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892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8928A
CN102998928A CN2012103222118A CN201210322211A CN102998928A CN 102998928 A CN102998928 A CN 102998928A CN 2012103222118 A CN2012103222118 A CN 2012103222118A CN 201210322211 A CN201210322211 A CN 201210322211A CN 102998928 A CN102998928 A CN 102998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ction
cooled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22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8928B (zh
Inventor
赤间史朗
佐藤佑树
岛信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感光体单元(2)内的充电装置(24)或显影单元(4)那样的被冷却部和被供电部的成像单元(1Y、1M、1C、1K)。由换气风扇(37)和换气管(130)构成换气手段,所述换气风扇(37)用于使得空气流通到该被冷却部的内部或外周部,进行冷却,所述换气管(130)在设有该换气风扇(37)的风扇箱(38)和各被冷却部之间,设有分别形成空气流路的分叉管部(21Y、21M、21C、21K)。并且,在该换气管(130)内,沿着各空气流路设有用于从高压电源向各被供电部供电的导电体,在被供电部设有受电端子,在导电体一端设有与该受电端子接触的供电端子。一边并列设置冷却手段和高压供电手段,一边实现装置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组合上述功能的数字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配设一个或多个分别设有感光体、充电装置、显影装置等的成像部(成像单元)。该成像部因受到来自定影装置等发热部的热及成像部自身产生的热(例如从回转部件产生的摩擦热等),温度上升,有时发生不良状况。尤其,若成像部的显影装置达到高温,收纳在其内部的调色剂凝固,输出图像发生异常。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冷却成像部,向着各成像部,由供气风扇及供气管道供给空气,同时,从各成像部由排气风扇及排气管道吸引空气,冷却成像部。
又,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单元中,充电装置设有施加充电电压的充电辊或充电线,显影装置也设有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辊等。因此,该充电装置或显影装置也有供给高压的被供电部。因此,对于上述被供电部,从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高压电源供给高压。
一般,从高压电源等的电力供给部向成像单元等的被供电部的电力供给用供电线和连接器连接电力供给部和各被供电部进行。
因此,若欲使装置小型化,则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空间变狭,在使用连接器连接高压电源和各单元的装置中,连接器装卸困难,存在装置小型化困难的问题。
为此,也有以下构成的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设置电力供给部的供电端子,在与该供电端子对应的设有各被供电部的单元侧的位置,设置受电端子,各单元安装到装置本体,使得供电端子与其对应的受电端子接触。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考虑装卸困难以及小型化对应性,不使用连接器,而使用裸电线,通过与设在被供电部的受电端子接触进行供电。
但是,在这种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对成像单元的冷却手段和高压供电手段独立设置。又,当通过裸电线高压供电时,为了维持与裸电线周围存在的部件的绝缘性,在它们之间需要确保一定空间。为此,存在增加占有空间及零件数的倾向,引起装置大型化,且重量也增加,成本也高。又,也存在投入资源量增加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69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一边设置相对成像单元的冷却手段和高压供电手段,一边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以及投入资源量减少化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有被冷却部和被供电部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由换气风扇和换气管构成的换气手段,所述换气风扇用于使得空气流通到上述被冷却部的内部或外周部,进行冷却,所述换气管在该换气风扇和上述被冷却部之间形成空气流路;
在上述换气管内,沿着上述空气流路,设有用于从高压电源向上述被供电部供电的导电体,在上述被供电部,设有受电端子,在上述导电体一端,设有与上述受电端子接触的供电端子。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气管用绝缘材料形成,上述导电体是没有被绝缘包覆的裸导体。
(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换气管内,设有限制手段,用于使得上述导电体沿着上述空气流路保持。
(4)在上述技术方案(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气手段是从上述被冷却部吸引空气向外部排气的排气手段,上述换气风扇是排气风扇,上述换气管是排气管。
(5)在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冷却部是显影装置,在上述排气管内,设有捕集从上述显影装置吸引的飞散调色剂的调色剂过滤器。
(6)在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冷却部是充电装置,在上述排气管内,设有捕集从上述充电装置吸引的臭氧的臭氧过滤器。
(7)在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冷却部是显影装置以及充电装置,在上述排气管内,设有捕集从上述显影装置吸引的飞散调色剂的调色剂过滤器,以及捕集从上述充电装置吸引的臭氧的臭氧过滤器。
(8)在上述技术方案(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气手段是从外部向上述被冷却部供给空气的供气手段,上述换气风扇是供气风扇,上述换气管是供气管。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在用于由空气流冷却成像单元的换气手段的换气管内,设有用于从高压电源向被供电部供电的导电体,因此,能一边由该换气手段冷却成像单元的被冷却部,一边向被供电部供给高压,因此,能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以及投入资源量减少化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其成像单元1的构成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表示与图1的各成像单元连接的换气管状态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换气管的内部构成例的沿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换气管内的导电体和一个成像单元的连接例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仅仅表示图3所示换气管的内部构成另一例的风扇箱安装部附近的纵截面图。
图8是沿A-A线切断图7所示换气管,也包含风扇箱,从斜前侧看的立体图。
图9是用假想线表示在图8所示换气管安装过滤器场合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其成像单元1的构成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由本体100,图像读取部110,双面用运送部120构成。
在本体100内,设有作为用于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以下记为“Y、M、C、K)调色剂像的四个成像部的成像单元1Y、1M、1C、1K。
上述各成像单元1Y、1M、1C、1K分别设有感光体鼓3Y、3M、3C、3K,以及配置在各感光体鼓周围的后述的充电装置及显影装置。并且,为了在各感光体鼓3Y、3M、3C、3K表面形成各色图像,在各显影单元分别使用不同色的Y调色剂、M调色剂、C调色剂、K调色剂,除此以外构成相同。关于其结构参照图2在后文说明。
该图像形成装置是串列型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环形中间转印带5以所定张力架设在作为驱动辊的二次转印对向辊6和从动辊7之间。
在该中间转印带5的下面侧,沿着其带移动方向,顺序配置上述成像单元1Y、1M、1C、1K。
在成像单元1Y、1M、1C、1K的下方,设有图像写入单元8,用激光束对各感光体鼓3Y、3M、3C、3K表面进行曝光扫描。
再有,相对各成像单元1Y、1M、1C、1K,夹着中间转印带5,在对向位置,分别配置一次转印辊,图示省略。
又,在图1中,在图像写入单元8的后侧(里侧)的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下侧,配置换气管130,用于冷却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产生热的被冷却部,且向被供电部供给高压。关于该换气管130,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在中间转印带5的上方,为了向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显影单元补给各色调色剂,可更换地搭载调色剂瓶9Y、9M、9C、9K。
另一方面,成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作为转印材料的纸10收纳在二层供纸盒11A、11B。该各供纸盒11A、11B内的纸10由设在纸输出侧的拾取辊12A、12B中某一个一张张输出。该输出的纸10由多个运送辊对(没有图示)沿着图1用细线表示的运送路径,运送到定位辊对13。接着,由该定位辊对13在所定时间,送向二次转印辊14和二次转印对向辊6夹着中间转印带5对向的二次转印位置。
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方的运送路径,配置定影装置19,通过该定影装置19的纸由排纸用运送辊对20排出到排纸盘22上。
图像读取部110设在本体100的上部,设有稿台玻璃和可开闭的压板或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没有图示),在稿台玻璃下侧,设有由光源、光学系统以及CCD等摄像装置等构成的读取扫描装置。
双面用运送部120安装在本体100的一侧面,包括图1中用细线表示的纸运送通道,沿着该通道设置的翻转辊对15以及多个双面运送辊对16。
并且,在纸的一面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经定影装置19定影,将该纸导入,使其表面背面翻转,送出到定位辊对13。由此,也能在该纸另一面上转印调色剂图像,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双面用运送部120还安装有手工送纸盘17,载置在该手工送纸盘17的纸10也由运送辊对18送出到定位辊对13,可以在其上转印调色剂图像,形成图像。
参照图1说明通过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彩色图像场合的动作顺序概略。
该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复印装置使用场合,将复印用彩色原稿载置在图像读取部110,若按压开始键,则开始读取该原稿,根据所读取的彩色图像数据,控制器(没有图示)生成彩色印刷数据。
该图像形成装置作为打印机使用场合,计算机等主机装置通过网络连接,若接收到来自该主机装置的印刷命令以及彩色印刷用业务,则控制器据此生成彩色印刷数据。
根据上述某一种彩色印刷数据,由各成像单元1Y、1M、1C、1K以及图像写入单元8等顺序开始成像工序。
首先,由各充电装置使得各感光体鼓3Y、3M、3C、3K表面均一带电,由图像写入单元8对上述各表面进行光扫描,根据各色图像数据曝光,在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由各显影单元的各色调色剂分别对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各感光体鼓3Y、3M、3C、3K的表面分别顺序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各调色剂像。
一次转印辊(没有图示)施加偏压,通过该一次转印辊的作用,将各感光体鼓3Y、3M、3C、3K上的各色调色剂像顺序叠合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上,在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随着中间转印带5环状移动,使得该调色剂像向右方移动到二次转印位置。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拾取辊12A或12B输出供纸盒11A、11B之中某个的适合图像尺寸的纸10,由运送辊对(没有图示)运送到被夹于定位辊对13待机。
接着,由该定位辊对13在所定时间,将该纸10送向二次转印辊14和二次转印对向辊6夹着中间转印带5对向的二次转印位置。
由此,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像因施加偏压的二次转印辊14的作用,一下子转印在(二次转印)在该纸10上。
将转印有彩色调色剂像的纸10送向定影装置19,在那里施以加热及加压的定影处理送出,由排纸用运送辊对20排出到排纸盘22上。
形成黑白图像场合,根据由图像读取部110读取或从主机装置接收到的黑白图像数据,生成黑白印刷数据,仅仅使用黑色用成像单元1K作为成像单元,在感光体鼓3K表面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将其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上后,再转印到纸10。
转印材料可以是能转印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介质,除了称为纸,也可以称为例如转印纸,印刷纸,记录纸,印刷片材,记录片材等。
[成像单元的构成例]
在此,说明成像单元1Y、1M、1C、1K的构成例。上述各成像单元仅仅所使用的调色剂色不同,结构相同。于是,参照图2说明其结构例,不标注Y、M、C、K。
图2所示的成像单元1由感光体单元2以及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4构成。并且,将上述结构作为一体单元,或作为个别的单元,能相对图1所示本体100装卸。
感光体单元2包括感光体鼓3、鼓清洁装置23、没有图示的消电装置、使得感光体鼓3的表面带电的充电装置24等。感光体鼓3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驱动朝着图示顺时钟方向回转。
对充电装置24的充电辊25施加高压的充电偏压,使得该充电辊25接近感光体鼓3表面,驱动该充电辊25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回转,使得感光体鼓3表面均一带电。因此,该充电装置24也是被供电部。
作为充电装置,也可以使用使得充电刷与感光体鼓相接的装置,代替充电辊。又,也可以如电晕充电器那样,通过充电线的充电方式使得感光体鼓带电。
由充电装置24而均一带电的感光体鼓3的表面由来自图1所示图像写入单元8的激光L曝光扫描,载置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4在框体26内设有配设第一运送螺旋29A的第一剂收纳部27A,以及配设由透磁率传感器等构成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8、第二运送螺旋29B、显影辊30、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刮板31等的第二剂收纳部27B。
在第一剂收纳部27A和第二剂收纳部27B的内部,收纳由磁性载体和负带电性的调色剂构成的显影剂(没有图示)。第一运送螺旋29A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驱动回转,将第一剂收纳部27A内的显影剂沿着与纸面垂直方向从前侧向里侧运送。接着,经设在第一剂收纳部27A和第二剂收纳部27B之间的分隔壁26a连通口(没有图示),使得显影剂进入第二剂收纳部27B内。
驱动第二剂收纳部27B内的第二运送螺旋29B回转,将显影剂从图示里侧向前侧运送。运送中途的显影剂由固定在第二剂收纳部27B底部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8检测其调色剂浓度。在第二运送螺旋29B的上方,显影辊30与第二运送螺旋29B平行地配设。该显影辊30系在由非磁性管构成的显影套30b内设有磁辊30a,驱动显影套30b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回转。
由第二运送螺旋29B运送的显影剂的一部分因上述磁辊30a的磁力汲取到显影套30b的表面。并且,刮板31配设为与显影辊30的显影套30b保持所定间隙,由该刮板31限制层厚后,运送到与感光体鼓3对向的显影区域,使得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鼓3的静电潜像上。通过该附着,在感光体鼓3上形成调色剂像。
高压的显影偏压施加在该显影单元的显影辊30,因此,该显影单元4也是被供电部。
形成在感光体鼓3上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在图1所示的中间转印带5上。并且,鼓清洁装置23除去经中间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体鼓3表面的调色剂。施以清洁处理的感光体鼓3的表面由消电装置(没有图示)消电,备做形成下一图像。
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4也是被冷却部,因此,在其框体26设有通向第一剂收纳部27A的通气口35,使得该通气口35与图1所示换气管130连接。详细将在后文说明,从该通气口35通过换气管130使得显影单元4内空气换气。由此,第一剂收纳部27A内以及与其连通的第二剂收纳部27B内得到冷却,防止因第一运送螺旋29A、第二运送螺旋29B等回转部件的摩擦热,以及从图1所示定影装置19等发热部受到的热引起第一剂收纳部27A、第二剂收纳部27B内温度上升导致显影剂凝集。
[换气管的构成例和连接例]
下面,参照图3至图9说明换气管130的构成例。
图3是表示与图1的各成像单元1Y、1M、1C、1K连接的换气管130构成例的立体图。该图3是从图1后侧看的立体图,与图1左右相反。图4是表示图3所示换气管130的内部构成例的沿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图。
在图1所示本体100内,成像单元1Y、1M、1C、1K分别沿着中间转印带5的宽度方向延伸,沿着其移动方向并列平行,如图3所示安装。各成像单元1Y、1M、1C、1K如上所述,哪个都包括也作为被冷却部和被供电部的、包含充电装置的感光体单元2以及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4。
在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图3前侧的端部)设有盖部件50Y、50M、50C、50K,在其内侧形成空气室。
换气管130由分叉管部21Y、21M、21C、21K以及将其顺序集合的集合管部21构成,所述分叉管部21Y、21M、21C、21K分别与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盖部件50Y、50M、50C、50K的内侧的上述空气室连接。将内藏换气风扇37的风扇箱38与该集合管部21设为一体。由此,构成换气手段。
该换气风扇37使得空气通过换气管130内的空气流路,流通到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被冷却部的内部或外周部,进行冷却。在本例中,换气手段是从被冷却部吸引空气排气到外部的排气手段,换气风扇37是排气风扇,换气管130是排气管。
换气管130如图4所示,由各分叉管部21Y、21M、21C、21K和集合管部21在换气风扇37和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被冷却部之间,形成空气流路36Y、36M、36C、36K。
再有,在该换气管130内,沿着各空气流路36Y、36M、36C、36K设有导电体39Y、39M、39C、39K,用于从高压电源140向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被供电部供电。
在该各导电体39Y、39M、39C、39K的各分叉管部21Y、21M、21C、21K的开口端侧的端部,分别设有供电端子40Y、40M、40C、40K,该各供电端子40Y、40M、40C、40K分别通过供电端子固定部件43Y、43M、43C、43K固定在各分叉管部21Y、21M、21C、21K的内壁,从其开口端突出若干。
并且,在该换气管130的集合管部21的图4用假想线表示位置的前侧,设有内藏换气风扇37的风扇箱38。
另一方面,在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图3前侧端部,如在图5及图6卸下盖部件50作为成像单元表示那样,与被供电部连接的受电端子41定位设置。
并且,若各分叉管部21Y、21M、21C、21K的开口端部与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盖部件50内侧的空气室连通,连接换气管130定位固定,则如图5及图6所示,各供电端子40Y、40M、40C、40K与各受电端子41接触导通。
由此,能从没有图示的高压电源,通过换气管130内的各导电体39Y、39M、39C、39K,供给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被供电部,即,充电装置的充电辊25或显影单元4的显影辊30,或将高压供给双方。
若用合成树脂等的非金属绝缘材料形成换气管130,则成形性好,而且,各导电体39Y、39M、39C、39K即使没有包覆绝缘的铜或铝等线状或带状的裸导体,也能确保充分绝缘性,因此,能进一步廉价。
但是,这在本发明并不是必须条件,当供给电压比较低场合,可以用金属板等导电材料形成换气管130,这种场合,作为导电体39Y、39M、39C、39K,使用绝缘包覆的包覆铜线等。
在本实施例中,用绝缘材料形成换气管130,导电体39Y、39M、39C、39K为裸导体,如图5和图6所示,不使用连接器,通过供电端子40Y、40M、40C、40K和受电端子41压接接触,能供电。因此,当装卸成像单元1Y、1M、1C、1K时,没有必要考虑连接器装卸。又,能节约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空间,因此,能小型化。
当向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多个被供电部进行各不相同电压等的供电场合,在换气管130的各空气流路36Y、36M、36C、36K内,分别各配置多个导电体。
这种场合,若是绝缘材料制的换气管,在各空气流路内,通过突起或槽等限制间隔,配置多个裸导体,使其互相不接触,或配置绝缘包覆的多个导电体。若是导电材料制的换气管,在各空气流路内,分别配置绝缘包覆的多个导电体。
或者也可以个别形成分别配置多个导电体的空气流路。
通过由该换气管和换气风扇37构成的换气手段,从图3所示的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作为被冷却部的显影单元4,通过图2用虚线表示的通气口35,吸引空气,分别通过空气流路36Y、36M、36C、36K向外部排气,能进行冷却。
当也冷却感光体单元2的充电装置24场合,若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也形成通气口,则能通过其吸引充电装置24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各成像单元1Y、1M、1C、1K的冷却并不局限于吸引显影单元4内或感光体单元2的充电装置24内的空气使其流通进行冷却,也可以通过使得空气在上述装置的外周部流通进行冷却。这种场合,可以通过从各成像单元1Y、1M、1C、1K间的各间隙吸引空气等,使得各间隙的空气流通。
下面参照图7至图9说明换气管的其他构成例。
图7是仅仅表示换气管的内部构成另一例的风扇箱安装部附近的纵截面图。图8是沿图7的A-A线切断图7所示换气管,也包含风扇箱,从斜前侧看的立体图。图9是用假想线表示在图8所示换气管安装过滤器场合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
在上述图中,与图1通用部分标以相同符号,说明省略。
在图7所示换气管130中,与图4所示例不同在于,在形成换气管130内的各空气流路36Y、36M、36C、36K的壁面,设有作为限制手段的突条42,用于使得各导电体39Y、39M、39C、39K沿着各空气流路保持。
该突条42也设在换气管130的没有表示在图7的部分,尤其,收纳各导电体39Y、39M、39C、39K的空气流路36Y、36M、36C、36K沿着靠近改变角度(弯曲)部分的内壁面设置,在其内壁面和突条42之间,限制各导电体39Y、39M、39C、39K。
作为限制手段的全部突条42能与合成树脂的换气管130的壁面成形为一体。
在该换气管130的集合管部21的一方的平面侧,如图8所示,一体形成风扇箱38,全部空气流路36Y、36M、36C、36K在该风扇箱38内部开放。图3所示换气风扇37安装在该风扇箱38内。
在该风扇箱38的下部设有分隔板44,分隔收纳换气风扇37的空间和通过各导电体39Y、39M、39C、39K导向外部的空间。
在该分隔板44,形成用于使得导电体通过的四个切口部44a。并且,来自各空气流路36Y、36M、36C、36K的导电体39Y、39M、39C、39K通过分隔板44的各切口部44a,导向其下侧的空间,从该空间导出到管外,与没有图示的高压电源连接。
在图8中,空气流路36K的设有导电体39K的部分,以及风扇箱38的导电体39K通过的部分被切取,因此,没有图示。
在该换气管130的风扇箱38内,在分隔板44的上部的空气流路36Y、36M、36C、36K和换气风扇37之间的位置,如图9假想线所示,可以设置各种过滤器45。
当由换气手段冷却的被冷却部是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4场合,该过滤器45可以设为调色剂过滤器,捕集由换气风扇37和换气管130从显影单元4吸引的飞散调色剂。
由此,当吸引显影单元4内的空气时,即使吸引该空气以及飞散调色剂,该飞散调色剂在风扇箱38内也捕集在作为过滤器45的调色剂过滤器,不会排出,因此,不用担心污脏图像形成装置内或机外。
又,当由换气手段冷却的被冷却部是感光体单元2的充电装置24场合,可以将过滤器45设为臭氧过滤器,捕集从充电装置24吸引的臭氧。
由此,即使与空气一起吸引在充电装置24内因放电而产生的臭氧,该臭氧在风扇箱38内也捕集在作为过滤器45的臭氧过滤器,不会排出,因此,不用担心臭氧飞散到机外,影响健康。
当由换气手段冷却的被冷却部是显影单元4以及充电装置场合,可以叠加上述调色剂过滤器和臭氧过滤器接地,作为过滤器45。
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形态,用绝缘材料形成构成冷却手段的换气管130,在其各空气流路36Y、36M、36C、36K内设置裸导体,作为供电用导电体39Y、39M、39C、39K。因此,由该导电体39Y、39M、39C、39K进行高压供电场合,能在换气管130内确保用于维持裸导体和其周围存在的各种部件的绝缘性必要的空间。
因此,能一边并设冷却手段和高压供电手段,一边实现装置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换气手段是从成像单元的被冷却部吸引空气向外部排气的排气手段,换气风扇37是排气风扇,换气管130是排气管。
但是,换气手段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从外部向被冷却部供给空气的供气手段,这种场合,换气风扇成为供气风扇,换气管成为供气管。
本发明只要是包括设有被冷却部和被供电部的成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不管什么样的图像形成装置都能适用。因此,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那样的串列型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其他中间转印方式或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黑白打印机,将图像读取部设在上述装置的某一种装置的复印机,传真机,组合上述功能的数字式复合机等各种图像形成装置。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有被冷却部和被供电部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由换气风扇和换气管构成的换气手段,所述换气风扇用于使得空气流通到上述被冷却部的内部或外周部,进行冷却,所述换气管在该换气风扇和上述被冷却部之间形成空气流路;
在上述换气管内,沿着上述空气流路,设有用于从高压电源向上述被供电部供电的导电体,在上述被供电部,设有受电端子,在上述导电体一端,设有与上述受电端子接触的供电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气管用绝缘材料形成,上述导电体是没有被绝缘包覆的裸导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换气管内,设有限制手段,用于使得上述导电体沿着上述空气流路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气手段是从上述被冷却部吸引空气向外部排气的排气手段,上述换气风扇是排气风扇,上述换气管是排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冷却部是显影装置,在上述排气管内,设有捕集从上述显影装置吸引的飞散调色剂的调色剂过滤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冷却部是充电装置,在上述排气管内,设有捕集从上述充电装置吸引的臭氧的臭氧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冷却部是显影装置以及充电装置,在上述排气管内,设有捕集从上述显影装置吸引的飞散调色剂的调色剂过滤器,以及捕集从上述充电装置吸引的臭氧的臭氧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气手段是从外部向上述被冷却部供给空气的供气手段,上述换气风扇是供气风扇,上述换气管是供气管。
CN201210322211.8A 2011-09-09 2012-09-03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98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7669 2011-09-09
JP2011197669A JP2013057913A (ja) 2011-09-09 2011-09-0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8928A true CN102998928A (zh) 2013-03-27
CN102998928B CN102998928B (zh) 2016-02-10

Family

ID=47829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221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98928B (zh) 2011-09-09 2012-09-0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64567A1 (zh)
JP (1) JP2013057913A (zh)
CN (1) CN10299892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2866A (zh) * 2015-11-19 2017-06-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捕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885423A (zh) * 2017-02-20 2018-11-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通道单元
CN109683458A (zh) * 2017-10-05 2019-04-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683454A (zh) * 2017-10-19 2019-04-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0214B2 (ja) * 2012-03-30 2016-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2911B2 (ja) 2012-05-17 2017-10-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状態判定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状態判定方法及び状態判定プログラム
US9170561B2 (en) * 2013-01-25 2015-10-27 Ricoh Company, Ltd.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981897B2 (ja) * 2013-08-27 2016-08-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93777B2 (en) * 2014-02-07 2021-01-19 James Gross Cooking grill ignition system
JP6662084B2 (ja) * 2016-02-18 2020-03-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送風管、送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75624B2 (ja) * 2018-09-28 2022-05-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54656A (ja) 2021-10-04 2023-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42277A (ja) 2022-03-24 2023-10-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6635A (ja) * 2000-10-12 2002-07-12 Kyocera Mita Corp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21889A (zh) * 2005-02-16 2006-08-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1046653A (zh) * 2006-03-30 2007-10-0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1145024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株式会社理光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2010039175A (ja) * 2008-08-05 2010-02-18 Ricoh Co Ltd 排熱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9602B2 (ja) * 2000-01-31 2003-03-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99167B1 (ko) * 2003-06-14 2006-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롤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8096944A (ja) * 2006-09-12 2008-04-24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49879B1 (en) * 2008-11-18 2009-06-23 Xerox Corporation Modular snap-together electrical and air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6635A (ja) * 2000-10-12 2002-07-12 Kyocera Mita Corp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21889A (zh) * 2005-02-16 2006-08-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1046653A (zh) * 2006-03-30 2007-10-0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1145024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株式会社理光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2010039175A (ja) * 2008-08-05 2010-02-18 Ricoh Co Ltd 排熱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2866A (zh) * 2015-11-19 2017-06-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捕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66B (zh) * 2015-11-19 2019-12-3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捕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885423A (zh) * 2017-02-20 2018-11-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通道单元
CN108885423B (zh) * 2017-02-20 2021-05-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通道单元
CN109683458A (zh) * 2017-10-05 2019-04-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683458B (zh) * 2017-10-05 2021-10-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683454A (zh) * 2017-10-19 2019-04-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683454B (zh) * 2017-10-19 2021-12-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8928B (zh) 2016-02-10
US20130064567A1 (en) 2013-03-14
JP2013057913A (ja) 201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892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363398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2957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n impurity collecting device associated with registration rollers
US8682205B2 (en) Cooling device, cool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1934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535399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EP2565724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97782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2745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ir supply device for blocking infiltration of outside air
US7424246B2 (en) Toner imaging machine having an external fusing module
CN10207325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36233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5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92189C (zh) 成像设备
US2012032133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211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053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59973A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315012A1 (en) Duc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895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detachable process unit and a positioning member
US84728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077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87566B2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US20210234984A1 (e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22448A (ja) 用紙除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