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3488A -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3488A
CN103123488A CN2013100181892A CN201310018189A CN103123488A CN 103123488 A CN103123488 A CN 103123488A CN 2013100181892 A CN2013100181892 A CN 2013100181892A CN 201310018189 A CN201310018189 A CN 201310018189A CN 103123488 A CN103123488 A CN 103123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mega
manipulation robot
centerdot
robo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81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3488B (zh
Inventor
黄攀峰
徐秀栋
孟中杰
刘正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181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23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3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3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3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3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根据目标与操作机器人初始相对位置及最终理想逼近位置给出整个逼近过程中的优化控制指标,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出这个过程中离散控制点处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理想离散控制力;然后利用Hermite插值法内插得到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x、y及z轴三个方向理想连续控制力;分析空间系绳仅能提供拉力的特性,以推力器上消耗燃料最少为优化指标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将理想连续控制力优化分配给操作机器人自带推力器及空间系绳;最后,空间系绳提供拉力的同时产生的姿态干扰通过操作机器人上自带反作用轮利用时间延迟算法进行抑制和稳定。

Description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控制技术研究领域,涉及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带有空间系绳的各类航天器逼近目标过程中协调轨道姿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空间机动平台,空间系绳,操作机器人”构型的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该协调控制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带有空间系绳的各类航天器上。
背景技术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是一种可用于空间在轨服务的新型空间机器人系统,在空间在轨维修、在轨捕获及在轨组装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这种机器人系统的主要架构为“空间机动平台,空间系绳,操作机器人”,操作机器人被空间机动平台通过空间系绳释放后自主接近目标并最终实施在轨操作;操作机器人完成最终在轨服务任务的前提是需要逼近到距离目标较近的一个指定位置并保持稳定的相对姿态,但在对操作机器人进行逼近目标轨道姿态控制时其自带的推力器燃料消耗是个主要考虑因素。
国外针对燃料消耗因素对此问题进行过一定的研究,Yuya Nakamura、MasahiroNohmi、Godard及Osamu MORI等一些学者针对类似的空间绳系机器人提出利用系绳拉力及推力器进行协调控制绳系机器人飞行轨迹的方法,节省了绳系机器人的推力器燃料消耗,但缺点是没有考虑利用系绳拉力在进行轨迹控制时对绳系机器人姿态的影响;因此如何综合利用空间系绳及操作机器人自带执行器(推力器、反作用轮等)进行轨道控制及姿态稳定并尽量减少自带燃料消耗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是针对控制上述结构的空间机器人系统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自带燃料消耗问题,提出一种综合利用空间系绳及操作机器人自带执行器(推力器和反作用轮)的协调轨道姿态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是空间机动平台、空间系绳和操作机器人构成,控制步骤如下:
步骤1: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时的理想轨道控制加速度组成的操作机器人相对目标轨道动力学方程:
x · · - 2 ω z · = a x y · · + ω 2 y = a y z · · + 2 ω x · - 3 ω 2 z = a z
其中: X ( t ) = x y z x · y · z · T 为状态变量,x、y及z分别表示操作机器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位置,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23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24
分别表示操作机器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速度,Uo(t)=[ax ay az]T为控制变量,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25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26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27
m为操作机器人的质量,t∈[t0,tf]为操作机器人逼近时间,ω为目标轨道角速度;
步骤2:利用改进型非劣分类遗传算法将高斯伪谱法得出的操作机器人在轨道坐标系Ot-xyz下的理想控制力Fx、Fy及Fz分配到空间系绳和操作机器人自带推力器上:
Jf1=w1Fx′+w2Fy′+w3Fz
Jf2=w4Ttx′+w5Tty′+w6Ttz
其中:Jf1为对控制力进行分配时的第一优化指标,Jf2为对控制力进行分配时的第二优化指标;w1、w2及w3为第一优化指标内权重系数,且w1+w2+w3=1,w1∈(0,1),w2∈(0,1),w3∈(0,1),Fx′、Fy′与Fz′为理想控制力优化分配后在目标轨道坐标系x、y和z方向推力器所需提供的控制力;w4、w5及w6为第二优化指标内权重系数,且w4+w5+w6=1,w4∈(0,1),w5∈(0,1),w6∈(0,1),Ttx′、Tty′及Ttz′分别为空间系绳提供拉力时对操作机器人产生的目标轨道坐标系x、y和z方向的姿态干扰力矩;
所述Ttx′、Tty′及Ttz′为T′=[Ttx′ Tty′ Ttz′]T,根据T′=-l×Ft′求得,其中 l × = 0 - l z ′ l y ′ l z ′ 0 - l x ′ - l y ′ l x ′ 0 , lx′,ly′和lz′分别为空间系绳与操作机器人的连接点距离操作机器人本体质心相对位置在本体坐标系下x、y和z方向的距离,F′为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上优化分配到空间系绳上的力矢量;以指标Jf1和Jf2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改进性非劣分类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分配,得到一组Pareto最优解,以Jf1指标为先的原则在其中选择一个解完成理想控制力的优化分配。
步骤3:采用协调姿态稳定算法利用操作机器人上的反作用轮抑制空间系绳拉力对操作机器人产生的姿态干扰:
U a = U a ( t - T ) + I c [ 2 Q · ( Q × ) - ( Q → Q d ) - ω c t 2 - ω · c ( t - T ) ] + ω c × ( t ) [ I c ω c ( t )
+ R w ω c ( t ) + R w Ω ( t ) ] - ω c × ( t - T ) [ I c ω c ( t - T ) + R w ω c ( t - T ) + R w Ω ( t - T ) ]
其中T为控制周期,Ua(t-T)为前一控制周期的姿态控制量,Ic为操作机器人的惯量矩阵,Q=[q0 q1 q2 q3]T为操作机器人的姿态四元数,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34
Qd为操作机器人期望姿态四元数, Q × = - q 1 - q 2 - q 3 q 0 - q 3 q 2 q 3 q 0 - q 1 - q 2 q 1 q 0 为姿态矩阵,ωc=[ωcx ωcy ωcz]T为操作机器人转动角速度,ωcx、ωcy及ωcz为操作机器人转动角速度在本体坐标系下x、y及z轴向的分量,ωc(t-T)为前一周期操作机器人转动角速度, ω c × = 0 - ω cz ω cy ω cz 0 - ω cx - ω cy ω cx 0 为转动角速度矩阵,为反作用轮的惯量矩阵,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38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39
分别为安装在本体坐标系下x、y及z轴上的反作用轮的转动惯量,Ω=[Ω1 Ω2 Ω3]T为反作用轮相对于操作机器人本体的转动角速度,Ω1、Ω2及Ω3分别为安装在本体坐标系下x、y及z轴上的反作用轮的转速, ω c × ( t - T ) = 0 - ω cz ( t - T ) ω cy ( t - T ) ω cz ( t - T ) 0 - ω cx ( t - T ) - ω cy ( t - T ) ω cx ( t - T ) 0 为前一周期的转动角速度矩阵,Ω(t-T)=[Ω1(t-T)Ω2(t-T)Ω3(t-T)]T为前一控制周期反作用轮相对于操作机器人本体的转动角速度,t1、t2为时间常数且t1<t2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综合利用操作机器人上自带推力器、反作用轮及空间系绳的拉力对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相对位置进行控制,并稳定本体的姿态;首先根据目标与操作机器人初始相对位置及最终理想逼近位置给出整个逼近过程中的优化控制指标,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出这个过程中离散控制点处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理想离散控制力;然后利用Hermite插值法内插得到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x、y及z轴三个方向理想连续控制力;分析空间系绳仅能提供拉力的特性,以推力器上消耗燃料最少为优化指标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将理想连续控制力优化分配给操作机器人自带推力器及空间系绳;最后,空间系绳提供拉力的同时产生的姿态干扰通过操作机器人上自带反作用轮利用时间延迟算法进行抑制和稳定。
本发明所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适用于“空间机动平台,空间系绳,操作机器人”式的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操作机器人上自带用于轨道控制的推力器及用于姿态稳定及控制的反作用轮,空间机动平台与操作机器人通过空间系绳相连,空间机动平台上的电机及绕放绳机构可以实现对空间系绳的收放控制及系绳拉力施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相对位置图。图中1表示目标,2表示目标轨道,3表示操作机器人,4表示空间系绳,5表示空间机动平台,6表示地心;Ot-xyz是目标轨道坐标系,ψ为空间系绳在目标轨道面Otxz内的投影与空间系绳拉力方向的夹角,β为空间系绳在目标轨道面Otxz内的投影与OtO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综合利用操作机器人上自带推力器、反作用轮及空间系绳的拉力对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相对位置进行控制,并稳定本体的姿态;首先根据目标与操作机器人初始相对位置及最终理想逼近位置给出整个逼近过程中的优化控制指标,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出这个过程中离散控制点处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理想离散控制力;然后利用Hermite插值法内插得到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x、y及z轴三个方向理想连续控制力;分析空间系绳仅能提供拉力的特性,以推力器上消耗燃料最少为优化指标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将理想连续控制力优化分配给操作机器人自带推力器及空间系绳;最后,空间系绳提供拉力的同时产生的姿态干扰通过操作机器人上自带反作用轮利用时间延迟算法进行抑制和稳定。
本发明所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适用于“空间机动平台,空间系绳,操作机器人”式的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操作机器人上自带用于轨道控制的推力器及用于姿态稳定及控制的反作用轮,空间机动平台与操作机器人通过空间系绳相连,空间机动平台上的电机及绕放绳机构可以实现对空间系绳的收放控制及系绳拉力施加。
本发明所提出的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总体流程为:
(1)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时的理想轨道控制力Fx、Fy及Fz
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时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如式(1)所示,其中ax、ay和az为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所需的x、y及z轴三个方向的控制加速度,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51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52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53
m为操作机器人的质量。
x · · - 2 ω z · = a x y · · + ω 2 y = a y z · · + 2 ω x · - 3 ω 2 z = a z - - - ( 1 )
X ( t ) = x y z x · y · z · T 为状态变量,x、y及z分别表示操作机器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位置,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63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64
分别表示操作机器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速度,Uo(t)=[ax ay az]T为控制变量,t∈[t0,tf]为逼近时间;首先将逼近时间范围[t0,tf]通过式(2)转化到τ∈[-1,+1]范围内;定义Legendre-Gauss(LG)积分点τl,...,τM,加上τ0=-1,所以X(τ)可以由M+1个Lagrange插值多项式Li(τ),(i=0,....,M)表示为式(3),其中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65
x(τi)=X(τi),(i=0,1,..,M)。
u(t)在M个LG零点处进行Lagrange插值,如式(4)所示,其中τi,(i=1,2,..,M)为LG积分点,且u(τi)=Uoi),(i=0,1,...,M)。
τ 2 t t f - t 0 - t f + t 0 t f - t 0 - - - ( 2 )
x ( τ ) = X ( τ ) = Σ i = 0 M L i ( τ ) x ( τ i ) - - - ( 3 )
u ( τ ) = U o ( τ ) = Σ i = 1 M L i ~ ( τ ) x ( τ i ) - - - ( 4 )
操作机器人在逼近目标末端必须具体理想的状态即x(τf),为了满足理想终端约束,根据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时的状态方程可以得出终端约束如式(5)所示,将式(5)离散化后可以得出离散近似表示如式(6)所示,其中ωi为高斯积分系数,τi为LG积分点。
x ( τ f ) = x ( τ 0 ) + ∫ - 1 1 f ( x ( τ ) , u ( τ ) , τ ) dτ - - - ( 5 )
X ( τ f ) - X ( τ 0 ) - t f - t 0 2 Σ i = 1 K ω i f ( X ( τ i ) , U ( τ i ) , τ i ; t 0 , t f ) = 0 - - - ( 6 )
状态量X(τ)的离散微分表示如式(7)所示,其中微分矩阵D∈RK×M,可以表示为 D ki = L i · ( τ k ) = Σ l = 0 M Π j = 0 , j ≠ i , l M ( τ k - τ j ) Π j = 0 , j ≠ i M ( τ i - τ j ) .
x · ( τ k ) = X · ( τ k ) = Σ i = 0 M L i · ( τ k ) X ( τ i ) = Σ i = 0 M D ki X ( τ k ) , ( k = 1,2 , . . . K ) - - - ( 7 )
根据高斯伪谱法,离散变换后,操作机器人连续型逼近目标最优问题的微分方程约束可以化为代数约束Rk,其表达式如式(8)所示。
R k ≡ Σ i = 0 M D ki X i - t f - t 0 2 f ( X k , U k , τ k ; t 0 , t f ) = 0 , ( k = 1 , . . . , K ) - - - ( 8 )
操作机器人的终端约束如式(6)所示。设操作机器人逼近初始点及结束时刻的位置、速度满足边界条件如式(8)所示,设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时的指标函数如式(9)所示,其中ω1与ω2为权重系数。
Ψ ( x ( t 0 ) , x · ( t 0 ) , x ( t f ) , x · ( t f ) , t 0 , t f ) = 0 - - - ( 9 )
min ( J ) = min ( ω 1 ∫ t 0 t f u T ( τ ) u ( τ ) + ω 2 ( t f - t 0 ) ) - - - ( 10 )
利用二次规划算法求解未知量[X0,...,XK,U1,...,UM,tf],终端约束式(6)、微分约束Rk=0及边界条件Ψ=0条件下的离散非线性规划问题。
最后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对所得到的离散点处的控制量[U1,..,UM]进行插值,获得在整个逼近时间域中连续的理想控制力。
(2)利用改进性非劣分类遗传算法将高斯伪谱法得出的逼近目标理想控制力优化分配到空间系绳和操作机器人自带推力器上;
由于操作机器人自带推力器提供控制力需要消耗操作机器人自身燃料,而操作机器人所携带燃料有限,因此需要考虑操作机器人自身携带燃料的消耗。
空间系绳上分配的控制力可以由空间机动平台以系绳拉力的形式提供,提供拉力时消耗空间机动平台上的电能,而电能由太阳能帆板提供,无需考虑;依据空间系绳的特性,只能提供拉力而不能提供推力,且由于空间系绳、操作机器人连接点与操作机器人质心位置有偏差,所以通过空间系绳提供拉力时必然对操作机器人的姿态产生影响,因此系绳拉力产生的姿态影响是一个考虑因素。
综合以上情况,以式(10)和式(11)为优化目标对理想控制力进行优化分配。其中,Jf1为第一优化指标,Jf2为第二优化指标;w1、w2及w3为第一优化指标内权重系数,w1+w2+w3=1,w1∈(0,1),w2∈(0,1),w3∈(0,1),Fx′、Fy′与Fz′为理想控制力优化分配后在目标轨道坐标系x、y和z方向推力器所需提供的控制力,权重系数w1、w2及w3的选择由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主方向决定;w4、w5及w6为第二优化指标内权重系数,w4、w5及w6为第二优化指标内权重系数,w4+w5+w6=1,Ttx、Tty及Ttz分别为空间系绳提供拉力时对操作机器人产生的目标轨道坐标系x、y和z方向的姿态干扰力矩,w4、w5及w6的选择由系绳连接点位置与操作机器人质心偏差决定。由于理想控制力优化分配指标有两个,所以以改进性非劣分类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分配,利用该算法可以得到一组Pareto最优解,以第一优化指标为先的原则在其中选择一个解即可完成理想控制力的优化分配。
Jf1=w1Fx′+w2Fy′+w3Fz′          (11)
Jf2=w4Ttx′+w5Tty′+w6Ttz′          (12)
(3)采用协调姿态稳定算法利用操作机器人上的反作用轮抑制空间系绳拉力对操作机器人产生的姿态干扰:
一般情况下空间系绳与操作机器人的连接点与操作机器人本体质心不重合,所以空间系绳上分配的协调轨道控制力必然对操作机器人的姿态产生影响,设连接点距离操作机器人本体质心的相对位置在本体坐标系下x、y和z方向的距离分别为lx′,ly′和lz′,Ft′为空间机动平台通过空间系绳施加的拉力,则产生的对操作机器人的干扰力矩T′如式(12)所示。
T′=-l×Ft′,其中 l × = 0 - l z ′ l y ′ l z ′ 0 - l x ′ - l y ′ l x ′ 0 - - - ( 13 )
设操作机器人上自带三个反作用轮并配置于三个惯量主轴上,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91
为操作机器人的惯量矩阵,为反作用轮的惯量矩阵,Ω=[Ω1 Ω2 Ω3]T为反作用轮相对于操作机器人本体的转动角速度,hw为反作用轮的角动量,hb为操作机器人本体的角动量,Ua=[U1 U2 U3]T为反作用轮提供的控制力矩,则操作机器人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如式(13)所示,其中hb=Icωc,hw=Rwωc+RwΩ,ωc为操作机器人转动角速度。
h · b + h · w = T t ′ + U a - - - ( 14 )
ω c × = 0 - ω cz ω cy ω cz 0 - ω cx - ω cy ω cx 0 , 所以操作机器人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式(14)可以写为式(14)。
I c ω · c + ω c × ( I c ω c + R w ω c + R w Ω ) = T t ′ + U a - - - ( 15 )
空间系绳提供拉力时产生对操作机器人的干扰力矩Tt′,为了克服这个干扰力矩,引入补偿控制量H,所以操作机器人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可以写为如式(15)所示。H可以由式(16)估计并计算出来,其中T为控制周期。
I c ω · c + ω c × ( I c ω c + R w ω c + R w Ω ) = T t ′ + U a + H - - - ( 16 )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97
(17)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098
根据式(16)和式(17)可以得出操作机器人协调姿态稳定控制力如式(17)所示。
U a = U a ( t - T ) + I c [ ω · c ( t ) - ω · c ( t - T ) ] + ω c × ( t ) [ I c ω c ( t ) + R w ω c ( t ) (18)
+ R w Ω ( t ) ] - ω c × ( t - T ) [ I c ω c ( t - T ) + R w ω c ( t - T ) + R w Ω ( t - T ) ]
设q=[q1 q2 q3]T,Q=[q0 qT]T Ω × = - q 1 - q 2 - q 3 q 0 - q 3 q 2 q 3 q 0 - q 1 - q 2 q 1 q 0 , 则操作机器人以四元数表示的姿态运动学方程可以由式(18)表示。
Q · = 1 2 Q × ω c - - - ( 19 )
操作机器人姿态变化率与旋转角速度变化率
Figure BDA00002749328300103
的表示如式(19)所示,其中t1、t2为时间常数,Qd、ωcd为期望姿态四元数与期望旋转角速度。
Q · = Q d - Q t 1 , ( t 2 > t 1 > 0 ) ω · c = ω cd - ω t 2 - - - ( 20 )
综合式(18)、(19)、及可以得出最终的姿态协调稳定控制律如式(20)所示,其中(Q×)-为矩阵Q×的伪逆。
U a = U a ( t - T ) + I c [ 2 Q · ( Q × ) - ( Q → Q d ) - ω c t 2 - ω · c ( t - T ) ]
+ ω c × ( t ) [ I c ω c ( t ) + R w ω c ( t ) + R w Ω ( t ) ] - - - ( 21 )
- ω c × ( t - T ) [ I c ω c ( t - T ) + R w ω c ( t - T ) + R w Ω ( t - T )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第一步:明确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机器人相对目标卫星的速度、位置、逼近末端相对目标卫星的理想位置、速度及逼近过程中的各种约束(包括操作机器人上推力器推力约束等);
第二步:如图1所示,以式(10)为目标函数利用高斯伪谱法在离散点处规划出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所需的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方向的理想轨道控制力;
第三步: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在整个逼近时间域内对理想轨道控制力进行插值得出连续的理想轨道控制力Fx、Fy及Fz
第四步:利用改进性非劣分类遗传算法将高斯伪谱法得出的逼近目标理想控制力优化分配到空间系绳和操作机器人自带推力器上;在优化分配理想控制力时目标函数为式(11)及式(12),式(11)中Fx′、Fy′及Fz′可由式(21)~(23)根据图2所示的几何关系计算得出;
Fx′=Fx-Ftcosψsinβ          (22)
Fy′=Fy-Ftsinψ         (23)
Fz′=Fz-Ftcosψcosβ          (24)
第五步:根据式(13)计算每个时刻由于在空间系绳上分配拉力对操作系绳本体产生的姿态干扰力矩,通过操作机器人上自带的三个反作用轮利用协调姿态稳定控制律(21)稳定操作机器人相对于目标的姿态。

Claims (1)

1.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是空间机动平台、空间系绳和操作机器人构成,控制步骤如下:
步骤1: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操作机器人逼近目标时的理想轨道控制加速度组成的操作机器人相对目标轨道动力学方程:
x · · - 2 ω z · = a x y · · + ω 2 y = a y z · · + 2 ω x · - 3 ω 2 z = a z
其中: X ( t ) = x y z x · y · z · T 为状态变量,x、y及z分别表示操作机器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位置,
Figure FDA00002749328200014
分别表示操作机器人在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下x、y及z轴三个方向的速度,Uo(t)=[ax ay az]T为控制变量,
Figure FDA00002749328200015
Figure FDA00002749328200016
m为操作机器人的质量,t∈[t0,tf]为操作机器人逼近时间,ω为目标轨道角速度;
步骤2:利用改进型非劣分类遗传算法将高斯伪谱法得出的操作机器人在轨道坐标系Ot-xyz下的理想控制力Fx、Fy及Fz分配到空间系绳和操作机器人自带推力器上:
Jf1=w1Fx′+w2Fy′+w3Fz
Jf2=w4Ttx′+w5Tty′+w6Ttz
其中:Jf1为对控制力进行分配时的第一优化指标,Jf2为对控制力进行分配时的第二优化指标;w1、w2及w3为第一优化指标内权重系数,且w1+w2+w3=1,w1∈(0,1),w2∈(0,1),w3∈(0,1),Fx′、Fy′与Fz′为理想控制力优化分配后在目标轨道坐标系x、y和z方向推力器所需提供的控制力;w4、w5及w6为第二优化指标内权重系数,且w4+w5+w6=1,w4∈(0,1),w5∈(0,1),w6∈(0,1),Ttx′、Tty′及Ttz′分别为空间系绳提供拉力时对操作机器人产生的目标轨道坐标系x、y和z方向的姿态干扰力矩;
所述Ttx′、Tty′及Ttz′为T′=[Ttx′ Tty′ Ttz′]T,根据T′=-l×Ft′求得,其中 l × = 0 - l z ′ l y ′ l z ′ 0 - l x ′ - l y ′ l x ′ 0 , lx′,ly′和lz′分别为空间系绳与操作机器人的连接点距离操作机器人本体质心相对位置在本体坐标系下x、y和z方向的距离,F′为目标轨道坐标系Ot-xyz上优化分配到空间系绳上的力矢量;以指标Jf1和Jf2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改进性非劣分类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分配,得到一组Pareto最优解,以Jf1指标为先的原则在其中选择一个解完成理想控制力的优化分配;
步骤3:采用协调姿态稳定算法利用操作机器人上的反作用轮抑制空间系绳拉力对操作机器人产生的姿态干扰:
U a = U a ( t - T ) + I c [ 2 Q · ( Q × ) - ( Q → Q d ) - ω c t 2 - ω · c ( t - T ) ] + ω c × ( t ) [ I c ω c ( t )
+ R w ω c ( t ) + R w Ω ( t ) ] - ω c × ( t - T ) [ I c ω c ( t - T ) + R w ω c ( t - T ) + R w Ω ( t - T ) ]
其中T为控制周期,Ua(t-T)为前一控制周期的姿态控制量,Ic为操作机器人的惯量矩阵,Q=[q0 q1 q2 q3]T为操作机器人的姿态四元数,
Figure FDA00002749328200024
Qd为操作机器人期望姿态四元数, Q × = - q 1 - q 2 - q 3 q 0 - q 3 q 2 q 3 q 0 - q 1 - q 2 q 1 q 0 为姿态矩阵,ωc=[ωcx ωcy ωcz]T为操作机器人转动角速度,ωcx、ωcy及ωcz为操作机器人转动角速度在本体坐标系下x、y及z轴向的分量,ωc(t-T)为前一周期操作机器人转动角速度, ω c × = 0 - ω cz ω cy ω cz 0 - ω cx - ω cy ω cx 0 为转动角速度矩阵,
Figure FDA00002749328200027
为反作用轮的惯量矩阵,
Figure FDA00002749328200028
Figure FDA00002749328200029
分别为安装在本体坐标系下x、y及z轴上的反作用轮的转动惯量,Ω=[Ω1 Ω2 Ω3]T为反作用轮相对于操作机器人本体的转动角速度,Ω1、Ω2及Ω3分别为安装在本体坐标系下x、y及z轴上的反作用轮的转速, ω c × ( t - T ) = 0 - ω cz ( t - T ) ω cy ( t - T ) ω cz ( t - T ) 0 - ω cx ( t - T ) - ω cy ( t - T ) ω cx ( t - T ) 0 为前一周期的转动角速度矩阵,Ω(t-T)=[Ω1(t-T) Ω2(t-T) Ω3(t-T)]T为前一控制周期反作用轮相对于操作机器人本体的转动角速度,t1、t2为时间常数且t1<t2
CN201310018189.2A 2013-01-18 2013-01-18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123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8189.2A CN103123488B (zh) 2013-01-18 2013-01-18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8189.2A CN103123488B (zh) 2013-01-18 2013-01-18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3488A true CN103123488A (zh) 2013-05-29
CN103123488B CN103123488B (zh) 2015-02-25

Family

ID=48454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8189.2A Active CN103123488B (zh) 2013-01-18 2013-01-18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23488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3530A (zh) * 2013-12-30 2014-04-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超近距视觉伺服控制方法
CN103914078A (zh) * 2014-04-10 2014-07-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体星型空间绳系编队系统构型保持协调控制方法
CN103955225A (zh) * 2014-04-28 2014-07-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适合空间绳系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的燃料最优位姿协调方法
CN103955220A (zh) * 2014-04-30 2014-07-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跟踪最优轨迹协调控制方法
CN103984349A (zh) * 2014-04-01 2014-08-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opc的空间绳系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049637A (zh) * 2014-04-14 2014-09-1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三轴主动姿态控制方法
CN104142687A (zh) * 2014-07-17 2014-11-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械臂目标抓捕后复合体姿态稳定控制方法
CN104252132A (zh) * 2013-06-27 2014-12-31 上海新跃仪表厂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行星际轨道控制优化方法
CN104345738A (zh) * 2014-09-30 2015-02-1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绳系释放稳定控制方法及电动力绳系末级离轨稳定控制方法
CN104536452A (zh) * 2015-01-26 2015-04-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时间-燃料最优控制的航天器相对轨道转移轨迹优化方法
CN104597909A (zh) * 2014-11-26 2015-05-06 深圳市鸣鑫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算法
CN105905319A (zh) * 2016-05-16 2016-08-3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包含不确定项的空间可机动飞网释放及展开控制方法
CN106863297A (zh) * 2017-01-05 2017-06-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视觉精确逼近方法
CN107102548A (zh) * 2017-05-12 2017-08-2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失稳非合作目标的二次抓捕控制策略
CN109814585A (zh) * 2019-02-01 2019-05-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近似线性化控制的空间绳系组合体小角度摆动抑制方法
CN110262241A (zh) * 2019-06-28 2019-09-2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基于高斯过程预测控制的航天器轨道控制方法
CN113703468A (zh) * 2021-08-06 2021-11-26 浙江大学 空间绳系机器人位姿一体化控制执行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8752A (ja) * 2000-07-10 2002-01-22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ロボットの協調制御方法
JP2004230530A (ja) * 2003-01-31 2004-08-1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宇宙ロボットの姿勢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1794154A (zh) * 2009-11-25 2010-08-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编队卫星相对轨道与姿态解耦控制方法
CN102331785A (zh) * 2011-07-16 2012-01-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航天器指向约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CN102343985A (zh) * 2011-07-08 2012-02-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带反作用飞轮的卫星时间最优姿态机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8752A (ja) * 2000-07-10 2002-01-22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ロボットの協調制御方法
JP2004230530A (ja) * 2003-01-31 2004-08-1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宇宙ロボットの姿勢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1794154A (zh) * 2009-11-25 2010-08-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编队卫星相对轨道与姿态解耦控制方法
CN102343985A (zh) * 2011-07-08 2012-02-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带反作用飞轮的卫星时间最优姿态机动方法
CN102331785A (zh) * 2011-07-16 2012-01-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航天器指向约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攀峰等: "基于速度增量的空间绳系机器人中距离逼近过程最优轨迹规划", 《航空学报》 *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2132A (zh) * 2013-06-27 2014-12-31 上海新跃仪表厂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行星际轨道控制优化方法
CN103753530A (zh) * 2013-12-30 2014-04-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超近距视觉伺服控制方法
CN103984349A (zh) * 2014-04-01 2014-08-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opc的空间绳系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984349B (zh) * 2014-04-01 2017-02-2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opc的空间绳系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914078A (zh) * 2014-04-10 2014-07-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体星型空间绳系编队系统构型保持协调控制方法
CN103914078B (zh) * 2014-04-10 2016-04-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体星型空间绳系编队系统构型保持协调控制方法
CN104049637B (zh) * 2014-04-14 2016-08-2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三轴主动姿态控制方法
CN104049637A (zh) * 2014-04-14 2014-09-1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三轴主动姿态控制方法
CN103955225A (zh) * 2014-04-28 2014-07-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适合空间绳系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的燃料最优位姿协调方法
CN103955225B (zh) * 2014-04-28 2017-02-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适合空间绳系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的燃料最优位姿协调方法
CN103955220A (zh) * 2014-04-30 2014-07-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跟踪最优轨迹协调控制方法
CN103955220B (zh) * 2014-04-30 2017-01-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跟踪最优轨迹协调控制方法
CN104142687B (zh) * 2014-07-17 2017-01-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械臂目标抓捕后复合体姿态稳定控制方法
CN104142687A (zh) * 2014-07-17 2014-11-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械臂目标抓捕后复合体姿态稳定控制方法
CN104345738A (zh) * 2014-09-30 2015-02-1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绳系释放稳定控制方法及电动力绳系末级离轨稳定控制方法
CN104345738B (zh) * 2014-09-30 2017-04-05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绳系释放稳定控制方法及电动力绳系末级离轨稳定控制方法
CN104597909B (zh) * 2014-11-26 2017-10-17 深圳市鸣鑫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方法
CN104597909A (zh) * 2014-11-26 2015-05-06 深圳市鸣鑫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算法
CN104536452A (zh) * 2015-01-26 2015-04-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时间-燃料最优控制的航天器相对轨道转移轨迹优化方法
CN105905319A (zh) * 2016-05-16 2016-08-3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包含不确定项的空间可机动飞网释放及展开控制方法
CN105905319B (zh) * 2016-05-16 2018-04-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包含不确定项的空间可机动飞网释放及展开控制方法
CN106863297B (zh) * 2017-01-05 2019-02-2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视觉精确逼近方法
CN106863297A (zh) * 2017-01-05 2017-06-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视觉精确逼近方法
CN107102548A (zh) * 2017-05-12 2017-08-2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失稳非合作目标的二次抓捕控制策略
CN107102548B (zh) * 2017-05-12 2019-11-2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空间失稳非合作目标的二次抓捕控制策略
CN109814585A (zh) * 2019-02-01 2019-05-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近似线性化控制的空间绳系组合体小角度摆动抑制方法
CN109814585B (zh) * 2019-02-01 2021-08-2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近似线性化控制的空间绳系组合体小角度摆动抑制方法
CN110262241A (zh) * 2019-06-28 2019-09-2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基于高斯过程预测控制的航天器轨道控制方法
CN110262241B (zh) * 2019-06-28 2022-03-0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基于高斯过程预测控制的航天器轨道控制方法
CN113703468A (zh) * 2021-08-06 2021-11-26 浙江大学 空间绳系机器人位姿一体化控制执行机构
CN113703468B (zh) * 2021-08-06 2023-11-14 浙江大学 空间绳系机器人位姿一体化控制执行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3488B (zh)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3488B (zh) 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CN103955220B (zh)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跟踪最优轨迹协调控制方法
CN102411304B (zh) 一种航天器小角度姿态机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CN104176275B (zh) 一种使用动量轮与磁力矩器联合的速率阻尼方法
CN104590588A (zh) 一种基于隔离余量方法与脉宽融合策略的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方法
CN102343985B (zh) 带反作用飞轮的卫星时间最优姿态机动方法
CN104345738A (zh) 一种绳系释放稳定控制方法及电动力绳系末级离轨稳定控制方法
CN101794154A (zh) 一种编队卫星相对轨道与姿态解耦控制方法
CN108303879A (zh) 一种空间柔性系统的欠驱动控制方法
CN102880052A (zh) 基于时标功能分解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执行器饱和控制方法
Milutinović et al. Operating cycle optimization for a Magnus effect-based airborne wind energy system
CN105930305B (zh) 一种三脉冲交会接近制导方法
CN102880055A (zh) 基于预测模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CN104298109A (zh) 基于多控制器融合的无尾飞行器协调转弯控制方法
CN104049637A (zh) 一种空间绳系机器人三轴主动姿态控制方法
Guo et al. Intelligent vehicle trajectory tracking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sliding mode control
Tao et al. Autonomous homing control of a powered parafoil with insufficient altitude
CN103955225A (zh) 一种适合空间绳系机器人逼近目标过程中的燃料最优位姿协调方法
Mathavaraj et al. Robust control of a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in reentry phase using model following neuro-adaptive design
CN104290925B (zh) 一种航天器在惯性系内的角动量控制方法
CN110175349A (zh) 一种基于mpc算法的独立悬架结构车辆控制方法
Hang et al. Design of an active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for a 4WIS-4WID electric vehicle
CN103853047B (zh) 一种基于状态量反馈的小推力跟踪制导方法
Cheng et al. Real-tim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powered planetary landings based on analytical shooting equations
CN102749846B (zh) 一种两平行构型VSDGCMGs奇异回避操纵律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