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79C - 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 - Google Patents

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79C
CN1031479C CN92101041A CN92101041A CN1031479C CN 1031479 C CN1031479 C CN 1031479C CN 92101041 A CN92101041 A CN 92101041A CN 92101041 A CN92101041 A CN 92101041A CN 1031479 C CN1031479 C CN 10314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fan
cam surface
shaped cam
contro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2101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35A (zh
Inventor
小林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ta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ogaku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ogaku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Kogaku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43/00Testing correct operation of photographic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 G03B43/02Testing shut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快门操作控制机构至少包含两片在它们之间使光圈大小很到限制的快门扇形片,该机构包括在快门释放动作的一个方向上移动的快门控制板,和一个在快门控制部件的上方表面上形成的扇形凸轮面,该凸轮面的安置是用于按照扇形凸轮面的轮廓来改变光圈的大小,该轮廓是由一个当光圈的大小处于较小时能够降低光圈张开速率的曲面构成的。

Description

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装在有镜头快门的照相机中的用来控制快门扇形片开启动作的机构。
通常,为了控制照相机镜头快门的开/关,设置了一种快门动作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装有一快门控制板,通过对控制板进行往复移动而控制开/关快门扇形片或曝光量。更准确地说,快门控制板具有扇形凸轮面,该凸轮面和一个与快门扇形片耦合的扇形杆的销子相啮合。当快门控制板往复移动时,扇形杆就随扇形凸轮面的轮廓而摆动,从而开/关快门扇形片。
但应注意,因为所形成的扇形凸轮面相对于快门控制板仅仅是其一部分,而且扇形凸轮面的轮廓是由一倾斜平直面构成的,所以当扇形凸轮面和扇形杆的销子互相啮合期间,快门控制板的移动就成为一种实际上的恒速直线运动。因此,在该快门张开的起始处,换句话说,当光圈的孔径大小调到比较小时,快门的孔径大小就突然地变大了。
当然,在高亮度情况下,摄影时要将光圈的孔径调小,即,使快门扇形片的张开速率或快门速度只有轻微的增加或减少,光圈数都应作大的改变。结果,在曝光发生漂移处将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降低了曝光的准确度。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曝光情况下的有关问题而提出来的。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该机构能够改善在高亮度情况下摄影时曝光量的控制准确度。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该机构可能在将光圈大小调到较小的时候,降低快门扇形片开孔的张开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该快门至少包括两片快门扇形片,在此两扇形片之间光圈的大小得到限定。该控制机构包含一个快门控制部件,其沿来自快门释放操作的一个单独矢量方向移动,直到曝光操作完成为止;以及一个相对于快门控制部件形成的扇形凸轮面,以便按照该扇形凸轮面的轮廓来改变光圈的大小。所说的轮廓由一种曲面构成,当将光圈的大小调小时,通过该曲面能够降低所说光圈的张开速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所说的扇形凸轮面的轮廓由一个弓形面构成。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所说的扇形凸轮面的轮廓由一个二次曲面构成。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于,将所说的扇形凸轮面形成在快门控制部件的外边缘上。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在于,所说的快门控制部件有一个上表面,在上表面上形成扇形凸轮面。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在于,所说的快门控制部件实际上沿一直线路径,并以恒速移动。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在于,所说的控制机构还包含使扇形凸轮面和快门扇形片耦合的耦合装置,该装置有能够与所说的扇形凸轮面接触的销子,通过该销子与所说的扇形凸轮面的接触位置移动使所说的光圈大小得到调节。
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在于,所说的光圈大小是依据快门控制部件在所说的矢量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所说的接触位置的移动来获得改变的。
结合附图和以下的详细说明可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明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快门开/关控制装置的快门控制机构部件分解的透视图。
图2是快门释放前的前视图。
图3是透镜拉出时的侧视图。
图4是快门刚释放后的前视图。
图5是快门控制板从图4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正视图。
图6是快门控制板由图5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并完成AF控制的正视图。
图7是透镜缩入时的侧视图。
图8是快门控制板从图6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时的正视图。
图9是快门控制板从图8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时的正视图。
图10是快门控制板从图9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并完成曝光情况的正视图。
图11是快门控制板被向右加力情况的正视图。
图12是刚好在快门控制板的压进动作完成之前情况的正视图。
图13是本实施例的控制机构操作的时限图。
图14是快门扇形片开口面积和扇形凸轮面轮廓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快门开/关控制机构的一个实施例作出详细说明。
图1表示一种设置一个快门镜头和一个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快门开/关控制装置的照相机快门控制机构。
在图1中,快门控制机构装有一个底板10,它用螺丝固定到照相机体(未图示)的前面。在底板10前表面上有一个整体的圆筒形支撑部分11,圆筒的中心轴实际上与光轴一致。支撑部分11的前端面由一个与底板10的前表面平行的平直面部分12,以及几个按等角形成在平直面部分12上的凹槽13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凹槽13按120度间隔排列。如图3所示,每个凹槽13包含一个斜坡凸轮面13a和与平直角部分12垂直的竖直面13b。所述的凸轮面13a的深度是从平直面部分12按顺时针方向逐步增加。
镜头驱动部件20包括圆筒部分21,圆筒中装有与光轴对准的,并也与圆筒部分21的中心轴对准的镜头22。圆筒部分21可滑动地固定在圆筒支撑部分11中。因此,对镜头驱动部分20作调节可使其绕镜头22的光轴转动,并沿光轴方向移动。
镜头驱动部件20还包括多个位于圆筒部分21外周面上的轴向凸出物23,其中每一凸出物平行于光轴延伸,并有呈圆形的后侧端。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轴向凸出物23与三个凹槽13相对应按等角度排列。
第一弹簧18安装在镜头驱动部件20和底板10之间,以迫使该部件沿方向A朝向底板10。借助于第一弹簧18可使轴向凸出物23的变圆的端部总是接触到支撑部分11的前端面。
结果,当镜头驱动部件20绕其光轴转动时,该部件就按其所处的角度位置沿光轴方向移动,即,镜头驱动部件20的轴向位置随着支撑部分11前端面的轮廓形状而改变。
在镜头驱动部件20前端部的外边缘上有形成整体的法兰部分38,在法兰的外边缘上具有可沿镜头驱动部件20径向延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径向臂24、26和29。第二弹簧25装在第一径向臂24的未梢和照相机之间,以迫使镜头驱动部件20在沿方向A观察时可沿顺时针方向绕其中心轴转动。在法兰38外边缘面上具有第一和第二齿状件27和28,此处第一齿状物27按逆时针方向靠近第二齿状件28。
第二和第三径向臂26和29的延伸方向实际上是相反的,由此,第二和第三径向臂26,29实际上是成一直线的。将第二径向臂26调到可能与一个装在将有下面预以说明的快门控制板30上的竖直突出物31啮合的位置上。第三径向臂29可与形成在底板10,并表示在图6中的制动器19相啮合。
快门控制板30与底板10平行,并安装在底板的前面。快门控制板30具有成对的第一和第二长形的孔33和34,他们在控制板的下部横向延伸。在底板10的前面有成对的第一和第二销钉14和15,他们分别突出地穿过狭长的孔。因此,快门控制板30借助于第一和第二销钉14和15的插入,通过各自的第一和第二狭长孔而可横向移动或往复移动地支撑着。通过第三弹簧32总是迫使快门控制板30朝图1的左边移动。
在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按所述的顺序从左到右形成的是第一凸轮面41,第二凸轮面42,扇形凸轮面43和齿轨44。更准确地说,在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的左端侧上,形成第一凸轮面41,当从前面观察时,其形状呈三角形,而它的顶点被调节到处在位于快门控制板30朝上表面的弦的中点上方。在与第一凸轮面41相邻的右侧形成实质上与第一凸轮面41相同的第二凸轮面42。
在基本上处于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的中心部分形成了扇形凸轮面43,它具有一种弓形的朝上凸起的轮廓。扇形凸轮面43的外形轮廓是本发明的特征,对此将在下面作详述。
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在第一凸轮面42和扇形凸轮面43之间的那一部分被限定成一个平的凸轮面45。需注意,该平凸轮面45的右端部是平滑的,并与扇形凸轮面43的左端或最上方部相连接的。而且,齿轨44形成在快门控制板30上表面的右端部分。与齿轨44啮合的是变速机构100的副齿轮107,该机构是为了使快门控制板30的移动速度降低而设置的,对其在后详述。
在快门控制板30正面的中央部分形成的是第三个横向延伸的狭长孔35。控制杆36与上胶卷马达(图未示)连接,并受到驱动向图1右边移动,它是通过第三狭长孔35插入的。
在快门控制板30正面,狭长孔35上方位置,形成啮合部件37。竖直凸出件31沿方向A延伸,安置在啮合部件37的前表面。将啮合部件37调节到能与后面将提到的啮合杆70啮合在一起,使竖直凸出件31与快门控制板30的前表面垂直,并能够与镜头驱动部件20的径向啮合臂26啮合。
快门控制机构还装有开关板51,它用螺丝53固定到快门控制板30的一端(图1中的右端)。开关板51包括固定到快门控制板30上的板状构件51a和一组从该板状构件右端面伸出的电刷51b。使开关板51总是与偏码板52接触,编码板52构成快门控制机构的另一器件,并被固定到照相机体上(图未示)。
编码板52包括一个固定到照相机体上的板状构件52a和一组接触片52b,各接触片具有独特的形状或图形,以便用来识别快门控制板的横向位置,并被调节成能与相应的电刷51b相接触。快门控制板30的横向位置,也就是快门的状态,可通过开关板51的电刷51b和编码板52的触片之间的具体接触情况来检测。
快门控制机构还包含一个电磁构件60,它具有螺线管并由螺丝(图未示)将其安置到底板10正面的左边部分。将电磁构件60连接到构成快门控制机构另一部件的电磁控制回路61上。
电磁构件60在其去掉激励时磁化产生吸引力,反之当它受激励时,则消除磁化以去掉吸引力。换句话说,电磁构件60是一种所谓结合型的电磁构件。一个可移动的部件62装在电磁构件60的正下方,以便当电磁构件60去除激励时由吸引力将部件吸向电磁构件60,或当激励加上时使该部件释放开来。
一个被支承在快门控制板30的正面的可摆动的杠杆63位于电磁构件60下侧的那部分上,具体说,可摆动的杠杆63由一个实际上处于其中心的第一轴69可转动地支承着,使第一轴69的中心轴沿方向A延伸。可移动的部件62固定到可摆动的杠杆63的另一端部,即左端部上。
在可摆动杠杆63的一端(即右端)和照相机体之间装有第四弹簧64,以迫使可摆动杠杆63绕第一轴69逆时针转动。换句话说,通过第四弹簧64和驱动力的作用将迫使可摆动的杠杆63的另一端离开电磁构件60。
成对的第三和第四销钉65和66设置在可摆动杠杆63的另一端(即左端)使之沿方向A互相对准成一线。位于背面的第三销钉延伸通过一个形成在底板10上的垂直狭长孔16,而其未端被调到可能与后面要说明的扇形杆90啮合,使前面的第四销钉66能够与啮合杆70相啮合。
在可移动构件62的前表面上安置第五销钉67,使之沿方向A延伸。将第五销钉夹持在第一和第二臂82和83之间,而第一和第二臂82和83由装到后面将提到的插销杆80的第五弹簧81的两端所限定。
啮合臂68完整地形成在可摆动杠杆63上,以便从其下表面的实际中央部分伸出并平行地延伸到其下表面的下方。将啮合臂68做成挠性的,啮合臂68的末端(即左端)有一个啮合棘爪74,它能够有选择地与快门控制板30的第一和第二凸轮面41和42啮合。
借助可转动地支承着可摆动杠杆63的第一轴69,将啮合杆70在其中点可转动地支承到底板10上。在啮合杆70的一端71(即左端)和第四销钉之间装上第六弹簧72,以迫使啮合杆7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促使它们互相接触在一起。当可摆动杠杆6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由于第四销钉紧压使啮合杆70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使啮合杆70的另一端73(即右端)能够与装在快门控制板30上的啮合构件37啮合。具体地说,当啮合杆70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啮合杆70的另一端73就和啮合构件37的左侧面相啮合,由此抑制快门控制板30向左移动。反之,当使啮合杆7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啮合杆70就不与啮合构件37啮合而脱离接触,这样就使快门控制板向左移动。
借助使可摆动杠杆63和啮合杆70受到可转动支承的第一轴69,通过插销杆80中点将该杆可转动地支承到底板10上。在插销杆80前表面的一端(即左端)安装在第六销钉84,以使之沿方向A延伸。在插销杆80上表面的另一端(即右端)形成一个钩状件85,使钩状件85能够有选择地与第一和第二齿状件27和28相啮合。
插销杆80有一个中空圆筒部分86,通过它使第一轴69能够可转动地插入。将第五弹簧81的中间部分缠绕到圆筒部分86上,使第一和第二臂82和83分别通过第六销钉84的上下方。因此,第五和第六销钉67和84就会都受到第一和第二臂82和83弹性地夹持着。
因此,当可摆动杠杆63随第五销钉67转动时,借助第六销钉84和第五弹簧81,在可摆动杠杆63转动时,插销杆80也可以相同方向随可摆动杠杆63成一体的转动。另一方面,当电磁构件60受激励,并由此在第四弹簧64和第五销钉67的作用力下使摆动杆63转动时,插销杆80的钩状件85有选择地和第一、第二齿状件27和28啮合而因此向下移动。
安置扇形杆90是用来驱动成对的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彼此开/关,扇形杆90在其中心处由第二轴93可转动地支承着,第二轴93固定到相机体上并沿方向A延伸。在扇形杆90和相机体之间安置第六弹簧94,以迫使扇形杆90沿顺时针方向绕第二轴93转动。
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在其各自的一端上通过第三轴108可转动地支承着,第三轴108安置在底板10和下面将描述到的盖板105之间。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安置在通光孔17的正后方,而通过孔17位于底板10的中心部分。应该看到,通光孔17的孔径尺寸是由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两者所限定的。
第一快门扇形片91有一个第一凸轮切口97,该切口沿着对其纵轴方向逆时针有显著倾斜的方向延伸。另,第二快门扇形片92有第二凸轮切口98,它相对于其纵轴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有小的倾斜延伸。
扇形杆90有三个臂90a,90b和90c,它们处于同一平面中朝着不同方向延伸,该平面与第二轴93的中心轴线垂直。安置在第一和第二臂90a和90b末端上的是第七和第八销钉95和96,它们分别沿方向A延伸。
使第七销钉95通过一个位于底板10上的横向狭长孔9伸出,并使销钉95的末端能够有选择地和平凸轮面45、扇形凸轮面43啮合。另,将第八销钉96按顺序依次插入,并通过在盖板105上的孔109,第一和第二凸轮切口97和98。
在这种结构中,当第八销钉96随着扇形杆90来回转动而往复移动时,第一和第二扇形片91和92就被打开或关上。具体地说,当扇形杆90沿着时针方向转动时,第八销钉96就向左移动。结果,通过第八销钉96的向右移动可使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彼此打开。
可见,前述的装在可摆动杆63上的第三销钉65是能够与扇形杆90的第三臂99的上边缘啮合的。当第三销钉65被向下压时,由于第三销钉65和第三臂99上边缘之间的啮合扇形杆90反抗第六弹簧94的作用力,而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使第八销钉96向左边移动。结果,由于第八销钉96向左移动,而使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互相关上。
调速机构100用来降低快门控制板30的移动速度,它包括齿轮101、102和103,踝节器104和付齿轮107。调速机构100安装在一个位于底板10后表面上的凹座中,并由盖板105盖住。即,调速机构100被夹持在底板10和盖板105之间,盖板105由一个螺丝106固定到底板10上。
使踝节器104能够与最上方的齿轮103的各个齿啮合。如常规所知,齿轮103的转速由于受到踝节器104下缘与齿轮103每个齿间歇性啮合的影响而降低。另,将付齿轮107装到最下方的齿轮101上,以使它们共轴,使付齿轮与位于快门控制板30上的齿轨44紧密啮合。按照这种结构,将使得快门控制板30沿横向的移动速度由于调节机构的采用而降慢下来。
下面将参照附图2至14,通过实施例对该快门控制机构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2表示刚好在快门释放动作之前快门控制机构的情况。该情况是建立在如图12所示的施力杆36通过与卷片马达(图未示)的互相连接而将快门控制板30向右移动,而且向左往回之后。在这个快门释放前的情况中,快门控制板30的啮合部件37与啮合杆70的另一端73相啮合,反抗第三弹簧32的作用力而停止在啮合位置中。即,在快门被释放前,快门控制板30反抗第三弹簧32的作用力,在图2所示的右侧位置上受力而处于张紧状态。
在图2所示的这种状态中,当操作者将快门按钮压下一半时,光度开关及距离测量开关(图未示)就被打开。结果,在光度和距离测量开关被打开的瞬间,快门控制机构的计算回路(图未示)就起动,以完成光度和距离测量。
此时,镜头驱动部件20的第二臂26就受到向右偏离的快门控制板30的竖直凸出件31的向右压力。因此,镜头驱动部件20就反抗第二弹簧25的作用力,沿着逆时针方向绕镜头22的光轴转动。结果,镜头驱动部件20的轴向凸出件23就与支承部分11的平直面部分12接触,如图3所示,从而就使镜头驱动部件20或镜头22处于完全拉出的位置上。
在图3所示的情况中,电磁器件60没有受到激励而因此产生吸引力,即,吸引可动杆件并将其保持在上方位置处。于是,可摆动杆63就反抗第四弹簧64的作用力,绕第一轴6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而且,由于固定到可移动件62的第五销钉67是处在上方位置,因此插销杆80就可借助夹持在第五弹簧81的第一和第二臂82和83之间的第六销钉84,绕第一轴6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接着,插销杆80的钩状件85被移动到下方位置,并从镜头驱动部件20的第一和第二齿状件27和28两者释放开来。
另,使扇形杆90的第七销钉95和快门控制板30的平直凸轮面45啮合,于是,扇形杆90就反抗第六弹簧94的作用力,绕轴93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以致通过固定在扇形杆90上的第八销钉96使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互相合上,由此关闭了底板10上的通光孔17。在这种关闭情况下,扇形杆90的第三臂99受到可摆动杆63的第三销钉65的向下控制作用。
在快门释放前的情况中,当释放开关合上时,如图3所示,电磁器件60受激励而去磁,于是它对可移动构件62的吸引力就消失。接着,可摆动杆63由于受到第四弹簧64的作用力而绕第一轴69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4所示。
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快门控制机构的构成是使它能够用一种所谓三步控制方式来完成一种AF控制,即,三步控制为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此需说明,在距离测量操作时,假定计算回路输出一个短距离信号。
图4表示在快门刚释放之后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使可摆动杆63作上述绕第一轴69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第四销钉66,由于受力也迫使啮合杆70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使啮合杆70的另一端73从啮合杆37松开,接着,由于第三弹簧32的作用力,使快门控制板30开始向左移动。随着快门控制板30向左移动,竖直凸出件31也向左移动。结果,镜头驱动件20由于第二弹簧25的作用力,开始绕镜头22的光轴以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快门控制板30向左移动时,其上的齿轨44和调速机构100的付齿轮107互相紧密啮合。因此,调速机构100受到驱动而降低快门控制板30的移动速度,于是快门控制板30仍然受到第三弹簧32的作用,而慢慢地向左移动。
图5表示快门控制板30从图4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情况。此时,通过固定到可摆动杆63上的啮合臂68的末端上所形成的啮合棘爪74啮合或搭载在快门控制板30的第一凸轮面41的顶点上。
于是,可摆动杆63就反抗第四弹簧64的作用力而作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即,与可摆动杆63配合的可移动件62就处在一个和电磁器件60接触的转接位置上。
需注意,因为假定是短距离照相,所以计算回路输出短距离信号,电磁器件60如图13所示受到激励或去磁,而因此并不对可动件62产生吸引力。
图6表示快门控制板30由图5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情况。由于快门控制板30向左移动,啮合臂68的啮合棘爪74就从第一凸轮面41松开,而可摆动杆63由于受第四弹簧64的作用力从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处在可动件62上的第五销钉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通过第五弹簧81与第五销钉耦合的插销杆80也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插销杆80的钩状件85也就与镜头驱动部件20的第一齿状件27啮合。
结果,镜头驱动部件20的转动就停止,在这种情况下,轴向凸出件23就与位于底板10的支承部分11的前侧面上的相应凸轮面相接触,如图7所示。换句话说,镜头驱动部件20就被移动到使镜头22处于短距离摄影的被推入的位置上。
图8表示快门控制板30从图6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情况。在图8所示情况下,由于将开关51开动到使快门控制回路的编码板52处于由图13参照符号II所指明的状态,电磁器件60的去激励或磁化而由此产生吸引力以吸住可移动件62。
当快门控制板30的第二凸轮面42与可摆动杆63上啮合臂68的啮合棘爪74相接触,而后第二凸轮面42的顶点与啮合棘爪74相啮合时,可摆动杆63就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固定在可摆动杆63上的可移动件62就可受迫,使它与电磁器件60接触。
另,由于插销杆80的钩形件85与镜头驱动部件20的第一齿状件27啮合,而且由于第二弹簧25的作用力使镜头驱动部件20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防止了插销杆80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于是,第五弹簧81的第一或上面的臂82因可移动件62的第五销钉67的存在而朝上弯曲,而由于固定到插销杆80的第六销钉84使第二或下方的臂可稳定地处在其下方位置。因此,第一和第二臂82和83彼此张开着。
图9表示快门控制板30从图8所示位置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情况。如图9所示,在快门控制板30向左移动时,固定在扇形杆90上的第七销钉95从它与平直凸轮面45相啮合的位置移动到它与扇形凸轮面43啮合的位置上,而因此向下偏移。结果,扇形杆90受第六弹簧94的作用而顺时针转动,致使固定到扇形杆90的第八销钉96也以顺时针方向转动。
随着第八销钉96作这样的转动,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就彼此张开,从而打开基板10的通光孔,即,曝光已经开始。
在曝光开始时,启动开关板51,使编码板52处于图13所示的由参考符号II所示的状态。快门控制回路随参考状态III而确定曝光时间。而后,当与光度信号相适应的曝光时间结束之后,电磁器件60受激励或去磁化,并确立起图10所示的情况。
下文将参照图14对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以及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的开/关操作予以说明。应指出,图14表示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之间限定的开口面积和扇形杆90的第七销钉95高度随时间消逝的变化。图14中,由于快门控制板30是以实际上为直线的路径,并以恒速移动,所以随时问消逝的第七销钉95的高度的变化是与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相符的。
在本实施例中,扇形凸轮面43的垂直断面形状是由圆的一部分所构成的,亦即,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由一弓形面构成。扇形凸轮面43的最高端43a与快门控制板30的平直凸轮面45连续而平滑的连接,而扇形凸轮面43上所给定的点越接近最低端43b,那么在给定点上切线的倾斜就越是陡。
以两圆点和长划线所示的扇形凸轮面43是与水平线倾斜,以使它从最高端43a直线地延伸到最低端43b的。扇形凸轮面43是作为与本实施例中扇形凸轮面43相比较的例子。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当快门控制板30向左移动时,使得扇形杆90的第七销钉95也移动,可用实线和点P0、P1……P6来表示,而在比较例中,它被移动,是用两圆点和长划线以及点P0′、P1′……P6′表示。应注意,在此点P0被调节到与P0′高度相同,点P1与点P1′高度相同,……点P6与点P6′高度相同。
在比较例中,将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做成平面的情况下,在使光圈的尺寸变小时或在快门释放动作初始阶段,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间所限定的孔径的张开速率比较快,而后逐渐地变慢,如图中由两圆点和长划线S所示的那样。反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扇形凸轮面43是弓形面,在光圈小时孔径的变化率比较小,而后逐渐地变小,如图中由实线T所示。这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使光圈尺寸变小之处,其孔径尺寸的变化速度比起实施例的更慢。
需注意,图中各个符号Q1、Q2……Q6表示与第七个销钉所处的各个点P1、P2……P6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之间所限定的孔径的尺寸,而符号Q1′、Q2′……Q6′表示与第七销钉所处各点P1′、P2′……P6′相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之间所限定的孔径的尺寸。而符号Q1和Q1′表示相同尺寸的孔径,Q2和Q2′,……以及Q6和Q6′也表示相同尺寸的孔径。
如上所述,本发明以某种形式构成,它使得当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之间所限定的光圈较小时,孔径的张开速率减小。因此,光圈的变化对高亮度情况下摄影时的快门速度弥散的影响减小。结果,由于降低了曝光量的弥散从而改善了曝光的准确度。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低亮度范围(Q5和Q6)将光圈尺寸调大时,光圈的张开速率比在参照例中(Q5′和Q6′)的更快。然而,由于使在低亮度区域中的光圈张开速率比起在高亮度区域中的更小,因此由曝光弥散所出现的问题就不可能发生。
图10表示曝光完成的情况。图中,可动件62也就是可摆动杆63,当电磁器件60受激励或消磁时,由于第四弹簧的推动力而使可动件62以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装在可摆动杆63后面的第三销钉与扇形杆90的第三臂99接触,并将第三臂99压下,于是扇形杆90就按图1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致使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彼此合上,使曝光完成。在图13中,双圆点和长划线L是表示按照光度信号完成曝光而使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合上的情况,它比由实线M所表示的情况更快。
在使电磁器件60受激励时的一定时间之后,就驱动上卷马达开始胶片的卷绕操作。与上卷操作相结合,使施力杆36向右移动,并与快门控制板30上的第三长形孔35之右端啮合,由此对快门控制板30向右施力以反抗第三弹簧32的推动力。
图11表示快门控制板受到反抗第三弹簧32的推动力向右施力的情况。图中,扇形杆90的第七销钉95从与快门控制板30的扇形凸轮面接触的位置转移到与其平直凸轮面45接触的位置,于是使扇形杆90反抗第三弹簧94的作用力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之后,可摆动杆63的啮合臂68升高到第二凸轮面42的顶点,并从这里使可摆动杆63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将第三销钉65举起。
在将第三销钉65举起的情况中,由于扇形杆90的第七销钉95与快门控制板30的平直凸轮面45啮合,所以使扇形杆90不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保持目前的反抗第六弹簧94作用力的转动位置。于是,使第三销钉65与扇形杆90的第三臂99的上表面分离。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板仍然保持关闭状态。
图12表示快门控制板30进一步向右移动的情况。在图中,附着于快门控制板30的啮合部件37移动到啮合杆70另一端的下方,离合器(图未示)松开,使施力杆36向左返回而上卷开关(图未示)断开,使上卷马达停止工作。结果,快门控制板30因第三弹簧32的推动力而向左移动,并停留在啮合部件37与啮合杆70的另一端73相啮合的位置上。
如上所述,完成快门施力加载工作,同时使本发明的快门控制机构恢复到如图2的状态。
另,在进行中距离摄影的情况中,因为计算回路在其距离测量操作时输出一个中距离信号,使电磁器件60就在恰好快门控制板30向左移到图5所示位置之前被消除激励。于是,电磁器件60受到磁化而产生吸引力。
当快门控制板30进一步向左移动,而后使依附到可摆动杆63的啮合臂69的啮合棘爪74从第一凸轮面41松开,可摆动杆63就不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仍然停留在现时反抗第四弹簧64作用力的转动位置上。就是说,由于使第五销钉67处在起始时的位置,插销杆80的钩状件85就从镜头驱动部件20的第一齿状件27松开,因此由于第二弹簧25的作用力,使镜头驱动部件20以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开动开关板51,使在编码板52上处于由图13中符号I所指出的工作状态时,电磁器件60受到激励而因此消磁或失去吸引力。于是,可摆动杆63由于第四弹簧64的推动力而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插销杆80也以逆时针方向转动。结果,使插销杆80的钩状件85与第一和第二齿状件之间的镜头驱动部件20的法兰部分38的外周表面部分啮合,在这种啮合情况下,轴的凸出物23处在凸轮面13a上的位置比短距离摄影时所处的位置更深,亦即,中距离摄影时镜头驱动部件20比起在短距离摄影时具有更加压入的位置。
反之,在进行长距离摄影的情况中,因为计算回路在其距离测量操作中输出一个长距离信号,电磁器件60在快门控制板30向左移动时取图4所示位置之前消除激励。应注意,电磁器件60在此后仍然保持这种消除激励的状态。于是,即使快门控制板30进一步向左移动时,可摆动杆63仍固定不动。因此,固定到可动件62的第五销钉67取抬起位置,而插销杆80的钩状件85从镜头驱动部件20的第一齿27松开。
结果,由于第二弹簧25的推动力使镜头驱动部件20随快门控制板30的向左移动而作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使镜头驱动部件20停止在径向延伸,并固定到底板10的止动器19啮合的第三臂位置处,如图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镜头驱动部件20取在压入的位置。
应清楚,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不限于对附图的那些说明,和在没有背离所要求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能对本发明作出的改进。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和第二凸轮面41和42,以及扇形凸轮面43是形成在快门控制板30的外边缘(即上表面)上。代替这种结构而取使快门控制板30带有一凸轮槽,而将凸轮面41、42和43形成在凸轮槽的侧向表面上的结构也是可能的。
此外,很清楚,驱动器不局限于使用电磁器件60,它可以采用任何可使移动部件62往复移动的结构。
还有,显然扇形面43的轮廓不限于弓形,可采用诸如二次曲面,或能够在光圈的尺寸小时降低第一和第二快门扇形片91和92之间所限定的孔径的张开速率的任意曲面。

Claims (12)

1.一种用以控制包含至少两片快门扇形片(91,92)的快门操作控制机构,在扇形片(91,92)之间限定了光圈的等级,该机构包括:
一个快门控制板(30),所述控制板(30)沿来自快门释放操作的一个单独矢量方向移动,直到一次曝光操作完成为止;
一个形成于快门控制板(30)上的扇形凸轮面(43),按照所说的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以改变光圈大小,所说的轮廓由一个当光圈的大小较小时能够降低所说光圈张开速率的曲面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是由一弓形面构成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是由二次曲面构成的。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扇形凸轮面(43)形成在快门控制板(30)的外周边上。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机构,其特征是,所说快门控制板(30)有一个上表面,在该面上形成扇形凸轮面(43)。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机构,其特征是,所说快门控制板(30)实质上在一直线路径中以恒定速度移动。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机构,其特征是它还包括:
为使扇形凸轮面(43)和快门扇形片(91,92)耦合的耦合装置(95,90,96),该装置有一个能和所说扇形凸轮面(43)接触的销钉(95),所说的光圈大小是由销钉(95)和所说扇形凸轮面(43)的接触位置来调节的。
8.按照权利要求7的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光圈的大小是在所说接触位置随快门控制板(30)沿所说单矢量方向运动而移动的基础上改变的。
9.一种用以控制包括有至少一个快门扇形片(91,92)的快门操作控制机构,通过该快门扇形片限定光圈的大小,所述机构包括:
一个快门控制板(30),其沿来自快门释放操作的一个单矢量方向移动,直到一次曝光操作完成时为止;
一个形成于所述快门控制板(30)上扇形凸轮面(43),其可在一个运动操作范围内运动,用于导向所述至少一个快门扇形片(91,92)的运动,以根据所述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改变光圈的大小;以及
一个联结装置(95,90,96),用以使所述扇形凸轮面(43)与所述至少一个快门扇形片(91,92)相耦合,所述联结装置(95,90,96)包括一个在整个所述扇形凸轮面(43)运动的操作范围内连续地和直接地与所述扇形凸轮面(43)相接触的部件(95);响应于所述部件(95)在所述扇形凸轮面(43)上不同的接触位置调节所述光圈的大小。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包括一个曲面。
11.按照权利要求9的机构,其特征是,在光圈大小较小时,所述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控制所述光圈的张开速率。
12.按照权利要求9的机构,其特征是,在光圈张开的最后阶段中光圈的大小较大时,所述扇形凸轮面(43)的轮廓提高所述光圈的张开速率。
CN92101041A 1991-01-23 1992-01-23 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991/91 1991-01-23
JP1991024991U JP2539180Y2 (ja) 1991-01-23 1991-01-23 シャッターの開閉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35A CN1065735A (zh) 1992-10-28
CN1031479C true CN1031479C (zh) 1996-04-03

Family

ID=12153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21010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79C (zh) 1991-01-23 1992-01-23 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557360A (zh)
JP (1) JP2539180Y2 (zh)
CN (1) CN103147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817A (en) * 1996-01-26 1998-07-1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xposure controlling device and encoder for camera
US6439944B1 (en) 1998-12-15 2002-08-27 John Edward La Fata Bubble forming device using iris-like leaf mechanism, and related method
CN102563919B (zh) * 2010-12-28 2013-12-11 北京应天阳光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自旋仰角跟踪方式的太阳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0730A (zh) * 1972-05-26 1974-01-30
JPS4910729A (zh) * 1972-05-26 1974-01-30
US3911458A (en) * 1972-12-04 1975-10-07 Ricoh Kk Programme-controlled shutter for miniature cameras
US3927415A (en) * 1973-04-11 1975-12-16 Polaroid Corp Electromagnetically regulated exposure control system
US3868712A (en) * 1973-04-11 1975-02-25 Polaroid Corp Pneumatically reactive exposure control system
GB1434668A (en) * 1973-05-08 1976-05-05 Rollei Werke Franke Heidecke Shutter-diaphragm
JPS5922215B2 (ja) * 1975-04-21 1984-05-2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フオ−カルプレ−ンシヤツタにおける高速秒時制御装置
JPS5351100U (zh) * 1976-10-04 1978-05-01
JPS5471626A (en) * 1977-11-18 1979-06-08 Seiko Koki Kk Devi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shutter for automatic focusing control camera
US4342506A (en) * 1981-02-20 1982-08-03 Polaroid Corporation Exposure trim mechanism for cameras
JPS61138096A (ja) * 1984-12-11 1986-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飛しよう体
US4727389A (en) * 1986-02-07 1988-02-23 W. Haking Enterprises Limited Automatic focus and exposure controlled camera
JPH01106800U (zh) * 1988-01-07 1989-07-18
JP2526821B2 (ja) * 1988-04-05 1996-08-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閃光撮影可能なレンズシャッタカメラ
GB2223597B (en) * 1988-10-04 1993-02-03 Asahi Optical Co Ltd Shutter releas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557360A (en) 1996-09-17
JP2539180Y2 (ja) 1997-06-25
JPH0496719U (zh) 1992-08-21
CN1065735A (zh) 199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79C (zh) 控制快门操作的机构
CN101063788A (zh) 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
CN1790163A (zh) 含萘酚官能性的正性抗蚀剂
DE202012013713U1 (de) Vorrichtung zur Dual-Target-Autobelichtung
DE2456568A1 (de) Steuervorrichtung fuer eine kamera mit einer wiederaufladbaren elektronischen blitzeinrichtung
DE3706735A1 (de) Vorrichtung zum einstellen des optischen systems einer kamera
CN2729763Y (zh) 可搬式屏幕装置
EP2154426A3 (en) Vehicle headlamp apparatus
CN1278383C (zh) 图案形成方法
DE102019212040A1 (de) Fahrzeugleuchte und verfahren zur beleuchtungssteuerung dafür
CN201035202Y (zh) 手动调焦镜头模组结构
EP1443364A3 (en) Projection exposure apparatus
DE2914110A1 (de) Vorrichtung zur anzeige des geladenen zustands eines elektronischen blitzlichtgeraetes
CN1418326A (zh) 一种改进的照相机快门系统
EP2339229A3 (en) Vehicular headlamp apparatus
CN1138470C (zh) 自动钓墨鱼装置
CN1444085A (zh) 照相机
DE3219396A1 (de) Antriebssystem in einer kamera
DE2525914A1 (de) Bogenanleger
JPS53148433A (en) Exposure controller of cameras
CN208190798U (zh) 一种组合式阵列摄像头
DE1797066A1 (de) Kinematographischer Projektor
CN1008665B (zh) 一种胶片跟随机构
CN210781959U (zh) 贴片机的平面镜移动机构
CN109882169B (zh) 一种可调节采矿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