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3623B - 印刷装置以及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3623B
CN103153623B CN201180032409.6A CN201180032409A CN103153623B CN 103153623 B CN103153623 B CN 103153623B CN 201180032409 A CN201180032409 A CN 201180032409A CN 103153623 B CN103153623 B CN 103153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damping device
device roller
inking
plat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24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3623A (zh
Inventor
埃瓦尔德·勒特莱因
库尔特·约翰尼斯·威申费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ublication of CN103153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3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3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36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7/00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 B41F7/20Details
    • B41F7/24Damping devices
    • B41F7/26Damping devices using transfe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5/00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5/002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dampening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2)、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输墨装置(06)以及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润湿装置(07),其中,润湿装置(07)具有辊列,辊列具有至少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分别为在运行状态下与印版滚筒(02)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二润湿装置辊以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其中,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通过在运行状态下在辊列中由在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形成的辊顺序能够通过这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的改组被置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的与前述辊顺序不同的辊顺序中。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和一种用于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WO2008/095551A1公开了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与印版滚筒配合的输墨装置以及与印版滚筒配合的润湿装置,其中,润湿装置具有包括三个辊的辊列、即一个与印版滚筒在印刷生产中配合的着水辊、一个在印刷生产中与着水辊配合的实施往复升降的平整辊和一个与平整辊配合的串水辊。润湿装置通过从印版滚筒观察最后一个润湿装置辊(比如串水辊)从喷射横梁的喷射获得润湿剂。在清洗位置,输墨装置的着墨辊和着水辊直接相互贴合,其中,靠近润湿装置的着墨辊可围绕串墨辊的转轴和/或着水辊可围绕串水辊的转轴摆动地设置。
DE102007015404A1涉及一种多辊的润湿装置,其中,分离装置阻止确定某一区域的润湿剂引入相邻的区域中。在印刷装置中,着水辊与着墨辊之间的桥接辊可移动地设置,其设置方式为,其能够针对清洗操作与着水辊和着墨辊接触。润湿剂输送通过从印版滚筒观察最后一个润湿装置辊(比如串水辊)的喷射实现。
WO02/07973A1公开了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具有一个着水辊和一个串水辊的润湿装置,该润湿装置在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扩展,其扩展方式为,在第一扩建阶段中能够补充橡胶弹性涂层的辊且能够通过相应的调节和保持元件额外地将该辊贴靠到摩擦辊上且从摩擦辊上移开。
DE102005018821A1公开了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中,与着水辊配合的匀墨辊可选地额外与着墨辊接触,且由此使得润湿装置与输墨装置能够连接。着水辊从润湿剂储存辊获得润湿剂,在润湿剂储存辊的圆周上,剂量分配辊在圆周分段上滚动,该圆周分段在润湿剂储存辊的运转方向上观察位于从润湿剂容器接收润湿剂的地点和与着水辊的对接位置之间。
US3701316A公开于一种着水辊,其能够在运行情况下针对输墨装置的清洗从印版滚筒以及从其他润湿辊上移开且贴靠到输墨装置辊上。因此,至少该着水辊能够与输墨装置一起被清洗。
US3842735公开了一种着墨辊,其在清洗位置中与设置在移开的着水辊上的匀墨辊接触。
DE102007004217A1公开了用于清洗辊的一种方法和一种设备,其中,设置在着水辊上的匀墨辊能够作为桥接辊与着墨辊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印刷装置和一种用于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与印版滚筒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输墨装置以及与印版滚筒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润湿装置,其中,润湿装置在运行状态下包括具有辊顺序的辊列,所述辊列具有至少三个润湿装置辊,分别为在运行状态下与印版滚筒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二润湿装置辊以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其中,输墨装置的至少一个在运行状态下为了印版滚筒的着墨与印版滚筒配合的辊和润湿装置的第一个辊能够在清洗操作中从印版滚筒上移开且润湿装置的第一个辊和输墨装置的辊能够针对清洗操作相互间滚动接触。三个润湿装置辊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中,其支承方式为,在运行状态下在辊列中由在三个润湿装置辊之间的对接位置形成的辊顺序能够通过这三个润湿装置辊之间的对接位置的改组被置于三个润湿装置辊的与前述辊顺序不同的辊顺序中。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与印版滚筒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输墨装置以及与印版滚筒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润湿装置,其中,润湿装置包括润湿剂源以及具有辊顺序的辊列,所述辊列具有至少三个润湿装置辊,分别为在运行状态下与印版滚筒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二润湿装置辊以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第一润湿装置辊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能够从印版滚筒移开且与输墨装置的输墨装置辊滚动接触。润湿剂源在运行状态下为了供给润湿剂与第二润湿装置辊配合,从而将第二润湿装置辊润湿,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三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一个圆周分段中接触,所述圆周分段在第二润湿装置辊的运行旋转方向上观察位于由润湿剂源涂布润湿剂的地点与同第一润湿装置辊的对接位置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在一种运行前述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方法中,针对生产操作将润湿装置的第一润湿装置辊置于运行状态下,在所述运行状态下,第一润湿装置辊与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与设置在上游的第二润湿装置辊滚动接触,第一润湿装置辊针对与生产操作不同的清洗操作被置于清洗状态下,在所述清洗状态下,第一润湿装置从印版滚筒上以及从第二润湿装置辊上移开,并且与输墨装置辊和同第二润湿装置辊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滚动接触。
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能够实现输墨装置的着墨辊的清洗;这种清洗特别是不必取下经过印版滚筒的残余油墨或者本身设置的清洗装置。在润湿装置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从印版滚筒观察第二个润湿装置辊比如被设计为具有坚硬的壳面),通过润湿装置的设计还实现了有效地清洗一个或多个在运行状态下连接到第二润湿装置辊上的、远离印版滚筒的润湿装置辊。
在润湿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润湿装置向至少两个、特别是三个或必要时更多串联设置的润湿装置辊中的第二个传递润湿剂),在保持相同的间隙数量下能够实施润湿剂源的优化的定位,无需在有待设置的调节路径或间距变化方面进行折衷。这比如在定义的涂布方面和/或在减小的“雾散”方面通过在源与容纳润湿剂的润湿装置辊之间可能的最小间距是具有意义的。
结合清洗操作的特别的优点在于,在润湿装置辊的特殊布置方式和支承方式下,被设计为具有坚硬的表面的、优选第二个润湿装置辊通过在润湿装置中的调整占据了有待清洗的辊列中的外面的位置,以及其他的、比如“较软”的润湿装置辊形成了辊列,该辊列不具有中间连接的、在印刷生产中接收润湿剂的比如坚硬的润湿装置辊。
润湿装置的清洗可以通过输墨装置实现,无需使得着水辊保留贴合在印版滚筒上,且无需使得通过以铬或塑料表面设计的辊存在针对润湿辊列内部的流体流的阻断效应。
在清洗中,可以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引入润湿剂。这可以替代或附加于输墨装置的清洗剂的引入实现。
有利的是,在生产操作中,润湿装置被预湿润、即在生产旋转方向上观察在输墨装置之前设置在印版滚筒上。这优选适用于印刷单元或者甚至具有比如至少八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塔的所有印刷装置。
由于着水辊与标准实施方式不同以更大的调节路径实施,着水辊的支承装置比如设置在可摆动的杠杆上。在改进中,着水辊的容纳轴颈的、可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或可调整的辊锁止件还额外支承在可摆动的杠杆上,其中,贴靠/移开通过辊锁止件产生以及在生产操作与清洗操作之间的切换通过杠杆的摆动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印刷装置在运行状态下(生产操作)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印刷装置在清洗状态下(清洗操作)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具有四个双印刷装置的印刷塔中的实施例的具有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具有四个印刷装置的H形印刷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的具有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具有四个印刷装置的H形印刷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的具有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具有四个印刷装置的卫星印刷单元的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的具有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半示意图中示出了未详细示出的轮转印刷机(比如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特别是湿式平版印刷的、比如以一个或多个印刷塔设计的报纸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其中,印刷装置01比如可以是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四个印刷装置中的一个印刷装置或者可以是印刷塔的多个双印刷装置中的一个双印刷装置中的一个印刷装置且具有双印刷装置的印刷塔或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其他印刷装置可以相应地设计。印刷装置01可以是比如四个或六个印版宽,即印刷装置滚筒02;03和04具有四个或六个印版的(可用)轴向长度,其中,印刷装置滚筒02;03;04可以具有比如两个印版的圆周。
印刷装置01包括印刷装置滚筒02,其可以被设计为印版滚筒(Formzylinder)02、特别是被设计为版滚筒(Plattenzylinder)02,印刷装置01还包括与印版滚筒02配合的印刷装置滚筒03,其可被设计为转印滚筒03、特别是被设计为橡皮滚筒03,印刷装置01还包括与转印滚筒03配合的另一个印刷装置滚筒04,其可以被设计为压印滚筒04,在双印刷装置的情况下被设计为另一个转印滚筒03或在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情况下被设计为卫星滚筒04。未详细示出的承印材料带、特别是纸带在转印滚筒03与压印滚筒04之间引导,且转印滚筒03在其每一次的转动中在纸带上产生至少一个印刷图。至少印刷装置滚筒02;03为了实施合压/离压调节运动借助于未详细示出的支承装置(有利地在直线支承装置中关于同样未详细示出的印刷机侧机架径向地)特别是能眵直线运动地支承。
为印版滚筒02配设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在印版滚筒02的圆周方向上观察相邻布置。在图1中示出的印刷装置01的运行状态下(比如生产操作),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都针对印刷装置01的印刷工作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所涉及的部件位于所谓的“运行状态”下。同样,通过箭头示出在该运行状态下存在的旋转方向、比如运行旋转方向。
输墨装置06可以原则上以任意方式实施,但具有至少一个在合压中(即在生产操作中)为了印版滚筒02的着墨与印版滚筒02配合的辊08;09;11、比如输墨装置辊08;09;11、特别是着墨辊08;09;11以及蓄墨容器12。一个或多个着墨辊08;09;11在优选的方式中能够径向运动地支承在未示出的侧机架上或中,其支承方式为,该一个或多个着墨辊可选地能眵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或从印版滚筒02上移开。在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至少一个在下面详细阐述的清洗装置31;34,通过所述清洗装置比如在生产结束后去除位于输墨装置06中的油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墨装置06具有至少两个着墨辊08;09;11,这些着墨辊在运行状态下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辊13;14;16;17;18、比如输墨装置辊13;14;16;17;18从蓄墨容器12经过串联或分开的辊列输送油墨。在辊列中优选设置至少一个被设计为可往复运动的辊17;18的摩擦滚筒17;18。
在所示示例中,输墨装置06具有三个着墨辊08;09;11,这三个着墨辊在轮转印刷机的运行的生产进程中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在从蓄墨容器12接收油墨的输墨装置辊13、比如墨斗辊13与将油墨涂布到印版滚筒02上的着墨辊08;09;11之间针对被设计为油膜输墨装置06的输墨装置06的情况设置比如油膜辊14作为在油墨输送方向上紧接着的辊14。在该示例中,随后设置被设计为墨流分离辊16的辊16,该辊16将来自墨斗辊13的墨流分为两个墨流,比如一个通过辊17引导的主流和一个通过辊18引导的分流。
辊17或辊18被设计为在各自的墨流中分别向至少一个着墨辊08;09;11传递油墨的摩擦滚筒17;18。这两个摩擦滚筒17;18实施在其各自的轴向上运行的往复升降,其中,一个摩擦滚筒17的往复升降能眵比如通过杠杆结构与另一个摩擦滚筒18的往复升降连接。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各摩擦滚筒17;18的往复升降通过相互独立的驱动装置产生。在两种实施变型中,两个往复升降可以被设计为是反向的。各摩擦滚筒17;18的往复升降可以比如分别借助于传动装置从其旋转运动中产生或也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用于连接或独立的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产生。
蓄墨容器12在当前的区域的以及可调节墨流的输墨装置06的示例中被设计为墨盒12或被设计为墨池12,其中,在墨盒12或在墨池12上在墨斗辊13的轴向上相互成排地设置多个、比如三十至六十个刮墨刀(未示出),这些刮墨刀分别通过未示出的调节机构优选可远程操控地在其各自向墨斗辊13的贴靠方面能够被调节且实际上还被贴靠,因此,实现了区域性地分配由墨斗辊13接收的油墨的剂量。相应地,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墨装置06被设计为区域输墨装置,但原则上还可以被设计为杠杆、短墨路或阿尼洛克斯输墨装置(Aniloxfarbwerk)。
与图1和图2不同,输墨装置06还可以被设计为单列的辊式输墨装置,在该辊式输墨装置的辊列中,两个摩擦滚筒串联设置。靠近印版滚筒的摩擦滚筒可以在此情况下与一个、或者有利地两个着墨辊配合。在一个变型中,靠近印版滚筒的摩擦滚筒额外与能够与第三个着墨辊接触的桥接辊配合。
一个或多个着墨辊08;09;11具有优选由弹性和/或可压缩的材料(比如橡胶或含有橡胶的材料)制成的壳面。
润湿装置07具有多个辊21;22;23或润湿装置辊21;22;23。该润湿装置07优选被设计为无接触地涂布润湿剂的润湿装置07、比如被设计为喷射润湿装置07,从而使得该润湿装置作为润湿剂源19具有喷射梁19,其中,优选多个设置在喷射梁19中的喷嘴将润湿剂喷射到润湿装置07的辊22上。接收来自喷射梁19的润湿剂的辊22优选被设计为串水辊22,具有坚硬的且基本上不下陷的表面,该表面比如由铬或塑料(如Rilsan)制成和/或在其轴向上可往复运动地支承。针对能够轴向往复运动的情况,往复运动通过将辊22的旋转转化成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或者通过单独的驱动机构(比如具有相应的传动装置的电机)强制实现。
喷射到串水辊22上的润湿剂从串水辊22传递到被设计为着水辊21的、靠近印版滚筒的润湿装置辊21上且从那里传递到印版滚筒02上。优选润湿装置07被实施为三辊式的润湿装置07,其中,在串水滚筒22上在运行状态下贴靠或能够贴靠另一个远离印版滚筒的辊23、比如第三个润湿装置辊23、比如作为匀墨辊(Reiterwalze)23或平整辊23。该第三个辊23在串水滚筒22的运行旋转方向上观察位于由润湿剂源涂布润湿剂的地点与同靠近印版滚筒的着水辊21的对接位置(Nippstelle)之间。这三个辊21;22;23优选的相互布置方式为,在运行状态下(合压),连接串水滚筒22的转轴和匀墨辊23的转轴的平面与连接串墨滚筒22的转轴和着水辊21的转轴的平面相互形成小于或等于120°、特别是小于或等于90°的角度,其中,该角度作为内角优选向输墨装置06一侧敞开。换句话说,比如在运行状态下,串水滚筒22(第二个辊22)与着水辊(第一个辊21)的对接位置和/或串水滚筒22(第二个辊22)与匀墨辊23(第三个辊23)的对接位置位于一个半空间中,该半空间在位于通过中间的润湿装置辊22的转轴和印版滚筒02的转轴连接成的假设的平面的面向输墨装置06的一侧。
平整辊23也可以实施在其轴向上运行的往复升降,其中,为此优选设置将旋转转化成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着水辊21和/或匀墨辊23具有优选由弹性和/或可压缩的材料、比如橡胶或含橡胶的材料制成的壳面。因此,润湿装置07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其中,向在辊列中从印版滚筒02观察的第二个、关于三辊式的润湿装置07位于中间的辊22通过润湿剂源19输送润湿剂。
作为从印版滚筒02观察的在辊列中的“第二个”辊在此处还被理解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设置两个着水辊21且与印版滚筒02和润湿装置辊22配合。
至少输墨装置06的一个或多个着墨辊08;09;11和润湿装置07的一个或多个着水辊21、优选还有输墨装置06的油膜辊14和墨流分离辊16以及润湿装置07的匀墨辊23分别能够径向升降地设置在比如相应实施的辊轴承中或者能够运动地支承的或者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
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径向升降涉及到,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各轴或者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相对于属于各辊08;09;11;14;16;21;23的(可能情况下与机架固定的)或在辊08和/或21的情况下还相互可调整的(比如可摆动的,参见下面描述)支承点能眵偏心地调整。
针对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的情况,此处可移动地支承的辊08;09;11;14;16;21;23的偏心调节借助于优选多个(优选至少两个、比如三个或如所示为四个)分别对称且同心地围绕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轴设置在辊锁止件的壳体中的动作器24实施,其中,优选属于同一个辊08;09;11;14;16;21;23的动作器24一个个地且相互独立地由控制单元、比如通过加载压缩介质、比如气动地操作且能够调节到一定的调节路径上,其中,每个被操作的动作器24分别关于其所属的辊08;09;11;14;16;21;23施加径向力,其中,该力径向地平移或至少尝试平移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轴。如果设置在辊08;09;11;14;16;21;23中的一个辊的同一端部上的多个动作器24同时被操作,则得到了由各辊08;09;11;14;16;21;23的轴实施的、来自被操作的动作器24的各径向力的矢量和的径向升降。可由各辊08;09;11;14;16;21;23的轴实施的径向升降在通常情况下优选位于几毫米、比如最大10mm的范围内,这足以使各辊08;09;11;14;16;21;23从至少一个相邻的圆筒状的旋转体、比如印版滚筒02移开。针对需要更大的调节路径的情况,调节路径还可以至少针对该应用情况设计得更大(参见比如下面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着水辊21的调节机构的设计)。
实现所涉及的辊08;09;11;14;16;21;23的径向升降的支承装置原则上还可以以其他实施方式实现,比如在通常的方式下以具有固定在辊锁止件中的辊轴颈的辊锁止件实现,其中,辊锁止件可在侧机架中或上摆动地支承在偏心轮或支承在短摆杆上。还可以设置可沿直线平移路径运动的辊锁止件作为能够径向升降的支承装置。组合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有利的,其中,比如辊08;09;11;14;16;21;23的一部分(比如至少第三个润湿装置辊23)在上述可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是可调节的,而另一部分在可摆动地支承在杠杆或偏心轮设备上的、固定轴颈的辊锁止件中是可调节的。
输墨装置06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机械上与印刷装置滚筒02;03独立的驱动电机26。该驱动电机优选作用到至少一个摩擦滚筒17;18上。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26在生产操作中仅作用到多个摩擦滚筒17;18中的一个上,其中,该驱动电机比如在清洗操作中比如能够作用到摩擦滚筒17;18的两个上。除驱动电机26外,还可以设置与该驱动电机26独立的、用于墨斗辊13的驱动电机27。在简单的实施方式中,润湿装置07或润湿装置07的辊21;22;23可以在生产操作中(运行状态下)仅通过与印版滚筒02的摩擦被驱动或者在清洗操作中通过与输墨装置辊08的摩擦被驱动。可替换的是,还可以使润湿装置辊21;22;23、比如中间的辊22与输墨装置06的驱动电机26机械连接且被强制驱动。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润湿装置07还具有至少一个在机械上与印刷装置滚筒02;03以及输墨装置06独立的驱动电机28。该驱动电机28优选驱动串水滚筒22。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2;03可以如所示分别具有一个单独的驱动电机29、或者必要时成对连接地每一对具有个驱动电机29。
输墨装置06的一个或多个摩擦滚筒17;18如润湿装置07的摩擦滚筒22一样优选在其往复运动方面被强制驱动。这可以通过将串墨滚筒17;18;22的旋转转化成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或者还通过单独驱动机构、比如未示出的具有相应的传动装置的电机强制实现。
输墨装置06还可以包括清洗装置31、比如未详细示出自动化的清洗剂输送装置、可贴靠在输墨装置辊08;09;11;13;14;16;17;18中的一个、特别是输墨装置06的摩擦辊18上的清洗刮墨刀32以及收集池33。该清洗装置31为了清洁输墨装置06能够贴靠地比如可摆动地支承在比如辊18上。可替换或额外地还可以设置将清洗剂涂布到墨流分离辊16上的清洗装置34,其将清洗剂优选喷射到旋转的墨流分离辊16的壳面上。这种可替换或额外的清洗装置34在清洗进程中至少与可贴靠在输墨装置06的串墨辊18上的清洗刮墨刀32配合。
在生产操作中、即在运行状态下,优选不存在润湿装置辊列的辊21;22;23与输墨装置辊列的辊08;09;11;13;14;16;17;18之间的直接连接。
现在,为了实现利用一个或同一个清洗装置31;34或者通过共同使用两个清洗装置31;34除了清洁输墨装置06还同时能够清洁润湿装置07,能够调整输墨装置06和/或润湿装置07的辊08;09;11;14;16;17;18;21;22;23中的(至少)一个辊,其调整方式为,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具有(至少)一个共同的辊列,从而以这种方式还能够将清洗剂输送到润湿装置07或者从润湿装置07回送到输墨装置06。因此,能眵针对清洗操作建立输墨装置06与润湿装置07之间的直接(不是通过印版滚筒02实现的)连接或“桥”。
特别是(靠近输墨装置的)着水辊21和/或靠近润湿装置的着墨辊08适合作为可转换的、建立连接或桥的辊08;09;11;13;14;16;17;18,这些辊总归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径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
在图2示出的清洗操作中(即所涉及的辊08;09;11;13;14;16;17;18位于清洗状态下),着水辊和着墨辊21;08;09;11从印版滚筒02上移开,相互邻接的着水辊和着墨辊21;08相互接触、特别是滚动接触,同时,参与连接或桥接的着墨辊08与在运行状态下位于上游的紧挨着的输墨装置辊17接触。参与连接或桥接的着水辊21针对三辊式润湿装置07的优选情况与在运行状态下在上游的紧挨着的润湿装置辊22不接触,但与在运行状态下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三个或最后一个润湿装置辊23直接接触。与两个着水辊或着墨辊21和08相邻的、在运行状态下在上游的紧挨着的辊22;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被设计为不具有在运行中的径向的可调节性(在任何情况下可径向调校),即其转轴关于径向在运行中空间固定地支承。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辊21;22;23;08;17的几何设置方式以及可轴向运动的一个或多个辊21;08以及必要时辊23的调节方向和可达到的调节路径的各设计方式为,不必设置从常见的或上面详细描述的、实现轴向升降的辊锁止件突出的额外的支承和/或调节结构。这样,比如将需消除的间距通过几何优化设计得较小和/或通过相应设计的实现轴向升降的支承机构设计得较大,使得着水辊21和/或着墨辊08能够相互间相对地被带入上述位置且被带到辊22;23和17,其中,匀墨辊23通过自身的可移动性必要时能够提供辅助作用。比如上述具有动作器24的辊轴承(至少用于辊21和/或辊08)以相应的升降设计。由于之前在清洗状态下的着水辊21不应与在运行状态下的第二个辊22接触,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在相应的、位于着墨辊08与匀墨辊23之间的方向上针对着水辊21还可能存在直线的调节路径,其中,比如其他可调节的辊以常见的方式支承在杠杆或上述辊轴承中。必要时,可以比如通过匀墨辊23和/或着墨辊08的运动来均衡尚存的不精确或较小的不足。
为了避免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06;07和/或具有设计得特别大的轴向升降的辊轴承之间过于紧凑的构建方式,可以在有利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着水辊21和/或着墨辊08可摆动地支承在机架上,比如支承在具有相应的杠杆37;39的杠杆机构36;38中或上。杠杆37;39能眵通过驱动机构41、比如气动或液压汽缸41调节。优选至少着水辊21可摆动地支承,其中,摆轴S与位于运行状态下或地点固定的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转轴偏心设置,特别是设置在将两个工作位置(即运行状态和清洗状态)的角度平分的位置。如果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取代着水辊21或者在改进方案中附加地可摆动地支承着墨辊08(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则该着墨辊优选能眵通过杠杆机构38的杠杆39基本上围绕在上游相邻的辊17的轴在比如杠杆39中摆动。其他可调节地支承的辊09;11;14;16;23可以支承在辊锁止件(具有调节偏心轮或动作器24)中。因此,或者优选着水辊21在杠杆机构36上围绕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转轴偏心的摆轴可摆动地设置,或者可替换地着墨辊08在杠杆机构38上围绕摩擦滚筒17的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辊08;23可以被转换位置,比如当需要桥接更大的间距时。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着水辊21和/或着墨辊08针对仅较小的贴靠/移开运动支承在辊锁止件(具有调节偏心轮或动作器24)中,其中,着水辊21和/或着墨辊08的辊锁止件针对实施形成桥接的更大的调节运动相应于第二实施方式支承在杠杆37;39中或上。该支承比如设计为,辊08;23的合压状态和离压状态分别通过辊的可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比如借助于由动作器24操作支承装置实现,而支承在杠杆37;39中的一个或多个辊23(23)针对在工作位置(印刷工作中的位置)与清洗位置(在清洗操作中的位置)之间的转换摆动。
与按照三个前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的变化无关,在图1中的参与形成桥接的辊08或23在其各自的工作状态或运行状态下在印刷工作中示出,而在图2中在其清洗状态下在清洗操作中示出。
图2示出了在转换后的位置(即清洗位置)上的可转换位置的着水辊21,在该位置上,着水辊21从其靠近印版滚筒的工作位置从印版滚筒02摆开且同时从第二润湿装置辊摆开,且在远离印版滚筒和摩擦滚筒的位置上与输墨装置06的着墨辊08以及第三润湿装置辊23接触,从而比如通过辊08;17;16;18;23;22;21形成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的共同的辊列,从而使得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能够共同借助于相同的清洗装置31;34或者通过采用两个清洗装置31;34得到清洗。其他着墨辊09;11可以(如果存在)同样连接到有待清洗的辊列中。通过调整使得在输墨装置清洗时将被设计为串水滚筒22的第二润湿装置辊22(润湿剂在生产操作中喷射到该润湿装置辊22上)被设为润湿装置辊列中的最后一个辊22。因此,比如由铬或Rilsan形成的第二个辊22的辊表面的抑制流体流的“阻断效应”在此不起作用。因此,在辊列中配合的辊21;22;23的顺序或者对接位置的形成通过相应的转换能够改变。在对接位置的参与中实施变组(Umbildung),其中,优选在两个状态下使三个辊21;22;23形成闭合的辊列。转换优选通过相应的驱动机构远程操控地实施,比如通过控制装置实施。
在清洗运行中,可以在有利的改进中通过用于辅助清洗进程的润湿剂源19将清洗剂引到第二个辊22上。这可以附加于通过清洗装置34引入清洗剂或在简化的实施方式中替代地实施。润湿剂在此额外地或单独地被用作清洗流体。
在清洗期间,优选所有着墨辊和着水辊08;09;11;21位于从印版滚筒02移开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可以与是否存在印版无关地实施清洗。通过机械上相互独立的驱动装置可以在印版滚筒02上同时实施印版更换。为此,印版滚筒02可以独立于在清洗时润湿装置辊列和输墨装置辊列的相同形式的旋转运动实施对于下版和/或上版所需的、不同形式的运动程序。
如在图2中通过虚线箭头所示,可以针对清洗操作有利的是,在与生产操作反向的旋转方向上驱动辊列。
着水辊或着墨辊21;08;09;11中的一个或多个、比如至少着水辊21和/或至少一个着墨辊08;09;11可以在改进方案中轴向运动地支承在机架中,其支承方式为,其施加通过与相邻的串水滚筒22或摩擦滚筒17;18的接触传递的或通过自身将旋转转化成轴向运动的传动装置产生的往复运动。
如果针对各示例没有不同描述,润湿装置07或着水辊21预润湿地设置在印刷装置01中,其方式为,润湿装置或着水辊至少在生产操作中在印版滚筒02的旋转方向上观察在与转印滚筒03的对接位置之后且在第一着墨辊08的对接位置之前与印版滚筒圆周配合。
图3涉及针对具有(至少)四个双印刷装置的印刷塔44的实施方式的示例,其中,双印刷装置分别由两个在转印滚筒03上相互配合的、具有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润湿装置07的印刷装置01形成。如果印刷塔44具有比如八个印刷位置(印刷装置01),则其还被称作八方塔。双印刷装置可以如当前示例在形成印刷塔44的印刷单元44中设置在共同的(比如在中间在印刷位置的区域中在水平方向上可分的)机架中,但还可以成对地设置在两个机架中或单个地设置在四个堆叠成一个印刷塔44的机架中。还可以设置成使两个此类印刷单元44相叠地堆叠成具有十六个印刷位置的印刷塔。原则上,输墨装置06可以通过任意的、具有至少个着墨辊08;09;11的输墨装置类型形成,但在此相应于在图1和2中描述的类型,即可在某些区域中调节的油膜输墨装置06,具有两个、优选在墨流中平行设置的摩擦滚筒17;18和至少两个、优选三个着墨辊08;09;11。四个印刷装置滚筒02;03在合压状态下优选以其转轴基本上位于同一个平面E中。润湿装置07优选分别预润湿地设置在印刷塔44的印刷装置01中。在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印版滚筒02设置一个被设计为印版更换全自动或半自动机42的上版/下版辅助装置,其实现了快速且人工操作较少的生产更换。同样示出的(示例性地在上面的双印刷装置中)是实现离压/合压的、四个(特别是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2;03中的至少三个在直线轴承单元43中的支承,该直线轴承单元实现了为调节所需的径向运动。为了清晰起见,在图3中未示出所有与图1类似的、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以及润湿装置07的辊21;22;23,因为这些辊在辊模式图中可以相应地被识别到。在辊08;09;11;13;14;16;17;18;21;22;23的驱动方式和/或设计和特性方面也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关于图1和2所述的技术方案。
图4示出了具有按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润湿装置07的印刷装置01的示意图,以具有四个成对地作为双印刷装置配合的印刷装置01的印刷单元46的形式示出。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06;07在其辊模式中在可能的情况下除了较小的空间上的特殊性之外基本上与图1和2描述的一致。因此,在这里也没有标记出所有与图1类似的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以及润湿装置07的辊21;22;23。润湿装置07在此处也优选分别预润湿地设置在印刷单元46的印刷装置01中。与图3中“直线”的双印刷装置不同,配合的印刷装置01以其印刷装置滚筒02;03相互成角度地设置且形成了大致n形的下部的双印刷装置以及大致u形的上部的双印刷装置,其至少涉及印刷装置滚筒02;03的布置方式。这两个双印刷装置一起在同一个机架中形成了基于其滚筒布置方式被称作H形印刷单元46的印刷单元46。这里,又可以将两个或多个这种H形印刷单元46堆叠成一个印刷塔。在这种H形的印刷单元46的实施方式中,上部的润湿装置07优选可从印刷单元46的外侧操作,且下部的润湿装置07可从在机架中设置在下部的印刷装置01之间的入口51(比如所谓的“隧道”)操作。为此,润湿装置07在印刷单元46中的布置方式为,可从外面操作的润湿装置07的着水辊21与印版滚筒02面向较近的外侧面的一侧配合,而可从内部操作的润湿装置07的着水辊21与印版滚筒02面向较远的外侧面的一侧配合。“外侧面”在此处可以被理解为印刷单元01的一个侧面,该侧面在印刷装置滚筒02;03(04)的纵向上延伸,即印刷单元01的垂直于端侧的侧面。鉴于图1和2中辊08;09;11;13;14;16;17;18;21;22;23的驱动装置布置和/或设计和特性所述的内容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但与此不同的是可以实施每个印刷装置01中成对地驱动印刷装置滚筒02;03(04),其中,该驱动比如被传递到润湿装置07(比如润湿装置07的摩擦滚筒22)和/或输墨装置06(比如输墨装置06的至少一个摩擦滚筒17;18)上。
关于图4所述的内容除了在输墨装置06的设计上的区别之外都可以应用到比如在图5中示出的印刷单元47、比如H形印刷单元47上。输墨装置06在此以单列的油膜输墨装置06的类型设计,即两个摩擦滚筒17;18在此处在墨流中或在辊列中串联设置。两个着墨辊08;09与印版滚筒02和/或靠近印版滚筒的摩擦滚筒17配合,其中,如在图1和2中所示,优选着水辊21能够与靠近润湿装置的着墨辊08以上述方式相互接触和/或在润湿装置辊列中的顺序是可变的。
在图6中示意性示出了针对具有润湿装置07的印刷装置01的布置方式和实施方式,该润湿装置07按照被实施为卫星印刷单元48的印刷单元48的具有四个印刷装置01的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设计。在所示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48的情况下,四个印刷装置01围绕一个共同的卫星滚筒04设置,在未示出的十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情况下,四个印刷装置01成对地围绕两个卫星滚筒04设置,通过卫星滚筒使得印刷装置在合压中以形成四个印刷位置的方式配合。在图1和2中描述的润湿装置07与印版滚筒02配合,其中,针对清洗操作又有至少一个辊、特别是着水辊21能够以所述方式进行转换。又优选着水辊21能够与靠近润湿装置的着墨辊08以上述方式相互接触和/或在润湿装置辊列的顺序上能够变化。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两个对角线上对立的润湿装置07被预润湿地,且另外两个相对立的润湿装置07后润湿地设置在印版滚筒02上。在改进中,为摩擦滚筒22、至少为后润湿的润湿装置07的摩擦滚筒22(此处为右下和左上的润湿装置)分别在生产旋转方向上观察(参见图6中的箭头)在涂布润湿剂之后且在将润湿剂传递到着水辊21之前的圆周分段上配设一个第二辊49,比如被设计为匀墨辊49的辊49。出于对称的原因,这还可以为两个预润湿的润湿装置07设置。输墨装置06原则上又可以是任何类型,但在某些区域中可调的油膜输墨装置、特别是具有至少两个摩擦滚筒17;18(串联或并联)的输墨装置是优选的。此处所示的输墨装置06关于辊模式出于建造空间的原因有利地基本上与图5中的印刷单元47一致,其中,还可以采用根据图1、2或4的输墨装置06。
在可替换的、未示出的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实施方式中,所有四个印刷装置01的润湿装置07都被设置成是预润湿的,其中,比如上面的一个和下面的一个印刷装置01、特别是与第一个印刷装置01对角线相对立的印刷装置01从印刷单元46的外侧被操作,而两个其他的印刷装置01的润湿装置07从在机架中大致设置在中间的入口51、比如所谓的“隧道”被操作。为此,润湿装置07(与图4中的润湿装置类似)设置在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中的方式为,可从外部操作的润湿装置07的着水辊21与印版滚筒02面向较近的印刷单元外侧面的一侧配合,而可从内部操作的润湿装置07的着水辊21与印版滚筒02面向较远的外侧面和/或入口的一侧配合。
附图标记列表
01印刷装置
02印刷装置滚筒、印版滚筒、版滚筒
03印刷装置滚筒、转印滚筒、橡皮滚筒
04印刷装置滚筒、压印滚筒、卫星滚筒
05-
06输墨装置、油膜输墨装置
07润湿装置、喷射润湿装置
08辊、输墨装置辊、着墨辊
09辊、输墨装置辊、着墨辊
10-
11辊、输墨装置辊、着墨辊
12蓄墨容器、墨盒、墨池
13辊、输墨装置辊、墨斗辊
14辊、输墨装置辊、油膜辊
15-
16辊、输墨装置辊、墨流分离辊
17辊、输墨装置辊、摩擦滚筒
18辊、输墨装置辊、摩擦滚筒
19润湿剂源、喷射梁
20-
21辊、润湿装置辊、着水辊
22辊、润湿装置辊、串水滚筒
23辊、润湿装置辊、匀墨辊、平整辊
24动作器
25-
26驱动电机
27驱动电机
28驱动电机
29驱动电机
30-
31清洗装置
32清洗刮墨刀
33收集池
34清洗装置
35-
36杠杆机构
37杠杆
38杠杆机构
39杠杆
40-
41驱动机构、气动汽缸、液压汽缸
42印版更换全自动/半自动机
43直线轴承单元
44印刷塔、印刷单元
45-
46印刷单元、H形印刷单元
47印刷单元、H形印刷单元
48印刷单元、卫星印刷单元、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
49辊、匀墨辊
50-
51入口
S摆轴
E平面

Claims (41)

1.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2)、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输墨装置(06)以及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润湿装置(07),其中,润湿装置(07)在运行状态下包括具有辊顺序的辊列,所述辊列具有至少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分别为在运行状态下与印版滚筒(02)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二润湿装置辊以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其中,输墨装置(06)的至少一个在运行状态下为了印版滚筒的着墨与印版滚筒(02)配合的辊和润湿装置(07)的第一个辊能够在清洗操作中从印版滚筒(02)上移开且润湿装置(07)的第一个辊和输墨装置(06)的辊能够针对清洗操作相互间滚动接触,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在运行状态下在辊列中由在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形成的辊顺序能够通过这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的改组被置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的与前述辊顺序不同的辊顺序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润湿剂源(19),润湿剂源在运行状态下为了供给润湿剂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配合,从而将第二润湿装置辊润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的方式为,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能够以两种辊顺序被置于在流体传输方面连贯的辊列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能够从在运行状态下所占据的辊顺序转换到另一个辊顺序中,其中,在所述在运行状态下所占据的辊顺序中,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配合且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配合,在所述另一个辊顺序中,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配合且第三润湿装置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三润湿装置辊(23)在运行状态下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在一个圆周分段中接触,所述圆周分段在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运行旋转方向上观察位于由润湿剂源(19)涂布润湿剂的地点与同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对接位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21)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从印版滚筒(02)且从第二润湿装置辊(22)移开,且与第三润湿装置辊(23)和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21)和/或输墨装置(06)的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润湿装置辊和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在运行状态下相互不接触且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相互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运行状态下,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的对接位置以及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的对接位置位于一个半空间中,所述半空间位于通过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转轴和印版滚筒(02)转轴连接的虚拟平面的面向输墨装置的一侧,和/或在运行状态下,连接第二润湿装置辊的转轴和第三润湿装置辊的转轴的平面与连接第二润湿装置辊的转轴和第一润湿装置辊的转轴的平面相互间形成小于或等于120°的角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21)和/或输墨装置辊为了产生贴靠和移开运动支承在容纳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或支承在刚性容纳辊轴颈的、设置在能够摆动的偏心轮或杠杆上的辊锁止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或承载刚性的辊锁止件的偏心轮或杠杆被设计为具有调节路径,所述调节路径除了在印版滚筒(02)上贴靠或从印版滚筒(02)移开之外还提供将第一润湿装置辊(21)置于用于清洗状态的位置上的功能。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或承载刚性的辊锁止件的偏心轮或杠杆支承在杠杆装置(36)上,通过所述杠杆装置的摆动能够将第一润湿装置辊(21)置于用于清洗状态的位置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润湿装置辊能够径向运动地支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润湿装置辊能够径向运动地支承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润湿装置辊(21;23)的轴颈能够相对于容纳轴颈的辊锁止件的支承点偏心地调整。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着墨辊的轴颈能够相对于容纳轴颈的辊锁止件的支承点偏心地调整。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装置(07)被设计为无接触地涂布润湿剂的润湿装置(07)。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润湿装置辊(22)被设计为轴向往复运动的串水辊(22)。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润湿装置辊(22)具有由铬或硬塑料制成的壳面。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和第三润湿装置辊在壳面上具有弹性和/或可压缩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材料是橡胶或含橡胶的材料。
21.一种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2)、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输墨装置(06)以及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润湿装置(07),其中,润湿装置(07)包括润湿剂源(19)以及具有辊顺序的辊列,所述辊列具有至少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分别为在运行状态下与印版滚筒(02)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二润湿装置辊以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第一润湿装置辊(21)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能够从印版滚筒(02)移开且与输墨装置(06)的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滚动接触,其特征在于,润湿剂源(19)在运行状态下为了供给润湿剂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配合,从而将第二润湿装置辊润湿,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三润湿装置辊(23)在运行状态下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在一个圆周分段中接触,所述圆周分段在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运行旋转方向上观察位于由润湿剂源(19)涂布润湿剂的地点与同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对接位置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在运行状态下在辊列中由在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形成的辊顺序能够通过这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的改组被置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的与前述辊顺序不同的辊顺序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的方式为,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能够以两种辊顺序被置于在流体传输方面连贯的辊列中。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能够从在运行状态下所占据的辊顺序转换到另一个辊顺序中,其中,在所述在运行状态下所占据的辊顺序中,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配合且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配合,在所述另一个辊顺序中,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配合且第三润湿装置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配合。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三润湿装置辊(23)在运行状态下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在一个圆周分段中接触,所述圆周分段在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运行旋转方向上观察位于由润湿剂源(19)涂布润湿剂的地点与同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对接位置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21)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从印版滚筒(02)且从第二润湿装置辊(22)移开,且与第三润湿装置辊(23)和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接触。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21)和/或输墨装置(06)的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润湿装置辊和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在运行状态下相互不接触且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相互接触。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运行状态下,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的对接位置以及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的对接位置位于一个半空间中,所述半空间位于通过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转轴和印版滚筒(02)转轴连接的虚拟平面的面向输墨装置的一侧,和/或在运行状态下,连接第二润湿装置辊的转轴和第三润湿装置辊的转轴的平面与连接第二润湿装置辊的转轴和第一润湿装置辊的转轴的平面相互间形成小于或等于120°的角度。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21)和/或输墨装置辊为了产生贴靠和移开运动支承在容纳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或支承在刚性容纳辊轴颈的、设置在能够摆动的偏心轮或杠杆上的辊锁止件中。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或承载刚性的辊锁止件的偏心轮或杠杆被设计为具有调节路径,所述调节路径除了在印版滚筒(02)上贴靠或从印版滚筒(02)移开之外还提供将第一润湿装置辊(21)置于用于清洗状态的位置上的功能。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或承载刚性的辊锁止件的偏心轮或杠杆支承在杠杆装置(36)上,通过所述杠杆装置的摆动能够将第一润湿装置辊(21)置于用于清洗状态的位置上。
3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润湿装置辊能够径向运动地支承。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润湿装置辊能够径向运动地支承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润湿装置辊(21;23)的轴颈能够相对于容纳轴颈的辊锁止件的支承点偏心地调整。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着墨辊的轴颈能够相对于容纳轴颈的辊锁止件的支承点偏心地调整。
3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装置(07)被设计为无接触地涂布润湿剂的润湿装置(07)。
3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润湿装置辊(22)被设计为轴向往复运动的串水辊(22)。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润湿装置辊(22)具有由铬或硬塑料制成的壳面。
3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和第三润湿装置辊在壳面上具有弹性和/或可压缩材料。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材料是橡胶或含橡胶的材料。
41.一种运行如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的方法,其中,针对生产操作将润湿装置(07)的第一润湿装置辊(21)置于运行状态下,在所述运行状态下,第一润湿装置辊与印刷装置(01)的印版滚筒(02)以及与设置在上游的第二润湿装置辊(22)滚动接触,第一润湿装置辊(21)针对与生产操作不同的清洗操作被置于清洗状态下,在所述清洗状态下,第一润湿装置辊(21)从印版滚筒(02)上以及从第二润湿装置辊(22)上移开,并且与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和同第二润湿装置辊(22)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23)滚动接触。
CN201180032409.6A 2010-09-08 2011-05-17 印刷装置以及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3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40383.0 2010-09-08
DE201010040383 DE102010040383B4 (de) 2010-09-08 2010-09-08 Druckwerke und ein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ruckwerkes
PCT/EP2011/057968 WO2012031788A1 (de) 2010-09-08 2011-05-17 Druckwerk mit waschbetrieb von farbwerkswalzen und feuchtwerksalzen sowie entsprechendes verfahr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3623A CN103153623A (zh) 2013-06-12
CN103153623B true CN103153623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310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240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3623B (zh) 2010-09-08 2011-05-17 印刷装置以及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66696B1 (zh)
CN (1) CN103153623B (zh)
DE (1) DE102010040383B4 (zh)
WO (1) WO20120317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08312B3 (de) * 2016-05-13 2017-10-19 Koenig & Bauer Ag Werke für eine Bogenverarbeitungsmaschine und ein Verfahren zum Waschen eines Formzylinders des Werkes
DE102016014408B4 (de) 2016-05-13 2018-09-27 Koenig & Bauer Ag Werk für eine Bogenverarbeitungsmaschine
DE102016210191B4 (de) 2016-06-09 2019-01-24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m Reinigen eines Gummituches auf einem Gummituchzylinder in einem Werk einer Bogenverarbeitungsmaschine
CN108045084A (zh) * 2018-01-12 2018-05-18 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书刊印刷机的供墨机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2735A (en) * 1972-12-22 1974-10-22 Harris Intertype Corp Lith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and wash-up device
EP0453855A1 (de) * 1990-04-27 1991-10-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Präparation des Farbwerks einer Druckmaschine bei Druckauftragswechsel
GB2291010A (en) * 1994-07-02 1996-01-1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Printing unit for a rotary offset printing press
DE102007004217A1 (de) * 2007-01-27 2008-07-3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von Zylindern und Walzen in einer Druckmaschine
CN101389477A (zh) * 2006-01-31 2009-03-1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以及印刷塔
CN101600573A (zh) * 2007-02-07 2009-12-09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以及一种清洗印刷装置的润湿装置的方法
CN102026812A (zh) * 2008-05-19 2011-04-20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1316A (en) 1970-05-18 1972-10-31 Harris Intertype Corp Ink and dampener form roll interruption for cleaning purposes
DE60141261D1 (de) * 2000-05-17 2010-03-25 Komori Printing Mach Verfahren zum Entfernen von Druckfarbe für eine Druckpresse
DE10035786A1 (de) * 2000-07-22 2002-02-07 Koenig & Bauer Ag Feuchtwerk
KR100292989B1 (ko) 2000-09-29 2001-06-15 전용태 동적 채널 할당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 사용되는채널카드 유닛
DE102005018821B4 (de) * 2005-04-22 2017-09-21 manroland sheetfed GmbH Druck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DE502007005880D1 (de) * 2007-02-07 2011-01-13 Koenig & Bauer Ag Druckwerk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und ein verfahren zum waschen eines feuchtwerks eines druckwerks
DE102007015404B4 (de) * 2007-03-30 2009-01-08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Feuchtwerk für ein Druck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2735A (en) * 1972-12-22 1974-10-22 Harris Intertype Corp Lith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and wash-up device
EP0453855A1 (de) * 1990-04-27 1991-10-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Präparation des Farbwerks einer Druckmaschine bei Druckauftragswechsel
GB2291010A (en) * 1994-07-02 1996-01-1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Printing unit for a rotary offset printing press
CN101389477A (zh) * 2006-01-31 2009-03-1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以及印刷塔
DE102007004217A1 (de) * 2007-01-27 2008-07-3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von Zylindern und Walzen in einer Druckmaschine
CN101600573A (zh) * 2007-02-07 2009-12-09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以及一种清洗印刷装置的润湿装置的方法
CN102026812A (zh) * 2008-05-19 2011-04-20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31788A1 (de) 2012-03-15
DE102010040383B4 (de) 2012-09-13
EP2566696B1 (de) 2014-08-13
EP2566696A1 (de) 2013-03-13
DE102010040383A1 (de) 2012-03-08
CN103153623A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7604B (zh) 具有模块式附加印刷组的印刷机
CN104781076B (zh) 印刷装置的输墨装置、印刷装置以及用于使印刷装置运行的方法
CN101505962B (zh)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
JP3294371B2 (ja) 凹版印刷機
CN103153623B (zh) 印刷装置以及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
US9533486B2 (en) Printing press for security printing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 printing forme and printing press start-up
CN105437730B (zh) 印刷机
RU2149103C1 (ru) Многокрасочная ролевая ротационная печат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акцидентной печати
ES2674703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el ajuste de cuerpos de rotación conductores de tinta de una impresora
CN1964849A (zh) 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CN101973156B (zh) 轮转印刷机印刷机组中的组合装置
EP2450191B1 (en) Variable format offset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a central impression cylinder
JP2866059B2 (ja) 印刷機内で版胴と対応する着けローラとを洗浄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0519180C (zh) 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JP2004508984A (ja) 印刷ユニット
CN101384434B (zh) 具有至少两个配合工作的滚筒及能够进行径向调整的轴承单元的印刷装置
US625318A (en) And phila
CN2710895Y (zh) 一种成卷基材印刷机的双面印刷机构
CN101448644B (zh) 轮转印刷机印刷机组中的组合装置
CN101600573B (zh) 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以及一种清洗其润湿装置的方法
US8327763B2 (en) Printing couple of a rotary printing press and a method for washing a dampening unit of a printing couple
JP2564107B2 (ja) 速乾性の印刷インキを使用する装置
US667731A (en) Inking apparatus.
US770488A (en) Joseph white
US6499399B1 (en) Pump inker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