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6154A - 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 - Google Patents
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56154A CN103156154A CN2011104078618A CN201110407861A CN103156154A CN 103156154 A CN103156154 A CN 103156154A CN 2011104078618 A CN2011104078618 A CN 2011104078618A CN 201110407861 A CN201110407861 A CN 201110407861A CN 103156154 A CN103156154 A CN 1031561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verage
- expression
- compound
- food
- sa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3/2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3/36—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 C07D213/40—Acylated substituent nitrogen ato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23L2/60—Sweete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20—Synthetic 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 A23L27/205—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23L27/20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30—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30—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 A23L27/31—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containing amino acids, nucleotides, peptides or derivatives
- A23L27/32—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containing amino acids, nucleotides, peptides or derivatives containing dipeptides or deriva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Seasoning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具有前味的鲜明甜味、余味的醇厚、有充分实感的令人满意的甜味,另外,没有苦味和鲜味等、甜味品质优异。该甜味剂组合物含有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及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充分甜味、且甜味品质优异的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
背景技术
以阿斯巴甜(aspartame)、蔗糖素(sucralose)、阿力甜(alitame)、纽甜(neotame)、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 potassium)为代表的高甜度甜味剂,与砂糖和液糖等传统使用的甜味剂相比,只需添加少量就能提供充分的甜味,所以能以低卡路里赋予甜味。为此,在肥胖症和糖尿病等需要限制卡路里和糖类摄取的用途,高甜度甜味剂非常有用。但是,另一方面,上述高甜度甜味剂多数在甜味的整体喜好感和甜味品质方面还存在“余味的甜味强”、“余味的甜味太腻”、“有苦味”、“不够醇厚”、“前味中鲜明的甜味不足”、“实感不足”等的课题。
为解决该课题,迄今为止,提议出了多种方法,如:在高甜度甜味剂中,一并使用奎宁或咖啡因等苦味物质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平9-238641)、一并使用芦丁或芦丁衍生物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平10-146165)、一并使用奎宁酸或含有奎宁酸的咖啡浸出物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1-321115)、一并使用煎焙咖啡的溶剂浸出物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6-81544)、一并使用千日菊酰胺或含有千日菊酰胺的植物浸出物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6-223104)、一并使用菊糖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7-195449)、一并使用糖醇以及D-塔格糖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8-148)、一并使用酶处理的异槲皮苷以及/或者苹果多元酚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8-99683)、一并使用L-阿拉伯糖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8-245660)、一并使用镁盐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9-5675)、一并使用绿原酸等多元酚的方法(美国专利US2003/003212A1)、一并使用多元醇以及氨基酸的方法(WO2007/081442)、一并使用脯氨酸、白氨酸等氨基酸的方法(WO2006/041668)等。然而,上述的任何一种方法仍存在“效果弱”、“一并使用的原材料自身的风味损坏了食品呈现的风味”等课题,仍然未能充分解决高甜度甜味剂的甜味整体喜好感和甜味品质的课题。
另外,有报告指出特定的酰胺化合物是鲜味物质(WO2005/041684),还报告了能使用于各种食品组合物中(WO2007/124152)。然后,关于该化合物与高甜度甜味剂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的组合、对其甜味整体的喜好感及甜味品质的改善效果,迄今为止完全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其充分具有前味的鲜明甜味、醇厚的余味、具有实感的令人满意的甜味,另外,没有苦味和鲜味等,甜味品质优异,且不损害饮料食品的风味。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针对上述课题,经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中添加特定的酰胺化合物,增强了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令人喜好的甜味,而且甜味品质也得到了改善,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进一步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甜味剂组合物,含有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及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
[化1]
(式中,R1和R2,其中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另一个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
[2]上述[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在通式(I)中,R1和R2,其中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另一个表示甲基或甲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3]上述[1]或[2]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是由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5-甲基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以及N1-(2,3-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构成的群组中所选出的化合物。
[4]上述[1]~[3]任意一项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含有比率,按重量比,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95∶5~40∶60。
[5]上述[1]~[4]任意一项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与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的含有比率,按重量比,(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0.01∶99.99~0.6∶99.4。
[6]上述[1]~[5]任意一项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的含量为0.5~4000重量ppm。
[7]上述[1]~[6]任意一项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还含有赖氨酸或其盐。
[8]上述[1]~[7]任意一项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是为了将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以0.05~0.45重量ppm的添加量添加于饮料食品中。
[9]一种饮料食品,添加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及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而成。
[化2]
(式中,R1和R2,其中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另一个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
[10]上述[9]记载的饮料食品,在通式(I)中,R1和R2,其中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另一个表示甲基或甲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11]上述[9]或[10]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是由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5-甲基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以及N1-(2,3-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构成的群组中所选出的化合物。
[12]上述[9]~[11]任意一项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添加比率,按重量比,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95∶5~40∶60。
[13]上述[9]~[12]任意一项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与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的添加比率,按重量比,(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0.01∶99.99~0.6∶99.4。
[14]上述[9]~[13]任意一项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还添加有赖氨酸或其盐。
[15]上述[9]~[14]任意一项记载的饮料食品,为饮料。
[16]上述[9]~[15]任意一项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的添加量为0.05~0.45重量ppm。
[17]一种饮料食品的制造方法,包括添加上述[1]~[8]任意一项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其充分具有前味的鲜明甜味、醇厚的余味、具有实感的令人满意的甜味,另外,没有苦味和鲜味等,甜味品质优异,且不损害饮料食品的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含有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
[化3]
(式中,R1和R2,其中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另一个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
下面将对通式(I)中各基团的定义进行详述。
R1或R2表示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可以是直链状以及支链状的任何一种,可列举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优选甲基。
R1或R2表示的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可以是直链状以及支链状的任何一种,可列举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等,优选甲氧基。
R3表示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可以是直链状以及支链状的任何一种,可列举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优选甲基。
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优选R1和R2中的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另一个表示甲基或甲氧基(更优选甲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更优选氢原子)的化合物。
作为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优选
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
[化4]
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5-甲基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
[化5]
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
[化6]
N1-(2,3-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
[化7]
特别优选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
作为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盐,可列举如:盐酸、氢氟酸、三氟醋酸、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的盐;醋酸、丁二酸、柠檬酸、乳酸、马来酸、富马酸、棕榈酸、胆酸、双羟萘酸、粘液酸、D-谷氨酸、D-樟脑酸、戊二酸、邻苯二酸、酒石酸、十二烷基酸、硬脂酸、水杨酸、甲烷磺酸、苯磺酸、山梨酸、苦味酸、苯甲酸、桂皮酸等有机酸的盐。
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及其盐为公知物质,可通过公知方法(例如WO2005/041684记载的方法等)制造。
本发明甜味剂组合物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的含量,通常为0.5~4000重量ppm、优选50~400重量ppm。该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另外,将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添加于饮料食品时,可提高饮料食品令人喜好的风味。本说明书中的“饮料食品令人喜好的风味”,根据各种饮料食品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饮料食品为乳酸饮料时意味着奶味,饮料食品为果汁饮料时意味着果汁感。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在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之外,还含有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通过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与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配合,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在前味的鲜明甜味、余味的醇厚和实感上优异、提高了甜味整体的喜好感。
本说明书中,“前味的鲜明甜味”意思是指,将饮料食品刚含入口中之后0~2秒内所感到的强劲甜味。“余味的醇厚”意思是指,将饮料食品含入口中5秒之后体现的以及饮食完后所继续维持的令人喜好的甜味。“实感”意思是指给饮料食品的味道·风味赋予令人喜好的醇厚感和复杂感。
另外,本说明书中,“前味”意思是指,甜味剂组合物或饮料食品等刚与舌头接触之后的0~2秒内体现的味道。“余味”意思是指,前味消失之后体现的、甜味剂组合物或饮料食品等含入口中5秒之后体现的味道以及饮食完后所继续维持的味道。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中阿斯巴甜的含量,通常为0.05~30重量%、优选1~20重量%。该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中乙酰磺胺酸钾的含量,通常为0.05~30重量%、优选1~20重量%。该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中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的合计含量,通常为0.1~35重量%、优选1~20重量%。该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中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含有比率,按重量比,通常为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95∶5~40∶60、优选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90∶10~50∶50。该含有比率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
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与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的含有比率,按重量比,通常为(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0.01∶99.99~0.6∶99.4、优选0.02∶99.98~0.5∶99.5、更优选0.04∶99.96~0.4∶99.6。该含有比率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优选还含有赖氨酸或其盐。
赖氨酸可以是L-型、D-型、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例如外消旋体)中的任意一种,优选L-型、D-型、特别优选L-型。
作为赖氨酸的盐,可列举如:与钠、钾、钙等无机碱的盐(金属盐等)、氨或各种胺等有机碱的盐(铵盐等)、还有与盐酸、硫酸等无机酸的盐、与醋酸等有机酸的盐,优选与盐酸的盐。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中赖氨酸或其盐的含量,通常为5~70重量%、优选20~40重量%。该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添加于饮料食品时,可以进一步增强所赋予的甜味和风味的复杂感。
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赖氨酸或其盐的含有比率,按重量比,通常为(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赖氨酸或其盐)=0.01∶99.99~0.5∶99.5、优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赖氨酸或其盐)=0.02∶99.98~0.03∶99.97。该含有比率在上述范围内,添加于饮料食品时,可以进一步增强所赋予的甜味和风味的复杂感。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在不违背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其他添加物。作为这样的添加物,可列举如《食品添加剂表示手册》(日本食品添加剂协会、平成9年1月6日发行)中记载的甜味剂、染色料、存储剂、增粘稳定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防霉剂、胶基、苦味剂、酶、光泽剂、酸味剂、调味剂、乳化剂、强化剂、制造用剂、香料、香辛料抽提物等。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可按照通常方法通过混合上述各种成分制造。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通过例如称量各种原料用密炼机等混合的方法、称量各种原料放入塑料袋等震动混合的方法等制造。更具体地,例如,将所规定量的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赖氨酸盐酸盐、糊精放入塑料袋中,通过3分钟震动混合可配制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可设为任意形状,作为其形状,可列举如:固体状(包括粉末状、颗粒状等)、液状(包括浆液状等)、凝胶状、浆糊状等。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可添加于饮料食品。通过将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添加于饮料食品,可赋予饮料食品令人喜好且品质良好的甜味。另外,可提高饮料食品令人喜好的风味。
添加本发明甜味剂组合物的饮料食品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如:饮料、点心、冷点心、冰点心、甜食类、沙司类、奶油类、果酱类、甜面包等面包类、干果类等,优选饮料、点心、奶油类、果酱类。
作为饮料,可列举如:橙汁、草莓汁、苹果汁等果汁饮料;乳酸饮料;运动饮品等清凉饮料;碳酸饮料;咖啡饮料;红茶、日本茶、中国茶等茶系列饮料;含酒精饮料、果冻饮料等,优选果汁饮料、乳酸饮料。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除了饮料食品之外,还可以作为如卫生产品(包括牙膏、漱口液等口腔用组合物等)、化妆品、医药品以及人之外的动物用产品等的各种产品用甜味剂使用。
[本发明的饮料食品]
本发明的饮料食品是添加上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而成。作为该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可使用与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中能使用的同样的物质。
在本发明的饮料食品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的添加量,通常为0.05~0.45重量ppm、优选0.2~0.4重量ppm、更优选0.2~0.3重量ppm、特别优选0.2~0.25重量ppm、最优选0.2~0.225重量ppm。该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
本发明中的“添加量”是指添加物的重量除以添加对象的重量计算出的数值。
本发明的饮料食品,是除了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之外,还添加有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而成的物质。通过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与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组合,本发明的饮料食品,其前味的鲜明甜味、余味的醇厚以及实感优异、还提高了甜味整体的令人喜好感。
本发明的饮料食品中阿斯巴甜的含量,通常为0.0005~0.075重量%、优选0.005~0.05重量%。该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饮料食品令人喜好的甜味。
本发明的饮料食品中乙酰磺胺酸钾的含量,通常为0.0005~0.075重量%、优选0.005~0.05重量%。该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饮料食品令人喜好的甜味。
本发明的饮料食品中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添加比率,按重量比,通常为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95∶5~40∶60、优选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90∶10~50∶50。该添加比率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
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与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的添加比率,按重量比,通常为(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0.01∶99.99~0.6∶99.4、优选0.02∶99.98~0.5∶99.5、更优选0.04∶99.96~0.4∶99.6。该添加比率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
本发明的饮料食品优选还添加赖氨酸或其盐。作为该赖氨酸或其盐,可使用与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中能使用的同样的物质。
本发明的饮料食品添加赖氨酸或其盐而成时,本发明的饮料食品中赖氨酸或其盐的添加量,通常为0.01~0.5重量%、优选0.03~0.1重量%。该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饮料食品令人喜好的甜味。另外,还能增强风味的复杂感。
本发明饮料食品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如:饮料、点心、冷点心、冰点心、甜食类、沙司类、奶油类、果酱类、甜面包等面包类、干果类等,优选饮料、点心、奶油类、果酱类。
作为饮料,可列举如:橙汁、草莓汁、苹果汁等果汁饮料;乳酸饮料;运动饮品等清凉饮料;碳酸饮料;咖啡饮料;红茶、日本茶、中国茶等茶系列饮料;含酒精饮料、果冻饮料等,优选果汁饮料、乳酸饮料。
除了含有添加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及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的工序,以及按照期望添加赖氨酸或其盐的工序之外,使用与公知的饮料食品同样的原料、通过同样的方法,可制造本发明的饮料食品。
可通过在饮料食品中添加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制造本发明的饮料食品。在本发明的饮料食品中,只要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各自在饮料食品的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的添加量就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0.001~0.08重量%、优选0.005~0.05重量%。该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能赋予令人喜好的甜味。另外,通过将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添加于饮料食品,可提高饮料食品令人喜好的风味。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化合物(I))使用了按照WO2005/041684记载的方法所制造的化合物。
(试验例1)
按照下述表1所示的配方将市售原料混合,90℃杀菌15分钟后,在5℃冷却过夜,配制成乳酸饮料。将化合物(I)以及阿斯巴甜按照表2记载的添加量添加到乳酸饮料中(每100g乳酸饮料中化合物(I)的量:0~0.00006g、阿斯巴甜的量:0.01~0.05g)。按下述式计算出的量混合白糖。
白糖混合量(g)=10-(阿斯巴甜的量(g)×200)
[表1]
成分 | g(每100g) |
白糖 | 0~8 |
牛奶 | 10 |
脱脂奶粉 | 1.4 |
果胶 | 0.3 |
柠檬酸 | 0.3 |
乳酸 | 0.045 |
柠檬酸钠 | 0.03 |
酸奶香精 | 0.04 |
奶精 | 0.02 |
纯净水 | 剩余 |
合计 | 100 |
关于所得到的乳酸饮料,由5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实施感官评定。将各种乳酸饮料与除了不添加化合物(I)之外其它成分均相同的乳酸饮料(对照组,“control”)进行比较,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示于表2中。
[评价基准]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略有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没有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有苦味
×: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鲜味
××:与对照组相比鲜味过强
另外,在下述表2中,“AP”表示阿斯巴甜、“○-◎”表示○与◎中间。
[表2-1]
[表2-2]
[表2-3]
在化合物(I)的添加量为0.2~0.3重量ppm的乳酸饮料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增强。另外,发现该乳酸饮料的奶味增强。
但是,化合物(I)和阿斯巴甜组合、没有混合乙酰磺胺酸钾的试验例1的乳酸饮料,任何一个的前味的鲜明甜味均不足。
(试验例2)
按照下述表3所示的配方将市售原料混合,90℃杀菌15分钟后,在5℃冷却过夜,配制成乳酸饮料。将化合物(I)以及乙酰磺胺酸钾按照表4记载的添加量添加到乳酸饮料中(每100g乳酸饮料中化合物(I)的量:0~0.00006g、乙酰磺胺酸钾的量:0.01~0.05g)。按下述式计算出的量混合白糖。
白糖混合量(g)=10-(乙酰磺胺酸钾的量(g)×200)
[表3]
成分 | g(每100g) |
白糖 | 0~8 |
牛奶 | 10 |
脱脂奶粉 | 1.4 |
果胶 | 0.3 |
柠檬酸 | 0.3 |
乳酸 | 0.045 |
柠檬酸钠 | 0.03 |
酸奶香精 | 0.04 |
奶精 | 0.02 |
纯净水 | 剩余 |
合计 | 100 |
关于所得到的乳酸饮料,由5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实施感官评定。将各种乳酸饮料与除了不添加化合物(I)之外其它成分均相同的乳酸饮料(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示于表4中。
[评价基准]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略有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没有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有苦味
×: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鲜味
××:与对照组相比鲜味过强
另外,在下述表4中,“Acek”表示乙酰磺胺酸钾、“○-◎”表示○与◎的中间、“◎△”表示与对照组相比甜味虽然增强,但是有苦味、“×△”表示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鲜味、还有苦味。
[表4-1]
[表4-2]
[表4-3]
在化合物(I)的添加量为0.2~0.225重量ppm的乳酸饮料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增强。另外,该乳酸饮料发现奶味增强。几乎没有感到鲜味和苦味。
甜味增强的强度,比仅一并使用阿斯巴甜的试验例1的乳酸饮料更强。
但是,化合物(I)和乙酰磺胺酸钾组合、没有混合阿斯巴甜的试验例2的乳酸饮料,任何一个余味的醇厚和实感均不足。
(试验例3)
按照下述表5所示的配方将市售原料混合,90℃杀菌15分钟后,在5℃冷却过夜,配制成乳酸饮料。将化合物(I)、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按照表6记载的添加量添加到乳酸饮料中(每100g乳酸饮料中化合物(I)的量:0~0.00006g、阿斯巴甜的量:0.0075~0.045g、乙酰磺胺酸钾的量:0.0025~0.035g)。按下述式计算出的量混合白糖。
白糖混合量(g)=10-(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合计量(g)×200)
[表5]
成分 | g(每100g) |
白糖 | 0~5 |
牛奶 | 10 |
脱脂奶粉 | 1.4 |
果胶 | 0.3 |
柠檬酸 | 0.3 |
乳酸 | 0.045 |
柠檬酸钠 | 0.03 |
酸奶香精 | 0.04 |
奶精 | 0.02 |
纯净水 | 剩余 |
合计 | 100 |
关于所得到的乳酸饮料,由5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实施感官评定。将各种乳酸饮料与除了不添加化合物(I)之外其它成分均相同的乳酸饮料(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示于表6中。
[评价基准]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略有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没有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有苦味
×: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鲜味
××:与对照组相比鲜味过强
另外,在下述表6中,“AP”表示阿斯巴甜、“Acek”表示乙酰磺胺酸钾、“○-◎”表示○与◎的中间、“○△”表示与对照组相比甜味虽然略有增强、但是有苦味、“◎△”表示与对照组相比甜味虽然增强、但是有苦味、“×△”表示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鲜味、还有苦味、“××△”表示与对照组相比鲜味过强、还有苦味。
[表6-1]
[表6-2]
[表6-3]
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重量比为90∶10~50∶50、化合物(I)的添加量为0.2~0.25重量ppm的乳酸饮料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甜味以及奶味增强。另外,该乳酸饮料几乎没有感到鲜味或苦味。
甜味增强的强度,比仅一并使用阿斯巴甜的试验例1的乳酸饮料更强。
进一步,化合物(I)和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组合的试验例3的乳酸饮料,前味的鲜明甜味、余味的醇厚以及实感均优异。
(试验例4)
按照下述表7所示的配方将市售原料混合,85℃杀菌30分钟后,在5℃冷却过夜,配制成橙汁。将化合物(I)、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以及赖氨酸盐酸盐,按照表8记载的添加量添加到乳酸饮料中(每100g橙汁中化合物(I)的量:0~0.00006g、阿斯巴甜的量:0.0075~0.045g、乙酰磺胺酸钾的量:0.001~0.035g、赖氨酸盐酸盐的量:0或者0.034g)。按由下述式计算出的量混合白糖。
砂糖混合量(g)=10-(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合计量(g)×200)
[表7]
成分 | g(每100g) |
砂糖 | 0~8 |
果胶 | 0.15 |
橙汁 | 15 |
柠檬酸 | 0.15 |
柠檬酸钠 | 0.03 |
橙香精 | 0.04 |
纯净水 | 剩余 |
合计 | 100 |
关于所得到的乳酸饮料,由5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实施感官评定。将各种乳酸饮料与除了不添加化合物(I)之外其它成分均相同的乳酸饮料(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见表8。
[评价基准]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略有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甜味没有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有苦味
×: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鲜味
××:与对照组相比鲜味过强
另外,在下述表8中,“AP”表示阿斯巴甜、“Acek”表示乙酰磺胺酸钾、“Lys-HCl”表示赖氨酸盐酸盐、“○-◎”表示○与◎的中间。
[表8-1]
[表8-2]
[表8-3]
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重量比为90∶10、化合物(I)的添加量为0.2~0.4重量ppm的橙汁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增强。另外,通过添加赖氨酸盐酸盐,进一步增强了甜味、整体风味的复杂感增强。
进一步,化合物(I)和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组合的试验例4的橙汁,前味的鲜明甜味、余味的醇厚、实感均优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其具有前味的鲜明甜味、余味的醇厚、有充分实感的令人满意的甜味,另外,没有苦味和鲜味等、甜味品质优异,且不损害饮料食品的风味。
Claims (17)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在通式(I)中,R1和R2,其中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另一个表示甲基或甲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是,由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5-甲基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以及N1-(2,3-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构成的群组中所选出的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含有比率,按重量比,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95∶5~40∶60。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与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的含有比率,按重量比,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0.01∶99.99~0.6∶99.4。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的含量为0.5~4000重量ppm。
7.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其中,还含有赖氨酸或其盐。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是为了将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以0.05~0.45重量ppm的添加量添加于饮料食品中。
9.一种饮料食品,添加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及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而成,
[化2]
式中,R1和R2,其中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另一个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
10.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饮料食品,在通式(I)中,R1和R2,其中任意一个表示氢原子,则另一个表示甲基或甲氧基,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11.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是由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5-甲基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N1-(2-甲氧基-4-甲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以及N1-(2,3-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构成的群组中所选出的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添加比率,按重量比,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95∶5~40∶60。
13.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与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的添加比率,按重量比,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阿斯巴甜及乙酰磺胺酸钾=0.01∶99.99~0.6∶99.4。
14.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还添加有赖氨酸或其盐。
15.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饮料食品,为饮料。
16.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饮料食品,其中,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的添加量为0.05~0.45重量ppm。
17.饮料食品的制造方法,包括添加权利要求1记载的甜味剂组合物的工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78618A CN103156154A (zh) | 2011-12-09 | 2011-12-09 | 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 |
PCT/CN2012/001637 WO2013082869A1 (zh) | 2011-12-09 | 2012-12-07 | 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78618A CN103156154A (zh) | 2011-12-09 | 2011-12-09 | 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56154A true CN103156154A (zh) | 2013-06-19 |
Family
ID=48573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078618A Pending CN103156154A (zh) | 2011-12-09 | 2011-12-09 | 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56154A (zh) |
WO (1) | WO20130828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58486A (zh) * | 2021-10-29 | 2023-05-05 | 味之素株式会社 | 麻辣味增强剂组合物和食品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24A (zh) * | 1987-07-17 | 1989-07-05 | 纽特拉斯威特公司 | 高效甜味剂 |
CN101400336A (zh) * | 2003-08-06 | 2009-04-01 | 西诺米克斯公司 | 新型调味剂、味道调节剂、促味剂、味觉增强剂、鲜味剂或甜味剂和/或增强剂及其用途 |
CN101426381A (zh) * | 2006-04-21 | 2009-05-06 | 西诺米克斯公司 | 含有高效鲜味调料的可食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500438A (zh) * | 2006-08-11 | 2009-08-05 | 味之素株式会社 | 碳酸饮料和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 |
CN101505601A (zh) * | 2006-08-22 | 2009-08-12 | 红点生物公司 | 作为甜味料增强剂的杂环化合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45953A1 (en) * | 2004-08-06 | 2006-03-02 | Catherine Tachdjian | Aromatic amides and ureas and their uses as sweet and/or umami flavor modifiers, tastants and taste enhancers |
PL1909599T3 (pl) * | 2005-07-27 | 2014-10-31 | Symrise Ag | Zastosowanie hesperetyny do wzmacniania słodkiego smaku |
GB201001796D0 (en) * | 2010-02-04 | 2010-03-24 | Givaudan Sa | Compounds |
CN101869256A (zh) * | 2010-06-04 | 2010-10-27 | 上海师范大学 | 一种高倍甜味剂双甜的制备方法 |
-
2011
- 2011-12-09 CN CN2011104078618A patent/CN103156154A/zh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12-07 WO PCT/CN2012/001637 patent/WO201308286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24A (zh) * | 1987-07-17 | 1989-07-05 | 纽特拉斯威特公司 | 高效甜味剂 |
CN101400336A (zh) * | 2003-08-06 | 2009-04-01 | 西诺米克斯公司 | 新型调味剂、味道调节剂、促味剂、味觉增强剂、鲜味剂或甜味剂和/或增强剂及其用途 |
CN101426381A (zh) * | 2006-04-21 | 2009-05-06 | 西诺米克斯公司 | 含有高效鲜味调料的可食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500438A (zh) * | 2006-08-11 | 2009-08-05 | 味之素株式会社 | 碳酸饮料和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 |
CN101505601A (zh) * | 2006-08-22 | 2009-08-12 | 红点生物公司 | 作为甜味料增强剂的杂环化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S.FUKE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umami and other flavor characteristics",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7, 31 December 1996 (1996-12-31), XP055042802, DOI: doi:10.1016/S0924-2244(96)10042-X * |
王腾浩等: "肠道味觉受体细胞及其甜味感受", 《生命科学研究》, vol. 12, no. 4, 31 December 2008 (2008-12-3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082869A1 (zh) | 2013-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51004B2 (en) | Taste-improving compo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ame | |
CN104159455B (zh) | 含有1,3‑丙二醇的食物和饮料产品以及使用1,3‑丙二醇在食物和饮料产品中抑制苦味和增强甜味的方法 | |
JP5931421B2 (ja) | 高甘味度甘味料の味質改善方法 | |
EP3607833B1 (en) | Method for reducing lingering sweet aftertaste | |
JP4964793B2 (ja) | シトルリン含有飲食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5491894A (zh) | 酒精感赋予剂 | |
WO2014017485A1 (ja) | 果汁含有飲食品 | |
JP2017158544A (ja) | 高甘味度甘味料の味質改善剤及び味質改善方法 | |
JP6498455B2 (ja) | 高甘味度甘味料の味質改善剤及び味質改善方法 | |
JP4682336B2 (ja) | 甘味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飲食物 | |
JP6817783B2 (ja) | 甘味質改善剤 | |
JP2010279350A (ja) | 高甘味度甘味料の味質改善方法 | |
JP4431195B2 (ja) | 調味料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調味料組成物を用いてなる呈味改善された飲食品類 | |
JP2009240297A (ja) | 呈味改善方法 | |
JP7465625B2 (ja) | 果実風味を有する飲食品の香味改善剤 | |
JP2001231485A (ja) | 甘味付与方法及び甘味料 | |
CN103156154A (zh) | 甜味剂组合物以及饮料食品 | |
JP6275807B2 (ja) | 高甘味度甘味料の味質改善剤及び味質改善方法 | |
JP6962718B2 (ja) | 飲食品用コク味増強剤及び飲食品のコク味増強方法 | |
JP5318642B2 (ja) | 高甘味度甘味料とモルトエキスを含有する甘味料組成物 | |
JP6717583B2 (ja) | 飲食品の酸味のマスキング方法 | |
JP2020162538A (ja) | 砂糖不使用の甘味含有飲食品における甘味改善方法 | |
US20240036041A1 (en) | Kokumi taste enhancement and related screening methods | |
JP5848083B2 (ja) | 高甘味度甘味料の味質改善剤 | |
JP2000279104A (ja) | 良好な物性を有する製剤組成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