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1031B - 端子接头 - Google Patents

端子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1031B
CN103001031B CN201210328518.9A CN201210328518A CN103001031B CN 103001031 B CN103001031 B CN 103001031B CN 201210328518 A CN201210328518 A CN 201210328518A CN 103001031 B CN103001031 B CN 103001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tact sheet
clamped nipple
plate portion
lock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85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1031A (zh
Inventor
平林修
冈本道明
野吕丰
平泽大辅
水谷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01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1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1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1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其目的是防止矩形管部的不当变形。所述端子接头(T)包括:锁定板部分(19),其从横向侧板部分(17)延伸;稳定件(22),其从横向侧板部分(18)凸出;切口(35),其形成在锁定板部分的延伸端边缘,并且构造为通过与稳定件接合而限制锁定板部分和横向侧板部分的相对移位;第一联接部分(27),其将所述基板部分(16)和第一板状接触片(23)联接;第二联接部分(28),其将横向侧板部分(18)和第二板状接触片(24)联接;以及限制部分(36),其形成在锁定板部分上,并且构造为限制第二板状接触片在远离第一板状接触片的方向上的移位。

Description

端子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5-005109中所披露的阳性端子接头包括矩形管部和突片,矩形管部形成有锁定部分,突片从矩形管部向前凸出,并且在阳性端子接头从后方插入端子容纳室中的状态下,通过锁定部分与外壳的端子容纳室的锁定矛杆的接合限制阳性端子接头的移位。矩形管部由基板部分、成对的侧板部分以及锁定板部分组成,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分大体从所述基板部分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两者以直角延伸,所述锁定板部分从一个侧板部分的延伸端边缘大体以直角延伸。一个侧板部分、基板部分和另一个侧板部分经由大体直角的折线部分接连地连接到锁定壁部分的横向边缘,并且基板部分和成对的侧板部分形成三板部分。所述三板部分中的基板部分连接到呈开放筒的形式的电线压接部分的底壁部分。
当固定到电线压接部分的电线被向后拉动时,因为三板部分连接到电线压接部分和锁定板部分,通过与锁定矛杆的接合锁定板部分的向后移位被限制,所以向后的拉力作用在三板部分上,而由于在三板部分之间的相对移位,该端子接头的矩形管部可能不适当的变形。
作为克服此的措施,注意这样的事实:从矩形管部向外凸出的板状稳定件形成在形成三板部分的一个侧板部分上,所述板状稳定件被认为实现设计变化,使得待与锁定矛杆接合的锁定部分形成在吊线板部分上而不直接连接到锁定板部分,该吊线板部分从三板部分中的另一个侧板部分延伸,并且形成在吊线板部分的横向边缘处的切口与稳定件在前后方向上接合。如果切口和稳定件以这种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接合,则吊线板和三板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位被限制,由此能够防止矩形管部的不适当变形。
然而,在稳定件和切口的接合部分中,力在使稳定件和切口彼此在稳定件的板厚方向上相对远离地移动的方向上作用。稳定件在板厚方向上的接合余量相比稳定件在凸出方向上的接合余量是非常小的。因而,当电线拉力强时,稳定件和切口可能脱离并且矩形管部可能不适当地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管部的不适当变形。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具有管部,所述管部形成有能够与连接器外壳的端子容纳室的锁定矛杆相接合的锁定部分,所述端子接头包括:突片,所述突片包括成对的板状接触片,所述成对的板状接触片大体以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方式设置,同时沿着折线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联接,并且从所述管部大体向前延伸;以及电线连接部分,所述电线连接部分从所述管部大体向后延伸;其中,所述管部包括:基板部分;成对的侧板部分,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分从所述基板部分凸出;锁定板部分,所述锁定板部分形成有所述锁定部分,并且从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分的一个侧板部分凸出;以及至少一个稳定件,所述至少一个稳定件大体呈从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分的另一个侧板部分向外地凸出的板形;其中,第一联接部分将所述基板部分的前端和所述成对的板状接触片的一个板状接触片的后端联接;第二联接部分将另一个侧板部分的前端和所述成对的板状接触片的另一个板状接触片的后端联接;并且限制部分形成在所述锁定板部分、所述一个侧板部分和所述基板部分中的任一个上,所述限制部分被构造为:通过与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和/或另一个板状接触片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从而限制另一个板状接触片在远离所述一个板状接触片的方向上的移位。
具体而言,当作用在基板部分上的拉力较强时,另一个侧板部分可能在开口方向上向外倾斜,并且稳定件可能从切口脱离。为避免管部的不当变形,另一个侧板部分经由第二联接部分一体地或整体地连接到另一个板状接触片。当另一个侧板部分在开口方向上移位时,另一个侧板接触片在远离所述一个侧板接触片的方向上移位。注意这个构造:另一个板状接触片与另一个侧板部分一体地或整体地移位,并且通过形成在板部分上、而不是形成在另一个侧板部分上的限制部分来限制另一个板状接触片在远离所述一个板状接触片的方向上的移位。如果另一个板状接触片的移位被限制,则另一个侧板部分在开口方向上的移位也被限制,因此避免管部的不当变形。
根据具体的实施例,基板部分大体平行于所述成对的板状接触片,并且连接到所述电线连接部分的基壁部分。
具体地,至少一个稳定件大体呈板形,其从另一个侧板部分的延伸端边缘向所述管部的外部凸出,并且大体平行于另一个侧板部分。
此外具体地,所述管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切口或凹槽,所述至少一个切口或凹槽形成在所述锁定板部分中,并且被构造为通过与所述稳定件相接合来限制所述锁定板部分与另一个侧板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位。
此外具体地,通过使所述锁定板部分的所述延伸端边缘凹入,从而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切口或凹槽。
根据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具有:矩形管部,所述矩形管部形成有锁定部分;突片,所述突片由成对的板状接触片形成,成对的板状接触片以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方式放置,同时沿着折线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联接,并且从所述矩形管部向前延伸;以及电线连接部分,所述电线连接部分从所述矩形管部大体向后延伸;所述端子接头插入到通过将锁定部分与端子容纳室的锁定矛杆接合而保持的端子容纳室中,所述端子接头包括:基板部分,所述基板部分形成矩形管部,基板部分大体平行于成对的板状接触片,并且连接到电线压接部分的底壁部分;成对的侧板部分,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分形成矩形管部,并且从基板部分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大体以直角延伸;锁定板部分,所述锁定板部分形成有锁定部分,并且通过从一个侧板部分的延伸端边缘大体以直角延伸,从而形成矩形管部;稳定件,所述稳定件大体呈板形,其从另一个侧板部分的延伸端边缘向所述管部的外部凸出,且大体平行于另一个侧板部分;切口,所述切口通过使所述锁定板部分的延伸端边缘凹入而形成,并且所述切口被构造为:通过与所述稳定件相接合来限制所述锁定板部分与另一个侧板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位;第一联接部分,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将所述基板部分的前端和一个板状接触片的后端联接;第二联接部分,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将另一个侧板部分的前端和另一个板状接触片的后端联接;以及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形成在所述锁定板部分、所述一个侧板部分和所述基板部分中的任一个上,并且所述限制部分被构造为:通过与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和另一个板状接触片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从而限制另一个板状接触片在远离所述一个板状接触片的方向上的移位。
当向后的拉力经由电线压接部分作用在基板部分上时,另一个侧板部分的、直接连接到基板部分的稳定件和锁定板部分的切口接合,通过与锁定矛杆相接合来限制锁定板部分的向后移位。因而,防止了由锁定板部分相对于另一个板部分的向前移位而导致的矩形管部的不当变形。
当作用在基板部分上的向后拉力较强时,另一个侧板部分可能在开口方向上向外倾斜,并且稳定件可能从切口脱离。采取以下措施克服该问题。另一个侧板部分经由第二联接部分一体地或整体地连接到另一个板状接触片。当另一个侧板部分在开口方向上移位时,另一个侧板接触片在远离所述一个侧板接触片的方向上移位。注意这个构造:另一个板状接触片与另一个侧板部分一体地移位,另一个板状接触片在远离所述一个板状接触片的方向上的移位由限制部分来限制,在本发明中,限制部分形成在板部分上,而不是形成在另一个侧板部分上。如果另一个板状接触片的移位被限制,则另一个侧板部分在开口方向上的移位也被限制,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稳定件从切口的脱离。
具体地,限制部分被布置为至少部分地封闭(具体地大体矩形的)所述管部的前端和所述突片的后端之间的间隙。
因为限制部分至少部分地封闭(矩形)管部的前端和所述突片的后端之间的间隙,所以能够防止另一个构件通过该间隙侵入到矩形管部中。
此外具体地,所述突片的宽度比所述管部的宽度小。
此外具体地,所述限制部分在所述锁定板部分的前端边缘和另一个板状接触片之间大体向外倾斜地延伸。
此外具体地,所述限制部分的延伸端部分的表面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的表面接触或大致面向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的表面。
此外具体地,至少一个肋部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正交于所述一个板状接触片的方式凸出,并且所述肋部的一部分大体与另一个板状接触片的对应的横向边缘部分或左边缘部分接触,或所述肋部的一部分大致面向另一个板状接触片的对应的横向边缘部分或左边缘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阅读以下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后变得更加明显。需要明白的是即使实施例被单独地描述,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侧视图,
图2是端子接头的底视图,
图3是沿图2的A-A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端子接头插入到端子容纳室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1的B-B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1的C-C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1的D-D的截面图,以及
图8是端子接头的展开视图。
附图标记
T  端子接头
10 矩形管部
11 突片
12 电线压接部分(电线连接部分)
13 底壁部分
16 基板部分
17 横向侧板部分或左侧板部分(一个侧板部分)
18 横向侧板部分或右侧板部分(另一个侧板部分)
19 锁定板部分
20 锁定部分
22 稳定件
23  第一板状接触片(一个板状接触片)
24  第二板状接触片(另一个板状接触片)
25  折线部分
27  第一联接部分
28  第二联接部分
31  端子容纳室
32  锁定矛杆
35  切口
36  限制部分
37  在矩形管部的前端和突片的后端之间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下文中,参考图1至8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该实施例的端子接头T具体地是阳性端子接头,该阳性端子接头包括大体从(具体地大体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10向前凸出的突片11。端子接头T作为整体在前后方向上既窄且长,而(具体地大体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10在前后方向上是中间部分(具体地大体中心部分)或表示中间部分(具体地大体中心部分)。如图4所示,该端子接头T将从插入侧、具体地大体从外壳30后方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1中,并且通过与形成在端子容纳室31中或形成在端子容纳室31处的锁定矛杆32接合而防止(例如向后)离开。锁定矛杆32形成有用于锁定端子接头T的锁定凸出部33。
下面描述端子接头T的详细构造。注意,为了方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基于端子接头T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1中的状态。如图1至4所示,端子接头包括电线连接部分,该电线连接部分能够与电线连接,并且具体地包括电线压接部分12,所述电线压接部分12大体呈从(具体地大体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10向后延伸的至少一个开放筒的形式。如图2所示,电线压接部分12为已知形式,并且一个或更多个、具体为成对压接片14从底壁部分13或基壁部分13的横向边缘、具体地左边缘和右边缘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正交或向下地延伸。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位被限制的状态下,电线压接部分12被压接、弯曲或折叠且导电地连接到电线15(具体地前端部分)。
如图1至4、6和7所示,(具体地大体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10由以下部件构成或包括:(具体地大体水平的)基板部分16(具体地大体呈矩形平板形);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所述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作为具体地一个侧板部分)具体地大体呈矩形平板形,和/或大体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从基板部分16(具体地横向边缘或左边缘)延伸(例如向下);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所述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作为具体地另一个侧板部分)具体地大体呈矩形平板形,和/或大体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从基板部分16(具体地横向边缘或右边缘)延伸(例如向下);以及至少一个锁定板部分19,所述至少一个锁定板部分19具体地大体呈矩形平板形,和/或大体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从横向侧板部分或左侧板部分17(具体地延伸端边缘或下端边缘)横向地延伸(例如向右)。(具体地大体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10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朝向管部10的外部开放。
如图2所示,基板部分16的后端部分连接到电线连接部分(具体地电线压接部分12)的底壁部分13或基壁部分13的前端,并且横向(左和/或右)侧板部分的后端部分具体地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具体为成对横向(左和/或右)压接片14的基端部分。锁定板部分19形成有锁定部分20,所述锁定部分20具体地是(具体地大体矩形的)通孔,和/或在前后方向上和/或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中间部分(具体地在大体的中心部分中)。如图4所示,当端子接头T适当地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1中时,锁定部分20的开口区域的前边缘部分将与锁定矛杆32的锁定凸出部33接合,以保持端子接头T。
如图2和3所示,管部10包括成对的前后支撑板部分21,所述成对的前后支撑板部分21具体地大体呈矩形平板形,和/或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从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具体地延伸端)横向地延伸(例如向左)。前支撑板部分21布置在管部10(具体地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前端部分处或靠近管部10(具体地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前端部分布置,即位于锁定部分20的前端边缘前方的位置。后支撑板部分21布置在管部10(具体地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后端部分处或靠近管部10(具体地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后端部分布置,即位于锁定部分20的后端边缘后方的位置。锁定板部分19的上表面或外表面大体与成对的前后支撑板部分21的外表面(下表面)接触,或大致面向成对的前后支撑板部分21的外表面(下表面)。因而,即使从管部10下方观察锁定部分20,也不能够看到支撑板部分21。
如图1至4、6和7所示,管部10包括至少一个稳定件22。稳定件22具体地大致呈矩形平板形,其与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相齐平(即大体平行于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且从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延伸端边缘(下端边缘)向外或向下延伸。稳定件22具体地被大体布置在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中,即位于成对的前后支撑板部分21之间。
如图1、3至5所示,突片11由以下部件组成或包括:第一板状接触片23,所述第一板状接触片23(作为具体地一个板状接触片)具体地大体呈在前后方向上长而窄的平板形;第二板状接触片24,所述第二板状接触片24(作为具体地另一个板状接触片)同样具体地大体呈在前后方向上长而窄的平板形,并且被布置在第一板状接触片23的下方,或邻近第一板状接触片23布置;以及折线部分25,所述折线部分25在前后方向上长而窄。板状接触片23、24被弯曲为彼此叠置,且其右边缘连接到折线部分25。如图2所示,突片11(具体地板状接触片23、24)的宽度(横向尺寸)具体地小于矩形管部10的宽度。
此外,如图5所示,至少一个肋部26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从第一板状接触片23的横向边缘或左边缘正交地或向下地凸出,并且该肋部26的下端大体与第二板状接触片24的对应的横向边缘部分或左边缘部分接触,或该肋部26的下端大致面向第二板状接触片24的对应的横向边缘部分或左边缘部分。因此,第一板状接触片23的下表面和第二板状接触片24的上表面之间确保了用于增加突片11的厚度的间隙S。然而,如图1、3和4所示,突片11的厚度(垂直尺寸)具体地小于矩形管部10的高度(垂直尺寸)。
突片11和管部10经由第一联接部分27、第二联接部分28和第三联接部分29联接或连接。如图8所示,第一联接部分27具体地是大体梯形的板状部分,和/或将基板部分16的前端边缘的整个宽度区域和第一板状接触片23的后端边缘的整个宽度区域联接。第三联接部分29具体地大体以直角从第一联接部分27的横向边缘或左边缘延伸,和/或具体地将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的前端边缘的整个宽度区域与肋部26的后端边缘联接。如图1、3和4所示,第二联接部分28具体地将形成有稳定件22的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前端边缘的上端区域与第二板状接触片24的后端边缘的整个宽度区域联接。因为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板表面和第二板状接触片24的板表面具体地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成直角,所以第二联接部分28呈扭转板形。
在该实施例的端子接头T中,当连接到电线连接部分(具体地电线压接部分12)的电线15例如被向后拉动时,(向后的)拉力作用在直接连接到电线连接部分(具体地电线压接部分12)的底壁部分13的基板部分16和直接连接到基板部分16的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上。另一方面,由于锁定部分20与锁定矛杆32的接合,限制了锁定板部分19的向后移位,但是该锁定部分19不直接连接到基板部分16,并且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位于锁定板部分19和基板部分16之间。因而,当电线15例如被向后拉动时,基板部分16和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相对于锁定板部分19例如向后移位,同时使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变形,因此矩形管部10可能会发生不当变形。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采取措施以防止管部10的不适当变形。下面描述该措施。如图1、2、4和7所示,锁定板部分19的横向边缘部分或右边缘部分(延伸端部分)的中间部分(具体地大体中心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凹入,以形成至少一个切口35。该切口35与上述稳定件22接合。通过该稳定件22和切口35的接合动作,限制了形成有稳定件22的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与形成有切口35的锁定板部分19的相对移位(例如向后)。结果,防止了(矩形)管部10的不当变形。
如图2所示,稳定件22和切口35之间的、在横向方向(与稳定件22从管部10向外凸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接合余量为较小尺寸,其相当于稳定件22的板厚。因而,当向后的强拉力经由电线15和电线压接部分12作用在基板部分16上时,形成有稳定件22的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可能发生移位而被打开,同时以上端边缘(具有基板部分16的边界部分)作为支撑点向右(朝向矩形管部10的外表面)倾斜,并且稳定件22可以在板厚方向上(向右)移位,以从切口35脱离。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采取以下措施。形成有稳定件22的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经由如图1和2所示的第二联接部分28一体地或整体地连接到第二板状接触片24,和/或突片11的折线部分25大体线性地连接到在第一联接部分27和第二联接部分28之间的边界部分,并且大体线性地连接到在基板部分16的右边缘和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上边缘之间的(具体地大体直角的)边界部分,如图8所示。因而,如果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被放置在打开方向上,则第二板状接触片24以折线部分25作为支撑点,沿着远离第一板状接触片23的向下方向(打开方向)发生移位
注意这样的构造: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板状接触片24以这种方式与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一起一体地或整体地移位:至少一个限制部分36形成在锁定板部分19上,所述锁定板部分19为不同于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板部,如图1至4所示。限制部分36具体地呈大体矩形平板形,和/或具体地大体从锁定板部分19的前端边缘的宽度中心部分朝着前方向上倾斜延伸。限制部分36的延伸端部分的上表面被布置为与第二联接部分28的外表面(下表面)接触,或大致面向第二联接部分28的外表面(下表面)。尤其通过该限制部分36来限制第二板状接触片24在远离第一板状接触片23的打开方向上的移位。如果以这种方式限制第二板状接触片24的打开移位,则限制了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朝右的打开移位,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稳定件22从切口35脱离。
如图2所示,间隙37形成在锁定板部分19的前端边缘(管部10的下表面的前端)和第二联接部分28的后边缘(突片11的下表面的后端)之间。因而,在将大量端子接头T一起储存和运输的情况下,端子接头T的突片11可能通过另一个端子接头T的间隙37突入到管部10中。然而,因为在该实施例中限制部分36具体地部分地封闭间隙37,所以使间隙37的开放区域变窄。因而,能够防止另一个构件通过该间隙37突入到管部10中。
因此,为防止矩形管部的不当变形,端子接头T包括:锁定板部分19,所述锁定板部分19大体从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一个侧板部分)延伸;至少一个稳定件22,所述至少一个稳定件22从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另一个侧板部分)凸出;至少一个切口35,所述至少一个切口35形成在锁定板部分19的延伸端边缘处,并且被构造为通过与至少一个稳定件22接合来限制锁定板部分19和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的相对移位;第一联接部分27,所述第一联接部分27将所述基板部分16和第一大体板状接触片23(一个板状接触片)联接;第二联接部分28,所述第二联接部分28将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和第二板状接触片24(另一个板状接触片)联接;以及限制部分36,所述限制部分36形成在锁定板部分19上,并且被构造为限制第二板状接触片24在远离第一板状接触片23的方向上的移位。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稳定件22与横向侧板部分18或右侧板部分18(另一个侧板部分)齐平地连接,但是稳定件22可以经由台阶连接到横向侧板部分或右侧板部分(另一个侧板部分)。
(2)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限制部分36呈单板形,但是限制部分36可以被弯曲或弄弯,以增加弯曲刚度。
(3)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限制部分36仅与第二联接部分28接触,但是所述限制部分36可以与第二联接部分28和第二板状接触片24(另一个板状接触片)两者都接触,或可以仅与第二板状接触片24(另一个板状接触片)接触。
(4)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限制部分36仅形成在锁定板部分19上,但是限制部分36可以仅形成在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一个侧板部分)上、仅形成在基板部分16上、形成在锁定板部分19和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一个侧板部分)上、形成在锁定板部分19和基板部分16上、形成在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一个侧板部分)和基板部分16上,或形成在锁定板部分19、横向侧板部分17或左侧板部分17(一个侧板部分)以及基板部分16上。
(5)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限制部分36仅封闭在矩形管部10的前端和突片11的后端之间的间隙37的部分开放区域,但是限制部分36可以封闭在矩形管部10和突片11之间的间隙37的整个开放区域。
(6)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限制部分36封闭在矩形管部10的前端和突片11的后端之间的间隙37,但是限制部分36可以不封闭在矩形管部10和突片11之间的间隙37。
(7)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锁定部分20呈通孔形,但是锁定部分20可以是凸出部。

Claims (10)

1.一种端子接头(T),所述端子接头(T)具有管部(10),所述管部(10)形成有锁定部分(20),所述锁定部分(20)能够与连接器外壳(30)的端子容纳室(31)的锁定矛杆(32)相接合,所述端子接头(T)包括:
突片(11),所述突片(11)包括成对的板状接触片(23、24),所述成对的板状接触片(23、24)大体彼此叠置,同时在前后方向上沿着折线部分(25)联接,并且所述突片(11)从所述管部(10)大体向前延伸;以及
电线连接部分(12),所述电线连接部分(12)从所述管部(10)大体向后延伸;
其中,所述管部(10)包括:
-基板部分(16);
-成对的侧板部分(17、18),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分(17、18)从所述基板部分(16)凸出;
-锁定板部分(19),所述锁定板部分(19)形成有所述锁定部分(20),并且从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分(17、18)的一个侧板部分(17)凸出;以及
-至少一个稳定件(22),所述至少一个稳定件(22)大体呈板状,且从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分(17、18)的另一个侧板部分(18)向下凸出;
-至少一个切口或凹槽(35),所述至少一个切口或凹槽(35)形成在所述锁定板部分(19)中,并且被构造为通过与所述稳定件(22)相接合来限制所述锁定板部分(19)与另一个侧板部分(18)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位;
其中,第一联接部分(27)将所述基板部分(16)的前端和所述成对的板状接触片(23、24)的一个板状接触片(23)的后端联接;
第二联接部分(28)将另一个侧板部分(18)的前端和所述成对的板状接触片(23、24)的另一个板状接触片(24)的后端联接;并且
所述锁定板部分(19)、所述一个侧板部分(17)和所述基板部分(16)中的任一个上形成有限制部分(36),并且所述限制部分(36)被构造为:通过与所述第二联接部分(28)和/或另一个板状接触片(24)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从而限制另一个板状接触片(24)在远离所述一个板状接触片(23)的方向上的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所述基板部分(16)大体平行于所述成对的板状接触片(23、24),并且连接到所述电线连接部分(12)的基壁部分(13)。
3.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稳定件(22)大体呈板形,其从另一个侧板部分(18)的延伸端边缘向所述管部(10)的外部凸出,并且大体平行于所述另一个侧板部分(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切口或凹槽(35)通过使得所述锁定板部分(19)的延伸端边缘凹入来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所述限制部分(36)被布置为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管部(10)的前端和所述突片(11)的后端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所述突片(11)的宽度小于所述管部(10)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所述限制部分(36)在另一个板状接触片(24)和所述锁定板部分(19)的前端边缘之间大体向外倾斜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所述限制部分(36)的延伸端部分的表面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联接部分(28)的表面相接触或大致面向所述第二联接部分(28)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至少一个肋部(26)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从所述一个板状接触片(23)凸出,并且所述肋部(26)的一部分大体与另一个板状接触片(24)的对应的横向边缘部分或左边缘部分相接触,或者所述肋部(26)的一部分大致面向另一个板状接触片(24)的对应的横向边缘部分或左边缘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接头(T),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肋部(26)从所述一个板状接触片(23)以基本直角凸出。
CN201210328518.9A 2011-09-14 2012-09-06 端子接头 Active CN103001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0415 2011-09-14
JP2011200415A JP5682519B2 (ja) 2011-09-14 2011-09-14 端子金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1031A CN103001031A (zh) 2013-03-27
CN103001031B true CN103001031B (zh) 2015-11-04

Family

ID=4708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8518.9A Active CN103001031B (zh) 2011-09-14 2012-09-06 端子接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40645B2 (zh)
EP (1) EP2571104A1 (zh)
JP (1) JP5682519B2 (zh)
CN (1) CN1030010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A69378C2 (uk) 1996-11-04 2004-09-15 Райзіо Бенекол Лтд. Текстуруюча композиція, текстуруючий агент, харчовий продукт, жирові суміші та способи їх одержання
JP5644919B1 (ja) * 2013-08-26 2014-12-2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4200590B8 (de) * 2014-01-15 2015-11-1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Kontaktelement
CN108155502B (zh) * 2016-12-06 2024-04-3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JP1620816S (zh) * 2018-04-20 2018-12-25
JP1620820S (zh) 2018-04-20 2018-12-25
USD880424S1 (en) 2018-04-20 2020-04-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erminal metal fitting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1620818S (zh) * 2018-04-20 2018-12-25
JP1620817S (zh) * 2018-04-20 2018-12-25
JP1620819S (zh) 2018-04-20 2018-12-25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1338A (en) * 1996-10-21 1999-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ver of terminal fitting
CN1302099A (zh) * 1999-12-28 2001-07-04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凹型接头和采用该凹型接头的电连接器
CN101252232A (zh) * 2006-12-18 2008-08-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连接器和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9401B2 (ja) * 1996-07-25 2004-03-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3757801B2 (ja) * 2001-02-07 2006-03-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雄コネクタ
JP2003036911A (ja) 2001-02-13 2003-02-07 Yazaki Corp 雄型端子金具
JP3783846B2 (ja) * 2001-05-10 2006-06-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3823811B2 (ja) * 2001-11-22 2006-09-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雄側タブ
JP2003173855A (ja) * 2001-12-06 2003-06-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雄タブの製造方法
JP4079042B2 (ja) 2003-06-11 2008-04-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CN100477401C (zh) * 2003-06-18 2009-04-08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端子
JP2005166489A (ja) * 2003-12-03 2005-06-23 Tokai Rika Co Ltd 雌型端子
JP4456494B2 (ja) * 2005-02-02 2010-04-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06216321A (ja) * 2005-02-02 2006-08-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2007141509A (ja) * 2005-11-15 2007-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1338A (en) * 1996-10-21 1999-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ver of terminal fitting
CN1302099A (zh) * 1999-12-28 2001-07-04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凹型接头和采用该凹型接头的电连接器
CN101252232A (zh) * 2006-12-18 2008-08-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连接器和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2166A (ja) 2013-04-04
EP2571104A1 (en) 2013-03-20
CN103001031A (zh) 2013-03-27
JP5682519B2 (ja) 2015-03-11
US8740645B2 (en) 2014-06-03
US20130065459A1 (en) 201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1031B (zh) 端子接头
CN103001036B (zh) 端子接头以及设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KR101202523B1 (ko) 단자 피팅
US8998656B2 (en)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uxiliary spring with support
US7371132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a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KR101226418B1 (ko) 단자 피팅
US8523619B2 (en) Terminal fitting
KR101221769B1 (ko) 단자 피팅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101233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CN101431194B (zh)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KR101752009B1 (ko) 커넥터
KR101011750B1 (ko) 수형 단자 피팅
US20050196983A1 (en) Connector
US6921289B2 (en) Joint connector and its terminals
US7670198B2 (en) Terminal fitting
JP4385923B2 (ja) 端子金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7014139B2 (ja) コネクタ
JP5076987B2 (ja) 端子金具
US20150111444A1 (en) Joint terminal
US11728589B2 (en) Connector
JP7215933B2 (ja) 接続端子
JP2006253075A (ja) 雌端子金具
CN103299485A (zh) 连接器
JP2006120370A (ja) 雌端子金具
CN113451818A (zh) 端子零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