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4938B - 穿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穿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4938B
CN101664938B CN 200910205718 CN200910205718A CN101664938B CN 101664938 B CN101664938 B CN 101664938B CN 200910205718 CN200910205718 CN 200910205718 CN 200910205718 A CN200910205718 A CN 200910205718A CN 101664938 B CN101664938 B CN 101664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on bars
coupling position
slide unit
bore cutt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057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4938A (zh
Inventor
篠原胜
增山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64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4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4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4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32Hand-held perforating or punching apparatus, e.g. awls
    • B26F1/36Punching or perforating pl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08Means for actuating the cutting member to effect the cut
    • B26D5/10Hand or foot actuated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2007/0012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r special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D2007/0087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r special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use on a deskt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1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6D7/015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for sheet material or piles of shee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减少操作杆的旋转移动量、同时可减轻操作力的穿孔装置。穿孔装置(10)的构成包括:配置在具有纸(P)的支撑面(11)的基座(12)上的一对侧部部件(14、15);可以设置在这些侧部部件(14、15)之间的旋转轴(16)为旋转中心转动的操作杆18);由可升降地设置在侧部部件之间的滑动部件(20)支撑的穿孔刀具(24);以及将上述操作杆(18)与该滑动部件(20)可相对旋转地连结的连杆部件(21)。连杆部件(21)做成圆弧状的片状,相对其中心设置为对称形状,并且将连杆部件(21)和滑动部件(20)的连结位置(A2)设置成使其位于与穿孔刀具(24)大致同一轴线的位置。

Description

穿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孔装置,更详细地说,是关于一种能减轻通过支撑穿孔刀具的滑动部件的升降对纸进行穿孔用的操作杆的操作力、同时能将该操作杆的操作角度设定得较小的穿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穿孔装置,可沿着纸端缘穿孔出来多个装订孔。这种穿孔装置存在着以数张、数十张为单位进行穿孔的小型类型、中型类型,除此之外,还有能将数百张聚集在一起进行穿孔的大型类型。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属于上述大型结构的穿孔装置。
专利文献1:实公昭52-3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1公开的穿孔装置,包括:支撑在设置于基台后端侧的导向体上的移动体;配置在比该移动体更靠上部的部位的固定台;可通过安装体相对于该固定台相对旋转地设置的把手;连结于该把手与移动体的连杆部件;以及随着上述移动体的下降在纸上进行穿孔的穿孔刀具。
然而,上述穿孔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是,与上述连杆部件和安装体的第1连结位置的旋转移动量相比较,连杆部件和移动体的第2连结位置的移动量相对比较小,进行穿孔时的把手的旋转移动量就会变大。
换句话说,专利文献1的穿孔装置的把手在把手的自由端侧向基台的后方大幅度地突出的位置和上述自由端侧向基台的前部上方拱出的位置之间旋转移动。
因此,将穿孔装置配置在作业台等的顶板上时,前后方向上确保把手的旋转移动量所需的空间必须足够大。因此,例如,在以作业台的后端与壁面等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必须将穿孔装置的基台设置在比该作业台的后端非常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使用深度幅度小的作业台配置穿孔装置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上述穿孔装置在穿孔操作时,随着使操作杆向前方旋转,变为第1连结位置与第2连结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较大地错开的连杆形状,使穿孔刀具下降的操作力的传递损失变大,不适于减轻操作力进行穿孔。其原因之一在于移动体和连杆部件的连结位置从穿孔刀具的轴线错开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操作杆的旋转移动量并减轻操作力的穿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穿孔装置,包括:具有作为穿孔对象纸的支撑面的基座,配置在这些基座上的一对侧部部件,能以设置在该侧部部件之间的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转动的操作杆,由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侧部部件之间的滑动部件支撑并向所述基座一侧突出的穿孔刀具,以及将所述操作杆与滑动部件可相对转动地连结的连杆部件;通过对所述操作杆进行转动操作,使所述滑动部件升降,从而借助穿孔刀具在纸上进行穿孔,其采用的结构是:
所述连杆部件,将所述操作杆和滑动部件直接连结,同时相对其中心设置为对称形状,所述连杆部件与滑动部件的连结位置在操作杆的转动区域内位于与所述穿孔刀具大致同一轴线上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采用的结构是:在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操作杆的连结位置设为第1连结位置,另一方面,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滑动部件的连结位置设为第2连结位置时,在所述操作杆的非操作时的初始位置,第2连结位置位于比第1连结位置更靠前方的位置,同时,在操作杆的操作时的倒伏位置,第1连结位置和第2连结位置位于与所述穿孔刀具的轴线大致相同的轴线上。
此外,还可以采用的构成是:在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操作杆的连结位置设为第1连结位置,另一方面,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滑动部件的连结位置设为第2连结位置时,在所述操作杆的非操作时的初始位置,所述第1连结位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后方,另一方面,第2连结位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前方,同时,在操作杆的操作时的倒伏位置,第1连结位置和第2连结位置位于与所述穿孔刀具的轴线大致相同的轴线上。
此外,可采用的构成是:所述操作杆,在所述穿孔刀具的尖端碰到基座上的穿孔时,可转动到与该基座大致平行的倒伏位置,将该倒伏位置与操作杆的非操作时的初始位置的旋转角度设定在大致120度以下。
根据本发明,由于采用的是连杆部件将操作杆和滑动部件直接连结的结构,因此,不需要插入凸轮机构等,能将零部件数目抑制到最小限度。此外,由于连杆部件相对于其中心设置为对称形状,所以,除了可以将连杆部件本身做成简单形状之外,也很容易采用将操作杆的旋转移动量设计的小些的方案。再有,由于采用了使连杆部件和滑动部件的连结位置大致处于穿孔刀具的轴线上的结构,所以,可避免操作力的损失,在得到舒适的操作感的前提下进行穿孔。
此外,由于第2连结位置位于比较第1连结位置更靠前方的位置,所以,可使支撑在滑动部件上的穿孔刀具位于比基座后端更靠前方的位置,很容易通过目视确认穿孔位置。
再有,所述第1连结位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后方,而第2连结位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前方,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随着向前方转动操作把手,第1连结位置和第2连结位置位于同一轴线上,可有效地将操作力传递给穿孔刀具,实现该操作力的减轻。
再有,通过将操作杆的旋转角度设定在大致120度以下,非穿孔时的操作杆的后端不会大幅度地向基座后方突出,不会产生对设置空间的深度幅度的要求过大这样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操作杆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穿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透视图。
图2是上述穿孔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将上述穿孔装置一部分剖开的概略正视图。
图4是表示对中部件的使用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概略透视图。
图5是表示位置限制部件的使用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概略透视图。
图6是表示滑动部件、纸按压部件及刀架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表示刀架安装到滑动部件上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相对于滑动部件装卸刀架时的途中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A)是导向部件的侧视图,(B)是导向部件的俯视图,(C)是导向部件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相对于滑动部件装卸刀架时的初始或最终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位置限制部件的使用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概略透视图。
图12是表示操作把手向穿孔时的位置倒伏的状态的穿孔装置的概略透视图。
符号说明
10:穿孔装置
11:支撑面
12:基座
14、15:侧部部件
16:旋转轴
18:操作杆
20:滑动部件
24:穿孔刀具
21:连杆部件
A1:第1连结位置
A2:第2连结位置
P: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方向或位置的用语只要不特别地说明,都是以图2为基准的,图中的右侧为“前”,而左侧为“后”,此外,图中的纸面垂直方向为“左右方向”,跟前一侧为“左”,向里一侧为“右”。
再有,如图1所示,所谓“非操作时”用于操作杆处于从基座离开的释放极限的情况,处于该释放极限的操作杆的位置看作“初始位置”。此外,所谓“穿孔时”意味着穿孔刀具的尖端碰到基座侧并穿过纸的时候,这时的操作杆的位置为“倒伏位置”。此外,穿孔刀具穿过纸并从该纸拔出穿孔刀具时是“穿孔结束时”,为与非操作时实质相同的位置。
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概略透视图,图2中示出了其概略侧视图。此外,图3中示出了将上述穿孔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概略正视图。在这些图中,穿孔装置10的构成包括:在上面一侧具备作为穿孔对象的纸P的支撑面11的基座12;固定在该基座12后端侧的一对侧部部件14、15;可以设置在这些侧部部件14、15之间的旋转轴16(参照图3)为旋转中心转动的操作杆18;被支撑得可通过该操作杆18的转动在上述侧部部件14、15之间升降的滑动部件20;将该滑动部件20与操作杆18相互连结的连杆部件21;通过刀架23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滑动部件20上并向上述支撑面11一侧突出的中空筒状的穿孔刀具24;可旋转地支撑在侧部部件14、15上的导向部件26;以及安装在滑动部件20上并从上方按压纸P的按压部件27。
上述基座12设置为前后方向的长度左右方向更长的形状,并且设置成俯视看近大致似于长方形的形状,在该基座12后端侧的左右两侧固定有上述的一对侧部部件14、15。在基座12上,在侧部部件14、15跟前的前方位置,配置有对中部件30,同时,在该对中部件30的配置区域内配设有位置限制部件31(参照图5)。
如图4所示,上述对中部件30的构成包括:可从基座12左右两侧向相反方向突出地设置并且形成为大致点对称形状的一对移动部件33;以及可在这些移动部件33的突出方向尖端侧上下出没地设置的一对片部件34。这些移动部件33的构成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切形成在上述支撑面11的下面侧的间隙的前后两个滑动片36、37;将这些滑动片36、37的尖端侧相互连结、同时其不使用时的位置(参照图1)与基座12的侧面大致齐面的连结体39。在该连结体39的上面侧的前后方向上,形成使上述片部件34出没的槽孔40。在连结体39上端部分上,朝向大致水平方向外侧设置有使移动部件33沿左右方向移动用的操作片39A,用指尖捏住该操作片39A,可将移动部件33拉出。此外,移动部件33在上述滑动片36的下面一侧形成有与设置在基座12内的图中未示的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由此,可使各移动部件33沿基座12左右方向同步地移动。
上述片部件34在上连结体39的内面侧,被支撑得其面可在沿着基座12前后方向的方向上转动,并且被配置得相互平行地相对。该片部件34如图4所示,限制与纸P的插入侧端缘P1相连的左右侧端缘P2的位置,由此,相对插入侧端缘P1的中心,在对称位置上进行穿孔。此外,在片部件34的侧端,设置有手指钩部34A,用于挂住指尖,使片部件34从槽孔40突出。
如图5所示,上述位置限制部件31设置在位于左侧的连结体39的内侧。该位置限制部件31形成与上述片部件34同样的舌片状,并被设置得可从槽孔43上下出没,其中槽孔43设置在比基座12的侧壁42更靠内侧的部位。位置限制部件31可旋转地支撑在侧壁42的内面侧,通过将指尖挂在设置于位置限制部件31的侧端的突片31A上,可使位置限制部件31从槽孔43突出地旋转。
上述侧部部件14、15实际上被设置成对称形状。因此,在此只说明左侧的侧部部件14,至于右侧的侧部部件15,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侧部部件14具有切割成コ字状的形状,用以在前方下部形成纸P的插入空间S,同时,上部设置成以大致圆弧形状弯曲的形状。该侧部部件14使用通过模铸制造的一体成形产品,在其内侧面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导向槽45,该导向槽45可升降地收纳着滑动部件20的左右方向两端侧。此外,在靠上部的中央,形成有带台阶的贯通孔46,在该贯通孔46中,在其与相对的侧部部件15之间悬挂有作为操作杆18的旋转中心轴的旋转轴16。该旋转轴16通过从侧部部件14的外面侧插入的固定用螺栓50安装。
此外,在侧部部件14的上端中央部设置有旋钮部件51,通过沿着左右方向旋转操作该旋钮部件51,既能禁止操作杆18的操作,也能解除其禁止操作。
上述操作杆18的构成包括:一端侧固定在旋转轴16上的左右一对板状臂54;设置在该臂54的另一端侧即自由端侧上、将各臂54相互连结在一起的大致为U字状的把手部56;以及配置在这些臂54、把手部56之间的多个加强横档57。操作杆18如图2所示,可进行旋转,在非操作时或穿孔结束时,将相对于与上述旋转轴16的轴线垂直的垂直线L1向后方倾斜角度θ1的初始位置作为释放极限位置,另一方面,在穿孔时,将相对于与旋转轴16垂直的水平线L2向下方倾斜角度θ2的位置作为倒伏位置。操作杆18的转动角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0度左右,上述θ1、θ2分别为24.5度、5.5度。
上述滑动部件20如图2所示,在上述旋转轴16跟前的前方位置,可升降地支撑在上述侧部部件14、15之间。该滑动部件20如图6所示,包括从平面看在左右方向更长的形成为方块状的本体块60和一体地设置在该本体块60的左右两侧的侧端块61。滑动部件20将侧端块61收纳在形成于上述侧部部件14、15的相对面上的导向槽45中,可沿着该导向槽45升降。在本体块60的中央部,在上下两个位置,形成有以上下方向为长轴侧的大致椭圆形状的凸部63,利用该凸部63支撑按压部件27。此外,在本体块60的左右两侧两个区域,形成有用于自由装卸地安装刀架23的刀架安装部65,在本体块60和侧端块61的上部之间,形成有连杆部件21的安装空间S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部件20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可采用模铸一体成形产品,为了实现整体轻型化目的,形成为:将上面部66和下面部67用多个分隔部68相连,在上述刀架安装部65等必须的结构部分以外的部分分散有中空部或凹部。
上述侧端块61具备与形成在本体块60的侧端面上的孔69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孔70,在该孔70的上下各部上,形成轻型化用的凹部71。
上述刀架安装部65如图3、图6及图7所示,包括:设置在本体块60的下面部67上的、可前后移动地对刀架23导向的一对插入导向部件73,和接受刀架23的上部区域的收纳部74。插入导向部件73被设置为朝向前后方向的大致コ字型的轨道状,并被配置成其敞开侧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在此,插入导向部件73的前端侧做成倾斜面73A,允许在卸下刀架23时的该刀架23的角度变位。
上述收纳部74被设置在位于上述插入导向部件73之间的上部的两个分隔部68之间。如图7所示,该收纳部74包括:位于分隔部68下部的基部75;从该基部75的前后方向中间附近朝向上方的竖起部76;从该竖起部76上端朝向上部后方倾斜的倾斜竖起部77;以及与该倾斜竖起部77的上端相连并朝向前后方向的上平面部79。基部75在竖起部76的跟前后方,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开通的通路80,比该通路80更靠后部侧的部分,形成为上面位置向后方变低的倾斜面81。此外,在基部75的前端部下面侧形成有切槽部82,另一方面,上述上平面部79的前端侧形成有向上突出的爪部84。
上述连杆部件21被设置成位于上述本体块60和侧端块61之间的安装空间S1(参照图6)内并连结上述操作杆18和滑动部件20的形式。上述连杆部件21如图2及图3所示,使用大致圆弧形状的片状体而形成,该片状体将操作杆18的臂54的靠近上述旋转轴16的部分与滑动部件20的上部直接连结。连杆部件21相对其中心设置为对称形状,并设定为:将连杆部件21和操作杆18的连结位置设为第1连结位置A1,另一方面,将连杆部件21和滑动部件20的连结位置设为第2连结位置A2时,操作杆18的初始位置的第1连结位置A1相对于上述旋转轴16位于后方上部,另一方面,第2连结位置A2相对于旋转轴16位于前方;此外,设定为:在操作杆18的倒伏位置,将第1连结位置A1和第2连结位置A2位于与穿孔刀具24的轴线大致相同的轴线上。
上述连杆部件21如图3所示,构成为两个一组。连杆部件21的一端侧配置成夹持操作杆18的臂54的板面,通过轴销86可相对旋转地连结在一起,由此构成上述第1连结位置A1。另一方面,连杆部件21的另一端侧在配置有垫片87的状态下,将贯通该垫片87内的轴销89的两端支撑在形成于上述本体块60的孔69及形成于侧端块61的孔70中,由此构成上述第2连结位置A2。
上述刀架23如图7所示,由支撑穿孔刀具24的下部单元90和连结到该下部单元90的前端侧上部上的上部单元91构成。下部单元90也如图6所示,包括平面看大致方形的底部92、与该底部92相连上的前壁93、左右一对侧壁94、后壁95及从前壁93突出的连结凸部97。在底部92的中央部,形成有可从上方将穿孔刀具24插入的支撑筒98,同时,在侧壁94的内面上,设有朝向前后方向的突条部100。另外,后壁95在左右两侧形成有切槽部95A,通过该切槽部95A,能将突条部100定位于上述插入导向部件73内。在此,突条部100将在下部单元90支撑在插入导向部件73上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上端面100A位于水平面内,另一方面,下端面100B形成为向前方(图7的右方)逐渐上升的倾斜面。此外,在上述连结凸部97上,形成有左右一对突起102和在该突起102之间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孔104。
上述上部单元91的构成包括:具备与上述突起102嵌合的下部形状同时上部从侧面看分支为两股的片状部件105;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该片状部件105上端部的止挡部件106。上部单元91通过从上述连结凸部97的下端插入的图中未示的螺栓将片状部件105的下端连结而一体化。此外,止挡部件106形成为在后端下部具备朝向下方的钩状部106A的杆状,将其前端侧作为操作端,通过从上方向下按压,钩状部106A侧可向上方变位。钩状部106A形成为与上述爪部84卡合。此外,止挡部件106被设置成通过图中未示的围绕其旋转轴安装的弹簧,相对片状部件105保持在图7所示的位置,在上述钩状部106A与爪部84卡合的状态下,限制刀架23的角度变位。
上述穿孔刀具24如图8所示,设置成中空筒状,并设置成其下端断面形成锐角、对纸P打孔,另一方面,上端部设为大径筒部24A,可落座于上述支撑筒98内。大径筒部24A的上端如图7所示,在将刀架23安装在上述滑动部件20的本体块60上的状态下,以与通路80连通的方式与该通路80的下部外周侧对接。由此,在限制了穿孔刀具24的轴方向移动的状态下,穿孔刀具24的内部与通路80连通,可使在穿孔刀具24内通过的纸P的切屑Pa(参照图8)经过通路80下落到后部侧,用图中未示的托盘回收。
通常,上述导向部件26配置成位于上述插入空间S内,同时,设置成相对上述基座12可在上下方向上变位。该导向部件26包括:通过轴107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侧部部件14、15的外面一侧的左右一对板状臂108;以及将这些板状臂108的前端侧相互连结、位于上述插入空间S内的导向部本体109。导向部本体109如图9所示,设置成形状包括与纸插入方向(图1中箭头a方向)垂直的左右一对竖起面110及位于这些竖起面110之间的倾斜面111。竖起面110包括前部上方竖起面113和通过水平面115与该前部上方竖起面113下端相连的后部下方竖起面117;倾斜面111将从前部上方竖起面113的各内侧端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面119之间相互连结,同时设置成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后方倾斜的形状。下部后方竖起面117与倾斜面111的下端被设置成与平坦的底面120连结。在此,上述一对竖起面110被配置在对应于穿孔刀具24的前方区域。
上述按压部件27如图3及图6所示,包括:向左右方向延伸、从上方按压纸P的细长板状的按压面部130;与该按压面部130的前端中央部相连、同时被安装得可沿着上述滑动部件20的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安装部131;以及位于从该安装部131到上述滑动部件20上部侧的部位的上方部132。在按压面部130的面内,在左右两个位置形成有切槽部135,穿孔刀具24沿上下方向通过该切槽部135。在此,按压面部130的左右两端侧如图3所示,从下方与形成在侧部部件14、15的下端面上的台阶部14A、15A对接,该对接的位置,为按压部件27的上升极限。在按压面部130上,在安装部131的后方位置的两个地方,形成有与弹簧支撑凸部136对峙的弹簧支撑隆起部130A,该弹簧支撑凸部136设置在上述本体块60的上面部66的下面侧。在弹簧支撑凸部136与弹簧支撑隆起部130A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137,由此,向上述按压部件27施加向下的力。
上述安装部131被设置成板状,其面被设置成沿着左右或沿着上下方向的朝向,在安装部131的中央部,在上下两个部位形成有朝向上下方向的槽孔138。在这些槽孔138内,对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20的中央部的凸部63定位,通过将带垫圈的螺丝140(参照图3)拧入该凸部63中,将按压部件27安装为可相对于滑动部件20沿上下方向相对变位的状态。
按压部件27的上方部132如图6、如图7所示,包括:从安装部131的上端向后方沿前后方向横切滑动部件20的上面一侧的上板面部141,及与该上板面部141的后端连结的弯曲面部143。弯曲面部143做成上方侧敞开的朝向,该弯曲面部143设置成与上述旋转轴16的下半部外周面对接并与其卡合。弯曲面部143采用的结构是,在上述按压面部130的两端与设在侧部部件14、15的下面一侧的台阶部14A、15A对接的同时,弯曲面部143从下方与旋转轴16的下半部外周面卡合,作为按压部件27的上升极限。
此外,图1中符号144表示覆盖上述侧部部件14、15的后半部的后盖,符号145表示覆盖前半部的前盖。这些盖可自由装卸地设在侧部部件14、15上,在后盖144的下半部,可出入地配置有图中未示的托盘,用该托盘回收纸P的切屑Pa。此外,符号146表示用于调整纸P的插入方向上的插入量的刻度盘。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10的整体作用。
在更换穿孔刀具24时或将纸P放置在基座12的支撑面11上时,如图11所示,将操作杆18保持在竖起的位置。这时,将位于侧部部件14的上端的旋钮部件51朝向沿着操作杆18竖起的姿势转动,就能禁止操作杆18的转动操作。此外,图12所示的旋钮部件51的位置是允许操作杆18的转动操作的状态。
在对多张例如300张左右的纸P进行穿孔的情况下,进行下述的操作即可:将上述旋钮部件51转动到竖起朝向,处于允许操作杆18转动的状态(参照图1),在这种状态下,将纸P放置在基座12的支撑面11上,将插入侧端缘P1沿箭头a方向插入。这时,在相对于插入侧端缘P1的中心对称的位置上进行穿孔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如下所述那样配置即可:将对中部件30从基座12的侧端拉出,使上述一对片部件34分别朝上方突出,将纸P的侧端缘P2对接到该片部件34的各内表面上。
以遮住插入空间S的方式存在的导向部件26,由于倾斜面111位于比竖起面110更靠前方的位置,所以,导向部件26以倾斜面111搭在插入侧端缘P1上的方式旋转变位,由此,可将纸P的插入侧端缘P1的区域插入到插入空间S中。
另一方面,在不进行穿孔的状态下,倾斜面111位于中央部,由于其左右两侧形成有竖起面110,所以,即使手指进入插入空间S内,指尖等也只能碰到竖起面110,只要不是有意识地施加向上的力,就不会导致导向部件26旋转变位。因此,可大幅度地降低由于手指不小心进入插入空间S内所引起的危险性。
在对纸P的穿孔操作中,如图2所示,握住处于初始位置的操作杆18的把手部56,向穿孔时的位置进行转动操作就行。操作杆18,在从初始位置通过上述垂直线L1而到达变成与θ1大致相同的角度的倾斜朝向的直线L3附近的范围内,上述第1连结位置A1向前方移动,由此与操作杆18的转动量相对的滑动部件20的下降量相对较小,但是,在通过直线L3附近时,第1连结位置A1位于接近通过第2连结位置A2的垂直线的位置,因此,滑动部件20的下降量相对地变大。
滑动部件20下降,按压部件27的按压面部130与最上位的纸P接触,就能向纸P施加按压力。在这种状态下,进一步转动操作杆18时,在按压部件27受到下降限制的状态下,滑动部件20相对于该按压部件27相对下降,通过这种下降,可将穿孔刀具24打入纸P内,进行穿孔。
这样,穿孔刀具24与支撑面11的图中未示的穿孔接受面部相碰,由此变为穿孔刀具24贯通所有纸P的状态。这时的操作杆18如图2所示,处于从水平线L2转动角度θ2的倒伏位置。
接着,沿着相反方向转动操作杆18时,在初始阶段,由于按压面部130的按压力能充分施加给纸P,所以,穿孔刀具24从多张纸P中的下方纸P拔出并与滑动部件20一起上升。然而,随着滑动部件20的上升,按压面部130的按压力降低,所以,穿孔刀具24很难从上方侧的纸P中拔出,有可能引起纸P上下分离、上方纸P与穿孔刀具24一起上升的倾向。这是由于附着在穿孔刀具24尖端侧而抬起的上方纸P的存在,使按压面部130克服螺旋弹簧137的力而位于比穿孔刀具24尖端靠更上方的位置而引起的。
在通过操作杆18的更进一步的转动从而按压面部130的两端侧与设在侧部部件14、15的下端侧的台阶部14A、15A对接,或者上述弯曲面部143与旋转轴16对接而到达上升极限时,这以后的操作杆18的转动,由于穿孔刀具24与滑动部件20一起相对按压面部130朝上方上升,所以,这时附着在穿孔刀具24尖端侧的上方纸P强制地从穿孔刀具24尖端侧脱落,由此,穿孔刀具24从所有纸P中拔出。
这样,在按压面部130到达上升极限后,为了进行穿孔刀具24的拔出,在按压面部130与台阶部14A、15A的接触面上施加有一定载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面部130与台阶部14A、15A对接,同时设置在按压部件27上部的弯曲面部143与旋转轴16的下半部外周面接触并对接,因此,上述载荷分散在上下多个位置。由此,可避免按压部件27的变形或台阶部14A、15A的损伤等。
此外,在对纸P的插入侧端缘P1进行四个位置穿孔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将对中部件30从基座12抽出,使位置限制部件31竖起就可以。在这种状态下,在使纸P另一侧端P2与位置限制部件31对接的状态下,可将纸P的插入侧端缘P1插入到插入空间S中,如上述那样,转动操作该操作杆18,这样即可。这时,位于右侧的对中部件30作为扩张的支撑面,支撑从基座12的支撑面11突出的区域,防止该区域下垂,有效地避免下垂引起的纸位置的错位。
这样,在对插入侧端缘P1的两个位置进行穿孔之后,将一沓纸P的上下面翻转,用上述位置限制部件31进行位置限制并穿孔,由此可相对于插入侧端缘P1的中心,在共计四个位置上进行穿孔。换句话说,在中间进行一次将纸P的上下面翻转的作业,并以此为条件进行两次穿孔操作,由此可进行穿孔刀具24数目两倍的穿孔。
然而,因进行穿孔,在穿孔刀具24的内部以压缩状态堵塞有很多切屑Pa(参照图8)。在将刀架23安装在滑动部件20的本体块60上的状态下,由于穿孔刀具24的内部与通路80直线连通,所以,这些切屑Pa以跨越这些结合部之间的方式连结成棒状地存在。因此,在进行穿孔刀具24的更换、维修保养、检查等时,即使将刀架23从本体块60的前方拆卸下来,由于压缩且连结成棒状的切屑Pa的存在,使这些操作很困难。
鉴于此,通过向下按压上述止挡部件106的作为操作端的前端侧,解除钩状部106A与爪部84的卡合,借助于设置在突条部100的下面一侧的倾斜面100B,可使下部单元90倾斜,可使刀架23整体以其上部变成跟前一侧的方式倾斜,折断连结成棒状的切屑Pa。因此,在该倾斜姿势下,如图10所示,可通过向前方抽出的操作容易地卸下刀架23,可在下部单元90的支撑筒98的上部拔出穿孔刀具24,进行更换。
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操作杆18的转动角度可设定成小于专利文献1所示的大型的以往类型,可减轻操作力,进行数百张纸上的穿孔,除此之外,还能禁止手指进入插入空间S内,提高了安全性。
此外,可防止从纸P拔出穿孔刀具24时对按压部件27以及与之卡合的部位的损伤。
再有,可以消除切屑Pa引起的刀架23拆卸困难的主要原因,可简单且快速地进行刀架24的装卸,同时,即使刀架23可能倾斜,利用止挡部件106,也能始终保持刀架23的安装位置为一定位置。
再有,在进行穿孔刀具24数目两倍的穿孔时,利用对中部件30可扩大纸P的支撑面,所以,能一边克服纸P面的位置相互错开的缺点,一边在预定位置进行穿孔。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构成、方法等,虽然如上文记载的方式公开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换句话说,本发明主要与特定的实施方式有关,进行了特别图示而且也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目的范围的前提下,对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料、数量、其他的详细构成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添加各种变形。
因此,限定上述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载,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例示地记载,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所以,这些形状、材料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之外的部件的名称的记载,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杆部件21构成为单侧各使用两个,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个连杆部件构成。该连杆部件21的长度或曲率可在不扩大操作杆18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内任意地确定。
此外,导向部件26的倾斜面111只要满足将纸P插入到插入空间S内时能够搭在该纸P的端缘P1上就可以,其左右方向的宽度也可以比图示的构成例相当地小。此外,倾斜面111也可以分散在多个位置上。主要是,本发明在穿孔刀具24的前方区域有竖起面110就可以。
再有,位置限制部件31也可以分别对应于左右两侧的对中部件30地设置。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不用使纸P的上下面翻转,只要将纸P在左右方向错开,就能进行穿孔刀具24数目两倍的穿孔。这种情况的位置限制部件31可分别使每一侧竖起而利用。
再有,刀架23也不限于上部变成跟前一侧的方式倾斜地进行装卸的结构,还能以上部向后方的方式倾斜地进行装卸。主要是,只要切屑Pa不妨碍刀架23的装卸就可以。

Claims (5)

1.一种穿孔装置,包括:具有作为穿孔对象纸的支撑面的基座,配置在这些基座上的一对侧部部件,能以设置在该侧部部件之间的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转动的操作杆,由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侧部部件之间的滑动部件支撑并向所述基座一侧突出的穿孔刀具,以及将所述操作杆与滑动部件可相对转动地连结的连杆部件;通过对所述操作杆进行转动操作,使所述滑动部件升降,从而借助穿孔刀具在纸上进行穿孔,其特征是:
所述连杆部件,将所述操作杆和滑动部件直接连结,同时相对其中心设置为对称形状,且使用大致圆弧形状的片状体而形成,所述连杆部件与滑动部件的连结位置在操作杆的转动区域内位于与所述穿孔刀具大致同一轴线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孔装置,其特征是:在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操作杆的连结位置设为第1连结位置,另一方面,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滑动部件的连结位置设为第2连结位置时,在所述操作杆的非操作时的初始位置,第2连结位置位于比第1连结位置更靠前方的位置,同时,在操作杆的操作时的倒伏位置,第1连结位置和第2连结位置位于与所述穿孔刀具的轴线大致相同的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孔装置,其特征是:在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操作杆的连结位置设为第1连结位置,另一方面,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滑动部件的连结位置设为第2连结位置时,在所述操作杆的非操作时的初始位置,所述第1连结位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后方,另一方面,第2连结位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前方,同时,在操作杆的操作时的倒伏位置,第1连结位置和第2连结位置位于与所述穿孔刀具的轴线大致相同的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杆,在所述穿孔刀具的尖端碰到基座上的穿孔时,可转动到与该基座大致平行的倒伏位置,将该倒伏位置与操作杆的非操作时的初始位置的旋转角度设定在大致120度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杆,在所述穿孔刀具的尖端碰到基座上的穿孔时,可转动到与该基座大致平行的倒伏位置,将该倒伏位置与操作杆的非操作时的初始位置的旋转角度设定在大致120度以下。
CN 200910205718 2008-07-08 2009-07-08 穿孔装置 Active CN101664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7811/2008 2008-07-08
JP2008177811A JP5223106B2 (ja) 2008-07-08 2008-07-08 穿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4938A CN101664938A (zh) 2010-03-10
CN101664938B true CN101664938B (zh) 2012-12-05

Family

ID=4116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05718 Active CN101664938B (zh) 2008-07-08 2009-07-08 穿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143532B1 (zh)
JP (1) JP5223106B2 (zh)
CN (1) CN1016649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5954B2 (ja) * 2013-07-22 2017-08-09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パンチ
CN110193861B (zh) * 2019-05-09 2021-07-06 邓敬婧 一种档案装订用打孔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1000B2 (ja) * 1997-05-26 2000-07-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ワークフローシステム
JP3066596B2 (ja) * 1988-12-20 2000-07-17 サン・マイクロ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アドレス変換装置
CN1467064A (zh) * 2002-06-07 2004-01-14 国誉株式会社 打孔器
CN1467059A (zh) * 2002-06-07 2004-01-14 国誉株式会社 打孔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743Y2 (zh) * 1971-01-08 1977-01-26
US5178049A (en) * 1991-12-17 1993-01-12 Tsai Hsin Huang Punching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6596B2 (ja) * 1988-12-20 2000-07-17 サン・マイクロ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アドレス変換装置
JP3061000B2 (ja) * 1997-05-26 2000-07-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ワークフローシステム
CN1467064A (zh) * 2002-06-07 2004-01-14 国誉株式会社 打孔器
CN1467059A (zh) * 2002-06-07 2004-01-14 国誉株式会社 打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23106B2 (ja) 2013-06-26
JP2010017773A (ja) 2010-01-28
EP2143532A2 (en) 2010-01-13
EP2143532B1 (en) 2013-10-23
CN101664938A (zh) 2010-03-10
EP2143532A3 (en)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22859A1 (en) High mechanical advantage punch
CN101664938B (zh) 穿孔装置
CN103372849B (zh) 纸张处理装置
CN101452323B (zh) 电脑扩展卡定位装置
CN102762387A (zh) 纸张装订器具
CN210025562U (zh) 一种切卡机
CN101664939B (zh) 穿孔装置
CN101664940B (zh) 穿孔装置
CN202398706U (zh) 弹簧片切头冲铆钉孔组合模具
CN101664941B (zh) 穿孔装置
CN201204326Y (zh) 线缆连接器
CN101121270A (zh) 打孔机
CN217395061U (zh) 一种线槽齿裁剪工装治具
CN216039277U (zh) 一种玻璃切割机的玻璃夹持装置
CN103042855B (zh) 装订机
CN211137256U (zh) 一种裁纸机的换刀装置
CN107734954A (zh) 插件电阻剪断整形机构和设备
CN113143768B (zh) 一种儿科用圆形药品等分盒
CN113134871B (zh) 打孔机刀具及具有此种刀具的打孔机
CN217451803U (zh) 一种带角度侧调整机构
CN216927895U (zh) 饮品标签视窗结构
CN206305550U (zh) 一种端头切断机板料辅助托板机构
KR100616110B1 (ko) 유압 공작 기계
CN216422386U (zh) 一种手机后盖开盖装置
CN209998826U (zh) 一种送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