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169B -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9169B
CN103129169B CN201210495002.3A CN201210495002A CN103129169B CN 103129169 B CN103129169 B CN 103129169B CN 201210495002 A CN201210495002 A CN 201210495002A CN 103129169 B CN103129169 B CN 1031291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ller
recording medium
sheet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50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9169A (zh
Inventor
铃木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29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9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41J15/165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for tensio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by use of redirecting rollers or redirecting nonrevolving gui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可以抑制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以高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记录图像。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具备:通过使张架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从第1驱动辊向第2驱动辊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部;在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之间支撑记录介质的支撑部件;向支撑于支撑部件的记录介质排出液体以记录图像的记录部;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的检测部;根据检测部检测到的记录介质的张力,通过控制第1驱动辊的转矩向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的控制部。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记录介质并由记录部对该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从用纸传送部和用纸拉紧部之间配置的印刷部对从用纸传送部向用纸拉紧部传送的连续纸喷射墨以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这些用纸传送部及用纸拉紧部都具备与马达连接的驱动辊(传送辊9a,13a),各驱动辊受来自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后,在这些驱动辊张挂的记录介质(连续纸)沿传送路径传送。此时,传送路径中,下游侧的驱动辊的用纸传送量设定为比上游侧的驱动辊的用纸传送量大若干。换言之,使下游侧的驱动辊的圆周速度比上游侧的驱动辊的圆周速度快若干,通过由下游侧的驱动辊拉紧记录介质,向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864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如上述的记录装置那样,通过在2根驱动辊的圆周速度设置速度差来向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的构成中,会产生在驱动辊和记录介质之间发生滑动,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的情况。结果,记录介质无法稳定传送,记录介质的墨的滴落位置变动,可能无法以足够的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记录图像。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目的是提供可抑制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以高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技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通过使张架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从第1驱动辊向第2驱动辊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部;在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之间支撑记录介质的支撑部件;向支撑于支撑部件的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的记录部;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的检测部;根据检测部检测到的记录介质的张力,通过控制第1驱动辊的转矩向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的控制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支撑部件支撑通过使张挂(张架,即赋予一定张力地挂设或架设)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而从第1驱动辊向第2驱动辊传送的记录介质,并向支撑于支撑部件的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根据对记录介质的张力进行检测的结果,通过控制第1驱动辊的转矩向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及第2驱动辊旋转,从第1驱动辊向第2驱动辊传送记录介质。然后,通过控制第1驱动辊的转矩,向记录部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即,不使传送记录介质的2根驱动辊的圆周速度具有差,而通过控制第1驱动辊的转矩向记录介质施加张力。这样的构成中,可以抑制上述驱动辊和记录介质之间滑动的发生,抑制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结果,可以实现记录介质的稳定传送,以高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记录图像。
另外,图像记录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控制部控制第2驱动辊的速度,使第2驱动辊以预定速度旋转。这样的构成中,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中第2驱动辊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和下游侧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可以独立。换言之,第2驱动辊的下游侧的张力不影响第2驱动辊的上游侧的张力。从而,即使在第2驱动辊的下游侧张力变动,在第2驱动辊的上游侧也可以对张力稳定的记录介质进行图像的记录,是有利的。
另外,图像记录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卷取从第2驱动辊送出的记录介质的卷取辊,控制部通过控制卷取辊的转矩,随着卷取辊卷取的记录介质的量的增大,使卷取辊卷取时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减少。这样的构成中,不会影响在第2驱动辊的上游侧受到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可以随着卷取辊卷取的记录介质的量的增大,减少卷取辊卷取时的记录介质的张力。这样,通过减少卷取辊卷取时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可以控制为伴随卷取辊卷取的记录介质的量的增大,不会使卷取辊附近的记录介质的压力过大而导致记录介质破损。
但是,向记录介质排出液体以记录图像的构成中,记录介质中液体的附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可能发生张力的差(张力分布)。但是,通过由支撑部件支撑记录介质,可与这样的微观的张力分布无关,使记录介质的全体的张力稳定。从而,若构成为对支撑部件支撑的记录介质记录图像,则不受微观的张力分布的影响,可以适当记录图像。
另一方面,记录介质离开支撑部件成为可自由伸缩后,该微观的张力分布可能引起记录介质全体的张力变动。换言之,在记录介质发生的张力分布中,离开支撑部件去往第2驱动辊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可能变动。该张力变动在图像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中产生,因此基本不影响图像记录。但是,检测部检测该张力变动,若使第1驱动辊的转矩变化,则支撑部件上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
因而,图像记录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检测部在第1驱动辊和支撑部件之间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这样的构成中,与从支撑部件离开后的记录介质的张力无关,可以适当抑制支撑部件上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从而,有利于实现记录介质的稳定传送,以高的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记录图像。
特别地,对于记录部将由光固化的光固化性墨作为液体排出且还具备对从记录部向记录介质上排出的墨照射光的光照射部的图像记录装置,优选上述的构成。即,这样的光固化性的墨伴随固化反应发热,还因为吸收光而发热。从而,记录介质上,墨附着部分的温度比以外的部分的温度高。因此,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出现张力的差,上述的张力分布在记录介质发生,从支撑部件到第2驱动辊之间,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容易。因此,上述的构成中,与从支撑部件离开后的记录介质的张力无关,可以适当抑制支撑部件上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
另外,图像记录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卷挂离开第1驱动辊去往支撑部件的记录介质的从动辊,检测部设置在从动辊。这样,由设置在从动辊的检测部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的构成可以在张力的检测动作不对记录介质的传送造成影响的情况下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因此是优选的。
另外,图像记录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支撑部件是卷挂记录介质、受到与由传送部传送的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的滚筒。这样的构成中,支撑记录介质的滚筒追从传送的记录介质而旋转。从而,抑制了记录介质和滚筒之间的滑动的发生,有利于记录介质的张力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可适用本发明的打印机具备的装置构成的一例示意图。
图2是控制图1所示打印机的电气构成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打印机,200…打印机控制部,30…压板滚筒(platendrum),31…前驱动辊,32…后驱动辊,33…从动辊,51…记录头,52…记录头,61…UV灯,62…UV灯,M31…前驱动马达,M32…后驱动马达,S33…张力传感器,S…片(sheet)。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可适用本发明的打印机具备的装置构成的一例示意主视图。如图1所示,打印机1中,其两端辊状地卷附于输出轴20及卷取轴40的1枚片S(网状物(web))张挂在输出轴20和卷取轴40之间,片S沿这样张挂的通路Pc,从输出轴20传送到卷取轴40。然后,打印机1中,对沿该传送路径Pc传送的片S记录图像。片S的种类大致分为纸和膜。具体例为,纸有优质纸、铸造纸、美术纸、涂层纸等,膜有合成纸、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概略地说,打印机1具备:从输出轴20输出片S的输出部2;在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S记录图像的加工部3;将由加工部3记录了图像的片S卷取到卷取轴40的卷取部4。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片S的两面中,图像记录面称为表面,反面称为背面。
输出部2具有卷附片S的端部的输出轴20和卷挂从输出轴20拉出的片S的从动辊21。输出轴20以片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卷附并支撑片S的端部。然后,输出轴20通过按图1的顺时针旋转,使在输出轴20卷附的片S经由从动辊21向加工部3输出。顺便说一下,片S经由可对输出轴20自由装卸的芯管(图示省略)卷附到输出轴20。从而,输出轴20的片S用完时,向输出轴20安装卷附辊状的片S的新芯管,可以更换输出轴20的片S。
加工部3通过压板滚筒30支撑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S的同时,由沿压板滚筒30的外周面配置的各功能部51、52、61、62、63进行适当处理,在片S记录图像。该加工部3中,在压板滚筒30的两侧设置前驱动辊31和后驱动辊32,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传送的片S由压板滚筒30支撑,接受图像记录。
前驱动辊31在外周面具有通过喷镀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从背面侧卷挂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S。然后,前驱动辊31通过按图1的顺时针旋转,使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S传送到传送路径的下游侧。另外,对前驱动辊31设置啮合辊31n。该啮合辊31n以向前驱动辊31侧施力的状态与片S的表面抵接,在该啮合辊31n与前驱动辊31之间挟入片S。从而,可以确保前驱动辊31和片S之间的摩擦力,由前驱动辊31可靠进行片S的传送。
压板滚筒30是由图示省略的支撑机构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的圆筒形状的滚筒,从背面侧卷挂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传送的片S。该压板滚筒30受到与片S之间的摩擦力,在片S的传送方向Ds从动旋转的同时,从背面侧支撑片S。顺便说一下,加工部3中,在卷向压板滚筒30的卷挂部的两侧,设置了使片S折返的从动辊33、34。其中,从动辊33在前驱动辊31和压板滚筒30之间卷挂片S的表面,使片S折返。另一方面,从动辊34在压板滚筒30和后驱动辊32之间卷挂片S的表面,使片S折返。这样,通过相对于压板滚筒30在传送方向Ds的上·下游侧分别使片S折返,可以确保卷向压板滚筒30的片S的卷挂部的长度。
后驱动辊32在外周面具有由喷镀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从背面侧卷挂从压板滚筒30经由从动辊34传送来的片S。然后,后驱动辊32通过按图1的顺时针旋转,将片S向卷取部4传送。另外,对后驱动辊32设置啮合辊32n。该啮合辊32n以向后驱动辊32侧施力的状态与片S的表面抵接,在该啮合辊32n与后驱动辊32之间挟入片S。从而,可以确保后驱动辊32和片S之间的摩擦力,由后驱动辊32可靠进行片S的传送。
这样,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传送的片S由压板滚筒30的外周面支撑。然后,加工部3中,为了对支撑于压板滚筒30的片S的表面记录彩色图像,设置与互异色对应的多个记录头51。具体地说,与黄色、青色、品红色及黑色对应的4个记录头51按照该色顺序在传送方向Ds排列。各记录头51与在压板滚筒30卷挂的片S的表面隔着若干的间隙相对向,以喷墨方式排出对应色的墨。然后,各记录头51通过对向传送方向Ds传送的片S排出墨,在片S的表面形成彩色图像。
顺便说一下,墨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光)而固化的UV(ultraviolet)墨(光固化性墨)。因而,加工部3中,为了使墨固化并在片S定影,设置了UV灯61、62(光照射部)。另外,该墨固化分暂时固化和完全固化的二阶段执行。在多个记录头51之间,配置暂时固化用的UV灯61。即,UV灯61通过照射弱紫外线,以墨的形状不坍塌的程度使墨固化(暂时固化),未使墨完全固化。另一方面,相对于多个记录头51在传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置完全固化用的UV灯62。即,UV灯62通过照射比UV灯61强的紫外线,使墨完全固化(彻底固化)。通过这样执行暂时固化·完全固化,可以使多个记录头51形成的彩色图像在片S表面定影(固定附着)。
而且,相对于UV灯62在传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置记录头52。该记录头52与在压板滚筒30卷挂的片S的表面隔着若干的间隙相对向,以喷墨方式向片S的表面排出透明的UV墨。即,对由4色的记录头51形成的彩色图像还排出透明墨。另外,相对于记录头52在传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置UV灯63。该UV灯63通过照射强紫外线,使记录头52排出的透明墨完全固化(完全固化)。从而,可以使透明墨在片S表面定影。
这样,加工部3中,压板滚筒30在其外周面卷挂支撑片S。然后,卷挂片S的压板滚筒30的卷挂部分Ra与记录头51、52和/或UV灯61、62、63这样的各功能部夹着片S相对向,对在卷挂部分Ra卷挂的片S的表面适当执行墨的排出及固化。从而,形成由透明墨涂敷的彩色图像。然后,该彩色图像形成后的片S通过后驱动辊32传送到卷取部4。
卷取部4除了卷附片S的端部的卷取轴40外,在卷取轴40和后驱动辊32之间还具有从背面侧卷挂片S的从动辊41。卷取轴40以片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卷取并支撑片S的端部。即,卷取轴40按图1的顺时针旋转时,从后驱动辊32传送来的片S经由从动辊41被卷取轴40卷取。顺便说一下,片S经由可对卷取轴40自由装卸的芯管(图示省略)被卷取轴40卷取。从而,卷取轴40卷取的片S充满时,可以按芯管取下片S。
以上是打印机1的装置构成的概要。接着,说明控制打印机1的电气构成。图2是控制图1所示打印机的电气构成的示意图。上述打印机1的动作由图2所示主计算机10控制。主计算机10中,统一进行控制动作的主机控制部100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另外,在主计算机10设置了驱动器120,该驱动器120从介质122读出程序124。另外,介质122可以采用CD(CompactDisk:光盘)、DVD(DigitalVersatileDisk:数字通用盘)、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的各种。主机控制部100根据从介质122读出的程序124,进行主计算机10的各部的控制和/或打印机1的动作的控制。
而且,作为与操作者的接口,在主计算机10设置了包括液晶显示器等的监视器130和包括键盘和/或鼠标等的操作部140。监视器130除了显示印刷对象的图像外,还显示菜单画面。从而,操作者通过一边确认监视器130一边操作操作部140,可以从菜单画面打开印刷设定画面,设定印刷介质的种类、印刷介质的尺寸、印刷品质等的各种的印刷条件。另外,与操作者的接口的具体构成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如可以采用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作为监视器130,由该监视器130的触摸面板构成操作部140。
另一方面,打印机1中,设置了根据主计算机10的指令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的打印机控制部200。记录头、UV灯及片传送系统的装置各部由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打印机控制部200对这些装置各部的控制的详细如下。
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片S的传送,控制形成彩色图像的各记录头51的墨排出定时。具体地说,该墨排出定时的控制根据在压板滚筒30的旋转轴安装的、检测压板滚筒30的旋转位置的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检测值)而执行。即,压板滚筒30伴随片S的传送而从动旋转,因此,若参照检测压板滚筒30的旋转位置的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可以把握片S的传送位置。因而,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生成pts(printtimingsignal,打印定时信号)信号,根据该pts信号控制各记录头51的墨排出定时,从而,使各记录头51排出的墨在传送的片S的目标位置滴落,形成彩色图像。
另外,记录头52排出透明墨的定时也同样根据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由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从而,可对由多个记录头51形成的彩色图像准确排出透明墨。而且,UV灯61、62、63的点亮·熄灭的定时和/或照射光量也由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
另外,打印机控制部200起到控制用图1详述的片S的传送的功能。即,构成片传送系统的部件中,输出轴20、前驱动辊31、后驱动辊32及卷取轴40分别与马达连接。打印机控制部200使这些马达旋转的同时,控制各马达的速度和/或转矩,控制片S的传送。该片S的传送控制的详细情况如下。
打印机控制部200使驱动输出轴20的输出马达M20旋转,从输出轴20向前驱动辊31供给片S。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输出马达M20的转矩,调节从输出轴20到前驱动辊31的片S的张力(输出张力Ta)。即,在输出轴20和前驱动辊31之间配置的从动辊21,安装了检测输出张力Ta的张力传感器S21。该张力传感器S21可以包括例如检测从片S受到的力的荷重单元。然后,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21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输出马达M20的转矩,调节片S的输出张力Ta。
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调节从输出轴20向前驱动辊31供给的片S的宽度方向(图1的纸面的正交方向)的位置的同时,进行片S的输出。即,在打印机1设置了使输出轴20及从动辊21分别在轴方向(换言之片S的宽度方向)变位的调整(steering)单元7。另外,在从动辊21和前驱动辊31之间,配置了检测片S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边缘传感器Se。该边缘传感器Se可以包括例如超声波传感器等的距离传感器。然后,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边缘传感器Se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调整单元7,调节片S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从而,使片S的宽度方向的位置适当,抑制片S的蛇行等的传送不良。
另外,打印机控制部200使驱动前驱动辊31的前驱动马达M31和驱动后驱动辊32的后驱动马达M32旋转。从而,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S通过加工部3。此时,对前驱动马达M31执行转矩控制,另一方面,对后驱动马达M32执行速度控制。即,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后驱动马达M32的编码器输出,将后驱动马达M32的旋转速度调节为一定。从而,后驱动辊32以一定速度旋转,片S通过后驱动辊32以一定速度传送。
另一方面,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前驱动马达M31的转矩,调节从前驱动辊31到后驱动辊32为止的片S的张力(加工张力Tb)。即,在配置于前驱动辊31和压板滚筒30之间的传送路径Pc的从动辊33,安装检测加工张力Tb的张力传感器S33。该张力传感器S33可以包括例如检测从片S受的力的荷重单元。这样,通过张力传感器S33,检测从前驱动辊31到压板滚筒30的片S的张力。然后,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33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前驱动马达M31的转矩,调节片S的加工张力Tb。
详细地说,控制前驱动马达M31的转矩,使得前驱动辊31将与片S的传送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由后驱动辊32定速传送的片S。这样,在前驱动辊31和后驱动辊32之间,片S由与前驱动马达M31的转矩相应的力张紧,片S的加工张力Tb调节为一定。
另外,打印机控制部200使驱动卷取轴40的卷取马达M40旋转,由卷取轴40卷取后驱动辊32传送的片S。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卷取马达M40的转矩,调节从后驱动辊32到卷取轴40为止的片S的张力(卷取张力Tc)。即,在配置于后驱动辊32和卷取轴40之间的从动辊41,安装检测卷取张力Tc的张力传感器S41。该张力传感器S41可以包括例如检测从片S受到的力的荷重单元。然后,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41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卷取马达M40的转矩,调节片S的卷取张力Tc。具体地说,打印机控制部200随着包括卷取于卷取轴40的片S的辊的直径的增大,使卷取张力Tc减少。从而,伴随辊径的增大,进行控制使辊中心附近的片S的压力不会过大而导致片S破损。
如以上说明,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张挂片S的前驱动辊31及后驱动辊32旋转,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传送片S。然后,通过控制前驱动辊31的转矩,对由记录头51、52进行图像记录的片S施加张力(加工张力Tb)。即,不使传送片S的2根驱动辊31、32的圆周速度具有差,而通过控制前驱动辊31的转矩,向片S施加张力。这样的构成中,可以抑制上述驱动辊31、32和片S之间滑动的发生,抑制片S的张力变动。结果,可实现片S的稳定传送,以高位置精度在片S记录图像。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后驱动辊32的速度,使后驱动辊32以预定速度旋转。这样的构成中,片S的传送方向中后驱动辊32的上游侧的片S的张力(加工张力Tb)和下游侧的片S的张力(卷取张力Tc)可以独立。换言之,后驱动辊32的下游侧的卷取张力Tc不影响后驱动辊32的上游侧的加工张力Tb。从而,在后驱动辊32的下游侧,即使卷取张力Tc变动,在后驱动辊32的上游侧,也可以以稳定的加工张力Tb对片S进行图像的记录,是有利的。
因而,该实施方式通过控制卷取从后驱动辊32送出的片S的卷取轴40的转矩,随着卷取轴40卷取的片S的量的增大,使卷取轴40卷取时的片S的卷取张力Tc减少。这样的构成中,不会影响在后驱动辊32的上游侧受到图像记录的片S的加工张力Tb,可以随着卷取轴40卷取的片S的量的增大,使卷取轴40卷取时的片S的张力减少。这样,通过使卷取轴40卷取时的片S的张力减少,可以控制为伴随卷取轴40卷取的片S的量的增大,不会使卷取轴40附近的片S的压力过大而导致片S破损。
但是,向片S排出墨以记录图像的构成中,片S中墨的附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可能发生张力的差(张力分布)。但是,通过由压板滚筒30支撑片S,可与这样的微观的张力分布无关,使片S的全体的张力稳定。从而,若构成为对压板滚筒30支撑的片S记录图像,则不受微观的张力分布的影响,可以适当记录图像。
另一方面,片S离开压板滚筒30成为可自由伸缩后,该微观的张力分布可能引起片S全体的张力变动。换言之,在片S发生的张力分布中,离开压板滚筒30(的卷挂部Ra)去往后驱动辊的片S的张力可能变动。该张力变动在图像记录完毕的片S中产生,因此基本不影响图像记录。但是,张力传感器检测该张力变动,使前驱动辊31的转矩变化,则压板滚筒30上的片S的张力变动。
因而,该实施方式在前驱动辊31和压板滚筒30之间检测片S的张力。这样的构成中,与从压板滚筒30离开后的片S的张力无关,可以适当抑制压板滚筒30上的片S的张力变动。从而,有利于实现片S的稳定传送,以高位置精度在片S记录图像。
特别地,对于从记录头51、52向片S排出由紫外线固化的UV墨,由紫外线照射固化片S上的UV墨的打印机1,上述的构成是优选的。即,这样的UV水伴随固化反应发热,还因为吸收紫外线而发热。从而,片S上,墨附着部分的温度比以外的部分的温度高。因此,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出现张力的差,上述的张力分布在片S发生,从压板滚筒30到后驱动辊32之间,片S的张力变动容易。因此,上述构成中,与从压板滚筒30离开后的片S的张力无关,可以适当抑制压板滚筒30上的片S的张力变动。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在卷挂离开前驱动辊31去往压板滚筒30的片S的从动辊33设置张力传感器S33。这样,由设置在从动辊33的张力传感器S33检测片S的张力的构成可以在张力的检测动作不对片S的传送造成影响的情况下检测片S的张力,因此是优选的。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由卷挂片S并受到与传送的片S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的压板滚筒30支撑片S。这样的构成中,支撑片S的压板滚筒30追从传送的片S而旋转。从而,抑制在片S和压板滚筒30之间的滑动的发生,有利片S的张力稳定。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相当,片S与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相当,墨与本发明的「液体」相当,前驱动辊31与本发明的「第1驱动辊」相当,后驱动辊32与本发明的「第2驱动辊」相当,前驱动辊31及后驱动辊32协动起到本发明的「传送部」的功能,压板滚筒30与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相当,张力传感器S33与本发明的「检测部」相当,打印机控制部200与本发明的「控制部」相当。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UV墨与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的墨」相当,UV灯61、62、63与本发明的「光照射部」相当,从动辊33与本发明的「从动辊」相当,压板滚筒30与本发明的「滚筒」相当,卷取轴40与本发明的“卷取辊”相当。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精神,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采用UV墨的打印机1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但是,其他采用例如水性墨的打印机1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特别地,对于由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片S,使片S上的水性墨干燥的构成,优选构成为上述实施方式。即,这样的构成中,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片S时,在水性墨的附着部分和其他部分中发生温度差。因此,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出现张力的差,张力分布在片S发生,从压板滚筒30到后驱动辊32之间,片S的张力变动容易。因此,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与从压板滚筒30离开后的片S的张力无关,可以适当抑制压板滚筒30上的片S的张力变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片S的张力的张力传感器设置在从动辊33。但是,设置张力传感器的位置不限。因而,也可以在从动辊34设置张力传感器S34,根据由该张力传感器S34检测从压板滚筒30朝向后驱动辊32的片S的张力的结果,控制前驱动马达M31的转矩。即使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控制前驱动辊31的转矩,调节片S的加工张力Tb。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透明墨用的记录头52及UV灯63。但是,不具备这些的打印机1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暂时固化用的UV灯61,但是也可以去除这些而构成打印机1。
另外,记录头51、52和/或UV灯61、62、63等的配置位置也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打印机1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但是,形成单色图像的打印机1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圆筒形状的压板滚筒30支撑片S。但是,支撑片S的具体构成不限于压板滚筒30。

Claims (7)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传送部,其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从上述第1驱动辊向上述第2驱动辊传送上述记录介质;
支撑部件,其在上述第1驱动辊和上述第2驱动辊之间支撑上述记录介质;
记录部,其向支撑于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记录介质排出液体以记录图像;
检测部,其检测上述记录介质的张力;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记录介质的张力,通过控制上述第1驱动辊的转矩向上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上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具备卷取从上述第2驱动辊送出的上述记录介质的卷取辊,
上述控制部通过控制上述卷取辊的转矩,随着上述卷取辊卷取的上述记录介质的量的增大,使上述卷取辊卷取时的上述记录介质的张力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第2驱动辊的速度,使上述第2驱动辊以预定速度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部在上述第1驱动辊和上述支撑部件之间检测上述记录介质的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部将由光固化的光固化性墨作为上述液体排出,
还具备向从上述记录部在上述记录介质上排出的墨照射光的光照射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卷挂离开上述第1驱动辊去往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记录介质的从动辊,上述检测部设置在上述从动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是卷挂上述记录介质,受到与由上述传送部传送的上述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的滚筒。
7.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支撑部件支撑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而从上述第1驱动辊向上述第2驱动辊传送的上述记录介质,并向支撑于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记录介质排出液体以记录图像,
根据对上述记录介质的张力进行检测的结果,通过控制上述第1驱动辊的转矩向上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通过对卷取从上述第2驱动辊送出的上述记录介质的卷取辊的转矩进行控制,随着上述卷取辊卷取的上述记录介质的量的增大,使上述卷取辊卷取时的上述记录介质的张力减少。
CN201210495002.3A 2011-12-02 2012-11-28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Active CN1031291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4590/2011 2011-12-02
JP2011264590A JP6019572B2 (ja) 2011-12-02 2011-12-02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169A CN103129169A (zh) 2013-06-05
CN103129169B true CN103129169B (zh) 2016-08-03

Family

ID=48489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5002.3A Active CN103129169B (zh) 2011-12-02 2012-11-28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27405B2 (zh)
JP (1) JP6019572B2 (zh)
CN (1) CN1031291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9589B2 (ja) * 2012-01-18 2016-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
JP2014238512A (ja) * 2013-06-07 2014-12-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ウフィルム、採光具および窓
JP6160384B2 (ja) 2013-09-13 2017-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295731B2 (ja) 2014-03-05 2018-03-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8685A (zh) * 2007-03-07 2010-03-24 赛福尔有限公司 带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3302Y2 (ja) * 1993-10-19 1999-04-05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巻取機の張力制御装置
JPH1086472A (ja) 1996-09-13 1998-04-07 Hitachi Koki Co Ltd 連続紙の記録装置
JP2004189449A (ja) * 2002-12-13 2004-07-08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印刷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
JP2005297541A (ja) * 2004-03-18 2005-10-27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532997B2 (ja) * 2009-02-16 2014-06-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
JP5359471B2 (ja) * 2009-04-02 2013-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540428B2 (ja) * 2009-09-29 2014-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DE102009056293B4 (de) * 2009-11-30 2012-03-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Regeln der Spannung einer Substratbah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8685A (zh) * 2007-03-07 2010-03-24 赛福尔有限公司 带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169A (zh) 2013-06-05
US8827405B2 (en) 2014-09-09
JP2013116788A (ja) 2013-06-13
US20130141486A1 (en) 2013-06-06
JP6019572B2 (ja)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167B (zh)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US8807689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9004628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image recording method
CN103129169B (zh)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US20130127962A1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8979239B2 (en) Drawing device and error processing method
JP6107284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US9307098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9283775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including light sources
CN103129170A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US9278562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EP2848563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601957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
JP601958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
JP2015058616A (ja) 印刷装置
CN103085499A (zh)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