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9878B - 具有方便进出机构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方便进出机构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79878B CN103079878B CN201180040011.7A CN201180040011A CN103079878B CN 103079878 B CN103079878 B CN 103079878B CN 201180040011 A CN201180040011 A CN 201180040011A CN 103079878 B CN103079878 B CN 1030798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r
- attitude
- backrest
- backstop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with pin alignment systems, e.g. with at least one of a plurality of locking pins always aligned w.r.t. at least one of a plurality of pin-receiv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4—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4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其具有座部件;靠背;至少一个调角器,所述调角器能够将靠背以可围绕枢转转轴枢转的方式与座部件连接并且构造成用于在锁定的状态下将靠背保持在相对于座部件的位置中并且在解锁的状态下允许靠背相对于座部件枢转;纵向调节装置,用于纵向调节车辆座椅;和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用于解锁至少一个调角器并且用于操纵提供方便进出功能的纵向调节装置。此外设有控制单元(3)和设置在靠背(10)上的带动器止挡(920),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具有设置在座部件(11)上的控制杠杆(32),所述控制杠杆能够在被动姿态和主动姿态之间调节并且为了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以提供方便进出功能而与纵向调节装置(5)耦联,其中当控制杠杆(32)位于主动姿态时,所述带动器止挡在靠背(10)枢转时与用于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的控制杠杆(32)形成有效连接,相反地,当控制杠杆(32)位于被动姿态时,不与控制杠杆(32)形成有效连接。以该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应用简单的、然而坚固的机构来提供方便进出功能,所述机构能够必要时加装在现有的车辆座椅中或者能够集成在现存的车辆座椅设计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座椅具有座部件、靠背和至少一个调角器,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将靠背以可围绕枢转转轴枢转的方式与所述座部件连接。调角器能够以自身已知的方式构成为非连续式调角器或连续式调角器并且为了调整椅背倾斜度而实现靠背相对于座部件枢转。
如果例如在应用根据从DE102008047660A1中已知的类型的闭锁锁定件的情况下设有非连续式调角器,那么调角器在锁定状态下将靠背相对于座部件位置保持并且实现在解锁的状态下使靠背相对于座部件自由枢转,以便调整椅背倾斜度或者以便在所谓的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将靠背引入向前枢转的姿态中,在所述向前枢转的姿态中,例如为了容易地到达设置在该车辆座椅之后的另一座椅而扩大在该车辆座椅之后的空间。
如果设有例如根据例如从DE102008028102A1中已知的摆动传动装置(Taumelgetriebe)类型的连续式调角器,那么为了提供方便进出功能而设有连续式调角器的附加的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使连续式调角器与靠背或者座部件脱耦,使得靠背在解锁状态下不能够自由地相对于座部件枢转。
在车辆座椅的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相对于座部件将靠背引入到向前枢转的位置中并且同时经由纵向调节装置将车辆座椅引入到前部位置中,使得使用户实现容易地且舒适地到达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之后的座椅上,其中经由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将车辆座椅以纵向可移动的方式例如设置在车辆底板上。为了提供方便进出功能,在靠背的上端部上设置有例如操作杠杆形式的便捷进入操作单元,能够操纵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来解锁至少一个调角器和操纵纵向调节装置。借助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用户能够借助手柄向前枢转靠背并且同时将车辆座椅移动到前部位置中,从而扩大所述车辆座椅之后的空间。
在从DE102004030320B4中已知的车辆座椅中,便捷进入操纵元件经由一个鲍登索与非连续式调角器耦联并且借助另一鲍登索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耦联。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经由这两个鲍登索一方面使非连续式调角器解锁并且另一方面使纵向调节装置解锁,从而能够将靠背枢转到向前翻转的、所谓的方便进出位置中并且车辆座椅能够移动到前部的位置中。
在从DE10353242B3中已知的车辆座椅中,设置在靠背上的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经由鲍登索的一个臂部与可枢转地设置在靠背上的带动器杠杆连接并且借助鲍登索的另一臂部与非连续式调角器连接。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将非连续式调角器解锁并且将在靠背上的带动器杠杆枢转到下述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所述带动器杠杆在枢转靠背时与同心于非连续式调角器设置的带动器盘形成接合并且带动所述带动器盘。在带动器盘上设置有鲍登索,所述鲍登索将带动器盘与纵向调节装置耦联并且在向前枢转靠背时将纵向调节装置解锁。
特别地,在座椅中提供方便进出功能的情况下,即在例如在三排的车辆中以两排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辆座椅中,存在用于提供方便进出功能的简单构造的、然而坚固的操纵机构需求,所述操纵机构实现将向前枢转靠背与向前移动车辆座椅相结合以简化进入到车辆座椅之后。传统的机构相对复杂地构造,需要大量的构件并且尤其在现有的车辆座椅中不能够容易地加装或者集成到现有的设计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应用简单的、然而坚固的用于提供方便进出功能的机构,所述机构必要时能够加装到现有的车辆座椅中并且能够集成到现有的车辆座椅设计中。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来实现,所述车辆座椅具有座部件,靠背,至少一个调角器,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能够将所述靠背以能围绕枢转转轴枢转的方式与所述座部件连接,并且构造成用于在锁定的状态下将所述靠背保持在相对于所述座部件的位置中并且在解锁的状态下允许靠背相对于所述座部件枢转,纵向调节装置,所述纵向调节装置用于纵向调节所述车辆座椅,和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用于解锁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并且用于操纵用于提供方便进出功能的所述纵向调节装置。
因此,车辆座椅具有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设置在座部件上的控制杠杆,所述控制杠杆能够在被动姿态和主动姿态之间调节并且为了操纵纵向调节装置以提供方便进出功能而与纵向调节装置耦联,和
-设置在靠背上的带动器止挡,当控制杠杆位于主动姿态时,所述带动器止挡在靠背枢转时与用于操纵纵向调节装置的控制杠杆形成有效连接,相反地,当控制杠杆位于被动姿态时,不与控制杠杆形成有效连接。
本发明基于下述思想,为了方便进出功能,经由控制单元执行对调角器的解锁过程结合纵向调节装置的操纵过程的控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靠背的枢转运动执行纵向调节装置的操纵。控制单元具有控制杠杆,所述控制杠杆在靠背枢转时没有加载在被动姿态中,使得不操纵纵向调节装置,相反地在靠背枢转时通过如下方式加载在主动姿态中:在靠背上的带动器止挡与控制杠杆形成接触并且带动所述控制杠杆,使得由于靠背的枢转运动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在操纵时,方便进出操纵单元将调角器解锁并且确保控制杠杆达到其主动姿态中,使得在靠背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枢转到向前枢转的姿态中的情况下靠背作用到控制杠杆上并且通过枢转来操纵纵向调节装置,使得车辆座椅能够移动到前部位置中。
通过设有控制单元而使方便进出操纵单元与纵向调节装置例如经由鲍登索进行的(直接的)耦联成为多余。经由控制单元根据靠背的枢转运动进行纵向调节装置的操纵,这具有下述优势,当用户也是实际地使靠背运动以向前枢转时,才操纵纵向调节装置。
因此,通过设置控制单元尤其能够放弃耦联连杆或者鲍登索以用于将方便进出操纵单元与纵向调节装置耦联,由此简化结构并且降低构件的数量。
此外,通过在座部件处设置控制单元和在靠背处设置适当的止挡,能够将具有控制杠杆的所述类型的控制单元后续地加装在车辆座椅中或者集成到现有的车辆设计中,而没有由此改变车辆座椅本身的结构。
控制杠杆优选以可围绕枢转转轴枢转的方式设置在座部件上,其中控制杠杆的枢转转轴不同于靠背的枢转转轴。因此,控制杠杆以其枢转转轴与靠背的枢转转轴间隔并且能够通过围绕其枢转转轴进行枢转而引入到主动姿态或者被动姿态中。
因此,带动器止挡能够设置在靠背上,使得当控制杠杆位于其主动姿态中时,所述带动器止挡在将靠背枢转到向前翻转的、向前枢转的姿态中时带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杠杆。通过带动控制杠杆例如张紧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与控制杠杆耦联的鲍登索并且经由鲍登索操纵纵向调节装置,使得车辆座椅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能够引入到向前姿态中。在此,能够实现带动器止挡和控制杠杆的位置(在其主动姿态中),使得带动器止挡在靠背的预设的枢转路径之后才带动控制杠杆,即没有直接地在靠背的枢转运动开始时与控制杠杆形成接触,而是靠背在此之后才围绕一定的枢转路径进行枢转。因此,优选总是从靠背的相同的枢转位置起带动控制杠杆,使得与靠背的初始姿态无关地、即与刚好调整的椅背倾斜度无关地经由控制杠杆操纵纵向调节装置。
控制杠杆与用于操纵纵向调节装置的鲍登索的耦联能够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经由操纵杠杆来进行,鲍登索接合在所述操纵杠杆上。因此,鲍登索没有直接地与控制杠杆耦联,而是经由操纵杠杆来耦联,其中当控制杠杆位于其主动姿态中并且枢转靠背时,操纵杠杆与控制杠杆有效连接,使得在带动控制杠杆时通过靠背的带动器止挡也带动操纵杠杆并且张紧与操纵杠杆耦联的、用于操纵纵向调节装置的鲍登索时。
控制单元还能够具有可枢转地设置在座部件上的凸轮,所述凸轮为了调节控制杠杆而能够在被动姿态和主动姿态之间进行操纵。在此,例如由塑料构成的凸轮满足摩擦挺杆(Reibdaumen)的功能并且具有与控制杠杆的枢转转轴间隔的枢转转轴,其中在控制杠杆的凸轮枢转时竖起并且从被动姿态中转变到主动姿态中或者相反地从主动姿态中转变到被动姿态中。
在此,凸轮和控制杠杆能够以预张紧的方式设置在座部件上,其中凸轮和控制杠杆例如能够朝向被动姿态预张紧,使得控制杠杆在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情况下位于其被动姿态中。控制杠杆经由凸轮例如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连接,其中操纵力由方便进出操纵单元例如经由鲍登索传递到凸轮上,所述凸轮由于控制杠杆的操纵而被调节并且例如转变到其主动姿态中。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控制单元能够具有复位杠杆,所述复位杠杆可枢转地设置在座部件上并且有利地经由凸轮与控制杠杆有效连接,使得在将靠背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枢转到向前枢转的姿态中的情况下,带动器止挡与用于操纵纵向调节装置的控制杠杆有效连接,相反地,在靠背从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之外被引入到的向前枢转的姿态中向回枢转的情况下,复位杠杆与带动器止挡有效连接并且由此为了使控制杠杆从其主动姿态进行运动而作用到凸轮上。
在此,背景是,靠背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例如能够引入到货运位置中,在所述货运位置中靠背针占据平的、向前翻转的姿态。如果现在靠背在操纵便捷进入单元(例如便捷进入操纵杠杆)的情况下从所述货运位置中再次从所述货运位置中竖起,那么引起对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操纵,使得控制杠杆引入其主动姿态中进而伸入到带动器止挡的调节路径中。这能够引起,带动器止挡在从货运位置中枢转出时向后达到与控制杠杆接触,使得阻止将靠背从货运位置中向回枢转或者甚至是不可能的。为此设有复位杠杆,所述复位杠杆在靠背从向前枢转位置中、例如货运位置中向回枢转时与带动器止挡接触,并且由此经由凸轮作用到控制杠杆上,以便将所述控制杠杆从主动姿态中移出,进而从带动器止挡的调节路径中移出。以该方式,即使为此(错误地)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能够不受阻碍地进行将靠背从货运位置中竖起。
控制单元能够具有端部止挡,所述端部止挡用于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限定靠背的向前枢转的姿态,其方式在于,端部止挡在枢转靠背时界定通过靠背的带动器止挡带动的控制杠杆的调节路径。换而言之,带动器止挡在靠背向前枢转时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带动控制杠杆,直到控制杠杆碰到控制单元的端部止挡上并因此不能够进一步运动。然后,经由控制杠杆和端部止挡也将靠背保持在一定位置中并且不能够继续枢转,使得端部止挡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限定靠背的向前枢转的姿态。
为此能够看出,端部止挡仅仅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限定靠背的向前枢转位置,但是在靠背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枢转时不是用于靠背枢转路径的界限。因此,当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能够与控制单元的端部止挡无关地枢转靠背,并且靠背例如也在所谓的货运功能的范围内引入到平的、完全向前翻转的位置中,以便扩大车辆的存储空间。
控制单元构成为具有保持板的模块化单元,所述保持板通过旋紧、铆接、夹紧或者焊接固定在座部件上。通过模块化的结构方式简化车辆座椅的结构并且尤其简化其装配。为了装配控制单元,能够将所述控制单元以简单的方式例如插到座部件的适配板上并且经由锁定元件与适配板夹紧。
控制单元的各个部件,尤其是凸轮和保持板在本文中能够由塑料制成,使得不由于设置控制单元而显著地提高调角器装置的重量。
靠背的带动器止挡优选固定地设置在靠背上并且例如作为销或者凸起设置在靠背上,例如设置在至少一个调角器的在紧固于椅背的调角器部件上。在向前枢转靠背时,止挡围绕靠背的枢转转轴运动,与控制杠杆形成接触(当所述控制杠杆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处于其主动姿态中时)并且带动所述控制杠杆,使得能够通过控制杠杆操纵纵向调节装置并且能够将车辆座椅向前移动,其中所述枢转转轴相当于至少一个调角器的枢转转轴。
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和至少一个调角器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的操纵经由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来进行。在此,方便进出操纵单元作用到至少一个调角器上以对调角器进行解锁并且同时造成,控制杠杆位于其主动姿态中,使得在向前枢转靠背时带动控制杠杆并且由此操纵纵向调节装置。
原则上,在此能够考虑用于操纵控制杠杆的两种变型形式,在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所述变型形式在控制杠杆的初始姿态中不同。
在第一变型形式中提出,控制杠杆在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位于其被动姿态中,并且通过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才转变到主动姿态中。因此在基本姿态中,操纵杠杆位于被动姿态中。
在第二变型形式中提出,控制杠杆在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位于主动姿态中,即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不必转变到主动姿态中。因此在其基本姿态中,控制杠杆位于主动姿态中。那么,在所述第二变型形式中能够提出,在操纵至少一个调角器以正常地调整靠背时,经由不同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操纵单元、例如手柄或者其他的把手将控制杠杆转变到被动姿态中。
在第一变型形式中能够提出,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经由鲍登索一方面与控制杠杆耦联以用于在主动姿态和被动姿态之间调节控制杠杆并且另一方面与至少一个调角器耦联,其中鲍登索的一个端部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连接,并且鲍登索的另一端部与控制杠杆和至少一个调角器连接。因此,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经由唯一的鲍登索与控制杠杆和调角器连接并且引起,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一方面解锁调角器并且另一方面将控制杠杆转变到主动姿态中。
鲍登索例如能够接合在连杆上,所述连接将鲍登索与调角器和控制杠杆耦联,其中连杆同时也还能够与不同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用于正常地与方便进出功能无关地枢转靠背的操纵元件耦联,使得在操纵时通过鲍登索操纵非连续式调角器和控制杠杆,相反地,在经由另一操纵元件进行操纵时仅仅操纵用于调节靠背的调角器,但是在此控制杠杆保留在其被动姿态中。
在该变型形式中,当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时,控制杠杆在其基本姿态中位于被动姿态中,并且首先通过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转变到其主动姿态中并且在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操纵结束之后返回到基本姿态中。
在第二变型形式中,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经由鲍登索与至少一个调角器连接,其中控制单元的控制杠杆在其基本姿态中位于主动姿态中并且与至少一个调角器的不同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操纵元件耦联成,使得在操纵操纵元件时将控制杠杆转变到被动姿态中。换而言之,在所述变型形式中存在方便进出操纵单元仅与调角器的连接,所述调角器经由鲍登索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解锁。如果接着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枢转靠背,那么带动在其正常姿态中位于主动姿态中的控制杠杆,并且由此操纵纵向调节装置。如果要在方便进出功能外例如在货运功能的范围内为了调整椅背倾斜度或者为了向前翻转靠背而枢转靠背,那么经由不同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操纵元件将控制杠杆转变到其被动姿态中,并且此外将非连续式调角器解锁,使得靠背能够枢转,但是在此不达到与控制杠杆的接触。那么,在操纵元件的操纵结束时,控制杠杆返回其基本姿态(相当于主动姿态)。
当至少一个调角器位于其锁定状态并且没有被操纵时,控制杠杆总是位于其基本姿态中。
为了避免在靠背向前枢转和车辆座椅向前移动时靠背从方便进出位置中不期望地枢转回来,附加地能够设置椅背锁定单元,以用于将靠背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中。
椅背锁定单元例如能够构成为,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根据所述车辆座椅的纵向位置将靠背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中。为此,椅背锁定单元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例如能够具有可与靠背的固定的部段形成接合以锁定的、可枢转地设置在座部件上的闭锁卡爪,所述闭锁卡爪经由鲍登索或者连杆与可枢转地设置在座部件上的释放杠杆连接。释放杠杆根据车辆座椅的纵向位置引入到释放姿态中或者引入到闭锁姿态中,在所述释放姿态中闭锁卡爪没有与靠背的固定的部段接合,在所述闭锁姿态中闭锁卡爪与固定的部段接合。释放杠杆例如可枢转地设置在纵向调节装置的紧固于座部件的上导轨上并且与在纵向调节装置的可相对于上导轨移动的下导轨上的、纵向延伸的止挡带共同作用,以用于根据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纵向位置来将释放杠杆转变到释放姿态或者闭锁姿态中。
借助于释放杠杆根据纵向位置控制闭锁卡爪,其中当达到车辆座椅的预设的纵向位置时,通过与在下导轨上的止挡带的共同作用将释放杠杆自动枢转到其闭锁姿态中,从而使得在所述纵向位置中将靠背锁定在其向前枢转的姿态中。
为此,能够相对于座部件朝向下述姿态预张紧闭锁卡爪,在所述姿态中所述闭锁卡爪与靠背的固定的部段接合。因此,为了解锁闭锁卡爪,通过经由释放杠杆控制的鲍登索或者连杆使闭锁卡爪脱离接合(当释放杠杆位于释放姿态中时),而为了锁定释放杠杆(当释放杠杆位于闭锁姿态中时)不经由鲍登索或者连杆施加拉力并且闭锁卡爪在其预应力的作用下自动地枢转到其接合姿态中。
尤其当车辆座椅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向前移动超过纵向调节舒适区域时,经由椅背锁定单元锁定靠背。在此,纵向调节舒适区域限定为下述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通过正常地操纵纵向调节装置可以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无关地对车辆座椅进行纵向调节,即下述区域,在所述区域中车辆乘客通常能够根据其体型而舒适地坐在车辆座椅上。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车辆座椅向前移动超过所述纵向调节舒适区域,即例如超过纵向调节舒适区域而接近设置在该车辆座椅之前的另一车辆座椅,其中靠背经由椅背锁定单元来锁定,并且因此一旦车辆座椅离开舒适区域,就不再能够容易地枢转回来。
在一个优选的扩展方案中,椅背锁定单元构成为,使得当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时,能够操纵所述椅背锁定单元仅用于将靠背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中。这基于下述思想,靠背锁定不仅与纵向调节装置的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纵向位置相关,而且还考虑如下作为附加条件,即是否通过相应地作用到控制单元的控制杠杆上而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
背景是,锁定本身不应当在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中进行,但是应当在离开纵向调节舒适区域时然后直接地进行锁定。然而,通过经由在先描述类型的释放杠杆进行控制不能够容易地实现这种突然的过渡,从而能够给出如下过渡区域,在所述过渡区域中释放杠杆将要枢转到其闭锁姿态中,然而(仍)没有完全地枢转到闭锁姿态中。因为在纵向调节舒适位置之外必须确保锁定靠背,所以所述过渡区域通常完全地位于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中,然而这能够导致,当车辆座椅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移动到接近舒适区域的纵向调节位置的前端部中时,也进行靠背的锁定。这能够引起,在舒适区域之内的最前的纵向调节位置中(即在接近纵向调节舒适区域的前端部的位置中)当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将靠背枢转到货运位置中时,能够造成将靠背锁定在相当于靠背方便进出位置的靠背向前枢转姿态中,从而使得靠背被阻碍或甚至完全不能转变到货运位置中,其中在所述货运位置中将靠背向前翻转到尽可能平的位置中。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靠背锁定能够设计为,仅当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时,才允许进行锁定,使得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正常地调节靠背时无论如何都能够不受椅背锁定单元阻碍地进行调节移动并且在车辆座椅的任何纵向调节位置中都可以过渡到货运位置中。
为此,椅背锁定单元例如具有保持卡爪,当操纵控制单元的操纵杠杆不为了操纵纵向调节装置而被操纵时,所述保持卡爪将椅背锁定单元的锁定钩保持与靠背的固定的部段脱离接合,其中鲍登索接合在所述操纵杠杆上以用于与纵向调节装置耦联。
用于将靠背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中的这种椅背锁定单元通常具有
-可与靠背的固定的部段形成接合以用于锁定的、可枢转地设置在座部件上的闭锁卡爪,和
-经由鲍登索或者连杆与闭锁卡爪连接的、可枢转地设置在座部件上的释放杠杆,
其中能够根据车辆座椅的纵向位置将释放杠杆引入到释放姿态中或引入到闭锁姿态中,在所述释放姿态中闭锁卡爪不与靠背的固定的部段接合,在所述闭锁姿态中闭锁卡爪与固定的部段接合。这种椅背锁定单元也能够与之前描述类型的控制单元无关地应用。
通常,纵向调节装置能够具有与座部件连接的上导轨;下导轨,所述上导轨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下导轨上;用于将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纵向位置锁定的、可枢转地设置在上导轨上的锁定杠杆;和可枢转地设置在上导轨上的、与控制单元耦联的耦联元件。耦联元件经由控制单元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为了松开纵向调节装置的锁定而能够与锁定杠杆形成有效连接。
控制单元经由耦联杠杆与纵向调节装置形成有效连接并且操纵纵向调节装置,其中控制单元的控制杠杆例如经由鲍登索与纵向调节装置的耦联杠杆耦联。
纵向调节装置能够实现所谓的动态止挡,所述动态止挡用于,在正常地纵向调节车辆座椅时将调节路径限制于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使得车辆座椅在这种正常调节时不能移动超过所述纵向调节舒适区域。相反地,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时,所述动态止挡变得无作用,使得车辆座椅也能够超过纵向调节舒适区域引入到向前移动的位置中,以便最大化用于进入到车辆座椅之后的空间。
在这种动态止挡的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中,纵向调节装置能够包括与控制单元有效连接的、可枢转地设置在上导轨或下导轨上的止挡杠杆,所述止挡杠杆具有止挡姿态和释放姿态,在所述止挡姿态中止挡杠杆没有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经由控制单元枢转,在所述释放姿态中所述止挡杠杆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经由控制单元枢转。止挡杠杆构成为,在止挡姿态中与在另一导轨处的止挡(即当止挡杠杆安装在上导轨处时在下导轨处的止挡,或者当止挡杠杆安装在下导轨处时在上导轨处的止挡)共同作用以界定上导轨和下导轨相对彼此的纵向调节路径,相反在释放姿态中没有与止挡共同作用。
因此,纵向调节装置具有用于实现动态止挡的止挡杠杆,所述止挡杠杆能够经由控制单元操纵。在与方便进出功能无关的正常的纵向调节的范围内,止挡杠杆位于相当于止挡姿态的正常使用姿态中,在所述正常使用姿态中所述止挡杠杆与用于界定上导轨和下导轨彼此的调节路径的固定的止挡共同作用。如果相反地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并且在向前枢转靠背时带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杠杆,那么由此将止挡杠杆枢转到释放姿态中,在所述释放姿态中所述止挡杠杆能够与止挡共同作用,使得车辆座椅能够移动超过止挡。
在这种纵向调节装置的第一具体的变型形式中,止挡杠杆可枢转地设置在上导轨上并且构造成,在所述释放姿态中为了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松开纵向调节装置的锁定而作用到耦联元件上。经由控制单元的控制杠杆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枢转止挡杠杆,因此到达其释放姿态中,在所述释放姿态中排除与止挡的共同作用并且同时作用到纵向调节单元的耦联元件上,以便取消锁定杠杆的锁定并且解锁纵向调节装置,使得能够纵向地移动车辆座椅。
在所述变型形式中,经由止挡杠杆(例如经由接合在止挡杠杆上的鲍登索)进行控制单元与纵向调节装置的耦联,所述止挡杠杆因此满足双重功能,其方式在于,所述止挡杠杆一方面用于提供动态止挡(在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情况下)并且另一方面用于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的锁定杠杆。
在第二变型形式中,止挡杠杆可枢转地设置在下导轨上。在该情况下,耦联元件构造成为了将止挡杠杆经由可倾翻地设置在下轨的摇杆转变到所述释放姿态中而作用到止挡杠杆上。因此,止挡杠杆不直接地与控制单元连接。相反地,控制单元例如能够经由鲍登索与可枢转地设置在上导轨上的耦联元件连接,即经由控制杠杆枢转并且经由摇杆作用到在下导轨上的止挡杠杆上,以便将止挡杠杆转变到其释放姿态中。
在该情况下需要经由耦联元件和摇杆将止挡杠杆与控制单元耦联,因为止挡杠杆设置在下导轨上进而在车辆座椅纵向移动时相对于控制单元移动,这样经由摇杆和耦联元件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提供用于将止挡杠杆转变到其释放姿态中的间接的耦联。
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车辆座椅移动到向前姿态中,以便尤其为了容易地、舒适地进入而扩大在车辆座椅之后的空间。在成功进入之后或者当不再需要空间时,将车辆座椅从其方便进出位置中复位,其中有利的是,车辆座椅在复位时应以轻松且易于操作的方式达到优选的使用姿态中。为此能够设有所谓的记忆卡爪,所述记忆卡爪以预张紧的方式可枢转地设置在纵向调节装置的耦联元件上,使得记忆卡爪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耦联元件时与下导轨的接触部段形成接触,以便使上导轨在达到预设的锁止位置时与下导轨锁止。为此,记忆卡爪能够具有至少一个锁止齿,所述锁止齿构造成,在达到锁止位置时与在下导轨上的切口接合。
记忆卡爪用于,在车辆座椅从向前枢转的、向前移动的方便进出位置中复位时实现将车辆座椅锁止在优选的纵向位置中。为此,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枢转耦联元件以操纵纵向调节装置时,将记忆卡爪引入接合位置中,即与在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的下导轨上的接触部段形成接触,在此记忆卡爪相对于耦联元件枢转并且借助预应力压靠接触部段,使得在移动车辆座椅时记忆卡爪沿着接触部段滑动。
在此,记忆卡爪的一个或多个齿能够构成为,使得通过例如以适当的方式斜切齿,而在向前移动车辆座椅时所述齿不能够锁止在下导轨上的相应的切口中。相反地,在移回车辆座椅时,齿达到与在下导轨上的切口接合并且因此将车辆座椅保持在一定位置中,使得车辆座椅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不能够继续向后调节(显然地,在正常的纵向调节的范围内可以经由纵向调节装置进行车辆座椅的纵向位置的匹配)。
为此,锁止齿能够构成为在沿向后方向移动车辆座椅时以如下方式自锁,即,使得锁止齿不能够从下导轨上的切口中滑出,而是在力作用时将记忆卡爪压入到切口中。
为了松开锁定,耦联元件能够结合设置在其上的记忆卡爪一起枢转,使得将锁止齿从切口中移出并且取消接合。
附图说明
下面,应当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明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其示出:
图1示出具有座部件和经由两个调角器与座部件可枢转地耦联的靠背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所述靠背能够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结合车辆座椅的向前移动来向前枢转;
图2A、2B示出正常地枢转靠背时的车辆座椅的调角器的视图;
图3A-3C示出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向前枢转靠背时的调角器的视图;
图4A-4C示出用于一方面经由方便进出操纵单元和另一方面经由不同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操纵元件操纵调角器的机构的第一实施形式;
图5A-5C示出用于一方面经由方便进出操纵单元和另一方面经由不同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的操纵元件操纵调角器的机构的第二实施形式;
图6A、6B示出用于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将靠背锁定在向前枢转的位置中的椅背锁定单元的视图;
图7A、7B示出与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的车辆座椅的纵向位置相关的椅背锁定单元的控制装置的视图;
图8A-8C示出具有要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的、所谓的动态止挡的纵向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形式;
图9A、9B示出具有动态止挡的纵向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形式;
图10A-10C示出具有记忆卡爪的纵向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形式的视图,所述记忆卡爪在车辆座椅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复位时将车辆座椅锁定在纵向位置中;
图11示出具有复位杠杆的控制单元的改型的实施例的视图;
图12示出椅背锁定单元的改型的实施例的视图;
图13A、13B示出在不同姿态中的椅背锁定单元的视图;
图14示出椅背锁定单元的另一改型的实施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车辆座椅1的立体总览图,所述车辆座椅例如在具有三排的车辆中以两排构成为后座椅并且具有靠背10,所述靠背经由两个构成为非连续式调角器的调角器91、92可枢转地与座部件11连接。
例如根据DE102008047660A1的类型构成的调角器91、92经由沿着靠背10的枢转转轴S延伸的轴93相互连接,其中通过旋转轴93能够操纵调角器91、92,以便相对于座部件11枢转靠背10。
座部件11经由纵向引导机构8能够沿车辆座椅的纵向方向可移动地与车辆底板连接并且具有仅在图1中表明的纵向调节装置5,其中所述纵向引导机构包括两个设置在车辆底板上的下导轨81、82和可纵向移动地安装在下导轨81、82上的上导轨83、84,其中经由所述纵向调节装置能够将上导轨83、84与下导轨81、82锁止以用于将车辆座椅1锁定在一定的纵向位置中并且所述纵向调节装置能够经由在前侧设置在座部件11上的操纵杠杆7来操纵以用于纵向调节车辆座椅1。
调角器91、92以自身已知的方式分别具有与紧固于座部件的、与座部件11的框架部件110、111连接的调角器部件和紧固于椅背的、与靠背10的框架部件100、101连接的调角器部件,所述调角器部件能够相互枢转以用于枢转靠背10。
为了在这种车辆座椅1中实现进入到位于车辆座椅1之后的空间、例如车辆的设置在车辆座椅1之后的其他长座椅,车辆座椅1具有所谓的方便进出功能,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靠背10能够被引入到向前枢转的位置中,并且车辆座椅1在靠背10向前枢转的情况下能够被引入到向前移动的位置中。为了提供所述方便进出功能,车辆座椅1具有设置在靠背10的上端部上的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设置在调角器92附近的控制单元3、与控制单元3共同作用的椅背锁定单元4和所谓的记忆单元6,所述记忆单元在车辆座椅1从方便进出位置中复位时与纵向调节装置5共同作用以将车辆座椅1锁止在前部的舒适位置中。
图1中示出的车辆座椅1的特征是,为了提供方便进出功能而设置在车辆座椅1上的、模块化构成的并且分别经由鲍登索51、43相互耦联的各个单元。在此,这些单元构成为,使得其能够加装在现有的车辆座椅1中或者容易地集成到现有的车辆座椅设计中,而此外基本上不改变车辆座椅1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下面要详细地阐明各个单元2、3、4、5、6的工作原理,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单元2、3、4、5、6不必一定以组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例如椅背锁定单元4或者记忆单元6也能够与所描述类型的控制单元3无关地在完全不同类型的便捷进入系统中使用。
此外,不强制要求:在车辆座椅1中存在整个单元。因此,例如也能够考虑,弃用椅背锁定单元4和/或记忆单元6,以便实现具有简单的方便进出功能的低成本的车辆座椅1。在此,具有所描述的方便进出功能和尤其控制单元3的车辆座椅1实现,以模块的方式将各个单元2、3、4、5、6相互组合并且必要时也能够除去这些单元。
首先,根据图2至5描述控制单元3的工作原理。
控制单元3具有控制杠杆32,所述控制杠杆以可围绕枢转转轴320枢转的方式设置在保持板34上并且经由保持板34设置在座部件11的框架部件111上。在保持板34上设置有凸轮31和操纵杆33,所述凸轮例如由塑料制成、可围绕枢转转轴310枢转,并且所述操纵杠杆可围绕枢转转轴320枢转。凸轮31用于操纵控制杠杆32以用于将控制杠杆32在图2A和2B中示出的被动姿态和在图3A至3C中示出的主动姿态之间调整,在所述被动姿态中所述控制杠杆不能够与靠背10的紧固于椅背的止挡920交互作用,在所述主动姿态中所述控制杠杆能够与止挡920交互作用。
操纵杠杆33在端部上经由耦联点331与鲍登索51的牵引机构510连接以用于将控制单元3与纵向调节装置5连接并且在其一个端部上具有止挡330以用于与在控制杠杆32上的止挡322交互作用。操纵杠杆33在其载有耦联点331的端部处在保持板34上的滑槽340中引导。
控制单元3用于在车辆座椅1的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在此,控制单元3根据靠背10的枢转运动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以向前移动车辆座椅1。
控制单元3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图2A、2B中首先示出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的正常调节过程中的靠背10的枢转。在这种正常枢转的情况下,即在正常使用靠背10的情况下,控制杠杆32位于被动姿态中,使得具有设置在其上的钩子321的控制杠杆32不能够与靠背10的止挡920交互作用。如果通过操纵调角器91、92(见图1)枢转靠背,那么这在不加载控制杠杆32的情况下进而在不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的情况下进行。以该方式能够调整靠背10的倾斜姿态并且靠背10例如也能够引入到所谓的货运位置中、即引入到水平的或者接近水平的姿态中,在所述姿态中最大化货舱的存储空间。
图3A至3C中示出的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控制杠杆32经由凸轮31围绕其枢转转轴320枢转并且引入到图3A中示出的主动姿态中。如果操纵与调角器91、92耦联的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并且由此将调角器91、92解锁,那么靠背10能够如在图3B中示出的那样围绕枢转转轴S向前枢转,使得紧固于椅背的止挡920围绕枢转转轴S旋转并且接近控制杠杆32的钩子321。在将靠背10围绕预设的枢转路径枢转之后,止挡920与钩子321接触并且如在图3C中所示带动所述钩子,直到控制杠杆32达到接触设置在保持板34上的端部止挡341,进而不再能够继续枢转,使得经由控制杠杆32和紧固于椅背的带动器止挡920阻止靠背10继续枢转。
在图3A中示出的主动姿态中,控制杠杆32以其钩子321位于带动器止挡920的枢转路径中并且同时以其止挡322接触操纵杠杆33的止挡330。如果如在图3B和3C中示出通过靠背10的枢转带动控制杠杆32,那么同时也经由将控制杠杆32的止挡320与操纵杠杆33的止挡330接触来带动操纵杠杆33并且使所述操纵杆围绕枢转转轴320枢转,由此对经由耦联点331与操纵杠杆33耦联的鲍登索51借助其牵引机构510进行操纵,以解锁纵向调节装置5。
因此,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靠背10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的枢转运动来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由于经由控制单元3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而不需要将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与纵向调节装置5直接地连接。纵向调节装置5的操纵仅仅经由控制单元3来进行。
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控制单元2的控制杠杆32位于图3A中示出的主动姿态中,其中存在两种用于操纵控制杠杆32的方案。
一方面,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与调角器91、92连接并且此外还与凸轮31连接,使得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时一方面解锁调角器91、92并且另一方面经由凸轮31将控制杠杆32竖起到其根据图3A的主动姿态中。在该情况下,控制杠杆32在正常状态下位于根据图2A的被动姿态中(其中所述控制杠杆优选通过适当的弹簧元件预张紧到所述被动姿态中)并且首先在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的操作的范围内转变到其根据图3A的主动姿态中。
另一方面也可性的是,控制杠杆32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根据图3A的主动姿态中,使得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不需要操纵控制杠杆32。在该情况下,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仅与调角器91、92耦联,但是不与控制单元3耦联。
为了在所述第二变型形式中设计靠背10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的正常枢转,那么不同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的操纵元件与控制单元3耦联并且尤其与控制杠杆32耦联,使得在操纵所述其他操纵元件时将用于正常枢转靠背10的控制杠杆32引入其根据图2A和2B的被动姿态中。
图4A至4C首先示出一个实施形式,其中控制单元3的控制杠杆32首先通过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转变到其根据图3A的主动姿态中,即在正常状态下位于根据图2A和2B的被动姿态中。
在图4A和4B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经由鲍登索20与例如由塑料制成的耦联元件35连接,其中所述操纵单元例如由可枢转地设置在靠背10上的、手动的操纵杠杆构成,所述操纵杠杆与鲍登索20连接,其中所述耦联元件围绕枢转转轴351安装在座部件11的框架部件111上。耦联元件35一方面经由耦联销352与耦联杆951有效连接并且另一方面经由边缘侧的切口350与凸轮41有效连接,所述耦联销接合到与操纵元件95连接的耦联杆951的切口952中,与凸轮31(见图3A至3C)连接的耦联销311接合到切口350中。
操纵元件95用于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操纵调角器91、92,例如用于调节椅背倾斜度或者用于将靠背10转变到货运位置中,其中所述操纵元件围绕枢转转轴950安装在座部件11的框架部件111上并且以可关于枢转转轴954枢转的方式与耦联杆951耦联。为此,耦联杆951经由枢转转轴953与杠杆94连接并且经由杠杆94与调角器92或者轴93连接。
能够经由为用于手动操纵的把手的操纵元件95操纵调角器91、92,而不同时加载控制单元3,即不将控制杠杆32从被动姿态(图2A、2B)转变到其主动姿态(图3A)中。
这在图4B中示出。为了操纵而围绕枢转转轴950枢转操纵元件95并且由此运动耦联杆951并且经由耦联杆951也运动杠杆94,由此旋转轴93并且操纵调角器91、92以解锁,使得靠背10能够围绕枢转转轴S枢转。通过将耦联元件35借助耦联销352接合到相当于长孔的切口952中,而使得不通过操纵操纵元件95来运动耦联元件35(切口952相对于耦联销352移动,而不将操纵力传递到耦联销352上)。
如果相反地,如在图4C中示出,在经由鲍登索20和鲍登索20的接合在耦联元件35上的接合点353上的牵引机构200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的情况下将耦联元件35以图4C中示出的方式围绕其枢转转轴351枢转,那么一方面经由耦联元件311以图3A示出的方式将控制单元3的凸轮31枢转到主动姿态中以竖起控制杠杆32,并且同时耦联元件35经由耦联销352作用到耦联杆951上,使得由于耦联元件35的枢转运动向下调节耦联杆951并且枢转杠杆94,使得旋转轴93并且操纵调角器91、92以解锁。
因此,通过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一方面将控制杠杆32引入到其主动姿态中,并且同时对调角器91、92解锁,使得靠背11能够围绕枢转转轴S枢转并且在枢转时以图3A至3C中示出的方式带动控制杠杆32并且经由鲍登索51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
图5A至5C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控制杠杆32在正常状态下位于根据图3A的主动姿态中,因此不必通过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转变到其主动姿态中,但是在操纵不同于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的操纵元件5时必须将控制杠杆从主动姿态引入到根据图2A的被动姿态中,以便能够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枢转靠背10。
在图5A至5C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杠杆32朝向其主动姿态预张紧并且在正常状态下位于根据图3A的主动姿态中。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在该情况下仅与调角器91、92或者轴93连接并且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轴93和调角器91、92以用于解锁。
在图5A至5C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框架调角器111上以围绕枢转转轴351’可枢转的方式设置耦联元件35’,所述耦联元件经由耦联销352’与控制单元3的凸轮31连接(如在下文中只要有效就对于相同功能的构件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耦联销352’在此安装在耦联杆951’的切口952’中,其中耦联杆951’一方面在长孔形式的切口955’上经由连接点953’与杠杆94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在枢转转轴954上与围绕枢转转轴950安装在座部件11的框架部件111上的操纵元件95连接。
图5A首先示出其中既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也不操纵操纵元件95的初始姿态。调角器91、92在该情况下锁定并且将靠背10保持在该位置中。控制杠杆32位于其根据图3A的主动姿态中。
图5B示出在操纵操纵元件95以正常地调节靠背10时的状态。为此,操纵元件95围绕枢转转轴950枢转并且由此运动耦联杆951’,使得杠杆94枢转并且同时耦联元件35’也沿箭头的方向围绕其枢转转轴351’枢转。通过操纵操纵元件95,旋转轴93并且解锁调角器91、92,并且同时运动耦联元件35’,所述耦联元件由此枢转凸轮31并且将控制杠杆32从其主动姿态中转变到根据图2A和2B的被动姿态中(控制杠杆32在所述变型形式中预张紧到被动姿态中,而凸轮31预张紧到主动姿态中)。
因此,靠背10能够枢转,其中不由此加载控制单元3并且不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
如果相反地,如图5C中示出的那样,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并且由此解锁调角器91、92,那么枢转杠杆94并且以其连接点953’在耦联杆951’的长孔形的切口955’中滑动,而没有移动耦联杆951’。因此,不操纵耦联元件35’,并且凸轮31保持在该位置中,使得控制杠杆32也保留在根据图3A的主动姿态中。如果从现在开始枢转靠背10,那么紧固于椅背的带动器止挡920与控制杠杆32形成接触并且以之前描述的方式带动所述控制杠杆,使得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来向前移动车辆座椅1。
图11示出控制单元3的一个改型的设计方案,所述控制单元中设有附加的复位杠杆36,所述复位杠杆围绕同心于端部止挡341的枢转转轴可枢转地设置在保持板34上并且与控制杠杆32和凸轮31经由臂部361和以突起部段的形式构造在复位杠杆36上的凸起363有效连接。
复位杠杆36用于:当靠背10例如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的情况下再次从向前翻转的货运位置中竖起时,与带动器止挡920共同作用地将控制杠杆32从带动器止挡920的运动轨道中移出。在此,靠背10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枢转到货运位置中,使得在如图11中表明的货运位置中靠背10占据向前翻转的、接近水平的姿态,在所述姿态中带动器止挡920围绕椅背枢转转轴S枢转超出控制杠杆32、尤其是其钩子321。
如果靠背10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的情况下再次从所述货运位置中竖起,那么控制杠杆32位于其如图11中示出的主动姿态中。为了在向回枢转靠背10进而随之发生的向回枢转带动器止挡920时阻止带动器止挡920碰撞到控制杠杆32上,复位杠杆36与凸轮31和控制杠杆32有效连接并且借助止挡凸起362伸入到带动器止挡920的运动轨道中,使得在围绕枢转转轴S向回枢转靠背10时带动器止挡920与所述止挡凸起362处于接触并且由此复位杠杆36围绕其枢转转轴360(在根据图11的视图中是逆时针的)枢转。由此,复位杠杆36经由其臂部361作用到凸轮31上并且调节所述凸轮,使得凸轮31不再将控制杠杆32按压到主动姿态中,并且由此控制杠杆32由于其预张紧而从主动姿态转变到被动姿态中,以该方式,将控制杠杆32从带动器止挡920的运动轨道中移出,使得能够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的情况下将靠背10从货运位置竖起而不被控制杠杆32妨碍。
在将控制杠杆32转变到主动姿态中时,控制杠杆32作用到复位杠杆36的凸起363上并且因此将所述复位杠杆(顺时针地)围绕枢转转轴360枢转,使得将复位杠杆36引入图11中示出的姿态中,在所述姿态中所述复位杠杆以其止挡凸起362伸入到带动器止挡920的运动轨道中。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向前枢转靠背10时,复位杠杆36没有作用,因为如之前根据图3A至3C描述的,带动器止挡920在向前枢转的方向上(图11中时逆时针的)靠近控制杠杆32的钩子321。仅在带动器止挡920向回接近控制杠杆32时,即例如在靠背10从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靠背10被引入到的货运位置中竖起时,带动器止挡920能够达到与复位杠杆36接触。
复位杠杆36与控制杠杆32轴向错开地设置并且相应地以其臂部361在控制杠杆32的钩子321下方延伸通过,如在图11中示出。凸起363轴向地突出并且伸入到控制杠杆32的轴向平面中,使得经由凸起363使复位杠杆36与控制杠杆32有效连接。
下面,根据图6A和6B和图7A和图7B详细阐明椅背锁定单元4。在本文中还需要指出的是,椅背锁定单元4不必须一定存在,而是当期望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将靠背10锁定在向前枢转的位置中时,椅背锁定单元能够以模块化的方式作为附件组来提供。
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类型的椅背锁定单元4也能够与控制单元3无关地使用在具有其他结构的便捷进入机构中。
图6A和6B中示出的椅背锁定单元4具有闭锁卡爪41和弯曲元件42,所述闭锁卡爪和弯曲元件经由枢转转轴410或者枢转转轴420可枢转地设置在保持板40上。弯曲元件42用于围绕枢转转轴410调节闭锁卡爪41并且为此具有弯曲部段422,所述弯曲部段贴靠在闭锁卡爪41的部段上并且在图6A中示出的释放姿态和在图6B中示出的闭锁姿态之间调节闭锁卡爪41。
在根据图6B的闭锁姿态中,闭锁卡爪41借助设置在背离枢转转轴410的端部上的凸起411接合到在带动器止挡920上的切口921中,使得在闭锁姿态中锁定靠背10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枢转。
椅背锁定单元4根据车辆座椅1的纵向位置来控制并且用于,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将靠背10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见图3C)中。在此,应当在车辆座椅1向前移动并且离开舒适区域时进行锁定,在所述舒适区域之内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正常地纵向调节车辆座椅。此处的背景是,当车辆座椅1仍位于其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之内时,靠背10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不应当锁定,因为在所述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中应当可以容易地竖起靠背10。如果车辆座椅1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相反地向前移动超过纵向调节舒适区域,那么靠背10不应当能容易地被竖起,而是当车辆座椅1再次复位回到其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中时才被竖起。
椅背锁定单元4的控制在图7A和7B中示出。为此,椅背锁定单元4具有释放杠杆44,所述释放杠杆经由连接板46和枢转转轴440可枢转地设置在上导轨84上并且经由鲍登索43与弯曲元件42耦联。在此,鲍登索43一方面在释放杠杆44的接合点441处和另一方面在弯曲元件42的接合点421与牵引机构430接合。
释放杠杆44与固定地设置在下导轨82上的止挡带45共同作用,以便控制椅背锁定单元4。如果如图7A中示出车辆座椅1位于其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之内,那么释放杠杆44借助凸起442靠置于止挡带45并且位于图7A中示出的枢转姿态中。在所述姿态中,弯曲元件42经由鲍登索43进行枢转,使得闭锁卡爪41位于释放姿态中。
弯曲元件42朝向闭锁姿态预张紧并且闭锁卡爪41朝向其释放姿态预张紧,使得当释放杠杆以其凸起442靠置于止挡带45时,闭锁卡爪41由于其预张紧而自动地达到图7A中示出的释放姿态中。
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车辆座椅通过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并且通过解锁纵向调节装置5而经由控制单元3向前移动。由此,释放杠杆44以其凸起442沿着止挡带45滑动,并且当车辆座椅1向前移动超过其纵向调节舒适区域时到达图7B中示出的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释放杠杆44不再以其凸起442靠置于止挡带45进而枢转到图7B中示出的枢转姿态中。由此运动鲍登索43的牵引机构430,并且弯曲元件42由于其凸起围绕枢转转轴420枢转到闭锁姿态中,使得经由弯曲部段422将闭锁卡爪41压入闭锁姿态中并且以其凸起411接合到紧固于椅背的带动器止挡120的切口921中。因此,靠背10锁定在其向前枢转的姿态中。
如果车辆座椅1从其向前移动的、向前枢转的方便进出位置中复位,那么释放杠杆44在车辆座椅1移回时并且在达到纵向调节舒适区域时再次达到与止挡带45接触并且枢转回到图7A中示出的姿态中,使得操纵弯曲元件42并且使得闭锁卡爪41达到其释放姿态中,使得靠背10不再被锁定。
图12以及13A、13B示出椅背锁定单元4的另一设计方案的实施例,所述椅背锁定单元基本上与之前根据6A、6B和7A、7B描述的椅背锁定单元功能相同,然而附加地具有有塑料制成的保持卡爪47,借助所述保持卡爪构成椅背锁定单元4,使得当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操纵杠杆33以对纵向调节装置5解锁时,能够仅为了将靠背10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中而操纵所述椅背锁定单元。
附加的保持卡爪47围绕枢转转轴470可枢转地安装在椅背锁定单元4的保持板40上并且经由弹簧48相对于弯曲元件42预张紧。在此,弹簧48接合在弯曲元件42的保持部段424上和接合在保持卡爪47上的保持点471上,并且保持卡爪47以该方式预张紧地以保持臂473靠紧弯曲元件42的突出部423。
保持卡爪47还具有止挡元件472,所述止挡元件在不操纵操纵杠杆33的情况下(见图12以及图13A)与操纵杠杆33的止挡臂332接触。
图12和13A示出在非操纵姿态中的操纵杠杆33,所述非操纵姿态即操纵杠杆33不经由控制杠杆32枢转以解锁纵向调节装置5的姿态(根据图12和13A、13B的设计方案在结构细节中不同,但是自身功能相同)。在所述姿态中,操纵杠杆33作用到保持卡爪47的止挡元件472上并且将保持卡爪47压到与弯曲元件42的突出部423接触。
如果现在尝试围绕枢转转轴720朝竖起闭锁卡爪41的方向枢转弯曲元件42以锁定靠背10,那么这通过保持卡爪47来禁止,所述保持卡爪阻止由于作用到突出部423上而引起弯曲元件42的相应运动。
然而如果如在图13B中示出的那样操纵操纵杠杆33以解锁纵向调节装置5,那么止挡臂332不与保持卡爪47接触,使得能够在推开保持卡爪47的情况下容易地运动弯曲元件42以便竖起闭锁卡爪41进而锁定靠背10。
根据图12和13A、13B中示出的类型的措施引起,不能够单独地根据车辆座椅的纵向位置在离开纵向调节舒适区域的情况下进行靠背10的锁定,而是仅在附加的条件下才进行靠背10的锁定,即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操纵杠杆33以解锁纵向调节装置5。这是重要的,以便确保,当车辆座椅移动到接近在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中的最前位置的位置中并且在这种位置中例如应转变到具有尽可能平的靠背10的货运位置中时,能够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调节靠背10。
因为释放杠杆44在释放姿态(见图7B)和闭锁姿态之间过渡时在移过止挡带45的端部450时给出了过渡区域,在所述过渡区域中释放杠杆44不再完全地位于其闭锁姿态中,但是还没有达到其释放姿态,所以使得闭锁卡爪41位于其锁定的和其释放的姿态之间。因为出于安全原因必须确保在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之外使靠背10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锁定在其向前枢转的姿态中,所以能够将所述过渡区域设置在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之内,使得下述区域位于纵向调节舒适区域的前端处,在所述区域中释放杠杆44不完全地被解锁。
这能够引起,当车辆座椅在正常调节的范围内(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移动到接近纵向调节舒适区域的前端的位置中时,释放杠杆44已经沉下超过止挡带445的端部54,使得必要时在车辆座椅的所述前部的调节位置中椅背锁定单元4已尝试着将锁定钩41引入到用于锁定的姿态中。当在方便进出位置之外靠背10例如应当引入到货运位置中并且为此向前枢转时,这可能是麻烦的,因为然后在超过相当于方便进出位置的向前枢转姿态(参见图3C)时必要时能够锁定椅背锁定单元进而必要时阻止(继续)枢转到货运位置中。
出于该原因而设有附加的保持卡爪47,仅当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控制单元3并且将操纵杠杆33引入到图13B中示出的位置中时,所述保持卡爪才借助于椅背锁定单元4实现锁定。借助于附加的保持卡爪47无论如何都阻止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锁定靠背10,使得能够由椅背锁定单元4在整个纵向调节舒适范围内不受阻碍地进行在方便进出功能之外的对靠背10的调节。
还需要补充于根据图12和13A、13B示出的实施例而注意的是,在其他的改型中,弯曲元件42以其接合点421在保持板40上的滑槽400中引导。
在椅背锁定单元4的图14中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根据6A、6B、7A、7B或12和13A、13B的之前描述的实施例中所应用的鲍登索43通过连杆43’来取代,所述连杆将经由弹簧49相对于保持板40预张紧的弯曲元件42与释放杠杆44连接。为此,连杆43’以一个端部431’接合在弯曲元件42的接合点421处并且以其另一端部430’接合在释放杠杆44的长孔441’处。在枢转释放杠杆44时在下沉超过止挡带45的端部450的情况下(参见图7B)经由杆43’枢转弯曲元件42,并且由此闭锁卡爪41在其锁定姿态中与在带动器止挡920上的切口921形成接合。
在向回枢转释放杠杆44时,即在车辆座椅1复位并且释放杠杆44以其凸起442碰到止挡带45上时,释放杠杆44由于端部430’的长孔安置部以直接的方式不将(值得一提的)的力传递到连杆43’上。然而连杆43’经由弹簧432’相对于释放杠杆44预张紧,使得在释放杠杆44复位时在碰到止挡带45的情况下带动杆43’连同释放杠杆44一起运动,其中所述弹簧设置在释放杠杆44处并且附加地以端部432’A保持在释放杠杆44处并且以其另一个端部432’B作用到连杆43’上。
在此,弹簧432’的尺寸确定为,使得弯曲元件42由于弹簧作用能够完全地移动到下述姿态中,在所述姿态中闭锁卡爪41不与带动器止挡920的切口921锁定地接合。
由于连杆43’与释放杠杆44的长孔式耦联能够补偿公差,使得不可能由于连杆耦联而出现整个系统的张紧。
控制单元3用于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纵向调节装置5,使得车辆座椅1在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时能够被引入到向前移动的位置中,以便为了简单的、舒适的进入或者为了扩大存储空间而扩大在车辆座椅1之后的空间。
图8A至8C示出纵向调节装置5的实施例,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具有以可围绕枢转转轴530枢转的方式安装在上导轨84上的锁定杠杆53,所述锁定杠杆借助锁定齿531在图8A中示出的闭锁姿态中与相应地设置在下导轨82上的切口接合并且由此将上导轨84与下导轨82锁止并且将车辆座椅1固持在其纵向位置中。制动杠杆53与(在图1中示出的)操纵杠杆7连接,并且能够为了正常地调节车辆座椅1的纵向位置而经由操纵杠杆7从图8A中示出的姿态引入到图8B中示出的解锁的姿态中,在所述解锁的姿态中上导轨84不再相对于下导轨82锁定,进而能够纵向地移动车辆座椅1。
锁定杠杆53在其根据图8A的锁定的姿态中经由适当的弹簧元件预张紧,使得在松开操纵杠杆7之后,制动杠杆53自动地再次到达其根据图8A的锁定的姿态中。
纵向调节装置5在根据图8A至8C的实施例中具有止挡杠杆52,所述止挡杠杆以可围绕枢转转轴520枢转的方式设置在上导轨84处并且与鲍登索51耦联。如在图2和3中示出,鲍登索51的牵引机构510一方面接合在控制单元3的操纵杠杆33上并且另一方面接合在止挡杠杆52的接合点523上,并且因此将止挡杠杆52与操纵杠杆33耦联。
止挡杠杆52在图8A和8B中示出的正常姿态中用于提供用于纵向调节装置5的所谓的动态止挡。因此,在正常地操纵锁定杠杆53的情况下能够经由操纵杠杆7将车辆座椅1仅移动至,直到设置在上导轨84上的止挡杠杆52以设置在前端部上的止挡突出部521与位置固定地设置在下导轨82上的止挡55接触。因此,在上导轨84上的止挡杠杆52连同在下导轨82上的止挡55界定车辆座椅1的纵向调节路径并且限定纵向调节舒适区域,在正常地纵向调节情况下能够在所述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之内移动车辆座椅1。在通过操纵锁定杠杆53进行正常的调节时,车辆座椅1不能够向前移动超过由止挡杠杆52和止挡55限定的前部位置。
相反地,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时,止挡杠杆52经由鲍登索51枢转到图8C中示出的姿态中并且经由凸起552和销542作用到以可围绕枢转转轴540枢转的方式安装在上导轨84上的耦联元件54上,所述耦联元件通过止挡杠杆52的作用而围绕枢转转轴540枢转并且经由突出部541作用到锁定杠杆53的止挡销532上,以便以图8C中示出的方式将锁定杠杆53引入其解锁的姿态中(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通过带动控制杠杆32在靠背10的枢转运动时进行止挡杠杆52的操纵,如这在之前被描述的那样,其中通过带动控制杠杆32操纵鲍登索51并且将止挡杠杆52枢转到图8C中示出的姿态中)。
通过将止挡杠杆52枢转到图8C中示出的姿态中,相对于下导轨82的止挡55提升设置在止挡杠杆52上的止挡突出部521,使得在纵向调节车辆座椅1时止挡突出部521不达到与止挡55的接触,并且因此能够移动车辆座椅1超过由止挡55限定的前部位置。因此,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车辆座椅1能够向前移动超过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使能够最大地扩大在车辆座椅1之后的空间。
图9A和9B示出纵向调节装置5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只要是适当的,相同功能的构件就又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9A和9B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止挡55’固定地设置在上导轨84上并且止挡杠杆52’以可围绕枢转转轴520’枢转的方式设置在下导轨82上。止挡55’和止挡杠杆52’用于限定前部位置,车辆座椅1能够在其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之内移动直到所述前部位置。
在图9A和9B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鲍登索51(在图9A和9B中为了可视性而没有示出)与耦联元件54’连接,所述耦联元件围绕枢转转轴540’设置并且设置在上导轨84上。在此,鲍登索51与其牵引机构510接合在耦联元件54’的接合点542’上并且将所述耦联元件在经由控制单元3操纵时枢转到图9B中示出的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耦联元件54’一方面经由突出部541’将锁定杠杆53转变到解锁的姿态中并且另一方面耦联元件54’作用到可倾翻地设置在下导轨82上的摇杆56’上,以便将止挡杠杆52’枢转到图9B中示出的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止挡杠杆52’不能够与止挡55’接触。因此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止挡杠杆52’是无作用的,使得能够将车辆座椅1向前移动超过纵向调节舒适区域。
纵向调节装置5的工作原理此外类似于之前根据图8A至8C的描述。特别地,锁定杠杆53能够经由操纵杠杆7来操纵以便正常地纵向调节车辆座椅1并且为此围绕枢转转轴520安装在上导轨上并且构造有锁定齿531以用于接合到下导轨82中。
纵向调节装置5能够与所谓的记忆单元6共同作用,所述记忆单元用于,在将车辆座椅1从方便进出位置中复位时(其中车辆座椅1整体上向前移动并且靠背10向前枢转)将车辆座椅1在纵向调节舒适范围之内锁定在优选的纵向位置中,例如锁定在前部的第一位置中。
为此,在图10A至10C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将所谓的记忆卡爪61设置在耦联元件54上,所述耦联元件与根据图8A至8C和图9A或9B的实施例的耦联元件54或者耦联元件54’功能相同。耦联元件54以可围绕枢转转轴620(所述枢转转轴相当于在根据图8A至8C的实施形式中的枢转转轴540)枢转的方式设置在上导轨84上并且与控制元件62抗扭地连接,所述控制元件经由连接点610将记忆卡爪61以弹性的方式与耦联元件54耦联。
如果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并且锁定纵向调节装置5,那么记忆卡爪61位于图10A中示出的姿态中,在所述姿态中所述记忆卡爪不与下导轨82的接触部段821接触。记忆卡爪61在该状态下不满足功能,并且在正常地操纵锁定杠杆53的情况下也不经由操纵杠杆7使记忆卡爪61改变其姿态。
在操纵控制单元3时经由在耦联元件54上的接合点543上的鲍登索51将力沿箭头P0的方向作用到耦联元件54上。由此,耦联元件54围绕枢转转轴620沿箭头P1的方向(见图10B)枢转并且连同耦联元件54一起也枢转控制元件62,使得记忆卡爪61被按压接触到下导轨82的接触部段821上并且在此围绕连接点610沿箭头P2的方向枢转(这在根据图10B的视图中以顺时针方向),其中通过围绕连接点610枢转记忆卡爪61张紧作用在记忆卡爪61和控制单元62之间的弹簧,并且记忆卡爪61因此借助预应力靠置于接触部段821。
如果现在在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将车辆座椅1沿方向V向前移动,那么记忆卡爪61沿着下导轨82的接触部段821滑动并且借助设置在记忆卡爪61的前端部上的锁止齿611达到与在下导轨82上的切口820接合。然而所述接合由于锁止齿611的斜切构造而不阻止车辆座椅1向前继续移动,所述锁止齿不阻碍沿方向V向前移动并且在继续向前移动时造成,锁止齿611从切口820中滑出(在向前移动时,力沿力线F1(图10C)的方向作用到记忆卡爪61的前部的锁止齿611上),所述记忆卡爪由于锁止齿611的斜切造型而按压锁止齿611脱离其接合。
如果相反地在车辆座椅1从方便进出位置(在方便进出位置中车辆座椅1移动到前部的位置中)中复位时,车辆座椅1向后移动沿方向H移动,那么记忆卡爪61又沿着接触部段821滑动并且在达到车辆座椅1的预设的纵向位置时(所述纵向位置位于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之内)借助其锁止齿611达到与切口820接合,其中由于锁止齿611自锁地构成通过所述接合阻止车辆座椅1沿方向H向后继续移动并且车辆座椅1保持在所述纵向位置中(其中尝试,将车辆座椅继续向后移动,拉力沿着力线F2作用到后部的锁止齿611上,这引起由于锁止齿611的造型将记忆卡爪保持与在下导轨82上的切口820接合)。该状态相当于图10C中所示出的。
如果现在松开、即不再操纵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那么纵向调节装置5的锁定杠杆53达到与下导轨82接合并且相对于下导轨82锁止上导轨84,其中耦联杠杆54同时围绕枢转转轴枢转回到图10A中示出的姿态中并且也带动记忆卡爪61,所述记忆卡爪因此返回到其根据图10A的初始位置中。
记忆单元6在图10A至10C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实现下述功能,所述功能也能够称作最简单的记忆功能。车辆座椅1借助记忆单元6在从方便进出位置中复位时找到车辆座椅1的纵向调节舒适区域之内的前部的锁止位置,但是不一定回到车辆座椅1的在导入方便进出功能之前所选择的姿态1中。为此设有其他的更耗费的措施,例如利用可相对于下导轨82调节的所谓的记忆滑块。
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不限制于之前描述的实施例,而是也能够在原则上不同类型的实施形式中实现。特别地,之前描述的不同的单元2、3、4、5、6也能够彼此无关地应用并且与完全不同类型的单元、例如与用于方便进出功能的完全不同类型的操纵和控制单元组合地应用。
此外,不一定要相互组合地应用所有单元2、3、4、5、6,而是车辆座椅1例如也能够仅具有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控制单元3和纵向调节装置5,然而不具有椅背锁定单元4和记忆单元6。
附图标记列表
1车辆座椅
10靠背
100,101框架部件
11座部件
110,111框架部件
2方便进出操纵单元
20鲍登索
200牵引机构
3控制单元
31凸轮
310枢转转轴
311耦联销
32控制杠杆
320枢转转轴
321钩子
322止挡
33操纵杠杆
330止挡
331耦联点
332止挡臂
34保持板
340滑槽
341端部止挡
35,35’耦联元件
350切口
351,351’枢转转轴
352,352’耦联销
353接合点
36复位杠杆
360枢转转轴
361臂部
362止挡凸起
363凸起
4椅背锁定单元
40保持板
400滑槽
41闭锁卡爪
410枢转转轴
411凸起
42弯曲元件
420枢转转轴
421接合点
422弯曲部段
423突出部
424保持部段
43鲍登索
430牵引机构
43’连杆
430’,431’端部
432’弹簧
432’A,432’B端部
44释放杠杆
440枢转转轴
441接合点
441’长孔
442凸起
45止挡带
450端部
46连接板
47保持卡爪
470枢转转轴
471接合点
472止挡元件
473保持臂
48,49弹簧
5纵向调节装置
51鲍登索
510牵引机构
52,52’止挡杠杆
520,520’枢转转轴
521,521’止挡突出部
522凸起
523接合点
53锁定杠杆
530枢转转轴
531锁定齿
532止挡销
54,54’耦联元件
540,540’枢转转轴
541,541’突出部
542销
542’接合点
543接合点
55,55’止挡
56’摇杆
6记忆单元
61记忆卡爪
610连接点
611锁止齿
62控制元件
620枢转转轴
621固定部位
7操纵杠杆
8纵向引导机构
81,82下导轨
820切口
821接触部段
83,84上导轨
9倾斜调节装置
91,92非连续式调角器
920带动器止挡
921切口
93轴
94杠杆
95操纵元件
950枢转转轴
951,951’耦联杆
952,952’切口
953,953’连接点
954枢转转轴
955’切口
F1,F2力线
H向后的方向
P0,P1,P2箭头
S椅背枢转转轴
V向前的方向
Claims (33)
1.车辆座椅,具有
-座部件,
-靠背,
-至少一个调角器,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能够将所述靠背以能围绕第一枢转转轴枢转的方式与所述座部件连接,并且构造成用于在锁定的状态下将所述靠背保持在相对于所述座部件的位置中并且在解锁的状态下允许靠背相对于所述座部件枢转,
-纵向调节装置,所述纵向调节装置用于纵向调节所述车辆座椅,和
-方便进出操纵单元,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用于解锁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并且用于操纵用于提供方便进出功能的所述纵向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控制单元(3),所述控制单元具有设置在所述座部件(11)上的控制杠杆(32),所述控制杠杆能够在被动姿态和主动姿态之间调节并且为了操纵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以提供所述方便进出功能而与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耦联,和
-设置在所述靠背(10)上的带动器止挡(920),当所述控制杠杆(32)位于所述主动姿态中时,所述带动器止挡在所述靠背(10)枢转时与用于操纵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所述控制杠杆(32)形成有效连接,相反地,当所述控制杠杆(32)位于所述被动姿态中时,所述带动器止挡不与所述控制杠杆(32)形成有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杠杆(32)以能够围绕第二枢转转轴(320)枢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座部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杠杆(32)的第二枢转转轴(320)不同于所述靠背(10)的第一枢转转轴(S)。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杠杆(32)位于所述主动姿态中时,所述带动器止挡(920)在枢转所述靠背(10)时带动所述控制杠杆(3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杠杆(32)经由第一鲍登索(51)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与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耦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具有操纵杠杆(33),所述第一鲍登索(51)接合在所述操纵杠杆上,并且所述操纵杠杆在所述控制杠杆(32)的主动姿态中在枢转所述靠背(10)的情况下与所述控制杠杆(32)有效连接以用于操纵所述第一鲍登索(5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具有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座部件(11)上的凸轮(31),所述凸轮能够被操纵以用于在所述被动姿态和所述主动姿态之间调节所述控制杠杆(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具有复位杠杆(36),所述复位杠杆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座部件(11)上并且与所述凸轮(31)有效连接,使得在将所述靠背(10)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枢转到向前枢转的姿态中的情况下,所述带动器止挡(920)与用于操纵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所述控制杠杆(32)有效连接,相反地,在所述靠背从所述靠背(10)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之外被引入到的向前枢转的姿态中向回枢转时,所述复位杠杆(36)与所述带动器止挡(920)有效连接并且由此为了使所述控制杠杆(32)从所述控制杠杆的主动姿态进行运动而作用到所述凸轮(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具有端部止挡(341),所述端部止挡用于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限定所述靠背(10)的向前枢转的姿态,其方式在于,所述端部止挡(341)在所述靠背(10)枢转时界定由所述靠背(10)的所述带动器止挡(920)带动的所述控制杠杆(32)的调节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构成为具有保持板(34)的模块化单元,所述保持板通过旋紧、铆接、夹紧或者焊接固定在所述座部件(1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10)的所述带动器止挡(920)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靠背(1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10)的所述带动器止挡(920)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91、92)的紧固于椅背的调角器部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经由第二鲍登索(20)一方面与所述控制杠杆(32)耦联以用于在所述主动姿态和所述被动姿态之间调节所述控制杠杆(32)并且另一方面与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91,92)耦联,其中所述第二鲍登索(20)的一个端部与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鲍登索(2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控制杠杆(32)和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91,92)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的所述控制杠杆(32)在其基本姿态中位于所述被动姿态中并且与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耦联,以便在操纵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时将所述控制杠杆(32)转变到所述主动姿态中,其中在所述基本姿态中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不被操纵。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经由第二鲍登索(20)与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91,92)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3)的所述控制杠杆(32)在其基本姿态中位于所述主动姿态中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92)的不同于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2)的操纵元件(95)耦联,以便在操纵所述操纵元件(95)时将所述控制杠杆(32)转变到所述被动姿态中,其中在所述基本姿态中所述方便进出操纵单元不被操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调角器(91,92)位于其锁定状态中时,所述控制杠杆(32)位于所述基本姿态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具有椅背锁定单元(4),所述椅背锁定单元用于将所述靠背(10)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锁定单元(4)构成为,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根据所述车辆座椅(1)的纵向位置将所述靠背(10)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锁定单元(4)具有能与所述靠背(10)的固定的部段形成接合以用于锁定的、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座部件(11)上的闭锁卡爪(41),所述闭锁卡爪经由第三鲍登索(43)或者连杆(43’)与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座部件(11)上的释放杠杆(44)连接,其中所述释放杠杆(44)能够根据所述车辆座椅(1)的所述纵向位置引入到释放姿态中或者引入到闭锁姿态中,在所述释放姿态中所述闭锁卡爪(41)不与所述靠背(10)的所述固定的部段接合,在所述闭锁姿态中所述闭锁卡爪(41)与所述固定的部段接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卡爪(41)朝向所述闭锁卡爪与所述靠背(10)的所述固定的部段接合所处于的姿态预张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杠杆(44)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纵向调节装置(8)的紧固于座部件的上导轨(83,84)处并且与在所述纵向调节装置(8)的能相对于所述上导轨(83,84)移动的下导轨(81,82)处的、纵向延伸的止挡带(45)共同作用,以用于根据所述上导轨(83,84)相对于所述下导轨(81,82)的所述纵向位置来将所述释放杠杆(44)转变到所述释放姿态或者所述闭锁姿态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时,能够操纵所述椅背锁定单元(4)仅用于将所述靠背(10)锁定在向前枢转的姿态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具有
-与所述座部件(11)连接的上导轨(83,84),
-下导轨(81,82),所述上导轨(83,84)能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下导轨上,
-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83,84)处的锁定杠杆(53),所述锁定杠杆用于相对于所述下导轨(81,82)锁定所述上导轨(83,84)的纵向位置和
-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84)处的、与所述控制单元(3)耦联的耦联元件(54,54’),
其中所述耦联元件(54,54’)经由所述控制单元(3)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能够引入与所述锁定杠杆(53)有效连接,以用于松开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锁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3)有效连接的、能枢转地设置在上导轨(83,84)和下导轨(81,82)中的一个处的止挡杠杆(52,52’),所述止挡杠杆具有
-止挡姿态,在所述止挡姿态中所述止挡杠杆没有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经由所述控制单元(3)枢转,和
-释放姿态,在所述释放姿态中所述止挡杠杆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经由所述控制单元(3)枢转,
其中所述止挡杠杆(52,52’)构成为,在所述止挡姿态中与在下导轨(81,82)和上导轨(83,84)中的另一个上的止挡(55,55’)共同作用以界定上导轨(83,84)和下导轨(81,82)相对彼此的纵向调节路径,相反在所述释放姿态中不与所述止挡(55,55’)共同作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杠杆(52)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83,84)上并且构成为,在所述释放姿态中作用到所述耦联元件(54)上,以用于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松开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锁定。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控制单元(3)的所述控制杠杆(32)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耦联的第一鲍登索(51)接合在所述止挡杠杆(52)上,以便一方面将所述止挡杠杆(52)枢转到其释放姿态中并且另一方面操纵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所述锁定杠杆(53)以用于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松开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锁定,其中在所述释放姿态中所述止挡杠杆不能够与所述止挡(55)共同作用。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杠杆(52’)能枢转地设置在所述下导轨(81,82)上,其中所述耦联元件(54’)构成为,为了将所述止挡杠杆(52’)经由能倾翻地设置在所述下导轨(81,82)上的摇杆(56’)转变到所述释放姿态中而作用到所述止挡杠杆(52’)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控制单元(3)的所述控制杠杆(32)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耦联的第一鲍登索(51)接合在所述耦联元件(54’)上,以便操纵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所述锁定杠杆(53)来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松开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锁定,并且经由所述摇杆(56’)将所述止挡杠杆(52’)转变到其释放姿态中,在所述释放姿态中所述止挡杠杆不能够与所述止挡(55’)共同作用。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具有记忆卡爪(61),所述记忆卡爪能枢转地弹性加载到所述耦联元件(54,54’)上,使得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操纵所述耦联元件(54,54’)以松开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锁定的情况下,所述记忆卡爪(61)能够与所述下导轨(81,82)的接触部段(821)形成接触,以便使所述上导轨(83,84)在达到预设的锁止位置时与所述下导轨(81,82)锁止。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卡爪(61)能枢转地与所述耦联元件(54,54’)连接,以便在操纵所述耦联元件(54,54’)以在所述方便进出功能的范围内松开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的锁定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记忆卡爪(61)与所述下导轨(82)的所述接触部段(821)形成接触,使得所述记忆卡爪在此相对于所述耦联元件(54,54’)枢转并且借助预应力压靠所述接触部段(821)。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卡爪(61)具有至少一个锁止齿(611),所述至少一个锁止齿构成为在达到锁止位置时与在所述下导轨(81,82)上的切口(820)接合。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锁止齿(611)成形为,使得所述车辆座椅(1)能够从所述锁止位置中朝着所述车辆座椅的向前移动的方便进出位置的方向继续向前移动,然而向后保持在所述锁止位置中。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1)构成为车辆后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0039465.3 | 2010-08-18 | ||
DE102010039465A DE102010039465A1 (de) | 2010-08-18 | 2010-08-18 | Fahrzeugsitz mit einem Easy-Entry-Mechanismus |
PCT/EP2011/064156 WO2012022767A1 (de) | 2010-08-18 | 2011-08-17 | Fahrzeugsitz mit einem easy-entry-mechanismu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79878A CN103079878A (zh) | 2013-05-01 |
CN103079878B true CN103079878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458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0011.7A Active CN103079878B (zh) | 2010-08-18 | 2011-08-17 | 具有方便进出机构的车辆座椅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79878B (zh) |
DE (2) | DE102010039465A1 (zh) |
WO (1) | WO20120227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2005737B4 (de) | 2012-01-24 | 2019-04-04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 Easy-Entry-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
DE102013217226B4 (de) * | 2013-02-18 | 2018-10-31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intere sitzreihe |
DE102013102478A1 (de) * | 2013-03-12 | 2014-09-18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Fahrzeugsitz |
CN103264646B (zh) * | 2013-06-26 | 2016-05-04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可翻折和滑移的车辆座椅解锁装置 |
DE102013220359A1 (de) | 2013-10-09 | 2015-04-09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 Fahrzeugsitz mit mindestens einem Beschlag und einer Betätigungswelle |
DE102013221132B4 (de) | 2013-10-17 | 2021-09-09 |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Fahrzeugsitz mit einem über ein Koppelelement mit einem Beschlaghebel gekoppelten Betätigungselement |
DE102014207363A1 (de) | 2014-01-31 | 2015-08-06 |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 Lehnenversteller und Fahrzeugsitz mit einem Lehnenversteller |
DE102014206537B4 (de) * | 2014-02-07 | 2017-05-11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 |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
DE102014220474B4 (de) * | 2014-07-03 | 2023-03-30 | Adient Us Llc | Lehnenversteller für einen Sitz und Fahrzeugsitz |
CN105644394A (zh) * | 2014-11-18 | 2016-06-08 |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汽车座椅 |
DE102015204273A1 (de) * | 2015-03-10 | 2016-09-15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 Fahrzeugsitz mit Easy-Entry-Funktion |
US9868369B1 (en) * | 2016-07-15 | 2018-01-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ip and slide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
DE112017005881B4 (de) | 2016-11-21 | 2022-11-17 | Adient Us Llc |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
CN107031464A (zh) * | 2017-05-27 | 2017-08-11 | 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 |
DE102017218125A1 (de) | 2017-10-11 | 2019-04-11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mit einem Easy-Entry-Mechanismus |
CN108357397B (zh) * | 2018-03-27 | 2023-06-27 | 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中排座椅易进入解锁机构 |
CN108638919B (zh) * | 2018-04-27 | 2019-08-27 |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 一种改良型单电机驱动的解锁翻折机构及应用 |
US10625635B1 (en) * | 2018-10-03 | 2020-04-21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release mechanism |
DE102020118582A1 (de) | 2020-07-14 | 2022-01-20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Verstellbarer kraftfahrzeugsitz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55002A2 (de) * | 1999-03-15 | 2000-09-21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 Kraftfahrzeugsitz |
DE10310016A1 (de) * | 2003-02-28 | 2004-09-09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Kraftfahrzeugsitz |
DE10353242B3 (de) * | 2003-11-13 | 2005-07-14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 Fahrzeugsitz |
DE102004030320A1 (de) * | 2004-03-30 | 2006-02-02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sitz |
CN100532153C (zh) * | 2004-07-16 | 2009-08-26 | 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两合公司 | 机动车座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00092A (en) * | 1990-03-05 | 1992-03-31 | Hoover Universal, Inc. | Two-way manual seat adjuster with full memory easy entry |
US6767063B1 (en) * | 2003-01-20 | 2004-07-27 | Lear Corporation | Automotive easy-entry assembly |
DE102004002728B3 (de) * | 2004-01-20 | 2005-04-28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 Fahrzeugsitz |
DE102004058538B4 (de) * | 2004-12-04 | 2007-06-06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Kraftfahrzeugsitz |
DE102008047660A1 (de) | 2008-09-12 | 2010-04-15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Beschlaganordn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DE102008028102A1 (de) | 2008-06-13 | 2009-12-17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Verstellbeschlag |
-
2010
- 2010-08-18 DE DE102010039465A patent/DE10201003946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
- 2011-08-17 DE DE112011102736.2T patent/DE112011102736B4/de active Active
- 2011-08-17 WO PCT/EP2011/064156 patent/WO2012022767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8-17 CN CN201180040011.7A patent/CN1030798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55002A2 (de) * | 1999-03-15 | 2000-09-21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 Kraftfahrzeugsitz |
DE10310016A1 (de) * | 2003-02-28 | 2004-09-09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Kraftfahrzeugsitz |
DE10353242B3 (de) * | 2003-11-13 | 2005-07-14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 Fahrzeugsitz |
DE102004030320A1 (de) * | 2004-03-30 | 2006-02-02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sitz |
CN100532153C (zh) * | 2004-07-16 | 2009-08-26 | 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两合公司 | 机动车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0039465A1 (de) | 2012-02-23 |
DE112011102736A5 (de) | 2013-07-04 |
WO2012022767A1 (de) | 2012-02-23 |
CN103079878A (zh) | 2013-05-01 |
DE112011102736B4 (de) | 2019-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79878B (zh) | 具有方便进出机构的车辆座椅 | |
US7240950B2 (en) | Seat that is retractable into the floor | |
CN104553899B (zh) | 车辆座椅 | |
CN101992702B (zh) |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 |
US7137667B2 (en) | Vehicle sea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rear seat | |
CN105473377B (zh) | 具有向前枢转机构和易进入闩锁件的装配件以及具有这种装配件的车辆座椅 | |
CN108349412B (zh) | 车辆座椅 | |
US7134725B2 (en) | Motor vehicle seat | |
US9649956B2 (en) | Vehicle seat, particularly a motor vehicle seat | |
EP1539530B1 (en) | Stow in floor seat assembly with main lateral displacement | |
CN102126449B (zh) | 具有位置记忆的交通工具座椅容易进入组件 | |
US9126507B2 (en) | Longitudinal seat adjuster for a vehicle seat having easy entry functionality and folding functionality | |
US7306278B2 (en) | Stow in floor automotive seat assembly | |
US7896441B2 (en) | Vehicle seat | |
US6902237B2 (en) | Adjuster for a vehicle seat | |
WO2017110438A1 (ja)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
EP2603394A1 (en) | Easy entry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ing | |
CN100503310C (zh) | 自动翻转和滑移的车座组件 | |
US20110115273A1 (en) | Vehicle Seat | |
CN105793100A (zh) | 适于车辆座椅的向前枢转机构和车辆座椅 | |
US7140683B2 (en) | Motor vehicle seat | |
US7172249B2 (en) | Motor vehicle seat | |
EP0816158A2 (en) | Automotive seat track assembly having safety locking device | |
US20160039316A1 (en) | Easy-entry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 |
US20090026824A1 (en) | Reclining Seat for Automobil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