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172B - 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29172B CN103129172B CN201210369840.6A CN201210369840A CN103129172B CN 103129172 B CN103129172 B CN 103129172B CN 201210369840 A CN201210369840 A CN 201210369840A CN 103129172 B CN103129172 B CN 1031291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n
- conveying roller
- contact portion
- driven voller
- record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14—Platen-shift mechanisms; Driving gear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35—Handling copy materials differing in thick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20—Platen adjustments for varying the strength of impression, for a varying number of papers, for wear or for alignment, or for print gap adjus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输送辊;从动辊,与输送辊相对设置,以将记录介质夹在从动辊和输送辊之间,同时从动辊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在接离方向上移动;第一偏压构件,将从动辊偏压至输送辊;压盘;记录部分,被构造成从喷嘴喷射墨滴;和协作部分,随着从动辊在接离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以移动压盘。该设备能在不取决于记录介质的厚度的情况下保持记录介质和记录位置之间不变的间隙。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1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259604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喷墨记录设备包括记录部,其被构造成通过喷墨记录方法将图像记录在通过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作为在这样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输送的记录介质,不仅利用薄记录纸,也利用更厚的光面纸和明信片。
此外,在这样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当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时,将记录介质支撑在压盘上。此时,需要以高精度调整记录部和被支撑在压盘上的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然而,上述间隙随着记录介质的厚度而变化。结果,可能不合意地降低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质量。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315272公开已知的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具有被构造成在两个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压盘的机构。由此,能够随着薄记录介质诸如记录纸等,或随着厚记录介质诸如明信片等改变压盘的位置。结果,能够调整记录部和记录介质之间的上述间隙。
然而,在喷墨记录设备中输送的是各种类型厚度的记录介质。此外,即使对于相同类型的记录介质,厚度也仍然可能根据每个记录介质变化。也就是说,所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为不确定因素。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问题而作出本发明,并且其目标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其能够不取决于记录介质的厚度的情况下保持记录介质和记录位置之间不变的间隙。
根据本教导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所述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被设置在输送路径中,通过所述输送路径引导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输送辊被构造成沿所述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输送辊相对设置,以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所述从动辊和所述输送辊之间,从而沿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同时,基于被夹在所述从动辊和所述输送辊之间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从动辊在接离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近或离开所述输送辊;
第一偏压构件,所述第一偏压构件将所述从动辊偏压至所述输送辊;
压盘,所述压盘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且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所述压盘被构造成支撑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从而所述记录部分面对所述压盘,并且所述记录部分被构造成从喷嘴喷射墨滴,以在被支撑在所述压盘上的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以及
协作部分,所述协作部分被构造成随着所述从动辊在所述接离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以移动所述压盘。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记录介质夹在从动辊和输送辊之间,从动辊在接离方向上移动与记录介质的厚度相等的距离。当从动辊在接离方向上移动时,由于协作部分,支撑记录介质的压盘因而移动和记录介质的厚度一样多的距离。也就是说,压盘在接离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与记录介质的厚度相同。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协作部分可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并且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从动辊一体移动;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压盘上,并且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撑构件接触;被接触部分,所述被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以被所述接触部分接触;以及第二偏压构件,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将所述压盘偏压至所述支撑构件;并且
由于所述被接触部分挤压所述接触部分,所以压盘可抵抗所述第二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而移动。
根据该构造,能够使压盘在接离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等于记录介质的厚度。
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排出辊,所述排出辊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且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所述排出辊被构造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压盘可以被构造成绕所述排出辊的轴旋转;并且
所述接触部分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旋转端部上。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被接触部分可以分别包括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接触部分和多个被接触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可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分及所述被接触部分面对的位置中的多个第二偏压构件。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可分别从所述压盘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对称地设置所述多个接触部分、所述多个被接触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偏压构件。
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多个保持部分,所述多个保持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并且所述多个保持部分被设置在位于所述喷嘴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与所述压盘面对的位置中,并且所述多个保持部分被构造成与被支撑在所述压盘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记录表面接触;以及
凸起,所述凸起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上表面上,从而在所述多个保持部分中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一对保持部分之间的位置中,所述凸起向上突出到所述保持部分的下端的上方。
在该情况下,被支撑在压盘上的记录介质被压制,并且由保持部分和压盘夹着,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呈波状状态。由此,能够提高低硬度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硬度。结果,即使在记录后的输送中,也能够抑制记录介质的变形和卡住。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凸起可以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中的每个凸起被设置在所述多个保持部分中的相应一对保持部分之间。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凸起可以延伸直到所述保持部分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根据该构造,凸起被沿输送方向拉长。因此,凸起能够在宽广范围上支撑记录介质。结果,可能提高记录介质的输送精度。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协作部分可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并且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从动辊一体移动;
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压盘上,并且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撑构件接触;
被接触部分,所述被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以被所述接触部分接触;以及
第二偏压构件,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将所述压盘偏压至所述支撑构件;
在所述记录介质被夹在所述压盘和所述保持部分之间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偏压构件在所述接离方向上的偏压力可以将所述支撑构件保持就位;并且由于所述记录介质被夹在所述压盘和所述保持部分之间,所述压盘可以在所述接触部分抵抗所述第二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而从所述被接触部分离开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构造,在作为具有保持部分不能吸收其变形的高硬度的记录介质被夹在压盘和保持部分之间的情况下,此压盘比在本教导第一方面的情况下的压盘移动的距离更长。由此,能够将被支撑在压盘上的记录介质的高度标准应用成被保持部分压制的位置的高度。此外,根据该构造,如果输送辊被布置在从动辊之上,那么当将记录介质夹在压盘和保持部分之间时,在压盘上形成的接触部分被记录介质挤压以离开在支撑构件上形成的被接触部分。也就是说,此时压盘可独立于支撑构件(从动辊)移动。换句话说,即使压盘的移动距离更长,如无必要,从动辊仍不移动。以以上方式,根据该构造,能够防止从轮辊超出必要地离开输送辊。
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排出辊,所述排出辊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且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所述排出辊被构造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压盘可以被构造成绕所述排出辊的轴旋转;并且所述接触部分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旋转端部上。
根据该构造,由于第二偏压构件的偏压力,压盘的旋转端部被压在支撑构件上。此外,由于第一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被支撑构件支撑的从动辊被压在输送辊上。也就是说,压盘的旋转端部处于被压在输送辊上的状态。
以以上方式,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沿被固定在本设备上的输送辊设置压盘的旋转端部。这里,第二偏压构件将压盘沿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偏压至支撑构件。因此,易于沿输送辊设置压盘的绕转端部。
利用沿固定在本设备上的输送辊设置的压盘的旋转端部,能够固定记录部分和被支撑在压盘上的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因此,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方面,通过基于压盘的翘曲控制喷嘴,能够减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质量降低。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被接触部分可以分别包括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多个接触部分和多个被接触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可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接触部分及所述多个被接触部分面对的位置中的多个第二偏压构件。
如从该构造理解,能够通过设置更大量的第二偏压构件而更精确地沿输送辊设置压盘。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可分别从所述压盘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对称地设置所述多个接触部分、所述多个被接触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偏压构件。
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上表面上;以及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位于所述喷嘴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与所述压盘面对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保持部分的下端可以位于每个所述凸起的上端的下方,并且
所述保持部分可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凸起中的一对凸起之间的位置处。进一步地,所述保持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多个保持部分,所述多个保持部分中的每个保持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凸起中的相应一对凸起之间。
在根据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输送辊可以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并且所述从动辊可以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
根据该构造,从动辊以根据被夹在输送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的距离向下移动。此外,压盘也向下移动,同时保持在接离方向(例如,上下方向)上离从动辊的距离。由此,当记录介质从从动辊的支撑位置进入压盘的支撑位置时,能够保证较小的进入角度。结果,由于进入角度更小,所以能够降低记录介质被卡在压盘上以及堵塞在输送路径内部的可能性。
根据本教导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被设置在输送路径中,通过所述输送路径引导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输送辊被构造成沿所述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被设置成面对所述输送辊,并且所述从动辊被构造成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所述从动辊和所述输送辊之间,从而沿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同时,基于被夹在所述从动辊和所述输送辊之间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从动辊在接离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近或离开所述输送辊;
第一偏压构件,所述第一偏压构件将所述从动辊偏压至所述输送辊;
压盘,所述压盘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且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所述压盘被构造成支撑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从而所述记录部分面对所述压盘,并且所述记录部分被构造成从在所述记录部分中形成的喷嘴喷射墨滴,以在被支撑在所述压盘上的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并且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从动辊一体移动;
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压盘上,并且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撑构件接触;
被接触部分,所述被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以被所述接触部分接触;以及
第二偏压构件,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将所述压盘偏压至所述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压盘在所述接触部分接近或离开所述被接触部分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所述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辊,所述第一辊被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
第二辊,所述第二辊被构造成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一辊之间,以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同时,基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第二辊在接离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近或离开所述第一辊;
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将所述第二辊偏压至所述第一辊;
压盘,所述压盘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构造成从喷嘴喷射墨滴到由所述压盘支撑的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
协作部分,所述协作部分被构造成随着所述第二辊在所述接离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以移动所述压盘。
根据本教导,压盘移动的距离等于记录介质的厚度。因此,能够不取决于记录介质的厚度的情况下保持记录部分和被支撑在压盘上的记录介质之间的不变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教导的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例子的多功能打印机10的透视外视图;
图2是纵截面图,其形式地示出打印机部11的内部结构;
图3是示出记录部分24、压盘42以及导轨43和44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压盘42、保持构件53以及记录纸12的前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输送辊60、压带辊61、压盘42以及导轨43和44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打印机部11中的压盘42的外围的纵截面图,其中第一输送辊60接触压带辊61;
图7是示出打印机部11中的压盘42的外围的另一纵截面图,其中第一输送辊60远离压带辊61;
图8是示出打印机部11中的压盘42的外围的又一纵截面图,其中已将压盘42移动到图7中所示的状态之下;
图9A是压盘42的后端部的平面图;
图9B是沿图9A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除了压盘42之外,其还示出第一输送辊60、压带辊61以及保持器57;
图10A是示出压盘42和保持构件53的前视图,其中未输送记录纸12;
图10B是示出压盘42和保持构件53的另一前视图,其中正在输送低硬度的记录纸12;
图10C是示出压盘42和保持构件53的又一前视图,其中正在输送高硬度的记录纸12;
图11是示出协作部分70的外围的透视图;
图12A是纵截面图,其形式地示出链接构件76的外围、记录部分24和压盘42,其中未输送记录纸12;以及
图12B是另一纵截面图,其形式地示出链接构件76的外围、记录部分24和压盘42,其中正在输送记录纸12。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解释本教导的实施例。此外,毋庸置疑的是下文解释的实施例仅为本教导的例子,因而在不偏离本教导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视需要改变本教导的实施例。此外,术语“方向”包括“单向方向”和“双向方向”两种意思。词语“单向方向”意思是从箭头的起点到终点的方向,而词语“双向方向”意思是从箭头的起点到终点的方向以及从终点到起点的方向。此外,在下文的解释中,基于参考状态(参见图1)定义上下方向7,在该参考状态下,将作为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例子的多功能打印机10放置成可操作的;定义前后方向8,从而使其中设置开口13的一侧为前侧(前表面);并且当从前侧(前表面)观察多功能打印机10时,定义左右方向9。
[多功能打印机10的总体构造]
如图1中所示,多功能打印机10形成为近似立方体,并且在多功能打印机10的下部部分中设置打印机部11,从而使打印机部11通过喷墨记录法在记录纸12(本教导的记录介质的例子;参见图2)上记录图像。多功能打印机10具有多种功能,诸如传真功能、打印功能等。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多功能打印机10仅具有单侧图像记录功能。然而,它也可具有双侧图像记录功能。
打印机部11具有外壳14,该外壳14具有在其前侧中形成的开口13。此外,能够装载各种尺寸的记录纸12的馈纸托盘20和排纸托盘21被形成为可在前后方向8上插入开口13以及从开口13移除。
如图2中所示,打印机部11包括:馈纸部分15,以拾取和馈送来自馈纸托盘20的记录纸12;喷墨记录法的记录部分24(本教导的记录部分的例子),设置在馈纸托盘20上方以通过将墨滴喷射到由馈纸部分15馈送的记录纸12上而在记录纸12上记录图像;第一输送辊60(本教导的输送辊的例子);第二输送辊62(本教导的排出辊的例子)等。
[馈纸部分15]
如图2中所示,在馈纸托盘20之上和记录部分24之下设置馈纸部分15。馈纸部分15包括馈送辊25、馈纸臂26以及驱动力传动机构27。将馈送辊25枢转地支撑在馈纸臂26的端部处。馈纸臂26在沿箭头29的方向上绕设置在其基端部中的轴28绕转。由此,馈送辊25能够接触或离开馈纸托盘20。也就是说,馈送辊25能够接触被装载到馈纸托盘20上的记录纸12。
馈纸马达(未示出)向馈送辊25传递驱动力,从而使其旋转。在馈送辊25处于与被放置在馈纸托盘20上的记录纸12中的最上面一张记录纸12接触的状态下的情况中,馈送辊25通过将这张记录纸12与其它纸分离而将该记录纸12发送到下文所解释的弯曲路径65A。
[输送路径65]
如图2中所示,输送路径65(本教导的输送路径的例子)在打印机部11中形成,在从馈纸托盘20的端部(后侧上的端部)通过记录部分24直到排纸托盘21的部分处。输送路径65被分为:弯曲路径65A,其这样形成,即从馈纸托盘20的端部直到第一输送辊60;以及排纸路径65B,其这样形成,即从第一输送辊60直到排纸托盘21。
弯曲路径65A是弯曲通道,该弯曲通道被设置成从设置在馈纸托盘20上的分离倾斜板22的上端附近延伸,直到记录部分24。通过馈送辊25从馈纸托盘20馈送的记录纸12在沿弯曲路径65A的输送方向上弯曲(图2中点划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或方位;本教导的输送方向的例子),并且被引导至通过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本教导的从动辊的例子)夹住记录纸12的位置。由以预定间隙彼此面对的外部引导构件18和内部引导构件19限定弯曲路径65A。
排纸路径65B是线性通道,该线性通道被设置成从通过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住记录纸12的位置延伸,直到排纸托盘21。通过排纸路径65B在输送方向上引导记录纸12。排纸路径65B由记录部分24和压盘42(本教导的压盘的例子)限定,压盘42是能够支撑记录纸12的板状构件,压盘42和记录部分24在设置记录部分24的地方以预定间隙彼此面对。此外,排纸路径65B由上部引导构件82和下部引导构件83限定,上部引导构件82和下部引导构件83在不设置记录部分24的地方以预定间隙彼此面对。
[压盘42]
如图2中所示,在第一输送辊60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的排纸路径64B中设置压盘42。在排纸路径65B之下设置压盘42。在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上由打印机部11的框架(未示出)支撑压盘42。
如图2、3和5中所示,在由框架支撑的状态下,压盘42被成形为大致扁平的板,该大致扁平的板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比在上下方向7上更长。在压盘42的上表面上,多个肋52(本教导的凸起的例子)被形成为向上突出。
每个肋52都在前后方向8延伸。具体地,每个肋52都在前后方向8上至少在面对下文将描述的喷嘴39的位置中延伸。在该实施例中,除了面对喷嘴39的位置之外,每个肋52还都在前后方向8上、在面对也将在下文描述的保持构件53的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的位置中延伸(参见图2和4)。这里,如下所述,在喷嘴39沿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设置保持部分55。也就是说,每个肋52都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直到面对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的位置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此外,肋52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分别以预定间隙形成。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由压盘42支撑,或者具体地,由在压盘42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每个肋52支撑。
在压盘42的前端部中形成槽口67(参见图5)。然后,将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可旋转地插入槽口67中。由此,压盘42被设置成可绕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旋转。也就是说,压盘42被形成为可通过绕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旋转而移动。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压盘42被形成为绕轴64旋转,但是也可通过除了旋转之外的其它移动方式将压盘42形成为可移动的。例如,可通过广为人知的凸轮机构等将整个压盘42形成为可沿上下方向7移动。
[记录部分24]
如图2中所示,在排纸路径65B之上设置记录部分24以面对压盘42。记录部分24包括滑架40和记录头38。如图3中所示,滑架40由分别设置在压盘42的后侧和前侧上的导轨43和44支撑。导轨45和4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已知的皮带机构,并且滑架40被连接至该皮带机构。由此,滑架40可在左右方向9移动。
如图2中所示,记录头38位于滑架40上。在记录头38的下表面上形成多个喷嘴39(本教导的喷嘴的例子)。记录头38供应有来自墨盒(未示出)的墨。记录头38从喷嘴39喷射微小的墨滴。当滑架40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移动时,墨滴被从喷嘴39喷射到压盘42所支撑的记录纸12上。由此,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纸12上。
[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
如图2中所示,在记录部分24沿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输送路径65中设置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在输送路径65之上设置第一输送辊60。压带辊61被布置在输送路径65之下以面对第一输送辊60。
如图5和9B中所示,压带辊61由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间隔地布置的多个转子59以及用于多个转子59的公共轴58构成。
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压带辊61的轴58被在各个转子59之间的保持器57(本教导的支撑构件的例子)可旋转地支撑。在该实施例中,保持器57由底板46以及形成为从底板46向上突出的多个支撑部分47构成。在左右方向9上以预定间隙设置支撑部分47。沿左右方向9在每个支撑部分47中形成孔48。通过孔48插入压带辊61的轴58。
多个第一螺旋弹簧91(本教导的第一偏压构件的例子)被布置在保持器57之下。第一螺旋弹簧91从下方支撑保持器57。此外,第一螺旋弹簧91的下端被固定至打印机部11的框架84。由此,压带辊61被第一螺旋弹簧91偏压,并且被挤压到第一支撑辊60的辊表面上。换句话说,第一螺旋弹簧91将压带辊61朝第一支撑辊60偏压,即将其向上偏压。由此,记录纸12被夹在第一支撑辊60和压带辊61之间,并且在输送方向上被沿输送路径65输送。
如果记录纸12中比较厚的纸被夹在第一支撑辊60和压带辊61之间,压带辊61就被记录纸12挤压以便抵抗第一螺旋弹簧91的向上偏压力而向下移动。由此,压带辊61与第一输送辊60分离。此时,支撑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与压带辊61一体向下移动。在记录纸12中的厚纸穿过第一支撑辊60和压带辊61之间的空隙后,压带辊61就不再被记录纸12挤压,因而通过第一螺旋弹簧91的向上偏压力向上移动。由此,将压带辊61压到第一输送辊60上。此时,支撑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与压带辊61一体向上移动。
另一方面,如果记录纸12中比较薄的纸被夹在第一支撑辊60和压带辊61之间,第一输送辊60的向下移动量就比在夹入记录纸12中比较厚的纸的情况下的向下移动量小。
以以上方式,压带辊61在上下方向7(本教导的接近和分离方向的例子)移动以根据被夹在第一支撑辊60和压带辊61之间的记录纸12的厚度接近第一输送辊60以及从第一输送辊60分离。
[第二输送辊62和齿辊63]
如图2中所示,在记录部分24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的排纸路径65B中设置第二输送辊62和齿辊63。第二输送辊62被布置在排纸路径65B之下。齿辊63被布置在第二输送辊62之上以面对第二输送辊62。此外,通过弹性构件(未示出)诸如螺旋弹簧等将齿辊63压到第二输送辊62的辊表面上。第二输送辊62和齿辊63夹着具有由记录部分24记录的图像的记录纸12,以在输送方向上沿排纸路径65B输送该记录纸12。由此,记录纸12被排出到排纸托盘21。
此外,从输送马达(未示出)向上述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传递驱动力以使两者旋转。由此,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纸12。
[保持构件53]
如图2中所示,在记录部分24沿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输送路径65中设置保持构件53(本教导的保持构件的例子)。如图3和5中所示,保持构件53由一个配合部分56、多个弯曲部分54以及多个保持部分55构成。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打印机部11包括保持构件53,但是其也可以不包括保持构件53。
配合部分56是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板状构件。多个弯曲部分54被在左右方向9(本教导的宽度方向的例子)上彼此间隔固定。每个弯曲部分54被设置成从配合部分56向前突出。每个弯曲部分54都向下弯曲,同时向前延伸。保持部分55从每个弯曲部分54的顶端,即前端向前突出。由此,以与弯曲部分54相同的方式将多个保持部分55同样地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间隔布置。
如图3和5中所示,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配合部分56被固定至导轨43。在配合部分56的上表面上,多个捕捉部分75向上突出。捕捉部分75在上端部中向后挠曲。另一方面,在导轨43中设置多个开口45。每个捕捉部分75都被通过一个开口45插入以钩到开口45。由此,将保持构件53的配合部分56的上表面固定至导轨43的下表面。
如图2至5中所示,每个保持部分55都被成形为大致扁平板。在记录部分24的喷嘴39沿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并且在面对压盘42的位置中设置每个保持部分55。每个保持部分55(本教导的保持部分的例子;参见图4)的下表面51位于记录头38的下表面以下,并且接触记录纸12的上表面,即支撑在压盘42上(具体地,在压盘42上形成的肋52上)的记录纸12的图像记录表面。由此,通过每个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将记录纸12向下即朝着压盘42保持。
这里,如图4中所示,在左右方向9上,在压盘42上形成的每个肋52都位于未形成每个保持部分55的位置。也就是说,保持部分55和肋52分别不彼此面对。此外,每个肋55都向上突出在每个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之上。以以上方式,当从压盘42和保持部分55之间的前侧或后侧观察时,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呈波状状态。
[协作部分70]
如图5、9A、9B和11中所示,打印机部11包括协作部分70(本教导的协作部分的例子)。协作部分70包括上述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接触部分71(本教导的接触部分的例子)、被接触部分72(本教导的被接触部分的例子)以及第二螺旋弹簧73(本教导的第二偏压构件的例子)。
如图5、9A、9B和11中所示,在压盘42上,接触部分71被形成为接触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A中所示,多个突起74从压盘42的后端部向后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间隔竖立。接触部分71分别从突起74的端部向上延伸。此外,如上文所述,压盘42绕第二输送辊62的被插入前端部中的槽口67中的轴64旋转。也就是说,接触部分71在压盘42的旋转端部中形成。这里,如上文所述,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间隔地设置多个突起74。因此,也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间隔地设置在突起74上形成的多个接触部分71。
此外,如图9B中所示,在左右方向9上从压盘42的中央部分对称地间隔设置多个接触部分71。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接触部分71分别接触被接触部分72,被接触部分72在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上、在压带辊61的各个转子59之间的形成。此外,在保持器57的底板46的面对接触部分71的位置中形成开口68,接触部分71通过开口68插入。由此,接触部分71能够接触被接触部分72。
如图5、9A、9B和11中所示,在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上,被接触部分72被形成为由接触部分71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B中所示,被接触部分72是从保持器57的支撑部分47的侧表面向右或向左延伸的凸起。这里,如上文所述,在左右方向9上以预定间隙设置支撑部分47。因此,也在左右方向9上间隔设置在支撑部分47上形成的多个被接触部分72。
此外,在左右方向9上从压盘42的中央部分对称地间隔设置多个被接触部分72。在该实施例中,多个被接触部分72被设置成分别在上下方向7面对接触部分71。由此,被接触部分72的下表面由接触部分71的上表面接触。
如图5、9A、9B和11中所示,在压盘42的下侧上,第二螺旋弹簧73被设置成将压盘42朝着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偏压。在左右方向9上面对接触部分71和被接触部分72的位置中设置多个第二螺旋弹簧73。也就是说,第二螺旋弹簧73分别从下方支撑压盘42的突起74。此外,每个第二螺旋弹簧73的下端都被固定至打印机部11的框架84。由此,压盘42被第二螺旋弹簧73偏压,并且接触部分71的上表面被压到被接触部分72的下表面上。
如上所述,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间隔地设置压盘42的多个突起74。因此,也在左右方向9上间隔设置在突起74的下侧上形成的多个第二螺旋弹簧73。
此外,如上所述,在左右方向9上面对接触部分71和被接触部分72的位置中设置多个第二螺旋弹簧73。这里,如上所述,在左右方向9上从压盘42的中央部分对称地间隔设置多个接触部分71和多个被接触部分72。因此,也在左右方向9上从压盘42的中央部分对称地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螺旋弹簧73。由此,第二螺旋弹簧73将压盘42朝着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从左端位置偏压至右端位置。也就是说,第二螺旋弹簧73在左右方向9上将压盘42的至少中央部分偏压至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
[协作部分70的运行]
下文中,将参考图6至8,解释关于当记录纸12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时协作部分70的运行以及压盘42和压带辊61基于协作部分的运行的移动。
如图6中所示,当未将记录纸12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时,由第一螺旋弹簧91(参见图9B)经由保持器57将压带辊61向上偏压。此外,当未将记录纸12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时,压盘42被第二螺旋弹簧73向上偏压。由此,将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的被接触部分72偏压到压盘42的接触部分71上。以以上方式,压带辊61被第一螺旋弹簧91和第二螺旋弹簧73偏压,并且被压到第一输送辊60上。此外,如图10A中所示,此时肋52的上端位于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上。
首先,将对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具有低硬度并且几乎无厚度的记录纸12,诸如普通纸的情况进行解释。当所述记录纸12被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着时,压带辊61和保持器57几乎不向下移动。这是因为记录纸12几乎无厚度。
然后,如果在输送方向上进一步输送被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着的记录纸12,记录纸12就正好处于保持构件53的保持部分55下面。由此,记录纸12进入被夹在压盘42和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间的状态。此时,肋52的上端保持高于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的位置。然而,由于低硬度,记录纸12不能向下挤压肋52。因此,当正好在保持构件53下面时,记录纸12的上表面接触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另一方面,当正好在肋52之上时,记录纸12的下表面接触肋52的位于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上的上端。结果,如图10B中的点划线所示,记录纸12在左右方向9上处于波状状态或波浪形状态。然后,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记录纸12,同时保持其波状状态。
接下来,将对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记录纸12中比普通纸更厚的高硬度纸,诸如光面纸的情况进行解释。如图7中所示,当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着在输送方向上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时,通过记录纸12挤压压带辊61和保持器57以抵抗第一螺旋弹簧91的偏压力而向下移动。当保持器57向下移动时,被接触部分72向下挤压接触部分71。由此,压盘42就抵抗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力而向下移动。这里,压盘42对应于被接触部分72所施加的压力向下移动。也就是说,压带辊61的向下移动量与压盘42的向下移动量相同。换句话说,协作部分70根据压带辊61在上下方向7上的移动运行,以移动压盘42,同时保持在上下方向7上离压带辊61的相同距离。
如图8中所示,如果在输送方向上进一步输送被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着的记录纸12,记录纸12就正好处于保持构件53的保持部分55下面。由此,记录纸12进入被夹在压盘42和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间的状态。因此,记录纸12处于被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向下挤压的状态。由此,由于肋52被记录纸12向下挤压,所以压盘42就抵抗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力而向下移动。结果,压盘42的接触部分71就离开压带辊61的被接触部分72。也就是说,压盘42离开压带辊61并且向下移动。作为每个构件都以以上方式移动的结果,如图10C中的点划线所示,记录纸12进入被夹在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和压盘42的肋52之间的状态。
以以上方式,通过将记录纸12夹在压盘42和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间,协作部分70移动压盘42以在上下方向7上扩大离压带辊61的距离。此外,通过将记录纸12夹在压盘42和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间,以抵抗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力的方式,压盘42在这样的方向移动,即接触部分71离开被接触部分72。
另一方面,即使将记录纸12夹在压盘42和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间,压带辊61也远未被移动到图7中的状态之下。也就是说,当将记录纸12夹在压盘42和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间时,通过第一螺旋弹簧91的偏压力将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在上下方向7上保持就位。
如果记录纸12的后端在输送方向上穿过由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着的位置,那么由于第一螺旋弹簧91的偏压力,压带辊61向上移动并且被压到第一输送辊60上。由此,保持器51也向上移动。然而,由于纸12仍处于被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和压盘42的肋52夹着的状态,所以压盘42不向上移动。结果,保持器57的被接触部分72和压盘42的接触部分71彼此离开。此后,如果记录纸12的后端在输送方向上穿过压盘42和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之间的空隙,由于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力,压盘42就向上移动。由此,接触部分71的上表面再次被压到被接触部分72的下表面上。结果,协作部分70变为图6中所示的状态。
[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以第一输送辊60夹住记录纸12,压带辊61在上下方向7上移动和记录纸12的厚度相同的距离。如果压带辊61在上下方向7上移动,支撑记录纸12的压盘42就被协作部分70移动,同时在上下方向7上保持离压带辊61的恒定距离。也就是说,压盘42在上下方向7上的移动距离和记录纸12的厚度相同。以以上方式,根据该实施例,不取决于记录纸12的厚度,能够保持在记录部分24和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纸12之间的不变间隙。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被支撑在压带辊42上的记录纸12被保持构件53压制并且被夹在压盘42和保持构件53之间,以在左右方向9上呈波状状态。由此,能够提高记录纸12中的低硬度纸在前后方向8上的硬度。结果,即使在记录后的输送中也能够抑制记录纸12的变形和卡住。
此外,在压盘42和保持构件53之间夹着诸如具有保持构件53不能吸收其变形的高硬度的记录纸12的情况下,压盘42以比在记录纸12由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着而非由压盘42和保持构件53夹着的情况下的距离更长的距离向下移动。由此,能够将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纸12的高度标准应用成被保持构件53压制的位置的高度。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肋52被沿输送方向拉长。因此,肋52能够在宽大的范围上支撑记录纸12。结果,能够提高记录纸12的输送精度。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能够实现具有简单构造的协作部分70,其包括接触部分71、被接触部分72等。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如果将第一输送辊60布置在压带辊61之上,那么当将记录纸12夹在压盘42和保持构件53之间时,在压盘42上形成的接触部分71被记录纸12挤压而离开在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上形成的被接触部分72。也就是说,压盘42能够独立于保持器57(压带辊61)移动。换句话说,即使压盘42在上下方向7上的移动距离变长,如无必要,压带辊61仍不移动。以以上方式,根据该实施例,能够防止压带辊61超出必要地离开输送辊60。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由于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力,压盘42的旋转端部被压到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上。此外,由于第一螺旋弹簧91的偏压力,被保持器57支撑的压带辊61被压到第一输送辊60上。也就是说,压盘42的绕转端部处于被压到第一输送辊60上的状态。
以以上方式,能够在左右方向9上沿被固定在多功能打印机10上的第一输送辊60设置压盘42的旋转端部。这里,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螺旋弹簧73在左右方向9上将压盘42的中央部分偏压至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因此,易于沿第一输送辊60设置压盘42的旋转端部。
由于沿被固定在多功能打印机10上的第一输送辊60设置压盘42的旋转端部,所以能够固定在记录部分24和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纸12之间的间隙。因此,在记录纸12上记录图像方面,通过基于压盘42的翘曲控制喷嘴39,能够减小被记录在记录纸12上的图像的质量降低。
此外,如从该实施例理解的那样,能够通过设置更大量的第二螺旋弹簧73而更精确地沿第一输送辊60设置压盘42。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压带辊61以根据被夹在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之间的记录纸12的厚度的距离向下移动。此外,压盘42也向下移动,同时在上下方向7上保持离压带辊61的距离。由此,当记录纸12由压带辊61的支撑位置进入压盘42的支撑位置时,能够保证较小的进入角度。结果,由于进入角度更小,所以能够降低记录纸12被卡在压盘42上以及堵塞在输送路径65内部的可能性。
[第一变型]
在以上实施例中,保持构件53被构造为单体构件。具体地,这样构造保持构件53:多个弯曲部分53从配合部分56突出,该配合部分56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然而,也可设置多个保持构件53。
例如,也可根据多个弯曲部分54分别设置保持构件53的多个配合部分56。也就是说,能够设置多个这样的保持构件53,其每个都由一个配合部分56、一个弯曲部分54和一个保持部分55组成。此外,在第一变型中,每个配合部分56在左右方向9上被以预定间隙固定至导轨43。
[第二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压盘42的上表面上,肋52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此外,由于肋52和保持构件53,记录纸12进入波状状态。然而,代替肋52,也可在压盘42的上表面上形成关于前后方向8的短凸起。在第二变型中,至少在与保持构件53沿前后方向8的相同位置,但是在与保持构件53沿左右方向9的不同位置设置该凸起。此外,同样可沿前后方向8以预定间隙设置多个凸起。
[第三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从压盘42的中央部分对称地分开设置多个接触部分71、被接触部分72和第二螺旋弹簧73。然而,接触部分71、被接触部分72和第二螺旋弹簧73的布置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的布置。
例如,接触部分71、被接触部分72和第二螺旋弹簧73也可仅布置在压盘42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处。
此外,也可在压盘42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部分中只布置一个接触部分71、一个被接触部分72和一个第二螺旋弹簧73。
[第四变型]
在以上实施例中,解释了设有保持构件53的打印机部11的构造。然而,打印机部11也可不设有保持构件53。在该情况下,协作部分70如下运行。
当不以上述实施例的图6中的相同方式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记录纸12时,受第一螺旋弹簧91和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压带辊61被压到第一输送辊60上。此外,压盘42被第二螺旋弹簧73偏压,并且因而压带辊61的保持器57的被接触部分72被压到压盘42的接触部分71上。
如果被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被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着,那么就以和上述实施例的图7的相同方式,压带辊61和保持器57抵抗第一螺旋弹簧91的偏压力而向下移动。此外,当保持器57向下移动时,被接触部分72向下压接触部分71。由此,压盘42抵抗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力向下移动。也就是说,由于接触部分71受被接触部分72挤压,所以压盘42抵抗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力移动。
如果记录纸12的后端在输送方向上穿过被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夹着的位置,那么由于第一螺旋弹簧91的偏压力,压带辊61就向上移动,并且被压到第一输送辊60上。如果压带辊61向上移动,那么由于第二螺旋弹簧73的偏压力,由被接触部分72向下压的接触部分71就随着被接触部分72向上移动。结果,将接触部分71和被接触部分72保持在彼此接触的状态。
根据第四变型,即使在无保持构件53的情况下,也仍然能够实现具有简单构造的协作部分70,该简单构造包括接触部分71、被接触部分72等。
[第五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是本教导的保持部分的例子,并且下表面51接触记录纸12的上表面。然而,本教导的保持部分不限于保持部分55的下表面51。例如,每个保持部分都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可旋转齿辊(未示出)。在该情况下,齿辊接触记录纸12的上表面。也就是说,在第五变型中,该齿辊是本教导的保持部分的例子。
根据第五实施例,由于齿辊可旋转,所以能够通过保持构件53平稳地输送记录纸12。
[第六变型]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输送路径65之上设置第一输送辊60,而在输送路径65之下设置压带辊61。然而,也可在输送路径65之下设置第一输送辊60,而在输送路径65之上设置压带辊61。此外,也可在第六变型中以和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将压带辊61构造成可在上下方向7上移动。此外,在第六变型中,第一螺旋弹簧91向下偏压压带辊61。
在第六变型中,打印机部11包括链接构件76,其在图12A中作为本教导的协作部分的例子被示出。图12A和12B示出其中打印机部11不包括保持构件53的情况的工作例子。此外,在第六变型中,打印机部11也可包括保持构件53。此外,在图12A和12B中,省略了将压带辊61偏压至第一输送辊60,即将压带辊61向下偏压的第一螺旋弹簧91。链接构件76包括:轴77,其在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上被打印机部11的框架(未示出)等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臂78,该臂78被设置成从轴77朝着压盘42的上端延伸;以及第二臂79,该臂79被设置成从轴77朝着压带辊61延伸。链接构件76可绕轴77在沿箭头80的方向上旋转。此外,第一臂78被定位在输送路径65沿左右方向9的外部。
第二臂79的延伸端被固定至压带辊61的轴58。由此,如图12B中所示,如果压带辊61受到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挤压并且因而抵抗第一螺旋弹簧91的偏压力而沿箭头80移动,那么链接构件76就也沿着箭头80旋转。结果,压盘42被链接构件76的第一臂78向下压,从而向下移动。换句话说,压盘42被第一臂78挤压,以便沿箭头80绕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旋转。
此外,如果记录纸12穿过在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之间的空隙,那么链接构件76、压带辊61和压盘42就反向运行到上方,并且因而从图12B的状态转换为图12A的状态。
以以上方式,同样也在第六变型中,本教导的协作部分的例子的链接构件76随压带辊61在上下方向7上的移动而移动压盘42。
除了不可完成的情况以外,必要时也能够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和一个或更多个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被设置在输送路径中,通过所述输送路径引导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输送辊被构造成沿所述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输送辊相对设置,以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所述从动辊和所述输送辊之间,从而沿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同时,基于被夹在所述从动辊和所述输送辊之间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从动辊在接离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近或离开所述输送辊;
第一偏压构件,所述第一偏压构件将所述从动辊偏压至所述输送辊;
压盘,所述压盘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且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所述压盘被构造成支撑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从而所述记录部分面对所述压盘,并且所述记录部分被构造成从喷嘴喷射墨滴,以在被支撑在所述压盘上的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以及
协作部分,所述协作部分被构造成随着所述从动辊在所述接离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以移动所述压盘,
其中所述协作部分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并且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从动辊一体移动;
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压盘上,并且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撑构件接触;
被接触部分,所述被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以被所述接触部分接触;以及
第二偏压构件,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将所述压盘偏压至所述支撑构件;并且
由于所述被接触部分挤压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压盘抵抗所述第二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排出辊,所述排出辊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且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所述排出辊被构造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压盘被构造成绕所述排出辊的轴旋转;并且
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旋转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被接触部分分别包括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接触部分和多个被接触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分及所述被接触部分面对的位置中的多个第二偏压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分别从所述压盘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对称地设置所述多个接触部分、所述多个被接触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偏压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多个保持部分,所述多个保持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并且所述多个保持部分被设置在位于所述喷嘴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与所述压盘面对的位置中,并且所述多个保持部分被构造成与被支撑在所述压盘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记录表面接触;以及
凸起,所述凸起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上表面上,从而在所述多个保持部分中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一对保持部分之间的位置中,所述凸起向上突出到所述保持部分的下端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凸起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中的每个凸起被设置在所述多个保持部分中的相应一对保持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凸起延伸直到所述保持部分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
在所述记录介质被夹在所述压盘和所述保持部分之间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偏压构件在所述接离方向上的偏压力将所述支撑构件保持就位;并且由于所述记录介质被夹在所述压盘和所述保持部分之间,所述压盘在所述接触部分抵抗所述第二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而从所述被接触部分离开的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排出辊,所述排出辊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且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所述排出辊被构造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压盘被构造成绕所述排出辊的轴旋转;并且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旋转端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被接触部分分别包括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多个接触部分和多个被接触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接触部分及所述多个被接触部分面对的位置中的多个第二偏压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分别从所述压盘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对称地设置所述多个接触部分、所述多个被接触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偏压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被设置在所述压盘的上表面上;以及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位于所述喷嘴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与所述压盘面对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保持部分的下端位于每个所述凸起的上端的下方,并且
所述保持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凸起中的一对凸起之间的位置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保持部分被形成为多个保持部分,所述多个保持部分中的每个保持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凸起中的相应一对凸起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输送辊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并且所述从动辊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
15.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被设置在输送路径中,通过所述输送路径引导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输送辊被构造成沿所述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被设置成面对所述输送辊,并且所述从动辊被构造成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所述从动辊和所述输送辊之间,从而沿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同时,基于被夹在所述从动辊和所述输送辊之间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从动辊在接离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近或离开所述输送辊;
第一偏压构件,所述第一偏压构件将所述从动辊偏压至所述输送辊;
压盘,所述压盘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且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所述压盘被构造成支撑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从而所述记录部分面对所述压盘,并且所述记录部分被构造成从在所述记录部分中形成的喷嘴喷射墨滴,以在被支撑在所述压盘上的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并且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从动辊一体移动;
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压盘上,并且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撑构件接触;
被接触部分,所述被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以被所述接触部分接触;以及
第二偏压构件,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将所述压盘偏压至所述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压盘在所述接触部分接近或离开所述被接触部分的方向上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59604A JP5786681B2 (ja) | 2011-11-28 | 2011-11-28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1-259604 | 2011-11-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29172A CN103129172A (zh) | 2013-06-05 |
CN103129172B true CN103129172B (zh) | 2015-12-23 |
Family
ID=4811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50534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95930U (zh) | 2011-11-28 | 2012-09-28 | 喷墨记录设备 |
CN201210369840.6A Active CN103129172B (zh) | 2011-11-28 | 2012-09-28 | 喷墨记录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50534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95930U (zh) | 2011-11-28 | 2012-09-28 | 喷墨记录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8) | US8789940B2 (zh) |
JP (1) | JP5786681B2 (zh) |
CN (2) | CN20289593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86681B2 (ja) | 2011-11-28 | 2015-09-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979035B2 (ja) * | 2013-02-18 | 2016-08-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160375B2 (ja) * | 2013-09-06 | 2017-07-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EP4205749A1 (en) | 2014-07-31 | 2023-07-05 | Novartis AG | Subset-optimize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ontaining cells |
WO2016044605A1 (en) | 2014-09-17 | 2016-03-24 | Beatty, Gregory | Targeting cytotoxic cells with chimeric receptors f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
JP6413551B2 (ja) * | 2014-09-25 | 2018-10-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6492488B2 (ja) * | 2014-09-25 | 2019-04-0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6477018B2 (ja) * | 2015-02-27 | 2019-03-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AU2016249005B2 (en) | 2015-04-17 | 2022-06-16 | Novartis Ag |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acy and expansion of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expressing cells |
CN105128522A (zh) * | 2015-09-01 | 2015-12-09 | 宁波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换向装置 |
JP6627453B2 (ja) * | 2015-11-26 | 2020-01-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材を搬送する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JP6391736B2 (ja) * | 2017-03-02 | 2018-09-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装置 |
EP3615055A1 (en) | 2017-04-28 | 2020-03-04 | Novartis AG | Cells expressing a bcma-targeting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 gamma secretase inhibitor |
JP6337990B2 (ja) * | 2017-06-15 | 2018-06-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7148856B2 (ja) * | 2018-03-26 | 2022-10-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TW202016139A (zh) | 2018-06-13 | 2020-05-01 | 瑞士商諾華公司 | Bcma 嵌合抗原受體及其用途 |
CN113874219A (zh) * | 2019-05-30 | 2021-12-31 |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压板 |
JP7314730B2 (ja) * | 2019-09-10 | 2023-07-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49664A (ja) * | 2003-02-21 | 2004-09-09 | Sharp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
CN1861412A (zh) * | 2005-05-12 | 2006-1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202895930U (zh) * | 2011-11-28 | 2013-04-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58159B2 (ja) * | 1997-11-13 | 2005-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3776627B2 (ja) * | 1999-05-20 | 2006-05-17 | エヌイーシーコンピュータテクノ株式会社 | 印字装置 |
JP4073008B2 (ja) * | 2002-09-17 | 2008-04-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08213290A (ja) * | 2007-03-05 | 2008-09-18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5760987B2 (ja) * | 2011-11-28 | 2015-08-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2011
- 2011-11-28 JP JP2011259604A patent/JP57866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9-28 CN CN2012205053463U patent/CN20289593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2-09-28 US US13/629,906 patent/US8789940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9-28 CN CN201210369840.6A patent/CN103129172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6-16 US US14/305,576 patent/US8950857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16 US US14/598,382 patent/US91624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0-19 US US14/886,384 patent/US94094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14 US US15/210,284 patent/US97645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9-06 US US15/696,799 patent/US1019587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20 US US16/226,919 patent/US104274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20 US US16/545,319 patent/US1096765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49664A (ja) * | 2003-02-21 | 2004-09-09 | Sharp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
CN1861412A (zh) * | 2005-05-12 | 2006-1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202895930U (zh) * | 2011-11-28 | 2013-04-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039224A1 (en) | 2016-02-11 |
US20140292987A1 (en) | 2014-10-02 |
US8950857B2 (en) | 2015-02-10 |
US10195876B2 (en) | 2019-02-05 |
US20190232687A1 (en) | 2019-08-01 |
JP5786681B2 (ja) | 2015-09-30 |
US8789940B2 (en) | 2014-07-29 |
US20130135412A1 (en) | 2013-05-30 |
US20150124036A1 (en) | 2015-05-07 |
US20200101771A1 (en) | 2020-04-02 |
JP2013111837A (ja) | 2013-06-10 |
US9409422B2 (en) | 2016-08-09 |
CN103129172A (zh) | 2013-06-05 |
US9764567B2 (en) | 2017-09-19 |
US10967654B2 (en) | 2021-04-06 |
US20170157956A1 (en) | 2017-06-08 |
CN202895930U (zh) | 2013-04-24 |
US9162493B2 (en) | 2015-10-20 |
US20180170074A1 (en) | 2018-06-21 |
US10427428B2 (en) | 2019-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29172B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CN104070839A (zh) | 记录装置 | |
US9702405B2 (en) | Moving apparatus | |
CN203077851U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US7607663B2 (en) |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087662B2 (en) | Sheet feeder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8870362B2 (en) | Inkjet printer having a paper edge cover | |
US8582125B2 (en) | Variable support structure and media sheet separator | |
CN103708269A (zh) | 传送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 |
JP6492488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US7204483B2 (en) | Sheet media input tray | |
US10099472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8186786B2 (en) | Printer | |
US8425002B2 (en) | Image recording devices | |
US9884493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4943409A (zh) | 输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