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3643B - 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3643B
CN103163643B CN201210483649.4A CN201210483649A CN103163643B CN 103163643 B CN103163643 B CN 103163643B CN 201210483649 A CN201210483649 A CN 201210483649A CN 103163643 B CN103163643 B CN 103163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light source
shell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836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3643A (zh
Inventor
泽本知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63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3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6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7Adaptive control of the scanning light beam, e.g. using the feedback from one or more det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光扫描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发出光束的发光点的光源、使光束进行偏转扫描的偏转体、成像光学系统、外壳、同步传感器、安装有光源和同步传感器的电路基板、以及调整机构。调整机构能够调整从多个发光点分别发出的光束在被扫描面上的间隔。电路基板具有安装光源的第一部分、安装同步传感器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中间部。第一部分配置在外壳的外部,第二部分配置在外壳的内部,中间部贯通外壳的壁面。调整机构在间隔被调整的状态下,利用外壳使光源固定。据此,将光源和同步传感器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的情况下,准确地固定该电路基板。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多束方式光源的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等中具有光扫描装置,该光扫描装置利用激光对感光鼓的圆周面(被扫描面)进行扫描曝光,在所述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为了实现与向感光鼓的写入开始时机同步,在光扫描装置中具备射入所述激光的一部分的BD(Beam Detect光束探测)传感器。通常,发出所述激光的激光光源安装在电路基板(APC基板)上,该电路基板上安装有APC(Auto Power Control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所述BD传感器安装在与所述APC基板不同的电路基板上。
在单束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将激光光源和BD传感器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上的光扫描装置已为公众所知。按照这种装置,能够减少传感器的使用数量,并且能够实现两者的驱动电路的共有化。
此外,在多束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将多束激光光源和BD传感器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上的光扫描装置已为公众所知。在多束方式中,对应于图像的设定分辨率(dpi),需要调整感光鼓上的副扫描方向的点间距。上述调整可以通过使激光光源绕光轴进行微小转动来实现。但是,当将激光光源和BD传感器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上时,伴随绕所述光轴的转动,BD传感器的位置改变,会产生激光不能射入BD传感器的受光面的问题。在上述装置中使用光学元件(变形透镜(anamorphic lens)),该光学元件将朝向BD传感器照射的检测用光束的点(spot)转换成在副扫描方向上长的点,这样,即使因所述转动而BD传感器的位置移动,BD传感器也可以检测到所述检测用光束。
但是,按照上述装置的方法,还另外需要用于将射入BD传感器的检测用激光束成形的特殊的光学元件。这会导致元件数量增加、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当采用不使用上述特殊光学元件而将激光光源和BD传感器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上的结构时,则存在调整激光光源的绕光轴转动以及此后如何固定所述电路基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束方式的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采用将光源和用于实现与写入时机同步的传感器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的结构的情况下,准确地固定该电路基板。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光扫描装置,包括:光源、偏转体、成像光学系统、外壳、同步传感器、电路基板和调整机构。光源具有多个发出光束(beam of light)的发光点。偏转体反射所述光束使该光束进行偏转扫描。成像光学系统使进行所述偏转扫描后的所述光束成像于被扫描面。外壳至少收容所述偏转体和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同步传感器接收进行所述偏转扫描后的所述光束,并输出表示接收到所述光束的检测信号。电路基板用于安装所述光源和所述同步传感器。调整机构通过使所述光源绕其光轴转动,调整从多个所述发光点分别发出的光束在所述被扫描面上的间隔。
所述光源以能够绕其光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电路基板具有安装所述光源的第一部分、安装所述同步传感器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第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中间部贯通所述外壳的壁面。所述调整机构在所述间隔被调整的状态下,利用所述外壳使所述光源固定。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地保持所述光源的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间隔被调整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像载体,具有作为被扫描面的静电潜像的承载面。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采用将光源和用于实现与写入时机同步的传感器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的结构的情况下,准确地固定该电路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光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多束方式的感光鼓的曝光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表示多束激光光源的发光部的立体图。
图5是托架和电路基板的正面俯视图。
图6是托架和电路基板的背面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电路基板上安装托架和BD传感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光扫描装置的外壳以及安装在该外壳上的托架和电路基板的立体图。
图9是光扫描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是光扫描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将盖构件从外壳主体上取下后的状态。
图11是光扫描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将盖构件安装在外壳主体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简要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1的图像形成装置1结构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例示了打印机,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具有各种功能的数码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光扫描装置11、显像器12、带电器13、感光鼓14(像载体)、转印辊15、定影器16和供纸盒17。
光扫描装置11是多束方式的光扫描装置,包括多束激光光源、偏转体、扫描透镜以及光学元件等成像光学系统,并且向利用带电器13大体均匀带电的感光鼓14的圆周面(被扫描面)照射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来形成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关于该光扫描装置11,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显像器12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4的圆周面提供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像。显像器12包括承载调色剂的显像辊和搅拌并输送调色剂的螺旋式输送器。形成在感光鼓14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从供纸盒17中抽出并在输送通道P中输送的记录纸上。转印辊15由具有导电性的橡胶材料等构成并被施加有转印偏压,且将形成在感光鼓14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上。
定影器16对形成在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其包括:内置有加热器的定影辊160;以及设置在与定影辊160相对的位置上的加压辊161。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简单说明。首先,由带电器13使感光鼓14的表面大体均匀带电。利用光扫描装置11对感光鼓14的圆周面进行曝光,从而将要在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通过从显像器12向感光鼓14的圆周面提供调色剂,上述静电潜像显像为调色剂像。另一方面,从供纸盒17朝向输送通道P抽出记录纸。通过使记录纸经过转印辊15和感光鼓14之间的夹缝部,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该记录纸上。在进行上述转印动作之后,向定影器16输送记录纸,从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上。
光扫描装置11包括:外壳20;收容在该外壳20内的激光光源30(光源);反射激光光源30发出的光束而使其进行偏转扫描的偏转体40;使进行所述偏转扫描后的光束成像于感光鼓14的圆周面上的成像光学系统;以及第一、第二BD传感器6A、6B(同步传感器)。成像光学系统包括:准直仪透镜51、圆柱透镜52、第一扫描透镜53、第二扫描透镜54、反射镜55以及第一、第二聚光透镜56A、56B。
激光光源30包括:具有发出光束的多个发光点,并发出多束激光(multi-beam laser)的发光部30A;以及用于向该发光部30A供电的导线部35。发光部30A是单片多束激光二极管(monolithic multi-laser diode),其具有圆柱状的插头构件,并且在其前端面F配置有以一定间隔排成一列的四个激光二极管(LD)31、32、33、34(发光点)。四个LD31~LD34排列在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分别具有倾斜角的线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具有四个LD的单片多束激光二极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在同一芯片上配置有两个以上LD的单片多束激光二极管即可。
准直仪透镜51将从激光光源30发出并扩散的光束(bundle of light)转换成平行光。圆柱透镜52将所述平行光的光束转换成在主扫描方向上长的线状光,并成像于偏转体40(多面体转镜41)。
偏转体40用于反射由圆柱透镜52成像的光束并使其进行偏转扫描,包括多面体转镜41和多角形马达42。多面体转镜41沿图中箭头R的方向以规定速度旋转,并且以使光束沿感光鼓14的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扫描的方式使光束偏转。多角形马达42产生使多面体转镜41以规定速度旋转的旋转力。多角形马达42的旋转轴43与多面体转镜41连接,多面体转镜41绕旋转轴43旋转。另外,作为偏转体40也可以使用MEMS(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反射镜。
第一扫描透镜53和第二扫描透镜54是具有fθ特性的透镜,并且是具有由特殊复曲面构成的透镜面(转动非对称的折射面)的透镜。上述扫描透镜53、54配置成在从多面体转镜41朝向感光鼓14的圆周面的光轴上彼此相对。第一、第二扫描透镜53、54使被多面体转镜41反射后的偏转光束聚光并成像于感光鼓14的圆周面。
反射镜55将从第一扫描透镜53和第二扫描透镜54输出的偏转光束向设置在外壳20上的省略图示的开口部反射并使其向感光鼓14照射。第一聚光透镜56A和第二聚光透镜56B设置在多面体转镜41的对感光鼓14的圆周面的有效扫描区域范围外的光路上,并且分别使所述偏转光束成像于第一BD传感器6A和第二BD传感器6B。
为了针对一个主扫描行实现写入时机同步,第一BD传感器6A和第二BD传感器6B检测所述偏转光束,所述写入时机是开始向感光鼓14的圆周面照射偏转光束的时机。第一BD传感器6A配置在主扫描行的扫描开始侧,第二BD传感器6B配置在主扫描行的扫描终止侧。第一、第二BD传感器6A、6B由光电二极管等构成,并且在未检测到光束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光束通过其受光面的期间输出低电平信号。
如图3所示,从激光光源30的LD31~LD34向多面体转镜41照射出四条激光束LB-1~LB-4。另外,在图3中,未示出上述成像光学系统。多面体转镜41通过多角形马达42而绕旋转轴43沿箭头R方向高速旋转。多面体转镜41具有六个反射镜面41A、41B、41C、41D、41E、41F。在特定的时机,四条激光束LB-1~LB-4向一个反射镜面(图3中为反射镜面41B)照射,并被该反射镜面41B向感光鼓14的圆周面方向折反射。伴随多面体转镜41的旋转,四条激光束LB-1~LB-4沿主扫描方向D2对感光鼓14的圆周面进行扫描。由此,在感光鼓14的圆周面上描绘出四条扫描线SL。由于根据图像数据对激光束LB-1~LB-4进行调制,所以在感光鼓14的圆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在此,四条激光束LB-1~LB-4在沿副扫描方向D1(图3中为感光鼓14的旋转方向)以激光束LB-1、LB-2、LB-3、LB-4的顺序依次排列的状态下,沿主扫描方向D2描绘出四条扫描线SL。这是因为如图4所示、四个LD31~LD34隔开一定间隔排列成直线状。因此,激光束LB-1~LB-4的副扫描方向的光束间距、即描绘的图像的分辨率(dpi)依存于四个LD31~LD34的排列间距。
上述光束间距能够通过使发光部30A绕支架构件的中心转动来进行调整。具体地说,把通过发光部30A的前端面F的中心O的法线G作为转动轴,通过使发光部30A沿图中箭头的方向转动,表面上看来能够改变四个LD31~LD34的排列间距。即,如果使发光部30A绕法线G的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副扫描方向的光束间距变小,反之,如果使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副扫描方向的光束间距变大。因此,通过发光部30A的转动调整,能够得到对应于图像的设定分辨率的光束间距。
在图2中,虽然为了使图示简单化,隔开间隔描绘了激光光源30和第一、第二BD传感器6A、6B,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激光光源30和第一、第二BD传感器6A、6B(以下称为BD传感器6)都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70上。
电路基板70上安装有激光光源30的驱动电路以及用于控制LD31~LD34发光量的APC电路等电路元件(省略图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70上还安装有被托架36保持的激光光源30和BD传感器6。电路基板70呈长方形的形状。
在电路基板70的一对长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切口部701、702。第一切口部701设置在上侧长边的端部附近,呈大体直角三角形的切口形状。第二切口部702设置在下侧长边的中央附近,呈大体等腰三角形的切口形状。此外,在电路基板70的各长边附近分别穿设有第一基板螺钉孔703和第二基板螺钉孔704。第一基板螺钉孔703和第二基板螺钉孔704隔着激光光源30的安装位置,配置在电路基板70的大体对角位置上。
BD传感器6安装在接近电路基板70的一个短边的位置上。第二基板螺钉孔704穿设在偏向BD传感器6所接近的短边的位置上。因此,BD传感器6和第二基板螺钉孔704之间的距离L较短,BD传感器6安装在第二基板螺钉孔704附近的位置上。
托架36(保持构件/调整机构的一部分)是在其长边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361和第二端部362的长方形平板构件,用于固定地保持激光光源30。在托架36的中心位置上穿设有支架部36H,该支架部36H用于插入激光光源30的发光部30A的圆柱状的插头构件。支架部36H的内径比发光部30A的插头构件的外径稍小,发光部30A被压入支架部36H。通过这种压入,使发光部30A和托架36一体化。此外,在托架36的第一端部361和第二端部362的附近分别穿设有第一保持孔363和第二保持孔364(螺钉孔)。
激光光源30的导线部35的下端部插入于设置在电路基板70上的安装孔,以在该插入部上进行焊接的方式将激光光源30安装在电路基板70上。换句话说,电路基板70和托架36仅通过导线部35而连接。导线部35具有规定的长度,如图7所示,发光部30A以在电路基板70和托架36之间具有规定间隔H的状态直立设置在电路基板70上。上述规定间隔H是当发光部30A绕光轴进行转动调整以及由电路基板70的盖构件23(图9,图10)进行固定时能容许导线部35扭转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电路基板70的安装区域划分为安装激光光源30(托架36)的第一部分70A和安装BD传感器6的第二部分70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70A占据电路基板70的大部分,上述第一部分70A配置在光扫描装置11的外壳20的外部。而第二部分70B是电路基板70的一个端部的面积较小部分,上述第二部分70B配置在外壳20的内部。第一部分70A和第二部分70B之间的中间部70C贯通外壳20的侧壁面。
外壳20包括:具有上面开口部,并且具有收容偏转体40和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空腔的外壳主体200;以及盖住该外壳主体的上面开口部(图9、图10中示意性表示)的盖构件23。外壳主体200在安装电路基板70的部位附近具有鼓出部201。在上述鼓出部201的一侧壁(外壳的壁面)上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切口202,该切口202用于贯通电路基板70。
同时参照图9所示的示意性俯视图,电路基板70以其大半部分与构成外壳主体200侧壁的一部分的安装板21相对、且剩余部分收容在外壳20内的方式安装在外壳主体200。具体地说,安装有激光光源30的第一部分70A在外壳主体200的外部与安装板21隔开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安装有BD传感器6的第二部分70B进入到外壳主体200的鼓出部201内。第二部分70B的边缘部分嵌入突出设置在鼓出部201内的定位槽22。中间部70C嵌入于切口202。
托架36和电路基板70分别单独固定在安装板21上。托架36通过第一保持螺钉371和第二保持螺钉372(小螺钉)固定在安装板21的规定位置上。此外,电路基板70通过第一基板螺钉71和第二基板螺钉72固定在安装板21的规定位置上。
具体地说,通过使第一保持螺钉371穿过第一保持孔363,并使第二保持螺钉372穿过第二保持孔364,并且使它们分别固定连接于设置在安装板21的第一位置上的螺钉孔,从而将托架36固定在安装板21上。另一方面,通过使第一基板螺钉71穿过第一基板螺钉孔703,并使第二基板螺钉72穿过第二基板螺钉孔704,并且分别使它们固定连接于设置在安装板21的第二位置上的螺钉孔,从而将电路基板70固定在安装板21。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用第一基板螺钉71和第二基板螺钉72固定电路基板70,而仅利用后述的盖构件23产生的按压力将电路基板70固定在外壳20上。
在此,以电路基板70覆盖托架36的方式,将两者安装在外壳20上。即,以图6所示的状态固定在安装板21。此外,托架36倾斜安装在电路基板70上,并且从电路基板70和托架36重叠的方向观察,托架36安装成托架36的第一端部361的一部分从电路基板70的第一切口部701露出,第二端部362的一部分从第二切口部702露出。由此,即使当托架36以导线部35为转动轴转动时、特别是在图6中托架3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保持孔363和第二保持孔364也能通过第一切口部701和第二切口部702而露出。因此,能够使用户对第一保持螺钉371和第二保持螺钉372进行固定连接的作业性良好。
此外,BD传感器6安装在第二基板螺钉孔704附近的位置上。即,BD传感器6的安装位置附近是第二基板螺钉72进行固定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因驱动多面体转镜41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等的影响不容易波及到BD传感器6。
图10是外壳20(光扫描装置11)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将盖构件23(按压构件)从外壳主体200上取下后(离开)的状态(第二姿势),图11表示将盖构件23安装在外壳主体200上的状态(第一姿势)。盖构件23在将光学元件等组装在外壳主体200内之后覆盖上面开口,以便防尘。在盖构件23安装在外壳主体200上的状态下,盖构件23的下边缘部23P按压电路基板70的第二部分70B的上边缘部70P。通过这种按压,第二部分70B的下方边缘部被嵌入定位槽22。通过上述嵌入,来确定BD传感器6的安装位置。即,仅将盖构件23安装在外壳主体200上,就能够以定位状态固定电路基板70,并且BD传感器6也处于组装在外壳20内的规定位置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8~图11,对伴随激光光源30的发光部30A转动调整的、将托架36和电路基板70的组装件固定在外壳20上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如上所述,以将中间部70C嵌入切口202的方式将电路基板70安装在外壳主体200上。此时,为了防止粉尘进入到外壳20内,优选在中间部70C和切口202之间设置像海绵那样的密封构件。并且,作业人员使用省略图示的夹具,对从激光光源30发出的激光束LB-1~LB-4的副扫描方向的光束间距进行调整。所述夹具用于将托架36按压保持在外壳20的规定的接触面上,使托架36与外壳20正对。
在用所述夹具保持托架36的状态下,作业人员以使发光部30A绕光轴(法线G)适当地转动的方式,使托架36和发光部30A相对转动。在上述转动的过程中,检测副扫描方向的光束间距与规定的分辨率(dpi)匹配的位置。在发光部30A的转动调整结束后,作业人员使用第一保持螺钉371和第二保持螺钉372,将托架36固定在外壳主体200的安装板21(外壳的外表面)上。另外,在上述阶段,电路基板70自身未直接固定在安装板21上,而处于通过导线部35间接保持在安装板21上的状态。而且,由于导线部35具有在电路基板70和托架36之间能够存在规定间隔H的长度,所以电路基板70处于基于导线部35的变形(扭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移动的状态。
此后,作业人员将盖构件23安装在外壳主体200的开口部上。在安装盖构件23之前,如图10所示,电路基板70的第二部分70B的上边缘部70P处于比外壳主体200的上边缘稍许突出的状态。通过安装盖构件23,盖构件23的下边缘部23P处于按压第二部分70B的上边缘部70P的状态。利用上述按压力,电路基板70以导线部35为转动(扭转)中心,如图11的箭头35A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扭转)。
通过上述电路基板70的转动,第二部分70B的下方边缘部以被按压的状态嵌入于定位槽22。由此,导线部35的扭转反弹力也相互作用,从而电路基板70被进行定位且处于固定状态。此外,BD传感器6处于在外壳20内的位置匹配结束的状态。因此,虽然在图5~图8中示出了使用第一基板螺钉71和第二基板螺钉72对电路基板70进行固定的例子,但是不用依存于上述螺钉,通过安装盖构件23,也能够对电路基板70和BD传感器6进行定位和固定。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安装有激光光源30和BD传感器6的电路基板70的中间部70C贯通设置在外壳20的壁面上的切口202,并且以对所述光束间距进行调整后的状态,通过托架36(调整机构)固定在外壳20的外表面上。此外,作为安装有激光光源30的部位的电路基板70的第一部分70A向外壳20的外部露出。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发光部30A绕光轴转动的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安装有BD传感器6的第二部分70B被收容在外壳20内,所以能够防止BD传感器6受到尘埃的影响。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装置通过将作为按压构件的盖构件23安装在外壳主体200上,盖构件23的下边缘部23P按压第二部分70B的上边缘部70P,从而以定位状态将电路基板70固定在外壳20上。因此,通过将托架36安装在外壳20的外表面上、以及将盖构件23安装到外壳主体200上而产生的向电路基板70的一部分施加的按压力,来固定电路基板70。即,可以不使用螺钉等将电路基板70固定于外壳20,而仅以盖构件23的按压力实现固定。
发光部30A仅通过导线部35以规定的高度直立设置在电路基板70上并得到支撑,该导线部35利用其扭转来吸收发光部30A绕所述光轴的转动。因此,为了调整所述光束的间隔,使发光部30A绕光轴转动,即使在这种状态下固定电路基板70,伴随所述转动产生的发光部30A和电路基板70之间的扭转也会被导线部35吸收。因此,能够分别单独且可靠地进行所述间隔的调整与BD传感器6的光轴的配合。
按照具有上述特征的光扫描装置11和具有光扫描装置11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采用将激光光源30和用于实现与写入时机同步的BD传感器6安装在同一电路基板70上的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特殊的光学元件,就能够同时确保发光部30A绕光轴的调整以及检测光束射入BD传感器6。因此,能够减少光扫描装置11和图像形成装置1的元件数量,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1和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外壳20的盖构件23起到按压电路基板70的按压构件的作用。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例如也可以在外壳主体200上设置用于按压电路基板70的杆构件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螺钉拧固将托架36(调整机构/保持构件)安装在外壳主体200的安装板21上。也可以代替螺钉固定而采用其他安装方法,例如凹凸嵌合、槽的嵌合等。

Claims (6)

1.一种光扫描装置,其包括:
光源,具有多个发出光束的发光点;
偏转体,反射所述光束使该光束进行偏转扫描;
成像光学系统,将进行所述偏转扫描后的所述光束成像于被扫描面;
外壳,至少收容所述偏转体和所述成像光学系统;
同步传感器,接收进行所述偏转扫描后的所述光束,并输出表示接收到所述光束的检测信号;
电路基板,用于安装所述光源和所述同步传感器;以及
调整机构,通过使所述光源绕其光轴转动,调整从多个所述发光点分别发出的光束在所述被扫描面上的间隔,
所述光扫描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以能够绕其光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安装所述光源的第一部分、安装所述同步传感器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中间部,
所述第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中间部贯通所述外壳的壁面,
所述调整机构在所述间隔被调整的状态下,利用所述外壳使所述光源固定,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地保持所述光源的保持构件,
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间隔被调整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螺钉孔,并且通过螺钉拧固而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所述电路基板以叠加在所述保持构件上的方式配置,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切口部,从所述电路基板和所述保持构件重叠的方向观察,所述切口部使所述螺钉孔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压构件,能够在安装于所述外壳的规定位置上的第一姿势和离开所述规定位置的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其中,
所述按压构件在所述第一姿势下按压所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并且以定位状态将所述电路基板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具有开口部,并且具有收容所述偏转体和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空腔;以及盖构件,盖住所述外壳主体的开口部,
所述保持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外表面上,
所述按压构件是所述盖构件,所述第一姿势是所述盖构件安装在所述开口部上的状态,所述第二姿势是将所述盖构件从所述开口部上取下后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具有多个所述发光点的发光部和用于向所述发光部供电的导线部,其中,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导线部以规定的高度直立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
所述保持构件固定地保持所述发光部,
所述导线部通过其扭转来吸收所述发光部绕所述光轴的转动。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以及
像载体,具有作为被扫描面的静电潜像承载面。
CN201210483649.4A 2011-12-08 2012-11-23 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3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9015A JP5449302B2 (ja) 2011-12-08 2011-12-08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69015 2011-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3643A CN103163643A (zh) 2013-06-19
CN103163643B true CN103163643B (zh) 2015-05-13

Family

ID=47435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8364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3643B (zh) 2011-12-08 2012-11-23 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23910B2 (zh)
EP (1) EP2602650B1 (zh)
JP (1) JP5449302B2 (zh)
CN (1) CN103163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2830A1 (ja) * 2016-11-17 2018-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6150B2 (ja) * 2016-11-17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26739B1 (ko) * 2016-11-21 2018-02-08 주식회사 신도리코 선형 레이저 광원을 이용한 3차원 프린터
US10241436B1 (en) * 2017-09-22 2019-03-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laser light detecting method
JP7022626B2 (ja) * 2018-03-16 2022-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7645B2 (ja) 1988-10-28 1997-05-07 株式会社テック レーザ光走査装置
JP2000105347A (ja) * 1998-07-29 2000-04-11 Ricoh Co Ltd マルチビ―ム光源装置、マルチビ―ム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92690B2 (en) 1998-09-14 2006-01-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beam scanning apparatus
JP4463906B2 (ja) 1999-09-29 2010-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1228418A (ja) 1999-12-08 2001-08-24 Ricoh Co Ltd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ユニットの調整方法、その調整装置、その光源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551560B2 (ja) * 2000-12-20 2010-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09878B2 (ja) * 2002-02-28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光学装置
JP2003307696A (ja) * 2002-04-18 2003-10-31 Canon Inc 走査光学装置
US6969846B2 (en) * 2002-02-28 2005-1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unit and scanning optic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100579491B1 (ko) * 2003-11-01 2006-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빔 광원 유닛과, 이를 구비하는 레이저 스캐닝 유닛및 그조립방법
JP2008139664A (ja) 2006-12-04 2008-06-19 Canon Inc 走査光学装置
JP2009145569A (ja) 2007-12-13 2009-07-02 Canon Inc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2563A (ja) * 2008-02-12 2009-08-27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2650A1 (en) 2013-06-12
US8723910B2 (en) 2014-05-13
JP2013120335A (ja) 2013-06-17
US20130147890A1 (en) 2013-06-13
EP2602650B1 (en) 2015-07-08
JP5449302B2 (ja) 2014-03-19
CN103163643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38310B1 (en) Optical wri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81203B2 (en) Light-amount detecting device, light source device, optical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73268B (zh) 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5186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63643B (zh) 光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515167B2 (en) Multi-beam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canning device
JP2008242196A (ja) 光源装置、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79133B2 (en) Multi-beam light source device,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45727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62294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KR101302591B1 (ko) 광 주사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3332699A (ja) 光集積素子、光源装置、レーザビーム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8701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51666A (ja) 走査光学装置
JP6039227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789376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03168B2 (ja) 走査光学装置
JP5499003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70371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1368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のレジ調整・左右倍率調整方法
JP5391753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光源装置・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2940B2 (ja) 光ビーム出射装置、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6697A (ja) 光書込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8702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1756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光走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