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7422A - 头盔 - Google Patents
头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27422A CN103027422A CN2012103624578A CN201210362457A CN103027422A CN 103027422 A CN103027422 A CN 103027422A CN 2012103624578 A CN2012103624578 A CN 2012103624578A CN 201210362457 A CN201210362457 A CN 201210362457A CN 103027422 A CN103027422 A CN 1030274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on department
- followed
- protective plate
- annular
- sid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18—Face protection devices
- A42B3/22—Visors
- A42B3/221—Attaching visors to helmet shells, e.g. on motorcycle helme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32—Collapsible helmets; Helmets made of separable parts ; Helmets with movable parts, e.g. adjustable
- A42B3/326—Helmets with movable or separable chin or jaw guar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18—Face protection devices
- A42B3/22—Vi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18—Face protection devices
- A42B3/22—Visors
- A42B3/221—Attaching visors to helmet shells, e.g. on motorcycle helmets
- A42B3/222—Attaching visors to helmet shells, e.g. on motorcycle helmets in an articulated manner, e.g. hinge devic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固定侧构件、以及固定到所述下巴防护部上的活动侧构件。当所述下巴防护部从下位置沿升高方向向前枢转时,设置在所述活动侧构件上的环形跟随表面在跟随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上的环形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枢转,以使所述下巴防护部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升高。可能的是提供一种头盔,所述头盔容许可较精良升高/降低所述下巴防护部的所述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具有简单的结构,容许平滑地操作所述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消除使位于包括所述下巴防护部(包括所述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的结构体积庞大的必然性,并且消除使所述头盔的宽度尺寸较大的必然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盔,包括:设置在主盔盖本体上的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以及下巴防护部,所述下巴防护部的包括左端部和右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分别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上。
背景技术
如上所述构造的头盔是常规已知的,正如在US 2009/0100576A1中公开的。在US 2009/0100576A1中公开的头盔(下文将称为“常规头盔”)中,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固定到主盔盖本体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上的固定侧单元、以及固定到包括下巴防护部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上的枢转侧单元。固定侧单元设有倾斜向上向前延伸的第一纵向导向孔、和布置在第一纵向导向孔的下面且倾斜向下向前延伸的第二纵向导向孔。第一纵向导向孔的纵向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二纵向导向孔的纵向方向。第一和第二纵向导向孔基本线性地延伸。枢转侧单元设有插入第一纵向导向孔内且由第一纵向导向孔引导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插入第二纵向导向孔内且由第二纵向导向孔引导的第二连接部分。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常规头盔中,当下巴防护部从最下位置运动到最上位置时,第二连接部分从第二纵向导向孔的上端侧运动到其下端侧。同时,第一连接部分从第一纵向导向孔的下端侧运动到其上端侧且随后从上端侧运动到下端侧。因此,在从最下位置运动到升高的中间点期间,下巴防护部也略向前运动。另外,在从升高的中间点升高到最上位置期间,下巴防护部也略向后运动。当反向于升高而从最上位置下降到最下位置时,下巴防护部略向前运动并且随后略向后运动,正如在升高时一样。
但是,在常规头盔的左或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中,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导向孔的固定侧单元、以及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的枢转侧单元需要设置在主盔盖本体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与包括下巴防护部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之间。为此,每个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结构较复杂,并且可能难以平滑地操作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另外,用于设置固定侧单元和枢转侧单元的空间必须位于主盔盖本体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以及包括下巴防护部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上。为此,位于包括下巴防护部(包括左或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的结构可能是体积庞大的,并且包括左或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头盔的宽度尺寸可能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使用较简单的布置适当地解决常规头盔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由此具有提供一种头盔的目的,所述头盔容许能够较精良升高/降低下巴防护部的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具有较简单的结构,容许较平滑地操作所述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消除位于包括所述下巴防护部(包括所述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的结构体积特别庞大的必然性,并且消除包括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所述头盔的宽度尺寸特别大的必然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盔,所述头盔容许能够较精良升高/降低下巴防护部和防护板的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具有较简单的结构,容许较平滑地操作所述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消除位于包括所述下巴防护部(包括所述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的结构体积特别庞大的必然性,并且消除包括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所述头盔的宽度尺寸特别大的必然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盔,所述头盔能够防止防护板被多于必要地升高,这是由于当在将下巴防护部保持在最下位置的同时而升高所述防护板时,所述防护板以比第二预定角度小的第一预定角度升高,并且所述头盔也能够防止所述下巴防护部和所述防护板多于必要地升高,这是由于当所述下巴防护部以比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大的角度升高时,所述防护板也能够随所述下巴防护部一起以所述较大角度升高并且当所述下巴防护部以比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大的角度升高时以及当所述下巴防护部和所述防护板均仅以所述第二预定角度升高时不会妨碍所述下巴防护部的升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盔,所述头盔能够使用较简单的布置而在第一活动侧构件相对于第二固定侧构件向前和向后枢转时较适当地防止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的不必要的线性向前和向后的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盔,所述头盔能够使用较简单的布置而在第一活动侧构件相对于第二固定侧构件向前和向后枢转时更加适当地防止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的不必要的线性向前和向后的运动。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盔,包括:设置在主盔盖本体上的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以及下巴防护部,所述下巴防护部的包括左端部和右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分别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上;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固定到所述主盔盖本体上的第一固定侧构件、以及固定到所述下巴防护部上的第一活动侧构件,其中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固定到所述第一固定侧构件上的第二固定侧构件;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上;能够在跟随所述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和向后枢转的凹入或凸起环形跟随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上;并且当所述下巴防护部从下位置沿升高方向向前枢转时,所述环形跟随表面在跟随所述环形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枢转,以使所述下巴防护部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升高。
注意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头盔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包括左端部和右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分别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上;其中,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二活动侧构件,所述第二活动侧构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基本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向前和向后运动;第二被跟随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上;能够在跟随所述第二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和向后运动的第二跟随表面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并且当所述防护板从所述下位置相对于所述下巴防护部沿升高方向向前枢转时,所述第二跟随表面在跟随所述第二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运动,以使所述防护板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升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模式,所述头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侧构件上的第一止挡部分、和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以能够抵靠所述第一止挡部分的第一被止挡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侧构件上的第二止挡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上的第二被止挡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上的第三止挡部分、和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的第三被止挡部分;其中,当所述防护板相对于所述下巴防护部以第一预定角度升高时,所述第一被止挡部分抵靠所述第一止挡部分以防止所述防护板进一步升高;当所述下巴防护部相对于所述主盔盖本体以比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大的第二预定角度升高时,所述第二被止挡部分抵靠所述第二止挡部分以防止所述下巴防护部进一步升高;并且当所述防护板相对于所述主盔盖本体以所述第二预定角度显著升高时,所述第三被止挡部分抵靠所述第三止挡部分以防止所述防护板进一步升高。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优选地范围为从30°至60°,并且更优选地范围为从40°至56°。所述第二预定角度优选地范围为从60°至100°,并且更优选地范围为从70°至9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包括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而所述凹入或凸起环形跟随表面包括凹入环形跟随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凹入或凸起环形跟随表面基本不管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的向前和向后枢转位置而总是在彼此间隔开的三个部分处接触所述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并且在所述三个部分处的接触防止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的不必要的线性向前和向后的运动。根据第三方面的模式,所述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包括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所述凹入或凸起环形跟随表面包括凹入环形跟随表面;并且在所述三个部分处的接触包括:
(i)介于所述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的第一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与所述凹入环形跟随表面的、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基本相同形状的第一凹入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之间的接触;
(ii)介于所述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的第二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与所述凹入环形跟随表面的、包括沿周向方向比所述第二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长的第二凹入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之间的接触;以及
(iii)介于所述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的、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与所述第二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之间的、具有大致环形形状的被跟随表面主体部分的周表面与所述凹入环形跟随表面的具有弯曲形状的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之间的接触。
从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阅读的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头盔的立体图,其中下巴防护部处于最下状态中;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头盔的立体图,其中下巴防护部处于最上状态中;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头盔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头盔的左侧视图;
图5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其中在组装过程的初始阶段中支承板附接到图4中所示的头盔的主盔盖本体外壳体的左侧表面上的状态;
图6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其中附接到图5中所示的主盔盖本体外壳体上的下巴防护部和附接到下巴防护部上的防护基部彼此间隔开的状态;
图7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其中图6中所示的、附接有防护基部的下巴防护部和附接到防护基部上的防护枢转构件彼此间隔开的状态;
图8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其中图7中所示的、防护枢转构件附接到防护基部上的下巴防护部和可枢转地支承防护基部的带有垫圈的轴构件彼此间隔开的状态;
图9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其中通过将带有垫圈的轴构件螺栓接合到支承板上而将图8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结合到主盔盖本体外壳体中的状态;
图10是图3中所示的防护板的左侧视图;
图11是图3中所示的头盔的局部左侧视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头盔的左侧视图,其中防护板处于最上状态中;
图13是局部左侧视图,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头盔的下巴防护部的最下状态以及其中下巴防护部已经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1°的状态;
图13A是图13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的最下状态的局部放大左侧视图;
图13B是图13中所示状态的局部放大左侧视图,其中下巴防护部已经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1°;
图14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图13中所示的、其中图13中的头盔的下巴防护部已经升高1°的状态,以及其中下巴防护部已经从图13中所示的状态沿升高方向进一步枢转以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2°的状态;
图15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图14中所示的、其中图14中的头盔的下巴防护部已经升高2°的状态,以及其中下巴防护部已经从图14中所示的状态沿升高方向进一步枢转以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4°的状态;
图16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图15中所示的、其中图15中的头盔的下巴防护部已经升高4°的状态,以及其中下巴防护部已经从图15中所示的状态沿升高方向进一步枢转以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8°的状态;
图17是局部左侧视图,示出了其中图3中所示的头盔的下巴防护部已经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16°的状态;
图18是局部左侧视图,示出了其中图3中所示的头盔的下巴防护部已经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80°而到达最上状态的状态;以及
图19是局部左侧视图,示出了其下巴防护部已经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1°的头盔并且图示了其中图13中所示的头盔的下巴防护部的枢转支承部假定为设定在固定位置处的一个参考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1.头盔作为整体的示意性布置”、“2.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布置”和“3.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操作”中参照附图描述其中本发明被应用到包括能够升高/降低的下巴防护部的全脸式头盔的实施例。
1.头盔作为整体的示意性布置
如图1至图4中所示,具有能够升高/降低的下巴防护部6的全脸式头盔1包括待置于佩戴者(例如摩托车骑手)的头部上并且包括能够升高/降低的下巴防护部6的全脸式盔盖本体2、能够敞开/闭合在盔盖本体2的前部中形成的窗口开口3以面对介于佩戴者的前额与下巴之间的部分(即,脸部的大致中央部分)的防护板4、以及附接到盔盖本体2的内侧上的一对左和右下巴系带(未示出)。
图1至图4中所示的盔盖本体2包括:主盔盖本体5,主盔盖本体5能够具有与喷气式头盔的盔盖本体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形状;以及用作辅助盔盖本体的下巴防护部6,下巴防护部6经由位于主盔盖本体5的左侧和右侧上的一对左和右枢转支承装置7附接到主盔盖本体5上以向前和向后枢转,正如已知的。因此,通过从下端部较大地切割前表面而在主盔盖本体5中形成较大的窗口部分8。下巴防护部6包括:下巴盖6a,其弯曲以向前隆起;以及一对左和右附接部分6b,其从下巴盖6a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向上延伸并且通过成对的左和右枢转支承装置7(换言之,下文所述的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可枢转地支承在盔盖本体2的左侧和右侧上以向前和向后枢转,正如已知的。当下巴防护部6已经相对于主盔盖本体5向下枢转以位于下位置(具体为图1和图3中所示的最下位置)中时,下巴防护部6用作下巴覆盖装置以用于覆盖佩戴者的下巴并且闭合窗口部分8的下部分。窗口开口3由此由窗口部分8的上部分形成。因此,窗口开口3由被主盔盖本体5的窗口部分8的上边缘和下巴防护部6的上边缘11围成的区域形成。
图1至图4中所示的防护板4能够由较硬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或其他较硬的合成树脂)形成,正如已知的。防护板4经由位于主盔盖本体5的左侧和右侧上的一对左和右枢转支承装置12(换言之,下文所述的防护枢转构件25)附接到主盔盖本体5上。注意到,当下巴防护部6位于下位置(具体为图1和图3中所示的最下位置)中且用作下巴覆盖装置时,防护板4在其向后位置(即,下位置)使窗口开口3闭合并且在其向前位置(即,上位置)使窗口开口3敞开。
图1至图4中所示的主盔盖本体5能够包括:喷气式外壳体13,其构成主盔盖本体5的外壁;边缘构件14,其具有大致U形截面并且通过粘合剂等基本完全围绕外壳体13的端部附接;以及主盔盖本体背衬构件(未示出),其通过粘合剂等以邻接外壳体13的内表面的方式附接,正如已知的。注意到,外壳体13能够由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通过将由FRP或其他较硬的合成树脂制成的较强的外壳体主体的内表面装衬上柔性板(例如无纺织物)而形成,正如已知的。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边缘构件14能够由高柔性弹性材料(例如发泡聚氯乙烯、合成橡胶或其他柔软合成树脂)制成,正如已知的。
主盔盖本体背衬构件能够包括:主盔盖本体减震衬里,其通过粘合剂等附接到图1至图4中所示的主盔盖本体外壳体13的内表面上;以及主盔盖本体块状内垫和主盔盖本体背衬盖,其依序附接以基本覆盖减震衬里的内表面,正如已知的。主盔盖本体减震衬里能够由具有合适刚性和合适塑性的材料(例如发泡聚苯乙烯或其他合成树脂)制成,正如已知的。主盔盖本体块状内垫能够由一种或多种高柔性弹性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或其他合成树脂)、以及覆盖弹性材料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袋状多孔无纺织物形成,正如已知的。主盔盖本体背衬盖能够由多孔无纺织物制成,多孔无纺织物的面对主盔盖本体减震衬里的表面层压有一层高柔性弹性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或其他合成树脂),正如已知的。
图1至图4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6能够包括:外壳体15,其构成下巴防护部6的外壁;边缘构件(未示出),其具有大致E形截面并且通过粘合剂等附接到外壳体15的端部(更具体地,外壳体15的上端部)的一部分上;以及下巴防护部背衬构件(未示出),其通过粘合剂等以邻接外壳体15的内表面的方式附接,正如已知的。注意到,外壳体15和具有大致E形截面的边缘构件能够由与已经关于主盔盖本体的外壳体13和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边缘构件14所述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正如已知的。
下巴防护部背衬构件能够包括:下巴防护部减震衬里,其通过粘合剂等附接到图1至图4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外壳体15的内表面上;以及下巴防护部背衬盖,其附接以基本覆盖减震衬里的内表面,正如已知的。下巴防护部减震衬里能够由具有合适刚性和合适塑性的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橡胶或其他合成树脂)制成。下巴防护部背衬盖能够由人工皮革(由诸如聚氯乙烯的合成树脂或其他织物形成)制成。另外,如图1至图4中所示,用于头顶部的通气口成型构件16在包括头顶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附接到主盔盖本体5的外表面上。通气口17在下巴防护部6的下巴盖6a中形成。注意到,下巴防护部6设有解锁操作按钮18,所述解锁操作按钮18被迫压以解开用于将下巴防护部6锁定在最下位置(如图2中所示)的锁定装置(未示出)(例如锁定棘爪)。另外,主盔盖本体5在其外表面上包括锁定销19,锁定销19与锁定装置(未示出)相接合以将下巴防护部6保持在最下位置,正如图2、图4和图5中所示。
如图3至图5中所示,主盔盖本体5设有一对左和右支承板21以用来支承位于主盔盖本体5上的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如图5中所示,该对左和右支承板21中的每一个能够为由合适材料例如合成树脂(例如聚缩醛树脂或ABS树脂)制成的大致板状构件。支承板21可以通过附接螺钉22固定到主盔盖本体外壳体13上。注意到,在“2.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布置”和“3.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操作”中将详细描述用于将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可枢转支承在主盔盖本体5上的该对左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的布置和操作。
2.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布置
该对左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的位于左侧上的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和位于右侧上的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形成为彼此两侧对称。因此,将在下面参照附图描述位于左侧上(换言之,从佩戴者的左侧看去时)的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并且如所需地省略对位于右侧上的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的描述。
位于左侧上的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包括在(a)至(d)中所述的组成构件:
(a)支承板21,其用作支承部分、基部板部分或第一固定侧构件,并且如图5中所示,通过用作附接装置的附接螺钉22附接和固定到主盔盖本体5上;
(b)防护基部24,其用作防护板支承部分、防护板基部部分或第一活动侧构件,并且如图6和图7中所示,附接和固定到下巴防护部6的附接部分6b上;
(c)防护枢转构件25,其用作防护枢转部分或第二活动侧构件,并且如图7和图8中所示,附接到防护基部24上以能够向前和向后线性运动;以及
(d)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其用作第二固定侧构件,并且如图8和图9中所示,通过用作固定装置的螺栓26附接和固定到支承板21上。
当通过(a)至(d)中所述的组成构件组装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23时,如图5中所示,支承板21附接到主盔盖本体5上。另一方面,如图7中所示,防护基部24附接到下巴防护部6的附接部分6b上。下一步,如图8中所示,防护枢转构件25附接到防护基部24上。如图9中所示,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通过螺栓26固定到支承板21上。另外,包括防护板4的左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附接到防护枢转构件25上,从而获得图1至图4中所示的头盔1。
如图5中所示,支承板21在大致中心处具有插入孔31,在将螺栓26旋拧和固定到外壳体13上时插入孔31接收螺栓26。例如,四个螺钉插入孔32a至32d沿着其外周缘在防护基部24中形成。插入螺钉插入孔32a至32d内的螺钉(未示出)被旋拧到位于下巴防护部6的内表面中的螺钉孔(未示出)内,从而将防护基部24附接到下巴防护部6的附接部分6b的内表面上。为此目的,附接部分6b具有基本向上弯曲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在侧路下落的大致U形形状。防护基部24的外周缘的外侧表面沿着大致U形附接部分6b的外周缘的内周缘的外周缘的内表面与附接部分6b重叠。
如图6中所示,具有圆筒形形状等且用作第二被止挡部分的、从防护基部24的内表面向外(换言之,进一步向内)突出的圆筒形突出部33围绕防护基部24的螺钉插入孔32b设置。如图5中所示,具有细长圆筒形形状等的、尺寸大于圆筒形突出部33且具有较小轮廓的圆筒形突出部34与圆筒形突出部33相对应地设置在支承板21的外表面上。另外,具有侧路下落的大致三角棱柱形状、且圆筒形突出部33能够爬过的柱状突出部35、以及与柱状突出部35相邻的用作第二止挡部分的止挡突出部36与圆筒形突出部33基本对应地设置在支承板21的外表面上。
如图5中所示,能够具有大致平坦板形状且具有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等的突出部41在支承板21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心处形成以围绕插入孔31。在这种情况下,当图5被二维观察时,突出部41的侧部中彼此面对的一对长侧部形成为彼此基本平行。如图9中所示,由于突出部41装配在装配孔42(其在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的内表面中形成)中,因此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能够沿基本平行的方向向前和向后滑动(换言之,向前和向后运动)。因此,在将用作固定装置的螺栓26旋入且固定到外壳体13内之前执行向前和向后的滑动容许容易地调节下巴防护部6(以及通过延伸调节防护板4)沿向前和向后方向的位置(例如最下位置)。一对开口43a和43b在包括突出部41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侧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形成。设置在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的内表面上的一对突出部44a和44b分别装配到该对开口43a和43b中。这种装配能够防止突出部41在装配孔42中拍击振动(rattling)。
如图5中所示,形成为大致弧形形状的沿大致竖直方向的肋状突出壁45设置在包括支承板21的前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当下巴防护部6进一步升高为居中的上位置时,防护基部24的突出壁46在突出壁45上运行。为此,防护基部24和下巴防护部6在突出壁46的周缘中向外敞开。因此,下巴防护部6的与主盔盖本体5的窗口开口3上方的边缘构件14重叠(参见图4)的部分从不会与窗口开口3上方的边缘构件14显著接触(换言之,较强地摩擦)。由此,下巴防护部6在升高/降低时从不会破坏窗口开口3上方的边缘构件14。
如图5中所示,细长突出部51(当其向前和向后枢转时能够以与防护基部24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滑动)设置在包括支承板21的外表面的上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注意到,细长突出部51能够沿着包括支承板21的上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弯曲为弧形形状。多个细长突出部51(在图示实施例中为两个)优选地以大致相等的间距延伸。支承板21优选地具有多个(在图示实施例中为四个)较大通孔52以例如减小重量和节省材料。
如图6和图7中所示,一对接合棘爪53和54设置在防护基部24的外表面上。接合开口55在防护基部24中形成。注意到,该对接合棘爪53和54以及接合开口55设置在与大致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对应的位置处。另一方面,防护基部24设有在接合棘爪53附近的第一弹簧接合凸起部分56。防护基部24还设有在突出壁46附近的第二弹簧接合凸起部分57。注意到,防护基部24设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弹簧接合凸起部分56和57相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弹簧释松开口61和62。另外,与设置在包括下巴防护部6的附接部分6b的远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的接合棘爪64相接合的接合开口63在包括防护基部24的前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设置在包括上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
如图6和图7中所示,边缘形成凹入环形跟随表面65的开口66形成在防护基部24的大致中心处。前端表面形成用作第二被跟随表面的凸起被跟随表面71的突出壁72设置在包括防护基部24的前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的大致中心处。优选地,在下巴防护部6的附接部分6b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多个细长突出部73优选地装配在其中的多个接合沟槽74形成在包括防护基部24的上侧和下侧的外部分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中。
如图7和图8中所示,防护枢转构件25包括枢转构件主体75、附接到枢转构件主体75上以能够向前和向后线性运动的解锁操作构件76、以及设置在枢转构件主体75上以引导解锁操作构件76而使得其能够向前和向后线性运动的导向销77。操作构件76具有长孔81以接收导向销77。操作构件76还包括接合棘爪82,接合棘爪82的位置由枢转构件主体75保持以用于良好的向前和向后的线性运动。解锁操作构件76还包括弯曲部分83以在远端部处抓住指状件。由台阶形成的用作第一止挡部分的第一止挡表面109设置在操作构件76的接合棘爪82的内表面上。解锁操作构件76在近端部侧上包括突出部80,突出部80具有由一个侧表面形成的用作第一止挡部分的第二止挡表面79并且基本向后突出。
如图7和图8中所示,枢转构件主体75具有用作卸载开口的开口84以将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插入到其大致中心。枢转构件主体75包括与图10中所示的防护板4的第一接合棘爪85相接合的第一接合棘爪87、以及与用作防护板4的第二被止挡部分的第二接合棘爪86相接合的第二接合棘爪88。注意到,向前和向后线性运动的活动侧接合棘爪82形成第二接合棘爪88的一部分。另外,将由防护基部24的接合开口55引导的接合突出部91设置在枢转构件主体75的内表面上。
如图10中所示,防护板4设有导向突出壁92,导向突出壁92以大致半环形状在第一接合棘爪85与第二接合棘爪86之间延伸。由于缺失部分90存在于第二接合棘爪86附近,因此导向突出壁92由第一导向突出壁92a和第二导向突出壁92b形成。图7和图8中所示的枢转构件主体75设有导向突出壁93,导向突出壁93通过其外表面引导导向突出壁92。如图8中所示,用作弹性偏置装置的斥力盘簧94插置在枢转构件主体75与解锁操作构件76之间。各用作弹性偏置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斥力盘簧95和96插置在防护基部24与枢转构件本体75之间。更具体地,第一斥力盘簧95插置在第一弹簧接合凸起部分56与枢转构件主体75的第一弹簧接合凹入部分97之间。第二斥力盘簧96插置在第二弹簧接合凸起部分57与枢转构件主体75的第二弹簧接合凹入部分98之间。
形成为面对开口84的侧部的波纹状卡齿部分(clicking tooth portion)101设置在图7和图8中所示的枢转构件主体75上。能够与卡齿部分101相接合的卡齿部分102设置在图10中所示的防护板4的内表面上。能够基本沿着由防护基部24的突出壁72的被跟随表面71的相对侧上的后端表面形成的被跟随表面70向前和向后运动的定位保持突出部104设置在防护板4的内表面上。另外,能够基本沿着图6至图8中所示的防护基部24的突出壁72的被跟随表面71向前和向后运动的用作第二跟随表面的突出部105设置在防护板4的内表面上。
如图8和图9中所示,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包括轴部分106、与轴部分106成一体的垫圈部分107、以及延伸穿过整个轴构件27(包括轴部分106和垫圈部分107在内)的中央开口108。轴部分106的外表面设有彼此基本面对的一对大致前和后凸起被跟随表面111和112。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的突出部44a和44b分别设置在凸起被跟随表面111和112的内表面上。由于垫圈部分107的直径在图8中顺时针地逐渐减小,因此用作第三止挡部分的台阶部分113在垫圈部分107的外表面上形成。为此,用作止挡表面的抵接部分113由台阶部分形成。另一方面,设置为与导向突出壁92的一个端部处的第一接合棘爪85面对的用作第三止挡部分的抵接部分114在图10中所示的防护板4上形成。当已经升高到某种程度的防护板4通过升高下巴防护部6而被设定在最上状态(换言之,其中防护板已经升高80°的状态)中时,抵接部分114抵靠抵接部分113以防止防护板4进一步升高。
3.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的操作
防护板4至少能够采取下述中的每一个:
(a)图1、图3和图11中所示的最下状态;
(b)图13中所示的防护板4已经升高1°的状态;
(c)图14中所示的防护板4已经升高2°的状态;
(d)图15中所示的防护板4已经升高4°的状态;
(e)图16中所示的防护板4已经升高8°的状态;
(f)图17中所示的防护板4已经升高16°的状态;
(g)图12中所示的防护板4已经升高48°的状态(换言之,处于下巴防护部6的最下状态中的防护板4的最上状态);以及
(h)图2、图4和图18中所示的防护板4已经升高80°的最上状态。
当头盔佩戴者等执行适当操作时,防护板4能够从(a)中所述的状态持续升高到(h)中所述的状态。另外,当头盔佩戴者等执行适当操作时,防护板4能够从(h)中所述的状态持续降低到(a)中所述的状态。
下巴防护部6至少能够采取下述中的每一个:
(i)图1、图3、图9、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最下状态;
(j)图13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6已经升高1°的状态;
(k)图14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6已经升高2°的状态;
(l)图15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6已经升高4°的状态;
(m)图16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6已经升高8°的状态;
(n)图17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6已经升高16°的状态;以及
(o)图2、图4和图18中所示的下巴防护部6已经升高80°的状态。
当头盔佩戴者等执行适当操作时,下巴防护部6能够从(i)中所述的状态持续升高到(o)中所述的状态。另外,当头盔佩戴者等执行适当操作时,下巴防护部6能够从(o)中所述的状态持续降低到(i)中所述的状态。
如上所述,将在下面参照附图依序描述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
(A)如图1、图3、图9和图11中所示的、其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中的每一个处于最下位置中的状态;
(B)如图13中所示的、其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中的每一个已经升高1°的状态;
(C)如图14中所示的、其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中的每一个已经升高2°的状态;
(D)如图15中所示的、其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中的每一个已经升高4°的状态;
(E)如图16中所示的、其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中的每一个已经升高8°的状态;
(F)如图17中所示的、其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中的每一个已经升高16°的状态;
(G)如图2、图4和图18中所示的、其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中的每一个已经升高80°的状态;以及
(H)参考附图如图12中所示的、其中下巴防护部6位于最下位置而仅仅防护板4已经升高48°的状态。
(A)其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处于最下位置中的状态
在(A)中所述的状态中,锁定装置(未示出)(例如下巴防护部6的锁定棘爪)与图2、图4和图5中所示的主盔盖本体5的锁定销19相接合,从而将下巴防护部6保持在图1、图3、图9和图11中所示的最下位置中。在这种状态下,如由图13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由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的轴部分106的外表面形成的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111部分地接触由防护基部24的开口66的边缘形成的凹入环形跟随表面65。更具体地,如图13A和图13B中所示,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111包括在二维观察时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被跟随表面主体部分123、以及从主体部分123向外突出以彼此面对的一对大致山形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和125。凹入环形跟随表面65包括: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其布置为装配到、接合于或接触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并且具有与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基本对应的大致山形;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7,其布置为接触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5并且构造为沿周向方向比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5长很多(换言之,更宽);以及跟随表面部分131,其具有弯曲形状并且布置在成对的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与127之间的一侧上以接触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被跟随表面主体部分123。注意到,总共三个部分(即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和127以及具有弯曲形状的跟随表面部分131)以足够的间距进行布置。
如图13A中所示,当下巴防护部6位于由图13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最下位置中时,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111在(i)至(iii)中所述的三个部分处接触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
(i)当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的周表面与包括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的周表面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相对接合时,表面彼此接触;
(ii)当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5的周表面与包括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7的沿周向方向的周表面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相对接合时,表面彼此接触;以及
(iii)当在被跟随表面主体部分123的一侧上的在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与125之间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一部分123a接触具有弯曲形状的跟随表面部分131时,表面彼此接触。
因此,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通过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在下文将称为“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将开口66保持在预定的位置。注意到,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基本不管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的上位置而总是存在。
防护板4沿降低方向的位置通过凸缘构件(未示出)(例如沿着下巴防护部6的下巴盖6a的上端部延伸的凸缘橡胶)进行调节。防护板4沿升高方向的位置通过使防护板4的卡齿部分102与图7中所示的枢转构件主体75的卡齿部分101相接合而进行调节。锁定杆(未示出)能够如所需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操作锁定杆而锁定防护板4,从而强有力地防止防护板4升高。当锁定杆被操作至解锁状态时,防护板4能够被手动地升高。防护板4也能够被手动地升高和降低,同时将下巴防护部6保持在最下位置中。
(B)防护板4和下方防护部6已经升高1°的状态
为了将由图13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A)中所述状态(换言之,图13A中所示的状态)改变到由图13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表示的(B)中所述的状态(换言之,图13B中所示的状态),图2中所示的解锁操作按钮18被大致向下迫压。通过这种迫压操作,下巴防护部6的锁定装置与主盔盖本体5的锁定销19脱离。另外,下巴防护部6被手动地升高1°。为此,防护基部24的开口66在图13中相对于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的轴部分106顺时针地略微枢转。开口66的凹入环形跟随表面65将相对于轴部分106的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111略微升高,并且由此倾斜向前运动同时略微升高。在这种情况下,与下巴防护部6一体联接的防护枢转构件25在该时刻与防护基部24一体地运动。为此,位于由图13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位置中的防护板4与下巴防护部6基本一体地运动,正如由图13中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表示的。轴部分106相对于开口66的线性运动通过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而被阻止。为此,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中的每一个从由图13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位置升高到由图13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表示的位置,并且也向前运动。
图19图示了一个参考实例,其中附接轴121(其是图13中所示的头盔1的下巴防护部6的枢转部)假定为设定在固定位置中。图19示出了其中下巴防护部6已经被手动地形成为从最下状态沿升高方向枢转1°的状态。注意到,当下巴防护部6枢转1°时,防护板4伴随下巴防护部6也沿升高方向枢转1°。在这种情况下,防护板4仅仅沿升高方向类似于下巴防护部6枢转。由于特别地防护板4的上端部的内表面接触位于主盔盖本体6的侧部上的凸缘构件122(例如凸缘橡胶)并且摩擦,因此防护板4和/或凸缘构件122易于损坏。但是,在图13等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中的每一个不但沿升高方向枢转而且向前运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损坏。
(C)防护板4和下方防护部6已经升高2°的状态
为了将由图13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换言之,图14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B)中所述状态改变到由图14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表示的(C)中所述的状态,下巴防护部6被进一步手动地升高1°。为此,如在(B)中所述的情况下,开口66在图13中相对于轴部分106顺时针地略微枢转。因此,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111的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将与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略微脱离。由此,位于由图14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中的防护板4与下巴防护部6基本成一体地进一步运动,正如由图14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轴部分106相对于开口66的线性运动通过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而被阻止。为此,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中的每一个从由图14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位置升高到由图14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并且也向前运动。
(D)防护板4和下方防护部6已经升高4°的状态
为了将由图14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换言之,图15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C)中所述状态改变到由图15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D)中所述的状态,下巴防护部6被进一步手动地升高2°。为此,如在(C)中所述的情况下,开口66在图14中相对于轴部分106顺时针地略微枢转。因此,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将与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进一步略微脱离。由此,位于由图15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位置中的防护板4与下巴防护部6基本成一体地进一步运动,正如由图15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轴部分106相对于开口66的线性运动通过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而被阻止。为此,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中的每一个从由图15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位置升高到由图15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并且也向前运动。
(E)防护板4和下方防护部6已经升高8°的状态
为了将由图15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换言之,图16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D)中所述状态改变到由图16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E)中所述的状态,下巴防护部6被进一步手动地升高4°。为此,如在(D)中所述的情况下,开口66在图15中相对于轴部分106顺时针地枢转一定程度。因此,基本整个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将与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脱离。由此,位于由图16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位置中的防护板4与下巴防护部6基本成一体地进一步运动,正如由图16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轴部分106相对于开口66的线性运动通过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而被阻止。为此,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中的每一个从由图16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位置升高到由图16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并且也向前运动。
(F)防护板4和下方防护部6已经升高16°的状态
为了将由图16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E)中所述的状态改变到由图17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F)中所述的状态,下巴防护部6被进一步手动地升高8°。为此,如在(E)中所述的情况下,开口66在图16中相对于轴部分106顺时针地枢转一定程度。因此,整个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与凹入跟随表面部分126相对完全脱离,并且与具有大致环形形状的跟随表面主体部分128接触。由此,位于由图16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中的防护板4与下巴防护部6基本成一体地进一步运动,正如由图17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轴部分106相对于开口66的线性运动通过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而被阻止。为此,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中的每一个从由图16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升高到由图17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并且也向前运动。
(G)防护板4和下方防护部6已经升高80°的状态
为了将由图17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F)中所述的状态改变到由图18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G)中所述的状态,下巴防护部6被进一步手动地升高64°。为此,如在(F)中所述的情况下,开口66在图17中相对于轴部分106顺时针地较大枢转。因此,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124在图17中沿着具有大致环形形状的跟随表面主体部分128相对逆时针地运动。由此,位于由图17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中的防护板4与下巴防护部6基本成一体地运动,正如由图18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轴部分106相对于开口66的线性运动通过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而被阻止。为此,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中的每一个从由图17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升高到由图18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而不会显著向前运动。注意到,由图18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是对于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板4中的每一个的最上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防护基部24的管状突出部33在支承板21的三角棱柱状突出部35上爬行并且随后抵靠止挡突出部36,因此防止下巴防护部6从最上位置升高。当防护板4已经变为最上位置时,由于防护板4的抵接部分114抵靠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的止挡表面113,因此防止防护板4进一步升高。
(H)下巴防护部6处于其最下位置而仅仅防护板4已经升高48°的状态
在(H)中所述的状态下,如在(A)中所述的情况下,下巴防护部6被保持在图12中所示的最下位置。当防护板4从由图11中的实线和图13中的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的位置升高到由图12中的实线表示的位置时,当下巴防护部6被保持在图12中所示的最下位置时防护板4达到最上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防护板4的第一和第二接合棘爪85和86由防护枢转构件25的枢转构件主体75的第一和第二接合棘爪87和88以及解锁操作构件76的接合棘爪82引导。另外,由于防护板4的跟随突出部105沿着防护基部24的凸起被跟随表面71从下侧向上运动,因此防护板4不但仅仅升高而且略微向前运动。这防止防护板4的内表面不必要地接触主盔盖本体5的外表面。当防护板4已经升高48°到上位置同时将下巴防护部6保持在最下位置时,通过其中用作防护板4的第二接合棘爪86的第一被止挡部分的被止挡前端部分86a抵靠用作解锁操作构件76的第一止挡部分的第一止挡表面109的第一抵接而防止防护板4进一步升高。当防护板4已经如上所述地升高48°到上位置时,通过其中用作防护板4的第二导向突出壁92b的第一被止挡部分的被止挡前端面110抵靠用作第一止挡部分的第二止挡表面79的第二抵接而也防止防护板4进一步升高。在这种情况下,防护板4能够构造为使得其升高主要由第一抵接和第二抵接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抵接)阻止。注意到,当通过使解锁操作构件76向前运动而解开防护板4时,第一止挡表面109向前运动到不会抵靠被止挡前端部分86a的位置。
如图2、图4和图18中所示,下巴防护部6从最下位置向最上位置的枢转角度(换言之,第二预定角度)为80°。如图12中所示,当仅仅防护板4从最下位置枢转而同时将下巴防护部6保持在最下位置中时防护板4到最上位置的枢转角度(换言之,第一预定角度)为48°。因此,如果下巴防护部6枢转到最上位置而同时将防护板4保持在最上位置,则防护板4可以从最下位置枢转128°。但是,如上所述,由于防护板4的抵接部分114抵靠带有垫圈的轴构件27的止挡表面113,因此防护板4的最上部分被调节到从最下位置升高80°的位置。为此,即使当下巴防护部6升高而同时保持防护板4为升高时,防护板4的最上位置与当下巴防护部6和防护部4一体地升高时的最上位置基本相同。即,使α作为下巴防护部6从最下位置到最上位置的枢转角度。当α范围为从0°至32°时,防护板4从最下位置到最上位置的枢转角度的最大值为48°+α。当α范围为从32°至80°时,防护板4从最下位置到最上位置的枢转角度的最大值为80°。
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准确的实施例,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实施多种变化和变型而不偏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环形被跟随表面111形成为凸起形状,而环形跟随表面65形成为凹入形状。但是,相反地,环形被跟随表面111可以形成为凹入形状,而环形跟随表面65可以形成为凸起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入环形跟随表面65由开口66的边缘形成。但是,凹入环形跟随表面65不需要总是由开口66的边缘形成。凹入环形跟随表面65可以由凹槽的边缘,或者部分地包括凹槽和开口的凹入部分的边缘形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环形被跟随表面111和环形跟随表面65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完整的环形。但是,只要在三个部分处的接触被满意地形成,环形被跟随表面111和环形跟随表面65中的每一个就仅仅需要形成为大致环形形状。在文中,“环形跟随表面65跟随环形被跟随表面111”意为使形成为大致环形形状的环形跟随表面65大致与形成为大致环形形状的环形被跟随表面111部分接触地运动(例如,大致枢转),同时将该接触关系保持为与凸轮从动件和凸轮的接触关系相同。因此,跟随表面65或105与被跟随表面111或71的组合与凸轮从动件和凸轮的关系基本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中的每一个从最下位置到最上位置的枢转角度(换言之,第二预定角度)为80°。但是,枢转角度不需要总为80°。从实用性角度而言,每个枢转角度优选地范围为从60°至100°,并且更优选地范围为从70°至90°。防护板4和下巴防护部6不需要总是具有彼此基本相同的枢转角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仅仅防护板4从最下位置枢转而同时将下巴防护部6保持在最下位置时防护板4到最上位置的枢转角度(换言之,第一预定角度)为48°。但是,枢转角度不需要总为48°。从实用性角度而言,枢转角度优选地范围为从36°至60°,并且更优选地范围为从40°至56°。
Claims (11)
1.一种头盔,包括:设置在主盔盖本体上的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以及下巴防护部,所述下巴防护部的包括左端部和右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分别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上;
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固定到所述主盔盖本体上的第一固定侧构件、以及固定到所述下巴防护部上的第一活动侧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固定到所述第一固定侧构件上的第二固定侧构件;
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上;
能够在跟随所述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和向后枢转的凹入或凸起环形跟随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上;并且
当所述下巴防护部从下位置沿升高方向向前枢转时,所述环形跟随表面在跟随所述环形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枢转,以使所述下巴防护部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包括左端部和右端部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分别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上;
其中,所述左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和所述右下巴防护部支承机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二活动侧构件,所述第二活动侧构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基本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向前和向后运动;
第二被跟随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上;
能够在跟随所述第二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和向后运动的第二跟随表面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并且
当所述防护板从所述下位置相对于所述下巴防护部沿升高方向向前枢转时,所述第二跟随表面在跟随所述第二被跟随表面的同时向前运动,以使所述防护板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升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侧构件上的第一止挡部分、和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以能够抵靠所述第一止挡部分的第一被止挡部分;
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侧构件上的第二止挡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上的第二被止挡部分;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上的第三止挡部分、和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的第三被止挡部分;
其中,当所述防护板相对于所述下巴防护部以第一预定角度升高时,所述第一被止挡部分抵靠所述第一止挡部分以防止所述防护板进一步升高;
当所述下巴防护部相对于所述主盔盖本体以比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大的第二预定角度升高时,所述第二被止挡部分抵靠所述第二止挡部分以防止所述下巴防护部进一步升高;并且
当所述防护板相对于所述主盔盖本体以所述第二预定角度显著升高时,所述第三被止挡部分抵靠所述第三止挡部分以防止所述防护板进一步升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角度范围为从30°至6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角度范围为从40°至56°。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角度范围为从60°至100°。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角度范围为从70°至9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或凸起环形跟随表面基本不管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的向前和向后枢转位置而总是在彼此间隔开的三个部分处接触所述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并且
在所述三个部分处的接触防止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侧构件的不必要的线性向前和向后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包括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
所述凹入或凸起环形跟随表面包括凹入环形跟随表面;并且
在所述三个部分处的接触包括:
(i)介于所述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的第一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与所述凹入环形跟随表面的、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基本相同形状的第一凹入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之间的接触;
(ii)介于所述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的第二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与所述凹入环形跟随表面的、包括沿周向方向比所述第二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长的第二凹入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及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区域之间的接触;以及
(iii)介于所述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的、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与所述第二凸起被跟随表面部分之间的、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被跟随表面主体部分的周表面与所述凹入环形跟随表面的具有弯曲形状的跟随表面部分的周表面之间的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或凹入环形被跟随表面包括凸起环形被跟随表面;并且
所述凹入或凸起环形跟随表面包括凹入环形跟随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环形跟随表面由在所述第一活动侧构件中形成的开口的边缘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19240 | 2011-10-03 | ||
JP2011219240A JP5814726B2 (ja) | 2011-10-03 | 2011-10-03 | ヘルメ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27422A true CN103027422A (zh) | 2013-04-10 |
CN103027422B CN103027422B (zh) | 2016-01-06 |
Family
ID=4675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62457.8A Active CN103027422B (zh) | 2011-10-03 | 2012-09-26 | 头盔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12982B2 (zh) |
EP (1) | EP2578099B1 (zh) |
JP (1) | JP5814726B2 (zh) |
KR (1) | KR101858483B1 (zh) |
CN (1) | CN10302742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4073A (zh) * | 2014-09-11 | 2017-05-31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眼睛防护头盔 |
CN110650643A (zh) * | 2017-05-22 | 2020-01-03 | 首维公司 | 头盔 |
CN111936002A (zh) * | 2018-02-19 | 2020-11-13 | 舒伯特有限公司 | 防护头盔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58722B1 (ja) * | 2012-06-26 | 2013-12-04 | 株式会社アライヘルメット | ヘルメット |
DE202016008524U1 (de) | 2016-08-26 | 2018-04-03 | Schuberth Gmbh | Schutzhelm |
DE102016115889A1 (de) | 2016-08-26 | 2018-03-01 | Schuberth Gmbh | Schutzhelm mit einer Antenne |
JP6982396B2 (ja) * | 2017-03-28 | 2021-12-17 | 株式会社Shoei | ヘルメット |
DE102017130373A1 (de) | 2017-12-15 | 2019-06-19 | Schuberth Gmbh | Schutzhelm |
JP1616683S (zh) * | 2018-05-07 | 2018-10-29 | ||
DE102018004314A1 (de) | 2018-05-30 | 2019-12-05 | Schuberth Gmbh | Schutzhelm |
JP1630425S (zh) | 2018-06-05 | 2019-05-07 | ||
TWI684418B (zh) * | 2019-03-27 | 2020-02-11 | 隆輝安全帽有限公司 | 複合式頭盔護罩固定裝置 |
KR102182661B1 (ko) * | 2019-11-04 | 2020-11-25 | 주식회사 기도스포츠 | 헬멧용 프론트 커버, 헬멧용 쉘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헬멧 |
KR102365056B1 (ko) * | 2020-06-12 | 2022-02-18 | 주식회사 기도스포츠 | 헬멧용 프론트 커버, 헬멧용 쉘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헬멧 |
TWD215910S (zh) * | 2020-07-08 | 2021-12-11 | 義大利商洛卡泰利股份公司 | 頭盔 |
USD1013963S1 (en) * | 2021-06-03 | 2024-02-06 | Bell Sports, Inc. | Helmet with an internal sunshield |
US20240285019A1 (en) * | 2021-06-29 | 2024-08-29 | Schuberth Gmbh | Protective helmet |
KR102558430B1 (ko) * | 2021-12-07 | 2023-07-24 | (주) 에이치제이씨 | 헬멧 |
KR102646629B1 (ko) * | 2022-05-02 | 2024-03-13 | (주)에이치제이씨 | 헬멧용 회동 메커니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9642A (en) * | 1991-09-25 | 1994-07-19 | Helmets Limited | Helmets |
CN1461617A (zh) * | 2002-05-31 | 2003-12-17 | 洪进克拉文珠式会社 | 用于头盔防护罩的联结装置 |
CN101212913A (zh) * | 2005-06-03 | 2008-07-02 | Cbm分配公司 | 带活动面罩件的防护帽盔 |
TW200836655A (en) * | 2007-03-05 | 2008-09-16 | Long Huei Helmet Co | Compounded safety helmet |
US20090100576A1 (en) * | 2007-10-18 | 2009-04-23 | Hjc Co., Ltd. | Apparatus for opening/closing chin protection bar of safety helmet and safety helmet having the same |
CN201349571Y (zh) * | 2009-02-10 | 2009-11-25 | 岑杰强 | 新型组合式头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197145B (it) * | 1986-09-02 | 1988-11-25 | Marco Cianfanelli | Casco integrale dotato di mentoniera in un sol pezzo, sollevabile mediante movimento di traslazione e rotazione |
JPH026608A (ja) * | 1988-06-17 | 1990-01-10 | Honda Motor Co Ltd | ヘルメットのシールド取付装置 |
CA2223345A1 (en) * | 1997-12-03 | 1999-06-03 | Bombardier Inc. | Full face helmet with breathing mask |
US6047409A (en) * | 1998-05-02 | 2000-04-11 | Simpson; Elwood J. B. | Adjustable safety lock for helmet face shield |
WO1999062365A1 (en) * | 1998-06-02 | 1999-12-09 | Cross, S.A. | Helmet |
JP2000178822A (ja) * | 1998-12-11 | 2000-06-27 | Yamamoto Kogaku Co Ltd | ヘルメット |
IT1316350B1 (it) * | 2000-02-07 | 2003-04-10 | Antonio Locatelli | Casco integrale apribile |
DE60314743T2 (de) * | 2003-07-25 | 2007-12-06 | Opticos S.R.L., Brembate Di Sopra | Einrrichtung zum Entriegeln der Schwenkung eines Kinnbügels eines Sturzhelms |
ATE390054T1 (de) * | 2004-06-15 | 2008-04-15 | Opticos Srl | Schutzhelm mit abschirmungselement |
WO2006004008A1 (ja) * | 2004-07-01 | 2006-01-1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鞍乗型車両 |
US7814579B2 (en) * | 2004-09-27 | 2010-10-19 | Kbc America, Inc. | Modular helmet |
EP1806986B1 (fr) * | 2004-10-27 | 2009-07-22 | Shark SA | Casque de protection a mentonniere mobile, notamment pour le motocyclisme |
KR100659171B1 (ko) * | 2005-12-15 | 2006-12-19 | 주식회사 홍진에이치제이씨 | 헬멧용 턱 보호대의 개폐장치 |
JP4895647B2 (ja) * | 2006-03-17 | 2012-03-14 | 株式会社Shoei | ヘルメット |
US20100132097A1 (en) * | 2008-12-03 | 2010-06-03 | Tsan-Jee Chen | Structure for safety helmet |
EP2308332B1 (en) * | 2009-10-07 | 2013-11-27 | Nolangroup S.p.A. | Safety helmet with raisable chin-guard |
US20110302701A1 (en) * | 2010-06-09 | 2011-12-15 | Kin Yung Lung Industrial Co., Ltd. | Position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chin guard and visor plate of helmet |
US8635715B2 (en) * | 2010-12-09 | 2014-01-28 | Cookie Composites | Helmet and visor locking mechanism |
ITVR20120022A1 (it) * | 2012-02-20 | 2013-08-21 | Agv Spa | Dispositivo di movimentazione per un casco per muovere un primo elemento del casco rispetto ad un secondo elemento del casco. |
-
2011
- 2011-10-03 JP JP2011219240A patent/JP5814726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10 EP EP12180161.7A patent/EP2578099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8-17 US US13/588,040 patent/US102129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9-26 CN CN201210362457.8A patent/CN103027422B/zh active Active
- 2012-10-02 KR KR1020120109743A patent/KR10185848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9642A (en) * | 1991-09-25 | 1994-07-19 | Helmets Limited | Helmets |
CN1461617A (zh) * | 2002-05-31 | 2003-12-17 | 洪进克拉文珠式会社 | 用于头盔防护罩的联结装置 |
CN101212913A (zh) * | 2005-06-03 | 2008-07-02 | Cbm分配公司 | 带活动面罩件的防护帽盔 |
TW200836655A (en) * | 2007-03-05 | 2008-09-16 | Long Huei Helmet Co | Compounded safety helmet |
US20090100576A1 (en) * | 2007-10-18 | 2009-04-23 | Hjc Co., Ltd. | Apparatus for opening/closing chin protection bar of safety helmet and safety helmet having the same |
CN201349571Y (zh) * | 2009-02-10 | 2009-11-25 | 岑杰强 | 新型组合式头盔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4073A (zh) * | 2014-09-11 | 2017-05-31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眼睛防护头盔 |
CN110650643A (zh) * | 2017-05-22 | 2020-01-03 | 首维公司 | 头盔 |
CN110650643B (zh) * | 2017-05-22 | 2022-01-11 | 首维公司 | 头盔 |
CN111936002A (zh) * | 2018-02-19 | 2020-11-13 | 舒伯特有限公司 | 防护头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78099A2 (en) | 2013-04-10 |
JP2013079459A (ja) | 2013-05-02 |
US20130081199A1 (en) | 2013-04-04 |
EP2578099B1 (en) | 2016-03-30 |
KR101858483B1 (ko) | 2018-05-16 |
KR20130036165A (ko) | 2013-04-11 |
CN103027422B (zh) | 2016-01-06 |
US10212982B2 (en) | 2019-02-26 |
JP5814726B2 (ja) | 2015-11-17 |
EP2578099A3 (en) | 2015-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27422A (zh) | 头盔 | |
US9823704B2 (en) | Protective case for a computing device with adjustable stand | |
US11375766B2 (en) | Adjustable helmet for a hockey or lacrosse player | |
EP2825070B1 (en) | Protective helmet and screen | |
US11147333B2 (en) | Headband arrangement and welding helmet equipped with the same | |
US20120267491A1 (en) | Locking device | |
US7181777B2 (en) | Shield mounting device for helmet | |
US9287917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protective case with convenience features | |
US20100122718A1 (en) | Walking stick | |
JP5531043B2 (ja) | シールド部材および保護帽 | |
US7430763B1 (en) | Visor mounted face protector | |
KR960010938B1 (ko) | 승차용 헬멧 | |
JP2019073823A (ja) | ヘルメット | |
CN103648735A (zh) | 枢转剃刀 | |
US8598842B2 (en) | Power socket having flexible holding arm | |
US11246369B2 (en) | Helmet pads with slip layers | |
US20230134303A1 (en) | Expandable devic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JP5645212B2 (ja) | 持ち上げ可能な顎ガードを備える安全ヘルメット | |
EP3866633B1 (en) | Protection helmet | |
JPH0314607A (ja) | モータサイクリスト用ヘルメット帽 | |
CN212211103U (zh) | 云卷式保护壳 | |
US20040198243A1 (en) | Mobile phone with a replaceable face panel | |
JP2016154803A (ja) | 医療用針 | |
KR101622607B1 (ko) | 헬멧 | |
CN214836066U (zh) | 一种梯子顶部的顶盖锁定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