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9060B - 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9060B
CN103039060B CN201180036174.8A CN201180036174A CN103039060B CN 103039060 B CN103039060 B CN 103039060B CN 201180036174 A CN201180036174 A CN 201180036174A CN 103039060 B CN103039060 B CN 103039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movable plate
sliding panel
opening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61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9060A (zh
Inventor
勝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Mitsubishi Steel KK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Stee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Steel KK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Steel KK
Publication of CN103039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9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9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9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 H04M1/0212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i.e. folding around a first axis and rotating around a second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Abstract

涉及一种在纯平地打开第1框体和第2框体时,可稳定并顺利地进行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的第2框体的移动动作的开闭装置,具有:被固定在第1框体2上的固定框;相对于该固定框可旋转移动的移动板;通过滑动机构被固定在第2框体上并相对于移动板可滑动的滑动板;及一端于固定框被轴支承、另一端于移动板被轴支承的具有相同长度的第1及第2连接臂。

Description

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纯平(full flat)地打开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典型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由配设了数字键等的第1框体(固定板)、及相对于配设了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该第1框体可进行开闭的第2框体(移动板)所构成。另外,作为可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进行开闭的结构,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即:由枢轴(hinge;也称“铰接”)机构对第1框体和第2框体进行连接,并通过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旋转而进行开闭的类型(折叠型)、及通过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滑动而进行开闭的类型(滑动型)。
然而,近年,便携式终端装置正趋于多功能化,另外,还出现了可接受微波数字广播电视的装置,并且,液晶显示装置也正趋于大型化。再有,随着多功能化的发展,对便携式终端装置进行输入处理的键盘的按键数也有增加的趋势,所以,键盘也存在着大型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便携式终端装置的携带性总是需要不断的改善,并且液晶显示装置及键盘的大型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
在上述折叠型便携式终端装置中,在折叠了的状态下,液晶显示装置处于被隐藏了状态,这样,就存在着在折叠状态下不能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问题。另外,在滑动型便携式终端装置中,尽管不存在上述的折叠型的问题,但是,在打开了的状态下,必然会存在第1框体与第2框体发生部分重叠,不能有效利用空间的问题。
所以,已经提出了一种在打开了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状态下,第1框体和第2框体处于同一平面(flat)的开闭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3)。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关闭了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用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在打开了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状态下,两个框体也不发生重叠,可以实现有效利用空间的目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8674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59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71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开闭装置中,因为是通过1个臂部(arm)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进行移动的结构,所以,存在着在移动中途第2框体会任意旋转,进而导致移动动作不稳定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3公开的开闭装置中,在实施开闭操作时,因为需要进行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滑动的滑动操作、及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上下移动的升降操作这两种操作,所以,存在着开闭操作比较费事(麻烦)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总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并进行了改良的有用的开闭装置。
本发明的更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装置,可仅通过一个操作,就能稳定并顺利地进行第2框体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的移动动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轴支承部,并被固定于第1框体的固定框;
相对于所述固定框可旋转移动的移动板;
相对于所述移动板可滑动,并被固定于第2框体的滑动板;
在所述轴支承部和所述移动板之间配设的具有同一长度的多个臂部,所述多个臂部各自的一端于所述轴支承部被轴支承,另一端于所述移动板被轴支承;及
使所述滑动板相对于所述移动板进行滑动的滑动机构。
其中,所述滑动板通过所述滑动机构相对于所述移动板进行滑动,所述移动板随着所述臂部的旋转相对于所述固定框进行旋转,据此,所述第2框体在所述第2框体与所述第1框体重叠的闭位置和所述第2框体与所述第1框体变为平面状态的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多个所述臂部在所述轴支承部和所述移动板之间可被配置为互相平行。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可以设置第1半自动机构,其从所述闭位置或开位置开始至使所述臂部旋转到预定的反转位置为止,对所述臂部的至少1个朝返回方向施力,并且,如果超过所述反转位置,则朝前进方向施力。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在所述滑动机构中可以设置第2半自动机构,其从使所述滑动板开始滑动的位置开始至滑动到预定的反转位置为止,朝返回方向施力,并且,如果超过所述反转位置,则朝前进方向施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仅可以使第2框体维持水平状态并相对于第1框体进行稳定的开闭动作,而且还可以仅通过一个操作就能使第2框体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滑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4A]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的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B]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处于第1中间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C]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处于第2中间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D]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的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5A]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的开状态的侧面图。
[图5B]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处于第1中间位置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5C]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处于第2中间位置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5D]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的闭状态的侧面图。
[图6A]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的开状态的平面图。
[图6B]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处于第1中间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C]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处于第2中间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D]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的闭状态的平面图。
[图7A]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的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7B]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处于第1中间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C]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处于第2中间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D]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为表示滑动板的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8]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滑动机构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9]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滑动机构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10]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滑动机构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电子机器
2第1框体
3第2框体
10开闭装置
12固定框
14移动板
14a主体部
14b、14c连接部
14d、14e阻止部件凹沟
14f滑动沟
16滑动板
16a主体部
16b滑动部
16d、16e阻止部件
18第1连接臂
20第2连接臂
22、42、52、62滑动机构
23、63弹簧单元
24、44凸轮板
24a、24b、44a、44b凸轮沟
24c、44c凸轮面
26连接轴
27线圈弹簧
28滚子(roller)
29连接部件
30枢轴单元
53、64线弹簧(wire spring)
54滚子
55滑动导引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1是开闭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开闭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用于对开闭装置10的滑动机构22等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例如可适用于图7A所示那样的电子机器1。电子机器1是便携式终端装置,由第1框体2、第2框体3、及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等构成。第1框体2的上面设有键盘和液晶显示装置等。另外,第2框体3的上面设有液晶显示装置等。
就便携式终端装置而言,携带时,需要使其形状小型化,以提高携带性。为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机器1的构成为,通过设置开闭装置10,使第2框体3相对于第1框体2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进行滑动。
图7A示出了第2框体3处于闭位置的状态(以下,称“闭状态”),图7D示出了第2框体3处于开位置的状态(以下,称“开状态”)。在闭状态下,第2框体3为与第1框体2的上部进行了重叠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框体2和第2框体3的平面视图中的形状为同一形状,所以,在闭状态下,电子机器1的平面视图中的面积为开状态下的面积的一半。因此,在闭状态下,电子机器1为小型形状,可确保携带性。
另一方面,在开状态下,如后详述,通过开闭装置10,第2框体3从闭位置移动至开位置,第1框体2的上面2a和第2框体3的上面3a被保持为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状态。在此开状态下,如图7D所示,第1框体2与第2框体3并不发生重叠,为并排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
在此开状态下,各框体2、3并不重叠,是一种各框体2、3的上面2a、3a的整个面都朝上方露出了的状态。所以,第1框体2的上面2a的整个面及第2框体3的上面3a的整个面可作为电子机器1的构成部件的设置位置来使用。
这样,在设置了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的电子机器1中,因为第1框体2的上面的整个面及第2框体3的上面的整个面可作为构成部件的设置位置来使用,所以,可提高各框体2、3的空间使用效率。
下面,对可使第1框体2及第2框体3进行上述动作的开闭装置10进行说明。
开闭装置10如图1~图3所示,由固定框12、移动板14、滑动板16、第1连接臂18、第2连接臂20、及滑动机构22等构成。首先,对固定框12进行说明。
固定框12被固定在电子机器1的第1框体2上。该固定框12是通过对金属板状部件进行压力加工而形成的,是一种由固定于第1框体2的基部12a、及在基部12a的两端弯折形成的轴支承部12b、12c、12d一体成型的结构。
各轴支承部12b、12c、12d相对于基部12a被弯折为大致直角。后述的第1连接臂18被连接在于轴支承部12b和轴支承部12c之间被轴支承的轴销17上。另外,后述的第2连接臂20被连接在于轴支承部12c及轴支承部12d被轴支承的连接轴26上。为此,在各轴支承部12b、12c、12d上形成有可供轴销17及连接轴26插通的轴孔。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2个固定框12,是一种沿图中的箭头Y1、Y2方向相互离开而配置的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如果需要分别对沿Y1、Y2方向相互离开的固定框12进行说明,则将Y1方向侧的固定框12称为固定框12A,将Y2方向侧的固定框12称为固定框12B。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开闭装置10的各构成要素中,配设在Y1方向侧的构成要素的符号根据需要被添加了“A”,配设在Y2方向侧的构成要素的符号根据必要被添加了“B”。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框12A、12B不一定必须要分离为两个,也可以通过对两个基部12a进行连接,一体地构成各固定框12A、12B。
下面,对移动板14进行说明。
移动板14是通过对金属板状部件进行压力加工而形成的,如图3所示,具有基部14a、连接部14b、14c、及滑动沟14f等。主体部14a为沿图中箭头Y1、Y2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连接部14b、14c、及滑动沟14f被一体地形成在该主体部14a的两端(Y1、Y2方向的端部)。
连接部14b、14c被弯折成相对于主体部14a呈直角并朝上方(图中,箭头Z1方向)延伸。在该连接部14b、14c上配设有后述的连接部件29(29A、29B)。另外,在主体部14a的四角附近的位置形成有阻止部件凹沟14d、14e。该阻止部件凹沟14d、14e为半圆形状的凹沟,被形成为与后述的阻止部件16d、16e的配设位置相对应。
滑动沟14f为在主体部14a的两端所形成的“コ”字状的凹沟。该滑动沟14f通过先将主体部14a的端部向下方弯折,然后再将其向内侧弯折的方式而形成。后述的滑动板16的滑动部16b被可滑动地安装在该滑动沟14f内。
另一方面,连接部件29(29A、29B)被配设在所述连接部14b、14c上。连接部件29是将金属板部件弯曲成“コ”字状而形成的部件。该连接部件29通过固定部件38被固定在连接部14b、14c上。
另外,连接部件29的侧面形成有轴孔29b、29c。第1连接臂18的上端部被可旋转地连接于轴孔29b。具体而言,通过将形成于第1连接臂18的上端部的轴孔18a与形成于连接部件29的轴孔29b的位置进行对齐,并将轴销15插通于各轴孔18a、29b以固定至连接部件29,第1连接臂18经由连接部件29被可旋转地连接在移动板14上。
另外,第2连接臂20的上端部被可旋转地连接于轴孔29c。具体而言,通过将形成于第2连接臂20的轴孔20a与形成于连接部件29的轴孔29c的位置进行对齐,并将轴销19插通于各轴孔20a.29c以固定至连接部件29,第2连接臂20经由连接部件29被可旋转地连接在移动板14上。
下面对滑动板16进行说明。
滑动板16是通过对金属板部件进行压力加工而形成的,并被固定在电子机器1的第2框体3上。另外,滑动板16被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板14上,具体而言,是一种通过滑动机构22相对于移动板14沿图中箭头X1、X2方向可滑动的构成。
滑动板16被构成为具有主体部16a、滑动部16b、及阻止部件16d、16e等。主体部16a是具有长方形形状的金属板状部件。该主体部16a的图中Y1方向及Y2方向的侧边通过被弯折形成为阶梯状,以形成滑动部16b。
另外,在主体部16a的四角的位置配设有阻止部件16d、16e。该阻止部件16d、16e是立设在主体部16a上的圆柱状的突起。阻止部件16d被配设在主体部16a的X2方向侧,另外,阻止部件16e被配设在主体部16a的X1方向侧。
如上所述,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X2方向移动。设置在移动板14上的阻止部件凹沟14d、14e、及设置在滑动板16上的阻止部件16d、16e发挥对滑动板16的相对于移动板14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的移动范围限制机构的功能。
即,当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方向进行移动时,通过阻止部件16d与阻止部件凹沟14d相抵接,滑动板16的再往X1方向的滑动被限制。反之,当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2方向进行移动时,通过阻止部件16e与阻止部件凹沟14e相抵接,滑动板16的再往X2方向的滑动被限制。据此,可以对滑动板16的过多的滑动进行抑制,并可以提高开闭装置10的稳定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16d、16e是与阻止部件凹沟14d、14e相抵接的部件。因此,由于需要对抵接时的冲撞声音进行抑制,所以,最好在16d、16e的外周配设橡胶等缓冲部件。
下面,对滑动机构22进行说明。
滑动机构22发挥使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X2方向进行滑动的功能。滑动机构22是具有形成在移动板14上的滑动沟14f、形成在滑动板16上的滑动部16b、弹簧单元23、及凸轮板24等的结构。
如上所述,滑动板16的两个侧边(Y1、Y2方向侧的侧边)上所形成的滑动部16b是与在移动板14上所形成的“コ”字状的滑动沟14f可滑动地进行系合(卡合)的构成。所以,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X2方向进行滑动。
弹簧单元23被固定在移动板14的背面(箭头Z2侧的面)上。该弹簧单元23具有滚子28、线圈弹簧27等。弹簧单元23是一种通过线圈弹簧27的弹力对滚子28朝图中箭头Y1方向进行施力的构成。
凸轮板24被固定在滑动板16的上面(箭头Z1侧的面)上。该凸轮板24被设置为沿滑动板16的Y1方向侧的侧边在X1、X2方向延伸。另外,凸轮板24上形成有凸轮沟24a、24b及凸轮面24c。凸轮沟24a、24b沿X1、X2方向被互相离开地配置在凸轮板24上,该一对凸轮沟24a、24b之间为凸轮面24c。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面24c为在面方向上没有凹凸的直线状的凸轮形状。
所述弹簧单元23是在移动板14上安装了滑动板16的状态下,其滚子28与凸轮板24的凸轮沟24a、24b或凸轮面24c相系合(卡合)的构成。即,是一种设置在弹簧单元23上的滚子28通过线圈弹簧27的弹力被压接在凸轮板24上的构成。
凸轮沟24a与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相系合的位置被构成为,当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方向进行滑动时,与阻止部件凹沟14d和阻止部件16d的抵接位置相对应。另外,凸轮沟24b与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的相系合的位置被构成为,当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2方向进行滑动时,与阻止部件凹沟14e和阻止部件16e的抵接位置相对应。
所以,当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移动至X1方向的滑动界限位置时,另外,当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移动至X2方向的滑动界限位置时,通过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与凸轮沟24a或凸轮沟24b相系合,可以得到一种点击(click)感。
再有,当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在凸轮板24的凸轮沟24a和凸轮沟24b之间进行移动时,如上所述,通过弹簧单元23的线圈弹簧27的弹力,滚子28被压接至凸轮面24c。据此,滑动板16为相对于移动板14沿Y1方向被押压了的构成。这样,通过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Y1方向被押压,当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进行滑动时,可以防止发生摇晃(一种不稳定状态)。另外,通过滚子28被押压至凸轮面24c,在相对于移动板14使滑动板16滑动时,负荷被施加,所以,可在任意位置(凸轮面24c上的任意位置)处,使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进行系止(卡合)(即,可进行所谓的“自由停止(free stop)”)。
下面,对第1连接臂18及第2连接臂20进行说明。
第1连接臂18的上端部通过轴销15被可旋转地连接在连接部件29上。另外,因为连接部件29被固定在移动板14上,所以第1连接臂18的上端部是相对于移动板14可旋转的构成。另外,第1连接臂18的下端部通过轴销17被连接在固定框12的轴支承部12b、12c上。所以,第1连接臂18的下端部是相对于固定框12的轴支承部12b、12c可旋转的构成。
另一方面,第2连接臂20的上端部通过轴销19被可旋转地连接在连接部件29上,所以,第2连接臂20的上端部是相对于移动板14可旋转的构成。另外,第2连接臂20的下端部通过连接轴26被连接在固定框12的轴支承部12b、12c上。所以,第2连接臂20的下端部是相对于固定框12的轴支承部12b、12c可旋转的构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种在固定框12的轴支承部12b、12c和滑动板16之间配置了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第1及第2连接臂18、20的构成。另外,该第1及第2连接臂18、20是一种在固定框12的轴支承部12b、12c和滑动板16之间被配置为互相平行的构成。
再有,第1连接臂18的长度被设定为与第2连接臂20的长度相等。具体而言,第1连接臂18的由轴销15所轴支承的位置和由轴销17所轴支承的位置之间的离开距离(图5A中由箭头L18所示)被设定为,与第2连接臂20的由轴销19所轴支承的位置和由连接轴26所轴支承的位置之间的离开距离(图5A中由箭头L20所示)具有相等的长度(即,L18=L20)。另外,固定框12的相对于基部12a的轴销17及连接轴26的高度(图5A中由箭头ΔL所示)也被构成为具有相等高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臂18上设置有枢轴单元30(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第1半自动机构)。该枢轴单元30被配置为,与对第1连接臂18的下端部进行轴支承的轴销17同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例示了将枢轴单元30设置在第1连接臂18(轴销17)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将枢轴单元30设置在第2连接臂20(连接轴26)上的构成。
枢轴单元30是一种在枢轴箱内设置了头凸轮(head cam)、滑动凸轮、枢轴弹簧33等的构成(各个构成部件在图中未被显示)。头凸轮与滑动凸轮的抵接面上分别形成有互相嵌合的凸面和凹面。该枢轴单元30被构成为,在各凸轮的各凸面的顶点部之间的抵接位置(称为“反转位置”)不发生旋转扭矩,但是,一旦凸部离开反转位置,则各凸轮之间由于枢轴弹簧的弹力而发生旋转扭矩。
移动板14通过第1连接臂18及第2连接臂20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移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旋转的中途位置被设定为是各凸轮的反转位置。具体而言,图5C所示的位置(相对于垂直方向各臂部18、19沿反时针方向倾斜了30°的位置)被设定为是枢轴单元30的反转位置。
所以,在第1及第2连接臂18、20位于相对于反转位置(图5C所示位置)的反时针方向侧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枢轴单元30,第1及第2连接臂18沿图5C中的箭头A2所示方向(返回方向)被施加旋转力。当第1及第2连接臂18、20从反转位置沿箭头A1旋转移动了若干量后,枢轴单元30上被施加的力发生反转,第1及第2连接臂18、20沿箭头A1方向(前进方向)被施加旋转力。所以,具有上述构成的枢轴单元30构成了所谓的凸轮式半自动枢轴。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开闭装置10、及应用了该开闭装置10的电子机器1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图4A~图4D、图5A~图5D、图6A~图6D、及图7A~图7D示出了第2框体3及滑动板16从闭状态向开状态移动的动作。
图4A、图5A、图6A、及图7A(以下,将各图简称为图4A~图7A)示出了闭状态的开闭装置10及电子机器1。在该闭状态下,如图7A所示,电子机器1的第2框体3是与第1框体2的上部进行了重叠的状态。
另外,在该闭状态下,如图4A~图6A所示,开闭装置10的第1及第2连接臂18、20是以轴销17及连接轴26为中心沿图中的反时针方向(图5A中由箭头A2所示方向)进行了旋转的状态。此时,枢轴单元30对第1及第2连接臂18沿反时针方向(A2方向,即,返回方向)进行施力。
再有,在闭状态下,滑动板16为相对于移动板14沿X2方向进行了滑动的状态。所以,如图4A及图6A所示,阻止部件凹沟14e与阻止部件16e抵接,另外,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为与凸轮板24的凸轮沟24b相系合了的状态。这样,通过阻止部件凹沟14e与阻止部件16e相抵接的同时,滚子28与凸轮沟24b相系合(卡和)并对其沿Y1方向进行押压,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不会发生摇晃。
为了使滑动板16(第2框体3)从上述闭位置移动至开位置,首先使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方向进行滑动。具体而言,操作者对滑动板16(第2框体3)沿箭头X1方向施加移动力。另外,用于构成滑动机构22的滑动沟14f和滑动部16b是可滑动的构成。
所以,通过对滑动板16(第2框体3)施加移动力,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从凸轮沟24b中脱离,滑动板16沿箭头X1方向开始移动。在施加该移动力时,尽管使移动板14相对于固定框12要进行旋转的力发生了作用,但是,基于该操作者所施加的移动力的旋转转矩小于枢轴单元30所发生的旋转转矩。
如上所述,在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进行滑动时,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与凸轮面24c压接。据此,滑动板16滑动时,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不会发生摇晃。
滑动板16沿X1方向继续滑动后,不久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就会与凸轮沟24a相系合。另外,阻止部件凹沟14d与阻止部件16d相系合,滑动板16的至此以上的滑动被限制。当该滚子28与凸轮沟24a相系合时,操作者对该系合(卡合)可感觉到一种点击(click)感。所以,操作者凭借该点击感,可知晓滑动板16沿X1方向移动到了预定位置。
图4B~图7B示出了如上所述的滚子28与凸轮沟24a相系合,阻止部件凹沟14d与阻止部件16d相系合的状态。以下,将开闭装置10及其各构成要素的图4B~图7B所示的位置称为第1中间位置。
从该第1中间位置开始,以抵抗枢轴单元30的施力的方式,进行使移动板14(滑动板16)朝开位置移动的操作后,第2框体3从第1框体2开始进行分离,然后,如图7C所示那样,朝开位置进行移动。伴随该移动,第1连接臂18以轴销17为中心沿正时针方向(A1方向)开始旋转,同时,第2连接臂20以连接轴26为中心沿正时针方向(A1方向)开始旋转。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种使固定框12A、12B沿Y1、Y2方向互相分离而配置,并使第1连接臂18A、18B及第2连接臂20A、10B也沿Y1、Y2方向分离而配置的构成。但是,第2连接臂20A和第2连接臂20B由连接轴26所连接。据此,第2连接臂20A的旋转和第2连接臂20B的旋转是同步旋转,可进行相同的旋转。
另外,如上所述,第1及第2连接臂18、20的长度被设定为相等(L18=L20),并且,各连接臂18、20在固定框12和移动板14(连接部件29)之间是被配置为互相平行的构成。所以,在第1及第2连接臂18、20旋转时,移动板14及滑动板16相对于固定框12维持平行状态,并同时进行移动。
图4C~图7C示出了通过进行移动板14的朝开位置移动的操作,第1连接臂18移动到了反转位置的状态。以下,将开闭装置10及其各构成要素的图4C~图7C中所示的位置称为第2中间位置。
如上所述,在反转位置,枢轴单元30的头凸轮和滑动凸轮的各凸面的顶点部之间为互相抵接了的状态。在该反转位置,枢轴单元30对第1连接臂18所施加的旋转力瞬间消失。然后,通过进行从该反转位置开始再使移动板14(第2框体3)朝开位置移动的操作,枢轴单元30所产生的旋转转矩发生反转,移动板14在朝向开位置的移动方向上对第1连接臂18施加旋转力。
据此,在第2中间位置之后,第1连接臂18以轴销17为中心沿正时针方向(A1方向,即,开方向)被施加旋转力。所以,在进行了使移动板14从反转位置开始朝开位置移动了若干量的操作后,移动板14(滑动板16及第2框体3)可自动地朝开位置进行旋转移动。
图4D~图7D示出了移动板14(滑动板16及第2框体3)移动到了开位置的状态。在移动板14及滑动板16移动到了开位置的时点,第1框体2的上面2a和第2框体3的上面3a变为平面状态(各个上面2a、3a变为处于相同平面的状态)。所以,在开位置,因为是一种第1框体2和第2框体3不发生重叠,并且第1框体2的上面2a和第2框体3的上面3a的整个面都露出的状态,所以,可以对各框体2、3的空间进行有效利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图4D~图7D所示的开状态开始,使滑动板16及移动板14(第2框体3)朝图4A~图7A所示的闭位置进行移动的操作及动作与上述操作及动作相反,所以,这里对其说明进行了省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中,移动板14及滑动板16在开位置和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移动板14及滑动板16相对于固定框12(基部12a)可维持水平状态,并同时进行移动。所以,与移动板及滑动板伴随其移动还会沿水平方向以外的方向进行变动的现有构成相比,可提高开闭动作的稳定性。
另外,通过各板14、16维持水平状态并进行移动的构成,进行开闭操作时,操作者的对各板14、16所进行的操作方向也可仅为水平方向(X1方向)。所以,可以提高开闭时的开闭装置10的操作性。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种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对凸轮板24沿Y1方向进行押压的构成。据此,尽管是使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滑动的构成,也可以防止滑动板16产生摇晃。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种使固定在第2框体3上的滑动板16相对于通过第1及第2连接臂18、20被旋转移动的移动板14进行滑动的构成。据此,可以实现各连接臂18、20的连接位置(被轴支承的位置)的结构的简单化,所以,可以使开闭装置10的结构紧凑化。
下面,参照图8~图10,对上述滑动机构2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上述滑动机构22是在使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进行滑动时,使滑动板16在闭位置和第1中间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整个操作都由操作者手动进行的构成。
然而,在图8~图10所示的第1至第3变形例的滑动机构42、52、62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了施力机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第2半自动机构),其在使滑动板16从闭位置或第1中间位置开始至预定的反转位置为止进行滑动时,沿返回方向施力,并且,如果超过该反转位置,则沿前进方向施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图10中,对与图1~图7D所示的构成相对应的构成赋予了相同的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了省略。
图8示出了第1变形例的滑动机构42。该滑动机构42是与所述的滑动机构22近似的构成。但是,在滑动机构22中,凸轮板24的凸轮面24c为平坦的直线形状,然而,在本变形例的滑动机构42中,其特征在于,在凸轮板44的凸轮沟44a和凸轮沟44b之间,设置了沿箭头Y2方向凸出的山形(中间高两边低)形状的凸轮面44c。
在本变形例中,山形形状的凸轮面44c的顶点位置(图中,箭头P1所示位置)为反转位置。这里,假设使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方向进行滑动,当弹簧单元23的滚子28位于凸轮沟44b和反转位置P1之间时,通过弹簧单元23的施力,滑动板16朝X2方向(朝闭位置)被施力。
但是,如果操作者使滑动板16移动至超过反转位置P1的位置,则之后,滚子28对反转位置P1和凸轮沟44a之间的曲面状的凸轮面44c进行押压,所以,滑动板16可自动地沿X1方向进行滑动。因此,通过本变形例的构成,可以提高滑动板16滑动时的操作性。
图9示出了第2变形例的滑动机构52。该滑动机构52的特征在于,在滑动板16的两个侧部(Y1、Y2方向侧的两个侧部)上配设弓状的线弹簧53,并在移动板14上设置了滚子54。
一对线弹簧53由弹簧线材构成,并被弯曲形成为朝向内侧凸出。该一对线弹簧53通过其两端由固定销56被固定至安装孔16g而被固定在滑动板16上。另外,滚子54被可旋转地固定在形成于移动板14的安装孔14g内。再有,滚子54被构成为,在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X2方向滑动时,总是与线弹簧53从其内侧相系合。
在本变形例中,弓状的线弹簧53的顶点位置(图中,由箭头P2所示位置)为反转位置。与第1变形例同样地,假设使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方向滑动,在滚子54位于箭头X1方向侧的固定销56和反转位置P2之间时,通过线弹簧53的弹力,滑动板16朝X2方向(朝闭位置)被施力。
但是,如果操作者使滑动板16移动至超过反转位置P2的位置,则之后,因为滚子54与反转位置P2和箭头X2方向侧的固定销56之间的线弹簧53相接,所以,由于线弹簧5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滑动板16沿X1方向进行滑动。因此,通过本变形例的构成,也可以提高滑动板16的滑动时的操作性。
图10示出了第3变形例的滑动机构62。该滑动机构62的特征在于,在移动板14和滑动板16之间配设了弹簧单元63。弹簧单元63是在多个线弹簧64的两个端部配设了固定部件65、66的构成。
线弹簧64是被弯折形成为大致“く”字形状的构成。该各线弹簧64的一个端部通过焊接等被固定在固定部件65上,另一个端部通过焊接等被固定在固定部件66上。固定部件65被固定至移动板14的固定用孔14h,固定部件66被固定至滑动板16的固定用孔16h。
在本变形例中,不随着滑动板16的滑动而移动的固定部件65和固定部件66沿Y2、Y2方向的并排位置为反转位置。与上述各变形例同样地,假设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沿X1方向进行滑动,在滑动板16移动至反转位置为止,通过弹簧单元63的弹力,滑动板16朝X2方向(朝闭位置)被施力。
但是,如果操作者使滑动板16移动至超过反转位置的位置,则之后,弹簧单元63的弹力发生反转,滑动板16沿X1方向进行滑动。因此,通过本变形例的构成,也可以提高滑动板16的滑动时的操作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第2及第3变形例中,由于没有设置弹簧单元23,所以,不存在由弹簧单元23对滑动板16沿Y1方向所施加的力。这样,就不存在滑动板16相对于移动板14发生摇晃的可能性。另外,在第2及第3变形例中,通过在滑动沟14f中配设树脂制的滑动导引部件55,防止了滑动沟14f和滑动部16b之间发生摇晃。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内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变更。
本国际申请主张2010年7月26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0-167444号的优先权,并在本国际申请中引用了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0-167444号的全部内容。

Claims (3)

1.一种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轴支承部,并被固定于第1框体的固定框;
相对于所述固定框可旋转移动的移动板;
相对于所述移动板可滑动,并被固定于第2框体的滑动板;
所述移动板和所述滑动板之间配设弹簧单元;
在所述轴支承部和所述移动板之间配设的具有同一长度的多个臂部,所述多个臂部各自的一端于所述轴支承部被轴支承,另一端于所述移动板被轴支承;及
使所述滑动板相对于所述移动板进行滑动的滑动机构,
其中,所述滑动板通过所述滑动机构相对于所述移动板进行滑动,所述移动板随着所述臂部的旋转相对于所述固定框进行旋转,据此,所述第2框体在所述第2框体与所述第1框体重叠的闭位置和所述第2框体与所述第1框体变为平面状态的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并且,所述滑动机构具有第1半自动机构,其从使所述滑动板开始滑动的位置开始至滑动到预定的反转位置为止,朝返回方向施力,并且,如果超过所述反转位置,则朝前进方向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臂部在所述轴支承部和所述移动板之间被配置为互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第2半自动机构,其从所述闭位置或开位置开始至使所述臂部旋转到预定的反转位置为止,对所述臂部中的至少1个朝返回方向施力,并且,如果超过所述反转位置,则朝前进方向施力。
CN201180036174.8A 2010-07-26 2011-07-20 开闭装置 Active CN103039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7444A JP5944095B2 (ja) 2010-07-26 2010-07-26 開閉装置
JP2010-167444 2010-07-26
PCT/JP2011/066422 WO2012014742A1 (ja) 2010-07-26 2011-07-20 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9060A CN103039060A (zh) 2013-04-10
CN103039060B true CN103039060B (zh) 2015-05-20

Family

ID=4552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6174.8A Active CN103039060B (zh) 2010-07-26 2011-07-20 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69773B2 (zh)
EP (1) EP2600594B1 (zh)
JP (1) JP5944095B2 (zh)
KR (1) KR101530937B1 (zh)
CN (1) CN103039060B (zh)
WO (1) WO20120147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1336B2 (ja) * 2010-09-10 2013-03-13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WO2014197532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Solidia Technologies, Inc. Rapid curing of thin composite material sections
JP6298694B2 (ja) * 2014-04-11 2018-03-2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操作ハンドル機構及び荷重支持機構
EP3273322A4 (en) * 2014-12-23 2019-01-09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BENDING VISOR EXTENSION STRUCTURE, FLEXIBLE VISOR ASSEMBLY AND END DEVICE
US9404298B1 (en) * 2015-11-18 2016-08-02 Lianhong Art Co., Ltd. Hinge structure
US9518414B1 (en) * 2015-11-03 2016-12-13 Lianhong Art Co., Ltd. Hinge device capable of extending rotational angle
TWM536198U (zh) * 2016-08-24 2017-02-01 First Dome Corp 雙軸式傳動裝置及傳動模組
TWM537244U (zh) * 2016-09-26 2017-02-21 Jarllytec Co Ltd 省力型轉軸裝置
US10079921B2 (en) * 2017-06-25 2018-09-18 Deda Metal Co., Ltd. Guide rail type flip-up mechanism
CN109547603B (zh) 2018-12-29 2021-09-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KR102507974B1 (ko) * 2021-12-08 2023-03-08 김정희 접이식 휴대폰 거치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062Y2 (zh) * 1986-11-18 1993-03-26
JP2734033B2 (ja) * 1988-08-08 1998-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支持機構
US5103376A (en) * 1991-02-19 1992-04-07 At&T Bell Laboratories Dual position computer arrangement
US7187538B2 (en) * 2004-04-07 2007-03-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ng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985064B (zh) * 2004-07-14 2011-08-24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可旋转支承的操纵臂的操纵机构
JP4511596B2 (ja) * 2004-09-15 2010-07-28 レイアード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マップ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携帯電話の開閉に対する摺動機構
US8347462B2 (en) * 2005-08-01 2013-01-08 Southco, Inc. Sliding and rotating hinge module
US7774033B2 (en) * 2005-11-30 2010-08-10 Laird Technologies Korea Yh Sliding mechanism of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KR100698131B1 (ko) * 2006-04-10 2007-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EP1796351B1 (en) 2005-12-12 2016-10-19 LG Electronics Inc. Sliding 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0662442B1 (ko) * 2005-12-12 2007-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7725988B2 (en) * 2006-02-15 2010-06-01 Lg Electronics Inc. Hinge assembly and mobi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627337B2 (en) * 2006-04-17 2009-12-01 Nokia Corporation Dual lever slide mechanism for extendible device housings
DE112008000441T5 (de) * 2007-02-21 2010-03-04 Southco, Inc. Scharniermodul mit Gleit- und Drehbewegung
JP4599374B2 (ja) * 2007-05-31 2010-12-15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9060569A (ja) * 2007-08-07 2009-03-19 Panasonic Corp 開閉装置
JP4772014B2 (ja) 2007-08-30 2011-09-14 ソニー エリクソン モバイル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ービー 携帯情報端末
JP4729545B2 (ja) * 2007-09-13 2011-07-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機
US8411421B2 (en) * 2008-03-05 2013-04-02 Kyocera Corporation Open-close type compact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218674A (ja) 2008-03-07 2009-09-24 Nec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9248075A (ja) * 2008-04-05 2009-10-29 Minus Co2 Kk 無動力グリストラップ
KR101463818B1 (ko) * 2008-05-14 2014-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JP2010167444A (ja) 2009-01-22 2010-08-05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KR101554187B1 (ko) * 2009-05-11 2015-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힌지 유닛 및 그를 채용한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1027096B1 (ko) * 2009-06-01 2011-04-05 주식회사 팬택 힌지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JP2011097280A (ja) * 2009-10-28 2011-05-12 Kyocera Corp 連結部材及び電子機器
US8272104B2 (en) * 2011-02-25 2012-09-25 Lianhong Art Co., Ltd. Hinge-slide cover mounting structure using a sheet metal bracket mechanism
US8250711B1 (en) * 2011-04-27 2012-08-28 Lianhong Art Co., Ltd. Space-saving slide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US8713757B2 (en) * 2011-06-25 2014-05-06 Lianhong Art Co., Ltd. Slide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0594A4 (en) 2016-10-26
EP2600594A1 (en) 2013-06-05
US8769773B2 (en) 2014-07-08
JP2012029165A (ja) 2012-02-09
US20140026368A1 (en) 2014-01-30
CN103039060A (zh) 2013-04-10
KR20130048770A (ko) 2013-05-10
WO2012014742A1 (ja) 2012-02-02
EP2600594B1 (en) 2017-11-15
JP5944095B2 (ja) 2016-07-05
KR101530937B1 (ko) 2015-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9060B (zh) 开闭装置
CN102893587B (zh) 开闭装置
CN103097770B (zh) 开闭装置
CN100422578C (zh) 带旋转规制机构的2轴铰链
CN101795544B (zh) 信息终端装置及铰接单元
US20120149438A1 (en) Mobile phone of folding type and hinge device of the same
EP2421231B1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0544429A (zh) 折叠式显示装置
EP2509287B1 (en) Slide-tilt mechanism
CN214756425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9094490B2 (en) Cover mechanism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CN102090046A (zh) 滑动、旋转安装单元以及使用该滑动、旋转安装单元的电子设备
JP2010526508A (ja) スライディング旋回装置
CN101150607A (zh) 电子装置
CN102160364A (zh) 滑动式电子设备
EP1871079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hinge stopper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JP5420486B2 (ja) 開閉装置
CN101803212A (zh) 在无线电话中使用的转动铰链
CN114893494A (zh) 阻尼机构及终端
KR101061155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CN220067475U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KR100998879B1 (ko) 힌지 모듈
KR100663653B1 (ko) 모바일 기기의 슬라이드 장치
CN115030951B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