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5365A - 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5365A
CN103085365A CN2012104398447A CN201210439844A CN103085365A CN 103085365 A CN103085365 A CN 103085365A CN 2012104398447 A CN2012104398447 A CN 2012104398447A CN 201210439844 A CN201210439844 A CN 201210439844A CN 103085365 A CN103085365 A CN 103085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conating
coating film
hard
hard coating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98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赤松正
远藤大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WA Co Ltd
Keiwa Inc
Original Assignee
E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E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5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5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的硬度,并能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的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包括所述硬涂层膜,所述触摸面板包括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本发明的硬涂层膜包括透明的基材层、在该基材层的一个面侧形成的第一硬涂层以及在该第一硬涂层的一个面侧形成的第二硬涂层,所述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为3H以上,所述第一硬涂层的铅笔硬度比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小,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是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4倍~20倍。所述第一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优选的是F~2H。

Description

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涂层膜、包括该硬涂层膜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以及包括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块(LCD)具有薄、重量轻、耗电小等特征,利用所述特征大多将液晶显示模块用作平板显示器,并且该用途正逐年扩大,可以作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个人电脑、电视等信息用显示器件。近年来,作为对液晶显示模块所要求的特性,根据用途,所要求的特性是各种各样的,可以列举明亮(高亮度化)、易看(宽视角化)、节能化、薄型轻量化以及大屏幕化等。
为了提高观看的人的易操作性、迅速性等,作为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有安装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模块。此外,安装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模块通常具有下述结构:从表面侧至背面侧,依次重叠有触摸面板、液晶显示元件、各种光学片以及背光源。
作为所述触摸面板,存在电容方式、电阻膜方式和电磁感应方式等的触摸面板。作为电容方式,存在下述的方式:使电极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当手指等接触时,电极间的电容改变,对该现象进行检测,由此检测输入位置;以及在透明导电膜的两端施加相位相同、电位相同的交流电,当手指接触或靠近从而形成电容时产生微弱电流,检测该微弱电流,由此检测输入位置;等等。
在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中,为了提高透明导电膜及其它光学部件的耐冲击性和易使用性能等,往往在所述光学部件的表面设置硬涂层膜。作为所述硬涂层膜,公知的有在基材层的表面具有硬涂层的硬涂层膜。作为该硬涂层膜,  (1)公开有一种硬涂层膜,该硬涂层膜具有双层结构的硬涂层:在基材层的表面设有第一硬涂层,在该第一硬涂层的表面设有第二硬涂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71392号)。该公报所述的硬涂层膜,在基材层的表面设有由自由基聚合型树脂和阳离子聚合型树脂的混合物形成的固化树脂层作为第一硬涂层,在该第一硬涂层的表面设有厚度与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基本相同的第二硬涂层,由此能保持耐擦伤性,并且能防止产生弯曲以及能防止产生裂纹。
此外,作为具有双层结构的硬涂层的硬涂层膜,(2)公开有一种硬涂层膜,作为内层的第一硬涂层的铅笔硬度比作为外层的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小,第一硬涂层的厚度比第二硬涂层的厚度厚(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19013号)。该公报所述的硬涂层膜是通过相同的涂布方法来层叠由低收缩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等形成的第一硬涂层和由高硬度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等形成的第二硬涂层,因此第二硬涂层的厚度是第一硬涂层的厚度的约一半以上。
然而,所述(1)的硬涂层膜,由于第一硬涂层与第二硬涂层的厚度基本相同,因此第一硬涂层薄,硬涂层膜的表面无法获得足够的硬度。此外,如果为了获得足够的硬度而增加硬涂层的厚度,则第二硬涂层会变得过厚,存在该硬涂层膜会产生卷曲的问题。
此外,所述(2)的硬涂层膜,虽然第二硬涂层的厚度比第一硬涂层的厚度更薄,但是第二硬涂层具有第一硬涂层的厚度的约一半以上的厚度,其结果,硬涂层膜的表面无法获得足够的硬度,此外,不能可靠地防止产生卷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71392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19013号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硬度并能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的硬涂层膜、包括该硬涂层膜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以及包括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触摸面板。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硬涂层膜,其包括:透明的基材层;第一硬涂层,形成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个面侧;以及第二硬涂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硬涂层的一个面侧,所述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为3H以上,所述第一硬涂层的铅笔硬度比所述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小,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4倍~20倍。
该硬涂层膜在基材层与第二硬涂层之间配置有铅笔硬度比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小的第一硬涂层。因此,该硬涂层膜能防止因基材层与第二硬涂层的硬度差异而引起的卷曲,并且通过第一硬涂层和第二硬涂层,能有效地提高该硬涂层膜的一个面侧的硬度。特别是通过使第二硬涂层的厚度在所述范围内,并将第一硬涂层的厚度保持成是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4倍~20倍,由此该硬涂层膜能很好地防止因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较高而引起的卷曲。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为F~2H。由此,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硬涂层膜的一个面侧的硬度。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为20μm~100μm。由此,能进一步很好地防止产生卷曲。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优选的是,所述基材层的主要成分是聚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即使在该硬涂层膜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等硬度较低从而容易产生卷曲的树脂作为基材层的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也能防止产生卷曲,并能有效地提高硬涂层膜的一个面侧的硬度。该硬涂层膜通过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作为基材层的主要成分,能容易地减小面内延迟值(Ro)和厚度方向延迟值(Rth)。通过采用聚碳酸酯类树脂作为所述基材层的主要成分,能提高所述硬涂层膜的耐冲击性。此外,通过采用环烯烃类树脂作为所述基材层的主要成分,能有效抑制所述硬涂层膜因直射日光及显示器发热等外力导致的相位差变化,能使所述硬涂层膜的光学均匀性优异,并能进行精细的影像显示。通过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作为所述基材层2的主要成分,能更有效地提高所述硬涂层膜1的硬度。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优选的是,所述基材层的面内延迟值(Ro)为100nm以下,并且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方向延迟值(Rth)为200nm以下。由此,当将所述硬涂层膜与其它光学部件重叠使用时,能防止损害其它光学部件的光学功能。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硬涂层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由此,能提高制造的容易性。此外,所述硬涂层膜能够防止因基材层被加热而产生的热膨胀及热收缩,从而提高尺寸稳定性。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在作为所述第一硬涂层的主要成分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是阳离子聚合性树脂。由此,能提高所述第一硬涂层与基材层的粘合性,并且能抑制粘合力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变化。此外,通过使用阳离子聚合性树脂作为第一硬涂层的主要成分,所述硬涂层膜能防止卷曲,并能进一步提高尺寸稳定性。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硬涂层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同时,所述第一硬涂层还含有抗紫外线剂。通常,在第一硬涂层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且在该第一硬涂层中还含有抗紫外线剂的情况下,该第一硬涂层的固化速度变慢,生产率降低。然而,由于所述硬涂层膜的第一硬涂层的厚度设定的较厚,因此即使在将抗紫外线剂的浓度抑制在较低浓度的情况下,也能在第一硬涂层中含有足够量的抗紫外线剂。因此,即使在第一硬涂层中含有足够量的防抗外线剂的情况下,所述硬涂层膜也能抑制第一硬涂层的固化速度降低,从而能防止生产率降低。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优选的是,所述硬涂层膜还包括高折射率层,该高折射率层形成于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个面侧。由此,能提高基材层的另一个面侧的折射率。
在所述硬涂层膜中,优选的是,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2.3。由此,在将所述硬涂层膜的高折射率层一侧层叠在触摸面板的透明导电层上的情况下,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能够接近例如ITO的折射率2.1~2.2(λ=520nm)。其结果,所述硬涂层膜能够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此外,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包括:所述的硬涂层膜;以及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层叠于所述硬涂层膜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另一个面。
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由于包括所述硬涂层膜,因此能很好地防止该硬涂层膜产生卷曲,并且能有效地提高该硬涂层膜的一个面侧的硬度。此外,通过使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接近,从而例如在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用于触摸面板的情况下,能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在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中,优选的是,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的差为0.6以下。由此,能进一步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此外,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包括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
该触摸面板由于包括所述硬涂层膜,因此能很好防止所述硬涂层膜产生卷曲,并且能有效地提高该硬涂层膜的一个面侧的硬度。此外,通过使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接近,由此所述触摸面板能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的“铅笔硬度”是指基于JIS K5600-5-4规定的试验方法中记载的铅笔划痕值得到的数值。此外,所谓的“厚度”是指根据JIS K7130测定得到的平均厚度。“面内延迟值(Ro)”是通过Ro=(Ny-Nx)×d求出的值。“厚度方向延迟值(Rth)”是通过Rth=((Nx+Ny)/2-Nz)×d求出的值。其中,Nx是膜的快轴(与面方向平行的轴)的折射率,Ny是膜的慢轴(与面方向平行且与快轴垂直的轴)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与面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膜的折射率,d是膜的厚度。
所谓的“抗紫外线剂”是指具有防止因紫外线导致的光劣化的功能,“抗紫外线剂”的概念包括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稳定剂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硬涂层膜、包括该硬涂层膜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包括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触摸面板能够提高所述硬涂层膜的硬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硬涂层膜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与图1的硬涂层膜不同方式的硬涂层膜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与图4的触摸面板不同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硬涂层膜
2基材层
3硬涂层
4第一硬涂层
5第二硬涂层
11硬涂层膜
12高折射率层
21透明导电性层叠体
22透明导电层
31触摸面板
32玻璃基板
33粘合层
41触摸面板
42点状间隔物
43柱状间隔物
44透明导电层
45高折射率层
46玻璃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合适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的硬涂层膜1包括基材层2和硬涂层3。
基材层2
基材层2因为需要能够使透射光线透过,所以是透明的,特别是无色透明的。构成基材层2的主要成分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典型地是选自聚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这些合成树脂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性,能使光线很好地透射。其中,作为构成基材层2的主要成分,优选的是聚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
只要不损害透明性和要求的强度,基材层2还可以含有其它的任意成分,优选的是基材层2含有90质量%以上的由所述合成树脂构成的主要成分,更优选的是基材层2含有98质量%以上的由所述合成树脂构成的主要成分。在此,作为任意成分的例子,可以列举抗紫外线剂、润滑剂、加工助剂、增塑剂、耐冲击助剂、相位差降低剂、消光剂、抗菌剂、防霉剂等。
作为形成基材层2的聚碳酸酯类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仅是直链聚碳酸酯类树脂或支链聚碳酸酯类树脂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由直链聚碳酸酯类树脂和支链聚碳酸酯类树脂构成的聚碳酸酯类树脂。
直链聚碳酸酯类树脂是通过公知的光气法或熔融法制造的直链芳香族聚碳酸酯类树脂,由碳酸酯成分和双酚(ジフェノール)成分制成。作为用于导入碳酸酯成分的前驱物质,可以例举光气、碳酸二苯酯等。此外,作为双酚,可以例举2,2-二(4-羟基苯基)丙烷、2,2-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二(3,5-二甲磺酰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1,1-二(4-羟基苯基)癸烷、1,1-二(4-羟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苯基)环癸烷、1,1-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环十二烷、4,4’-二羟基二苯醚、4,4’-硫代二苯酚、4,4’-二羟基-3,3-二环二苯醚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合使用。所述的直链聚碳酸酯类树脂可以通过例如US3989672号中记载的方法等来制造,其折射率优选的是1.57~1.59。
作为支链聚碳酸酯类树脂,是使用支化剂制造的聚碳酸酯类树脂,作为支化剂,可以例举间苯三酚、偏苯三酸、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1,1,2-三(4-羟基苯基)乙烷、1,1,2-三(4-羟基苯基)丙烷、1,1,1-三(4-羟基苯基)甲烷、1,1,1-三(4-羟基苯基)丙烷、1,1,1-三(2-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1,1,1-三(2-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1,1,1-三(3-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1,1,1-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氯-4-羟基苯基)甲烷、1,1,1-三(3-氯-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5-二氯-4-羟基苯基)甲烷、1,1,1-三(3,5-二氯-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溴-4-羟基苯基)甲烷、1,1,1-三(3-溴-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5-二溴-4-羟基苯基)甲烷、1,1,1-三(3,5-二溴-4-羟基苯基)乙烷、4,4’-二羟基-2,5-二羟基二苯醚等。
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03-182524号中列举的,所述支链聚碳酸酯类树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搅拌由芳香族双酚类、所述支化剂和光气得到的聚碳酸酯低聚物、芳香族双酚类以及封端剂,以使包含它们的反应混合液形成湍流的方式使它们进行反应,在反应混合液的粘度升高时,加入碱水溶液并使反应混合液形成层流进行反应。在聚碳酸酯类树脂中,包含5质量%~80质量%范围的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支链聚碳酸酯类树脂,优选的是包含10质量%~60质量%的范围。这是由于:当支链聚碳酸酯类树脂小于5质量%时,则存在拉伸粘度降低、在挤出成型中成型困难的问题;当超过80质量%时,则存在树脂的剪切粘度升高、成型加工性降低的问题。
作为形成基材层2的环烯烃类树脂,只要是具有由环状烯烃(环烯烃)构成的单体单元的树脂,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在基材层2中使用的环烯烃类树脂,可以是环烯烃聚合物(COP)或环烯烃共聚物(COC)的任一种,优选的是环烯烃共聚物。
所述环烯烃共聚物是指作为环状烯烃与乙烯等烯烃的共聚物的非晶性环状烯烃类树脂。作为环状烯烃,存在多环式的环状烯烃和单环式的环状烯烃。作为所述多环式的环状烯烃,可以列举降冰片烯、甲基降冰片烯、二甲基降冰片烯、乙基降冰片烯、乙叉降冰片烯、丁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二氢二环戊二烯、甲基二环戊二烯、二甲基二环戊二烯、四环十二烯、甲基四环十二烯、二甲基四环十二烯、三环戊二烯、四环戊二烯等。此外,作为单环式的环状烯烃,可以列举环丁烯、环戊烯、环辛烯、环辛二烯、环辛三烯、环十二碳三烯等。
形成基材层2的丙烯酸类树脂是具有来自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骨架的树脂。作为丙烯酸类树脂的例子,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具有脂环族烃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基酯共聚物)等。在所述的丙烯酸类树脂中,优选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的C1-6烷基酯,更优选的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树脂。
形成基材层2的聚丙烯类树脂是具有来自丙烯的骨架的树脂。作为聚丙烯类树脂的例子,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丙烯的均聚物、或丙烯与选自乙烯和碳原子数为4~12的α-烯烃中的一种以上的单体的共聚物。
形成基材层2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还可以包含其它的共聚单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复单元优选的是80mol%以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在反应器内混合,边缓慢升高内部温度边使反应物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将反应产物移至聚合反应器中,在高温真空下进行聚合反应,由此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作为基材层2的面内延迟值(Ro),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00nm以下。基材层2的面内延迟值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50nm,进一步优选的是15nm,特别优选的是5nm。此外,作为基材层2的厚度方向延迟值(Rth),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200nm以下。基材层2的厚度方向延迟值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100nm,进一步优选的是30nm,特别优选的是10nm。通过减小面内延迟值(Ro)和厚度方向延迟值(Rth),所述硬涂层膜1能够抑制透射光线的变换作用,当把所述硬涂层膜1重叠在其它光学部件上进行使用时,能够防止对该其它光学部件的光学功能造成妨碍。
作为基材层2的铅笔硬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加上硬涂层后的硬度,优选的是基材层2的铅笔硬度越高越好,可以为8B~2B。即使基材层2的铅笔硬度在所述范围内,所述硬涂层膜1通过第一硬涂层4和第二硬涂层5,也能将另一侧的铅笔硬度保持在2H~6H的程度。
作为基材层2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的是20μm~200μm。基材层2的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150μm,特别优选的是100μm。另一方面,基材层2的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30μm,特别优选的是50μm。在基材层2的厚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会导致制造时的生产线的速度、生产率以及透湿性降低,此外,在所述硬涂层膜1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存在与对液晶显示装置提出的薄型化的要求相背的问题。相反,在基材层2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强度及刚性变小、防止弯曲性能降低等问题。
作为基材层2,通常使用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02~0.06的基材层。此外,在基材层2中,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无光处理。实施了无光处理的基材层2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优选的是0.07~2,更优选的是为0.1~1。通过将基材层2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在所述范围内,能够防止在原膜制造后的处理中产生损伤,可以提高处理性。此外,通常,在卷取制造出的原膜时,需要对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进行压纹加工(滚花加工处理)来防止成块。当在膜上进行了滚花加工处理的情况下,由于膜两端的处理部位不能使用,因此该部分必须裁断废弃。此外,在对膜进行取操作中,为了防止对膜造成损伤,有时通过保护膜进行遮蔽。然而,通过将基材层2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控制在如上所述的规定范围内,无需进行滚花加工处理就能防止成块,因此制造工序简单,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也可以使用,并且可以沿长度方向进行卷取而不会产生膜的故障。此外,基材层2通过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能够有效地抑制卷取时受到损伤,并且无需如上所述地进行遮蔽。
基材层2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将合成树脂的片原料和增塑剂等添加剂按照目前公知的混合方法进行混合,预先形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然后制造基材层2。例如通过用澳美耐混合机(omnimixer)等混合机预混合后,对得到混合物进行挤出混炼,由此可以获得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在该情况下,用于挤出混炼的混炼机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出机等挤出机或加压捏合机等目前公知的混炼机。
作为基材层2的成型方法,可以例举溶液浇铸法(溶液流延法)、熔融挤出法、压延法、压缩成型法等公知的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溶液浇铸法(溶液流延法)、熔融挤出法。此时,可以使用预先进行了挤出混炼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将合成树脂与增塑剂等其它添加剂分别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之后向溶液浇铸法(溶液流延法)或熔融挤出法的膜成型工序提供所述混合溶液。此外,为了将基材层2的延迟值和硬涂层膜1的延迟值控制为一定,例如,可以通过沿宽度方向保持均匀温度的冷却辊和环形带以圆弧状夹入熔融树脂对其进行冷却。
作为在溶液浇铸法(溶液流延法)中使用的溶剂,可以例举氯仿、二氯甲烷等氯类溶剂;甲苯、二甲苯、苯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等芳香族类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2-丁醇等醇类溶剂;甲基溶纤素、乙基溶纤素、丁基溶纤素、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二恶烷、环己酮、四氢呋喃、丙酮、甲乙酮(MEK)、乙酸乙酯、二乙醚等。这些溶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作为用于进行溶液浇铸法
(溶液流延法)的装置,可以例举滚筒式浇铸机、带式浇铸机、旋转涂布机等。
作为熔融挤出法,可以列举T模法、吹膜法等。熔融挤出时的膜成型温度优选的是150℃~350℃,更优选的是200℃~300℃。在通过T模法形成膜的情况下,可以在公知的单螺杆挤出机或双螺杆挤出机的前端部安装T模,卷取挤出成膜状的膜,由此获得辊状的膜。此时,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卷取辊的温度,在挤出方向上施加延伸处理,由此可以进行单轴拉伸工序。此外,通过在与挤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增加使膜延伸的工序,可以增加逐次双轴拉伸、同时双轴拉伸等工序。
硬涂层3
硬涂层3包括第一硬涂层4和第二硬涂层5。作为硬涂层3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21μm~105μm。硬涂层3的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82μm,进一步优选的是63μm。另一方面,硬涂层3的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32μm,进一步优选的是43μm。在硬涂层3的厚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基本上不能促进防止产生卷曲的作用,并且存在与对所述硬涂层膜1提出的薄型化的要求相背的问题。相反,在硬涂层3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的问题。
第一硬涂层4
第一硬涂层4形成于基材层2的一个面。第一硬涂层4可以仅由树脂形成,也可以含有抗紫外线剂等添加剂。作为构成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或由反应性硅化合物形成的树脂等。作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可以列举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电子束固化性树脂、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等。此外,作为反应性硅化合物,可以列举四乙氧基硅烷等。其中,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优选的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所述硬涂层膜1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能够提高制造容易性。此外,所述硬涂层膜1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在制造时等,能够防止由于对基材层2施加热量而产生的热膨胀或热收缩,从而能够提高尺寸稳定性。作为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以列举自由基聚合性树脂、阳离子聚合性树脂等。
作为形成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紫外线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通过紫外线能进行聚合、交联等反应而固化的单体或低聚物。
作为所述单体,可以列举自由基聚合性单体、阳离子聚合性单体。此外,作为所述低聚物,可以列举自由基聚合性低聚物、阳离子聚合性低聚物。
作为所述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等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二(甲基)丙烯酸二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五(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等各种(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所述阳离子聚合性单体,可以例举3,4-环氧环己烯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烯基羧酸等脂环式环氧化物类、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等缩水甘油醚类、4-羟基丁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等氧杂环丁烷类等。
作为所述自由基聚合性低聚物,可以例举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三嗪(甲基)丙烯酸酯、硅(甲基)丙烯酸酯等各种(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三羟甲基丙烷三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巯基乙酸酯等聚硫醇类低聚物;不饱和聚酯低聚物等。
作为所述阳离子聚合性低聚物,可以例举酚醛型环氧树脂低聚物、芳香族乙烯基醚类树脂低聚物等。
其中,作为形成用于第一硬涂层4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紫外线聚合性化合物,优选的是阳离子聚合性单体或阳离子聚合性低聚物。所述硬涂层膜1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并且通过使用阳离子聚合性单体或阳离子聚合性低聚物作为形成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紫外线聚合性化合物,可以提高基材层2与第一硬涂层4的粘合性,并且可以抑制粘合力随时间产生变化。此外,所述硬涂层膜1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第一硬涂层4固化收缩,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尺寸稳定性。
此外,作为所述阳离子聚合性单体,优选的是脂环式环氧化物类或氧杂环丁烷类。所述脂环式环氧化物类或氧杂环丁烷类的极性较高,由这些聚合性化合物得到的阳离子聚合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常较高。因此,所述硬涂层膜1通过使用脂环式环氧化物类或氧杂环丁烷类作为用于第一硬涂层4的阳离子聚合性单体,能够提高耐热性。
作为所述阳离子聚合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50℃以上,更优选的是200℃以上,特别优选的是220℃以上。通过使阳离子聚合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所述范围内,所述硬涂膜1能够显著提高耐热性。
另外,根据所要求的性能,可以将所述单体和低聚物的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此外,作为形成用于第一硬涂层4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紫外线聚合性化合物,还优选使用固化收缩低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作为该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例举分子量为1000~3000的聚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倍半硅氧烷(ポリメタクリロキシプロピルシルセスキオキサン)。此外,作为具有所述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也可以使用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20845号中列举的自由基聚合性树脂。
作为第一硬涂层4中所含的聚合引发剂,在紫外线聚合性化合物是自由基聚合性的单体或低聚物的情况下,可以列举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类、苯乙酮类等化合物。此外,作为第一硬涂层4中所含的聚合引发剂,在紫外线聚合性化合物是阳离子聚合性单体或低聚物的情况下,可以列举茂金属(メタロセン)类、芳香族锍类、芳香族碘鎓类等化合物。
作为所述聚合引发剂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相对于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优选的是1质量%~10质量%,更优选的是3质量%~6质量%。在聚合引发剂的含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聚合度降低,存在不能获得所希望的硬度的问题。相反,在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充分进行固化反应的问题。
此外,为了提高涂布性,第一硬涂层4还可以含有溶剂。作为该溶剂,可以例举己烷、辛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乙醇、1-丙醇、异丙醇、1-丁醇等醇类;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等二醇醚类;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酯化二醇醚类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多种混合使用。此外,优选的是,在第一硬涂层4的制造工序中,使所述溶剂蒸发、干燥。即,所述溶剂的沸点优选的是在60~160℃的范围内。此外,所述溶剂在20℃下的饱和蒸汽压在0.1~20kPa的范围内。对于溶剂的种类和含量,可以根据基材层2的主要成分、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及厚度等进行适当调整。
第一硬涂层4还可以含有抗紫外线剂。作为第一硬涂层4中所含的抗紫外线剂,可以例举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稳定剂等。
作为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例举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恶嗪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等,可以使用选自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从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恶嗪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此外,作为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优选的是使用在分子链中具有紫外线吸收基团的聚合物。通过使用该在分子链中具有紫外线吸收基团的聚合物,能防止由于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等导致的紫外线吸收功能的恶化。作为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基团,可以列举苯并三唑基、二苯甲酮基、氰基丙烯酸酯基、三嗪基、水杨酸基、苯亚甲基丙二酸酯基等。其中,特别优选的是苯并三唑基、二苯甲酮基、三嗪基。
作为所述紫外线稳定剂,优选的是使用例如对紫外线稳定性高的受阻胺类紫外线稳定剂。通过使第一硬涂层4含有紫外线稳定剂,能使因紫外线产生的自由基、活性氧等惰化,从而提高针对紫外线的稳定性、耐候性等。另外,第一硬涂层4如果并用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稳定剂,能够大幅提高针对紫外线的光劣化防止性能和耐候性。
作为抗紫外线剂相对于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的含量(质量比),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0.1质量%~10质量%。抗紫外线剂相对于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的含量的上限更优选的是8质量%,进一步优选的是5质量%。另一方面,抗紫外线剂相对于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的含量的下限更优选的是1质量%,进一步优选的是3质量%。在所述硬涂层膜1的抗紫外线剂相对于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的含量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存在第一硬涂层4的耐久性等降低的问题。相反,在所述硬涂层膜1的抗紫外线剂相对于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的含量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存在第一硬涂层4不能有效地实现抗紫外线功能的问题。
所述硬涂层膜1优选的是,第一硬涂层4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且含有抗紫外线剂。通常,在第一硬涂层4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且第一硬涂层4含有抗紫外线剂的情况下,第一硬涂层4的固化速度变慢、生产率降低。然而,由于将所述硬涂层膜1的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设定成较厚,因此即使将抗紫外线剂的浓度抑制为较小的浓度,也能使第一硬涂层4中含有足够量的抗紫外线剂。因此,即使在第一硬涂层4中含有足够量的抗紫外线剂的情况下,所述硬涂层膜1也能够抑制第一硬涂层4的固化速度降低,从而能防止生产率降低。此外,在所述硬涂层膜1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作为基材层2的主要成分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硬涂层4含有抗紫外线剂,能够有效地防止基材层2的黄变等。
第一硬涂层4的铅笔硬度比第二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小。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铅笔硬度,只要低于第二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的是F~2H。在第一硬涂层4的铅笔硬度超出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硬涂层膜1因基材层2和第一硬涂层4的硬度差产生卷曲的可能性变高。相反,在第一硬涂层4的铅笔硬度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所述硬涂层膜1不能获得所希望的硬度的问题。
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为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的4倍~20倍。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的上限更优选的是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的18倍,进一步优选的是16倍。此外,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的下限更优选的是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的6倍,进一步优选的是8倍。在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存在不能进一步促进防止产生卷曲的作用的问题。相反,在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的问题。
此外,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20μm~100μm。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80μm,进一步优选的是60μm。另一方面,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30μm,进一步优选的是40μm。在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不能进一步促进防止产生卷曲作用的问题,也与对所述硬涂层膜1提出的薄型化的要求相背。相反,在第一硬涂层4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的问题。
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GPa~4GPa。此外,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3.5GPa,进一步优选的是3GPa。另一方面,作为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5GPa,进一步优选的是2GPa。在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的问题。相反,在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所述硬涂层膜1难以形成所希望的硬度的问题。另外,本发明中的“拉伸弹性率”是根据JIS K7113测定得到的值。
此外,将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乘以厚度的三次方得到的值优选的是20kPa·mm3~500kPa·mm3,更优选的是40kPa·mm3~400kPa·mm3,进一步优选的是60kPa·mm3~300kPa·mm3。在将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乘以厚度的三次方得到的值超出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一硬涂层4的刚性变得过大,存在难以将硬涂层膜1保持为辊状的问题。相反,在将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乘以厚度的三次方得到的值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第一硬涂层4容易变形、并且施加在基材层2上的应力会变得过大的问题。
作为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0.5μm~8μm。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7μm,进一步优选的是6μm。另一方面,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μm,特别优选的是2μm。在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有会使在第一硬涂层4另一个面侧形成的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变厚的问题。相反,在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不能使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积足够地增大,因此存在与第二硬涂层5的粘合性降低的问题。相反,在第一硬涂层4的一个面侧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所述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保持为合适的厚度,并且能有效地提高第一硬涂层4与第二硬涂层5的粘合性。
此外,作为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0.5μm~10μm。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9μm,进一步优选的是8μm。另一方面,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μm,进一步优选的是2μm。在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存在使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变厚的可能性会变高的问题。相反,在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十的点平均粗糙度(Rz)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第一硬涂层4一个面侧的表面积不会充分地增大,因此存在与第二硬涂层5的粘合性降低的问题。另外,“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根据JIS B0601-2001得到的值。
第一硬涂层4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通过在基材层2的一个面上涂布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使树脂干燥,照射活性能量线来制造第一硬涂层4。作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的涂布方法,只要是能在基材层2的一个面上均匀涂布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的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旋转涂布法、喷涂法、坡流涂布法、浸渍法、棒涂法、辊涂法、丝网印刷法等各种方法。此外,在第一硬涂层4的制造中,根据需要,作为前处理,可以在氩气或氮气等不活泼性气体氛围下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此外,还可以在基材层2的一个面上层叠底涂层,通过该底涂层层叠第一硬涂层4。
第二硬涂层5
第二硬涂层5形成在第一硬涂层4的一个面上。作为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第二硬涂层5可以仅由树脂形成,也可以在其中含有二氧化硅微粒等添加剂。
作为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树脂,可以例举热固性树脂、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等。
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硬涂层4的一个面上涂布包含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的聚合性单体或聚合性低聚物的涂布组合物,使聚合性单体或聚合性低聚物发生交联反应和/或聚合反应,由此形成第二硬涂层5。
作为所述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聚合性单体或聚合性低聚物的官能团,优选的是紫外线、电子束或放射线聚合性的官能团,特别优选的是紫外线聚合性官能团。作为紫外线聚合性官能团,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乙烯性不饱和聚合性官能团等。
作为所述涂布组合物,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以丙烯酸类单体或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涂布组合物。通过从以所述的单体或低聚物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第二硬涂层5,能够提高第二硬涂层5的硬度。其中,特别优选的是从同时含有聚氨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第二硬涂层5。
作为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优选的是45质量%~99质量%,进一步优选的是50质量%~95质量%,特别优选的是60质量%~90质量%。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如果超过所述上限,则存在光聚合开始变慢从而导致生产率降低的问题。此外,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如果小于所述下限,则存在柔软性、耐磨损性、耐擦伤性等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如果在所述范围内,则能够提高生产率,并且能够很好地保持合适的柔软性、耐磨损性及耐擦伤性等。
作为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单体或低聚物的任一种。此外,作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官能团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单官能团或多官能团,优选的是2官能团~6官能团,进一步优选的是2官能团~3官能团。通过使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官能团数在所述范围内,能很好地保持第二硬涂层5的硬度与延伸率的平衡。聚氨酯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由聚氨酯丙烯酸酯形成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40℃~100℃,进一步优选的是40℃~80℃。通过使由聚氨酯丙烯酸酯形成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所述范围内,能够提高常温下的第二硬涂层5的硬度和耐久性。
作为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含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0质量%~90质量%,进一步优选的是15质量%~85质量%,特别优选的是20质量%~80质量%。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含量如果超过所述上限,则存在耐磨损性和涂膜硬度降低的问题。此外,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含量如果小于所述下限,则柔软性降低,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升高。另一方面,如果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则能够很好地保持合适的耐磨损性和涂膜硬度,而且能够保持合适的柔软性并能够抑制产生裂纹。
作为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单体或低聚物的任一种。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单官能团或多官能团。另外,第二硬涂层5通过使用具有3官能团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能够提高耐久性。此外,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可以是具有极性基团的分子结构,也可以是低极性的分子结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极性基团,可以列举羟基、羧基、氨基、酰胺基等。
作为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2-羟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的含有羟基的酯等。
作为含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除了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乙烯性不饱和羧酸以外,还可以列举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对苯二甲酸酯等。
作为含有氨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单烷基氨基酯等。
作为含有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酰胺类等。
此外,作为低极性分子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脂环式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作为所述的(甲基)丙烯酸脂环式酯,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二烯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烯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烯酯等。
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1,6-己二醇酯。
作为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的是5质量%~85质量%,进一步优选的是10质量%~80质量%,特别优选的是15质量%~75质量%。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如果超过所述上限,则在成型时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升高。此外,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小于所述下限,则存在耐磨损性和涂膜硬度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在所述范围内,则能够很好地保持合适的耐磨损性和涂膜硬度,而且能保持合适的柔软性并能抑制产生裂纹。
作为所述的聚合引发剂,可以例举二苯酮、苯偶酰、四甲基米氏酮、2-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安息香双甲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酮-1、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二(环戊二烯基)-二(2,6-二氟-3-(吡咯-1-基)钛、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1、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另外,所述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多个混合使用。
第二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为3H以上。第二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更优选的是4H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5H以上。在第二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难以使所述硬涂层膜1形成所希望的硬度的问题。
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为1μm~10μm。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8μm,进一步优选的是6μm。另一方面,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2μm,进一步优选的是3μm。在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此外也与对所述硬涂层膜1提出的薄型化的要求相背。相反,在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难以使所述硬涂层膜1形成所希望的硬度的问题。
作为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5GPa~6GPa。此外所述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5.5GPa,进一步优选的是5GPa。另一方面,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2GPa,进一步优选的是2.5GPa。在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存在难以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的问题。相反,在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难以使所述硬涂层膜1形成所希望的硬度的问题。
此外,作为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与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之比,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5~4。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与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之比的上限更优选的是3.5,进一步优选的是3。另一方面,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与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之比的下限更优选的是1.7,进一步优选的是2。在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与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之比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存在难以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的问题。相反,在第二硬涂层5的拉伸弹性率与第一硬涂层4的拉伸弹性率之比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有效地提高所述硬涂层1的硬度的问题。
第二硬涂层5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通过与第一硬涂层4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进行制造。
硬涂层膜1
作为所述硬涂层膜1的雾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2%以下,更优选的是1%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0.5%以下。在所述硬涂层膜1的雾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影像的可见性下降、且所显示的影像的清晰度下降的问题。
作为所述硬涂层膜1的可见光线透射率,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87%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90%以上。在所述硬涂层膜1的可见光线透射率小于所述范围的下限的情况下,存在不能使光线充分透过,从而导致可见性下降的问题。
所述硬涂层膜1在基材层2与第二硬涂层5之间,设置有铅笔硬度比第二硬涂层5小的第一硬涂层4。因此,所述硬涂层膜1能够防止因基材层2与第二硬涂层5的硬度差引起的卷曲,并且通过第一硬涂层4和第二硬涂层5,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硬涂层膜1一个面侧的硬度。特别是通过使所述硬涂层膜1的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在所述范围内,并且相对于第二硬涂层5的厚度将第一硬涂层1的厚度保持在所述范围,由此通过第一硬涂层4能够很好地抑制因第二硬涂层5的铅笔硬度较高而引起的卷曲。此外,所述硬涂层膜1的第一硬涂层4较厚。因此,通过第一硬涂层4,所述硬涂层膜1能够有效地实现用于防止产生卷曲的缓冲功能,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硬涂层膜1的一个面侧的硬度。其结果,即使所述硬涂层膜1的第二硬涂层5形成的较薄,也能够通过与形成的较厚的第一硬涂层4相辅相成,从而获得所希望的硬度。
即使在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等硬度较低、容易产生卷曲的树脂作为所述硬涂层膜1的基材层2的主要成分的情况下,所述硬涂层膜1也能够防止产生卷曲,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硬涂层膜1的一个面侧的硬度。所述硬涂层膜1通过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作为基材层2的主要成分,能够容易地减小面内延迟值(Ro)和厚度方向延迟值(Rth)。通过使基材层2以聚碳酸酯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能够提高所述硬涂层膜1的耐冲击性。此外,通过使基材层2以环烯烃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能够有效地抑制所述硬涂层膜1因直射日光或显示器的发热等外力而产生的位相差的变化,能够使所述硬涂层膜1的光学均匀性优异,显示精细的影像。通过使基材层2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所述硬涂层膜1的硬度。
第二实施方式
硬涂层膜11
图2的硬涂层膜1包括基材层2、硬涂层3和高折射率层12。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材层2和硬涂层3由于与图1的硬涂层膜1的基材层2和硬涂层3相同,因此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
高折射率层12
高折射率层12形成于基材层2的另一个面。作为高折射率层12的主要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等。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列举酚醛树脂、三聚氰氨树脂、聚氨酯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氨-尿素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另外,在所述的树脂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交联剂、聚合引发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整剂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涂布涂料组合物来形成高折射率层12,所述涂料组合物在粘合剂树脂中添加了具有高折射率的超微颗粒。作为所述超微颗粒,可以例举ZnO、TiO2、CeO2、SnO2、ITO、Cs033WO3、Al2O3、La2O3、ZrO2、Y2O3等无机材料。另一方面,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可以例举与形成第二硬涂层5的树脂相同的物质。可以将所述的无机材料超微颗粒化后,将超微颗粒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用溶剂稀释后,通过辊涂法、旋转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棒涂法、刮涂法、模具涂布法、喷墨式涂布法、凹版印刷涂布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形成所述高折射率层12。
作为所述超微颗粒的平均粒径,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nm~100nm。所述超微颗粒的平均粒径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80nm,进一步优选的是60nm。另一方面,所述超微颗粒的平均粒径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5nm,进一步优选的是10nm。在所述超微颗粒的平均粒径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高折射率层12的透明性降低的问题。相反,在所述超微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超微颗粒的分散性降低的问题。
作为所述超微颗粒相对于粘合剂的含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可以是10质量%~60质量%。
作为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6~2.3。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2.25,进一步优选的是2.2。另一方面,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7,进一步优选的是1.8。在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不在所述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将所述硬涂层膜11的高折射率层12与触摸面板等的透明导电层层叠时,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的差异变大,存在形成于透明导电层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会增大的问题。
作为高折射率层12的铅笔硬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F~2H。高折射率层12铅笔硬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H。另一方面,高折射率层12的铅笔硬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HB。此外,作为高折射率层12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50nm~10μm。高折射率层12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7μm,进一步优选的是5μm。另一方面,高折射率层12的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00nm,进一步优选的是200nm。在高折射率层12的厚度的铅笔硬度和厚度分别超出各自的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产生卷曲的可能性变高,并且也与对所述硬涂层膜11提出的薄型化的要求相背。相反,在高折射率层12的铅笔硬度和厚度分别小于各自的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很好地提高基材层2另一个面侧的硬度的问题。与此相对,在高折射率层12的铅笔硬度和厚度分别在各自的所述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提高基材层2另一个面侧的硬度,而且能够防止产生卷曲,并能促进所述硬涂层膜11的薄型化。
所述硬涂层膜11由于包括形成于基材层2的另一个面侧的高折射率层12,因此能够提高基材层2的另一个面侧的折射率。另外,所述硬涂层膜11的雾度和可见光线透射率与硬涂层膜1的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
图3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包括硬涂层膜11和透明导电层22。本实施方式中的硬涂层膜11由于与图2的硬涂层膜11相同,因此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透明导电层22
透明导电层22层叠于高折射率层12的另一个面。作为透明导电层22的形成材料,只要是具有透明性和导电性的导电性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无机类金属和有机导电高分子。作为无机类金属,可以例举金、银、铜、铂、镍、氧化锡、氧化铟锡(ITO)等。作为有机导电高分子,可以例举使用了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聚喹喔啉等的有机导电性组合物。其中,优选的是光学特性、外观和导电性良好的ITO或聚噻吩类材料。
作为在高折射率层12上涂布透明导电层22的形成材料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通过例如辊涂法、旋转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棒涂法、刮涂法、模具涂布法、喷墨式涂布法、凹版印刷涂布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此外,在涂布透明导电层22的形成材料时,为了提高与高折射率层12的贴紧性,也可以预先对高折射率层12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前处理。
作为透明导电层22形成材料的固化方法,可以通过例如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氙灯、氮气激光、电子束加速装置、放射性元素等活性能量线源等来进行固化。此外,作为活性能量线的照射量,以紫外线的波长365nm下的累计光量计,优选的是50mJ/cm2~5000J/cm2。在照射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会导致活性能量线固化型树脂着色的问题。相反,在照射量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固化不足的问题。
此外,也可以通过溅射法等干法来形成透明导电层22。作为透明导电层22的形成方法,从与高折射率层12的贴紧性和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通过溅射法形成透明导电层22的方法。
作为通过所述溅射法形成时的透明导电层22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
Figure BDA00002361323700271
通过所述溅射法形成时的透明导电层22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进一步优选的是
Figure BDA00002361323700273
另一方面,通过所述溅法形成时的透明导电层22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
Figure BDA00002361323700274
Figure BDA00002361323700275
进一步优选的是
Figure BDA00002361323700276
在透明导电层22的厚度在所述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保持导电性和透明性这双方的性能。此外,即使在硬涂层膜11地厚度较厚的情况下,通过溅射法形成透明导电层22并使透明导电层22的厚度在所述范围内,也能够促进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的薄型化。
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由于包括硬涂层膜11,因此能很好地防止硬涂层膜11产生卷曲,并且能有效地提高硬涂层膜11的一个面侧的硬度。此外,通过使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接近,在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例如用于触摸面板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22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作为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22的折射率的差,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0.6以下,更优选的是0.5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0.3以下。通过使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22的折射率的差在所述范围内,从而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可以进一步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22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第四实施方式
触摸面板31
图4的触摸面板31是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31包括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玻璃基板32和粘合层33。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由于与图3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相同,因此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通过粘合层33层叠在玻璃基板32上。作为粘合层33,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使用了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等公知的粘合性树脂的粘合层。以使硬涂层膜11位于透明导电层22的表面侧(观看的人一侧)的方式来配置触摸面板31。
所述触摸面板31由于包括硬涂层膜11,因此能很好地防止硬涂层膜11产生卷曲,并且能有效地提高硬涂层膜11的一个面侧的硬度。此外,通过使所述触摸面板31的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22的折射率接近,所述触摸面板31能够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22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第五实施方式
触摸面板41
图5的触摸面板41是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41包括透明导电性层叠体21、多个点状间隔物42、柱状间隔物43、透明导电层44、高折射率层45以及玻璃基板46。以使硬涂层膜11位于透明导电层22的表面侧的方式来配置触摸面板41。
多个点状间隔物42形成于透明导电层44的表面。作为点状间隔物42的形成材料,可以例举环氧树脂或硅树脂等绝缘树脂。柱状间隔物43设置在透明导电层22和透明导电层44之间。作为柱状间隔物43的形成材料,可以例举环氧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等绝缘树脂。柱状间隔物43固定在透明导电层22的背面侧的边缘部、且固定在透明导电层44的表面侧的边缘部。柱状间隔物43配置成使透明导电层22与透明导电层44相互分开。透明导电层44通过与透明导电层22相同的方法层叠于高折射率层45的表面。作为透明导电层44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与透明导电层22的形成材料相同的形成材料。高折射率层45层叠于玻璃基板46的表面。作为高折射率层45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与高折射率层12的形成材料相同的形成材料。作为高折射率层45的层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粘合层(未图示)层叠于玻璃基板46的表面。
所述触摸面板41由于包括硬涂层膜11,所以能够很好地防止硬涂层膜11产生卷曲,并且能有效地提高硬涂层膜11的一个面侧的硬度。此外,通过使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22的折射率接近,触摸面板41能够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22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硬涂层膜、包括该硬涂层膜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以及包括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触摸面板,除了所述的方式以外,也可以以各种变形、改良的方式进行实施。例如,所述硬涂层膜也可以在另一个面侧形成有粘合层。作为该粘合层,可以列举使用了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等公知的粘合性树脂的粘合层。粘合层可以通过在基材层或高折射率层的另一个面侧涂布粘合剂溶液并使其干燥而形成。此外,还可以通过预先在离型纸的一个面上涂布粘合剂溶液并使其干燥,然后将涂布有粘合剂的离型纸与基材层或高折射率层贴在一起,来形成粘合层。
此外,所述硬涂层膜也可以在第二硬涂层中分散含有ZnO、TiO2、CeO2、SnO2、ITO、Cs033WO3、Al2O3、La2O3、ZrO2、Y2O3等超微颗粒,由此提高折射率。按照该结构,所述硬涂层膜能够使第二硬涂层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接近。因此,通过在第二硬涂层上设置透明导电层,所述硬涂层膜能够降低形成于透明导电层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所述硬涂层膜也可以在第二硬涂层上层叠其它层(例如,UV吸收层、抗静电层和防反射层等)。所述硬涂层膜也可以在基材层与第一硬涂层之间、在第一硬涂层和第二硬涂层之间或在基材层与高折射率层之间具有中间层。所述硬涂层膜也可以在基材层的另一个面侧依次形成第一硬涂层和第二硬涂层。所述硬涂层膜可以用于电容方式、电阻膜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等各种触摸面板。所述硬涂层膜除了触摸面板以外,也可以用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等各种液晶显示模块。所述硬涂层膜除了可以层叠在透明导电膜上以外,也可以用于强化各种光学部件、建筑材料和杂货等部件的表面。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硬涂层膜、包括该硬涂层膜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以及包括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触摸面板能够提高所述硬涂层膜的硬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卷曲,因此能够很好地用于触摸面板及其他各种液晶显示模块。

Claims (13)

1.一种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膜包括:
透明的基材层;
第一硬涂层,形成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第二硬涂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硬涂层的一个面侧,
所述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为3H以上,
所述第一硬涂层的铅笔硬度比所述第二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小,
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
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4倍~20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为F~2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为20μm~10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主要成分是聚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面内延迟值(Ro)为100nm以下,并且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方向延迟值(Rth)为200n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是阳离子聚合性树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含有抗紫外线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膜还包括高折射率层,该高折射率层形成于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个面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2.3。
11.一种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包括:
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硬涂层膜;以及
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层叠于所述硬涂层膜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另一个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的差为0.6以下。
13.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面板包括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
CN2012104398447A 2011-11-07 2012-11-06 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Pending CN1030853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3537 2011-11-07
JP2011243537A JP2013101177A (ja) 2011-11-07 2011-11-07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5365A true CN103085365A (zh) 2013-05-08

Family

ID=48198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98447A Pending CN103085365A (zh) 2011-11-07 2012-11-06 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01177A (zh)
KR (1) KR101406805B1 (zh)
CN (1) CN103085365A (zh)
TW (1) TW201318864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9578A (zh) * 2013-05-16 2016-01-06 迪睿合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型触摸面板
CN105843434A (zh) * 2015-01-30 2016-08-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窗衬底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000398A (zh) * 2014-12-05 2017-08-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及使用其得到的触控面板、以及透明导电性膜的制造方法
CN107924081A (zh) * 2015-08-31 2018-04-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单元以及三维结构液晶单元
CN108351722A (zh) * 2015-11-02 2018-07-3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薄膜触控传感器
CN110157025A (zh) * 2018-02-12 2019-08-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板材
CN112992407A (zh) * 2019-12-12 2021-06-18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图案形成透明导电性膜、光学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026627A (zh) * 2019-06-26 2022-02-08 应用材料公司 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多层覆盖透镜堆叠
CN115362222A (zh) * 2020-04-07 2022-11-18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层叠膜、透明导电膜、光学构件及电子设备
US11988810B2 (en) 2018-08-14 2024-05-21 Applied Materials, Inc. Multi-layer wet-dry hardcoats for flexible cover le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6225A1 (ja) * 2013-08-01 2015-0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6413212B2 (ja) * 2013-08-28 2018-10-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KR102274051B1 (ko) 2014-11-27 2021-07-08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KR102274075B1 (ko) 2014-11-27 2021-07-08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658932B1 (ko) 2014-11-27 2016-09-22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854524B1 (ko) 2015-08-06 2018-05-0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KR20190101717A (ko) 2018-02-23 2019-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1844990B (zh) * 2019-04-30 2023-03-10 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塑料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塑料成型体
KR102091556B1 (ko) * 2019-04-30 2020-03-20 에스케이씨하이테크앤마케팅(주) 플라스틱 적층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플라스틱 성형체
CN111844991B (zh) * 2019-04-30 2023-03-10 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塑料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塑料成型体
CN111844992B (zh) * 2019-04-30 2023-03-07 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塑料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塑料成型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0873A (ja) * 1998-02-18 1999-11-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ハ―ドコ―トフィルム
TW539868B (en) * 2000-05-02 2003-07-0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Antistatic film for display
CN1653561A (zh) * 2002-05-23 2005-08-10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层合薄膜、含透明导电层合薄膜的接触面板以及透明导电层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044579A (zh) * 2004-08-20 2007-09-26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压体及透明触摸屏
JP2008129130A (ja) * 2006-11-17 2008-06-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9598A (ja) * 2001-05-01 2002-11-15 Toyo Metallizing Co Ltd 帯電防止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5209431A (ja) 2004-01-21 2005-08-04 Teijin Ltd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2007219013A (ja) * 2006-02-14 2007-08-3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KR101099031B1 (ko) * 2009-06-05 2011-12-26 한화엘앤씨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용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0873A (ja) * 1998-02-18 1999-11-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ハ―ドコ―トフィルム
TW539868B (en) * 2000-05-02 2003-07-0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Antistatic film for display
CN1653561A (zh) * 2002-05-23 2005-08-10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层合薄膜、含透明导电层合薄膜的接触面板以及透明导电层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044579A (zh) * 2004-08-20 2007-09-26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压体及透明触摸屏
JP2008129130A (ja) * 2006-11-17 2008-06-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9578A (zh) * 2013-05-16 2016-01-06 迪睿合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型触摸面板
CN107000398A (zh) * 2014-12-05 2017-08-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及使用其得到的触控面板、以及透明导电性膜的制造方法
CN107000398B (zh) * 2014-12-05 2019-06-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及使用其得到的触控面板、以及透明导电性膜的制造方法
CN105843434A (zh) * 2015-01-30 2016-08-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窗衬底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924081A (zh) * 2015-08-31 2018-04-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单元以及三维结构液晶单元
CN108351722A (zh) * 2015-11-02 2018-07-3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薄膜触控传感器
CN108351722B (zh) * 2015-11-02 2023-03-28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薄膜触控传感器
CN110157025A (zh) * 2018-02-12 2019-08-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板材
CN110157025B (zh) * 2018-02-12 2021-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板材
US11988810B2 (en) 2018-08-14 2024-05-21 Applied Materials, Inc. Multi-layer wet-dry hardcoats for flexible cover lens
CN114096894A (zh) * 2019-06-26 2022-02-25 应用材料公司 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多层覆盖透镜堆叠
CN114026627A (zh) * 2019-06-26 2022-02-08 应用材料公司 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多层覆盖透镜堆叠
EP3990954A4 (en) * 2019-06-26 2023-08-02 Applied Materials, Inc. FLEXIBLE MULTI-LAYER COVER LENS STACKS FOR FOLDABLE DISPLAYS
US11789300B2 (en) 2019-06-26 2023-10-17 Applied Materials, Inc. Flexible multi-layered cover lens stacks for foldable displays
EP3990955A4 (en) * 2019-06-26 2023-11-29 Applied Materials, Inc. SOFT MULTI-LAYER COVER LENS STACKS FOR FOLDABLE SCREENS
CN114096894B (zh) * 2019-06-26 2024-02-23 应用材料公司 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多层覆盖透镜堆叠
US11934056B2 (en) 2019-06-26 2024-03-19 Applied Materials, Inc. Flexible multi-layered cover lens stacks for foldable displays
US11940682B2 (en) 2019-06-26 2024-03-26 Applied Materials, Inc. Flexible multi-layered cover lens stacks for foldable displays
US11940683B2 (en) 2019-06-26 2024-03-26 Applied Materials, Inc. Flexible multi-layered cover lens stacks for foldable displays
CN112992407A (zh) * 2019-12-12 2021-06-18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图案形成透明导电性膜、光学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362222A (zh) * 2020-04-07 2022-11-18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硬涂剂、层叠膜、透明导电膜、光学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362222B (zh) * 2020-04-07 2024-03-15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层叠膜、透明导电膜、光学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50249A (ko) 2013-05-15
JP2013101177A (ja) 2013-05-23
TW201318864A (zh) 2013-05-16
KR101406805B1 (ko)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064B (zh) 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CN103085365A (zh) 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CN103158309B (zh) 硬涂层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CN103135159B (zh) 光学片、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JP2010085978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保護板
KR101386905B1 (ko) 광학 시트 및 터치패널
JP2013020120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2340441B1 (ko) 압출 수지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압출 수지판
WO2011108494A1 (ja) 導電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KR101931386B1 (ko) 적층판, 그리고 그것을 사용한 내찰상성 적층판
KR101640369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용 커버 시트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 패널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따라 제조된 터치스크린 패널
JP4815742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と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365583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保護板
JP2005174665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と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KR20230126290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 윈도우
KR20230126292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 윈도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