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0872A -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0872A
CN103010872A CN2012102051704A CN201210205170A CN103010872A CN 103010872 A CN103010872 A CN 103010872A CN 2012102051704 A CN2012102051704 A CN 2012102051704A CN 201210205170 A CN201210205170 A CN 201210205170A CN 103010872 A CN103010872 A CN 103010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entioned
numbering
numbering equipment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51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0872B (zh
Inventor
山田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10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0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0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0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组管理控制装置(20)具备:设定安全模式的模式设定部(21);分配控制部(24),其选出分配包含通过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登记的目的层和其登记层的乘梯处呼叫信息的编号设备,使该编号设备作为分配编号设备响应登记层;使用者属性判断部(22),在确定了分配编号设备后设定了安全模式的情况下,其判断搭乘分配编号设备的使用者的属性;分配变更部(25),在确认了具有不同属性的使用者的搭乘的情况下,其将该使用者搭乘的编号设备分配变更为其他编号设备;以及显示控制部(26),其将分配编号设备或分配变更后的编号设备作为该使用者可以搭乘的编号设备,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显示一定时间。

Description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1-207996(申请日:2011年9月22日)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具备在乘梯处可以登记目的层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在利用电梯的情况下,使用者操作在乘梯处设置的UP方向(上方向)或者DN方向(下方向)的按钮而登记乘梯处呼叫。在搭乘到响应该登记层的轿厢后,进行登记目的层的轿厢呼叫的操作。
相对于此,具备在乘梯处可以登记目的层的装置(将之称为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电梯中,使用者能够在乘梯处预先登记目的层。因而,轿厢内的登记操作变得不必要。
这里,在具有多台电梯(称为编号设备)的组管理系统中,若使用者在乘梯处登记目的层,则从各编号设备中分配最佳的编号设备。在该情况下,由于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中,预先知晓使用者的目的层,所以进行使相同目的层或目的层接近的使用者搭乘相同编号设备的分配控制。若确定分配编号设备,则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上显示该编号设备的编号。使用者能够在该显示的编号设备的乘梯处前等待,在到达后搭乘并移动到目的层。
在上述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方式中,通过将相同目的层或目的层接近的使用者分配到相同编号设备,可减少停止次数,提高运行效率。此时,参考的信息仅是使用者的目的层,不考虑使用者的属性。所谓使用者的属性,是VIP(very important person,非常重要的人士)、一般、其他等。
若仅按使用者的目的层进行编号设备的分配,则例如有时也会使特别使用者与一般使用者共乘相同编号设备。此时,由于一般使用者将能够一起前往特别层(VIP层),所以会产生安全上的问题。另外,虽然也有始终仅将特别使用者优先地分配到相同编号设备的方法,但是会出现仅为特别使用者运转的专用编号设备,运行效率显著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不使用专用编号设备便能够排除属性不同的使用者的共乘、能够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性而运转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本实施例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控制多个编号设备的运转,具备:带显示功能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其设置于各层的乘梯处,用于登记使用者的目的层;模式设定部,其设定考虑使用者的属性而确定分配编号设备的安全模式;分配控制部,其基于上述各编号设备的运行信息,选出分配乘梯处呼叫信息的编号设备,使该编号设备作为分配编号设备响应上述登记层,所述乘梯处呼叫信息包含通过上述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层和其登记层;使用者属性判断部,在通过该分配控制部确定了分配编号设备后通过上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了上述安全模式的情况下,该使用者属性判断部判断搭乘上述分配编号设备的使用者的属性;分配变更部,在通过该使用者属性判断部确认了具有不同属性的使用者的搭乘的情况下,该分配变更部将该使用者搭乘的编号设备分配变更为其他编号设备;以及显示控制部,其将通过上述分配控制部确定的分配编号设备或通过上述分配变更部分配变更后的编号设备作为该使用者能够搭乘的编号设备,在上述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显示一定时间。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不使用专用编号设备便能够排除属性不同的使用者的共乘,能够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性而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该实施例中的使用者的属性的图。
图3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使用者属性判断部设置的数据库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登记控制部设置的管理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的各层的乘梯处设置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设置例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的A编号设备的显示装置显示的停止层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的B编号设备的显示装置显示的停止层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10是部分地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的ID卡记录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涉及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表示了对4台电梯进行组管理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该结构。另外,在存在多台电梯的情况下,也称为“编号设备”。
编号设备控制部11a、11b、11c、11d与各编号设备的轿厢12a、12b、12c、12d对应设置,进行包含未图示曳引机的驱动控制和/或门的开闭控制等的以编号设备单体的控制。轿厢12a、12b、12c、12d通过未图示曳引机的驱动在升降通路内进行升降工作。
另一方面,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是用于使用者在各层的乘梯处登记目的层的装置。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具有用于登记目的层的操作部14和用于显示分配编号设备的显示部15。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该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登记目的层时,通过操作部14的操作,与目的层一起登记用于标识使用者的ID编号。
另外,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有与各编号设备对应的显示装置16。该显示装置1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显示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
若通过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进行目的层和ID编号的登记,则对以该目的层和登记层(使用者进行登记操作的层)的2个信息为一组的乘梯处呼叫信息附加ID编号,向组管理控制装置20输出。
组管理控制装置20是对各编号设备(轿厢12a、12b、12c、12d)的运转进行组管理控制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在该组管理控制装置20,具备模式设定部21、使用者属性判断部22、登记控制部23、分配控制部24、分配变更部25、显示控制部26。这些是微处理器上的以软件执行的处理部,如图1,可在各部间进行信息的收发。
另外,这里为了方便,说明了在组管理控制装置20配置模式设定部21、使用者属性判断部22、登记控制部23、分配控制部24、分配变更部25、显示控制部26的全部,但是不必配置于同一装置,也可以配置于不同的装置。
模式设定部21设定考虑使用者的属性而确定分配编号设备的安全模式。使用者属性判断部22具有与使用者的ID编号对应地管理属性的数据库22a。使用者属性判断部22,在设定了安全模式的情况下,参照数据库22a,判断搭乘分配编号设备的使用者的属性。这里的“使用者的属性”,根据可以登记的楼层而定义。
参照图2说明使用者的属性。
现在,假定具有1~15F的楼层的建筑物。1~5F是办公室层,6~10F是一般层,11~15F是特别层。
这里,作为使用者的属性,分类为Pa=特别使用者(VIP)、Pb=一般使用者、Pc=其他使用者。通常,与使用者的属性无关,能够将各楼层自由登记为目的层。另一方面,在设定了安全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使用者的属性,限制可以登记的楼层。
即,特别使用者Pa可以将1~15F的全部楼层登记为目的层。相对地,一般使用者Pb除11~15F的特别层,可以将1~10F登记为目的层。另外,其他使用者Pc除11~15F的特别层和6~10F的一般层,仅可以将1~5F登记为目的层。
如图3所示,在数据库22a,这样的使用者的属性与ID编号对应地被进行管理。
在图3的例子中,例如ID编号“001”的使用者作为特别使用者Pa登记,表示在安全模式时可以将1~15F的全部楼层登记为目的层。ID编号“002”的使用者作为一般使用者Pb登记,表示在安全模式时可以将1~10F登记为目的层。ID编号“003”的使用者作为其他使用者Pc登记,表示在安全模式时可以将1~5F登记为目的层。
另外,登记控制部23具有图4所示的管理表23a,在管理表23a与ID编号一起存储乘梯处呼叫信息和分配编号设备。如上所述,乘梯处呼叫信息包含目的层和登记层这2个信息。另外,所谓分配编号设备,表示通过分配控制部24被分配了乘梯处呼叫信息的编号设备。另外,目的层在电梯的运行管理上称为“目标层”。
在图4的例子中,对于ID:001,在管理表23a登记了登记层:1F、目的层:5F、分配编号设备:B编号设备。这意味着ID编号“001”的使用者操作1F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将5F登记为目的层,此时分配了B编号设备。
分配控制部24基于各编号设备的运行信息,选出分配乘梯处呼叫信息的编号设备,使该编号设备作为分配编号设备响应登记层。另外,关于对乘梯处呼叫的电梯的分配方法,使用一般的公知方法。一般地,使用基于例如各编号设备的轿厢的位置和/或方向等信息求出评价值,将具有评价最高的评价值的编号设备分配为最佳编号设备的方法等。
分配变更部25在通过使用者属性判断部22确认了具有不同属性的使用者的搭乘的情况下,将该使用者搭乘的编号设备分配变更为其他编号设备。
显示控制部26将通过分配控制部24确定的分配编号设备或通过分配变更部25分配变更后的编号设备作为该使用者可以搭乘的编号设备,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显示部15显示一定时间。
图5是表示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和显示装置16的设置例的图。图中的17表示各编号设备的乘梯处,18a~18d表示各编号设备的乘梯处门。
在该例中,在A编号设备的乘梯处门18a与B编号设备的乘梯处门18b之间,设置有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a。在C编号设备的乘梯处门18c和D编号设备的乘梯处门18d之间,设置有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b。另外,在各编号设备的乘梯处门18a~18d的上方设置有显示装置16a~16d。
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a、13b为各编号设备所共用,来到乘梯处17的使用者操作其某一个来登记目的层。显示装置16a为A编号设备用,显示装置16b为B编号设备用,显示装置16c为C编号设备用,显示装置16d为D编号设备用。
显示装置16a显示A编号设备的停止层。同样,显示装置16b显示B编号设备的停止层,显示装置16c显示C编号设备的停止层,显示装置16d显示D编号设备的停止层。
图6是表示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外观结构的图。
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设置有操作部14和显示部15。在图6的例子中,操作部14包括多个按钮,使用者通过对这些按钮进行按下操作而登记目的层和ID编号。显示部15配置在操作部14的上部,将登记了目的层的使用者可以搭乘的编号设备(分配编号设备)的编号显示一定时间。在图6的例子中,在显示部15显示A编号设备。
图7是表示在A编号设备的显示装置16a显示的停止层的一例的图。
在显示装置16a,显示与该显示装置16a对应的A编号设备的停止层。在图7的例子中,作为停止层,显示“10F”、“11F”、“15F”。该停止层相当于向A编号设备分配的使用者的目的层。
这里,若设定安全模式,则属性不同的使用者的目的层被分配变更到其他编号设备。例如,假定登记了“10F”的使用者的属性为一般使用者Pb,登记了“11F”的使用者和登记了“15F”的使用者的属性为特别使用者Pa,则“10F”被分配变更到其他编号设备。
图8是表示在B编号设备的显示装置16b显示的停止层的一例的图。
在安全模式时,属性不同的使用者的目的层被分配变更到其他编号设备。在图8的例子中,表示“10F”被分配变更到B编号设备,在B编号设备的显示装置16b作为停止层进行显示的状态。
接着,说明第1实施例的工作。
图9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另外,该流程图中所示的处理通过作为计算机的组管理控制装置20读入预定的程序来执行。
现在,假定使用者操作任意层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操作部14而登记了目的层。此时,用于标识使用者的ID编号也通过操作部14的操作而登记。
若通过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登记目的层和ID编号,则包含该目的层和登记层的乘梯处呼叫信息与ID编号一起提供给组管理控制装置20的登记控制部23,存储于图4所示的管理表23a(步骤S11)。
分配控制部24参照管理表23a,将新产生的乘梯处呼叫信息分配给各编号设备中的最佳编号设备(步骤S12)。详细地,从编号设备控制部11a、11b、11c、11d取得各编号设备的运行信息(轿厢位置、运转方向、门开闭状态等)。然后,将这些信息代入预定的评价函数式,求出各编号设备的评价值,选出具有评价最高的评价值的编号设备,分配乘梯处呼叫信息。在该情况下,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将相同目的层或目的层接近的使用者的乘梯处呼叫信息分配到相同编号设备。将被分配了乘梯处呼叫信息的编号设备称为分配编号设备。
这里,分配控制部24判断是否设定了安全模式(步骤S13)。该安全模式根据时段自动地切换。例如如果是白天的电梯利用频度高的时段,则为了使运行效率优先,安全模式设为OFF。
如果安全模式为OFF(步骤S13的否),则将在上述步骤S12确定的分配编号设备直接确定为使用者的搭乘编号设备,将该编号设备的编号通过显示控制部26显示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显示部15(步骤S14)。另外,在与该分配编号设备对应的显示装置16显示使用者的目的层,作为该编号设备的停止层(步骤S15)。
另一方面,在夜间等电梯利用频度低的时段,为了使安全优先,安全模式切换为ON。这里,在安全模式为ON的状态下登记了使用者的目的层的情况下,根据该使用者的属性确定分配编号设备。即,将相同属性的使用者分配到相同编号设备。从而,不同属性的使用者不会共乘相同编号设备。但是,在确定了分配编号设备后安全模式切换为ON的情况下(步骤S12的是),不同属性的使用者可能共乘相同编号设备。
因而,通过使用者属性判断部22,检查搭乘在上述步骤S12确定的分配编号设备的使用者的属性(步骤S16)。详细地,基于搭乘分配编号设备的使用者的ID编号来检索数据库22a,判断该使用者的属性为Pa、Pb、Pc的哪一个。
如果使用者的属性相同,则判断为没有不同属性的使用者共乘分配编号设备(步骤S17的否),通过显示控制部26,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显示部15显示当前的分配编号设备的编号(步骤S20)。另外,在没有其他使用者的情况下也同样,判断为没有共乘,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显示部15显示当前的分配编号设备的编号。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的属性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有不同属性的使用者共乘分配编号设备(步骤S17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分配变更部25,将相同属性以外的使用者的编号设备分配变更为其他编号设备(步骤S18)。
若以图7的例子而言,则现在假定一般使用者Pb登记“10F”,被分配到A编号设备。此时,对A编号设备分配了“11F”和“15F”,若假定其使用者们的属性为特别使用者Pa,则将“10F”分配变更到其他编号设备。另外,变更目标是该时刻各编号设备中最佳的编号设备。
若存在分配变更,则管理表23a中的该使用者的分配编号设备更新为其他编号设备(步骤S19),并将该编号设备的编号显示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显示部15(步骤S20)。例如在从A编号设备变更为B编号设备的情况下,在图6所示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显示部15显示为“B编号设备”。
另外,在与分配变更后的编号设备对应的显示装置16显示使用者的目的层,作为该编号设备的停止层(步骤S21)。图8是分配变更后的显示例,在B编号设备的显示装置16b增加“10F”作为停止层。
这样,在从以运行效率为优先的通常运转模式切换到以使用者安全为优先的安全模式时,在属性不同的使用者共乘的情况下,分配变更到其他编号设备。从而,即使不准备仅承载特别使用者Pa的专用编号设备,也能够排除一般使用者Pb和/或其他使用者Pc与特别使用者Pa共乘相同编号设备的情况,能够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性而运转。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采用根据时段自动地切换到安全模式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大楼管理者和/或电梯维护人员等在任意的定时操作在组管理控制装置20设置的未图示模式切换开关等而手动地切换的构成。
(第2实施例)
接着,说明第2实施例。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在设定安全模式的情况下,也采用在设置于各编号设备的乘梯处的显示装置16显示停止层的构成。但是,若在显示装置16显示停止层,则存在会得知各编号设备去往何处的问题。因而,在第2实施例中,采用不显示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以提高安全性的构成。
另外,基本的装置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图1相同,所以这里说明与停止层的显示控制相关的处理。
图10是部分地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在设定了安全模式的情况下,以相同属性的使用者搭乘相同编号设备的方式确定分配编号设备,该分配编号设备的编号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显示部15显示一定时间(步骤S20)。
这里,设置在组管理控制装置20的显示控制部26禁止对各编号设备的显示装置16显示停止层,设定为从使用者看不见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的状态(步骤S22)。由此,可以防止看到在显示装置16显示的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而前往与自身属性不同的层。但是,存在自身原本应该搭乘的编号梯也变得不清楚的问题。
因而,作为编号设备的确认操作,若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再登记目的层和ID编号(步骤S23的是),则显示控制部26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显示部15再显示针对该使用者的分配编号设备的编号(步骤S24)。由此,即使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不显示,也能够确认自身原本应该搭乘的编号梯,能够在该编号设备的乘梯处前等待。
这样,通过在设定安全模式的情况下不显示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能够防止使用者前往属性不同的层,提高安全性。进而,通过设置利用编号设备的确认操作再显示分配编号设备的功能,即使使用者忘记应该搭乘的编号设备,也能够应对。
(第3实施例)
接着,说明第3实施例。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采用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与使用者的目的层一起登记ID编号,根据该ID编号判断使用者的属性的构成。相对于此,在第3实施例中,采用在使用者所持的ID卡预先记录使用者的属性,在乘梯处读取该ID卡的信息并向组管理控制装置20传送的构成。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的结构的图。另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图1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3实施例中,在各层的乘梯处,卡读取装置31在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附近设置。该卡读取装置31与组管理控制装置20连接,非接触地读取ID卡32的信息,向组管理控制装置20传送。另外,作为非接触方式,有电磁感应方式等,但是本发明不特定限定于该方式。
图12是表示在ID卡32记录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ID卡32由使用建筑物内的电梯的使用者所持。在该ID卡32中,记录有用于标识使用者的ID编号和该使用者的属性的信息。所谓使用者的属性,根据可以登记的目的层而定义,分类为Pa(特别使用者)、Pb(一般使用者)、Pc(其他使用者)。
在这样的结构中,若使用者操作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的操作部14而登记目的层,则通过接近于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13设置的卡读取装置31读取使用者所持的ID卡32的信息,与包含目的层的乘梯处呼叫信息一起向组管理控制装置20传送。
在该组管理控制装置20中,基于包含目的层的乘梯处呼叫信息确定分配编号设备,在设定安全模式的情况下,检查使用者的属性。此时,设置于组管理控制装置20的使用者属性判断部22基于ID卡32的信息,判断使用者的属性为Pa、Pb、Pc的哪一个。以后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根据使用者的属性进行分配变更,排除不同属性的使用者的共乘(参照图9)。
这样,即使采用在使用者所持的ID卡32预先记录属性信息,由在乘梯处设置的卡读取装置31读取该属性信息并向组管理控制装置20传送的构成,也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不使用专用编号设备便能够在安全模式时排除不同属性的使用者的共乘,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性而运转。
另外,在该第3实施例的构成中也可以与上述第2实施例组合,在设定安全模式的情况下,不显示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不使用专用编号设备便能够排除属性不同的使用者的共乘、能够确保安全性而运转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另外,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是作为例子而呈现的,而并非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实施例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例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控制多个编号设备的运转,其特征在于,具备:
带显示功能的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其设置于各层的乘梯处,用于登记使用者的目的层;
模式设定部,其设定考虑使用者的属性而确定分配编号设备的安全模式;
分配控制部,其基于上述各编号设备的运行信息,选出分配乘梯处呼叫信息的编号设备,使该编号设备作为分配编号设备响应上述登记层,所述乘梯处呼叫信息包含通过上述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层和其登记层;
使用者属性判断部,在通过上述分配控制部确定了分配编号设备后通过上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了上述安全模式的情况下,该使用者属性判断部判断搭乘上述分配编号设备的使用者的属性;
分配变更部,在通过上述使用者属性判断部确认了具有不同属性的使用者的搭乘的情况下,该分配变更部将该使用者搭乘的编号设备分配变更为其他编号设备;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将通过上述分配控制部确定的分配编号设备或通过上述分配变更部分配变更后的编号设备作为该使用者能够搭乘的编号设备,在上述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显示一定时间。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使用者的属性,至少包含特别使用者和一般使用者,分别被确定能够登记的楼层。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模式设定部根据时段设定上述安全模式。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使用者的ID编号对应地管理属性的数据库,
上述使用者属性判断部通过基于通过上述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与目的层一起登记的ID编号参照上述数据库而判断使用者的属性。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卡读取装置,其设置于上述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的附近,读取预先记录有使用者的属性的ID卡的信息,
上述使用者属性判断部基于通过上述卡读取装置读取的上述ID卡的信息,判断使用者的属性。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上述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控制部,在设定上述安全模式的情况下,针对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设定为不显示。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部在将上述各编号设备的停止层设定为不显示的状态下,在由使用者进行了编号设备确认操作时,使该使用者能够搭乘的编号设备再显示于上述乘梯处目的层登记装置。
CN201210205170.4A 2011-09-22 2012-06-18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Active CN103010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7996A JP5839916B2 (ja) 2011-09-22 2011-09-22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7996/2011 2011-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0872A true CN103010872A (zh) 2013-04-03
CN103010872B CN103010872B (zh) 2015-05-20

Family

ID=47960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5170.4A Active CN103010872B (zh) 2011-09-22 2012-06-18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9916B2 (zh)
CN (1) CN10301087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2366A (zh) * 2014-12-12 2016-06-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及电梯系统的管理方法
CN106032233A (zh) * 2014-10-09 2016-10-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引导装置
CN106395515A (zh) * 2015-07-27 2017-02-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N107406220A (zh) * 2015-06-05 2017-1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信息提示系统
CN111032553A (zh) * 2017-08-24 2020-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显示装置、电梯以及安全门系统
CN111386237A (zh) * 2017-11-29 2020-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利用者检测装置
CN113428749A (zh) * 2020-03-23 2021-09-2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层站用内容选择系统及层站用内容选择方法
CN114506750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69119A (ja) * 2014-09-29 2016-05-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行先制御システム
US10696516B2 (en) 2015-03-26 2020-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JP6067196B1 (ja) * 2015-10-29 2017-0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行先階登録装置
JP6071160B1 (ja) * 2016-04-01 2017-02-01 株式会社エレベータ研究所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WO2018008143A1 (ja) * 2016-07-08 2018-0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13581947B (zh) * 2020-04-30 2022-12-2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JP7036246B1 (ja) * 2021-02-22 2022-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および移動体の管理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9420A (ja) * 2005-01-20 2006-08-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
CN101068735A (zh) * 2005-10-24 2007-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WO2011007428A1 (ja) * 2009-07-15 2011-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3240A (ja) * 1994-11-24 1996-06-04 Hitachi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案内方法
JP4012120B2 (ja) * 2003-05-27 2007-11-21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防犯運転方法
JP2007049328A (ja) * 2005-08-09 2007-02-22 Nec Electronics Corp 画像情報読取装置、携帯端末及び画像情報読取方法
JP5065823B2 (ja) * 2007-09-18 2012-11-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いびき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9420A (ja) * 2005-01-20 2006-08-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
CN101068735A (zh) * 2005-10-24 2007-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WO2011007428A1 (ja) * 2009-07-15 2011-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2233A (zh) * 2014-10-09 2016-10-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引导装置
CN106032233B (zh) * 2014-10-09 2018-04-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引导装置
CN105692366A (zh) * 2014-12-12 2016-06-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及电梯系统的管理方法
CN107406220A (zh) * 2015-06-05 2017-1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信息提示系统
CN107406220B (zh) * 2015-06-05 2019-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信息提示系统
CN106395515A (zh) * 2015-07-27 2017-02-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N106395515B (zh) * 2015-07-27 2019-06-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N111032553A (zh) * 2017-08-24 2020-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显示装置、电梯以及安全门系统
CN111386237A (zh) * 2017-11-29 2020-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利用者检测装置
CN111386237B (zh) * 2017-11-29 2021-06-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利用者检测装置
CN113428749A (zh) * 2020-03-23 2021-09-2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层站用内容选择系统及层站用内容选择方法
CN114506750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39916B2 (ja) 2016-01-06
CN103010872B (zh) 2015-05-20
JP2013067497A (ja) 201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872A (zh)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EP3345853A1 (en) Elevator service request using user device
CN101683944B (zh) 升降机系统
CN105692366A (zh) 电梯系统及电梯系统的管理方法
CN104640800B (zh) 用于在电梯系统中给出目的地呼叫的方法及电梯系统
CN102471015A (zh) 电梯系统
CN101238057A (zh) 给用户分配电梯轿厢的方法
CN101356107A (zh) 电梯轿箱内的信息显示装置
US7404469B2 (en) Elevator call registration device
CN102849546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8419434B (zh) 电梯系统
CN103832900A (zh)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N105314478A (zh) 电梯的乘用轿厢显示控制方法及电梯的乘用轿厢显示控制装置
CN103459284A (zh) 电梯控制系统
JP200625683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9867179A (zh) 用于提供关于电梯系统的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JP5466430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2711323B1 (en) Elevator control device
CN103359561A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02285563A (zh) 电梯轿厢内的画面显示装置
JP677306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20170572A (ja) 車両の配車を管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66702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表示制御装置
JP200917339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94022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