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3295A - 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3295A
CN103063295A CN2012103507216A CN201210350721A CN103063295A CN 103063295 A CN103063295 A CN 103063295A CN 2012103507216 A CN2012103507216 A CN 2012103507216A CN 201210350721 A CN201210350721 A CN 201210350721A CN 103063295 A CN103063295 A CN 103063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etection
detection part
light
wavelength
measur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07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3295B (zh
Inventor
和贺聪
早川康男
难波裕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63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3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2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识别人造光和自然光的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的识别方法。其中,光源识别装置(1)具备:测量特定的波长域的光强度的多个光检测部(10);和比较多个光检测部(10)的测量值而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判断部(30),其特征在于,在多个光检测部10中至少具有:第一光检测部(11),其设有限制透过的可视光的波长的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第二光检测部(12),其设有相比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而透过更长波长的可视光的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并且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是透过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

Description

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特别是涉及能够识别人造光和自然光的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识别直射阳光等的自然光和人为做造出的照明光的光源识别装置被应用于汽车等。例如,在车辆用照明自动亮灭灯装置中,为了控制在夜间和隧道内等的前灯自动亮灯、和在不需要前灯等的状况下的自动灭灯,就需要光源识别机构。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隧道等的照明灯和迎面来车的前灯照射,其也不会误判为是自然光的亮度而使前灯等熄灭。
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一种自动亮灭灯装置,其具备:检测可视光区域的光量的可视光检测传感器;检测红外光区域的光量的红外光检测传感器;基于来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亮灭灯的亮灭灯控制部,并且,在可视光或红外光的无论哪一方的光量未达到规定光量时,判定为人造光,而对照明的亮灭灯进行控制。在该亮灭灯控制中,使用可视光检测和红外光检测的光源识别方法被结合进来。
可是,近年来,由于高亮度并在可视光和红外光之范围具有波长分布的卤素灯等致使人工照明变亮。因此,若可视光和红外光双方的光量达到规定光量,则有产生误判断的问题。
因此,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开发出一种具备人造光检测时亮灯切换机构的车用照明控制装置,该人造光检测时亮灯切换机构中,追加紫外光传感器,且在紫外光的光的照度比规定值大、可视光或红外光的光的照度比规定值大时,判定为人造光。据此,由于太阳光包含紫外光,所以紫外光弱时判定为人造光,这样的光源识别方法被结合进来。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448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80932号公报
然而,在这样的光源识别装置中,通常,光传感器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是挡风玻璃的内侧(车内)。因此,随着紫外光和红外光的透射率小的车辆用挡风玻璃的普及,紫外光用于识别就变得困难。图13是测量了车辆用的挡风玻璃的透射率的实例。根据夹层玻璃的构成,可知400nm以下的紫外光的透过大部分被截止。在这样的挡风玻璃的情况下,必须使紫外光传感器的照度(光强度)所对应的规定值(阈值)相对性地减小,也就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紫外线传感器以消除噪声引起的误判定。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大型建筑物和房屋内的照明设备和空调设备中,也正在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等,进行极其细致的控制,此外,受到研究的还有人造光和自然光的情况下改变控制图案。与屋外的直射阳光相比,在屋内透过玻璃和塑料等而射入的自然光中,紫外光由于玻璃等的吸收而显著衰减。因此,在适度的光量的屋内照明点亮的状况下,根据从屋外插入的日光的强度进行照明的控制和空调的控制的屋内用控制系统中,不能应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辆用的光源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识别人造光和自然光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光源识别装置,其具备:测量特定的波长域的光强度的多个光检测部;比较所述多个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判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检测部至少还具有:第一光检测部,其设有限制透过的可视光的波长的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第二光检测部,其设有相比所述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而透过更长波长的可视光的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所述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是透过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
由此,只检测可视光的波长域,从而测量自然光和人造光具有特征性差异的波长480nm~520nm的可视光强度。通过比较该波长的可视光强度的测量值、和较之更长波长的可视光的波长域的光强度的测量值,即使是通过窗户玻璃而紫外光发生了衰减的自然光,也可以对这样的自然光和来自室内照明的人造光进行判别。
因此,能够识别人造光和自然光。
此外,所述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适合的是透过在波长525nm~56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相对于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的波长域,相对比较在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的波长域的光强度,如果相对于自然光下所期待的比较值、而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的波长域下的光强度大,则能够判定为人造光。
优选所述判断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为第一阈值以上时,输出作为人造光判定的识别信号。若是如此,则相对于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的波长域,在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的波长域光强度是否大以测量值的比率进行判定,因此容易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
所述多个光检测部具有第三光检测部,该第三光检测部设有相比所述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而透过更长波长的可视光的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优选所述判断部,在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一阈值以下、且所述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或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二阈值以上时,输出判定为自然光的识别信号。若是如此,则即使在相对于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的波长域、而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的波长域光强度不太大这样特殊的照明光的环境下,通过使用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也能够正确地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
所述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优选为透过在波长700nm~75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由此,如果在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的波长域的光强度大,则能够判定为自然光入射的状况。
本发明是一种光源识别装置的光源识别方法,该光源识别装置具备:测量特定的波长域的光强度的第一光检测部和第二光检测部;比较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和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判断部,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识别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取得由所述第一光检测部测量的且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的测量值、和相比由所述第一光检测部测量的波长域而更长波长的可视光强度得以测量的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的步骤;判定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是否在第一阈值以上的步骤。
若是如此,则测量第一光检测部和第二光检测部的特定波长域的光强度,在第一光检测部的光强度或第二光检测部的光强度具有与规定的亮度对应的光强度的环境下,利用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能够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
优选所述第二光检测部测量在波长525nm~56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若是如此,则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大时,能够判定为是来自人造光的照明的亮度。
一种光源识别装置的光源识别方法,该光源识别装置具备:测量特定的波长的光强度的第一光检测部和第二光检测部以及第三光检测部;比较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和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以及所述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从而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判断部,优选该光源识别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取得由所述第一光检测部测量的且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的测量值,和由所述第二光检测部测量的且在波长525nm~56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的测量值,和相比由所述第二光检测部测量的波长域而更长波长的可视光强度得以测量的所述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的步骤;判定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是否在第一阈值以下的步骤;判定所述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或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是否在第二阈值以上的步骤。
若是如此,则在第一光检测部的光强度或第二光检测部的光强度具有与规定的亮度对应的光强度的环境下,即使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一阈值以下,通过使用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也能够正确地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
优选所述第三光检测部测量在波长700nm~75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若是如此,则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一阈值以下、且相对于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大时,能够判定为自然光。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紫外光通过窗户玻璃而发生了衰减的自然光,也可以判别其与来自室内照明的人造光的差异,能够识别人造光和自然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块图。
图2是配备有多个光检测部的光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3是配备有多个光检测部的光传感器的电路框图。
图4是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的透射率和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的透射率的曲线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的流程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块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的流程图。
图9是在地表测量时的太阳光谱。
图10是代表性的人造光的发射光谱、且是卤素灯的光谱。
图11是代表性的人造光的发射光谱、且是荧光灯的光谱。
图12是代表性的人造光的发射光谱、且是LED灯的光谱。
图13是测量车辆用的挡风玻璃的透射率的实例。
【符号说明】
1、2光源识别装置
10、15多个光检测部
11第一光检测部
12第二光检测部
13第三光检测部
16调理电路
21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
22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
23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
30,31光传感器
40判断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方块图。还有,所谓光源识别装置,不仅包括识别光源的专用机器,而且包括通过识别光源而附加某种功能的机器,具体来说包括在照明设备和空调设备所组装的部件等。
图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配备有多个光检测部10的光传感器30的立体图。图3中示出配备有多个光检测部10的光传感器30的电路框图。另外,在图4中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光检测部11所设置的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的透射率、和在第二光检测部12所设置的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的透射率。
参照图1~图4,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识别装置1进行详述。第一光检测部11检测透过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的光、且转换成与光接收强度对应的输出。第一光检测部11的输出,例如是光电二极管的电流输出,经由通过电流电压转换变更为电压输出、或通过AD转换电路变更为数字信号输出这样的调理电路16而变更成任意的输出形式,并输入到判断部40。图3所示的电路框图是输出数字信号的调理电路16的一例。同样,第二光检测部12检测透过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的光、且转换成光接收强度所对应的输出。第二光检测部12的输出也经过同样的处理而输入判断部40。调理电路16具有切换各个光检测部的输出而进行输入的多路转换电路。
如图1和图2所示,光传感器30优选为如下构造:设有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的第一光检测部11、设有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的第二光检测部12和调理电路16,被配置在封装基板70上,并被封装树脂75包封而一体化。
在图1所示的判断部40中,使用从第一光检测部11的输出和第二光检测部12的输出所得到的测量值,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输出人造光的识别信号或自然光的识别信号。以下,对于这时的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光源识别装置1进行详述。
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识别装置1,通过比较研究自然光和各种人造光的光源光谱,制作需要的波长限制滤光片来实现。
图9是在地表测量时的太阳光谱。即使受到来自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吸收造成的影响,仍具有从波长300nm附近的紫外光至以可视光的500nm附近为峰值且跨越到红外光的宽阔的波长分布。通常,可视光的波长域被认为在400nm附近~800nm附近,在本明说明书中,波长400nm以下为紫外光,波长800nm以上为红外光,可视光在400nm~800nm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代表性的人造光的发射光谱示出在图10~图12中。图10所示的卤素灯具有从可视光区域的短波长侧一直至红外区域的发射光谱,发光的峰值波长是比800nm波长更长的红外光的波长域。在可视光区域,短波长光的相对强度小。
图11所示的荧光灯,处于发射光谱更窄的波长域,特征性上是水银的发射光谱强烈呈现。发光波长处于400nm~700nm,若除去水银的发光波长,则在600nm附近具有峰值。波长700nm以上的发射光谱有一点强度。
作为白色LED照明而普及型的LED灯,如图12所示,在可视光区域具有2个峰值波长。波长450nm附近的峰值是蓝色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波长600nm附近的宽广的峰值来自荧光体的发光。该发射光谱辨认为白色,认为演色性比较好。另外,与荧光灯同样,在白色LED中,波长700nm以上的发射光谱也只有一点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自然光和人造光的特征性的差异,着眼于可视光区域的波长500nm附近和550nm附近的强度。在太阳光下,如图9所示,以500nm附近为峰值,550nm的强度相对性地变弱。另一方面,如图10和图11所示,作为人造光的卤素灯和荧光灯中,550nm的一方强度比500nm强。如图12所示,在代表性的白色LED灯中,500nm附近变成2个峰值的谷,比550nm附近的强度弱。
因此,如图4所示,作为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制作透过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另外,作为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制作透过在波长525nm~56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这些光学滤光片,通过在石英玻璃基板的一侧的面,以期望的膜厚多层层叠SiO2膜和Ta2O5膜而获得。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设于第一光检测部11上,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设于第二光检测部12上。还有,优选预先同时配备抑制其他的波长域(例如,1000nm以上)透过的光学滤光片。例如,能够在石英玻璃的另一侧的面使反射红外光的材料成膜。
在图5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的流程图。若测量开始,则通过步骤ST1,取得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和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在步骤ST2中,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是否是需要判定的有意的值,通过与阈值A比较来进行。在此,阈值A是与在需要人工照明的亮灯的照度环境下得到的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大体一致的设定值。如果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比阈值A大,则进入步骤ST3,如果不是那种情况,则中止以下的流程,待机至下次的测量开始。还有,也可以使用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代替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但在需要人工照明的亮灯的照度的测量中适合的是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一方。
在步骤ST3中,进行用第二光检测部12的输出测量值除以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的运算,得到运算值X。通过步骤ST4,判定运算值X是否是在阈值B以上。在此,阈值B是在自然光的环境下得到的比运算值X的值大的设定值。运算值X在阈值B以上时,进入步骤ST5,输出人造光的识别信号。另一方面,如果运算值X比阈值B小,则进入步骤ST6,输出自然光的识别信号。
若是如此,则测量第一光检测部11和第二光检测部12的特定波长域的光强度,在第一光检测部11的光强度或第二光检测部12的光强度具有与规定的亮度对应的光强度的环境下,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之比率比自然光相对大时,能够判定为是来自人造光的照明的亮度。另外,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之比率相比自然光为同程度时,则判定为来自自然光的亮度。
识别信号是基于规定的电压的二值信号,例如对于人造光输出High电压,对于自然光输出Lo电压。另外,也可以不输出电压,而是接触点断开、短路的信号,也可以是其他的输出手段(光、磁等)。符合输出端的构成而构成判断部40的输出手段即可。
如此,相对于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的波长域,将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的波长域的光强度进行相对比较,如果相对于自然光下所期待的比较值、而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的波长域的光强度大,则能够判定为人造光。这时,如果相对于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的波长域,在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的波长域光强度是否大以测量值的比率进行判定,则容易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另外,优选能够通过400nm以上的可视光来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若是如此,则即使是紫外光通过窗户玻璃而发生了衰减的自然光,也可以判别其与来自室内照明的人造光的差异,能够识别人造光和自然光。
只要是能够如此检测可视光的光检测部即可,因此能够使用由一般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光电二极管。例如,如果是一般的硅/光电二极管,则在可视光~近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具有灵敏度,因此容易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装置1。另外,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装置1可以不检测紫外光,所以不需要高精度的紫外线传感器。因此,正是这部分,就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作为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使用透过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但也可以是更窄波长域(例如490nm~510nm)的光学滤光片。波长域狭窄的一方虽然第一光检测部11的光强度减少,其输出变小,但如果与噪声相比能够得到充分的输出,则不会产生问题。波长500nm附近是在自然光和典型的人造光的光谱上存在差异的波长域,因此如果是该波长域的光学滤光片则发挥效果。在应用透过的波长域为更宽设计的光学滤光片时,以能够获得上述差异的方式慎重选定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检测部12虽然检测波长525nm~56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但也可以检测波长585nm~62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其中,作为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使用透过在波长585nm~62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即可。即使选择该波长域,在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之比率比自然光相对大时,仍能够判定是来自人造光的照明的亮度。另外,在各个情况下,无论是波长域更窄的(例如530nm~560nm的)光学滤光片还是波长更宽的(例如520nm~570nm的)光学滤光片,只要适当设定阈值A、阈值B,则都能够适用本发明。
还有,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建筑物和房屋内的冷暖气设备效率,会使红外光的反射率高的材料在窗户玻璃上复合化。因此,为了识别自然光和人造,优选不使用800nm以上的红外光的识别方法。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如果是只使用可视光的波长域的识别方法,则不使用紫外光也不使用红外光,因此优选。
运算值X也可以是倒数。这种情况下,变更步骤ST14的判定标准即可。另外,测量值的绝对值未发生巨大变动时,也可以使用减法运算式代替除法。
图6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流程图。这种情况的前提是,人造光或自然光在有意义的光强度下被检测。因此,图5的步骤ST2被省略。例如,在具有照度传感器的系统中,在能够得到有意义的照度的环境下,能够用于进行人造光和自然光的识别。
<第二实施方式>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装置2的概略构成的方块图。在光传感器31中,多个光检测部15还具有设有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23的第三光检测部13。其他的光源识别装置2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相同符号。
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23是透过在波长700nm~75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以与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和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同样的方式制作。
优选判断部40,在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而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一阈值以下、且相对于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而第三光检测部13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二阈值以上时,输出判定为自然光的识别信号。若是如此,则即使在相对于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21的波长域、而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22的波长域光强度不太大这样的特殊照明光的环境下,如果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23的波长域下的光强度大,则能够判定为没有自然光入射的状况。因此,还通过使用第三光检测部13的测量值,能够正确地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
图8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识别的流程图。若测量开始,则通过步骤ST11,取得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和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
在步骤ST13中,进行用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除以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的运算,得到运算值X。通过步骤ST14,判定运算值X是否比阈值B大。在此,阈值B是与自然光的环境下得到的运算值X的值大体一致设定值。运算值X比阈值B大时,进入步骤ST15,输出人造光的识别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运算值X在阈值B以下,则进入步骤ST16,进行用第三光检测部13的测量值除以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的运算,得到运算值Y。通过步骤ST17,判定运算值Y是否在阈值C以上。在此,阈值C是比在自然光的环境下得到的运算值Y的值稍小的设定值。运算值Y在阈值C以上时,进入步骤ST18,输出自然光的识别信号。另一方面,如果运算值Y比阈值C小,则进入步骤ST15,输出人造光的识别信号。
图10所示这样的卤素灯等的红外光强度强的人工照明,能够比较第一光检测部11和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来进行识别。此外,接近自然光的波长光谱的人工照明,如图11和图12所示,因为第三光检测部13的光强度不大,所以如果第三光检测部13的光强度大,则能够识别为自然光入射的状况。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相对于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一阈值(阈值B)以下,也不会对于人造光和自然光的光源识别进行误判定。
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23是透过在波长700nm~75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但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23的波长域能够适宜选定。例如,可以是透过650nm~75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也可以是透过700nm~75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由于这些波长域下人的相对可见度低,所以没有作为人工照明的发光波长而受到重视,图11和图12所示这样的人工照明的相对强度小。
还有,在图8的步骤ST16中,作为运算值Y,虽然进行用第三光检测部13的测量值除以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的运算,但也可以采用第三光检测部13的测量值除以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的运算。通过步骤ST14,进行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小时的识别,因此在步骤ST16中,无论使用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还是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任一个测量值,都不会发生误判定。然而,即使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小,设定为运算值X处于阈值B以下这样的阈值B的值时,无论自然光、人造光,均使用光强度大的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运算式不限于上述,也可以进行实施方式的变形。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T13之前插入与图5所示的步骤ST2相同内容的步骤ST12。通过进行步骤ST12,在第一光检测部11的测量值和第二光检测部12的测量值小时,能够不进行光源的识别而使之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优选为具有多个光检测部15和调理电路16的光传感器31被一体化的封装构造。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当然能够是光检测部按各选择波长各准备1个光传感器,通过多个光传感器构成多个光检测部。另外,也可以适用内置调理电路16的光传感器。

Claims (9)

1.一种光源识别装置,其中,具备:
测量特定的波长域的光强度的多个光检测部;和
比较所述多个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判断部,
并且,所述多个光检测部至少具有:第一光检测部,其设有限制透过的可视光的波长的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第二光检测部,其设有相比所述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而透过更长波长的可视光的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
所述第一波长限制滤光片是透过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是透过在波长525nm~56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为第一阈值以上时,输出判定为人造光的识别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检测部具有第三光检测部,该第三光检测部设有相比所述第二波长限制滤光片而透过更长波长的可视光的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
所述判断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一阈值以下、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或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所述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在第二阈值以上时,输出判定为自然光的识别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波长限制滤光片是透过在波长700nm~75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的光学滤光片。
6.一种光源识别方法,是光源识别装置的光源识别方法,该光源识别装置具备:检测特定的波长域的光强度的第一光检测部和第二光检测部;比较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和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判断部,
所述光源识别方法具有:
取得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和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的步骤,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是由所述第一光检测部测量的且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的测量值,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是相比由所述第一光检测部所测量的波长域而更长波长的可视光强度得以测量的测量值;
判定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是否是在第一阈值以上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检测部测量在波长525nm~56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
8.一种光源识别方法,是光源识别装置的光源识别方法,该光源识别装置具备:检测特定的波长域的光强度的第一光检测部和第二光检测部以及第三光检测部;比较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和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以及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而识别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判断部,
所述光源识别方法具有:
取得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和所述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的步骤,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是由所述第一光检测部测量的且在波长480nm~52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的测量值,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是由所述第二光检测部测量的且在波长525nm~565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的测量值,所述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是相比由所述第二光检测部所测量的波长域而更长波长的可视光强度得以测量的测量值;
判定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是否是在第一阈值以下的步骤;
判定所述第三光检测部的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检测部的测量值或所述第二光检测部的测量值之比率是否是在第二阈值以上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光检测部测量在波长700nm~750nm的波长域的可视光强度。
CN201210350721.6A 2011-10-24 2012-09-19 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3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2402A JP2013086784A (ja) 2011-10-24 2011-10-24 光源識別装置及び光源識別方法
JP2011-232402 2011-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3295A true CN103063295A (zh) 2013-04-24
CN103063295B CN103063295B (zh) 2015-07-22

Family

ID=4810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072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3295B (zh) 2011-10-24 2012-09-19 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86784A (zh)
CN (1) CN10306329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260A (zh) * 2016-04-07 2016-08-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摄像头白平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35518A (zh) * 2018-01-25 2018-06-29 深圳民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智能控制节能系统
CN111207831A (zh) * 2020-01-10 2020-05-29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源单色器的光源切换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33926B1 (en) * 2013-08-15 2018-04-25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An illumination controller
CN110486701A (zh) * 2019-08-06 2019-11-22 苏州久荣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光敏传感器
JP7497181B2 (ja) 2020-03-19 2024-06-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制御装置
GB2594749B (en) * 2020-05-07 2022-08-31 Secure Meters Uk Ltd Radiator thermostatic control
CN113747637A (zh) * 2021-08-03 2021-12-03 安徽长龙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公路长隧道入口段夜间照明优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2822A (ja) * 1983-10-12 1985-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ランプ特性の判定装置
JP2927829B2 (ja) * 1989-08-18 1999-07-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蛍光ファイバセンサ
JP2001249047A (ja) * 1999-12-28 2001-09-14 Hochiki Corp 炎検出装置
CN1404448A (zh) * 2000-03-23 2003-03-19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汽车照明装置的自动开关装置
MXPA05001006A (es) * 2002-07-30 2005-05-16 Gentex Corp Sistema para deteccion y clasificacion de fuente de luz para control automatico de luz exterior de vehiculo y metodo de fabricac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3147A (ja) * 1983-12-28 1985-07-2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自動車用灯具の点滅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2822A (ja) * 1983-10-12 1985-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ランプ特性の判定装置
JP2927829B2 (ja) * 1989-08-18 1999-07-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蛍光ファイバセンサ
JP2001249047A (ja) * 1999-12-28 2001-09-14 Hochiki Corp 炎検出装置
CN1404448A (zh) * 2000-03-23 2003-03-19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汽车照明装置的自动开关装置
MXPA05001006A (es) * 2002-07-30 2005-05-16 Gentex Corp Sistema para deteccion y clasificacion de fuente de luz para control automatico de luz exterior de vehiculo y metodo de fabricac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260A (zh) * 2016-04-07 2016-08-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摄像头白平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35518A (zh) * 2018-01-25 2018-06-29 深圳民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智能控制节能系统
CN108235518B (zh) * 2018-01-25 2020-07-03 深圳民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智能控制节能系统
CN111207831A (zh) * 2020-01-10 2020-05-29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源单色器的光源切换方法
CN111207831B (zh) * 2020-01-10 2022-05-20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源单色器的光源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86784A (ja) 2013-05-13
CN103063295B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3295B (zh) 光源识别装置和光源识别方法
CN101356450B (zh) 物体检测发光系统和方法
US20150151613A1 (en) Controlling system for transparency of vehicle window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ransparency of vehicle window
CN204928831U (zh) 一种基于车载led和可见光通信的车联网系统
CN105432152A (zh) 光照控制器
CN103221805A (zh) 借助于摄像机和照明装置检测窗玻璃上的雨滴
US10144337B1 (en) Vehicle light assembly
CN103493212A (zh) 借助于两个光电二极管确定主导光源的类型的单元
JP2005136952A (ja) 色付き赤外線夜間視覚装置
CN101803458B (zh) 用于检测由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射的光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35518B (zh) 一种led智能控制节能系统
CN106314259A (zh) 一种汽车led灯的智能开启系统
CN104464303B (zh) 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
CN108551700A (zh) 一种智能型户外照明灯及户外照明控制系统
CN104669991B (zh) 车窗透明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870272A (zh) 基于激光数字测相的防车灯眩目系统及方法
JP2001264161A (ja) 光センサの構造
CN207438462U (zh) 发光设备和运输工具大灯
CN206988975U (zh) 一种多场景智能led路灯
CN201265787Y (zh) 一种航空障碍灯及航空障碍指示机构
KR101630746B1 (ko) 색파장 변환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 장치
CN113093046A (zh) 一种车灯故障检测系统
KR20040075408A (ko) 전력선통신을 이용한 신호등의 상태 및 제어가 가능한교통신호등 시스템
KR101526761B1 (ko) 오토라이트 시스템과 그 제어 방법
CN110001507B (zh) 商务车智能供电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