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6296B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6296B
CN102996296B CN201110281111.0A CN201110281111A CN102996296B CN 102996296 B CN102996296 B CN 102996296B CN 201110281111 A CN201110281111 A CN 201110281111A CN 102996296 B CN102996296 B CN 102996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ox body
vehicle
air
motor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11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6296A (zh
Inventor
苏清龙
李清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811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96296B/zh
Priority to CO12138310A priority patent/CO6870002A1/es
Priority to US13/599,106 priority patent/US891948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996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6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6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6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62M7/04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below the fra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2Motorcycles; All-terrain vehicles, e.g. quads, snowmobiles; Small vehicles, e.g. forkli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其具有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不仅不另外占用摩托车内部所必须确保的有限空间,且能确实有效地防止各种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本发明的摩托车包含:车体框架,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引擎单元,其产生驱动摩托车的动力;座垫部,其用以供骑乘者乘坐;收纳箱,其设置于座垫部的下方;燃料箱,其用以储存供引擎单元所需的燃料;空气滤清器,其设置于引擎单元的上方,用以过滤引擎单元所需的空气,且具有用以导入空气的进气管;其中燃料箱设置于座垫部的下方且位于收纳箱的前方,且燃料箱固定于车体框架上,进气管从空气滤清器朝向燃料箱与收纳箱之间延伸而使其进气口位于燃料箱与收纳箱之间的空间中。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引擎用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引擎为摩托车动力的来源,引擎需要有空气以进行燃烧,因此在其上游端设置有燃料喷射装置或化油器以适当地提供引擎所需的混合气(空气与燃料的混合)而在汽缸内进行燃烧,而为了要配合引擎在惰速、低速、高速等各种不同的环境与因素,必须通过燃料喷射装置或化油器适时地供给引擎适当的混合气。然而摩托车行车的外界环境中的空气,经常会夹带许多泥水或尘埃,这些杂质如被吸入引擎内,可能会导致引擎燃烧效率不佳,甚至可能会造成引擎损害。因此为了解决此问题,一般在摩托车的引擎的进气构造中,均会设置空气滤清器,以先行将空气中的上述各种杂质加以过滤,之后才将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进气歧管经由燃料喷射装置或化油器导入引擎内,以便进行燃烧。
空气滤清器均具有进气口,用以将外界的空气导入空气滤清器内。图7显示习知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131的进气构造的示意图,所述空气滤清器131配置在摩托车的引擎单元上方。如图7所示,习知的引擎的进气构造中,其进气口132由空气滤清器131的主体前端直接朝向车辆前方设一开口而形成,因此行车时容易吸入由前方而来的泥水或尘埃。且由于进气口132离地面较近,并且是设置于靠近车辆后轮处,因此行车时,从地面溅起的泥水或尘埃等杂质极容易随同空气一起被吸入空气滤清器内,尤其是为车辆行经积水路段时泥水等容易经由进气口溅入空气滤清器内。在先前的引擎的进气构造中,为了解决此问题,在进气口的上、下侧处或其周围增设遮蔽构件133,以防止各种杂质经由进气口侵入空气滤清器131的内部。但在此种构造中,必须在进气口处另外增设遮蔽构件133,由于空气滤清器131是设置在车身后半部骨架下方处,所述处设置有摩托车的车体框架、包含曲轴箱及传动箱的引擎单元、导管及后挡泥板等等的构件,因此所述处的配设空间极为有限。因此习知在空气滤清器131的进气口312处另增设此遮蔽构件133,结果将造成另外占用较多的空间,致使摩托车的设计变得复杂,而且并因而导致车体的大型化。此外,由于所述处接近摩托车的后轮,因此在摩托车高速前进时,后轮所溅起的泥水或尘埃等杂质仍容易避开遮蔽构件而由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造成空气滤清器仍有可能会吸入杂质。
针对此类的问题,习知的技术中有不采用于进气口处另外增设遮蔽构件的构造者。请参考图8,图8是显示另一习知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习知的进气构造是将空气滤清器100设置于摩托车引擎上方的收纳箱104后方处,并通过螺栓等锁固元件或焊接将空气滤清器100固定于左右两侧车架101及横向管102上。接着,在横向管102上方处,于空气滤清器100上端设置朝向车辆方向的后方开口的进气口103。
然而,在如图8所示的习知的引擎用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中,其进气口103是朝向车辆方向后方开口,且设置位置接近后轮,因而在车辆高速前进时,后轮后侧上部所夹带的泥水或尘埃等杂质会在后轮快速旋转下朝向前上方喷溅,使得进气口103仍存在有可能会吸入不少杂质的忧虑。此外,由于将空气滤清器100设置于摩托车的置物箱104的后方,因此置物箱104受到压迫而造成置物箱104可收容的空间缩小。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习知的摩托车引擎用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业界以及骑乘者均渴望能获得有效的改善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杂质容易进入空气滤清器中而影响车辆引擎性能的问题。
但就摩托车来说,其车辆内部空间本已非常有限,且在追求轻量化及小型化的趋势下,能够设置有效防止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的遮蔽构件的空间更受到限制,因此要在摩托车上设置良好的进气构造,一方面要求不另外占用摩托车内部有限空间,一方面要求能确实有效地防止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而可保持引擎耐久的优异性能,绝非易事。因此在欲求两全的情况下,长久以来业界设计制造者尚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此,本发明的发明人针对上述存在于摩托车中的上述习知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中的问题,苦心思考并长久致力于研发之后而提出崭新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具有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不仅不另外占用摩托车内部所必须确保的有限空间,且能确实有效地防止各种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以响应于骑乘者对于引擎寿命及使用性能的要求。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第1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一种摩托车,其包含:车体框架,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引擎单元,其悬置于所述车体框架上并产生驱动车辆的动力;座垫部,其由上述车体框架所支撑,其用以供骑乘者乘坐;收纳箱,其设置于上述座垫部的下方;燃料箱,其用以储存供上述引擎单元所需的燃料;左右侧车盖,其设置于车辆左右侧,且从侧方遮盖上述收纳箱的至少一部分;空气滤清器,其设置于上述引擎单元上方,用以过滤上述引擎单元所需的空气,且具有用以导入空气的进气管;其中上述燃料箱设置于上述座垫部的下方且位于上述收纳箱的前方,且上述燃料箱固定于上述车体框架上,上述进气管从上述空气滤清器朝向上述燃料箱与上述收纳箱之间延伸而使其进气口位于上述燃料箱、上述收纳箱与上述左右侧车盖所包围的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通过使上述燃料箱位于上述收纳箱的前方且固定于上述车体框架上,上述进气管从上述空气滤清器朝向上述燃料箱与上述收纳箱之间延伸而使其进气口位于上述燃料箱、上述收纳箱与上述左右侧车盖所包围的空间中,因此不需在空气滤清器附近的配设空间极为有限之处保留设置遮蔽构件所需的空间,同时在不需要将空气滤清器移到压迫收纳箱收纳空间之处的情形下,可利用上述燃料箱与上述收纳箱之间的空间配置上述进气管。且上述燃料箱与上述收纳箱之间的空间远离后车轮,更能确实地防止各种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提升引擎的寿命及确保其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第2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根据第1个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其中上述车体框架包含分别位于车辆的左右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车架及连接上述左右侧车架且由上述左右侧车架所支持的横向支架,上述燃料箱固定于上述横向支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在上述车体框架中包含连接上述左右侧车架且由上述左右侧车架所支持的横向支架,可更容易且稳定地将上述燃料箱固定于上述横向支架上。
本发明的第3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根据第2个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其中其进一步具有固定于上述横向支架的盒体,上述进气管由上述盒体所支持,且上述进气口是开口于上述横向支架与上述盒体之间的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通过上述盒体支持上述进气管,并使上述进气口开口于上述横向支架与固定于上述横向支架的上述盒体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可使上述进气口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且利用上述横向支架与上述盒体的遮蔽,而更能确实地防止各种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
本发明的第4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根据第3个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其中上述盒体形成为上方具有俯视车辆时与上述横向支架的至少一部分形状大致对应的开放面的形状,且上述横向支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以通气的通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通过将上述盒体形成为上方具有俯视时与上述横向支架的至少一部分形状大致对应的开放面的形状,可形成更容易将上述盒体固定于上述横向支架的构造,且更容易形成下面及侧面更封闭的空间,而仅利用上述横向支架上形成的通气孔导入空气,因此更能确实地防止由下方而来的各种杂质由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
本发明的第5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根据第4个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其中上述盒体与上述横向支架的形状形成为俯视车辆时的其车辆左右两侧的左右端部较宽,而中间部较窄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将上述盒体与上述横向支架形成为上述的形状,因此可一方面在较宽的左右两端部开设用以固定上述燃料箱后端的固定孔,一方面则将上述横向支架的中间部设计为较窄的形状以减轻其重量。
本发明的第6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根据第1个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其中其进一步具有固定在收纳箱上的盒体,上述进气管由上述盒体所支持,且上述进气口是开口于上述盒体内的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通过在收纳箱上固定支持上述进气管的盒体,并使上述进气口开口于上述盒体内的空间中,因此可使上述进气口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且利用上述盒体的遮蔽,而更能确实地防止各种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
本发明的第7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根据第1个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其中其进一步具有固定在左右侧车盖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盒体,上述进气管由上述盒体所支持,且上述进气口是开口于上述盒体内的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通过在左右侧车盖中的至少一者上固定支持上述进气管的盒体,并使上述进气口开口于上述盒体内的空间中,因此还可使上述进气口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且利用上述盒体的遮蔽,而更能确实地防止各种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
本发明的第8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根据第3到7中任一个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其中其进一步具有设置于上述盒体后方而从上述盒体垂挂而下的防尘胶垫。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通过在上述盒体后方设置从上述盒体垂挂而下的防尘胶垫,因而更能确实地防止由后轮所溅起的杂质进入上述盒体与上述横向支架之间的空间,此外,通过采用软质材料的垫片,可容易将上述防尘胶垫设置于摩托车内部所设置的各构件之间的有限空间内,不会排挤到其它构件的设置空间或收纳箱的收纳空间。
本发明的第9个技术方案的发明,是根据第3到7中任一个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其中上述盒体中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肋板。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在上述盒体中形成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肋板,因此即使以轻量材质制造上述盒体,也可确保上述盒体的必要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将本发明的摩托车的部分零件等拆下后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燃料箱的固定构造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进气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进气构造中的防尘胶垫的示意图。
图7显示习知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显示另一习知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发明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摩托车1的车体框架1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1包含左右方向把手2、车盖3、前轮4、脚踏板5、摇摆式引擎单元6、后轮7、座垫部8、左右侧车盖9等主要构件。其中,摇摆式引擎单元6包含汽缸(图中未示)以及用以将引擎所产生的动力传递到后轮7的变速器(图中未示),其悬置于车体框架10上并产生驱动摩托车1的动力。
此外,图1中虽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摩托车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应用于摩托车,也可为其它型式的摩托车,如手动档摩托车及动力车辆上,而将本发明的引擎的进气构造应用于手动档摩托车或动力车辆的车体框架的适当处,也能完成本发明并获致本发明的功效。其中,动力车辆为例如ATV(All-terrain vehicles,全地形车辆)及雪地机动车辆等。
又,图2中显示了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车盖3、左右侧车盖9、座垫部8及其它部分零件等拆下后的车体框架10的型态。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车体框架10包含支持左右方向把手2的头管11、从头管11的下方大致向车辆后下方倾斜地延伸的前框架12、大致从前框架12的底部起分别在车辆的左右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并列地朝向车辆后侧延伸的左右侧车架13、连接左右侧车架13且由左右侧车架13所支持的横向支架30,横向支架30大致呈门框形。
又,左右侧车盖9分别设置于摩托车1的左右侧,而分别从侧方包覆摩托车1的左右侧。其中左右侧车架13包含用以支撑脚踏板5的脚踏部框架16及从脚踏部框架13向摩托车1的后上方倾斜地延伸的上升段框架17以及从上升段框架17向摩托车1的后方延伸而支持座垫部8的座垫部轨架18。此外,在上升段框架17的大致中央部分又设置有大致呈门框形而朝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突伸出去的突伸框架14。在本实施例中,将横向支架30设置于上升段框架17与突伸框架14的结合处,可容易设置横向支架30且使其得到稳定的支撑。此外,通过设置突伸框架14,可进一步借其保护设置于其后方的车体内部的燃料箱21及其它内部构件。
此外,头管11在其下端可转动地枢设有一对前叉19,一对前叉19共同地可旋转地支持前轮4。而在车体框架10的左右侧车架13之间,还可增设倒立门形托架15,倒立门形托架15除可承受来自车辆左右两侧的冲击力而增加车体框架10的整体强度外,还可支撑设置于其上的收纳箱20并加以保护。
引擎单元40是产生驱动摩托车1的驱动力的动力单元。引擎单元40在摩托车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由车体框架10所支撑,其产生传达到后轮7的驱动力进而驱动摩托车1。引擎单元40所产生的驱动力通过传动器41传达到后轮7,而行车时,后轮7可与引擎单元40一起以车体框架10上的支撑点为支点而上下地摇摆。
本发明的摩托车1进一步具有电子控制式的燃料喷射装置50,其包含节流阀及喷油嘴,燃料喷射装置50是接收由空气滤清器60的送气管62而来的过滤后的空气而由节流阀加以调节将送入引擎的空气量,之后空气进入进气歧管,并通过行车计算机等的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设于进气歧管上的喷油嘴对进气歧管中提供适当的燃料,以与进气歧管中的空气混合,再将混合后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供应到引擎单元40的装置。此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使用化油器的装置,而不限于电子控制式的燃料喷射装置。
接着请参阅图3,图3是显示将本发明的摩托车1的部分零件等拆下后的部分示意图。图3中为了便于显现出空气滤清器60的进气管61的设置空间关系,因此未显示出横向支架30。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摩托车1的座垫部8的下方配置有收纳箱20,其可用以收容安全帽或其它物品。收纳箱20设置于座垫部8的下方,而由车体框架10所支持。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摩托车1的燃料箱21也设置于座垫部8的下方,且配置于收纳箱20的前方。
如图3所示,在车辆侧视时,由座垫部轨架18、突伸框架14与座垫部8所包围的空间用以配置左右侧车盖9,于本实施例中,左右侧车盖9形成为当配置于上述空间时,在车辆侧视时,可分别由摩托车1的左右侧遮盖收纳箱20的至少一部分及燃料箱21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遮盖后述的进气管61的进气口63。
在本实施例中,收纳箱20的前端面201形成为在侧视车辆时由上端朝向车辆的后下方倾斜到下端的形状,借此可在收纳箱20与燃料箱21之间形成侧视车辆时上方较窄而下方较宽的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可便于从下方将空气滤清器60的进气管61延伸进入及将后述的盒体70设置于所述三角形状空间中。此外,还可将收纳箱20的前端面201形成为例如侧视车辆时由上端朝向车辆的下方延伸到大致盒体70上方后,再于盒体70上方转向车辆后方延伸而呈阶梯状,以进一步增大收纳箱20的收纳空间。
接着请参阅图4,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摩托车1的燃料箱21的固定构造示意图,其是将图3中的座垫部8及收纳箱20拆下后而从后上方观察燃料箱21的固定构造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燃料箱21经由横向支架30的支持而被支持于车体框架10上。具体来说,燃料箱21沿主体的周方向具有接合突缘210,而在后端的接合突缘210上的车辆的左右侧较为突出的两处分别形成有固定孔212。另一方面,横向支架30上则对应所述两个固定孔212也形成有两个固定孔(图中未示),通过螺栓穿过两处固定孔212及横向支架30的两个对应的固定孔后再以螺帽锁定,即可将燃料箱21固定于横向支架30上。此外,还可以焊接的方式将燃料箱21固定于横向支架30上。燃料箱21的前端部分则由突伸框架14所支撑。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引擎的进气构造中,用以过滤引擎单元40所需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60设置于引擎单元40的上方处。在本发明中,空气滤清器60设置成恰可由引擎单元40所支撑的位置,而固定于引擎单元40上,但空气滤清器60的固定位置不限于此种由引擎单元40所支撑的构造,还可配合摩托车1整体的设计需要而将空气滤清器60设置于车体上其它地方,例如可将空气滤清器60配置于靠近车体框架10的上升段框架17处而通过上升段框架17来支撑空气滤清器60。而空气滤清器60则可配合上升段框架17的倾斜方向,而形成为在侧视车辆时前端向车辆后上方倾斜的形状,以有效地利用摩托车1的设置空间。
空气滤清器60具有用以将空气导入空气滤清器60内部加以过滤的进气管61,以及连接空气滤清器60及燃料喷射装置50而将过滤后的清洁空气送到燃料喷射装置50的送气管62。而空气滤清器60内部设有过滤单元(图中未示),以将从外部导入的空气中的杂质去除。此外,空气滤清器60还可设置排水口64,例如设置于空气滤清器60的底部,以将空气滤清器60内部的空气中凝结的水分排出。
在本发明中,空气滤清器60的进气管61设置成从空气滤清器60朝向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的空间延伸而使其进气口位于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气滤清器60的进气管61从空气滤清器60的前端部分大致朝向车辆的前上方延伸一段距离达到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的空间的下方后,再大致朝向车辆的上方而进入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的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而使进气管61的进气口63位于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的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的下半部。由于左右侧车盖9分别从摩托车1的左右两侧遮蔽收纳箱20及燃料箱2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可遮盖进气管61的进气口63。通过此构成,可形成一个大致封闭的空间,而可使进气管61的进气口63恰好位于由燃料箱21、收纳箱20与左右侧车盖9所包围的空间中,借此可减少泥水或尘埃经由进气口63被吸入引擎单元40内。
进气管61虽可使用塑料制管而形成为如上述的延伸方向的形状,但优选地为采用称为蛇管的可变形的柔性管,由于蛇管具有柔性,因此可容易将蛇管制的进气管61作如上述的延伸配置,且在车辆行走时,尤其是在颠簸的路面行走时,更能响应于车体的震动以及摇摆式引擎单元40与后轮7的摇摆而作伸缩或变形,增加引擎的进气构造的耐久性。
接着,请参阅图5,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引擎用的空气滤清器进气构造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进气构造中可进一步设置盒体70,盒体70上开设有孔径与进气管61的管径大致相同的孔71,而将盒体70以包围进气管61的进气口63的方式设置于进气管61的前端,使进气口63与盒体70的孔71结合而开口于盒体70内的空间。借此,盒体70也与进气口63同样地位于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的空间中。
又,盒体70可以例如焊接、粘着或螺栓等方式将盒体70从下方与横向支架30结合而固定于横向支架30上。此时,进气管61的进气口63即开口于横向支架30与盒体70之间的空间中。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的方式,在横向支架3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各形成螺孔32,并在盒体7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的对应处各形成螺孔72,再通过螺栓螺合,即可确实且便利地将两者结合。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架3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右侧的螺孔32形成于门框形横向支架30的右侧顶面部,螺孔72则形成于盒体70的右侧顶面部,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中在盒体7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左侧上开设孔71,因此将螺孔72形成于盒体70的左侧侧面部,而横向支架3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左侧的螺孔32也对应地形成于门框形横向支架30的左侧侧面部。但不限于此,还可变更孔71的设置位置,而将螺孔32与螺孔72对应地均形成于各自的顶面部或各自的侧面部。
本发明通过上述构成,通过将进气管61从空气滤清器60朝向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延伸而使其进气口63位于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的空间,因此可在不压迫收纳箱20的收纳空间的情形下,有效地利用燃料箱21与收纳箱20之间的空间配置进气管61的进气口63,由于所述处空间远离摩托车1的后轮7,因此即使在车辆高速前进时,由后轮所喷溅的泥水或尘埃等杂质也难以到达所述处,因而能确实地防止各种杂质由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尤其是又在进气管61的前端设置包围进气口63的盒体70,并将盒体70固定于横向支架30上而使进气口63开口于盒体70内的空间的构成时,可进一步使进气口63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且通过横向支架30与盒体70遮蔽来自他处的杂质,更有效地防止杂质由进气口进入。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可如上所述将盒体70固定于横向支架30上之外,还可将盒体70固定在收纳箱20上,或固定在左右侧车盖9中的一者或两者上。更具体来说,可在盒体7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即面向收纳箱20的一侧设置例如挂钩的卡合部,而在收纳箱20的对应处设置可供所述挂钩卡止的卡止部,或是在盒体7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侧,即面向左右侧车盖9的左右侧中的一侧或左右两侧,设置例如挂钩的卡合部,而在左右侧车盖9的对应处设置可供所述挂钩卡止的卡止部,以将盒体70固定在收纳箱20上,或固定在左右侧车盖9中的一者或两者上,也可获致使进气口63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且有效地防止杂质由进气口进入的功效。
此外,由于盒体70大致形成为车辆左右方向的长度宽而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形状,因此可在盒体70中另形成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肋板73,以加强盒体70的强度,因此即使为减轻整体重量而以轻量材质制造盒体70的情形时,其也不容易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为可将盒体70的形状形成为上方具有在俯视车辆时与横向支架30的至少一部分形状大致对应的开放面的形状,通过盒体70与横向支架30两者之间的大致对应形状的配合,即可将进气口63所开口的盒体70与横向支架30之间的空间形成为一个大致封闭的空间。之后,再于横向支架30上形成至少一个用以通气的通气孔31,通气孔31可用以使盒体70与横向支架30之间的大致封闭的空间与外界空气连通,而使外界空气能经由通气孔31进入所述封闭的空间内之后,经由进气口63进入进气管61,再被导入空气滤清器60内。
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是将盒体70与横向支架30的俯视车辆时的形状形成为在车辆左右两侧的左右端部较宽,而中间部较窄的形状。通过将横向支架30形成为如此的形状,即可一方面在较宽的左右两端部开设用以与燃料箱21后端的固定孔212对应的两个固定孔,一方面则将横向支架30的中间部设计为较窄的形状以减轻其重量。
本发明通过上述构造,通过将横向支架30与盒体70结合侧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对应的形状,即可将进气口63所开口的盒体70与横向支架30之间的空间形成为一个大致封闭的空间,而通过横向支架30上形成的通气孔31导入空气,因此更能确实地防止由下方而来的各种杂质由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内。
此外,在横向支架3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可设置由海绵或橡塑料所制的衬垫74,如此,在盒体固定于车体框架10后,通过衬垫74可消除横向支架30与盒体之间可能产生的缝隙。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进气构造中的防尘胶垫75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在盒体7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进一步设置防尘胶垫75。防尘胶垫75采用由橡胶制成的薄片状体,以垂挂的方式设于盒体70的后端而从盒体70垂挂而下。由于防尘胶垫75是由橡胶制成的薄片状体,因此可响应于摩托车1内部空间形状变形挠曲,而容易设置在盒体70后下方的摩托车1内部有限而复杂的空间中,不会排挤到其它构件的设置空间或收纳箱20的收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于盒体70的后端形成多个扁头凸柱76,利用这些扁头凸柱76可将防尘胶垫75容易地勾挂于盒体70的后端。此外,还可设置挂钩取代扁头凸柱76或以粘着或打钉的方式将防尘胶垫75设置于盒体70。
本发明通过在盒体70的后端增设防尘胶垫75,更能有效地阻隔由后轮所溅起而由车辆后方来的各种杂质,更能防止杂质由进气口进入。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出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范围,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改,并为以上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摩托车,其包含:
车体框架,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引擎单元,其悬置于所述车体框架上并产生驱动车辆的动力;
座垫部,其由上述车体框架所支撑,用以供骑乘者乘坐;
收纳箱,其设置于上述座垫部的下方;
燃料箱,其用以储存供上述引擎单元所需的燃料;
左右侧车盖,其设置于车辆左右侧,且从侧方遮盖上述收纳箱的至少一部分;
空气滤清器,其设置于上述引擎单元上方,用以过滤上述引擎单元所需的空气,且具有用以导入空气的进气管;
其中上述燃料箱设置于上述座垫部的下方且位于上述收纳箱的前方,且上述燃料箱固定于上述车体框架上,上述进气管从上述空气滤清器朝向上述燃料箱与上述收纳箱之间延伸而使其进气口位于上述燃料箱、上述收纳箱与上述左右侧车盖所包围的空间中;
上述车体框架包含分别位于车辆的左右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车架及连接上述左右侧车架且由上述左右侧车架所支持的横向支架,上述燃料箱固定于上述横向支架上;
上述进气口位于上述燃料箱、上述收纳箱、上述左右侧车盖、与上述横向支架所包围的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其进一步具有固定于上述横向支架的盒体,上述进气管由上述盒体所支持,且上述进气口是开口于上述横向支架与上述盒体之间的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上述盒体形成为上方具有俯视车辆时与上述横向支架的至少一部分形状大致对应的开放面的形状,且上述横向支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以通气的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中上述盒体与上述横向支架的形状形成为俯视车辆时其车辆左右两侧的左右端部较宽,而中间部较窄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其进一步具有固定在收纳箱上的盒体,上述进气管由上述盒体所支持,且上述进气口是开口于上述盒体内的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其进一步具有固定在左右侧车盖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盒体,上述进气管由上述盒体所支持,且上述进气口是开口于上述盒体内的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其进一步具有设置于上述盒体后方而从上述盒体垂挂而下的防尘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其中上述盒体中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肋板。
CN201110281111.0A 2011-09-16 2011-09-16 摩托车 Active CN102996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1111.0A CN102996296B (zh) 2011-09-16 2011-09-16 摩托车
CO12138310A CO6870002A1 (es) 2011-09-16 2012-08-15 Motocicleta
US13/599,106 US8919480B2 (en) 2011-09-16 2012-08-30 Motorcy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1111.0A CN102996296B (zh) 2011-09-16 2011-09-16 摩托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6296A CN102996296A (zh) 2013-03-27
CN102996296B true CN102996296B (zh) 2015-07-01

Family

ID=4787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1111.0A Active CN102996296B (zh) 2011-09-16 2011-09-16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19480B2 (zh)
CN (1) CN102996296B (zh)
CO (1) CO68700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7623B2 (ja) * 2012-09-03 2016-08-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179178B2 (ja) * 2013-05-09 2017-08-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CN109026459B (zh) * 2017-06-08 2022-08-16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轮车辆的空气滤清器组件
JP6612304B2 (ja) * 2017-11-15 2019-1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14294135B (zh) * 2022-01-05 2023-04-07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1953B2 (ja) * 1993-10-08 2004-05-3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3836665B2 (ja) * 2000-09-06 2006-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3054469A (ja) * 2001-08-08 2003-02-2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防水構造
JP2003176762A (ja) 2001-09-27 2003-06-27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噴射エンジンの燃料ホース取付構造
JP4453303B2 (ja) * 2003-08-28 2010-04-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自動二輪車
CN2795464Y (zh) * 2005-05-13 2006-07-12 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摩托车空气滤清器的入气口装置
JP4871107B2 (ja) * 2006-12-06 2012-02-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002351B2 (ja) * 2007-06-28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086056B2 (ja) * 2007-12-27 2012-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触媒配置構造
JP4918527B2 (ja) * 2008-06-20 2012-04-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030914B2 (ja) * 2008-09-29 2012-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取付け構造
JP5399168B2 (ja) * 2009-08-25 2014-01-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19480B2 (en) 2014-12-30
US20130068551A1 (en) 2013-03-21
CN102996296A (zh) 2013-03-27
CO6870002A1 (es)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24354A1 (en) Vehicle
US20220316579A1 (en)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off-road vehicle
CN102996296B (zh) 摩托车
US8851557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88968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US8302726B2 (en)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US20100307852A1 (en) Two-wheeled vehicle
JP4574415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0400827C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JP609317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TWI574870B (zh) 跨騎型車輛之吸氣構造
CN105579337A (zh) 跨骑型车辆
US10406903B2 (en) Vehicle
TWI570005B (zh) 跨坐型車輛之電氣零件安裝構造
EP2824023B1 (en) Motorcycle
US11092121B2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11148685B (zh)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US20170088226A1 (en) Saddle-ride vehicle
TWI542782B (zh) locomotive
JP3582295B2 (ja) キャブオーバ型車両のアクセルケーブル配索構造
JP2019131070A (ja) 吸気構造
JP2020084801A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