵母膏100ml、硫酸铵5g、磷酸氢二钾5g、硫酸二氢钠5g、硫酸镁5g、琼脂5g,PH值为6.8,培养温度为32度,培养时间为40h;
所述的摇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0ml、葡萄糖100ml、酵母膏100ml、磷酸氢二钾5g、磷酸二氢钠5g、硫酸镁5g、氯化锰2.5g、烟酸酰胺10mg,PH值为6.5,培养温度32度,培养时间34h,振荡周期190r/min,接种一个斜面;
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0ml、葡萄糖50ml、酵母膏100ml、磷酸氢二钾5g、磷酸二氢钠5g、硫酸镁5g、氯化钙2.5g、氯化锰2.5g、烟酰胺10mg,培养温度32度,培养时间90h,接种量8%,通气量为1:0.45(V/V);
所述的流加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 100ml,流加培养后经管式分离机离心收集菌体,用磷酸盐缓冲液悬浮菌体,经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收集破碎液,采用双水相萃取进行粗分离,离心后取上清液制得菌体悬浮液,在菌体悬浮液中加入2.5%的海藻酸钠,在1KW电压下,经电喷雾装置喷雾到含5%的氯化钙溶液中得到纳米凝胶粒,取纳米凝胶粒70g,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阿尔法硫辛酸,维生素C,芝麻木酚素共10g,加入抑肽酶2.5g,胆酸盐、癸酸钠共2.5g,可压性淀粉10g、玉米淀粉5g制成200粒0.5g的胶囊,其中,乙醇脱氢酶5000u/g,乙醛脱氢酶2580u/g,氧化型辅酶1500u/ g。
挑选20名自愿者身体健康,酒量相近,平均年龄30岁,三天内无饮酒,分成两组,一组10人空腹饮酒前2小时使用该胶囊,另一组10人在30分钟内喝完750ml的长城红葡萄酒(酒精度11.5%),喝完后5分钟各用酒精测试仪(韩国产CA2000)进行测试,服药组显示数值平均值为40mg/100ml,脸不红、头不晕、头不疼、头脑清醒,身体舒畅,而且,还可以继续喝下去;而服开水组显示数值取平均值为79.8 mg/100ml,已达到醉酒的边缘,有的已出现满脸通红,语无伦次,头晕脑胀,头重脚轻,醉酒症状明显。
60 min后再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30.2 mg/100ml,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80.4mg/100ml,葡萄酒的后劲很大,有6人已呼呼大睡,另外几人头疼得更厉害,完全醉酒。
180min后又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23.1mg/100ml,呈现出强劲的解酒效果,基本上没有酒后的作用,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60.1mg/100ml,血液中酒精浓度还是比较高,基本上直至第二天身体还会难受。
实施例3:以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出发株,将出发株先经斜面活化24h,用20ml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菌体制得菌悬液,菌悬液经玻璃珠振荡60min后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作10-9倍比稀释,取20ml置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用30W紫外线灯预热60min,然后,在垂直距离50cm下照射120s,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悬液,再加入15%的盐酸羟胺,作10-9倍比稀释,每平板培养基上涂布1.0ml进行避光培养,培养温度38度,培养时间120小时,再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所述的筛选包括有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其中,
平板初筛:以未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处理的出发株作对照株,挑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对照株的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为平板复筛用菌株;
平板复筛:将平板初筛的诱变株与对照株同时在38度下培养120h,挑选水解圈与菌落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摇瓶复筛用菌株;
摇瓶复筛:将平板复筛的诱变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摇床培养96h,培养温度38度,以PH值最低的培养液离心得改良菌体作为培养用的改良菌种;
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制得菌体悬浮液,所述的培养基包括有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其中,所述的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200ml、葡萄糖200ml、酵母膏200ml、硫酸铵10.0g、磷酸氢二钾10.0g、硫酸二氢钠10.0g、硫酸镁10.0g、琼脂10.0g,PH值为7.2,培养温度为38度,培养时间为60h;
所述的摇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200ml、葡萄糖200ml、酵母膏200ml、磷酸氢二钾10.0g、磷酸二氢钠10.0g、硫酸镁10.0g、氯化锰5.0g、烟酸酰胺20.0mg,PH值为7.2,培养温度38度,培养时间48h,振荡周期300r/min,接种一个斜面;
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200ml、葡萄糖100ml、酵母膏200ml、磷酸氢二钾10.0g、磷酸二氢钠10.0g、硫酸镁10.0g、氯化钙5.0g、氯化锰5.0g、烟酰胺20.0mg,培养温度38度,培养时间120h,接种量15%,通气量为1:0.6(V/V);
所述的流加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 200ml,流加培养后经管式分离机离心收集菌体,用磷酸盐缓冲液悬浮菌体,经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收集破碎液,采用双水相萃取进行粗分离,离心后取上清液制得菌体悬浮液,在菌体悬浮液中加入5%的海藻酸钠,在20KW电压下,经电喷雾装置喷雾到含10%的氯化钙溶液中得到纳米凝胶粒,取纳米凝胶粒65g,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阿尔法硫辛酸,维生素C,芝麻木酚素共15g,加入抑肽酶5g,胆酸盐、癸酸钠共5g,可压性淀粉5g、玉米淀粉5g制成200粒0.5g的胶囊,其中,乙醇脱氢酶7200u/g,乙醛脱氢酶4800u/g,氧化型辅酶3200u/ g。
挑选20名自愿者身体健康,酒量相近,平均年龄30岁,三天内无饮酒,分成两组,一组10人空腹饮酒前2小时使用该胶囊,另一组10人在30分钟内喝完750ml的长城红葡萄酒(酒精度11.5%),喝完后5分钟各用酒精测试仪(韩国产CA2000)进行测试,服药组显示数值平均值为37mg/100ml,脸不红、头不晕、头不疼、头脑清醒,身体舒畅,而且,还可以继续喝下去;而服开水组显示数值取平均值为79.8 mg/100ml,已达到醉酒的边缘,有的已出现满脸通红,语无伦次,头晕脑胀,头重脚轻,醉酒症状明显。
60 min后再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20mg/100ml,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80.4mg/100ml,葡萄酒的后劲很大,有6人已呼呼大睡,另外几人头疼得更厉害,完全醉酒。
180min后又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12mg/100ml,呈现出强劲的解酒效果,基本上没有酒后的作用,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60.1mg/100ml,血液中酒精浓度还是比较高,基本上直至第二天身体还会难受。
实施例4:以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出发株,将出发株先经斜面活化12h,用1ml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菌体制得菌悬液,菌悬液经玻璃珠振荡30min后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作10-3倍比稀释,取3ml置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用10W紫外线灯预热20min,然后,在垂直距离10cm下照射30s,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悬液,再加入3%的盐酸羟胺,作10-3倍比稀释,每平板培养基上涂布0.2ml进行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8度,培养时间60小时,再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所述的筛选包括有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其中,
平板初筛:以未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处理的出发株作对照株,挑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对照株的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为平板复筛用菌株;
平板复筛:将平板初筛的诱变株与对照株同时在26度下培养60h,挑选水解圈与菌落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摇瓶复筛用菌株;
摇瓶复筛:将平板复筛的诱变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摇床培养24h,培养温度26度,以PH值最低的培养液离心得改良菌体作为培养用的改良菌种;
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制得菌体悬浮液,所述的培养基包括有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其中,所述的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ml、葡萄糖10ml、酵母膏10ml、硫酸铵0.1g、磷酸氢二钾0.1g、硫酸二氢钠0.1g、硫酸镁0.1g、琼脂0.1g,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26度,培养时间为20h;
所述的摇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ml、葡萄糖10ml、酵母膏10ml、磷酸氢二钾0.1g、磷酸二氢钠0.1g、硫酸镁0.1g、氯化锰0.01g、烟酸酰胺1.0mg,PH值为6.0,培养温度26度,培养时间20h,振荡周期80r/min,接种一个斜面;
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ml、葡萄糖1ml、酵母膏10ml、磷酸氢二钾0.1g、磷酸二氢钠0.1g、硫酸镁0.1g、氯化钙0.01g、氯化锰0.01g、烟酰胺1.0mg,培养温度26度,培养时间60h,接种量1%,通气量为1:0.3(V/V);
所述的流加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 10ml,流加培养后经管式分离机离心收集菌体,用磷酸盐缓冲液悬浮菌体,经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收集破碎液,采用双水相萃取进行粗分离,离心后取上清液制得菌体悬浮液,取菌体悬浮液70g再加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8g、肉豆蔻酸异丙酯5.0g、维生素E2.0g、安赛蜜1.0g、蛋奶粉香精2.0g、甘草酸1.0g、薄荷油1.0g,加入到喷雾瓶中,制成100g解酒喷雾剂,其中,乙醇脱氢酶430u/g,乙醛脱氢酶350u/g,氧化型辅酶265u/ g。
挑选20名自愿者身体健康,酒量相近,平均年龄30岁,三天内无饮酒,分成两组,一组10人空腹饮酒前2小时使用该喷雾剂,另一组10人在30分钟内喝完750ml的长城红葡萄酒(酒精度11.5%),喝完后5分钟各用酒精测试仪(韩国产CA2000)进行测试,服药组显示数值平均值为53mg/100ml,脸不红、头不晕、头不疼、头脑清醒,身体舒畅,而且,还可以继续喝下去;而服开水组显示数值取平均值为79.8 mg/100ml,已达到醉酒的边缘,有的已出现满脸通红,语无伦次,头晕脑胀,头重脚轻,醉酒症状明显。
60 min后再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41.2 mg/100ml,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80.4mg/100ml,葡萄酒的后劲很大,有6人已呼呼大睡,另外几人头疼得更厉害,完全醉酒。
180min后又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32.0mg/100ml,呈现出强劲的解酒效果,基本上没有酒后的作用,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60.1mg/100ml,血液中酒精浓度还是比较高,基本上直至第二天身体还会难受。
实施例5:以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出发株,将出发株先经斜面活化18h,用10ml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菌体制得菌悬液,菌悬液经玻璃珠振荡45min后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作10-6倍比稀释,取16ml置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用30W紫外线灯预热40min,然后,在垂直距离30cm下照射75s,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悬液,再加入9%的盐酸羟胺,作10-6倍比稀释,每平板培养基上涂布0.6ml进行避光培养,培养温度30度,培养时间90小时,再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所述的筛选包括有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其中,
平板初筛:以未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处理的出发株作对照株,挑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对照株的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为平板复筛用菌株;
平板复筛:将平板初筛的诱变株与对照株同时在32度下培养90h,挑选水解圈与菌落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摇瓶复筛用菌株;
摇瓶复筛:将平板复筛的诱变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摇床培养60h,培养温度32度,以PH值最低的培养液离心得改良菌体作为培养用的改良菌种;
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制得菌体悬浮液,所述的培养基包括有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其中,所述的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0ml、葡萄糖100ml、酵母膏100ml、硫酸铵5g、磷酸氢二钾5g、硫酸二氢钠5g、硫酸镁5g、琼脂5g,PH值为6.8,培养温度为32度,培养时间为40h;
所述的摇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0ml、葡萄糖100ml、酵母膏100ml、磷酸氢二钾5g、磷酸二氢钠5g、硫酸镁5g、氯化锰2.5g、烟酸酰胺10mg,PH值为6.5,培养温度32度,培养时间34h,振荡周期190r/min,接种一个斜面;
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0ml、葡萄糖50ml、酵母膏100ml、磷酸氢二钾5g、磷酸二氢钠5g、硫酸镁5g、氯化钙2.5g、氯化锰2.5g、烟酰胺10mg,培养温度32度,培养时间90h,接种量8%,通气量为1:0.45(V/V);
所述的流加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 100ml,流加培养后经管式分离机离心收集菌体,用磷酸盐缓冲液悬浮菌体,经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收集破碎液,采用双水相萃取进行粗分离,离心后取上清液制得菌体悬浮液,取菌体悬浮液80g再加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0g、肉豆蔻酸异丙酯3.0g、维生素E2.0g、安赛蜜2.0g、蛋奶粉香精1.0g、甘草酸1.0g、薄荷油1.0g,加入到喷雾瓶中,制成100g解酒喷雾剂,其中,乙醇脱氢酶4500u/g,乙醛脱氢酶4300u/g,氧化型辅酶3650u/ g。
挑选20名自愿者身体健康,酒量相近,平均年龄30岁,三天内无饮酒,分成两组,一组10人空腹饮酒前2小时使用该喷雾剂,另一组10人在30分钟内喝完750ml的长城红葡萄酒(酒精度11.5%),喝完后5分钟各用酒精测试仪(韩国产CA2000)进行测试,服药组显示数值平均值为40mg/100ml,脸不红、头不晕、头不疼、头脑清醒,身体舒畅,而且,还可以继续喝下去;而服开水组显示数值取平均值为79.8 mg/100ml,已达到醉酒的边缘,有的已出现满脸通红,语无伦次,头晕脑胀,头重脚轻,醉酒症状明显。
60 min后再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25.3mg/100ml,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80.4mg/100ml,葡萄酒的后劲很大,有6人已呼呼大睡,另外几人头疼得更厉害,完全醉酒。
180min后又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16.3mg/100ml,呈现出强劲的解酒效果,基本上没有酒后的作用,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60.1mg/100ml,血液中酒精浓度还是比较高,基本上直至第二天身体还会难受。
实施例6:以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出发株,将出发株先经斜面活化24h,用20ml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菌体制得菌悬液,菌悬液经玻璃珠振荡60min后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作10-9倍比稀释,取20ml置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用30W紫外线灯预热60min,然后,在垂直距离50cm下照射120s,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悬液,再加入15%的盐酸羟胺,作10-9倍比稀释,每平板培养基上涂布1.0ml进行避光培养,培养温度38度,培养时间120小时,再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所述的筛选包括有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其中,
平板初筛:以未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处理的出发株作对照株,挑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对照株的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为平板复筛用菌株;
平板复筛:将平板初筛的诱变株与对照株同时在38度下培养120h,挑选水解圈与菌落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摇瓶复筛用菌株;
摇瓶复筛:将平板复筛的诱变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摇床培养96h,培养温度38度,以PH值最低的培养液离心得改良菌体作为培养用的改良菌种;
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制得菌体悬浮液,所述的培养基包括有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其中,所述的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200ml、葡萄糖200ml、酵母膏200ml、硫酸铵10.0g、磷酸氢二钾10.0g、硫酸二氢钠10.0g、硫酸镁10.0g、琼脂10.0g,PH值为7.2,培养温度为38度,培养时间为60h;
所述的摇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200ml、葡萄糖200ml、酵母膏200ml、磷酸氢二钾10.0g、磷酸二氢钠10.0g、硫酸镁10.0g、氯化锰5.0g、烟酸酰胺20.0mg,PH值为7.2,培养温度38度,培养时间48h,振荡周期300r/min,接种一个斜面;
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200ml、葡萄糖100ml、酵母膏200ml、磷酸氢二钾10.0g、磷酸二氢钠10.0g、硫酸镁10.0g、氯化钙5.0g、氯化锰5.0g、烟酰胺20.0mg,培养温度38度,培养时间120h,接种量15%,通气量为1:0.6(V/V);
所述的流加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 200ml,流加培养后经管式分离机离心收集菌体,用磷酸盐缓冲液悬浮菌体,经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收集破碎液,采用双水相萃取进行粗分离,离心后取上清液制得菌体悬浮液,取菌体悬浮液75g再加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0g、肉豆蔻酸异丙酯5.0g、维生素E5.0g、安赛蜜2.0g、蛋奶粉香精1.0g、甘草酸1.0g、薄荷油1.0g,加入到喷雾瓶中,制成100g解酒喷雾剂,其中,乙醇脱氢酶7300u/g,乙醛脱氢酶5600u/g,氧化型辅酶4300u/ g。
挑选20名自愿者身体健康,酒量相近,平均年龄30岁,三天内无饮酒,分成两组,一组10人空腹饮酒前2小时使用该喷雾剂,另一组10人在30分钟内喝完750ml的长城红葡萄酒(酒精度11.5%),喝完后5分钟各用酒精测试仪(韩国产CA2000)进行测试,服药组显示数值平均值为37mg/100ml,脸不红、头不晕、头不疼、头脑清醒,身体舒畅,而且,还可以继续喝下去;而服开水组显示数值取平均值为79.8 mg/100ml,已达到醉酒的边缘,有的已出现满脸通红,语无伦次,头晕脑胀,头重脚轻,醉酒症状明显。
60 min后再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20.1mg/100ml,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80.4mg/100ml,葡萄酒的后劲很大,有6人已呼呼大睡,另外几人头疼得更厉害,完全醉酒。
180min后又测一次,服药组平均值为11.6mg/100ml,呈现出强劲的解酒效果,基本上没有酒后的作用,而服开水组平均值为60.1mg/100ml,血液中酒精浓度还是比较高,基本上直至第二天身体还会难受。

Claims (9)

1.一种解酒防醉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以及氧化型辅酶,其中,乙醇脱氢酶1-10000u/g,乙醛脱氢酶1-10000u/g,氧化型辅酶1-10000u/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酒防醉药,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还包括有1-15%的抗氧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酒防醉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为还原型谷胱甘肽,阿尔法硫辛酸,维生素C,芝麻木酚素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解酒防醉药,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解酒防醉药还含有0.01-5.0%的酶抑制剂、0.01-5.0%的吸收促进剂,所述的酶抑制剂为抑肽酶,吸收促进剂为胆酸盐、癸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解酒防醉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醋酸菌类微生物为出发株,将其先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复合诱变,然后,经筛选制得改良菌种,将改良菌种经培养基培养后,再制得菌体悬浮液,最后,将菌体悬浮液制成纳米药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酒防醉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线、盐酸羟胺复合诱变为将出发株先经斜面活化12-24h,用1-20ml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菌体制得菌悬液,菌悬液经玻璃珠振荡30-60min后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作10-3-10-9倍比稀释,取3-20ml置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用10-30W紫外线灯预热20-60min,然后,在垂直距离10-50cm下照射30-120s,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悬液,再加入3-15%的盐酸羟胺,作10-3-10-9倍比稀释,每平板培养基上涂布0.2-1.0ml进行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8-38度,培养时间60-12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解酒防醉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选包括有平板初筛、平板复筛、摇瓶复筛;
平板初筛:以未经紫外线、盐酸羟胺处理的出发株作对照株,挑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对照株的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为平板复筛用菌株;
平板复筛:将平板初筛的诱变株与对照株同时在26~38度下培养60~120h,挑选水解圈与菌落大且形状规则的诱变株作摇瓶复筛用菌株;
摇瓶复筛:将平板复筛的诱变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摇床培养24~96h,培养温度26~38度,以PH值最低的培养液离心得改良菌体作为培养用的改良菌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解酒防醉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包括有斜面培养基、摇瓶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流加培养基;其中,所述的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200ml、葡萄糖10-200ml、酵母膏10-200ml、硫酸铵0.1-10.0g、磷酸氢二钾0.1-10.0g、硫酸二氢钠0.1-10.0g、硫酸镁0.1-10.0g、琼脂0.1-10.0g,PH值为6.0-7.2,培养温度为26-38度,培养时间为20-60h;
所述的摇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200ml、葡萄糖10-200ml、酵母膏10-200ml、磷酸氢二钾0.1-10.0g、磷酸二氢钠0.1-10.0g、硫酸镁0.1-10.0g、氯化锰0.01-5.0g、烟酸酰胺1.0-20.0mg,PH值为6.0-7.2,培养温度26-38度,培养时间20-48h,振荡周期80-300r/min,接种一个斜面;
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10-200ml、葡萄糖1-100ml、酵母膏10-200ml、磷酸氢二钾0.1-10.0g、磷酸二氢钠0.1-10.0g、硫酸镁0.1-10.0g、氯化钙0.01-5.0g、氯化锰0.01-5.0g、烟酰胺  1.0-20.0mg,培养温度26-38度,培养时间60-120h,接种量1%~15%,通气量为1:0.3~0.6(V/V);
所述的流加培养基组成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95%乙醇 10-200ml。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酒防醉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菌体悬浮液中加入0.5-5%(质量百分比)的海藻酸钠,在1-20KW电压下,经电喷雾装置喷雾到0.1-10.0%的氯化钙溶液中即得纳米凝胶粒,再将纳米凝胶粒制成颗粒状纳米药物。
CN2013101230966A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31699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30966A CN103169956A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30966A CN103169956A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9956A true CN103169956A (zh) 2013-06-26

Family

ID=48630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30966A Pending CN103169956A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995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3132A (zh) * 2013-12-04 2014-03-26 曾玉 一种解酒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3598A (zh) * 2014-06-11 2014-08-13 劲牌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解酒功效的中药材及活性因子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CN108434446A (zh) * 2018-03-21 2018-08-24 杭州赫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乙醛脱氢酶的脂质体雾化治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54528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协合生物医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乙醛脱氢酶防醉饮品
EP4082359A1 (en) * 2021-04-27 2022-11-02 Kharima Boumelki Nutr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 enzyme to prevent and/or relief alcohol consumption disorde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8182A (zh) * 2002-04-03 2003-10-15 葛莘 含有嗜酸嗜硷耐高温微生物基因产物的制品及其应用
CN1911102A (zh) * 2006-05-30 2007-02-14 安寿松 解酒保健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8182A (zh) * 2002-04-03 2003-10-15 葛莘 含有嗜酸嗜硷耐高温微生物基因产物的制品及其应用
CN1911102A (zh) * 2006-05-30 2007-02-14 安寿松 解酒保健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秋丽: "抑肽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3132A (zh) * 2013-12-04 2014-03-26 曾玉 一种解酒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3598A (zh) * 2014-06-11 2014-08-13 劲牌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解酒功效的中药材及活性因子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CN108434446A (zh) * 2018-03-21 2018-08-24 杭州赫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乙醛脱氢酶的脂质体雾化治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34446B (zh) * 2018-03-21 2022-04-26 杭州赫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乙醛脱氢酶的脂质体雾化治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54528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协合生物医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乙醛脱氢酶防醉饮品
EP4082359A1 (en) * 2021-04-27 2022-11-02 Kharima Boumelki Nutr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 enzyme to prevent and/or relief alcohol consumption disorder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6052B (zh) 一种发酵型茶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9956A (zh) 一种解酒防醉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132869B (zh) 一种具解酒防醉作用保健用品
CN1843385A (zh) 肠道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6570B (zh) 一种螺旋藻破壁脱腥的方法
CN106579387A (zh) 一种阿拉伯糖酵素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6551378A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蛹虫草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14774A (zh) 一种果蔬活性酵素液的制备方法
CN102021162A (zh) 高活性双歧杆菌菌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8917A (zh) 一种红薯叶益生菌健康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8217A (zh) 一种含双歧杆菌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KR100380287B1 (ko) 상황버섯류 액체배양물을 함유한 기능성 음료 및 그제조방법
CN105919087A (zh) 一种果蔬复合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9612A (zh) 饮品及其制作方法
CN101284128A (zh) 一种解酒防醉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9583A (zh) 一种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醋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6843B (zh) 一种功能性蔓越莓黑莓复合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3578A (zh) 一种快速杀灭口腔病毒的复合益生菌抑菌液
CN106148308A (zh) 一种重组枯草杆菌纤溶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01275149A (zh) 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KR20010008993A (ko) 눈꽃동충하초 액체배양물을 함유한 기능성 음료 및그 제조방법
JP4126053B2 (ja) 鹿角霊芝を含有した健康食品の製造方法
CN108208325A (zh) 一种益生菌复合矿物质添加剂
CN107129947A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中的专业调节肠道复合菌的发酵工艺
KR101082598B1 (ko) 노루궁뎅이버섯을 이용한 숙취해소음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