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5454B - 电路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5454B
CN103035454B CN201210134970.1A CN201210134970A CN103035454B CN 103035454 B CN103035454 B CN 103035454B CN 201210134970 A CN201210134970 A CN 201210134970A CN 103035454 B CN103035454 B CN 1030354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ption room
movable piece
switching mechanism
contact
si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49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5454A (zh
Inventor
池田清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5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5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5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5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断路器,其在实现电路断路器的紧凑化的情况下,确保触点的稳定接触。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位于负载侧端子部和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之间,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位于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和电源侧端子部之间,消弧板收容室位于电源侧端子部和负载侧端子部之间,并位于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以及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的下方,触点部收容室位于消弧板收容室内的电源侧端子部侧的端部,在消弧板的与开关机构部的可动件前端部的可动接触件臂上的可动触点安装面相对的部分处,在固定触点侧设置有成为凹形状的可动接触件臂抵接避让凹部。

Description

电路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例如配电盘等中使用的电路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设置有作为可动件的引导部的凸部,该可动件与手柄的接通、断开操作联动而使触点分离/接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61643号公报(图4及其说明)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如图12所示,设置有作为可动件8的引导部的可动件引导凸部9,该可动件8与手柄的接通、断开操作联动而使触点分离/接触。因此,存在下述课题,即,在将手柄断开时,可动件8进入框体的间隙,被锁止而导致开关故障。
另外,还存在下述课题,即,可动件变形或者可动件的分离/接触时的轨道变得不稳定,无法使触点稳定接触。
此外,还存在下述课题,即,在开关机构由于过电流而跳闸时,断路时产生的气体从可动件和框体的基座之间的间隙向过电流跳闸部流出,有可能导致绝缘恶化。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第1目的在于,在实现电路断路器的紧凑化的情况下,确保触点的稳定接触。
另外,第2目的在于,在由于过电流而跳闸时,对断路时产生的电弧气体泄漏至过电流跳闸部这一情况进行抑制,抑制或防止由电弧气体导致的过电流跳闸部的绝缘恶化。
本发明涉及下述内容,即,在框体的内部形成用于收容过电流跳闸部的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用于收容开关机构部的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用于收容消弧板(arcbarrier)的消弧板收容室和用于收容触点部的触点部收容室,
所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位于负载侧端子部和所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之间,
所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位于所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和电源侧端子部之间,
所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电源侧端子部和负载侧端子部之间,并且位于所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以及所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的下方,
所述触点部收容室位于所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电源侧端子部侧的端部处,
在所述框体上一体地形成有可动件引导凸部,其对所述开关机构部的可动件进行引导,
所述可动件引导凸部在可动件引导面的所述可动件侧的面上形成有倾斜面。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框体内形成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开关机构部收容室、消弧板收容室和触点部收容室,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位于负载侧端子部和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之间,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位于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和电源侧端子部之间,上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电源侧端子部和负载侧端子部之间,并且位于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以及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的下方,上述触点部收容室位于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电源侧端子部侧的端部处,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消弧板上,在与上述开关机构部的可动件前端部的可动接触件臂中的可动触点安装面相对的部分处,在固定触点侧设置有成为凹形状的可动接触件臂抵接避让凹部,因此,具有下述效果,即,在实现电路断路器的紧凑化的情况下,可以确保触点的稳定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出应用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
图2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手柄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
图3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手柄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
图4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进行了跳闸动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3的A-A剖面的图,例示了设置于框体内部的作为可动件的引导部的凸部的剖面形状。
图6是图2~图4所例示的消弧板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手柄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
图8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手柄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
图9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进行了跳闸动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
图10是图7~图9所例示的可动件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图,是例示出可动件的其它例子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的可动件和作为可动件引导部的凸部的要部放大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基于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例示出应用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图2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手柄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图3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手柄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图4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进行了跳闸动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图5是表示图3的A-A剖面的图,例示了设置于框体内部的作为可动件的引导部的凸部的剖面形状。图6是图2~图4所例示的消弧板的放大侧视图。
图1所例示的电路断路器如图所示,具有下述构造,即,由绝缘物制的框体中央壳体部1A和框体侧板部1B、1C构成框体1,在框体中央壳体部1A的上表面露出用于从外部人为地使触点部分离/接触的手柄3的操作端,其中,框体中央壳体部1A的内部收容有过电流跳闸部、开关机构部、触点部、消弧板等电路断路器的中枢构造部,框体侧板部1B、1C将该框体中央壳体部1A的两侧面闭塞,在框体中央壳体部1A的左右端部,设置有电源侧端子部6以及负载侧端子部7。
如图2所例示,在框体中央壳体部1A内形成有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开关机构部收容室1AOMC、触点部收容室1A2CC、以及消弧板收容室1AABC。
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位于负载侧端子部7和开关机构部收容室1AOMC之间。
开关机构部收容室1AOMC位于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和电源侧端子部6之间。
消弧板收容室1AABC位于电源侧端子部6和负载侧端子部7之间,并且位于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以及开关机构部收容室1AOMC的下方。
触点部收容室1A2CC形成为位于消弧板收容室1AABC内的电源侧端子部6侧的端部处,并且位于开关机构部收容室1AOMC的下方。
在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内,收容有构成过电流跳闸部5的双金属片16、电磁铁17、可动片25等的组装体(assembly)。
双金属片16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与过电流进行热随动,经由可动片25驱动开关机构部的跳闸杆18,使电路断路器进行跳闸动作。
电磁铁17具有被电磁铁线圈(省略图示)磁化的磁轭17A,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与短路电流等故障电流随动,通过由磁轭17A利用电磁力吸引可动片25而驱动开关机构部的跳闸杆18,使电路断路器进行跳闸动作。
在开关机构部收容室1AOMC内,收容有构成开关机构部的跳闸杆18、手柄3的内端部、跳闸接通用的弹簧15、可动件8等的组装体(assembly)。
在触点部收容室1A2CC内,收容有构成触点部2的可动接触件臂2a、可动触点2ac、固定接触件臂2b、固定触点2bc等。
可动接触件臂2a在可动件8的前端部一体形成。固定接触件臂2b在电源侧端子6的内端侧一体形成。
在可动接触件臂2a的前端一体形成有可动侧电弧滚环2aa。在可动接触件臂2a的可动侧电弧滚环2aa和可动件8之间,在可动接触件臂2a上安装有可动触点2ac。
固定接触件臂2b在电源侧端子6的内端侧一体形成。在固定接触件臂2b的前端一体形成有固定侧电弧滚环2ba。
在固定接触件臂2b的固定侧电弧滚环2ba和电源侧端子6之间,在固定接触件臂2b上安装有固定触点2bc。
在消弧板收容室1AABC内,收容有可动触点2ac、可动侧电弧滚环2aa、固定触点2bc、固定侧电弧滚环2ba等。在断路时固定触点2bc和可动触点2ac之间产生的电弧,在固定侧电弧滚环2ba和可动侧电弧滚环2aa之间移动,在消弧板12内进行消弧。由电弧产生的气体从排气口20向框体1外排出。
在框体1内,安装有:可分离/接触的触点部2;手柄3,其与触点部2连结,从框体1向外部凸出;开关机构部4,其通过手柄3的操作而使触点部2分离/接触;以及过电流跳闸部5,其与过电流随动地使上述开关机构部4动作,通过使触点部2分离而进行断路。
如图2所示,在手柄3为接通的状态下,触点部2闭合,从电源侧端子6至负载侧端子7形成电流路径。在该路径中流过过电流或短路电流时,通过过电流跳闸部5的动作,使触点部2分离而进行断路。
图3是对断路器的手柄3进行接通、断开操作时的断开状态。
如果在断开状态下对手柄3进行接通操作,则可动件8与手柄3联动,一边与在可动件引导凸部9上倾斜形成的可动件引导面10搭接,一边以可动件8和手柄3之间的枢接部83为支点转动,成为图2的可动触点2ac和固定触点2bc接触的接通状态,其中,该可动件引导凸部9形成于框体中央壳体部1A内,作为可动件8的引导部。
此时,如图5所例示,利用在可动件引导凸部9上倾斜形成的可动件引导面10,使得不会在可动件8的断开状态的位置(图5的单点划线所例示的可动件8的位置)处、或者由于可动件8的变形,而导致可动件8的端面8a与凸部9抵接并被锁止,可以沿着倾斜形成的可动件引导面10,向可动件8的接通状态的位置(图5的实线所例示的可动件8的位置)顺利地转动。
详细描述上述锁止。如图5所例示,在框体中央壳体部1A的侧壁部内表面(在图5中为底面)14上,一体地形成有绝缘物制的可动件引导凸部9。
可动件引导凸部9由第1阶梯部9a和与该第1阶梯部9a相连续的第2阶梯部9b构成,第1阶梯部9a的直立面9c和第2阶梯部9b的直立面9d之间的中间部分(第1阶梯部9a的肩部)9e的可动件8侧的面(在图5中为上表面),以倾斜为向可动件8侧(在图5中为上侧)弯曲的形状的方式形成倾斜面10。
在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形成下述构造,即,上述中间部分(第1阶梯部9a的肩部)9e的可动件8侧的面为平坦面9ep,可动件8一边搭接在该平坦面9ep上,一边以可动件8和手柄3之间的枢接部83为支点转动,第1阶梯部9a的直立面9f的高度与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1阶梯部9a的直立面9c的高度相比,大约为2倍的高度。
由此,可动件8在从可动件8的接通状态的位置(图5的双点划线所例示的可动件8的位置)向可动件8的断开状态的位置转动时,可动件8的端面8a有可能从第1阶梯部9a向框体中央壳体部1A的侧壁部内表面(在图5中为底面)14侧滑落,其结果,可动件8的端面8a成为与第1阶梯部9a的直立面9f相对的状态。
如果形成可动件8的端面8a与第1阶梯部9a的直立面9f相对的状态,则在对手柄3进行从断开至接通的接通操作的情况下,可动件8要以枢接部83为支点进行转动,但可动件8的端面8a与第1阶梯部9a的直立面9f抵接,成为无法转动的锁止状态,无法向可动件8的接通状态的位置(图5的单点划线所例示的可动件8的位置)移动。即,成为可动触点2ac无法与固定触点2bc接通的异常状态。
与上述现有构造的电路断路器相比,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中,如上述所示,可动件8可以沿着在可动件引导凸部9上倾斜形成的可动件引导面10,从可动件8的断开状态的位置(图5的虚线所例示的可动件8的位置)向可动件8的接通状态的位置(图5的实线所例示的可动件8的位置)顺利地转动。
另外,如图1、作为放大图的图6等所示,消弧板12的与可动件8前端部的可动接触件臂2a上的可动触点安装面11相对的部分处,在固定触点侧设置有成为凹形状的可动接触件臂抵接避让凹部13。此外,可动接触件臂抵接避让凹部13形成为比可动接触件臂2a大。
可以避免在由于电路断路器的紧凑化而导致框体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缩短的情况下,在可动触点2ac与固定触点2bc接通时,可动接触件臂2a抵接在消弧板12的与可动触点安装面11相对的部分处,并且可以避免可动接触件臂2a的可动触点2ac与固定触点2bc接通时,可动触点2ac与固定触点2bc之间的接触不良。
另外,即使在由于某种原因而形成可动接触件臂2a滑落至框体中央壳体部1A的侧壁部内表面(在图5中为底面)14的部位这一状态的情况,或者可动件8或可动接触件臂2a发生变形、倾斜的情况下,也由于抵接避让凹部13的存在,从而可以避免可动接触件臂2a和消弧板12之间的锁止,确保可动触点2ac和固定触点2bc之间的稳定接触。
本实施方式1的第1技术特征如上述所示,要点在于,一种电路断路器,其具有:可分离/接触的触点部,其收容在框体内;手柄,其与触点部连结,从框体向外部凸出;开关机构部,其通过手柄的操作而使触点部分离/接触;过电流跳闸部,其与过电流随动而使上述开关机构部动作,将上述开关部断路;作为可动件的引导部的凸部,其在框体底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用于允许对可动件赋予驱动力的弹簧的钩部进行转动,该可动件与手柄联动而进行触点的分离/接触操作;以及消弧室,其具有将断路时的电弧气体向排气孔引导以防止绝缘恶化的消弧板,在该电路断路器中,在与可动件的触点安装面相对的消弧板的固定触点侧,设置有比可动件的触点安装面大的凹形状部。
另外,如果变换角度,则本实施方式1的技术特征如上述所示,要点在于,在框体内形成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开关机构部收容室、消弧板收容室和触点部收容室,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位于负载侧端子部和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之间,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位于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和电源侧端子部之间,上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电源侧端子部和负载侧端子部之间,并位于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以及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的下方,上述触点部收容室位于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电源侧端子部侧的端部,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消弧板在与上述开关机构部的可动件前端部的可动接触件臂上的可动触点安装面相对的部分处,在固定触点侧设置有成为凹形状的可动接触件臂抵接避让凹部。
本实施方式1的第2技术特征如上述所示,要点在于,一种电路断路器,其具有:可分离/接触的触点部,其收容在框体内;手柄,其与该触点部连结,从所述框体向外部凸出;开关机构部,其通过该手柄的操作而使所述触点部分离/接触;过电流跳闸部,其与过电流随动而使所述开关机构部动作,将所述开关部断路;作为可动件的引导部的凸部,其在所述框体的底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用于允许对可动件赋予驱动力的弹簧的钩部进行转动,该可动件与所述手柄联动而进行所述触点部的分离/接触操作;以及消弧室,其具有将断路时的电弧气体向排气孔引导以防止绝缘恶化的消弧板,在该电路断路器中,在作为所述可动件的引导部的凸部上,设置有从所述框体的底部向可动件的断路方向倾斜的部分。
另外,如果变换角度,则本实施方式1的技术特征如上述所示,要点在于,在框体内形成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开关机构部收容室、消弧板收容室和触点部收容室,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位于负载侧端子部和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之间,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位于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和电源侧端子部之间,上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电源侧端子部和负载侧端子部之间,并位于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以及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的下方,上述触点部收容室位于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电源侧端子部侧的端部,上述框体一体地形成有对上述开关机构部的可动件进行引导的可动件引导凸部,上述可动件引导凸部在可动件引导面的上述可动件侧的面上形成有倾斜面。
实施方式2
下面,基于图7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7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手柄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图8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出在手柄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图9是以侧视图例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应用于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的图,例示了在进行了跳闸动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状态。图10是图7~图9所例示的可动件的放大侧视图。图7~图9例示出组装有图10所例示的可动件的状态。
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仅涉及可动件的其它例子,除了可动件之外的各部件与实施方式1的各部件的作用、构造、功能相同,所以省略其它部件的说明。
如图7~图9所例示,由于在消弧板12内,对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进行分隔而形成消弧室19,所以在消弧板12和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之间,在框体中央壳体部1A上一体地设置消弧室分隔壁21。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如图9及图10中单点划线所示,在跳闸状态(与异常电流随动而使可动触点2ac与固定触点2bc分离的状态)下,在可动件23的消弧室分隔壁21侧的弯曲的端面23d和消弧室分隔壁21之间形成空间22,该空间22成为导致公知的电弧气体的一部分向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内流出的电弧气体泄漏路径22,其中,该电弧气体在跳闸时产生于消弧室19内,从排气孔20向框体1外排出。由于在电弧气体中,如众所周知地那样,以悬浮状态含有由于电弧热而从可动触点2ac以及固定触点2bc中蒸发形成的金属蒸气,所以在该电弧气体泄漏至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内的情况下,悬浮金属微量地粘附在过电流跳闸部5的绝缘部及双金属片16等上,经过几年的较长时间后,有可能对过电流跳闸部5的跳闸特性产生不良影响。特别地,在实现了电路断路器的紧凑化的情况下,由于过电流跳闸部5和消弧室19之间的相对距离变短,所以无法忽视上述可能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将可动件23放大所示,在可动件23的跳闸状态下与消弧室分隔壁21相对的端面23d上,设置有向消弧室分隔壁21侧凸出的凸出部23b,以使得在跳闸状态下,端面23d和消弧室分隔壁21之间的空间22(电弧气体泄漏路径22)变窄。
设置了凸出部23b的结果为,由于在跳闸状态下,凸出部23b的端面23be和消弧室分隔壁21之间的空间22(电弧气体泄漏路径22)变窄,所以电弧气体向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1ACRC内泄漏的量减少,降低或者消除上述在经过几年的较长时间后由于电弧气体的影响而对过电流跳闸部5的跳闸特性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此外,在交点CP、和凸出部23b的顶点SP之间,设置有碰撞避让切口部23c,其避免在跳闸时可动件23与消弧室分隔壁21碰撞,其中,该交点CP是指可动件引导凸部9的过电流跳闸部5侧的面和可动件23的在跳闸状态下与过电流跳闸部5相对的直线状的过电流跳闸部相对面23e之间的交点。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2中的动作。
首先,如果对手柄3进行接通操作,则如图7所示,与手柄3联动而使开关机构部4的可动件23在图中向右旋转,可动件23的前端部的可动触点2ac与安装在电源侧端子6上的固定触点2bc接触,成为通电状态。
然后,如果对手柄3进行断开操作,则如图8所示,与手柄3联动而使开关机构部4的安装有可动触点2ac的可动件23在图中向左旋转,可动触点2ac与安装在电源侧端子6上的固定触点2bc分离,从通电状态断开。此时,由于设置在可动件23的过电流跳闸部5侧的阶梯形状部23a的凸出部23b,使得可动件23不会进入设置在作为可动件23的引导部的可动件引导凸部9上的弯曲部9g,保持可动件23的轨道稳定,可以再次顺利地进行接通操作,其中,该弯曲部用于允许对可动件23赋予驱动力的弹簧15的钩部15a转动。
下面,对图9所示的跳闸状态进行说明。通过在将手柄3进行接通操作后的通电状态下,流过过电流,使过电流跳闸部5的双金属片16弯曲、或者可动片25被磁轭17吸引,使可动片25向右方移动,从而解除可动片25与杆18之间的卡合,杆18在图中向右旋转,并且可动件23与断开状态相比,进一步从消弧室19向排气孔20的方向转动。
此时,对于由于断路而产生的电弧气体,利用设置在可动件23的过电流跳闸部5侧的阶梯形状部23a的切口部23c和设置在消弧室19上部的框体1的消弧室分隔壁21,使电弧气体流出路径22变窄,从而防止气体向过电流跳闸部5流出。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对可动件的其它例子进行例示的放大侧视图即图11所例示,使用从图8的可动件23的断路侧直线部23e和凸部(凸出部)23b的起点之间的交点CP朝向可动触点2ac的方向,设有小于例如45度的角度24a(图11)的可动件24(图11),也可以得到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利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设置在消弧板12上的凹形状13,从而即使可动件8变形而倾斜,也可以稳定地进行触点2的接触。
此外,对于消弧板12的凹形状13,在可动件8的框体1的底部侧设置有驱动弹簧15的情况下,由于向底部14倾斜的力矩起作用,所以即使与框体1的凸部9的倾斜面10、可动件23、24分开而单独使用,也可以得到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3的技术特征在于,在框体内形成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开关机构部收容室、消弧板收容室和触点部收容室,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位于负载侧端子部和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之间,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位于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和电源侧端子部之间,上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电源侧端子部和负载侧端子部之间,并位于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以及上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的下方,上述触点部收容室位于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电源侧端子部侧的端部,在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和上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之间设置上述消弧室分隔壁,上述开关机构部的可动件的在跳闸状态下与消弧室分隔壁相对的端面处,设置有向上述消弧室分隔壁侧凸出的凸出部。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变形或省略。
此外,在各图中,同一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Claims (2)

1.一种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框体的内部形成用于收容过电流跳闸部的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用于收容开关机构部的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用于收容消弧板的消弧板收容室和用于收容触点部的触点部收容室,
所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位于负载侧端子部和所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之间,
所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位于所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和电源侧端子部之间,
所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电源侧端子部和负载侧端子部之间,并且位于所述过电流跳闸部收容室以及所述开关机构部收容室的下方,
所述触点部收容室位于所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电源侧端子部侧的端部处,
在所述框体上一体地形成有可动件引导凸部,其对所述开关机构部的可动件进行引导,
所述可动件引导凸部在可动件引导面的所述可动件侧的面上形成有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弧板收容室内的消弧板上,与所述开关机构部的可动件前端部的可动接触件臂中的可动触点安装面相对的部分处,设置有用于避免在接通时与所述可动接触件臂抵接的可动接触件臂抵接避让凹部。
CN201210134970.1A 2011-09-30 2012-05-02 电路断路器 Active CN103035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6156A JP5665716B2 (ja) 2011-09-30 2011-09-30 回路遮断器
JP2011-216156 2011-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5454A CN103035454A (zh) 2013-04-10
CN103035454B true CN103035454B (zh) 2015-12-02

Family

ID=48022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4970.1A Active CN103035454B (zh) 2011-09-30 2012-05-02 电路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65716B2 (zh)
CN (1) CN1030354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9858B1 (ko) * 2017-03-15 2021-09-08 엘에스일렉트릭 (주) 회로차단기의 전자 트립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6483B2 (ja) * 1999-12-02 2009-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CN101752154A (zh) * 2008-12-02 2010-06-2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
CN201562605U (zh) * 2009-12-10 2010-08-25 北京博顿电气有限公司 带有隔弧栅的断路器灭弧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4040A (en) * 1967-09-21 1969-08-26 Gen Electric Compact circuit breaker construction
US3760308A (en) * 1972-07-31 1973-09-1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breaker system
JP2972075B2 (ja) * 1994-02-10 1999-11-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JP3440663B2 (ja) * 1995-12-08 2003-08-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US8168911B2 (en) * 2008-09-19 2012-05-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with improved arc quench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6483B2 (ja) * 1999-12-02 2009-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CN101752154A (zh) * 2008-12-02 2010-06-2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
CN201562605U (zh) * 2009-12-10 2010-08-25 北京博顿电气有限公司 带有隔弧栅的断路器灭弧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5454A (zh) 2013-04-10
JP2013077423A (ja) 2013-04-25
JP5665716B2 (ja)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05719B2 (ja) 配線用遮断器のプレッシャートリップ装置
KR20210033548A (ko) 고용량 릴레이의 단락 방지 구조
JPH01311528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式回路しゃ断器
CN101083187B (zh) 电路断路器
CN108695120B (zh) 用于断路器的可移动触头组件
EP3382731B1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103035454B (zh) 电路断路器
JP2020013791A (ja) 配線用遮断器のアーク消弧装置
CN101197228B (zh) 电路断路器
KR20200006437A (ko) 회로 차단기의 개폐 기구
KR102169821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아크 소호 장치
EP0991094B1 (en) Trip device of circuit breaker
JP5493757B2 (ja) 回路遮断器
KR102522353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아크 소호 장치
JP2003297215A (ja) 回路遮断器
KR100224916B1 (ko) 회로차단기
JP5313933B2 (ja) 回路遮断器
JP2019046652A (ja) 回路遮断器
CN102683125A (zh) 电路断路器
KR20020045251A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가동자 연결 장치
JP2013125635A (ja) 回路遮断器
JP4337664B2 (ja) 回路遮断器
KR100732508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압트립장치
KR20200116351A (ko) 배선용 차단기
JP2000243208A (ja) 回路遮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