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6001A - 固定装置以及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以及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6001A
CN103036001A CN201210375956.0A CN201210375956A CN103036001A CN 103036001 A CN103036001 A CN 103036001A CN 201210375956 A CN201210375956 A CN 201210375956A CN 103036001 A CN103036001 A CN 103036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xing
fixed part
opening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59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36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6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1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through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7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mounted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of the vehicle, e.g. on roof, hood, tru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定装置以及天线装置,能将天线装置容易地安装到设置面上,并且缩短其作业时间。天线装置的固定装置(10)具备基座部件(11)、固定部件(12)、螺栓(13)、以及将基座部件(13)向固定用开口引导的导向件(15)。固定装置取得正式固定状态和初期固定状态,正式固定状态是将其插入到固定用开口中并将固定部件(12)旋转规定角度从而在与基座部件之间夹持设置面(60)进行固定的状态;初期固定状态是固定部件(12)旋转规定角度之前固定的状态。导向件具备导向部(15A、15B),该导向部配置在包围初期固定状态下的固定部件的位置上,自基座部件(11)的高度比初期固定状态下的固定部件的下端的高度高。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以及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天线部固定在设置面上的固定装置和具备该固定装置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在汽车的顶部等上的天线装置,公知有能够接收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用、卫星无线电广播用、AM/FM无线电广播用、电话用、电视播放用等多个频带的电波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是将设置在天线装置的底面上的固定部插入形成于汽车的顶部等的设置面上的大致正方形的固定用孔(固定用开口)中,并利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固定的。
作为用于将天线装置的天线基座固定设置在汽车顶部上的天线保持器,公知有如下结构:具备具有弯曲成S字状的四个臂的固定爪、使这些臂扩开的扩开部件、螺钉(螺栓)、以及安装在天线基座上的插口部(参照专利文献1)。固定爪及扩开部件具有贯通开口。螺钉贯通这些贯通开口并与天线基座螺纹结合直至中途,从而成为臂变形前的天线保持器的初期状态。
插口部具有与汽车顶部的固定用开口的内侧接触的形状。在初期状态下,固定爪、扩开部件、螺钉及插口部构成为比固定用开口的面积小。通过使该初期状态的天线保持器的固定爪、扩开部件及螺钉贯通固定用开口,将插口部嵌合在固定用开口上,再紧固螺钉,从而固定爪的四个臂经由扩开部件一边变形一边扩开折弯。通过折弯后的多个臂和天线基座夹持汽车顶部,从而将天线保持器固定在汽车顶部上。
另外,已知有使用了不随之变形的臂的天线保持器(参照专利文献2)。该天线保持器具备:具有不随之变形的四个L字状的臂的支撑部;螺钉(螺栓);螺钉的止转部;以及安装在天线基座上的四个导向部。支撑部及止转部具有贯通开口。将螺钉贯通这些贯通开口并与天线基座螺纹结合直至中途,从而成为臂的位置相对于天线基座固定的天线保持器的初期固定状态。止转部是限制支撑部与螺钉的旋转连动而旋转的部件。另外,止转部具有在初期固定状态下锁定支撑部的旋转位置的结构。
导向部设置在与汽车顶部的固定用开口的内侧接触的位置上。在初期固定状态下,支撑部、止转部及螺钉构成为,支撑部的臂位于固定用开口的对角线上,比由导向部包围的部分(固定用开口)的面积小。使该初期固定状态的天线保持器的支撑部、止转部及螺钉贯通固定用开口,将导向部嵌合在固定用开口上,使支撑部旋转而使臂位于固定用开口的四边的中心线上,再紧固螺钉,四个臂移动到天线基座。通过由四个臂和天线基座夹持汽车顶部,从而将天线保持器固定在汽车顶部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284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143905号
但是,在使用了现有的不随之变形的臂的天线保持器中,在初期固定状态下,顶部的垂直方向上的导向部的上端比臂的下端低。因此,初期固定状态的天线保持器的臂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由于该冲击,臂进行旋转而使得锁定脱开从而解除初期固定状态,有可能导致臂从由导向部包围的区域伸出来。
来自外部的冲击是由运输天线保持器时的振动、或将天线保持器安装在车体顶部上时作业者的手引起的外力等。若初期固定状态被解除,则组装的作业者如果不将天线保持器再次返回到初期固定状态就无法将天线保持器安装在固定用开口上,有可能使作业变得复杂。
再有,在将天线保持器安装在固定用开口上时,固定用开口的周缘部进入臂与导向部之间,天线保持器相对于固定用开口偏移,有可能使安装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容易将天线装置向设置面进行安装,缩短其作业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方案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将天线装置固定在设于设置面上的固定用开口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部件;
能够插入上述固定用开口中并且具有能够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的周缘部抵接的形状的固定部件;以及
将上述基座部件向上述固定用开口引导的导向件,
上述固定装置取得正式固定状态和初期固定状态,
该正式固定状态是将上述固定部件插入上述固定用开口中并旋转规定角度,从而在与上述基座部件之间夹持上述设置面进行固定的状态,
该初期固定状态是在上述固定部件旋转上述规定角度之前固定的状态,
上述导向件具备多个导向部,该多个导向部配置在包围上述初期固定状态下的上述固定部件的位置上,自上述基座部件的高度比上述初期固定状态下的上述固定部件的下端的高度高。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一记载的固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部件形成有螺母部,
具备在插通上述固定部件后的状态下与上述螺母部螺纹结合的螺栓,
上述固定部件具备在周面上具有凹部且朝向上述基座部件形成的止转部,
上述基座部件具备:在使上述螺栓与上述螺母部螺纹结合时上述止转部配合的配合孔、以及具有与上述凹部配合的凸部且与上述配合孔连续设置的阶梯部,
在上述初期固定状态下,上述凹部和上述凸部配合,在上述螺栓向上述螺母部的螺纹结合初期,上述固定部件以与上述阶梯部抵接的状态固定并保持,
上述固定装置以上述初期固定状态插入上述固定用开口中,伴随着与上述螺栓和上述螺母部紧固的动作连动的上述固定部件的旋转,上述凹部或上述凸部弹性变形,由此解除上述初期固定状态,在上述固定部件旋转上述规定角度之后,由于上述螺栓的紧固连结,上述止转部与上述配合孔配合,上述固定部件在与上述基座部件之间夹持上述设置面并固定成为上述正式固定状态。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一或二记载的固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件是树脂制品。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一~三任一项记载的固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件具有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设置在该导向件的外周,通过天线装置向上述设置面的安装而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的内侧接触。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一~四任一项记载的固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配置在将上述固定部件的旋转限制在上述规定角度的位置上。
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一~五任一项记载的固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具有旋转轴部、以及从上述旋转轴部放射状地延伸并且向上述基座部件弯曲的多个脚部,从上述旋转轴部的中心至上述多个脚部的前端的长度是分别与从上述固定用开口的中心至顶点的长度对应的长度。
方案七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方案一~六任一项记载的固定装置和天线主体。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由导向件(导向部)将天线装置容易地安装到设置面(固定用开口)上,并且能够缩短其作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天线装置的设置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3是表示基座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4是固定部件、螺栓的分解图。
图5是表示固定装置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初期固定状态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固定部件的旋转状态下的固定装置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固定部件的正式固定状态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在固定部件的正式固定状态下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固定装置插入固定用开口过程中的状态的天线装置的图。
图13是表示将固定装置插入固定用开口后的状态的天线装置的图。
图14是插入固定用开口之后的固定部件的旋转状态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固定部件的旋转由导向部限制的状态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固定在设置面上的正式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固定在设置面上的正式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
1—天线装置,10—固定装置,11—基座部件,111—螺母部,111a—阴螺纹,111b—配合孔,12—固定部件,121—旋转轴部,121a—插通孔,122—脚部,123—止转部,13—螺栓,131—阳螺纹,14—连接器部,15—导向件,151A、151B—导向部,151Aa、151Ba—导向部主体,151b—钩,151Ac、151Bc—切口部,152—连接部,153—突起部,50—天线主体,50a—保护部件,50b、50c—肋,50d—棒状天线安装部,60—设置面,60a—固定用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例。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外观图。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是能够接收GPS用、卫星无线电广播用、AM/FM无线电广播用、电话用、电视播放用等多个频带的电波的天线装置,固定在例如汽车(车辆)的顶部等的设置面60上。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具备:容纳安装有天线图形或贴片天线的天线基板的天线主体50;以及用于将天线装置1固定在设置面上的固定装置10。天线主体50具有用于安装棒状天线的棒状天线安装部50d。也可以将棒状天线(省略图示)安装在棒状天线安装部50d上。固定装置10具备:以从设置在天线主体50的底面上的保护部件50a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基座部件11;与天线主体50底面的基座部件11夹持设置面的固定部件12;在插通固定部件12的状态下与基座部件11螺纹连接的螺栓13;以及将固定装置10向后述的固定用开口60a引导的导向件15。另外,在基座部件11上配设有连接器部14,该连接器部14用于连接向车辆内的电子设备等的配线。
图2是表示天线装置1的设置面(例如汽车的顶部)60的一部分的图。如图2所示,在设置面60上形成有大致正方形的固定用开口60a。
图3是表示基座部件11的结构的图。图4是固定部件12、螺栓13的分解图。如图3所示,基座部件11以从形成于天线主体50底面的保护部件50a上的大致正方形的开口面向外部的方式固定在保护部件50a上。基座部件11是锌、铝等的压铸件等金属制品。导向件15是塑料等树脂制品,例如做成一体成型。保护部件50a是橡胶等弹性体制品。此外,天线主体50的保护部件50a和基座部件11也可以由同一部件构成。
在基座部件11的中央形成有圆筒状的螺母部111,该圆筒状的螺母部111形成有与螺栓13螺纹结合的阴螺纹111a。在该螺母部111上在隔着阴螺纹111a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后述的止转部123配合的配合孔111b。并且,在配合孔111b上连设有比配合孔111b浅的阶梯部111c,在阶梯部111c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后述的止转部123的凹部123a配合的凸部111d。
在基座部件11的以螺母部111为中心的区域,设有大致矩形环状的导向件15。导向件15具有导向部151A、151B、连接部152、以及突起部153。
在导向件15的四边端部,以包围螺母部111的方式形成有将固定装置10引导到固定用开口60a的位置的大致长方体(板)形状的导向部151A、151B。两个导向部151A配置在导向件15的相对的两边上。两个导向部151B配置在导向件15的相对的两边上。导向部151A、151B由四个连接部152连接。另外,在导向件15的外周的四边分别设有两个(总计八个)突起部153,该突起部153用于在将天线装置1(固定装置10)安装到设置面60(固定用开口60a)时与固定用开口60a的内侧接触。
由导向部151A、151B及突起部153规定的基座部件11的突出的部分的外形A成为与设置面60的固定用开口60a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在将天线装置1固定在设置面60上时,基座部件11会与固定用开口60a嵌合。
导向部151A具有导向部主体151Aa,该导向部主体151Aa具有距基座部件11为最大的高度(垂直于基座部件11的平面的方向(螺栓13的轴向)的长度)。导向部151B具有导向部主体151Ba,该导向部主体151Ba具有距基座部件11为最大的高度。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的高度相同。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配置在作为限制固定部件12向螺栓13的紧固旋转方向旋转的限制片起作用的位置。
在导向部151A上形成有钩151b,该钩151b用于在与基座部件11之间夹持设置面60。导向部151A具有切口部151Ac,该切口部151Ac在固定装置10的后述的初期固定状态下配置固定部件12的脚部122的前端的一部分。同样,导向部151B具有切口部151Bc,该切口部151Bc在固定装置10的初期固定状态下配置固定部件12的脚部122的前端的一部分。
一对导向部151B不具有钩,是切掉了多余量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天线装置1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实现天线装置1的轻量化。
另外,钩151b是树脂制。因此,能够使利用钩151b进行的天线装置1向设置面60的临时安装(临时固定)作业简单。尤其是,在利用钩151b向设置面60安装了天线装置1的临时固定状态下,通过按下钩151b,还能够从设置面60容易地拆下天线装置1。
导向件15利用在四个连接部152的螺纹固定而固定设置在基座部件11上。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例如、基座部件11具有熔接(融着)用孔,导向件15具有熔接用突起,通过将该熔接用突起插入到熔接用孔中进行熔接,从而将导向件15固定设置在基座部件11上。
在基座部件11上,在以螺母部111为中心由四个连接部152划分形成的四个区域中,配置有用于连接配线的连接器部14。在此,虽然表示的是配设四个连接器部14的情况,但不限于该数量。
在保护部件50a上形成有肋50b、50c。肋50b例如形成为组合使基座部件11露出的多个矩形而成的平面形状。肋50c形成于天线主体50底面的周缘部。肋50b、50c具有如下防水、防尘效果:在将天线装置1安装在设置面60上之后,防止水、尘埃等外部进入天线主体50、固定装置10、设置面60的内部。另外,肋50b是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因此,能够使天线装置1的保护部件50a的结构简单,并且在将天线装置1安装到设置面60上之后施加给肋50b的应力会大致均匀,能够提高防水、防尘效果。
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12具有:形成有使螺栓13插通的插通孔121a的旋转轴部121;在相互呈90°的四个方向上从旋转轴部121放射状地延伸,朝向基座部件11弯曲成拱形状的脚部122;以及限制固定部件12与螺栓13的紧固连动而进行旋转的止转部123。
旋转轴部121及脚部122一体地形成,例如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固定金属零件。从旋转轴部121至各自的脚部122的前端部位的长度做成为如下长度:能够将固定部件12插入到设置面60的固定用开口60a中,而且,在从插入固定部件12后的状态旋转时,脚部122的前端位于固定用开口60a的周缘部(设置面60)。
例如,平面上的从旋转轴部121至各自的脚部122的前端的长度以与设置面60的从固定用开口60a的中心至顶点的长度对应的方式形成。也就是,旋转轴部121与固定用开口60a的中心对应,由四个脚部122形成的两直线与固定用开口60a的对角线对应。
由此,能够将固定部件12从固定用开口60a插入,然后,在绕后螺栓13的轴中心旋转时,固定部件12的脚部122的前端必定会位于固定用开口60a的周缘部。另外,固定用开口60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由于固定部件12的四个脚部122为相同长度,因此能够均匀地支撑设置面60,能够实现安定的固定状态。再有,基座部件11及固定部件12的设计变得简单。
另外,在使用了背景技术中说明的不随之变形的臂的现有的天线保持器中,支撑部的臂具有L字状形状,向前端方向的延长线以比直角小的角度与天线基座的平面相交。因此,在进行螺纹紧固时,从臂施加到天线基座上的力仅在垂直于天线基座的平面的方向起作用。因此,在将天线保持器安装在汽车顶部上的场合,根据螺纹紧固的速度和/或力,从臂的前端对汽车顶部的垂直方向施加较大的力,对汽车顶部造成负担,有可能损伤汽车顶部或使其变形。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脚部122弯曲,从旋转轴部121向前端方向的延长线以比直角小的角度与基座部件11的平面相交。因此,在螺栓13紧固时,从脚部122施加到基座部件11的力被分散到与基座部件11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和水平的方向。因此,在将固定装置10到设置面60上的场合,即使螺栓13的紧固的速度和/力较大,也会由脚部122的前端来减轻施加到设置面60上的负担,防止损伤设置面60或使其变形。
止转部123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比脚部122的高度(螺栓13的轴向的长度)更长。止转部123用与由旋转轴部121及脚部122构成的固定金属零件不同的部件构成,脚部122的分叉部配合。此外,也可以利用嵌入成型来对固定金属零件和止转部123进行一体成型,也可以利用金属冲压成型,用由同一材料构成的一个部件来构成固定金属零件和止转部123。
在螺栓13上形成有阳螺纹131,该阳螺纹131与形成于基座部件11的螺母部111上的阴螺纹111a螺纹结合。固定装置10是在使螺栓13插通固定部件12的状态下使螺栓13与基座部件11的螺母部111进行螺纹连接而构成的。
图5是表示固定装置10的结构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在固定装置10的螺栓13的螺纹结合初期,成为止转部123的前端位于螺母部111的阶梯部111c的状态,脚部122处于与基座部件11的导向件15(导向部151A、151B及突起部153)的外形A的对角线对应的位置。此时,通过形成于螺母部111上的凸部111d和形成于止转部123上的凹部123a配合,固定部件12相对于基座部件11实现初期固定(锁定)。
也就是,在锁定的状态下,固定部件12不能容易地旋转,但利用来自电动工具等的较强的旋转应力,容易成为解除卡定(锁定)状态的状态。将该固定部件12被锁定的状态的固定装置10(天线装置1)作为(固定部件12的)初期固定状态。天线装置1以该初期固定状态从工厂出货,交纳给汽车厂商的组装工厂。在该组装工厂,天线装置1由作业者安装在设置面60上。
图6是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在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中,导向部151A、151B(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的自基座部件11的平面的高度比脚部122的前端的高度高(螺栓13的轴向的长度长)。导向部151A、151B的自该基座部件11的平面的高度例如是12~17(mm)。再有,如图4所示,在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中,导向部151A、151B(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配置在包围固定部件12的位置(与外形A内接的位置)上。因此,在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中,导向部151A、151B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施加到固定部件12上。
也就是,导向部151A、151B防止如下状况:在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中,由凸部111d及凹部123a形成的锁定状态因运输时的振动、或组装时由作业者的手引起的外力等来自外部的冲击而被解除,进而固定部件12旋转而成为脚部122从外形A伸出的状态。若成为脚部122从外形A伸出的状态,则不能将固定装置10的固定部件12及导向件15插通固定用开口60a,因此作业者必须进行使固定装置10(天线装置1)再次处于初期固定状态的作业,但该作业是不需要的。
另外,由于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的高度比脚部122的前端的高度高,因此防止在初期固定状态下,固定用开口60a的周缘部进入导向部151A、151B(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与固定部件12(脚部122)之间。在现有的天线保持器中,若固定用开口的周缘部成为进入导向部及臂之间的状态,则由于天线保持器相对于固定用开口偏移,因此作业者进行将固定用开口的周缘部从导向部及臂之间取出的修正作业,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10(天线装置1)中,不需要进行该修正作业。
图7是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在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中,脚部122位于外形A内。此时,脚部122的前端的一部分配置在切口部151Ac、151Bc内。
图8是表示初期固定状态下的固定装置10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固定部件12的旋转状态下的固定装置10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固定部材12的正式固定状态下的固定装置10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在固定部件12的正式固定状态下的固定装置10的立体图。此外,在图8、图9、图10中,表示以通过阶梯部111c的曲线切出的天线装置1的局部截面,省略了导向件15。
如图8所示,在天线装置1(固定装置10)的初期固定状态下,通过阶梯部111c及凹部123a的配合,止转部123抵接并保持在阶梯部111c上而被锁定。在初期固定状态下的脚部122自基座部件11的高度在固定装置10的所有状态中为最高。
并且,如图9所示,若利用电动工具等对螺栓13施加向紧固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较强的旋转力,则螺栓13被紧固基座部件11的螺母部111上,固定部件12连动地旋转,伴随该旋转,阶梯部111c及凹部123a的配合脱开,解除锁定,天线装置1(固定装置10)成为固定部件12的旋转状态。在固定部件12的旋转状态下,脚部122以旋转轴部121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
并且,如图10及图11所示,进一步紧固螺栓13,在固定部件12的旋转状态下,若固定部件12进一步旋转,则脚部122的旋转运动被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限制。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限制固定部件12旋转的旋转位置与将止转部123与配合孔111b配合的位置对应。
在该脚部122的旋转位置进一步紧固螺栓13,从而止转部123插入配合孔111b,脚部122的自基座部件11的高度变低。并且,通过进一步紧固螺栓13进行紧固连接,使脚部122的前端移动到与基座部件11抵接的位置,从而止转部123与配合孔111b配合,天线装置1(固定装置10)成为固定部件12相对于基座部件11(天线主体50)固定的正式固定状态。
其次,参照图12~图17,对将天线装置1(固定装置10)安装到设置面60(固定用开口60a)上的工序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将固定装置10插入固定用开口60a过程中的状态的天线装置1的图。图13是表示将固定装置10插入到固定用开口60a之后的状态的天线装置1的图。图14是插入固定用开口60a后的固定部件12的旋转状态的固定装置10的立体图。图15是固定部件12的旋转由导向部151A、151B限制的状态的固定装置10的立体图。图16是固定到设置面60上的正式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的立体图。图17是固定到设置面60上的正式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10的俯视图。
首先,天线装置1成为在天线主体50上安装有固定装置10的初期固定状态(与图8对应)。并且,如图12所示,以脚部122位于固定用开口60a的对角线上的方式将初期固定状态的天线装置1配置在设置面60上,固定部件12、螺栓13、连接器部14及导向件15被插入到固定用开口60a中。另外,导向件15的导向部151A、151B及突起部153位于与固定用开口60a的各边对应的位置。因此,如图13所示,基座部件11由导向部151A、151B及突起部153引导而插入嵌合到固定用开口60a中。在该插入嵌合时,从导向部151A、151B突出的两个钩151b被按下到导向部151A、151B的内部。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固定装置10(导向件15)向设置面60的插入嵌合。在固定装置10(导向件15)设置面60向插入嵌合之后,钩151b再次突出,在与基座部件11之间勾住设置面60(固定用开口60a的周缘部)地进行挟持。这样,天线装置1成为利用钩151b安装在设置面60上的临时固定状态。
另外,由于导向件15是比金属柔软的树脂制品,因此能够将导向件15的外周的形状做成进一步减小与固定用开口60a的周缘部之间的间隙并减小间隙的形状。因此,可防止天线装置1相对于设置面60的方向的偏移或晃动。
再有,导向件15(导向部151A、151B及连接部152)与固定用开口60a的周缘部之间的间隙由突起部153填埋。这样,天线装置1成为相对于设置面60以规定的方向定位的嵌合状态。利用突起部153,进一步防止天线装置1相对于设置面60的方向的偏移或晃动。
接着,利用电动工具等对螺栓13施加向紧固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较强的旋转力,若螺栓13紧固在基座部件11的螺母部111中,则固定部件12连动地旋转,伴随该旋转,形成于螺母部111上的凸部111d或形成于止转部123上的凹部123a弹性变形,解除固定装置10的锁定状态。然后,如图14所示,固定装置10成为固定部件12旋转的状态,进一步紧固螺栓13,固定部件12沿阶梯部111c旋转(与图9对应)。
并且,如图15所示,固定部件12的脚部122的旋转被导向部主体151Aa、151Ba限制,固定部件12的旋转被停止。这样,固定部件12的脚部122相对于基座部件11被定位。
并且,若进一步紧固螺栓13,则固定部件12随之向基座部件11侧(设置面60侧)移动,止转部123的前端插入到配合孔111b中。如图16及图17所示,进一步紧固螺栓13并与螺母部111紧固连结,止转部123的前端便与配合孔111b配合,脚部122的前端与设置面60的周缘部抵接,强有力地按压周缘部,天线装置1(固定装置10)成为脚部122的前端在与基座部件11之间夹持设置面60并牢固地固定在设置面60上的正式固定状态。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天线装置1的固定装置10具备基座部件11、固定部件12、螺栓13、以及导向件15。固定装置10取得以下两种状态:插入固定用开口60a中并将固定部件12旋转规定角度,从而在与基座部件11之间夹持设置面60进行固定的正式固定状态;以及固定部件12旋转上述规定角度前固定的初期固定状态。导向件15具备导向部151A、151B,该导向部151A、151B配置在包围初期固定状态下的固定部件12的位置上,自基座部件11的高度比初期固定状态下的固定部件12的下端的高度高。
因此,能够经由大口径的固定用开口60a将天线装置1牢固地固定在设置面60上,并且由导向件15的导向部151A、151B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引起的固定部件12的初期固定状态的解除,而且防止初期固定状态下固定用开口60a的周缘部进入导向件15(导向部151A、151B)与固定部件12之间,从而能够将天线装置1容易地向设置面60(固定用开口60a)进行安装,能够缩短其作业时间。
此外,由于能够对应大口径的固定用开口60a,因此能够连接利用了作为直接连接器的连接器部14的配线。
另外,固定装置10具备螺栓13。固定部件12具备止转部123。基座部件11具备螺母部111、配合孔111b、以及具有凸部111d的阶梯部111c。在固定装置10的初期固定状态下,由于凹部123a和凸部111d配合,固定部件12成为初期固定的初期固定状态,从而在螺栓13向螺母部111的螺纹结合初期以与阶梯部111c抵接的状态固定并保持。固定装置10以初期固定状态插入固定用开口60a中,伴随着与螺栓13与螺母部111紧固动作连动的固定部件12的旋转,凹部123a或凸部111d进行弹性变形,由此解除初期固定状态(锁定状态),在固定部件12旋转规定角度之后,止转部123因螺栓13的紧固而与配合孔111b配合,固定部件12在与基座部件11之间夹持设置面60并固定而成为正式固定状态。
因此,能够由止转部123限制固定部件12与螺栓13的紧固连动进行旋转,因此天线装置1的安装作业变得简单,并且能够由固定部件12(的脚部122的前端)与基座部件11可靠地夹持设置面60。另外,能够使初期固定状态的固定部件12(的脚部122)的位置成为与夹持设置面60时的固定部件12(的脚部122)的位置不同的状态,在将脚部122插入固定用开口60a中时容易将天线装置1调整成规定的方向。也就是,由于天线装置1从安装初期就以规定的方向定位,因此提高安装作业性。并且,仅通过紧固螺栓13,就能解除固定部件12被固定(锁定)的状态(初期固定状态),固定部件12旋转到规定的位置并保持,因此进一步提高安装作业性。
另外,导向件15是树脂制品。因此,能够防止天装置1相对于设置面60的方向的偏移或晃动。
另外,导向件15具有设置在导向件15的外周且通过天线装置1向设置面60的安装而与固定用开口60a的内侧接触的突起部153。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天线装置1相对于设置面60的方向的偏移或晃动。
另外,导向部151A、151B配置在如下位置:将固定部件12的旋转限制在使止转部123与配合孔111b配合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固定部件12最终容易停止在与设置面60抵接的旋转位置。
另外,固定部件12具有:形成有插通螺栓13的插通孔的旋转轴部121;以及从旋转轴部121以放射状延伸并且朝向基座部件11弯曲的脚部122。从旋转轴部121的中心至脚部122的前端的长度分别为与从固定用开口60a的中心至顶点的长度对应的长度。因此,从脚部122向基座部件11施加的力由脚部122的弯曲形状分散为与基座部件11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和水平的方向,能够防止在将固定装置10安装到设置面60上时,由脚部122的前端损伤设置面60或使其变形。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者研制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将形成于设置面上的固定用开口的形状做成大致正方形,但只要是例如三角形或长方形等圆形以外的多边角形就能够适用本发明。另外,用于实现固定部件12的初期固定状态的结构(凸部111d、凹部123a)只要是利用弹性变形来解除卡定状态的结构,则形状、大小、数量、配置部位等就没有特别限制。
此次公开实施方式应当认为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受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上述的说明的范围,按照技术保护的范围来表示,希望包含与技术保护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在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Claims (7)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将天线装置固定在设于设置面上的固定用开口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部件;
能够插入上述固定用开口中并且具有能够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的周缘部抵接的形状的固定部件;以及
将上述基座部件向上述固定用开口引导的导向件,
上述固定装置取得正式固定状态和初期固定状态,
该正式固定状态是将上述固定部件插入上述固定用开口中并旋转规定角度,从而在与上述基座部件之间夹持上述设置面进行固定的状态,
该初期固定状态是在上述固定部件旋转上述规定角度之前固定的状态,
上述导向件具备多个导向部,该多个导向部配置在包围上述初期固定状态下的上述固定部件的位置上,自上述基座部件的高度比上述初期固定状态下的上述固定部件的下端的高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部件形成有螺母部,
具备在插通上述固定部件后的状态下与上述螺母部螺纹结合的螺栓,
上述固定部件具备在周面上具有凹部且朝向上述基座部件形成的止转部,
上述基座部件具备:在使上述螺栓与上述螺母部螺纹结合时上述止转部配合的配合孔、以及具有与上述凹部配合的凸部且与上述配合孔连续设置的阶梯部,
在上述初期固定状态下,上述凹部和上述凸部配合,在上述螺栓向上述螺母部的螺纹结合初期,上述固定部件以与上述阶梯部抵接的状态固定并保持,
上述固定装置以上述初期固定状态插入上述固定用开口中,伴随着与上述螺栓和上述螺母部紧固的动作连动的上述固定部件的旋转,上述凹部或上述凸部弹性变形,由此解除上述初期固定状态,在上述固定部件旋转上述规定角度之后,由于上述螺栓的紧固连结,上述止转部与上述配合孔配合,上述固定部件在与上述基座部件之间夹持上述设置面并固定成为上述正式固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件是树脂制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件具有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设置在该导向件的外周,通过天线装置向上述设置面的安装而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的内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配置在将上述固定部件的旋转限制在上述规定角度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具有旋转轴部、以及从上述旋转轴部放射状地延伸并且向上述基座部件弯曲的多个脚部,
从上述旋转轴部的中心至上述多个脚部的前端的长度是分别与从上述固定用开口的中心至顶点的长度对应的长度。
7.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和天线主体。
CN201210375956.0A 2011-10-03 2012-09-29 固定装置以及天线装置 Pending CN1030360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9561A JP2013081043A (ja) 2011-10-03 2011-10-03 固定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JP2011-219561 2011-10-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6001A true CN103036001A (zh) 2013-04-10

Family

ID=47878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5956.0A Pending CN103036001A (zh) 2011-10-03 2012-09-29 固定装置以及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14127B2 (zh)
JP (1) JP2013081043A (zh)
CN (1) CN103036001A (zh)
DE (1) DE1020122180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2883A (zh) * 2015-01-27 2016-08-03 日本电业工作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设备安装部件
CN111196220A (zh) * 2018-11-19 2020-05-26 全耐塑料公司 具有用于关键区域的紧固系统的车辆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7947B2 (ja) * 2014-02-20 2018-04-25 株式会社ヨコオ アンテナ装置
SE539263C2 (en) * 2015-10-08 2017-06-07 Scania Cv Ab Fastening device, primarily for installation of an antenna on a vehicle
JP6839340B2 (ja) * 2016-07-21 2021-03-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取付部品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DE102017118478B4 (de) 2016-08-15 2023-09-07 Hirschmann Car Communication Gmbh Verrastung einer Dachantenne eines Fahrzeuges mittels eines Drehkreuzes
JP2018184022A (ja) * 2017-04-24 2018-11-2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取付部品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KR102580781B1 (ko) * 2018-12-11 2023-09-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루프 안테나
EP3726646A1 (en) * 2019-04-16 2020-10-21 Fico Mirrors S.A. Fixing device and mounting assembly comprising said fixing device
DE102019116652B3 (de) 2019-06-19 2020-06-18 Hirschmann Car Communication Gmbh Befestigungsanordnung einer Antennen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TWI754886B (zh) * 2020-01-16 2022-02-11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式無線基地台
DE102020112374B3 (de) 2020-03-17 2021-08-12 Antennentechnik Bad Blankenburg Gmbh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einer Antennenanordnung an einer Fläch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88306B1 (en) * 2003-11-25 2010-07-21 Harada Industry Co., Ltd. Vehicle roof antenna installation device
DE102006009660B4 (de) * 2006-03-02 2012-03-08 Blaupunkt Antenna Systems Gmbh & Co. Kg Antennenhalterung sowie zugehörige Antenne
DE102008002132A1 (de) 2008-05-30 2009-12-03 Robert Bosch Gmbh Halter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Anbauteil und Vorrichtung zum Halten eines Kraftfahrzeug-Anbauteils
EP2367232A2 (en) * 2010-03-18 2011-09-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xation structure of a vehicular antenna apparatus
US8441401B2 (en) * 2010-04-29 2013-05-14 Laird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antenna mount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IT1401769B1 (it) * 2010-07-28 2013-08-02 Calearo Antenne Spa Gruppo di fissaggio per antenna
ES2689510T3 (es) * 2011-05-04 2018-11-14 Hirschmann Car Communication Gmbh Enclavamiento de una antena de techo de un vehículo por medio de un torniquet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2883A (zh) * 2015-01-27 2016-08-03 日本电业工作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设备安装部件
CN111196220A (zh) * 2018-11-19 2020-05-26 全耐塑料公司 具有用于关键区域的紧固系统的车辆设备
CN111196220B (zh) * 2018-11-19 2024-02-13 全耐塑料公司 具有用于关键区域的紧固系统的车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82158A1 (en) 2013-04-04
JP2013081043A (ja) 2013-05-02
DE102012218014A1 (de) 2013-04-04
US8814127B2 (en) 2014-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6001A (zh) 固定装置以及天线装置
CN102106034B (zh) 用于保持汽车附件的装置
US8684443B2 (en) Vehicular bezel mounting structure
EP1152479B1 (en) Antenna mounting nut
US7646351B2 (en) Detachable vehicle roof antenna
CN107027251A (zh) 车辆控制模块的保护罩
WO2014084176A1 (ja) 車両用外装部材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US20190199018A1 (en) Battery terminal cover
CN102195124A (zh) 天线装置的固定结构
US8678731B2 (en) Nut and a housing
AU2003248384B2 (en) Bracket Coupling Structure
JP6884838B2 (ja) 車両用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Antenna module for a vehicle}
EP2390143B1 (en) Connecting arrangement for an airbag module
US20060057880A1 (en) Lockable plug-type connector
WO2022259696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EP3273535B1 (en) Antenna mounting component and antenna device
EP3835134B1 (en) Attachment arrangement for a camera module at a vehicle
JP2014165168A (ja) アース端子の取付構造
US5651686A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P1145916A2 (en) Cable reel structure
CN214100099U (zh) 车用防松脱射频连接器
JP2005045581A (ja) 車載アンテナ取付構造
KR100652210B1 (ko) 스티어링 휠에 장착되는 오디오 스위치 조립체
JP2007096639A (ja) 車載用アンテナ
JPH0992358A (ja) アース端子の取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