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9414B - 多功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9414B
CN103139414B CN201210376957.7A CN201210376957A CN103139414B CN 103139414 B CN103139414 B CN 103139414B CN 201210376957 A CN201210376957 A CN 201210376957A CN 103139414 B CN103139414 B CN 103139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mage
picture sweep
described left
sweep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69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9414A (zh
Inventor
松岛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39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9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9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9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04N1/00527Discharge tray at least partially sandwiched between image generating and reproduc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6Portable devices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装置,该多功能装置被配备有外壳,容纳在外壳中并且被构造成在打印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和布置在外壳的上方并且被构造成扫描原始片状物上的图像的图像扫描单元。外壳包括支撑图像形成单元的框架和外盖,其中图像扫描单元被固定到框架,外盖附接到框架的外侧以形成外壳的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连续表面通过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和外盖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并且具有从连续表面朝着图像扫描单元的内侧延伸的第一抓取面的第一抓取部设置在图像扫描单元的侧壁上。

Description

多功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MFD(多功能装置)。
背景技术
第2004-212494号日本专利临时公开公报中公开一种传统MFD的实例。传统MFD包括外壳,容纳在外壳中并被构造成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设置在外壳上面并被构造成扫描原始片状物上的图像的图像扫描单元。
外壳具有支撑图像形成单元的框架,并且图像扫描单元被固定到框架上部处的框架上。外壳进一步包括附接在外壳的外侧上并且形成外壳的侧壁的外盖。利用外盖的倾斜面设置手动抓取部。
当传统MFD被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时,用户能够握住抓取部从而将MFD举起。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上述传统的MFD,当用户利用抓取外盖的抓取部而向上举起MFD时,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扫描单元的重量被施加于外盖的抓取部。因此,要求外盖具有比较高的硬度。但是,外盖为组装程序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外盖可能没有被稳定地附接,因此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的MFD中,当由用户举起MFD时,存在外盖易于变形的问题。
在上述考虑下,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MFD,该MFD被被构造成当用户举起MFD时,能够抑制外盖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装置,该多功能装置设置有外壳;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容纳在外壳中,并且被构造成在打印片状物上形成图像;图像扫描单元,该图像扫描单元布置在外壳的上方,并且被构造成扫描原始片状物上的图像,该图像扫描单元具有侧壁;外壳包含:支撑图像形成单元的框架,图像扫描单元被固定到框架;和外盖,该外盖被附接到框架的外侧,以形成外壳的侧壁;其中,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连续表面通过图像形成单元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和外盖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其中,具有第一抓取面的第一抓取部被设置在图像扫描单元的侧壁上,第一抓取面从连续表面朝着图像扫描单元的内侧延伸。
根据MFD,通过抓取设置到侧壁的抓取面,用户能够举起MFD。在这种情况下,MFD的重量被直接加载到第一抓取面。在这种情况下,图像扫描单元的重量被直接加载到第一抓取部。此外,由于图像扫描单元被固定到框架上,因此图像形成单元的重量经由框架被间接加载到第一抓取部。因此,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扫描单元重量几乎不加载到外盖上。
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MFD中,当举起MFD时,可以抑制外盖的变形。此外,根据上述构造,没有必要使外盖具有高硬度,因此能够增加外盖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根据MFD,当举起MFD时,支撑图像形成单元的框架被悬挂于图像扫描单元。因此,框架不需要支撑图像扫描单元的重量。因此,根据MFD,与在传统构造中,当举起MDF时,框架支撑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扫描单元的重量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框架的变形。
此外,根据上述MFD,由于第一抓取面被形成为从连续表面向内延伸,因此可以使得MFD的宽度较窄。
在根据实施例的MFD中,较佳地是第一抓取部面向图像扫描单元的下端。此外,较佳地是外盖设置有凹陷部,该凹陷部面向第一抓取部,并且从连续表面朝着外壳的内侧向内凹陷。利用这样的构造,因为凹陷部面向第一抓取部,因此能够设置用于抓取第一抓取面的足够大的空间。
根据MFD,较佳地是第一抓取面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凹部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利用这种构造,凹部不用做的特别大,并且能够设置用于抓取第一抓取面的足够宽的空间。
较佳地是MFD被构造成使得图像扫描单元能够被转换成大扫描单元,其中大扫描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图像扫描单元的尺寸,大扫描单元在外壳上方被固定到框架。在大扫描单元的突出部的下表面上,可以形成第二抓取部,并且可以在下表面上形成上升部。利用这样的构造,对于单一类型的外壳,用于扫描具有第一尺寸的片状物的图像扫描单元和用于扫描第二尺寸的片状物的大扫描单元被选择性联结。即使大扫描单元被联结到外壳,第二抓取部仍然可以类似地用于第一抓取部,并且当举起MFD时也可以抑制外盖的变形。此外,当联结大扫描单元时,由于上升部分别插入(较佳地,完全闭合)外盖的凹部,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未形成这种凹部的不同外盖。因此,因为能够通过在不同的构造中使用相同构件来减少构件的数量,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在根据发明的方面的MFD中,较佳地是第一抓取部从图像扫描单元的下端被凹陷,并且能够分别为抓取第一抓取面提供相对大的空间。
在根据发明的方面的MFD中,较佳地是第一抓取部不接触外盖。利用这种构造,施加于第一抓取部的负载没有被传输到外盖,因此,可以确保能够防止外盖的变形。
在根据发明的方面的MFD中,较佳地是设置防滑结构。例如,可以形成防滑肋或者防滑凹部(孔,或者凹槽)。利用这种构造,当用户抓取第一抓取部以移动MFD时,能够防止用户的手相对于第一抓取部的滑落,并且用户能够相对容易地移动MFD。
在根据发明的方面的MFD中,较佳地是框架具有一对彼此隔开并且彼此面对的面向部。在面向部之间,可以形成排出空间。此外,图像扫描单元可以被至少固定到一对面向部。
当排出空间被形成在彼此隔开并且相互面对的一对面向部之间时,可以减小MFD的硬度。但是,利用上述构造,由于图像扫描单元能够被固定到至少两个面向部,并且图像扫描单元能够被固定到框架以及能够执行图像扫描单元与框架之间的负载的传输,因此能够抑制MFD的硬度的劣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较佳地是一对面向部延伸到MFD的下端并且彼此面向,且将图像形成单元水平夹在一对面向部之间。在这样的情况下,较佳地是连续表面被倾斜,以便在多功能装置的下端接近一对面向部,并且在图像扫描装置侧上与一对面向部隔开。此外,较佳地是第一抓取部形成在连续表面与一对面向部被隔开的空间处。
基于组成框架的一对面向部的位置来确定MFD的安装区域。根据发明的方面,由于连续表面被倾斜,以致于它们在MFD的下端侧处更接近于面向部,而在位于上面位置的图像扫描单元侧上更远离面向部,因此相对于MFD的外观,能够使得MFD的安装区域很小。此外,在连续表面与面向部被隔开的空间处,能够容易地设置第一抓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MFD(多功能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MFD的部分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MFD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MFD沿图3中的A-A线得到的横截面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MFD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作为框架的一部分的联结盖的立体图;
图7是显示联结盖和扫描单元的主体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8是显示联结盖和扫描单元的主体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扫描单元的主体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大图像扫描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显示大图像扫描单元被固定到主体而不是图像形成单元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2是当大图像扫描单元被固定到主体时的类似于图4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大图像扫描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MFD1能够执行包括图像形成处理和图像扫描处理的多个处理。在图1中,设置操作面板9的一侧被定义为MFD1的前侧,并且当用户面向操作单元9时,MFD1的左手侧被定义为MFD1的左侧。基于上述定义限定另一个方向。在其它图中,基于上述定义表示方向。
MFD的整体构造
MFD1被配备有外壳10,容纳在外壳10中的图像形成单元20和设置在外壳10的上面的图像扫描单元100(图1至3)。
在外壳10的下部,片状物盒29被可拆卸地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0的下面。片状物盒29被构造成以堆叠的状态容纳在其上形成图像的多张片状物。
图像形成单元20具有众所周知的构造并且为了简便起见将省略详细说明。图像形成单元20可以是被构造成形成打印片状物的电子照相型打印机或者喷墨式打印机,其中该打印片状物被从在片状物盒29中容纳的一堆片状物一张一张地馈送。
在外壳10和图像扫描单元100之间限定片状物排出空间90。片状物排出空间90为具有长方体的内部空间,其具有朝着MFD1的前侧并且向后凹陷的开口。排出空间90的开口宽度,即片状物排出空间9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被设计成大于在片状物盒29中容纳的片状物的宽度。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状物被馈送从而该片状物从图像形成单元20的后端进行U型翻转,并且该片状物被排出到片状物排出空间90。排出空间90的开口高度,即开口在开口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被设计成充分的大,以便用户能够将手从此开口插入从而容易地将排出的片状物抽出。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示意性实施例,MFD1的左右方向为MFD1的宽度方向。
图像扫描单元100是众所周知的构造并且为了简便起见将省略详细说明。图像扫描单元100包括扫描仪主体150和设置在扫描仪主体150上面的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
在扫描仪主体150的上表面上,设置平板玻璃(未显示)。平板玻璃具有足够的尺寸,以便A4尺寸(210mmX297mm)的原始片状物能够被放置在该平板玻璃上并且被扫描。在扫描仪主体150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图像扫描传感器(未显示)被设置在平板玻璃的下方。图像扫描传感器被构造成可在平板玻璃的左侧端和右侧端之间往复滑动。
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的后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扫描仪主体150的后端部处。当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的前端部被举起时,设置在扫描仪主体150的上表面上的平板玻璃能够被暴露在外侧。当前端部被放下时,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覆盖平板玻璃的上表面,以便朝着平板玻璃推动在平板玻璃上放置的原始片状物。在这样的状态下,图像扫描单元100使在前后方向(即,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图像扫描传感器在左右方向上(即,在辅助扫描方向上)滑动,从而扫描原始片状物的二维图像。
如图1所示,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包括片状物供应托盘161和片状物排出托盘162。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还被配备有未显示的ASF(自动片状物馈送装置)。馈纸托盘161能够被旋转从而延伸到图1中双点划线所指示的位置,并且其上放置多张原始片状物。于是,图像扫描单元100利用ASF一张一张地馈送放置在片状物供应托盘161上的原始片状物,以便每个原始片状物通过图像扫描传感器上面的位置,所述图像扫描传感器位于在平板玻璃下面限定的固定扫描位置上。图像扫描单元100使得图像扫描传感器扫描通过图像扫描传感器上面的片状物的图像,然后使得ASF将原始片状物排出到片状物排出托盘162上。
扫描仪主体150的前端部相对于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被向前突出,并且操作面板9被设置在突出部的上表面上。通过利用操作面板9输入命令,用户能够使得图像形成单元10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并且/或者使得图像扫描单元100执行图像扫描处理。此外,用户能够基于在操作面板9上显示的信息获得MFD1的操作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10包括框架和侧盖80R和80L。
框架
如图4所示,框架包括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主框架40包括一对侧框架41R和41L,以及连接构件42。
侧框架41R和41L为配备有多个肋的板状树脂构件,并且每一个侧框架都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侧框架41R和41L的底部表面延伸到MFD1被放置在其上并且限定MFD1的下端1B的表面(参见图4)。侧框架41R和41L的上表面延伸到大致与排出空间90的底部表面相同的水平。侧框架41R和41L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且图像形成单元20和片状物盒29位于二者之间,并且支撑图像形成单元20和片状物盒29。如图5所示,侧框架41R和41L的前表面被暴露在MFD1的前表面上的外侧并且形成MFD1的前壁的一部分。
连接构件42在图像形成单元20和片状物盒29之间水平延伸并且连接侧框架41R和41L。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图中未显示,但是主框架40除了连接构件42之外还具有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连接侧框架41R和41L。
如图4至6所示,联结盖50为由树脂制成的框架构件并且被构造成包括整体模制的一对结合单元51R和51L,排出托盘52和连接单元53。结合单元51R和51L在左右方向上被隔开并且彼此面对。排出空间90被限定在结合单元51R和51L之间。排出托盘52为平坦的板状构件并且从连接单元53朝着前侧被布置,而且连接结合单元51R和51L。排出托盘52限定排出空间90的底部表面。连接单元53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框架并且在结合单元51R和51L的后侧连接它们。
如图5所示,结合单元51R和51L的前表面被暴露于MFD1的前侧上的外侧并且形成MFD1的前壁的一部分。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单元53的在后表面被暴露在MFD1的后侧的外侧并且形成MFD1的后壁的一部分。
如图7所示,在右侧结合单元51R的下表面上,整体形成向下突出的接合构件51A和51B。在接合构件51A和51B的下端上,分别形成接合孔和/或接合爪。如图8所示,在左侧结合单元51L的下表面上,整体形成向下突出的接合构件51C和51D。在接合构件51C和51D的下端上,分别形成接合孔和/或接合爪。
如图4所示,当联结盖50被从上组装到主框架40时,联结盖的接合构件51A、51B、51C和51D分别与在主框架40上形成的接合部接合。如上所述,联结盖50被牢固地固定到主框架40。尽管未显示,但是接合构件51A、51B、51C和51D用螺钉被分别固定到主框架的接合部。
如图6所示,在右侧结合单元51R的上表面上,圆形凹部51E被形成在前侧上,并且方形凹部51F被形成在后侧上。类似地,在左侧结合单元51L的上表面上,圆形凹部51G被形成在前侧上,并且圆形凹槽51H被形成在后侧上。
在右结合单元51R的上表面上,在圆形凹部51E和方形凹部51F的右侧上,整体形成接合部51J和51K,接合部51J和51K中的每个都向上突出了很少量并且向左弯曲以便形成L形。
如图9所示,在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下表面上,形成向上凹陷以形成排出空间90的上表面的排出空间上壁159。在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下表面上,在排出空间上壁159的右侧上的前后位置处整体形成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向下突出的突出部151E和151F。类似地,在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下表面上,在排出空间上壁159的左侧上的前后位置处整体形成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向下突出的突出部151G和151H。
在扫描仪主体150的下表面上,在突出构件151E和151F的右侧上的前后位置处,整体形成接合部151J和151K,该每个接合部都向下突出了很少量并且向右弯曲以形成L形。
在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下表面上,在突出构件151G和151H的左侧上的前后位置处,整体形成接合部151L和151M,该每个接合部都向下突出。在接合部151L和151M的下端处,设置接合爪。
通过将处于相对于联结盖50在左上方向上倾斜偏移的位置上的扫描仪主体150向右下方移动,如图7所示,右侧接合部151J和151K分别与设置在联结盖50的右侧上的接合部51J和51K接合。在这样的状态下,扫描仪主体50的左侧接合部151L和151M与在联结盖50的左侧上设置的接合部(未显示)相接合。
此外,在这样的状态下,扫描仪主体50的突出构件151E、151F、151G和151H被分别插入联结盖50的圆形凹部51E、51G、51H和方形凹部51F中。由于圆柱形突出部151E、151G和151H被分别适配在圆形凹槽51E、51G和51H中,因此扫描仪主体150被相对于联结盖50被准确定位。
如上所述,扫描仪主体150被牢固地固定到联结盖50。扫描仪主体150的接合部151L和151M和联结盖50的接合部通过螺钉(未显示)被分别接合,从而防止它们分离。
如图4所示,主框架40的侧框架41R和41L、联结盖50的结合单元51R和51L形成一对面向部。该对面向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到MFD1的下端1B,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夹持图像形成单元20。排出空间90也被限定在面向部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扫描仪主体150的右侧壁157R形成图像扫描装置100的右侧壁。扫描仪主体150的左侧壁157L形成图像扫描装置100的左壁。扫描仪主体150的左右下端159R和159L形成图像扫描装置100的下端。
如图4和图5所示,侧盖80R和80L为由树脂制成的面板构件。右侧盖80R被附接到右侧框架41R的外侧并且形成外壳10的右侧壁。左侧盖80L被附接到左侧框架41L的外侧上并且形成外壳10的左侧壁。
在图5中,MFD1被显示成,联结盖50与主框架40被分离,而侧盖80R和80L被分别联结到侧框架41R和41L。当实际组装MFD1时,在组装主框架40、联结盖50和图像扫描单元10之后,侧盖80R和80L被附接到侧框架41R和41L。需要注意的是,侧盖80R和80L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例如,通过接合,通过紧固螺钉等等)被附接到侧框架41R和41L。
如图1和图4所示,扫描仪主单元150的右壁157R和右侧盖80R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连续表面P1R。类似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扫描仪主单元150的左壁157L和左侧盖80L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连续表面P1L。
需要注意的是,“平面P1R和P1L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描述并不意味着“上下方向”被限定成竖直方向,而可以是相对于竖直方向弯曲或者倾斜的。此外,术语“连续”并不意味着平面被限定成跨越连续表面P1R和P1L的整个区域的平滑表面,而可以是具有基本平滑表面的平面。例如,连续表面P1R和P1L可以如图4所示被稍微弯曲。此外,连续表面P1R和P1L可以被形成有一些突出或凹陷部和/或凹槽。
如图4所示,连续表面P1R和P1L被倾斜成它们在MFD1的下端1B处接近侧框架41R和41L,并且在图像扫描单元100侧上与联结盖50的结合单元51R和51L隔开。
第一手动抓取凹部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MFD1,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被分别形成在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侧壁157R和157L上。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面向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下端侧159R和159L。此外,如图9所示,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分别从下端侧159R和159L被向上凹陷,从而限定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方体形状的空闲空间。
如图4和图9所示,在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处向上稍微凹陷的水平面分别为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从连续表面P1R和P1L朝着图像扫描单元100的内侧延伸。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被形成为指向下,所以用户能够容易地抓取它们。如图9所示,在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中的每一个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行防滑肋105被形成。
如图4所示,利用空间S1R和S1L形成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其中在所述空间S1R和S1L处,连续表面P1R和P1L分别与联结盖50的结合单元51R和51L被隔开。由于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从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下端侧159R和159L被向上凹陷,所以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分别相对于侧盖80R和80L被向上隔开,因此彼此不接触。
如图4和图5所示,侧盖80R和80L分别具有凹部81R和81L,该凹部81R和81L从下分别面向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凹部81R和81L从连续表面P1R和P1L朝着外壳10的内侧被凹陷,从而分别形成在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的下方每个都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空间。
如图3所示,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沿连续表面P1R和P1L在水平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L1(即,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凹部81R和81L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L2相同。
可转换的大扫描单元
根据实施例的MFD1被构造成,使得图像扫描单元100能够被转换为大扫描单元200(参见图10至图12)。如上所述的图像扫描单元100具有平板玻璃,该平板玻璃的尺寸对应于A4尺寸(210mmХ297mm)的片状物。大扫描单元200具有其大小对应于法定尺寸(215.9mmХ355.6mm)的片状物的平板玻璃。因此,大扫描单元200在其宽度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上)比图像扫描单元100大。
大扫描单元200被配备有扫描仪主单元250和设置在扫描仪主单元250上面的可打开/可关闭单元260。在宽度方向(即,前后方向)上,扫描仪主单元250被构造成比图像扫描单元100的扫描仪主单元150更大。可打开/可关闭单元260还被构造成在宽度方向上,比图像扫描单元100的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更大。除了扫描仪主单元250和可打开/可关闭单元260的构造与扫描仪主单元150和可打开/可关闭单元160的构造不同之外,大扫描单元200与图像扫描单元100的其他构造相同,这里为了简便起见将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扫描仪主单元250的下表面上,形成排出空间上壁250、突起251E、251F、251G和251H以及接合部251J、251K、251L和251M。它们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类似于图像扫描单元100的扫描仪主单元150的突起151E、151F、151G和151H以及接合部151J、151K、151L和151M。利用上述构造,大扫描单元200通过与组装图像扫描单元100相同的方式被牢固地固定到联结盖50。
如图10至12所示,扫描仪主单元250分别具有相对于侧盖80R和80L、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257R和257L。在突出部257R和257L的下表面上,形成第二手动抓取凹部210R和210L。
如图13所示,第二手动抓取凹部210R和210L被分别配备有第二手动抓取面211R和211L,该第二手动抓取面211R和211L面向下以便用户能够抓取它们。在第二手动抓取面211R和211L中的每一个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行防滑肋205被形成。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扫描仪主单元250的下表面259B上形成上升部220R和220L以向下升起。上升部220R和220L被布置成从上面分别面向侧盖80R和80L的上端。根据示意性实施例,上升部220R和220L为向下升起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厚的平板。
如图11和图12所示,由于扫描仪主单元250被固定到联结盖50,因此上升部220R和220L被分别插入侧盖80R和80L的凹部81R和81L中,从而分别闭合凹部81R和81L。结果,上升部220R和220L在左右方向上面向外的表面基本上位于侧盖80R和80L的外表面的相同平面上,从而形成MFD1的左右壁。
在根据实施例的MFD1中,手动抓取凹部没有被设置到侧盖80R或者80L,而是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被形成在扫描仪主单元150的壁157R和157L上。利用这个结构,当用户从包装纸板盒拿起MFD1时,当用户移动MFD1时等等,通过抓取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用户就能够举起该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图像扫描单元100的重量被直接加载到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此外,由于图像扫描单元100被固定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因此图像形成单元20的重量经由图像扫描单元、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被间接加载到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因此,图像形成单元20和图像扫描单元100的重量几乎不被加载到侧盖80R和80L。
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MFD1,当举起MFD1时,可以抑制侧盖80R和80L的变形。此外,根据上述构造,没有必要使侧盖80R和80L具有高硬度,因此能够增加对于侧盖80R和80L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MFD1,当举起MFD1时,支撑图像形成单元20的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被悬挂于图像扫描单元100。因此,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不需要支撑图像扫描单元100的重量。因此,根据MFD1,与如传统构造中,当举起MDF时,框架支撑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扫描单元的重量的情况相比,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的变形能够得到抑制。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MFD1,由于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被形成为从连续表面P1R和P1L向内延伸,并且第一手动抓取部(即,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在宽度方向上并没有从连续表面P1R和P1L突出,因此可以使得MFD1的宽度较窄。
在根据实施例的MFD1中,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分别面向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下端159R和159L。此外,侧盖80R和80L具有从连续表面P1R和P1L朝着外壳10的内侧向内凹陷并且分别面向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的凹部81R和81L。利用这样的构造,由于凹部81R和81L面向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因此能够设置用于抓取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的足够大的空间。
根据MFD1,如图3所示,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L1和凹部81R和81L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L2是相等的。利用这样的构造,凹部81R和81L不会做得特别大,并且能够设置用于抓取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的足够宽的空间。
MFD1被构造成图像扫描单元100能够被转换成大扫描单元200,其中大扫描单元200的宽度比图像扫描单元100的宽度更宽并且被固定到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在大扫描单元200的突出部257R和257L的下表面上,形成第二手动抓取凹部210R和210L,并且上升部220R和220L被形成在下表面259B上。利用这样的构造,对于单一类型的外壳10,用于扫描A4片状物的图像扫描单元100和用于扫描法定尺寸片状物的大扫描单元200被选择性联结。即使大扫描单元200被联结到外壳10,第二手动抓取凹部210R和210L类似地用于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当举起MFD1时,也能够抑制侧盖80R和80L的变形。此外,当联结大扫描单元200时,由于上升部220R和220L分别覆盖侧盖80R和80L的凹部81R和81L,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未形成凹部81R和81L的不同的侧盖。因此,因为能够通过在不同的构造中使用相同构件来减少构件的数量,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在MFD1中,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被从扫描仪主体150的下端159R和159L凹陷,并且能够设置分别用于抓取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的相对大的空间。
由于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分别不接触侧盖80R和80L。因此,施加于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的负载没有被分别传输到侧盖80R和80L,因此能够防止侧盖80R和80L的变形。
在MFD1中,由于形成防滑肋105、205,所以当用户抓取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或者第二手动抓取凹部210R和210L以移动MFD1时,能够防止用户的手相对于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或者第二手动抓取面211R和211L发生滑落,并且用户能够相对容易地移动MFD1。
在根据实施例的MFD1中,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具有一对侧框架41R和41L以及一对结合单元51R和51L,这两对都被水平隔开并且彼此面对。在结合单元51R和51L之间,形成排出空间90。此外图像扫描单元100的扫描仪主体150被固定到结合构件51R和51L。利用这样的构造,由于可以确保图像扫描单元100能够被固定到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并且能够执行图像扫描单元100与主框架40和联结盖50之间的负载的传输,因此尽管排出空间90被形成在图像扫描单元100的下面,但是能够抑制MFD1的硬度的劣化。
根据MFD1,由于连续表面P1R和P1L被倾斜,所以它们在MFD1的下端1B侧处更靠近于侧框架41R和41L,而在位于上面位置的图像扫描单元100侧上更远离结合构件51R和51L,因此与MFD1的宽度相比,能够使得构成框架40的侧框架41R和41L的位置更接近。结果,相对于MFD1的外观,能够使得基于侧框架41R和41L的位置正常确定的MFD1的安装区域很小。此外,如图4所示,在空间S1R和S1L处能够容易地设置第一手动抓取凹部110R和110L,其中在所述空间S1R和S1L处,连续表面P1R和P1L分别与结合单元51R和51L隔开。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意性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限制于示意性实施例的上述构造。相反,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用各种方式修改构造。
例如,第一手动抓取凹部可以不是向上凹陷部。即,第一手动抓取面111R和111L可以被位移到扫描仪主单元150的下端159R和159L。同样在这种构造中,因为凹部81R和81L被分别形成到侧盖80R和80L,所以能够设置用于抓取的足够的空间。换句话说,在与扫描仪主体150的下端159R和159L隔开的上面位置处,可以通过形成每个都具有长方体的形状并且朝着连续表面P1R和P1L向内凹陷或者朝着图像扫描单元100的内侧凹陷的凹陷部,而设置第一手动凹陷部。在这种构造中,侧盖80R和80L的凹部81R和81L将变得没有必要。
代替防滑肋105和205,可以设置诸如防滑槽或者具有多个突起和/或孔的粗糙表面的防滑结构的各种类型。

Claims (7)

1.一种用于图像形成和图像扫描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外壳;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容纳在所述外壳中,并且被构造成在打印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图像扫描单元,所述图像扫描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的上方,并且被构造成扫描原始片状物上的图像,所述图像扫描单元具有左右侧壁;
其中,所述外壳包含:
支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框架,所述图像扫描单元被固定到所述框架;和
外盖,所述外盖被附接到所述框架的外侧,以形成所述外壳的左右侧壁;
其中,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连续表面分别通过所述图像扫描单元的所述左右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外壳的所述左右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并且
其中,左右第一抓取部被形成在左右连续表面上,以分别从所述左右连续表面凹陷,并且所述左右第一抓取部包含:
左右抓取凹部,所述左右抓取凹部分别从所述图像扫描单元的所述左右侧壁的下端向内延伸并且从所述图像扫描单元的下表面向上延伸,以限定面向下的左右第一抓取面,所述左右第一抓取面向内延伸到所述图像扫描单元中;和
左右凹陷部,所述左右凹陷部分别从所述外壳的所述左右侧壁的上端向内延伸并且从所述外盖的上表面向下延伸,从而所述左右凹陷部面对所述左右第一抓取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图像形成和图像扫描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左右连续表面水平延伸的所述左右第一抓取面的长度与沿所述左右连续表面水平延伸的所述左右凹陷部的长度分别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图像形成和图像扫描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功能装置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图像扫描单元能够被转换成大扫描单元,所述大扫描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图像扫描单元的尺寸,所述大扫描单元在所述外壳上方被固定到所述框架;
其中,所述大扫描单元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外盖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
其中,具有第二抓取面的第二抓取部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下表面上;并且
其中,分别朝着所述左右凹陷部向下升起的左右上升部被形成在所述大扫描单元的所述下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图像形成和图像扫描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升部分别完全地闭合所述左右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图像形成和图像扫描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第一抓取面分别设置有防滑结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图像形成和图像扫描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框架包含左右面向部,所述左右面向部在所述图像扫描单元的下部彼此隔开并且彼此面对;
其中,在所述左右面向部之间限定排出空间,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打印片状物被排出到所述排出空间;并且
其中,所述图像扫描单元被至少固定到所述左右面向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图像形成和图像扫描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左右面向部延伸到所述多功能装置的下端并且彼此面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水平夹在所述左右面向部之间;
其中,所述左右连续表面被倾斜,以便在所述多功能装置的所述下端分别接近所述左右面向部,并且在所述图像扫描装置侧上分别与所述左右面向部隔开;
其中,所述左右第一抓取部分别形成在所述左右连续表面与所述左右面向部隔开的空间处。
CN201210376957.7A 2011-11-22 2012-09-28 多功能装置 Active CN103139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4487 2011-11-22
JP2011254487A JP5747792B2 (ja) 2011-11-22 2011-11-22 複合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9414A CN103139414A (zh) 2013-06-05
CN103139414B true CN103139414B (zh) 2016-04-13

Family

ID=4842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6957.7A Active CN103139414B (zh) 2011-11-22 2012-09-28 多功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31895B2 (zh)
JP (1) JP5747792B2 (zh)
CN (1) CN103139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9467B2 (ja) * 2013-12-11 2017-1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9581956B2 (en) 2015-02-23 2017-02-2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60191B2 (ja) * 2015-02-23 2017-01-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82884B2 (ja) * 2015-10-30 2019-10-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機
JP6776544B2 (ja) * 2016-01-29 2020-10-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207B2 (ja) * 2019-04-01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018A (zh) * 2006-02-27 2007-09-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扫描仪
CN101458473A (zh) * 2007-12-10 2009-06-1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具有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9445B2 (ja) * 1992-05-21 2001-08-20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606723B2 (ja) 1997-10-20 2005-0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71586A (ja) 1999-09-03 2001-03-2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US7099618B2 (en) 2002-10-01 2006-08-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per discharge tray
JP4188075B2 (ja) 2002-12-27 2008-1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046941B2 (en) 2002-10-01 2006-05-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D501667S1 (en) 2003-01-07 2005-02-0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nter with copying and scanning functions
USD502732S1 (en) 2003-01-07 2005-03-0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nter with copying and scanning functions
US7382499B2 (en) 2003-01-08 2008-06-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dia access lamp
US6898395B2 (en) * 2003-06-12 2005-05-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function printer with integrated scanner/stapler
JP2006013771A (ja) 2004-06-24 2006-01-1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入出力装置
JP2007078995A (ja) * 2005-09-13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0185B2 (ja) * 2005-09-15 2009-05-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4706414B2 (ja) * 2005-09-26 2011-06-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54066A (ja) 2006-03-22 2007-10-04 Seiko Epson Corp 排出スタッカ昇降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015052A (ja) * 2006-07-04 2008-01-24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4958A (ja) * 2007-05-28 2008-12-0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06670A (ja) * 2007-06-11 2008-12-1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8863B2 (ja) * 2008-03-31 2012-10-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0356B2 (ja) * 2008-05-12 2013-02-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018A (zh) * 2006-02-27 2007-09-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扫描仪
CN101458473A (zh) * 2007-12-10 2009-06-1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具有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9414A (zh) 2013-06-05
US20130128295A1 (en) 2013-05-23
JP2013109174A (ja) 2013-06-06
JP5747792B2 (ja) 2015-07-15
US9531895B2 (en) 201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9414B (zh) 多功能装置
JP653614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02035971B (zh) 具有图像读取单元的多功能装置
US850299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241511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3037133A (zh) 图像读取设备
JP40837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832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837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57641B (zh) 文件读取器
JP39746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615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06057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10027828B2 (en) Hinge connecting printer and scanner
US88860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canning unit stably supported to main casing
US983233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733118B2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
JP20052928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078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12112B (zh) 记录装置
JP20042404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830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0478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2916589U (zh) 壳体组装结构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JP45670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