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3176A -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3176A
CN103063176A CN2012105740499A CN201210574049A CN103063176A CN 103063176 A CN103063176 A CN 103063176A CN 2012105740499 A CN2012105740499 A CN 2012105740499A CN 201210574049 A CN201210574049 A CN 201210574049A CN 103063176 A CN103063176 A CN 103063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le
girth
aperture
stratum
d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40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3176B (zh
Inventor
高潘
赵瑞青
王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lun Dongying Ty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NY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NY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NY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40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3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3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包括: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根据所述圈盘各阶层的周长、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因此,本申请根据周长尺、内径千分尺和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的结果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值,使最终得到的标准值的误差小,准确度高,不确定性低。

Description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轮胎行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轮胎行业,对生产的胎圈的大小要求较高,所以需要一个胎圈周长的标准值来检测生产的胎圈是否符合标准,同时也要求检测胎圈周长的检测台具有精确的校准度。
目前,胎圈内周长的标准值通过量油尺对标准胎圈进行测量得到。测量胎圈内周长的标准值的具体过程为:将标准胎圈置于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圈盘上,并将圈盘撑开保证圈盘与标准胎圈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然后使用量油尺的零刻度对准标准胎圈的某一位置,绕标准胎圈一周,测得胎圈周长,该胎圈周长即胎圈内周长的标准值。取得胎圈内周长的标准值后,将胎圈内周长的标准值输入电脑,用来校准胎圈内周长检测台。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胎圈内周长的标准值仅仅使用量油尺测量得到,但是仅仅使用量油尺一种测量工具来测量标准值,会使测量得到的标准值误差较大,得到的标准值不够精确。如果将误差较大的标准值输入校准设备,导致需要重新获取标准值,所以需要重新使用量油尺测量标准胎圈的周长,直到使用量油尺测得的标准值符合标准为止,使用量油尺测量标准胎圈的周长不仅准确度低,而且可能需要重复进行测量,导致测量得到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工作效率低。
总之,目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得到准确度高的胎圈内周长的标准值,并利用该胎圈内周长的标准来精确的校准胎圈内周长检测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以达到得到误差小,准确度高,不确定性低的标准值,并利用该标准值来精确的校准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包括:
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在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且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所述开度为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之间相隔的距离;
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根据所述圈盘各阶层的周长、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优选的,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包括:
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
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开度的平均值减去对应的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
将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平均,获取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优选的,根据所述圈盘各阶层的周长、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包括:
根据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a+K1),其中a为圈盘开度的修正值,K1为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
优选的,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包括:获取使用分度值为0.02mm的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包括:获取使用分度值为0.01mm的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
优选的,在获取的使用检测台自带数显卡尺测量的圈盘的结合缝隙为零的情况下,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
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方法,包括:
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将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并使用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测量标准圈;
判断测量标准圈得到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是,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否则,重新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圈盘处于撑开状态,且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所述开度为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之间相隔的距离;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圈盘开度获取单元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第一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优选的,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将第三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开度的平均值减去对应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将第四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平均,获取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优选的,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a+K1),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其中a为圈盘开度的修正值,K1为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使用分度值为0.02mm的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使用分度值为0.01mm的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
优选的,第二获取单元在获取的使用检测台自带数显卡尺测量的圈盘的结合缝隙为零的情况下,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
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装置,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用于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并使用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测量标准圈;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处理单元测量标准圈得到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是,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否则,触发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申请中,使用周长尺测量的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根据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根据圈盘各阶层的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由于本申请使用的周长尺精度高于现有技术中量油尺的精度,所以本申请使用周长尺测量的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值准确度要高于使用量油尺测量的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值,同时由于内径千分尺和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的精度都高于现有技术中量油尺的精度,并且本申请使用内径千分尺和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的结果的修正值和平均值,使最终得到的标准值的误差小,准确度高,不确定性低。
进一步,将误差小,准确度高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的标准值输入电脑,对胎圈内周长检测台进行校准,提高了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检测生产的胎圈时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圈盘处于闭合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横截面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横截面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横截面的再一种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任意一个尺寸的圈盘阶层处于撑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使用内径千分尺和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开度的测量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之间的缝隙的形状的一种俯视图;
图8是本申请的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之间的缝隙的形状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的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首先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其次在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且圈盘的外边缘与标准圈的内边缘紧贴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所述开度为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之间的缝隙的长度值,然后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最后根据所述圈盘各阶层的周长、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下面结合流程图对本申请提供的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一个实施例
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在本实施例中,圈盘由多个尺寸的圈盘阶层组成,而不同尺寸的圈盘阶层又由与不同尺寸圈盘阶层尺寸对应的两个相同的半圆阶层组成,其中,两个半圆阶层可以分离,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半圆阶层是处于闭合状态的。两个半圆阶层在处于闭合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如图2所示,两个半圆阶层在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横截面如图3所示,其中图3在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各尺寸的两个半圆阶层平行相对。两个半圆阶层在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横截面也可能如图4所示,其中图4在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各尺寸的两个半圆阶层不是平行相对的。
从图2至图4所示示意图可以得出各个尺寸的圈盘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的结合面即圈盘的结合面。本实施例在检测圈盘的结合面是否贴紧无缝隙时,可以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检测圈盘的结合面是否贴紧无缝隙,如果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的读数为零,则说明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否则,说明圈盘的结合面没有贴紧有缝隙。当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读数不为零时,可以使用塞尺判断圈盘的结合面是否有缝隙,在塞尺判断圈盘的结合面无缝隙时,对圈盘进行调整使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直到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读数为零,才确保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当数显卡尺的读数不为零,使用塞尺判断圈盘的结合面是否有缝隙得到的结果为圈盘的结合面无缝隙时,则可以判定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已经损坏,执行更换数显卡尺的操作,然后继续使用数显卡尺检测圈盘的结合面是否贴紧无缝隙。
在确保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使用周长尺测量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由于采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检测圈盘的结合面是否贴紧无缝隙,保证了周长尺是在圈盘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使周长尺测得的结果更加精确,降低了产生误差值的概率。
步骤S12:在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且圈盘的外边缘与标准圈的内边缘紧贴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所述开度为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圈盘各尺寸阶层放置与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尺寸的标准圈,其中,标准圈的任意一个尺寸为12寸至20寸中任意一个整数尺寸,当然圈盘阶层的任意一个尺寸为12寸至20寸中任意一个整数尺寸。放置好标准圈之后,撑开圈盘,且保证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
在保证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时,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组成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个半圆阶层处于分离状态,如图3或4所示,各尺寸圈盘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分离之后,两个半圆阶层相隔的距离即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
各尺寸圈盘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处于撑开状态时,两个半圆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即两个半圆阶层对应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其中,两个半圆阶层一侧边缘的开度为其中一个半圆阶层的经过圆心的直径的端点和位于同一侧的另一个半圆阶层的经过圆心的直径的端点的距离;同理可知,两个半圆阶层另一侧边缘的开度为在另一侧的两个半圆阶层的经过圆心的直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即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两个半圆阶层的两侧的直径的端点之间的距离。
各尺寸圈盘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处于撑开状态时,两个半圆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即两个半圆阶层对应尺寸的的圈盘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其中一个半圆阶层的圆心和另一个半圆阶层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两个半圆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即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两个半圆阶层的圆心之间的距离。
参见图5,图5所示的是任意一个尺寸的圈盘阶层处于撑开状态时的俯视图即任意一个尺寸的圈盘阶层上表面的平面图。O1和O2分别为两个半圆的圆心,a点为圆心为O1的半圆的经过圆心的直径的端点,b点为圆心为O2的半圆的经过圆心的直径的端点,C直线为圆心为O1的半圆的直径,D直线为圆心为O2的半圆的直径。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即两个半圆的一侧边缘的开度。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一侧边缘处的开度时,即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图5中所示的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任意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即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图5中所示的圆心O1和圆心O2之间的距离。
参见图6,图6是使用内径千分尺和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开度的测量示意图。其中,K1为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K2和K3分别为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两个半圆阶层平行相对。
步骤S13: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根据测量得到的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本实施例中,根据测量得到的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的具体过程可以为:
先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即分别获取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
然后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开度的平均值减去对应的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
将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平均,获取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其中,可以先获取所有尺寸中的一个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和该尺寸的开度偏差值。将该尺寸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分别记为K2、K3,根据公式(K2+K3)/2得到该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记为B。将该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记为K1,根据公式(K2+K3)/2-K1,得到该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开度偏差值。
在得到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开度偏差值之后,将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平均,获取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具体的获取过程为:将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开度偏差值进行相加,然后将相加后的结果处于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个数,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步骤S14: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其中,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可以根据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a+K1),将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和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圈盘开度的修正值代入公式即可。
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在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平行相对的情况下,圈盘各尺寸阶层两边缘处的开度之和等于2倍大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圆心之间的开度,即(K2+K3)/2等于K1,在这种情况下,圈盘尺寸各阶层的周长和2倍大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圆心之间的开度相加之后的和即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尺寸的标准圈内表面的周长。由于(K2+K3)/2与K1的偏差值为零,所以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可以根据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K1获取。
当然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可能不是平行相对的,在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不平行相对的情况下,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之间的缝隙的形状的俯视图可能为梯形,如图7所示。在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之间的缝隙的形状的俯视图为梯形的情况下,(K2+K3)/2仍然等于K1,(K2+K3)/2与K1的偏差值为零,这种情况下,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可以根据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K1获取。或者,在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不平行相对的情况下,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之间的缝隙的形状的俯视图可能为任何两条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如图8所示。在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之间的缝隙的形状的俯视图为任何两条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的情况下,(K2+K3)/2不等于K1,(K2+K3)/2与K1的偏差值不再为零。此时,如果继续使用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K1,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将不再准确。
考虑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出现的上述几种情况,所以需要一个圈盘开度的修正值来补偿或减少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影响。因此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K1中应该加上修正值,即使用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a+K1)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增加修正值之后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误差更小,更加精确。
在上述方法步骤中,可以但不局限于使用分度值为0.02mm的周长尺测量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可以但不局限于使用分度值为0.01mm的内径千分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
由于上述方法步骤中使用的周长尺精度高于现有技术中量油尺的精度,所以本申请使用周长尺测量的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值准确度要高于使用量油尺测量的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值,同时由于内径千分尺和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的精度都高于现有技术中量油尺的精度,并且本申请使用内径千分尺和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的结果的修正值和平均值,使最终得到的标准值的误差小,准确度高,不确定性低。
另一个实施例
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步骤S92:在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且圈盘的外边缘与标准圈的内边缘紧贴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所述开度为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之间的距离。
步骤S93: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步骤S94:根据所述圈盘各阶层的周长、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标准值,其中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标准值用于检测待检测胎圈的大小是否标准。
步骤S91、步骤S92、步骤S93和步骤S94与图1所示的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中的步骤S11、步骤S12、步骤S13和步骤S1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95:将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并使用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测量标准圈。
在本实施例中,将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然后校准设备使用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对标准圈进行测量。
具体过程可以为:将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之后,校准设备将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暂时存储;选择任意一个尺寸的标准圈置于与该标准圈尺寸对应的圈盘阶层上,该圈盘阶层根据校准设备中存储的该圈盘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撑开到该圈盘阶层的周长为标准周长的状态,然后校准设备对该标准圈进行测量,获取该标准圈的测量值。然后获取除该尺寸的标准圈之外的其他标准圈的测量值。除该尺寸的标准圈之外的其他标准圈的测量值的获取和该标准圈的测量值的获取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96:判断测量标准圈得到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是,执行步骤S97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91。
在获取任意一个尺寸的标准圈的测量值后,判断该标准圈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是,执行步骤S97将该尺寸的圈盘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否则,重新开始获取该尺寸圈盘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即返回执行步骤S91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然后执行后续步骤。
然后判断除该尺寸的标准圈之外的其他标准圈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中,判断除该尺寸的标准圈之外的其他标准圈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和判断该尺寸的标准圈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允许的误差范围为±0.04mm,即获取的任意一个尺寸的标准圈的测量值的范围为(该标准圈对应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周长的标准周长-0.04mm,该标准圈对应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周长的标准周长+0.04mm)。所以,获取的任意一个尺寸的标准圈的测量值会出现和该标准圈对应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周长的标准周长相等的情况。
步骤S97: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
在测量标准圈得到的测量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将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对应尺寸的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被确定后,使用确定后的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对胎圈内周长检测台进行校准,校准后检测台就可使用准确度高的标准值检测生产制造的胎圈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将误差小,准确度高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的标准值输入电脑,对胎圈内周长检测台进行校准,提高了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检测生产的胎圈时的精确度。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与图1所示的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的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的一种结构图,请参阅图10,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01、第二获取单元102、第一计算单元103、第二计算单元104。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101,用于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在本实施例中,圈盘由多个尺寸的圈盘阶层组成,而不同尺寸的圈盘阶层又由与不同尺寸圈盘阶层尺寸对应的两个相同的半圆阶层组成,其中,两个半圆阶层可以分离,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半圆阶层是处于闭合状态的。两个半圆阶层在处于闭合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横截面是一个圆。两个半圆阶层在处于撑开状态时,各尺寸的两个半圆阶层可以平行相对,也可以不平行相对。
其中,各个尺寸的圈盘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的结合面即圈盘的结合面。本实施例在检测圈盘的结合面是否贴紧无缝隙时,可以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检测圈盘的结合面是否贴紧无缝隙,如果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的读数为零,则说明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否则,说明圈盘的结合面没有贴紧有缝隙。当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读数不为零时,可以使用塞尺判断圈盘的结合面是否有缝隙,在塞尺判断圈盘的结合面无缝隙时,对圈盘进行调整使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直到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读数为零,才确保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当数显卡尺的读数不为零,使用塞尺判断圈盘的结合面是否有缝隙得到的结果为圈盘的结合面无缝隙时,则可以判定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已经损坏,执行更换数显卡尺的操作,然后继续使用数显卡尺检测圈盘的结合面是否贴紧无缝隙。
在确保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使用周长尺测量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第二获取单元102,用于在圈盘处于撑开状态,且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所述开度为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之间相隔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圈盘各尺寸阶层放置与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尺寸的标准圈,其中,标准圈的任意一个尺寸为12寸至20寸中任意一个整数尺寸,当然圈盘阶层的任意一个尺寸为12寸至20寸中任意一个整数尺寸。放置好标准圈之后,撑开圈盘,且保证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
在保证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时,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组成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个半圆阶层处于分离状态,各尺寸圈盘阶层对应的两个半圆阶层分离之后,两个半圆阶层相隔的距离即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
当然,本实施例中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还可以使用量块和塞尺测量。
第一计算单元103,用于根据第二获取单元102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获取单元102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第一计算单元103根据测量得到的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第一计算单元103计算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的具体过程可以为:
第一计算单元103包括的第三计算单元1031,用于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
第一计算单元103包括的第四计算单元1032,用于将第三计算单元1031计算得到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开度的平均值减去对应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
第一计算单元103包括的第五计算单元1033,用于将第四计算单元1032计算得到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平均,获取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其中,第三计算单元1031可以先获取所有尺寸中的一个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和第四计算单元1032获取该尺寸的开度偏差值。将该尺寸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分别记为K2、K3,根据公式(K2+K3)/2得到该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记为B。将该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记为K1,根据公式(K2+K3)/2-K1,得到该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开度偏差值。
在第四计算单元1032得到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开度偏差值之后,第五计算单元1033将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平均,获取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具体的获取过程为:将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开度偏差值进行相加,然后将相加后的结果处于所有尺寸的圈盘阶层的个数,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第二计算单元104,用于根据第一获取单元101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第二获取单元102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第一计算单元103计算得到的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将不同尺寸的标准圈放置在对应尺寸的圈盘阶层之后,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尺寸各阶层的周长和圈盘各尺寸阶层两边缘处的开度相加之后的和即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尺寸的标准圈内表面的周长。但在使用检测设备测量生产制造的胎圈内周长时是根据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和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获取的,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计算单元104根据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其中圈盘各尺寸阶层对应尺寸的标准圈内表面的周长即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104具体可以根据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a+K1),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其中a为圈盘开度的修正值,K1为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
在上述装置中,第一获取单元101可以但不局限于使用分度值为0.02mm的周长尺测量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第二获取单元102可以但不局限于使用分度值为0.01mm的内径千分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
与图9所示的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装置的一种结构图,请参阅图11,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装置除了包括图10所示的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11,判断单元12。
其中,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用于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处理单元11,用于将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并使用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测量标准圈。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将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然后校准设备使用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对标准圈进行测量。
判断单元12,用于判断处理单元11测量标准圈得到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是,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否则,触发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
处理单元11在获取任意一个尺寸的标准圈的测量值后,判断单元12判断该标准圈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是,将该尺寸的圈盘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否则,触发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重新获取该尺寸圈盘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然后判断单元12判断除该尺寸的标准圈之外的其他标准圈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中,判断单元12判断除该尺寸的标准圈之外的其他标准圈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和判断单元12判断该尺寸的标准圈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允许的误差范围为±0.04mm,即处理单元11获取的任意一个尺寸的标准圈的测量值的范围为(该标准圈对应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周长的标准周长-0.04mm,该标准圈对应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周长的标准周长+0.04mm)。所以,处理单元11获取的任意一个尺寸的标准圈的测量值会出现和该标准圈对应尺寸的圈盘阶层的周长的标准周长相等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在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且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所述开度为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之间相隔的距离;
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根据所述圈盘各阶层的周长、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包括:
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
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开度的平均值减去对应的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
将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平均,获取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圈盘各阶层的周长、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所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包括:
根据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a+K1),其中a为圈盘开度的修正值,K1为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包括:获取使用分度值为0.02mm的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包括:获取使用分度值为0.01mm的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的使用检测台自带数显卡尺测量的圈盘的结合缝隙为零的情况下,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
6.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将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并使用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测量标准圈;
判断测量标准圈得到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是,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否则,重新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7.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圈盘处于闭合状态,且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圈盘处于撑开状态,且圈盘的外表面与标准圈的内表面紧贴无缝隙的情况下,获取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以及使用检测台自带的数显卡尺测量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其中所述开度为所述圈盘处于撑开状态时,圈盘之间相隔的距离;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圈盘开度获取单元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和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以及第一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圈盘开度的修正值,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的平均值;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将第三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开度的平均值减去对应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将第四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开度偏差值平均,获取圈盘开度的修正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公式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2×(a+K1),得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其中a为圈盘开度的修正值,K1为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圆心之间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使用分度值为0.02mm的周长尺测量的所述圈盘贴合时圈盘各尺寸阶层的周长;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使用分度值为0.01mm的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圈盘各尺寸阶层的两边缘处的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获取单元在获取的使用检测台自带数显卡尺测量的圈盘的结合缝隙为零的情况下,圈盘的结合面贴紧无缝隙。
12.一种胎圈内周长检测台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7-11任意一项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用于获取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输入校准设备,并使用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测量标准圈;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处理单元测量标准圈得到的测量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是,将所述圈盘各尺寸阶层周长的标准周长作为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的标准值,否则,触发所述胎圈内周长检测台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装置。
CN201210574049.9A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063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4049.9A CN103063176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4049.9A CN103063176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3176A true CN103063176A (zh) 2013-04-24
CN103063176B CN103063176B (zh) 2015-09-23

Family

ID=4810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4049.9A Active CN103063176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31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1455A (zh) * 2020-06-29 2020-10-23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内周长测量仪的校检方法
CN113400096A (zh) * 2021-07-19 2021-09-17 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电机定子铁芯外径加工时的测量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593A (zh) * 1986-06-07 1987-12-16 上海自行车厂 自行车直边轮胎环形量具及其使用方法
KR20060102979A (ko) * 2005-03-25 2006-09-28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접촉식 비드원주 자동측정장치
CN1967142A (zh) * 2005-11-15 2007-05-23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测量轮胎的胎圈部和轮缘间的径向接触长度的装置
JP2012112694A (ja) * 2010-11-22 2012-06-14 Toshiba Corp 突き合わせ溶接部の溶接品質評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593A (zh) * 1986-06-07 1987-12-16 上海自行车厂 自行车直边轮胎环形量具及其使用方法
KR20060102979A (ko) * 2005-03-25 2006-09-28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접촉식 비드원주 자동측정장치
CN1967142A (zh) * 2005-11-15 2007-05-23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测量轮胎的胎圈部和轮缘间的径向接触长度的装置
JP2012112694A (ja) * 2010-11-22 2012-06-14 Toshiba Corp 突き合わせ溶接部の溶接品質評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1455A (zh) * 2020-06-29 2020-10-23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内周长测量仪的校检方法
CN113400096A (zh) * 2021-07-19 2021-09-17 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电机定子铁芯外径加工时的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3176B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88742B (zh) 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圆柱齿轮齿廓偏差测量方法
CN103134546B (zh) 一种针对特种车辆指针式仪表的半自动校验方法
CN104330137B (zh) 基于检测点压强值序列的粮仓储粮数量检测方法
CN104133081B (zh) 加速度计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US20120245876A1 (en) Angle detecting device with complex self-calibration function
CN102721393A (zh) 一种精密旋转工作台测量系统误差在位自标定方法
CN104132636A (zh) 一种直线导轨直线度检测和判定的方法
CN103047920B (zh) 一种孔边测距仪器
CN104535011B (zh) 一种三维线激光车辙检测设备的室内参数标定方法
CN105115406A (zh) 一种曲轴偏心距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6091958A (zh) 基于弓高弦长法测量圆弧工件半径的方法
CN102879061B (zh) 一种基于拟合方程的水表误差校正方法
CN103063176A (zh) 一种圈盘周长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检测台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2980532A (zh) 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拼接测量大口径非球面面形的方法
CN204788196U (zh) 一种直齿条齿深检测装置
CN104697712B (zh) 一种回转体工件质心检验方法
CN104482831B (zh) 一种孔系内高精度槽宽及槽深测量方法
CN102867762B (zh) 一种量测晶圆检测机台稳定性和精确性的监控方法
CN106403783A (zh) 测量外圆曲率半径的直角标尺及测量方法
CN104764379B (zh) 螺旋弹簧圈数检测装置
CN205679165U (zh) 一种长度检测工具
CN102661819A (zh) 一种使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指针式表盘表的示值的方法
JP6197261B2 (ja) 測定機の校正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889834A (zh) 锥螺纹塞规中径测量方法
CN110132710B (zh) 一种检定波纹管柔韧性试验装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wong Hing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257399 Shandong city of Dongying province Guangrao County No. 9

Patentee after: Sailun (Dongying) Ty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Kwong Hing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257399 Shandong city of Dongying province Guangrao County No. 9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Jinyu Industria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