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170A -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9170A
CN103129170A CN2012105053824A CN201210505382A CN103129170A CN 103129170 A CN103129170 A CN 103129170A CN 2012105053824 A CN2012105053824 A CN 2012105053824A CN 201210505382 A CN201210505382 A CN 201210505382A CN 103129170 A CN103129170 A CN 103129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driven roller
shaped piece
sheet shaped
tension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53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9170B (zh
Inventor
滨本圣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29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9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41J15/165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for tensio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by use of redirecting rollers or redirecting nonrevolving guid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以高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该图像记录装置具备:输送部,其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从第1驱动辊向第2驱动辊输送记录介质;检测部,其检测第1驱动辊与第2驱动辊之间的记录介质的张力;支持部件,其在检测部与第2驱动辊之间支持记录介质;记录部,其对被支持部件支持的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和控制部,其基于检测部检测出的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第2驱动辊的转矩,从而对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边输送记录介质一边通过记录部对该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记录装置:对从用纸输送部向用纸牵拉部输送的连续纸,从在用纸搬送部与用纸牵拉部之间配置的打印部喷射墨液以记录图像。这些用纸输送部以及用纸牵拉部都具备连接于马达的驱动辊(输送辊9a、13a),当各驱动辊接受来自于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时,张挂在这些驱动辊上的记录介质(连续纸)沿着输送路径被输送。此时,在输送路径上,与上游侧的驱动辊的用纸进给量相比,下游侧的驱动辊的用纸进给量设定得稍大。换言之,通过使下游侧的驱动辊的周速度比上游侧的驱动辊的周速度稍快,用下游侧的驱动辊牵拉记录介质,从而对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08647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记录装置那样地通过在2个驱动辊的周速度设置速度差从而对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的结构中,有时在驱动辊与记录介质之间发生打滑,导致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化。其结果,可能不能稳定地输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上的墨液的附着位置变化,导致无法以足够的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化、以高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其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从第1驱动辊向第2驱动辊输送记录介质;检测部,其在第1驱动辊与第2驱动辊之间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支持部件,其在检测部与第2驱动辊之间支持记录介质;记录部,其对被支持部件支持的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和控制部,其通过基于检测部检测出的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第2驱动辊的转矩,从而对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记录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对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而被从第1驱动辊向第2驱动辊输送的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基于在第1驱动辊与第2驱动辊之间的检测位置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所得的结果对第2驱动辊的转矩进行控制而对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并且对在从检测位置到第2驱动辊之间由支持部件支持的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中,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转动,从而从第1驱动辊向第2驱动辊输送记录介质。而且,通过控制第2驱动辊的转矩,对记录部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也就是,不使输送记录介质的2个驱动辊的周速度存在差异,而通过控制第2驱动辊的转矩,对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驱动辊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打滑发生,抑制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其结果,能够实现记录介质的稳定输送,以高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进而,本发明通过基于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所得的结果来控制第2驱动辊的转矩,抑制了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化。特别是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高效地抑制从张力的检测位置到根据该检测结果而控制的第2驱动辊为止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化。因此,本发明,在从张力的检测位置到第2驱动辊之间由支持部件支持记录介质,对被该支持部件支持的记录介质排出液体以记录图像。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张力变化,对稳定输送的记录介质记录图像,能够以高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另外,图像记录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卷挂从第1驱动辊朝向支持部件的记录介质的从动辊,检测部设置于从动辊。这样,通过设置于从动辊的检测部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的结构,能够一边抑制张力的检测工作对记录介质的输送造成的影响一边检测记录介质的张力,比较优选。
此外,对于记录部是排出通过光而固化的光固化性的墨液作为液体的图像记录装置、且还具备对从记录部排出到记录介质上的墨液照射光的光照射部的结构,特别优选应用本发明。也就是说,这样的光固化性的墨液,伴随固化反应而发热,并且还通过吸收光而发热。因此,在记录介质上,墨液的附着部分的温度与其以外的部分的温度相比要高。其结果,有时发生在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的张力差不同这一张力分布,该张力分布成为记录介质褶皱的原因。相对于此,只要应用本发明,就能够对记录介质施加稳定的张力,所以能够抑制这样的褶皱产生。
另外,对于还具备卷绕从第2驱动辊送出的记录介质的卷绕辊、且控制部通过控制卷绕辊的转矩从而与卷绕于卷绕辊的记录介质的量的增大相应地使卷绕于卷绕辊时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减小的结构,特别优选应用本发明。也就是说,在这样使卷绕到卷绕辊时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减小了的情况下,有时受到该张力减小的影响,接受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的张力会变动。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以有效地抑制这样的记录介质的张力变动。由此,能够实现记录介质的稳定的输送,以高位置精度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另外,图像记录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支持部件是卷挂记录介质、接受与由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的滚筒。在这样的结构中,支持记录介质的滚筒,从动于所输送的记录介质而旋转。因此,对于抑制在记录介质与滚筒之间发生打滑而使记录介质的张力稳定化方面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打印机具备的装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控制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电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200…打印机控制部;30…压印滚筒;31…前驱动辊;
32…后驱动辊;33…从动辊;51…记录头;52…记录头;
61…UV灯;62…UV灯;M31…前驱动马达;
M32…后驱动马达;S33…张力传感器;S…片状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打印机具备的装置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打印机1中,其两端按卷筒状卷在输出轴20以及卷绕轴40的1枚片状件S(卷筒纸),张挂在输出轴20与卷绕轴40之间,片状件S沿着这样张挂的路径Pc从输出轴20被送往卷绕轴40。而且,打印机1中,对沿着该输送路径Pc被输送的片状件S记录图像。片状件S的种类大体分为纸类和膜类。如果举出具体例,则纸类中有优质纸、铸造纸(cast paper)、美术纸、涂层纸(coat paper)等,膜类中有合成纸、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概略而言,打印机1具有:从输出轴20输出片状件S的输出部2;对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状件S记录图像的处理部3;和将由处理部3记录了图像的片状件S卷绕于卷绕轴40的卷绕部4。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将片状件S的两面中要记录图像的面称为表面,而将其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输出部2具有卷绕片状件S的端部的输出轴20和卷挂从输出轴20拉出的片状件S的从动辊21。输出轴20在片状件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下,卷挂并支持片状件S的端部。而且,输出轴20按图1的顺时针旋转,从而将卷绕在输出轴20上的片状件S经由从动辊21向处理部3输出。此外,片状件S经由相对于输出轴20装卸自如的芯管(省略图示)而卷挂在输出轴20上。因此,在输出轴20的片状件S用尽了时,能够将卷绕有卷筒状的片状件S的新芯管安装到输出轴20上,以更换输出轴20的片状件S。
处理部3,一边由压印滚筒30支持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状件S一边通过沿压印滚筒30的外周面配置的各功能部51、52、61、62、63适宜地进行处理,以在片状件S上记录图像。该处理部3中,在压印滚筒30的两侧设有前驱动辊31和后驱动辊32,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输送的片状件S由压印滚筒30支持而接受图像记录。
前驱动辊31,在外周面具有通过喷镀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从背面侧卷挂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状件S。而且,前驱动辊31通过按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将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状件S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此外,相对于前驱动辊31设有咬合(nip)辊31n。该咬合辊31n,在向前驱动辊31侧被施力的状态下与片状件S的表面抵接,在其与前驱动辊31之间夹入片状件S。由此,能够确保前驱动辊31与片状件S之间的摩擦力,可靠地进行由前驱动辊31进行的片状件S的输送。
压印滚筒30是由省略图示的支持机构旋转自在地支持的圆筒形状的滚筒,从背面侧卷挂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输送的片状件S。该压印滚筒30,一边受到与片状件S之间的摩擦力而向片状件S的输送方向Ds从动旋转,一边从背面侧支持片状件S。此外,处理部3中,在向压印滚筒30卷挂的卷挂部的两侧设有将片状件S折回的从动辊33、34。其中,从动辊33在前驱动辊31与压印滚筒30之间卷挂片状件S的表面而将片状件S折回。另一方面,从动辊34在压印滚筒30与后驱动辊32之间卷挂片状件S的表面而将片状件S折回。这样,相对于压印滚筒30分别在输送方向Ds的上、下游侧将片状件S折回,从而能够确保片状件S向压印滚筒30卷挂的卷挂部较长。
后驱动辊32在外周面具有通过喷镀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从背面侧卷挂从压印滚筒30经由从动辊34输送来的片状件S。而且,后驱动辊32通过按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将片状件S向卷绕部4输送。此外,相对于后驱动辊32设有咬合辊32n。该咬合辊32n,在被向后驱动辊32侧施力的状态下与片状件S的表面抵接,在其与后驱动辊32之间夹入片状件S。由此,能够确保后驱动辊32与片状件S之间的摩擦力,可靠地进行由后驱动辊32进行的片状件S的输送。
这样,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被输送的片状件S被支持于压印滚筒30的外周面。而且,处理部3中,为了对被支持于压印滚筒30的片状件S的表面记录彩色图像,而设有与互不相同的颜色相对应的多个记录头51。具体而言,与黄色、青绿色、洋红色以及黑色相对应的4个记录头51,按该颜色顺序在输送方向Ds上并排。各记录头51,相对于卷挂在压印滚筒30上的片状件S的表面空开若干空隙(clearance)而相对,以喷墨方式排出相对应的颜色的墨水。而且,通过各记录头51对向输送方向Ds输送的片状件S排出墨水,从而在片状件S的表面形成彩色图像。
此外,作为墨水,使用因照射紫外线(光)而固化的UV(ultraviolet,紫外线)墨水(光固化性墨水)。因此,处理部3中,为了使墨水固化而附着固定在片状件S上,而设有UV灯61、62(光照射部)。此外,该墨水固化分为暂时固化和彻底固化这两个阶段执行。在多个记录头51的各个之间配置有暂时固化用的UV灯61。也就是,UV灯61照射弱紫外线,从而使墨水固化(暂时固化)到墨水的形状不会崩塌的程度,没有使墨水完全固化。另一方面,相对于多个记录头51在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有彻底固化用的UV灯62。也就是,UV灯62照射比UV灯61强的紫外线,从而使墨水完全固化(彻底固化)。通过这样执行暂时固化、彻底固化,能够使多个记录头51形成的彩色图像附着固定在片状件S表面上。
进一步,相对于UV灯62在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有记录头52。该记录头52,相对于在压印滚筒30上卷挂的片状件S的表面空开若干空隙地相对,以喷墨方式对片状件S的表面排出透明的UV墨水。也就是,对由4色的量的记录头51形成的彩色图像,还排出透明墨水。另外,相对于记录头52在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有UV灯63。该UV灯63照射强紫外线,从而使记录头52排出的透明墨水完全固化(彻底固化)。由此,能够使透明墨水附着固定在片状件S表面上。
这样,处理部3中,压印滚筒30在其外周面卷挂片状件S而支持。而且,记录头51、52和/或UV灯61、62、63这样的各功能部相对于卷挂片状件S的压印滚筒30的卷挂部分Ra夹着片状件S而相对,对在卷挂部分Ra卷挂的片状件S的表面适宜地执行墨水的排出以及固化。由此,形成由透明墨水涂层后的彩色图像。接着,该形成有彩色图像的片状件S由后驱动辊32向卷绕部4输送。
卷绕部4除卷挂片状件S的端部的卷绕轴40外,还具有在卷绕轴40与后驱动辊32之间将片状件S从背面侧卷挂的从动辊41。卷绕轴40,在片状件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下,卷绕并支持片状件S的端部。也就是,若卷绕轴40按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从后驱动辊32输送来的片状件S经由从动辊41被卷绕到卷绕轴40上。此外,片状件S经由相对于卷绕轴40装卸自如的芯管(省略图示)被卷绕到卷绕轴40上。因此,在卷绕到卷绕轴40上的片状件S已卷满时,能够按每个芯管卸下片状件S。
以上为打印机1的装置结构的概要。接下来,关于控制打印机1的电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控制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电结构的框图。上述打印机1的工作,由图2所示的主计算机10控制。主计算机10中,统一进行控制工作的主控制部100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或存储器。另外,主计算机10中设有驱动器120,该驱动器120从介质(media)122读出程序124。此外,作为介质122,能够使用CD(Compact Disk,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各种介质。而且,主控制部100基于从介质122读出的程序124,进行对主计算机10的各部分的控制和/或打印机1的工作的控制。
进而,在主计算机10作为与作业者的接口,设有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监视器130、和由键盘和/或鼠标等构成的操作部140。在监视器130除印刷对象的图像外还显示菜单画面。因此,作业者通过一边确认监视器130一边操作操作部140,能够从菜单画面打开印刷设定画面,设定印刷介质的种类、印刷介质的尺寸、印刷品质等各种印刷条件。此外,与作业者的接口的具体结构能够有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使用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作为监视器130,由该监视器130的触摸面板构成操作部140。
另一方面,打印机1中,设有与来自于主计算机10的指令相应地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分的打印机控制部200。而且,记录头、UV灯以及片状件输送系统的装置各部分由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打印机控制部200对这些装置各部分的控制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打印机控制部200,与片状件S的输送相应地控制形成彩色图像的各记录头51的墨水排出定时。具体而言,该墨水排出定时的控制,是基于在压印滚筒30的旋转轴上安装以检测压印滚筒30的旋转位置的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检测值)来执行的。也就是,因为压印滚筒30伴随片状件S的输送而从动旋转,所以如果参照对压印滚筒30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就能够把握片状件S的输送位置。因此,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生成pts(print timing signal,印刷定时信号)信号,基于该pts信号来控制各记录头51的墨水排出定时,从而使各记录头51排出的墨水附着于输送的片状件S的目标位置,以形成彩色图像。
另外,记录头52排出透明墨水的定时,也同样基于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由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由此,能够对由多个记录头51形成的彩色图像,可靠地排出透明墨水。进而,UV灯61、62、63的点亮、熄灭的定时和/或照射光量也由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
另外,打印机控制部200起到控制使用图1详细描述了的片状件S的输送的功能。也就是,构成片状件输送系统的部件中,相对于输出轴20、前驱动辊31、后驱动辊32以及卷绕轴40分别连接有马达。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一边使这些马达旋转一边控制各马达的速度和/或转矩,以控制片状件S的输送。该片状件S的输送控制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打印机控制部200,使驱动输出轴20的输出马达M20旋转以从输出轴20向前驱动辊31供给片状件S。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输出马达M20的转矩以调整从输出轴20到前驱动辊31的片状件S的张力(输出张力Ta)。也就是,在输出轴20和前驱动辊31之间配置的从动辊21,安装有检测输出张力Ta的张力传感器S21。该张力传感器S21,例如能够由检测从片状件S受到的力的测压(力)单元(load cell)构成。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基于张力传感器S21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输出马达M20的转矩以调整片状件S的输出张力Ta。
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一边调整从输出轴20向前驱动辊31供给的片状件S的宽度方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的位置,一边进行片状件S的输出。也就是,在打印机1中,设有分别使输出轴20以及从动辊21沿轴方向(换言之,为片状件S的宽度方向)移位的转向单元7。另外,在从动辊21与前驱动辊31之间配置检测片状件S的朝向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边缘传感器Se。该边缘传感器Se,例如能够由超声波传感器等距离传感器构成。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基于边缘传感器Se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转向单元7以调整片状件S的朝向宽度方向的位置。由此,使片状件S的朝向宽度方向的位置适当,以抑制片状件S弯曲等输送不良。
另外,打印机控制部200使驱动前驱动辊31的前驱动马达M31和驱动后驱动辊32的后驱动马达M32旋转。由此,从输出部2输出的片状件S通过处理部3。此时,对前驱动马达M31执行速度控制,另一方面对后驱动马达M32执行转矩控制。也就是,打印机控制部200,基于前驱动马达M31的编码器输出,将前驱动马达M31的旋转速度调整为一定。由此,片状件S由前驱动辊31以一定速度输送。
另一方面,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后驱动马达M32的转矩,以调整从前驱动辊31到后驱动辊32的片状件S的张力(处理张力Tb)。也就是,在配置于输送路径Pc上的前驱动辊31与压印滚筒30之间的从动辊33上,安装有检测处理张力Tb的张力传感器S33。该张力传感器S33,例如能够由检测从片状件S受到的力的测压单元构成。这样,通过张力传感器S33,检测从前驱动辊31向压印滚筒30的片状件S的张力。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基于张力传感器S33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后驱动马达M32的转矩以调整片状件S的处理张力Tb。
这样,在相对于前驱动辊31与后驱动辊32之间的输送路径Pc配置的从动辊33的位置检测片状件S的张力。接着,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后驱动辊32的转矩。由此,能够对从从动辊33到后驱动辊32为止的片状件S施加稳定的处理张力Tb。而且,对由相对于从动辊33与后驱动辊32之间的输送路径Pc配置的压印滚筒30支持的片状件S的表面,记录图像。因此,能够对张力稳定的片状件S记录图像。
另外,打印机控制部200,使驱动卷绕轴40的卷绕马达M40旋转,以将后驱动辊32输送的片状件S卷绕到卷绕轴40上。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卷绕马达M40的转矩,以调整从后驱动辊32到卷绕轴40的片状件S的张力(卷绕张力Tc)。也就是,在配置于后驱动辊32与卷绕轴40之间的从动辊41上,安装有检测卷绕张力Tc的张力传感器S41。该张力传感器S41例如能够由检测从片状件S受到的力的测压单元构成。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基于张力传感器S41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卷绕马达M40的转矩,以调整片状件S的卷绕张力Tc。具体而言,打印机控制部200,与由卷绕在卷绕轴40上的片状件S构成的卷筒的直径的增大相应地,使卷绕张力Tc减小。由此,进行控制,以使卷筒中心附近的片状件S的压力不会伴随卷筒直径的增大而变得过大,使得片状件S不会破损。
如以上所说明地那样,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张挂片状件S的前驱动辊31以及后驱动辊32旋转,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输送片状件S。而且,通过控制后驱动辊32的转矩,对记录头51、52进行图像记录的片状件S施加张力。也就是,不使输送片状件S的2个驱动辊31、32的周速度存在差异,通过控制后驱动辊32的转矩,而对片状件S施加张力。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抑制驱动辊31、32与片状件S之间的打滑发生,以抑制片状件S的张力变化。其结果,能够实现片状件S的稳定输送,以高位置精度在片状件S上记录图像。
进而,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基于检测片状件S的张力所得的结果,控制后驱动辊32的转矩,从而抑制片状件S的张力变动。特别是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有效地抑制从张力的检测位置(从动辊33的位置)到由该检测结果控制的后驱动辊32为止的片状件S的张力变动。因此,该实施方式中,在从张力的检测位置(从动辊33的位置)到后驱动辊32之间由压印滚筒30支持片状件S,对被该压印滚筒30支持的片状件S排出墨液以记录图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张力变动,而对稳定输送的片状件S记录图像,能够以高位置精度在片状件S上记录图像。
此外,对于该实施方式这样的对片状件S排出通过紫外线而固化的UV墨液、通过紫外线照射使附着在片状件S上的UV墨液固化的结构,特别适于应用本发明。也就是,这样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墨液,伴随固化反应而发热,并且还通过吸收光来发热。因此,在片状件S上,墨液的附着部分的温度比其以外的部分的温度高。其结果,有时会产生张力的差在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不同这一张力分布,该张力分布成为片状件S褶皱的原因。相对于此,只要应用本发明,就能够对片状件S施加稳定的张力,所以能够抑制这样的褶皱的发生。
另外,对于该实施方式这样的相应于卷绕在卷绕轴40上的片状件S的量的增大而使卷绕在卷绕轴40上时的片状件S的张力(卷绕张力Tc)减少的结构,特别适于应用本发明。也就是,在这样使卷绕在卷绕轴40上时的张力减小了的情况下,受该张力减小的影响,有时接受图像记录的片状件S的张力(处理张力Tb)会变动。因此,适于应用本发明,以有效地抑制这样的片状件S的处理张力Tb的变动。由此,能够实现片状件S的稳定输送,以高位置精度在片状件S上记录图像。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卷挂片状件S的从动辊33设有张力传感器S33。这样,通过相对于从动辊33设置的张力传感器S33检测片状件S的张力的结构,能够一边抑制张力的检测工作对片状件S的输送造成的影响一边检测片状件S的张力,比较优选。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由卷挂片状件S、受到与所输送的片状件S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的压印滚筒30,来支持片状件S。在这样的结构中,支持片状件S的压印滚筒30,从动于所输送的片状件S而旋转。因此,在抑制在片状件S与压印滚筒30之间发生打滑而使片状件S的张力稳定方面,比较有利。
其他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相当,片状件S与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相当,墨液与本发明的“液体”相当,前驱动辊31与本发明的“第1驱动辊”相当,后驱动辊32与本发明的“第2驱动辊”相当,前驱动辊31和后驱动辊32协动而作为本发明的“输送部”发挥作用,压印滚筒30与本发明的“支持部件”相当,张力传感器S33与本发明的“检测部”相当,打印机控制部200与本发明的“控制部”相当。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UV墨液与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的墨液”相当,卷绕轴40与本发明的“卷绕辊”相当,UV灯61、62、63与本发明的“光照射部”相当,从动辊33与本发明的“从动辊”相当,压印滚筒30与本发明的“滚筒”相当。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就能够对上述的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透明墨液用的记录头52以及UV灯63。但是,对于不具备这些的打印机1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暂时固化用的UV灯61,但是也可以不具备这些而构成打印机1。
另外,对于配置记录头51、52和/或UV灯61、62、63等的位置,也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就对形成彩色图像的打印机1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形成单色(黑白)图像的打印机1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就在使用UV墨液的打印机1中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使用其他的例如水性墨液的打印机1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特别是,优选,对于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片状件S而使片状件S上的水性墨液干燥的结构,应用本发明。也就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了片状件S时,在水性墨液的附着部分和其他部分产生温度差。因此,在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出现张力之差,而在片状件S发生张力分布,在片状件S上容易发生褶皱。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对片状件S施加稳定的张力,以有效地抑制这样的片状件S的褶皱发生。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安装于从动辊33的张力传感器S33检测了片状件S的张力。但是,检测片状件S的张力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重要的是,只要能够检测从前驱动辊31到压印滚筒30之间的片状件S的张力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用圆筒形状的压印滚筒30支持片状件S。但是,支持片状件S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压印滚筒30。

Claims (6)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从所述第1驱动辊向所述第2驱动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检测部,其在所述第1驱动辊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张力;
支持部件,其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支持所述记录介质;
记录部,其对被所述支持部件支持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和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所述第2驱动辊的转矩,从而对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卷挂从所述第1驱动辊朝向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从动辊,所述检测部设置于所述从动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部排出通过光而固化的光固化性的墨液作为所述液体,
还具备对从所述记录部排出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液照射光的光照射部。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卷绕从所述第2驱动辊送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卷绕辊,
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卷绕辊的转矩,从而与卷绕于所述卷绕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量的增大相应地使卷绕于所述卷绕辊时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张力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是卷挂所述记录介质、接受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的滚筒。
6.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通过使张挂记录介质的第1驱动辊和第2驱动辊旋转而从所述第1驱动辊向所述第2驱动辊被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
基于在所述第1驱动辊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的检测位置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张力所得的结果,控制所述第2驱动辊的转矩以对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并且对在从所述检测位置到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由支持部件支持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液体而记录图像。
CN201210505382.4A 2011-12-02 2012-11-30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Active CN103129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4589A JP6019571B2 (ja) 2011-12-02 2011-12-02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
JP264589/2011 2011-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170A true CN103129170A (zh) 2013-06-05
CN103129170B CN103129170B (zh) 2017-11-03

Family

ID=48489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5382.4A Active CN103129170B (zh) 2011-12-02 2012-11-30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0216B2 (zh)
JP (1) JP6019571B2 (zh)
CN (1) CN1031291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0383A (zh) * 2014-03-07 2015-09-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3146B2 (ja) 2017-01-31 2020-06-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ラミネート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5312A (zh) * 1998-02-02 1999-08-11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的输纸传动的调节方法
CN1275488A (zh) * 1999-05-27 2000-12-06 普林昌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热转印印刷机和驱动系统
US20080031655A1 (en) * 2006-08-04 2008-02-07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134399A (zh) * 2006-08-28 2008-03-05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和输送方法
JP2010208323A (ja) * 2009-02-16 2010-09-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印刷システム
JP2010240904A (ja) * 2009-04-02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3302Y2 (ja) * 1993-10-19 1999-04-05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巻取機の張力制御装置
JPH1086472A (ja) 1996-09-13 1998-04-07 Hitachi Koki Co Ltd 連続紙の記録装置
DE10301895A1 (de) * 2002-01-18 2003-08-28 Creo S R L Verfahren zum Tintenstrahldrucken und Einrichtung hierfür
JP2004189449A (ja) * 2002-12-13 2004-07-08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印刷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
JP2011131435A (ja) * 2009-12-22 2011-07-07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5312A (zh) * 1998-02-02 1999-08-11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的输纸传动的调节方法
CN1275488A (zh) * 1999-05-27 2000-12-06 普林昌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热转印印刷机和驱动系统
US20080031655A1 (en) * 2006-08-04 2008-02-07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134399A (zh) * 2006-08-28 2008-03-05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和输送方法
JP2010208323A (ja) * 2009-02-16 2010-09-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印刷システム
JP2010240904A (ja) * 2009-04-02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0383A (zh) * 2014-03-07 2015-09-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4890383B (zh) * 2014-03-07 2018-1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40216B2 (en) 2014-09-23
JP6019571B2 (ja) 2016-11-02
CN103129170B (zh) 2017-11-03
US20130141485A1 (en) 2013-06-06
JP2013116787A (ja)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4628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image recording method
CN103129168A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CN103129167A (zh)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US8979239B2 (en) Drawing device and error processing method
CN104924780A (zh)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4070849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CN103129169B (zh)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CN103129170A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EP2657038B1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5884499B2 (ja) 搬送装置、搬送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01957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
CN103085499A (zh) 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方法
JP601958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
CN104442029A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2019142656A (ja) 印刷装置及びウェブの搬送方法
JP595793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