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0021A - 印刷布线板 - Google Patents

印刷布线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0021A
CN103140021A CN201210350315XA CN201210350315A CN103140021A CN 103140021 A CN103140021 A CN 103140021A CN 201210350315X A CN201210350315X A CN 201210350315XA CN 201210350315 A CN201210350315 A CN 201210350315A CN 103140021 A CN103140021 A CN 103140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ffener
main body
wiring board
printed wiring
link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03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0021B (zh
Inventor
渡边裕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40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0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0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81Reinforcement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stress or warp in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e.g. caused by loads, vibrations or differences in thermal expan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58Lamina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nto other substrates, e.g. metallic substrates
    • H05K3/0061Lamina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nto other substrates, e.g. metallic substrates onto a metallic substrate, e.g. a heat sin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58Lamina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nto other substrates, e.g. metallic substrates
    • H05K3/0064Lamina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nto other substrates, e.g. metallic substrates onto a polymeric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弯曲半径小也能够抑制加强板的剥离的印刷布线板。印刷布线板(1)具备:具有以弯折线(C)为中心被弯折的预定弯折部分(101)的布线板主体(10)和粘贴于布线板主体(10)的加强板(20),其中,加强板(20)具有:粘贴于布线板主体(10)中与预定弯折部分(101)邻接的第1邻接部分以及第2邻接部分(102、103)的第1加强部以及第2加强部(201、202);以及粘贴于预定弯折部分(101),并将第1加强部以及第2加强部(201、202)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203),并且在连结部(203)中形成有开口(203a)。

Description

印刷布线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加强板并且以小的弯曲半径被弯折的印刷布线板。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备FPC主体和经由粘接片材粘贴于该FPC主体的弯曲部的托架侧的部位的加强板的FPC(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FPC中,利用加强板确保FPC的刚性,来抑制伴随托架移动的FPC的颤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9109号公报
上述的加强板在弯曲部侧具有端部。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若FPC的弯曲半径变小,则伴随FPC主体的弯曲,应力在该端部集中,加强板会从FPC主体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弯曲半径小也能够抑制加强板的剥离的印刷布线板。
[1]本发明的印刷布线板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线板主体,该布线板主体具有以弯折线为中心被弯折的预定弯折部分;以及加强板,该加强板粘贴于所述布线板主体,其中,所述加强板具有:第1加强部以及第2加强部,该第1加强部以及第2加强部粘贴于所述布线板主体中与所述预定弯折部分邻接的第1邻接部分以及第2邻接部分;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粘贴于所述预定弯折部分,并将所述第1加强部以及第2加强部连结成一体,所述连结部中形成有开口。
[2]在上述发明中,沿所述弯折线的所述预定弯折部分的外宽度W0和沿所述弯折线的所述连结部的外宽度W1实质上也可以相同。
[3]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满足下述(1)式。
1/10≤W2/W0≤1/3 … (1)式
其中,上述(1)式中,W0是沿所述弯折线的所述预定弯折部分的外宽度,W2是沿所述弯折线的所述连结部的宽度。
[4]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印刷布线板也可以在所述预定弯折部分被弯折。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加强板一体地粘贴于布线板主体的第1邻接部分、预定弯折部分以及第2邻接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加强板与布线板主体剥离。
另外,在本发明中,加强板中与预定弯折部分对应的部分中形成有开口,该部分的刚性被减弱,因此即使是小的弯曲半径也能够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布线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印刷布线板的仰视图。
图3是沿图1以及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以及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1以及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布线板的俯视图以及仰视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1的V-V线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布线板1例如是组装到移动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输入板型信息终端、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数字音频播放器、硬盘等电子设备等中的可挠性印刷布线板(FPC)。
如图1~图5所示,该印刷布线板1由布线板主体10和粘贴于该布线板主体10的加强板20构成,作为整体具有长方形的形状。此外,印刷布线板的平面形状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选择任意的形状。
布线板主体10具备基膜11、布线图案12和覆盖膜13。
基膜11例如是由聚酰亚胺(PI)构成的可挠性的绝缘性膜。此外,也可以由例如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酯(PE)或者芳纶等构成该基膜11。
该基膜11上形成有多个布线图案1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多个布线图案12以等间隔平行地被配置,在基膜11上以直线状延伸。此外,布线图案12的形状、配置等并不被特别限定。另外,也可在基膜10的两面形成布线图案,或在布线图案中包含通孔等。
该布线图案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端子部122。该端子部122例如与设置在其他的印刷布线板、线缆等的连接器连接,经由该端子部122,印刷布线板1与外部的电子电路电连接。此外,形成端子部的位置并不限于布线图案的端部,能够选择布线图案中的任意位置。另外,布线图案中的端子部的数量也没有被特别限定,也不一定要在布线图案上形成端子部。
布线图案12中的端子部122以外的部分121(以下只称为布线部121)例如通过将层叠于基膜11上的铜箔蚀刻为规定形状而形成,如图4~图5所示,仅由铜箔123构成。
与此相对,如图3所示,布线图案12的端子部122由从布线部121延伸的铜箔123和通过电镀处理等在该铜箔123的表面形成的镀敷层124构成。该镀敷层124虽未特别图示,例如由作为基底的镍(Ni)层和在该镍层的表面形成的金(Au)层构成。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覆盖膜13具有:用于保护布线图案12的布线部121的树脂层131和将该树脂层131粘合于基膜11的粘合层132,如图1所示,覆盖膜13以覆盖布线图案12的布线部121的方式层叠于基膜11上。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布线图案12的端子部122从该覆盖膜13露出。
该覆盖膜13的树脂层131例如是由聚酰亚胺(PI)构成的可挠性的绝缘性基材。此外,也可以由例如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酯(PE)或者芳纶等构成该树脂层131。
另一方面,覆盖膜13的粘合层132例如由环氧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构成。此外,在由液晶聚合物(LCP)构成基膜11,并且也由液晶聚合物(LCP)构成覆盖膜13的树脂层131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热熔接将它们相互粘贴,而不需要粘合层132。
此外,该覆盖膜13也可由使用了例如聚酯、环氧树脂、丙烯酸、聚酰亚胺、聚氨酯等的感光性覆盖膜材料所构成的干膜构成。或者,也可通过在基膜11上对以聚酰亚胺、环氧树脂为基底的覆盖膜油墨、液状的感光性覆盖膜材料进行丝网印刷,来形成覆盖膜13。
以上说明的布线板主体10如图1所示,例如在以弯折线C为中心,弯曲半径在0.3[mm]以下被弯折的状态下,组装于电子设备中。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布线板1不组装在反复弯曲的电子设备的可动部件中,而在以极小的弯曲半径被弯折(塑性变形)的状态下,恒久地组装于电子设备中。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布线板1而言,与对其要求弯曲耐久性相比,更要对其要求对极小弯曲半径的坚韧性。此外,上述印刷布线板的弯折位置、弯曲半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如图2~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膜11的下表面111(基膜11中与形成布线图案12的面相反的面)上粘贴有加强板20。该加强板20具有加强布线板主体10的基材21和将该基材21粘合于基膜11的粘合层22。
基材21是例如由聚酰亚胺(PI)、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玻璃环氧树脂或芳纶等树脂材料、不锈钢、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
另一方面,粘合层22例如由环氧系、丙烯酸系的热固化性树脂等构成。此外,也可由粘结剂构成粘合层22。
这里,如图1所示,布线板主体10具有以弯折线C为中心弯折的预定弯折部分101和位于该预定弯折部分101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分以及第2邻接部分102、10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板20按照与它们对应的方式具有第1加强部201、第2加强部202以及连结部203。
第1加强部201粘贴于布线板主体10的第1邻接部分102,第2加强部202粘贴于布线板主体10的第2邻接部分103。而且,连结部203粘贴于布线板主体10的预定弯折部分101,并将第1以及第2加强部201、202连结成一体。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线板主体10的预定弯折部分101也粘贴有加强板20,因此在弯折了印刷布线板1时,由于该加强板20的刚性,弯曲半径变得均匀,抑制加强板20伴随弯曲与布线板主体10剥离。
此外,弯折线C是假想上的直线。另外,预定弯折部分101是在布线板主体10中预定以弯折线C为中心的弯折的部分,是在布线板主体10中包括弯折线C自身、和该弯折线C的附近的区域。与此相对,第1邻接部分以及第2邻接部分102、103不是预定弯折的部分,而是例如连接连接器或安装电子部件的部分,是要求某种程度的刚性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布线板主体10的预定弯折部分101的外宽度W0和加强板20的连结部203的外宽度W1实质上相同(W0=W1)。因此,在预定弯折部分101中,加强板20在宽度方向的两端被固定于布线板主体10,因此在弯折了印刷布线板1时,加强板20难以剥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加强板20的连结部203中形成有开口203a,布线板主体10的预定弯折部分101的外宽度W0和加强板20的连结部203的宽度W2满足下述的(1)式。
1/10≤W2/W0≤1/3 … (1)式
由此,能够用连结部203减弱加强板20的刚性,因此即使是小的弯曲半径也能够应对。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外宽度”、“宽度”表示沿弯折线C的方向上的长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板20一体地粘贴于布线板主体10的第1邻接部分102、预定弯折部分101以及第2邻接部分103,因此能够抑制加强板20与布线板主体10剥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板20中与预定弯折部分101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开口203a,由于该部分203的刚性被减弱,因此即使是小的弯曲半径也能够应对。
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本发明的理解而记载的,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而记载的。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要素的宗旨是也包含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的设计变更、均等物。
实施例
以下,通过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化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来确认了本发明的效果。以下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是用于确认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抑制加强板的剥离的效果的例子。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制作了10个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1以及图2所示的长方形形状的印刷布线板作为样本。
具体而言,首先,准备在厚度25[μm]的聚酰亚胺膜(基膜)上经由厚度10[μm]的粘合剂层叠了厚度18[μm]的铜箔的长方形形状的单面铜箔层叠板。接着,在该铜箔上形成抗蚀剂图案后对该铜箔进行蚀刻处理,从而以间距80[μm]平行地形成宽度40[μm]的直线状的多个布线图案。
接着,按照布线图案的两端分别露出的方式,在基膜上层叠在厚度12[μm]的聚酰亚胺膜上涂敷了厚度30[μm]的热固化性粘合剂的覆盖膜。
接着,在基膜的下表面经由厚度30[μm]的热固化型粘合剂层叠厚度25[μm]的聚酰亚胺膜,利用热压进行固化处理,从而粘合覆盖膜、基膜以及加强板。
在该实施例1中,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5[mm],并且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也设为5[mm],将加强板中的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3[mm]。另外,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0.5[mm](=W0/10)。
使用直径0.6[mm]的心轴(弯曲半径:0.3[mm]),以弯折线(相当于图1以及图2中的附图标记C)为中心,手动地弯折以上那样制成的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进行塑性变形后,使用显微镜,目视观察确认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在该实施例1中,如表1所示,所有的样本都未产生加强板的剥离。其中,表1的“结果”栏中“○”表示10个样本的任意一个都未产生加强板剥离,“×”表示在10个样本中至少有1个发生了加强板的剥离。
表1
Figure BDA0000216039530007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制成了10个除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约1.67[mm](=W0/3)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2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2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板的剥离。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制成10个除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1[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设为1[mm],将加强板中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1[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0.1[mm](=W0/10)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3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3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版的剥离。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制成10个除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1[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设为1[mm],将加强板中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1[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约0.33[mm](=W0/3)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4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4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板的剥离。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制成10个除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1[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设为1[mm],将加强板中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5[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0.10[mm](=W0/10)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5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5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板的剥离。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制成10个除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1[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设为1[mm],将加强板中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5[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约0.33[mm](=W0/3)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6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6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板的剥离。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制成10个除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10[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也设为10[mm],将加强板中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1[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1[mm](=W0/10)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7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7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板的剥离。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制成10个除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10[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设为10[mm],将加强板中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1[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约3.33[mm](=W0/3)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8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8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板的剥离。
<实施例9>
在实施例9中,制成10个除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10[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也设为10[mm],将加强板中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5[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1[mm](=W0/10)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9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9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板的剥离。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0中,制成10个除将布线板主体的预定弯折部的外宽度W0设为10[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外宽度W1也设为10[mm],将加强板中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之间的间隔L(即连结部的长度)设为5[mm],将加强板的连结部的宽度W2设为约3.33[mm](=W0/3)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实施例10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实施例10中,任意一个样本也未发生加强板的剥离。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制成10个除加强板中未设置连结部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比较例1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比较例1中,10个样本中的8个在第1加强部的端部、第2加强部的端部发生了剥离。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制成10个除未在加强板的连结部中形成开口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样本。
对于该比较例2的样本,也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以弯折线为中心弯折10个印刷布线板,来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后,确认了有无加强板的剥离。
如表1所示,在该比较例2中,全部的样本都在弯折线处发生了加强板的剥离。
如以上那样,在加强板的连结部中形成了开口的实施例1~10中,能够抑制伴随弯折而产生的加强板的剥离。特别是,通过实施例3~10能够确认,在预定弯折部分的外宽度W0是1~10[mm],连结部的长度L是1~5[mm]的情况下,通过将外宽度的比率W2/W0设在1/10~1/3的范围内,能够抑制伴随弯折而产生的加强板的剥离。
与此相对,在加强板中未形成连结部的比较例1、在连结部中未形成开口的比较例2中,伴随弯折,发生了加强板的剥离。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布线板;10…布线板主体;101…预定弯折部分;102…第1邻接部分;103…第2邻接部分;11…基膜;12…布线图案;13…覆盖膜;20…加强板;201…第1加强部;202…第2加强部;203…连结部;203a…开口。

Claims (4)

1.一种印刷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
布线板主体,该布线板主体具有以弯折线为中心被弯折的预定弯折部分;以及
加强板,该加强板粘贴于所述布线板主体,
其中,所述加强板具有:
第1加强部以及第2加强部,该第1加强部以及第2加强部粘贴于所述布线板主体中与所述预定弯折部分邻接的第1邻接部分以及第2邻接部分;以及
连结部,该连结部粘贴于所述预定弯折部分,并将所述第1加强部以及第2加强部连结成一体,
所述连结部中形成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弯折线的所述预定弯折部分的外宽度(W0)和沿所述弯折线的所述连结部的外宽度(W1)实质上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1)式:
1/10≤W2/W0≤1/3…(1)式
其中,在上述(1)式中,W0是沿所述弯折线的所述预定弯折部分的外宽度,W2是沿所述弯折线的所述连结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布线板在所述预定弯折部分被弯折。
CN201210350315.XA 2011-11-28 2012-09-19 印刷布线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0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8936 2011-11-28
JP2011258936A JP5406908B2 (ja) 2011-11-28 2011-11-28 プリント配線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021A true CN103140021A (zh) 2013-06-05
CN103140021B CN103140021B (zh) 2016-01-06

Family

ID=4846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031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0021B (zh) 2011-11-28 2012-09-19 印刷布线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33930A1 (zh)
JP (1) JP5406908B2 (zh)
CN (1) CN1031400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2877A (zh) * 2017-09-06 2020-04-2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刚性-柔性印刷电路中的金属层叠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10161A (ko) * 2013-07-18 2015-0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인쇄 회로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5199210A1 (ja) * 2014-06-27 2015-12-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チップオン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511740B2 (ja) * 2014-06-27 2019-05-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チップオン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920751B (zh) * 2015-09-04 2020-09-22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连接器基板、传感器系统以及可穿戴的传感器系统
US10305193B1 (en) * 2018-02-22 2019-05-28 Raytheon Company Wide-band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s channel for cryogenic applications
KR20210064474A (ko) * 2019-11-25 2021-06-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92290B1 (ko) * 2020-06-03 2022-05-06 (주)경신전선 연성인쇄회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2669U (zh) * 1990-12-26 1992-08-12
JPH06152077A (ja) * 1992-11-13 1994-05-31 Sony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
CN1918951A (zh) * 2004-02-27 2007-02-21 摩托罗拉公司 柔性电路板组件
CN101008753A (zh) * 2006-01-27 2007-08-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2026475A (zh) * 2009-09-22 2011-04-2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软性印刷电路板及显示器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437Y2 (ja) * 1986-12-29 1994-10-05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可撓性回路基板の補強構造
JP5144210B2 (ja) * 2007-10-29 2013-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2669U (zh) * 1990-12-26 1992-08-12
JPH06152077A (ja) * 1992-11-13 1994-05-31 Sony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
CN1918951A (zh) * 2004-02-27 2007-02-21 摩托罗拉公司 柔性电路板组件
CN101008753A (zh) * 2006-01-27 2007-08-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2026475A (zh) * 2009-09-22 2011-04-2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软性印刷电路板及显示器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2877A (zh) * 2017-09-06 2020-04-2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刚性-柔性印刷电路中的金属层叠构造
CN111052877B (zh) * 2017-09-06 2024-04-3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刚性-柔性印刷电路中的金属层叠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15173A (ja) 2013-06-10
CN103140021B (zh) 2016-01-06
JP5406908B2 (ja) 2014-02-05
US20130133930A1 (en)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0021B (zh) 印刷布线板
US7301104B2 (en) Double-side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US10849229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68010B1 (ko) 리지드 기판의 접속 구조
CN102027643A (zh) 连接器结构
WO2005122656A1 (ja) フレックスリジッド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054079A1 (en) Multilay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096647B (zh) 弯折式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CN113242643B (zh) 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05516412B (zh) 具有双排金手指的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US8071885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3052263B (zh) 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印刷布线板
JP5342341B2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JP2009141129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40022B (zh) 印刷布线板
CN202514155U (zh) 多层软性线路板结构的改良
JP4572140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接続構造
JP2002033554A (ja) 180度折り曲げ可能な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JP2008235346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JP5579559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接続構造
KR101478290B1 (ko) 연성회로기판의 olb단자부 구조
CN103228094A (zh) 人脸识别系统fpc
JP5332288B2 (ja) コネクタ用基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201657489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用fpc
JP2008235345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