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2736A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2736A
CN102982736A CN2012102121872A CN201210212187A CN102982736A CN 102982736 A CN102982736 A CN 102982736A CN 2012102121872 A CN2012102121872 A CN 2012102121872A CN 201210212187 A CN201210212187 A CN 201210212187A CN 102982736 A CN102982736 A CN 102982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hole
framework
display device
rear portion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21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82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2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6Fix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后外壳,所述后外壳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在其周边部包括多个第一螺纹孔;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前部、侧部、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后部内的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前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的周边部,所述侧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所述后部覆盖所述后外壳的周边部,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交替配置;以及背面板,所述背面板覆盖所述框架的后部和所述后外壳,并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应的第三螺纹孔。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电视。
背景技术
关于包括电视的显示设备,已进行厚度的减小和框架宽度的减小。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97974中,通过采用在剖面上具有L形的夹具来促进厚度的减小,所述夹具由L形的一条边保持显示面板部的显示面的外周侧,并将显示面板夹在L形的另一条边和面板机架部之间。另一方面,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9-42537中,为了减小框架宽度,在前机壳的侧面上提供爪钩,以利用该爪钩将前机壳钩在边框(bezel)外侧上。
但是,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97974中,由于将夹具固定在显示面板部的显示面的外周侧上的空间是必须的,难以减小框架宽度。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9-42537中,在前机壳的爪钩的外侧上提供突起部,托盘形的后机箱的端部插入在爪钩和突起部之间的缝隙内。但是,由于后机壳的深度大,厚度的减小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已分别实现了厚度的减小和框架宽度的减小,却很难同时实现厚度的减小和框架宽度的减小。
发明内容
需要提供一种能实现厚度减小和框架宽度减小这两者的显示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后外壳,所述后外壳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在其周边部包括多个第一螺纹孔;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前部、侧部、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后部内的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前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正面的周边部,所述侧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所述后部覆盖所述后外壳的周边部,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交替配置;以及背面板,所述背面板覆盖所述框架的后部和所述后外壳,并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应的第三螺纹孔。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第一螺纹孔设置在后外壳的周边部,而第二螺纹孔设置在框架的后部。从显示面板的背面看时,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交替配置。因此,后机架和框架都可直接固定到背面板而不需介入额外的部件,因而可实现厚度的减小。另外,由于显示面板的正面的周边部只由框架的前部覆盖,所以不必需要覆盖前部的装饰部件之类。以这种方式,实现厚度的减小和框架宽度的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后外壳周边部的第一螺纹孔和框架后部的第二螺纹孔交替配置,背面板设置有相应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第三螺纹孔,从而将后外壳和框架的后部固定到背面板。因而,可同时实现厚度的减小和框架宽度的减小。
应理解上述一般描述与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都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更多解释。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为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解释,这些附图并入本说明书并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与说明书一起说明实施例并起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的作用。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外观的正视图。
图2是各自示出图1所示主体部的结构的正视图、后视图和侧视图。
图3是示出在拆下后盖的情况下,图2所示主体部的背面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沿图3所示后机架的第一螺纹孔和相应于第一螺纹孔的后盖的第三螺纹孔的剖视图。
图5是沿设置在图3中示出的框架的后部内的第二螺纹孔和相应于第二螺纹孔的后盖的第三螺纹孔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3中所示后机架和框架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7是示出图2的(A)中所示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8A和8B是示出显示设备的应用例1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应用例2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0A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应用例3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0B是示出从后侧观察时应用例3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应用例4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应用例5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3A是应用例6在打开状态下的正视图,图13B是其侧视图,图13C是在关闭状态下的正视图,图13D是左视图,图13E是右视图,图13F是俯视图,图13G是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下文起,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的外观。显示设备1例如用作薄型电视,并构造成具有由支座3支撑的用于图像显示的板形主体部2。主体部2由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支座3具有例如其中由如不锈钢这样的金属制成的圆棒弯曲成具有倒T形的构造。注意,尽管显示设备1在支座3附接于主体部2的状态下用作放置在例如地板、架子和支座这样的水平面上的静止型显示设备,显示设备1也可在支座3从主体部2拆下的状态下用作壁挂型显示设备。
图2示出图1中所示主体部2的构造。如图2的(A)所示,在主体部2的前侧上,包括后述的液晶盒11的显示面板10位于其正面上。显示面板10的正面的周边部是由框架20覆盖的框架区域。上侧和左右侧的框架区域具有宽度w1,宽度w1是例如4.9mm。下侧框架区域设置有包括诸如LED(发光二极管)之类的光源的光学结构、指示器和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等,其宽度w2是例如26.7mm。
如图2的(B)所示,主体部2的背面由后盖(背面板)30覆盖。隆起部30A设置在后盖30下部的中心,电源基板和信号基板(均未示出)设置在隆起部30A内。后盖30的上侧和左右侧区域,即,隆起部30A以外的区域,是平形的平面部30B。从主体部2侧观察时,如图2的(C)所示,平面部30B的厚度(最薄部的厚度)t1是例如8.9mm,隆起部30A的厚度(最厚部的厚度)t2是例如22mm。
如所述,显示设备1既实现厚度的减小,又实现框架宽度的减小,使得主体部2的框架区域的最小宽度w1是4.9mm,最薄部的厚度t1是8.9mm。其细节构造在以下说明。
图3示出在拆下后盖30的状态下,图2中所示主体部2的背面的一部分。主体部2包括例如上述显示面板10、后机架(后外壳)40、上述框架20和上述后盖30。
后机架40是大致板形的部件并覆盖显示面板10的背面的构件。例如,后机架40的厚度是1mm,并由铝之类制成的金属板构成。
框架20由例如金属板构成,并构造成具有矩形的剖面,矩形的三个边由前部21、侧部22和后部23构成。如图2的(A)示出,前部21是覆盖显示面板10正面周边部的部分,从而构成框架区域,并具有例如0.8mm的厚度。侧部22是覆盖显示面板10侧面的部分,其连接前部21和后部23,并具有例如0.8mm的厚度。后部23是覆盖后机架40周边部的部分,在后部23处如后所述地紧固到后盖30,后部23的厚度为例如1.0mm。
例如,后盖30具有0.8mm的厚度,并由如铁(Fe)这样的金属制成的板形构件构成。由于后盖30不构成已知的具有深度的托盘形,而是由平板构成,所以可进一步促进减小主体部2的厚度。后盖30固定到框架20的后部23和后机架40,从而覆盖后部23和后机架40。
多个第一螺纹孔41位于后机架40周边部上,其间具有间隔。另一方面,多个第二螺纹孔24设置在框架20的后部23上。从显示面板10的后侧(后盖30侧)观察时,第一螺纹孔41和第二螺纹孔24交替配置。后盖30设置有分别相应于第一螺纹孔41和第二螺纹孔24的第三螺纹孔31A和31B。由此,显示设备1既实现厚度的减小,又实现框架宽度的减小。
特别是,由于第一螺纹孔41和第二螺纹孔24交替配置,所以后机架40和框架20都可直接固定到后盖30而不需介入额外的部件,可实现厚度的减小。另外,由于显示面板10正面周边部只由框架20的前部21覆盖,所以前部21不需要另外由装饰构件覆盖。以这种方式,实现厚度的减小和框架宽度的减小。
图4示出沿后机架40的第一螺纹孔41和相应于第一螺纹孔41的后盖30的第三螺纹孔31A的剖面。图5示出沿框架20的后部23的第二螺纹孔24和相应于第二螺纹孔24的后盖30的第三螺纹孔31B的剖面。图6以放大方式示出图3中所示后机架40和框架20的一部分。
如图4和5所示,显示面板10按从正面侧开始的顺序包括例如,包括液晶层(未示出)的盒11、诸如扩散板的光学片12、光导板13和反射板14.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螺纹孔41设置在后机架40的隆起部42,围绕隆起部42的切口部25设置于框架20的后部23处。由此,第一螺纹孔41直接接触后盖30的内表面,使得可利用第一螺纹孔41和第三螺纹孔31A螺纹固定后机架40和后盖30。
另外,如图5和6所示,后机架40设置有在框架20的后部23的第二螺纹孔24的位置上围绕第二螺纹孔24的切口部43。由此,第二螺纹孔24直接接触后盖30的内表面,使得可利用第二螺纹孔24和第三螺纹孔31B螺纹固定框架20的后部23和后盖30。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螺纹孔41和第二螺纹孔24优选地交替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由此,增强了可操作性并改善设计性。
图7以分解方式示出图2到图6所示的框架20。框架20包括多个(例如图7中四个)分离式框架26。尽管在显示面板10的外形是例如矩形这样的多边形时,为显示面板10的每个边分别提供每个分离式框架26,但是在显示面板10的轮廓线具有曲线形,例如圆形或其它不确定形状的情况下,可分别为显示面板10的轮廓线的每个给定部分提供分离式框架26。
如图3到5所示,每个分离式框架26具有由前部21、侧部22和后部23构成三个边的矩形剖面形式。因此,如图7中箭头A所示,分离式框架26从显示面板10的侧面侧滑动以覆盖显示面板10和后机架40的端部。例如如图4所示,为了促进分离式框架26的滑动安装,优选地在后机架40的端部与框架20后部23内面之间提供大小例如约0.5mm的间隙(间隔)44。
如图3所示,框架20的分离式框架26通过利用后盖30支撑角部,或分离式框架26之间的边界线而相互连接。为此,框架20的后部23设置有用于固定框架20的角部的第四螺纹孔27。另一方面,后盖30设置有相应于第四螺纹孔27的第五螺纹孔32。通过用第四螺纹孔27和第五螺纹孔32螺纹固定框架20和后盖30,分离式框架26可互相连接以形成框架形式,并由此获得高刚性。另外,由于连接框架20的角部的连接构件之类不是必要的,所以可帮助减小厚度,并实现工艺简化、部件数量减少和成本降低。
如在图3中还示出的,优选地,第一螺纹孔41、第二螺纹孔24和第四螺纹孔27以对齐的方式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由此,增强了可操作性并改善设计性。
显示设备1可例如以下列方式制造。
首先,组装盒11、光学片12、光导板13和反射板14以形成显示面板10。在显示面板10的下部,设置包括光源如LED的光学结构、指示器和各种传感器。显示面板10正面(显示面)侧向下放置在工作台(未示出)上,后机架40安装在显示面板10的背面上。电源基板和信号基板(均未示出)设置在后机架40的预定位置以与盒11建立连接。
接下来,如图7所示,框架20的分离式框架26如箭头A所示滑动以覆盖显示面板10的四边。由此,显示面板10的正面的周边部由框架20的前部21覆盖,显示面板10的侧面由框架20的侧部22覆盖,后机架40的周边部由框架20的后部23覆盖。此时,如图4所示,由于在后机架40的端部和框架20的后部23的内面之间提供例如约0.5mm的间隙44,所以可轻松地进行框架20的滑动安装。
此后,如图3到图5所示,后盖30安装在框架20的后部23和后机架40上,后机架40和后盖30利用第一螺纹孔41和第三螺纹孔31A相互螺纹固定,同时框架20和后盖30用第二螺纹孔24和第三螺纹孔31B相互螺纹固定。
这里,由于第一螺纹孔41和第二螺纹孔24如图3和图6所示交替配置,后机架40和框架20都在无需介入额外的部件下直接固定到后盖30,所以可实现厚度的减小。另外,由于在主体部2的后侧上进行固定用的螺纹连接工作,所以大幅度改善了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显示面板10正面周边部只用框架20的前部21覆盖,所以用于覆盖框架20的前部21的装饰部件之类是不必要的。由此,可进一步促进厚度的减小和框架宽度的减小。
另外,由于包括后机架40、框架20和后盖30的三个部件固定到一起,所以即使减小厚度和框架宽度,也可确保高刚性。因此,主体部2作为整体的强度得到增强,诸如弯曲的变形变得不易出现。因此,这使得能用薄的包装材料运输,而不必提供加强板之类,同时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如图3和图6所示,由于第一螺纹孔41和第二螺纹孔24交替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增强了可操作性并改善设计性。
框架20、后盖30和后机架40通过以后盖30的内面作为参考面D(基准)而固定到一起。具体地,如图5所示,通过用第二螺纹孔24和第三螺纹孔31B螺纹固定框架20和后盖30,在后盖30的内面与框架20前部21的内面之间限定距离Da。另外,如图4所示,通过用第一螺纹孔41和第三螺纹孔31A螺纹固定后机架40和后盖30,在后机架40的内面与盒11的外面之间的距离Db变得等于显示面板10的厚度(即,盒11、光学片12、光导板13和反射板14的总厚度)。由此,显示面板10和后机架40的端部被宽松地保持在框架20内,在自然竖立状态下盒11除了因重力而在其下侧与框架20接触以外,不强制固定到其它部件。因此,不必通过螺纹之类将盒11直接地、紧紧地固定到框架20,可消除显示面板10和后机架40在框架20内摇摆的可能。因而,减小盒11上的机械应力,并抑制盒11上因机械应力而导致的光学不均匀(所谓白失真)。
另外,如图3所示,框架20的角部利用第四螺纹孔27和第五螺纹孔32固定到后盖30。因此,分离式框架26彼此连接以形成具有框架形式的框架20,并可获得高刚性。
此时,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螺纹孔41、第二螺纹孔24和第四螺纹孔27以对齐的方式配置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增强了可操作性并改善设计性。
以这种方式,形成图2所示主体部2。最后,支座3安装在主体部2的背面,由此完成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后机架40的周边部内的第一螺纹孔41和框架20的后部23的第二螺纹孔24交替配置,分别相应于第一螺纹孔41和第二螺纹孔24的第三螺纹孔31A和31B设置于后盖30,使得框架20的后部23和后机架40固定到后盖30。因此,可同时实现厚度的减小和框架宽度的减小。另外,由于包括后机架40、框架20和后盖30的三个部件固定在一起,而不牺牲主体部2的强度,所以在确保高刚度的同时可减小框架宽度和厚度。
(应用例)
接下来,参照图8到图12,说明显示设备1的应用例。显示设备1可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电子单元,包括电视、数码相机、笔记本个人电脑、便携式终端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以及视频摄像机。换句话说,显示设备1可应用于以图像或视频来显示外部输入的视频信号或内部生成的视频信号的各种领域的电子单元。
(应用例1)
图8A和8B各示出应用了显示设备1的电子书的外观。该电子书包括,例如,显示部210和非显示部220。显示部210由显示设备1构成。
(应用例2)
图9示出应用了显示设备1的智能电话的外观。该智能电话包括,例如,显示部310和非显示部320。显示部310由显示设备1构成。
(应用例3)
图10A和10B各示出应用了显示设备1的数码相机的外观。该数码相机包括,例如,用于产生闪光的发光部410、显示部420、菜单开关430和快门按钮440。显示部420由显示设备1构成。
(应用例4)
图11示出应用了显示设备1的笔记本个人电脑的外观。该笔记本个人电脑包括,例如,主体510、构造成输入字母等的键盘520和构造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部530。显示部530由显示设备1构成。
(应用例5)
图12示出应用了显示设备1的视频摄像机的外观。该视频摄像机包括例如,主体部610,设置在主体部610前侧上并构造成拍摄目标图像的透镜620,捕捉图像时使用的开始/停止开关630,以及显示部640。显示部640由显示设备1构成。
(应用例6)
图13A到13G各示出应用了显示设备1的移动电话的外观。该移动电话包括例如,上外壳710、下外壳720、连接上外壳710和下外壳720的连接部(铰接部)730、显示器740、副显示器750、图像灯760和相机770。在这些部件中,显示器740或副显示器750由显示设备1构成。
以上,尽管基于实施例说明了本公开,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做各种变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框架20包括多个(在图7中四个)分离式框架26的情况,并如图3到图5所示,每个分离式框架26具有矩形剖面形式,其中三个边由前部21、侧部22和后部23构成。这种框架20的构造不仅可应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后机架40的第一螺纹孔41和框架20的后部23的第二螺纹孔24交替配置,并且后盖30设置有相应于第一螺纹孔41和第二螺纹孔24的第三螺纹孔31A和31B的情况,而且可应用于后盖30和后机架40每个都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构造的情况。
另外,例如,每层的材料和厚度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说明的那些,而是可适用其它材料和厚度。
此外,例如,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显示设备(电视)的构造,但并非所有构造元素都必须包括,并且还可包括其它构造元素。
注意本技术可如下构造: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
后外壳,所述后外壳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在其周边部包括多个第一螺纹孔;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前部、侧部、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后部内的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前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的周边部,所述侧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所述后部覆盖所述后外壳的周边部,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交替配置;以及
背面板,所述背面板覆盖所述框架的后部和所述后外壳,并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应的第三螺纹孔。
(2)根据(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框架包括多个分离式框架;以及
所述多个分离式框架的每个具有矩形的剖面形式,所述矩形的三个边由所述前部、所述侧部和所述后部构成。
(3)根据(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后外壳的端部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后部的内面之间提供有间隙。
(4)根据(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后外壳包括隆起部和切口部,所述隆起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切口部设置在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后部的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应的位置,以及
所述框架的后部在与所述后外壳的所述隆起部的位置相应的位置包括切口部。
(5)根据(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交替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本公开包含与2011年6月28日在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1-143141中的公开内容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方案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而做出各种变型、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Claims (5)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
后外壳,所述后外壳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在其周边部包括多个第一螺纹孔;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前部、侧部、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后部内的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前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的周边部,所述侧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所述后部覆盖所述后外壳的周边部,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交替配置;以及
背面板,所述背面板覆盖所述框架的后部和所述后外壳,并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应的第三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框架包括多个分离式框架;以及
所述分离式框架的每个具有矩形的剖面形式,所述矩形的三个边由所述前部、所述侧部和所述后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后外壳的端部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后部的内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后外壳包括隆起部和切口部,所述隆起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切口部设置在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后部的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应的位置,以及
所述框架的后部在与所述后外壳的所述隆起部的位置相应的位置包括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交替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CN2012102121872A 2011-06-28 2012-06-21 显示设备 Pending CN1029827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3141A JP2013011676A (ja) 2011-06-28 2011-06-28 表示装置
JP2011-143141 2011-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2736A true CN102982736A (zh) 2013-03-20

Family

ID=46650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21872A Pending CN102982736A (zh) 2011-06-28 2012-06-21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96996B2 (zh)
EP (1) EP2541311A1 (zh)
JP (1) JP2013011676A (zh)
CN (1) CN102982736A (zh)
BR (1) BR102012015187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882A (zh) * 2019-07-23 2019-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外背板、背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0764297A (zh) * 2019-10-18 2020-02-0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后盖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WO2023201544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1593B2 (en) * 2012-09-11 2017-12-26 Apple Inc. LCD frame assembly
KR102049856B1 (ko) * 2013-02-21 2019-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736420B2 (ja) * 2013-07-17 2015-06-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保持構造、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60309598A1 (en) * 2013-12-10 2016-10-20 Joled Inc. Display apparatus
WO2015140865A1 (ja) * 2014-03-19 2015-09-24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4087716U (zh) * 2014-10-28 2015-01-07 北京京东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8012107A1 (ja) * 2016-07-15 2018-0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475782B2 (ja) * 2017-06-22 2019-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CN210670872U (zh) * 2019-07-18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后壳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1095A (ja) * 1997-04-23 1998-11-13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531412Y (zh) * 2002-02-05 2003-01-15 彭庆龙 铝挤型液晶显示器外框架
US20060290835A1 (en) * 2005-06-20 2006-12-28 Funai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1029980A (zh) * 2006-02-27 2007-09-05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2032511A (zh) * 2010-10-13 2011-04-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5746B1 (ko) * 1998-03-20 2005-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면이 보호되는 평판디스플레이장치
WO2000026888A1 (fr) * 1998-10-30 2000-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d'affichage a panneau a plasma
KR100839163B1 (ko) * 2002-12-04 2008-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
KR20060027124A (ko) * 2004-09-22 2006-03-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필터용 필름을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이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042537A (ja) 2005-08-05 2007-02-15 Pentax Corp 電池パック収納機構
KR101261549B1 (ko) * 2006-05-26 2013-05-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분할형 샤시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JP2009042537A (ja) 2007-08-09 2009-02-26 Sharp Corp 薄型表示装置
JP4645706B2 (ja) * 2008-09-01 2011-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4679659B2 (ja) * 2009-01-20 2011-04-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の筐体構造
JP5423051B2 (ja) 2009-02-27 2014-02-1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表示モジュール、表示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436235B2 (ja) 2010-01-18 2014-03-05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超音波診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1095A (ja) * 1997-04-23 1998-11-13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531412Y (zh) * 2002-02-05 2003-01-15 彭庆龙 铝挤型液晶显示器外框架
US20060290835A1 (en) * 2005-06-20 2006-12-28 Funai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1029980A (zh) * 2006-02-27 2007-09-05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2032511A (zh) * 2010-10-13 2011-04-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882A (zh) * 2019-07-23 2019-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外背板、背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0361882B (zh) * 2019-07-23 2022-04-22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外背板、背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US11500233B2 (en) 2019-07-23 2022-11-15 K-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uter back plate, back plate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64297A (zh) * 2019-10-18 2020-02-0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后盖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WO2023201544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03283A1 (en) 2013-01-03
EP2541311A1 (en) 2013-01-02
BR102012015187A2 (pt) 2013-11-12
JP2013011676A (ja) 2013-01-17
US8896996B2 (en) 2014-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2736A (zh) 显示设备
US10884276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simplified appearance structure and improved coupling arrangement
TWI418900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2013022273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3425262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8861190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1071229A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169324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EP3690524B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US742370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48775B (zh) 顯示裝置
US88172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9244866A (ja) 電子装置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09282435A (ja) 表示装置
EP3582208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7034142A (ja) 両面発光装置
TW201003227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