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3458A -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3458A
CN103083458A CN2013100217748A CN201310021774A CN103083458A CN 103083458 A CN103083458 A CN 103083458A CN 2013100217748 A CN2013100217748 A CN 2013100217748A CN 201310021774 A CN201310021774 A CN 201310021774A CN 103083458 A CN103083458 A CN 103083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product
tested
wenqingyin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17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军
向飞军
许冬瑾
马兴田
汪涛
孙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NGMEI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Kangme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NGMEI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Kangme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NGMEI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Kangme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NGMEI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217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834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8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3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当归提取物、川芎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熟地黄提取物、黄连提取物、黄柏提取物、栀子提取物、白芍提取物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其中,以上成分的原料药材的质量比为1:1:1:1:1: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单位配方颗粒服用时各药味简单相加带来的不足,建立了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工艺条件和完善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该配方颗粒的质量,而且便于药物储存和患者携带使用。

Description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温清饮药方来源于《万病回春》卷六,为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所著,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治妇人经行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萎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本方实际由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而成,具有养血清火、调营解毒之功,清代以前为妇科专方,主要用于崩漏出血;现代药理作用表明,温清饮具有抗溃疡、提高免疫、抗炎镇痛、解热、镇静、止血等作用。已引申应用于血热蕴结引起的皮肤病、皮肌炎、复发性口疮、红斑狼疮等疾病。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规范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提取、低温浓缩、瞬间干燥等工艺技术而制成的颗粒剂。单味的配方颗粒最早出现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发展加快,约2/3的日本医生在临床中应有配方颗粒剂,在开发研究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中研究的复方配方颗粒约有200种,单味中药浓缩颗粒200余中。我国于90年代初开始研制配方颗粒,以成功研制出400余种单味的中药配方颗粒,复方的配方颗粒剂未见报告。因此复方配方颗粒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广泛的前景。
中医用药讲究整体,辩证施制。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而灵活运用,配方颗粒正适应这一需要,即保留了原中药饮片的特征,又可随证加减。同时中药配方颗粒精选道地药材,遵循炮制规范,采用先进设备、多成分提取工艺,低温浓缩,喷雾干燥,减少了中药加热时间,避免了汤剂煎煮过程中的有效成分的挥发、破坏和变质已经先煎、后下、包煎和煎煮容器不规范导致临床疗效的减弱。同时中药配方颗粒采用铝箔袋包装,剂量准确,避免传统中药饮片贮藏中常见的走油、变色、虫蛀、霉变等难题,有利于药物储存和患者携带使用,省去了煎煮的麻烦,即使出差、旅游,也不会中断治疗。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中实施GMP监控,每个品种自原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的各个环节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文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尽管单味的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很多优点,但在临床药效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中药的临床运用体现了辩证统一的观点,各药物经适当配伍后,既能增强原来药物疗效,又能调和药物偏性,体现了“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传统汤剂中的药物通过共同煎煮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增加疗效,缓和药性。而单味的中药配方颗粒,直接冲服,对它的药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患者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汤剂的应有在人们的脑中已根深蒂固,因此需要加大配方颗粒的宣传突破这种格局。
本发明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选取《金匮要略》经典药方:三黄泻心汤,运用现代提取技术,低温浓缩,喷雾干燥制得复方配方颗粒,工艺稳定可行。既便于临床的使用,具有单味配方颗粒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单味配方颗粒上的药效上的缺陷,充分发挥传统配伍的优势,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所述颗粒包括以下成分:当归提取物、川芎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熟地黄提取物、黄连提取物、黄柏提取物、栀子提取物、白芍提取物。
其中,当归、川芎、黄芩、熟地黄、黄连、黄柏、栀子、白芍作为原料的重量比为1:1:1:1:1:1:1:1。
其中,所述当归提取物为当归挥发油和/或当归干浸膏粉;所述川芎提取物为川芎挥发油和/或川芎干浸膏粉。
优选地,所述黄芩提取物为黄芩干浸膏粉;所述熟地黄提取物为熟地黄干浸膏粉;所述黄连提取物为黄连干浸膏粉;所述黄柏提取物为黄柏干浸膏粉;所述栀子提取物为栀子干浸膏粉;所述白芍提取物为白芍干浸膏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上述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当归、川芎,加水浸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收集挥发油,将煎液过滤留取,然后将挥发油制成挥发油包合物;其中,优选地,利用环糊精法将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挥发油包合物;
b)将黄芩、熟地黄、黄连、黄柏、栀子、白芍经浸泡、加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为清膏,喷雾干燥制得干浸膏粉;其中,优选地,将上述六味药材与步骤a)所余当归和川芎药渣共同炮制制得干浸膏粉;
c)将由步骤a)制得的挥发油包合物和由步骤b)制得的干浸膏粉混合均匀,制粒。
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加水的量为药材重量的6~10倍量,优选8倍量,所述浸泡持续0.5~1.5小时,优选0.5小时;其中,优选地,所述利用环糊精法将挥发油制成挥发油包合物,其步骤包括:将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将β-环糊精与挥发油按12:1~8:1、优选9:1的比例混合,加入6~10体积倍的蒸馏水,加热到30~50℃、优选40℃至溶解,将所得溶液经超声处理、冷藏和过滤后,以乙醇洗涤,并经减压干燥后制得挥发油包合物;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浸泡持续0.5~1.5小时,优选0.5小时;优选地,所述加水煎煮分两次进行,其中,第一次煎煮时加水的量为药材重量的6~10倍量,优选为8倍量,第二次煎煮时加水的量为药材重量的6~10倍量,优选为6倍量;其中,每次煎煮时间为0.5~1.5小时,优选为1小时;其中,所述减压浓缩时的温度为60~90℃,优选为70℃;优选地,所制得的清膏的密度为1.10~1.2g/ml(60℃),优选为1.15g/ml(60℃);优选地,喷雾干燥过程中的进风温度为120~180℃,优选为160℃,出风温度为70~100℃,优选为80℃。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制得颗粒进行分装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定性检测黄连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性检测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上述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药材为黄连,对照品为盐酸小檗碱;
b)定性检测当归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性检测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上述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药材为当归;
c)定性检测川芎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性检测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上述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药材为川芎;
d)定性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性检测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上述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品为栀子苷;
e)定量检测黄芩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量检测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上述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品为黄芩苷;
f)定量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量检测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上述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品为栀子苷;
g)通过炽灼残渣检查法检测重金属含量;
h)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i)通过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测定法检测浸出物含量;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待测品和对照药材分别通过加甲醇、超声处理、过滤处理,留取滤液用作待测品甲醇溶液和对照药材甲醇溶液;
优选地,在步骤b)和步骤c)中,所述待测品通过乙醚提取处理,将乙醚液挥干后得到残渣,向残渣中加入乙酸乙酯至溶解,以制得待测品溶液,所述对照药材通过加乙醚、超声处理、过滤并留取滤液,挥干滤液后得到残渣,向残渣中加入乙酸乙酯至溶解,以制得对照药材溶液;
优选地,在步骤d)中,所述待测品通过加乙醇、超声处理、过滤处理,留取滤液并浓缩,以制得待测品溶液;
优选地,在步骤e)和步骤f)中,所述待测品经加乙醇、超声处理被制成待测品溶液;
优选地,在步骤h)中,所述有机氯农药选自六六六、滴滴涕、五氯硝基苯。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特别说明,所涉及到的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炽灼残渣检查法、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以及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均是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所记载的试验方法进行的。
与传统的温情饮汤剂及其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温清饮按传统方法合煎,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优势,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观念,确保其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克服了目前单位配方颗粒服用时各药味简单相加带来的不足;
2.建立了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工艺条件和完善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该配方颗粒的质量;
3.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便于药物储存和患者携带使用,患者在使用上省去了煎煮的麻烦;
4.对促进传统中医药现代化有较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在25℃条件下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黄连提取物成分的薄层板图,其中:1黄连对照药材、2黄连阴性对照品、3待测品(批号12050101)、4盐酸小檗碱对照品、5待测品(批号12050102)、6黄连阴性对照品、7黄连对照药材;
图2:在25℃条件下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的薄层板图,其中:1待测品(批号12050101)、2待测品(批号12050102)、3待测品(批号12050103)、4栀子苷对照品、5栀子阴性对照品;
图3:在25℃条件下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当归提取物成分和川芎提取物成分的薄层板图,其中:1当归对照药材、2当归阴性对照品、3川芎对照药材、4待测品(批号1205101)、5川芎对照药材、6川芎阴性对照品、7当归对照药材;
图4a-4c:在25℃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黄芩提取物成分含量的专属性试验结果,其中图4a为黄芩阴性对照品、图4b为黄芩苷对照品、图4c为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待测品;
图5:在25℃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黄芩提取物成分含量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
图6a-6c:在25℃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含量的专属性试验结果,其中图4a为栀子阴性对照品、图4b为栀子苷对照品、图4c为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待测品;
图7:在25℃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含量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所述颗粒包括粉末状的当归和川芎挥发油、以及当归、川芎、黄芩、熟地黄、黄连、黄柏、栀子和白芍的干浸膏粉。
其中,该颗粒的处方为:当归4.5g,黄芩4.5g,熟地黄4.5,川芎4.5g,黄连4.5g,黄柏4.5g,栀子4.5g,白芍4.5g。
实施例2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a)制取当归挥发油和川芎挥发油:取当归4.5g、川芎4.5g,通过水蒸气蒸馏3小时,以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另器收集并利用环糊精饱和技术制成挥发油包合物,取收集的挥发油,测量体积,加入2倍体积量乙醇稀释;再取挥发油10倍体积量的β-环糊精,加入1.5倍体积量水研磨10分钟,加入挥发油乙醇稀释液,共同研磨30分钟,放置,晾干后,包合物在40℃条件下减压干燥24小时,取出,研成细粉,备用。利于保存。
b)制取黄芩、熟地黄、黄连、黄柏、栀子、白芍的干浸膏粉:将上述六味药材各4.5g与步骤a)所余药渣浸泡30分钟,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质量水,第二次加6倍质量水,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70℃减压浓缩,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g/ml(60℃)的清膏,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80℃,泵转速2%,干燥得干浸膏粉。
c)将步骤a)制得的挥发油包合物与步骤b)制得的干浸膏粉混合均匀,投入干法制粒机中,制粒。
d)将步骤c)制得的颗粒分装,每袋5g,即得。
实施例3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的工艺优化和筛选:
1)水提工艺影响因素的选择
称取1/10处方量的药材进行水提,加入相当于所加入药材重量的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各煎煮1h以制得浸膏。分别测定第一、二次与第三次煎煮的浸膏得率、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见表1。
表1煎煮次数的选择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以浸膏得率为指标,第三次水提所占浸膏比例为8.7%;以黄芩苷和栀子苷为考察指标,有所下降,说明水提两次基本已提取完全,因此采用水提两次的工艺。
水提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浸泡时间、煎煮时间、水的用量(均用药材重量的倍量表示)。以下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各溶媒用量的工艺,选择L9(34)正交表,重点考察上述三个因素,以黄芩苷的含量和栀子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见表2.
表2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072
试验方法:称取黄芩药材各50g,编号1~9,按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正交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073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081
表4浸膏得率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A 9.511 2 41.899 19.000
B 1.202 2 5.295 19.000
C 4.669 2 20.568 19.000
误差 0.23 6
表5黄芩苷的含量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A 0.103 2 12.875 19.000
B 0.120 2 15.00 19.000
C 0.670 2 83.750 19.000
误差 0.01 6
以浸膏得率为指标分析,加水量和煎煮时间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的主次为A>C>B,最优化工艺条件为:A1B2C1;以黄芩苷为考察指标,煎煮时间有显著性影响,影响主次为C>A>B,最优化工艺为A2B1C2,因B因素没有显著性影响,从节约时间,同时考虑到黄芩苷为重要的控制指标,选择工艺条件为A2B3C2,即提取两次,加水量分别为8倍和6倍,浸泡0.5小时,每次提取2小时。
为确保药液中的成分在后工序处理工艺过程尽量不被破坏,浓缩工艺选用目前中药制药工业中广泛认可的、对有效成分保留较好的真空浓缩,真空度为-0.06,浓缩温度为70℃。
本工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浸膏粉。浸膏粉的含水量对制粒影响较大,应控制在3%以下为好。根据实际生产经验,采用控制药液的相对密度等方法,在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不同药液相对密度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药液相对密度控制在1.10~1.2g/ml(60℃),喷雾效果较理想。
通过多次小试和中试实验,摸索出混合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塔内负压为150pa。
2)制粒工艺考察
增加其流动性及减少吸湿性,故采用干压制粒后再装铝塑袋。在辅料的选择方面,主要从为保证干压制粒的成型和崩解性,选用加入占成品质量比例约为0.5%的硬脂酸镁及5%~20%的淀粉,混匀,在干压制粒机上进行干压,制成12~40目的颗粒,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制粒工艺筛选结果
结果显示,最优干压制粒参数为:进料速度为960rpm,压辊转速为600rpm,制粒速度为580rpm。
实施例4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下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成分检测实施例中,阴性对照品的制备方法相应于实施例2中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只是相应地省去对目标阴性物的给料。例如在制备黄连阴性对照样品的方法中,缺少对黄连药材的给料,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
1)定性检测黄连提取物
黄连对照药材:批号110608541,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盐酸小檗碱:批号为110713-200208,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温清饮待测品:批号12050101、12050102,由实施例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黄连阴性对照品:同待测品同法制备缺黄连药材的阴性对照品;
上述试剂均为分析纯。
薄层板: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待测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0.5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待测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黄连对照药材0.25g,同待测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阴性对照品的制备:取黄连阴性对照品0.5g,同待测品溶液的制备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点样量:各5μl;
点样方式:在25℃条件下进行点状点样;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体积比为3:3.5:1:1.5:0.5:1)为展开剂,置用浓氨试液预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
检视: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结果:待测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未见斑点,显示该方法可靠可行。实验结果见图2。
2)定性检测当归和川芎提取物成分
当归对照药材:批号为120927-201014,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当归阴性对照品:同待测品同法制备缺当归药材的阴性对照待测品;
川芎对照药材:批号为120918-200608,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川芎阴性对照品:同待测品同法制备缺川芎药材的阴性对照品;
温清饮待测品:批号12050101、12050102,由实施例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上述试剂均为分析纯。
薄层板: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待测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0g,加乙醚振荡提取3次,每次20ml,水液备用,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待测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当归、川穹对照药材各0.5g,同待测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取当归、川芎阴性对照品10g,同待测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点样量:各5μl。
点样方式:在25℃条件下进行点状点样。
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为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检视: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结果:待测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对照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则未见斑点,显示该方法可靠可行。实验结果见图3
3)定性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
栀子苷对照品:批号为1204-040618,购于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
栀子阴性待测品对照品:同待测品同法制备缺栀子药材的阴性待测品对照品;
温清饮待测品:批号12050101、12050102由实施例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上述试剂均为分析纯。
薄层板: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待测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g,加70%乙醇50ml,摇匀,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作为待测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1ml含4mg的溶液;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取栀子阴性对照品1g,同待测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点样量:各2μl;
点样方式:在25℃条件下进行点状点样;
展开剂: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为展开剂(体积比为5∶5∶1∶1),展开,取出,晾干;
检视: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结果:待测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色谱中,在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则未见斑点,显示该方法可靠可行。实验结果见图3。
4)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D)定量检测黄芩提取物成分
a)仪器和试剂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e2695;色谱柱:Ecosil HPLC COLUMC18(4.6×250mm,5μm);电子分析天平:XP-6;FA2104;超声提取器:KQ-300VDB型双频数控超声清洗仪;
试剂: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温清饮待测品: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批号:12050101、12050102、12050103、12050104、12050105、12050106);
黄芩苷对照品:购自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批号:1084-050514。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5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b)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待测品溶液的制备:取待测品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摇匀,即得。
c)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待测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d)方法学验证
准确度试验
取已知黄芩苷含量的同一批样品(批号:12050101,含量:1.60%)6份,每份取约0.1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黄芩苷对照品,按b)项中待测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待测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7。
表7准确度测定试验结果(n=6)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41
由上表可知本法回收率良好,适合作为本品的含量测定。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12050101)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6份,按b)项中待测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待测品溶液,分别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见表8。
表8重复性试验结果(n=6)
由上表可知本法重复性良好,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精密度试验
取重复性项下的一份待测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测定黄芩苷峰面积,结果见表9。
表9精密度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43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51
由上表可知本法精密度良好,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专属性试验
按上述阴性对照品的制备方法制备了黄芩阴性对照品;然后按b)项中待测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按以上色谱条件得到对照品、样品、阴性对照的色谱分离图,阴性对照色谱中,在与黄芩苷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应的位置无干扰峰出现。结果见图4。
线性关系试验
精密吸取上述黄芩苷对照品溶液2、5、10、15、20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对黄芩苷浓度进行回归处理,回归方程为Y=2153.2X-27534,r=1。结果见图5。
稳定性考察
按b)项中待测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取同一批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批号110901)的待测品制成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0,2,4,6,8,10小时进样,测定黄芩苷峰面积。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黄芩苷在10小时内稳定。结果见表10。
表10稳定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52
e)样品含量测定
取6批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按拟定含量测定方法操作,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按干燥品计算,结果见表11。
表11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含量测定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53
f)含量限度的确定
由表11可知本品6批样品含量测定数据平均为87.2mg/袋,含量限度按测定结果平均值的80%计算,因此暂定含量限度为每袋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69.8mg。
5)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D)定量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
a)仪器与试药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e2695;色谱柱:Ecosil HPLC COLUMC18(4.6×250mm,5μm);电子分析天平:XP-6;FA2104;超声提取器:KQ-300VDB型双频数控超声清洗仪。
试剂: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待测品: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批号:12050101、12050102、12050103、12050104、12050105、12050106);栀子苷对照品(批号为1204-040618,购自中国固体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体积比为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柱温30℃。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15∶85);检测波长为238nm;柱温:30℃,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b)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待测品溶液的制备:取待测品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摇匀,即得。
c)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待测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d)方法学验证
准确度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样品(批号:12050105,含量:1.456%)6份,每份取约0.1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黄芩苷对照品,按b)项下待测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待测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2。
表12准确度测定试验结果(n=6)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71
由上表可知本法回收率良好,适合作为本品的含量测定。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按b)项下待测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待测品溶液6份,分别测定栀子苷含量,结果见表13。
表13重复性试验结果(n=6)
由上表可知本法重复性良好,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精密度试验:取重复性试验项下的一份待测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测定栀子苷的峰面积,结果见表14。
表14精密度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73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81
由上表可知本法精密度良好,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专属性试验
按上述阴性对照品制备方法制备栀子阴性对照品;然后按b)项下待测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按以上色谱条件得到对照品、样品、阴性对照的色谱分离图,阴性对照色谱中,在与栀子苷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应的位置无干扰峰出现。结果见图6:
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上述栀子苷对照品溶液2、5、10、15、20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对黄芩苷浓度进行回归处理,回归方程为Y=1000000X-19955,r=0.9995,结果见图7。
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待测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0,2,4,6,8,10小时进样,测定栀子苷峰面积。结果见表,结果表明栀子苷在12小时内稳定。结果见表15
表15稳定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82
e)样品含量测定
取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下,按拟定含量测定方法操作,测定栀子苷的含量,结果见表16。
表16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02757273300183
f)含量限度的确定
六批含量测定结果平均值为64.4mg/袋,含量限度按测定结果的80%计算,因此暂定含量限度为每袋含栀子以栀子苷(C17H24O10)计不得少于51.5mg。
6)通过炽灼残渣检查法检测重金属含量;
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照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J)炽灼至完全灰化。取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E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五。
7)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Q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其中,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8)通过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A)检测浸出物
取本品粉末2g,精密称定,精密加乙醇100ml,其中,检测的浸出物不得少于待测品重量的34.3%。

Claims (9)

1.一种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所述颗粒包括以下成分:当归提取物、川芎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熟地黄提取物、黄连提取物、黄柏提取物、栀子提取物、白芍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其中,当归、川芎、黄芩、熟地黄、黄连、黄柏、栀子、白芍作为原料的重量比为1~2:2~4:1~3:2~5:1.5~3:1.5~3:3~4:1~2,优选为1:1:1:1:1: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归提取物为当归挥发油和/或当归干浸膏粉;所述川芎提取物为川芎挥发油和/或川芎干浸膏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芩提取物为黄芩干浸膏粉;所述熟地黄提取物为熟地黄干浸膏粉;所述黄连提取物为黄连干浸膏粉;所述黄柏提取物为黄柏干浸膏粉;所述栀子提取物为栀子干浸膏粉;所述白芍提取物为白芍干浸膏粉。 
5.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当归、川芎,加水浸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收集挥发油,将煎液过滤留取,然后将挥发油制成挥发油包合物;其中,优选地,利用环糊精法将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挥发油包合物; 
b)将黄芩、熟地黄、黄连、黄柏、栀子、白芍经浸泡、加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为清膏,喷雾干燥制得干浸膏粉;其中,优选地,将上述六味药材与步骤a)所余当归和川芎药渣共同炮制制得干浸膏粉; 
c)将由步骤a)制得的挥发油包合物和由步骤b)制得的干浸膏粉混合均匀,利用干法制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加水的量为药材重量的6~10倍,优选8倍,所述浸泡持续0.5~1小时,优选0.5小时;其中,优选地,所述利用环糊精法将挥发油制成挥发油包合物,其步骤包括:将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将β-环糊精与挥发油按12~8:1~2、优选9:1的体积比混合,加入6~10倍体积的蒸馏水,加热到30~50℃、 优选40℃至溶解,将所得溶液经超声处理、冷藏和过滤后,以乙醇洗涤,并经减压干燥后制得挥发油包合物;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浸泡持续30~60分钟,优选30分钟;优选地,所述加水煎煮分两次进行,其中,第一次煎煮时加水的量为药材重量的6~10倍量,优选为8倍量,第二次煎煮时加水的量为药材重量6~10倍量,优选为6倍量;其中,每次煎煮时间为0.5~1小时,优选为1小时;其中,所述减压浓缩时的温度为60~90℃,优选为70℃;优选地,所制得的清膏的密度为1.10~1.2g/ml(60℃),优选为1.15g/ml(60℃);优选地,喷雾干燥过程中的进风温度为120~220℃,优选为160℃,出风温度为60~150℃,优选为8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制得颗粒进行分装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定性检测黄连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性检测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药材为黄连,对照品为盐酸小檗碱; 
b)定性检测当归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性检测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药材为当归; 
c)定性检测川芎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性检测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药材为川芎; 
d)定性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性检测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品为栀子苷; 
e)定量检测黄芩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量检测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品为黄芩苷; 
f)定量检测栀子提取物成分;其中,所述定量检测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的;其中,待测品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对照品为栀子苷; 
g)通过炽灼残渣检查法检测重金属含量; 
h)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i)通过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测定法检测浸出物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a)中,所述待测品和对照药材分别通过加甲醇、超声处理、过滤处理,留取滤液用作待测品甲醇溶液和对照药材甲醇溶液; 
在步骤b)和步骤c)中,所述待测品通过乙醚提取处理,将乙醚液挥干后得到残渣,向残渣中加入乙酸乙酯至溶解,以制得待测品溶液,所述对照药材通过加乙醚、超声处理、过滤并留取滤液,挥干滤液后得到残渣,向残渣中加入乙酸乙酯至溶解,以制得对照药材溶液; 
在步骤d)中,所述待测品通过加乙醇、超声处理、过滤处理,留取滤液并浓缩,以制得待测品溶液; 
在步骤e)和步骤f)中,所述待测品经加乙醇、超声处理被制成待测品溶液; 
在步骤h)中,所述有机氯农药选自六六六、滴滴涕、五氯硝基苯。 
CN2013100217748A 2013-01-21 2013-01-21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Pending CN103083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17748A CN103083458A (zh) 2013-01-21 2013-01-21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17748A CN103083458A (zh) 2013-01-21 2013-01-21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3458A true CN103083458A (zh) 2013-05-08

Family

ID=48196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17748A Pending CN103083458A (zh) 2013-01-21 2013-01-21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834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0554A (zh) * 2016-04-07 2016-07-20 刘学勤 熟地中药酒
CN107742058A (zh) * 2017-09-11 2018-02-27 中山大学 一种研究复方血栓通制剂各药材组分药效关系的方法
CN110873775A (zh) * 2018-08-30 2020-03-10 湖北香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连配方颗粒和配方颗粒中间体的质量检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330A (zh) * 1996-12-19 1998-06-24 付明珠 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病的温清饮胶囊及其配制方法
CN1813833A (zh) * 2005-12-11 2006-08-09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由当归和川芎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法
CN101820893A (zh) * 2007-10-12 2010-09-01 龙角散株式会社 药用粒状凝胶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KR20120038585A (ko) * 2010-10-14 2012-04-24 배정빈 탈모방지용 한방추출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헤어용품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330A (zh) * 1996-12-19 1998-06-24 付明珠 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病的温清饮胶囊及其配制方法
CN1813833A (zh) * 2005-12-11 2006-08-09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由当归和川芎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法
CN101820893A (zh) * 2007-10-12 2010-09-01 龙角散株式会社 药用粒状凝胶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KR20120038585A (ko) * 2010-10-14 2012-04-24 배정빈 탈모방지용 한방추출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헤어용품 조성물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蕙芳: "日本最近上市的汉方新制剂",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0554A (zh) * 2016-04-07 2016-07-20 刘学勤 熟地中药酒
CN107742058A (zh) * 2017-09-11 2018-02-27 中山大学 一种研究复方血栓通制剂各药材组分药效关系的方法
CN110873775A (zh) * 2018-08-30 2020-03-10 湖北香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连配方颗粒和配方颗粒中间体的质量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7255B (zh) 一种脑心通胶囊的含量检测方法
CN105477166A (zh) 一种独活寄生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4345111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01961381A (zh) 一种丹参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CN101002909B (zh) 抗病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控方法
CN103230517B (zh) 一种沙参麦冬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5535237A (zh) 一种桃红四物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3800438A (zh) 川芎茶调制剂和制法
CN108459128B (zh) 一种当归四逆汤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3083458A (zh) 温清饮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4069200B (zh) 一种三黄泻心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2145146A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CN103211907A (zh) 四物汤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3230448A (zh) 一种黄连阿胶汤复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716270B (zh) 一种调经活血中药复方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9030702B (zh) 一种化瘀散结灌肠液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3230453A (zh) 一种茵陈蒿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0585401C (zh) 降脂排毒口服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7202856B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2608249A (zh) 一种藤黄健骨丸的检测方法
CN101647997B (zh) 感冒疏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2429998A (zh) 一种益血膏的检测方法
CN102590423B (zh) 川芎茶调颗粒制剂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
CN101732527A (zh) 舒肝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8535399A (zh) 一种妇炎康丸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