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2855A - 装订机 - Google Patents

装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2855A
CN103042855A CN2012103856452A CN201210385645A CN103042855A CN 103042855 A CN103042855 A CN 103042855A CN 2012103856452 A CN2012103856452 A CN 2012103856452A CN 201210385645 A CN201210385645 A CN 201210385645A CN 103042855 A CN103042855 A CN 103042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ision cutter
paper
cutter
punch knife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56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2855B (zh
Inventor
青井宏和
才川淳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42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2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2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2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消除对切翻片作用过度的力而破裂或者操作所需的能量增大的问题地将用纸可靠地进行装订的装订机。该装订机具备:用于将所述切翻片(P5)插入切入刀(52)的窗口(523)中的插入部件;和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其使该插入部件在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贯穿了用纸(P)的阶段向将所述切翻片(P5)插入窗口(523)的正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52)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插入部件向释放切翻片(P5)的反方向运动。

Description

装订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重叠的多张用纸的端部一体地装订起来的装订机,特别涉及不使用金属制的钉的方式的、被称为所谓无钉订书机的装订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装订机,已知有一种产品,其具备:穿孔刀,其边在多张用纸上形成切翻片边穿设穿孔;切入刀,其与该穿孔刀相邻地设置且穿设用于将上述切翻片的前端侧卡止的切孔;保持该穿孔刀及切入刀的主体;和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配置于该主体的冲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装订机,在使保持于上述主体的上述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被插入上述用纸插入用间隙中用纸而将切开并翻起到冲台侧的切翻片的前端侧卡合于上述切入刀的窗口的状态下,使该切入刀和上述穿孔刀进行抽出动作以返回到主体侧,从而使上述切翻片贯穿上述切孔而将上述用纸装订起来。
在此类装订机中,为了在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了用纸的阶段将切翻片插入切入刀的窗口中,穿孔刀和/或内凸轮等插入部件不可或缺。以往的装订机为穿孔刀和切入刀在一体化了的状态下联动,上述插入部件与切入刀的进退方向的移动联动地在正反方向上运动。即,上述插入部件伴随切入刀的进入动作而向正方向运动,切入刀伴随与该进入动作相对称的动作即抽出动作地向反方向运动。换言之,插入部件进行以切入刀贯穿最深的最深贯穿位置为中心而对称的运动。
因此,存在必须将切翻片的前端部分按压于切入刀的窗口的边缘,而一边将切翻片的前端侧强制翻转一边将其插入窗口内的情况,因而出现对切翻片作用过度的力而使其破裂或操作所需的能量增大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284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能不产生对切翻片作用过度的力而使其破裂或者操作所需的能量增大这样的问题地将用纸可靠地装订起来的装订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以上那样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本发明涉及的装订机,具备:在多张用纸上一边形成切翻片一边穿设穿孔的穿孔刀;切入刀,其与该穿孔刀相邻地设置,穿设用于使所述切翻片的前端侧卡止的切孔;保持这些穿孔刀及切入刀的主体;和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配置于该主体的冲台,在使被保持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在所述用纸插入用间隙中插入的用纸、将被切开翻起到冲台侧的切翻片的前端侧与所述切入刀的窗口卡合的状态下,使该切入刀和所述穿孔刀进行抽出动作以返回到主体侧,从而使所述切翻片贯穿所述切孔而将所述用纸装订,该装订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所述切翻片插入切入刀的窗口中的插入部件;和插入部件运动机构,其使该插入部件在穿孔刀及切入刀贯穿了用纸的阶段向将所述切翻片插入窗口的正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插入部件向释放切翻片的反方向运动。
这里,“用纸”的意义为,只要是穿孔对象物,则可以是任何物品,除了纸制的物品之外,也包括塑料制、金属制或木制的物品。此外,不限于薄片状的物品。
如果是此类装订机,则通过插入部件运动机构,而使插入部件在切入刀在抽出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中不会向释放切翻片的反方向运动。因此,通过多样地设定该一定距离,而可提高使插入部件在反方向上运动的定时的自由度。因此,可提供能不产生在切翻片作用过度的力而破裂或者操作所需的能量增大的问题地将用纸可靠地进行装订的装订机。
作为所述插入部件的优选一个方式,可举出被保持于所述穿孔刀的内凸轮。作为插入部件,可以是被保持于穿孔刀以外的部分且不与穿孔刀联动地运动的内凸轮或、穿孔刀自身起到作为插入部件的功能的部件。此外,插入部件也可以是通过转动动作将用纸插入以外的部件。
所述插入部件运动机构,优选,具备:联动机构部,其利用与切入刀联动的穿孔刀向贯穿方向的移动使所述插入部件向正方向运动,并且利用穿孔刀向抽出方向的移动使所述插入部件向反方向运动;和延迟生成部,其用于暂时解除切入刀和穿孔刀的联动,在切入刀从贯穿用纸贯穿到最深处的最深贯穿位置向抽出方向运动一定距离为止、让穿孔刀保持在最深贯穿位置。
作为所述联动机构部的优选一个方式,可举出一种所述联动机构部,其具备:从内凸轮的基端部伸出的臂;设置于所述主体且在穿孔刀在贯穿方向上运动时与所述臂抵接而使内凸轮的前端部在正方向上运动的卡止部件;和用于使内凸轮的前端部在反方向上运动的返回用弹性部件。
作为所述延迟生成部的优选一个方式,可举出一种延迟生成部,其具备:浮动结合零件,其使穿孔刀与切入刀联动地运动到所述最深贯穿位置为止,并且仅在切入刀从最深贯穿位置起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期间、解除穿孔刀相对于切入刀的联动;和保持零件,其在所述切入刀从最深贯穿位置起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期间,将穿孔刀保持在最深贯穿位置。
可举出一种所述切翻片,其具备基端区域和比该基端区域宽度大的前端区域,所述穿孔刀具备用于形成所述基端区域的基端区域形成部和用于形成所述前端区域的前端区域形成部。
此外,本发明的装订机,在多张用纸上一边形成切翻片一边穿设穿孔的穿孔刀;切入刀,其与该穿孔刀相邻地设置,穿设用于使所述切翻片的前端侧卡止的切孔;保持这些穿孔刀及切入刀的主体;和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配置于该主体的冲台,在使被保持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在所述用纸插入用间隙中插入的用纸、将被切开翻起到冲台侧的切翻片的前端侧与所述切入刀的窗口卡合的状态下,使该切入刀和所述穿孔刀进行抽出动作以返回到主体侧,从而使所述切翻片贯穿所述切孔而将所述用纸装订,该装订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所述切翻片插入切入刀的窗口中的插入部件;约束部件,其与该插入部件分别设置,用于将已插入到切入刀的窗口中的切翻片保持在插入于窗口中的插入状态;和约束部件运动机构,其使该约束部件在穿孔刀及切入刀贯穿用纸而所述插入部件将所述切翻片插入了切入刀的窗口的阶段向约束所述切翻片的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约束部件向释放切翻片的方向运动。
这里,“约束部件”只要是为了将已插入到切入刀的窗口中的切翻片保持在插入于窗口中的插入状态而与插入部件分别地设置的部件,就可以是任何部件,设置该约束部件的位置也可以是切入刀侧、穿孔刀侧或主体侧等任一位置。
如果是此类装订机,则通过约束部件运动机构的工作,使得约束部件不会在释放切翻片的方向上运动,直到切入刀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为止。因此,通过多样地设定该一定距离,能够提高使约束部件向释放切翻片的方向运动的定时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提供能够消除在切翻片作用过度的力而破裂或者操作所需的能量增大的问题地、将用纸可靠地装订的装订机。
此外,作为简单地解决以上那样的问题的装订机的一个方式,也可以考虑以下构成:具备:在多张用纸上一边形成切翻片一边穿设穿孔的穿孔刀;切入刀,其与该穿孔刀相邻地设置,穿设用于使所述切翻片的前端侧卡止的切孔;保持这些穿孔刀及切入刀的主体;和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配置于该主体的冲台,在使被保持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在所述用纸插入用间隙中插入的用纸、将被切开翻起到冲台侧的切翻片的前端侧与所述切入刀的窗口卡合的状态下,使该切入刀和所述穿孔刀进行抽出动作以返回到主体侧,从而使所述切翻片贯穿所述切孔而将所述用纸装订,该装订机的特征在于,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穿孔刀和所述切入刀在不同定时移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以上那样的构成,因此可提供如下装订机:能不产生在切翻片作用过度的力而破裂或者操作所需的能量增大的问题地将用纸可靠地进行装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在图2中B-B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在图2中B-B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8是在图2中C-C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9是在图2中D-D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在图2中D-D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在图2中D-D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2是在图2中D-D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3是在图2中D-D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4是在图2中D-D线剖面内部分省略地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俯视图(与图2对应)。
图1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分解立体图(与图5的一部分对应)。
图17是在图15中E-E线剖面内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8是在图15中E-E线剖面内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9是在图15中F-F线剖面内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与图9对应)。
图20是在图15中F-F线剖面内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与图10对应)。
图21是在图15中F-F线剖面内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与图11对应)。
图22是在图15中F-F线剖面内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与图12对应)。
图23是在图15中F-F线剖面内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与图13对应)。
图24是在图15中F-F线剖面内进行表示的作用说明图(与图14对应)。
图2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装订机的重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图2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装订机的重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图2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装订机的重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图2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装订机的重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图29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装订机的重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P、AP用纸
PA、AP1穿孔
P2、AP2切孔
P5、AP5切翻片
P51、AP51前端
P54基端区域
P55前端区域
1装订机
10用纸插入用间隙
2冲台
3、A3主体
352、A352卡止部件
42、A42穿孔刀
421基端形成区域
422前端形成区域
43、A43内凸轮
(c)最深贯穿位置
431、A431基端部
432、A432前端部
433、A433臂
52、A52切入刀
523、A523窗口
7、A7插入部件运动机构
71、A71联动机构部
72、A72延迟生成部
73、A73浮动结合零件
74、A74保持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14)
下面参照图1~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该装订机1能够通过在多张用纸P上形成穿孔P1和切孔P2,并且将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插穿于上述切孔P2,从而将该多张用纸P互相装订制作册子B。
该册子B,如图1~图3所示,束集多张用纸P而成,这些用纸P在设定于装订根部侧的一处接合部分P3互相接合。该接合部分P3包括:通过从用纸P的一面Pa侧贯穿的穿孔刀在各用纸P上形成的穿孔P1;与该穿孔P1相邻地在上述各用纸P上形成的拉起用切孔P2;和从上述穿孔P1向用纸P的另一面Pb侧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而且,通过将上述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贯穿上述切孔P2并在上述用纸P的一面Pa侧导出,从而将上述多张用纸P的装订根部侧互相接合。
如图1~图3所示,上述切翻片P5是前端侧鼓起的形状、具体为整体呈箭头形状,夹着边界部P53在基端P52侧具备基端区域P54,并且在前端P51侧具备宽度比上述基端区域P54大的前端区域P55。再有,切翻片P5也能够进行设为一端为呈半圆弧状的舌片状部件等各种变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上述穿孔P1呈与上述切翻片P5相对应的大小及形状,在穿孔刀42刚进行穿孔后,是与穿孔刀42的形状相对应的狭缝状的孔,在将切翻片P5切开并翻起后,是与切翻片P5的形状相对应的呈箭头形状的长孔状的空间。此外,在该穿孔P1的基端侧、即切翻片P5的基端P52附近,具备从切翻片P5的基端的两侧延伸的用于抑制破损的狭缝状的退避部P6。再有,穿孔P1能够进行各种变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另一方面,如图1~图3所示,上述切孔P2具备:主要用于使切翻片P5卡合的第一狭缝P21;和从该第一狭缝P21的途中向穿孔P1方向延伸的在左右方向上成对的第二狭缝P22。再有,切孔P2能够进行各种变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及图4~图14来说明在如上述那样装订用纸P时所使用的装订机1。
如图1、图2及图6~图14所示,该装订机1具备:穿孔刀42,其边在多张用纸P上形成切翻片P5边穿设穿孔P1;切入刀52,其与该穿孔刀42相邻地设置,穿设用于卡止上述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的切孔P2;保持该穿孔刀42和切入刀52的主体3;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10配置于该主体3的冲台2;用于将上述切翻片P5插入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插入部件即内凸轮43;和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其使该内凸轮43在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贯穿了用纸P的阶段向将上述切翻片P5插入窗口523的正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52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内凸轮43向释放切翻片P5的反方向上运动。换言之,该装订机1具备:在向上的面上载置用纸P的冲台2;主体3,其具备在与该冲台2的向上的面之间形成用纸插入用间隙10的向下的面;被保持于该主体3内的第一刀单元4及第二刀单元5;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即刀返回用弹性体,其用于使具备穿孔刀42的第一刀单元4及具备切入刀52的第二刀单元5返回到穿孔操作前的位置即退避位置(s);操作杆6,其安装于上述主体3,用于使上述第一刀单元4及第二刀单元5运动;和相对于上述冲台2的侧面可旋转地设置的侧部量规8。再有,侧部量规8是为了在用纸的适当部位形成接合部分P3而使用纸P的边缘部对齐的部件,在图1、图2中表示,并且在其他附图中省略。
如图1、图2、图4及图6~图14所示,冲台2具备:基架21;设置于该基架21且面对用纸插入用间隙10的刀接板22;用于使与该刀接板22紧贴的装订作业后的用纸P向从刀接板22远离的方向退避的退纸部23;和包括该退纸部23在内遮蔽上述基架21的下表面侧的底盖24。
如图1、图2、图4及图6~图14所示,基架21在后部分具有用于安装主体3的主体安装部211,并且在前部分具备用于使刀接板22在用纸插入用间隙10侧露出的接板露出窗212,在后部分和前部分的边界具有用于将插入用纸插入用间隙10中的用纸P的端部卡止的卡止壁213。基架21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主体安装部211具有用于安装主体3下端的平坦部分214,在该平坦部分214穿设有多个螺栓插穿孔215。
如图1、图2、图4及图6~图14所示,刀接板22是金属制部件,其具备:用于与穿孔刀42协作在用纸P上穿设出穿孔P1及退避部P6的穿孔部221;用于与切入刀52协作在用纸P上穿设出切孔P2的通过孔222;后述的退纸部23的突起231通过用的按压件通过孔223。刀接板22安装于基架21。具体而言,刀接板22具备作为砧座的功能,具有作为通孔的穿孔部221、通过孔222及按压件通过孔223,经由接板露出窗212而面向用纸插入用间隙10,在其周缘部具备安装于基架21下表面侧的安装凸缘部224。具体地,通过使安装凸缘部224的前端部分与基架21的未图示的卡合部卡合,从而使刀接板22的前端部分安装于上述基架21。另一方面,在安装凸缘部224的后端部分形成有多个螺栓插穿孔225,在这些螺栓插穿孔225与主体3的未图示的螺栓插穿孔对齐的状态下,使其后端部分与基架21的下表面抵接。而且,通过将从下侧插穿于这些螺栓插穿孔215、225中的螺栓20a与设置于主体3侧的未图示的螺母螺合紧固,从而能够将刀接板22和主体3固定于基架21。
如图4及图6~图14所示,退纸部23用于在装订作业后使与刀接板22紧贴的用纸P向从刀接板22远离的方向退避,该退纸部23具备:多个突起231,其作为释放用按压件,向贯穿刀接板22突出到用纸插入用间隙10的方向弹性施力;和板弹簧232,其作为释放用弹性体,对该多个突起231在向用纸插入用间隙10突出的方向上弹性施力。该突起231和板弹簧232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
如图1、图4及图6~图14所示,主体3具备:将第一刀单元4及第二刀单元5能够升降地保持的壳体31;覆盖该壳体31的前表面、底面及两侧面的金属框架32;和安装于该金属框架32后侧的后盖33。
如图4及图6~图14所示,壳体31具备:底壁35;前壁36;后壁37;和左右侧壁38。底壁35与后壁37相比向后方延伸。在由这些底壁35、前壁36、后壁37及左右侧壁38包围的空间39中,收置上述第一刀单元4及第二刀单元5。壳体31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底壁35具有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通过用的开口351。在该底壁35的上表面侧设置有用于卡止后述内凸轮43的臂433的卡止部件352。此外,在该底壁35的上表面,设有在中心具有通孔354的呈筒状的凸部353。在前壁36和后壁37的内表面,分别设有用于将第一刀单元4及第二刀单元5能够升降地导引的导引部371(前壁36的导引部未图示)。此外,在该前壁36和后壁37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后述闩锁部件34的闩锁部件安装部372(前壁36的闩锁部件安装部未图示)。在左右的侧壁38,分别形成有用于插穿后述驱动轴12的长孔382。
如图4、图5及图8~图14所示,成对的闩锁部件34具备:分别经由固定件30a安装于前后的闩锁部件安装部372的基端部341;从该基端部341起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状的弹性变形部342、343;和在该弹性变形部342、343的前端侧分别设置的上下的爪部344、345,这些基端部341、上下的弹性变形部342、343、上下的爪部344、345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
如图6~图14所示,金属框架32是板金制部件,其具备:在壳体31的底壁35的下表面添设的底板321;在壳体31的前壁36的外表面添设的前板322;和在壳体31的左右侧壁38的外表面添设的左右的侧板323。底板321与壳体31的底壁35的大体整个区域相对应,该底板321设有:用于使开口351和凸部353的通孔354在用纸插入用间隙10露出的窗口324;未图示的插穿孔,其用于插穿壳体31和刀接板22定位用的定位销;和未图示的螺栓插穿孔,其用于插穿将刀接板22、基架21与壳体31的底壁35共同紧固的螺栓20a。即,通过在刀接板22的螺栓插穿孔225、基架21的螺栓插穿孔215、金属框架32的螺栓插穿孔、在壳体31的底壁35设置的螺栓插穿孔中插穿的螺栓20a,将主体3安装于冲台2。在金属框架32的侧板323,设有:上下导引部325,其用于将驱动第一刀单元4及第二刀单元5的驱动轴12能够升降地导引;和前后导引部326,其用于将后述的操作杆6的支轴65能够旋转且可滑动地支撑。
如图4、图5及图8~图14所示,第一刀单元4具备:第一滑动部件41,其由壳体31的导引部371、381导引能够边维持一定姿势边升降;安装于该第一滑动部件41的穿孔刀42;内凸轮43,其配置于该穿孔刀42的内侧,在从收置于穿孔刀42内的初始姿势(s)到一部分突出到穿孔刀42外的转动姿势(r)之间经由轴434能够转动地被枢轴支撑于第一滑动部件41;和对该内凸轮43施力使其向自返回到初始姿势(s)的方向转动的螺旋弹簧44。
如图4、图5及图8~图14所示,第一滑动部件41是朝下方开口的中空块状部件,由合成树脂制作。在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上表面,具备将驱动轴12能够转动地保持的轴保持部411,施加在操作杆6上的操作力会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在该第一滑动部件41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分别设有闩锁部件34的上爪部344能够卡合的上卡合凹部413和闩锁部件34的下爪部345能够卡合的下卡合凹部414。
如图2、图4、图5及图8~图14所示,穿孔刀42是在用纸P形成箭尾状的切翻片P5的部件,通过对一个板金原料施行冲压加工及弯折加工来制作。该穿孔刀42具备用于形成穿孔P1的基端区域P54的基端区域形成部421和用于形成穿孔P1的前端区域P55的前端区域形成部422,本实施方式的穿孔刀42还具备用于在用纸P上形成狭缝状的退避部P6的退避部形成部423。
如图4及图9~图14所示,内凸轮43是在基端部431具有轴434并且在前端432具备用于将上述切翻片P5插入在切入刀52设置的窗口523中的推出部435的部件,其轴434被支撑于穿孔刀42及第一滑动部件41。即,该内凸轮43是用于将上述切翻片P5插入切入刀52的窗口523中的部件,被保持于穿孔刀42。用于使该内凸轮43转动的臂433在内凸轮43的基端部431突出。
如图4~图14所示,第二刀单元5具备:第二滑动部件51,其由壳体31的导引部371、381导引能够边维持一定姿势边升降;安装于该第二滑动部件51上的切入刀52;和一对压纸件53,其与该切入刀52相邻地设置,用于将用纸P向冲台2方向按压。
如图4~图14所示,第二滑动部件51是朝下方开口的中空块状部件,由合成树脂制作。在第二滑动部件51的上表面,具备将驱动轴12能够转动地保持的轴保持部511,施加在操作杆6上的操作力会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二滑动部件51。
如图2及图5~图14所示,切入刀52是形成由呈木屐(ゲタ)状的狭缝构成的切孔P2的部件,通过对一个板金原料施行冲压加工及弯折加工来制作,该切入刀52具备:用于形成第一狭缝P21的的第一刀刃521;和第二刀刃522,其从该第一刀刃521的途中向穿孔P1的方向延伸,用于形成第二狭缝P22。第一刀刃521具备用于使从用纸P切下的切翻片P5通过且将切翻片P5卡合的窗口523。
如图4~图14所示,压纸件53具备:用于按压用纸P的刀贯穿位置附近而将其按压到冲台2侧的固定用按压件531;和对该固定用按压件531向用纸P方向弹性施力的按压用弹性体即按压用螺旋弹簧532。固定用按压件531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固定用按压件531的最大直径被设定为能够滑动地贯穿在壳体31设置的凸部353的通孔354中的值,与上述按压用螺旋弹簧532的最大直径大体一致。
如图2及图4~图14所示,成对的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分别使一端侧保持于第二滑动部件51,并且使另一端侧与壳体31的底壁35抵接。
如图1、图2及图6~图14所示,操作杆6在基端部61具有支轴65,并且在前端侧具备操作部62,在具有支轴65的基端部61与操作部62之间安装有驱动轴12。而且,将支轴65能够转动且能够前后移动地支撑于主体3的金属框架32中的前后导引部326,将驱动轴12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撑于主体3的金属框架32中的上下导引部325。该操作杆6具备金属制的杆框架63和安装于该杆框架63外侧的杆盖64。杆框架63是将板金原料弯折加工而成的部件,具备顶壁66和从该顶壁66两侧缘垂下的侧壁67,在该两侧壁67间安装有上述支轴65及驱动轴12。
以上说明了的装订机1具备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该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使内凸轮43在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贯穿了用纸P的阶段、向将上述切翻片P5插入窗口523中的正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52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内凸轮43向释放切翻片P5的反方向运动。
如图4~图14所示,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具备:联动机构部71,其利用与切入刀52联动的穿孔刀42向贯穿方向的移动来使上述内凸轮43向正方向运动,并且利用穿孔刀42向抽出方向的移动来使上述插入部件向反方向运动;和延迟生成部72,其用于暂时解除切入刀52和穿孔刀42的联动,直到切入刀52从贯穿用纸P贯穿到最深处的最深贯穿位置(c)向抽出方向运动了一定距离为止、让穿孔刀42保持在最深贯穿位置(c)。
图6及图9~图14所示,联动机构部71具备:从内凸轮43的基端部431延伸的臂433;卡止部件352,其设置于上述主体3,在穿孔刀42在贯穿方向上运动时抵接于上述臂433使内凸轮43的前端部432向正方向运动;和螺旋弹簧44,即返回用弹性部件,用于使内凸轮43的前端部432向反方向运动。换言之,该联动机构部71的主体包括:内凸轮43的臂433;卡止部件352,其与该臂433抵接使上述内凸轮43从初始姿势(s)起向正方向转动到转动姿势(r)为止,在上述壳体31的底壁35设置;和螺旋弹簧44,其用于内凸轮返回,按压上述臂433使上述内凸轮43从转动姿势(r)起向反方向转动到初始姿势(s)为止。
图4及图6~图14所示,延迟生成部72具备:浮动结合零件73,其使穿孔刀42与切入刀52联动地运动到上述最深贯穿位置(c)为止,并且仅在在切入刀52从最深贯穿位置(c)起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的期间,解除穿孔刀42相对于切入刀52的联动;和在上述切入刀52从最深贯穿位置(c)起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的期间将穿孔刀42保持于最深贯穿位置(c)的保持零件74。换言之,浮动结合零件73的主体包括:在第一滑动部件41的轴保持部411设置的长孔状的通孔412;在第二滑动部件51的轴保持部511设置的圆形状的通孔512;和贯穿该通孔412、512的驱动轴12。保持零件74的主体包括:在第一滑动部件41的前表面及后表面设置的下卡合凹部414;和与该卡合凹部414卡合的下爪部345。
接着,参照图8~图14来说明该装订机1的工作。
如图8及图9所示,在不操作操作杆6的状态下,第一滑动部件41及第二滑动部件51分别位于上限位置,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分别被保持于原始位置即退避位置(s)。内凸轮43保持在被保持于上述退避位置(s)的穿孔刀42内收置的初始姿势(s)。
在该状态下,将重叠的多张用纸P插入到在冲台2的前部分的朝上的面和主体3的前部分的朝下的面之间形成的用纸插入用间隙10的深处。
而且,若将操作杆6向下方操作,则对该操作杆6施加的力被传递到驱动轴12,克服在主体3和第二滑动部件51之间配置的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的作用力使第二滑动部件51向下方移动。与之相伴,由第二滑动部件51保持的切入刀52及压纸件53向下方移动。
再有,在驱动轴12移动一定距离期间(从图9到图10的期间),保持上述插销部件34的上爪部344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上卡合凹部413卡合的卡合状态,因此第一滑动部件41不移动。即,在第一滑动部件41的轴保持部411设置的通孔41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导引驱动轴12,通孔412的从一端412a到另一端412b的尺寸比驱动轴12的直径大,因此驱动轴12在该通孔412内浮动。因此,驱动轴12从一端412a侧移动一定距离到另一端412b侧期间,施加于操作杆6的力不会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
若超过上述一定距离将操作杆6向下方操作,则施加于该操作杆6上的力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克服配置于主体3和第一滑动部件41之间的弹性部件即闩锁部件34的作用力,使上弹性变形部342弹性变形,解除上爪部344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上卡合凹部413的卡合状态。
这样,在驱动轴12移动了一定距离后,施加于操作杆6的力传递到驱动轴12,如图10所示,第一滑动部件41及第二滑动部件51向下方移动。与之相伴,由第一滑动部件41保持的穿孔刀42向下方移动,并且由第二滑动部件51保持的切入刀52及压纸件53向下方移动。
而且,压纸件53的固定用按压件531的前端与用纸P接触,该固定用按压件531按压支撑用纸P,在为了使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易于贯穿而保持用纸P的张紧后,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的前端接触用纸P。即,压纸件53抑制用纸P的偏移和/或弯曲,起到张紧用纸P的作用。
再有,若第一刀单元4及第二刀单元5向下方移动,则如图11所示,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贯穿用纸P,在用纸P上形成穿孔P1及切孔P2。此时,按压用螺旋弹簧532会伴随第二滑动部件51的下降而被压缩,固定用按压件531被牢固地按压在用纸P上使用纸P与刀接板22压接。因此,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贯穿的附近的用纸P保持由压纸件53牢固固定的状态即用纸P保持通过压纸件53而具有张力的状态地被穿孔。再有,向刀接板22突出的退纸部23的突起231利用用纸P被按压到刀接板22上的力而弹性地没入。
若穿孔后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进一步下降,则如图12所示,通过上述臂433与卡止部件352的抵接、内凸轮43转动而按压切翻片P5,该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插入切入刀52的窗口523中。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尽可能地减少切翻片P5插入窗口523时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的干涉。具体地,消除将切翻片P5向窗口523插入时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窗口523的边缘524的接触或、将其设定为较轻地接触的程度。因此,能够不在切翻片P5作用过度的力地将前端P51插入窗口523中,能够减轻切翻片P5的破损和/或切翻片P5的基端P52附近的破损。
此外,通过压纸件53按压用纸P,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随着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的下降而将用纸P拉入刀接板22的穿孔部221和/或通过孔222的情况。因此,抑制了用纸P发生偏移和/或弯曲,将切翻片P5适当地通过内凸轮43向期望的方向适当地按压,将其可靠地插入切入刀52的窗口523中。
如上所述,切入刀52与向上述操作杆6施加的操作力成比例地从退避位置(s)直线地移动到最深贯穿位置(c)为止。穿孔刀42在切入刀52移动一定距离期间不移动而停留在退避位置(s),然后,与向上述操作杆6施加的操作力成比例地从退避位置(s)直线地移动到最深贯穿位置(c)。此外,内凸轮43在臂433与上述卡止部件352抵接之前的期间、通过上述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保持初始姿势(s),然后,与向上述操作杆6施加的操作力成比例地从初始姿势(s)起向正方向旋转移动到转动姿势(r)为止。再有,在穿孔刀42到达上述最深贯穿位置(c)为止,上述第一滑动部件41克服在主体3和第一滑动部件41之间配置的闩锁部件34的作用力向下方移动,因此下弹性变形部343弹性变形,下爪部345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下卡合凹部414卡合。
接着,若解除对操作杆6的操作,则主要通过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的作用力、第二刀单元5向上移动将切入刀52从用纸P抽出,并且上述第二刀单元5的向上移动经由驱动轴12而传递到第一刀单元4,该第一刀单元4迟于上述第二刀单元5地向上移动,将穿孔刀42从用纸P中抽出。而且,如图14所示,上述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回到原始状态即退避位置(s)。此时,插入到了切入刀52的窗口523中的切翻片P5的前端P51会被拉出到用纸P的一个面Pa侧。
如果对于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的抽出动作详细描述,则如下所示。即,若从图12所示的状态起解除对操作杆6施加的操作,则通过上述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的作用力使第二滑动部件51向上方移动。与之相伴,与第二滑动部件51的上端连结的驱动轴12向上方移动。此外,被保持于该第二滑动部件51的切入刀52向上方移动,并且被保持于第二滑动部件51的压纸件53的按压用螺旋弹簧532的压缩状态开始释放。
再有,在驱动轴12移动一定距离期间(从图12到图13的期间),保持上述闩锁部件34的下爪部345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下卡合凹部414卡合的卡合状态,因此第一滑动部件41不动。即,在第一滑动部件41的轴保持部411设置的通孔41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导引驱动轴12,通孔412的从一端412a到另一端412b的尺寸比驱动轴12的直径大,因此驱动轴12在该通孔412内浮动。因此,在驱动轴12从另一端412b侧到一端412a侧移动一定距离的期间内,对第二滑动部件51施加的力不会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若驱动轴12超过上述一定距离还向上方移动,则对第二滑动部件51施加的力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克服在主体3和第一滑动部件41之间配置的弹性部件即闩锁部件34的作用力使下弹性变形部343弹性变形,将下爪部345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下卡合凹部414的卡合状态解除。
这样,在驱动轴12移动了一定距离后,如图13所示,对第二滑动部件51施加的力传递到驱动轴12,第一滑动部件41及第二滑动部件51向上方移动。与之相伴,被保持于第一滑动部件41的穿孔刀42向上方移动,并且被保持于第二滑动部件51的切入刀52及压纸件53向上方移动。
若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上升,则内凸轮43通过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从转动姿势(r)向初始姿势(s)返回。此时,在切翻片P5插入了窗口523的状态下,存在内凸轮43的推出部435与上述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同时抵接于切翻片P5的定时。即,通过内凸轮43的推出部435而插入窗口523中的切翻片P5,在由内凸轮43的推出部435按压而保持该插入状态期间,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上升,在保持上述插入状态的情况下由该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按压。因此,在切翻片P5插入时,尽管减少了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接触无关,但在插入切翻片P5后,切翻片P5的前端P51仍和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边缘524接触,因此牢固地装订。即,若在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接触少的情况下插入切翻片P5,则在使用以去往动作和返回动作来进行对称移动的内凸轮43的情况下,会发生切翻片P5向穿孔P1侧返回而没有使切翻片P5通过切孔P2这样的问题,但是,如果是此类产品,则成为保持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插入窗口523内的状态,能够可靠地将其拉入切孔P2中。
如上所述,切入刀52与上述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的反作用力成比例地从最深贯穿位置(c)直线移动到退避位置(s)。穿孔刀42在切入刀52移动一定距离期间不移动而停留在最深贯穿位置(c),然后,与上述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的反作用力成比例地从最深贯穿位置(c)直线移动到退避位置(s)。此外,内凸轮43在直到臂433与上述卡止部件352的抵接解除为止的期间内保持上述转动姿势(r),然后,与上述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的反作用力成比例地从转动姿势(r)向反方向旋转移动到初始位置(s)为止。再有,在穿孔刀42到达上述退避位置(s)为止,上述第一滑动部件41克服配置于主体3与第一滑动部件41之间的闩锁部件34的作用力向上方移动,因此上弹性部件342弹性变形,上爪部344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上卡合凹部413卡合。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机1具备:在多张用纸P上边形成切翻片P5边穿设穿孔P1的穿孔刀42;切入刀52,其与该穿孔刀42相邻地设置,穿设用于将上述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卡止的切孔P2;保持该穿孔刀42和切入刀52的主体3;和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10配置在该主体3的冲台2,在将被保持于上述主体3的上述穿孔刀42和切入刀52贯穿于插入到上述用纸插入用间隙10中的用纸P而使翻起到冲台2侧的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与上述切入刀52的窗口523卡合的状态下,通过进行拔取动作使得该切入刀52和上述穿孔刀42向主体3侧返回,从而使上述切翻片P5贯穿上述切孔P2将上述用纸P装订起来,该装订机1具备:作为用于将上述切翻片P5插入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内凸轮43;和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其使该内凸轮43在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贯穿了用纸P的阶段、向使上述切翻片P5插入窗口523的正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52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内凸轮43向释放切翻片P5的反方向运动,因此没有在切翻片P5作用过度的力、破损,或者操作所需的能量增大这样的问题,能够可靠地装订用纸P。
即,为了不在切翻片P5作用过度的力地将切翻片P5插入窗口523中,可考虑消除插入时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边缘524的接触或、将其设定为较轻接触的程度。但是,若是以往的插入部件(上述专利文献中的穿孔刀、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内凸轮43相对应),则会与切入刀52的进退方向的运动联动地在正反方向上转动,因此在切入刀52从最深贯穿位置(c)起向抽出方向运动的同时插入部件会向反方向运动。因此,好不容易插入窗口523中的切翻片P5会进行与插入时的运动正相反的运动、从窗口523脱出,存在不能良好地装订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们为了实现兼顾减小用于装订的能量和可靠地装订,而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结果发现,改进了以往作为常识的上述内凸轮43与切入刀52的进退方向的运动联动地在正反方向上移动这一运动,通过使切入刀52的运动和内凸轮43的运动互不相同能够消除上述两难问题。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在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贯穿了用纸P的阶段,使内凸轮43向将上述切翻片P5插入窗口523中的正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52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内凸轮43向使切翻片P5释放的反方向运动,因此能够使切入刀52的退避位置(s)和最深贯穿位置(c)的往返动作与在内凸轮43的初始姿势(s)和转动姿势(r)之间进行的转动动作互不相同。因此,能够通过改变内凸轮43的运动来消除以往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插入部件是被保持于上述穿孔刀42的内凸轮43,因此使内凸轮43的运动与穿孔刀42的运动联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入刀52的退避位置(s)和最深贯穿位置(c)的往返动作与穿孔刀42的初始姿势(s)和转动姿势(r)之间的往返动作互不相同,因此能够将刀单元分为两个而分别运动。
特别地,如果是通过与此类穿孔刀42不同的内凸轮43来推出切翻片P5的所谓三件结构产品,则能够用不同的原料来形成穿孔刀42和内凸轮43。具体地,穿孔刀42由板金原料形成等、能够容易地因对刀安装作业,再有,能够具有刚性。内凸轮43由合成树脂原料形成等,能够容易地应对推出部435等的复杂形状,能够无破损地按压切翻片P5。
上述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具备:联动机构部71,其利用与切入刀52联动的穿孔刀42向贯穿方向的移动来使上述内凸轮43向正方向运动,并且利用穿孔刀42向抽出方向的移动来使上述插入部件向反方向运动;和延迟生成部72,其用于暂时解除切入刀52和穿孔刀42的联动,直到切入刀52从贯穿用纸P贯穿到最深处的最深贯穿位置(c)向抽出方向运动一定距离为止,让穿孔刀42保持在最深贯穿位置(c),因此能够利用向操作杆6的向一个方向的动作来使穿孔刀42及内凸轮43和切入刀52分别运动。
上述联动机构部71具备:从内凸轮43的基端部431延伸的臂433;卡止部件352,其设置于上述主体3,在穿孔刀42向贯穿方向运动时、抵接于上述臂433而使内凸轮43的前端部432向正方向运动;和返回用螺旋弹簧44,其用于使内凸轮43的前端部432向反方向运动,因此使用从操作杆6的旋转动作转换为驱动轴12的直线动作的操作力,内凸轮43能够从初始姿势(s)到转动姿势(r)为止进行向正方向的旋转动作,并且能够使用转换为驱动轴12的直线动作的刀返回用螺旋弹簧的反作用力来从转动姿势(r)到初始姿势(s)为止进行向反方向的转动动作。
上述延迟生成部72具备:浮动结合零件73,其使穿孔刀42与切入刀52联动地运动到上述最深贯穿位置(c),并且仅在切入刀52从最深贯穿位置(c)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期间,解除穿孔刀42相对于切入刀52的联动;和保持零件74,其在上述切入刀52从最深贯穿位置(c)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期间将穿孔刀42保持于最深贯穿位置(c),因此能够利用向操作杆6的向一个方向的动作来使穿孔刀42及内凸轮43和切入刀52联动,或各自运动,进行切换。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结合零件73由设置于轴保持部411、511的通孔412、512和插穿于该通孔412、512中的驱动轴12构成,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使第一刀单元4和第二刀单元5联动或进行分别的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切翻片P5具备基端区域P54和比该基端区域P54宽度大的前端区域P55,上述穿孔刀42具备用于形成上述基端区域P54的基端区域形成部421和用于形成上述前端区域P55的前端区域形成部422,因此进一步发挥具备上述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的装订机1的效果。即,为了设为前端P51侧鼓出的不同形状的切翻片P5可靠地插入切入刀52的窗口523中,期望用内凸轮43按压前端区域P55侧胜于按压基端区域P54。因此,在切翻片P5向窗口523插入时,需要尽可能避免切翻片P5的前端P51及内凸轮43的前端部432与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接触,但是,若是以往那样的与切入刀52的运动联动的内凸轮43,则好不容易插入了窗口523内的切翻片P5会回到穿孔P1侧,产生无妨适当地装订这样的问题,但是,如果是具备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插入部件运动机构7的产品,就能够消除此类问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装订机1构成为,能够使上述穿孔刀42和上述切入刀52在不同的定时移动,因此能用比较简单的结构来解决提供没有在切翻片P5作用过度的力而破损或操作所需的能量增大这样的问题、能可靠地装订用纸P的装订机1这样的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图15~图24)
接下来,参照图15~图2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该装订机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多张用纸P上形成穿孔P1及切孔P2,并且使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插穿上述切孔P2,从而能够将该多张用纸P互相装订制作册子B,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相同或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5~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机1除了上述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之外,还具备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即刀返回用弹性体,用于使具备穿孔刀42的第一刀单元4及具备切入刀52的第二刀单元5返回到穿孔操作前的位置即退避位置(s)。该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分别使一端侧被保持于能够相对于第一滑动部件41滑动的帽部件45,并且使另一端侧与壳体31的底壁35抵接。帽部件45由合成树脂制作,在其上表面具备将驱动轴12能够转动地保持的轴保持部451,施加于操作杆6的操作力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具有通孔452的帽部件45。即,上述驱动轴12由成对的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和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平衡良好地向上方弹性施力。
再有,如图16~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部件41,在具备用于插穿上述帽部件45及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的线圈插穿窗口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该第一滑动部件41不由上述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直接按压。
此外,在该第一滑动部件41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如图16~图18所示,分别设有闩锁部件34的上爪部344能够卡合的上卡合凹部413和闩锁部件34的下爪部345能够卡合的下卡合凹部414,并且设有在上述上卡合凹部413的上侧设置且闩锁部件34的上爪部344能够抵接的上倾斜部415和在上述下卡合凹部414的下侧设置且闩锁部件34的下爪部345能够抵接的下倾斜部416。上卡合凹部413主要在使驱动轴12插穿第一滑动部件41时使用,通过使上述上爪部344预先卡合来抑制第一滑动部件41落入直至壳体31的底壁35附近。在插穿驱动轴12后,使第一滑动部件41落入直至上爪部344与上倾斜部415卡合的位置,在正常的工作时,上爪部344总是位于比上倾斜部415靠上的位置。即,上爪部344设定为在组装时以外不与上卡合凹部413卡合。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闩锁部件34的基端部341,设有用于帮助上下爪部344、345的弹性变形的台阶部346。
另外,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杆6在顶壁66具备用于保持后述的锁定机构13的卡合部131的钩部661。换言之,在操作杆6与主体3之间,设有用于将操作杆6锁定于预定位置的锁定机构13。锁定机构13使设置于操作杆6的一个卡合部131与设置于主体3的另一卡合部132卡合。一个卡合部131是例如基端释放的环状部分,其基端能够转动地悬挂支撑于操作杆6的下表面侧、具体为上述顶壁66,在不与钩部661卡合时能够通过自重而下垂。即,一个卡合部131在通常使用时钩接保持于在顶壁66设置的钩部661而不会下垂。另一卡合部132是例如设置于主体3的壳体31的呈钩状的部分,在其上表面具备用于导引上述一个卡合部131卡合的导引倾斜面133。于是,在将操作杆6相对于主体3在预定位置锁定时,在成为一个卡合部131从钩部661脱离而下垂的状态后,如果使操作杆6移动以接近另一卡合部132,则由导引倾斜面133流畅地将一个卡合部131导引到预定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9~图24来说明该装订机1的工作。
首先,如图19所示,在不操作操作杆6的状态下,第一滑动部件41及第二滑动部件51分别位于上限位置,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分别被保持于原始位置即退避位置s。内凸轮43保持了被收置于在上述退避位置(s)保持的穿孔刀42内的初始姿势(s)。此时,驱动轴12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呈长孔状的通孔412的上端即一端412a卡合,第一滑动部件41处于由该驱动轴12悬挂支撑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将重叠的多张用纸P插入在冲台2的前部分的向上的面和主体3的前部分的向下的面之间形成的用纸插入用间隙10的深处。
而且,若将操作杆6向下方操作,则对该操作杆6施加的力传递到驱动轴12,该驱动轴12克服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及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其结果,保持着穿孔刀42的第一滑动部件41和保持着切入刀52及压纸件53的第二滑动部件51向下方移动。
再有,在驱动轴12移动预定距离期间,第一滑动部件41伴随驱动轴12的运动而向下方移动。即,在驱动轴12卡止于在第一滑动部件41的轴保持部411设置的通孔412的上端即一端412a的状态下,第一滑动部件41向下方移动。再有,在第一滑动部件41向下方移动的途中,若被保持于第一滑动部件41的穿孔刀42抵接于用纸P的一个面Pa,则会限制该第一滑动部件41进一步向下方移动。而且,驱动轴12在该通孔412内浮动,在驱动轴12从一端412a侧移动一定距离到另一端412b侧为止的期间内,施加于操作杆6上的力不会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
这样,在驱动轴12移动了一定距离后,施加于操作杆6的力也会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使得由第一滑动部件41保持的穿孔刀42和由第二滑动部件保持的切入刀52贯穿用纸P。此时,压纸件53的固定用按压件531的前端接触用纸P,在该固定用按压件531按压支撑用纸P的状态下,如图21所示,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贯穿用纸P,在用纸P上形成穿孔P1及切孔P2。
如图22所示,若穿孔后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进一步下降,则通过上述臂433和卡止部件352的抵接使内凸轮43转动而按压切翻片P5,该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插入切入刀52的窗口523。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尽可能减少将切翻片P5插入窗口523时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的干涉。具体地,消除将切翻片P5向窗口523插入时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窗口523的边缘524的接触或、将其设定为较轻地接触的程度。因此,能够不对切翻片P5作用过度的力地将其插入窗口523中,能够减轻切翻片P5的破损和/或切翻片P5的基端P52附近的破损。这样,在第一滑动部件41到达最大下降位置的阶段,下爪部345和下卡合凹部414卡合,将该第一滑动部件41保持在最大下降位置。即,在第一滑动部件41到达最大下降位置前的阶段,闩锁部件34通过下倾斜部416的导引作用而暂时向外侧弹性变形,最终该闩锁部件34的下爪部345会与下卡合凹部414卡合。
接着,若解除向操作杆6施加的操作,则通过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及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第二刀单元5及驱动轴12向上移动而将切入刀52从用纸P中抽出,并且第一刀单元4迟于上述第二刀单元5而向上移动,以使穿孔刀42从用纸P中抽出。而且,如图24所示,上述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回到原始位置即退避位置(s)。此时,插入到切入刀52的窗口523中的切翻片P5的前端P51会被拉出到用纸P的一面Pa侧。
如果详述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的抽出动作,则如下。即、若从图22所示的状态起解除对操作杆6的操作,则通过刀返回用螺旋弹簧11及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使驱动轴12及第二滑动部件51开始向上方移动。在该移动初期中,在驱动轴12移动一定距离期间内(从图22至图23的期间),因为保持了上述插销部件34的下爪部345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下卡合凹部414卡合的卡合状态,所以第一滑动部件41不移动。即,在第一滑动部件41的轴保持部411设置的通孔412能够将驱动轴12在上下方向上导引,通孔412的从一端412a到另一端412b的尺寸比驱动轴12的直径大,因此驱动轴12在该通孔412内浮动。因此,在驱动轴12从下端即另一端412b到上端即一端412a侧移动一定距离的期间,施加于第二滑动部件51的力不会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若驱动轴12超过上述一定距离向上方移动,则施加于第二滑动部件51的力会经由驱动轴12传递到第一滑动部件41,克服配置于主体3与第一滑动部件41之间的弹性部件即闩锁部件34的作用力而使下弹性变形部343弹性变形,解除下爪部345与第一滑动部件41的下卡合凹部414的卡合状态。即,通过该动作,与保持切入刀52的第二滑动部件51相比,保持穿孔刀42及内凸轮43的第一滑动部件41在延迟了的定时开始向抽出方向运动。
这样,在驱动轴12移动了一定距离后,如图23所示,驱动轴12与第一滑动部件41及第二滑动部件51成为一体、向上方移动。与之相伴,被保持于第一滑动部件41的穿孔刀42向上方移动,并且被保持于第二滑动部件51的切入刀52及压纸件53向上方移动。
再有,在上述穿孔方向的移动初期中,在切入刀52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穿孔刀42才开始与内凸轮43一并向抽出方向移动,因此尽管减少了窗口523与切翻片P5的接触,仍能够防止切翻片P5的不当返回,能够实现可靠的装订状态。具体描述为,若穿孔刀42及切入刀52上升,则内凸轮43通过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从转动姿势(r)向初始姿势(s)返回。此时,在切翻片P5插入了窗口523的状态下,存在内凸轮43的推出部435和上述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同时与切翻片P5抵接的定时。即,通过内凸轮43的推出部435而插入窗口523中的切翻片P5,在由内凸轮43的推出部435按压而保持其插入状态期间,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上升,在保持上述插入状态的情况下由该窗口523的前端侧的边缘524按压。因此,尽管在切翻片P5插入时,减少了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接触,但在插入了切翻片P5后,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边缘524接触,因此牢固地装订。即,若在切翻片P5的前端P51与切入刀52的窗口523的接触少的情况下插入切翻片P5,则不会发生在使用以去往动作和返回动作来进行对称运动的内凸轮43的情况下、切翻片P5向穿孔P1侧返回导致切翻片P5不通过切孔P2这样的问题,只要是此类产品,就能够保持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插入了窗口523内的状态地,将该切翻片P5可靠地拉入切孔P2中。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机1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装订机1相同或与其相当的效果。
特别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订机1,在初始状态下上爪部344和上卡合凹部413没有卡合,而第一刀单元4落入上爪部344的下方,因此不需要施加用于解除上爪部344与上卡合凹部413的卡合状态的能量。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产品相比能够用较小的操作力进行操作。
此外,在第一刀单元4侧配有刀返回辅助用螺旋弹簧46,因此能够平衡良好地将驱动轴12向上方拉起。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驱动轴12用三个螺旋弹簧11、46在三点施力,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滑动部件41及第二滑动部件51向左右方向倾斜及向前后方向倾斜。
再有,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变形例(图25~图29)
插入部件运动机构不限于上述机构,例如,也可以是在图25~图29中示意性表示的机构。即,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构成为在不同的定时使上述穿孔刀和上述切入刀移动的机构,但是,也可以是在相同的定时使穿孔刀和切入刀移动的机构。下面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标注前面带“A”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表示,并省略具体说明。
该装订机中,穿孔刀A42及切入刀A52的突没方向与上述实施方式上下相反,穿孔刀A42及切入刀A52在未图示的退避位置与最深贯穿位置(c)之间总是联动地运动。而且,插入部件运动机构A7具备:联动机构部A71,其利用与切入刀A52联动的穿孔刀A42向贯穿方向的移动使内凸轮A43向正方向运动,并且利用穿孔刀A42向抽出方向的移动使上述插入部件向反方向运动;和延迟生成部A72,其用于暂时解除切入刀A52和穿孔刀A42与内凸轮43的联动,到切入刀A52从贯穿用纸AP贯穿到最深处的最深贯穿位置(c)向抽出方向运动一定距离为止,让内凸轮A43保持在最深贯穿位置(c)。
上述联动机构部A71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上述延迟生成部A72具备:浮动结合零件A73,其使穿孔刀A42与切入刀A52联动地运动到上述最深贯穿位置(c)为止,并且仅在切入刀A52及穿孔刀A42从最深贯穿位置(c)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期间,解除内凸轮A43相对于切入刀A52及穿孔刀A42的联动;和保持零件A74,其在上述切入刀A52从最深贯穿位置(c)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期间将内凸轮A43保持于最深贯穿位置(c)。
具体地,浮动结合零件A73的主体构成包括:在穿孔刀A42上设置使得内凸轮A43能够相对于穿孔刀A4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长孔A424;和能够相对于该长孔A424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内凸轮A43的轴A434。保持零件A74的主体构成包括:相对于主体A3经由轴A301能够转动地设置的卡合爪的凹部A303;和与该凹部A303卡合的在内凸轮A43的臂A433的前端侧设置的销A436。上述卡合爪A30具备以轴A301为中心转动的转动臂A302和在该转动臂A302的前端侧设置的上述凹部A303,该卡合爪A30,其转动臂A302总是由未图示的势力部件向形成有凹部A303的一侧即向逆时针方向施力。
如果是此类产品,则当操作未图示的操作杆时,如图25所示,穿孔刀A42及切入刀A52向上方移动,形成穿孔AP1及切孔AP2。当穿孔后穿孔刀A42及切入刀A52进一步上升时,通过上述臂A433与卡止部件A352的抵接使内凸轮A43转动而按压切翻片AP5,将该切翻片AP5的前端侧插入切入刀A52的窗口A523中。此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尽可能地减少了将切翻片AP5插入窗口A523时切翻片AP5的前端与窗口A523的前端侧的边缘A524的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凸轮A43从未图示的初始姿势到转动姿势(r)的途中,如图26所示,在内凸轮A43的臂A433的前端设置的销A436克服上述卡合爪A30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而且,当切入刀A52及穿孔刀A42到达最深贯穿位置(c)时,如图27所示,通过对上述卡合爪A30施力的势力部件的反作用力使转动臂A302回到原始位置,在该转动臂A302前端形成的凹部A303与上述臂A433的销A436卡合。
接着,当解除对操作杆的操作时,通过未图示的刀返回用螺旋弹簧等的作用力使切入刀A52及穿孔刀A42向下方移动。在切入刀A52及穿孔刀A42移动一定距离期间,内凸轮A43在保持销A436与凹部A303的卡合状态的情况下向下方移动。因此,尽管切入刀A52向抽出方向移动,内凸轮A43仍在转动姿势(r)的状态下按压切翻片AP5以保持切翻片AP5插入了窗口A523的状态。当切入刀A52及穿孔刀A42超过上述一定距离而向下方移动时,转动臂A302克服势力部件的作用力顺时针转动,解除销A436与凹部A303的卡合状态。这样,在切入刀A52和穿孔刀A42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伴随切入刀A52和穿孔刀A42向下方移动,内凸轮A43边向下方移动边从转动姿势(r)向初始姿势向反方向旋转动作。
如果是此类产品,则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当的效果。再有,如果是本变形例那样的产品,则能够使穿孔刀A42和切入刀A52单元化,不需要增大穿孔刀A42和切入刀A52的从退避位置到最深贯穿位置(c)的行程。
其他变形例
再有,本发明的插入部件运动机构,也可以,为了改变内凸轮向正反方向的转动定时,而将内凸轮的臂抵接的卡止部件能够相对于主体移动地安装。此外,向正方向或反方向的运动不限于旋转动作,也可以是滑动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浮动结合零件的主体构成包括设置于第一、第二滑动部件的通孔和插入该通孔中的驱动轴,但是,通孔和驱动轴也可以是相反。即,浮动结合零件也可以具备设置于第一、第二滑动部件的销和该销能够浮动地嵌入的设置于主体的通孔和/或凹部。
此外,通过内凸轮等插入部件以外的部件,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当的效果。即,可举出以下的装订机,其具备:用于将上述切翻片插入切入刀的窗口中的插入部件;与该插入部件分别设置的约束部件,其用于保持将已插入切入刀的窗口的切翻片插入窗口的状态;和约束部件运动机构,其在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用纸而上述插入部件将上述切翻片插入了切入刀的窗口的阶段、使该约束部件向约束上述切翻片的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约束部件向释放切翻片的方向运动。该插入部件既可以是进行以往那样的运动的部件,也可以是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当的运动的部件。即,以往那样的运动指使切入刀的进退动作与插入部件向正方向及反方向的动作联动地进行以切入刀的最深贯穿位置为中心前后对称的运动,另一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当的运动指产生使切入刀的进退动作与插入部件的运动不联动的部分,在切入刀向抽出方向移动后使插入部件向反方向运动。
约束部件,只要通过约束部件运动机构在使穿孔刀及切入刀贯穿而上述插入部件将上述切翻片插入了切入刀的窗口中的阶段向约束上述切翻片的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向释放切翻片的方向移动,就可以是任何部件,例如,也可以是为了改变切入刀的窗口的前端侧的边缘而安装于该窗口的部件、或与实现上述插入部件的功能的内凸轮不同的在穿孔刀安装的内凸轮等。即,约束部件可以安装于切入刀侧、穿孔刀侧或主体侧中任一处。
此外,作为构成为使上述穿孔刀和上述切入刀在不同定时移动的产品的一个具体例,由不同刀单元构成具有穿孔刀的第一刀单元和具有切入刀的第二刀单元,但是,也可以使安装于同一刀单元的穿孔刀和切入刀在不同定时移动,或通过用互不相同的操作体来操作安装于不同的刀单元的穿孔刀和切入刀使它们在不同定时移动。
装订机可以具备多个切入刀和/或具备多个穿孔刀。例如,也可以是具备用于形成多个切翻片的单个穿孔刀和与上述多个切翻片相对应的切入刀的装订机,或是具备用于形成多个切翻片的多个穿孔刀和用于形成能够卡止上述多个切翻片的切孔的多个切入刀的装订机,或是具备用于形成多个切翻片的多个穿孔刀和与上述多个切翻片相对应的数量的切入刀的装订机。
此外,该切入刀和穿孔刀的突没方向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那样以切入刀和穿孔刀的突出侧为下方且以没入侧为上方的方向,例如,也可以使上下颠倒、以切入刀和穿孔刀的突出侧为上方并以没入侧为下方来使用。再有,穿孔刀和切入刀的移动方向也可以是通过暂时向上方移动来形成穿孔和切孔的方向和/或通过向倾斜方向移动来形成穿孔及切孔的方向。例如,也可以考虑使上述实施方式的方向上下颠倒而成的规格的。该规格的装订机采用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上方”、“下方”、“上升”、“下降”、“上表面”或“下表面”分别替换为“下方”、“上方”、“下降”、“上升”、“下表面”或“上表面”而成的结构。
用纸只要是片状,就可以是纸制或塑料制等能够进行各种变化。此外,如果装订由同质材料制作的多张片状体,则能够进一步减少分别丢弃时的时间。
刀单元不限于切入刀、穿孔刀及内凸轮的三件结构,也可以是切入刀和穿孔刀的两件结构。此时,优选,穿孔刀在从穿孔姿势到转动姿势之间能够转动地设置且在穿孔姿势下能够形成穿孔。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冲台静止的状态下使穿孔刀及切入刀往返移动,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地,构成为在使穿孔刀及切入刀静止的状态下使冲台往返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手动来操作操作杆的情况,但是,也可以用电动来使其运动。操作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往返转动的杆,也可以是例如向一个方向转动的分度器式的杆或直线运动的滑动式杆。
此外,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装订机,具备:在多张用纸上一边形成切翻片一边穿设穿孔的穿孔刀;切入刀,其与该穿孔刀相邻地设置,穿设用于使所述切翻片的前端侧卡止的切孔;保持这些穿孔刀及切入刀的主体;和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配置于该主体的冲台,在使被保持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在所述用纸插入用间隙中插入的用纸、将被切开翻起到冲台侧的切翻片的前端侧与所述切入刀的窗口卡合的状态下,使该切入刀和所述穿孔刀进行抽出动作以返回到主体侧,从而使所述切翻片贯穿所述切孔而将所述用纸装订,该装订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将所述切翻片插入切入刀的窗口中的插入部件;和
插入部件运动机构,其使该插入部件在穿孔刀及切入刀贯穿了用纸的阶段向将所述切翻片插入窗口的正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插入部件向释放切翻片的反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件是被保持于所述穿孔刀的内凸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件运动机构具备:联动机构部,其利用与切入刀联动的穿孔刀向贯穿方向的移动使所述插入部件向正方向运动,并且利用穿孔刀向抽出方向的移动使所述插入部件向反方向运动;和延迟生成部,其用于暂时解除切入刀和穿孔刀的联动,在切入刀从贯穿用纸贯穿到最深处的最深贯穿位置向抽出方向运动一定距离为止、让穿孔刀保持在最深贯穿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部具备:从内凸轮的基端部延伸的臂;卡止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在穿孔刀向贯穿方向运动时与所述臂抵接而使内凸轮的前端部向正方向运动;和用于使内凸轮的前端部向反方向运动的返回用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迟生成部具备:浮动结合零件,其使穿孔刀与切入刀联动地运动到所述最深贯穿位置为止,并且仅在切入刀从最深贯穿位置起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期间、解除穿孔刀相对于切入刀的联动;和保持零件,其在所述切入刀从最深贯穿位置起向抽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期间,将穿孔刀保持在最深贯穿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装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翻片具备基端区域和比该基端区域宽度大的前端区域,
所述穿孔刀具备用于形成所述基端区域的基端区域形成部和用于形成所述前端区域的前端区域形成部。
7.一种装订机,具备:在多张用纸上一边形成切翻片一边穿设穿孔的穿孔刀;切入刀,其与该穿孔刀相邻地设置,穿设用于使所述切翻片的前端侧卡止的切孔;保持这些穿孔刀及切入刀的主体;和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配置于该主体的冲台,在使被保持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在所述用纸插入用间隙中插入的用纸、将被切开翻起到冲台侧的切翻片的前端侧与所述切入刀的窗口卡合的状态下,使该切入刀和所述穿孔刀进行抽出动作以返回到主体侧,从而使所述切翻片贯穿所述切孔而将所述用纸装订,该装订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将所述切翻片插入切入刀的窗口中的插入部件;
约束部件,其与该插入部件分别设置,用于将已插入到切入刀的窗口中的切翻片保持在插入于窗口中的插入状态;和
约束部件运动机构,其使该约束部件在穿孔刀及切入刀贯穿用纸而所述插入部件将所述切翻片插入了切入刀的窗口的阶段向约束所述切翻片的方向运动,并且在切入刀向抽出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使该约束部件向释放切翻片的方向运动。
8.一种装订机,具备:在多张用纸上一边形成切翻片一边穿设穿孔的穿孔刀;切入刀,其与该穿孔刀相邻地设置,穿设用于使所述切翻片的前端侧卡止的切孔;保持这些穿孔刀及切入刀的主体;和隔着用纸插入用间隙配置于该主体的冲台,在使被保持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孔刀和切入刀贯穿在所述用纸插入用间隙中插入的用纸、将被切开翻起到冲台侧的切翻片的前端侧与所述切入刀的窗口卡合的状态下,使该切入刀和所述穿孔刀进行抽出动作以返回到主体侧,从而使所述切翻片贯穿所述切孔而将所述用纸装订,该装订机的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穿孔刀和所述切入刀在不同定时移动。
CN201210385645.2A 2011-10-12 2012-10-12 装订机 Active CN103042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4856/2011 2011-10-12
JP2011224856A JP5909981B2 (ja) 2011-10-12 2011-10-12 綴じ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2855A true CN103042855A (zh) 2013-04-17
CN103042855B CN103042855B (zh) 2014-11-12

Family

ID=48055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5645.2A Active CN103042855B (zh) 2011-10-12 2012-10-12 装订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09981B2 (zh)
CN (1) CN1030428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9234A (zh) * 2015-08-31 2015-12-02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试卷自动组配装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6731B (en) * 2013-05-31 2015-12-23 Canon Kk Staple-free sheet binding with detachment mean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7402A (en) * 1993-09-13 1995-09-05 Sun-Star Stationery Corporation Instrument for binding papers
CN2393715Y (zh) * 1999-10-22 2000-08-30 张六玲 无针订书器
JP2001054896A (ja) * 1999-08-16 2001-02-27 Kensuke Taoka 穿孔綴じ機
JP2004122329A (ja) * 2002-10-04 2004-04-22 Sony Corp 書類綴じ装置、パンチ装置及び書類綴じ方法
JP2005014158A (ja) * 2003-06-26 2005-01-20 Yoshitomo Murata 穴あけ綴じ具
CN101746177A (zh) * 2008-11-12 2010-06-23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机
CN102189867A (zh) * 2010-03-12 2011-09-21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5134B2 (ja) * 2010-01-26 2015-04-22 プラス株式会社 紙綴じ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7402A (en) * 1993-09-13 1995-09-05 Sun-Star Stationery Corporation Instrument for binding papers
JP2001054896A (ja) * 1999-08-16 2001-02-27 Kensuke Taoka 穿孔綴じ機
CN2393715Y (zh) * 1999-10-22 2000-08-30 张六玲 无针订书器
JP2004122329A (ja) * 2002-10-04 2004-04-22 Sony Corp 書類綴じ装置、パンチ装置及び書類綴じ方法
JP2005014158A (ja) * 2003-06-26 2005-01-20 Yoshitomo Murata 穴あけ綴じ具
CN101746177A (zh) * 2008-11-12 2010-06-23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机
CN102189867A (zh) * 2010-03-12 2011-09-21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9234A (zh) * 2015-08-31 2015-12-02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试卷自动组配装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09981B2 (ja) 2016-04-27
CN103042855B (zh) 2014-11-12
JP2013082167A (ja)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3638B (zh) 装订器以及该装订器所用的切入刀
CN102189867B (zh) 装订机
US20070107576A1 (en) Paper punch with two articulated linkages
CN103042855B (zh) 装订机
CN102612437A (zh) 纸装订器
CN106424891A (zh) 一种带端头切边取长功能的门壳切断机
US2016052A (en) Combined paper punching and folding machine
US20020066350A1 (en) Structure of a punch system
CN201357417Y (zh) 一种折叠刀的锁定机构
CN204955789U (zh) 打孔装订一体机
CN103380008A (zh) 索引形成用器具
CN103042854B (zh) 装订机
CN102806792A (zh) 刀具及装订机
CN102666026A (zh) 扁平钉脚型订书机
CN102922540B (zh) 一种美工刀调节器
US7143675B2 (en) Puncher having a double cutter linkage structure
CN101664938B (zh) 穿孔装置
CN100528500C (zh) 穿孔用具
CN207043131U (zh) 一种冲孔出废料金属模具
CN201220429Y (zh) 一种台式裁纸刀的刀头组件
CN205056776U (zh) 一种硬质合金引线框架间隔切断机构
CN204674221U (zh) 一种胶针机机头
CN101664940B (zh) 穿孔装置
CN103459164B (zh) 用纸穿孔处理装置
CN217021832U (zh) 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印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