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1390A - 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41390A CN103141390A CN2013100777627A CN201310077762A CN103141390A CN 103141390 A CN103141390 A CN 103141390A CN 2013100777627 A CN2013100777627 A CN 2013100777627A CN 201310077762 A CN201310077762 A CN 201310077762A CN 103141390 A CN103141390 A CN 1031413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entration
- sucrose
- cultivation
- iba
- culture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02P60/216—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红苞半蒴苣苔的叶片灭菌后切块,即为外植体;(2)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0-28℃、光强为20μmol·m-2·s-1以下的条件下培养,获得不定芽;(3)将步骤(2)得到的不定芽转接至繁殖培养基,20-28℃光照培养,获得丛生芽;(4)将步骤(3)得到的丛生芽切分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20-28℃光照培养至生根。本发明开辟了一条人工快速繁殖红苞半蒴苣苔的途径,使红苞半蒴苣苔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为今后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该物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全世界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约有150属370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至墨西哥的热带至温带地区。我国现已知的有58属463种(27属特产于中国),均属苦苣苔亚科,绝大部分种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药用植物约100多种,且有相当一部分为濒危植物。
半蒴苣苔属为中国特有属,共24种,5个变种,其中贵州半蒴苣苔(Hemiboeacavaleriei)、峨眉半蒴苣苔(Hemiboea omeiensis)、半蒴苣苔(Hemiboeasubcapitata)、短茎半蒴苣苔(Hemiboea subacaulis)、华南半蒴苣苔(Hemiboeafollicularis)等均为民间传统草药,但由于分布范围狭窄、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生境恶劣,致使种群数量过少,而在自然状态下该属植物常籍匍匐枝行营养繁殖,增殖速度较慢。
红苞半蒴苣苔(Hemiboea rubribracteata)是2004年发表的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的新种,为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花和红色总苞美丽,供观赏。目前仅在广西靖西发现一个分布点,生于石灰岩山地峡谷疏林中潮湿岩石上,数量稀少,个体总数不及60株,急需保护。因此,如何妥善保存稀有的种植资源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苞半蒴苣苔的叶片灭菌后切块,即为外植体;
(2)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0-28℃(如23±1℃-25±1℃、25±1℃-27±1℃、23±1℃、25±1℃或27±1℃)、光强为20μmol·m-2·s-1以下(如10-20μmol·m-2·s-1、10μmol·m-2·s-1、20μmol·m-2·s-1或黑暗)的条件下培养,获得不定芽;
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值为5.8-6.0;
所述诱导培养基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30g·L-1(如20g·L-1或30g·L-1)、KT的浓度为0.1-1.0mg·L-1(如0.1-0.2mg·L-1、0.2-0.5mg·L-1、0.5-1.0mg·L-1、0.1mg·L-1、0.2mg·L-1、0.5mg·L-1或1.0mg·L-1)、IBA的浓度为0.1-0.5mg·L-1(如0.1-0.2mg·L-1、0.2-0.3mg·L-1、0.3-0.5mg·L-1、0.1mg·L-1、0.2mg·L-1、0.3mg·L-1或0.5mg·L-1);
(3)将步骤(2)得到的不定芽转接至繁殖培养基,20-28℃(如23±1℃-25±1℃、25±1℃-27±1℃、23±1℃、25±1℃或27±1℃)光照培养,获得丛生芽;
所述繁殖培养基的pH值为5.8-6.0;
所述繁殖培养基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NA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30g·L-1(如20g·L-1或30g·L-1)、KT的浓度为0.1-1.0mg·L-1(如0.1-0.2mg·L-1、0.2-0.5mg·L-1、0.5-1.0mg·L-1、0.1mg·L-1、0.2mg·L-1、0.5mg·L-1或1.0mg·L-1)、NAA的浓度为0.1-0.5mg·L-1(如0.1-0.2mg·L-1、0.2-0.3mg·L-1、0.3-0.5mg·L-1、0.1mg·L-1、0.2mg·L-1、0.3mg·L-1或0.5mg·L-1);
(4)将步骤(3)得到的丛生芽切分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20-28℃(如23±1℃-25±1℃、25±1℃-27±1℃、23±1℃、25±1℃或27±1℃)光照培养至生根;
所述生根培养基的pH值为5.8-6.0;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培养基甲或培养基乙;
所述培养基甲的制备方法: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和IBA,蔗糖的浓度为20-30g·L-1(如20g·L-1或30g·L-1)、IBA的浓度为0.1-0.5mg·L-1(如0.1-0.2mg·L-1、0.2-0.5mg·L-1、0.1mg·L-1、0.2mg·L-1或0.5mg·L-1);
所述培养基乙的制备方法: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IBA和活性炭,蔗糖的浓度为20-30g·L-1(如20g·L-1或30g·L-1)、IBA的浓度为0.1-0.5mg·L-1(如0.1-0.2mg·L-1、0.2-0.5mg·L-1、0.1mg·L-1、0.2mg·L-1或0.5mg·L-1)、活性炭的浓度为0.1-0.5g/100mL(如0.1-0.2g/100mL、0.2-0.5g/100mL、0.1g/100mL、0.2g/100mL或0.5g/100mL)。
所述步骤(1)中:将红苞半蒴苣苔的叶片灭菌后切成0.5-0.8cm2大小,即为外植体;
所述步骤(1)中所述灭菌的方法为:用质量百分含量为0.1%的HgCl2水溶液侵泡1.5-2.5分钟(如1.5-2分钟、2-2.5分钟、1.5分钟、2分钟或2.5分钟)。
所述步骤(2)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30-50天(如30-40天、40-45天、45-50天、40天、45天、50天或30天)。
所述步骤(2)中,所述培养为光照培养,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
所述步骤(3)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光强为50-80μmol·m-2·s-1(如50-60μmol·m-2·s-1、60-80μmol·m-2·s-1、50μmol·m-2·s-1、60μmol·m-2·s-1或80μmol·m-2·s-1),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4小时。
所述步骤(3)中,每30-45天继代一次,每个继代周期增殖3.6-4.3倍(如3.6-3.9倍、3.9-4.3倍、3.6倍、3.9倍或4.3倍)。
所述步骤(3)中,所述光照培养的时间为30-45天。
所述步骤(4)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光强为50-80μmol·m-2·s-1(如50-60μmol·m-2·s-1、60-80μmol·m-2·s-1、50μmol·m-2·s-1、60μmol·m-2·s-1或80μmol·m-2·s-1),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4小时。
所述步骤(4)中,所述光照培养的时间为30天。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步骤(4)得到的生根的幼苗移栽至培养基质并培养,获得栽培苗的步骤;所述培养基质由1-2质量份石灰石、2-5质量份蛭石和1-2质量份河沙混合得到。所述培养的时间可为20-30天。所述培养的条件为:湿润、遮阴的环境。
外植体处理是影响外植体存活的重要因素,由于红苞半蒴苣苔叶片略为革质,单薄,两面无毛或仅脉上疏生短柔毛,在灭菌处理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时间控制,避免过分杀菌而导致外植体死亡。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用培养基均以MS培养基或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附加不同剂量的活性炭和激素类物质(KT、NAA和IBA)。MS为国际通用的培养基。1/2MS培养基于MS培养基的差别仅在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减半。
本发明通过摸索一系列合理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实现了使红苞半蒴苣苔有效繁殖的目的,可有目的地诱导外植体细胞不定芽的形成、丛生芽繁殖体系的建立以及生根。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快速繁殖,试管苗的繁殖速度是以几何级数增殖的,本发明从外植体的诱导到获得栽培苗只需要130天,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本发明开辟了一条人工快速繁殖红苞半蒴苣苔的途径,使红苞半蒴苣苔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为今后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该物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KT即激动素。IBA即3-吲哚丁酸。NAA即α-萘乙酸。
红苞半蒴苣苔(Hemiboea rubribracteata):李振宇,刘演.广西半蒴苣苔属(苦苣苔科)一新种----红苞半蒴苣苔.植物分类学报,2004,42(6):537-540.。
MS培养基的组成见表1。
表1MS培养基的组成
实施例1、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
1、制备外植体(在超净台操作)
取红苞半蒴苣苔的叶片,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然后用0.1%(质量比)HgCl2水溶液侵泡2分钟,用无菌水洗涤4次,然后将叶片切成0.8cm2大小,即为外植体。
2、不定芽的诱导
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5±1℃黑暗培养50天(其中从第20天开始陆续形成不定芽)。
诱导培养基(pH值6.0)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KT的浓度为1.0mg·L-1、IBA的浓度为0.5mg·L-1。
3、增殖继代培养
将步骤2得到的不定芽转接至繁殖培养基,25±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50μmol·m-2·s-1)培养30天(从第20天开始陆续形成丛生芽);如需进一步扩繁,可以每30天继代一次,每个继代周期增殖3.6倍。
繁殖培养基(pH值6.0)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NA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KT的浓度为0.5mg·L-1、NAA的浓度为0.3mg·L-1。
4、生根培养
将步骤3得到的丛生芽切分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25±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50μmol·m-2·s-1)培养30天,得到生根的试管苗。
生根培养基(pH值6.0)是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IBA和活性炭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g·L-1、IBA的浓度为0.1mg·L-1、活性炭的浓度为0.2g/100mL。
5、试管苗的移栽
将200株步骤4得到的试管苗单株移栽至培养基质(将2体积份石灰石、5体积份河沙和2体积份蛭石混合得到),放置于湿润、遮阴的环境培养30天。试管苗的成活率(即成活植株占移栽至培养基质的单株总株数的百分比)为90%(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苗高均为4~6cm。
实施例2、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
1、制备外植体(在超净台操作)
取红苞半蒴苣苔的叶片,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然后用0.1%(质量比)HgCl2水溶液侵泡2分钟,用无菌水洗涤4次,然后将叶片切成0.8cm2大小,即为外植体。
2、不定芽的诱导
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3±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10μmol·m-2·s-1)培养45天(其中从第20天开始陆续形成不定芽)。
诱导培养基(pH值5.8)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KT的浓度为0.2mg·L-1、IBA的浓度为0.2mg·L-1。
3、增殖继代培养
将步骤2得到的不定芽转接至繁殖培养基,23±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80μmol·m-2·s-1)培养30天(从第20天开始陆续形成丛生芽);如需进一步扩繁,可以每30天继代一次,每个继代周期增殖3.9倍。
繁殖培养基(pH值5.8)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NA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KT的浓度为0.1mg·L-1、NAA的浓度为0.1mg·L-1。
4、生根培养
将步骤3得到的丛生芽切分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23±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80μmol·m-2·s-1)培养30天,得到生根的试管苗。
生根培养基(pH值5.8)是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g·L-1、IBA的浓度为0.5mg·L-1。
5、试管苗的移栽
将200株步骤4得到的试管苗单株移栽至培养基质(将1体积份石灰石、2体积份河沙和1体积份蛭石混合得到),放置于湿润、遮阴的环境培养30天。试管苗的成活率为93%(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苗高均为4~6cm。
实施例3、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
1、制备外植体(在超净台操作)
取红苞半蒴苣苔的叶片,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然后用0.1%(质量比)HgCl2水溶液侵泡2.5分钟,用无菌水洗涤4次,然后将叶片切成0.8cm2大小,即为外植体。
2、不定芽的诱导
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7±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20μmol·m-2·s-1)培养40天(其中从第20天开始陆续形成不定芽)。
诱导培养基(pH值5.8)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KT的浓度为0.5mg·L-1、IBA的浓度为0.3mg·L-1。
3、增殖继代培养
将步骤2得到的不定芽转接至繁殖培养基,27±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60μmol·m-2·s-1)培养30天(从第20天开始陆续形成丛生芽);如需进一步扩繁,可以每30天继代一次,每个继代周期增殖4.3倍。
繁殖培养基(pH值5.8)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NA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KT的浓度为0.2mg·L-1、NAA的浓度为0.2mg·L-1。
4、生根培养
将步骤3得到的丛生芽切分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27±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60μmol·m-2·s-1)培养30天,得到生根的试管苗。
生根培养基(pH值5.8)是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IBA和活性炭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g·L-1、IBA的浓度为0.2mg·L-1、活性炭的浓度为0.5g/100mL。
5、试管苗的移栽
将200株步骤4得到的试管苗单株移栽至培养基质(将1体积份石灰石、3体积份河沙和1体积份蛭石混合得到),放置于湿润、遮阴的环境培养30天。试管苗的成活率为95%(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苗高均为4~6cm。
实施例4、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
1、制备外植体(在超净台操作)
取红苞半蒴苣苔的叶片,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然后用0.1%(质量比)HgCl2水溶液侵泡1.5分钟,用无菌水洗涤4次,然后将叶片切成0.5cm2大小,即为外植体。
2、不定芽的诱导
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5±1℃、每天光照12h(光强为10μmol·m-2·s-1)培养30天(其中从第20天开始陆续形成不定芽)。
诱导培养基(pH值6.0)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g·L-1、KT的浓度为0.1mg·L-1、IBA的浓度为0.1mg·L-1。
3、增殖继代培养
将步骤2得到的不定芽转接至繁殖培养基,25±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60μmol·m-2·s-1)培养45天(从第20天开始陆续形成丛生芽);如需进一步扩繁,可以每45天继代一次,每个继代周期增殖4.3倍。
繁殖培养基(pH值6.0)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NA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g·L-1、KT的浓度为1.0mg·L-1、NAA的浓度为0.5mg·L-1。
4、生根培养
将步骤3得到的丛生芽切分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25±1℃、每天光照14h(光强为60μmol·m-2·s-1)培养30天,得到生根的试管苗。
生根培养基(pH值6.0)是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IBA和活性炭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IBA的浓度为0.5mg·L-1、活性炭的浓度为0.1g/100mL。
5、试管苗的移栽
将200株步骤4得到的试管苗单株移栽至培养基质(将1体积份石灰石、3体积份河沙和1体积份蛭石混合得到),放置于湿润、遮阴的环境培养30天。试管苗的成活率为95%(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苗高均为4~6cm。
实施例5、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
生根培养基(pH值6.0)是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IBA的浓度为0.1mg·L-1。
其它均同实施例4。
试管苗的成活率为93%(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苗高均为4~6cm。
实施例6、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
生根培养基(pH值5.8)是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30g·L-1、IBA的浓度为0.2mg·L-1。
其它均同实施例4。
试管苗的成活率为94%(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苗高均为4~6cm。
Claims (10)
1.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苞半蒴苣苔的叶片灭菌后切块,即为外植体;
(2)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0-28℃、光强为20μmol·m-2·s-1以下的条件下培养,获得不定芽;
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值为5.8-6.0;所述诱导培养基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IB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30g·L-1、KT的浓度为0.1-1.0mg·L-1、IBA的浓度为0.1-0.5mg·L-1;
(3)将步骤(2)得到的不定芽转接至繁殖培养基,20-28℃光照培养,获得丛生芽;
所述繁殖培养基的pH值为5.8-6.0;所述繁殖培养基是在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KT和NAA得到的,蔗糖的浓度为20-30g·L-1、KT的浓度为0.1-1.0mg·L-1、NAA的浓度为0.1-0.5mg·L-1;
(4)将步骤(3)得到的丛生芽切分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20-28℃光照培养至生根;
所述生根培养基的pH值为5.8-6.0;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培养基甲或培养基乙;
所述培养基甲的制备方法: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和IBA,蔗糖的浓度为20-30g·L-1、IBA的浓度为0.1-0.5mg·L-1;
所述培养基乙的制备方法: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蔗糖、IBA和活性炭,蔗糖的浓度为20-30g·L-1、IBA的浓度为0.1-0.5mg·L-1、活性炭的浓度为0.1-0.5g/100m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灭菌的方法为:用质量百分含量为0.1%的HgCl2水溶液侵泡1.5-2.5分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30-50天。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培养为光照培养,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光强为50-80μmol·m-2·s-1,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4小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30-45天继代一次,每个继代周期增殖3.6-4.3倍。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光照培养的时间为30-45天。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光强为50-80μmol·m-2·s-1,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4小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光照培养的时间为30天。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步骤(4)得到的生根的幼苗移栽至培养基质并培养,获得栽培苗的步骤;所述培养基质由1-2质量份石灰石、2-5质量份蛭石和1-2质量份河沙混合得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77762.7A CN103141390B (zh) | 2013-03-12 | 2013-03-12 | 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77762.7A CN103141390B (zh) | 2013-03-12 | 2013-03-12 | 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1390A true CN103141390A (zh) | 2013-06-12 |
CN103141390B CN103141390B (zh) | 2014-03-19 |
Family
ID=4853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77762.7A Active CN103141390B (zh) | 2013-03-12 | 2013-03-12 | 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41390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80729A (zh) * | 2013-07-19 | 2013-11-06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双片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
CN103461129A (zh) * | 2013-09-17 | 2013-12-25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光萼唇柱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
CN104041412A (zh) * | 2014-06-09 | 2014-09-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
CN104488718A (zh) * | 2014-12-23 | 2015-04-08 |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 | 一种黄花马铃苣苔的快速繁殖方法 |
CN105309312A (zh) * | 2015-11-09 | 2016-02-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一种中华石蝴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 |
CN112159268A (zh) * | 2020-09-22 | 2021-01-01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一种德国甘菊种子丸粒化组合物及其丸粒化方法 |
CN115644059A (zh) * | 2022-10-08 | 2023-01-31 | 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园林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植物研究所) | 一种辐花苣苔组织培养快繁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6423A (zh) * | 2007-09-17 | 2008-02-06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组织培养繁殖及野外栽培方法 |
CN101965800A (zh) * | 2010-11-19 | 2011-02-09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单座苣苔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
CN102144556A (zh) * | 2011-01-29 | 2011-08-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 瑶山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
-
2013
- 2013-03-12 CN CN201310077762.7A patent/CN1031413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6423A (zh) * | 2007-09-17 | 2008-02-06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组织培养繁殖及野外栽培方法 |
CN101965800A (zh) * | 2010-11-19 | 2011-02-09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单座苣苔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
CN102144556A (zh) * | 2011-01-29 | 2011-08-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 瑶山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汤正辉: "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vol. 41, no. 3, 30 June 2005 (2005-06-30), pages 333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80729A (zh) * | 2013-07-19 | 2013-11-06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双片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
CN103380729B (zh) * | 2013-07-19 | 2015-09-02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双片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
CN103461129A (zh) * | 2013-09-17 | 2013-12-25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光萼唇柱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
CN103461129B (zh) * | 2013-09-17 | 2015-05-20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一种光萼唇柱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
CN104041412A (zh) * | 2014-06-09 | 2014-09-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
CN104041412B (zh) * | 2014-06-09 | 2016-02-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
CN104488718A (zh) * | 2014-12-23 | 2015-04-08 |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 | 一种黄花马铃苣苔的快速繁殖方法 |
CN105309312A (zh) * | 2015-11-09 | 2016-02-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一种中华石蝴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 |
CN112159268A (zh) * | 2020-09-22 | 2021-01-01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一种德国甘菊种子丸粒化组合物及其丸粒化方法 |
CN115644059A (zh) * | 2022-10-08 | 2023-01-31 | 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园林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植物研究所) | 一种辐花苣苔组织培养快繁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1390B (zh) | 2014-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41390B (zh) | 红苞半蒴苣苔的繁殖方法 | |
CN102369881B (zh) | 一种铁皮石斛腋芽的快速繁殖方法 | |
CN103477981B (zh) | 鸡爪槭青龙组培繁殖工艺 | |
CN103190343B (zh) | 一种有机添加物对金线莲产业化快速繁殖关键技术 | |
CN104585033B (zh) | 血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 |
CN103477983B (zh) | 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 | |
CN103598101A (zh) | 一种兜唇石斛组培快速繁殖的方法 | |
CN103493729B (zh) | 鸡爪槭青龙简易组培繁殖工艺 | |
CN105494098B (zh) | 一种快速繁殖金铁锁种苗的方法 | |
CN105191792A (zh) | 扁桃斑鸠菊的快速繁殖方法 | |
CN105145365A (zh) | 一种中华桫椤绿色球状体途径的组培繁殖方法 | |
CN104686329A (zh) | 一种杜仲组织培养方法 | |
CN102577817B (zh) | 一种红花石蒜诱导丛生芽的方法 | |
CN103477982B (zh) | 鸡爪槭赤枫简易组培繁殖工艺 | |
CN100366144C (zh) | 桃儿七愈伤组织诱导产生鬼臼毒素的方法 | |
CN103583371B (zh) | 山杨良种银×山1333的组织培养方法 | |
CN104304002B (zh) | 一种华南忍冬叶片不定芽的诱导方法 | |
CN102771392B (zh) | 红叶黄连木组培快繁工艺 | |
CN104770297B (zh) | 一种以金钱松叶片为外植体的金钱松植株再生方法 | |
CN104604676A (zh) | 一种用于红百合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 |
CN106962093A (zh) | 一种枫树幼苗的培育方法 | |
CN1316876C (zh) | 运用龙血树组织培养生产血竭的方法 | |
CN104350918A (zh) | 一种扦插繁殖金铁锁 | |
CN103371102B (zh) | 一种碎米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 |
CN106106155B (zh) | 一种利用组培技术诱导微鳞茎繁育白芨种苗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