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8539A -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8539A
CN103138539A CN2012100558860A CN201210055886A CN103138539A CN 103138539 A CN103138539 A CN 103138539A CN 2012100558860 A CN2012100558860 A CN 2012100558860A CN 201210055886 A CN201210055886 A CN 201210055886A CN 103138539 A CN103138539 A CN 103138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istor
grid
transistoriz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58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8539B (zh
Inventor
东海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38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8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8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8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ynchronous rectifier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DC-DC转换器包括: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电位端子、和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Description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相关专利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享受2011年12月1日申请的日本申请专利编号2011-263663的优先权的利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本申请中援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背景技术
以前,DC-DC转换器通过导通/截止多个开关元件或整流元件控制开关脉冲的导通/截止时间比,向负载供给希望的电压、电流。
为了这样的DC-DC转换器的小型化和高速控制,不断做出提高开关频率的改良。然而,在将用于提高效率的导通/截止速度提高到必要以上时,引起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和接地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提高开关速度同时,降低接地噪音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
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
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电位端子、和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第1导电型的第1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1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2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1导电型的第3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4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5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1逆变器(inverter),输入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逆变器,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第1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及上述第2MOS晶体管的工作,
栅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开关端子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控制上述第5MOS晶体管的工作。
其他实施方式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适用于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
与上述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电位端子,
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第1导电型的第1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1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2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1导电型的第3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4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5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1逆变器,输入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逆变器,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第1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及上述第2MOS晶体管的工作,
栅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开关端子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控制上述第5MOS晶体管的工作。
此外,其他实施方式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适用于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
与上述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电位端子,
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第1导电型的第1MOS晶体管接,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2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OS晶体管互补地导通/截止,
栅控制电路,在由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将上述第2MOS晶体管从导通向截止迁移时,控制上述第2MO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
根据上述构成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可在提高开关速度同时,降低接地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DC-DC转换器1000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是显示如图1所示的第2MOS晶体管M2静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根据附图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DC-DC转换器1000构成的一例的图。
如图1所示,DC-DC转换器1000具备半导体集成电路100、扼流线圈L、平滑化电容器Cout。
平滑化电容器Cout连接在与负载Rout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Tout1和与负载Rout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Tout2之间。这个平滑化电容器Cout平滑化向负载Rout供给的输出电压。
扼流线圈L的一端与电池B的一端(正极)TB1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端子TSW连接。
半导体集成电路100具有开关端子TSW、第1电位端子T1、第2电位端子T2、第1导电型的第1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M1、第2导电型的第2MOS晶体管(nMOS晶体管)M2、第1导电型的第3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M3、第2导电型的第4MOS晶体管(nMOS晶体管)M4、第2导电型的第5MOS晶体管(nMOS晶体管)M5、第1逆变器I1、第2逆变器I2、开关控制电路SWC、栅控制电路GC。
开关端子TSW与扼流线圈L的另一端连接。
第1电位端子T1与第1输出端子Tout1连接。
此外,在第1输出端子Tout1和第1电位端子T1之间的布线上存在第1寄生电感器LP1。
第2电位端子T2与第2输出端子Tout2及电池B的另一端(负极)TB2连接。
此外,在第2输出端子Tout2和第2电位端子T2之间的布线上存在第2寄生电感器LP2。
第1MOS晶体管M1中,其一端(源极)与第1电位端子T1连接,其另一端(漏极)与开关端子TSW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1控制信号S1。
第2MOS晶体管M2中,其一端(漏极)与开关端子TSW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
第3MOS晶体管M3中,其一端(源极)与第1电位端子T1连接,其另一端(漏极)与第2MOS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
第4MOS晶体管M4中,其一端(漏极)与第3MOS晶体管M3的另一端(漏极)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
第5MOS晶体管M5中,其一端(漏极)与第4MOS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
第1逆变器I1中,输入第2控制信号S2,其输出与第3MOS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
这个第1逆变器I1,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6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M6、第2导电型的第7MOS晶体管(nMOS晶体管)M7。
第6MOS晶体管M6中,其一端(源极)与第1电位端子T1连接,其另一端(漏极)与第3MOS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2控制信号S2。
第7MOS晶体管M7中,其一端(漏极)与第6MOS晶体管M6的另一端(漏极)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其栅极与第6MOS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
第2逆变器I2中,输入第2控制信号S2,其输出与第4MOS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
这个第2逆变器I2,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8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M8、第2导电型的第9MOS晶体管(nMOS晶体管)M9。
第8MOS晶体管M8中,其一端(源极)与第1电位端子T1连接,其另一端(漏极)与第4MOS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其栅极与第6MOS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
第9MOS晶体管M9中,其一端(漏极)与第8MOS晶体管M8的另一端(漏极)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其栅极与第8MOS晶体管M8的栅极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SWC通过第1控制信号S1及第2控制信号S2控制第1MOS晶体管M1及第2MOS晶体管M2的工作。
例如,开关控制电路SWC通过第1控制信号S1及第2控制信号S2控制第1MOS晶体管M1和第2MOS晶体管M2互补地导通/截止。
这个情况下,例如,开关控制电路SWC在控制第2MOS晶体管M2从导通到截止之后,控制第1MOS晶体管M1从截止到导通,使贯通电流在第1MOS晶体管M1和第2MOS晶体管M2之间不流动。
栅控制电路GC连接在开关端子TSW和第2电位端子T2之间,控制第5MOS晶体管M5的工作。
这个栅控制电路GC,在控制第2MOS晶体管M2以限制第2MOS晶体管M2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时,控制第5MOS晶体管M5导通。
例如,栅控制电路GC具有第1电容器C1、第1电阻元件R1。
第1电容器C1中,其一端与开关端子TSW连接,其另一端与第5MOS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
第1电阻元件R1连接在第1电容器C1的另一端和第2电位端子T2之间。
在这里,关于具有上述构成的DC-DC转换器1000的工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在这里,关于从第1MOS晶体管M1截止且第2MOS晶体管M2导通的状态变为第1MOS晶体管M1导通且第2MOS晶体管M2截止的状态进行说明。图2是显示如图1所示的第2MOS晶体管M2的静态特性的图。此外,在图2,PVDD是第1MOS晶体管M1的源极电压,Vf显示由第1MOS晶体管M1的寄生二极管引起的电压降。
首先,在第1MOS晶体管M1截止且第2MOS晶体管M2导通的状态,第1控制信号S1是″High(高)″电平,而且,第2控制信号S2是″High″电平。
然后,开关控制电路SWC将第2控制信号S2设为″Low(低)″电平。据此,向第2MOS晶体管M2的栅极施加″Low″电平的栅极信号。据此,第2MOS晶体管M2从导通向截止开始迁移,限制第2MOS晶体管M2中流动的电流。
此时,第2MOS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从″High″电平下降到Ids=线圈电流时夹断的电压时,线圈电流未完全流过通过第2MOS晶体管M2的路径,成为剩余的电流推升开关端子TSW的电位,开关端子TSW的电压从″Low″电平向″High″电平反转。开关端子TSW的电压达到″High″电平以后,那个剩余电流通过第1MOS晶体管M1的主体二极管向T1流动。由此,第2MOS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下降并且这个第2MOS晶体管M2成为截止时,第2MOS晶体管M2的漏极电流也向0减少,同时流过第1MOS晶体管M1,特别是那个主体二极管的电流向线圈电流增加。
第2寄生电感器LP2中发生电动势的电流减少时的斜率dI/dt的绝对值能根据电压反转后的第2MOS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的斜率dV/dt变大。
从紧接反转之后,栅控制电路GC向第5MOS晶体管M5的栅极供给与e^(-t/(CR))成比例的电压。即,栅控制电路GC,在控制第2MOS晶体管M2以限制在第2MOS晶体管M2中流动的电流时,控制第5MOS晶体管M5导通。
据此,从第2逆变器I2向第4MOS晶体管M4的栅极供给的电流,通过第5MOS晶体管M5向接地侧牵引。其结果,第4MOS晶体管M4从截止开关切换为导通的时间变长,第2MOS晶体管M2的栅极电荷的牵引速度变慢。据此,斜率dI/dt和电动势变小(图2),降低接地噪音。
此后,开关控制电路SWC将第1控制信号S1设为″High″电平且将第2控制信号S2设为″Low″电平,使贯通电流不流动,将第1MOS晶体管M1设为截止且将第2MOS晶体管M2设为截止的状态。
然后,开关控制电路SWC将第1控制信号S1设为″Low″电平且将第2控制信号S2设为″Low″电平,将第1MOS晶体管M1设为导通且将第2MOS晶体管M2设为截止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工作,完成从第1MOS晶体管M1截止且第2MOS晶体管M2导通的状态向第1MOS晶体管M1导通向且第2MOS晶体管M2截止的状态的开关切换。
如上所述,通过DC-DC转换器1000的工作,即使提高开关速度,也使第2MOS晶体管M2从导通向截止迁移的速度下降,由寄生电感器引起的斜率dI/dt和电动势减小,降低接地噪音。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DC-DC转换器1000可在提高开关速度同时,降低接地噪音。
实施方式中,关于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线圈L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平滑化电容器Cout连接在与负载Rout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Tout1和与负载Rout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Tout2之间,第1导电型的MOS晶体管是pMOS晶体管,第2导电型的MOS晶体管是nMOS晶体管。
然而,电路的电流极性变得相反时,同样也可关于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平滑化电容器Cout的正极(第1输出端子Tout1)和负载Rout的一端连接至线圈L,第1导电型的MOS晶体管是nMOS晶体管,其源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第2导电型的MOS晶体管是pMOS晶体管,其源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DC-DC转换器也可适用于升降压型转换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出示,不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超出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能进行各种省略、调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涵盖发明的范围和要旨,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记载的发明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
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
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电位端子、和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第1导电型的第1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1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2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1导电型的第3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4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5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1逆变器,向其输入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逆变器,向其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第1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及上述第2MOS晶体管的工作,
栅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开关端子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控制上述第5MOS晶体管的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
在控制上述第2MOS晶体管以限制上述第2MO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时,控制上述第5MOS晶体管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包括:
第1电容器,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5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1电阻元件,连接在上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包括:
第1电容器,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5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1电阻元件,连接在上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
通过上述第1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OS晶体管互补地导通/截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
在控制上述第2MOS晶体管从导通到截止之后,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从截止到导通,使贯通电流在上述第1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OS晶体管之间不流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输出端子和上述第1电位端子之间的布线中存在第1寄生电感器,
在上述第2输出端子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的布线上存在第2寄生电感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逆变器包括:
第1导电型的第6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向其栅极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7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上述第2逆变器包括:
第1导电型的第8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9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8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8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逆变器包括:
第1导电型的第6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向其栅极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7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上述第2逆变器包括:
第1导电型的第8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9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8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8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的一端是正极,
上述电池的另一端是负极,
上述第1、第3MOS晶体管是pMOS晶体管,
上述第2、第4MOS晶体管是nMOS晶体管。
11.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适用于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
与上述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电位端子,
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第1导电型的第1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1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2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1导电型的第3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4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5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1逆变器,向其输入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逆变器,向其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第1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及上述第2MOS晶体管的工作,
栅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开关端子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控制上述第5MOS晶体管的工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
在控制上述第2MOS晶体管以限制上述第2MO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时,控制上述第5MOS晶体管导通。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包括:
第1电容器,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5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1电阻元件,连接在上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包括:
第1电容器,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5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1电阻元件,连接在上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
通过上述第1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OS晶体管互补地导通/截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
在控制上述第2MOS晶体管从导通到截止之后,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从截止到导通,使贯通电流在上述第1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OS晶体管之间不流动。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输出端子和上述第1电位端子之间的布线中存在第1寄生电感器,
在上述第2输出端子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的布线上存在第2寄生电感器。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逆变器包括:
第1导电型的第6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3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向其栅极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7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上述第2逆变器包括:
第1导电型的第8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4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9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8MO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8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的一端是正极,
上述电池的另一端是负极,
上述第1、第3MOS晶体管是pMOS晶体管,
上述第2、第4MOS晶体管是nMOS晶体管。
20.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适用于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
与上述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电位端子,
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第1导电型的第1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1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2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控制上述第1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OS晶体管互补地导通/截止,
栅控制电路,在由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将上述第2MOS晶体管从导通向截止迁移时,控制上述第2MO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
CN201210055886.0A 2011-12-01 2012-03-05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Active CN103138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3663/2011 2011-12-01
JP2011263663A JP5753483B2 (ja) 2011-12-01 2011-12-01 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dc−dcコンバ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8539A true CN103138539A (zh) 2013-06-05
CN103138539B CN103138539B (zh) 2015-08-12

Family

ID=48497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5886.0A Active CN103138539B (zh) 2011-12-01 2012-03-05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97007B2 (zh)
JP (1) JP5753483B2 (zh)
CN (1) CN10313853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5651A2 (en) * 1999-03-08 2000-09-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 driving circuit
US20010020802A1 (en) * 1997-12-26 2001-09-13 Seiya Kitagawa Power unit
CN1914787A (zh) * 2004-01-28 2007-02-14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开关式电源和半导体集成电路
WO2008069129A1 (ja) * 2006-12-06 2008-06-12 Rohm Co., Ltd. 駆動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CN101345472A (zh) * 2007-07-12 2009-01-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压驱动型半导体元件的驱动电路和逆变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7746A (en) 1996-10-21 2000-10-03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witching DI/DT and DV/DT of a MOS-gated power transistor
JP3997905B2 (ja) * 2002-12-06 2007-10-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圧駆動素子の駆動回路
US7330065B2 (en) 2004-10-18 2008-02-12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rush current slew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JP4657789B2 (ja) * 2005-04-21 2011-03-23 ローム株式会社 昇圧型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8079360A (ja) * 2006-09-19 2008-04-0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昇圧コンバータ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JP5160320B2 (ja) * 2008-06-27 2013-03-13 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駆動回路
JP4995890B2 (ja) * 2009-12-25 2012-08-08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0802A1 (en) * 1997-12-26 2001-09-13 Seiya Kitagawa Power unit
EP1035651A2 (en) * 1999-03-08 2000-09-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 driving circuit
CN1914787A (zh) * 2004-01-28 2007-02-14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开关式电源和半导体集成电路
WO2008069129A1 (ja) * 2006-12-06 2008-06-12 Rohm Co., Ltd. 駆動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CN101345472A (zh) * 2007-07-12 2009-01-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压驱动型半导体元件的驱动电路和逆变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53483B2 (ja) 2015-07-22
US8797007B2 (en) 2014-08-05
US20130141060A1 (en) 2013-06-06
CN103138539B (zh) 2015-08-12
JP2013118721A (ja)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4730B1 (en) Converter output stage with bias voltage generator
JP6392347B2 (ja) スイッチング回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源回路
US8294438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phase shedding with reverse coupled inductor
WO2015079762A1 (ja) 整流装置
CN105814786A (zh) 整流装置、交流发电机以及电力转换装置
CN102931835A (zh) 开关电路和dc-dc转换器
US9985526B1 (en) Switching regulator with self biasing high voltage swing switch stack
US20130207626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US9843258B2 (en) Buck power stage with multiple MOSFET types
CN102694470A (zh) 开关电路及dc-dc转换器
CN102832812B (zh) 开关电路以及dc-dc 转换器
EP2892135B1 (en) Power Supply and energy efficient Gate Driver
WO2019159655A1 (ja) 整流回路および電源装置
US10355593B1 (en) Circuits for three-level buck regulators
WO2019181082A1 (ja) 直流電圧変換回路および電源装置
CN102545560A (zh) 一种功率开关驱动器、ic芯片及直流-直流转换器
US10819234B2 (en) Switching converter with a self-operated negative boost switch
CN103138539B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JP2002044940A (ja) Mos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EP2757689B1 (en) Recharging of the gate charge of a transistor
JP2006149125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CN111697793A (zh) 一种输出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开关电源系统
CN115800966A (zh) 一种高边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