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3080B - 天窗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3080B
CN103003080B CN201180034806.7A CN201180034806A CN103003080B CN 103003080 B CN103003080 B CN 103003080B CN 201180034806 A CN201180034806 A CN 201180034806A CN 103003080 B CN103003080 B CN 103003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backward
panel
link arm
stop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48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3080A (zh
Inventor
吉田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basto SE
Webasto Thermosystem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ebasto Thermosystem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basto Thermosysteme GmbH filed Critical Webasto Thermosystem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003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3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3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30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2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ight regulating mechanism of the sliding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B60J7/0435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pivoting upwardly to vent mode and moving at the outside of the roof to fully open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天窗设备,该天窗设备包括关闭车顶开口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其中联接致动前面板的前滑块和致动后面板的后滑块的滑块联接机构具有数目减少的零件,从而导致紧凑、简化的结构。[方案]该天窗设备构造成使得:联接臂(75)由后滑块(74)枢转地支撑以便可摆动,并且联接臂(75)设置有用于通过与形成在导轨(13)中的锁定孔(101)接合对后滑块(74)的向后/向前移动进行调节的止挡件(100);该前滑块(30)设置有联接销(71);该联接臂(75)设置有联接凸轮凹槽(96);并且向后移动前滑块(30)以使联接销(71)与联接凸轮凹槽(96)接合导致联接臂(75)摆动,以使止挡件(100)与锁定孔(101)脱离接合,并且后滑块(74)联接到前滑块(30)上,并在向后/向前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天窗设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车辆的车顶中的天窗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已经具有一种天窗设备,它包括可缩回地打开/关闭形成在车辆的车顶中的车顶开口的前部的前面板、可缩回地打开/关闭车顶开口的后部的后面板、通过前后移动来致动该前面板的前滑块、通过前后移动来致动该后面板的后滑块、以及在前后方向上以可移动方式对前滑块和后滑块进行导向的导轨(参见专利文献1)。
在该天窗设备中,构造成使得通过向后移动前滑块,车顶开口的前部将前面板的后部掀起(tilt up),然后该前面板在掀起状态下向后移动。然后,使得前滑块更靠近后滑块,从而联接到后滑块上,之后,与前滑块互锁的该后滑块前后移动。于是,变得可能通过单个驱动马达致动前面板和后面板。
在天窗设备的前滑块和后滑块之间互锁的滑块联接机构构造如下。
在前滑块的后部中,包括联接凸轮凹槽的联接件设置成处于向后突出状态,并且该联接凸轮凹槽的后部向后开口,且其前部形成为在向下斜坡状态下向前倾斜。
在该后滑块的前部中,延伸部分设置成处于向前突出状态,并且联接臂设置成处于向前突出状态。
该联接臂的后部被枢转地支撑,从而使其向前侧可竖直地摆动,并且联接销以横向穿透状态设置在联接臂的前端侧中。此外,长尺寸的孔形成在该延伸部分的前端侧中,用于调节联接臂的竖直摆动范围,从而联接销插入穿过该长尺寸孔。并且,该联接臂由弹簧向上偏压。
固定到导轨上的臂锁定构件定位在联接臂的向前侧中,并且联接销插入其中的锁定凹槽形成在该臂锁定构件的侧表面中。该锁定凹槽由竖直纵向凹槽部分、定位成向后并且在该纵向凹槽部分下面的前后指向的横向凹槽部分、以及连接在该纵向凹槽部分和横向凹槽部分之间的弯曲凹槽部分形成。
在滑块联接机构中,在前滑块的联接件定位在联接销的向前侧中的状态(联接释放状态)下,联接销定位在长尺寸孔的顶部边缘处,并且联接销装配到锁定凹槽的纵向凹槽部分中。由于联接销装配到锁定凹槽的纵向凹槽部分中,所以后滑块的前后移动被调节。
从该状态,当前滑块向后移动,并且联接凸轮凹槽装配到联接销上时,该联接销被沿着联接凸轮凹槽导向,从而克服弹簧的偏压力而被拉下,并且联接销朝延伸部分的长尺寸孔的下端侧移动,并移动到锁定凹槽的横向凹槽部分的前端侧。
当联接销装配到联接凸轮凹槽的前部上时,前滑块和后滑块进入联接状态,从而后滑块与前滑块互锁以便可前后移动。此外,当联接销朝形成在臂锁定构件中的锁定凹槽的横向凹槽部分的前端侧移动时,后滑块的前后移动的调节被释放,从而使后滑块可前后移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公开JP-A-2009-11368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常规天窗设备中在前滑块和后滑块之间互锁的滑块联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前滑块中并包括联接凸轮凹槽的联接件、可竖直摆动地设置在后滑块中的联接臂、包括用于调节联接臂的竖直摆动范围的长尺寸孔的延伸部分、设置在联接臂中的联接销、向上偏压联接臂的弹簧、以及包括联接销插入其中的锁定凹槽的臂锁定构件。因此,滑块联接机构存在的问题在于,零件的数目较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大尺寸的机构。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已经作出了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滑块联接机构的天窗设备,所述滑块联接机构在实现简化的结构及其紧凑的尺寸使得其零件的数目减少的同时,在前滑块和后滑块之间互锁。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天窗设备,其包括可缩回地打开/关闭形成在车辆的车顶中的车顶开口的前部的前面板、以及可缩回地打开/关闭车顶开口的后部的后面板,该天窗设备包括:
通过前后移动来致动该前面板的前滑块;通过前后移动来致动该后面板的后滑块;以及以可前后移动的方式对前滑块和后滑块进行导向的导轨,其中
该前滑块向后移动以便被联接到后滑块上,从而使得与前滑块互锁的该后滑块前后移动,其中
联接臂可枢转摆动地支撑在后滑块的前部中,并且该联接臂设置有用于通过装配到形成在导轨中的锁定孔上来对后滑块的前后移动进行调节的止挡件,其中
前滑块和联接臂中的一个设置有联接销,并且前滑块和联接臂中的另一个设置有通过与该联接销接合而在前滑块和联接臂之间互锁的联接凸轮凹槽,并且其中
该前滑块向后移动使得,联接销和联接凸轮凹槽彼此接合,从而使联接臂摆动使得,止挡件与锁定孔脱离接合并且与前滑块互锁的后滑块前后移动。
在该构造中,优选的是该联接臂由后滑块以可竖直摆动的方式枢转地支撑,并且锁定孔形成在导轨的底壁中,并且联接臂在联接销与联接凸轮凹槽接合之后向上摆动,使得止挡件与锁定孔脱离接合,并且当后滑块在止挡件与锁定孔脱离接合之后在锁定孔后方前后移动时,使止挡件在导轨的底壁上滑动。
优选的是,该前滑块设置有联接销,并且联接臂设置有联接凸轮凹槽。此外,弹簧优选地设置用于在将装配到锁定孔中的方向上偏压止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前滑块和后滑块之间互锁的滑块联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后滑块中的联接臂、设置在前滑块和联接臂中的一个中的联接销和设置在前滑块和联接臂中的另一个中的联接凸轮凹槽、设置在联接臂中的止挡件、以及形成在导轨中的锁定孔,所以该滑块联接机构可以简化结构并使尺寸紧凑,同时减少其零件数目。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平面图。
图2(a)是在前面板和后面板处于关闭车顶开口的完全关闭状态的状态下天窗设备的侧视图,并且图2(b)是处于前面板完全掀起状态的该天窗设备的侧视图。
图3(a)是在前面板以完全掀起状态向后移动从而前滑块联接到后滑块上的状态下该天窗设备的侧视图。
图4(a)是处于前面板完全关闭的状态的天窗设备的侧视图,并且图4(b)是处于后面板完全关闭状态的该天窗设备的侧视图。
图5是左侧前面板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左侧后面板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7(a)是左侧前滑块的后部滑块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7(b)是左侧后滑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8(a)是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前面板致动器的前部的侧视图,并且图8(b)是在完全关闭状态下从前提升器的后部到后提升器的前部的侧视图。
图9(a)是处于完全掀起状态的前面板致动器的前部的侧视图,并且图9(b)是在完全掀起状态下从前提升器的后部到后提升器的前部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前正时构件(front timing member)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后提升器的下降操作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前滑块和后滑块之间的联接操作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后正时构件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14(a)是导轨的剖视图,并且图14(b)是沿着图4中的线A-A的剖视图。
图15(a)是沿着图4中的线B-B的剖视图,并且图15(b)是沿着图4中的线C-C的剖视图。
图16(a)是沿着图4中的线D-D的剖视图,并且图16(b)是沿着图4中的线E-E的剖视图。
图17(a)是沿着图4中的线F-F的剖视图,并且图17(b)是沿着图1中的线G-G的剖视图,图17(c)是沿着图13中的线H-H的剖视图,并且图17(d)是沿着图13中的线J-J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设置有天窗设备2的车辆1的平面图,其中矩形车顶开口4形成在车辆1的车顶3中。
在下面的描述中,前后方向、横向(左右)方向和竖直(上下)方向与在驾驶员座椅中就座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一致。同样,横向向内方向是指从在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的边缘朝向在横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方向,并且横向向外方向是指从在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在横向方向上的边缘的方向。因此,关于设置在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的侧部中的构件,在横向方向上的向内方向是指朝向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央侧的方向,并且在横向方向上的向外方向是指朝向与在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央侧相对的侧的方向。
如图1至3中所示,该天窗设备2包括可缩回地打开和关闭车顶开口4的前部的前面板6、可缩回地打开和关闭车顶开口4的后部的后面板7、固定地附接到车顶3的下表面侧上的框架8、致动打开和关闭前面板6的操作的前面板致动器9、致动打开和关闭后面板7的操作的后面板致动器10、驱动这些面板致动器9和10的驱动马达11、以及将驱动马达11的动力传递给前后面板致动器9和10的驱动缆绳12。
该天窗设备2是通过单个驱动马达11驱动前面板致动器9(致动前面板6)和后面板致动器10(致动后面板7)的类型。
如图1中所示,该框架8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导轨13、联接在该左右导轨13的前端侧之间的前框架构件14、以及后框架构件15,该后框架构件联接在该左右导轨13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之间,从而框架开口16限定在前框架构件14和后框架构件15之间。
该左右导轨13的前部位于车顶开口4的左右侧边缘下方,并且前框架构件14位于车顶开口4的前边缘部分下方,而后框架构件15位于车顶开口4的后边缘部分下方。因此,框架开口16位于与车顶开口4下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从而框架开口16由天棚(sunshade)(未示出)自由地打开和关闭。
驱动马达11附接到前框架构件14上,并且由驱动马达11可旋转地驱动的驱动齿轮17设置在该驱动马达11附近,其中驱动缆绳12与该驱动齿轮17接合,从而驱动缆绳12构造成通过由驱动马达11可旋转地驱动该驱动齿轮17而被沿纵向方向推动和拉动。
分别设置一对左右前面板致动器9和一对左右后面板致动器10,并且该对前面板致动器9位于前面板6的左右侧边缘下方(即设置在前面板6和左右导轨13之间),而该对后面板致动器10位于后面板7的左右侧边缘下方(即设置在后面板7和左右导轨13之间)。
同样,一对驱动缆绳12对应于相应的前面板致动器9和后面板致动器10设置。
每个导轨13都用挤出成型材料形成,以具有向上凸出的轻度弯曲形状,并且如图14(a)中所示,它包括面板导向部分18、在该面板导向部分18的横向方向上向内设置的天棚导向部分19、以及在该面板导向部分18的横向方向上向外设置的桶状部分21。
在该面板导向部分18中,沿着导轨13的纵向方向形成有:将导轨13的底壁22的上表面作为其滑动表面的一对横向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位于该向内的滑动导向凹槽23上方的正时导向凹槽24、在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的横向方向上向外定位的缆绳导向凹槽25、位于该正时导向凹槽24上方的附接凹槽26、以及与正时导向凹槽24横向相对的调节壁27。
该向内的滑动导向凹槽23以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开口的U特征形状形成,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以在横向方向上向内开口的U特征形状形成,并且这些滑动导向凹槽23彼此横向相对。另外,面板导向部分18中横向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之间的中间空间向上开口。
正时导向凹槽24和附接凹槽26中的每一个都以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开口的U特征形状形成。
缆绳导向凹槽25与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连通,并且驱动缆绳12从前面插入其中。
如图4、5和8中所示,该前面板致动器9包括前提升器28、正时臂29和前滑块30。
该前提升器28形成为具有基本从前面板6的前边缘部分到其后部的长度,并且以可前后移动的方式定位于面板导向部分18的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之间。如图15中所示,该前提升器28通过附接支架31附接到在前面板6的横向方向上的侧边缘侧上。
前支架32与通过枢转轴33可绕着横向轴线旋转的前提升器28的前端侧枢转地联接,并且纵向地且可滑动地装配到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的每一个上的滑动靴34附接到该前支架32上。
此外,在前提升器28的前侧中,形成有以横向从中穿过的方式定位在该掀起导向凹槽36的前侧中的掀起导向凹槽(tilt guide groove)36(凸轮凹槽)和销插入凹槽37。
该掀起导向凹槽36形成为倾斜的以便在向后方向上具有向下的斜坡。
该销插入凹槽37形成为具有:向后倾斜的凹槽38,该向后倾斜的凹槽以从其中间部分到上部向后倾斜的形状形成;和向下的凹槽39,该向下的凹槽由向下的下部形成。
此外,闭锁凸轮(shutting cam)40附接成将固定到前提升器28的后端侧上,并且一对闭锁凸轮凹槽41形成在该闭锁凸轮40的左右两侧表面中。
每个闭锁凸轮凹槽41在其前边缘处都是封闭的,并且其前部沿着导轨13的纵向方向处于直线形状,而其后部以具有向后的向下斜坡的倾斜形状形成,并且其后边缘在向后掀起方向上向下开口。
正时臂29在横向方向上向内定位在前提升器28的前侧中。在正时臂29的前部侧中,长的细长孔形状的轴插入孔42形成为沿着导轨13的纵向方向并且在横向方向上穿透,从而枢转轴33插入穿过轴插入孔42,用于将前提升器28的前端侧与前支架32枢转地联接。
在正时臂29的后部的上部中,设置以可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前提升器28的销插入凹槽37的销43。
此外,在该正时臂29的后部的下部中,设置在横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接合凸起44,并且该接合凸起44设置有在横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前正时构件45。
在通过前面板6关闭车顶开口4的前部的位置中,前锁定构件46被定位成用于通过在正时臂29的横向方向上向内锁定前正时构件43来限制前提升器28的前后移动。如图10中所示,前锁定构件46设置成从导轨13的附接凹槽26延伸到正时导向凹槽24,使得上侧装配到附接凹槽26上,从而固定到导轨13上。
在前锁定构件46中,以向下、即朝向正时导向凹槽24开口的形状形成锁定凹槽47,并且允许前正时构件45从下侧可拆卸地装配到锁定凹槽47上。
前滑块30适合于由导轨13的面板导向构件18可前后移动地(可纵向移动地)支撑,使得前滑块30前后移动,从而驱动前面板致动器9,以便打开和关闭前面板6(即,上下和前后移动前面板6)。
前滑块30主要包括向前的滑块48、定位在该向前的滑块48后面的向后的滑块49、从该向后的滑块49向前延伸的结合件50、以及用于将结合件50与向前的滑块48结合的结合靴51。
该向前的滑块48定位在前提升器28的前向下侧中,并包括底壁52和一对侧壁53,该对侧壁在底壁52的横向方向上从向内侧和向外侧升起。
在向前的滑块48的向前的向内的侧壁53的下边缘中,设置纵向可滑动地装配到向内的滑动导向凹槽23上的滑动靴54,并且该滑动靴54在该滑动导向凹槽23内滑动,从而使得向前的滑块48可前后移动。
同样,在该向前的滑块48的向外的侧壁53的下边缘中,设置可沿着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和缆绳导向凹槽25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缆绳固定装置55,其中驱动缆绳12固定到该缆绳固定装置55上。因此,配置成使得通过在纵向方向上推动和拉动驱动缆绳12而使前滑块30前后移动。
在向前的滑块48的向内的侧壁53的前部中,设置可与正时臂29的接合凸起44接合的接合凹槽56。
该向前的滑块48的后部设置有一对左右延伸件57,该左右延伸件以夹住前提升器28的方式从向内和向外的侧壁53向上延伸,并且如图15中所示,在该延伸件57的上部中,设置掀起销58(前向前支撑部分),该掀起销穿透左右延伸件57并插入穿过前提升器28的掀起导向凹槽36。
连接件59设置在向前的滑块48的后端侧上。
向后的滑块49包括底壁61和一对侧壁62,这对侧壁从在底壁61的横向方向上的向内侧和向外侧升起,其中结合件50从向后的滑块49的向内的侧壁62向前延伸。
在向后的滑块49的向内和向外的侧壁62的下边缘下方,设置滑动靴63,该滑动靴纵向可滑动地装配到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上,从而通过使该滑动靴63在滑动导向凹槽23内滑动,允许向后的滑块49能够前后移动。
如图7(a)和15(b)中所示,向后的滑块49的向内和向外的侧壁62的前上边缘设置有朝相对侧延伸的附接件64,并且接合靴65附接到相应的附接件64上,并且接合靴65定位在闭锁凸轮40的左右两侧上,并且在该接合靴的相对侧上设置插入到闭锁凸轮40的闭锁凸轮凹槽41上的接合部分66(前向后支撑部分)。
在通过前面板6和后面板7关闭车顶开口4的完全关闭状态下,向后的滑块49的后端侧定位在前面板6和后面板7之间的对接结点下方,并且如图7(a)和16(a)中所示,向后的滑块49的向内和向外的侧壁62的后上边缘设置有朝相对侧延伸的一对附接件67,并且一对接合靴68附接到相应的附接件67上,并且接合部分69(后向前支撑部分)设置在这对接合靴68的相对侧上。
向后的滑块49的前后接合部分66和69设置在相同高度水平上。
此外,向后的滑块49的向内的侧壁62的后边缘设置有向后延伸的联接件70,并且该连接件70设置有在横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联接销71(联接部分)。
如图15(a)中所示,结合靴51纵向可滑动地装配到向内的滑动导向凹槽23上,并且其前部联接到向前的滑块48的后端侧部分的连接件59上,而其后部联接到结合件50的前部上。
如图4和6中所示,后面板致动器10主要包括后提升器72、正时连杆73、后滑块74、联接臂75和前滑块30的后部(向后的滑块49)。
该后提升器72形成为具有大致从后面板7的前边缘延伸到大致后边缘的长度,并且如图16(b)中所示,后提升器72定位在面板导向部分18的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之间的空间上方的位置处,并通过附接支架76附接到在后面板7的横向方向上的侧边缘上。
在后提升器72的横向方向上的向内和向外的侧表面中,如图4中所示,一个提升导向凹槽77(凸轮凹槽)形成在前侧中,并且一对前后提升导向凹槽78和79(凸轮凹槽)形成在后侧中。
这些提升导向凹槽77、78和79形成为倾斜的,以便在向后方向上具有向上的斜坡。
后提升器72的前部中的提升导向凹槽77称为前提升导向凹槽,并且后提升器72的后部中的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称为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而后侧提升导向凹槽79称为后侧后提升导向凹槽。
此外,在后提升器72的横向向内和向外的侧表面中,形成沿着导轨13的纵向方向从后提升器72的前边缘延伸到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的前边缘的滑动凹槽80。
滑动凹槽80的前边缘处于向前打开状态,并且其中间部分邻近前提升导向凹槽77的前边缘,并且其后边缘邻近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的前边缘。
此外,如图16(a)中所示,设置在前滑块30的向后的滑块49的后部中的接合靴68的每个接合部分69都以可前后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滑动凹槽80中。
正时连杆73定位在后提升器72的后侧中,并且其前端侧通过枢轴81以可绕着横向轴线旋转的方式枢转地联接到后提升器72的后端侧上。
在正时连杆73的后端侧中,如图6和17(d)中所示,定位在横向向内和向外的侧上的辊子83经支撑构件82以可绕着横向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撑。该向内的辊子83以可纵向移动的方式装配到正时导向凹槽24上,并且向外的辊子83可滑动地抵靠到设置在导轨13的面板导向部分18中的调节壁27上。
如图6和17(c)中所示,后正时构件84设置在正时连杆73的中间部分中。该后正时构件84定位在正时连杆73的横向向内的侧中,并且被允许可在正时导向凹槽24中纵向移动。
在通过后面板7关闭车顶开口4的后部的位置中,在正时连杆73的横向向内的侧中定位有后锁定构件85,该后锁定构件通过锁定后正时构件84来调节后提升器72的前后移动。
该后锁定构件85定位在车顶开口4的后边缘下方。
如图13中所示,该后锁定构件85从附接凹槽26到正时导向凹槽24延伸地设置在导轨13上,并且其上侧装配到附接凹槽26上并固定到导轨13上。
在后锁定构件85中,形成致动接合凹槽86,其中正时连杆73的后端中的辊子83的中心作为枢转支点。该锁定凹槽86形成为使其上边缘向上打开并且其前表面87的下边缘邻近正时导向凹槽24的底表面且其后表面88的下边缘邻近正时导向凹槽24的上表面。
后滑块74定位在后提升器72下方,并且由导轨13的面板导向部分18可前后移动地(可纵向移动地)支撑,从而通过前后移动,后面板致动器10被驱动,以进行后面板7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使后面板7上下和前后移动)。
后滑块74定位在后提升器72的后部中,并且如图7(b)中所示,它包括底壁89和一对侧壁90,该对侧壁从底壁89的横向向内和向外的侧升起。
在后滑块74的横向向内和向外的侧壁90的下边缘下方,设置滑动靴91,该滑动靴纵向可滑动地装配到横向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上,使得滑动靴91在滑动导向凹槽23内滑动,从而允许后滑块74可前后移动。
后滑块74的向内和向外的侧壁90的后上边缘分别设置有朝相对侧延伸的一对附接件92,并且一对接合靴93附接到相应的附接件92上。如图17(a)中所示,接合靴93定位在向后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9的左右两侧上,并且在接合靴93的相对侧上,设置接合部分94(后向后支撑部分),该接合部分94将被插入到在后侧中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9中。
如图7(b)和12中所示,在后滑块74的前部中,联接臂75设置成联接到前滑块30上。该联接臂75的后部以可绕着横向轴线旋转的方式通过枢轴95枢转地联接到后滑块74的向内的侧壁上。
在联接臂75的前部的横向向内的侧表面中,形成联接凸轮凹槽96,前滑块30的后边缘中的联接销71可插入到该联接凸轮凹槽中。
该联接凸轮凹槽96的前端侧朝前方开口,从而形成为联接销71的插入开口97,并且该插入开口97朝前方以很宽的方式打开。
联接凸轮凹槽96的后部形成为具有朝向后方的向下斜坡的倾斜凹槽98,并且该倾斜凹槽98的后边缘是封闭的。插入开口97和倾斜凹槽98之间的中间部分形成为沿着导轨13的纵向方向的横向凹槽99。
止挡件100在联接臂75的下表面下方向下突出。
如图12和17(b)中所示,在导轨13的底壁22中,形成竖直穿透的锁定孔101(臂锁定部分),联接臂75的止挡件100可拆卸地接合到该锁定孔中,从而调节后滑块74的前后移动。
U特征形状的弹簧102设置在后滑块74和联接臂75之间,用于将联接臂75绕着枢轴33向下偏压(参见图7(b))。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天窗设备2中,前面板6被以下述方式从图2(a)中所示的通过前面板6和后面板7关闭的车顶开口4的完全关闭状态掀起以便处于完全掀起状态,所述方式使得前面板6的后部在图2(b)中所示的纵向方向上在基本相同的位置(在车顶开口4的前部位置)被提升起(就像以向后倾斜状态倾斜那样)。然后,前面板6在掀起状态下向后移动,使得前面板6的后部重叠在后面板7的前部上方,从而使车顶开口4的前部基本半开,如图3(a)中所示。同时,后面板7仍然保持处于关闭车顶开口4的后部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3(b)中所示,在后面板7的前部首先相比后部大大地降低(向下下降)之后,后面板7的后部相比前部大大地降低,从而后面板7处于下降完成状态,如图3(c)中所示。
然后,在前面板6的完全掀起状态下和在后面板7的下降完成状态下,前面板6和后面板7向后移动使得,状态变成完全打开状态,其中后面板7容纳在车顶3的后部下方,同时前面板6的后部重叠在车顶3的后部上方。
下面详细描述打开和关闭面板的操作。
在图2(a)中所示的完全关闭状态下,枢转地支撑前提升器28的前端侧的枢轴33定位在形成在正时臂29中的轴插入孔42的前端侧中,并且设置在正时臂29的后部上方的销43定位在形成在前提升器28中的销插入凹槽37的上边缘侧中,并且位于前滑块30的向前的滑块48的后上部中的掀起销58定位在形成在前提升器28中的掀起导向凹槽36的前端侧中,并且前滑块30的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靴65的接合部分66定位在闭锁凸轮40的闭锁凸轮凹槽41的前部中。
前提升器28的前部由枢轴33和掀起销58支撑,并且其后部由向后的滑块49和接合部分66支撑。
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靴65的接合部分66与闭锁凸轮40的闭锁凸轮凹槽41接合,从而调节前面板6的后部提升。此外,在车顶开口4的前部由前面板6封闭的状态下,前面板6的后部由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支撑。
此外,如图10(a)中所示,前正时构件45装配到前锁定构件46的锁定凹槽47上,从而调节前提升器28的前后移动。然后,由于正时臂29的后上部中的销43定位在前提升器28的销插入凹槽37的后倾斜凹槽38中,所以前正时臂29被调节向下摆动。因此,配置成使得防止前正时构件45从锁定凹槽47向下脱离接合。
此外,向前的滑块48的接合凹槽56定位在接合凸起44的前部中。
另外,向后的滑块49的接合靴68的接合部分69定位在后提升器72的滑动凹槽80的前端侧(前部)中(即,向后的滑块49的接合靴68的接合部分69定位在后提升器72的前端侧中),从而由向后的滑块49的后部支撑后提升器72和后面板7的前端侧(前部)。
此外,后滑块74定位在后提升器72的后部中,并且后滑块74的后部中的接合靴93的接合部分94定位在后提升器72的向后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9的前侧中,从而由后滑块74的后部支撑后提升器72和后面板7的后部。
在常规天窗设备中,用于支撑前面板和后面板的滑块分别独立设置用于前面板和后面板。而在本实施例的天窗设备2中,构造成使得后面板7的前部由前滑块30的后部支撑,并且后面板7的后部由后滑块74支撑。
因此,在完全关闭状态下,可以在支撑后面板7的前部的接合部分69(后部向前的支撑部分)和支撑后面板7的后部的接合部分94(后部向后的支撑部分)之间获得可能宽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保持后面板7的刚性。
此外,枢转地联接到后滑块74的前部上的联接臂75的止挡件100插到锁定孔101中,从而调节后滑块74的前后移动。
同样,如图13(a)中所示,正时连杆73处于向前倾斜形状,并且后正时构件84定位在后锁定构件85的锁定凹槽86上方,从而调节后提升器72的前后移动。
当前滑块30从前面板6和后面板7的完全关闭状态向后移动时,向前的滑块48的后上部中的掀起销58沿着前提升器28的掀起导向凹槽36向后移动,并且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沿着闭锁凸轮40的闭锁凸轮凹槽41向后移动。
然后,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从闭锁凸轮凹槽41脱离接合,并且前提升器28和前面板6的后部绕着作为枢转中心的枢轴33提升起(即,掀起)。此时,前提升器28的前端侧中的枢轴33在轴插入孔42内向后移动,从而正时臂29的后上部中的销43在销插入凹槽37的向后倾斜凹槽38内向下移动。
结果,当向前的滑块48的后上部中的掀起销58朝掀起导向凹槽36的后端侧移动时,前面板6变成完全掀起状态,如图2(b)和9中所示。
在该完全掀起状态下,前提升器28的前端侧中的枢轴33定位在轴插入孔42的后端侧中。而且,正时臂29的后上部中的销43定位在销插入凹槽37的向下凹槽39的上边缘侧中,从而正时臂29变得可绕作为支点的枢轴33向下摆动,并且向前的滑块48的接合凹槽56与正时臂29的接合凸起44接合,从而拉下正时臂29,如图10(b)中所示。因此,前正时构件45向下从前锁定构件46的锁定凹槽47脱离接合,并且前正时构件45变得可沿正时导向凹槽24向后移动。
当前滑块30从完全掀起状态向前移动时,前正时构件45抵靠到前锁定构件46的锁定凹槽47的前下边缘侧上,使得前正时构件45的向前移动得到调节,并且接合凸起44被按压到接合凹槽56的后表面上以便被推起,从而前正时构件45被装配到锁定凹槽47中。
于是,前提升器28和前面板6的后部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操作降低,从而返回前面板6关闭车顶开口4的前部的关闭位置。
因此,包括锁定凹槽47的前锁定构件46、正时臂29、设置在正时臂29中的接合凸起44和前正时构件45、向前的滑块48的接合凹槽56等构成前正时机构,该前正时机构在前面板6的掀起操作期间调节前面板6的前后移动,并且在前面板6的完全掀起状态下释放前面板6的前后移动。
同时,当前滑块30进一步从完全掀起状态向后移动时,前面板6与保持在完全掀起状态下的前提升器28和正时臂29一起向后移动。
此时,如图10(c)中所示,前正时构件45在正时导向凹槽24内向后移动。另外,在正时导向凹槽24内,不存在防止前正时构件45的向后移动的障碍,直到到达后锁定构件85为止。
而且,当前滑块30向后移动时,由于前滑块30的向后的滑块49的后部中的接合部分69在后提升器72的滑动凹槽80中向后移动,所以支撑后提升器72的前部的部分(接合部分69)向后移动,使得后提升器72的支撑空间变窄。然而,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靴65的接合部分66以从前端侧的方式插入到滑动凹槽80中。
于是,由于后提升器72的前部由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支撑,所以后提升器72(后面板7)可以一直支撑在较宽的支撑空间中。此外,在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插到后提升器72的滑动凹槽80中之后,后面板7可以由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向后的滑块49的后部中的接合部分69和后滑块74的接合部分94的三个点支撑,从而能够提高支撑刚性。
在前面板6保持在完全掀起状态向后移动的情况下,前面板6的后部与后面板7的前部重叠,并且前滑块30联接到后滑块74上。
在图2和3中,实线所示的后面板7示出了在横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横截面,并且在前面板6和后面板7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被示出为处于中间高度状态。因此,由于在后面板7的横向方向上的侧面部分定位在图3中虚线X所示的高度处,所以前提升器28的后部保持接触后面板7。
图3和11(a)示出了联接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的完成状态。参照图12描述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之间的联接操作和联接释放操作。
如图12(a)中所示,在设置在后滑块74的前侧中的联接臂75的止挡件100插入到锁定孔101中的状态下,前滑块30的后边缘中的联接销71定位在与联接臂75的联接凸轮凹槽96的插入口97相同的高度,从而联接销71可插入到联接凸轮凹槽96。
当前滑块30从图12(a)中所示状态向后移动时,联接销71插入到联接凸轮凹槽96,并且联接销71推动倾斜凹槽98的后表面。于是,如图12(b)中所示,该联接臂75被向上推动,从而止挡件100与锁定孔101脱离接合,并且联接销71和联接臂75之间的联接完成。
然后,在止挡件100与锁定孔101脱离接合的情况下,止挡件100在导轨13的底壁22上向后滑动,如图12(c)中所示,从而前滑块30被推动,并且后滑块74向后移动。
而且,当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向前移动时,由于除非联接臂75向下摆动,联接销71和联接臂75之间的联接状态未释放,所以联接臂75由联接销71向前拉动,从而后滑块74与前滑块30一起向前移动。
并且,当在后滑块74与前滑块30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联接臂75的止挡件100定位在锁定孔101上方时,联接臂75通过自身重量和弹簧102的偏压力向下移动,从而止挡件100装配到锁定孔101上。
当止挡件100装配到锁定孔101上时,联接销71到达联接凸轮凹槽96的倾斜凹槽98的上边缘侧,并且越过横向凹槽部分99向前移动,从而向前与联接凸轮凹槽96脱离接合,使得联接销71和联接臂75之间的联接被释放。
在联接销71和联接臂75之间的联接被释放的情况下,尽管联接臂75可以仅通过自身重量装配到锁定孔101上,但是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也使得止挡件100通过弹簧102的偏压力装配到锁定孔101上,由此可以防止联接臂75的故障,从而实现止挡件100确定地装配到锁定孔101上的效果。
在图3(a)和11(a)中所示的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之间的联接完成状态下,前滑块30的向后的滑块49的后部中的接合部分69定位在前侧中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的前端侧中,并且前滑块30的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定位在前提升导向凹槽77的前端侧中。
当前滑块30向后移动到联接到后滑块74上的联接位置时,前滑块30的向后的滑块49的后部中的接合部分69不进入前提升导向凹槽77,而是经过前提升导向凹槽77,并到达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然而,当前滑块30的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到达前提升导向凹槽77时,由于向后的滑块49的后部中的接合部分69插入到在前侧中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的前端侧,从而略微拉下后提升器72,所以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可插入到在前侧中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中。
当前滑块30从图3(a)和11(a)中所示的联接完成状态向后移动时,后滑块74由前滑块30推动并且向后移动,使得后提升器72和后面板7降低(下降)。
下面,参照图3和11描述后提升器72的降低操作。
在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从联接完成状态向后移动,从而设置在相应的滑块30和74中的相应接合部分66、69和94像图3(b)和11(b)中那样移动到相应的提升导向凹槽77、78和79的中间的情况下,由于向前的提升导向凹槽77的前部的倾斜角大于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和向后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9的前部的相应倾斜角,并且进一步由于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的前部的倾斜角大于向后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9的前部的倾斜角,所以后提升器72(后面板7)的前部与其后部相比首先较大地降低(下降)。
随后,当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进一步向后移动,使得设置在相应的滑块30和74中的相应接合部分66、69和94移动到相应的提升导向凹槽77、78和79的后端侧时,如图3(c)和11(c)中所示,由于向前的提升导向凹槽77的后部的斜度比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和向后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9的后部的斜度更平缓,并且向前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8和向后的后提升导向凹槽79的后部的后半部分的斜度比前半部分的斜度更陡峭,所以后提升器72(后面板7)的后部与其前部相比较大地降低(下降)。
因此,后面板7定位得高度比车顶3低,从而变得可能将后面板7容纳在车顶3的后部下方。
同时,由于后正时构件84保持装配在后锁定构件85的锁定凹槽86中,直到后提升器72的降低操作完成为止,所以后提升器72的向后移动被调节。
参照图13描述后提升器72的移动调节操作。在后提升器72被操作降低之前的状态下,正时连杆73保持在向前倾斜状态下,并且后正时构件84定位在后锁定构件85的锁定凹槽86上,从而后提升器72的前后移动被调节,如图13(a)中所示。
如图13(b)中所示,随着后提升器72降低,正时连杆73向下绕着作为枢转中心的最后的辊子83摆动,并且后正时构件84也相应地在锁定凹槽86内向下移动,从而逐渐进入正时导向凹槽24。
于是,在后提升器72的下降完成状态下,后正时构件84进入正时导向凹槽24,从而后正时构件84可在正时导向凹槽24内向后移动。因此,后提升器72的向后移动的调节被释放,从而前面板6和后面板7可向后移动。
此外,在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从该状态向前移动的情况下,后正时构件84向前移动并抵靠到后锁定构件85的锁定凹槽86的前表面87的下部上,从而后正时构件84的向前移动被调节,从而调节后提升器72的向前移动。
此后,后提升器72和后面板7通过与之相反的操作升高,从而后面板7返回关闭车顶开口4的后部的关闭位置。
通过正时连杆73、设置在该正时连杆73中的后正时构件84、包括锁定凹槽86的后锁定构件85等构造成后正时机构,该后正时机构在后面板7的提升操作期间调节后面板7的前后移动,并且在后面板7的下降完成状态下释放后面板7的前后移动的调节。
同时,在图3(c)和11(c)中所示后面板7的下降完成状态下,在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进一步向后移动的情况下,前面板6掀起,并且后面板7在下降状态下向后移动,从而前面板6的后部重叠在车顶3的后部上方,从而变成整个后面板7容纳在车顶3的后部下方且车顶开口4较大地打开的完全打开状态。
在该完全打开状态下,从外侧看不到后锁定构件85,从而可改进外观(看上去仅存在前锁定构件46)。
此外,在完全打开状态下,前正时构件45定位在后锁定构件85前面。
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使得前正时构件45在正时导向凹槽24中在后锁定构件85的向前侧中前后移动,并且后正时构件84在正时导向凹槽24中在后锁定构件85的向后侧中前后移动。换句话说,构造使得前正时构件45和后正时构件84在共同的正时导向凹槽24中前后移动。此外,为了调节后滑块74的前后移动,构造使得联接臂75的止挡件100装配到设置在导轨13的底壁22中的锁定孔101中。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天窗设备2中,导轨13的尺寸可以减小横截面(简化导轨13),并且在重量减轻的情况下,可以改进导轨13的布局性能。
由于前滑块30和后滑块74之间的滑块联接机构互锁包括设置在后滑块74中的联接臂75、形成在联接臂75中的联接凸轮凹槽96、设置在前滑块30中的联接销71、设置在联接臂75中的止挡件100和形成在导轨13的底壁22中的锁定孔101,所以滑块联接机构可构造为简单和紧凑的机构,使得零件数目减少。
此外,在前滑块和后滑块之间的常规滑块联接机构互锁中,调节后滑块的前后移动的结构构造成使得,联接臂设置在后滑块的前部中,而臂锁定构件定位在联接臂的侧面中,并且设置在联接臂的尖端处的联接销锁定在形成在臂锁定构件中的锁定凹槽中,其中臂锁定构件设置在从导轨的底壁向上延伸的左右侧壁中的一个的相对侧中。因此,该臂锁定构件在竖直方向上影响导轨的总体厚度。相反,根据本实施例,构造使得设置在联接臂75中的止挡件100装配到形成在导轨13的底壁22中的锁定孔101中,从而后滑块74的前后移动被调节。因此,该结构不影响导轨13的总体厚度,并且制作得紧凑,从而它可定位在横向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导向凹槽23之间以及后提升器72下方的狭窄空间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天窗设备2中,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具有防止前面板6的后部在前面板6关闭车顶开口4的前部的状态下浮起的功能(闭锁功能)、支撑后面板6的前部的功能和拉下后面板6的前部的功能,使得可以实现构件的共享。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前面板的闭锁结构适合于具有前滑块30的向后的滑块49的前部中的接合部分66接合在前提升器28的后端侧中的闭锁凸轮凹槽41中的结构,所以可以简化零件的构造。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尽管联接凸轮凹槽96形成在设置在后滑块74的前部中的联接臂75中,并且联接销71设置在前滑块30的后边缘中的联接件70中,但是还可能的是,联接销71设置在联接臂75中使得联接销71装配到联接件70上,以便形成用于使联接臂75向上摆动的联接凸轮凹槽。
另外,联接臂75的摆动方向可以是在横向方向上。并且,锁定孔101可以不形成在底壁22中,并且锁定孔101形成在导轨13本身中也是足够的。
另外,本发明不应当局限于本实施例的天窗设备2,并且也可以应用到适合于具有下述结构的天窗设备,即在后提升器的后部被预先降低之后,其前部被降低,像常规天窗设备那样。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
3    车顶
4    车顶开口
6    前面板
7    后面板
13   导轨
22   底壁
30   前滑块
71   联接销
74   后滑块
75   联接臂
96   联接凸轮凹槽
100  止挡件
101  锁定孔
102  弹簧

Claims (5)

1.一种天窗设备,所述天窗设备包括以可缩回方式打开/关闭形成在车辆(1)的车顶(3)中的车顶开口(4)的前部的前面板(6)以及以可缩回方式打开/关闭所述车顶开口(4)的后部的后面板(7),所述天窗设备包括:
通过前后移动来致动所述前面板(6)的前滑块(30);通过前后移动来致动所述后面板(7)的后滑块(74);以及以可前后移动方式对所述前滑块(30)和所述后滑块(74)进行导向的导轨(13),其中
所述前滑块(30)向后移动以便联接到所述后滑块(74)上,由此使与所述前滑块(30)互锁的所述后滑块(74)前后移动,其中
联接臂(75)以可枢转摆动方式支撑在后滑块(74)的前部中,并且所述联接臂(75)设置有止挡件(100),所述止挡件(100)用于通过装配到形成在所述导轨(13)中的锁定孔(101)中来对所述后滑块(74)的前后移动进行调节,其中
所述前滑块(30)和所述联接臂(75)中的一个设置有联接销(71),并且所述前滑块(30)和所述联接臂(75)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联接凸轮凹槽(96),所述联接凸轮凹槽(96)通过与所述联接销(71)接合而在所述前滑块(30)和所述联接臂(75)之间互锁,并且其中
所述前滑块(30)向后移动使得,所述联接销(71)和所述联接凸轮凹槽(96)彼此接合,从而使所述联接臂(75)摆动,使得所述止挡件(100)与所述锁定孔(101)脱离接合,并且使与所述前滑块(30)互锁的所述后滑块(74)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设备,其中,所述联接臂(75)由所述后滑块(74)以可竖直摆动的方式枢转地支撑,并且所述锁定孔(101)形成在所述导轨(13)的底壁(22)中,并且所述联接臂(75)在所述联接销(71)与所述联接凸轮凹槽(96)接合之后向上摆动,使得所述止挡件(100)与所述锁定孔(101)脱离接合,并且当所述后滑块(74)在所述止挡件(100)与所述锁定孔(101)脱离接合之后在所述锁定孔(101)后方前后移动时,使所述止挡件(100)在所述导轨(13)的底壁(22)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窗设备,其中,所述前滑块(30)设置有所述联接销(71),并且所述联接臂(75)设置有所述联接凸轮凹槽(9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窗设备,其中,弹簧(102)设置成用于在所述止挡件(100)装配到所述锁定孔(101)中的方向上偏压所述止挡件(1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窗设备,其中,弹簧(102)设置成用于在所述止挡件(100)装配到所述锁定孔(101)中的方向上偏压所述止挡件(100)。
CN201180034806.7A 2010-12-06 2011-12-06 天窗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3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1437 2010-12-06
JP2010271437A JP5638367B2 (ja) 2010-12-06 2010-12-06 サンルーフ装置
PCT/IB2011/002951 WO2012076965A1 (ja) 2010-12-06 2011-12-06 サンルー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3080A CN103003080A (zh) 2013-03-27
CN103003080B true CN103003080B (zh) 2015-01-28

Family

ID=45809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480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3080B (zh) 2010-12-06 2011-12-06 天窗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27432B2 (zh)
EP (1) EP2559576B1 (zh)
JP (1) JP5638367B2 (zh)
CN (1) CN103003080B (zh)
WO (1) WO20120769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9033B2 (ja) * 2013-03-04 2017-01-25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015123805A (ja) * 2013-12-25 2015-07-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03935217B (zh) * 2014-04-30 2016-04-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驱动机构
US9346342B1 (en) * 2015-03-10 2016-05-24 Webasto-Edscha Cabrio GmbH Vehicle roof and roof opening mechanism
KR102186136B1 (ko) * 2015-04-27 2020-12-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듀얼 오픈 파노라마 선루프 구조
CN104960403B (zh) * 2015-06-16 2017-04-12 武汉凯沃森天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起翘机构
CN105109311B (zh) * 2015-06-16 2017-07-11 武汉凯沃森天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
JP6672703B2 (ja) * 2015-10-29 2020-03-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規制装置
EP3205522B1 (en) * 2016-02-09 2018-10-10 Webasto SE Drive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oving panels for a vehicle
CN105799473A (zh) * 2016-03-11 2016-07-27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的导轨安装机构
CN107310360B (zh) * 2017-08-04 2023-04-25 武汉凯沃森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前起翘机构运动总成
CN107471979B (zh) * 2017-08-04 2023-04-25 武汉凯沃森天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顶装式全景天窗
CN107323232B (zh) * 2017-08-04 2023-08-29 武汉凯沃森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后起翘机构运动总成
DE102018113991A1 (de) 2018-06-12 2019-12-12 Webasto SE Anordnung für einen Deckel eines Fahrzeugdachs sowie Fahrzeugdach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8944378A (zh) * 2018-08-03 2018-12-07 上海恩坦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
DE102018130013A1 (de) * 2018-11-27 2020-05-28 Roof Systems Germany Gmbh Schiebedach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9484148B (zh) * 2018-12-26 2021-08-24 江苏铁锚明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挡风网支撑臂一体型中定位块机构
CN112193037B (zh) * 2020-10-15 2022-01-18 上海晖鹄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运动机构
CN219467506U (zh) * 2022-10-11 2023-08-04 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天窗装置
CN115817134B (zh) * 2023-01-30 2023-06-23 江苏德福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型天窗机械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3159A1 (de) * 2003-11-24 2005-05-25 ArvinMeritor GmbH Verstellmechanik für ein Schiebe-/Hub-Dach
EP1586475A2 (de) * 2004-04-16 2005-10-19 ArvinMeritor GmbH Schiebedachsystem
CN101367327A (zh) * 2007-07-16 2009-02-18 银娜珐天窗系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敞开的车顶结构
EP2028031A2 (en) * 2007-08-10 2009-02-25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Sunroof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1391573A (zh) * 2007-09-19 2009-03-25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天窗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1949Y2 (ja) * 1990-08-07 1997-10-27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の開閉装置
DE10037035B4 (de) * 2000-07-27 2007-12-27 Webasto Ag Fahrzeugdach mit zumindest einem bewegbaren Schiebedachdeckel
JP3900015B2 (ja) * 2002-05-31 2007-04-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ルーフ開閉装置
JP4464999B2 (ja) * 2007-11-14 2010-05-19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US7708337B2 (en) * 2007-11-07 2010-05-04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Sunroof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4464437B2 (ja) 2007-11-07 2010-05-19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465000B2 (ja) * 2007-11-15 2010-05-19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3159A1 (de) * 2003-11-24 2005-05-25 ArvinMeritor GmbH Verstellmechanik für ein Schiebe-/Hub-Dach
EP1586475A2 (de) * 2004-04-16 2005-10-19 ArvinMeritor GmbH Schiebedachsystem
CN101367327A (zh) * 2007-07-16 2009-02-18 银娜珐天窗系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敞开的车顶结构
EP2028031A2 (en) * 2007-08-10 2009-02-25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Sunroof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1391573A (zh) * 2007-09-19 2009-03-25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天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93720A1 (en) 2013-08-01
EP2559576A1 (en) 2013-02-20
JP5638367B2 (ja) 2014-12-10
US8727432B2 (en) 2014-05-20
WO2012076965A1 (ja) 2012-06-14
JP2012121358A (ja) 2012-06-28
EP2559576B1 (en) 2014-08-13
CN103003080A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3080B (zh) 天窗设备
CN103384609B (zh) 天窗装置
EP2650157B1 (en) Sunroof apparatus
JP4695302B2 (ja) 摺動可能なカバーを有する車両ルーフ
CA2637866A1 (e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US5845959A (en) Slide tilt roof apparatus
JP6159058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464437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US5358303A (en) Roof panel for a motor vehicle
US6957851B2 (e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moving a closure element thereof
US10589607B2 (e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US7367614B2 (en) Multi-panel sunshade device
CN210911971U (zh) 用于车辆的敞开式车顶构造
JP4443593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07107721B (zh) 车辆顶棚的驱动机构以及包括其的顶棚设备
JP5423340B2 (ja)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JP2009040339A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US20230415552A1 (en) Roof system for a vehicle
JPH03121926A (ja) 自動車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H02106430A (ja) 自動車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