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2632B - 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2632B
CN102962632B CN201210502671.9A CN201210502671A CN102962632B CN 102962632 B CN102962632 B CN 102962632B CN 201210502671 A CN201210502671 A CN 201210502671A CN 102962632 B CN102962632 B CN 1029626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ube
outer connecting
connecting pipe
inner connectio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26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2632A (zh
Inventor
陈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RUI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NRUI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NRUI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NRUI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026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626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62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2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2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2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本发明先将外连接管与壳体焊接,再将气缸装入壳体内,内连接管套接于外连接管的内侧,将内连接管的第一端压入气缸的进气口,内连接管的外圆与进气口过盈配合,然后将进气管的出气口伸入内连接管的第二端内,将外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内连接管焊接,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进气管焊接,本发明的内连接管、外连接管、进气管为钢管,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通过外连接管对内连接管进行导向,避免内连接管发生偏移,并且焊接部位少,减少焊材消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焊接的效果好,不易发生泄漏。

Description

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机的壳体内部设置有气缸,工作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从进气管进入气缸,气缸对其进行压缩后,从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制冷循环。由于在系统运转过程中,无法保证制冷剂在蒸发阶段能够完全汽化,为了避免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气缸造成液击,需要在气缸与蒸发器之间设置储液器,气缸与储液器通过进气管连通,然而,由于连接装置的结构、材质及焊接工艺等问题,储液器与压缩机的组装工艺总是存在诸如工序复杂、成本过高、焊接不良导致气体泄漏等多方面的问题,给业界造成极大的困扰。
为解决该问题,专利号为200410096520.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管连接结构”,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压缩机的外壳1`、气缸2`、吸入管5`、适配器4`、进气管3`,其中,气缸2`设置于外壳1`内,且气缸2`设置有吸入口21`,吸入口21`、吸入管5`、适配器4`均设有圆锥状连接部分,外壳1`设置有与吸入口21`连通的贯通孔11`,贯通孔11`外设置有外壳凸缘12`,吸入管5`设置有与外壳凸缘12`抵触的吸入管凸缘51`,适配器4`设置有与吸入管凸缘51`抵触的适配器凸缘41`,组装时,进气管3`伸入适配器4`内,适配器4`伸入吸入管5`内,吸入管5`通过贯通孔11`伸入吸入口21`内,其通过相互连接的锥面保证各零件的同心度,并通过外壳凸缘12`、吸入管凸缘51`、适配器凸缘41`依次抵触进行定位,该技术方案虽然简化了结构,组装时容易操作,在凸缘部分进行焊接也使焊接较为容易,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各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而由于机械加工的尺寸误差,常常无法保证所需要的加工精度。例如,气缸吸入口21`内表面的锥度与吸入管5`外表面的锥度必须一致,如果气缸吸入口21`与吸入管5`不能很好地贴合,气体就会沿两者的间隙渗出,并进入压缩机外壳1`的内部。再例如,外壳凸缘12`的伸出尺寸与吸入管凸缘51`、吸入管5`外表面必须配合,否则,可能出现吸入管5`与吸入口21`已经贴合,而外壳凸缘12`、吸入管凸缘51`尚未抵触,从而导致外壳凸缘12`、吸入管凸缘51`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从而需要消耗更多的焊材,造成成本上升,反之,可能外壳凸缘12`、吸入管凸缘51`已经抵触,而吸入管5`与吸入口21`尚未贴合,导致气体渗出。同样地,对吸入管5`、适配器4`的其他尺寸也需要控制精度,这些尺寸相互依赖,只要有一处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故障。
该技术方案焊接时,需要在外壳凸缘12`至进气管3`形成一环形的焊缝,焊接的宽度超过吸入管凸缘51`、适配器凸缘41`的长度之和,因此需要消耗较多的焊材,造成成本上升,焊接的劳动强度大。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人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改进后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壳体1、外连接管5、内连接管4、进气管3,其中,进气管3为铜管,外连接管5套接在内连接管4外侧,内连接管4套接在进气管3内侧,外连接管5的第一端与壳体1焊接,内连接管4的第一端压入气缸2的进气口21,外连接管5的第二端、内连接管4的第二端平齐,将内连接管4的第二端与外连接管5的第二端、进气管3同时焊接在一起,焊接均采用火焰钎焊焊接。该技术方案结构科学简单,焊接方便,但是由于铜管的价格很贵,导致成本非常高,并且对内连接管的第二端焊接时操作比较困难。
可见,上述的连接结构仍然存在有不便和缺陷,亟待加以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其加工方便、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焊接效果,避免现有技术中组装工序复杂、气体容易泄漏、成本较高等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在压缩机的壳体侧面设置一贯穿孔,将外连接管的第一端伸入贯穿孔内,贯穿孔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外径,外连接管与贯穿孔间隙配合,壳体、外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将外连接管与壳体焊接;
b、将气缸设置于壳体内,气缸的进气口与贯穿孔的方向一致,将内连接管套接于外连接管的内侧,并将内连接管的第一端压入气缸的进气口,内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内连接管的外圆与进气口过盈配合,内连接管的外圆与外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
c、将进气管的第一端伸入内连接管的第二端内,进气管的外圆与内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进气管为钢质材料,绕进气管的圆周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进气管焊接在一起。
其中,步骤b中,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伸出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该伸出部分的长度为0~10mm。
其中,步骤c中,同时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进气管、外连接管的第二端焊接。
对于本发明,外连接管与壳体的连接处采用CO2保护焊焊接,内连接管与外连接管、进气管的连接处采用CO2保护焊焊接。
或者,外连接管与壳体的连接处采用电阻焊或火焰钎焊焊接。
或者,外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焊环,内连接管与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焊环,内连接管与外连接管、进气管的连接处均采用高频焊焊接。
或者,内连接管与外连接管、进气管的连接处均采用火焰钎焊焊接。
或者,外连接管与内连接管焊接时,及外连接管与壳体焊接时均采用摩擦焊焊接。
对于本发明,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直径圆滑扩大的入口部。
对于本发明,步骤c中,通过工装夹具夹持壳体,一边使壳体绕进气管的轴线旋转,一边进行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进气管、内连接管、外连接管及壳体均采用钢质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的外连接管可以对内连接管进行导向,避免在将内连接管压入气缸的进气口时,内连接管与进气口不同心,从而导致内连接管发生偏移,使得内连接管与气缸的进气口之间发生泄漏。
3、本发明的制冷剂气体经过路径上的连接处较少,因此降低了发生泄漏的可能性,并且,内连接管与气缸的进气口过盈配合,内连接管与进气管通过焊接连接,把发生泄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本发明各零件的连接处分别错开,避免焊接时相互造成不良影响,其中内连接管与气缸的进气口的连接处位于内连接管的第一端,外连接管与壳体的连接处位于内连接管的中部,内连接管与外连接管、进气管的连接处位于内连接管的第二端,通过控制这三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避免对某一处焊接时产生的热量对其他连接处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储液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储液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储液器与压缩机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储液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储液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贯穿孔
2——气缸21——进气口
3——进气管4——内连接管
5——外连接管51——入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在压缩机的壳体1侧面设置一贯穿孔11,将外连接管5的第一端伸入贯穿孔11内,贯穿孔11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5的外径,外连接管5与贯穿孔11间隙配合,壳体1、外连接管5为钢质材料,将外连接管5与壳体1焊接;
b、将气缸设置于壳体1内,气缸2的进气口21与贯穿孔11的方向一致,将内连接管4套接于外连接管5的内侧,并将内连接管4的第一端压入气缸2的进气口,内连接管4为钢质材料,内连接管4的外圆与进气口21过盈配合,内连接管4的外圆与外连接管5的内圆间隙配合;
c、将进气管3的第一端伸入内连接管4的第二端内,进气管3的外圆与内连接管4的内圆间隙配合,进气管3为钢质材料,绕进气管3的圆周将内连接管4的第二端与外连接管5的第二端、进气管3焊接在一起。
对于本发明,壳体1、内连接管4、外连接管5、进气管3均采用钢质材料,同种材料之间更方便焊接,焊接效果好,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步骤b中,外连接管5可以对内连接管4进行导向,避免在将内连接管4压入气缸2的进气口21时,内连接管4与进气口21不同心,从而导致内连接管4发生偏移,使得内连接管4与气缸2的进气口21之间发生泄漏。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制冷剂气体经过路径上的连接处较少,因此降低了发生泄漏的可能性,并且,内连接管4与气缸2的进气口21过盈配合,内连接管4与进气管3通过焊接连接,把发生泄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另外,本发明各零件的连接处分别错开,避免焊接时相互造成不良影响,其中内连接管4与气缸2的进气口21的连接处位于内连接管4的第一端,外连接管5与壳体1的连接处位于内连接管4的中部,内连接管4与外连接管5、进气管3的连接处位于内连接管4的第二端,通过控制这三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避免对某一处焊接时产生的热量对其他连接处造成不良影响。
进一步的,在步骤b中,内连接管4的第二端伸出外连接管5的第二端,该伸出部分的长度为0~10mm,从而便于将外连接管5的第二端与内连接管4焊接时,同时将内连接管4的第二端与进气管3焊接,即一次施焊即可将外连接管5、内连接管4、进气管3焊接在一起,内连接管4的第二端伸出外连接管5的第二端的部分,使得该位置形成阶梯,减小了焊接难度,使得焊接效果更好。
对于本发明,其可以采用多种焊接方式,例如使用CO2保护焊,本发明中优选使用CO2保护焊,其中外连接管5与壳体1的连接处采用CO2保护焊焊接,内连接管4与外连接管5、进气管3的连接处均采用CO2保护焊焊接,步骤c中,由于焊缝为圆形,为方便焊接,可将壳体1固定于工装夹具,工装夹具旋转带动壳体1旋转,进气管3的轴线为旋转中心。
另外,外连接管5与壳体1之间也可以采用电阻焊、火焰钎焊、摩擦焊等方式焊接。内连接管4与进气管3、外连接管5之间也可以采用高频焊、火焰钎焊等方式焊接,使用高频焊时,外连接管5、内连接管4之间设置有焊环,内连接管4与进气管3之间设置有焊环。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外连接管5的第二端设有直径圆滑扩大的入口部51,入口部51便于将内连接管4从外连接管5的第二端插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4)

1.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压缩机的壳体侧面设置一贯穿孔,将外连接管的第一端伸入贯穿孔内,贯穿孔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外径,外连接管与贯穿孔间隙配合,壳体、外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将外连接管与壳体焊接;
b、将气缸设置于壳体内,气缸的进气口与贯穿孔的方向一致,将内连接管套接于外连接管的内侧,并将内连接管的第一端压入气缸的进气口,内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内连接管的外圆与进气口过盈配合,内连接管的外圆与外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伸出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该伸出部分的长度为0~10mm;
c、将进气管的第一端伸入内连接管的第二端内,进气管的外圆与内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进气管为钢质材料,绕进气管的圆周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进气管焊接在一起,同时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进气管、外连接管的第二端焊接,通过工装夹具夹持壳体,一边使壳体绕进气管的轴线旋转,一边进行焊接;
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直径圆滑扩大的入口部;
外连接管与壳体的连接处采用电阻焊或火焰钎焊焊接。
2.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压缩机的壳体侧面设置一贯穿孔,将外连接管的第一端伸入贯穿孔内,贯穿孔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外径,外连接管与贯穿孔间隙配合,壳体、外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将外连接管与壳体焊接;
b、将气缸设置于壳体内,气缸的进气口与贯穿孔的方向一致,将内连接管套接于外连接管的内侧,并将内连接管的第一端压入气缸的进气口,内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内连接管的外圆与进气口过盈配合,内连接管的外圆与外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伸出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该伸出部分的长度为0~10mm;
c、将进气管的第一端伸入内连接管的第二端内,进气管的外圆与内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进气管为钢质材料,绕进气管的圆周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进气管焊接在一起,同时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进气管、外连接管的第二端焊接,通过工装夹具夹持壳体,一边使壳体绕进气管的轴线旋转,一边进行焊接;
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直径圆滑扩大的入口部;
外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焊环,内连接管与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焊环,内连接管与外连接管、进气管的连接处均采用高频焊焊接。
3.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压缩机的壳体侧面设置一贯穿孔,将外连接管的第一端伸入贯穿孔内,贯穿孔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外径,外连接管与贯穿孔间隙配合,壳体、外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将外连接管与壳体焊接;
b、将气缸设置于壳体内,气缸的进气口与贯穿孔的方向一致,将内连接管套接于外连接管的内侧,并将内连接管的第一端压入气缸的进气口,内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内连接管的外圆与进气口过盈配合,内连接管的外圆与外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伸出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该伸出部分的长度为0~10mm;
c、将进气管的第一端伸入内连接管的第二端内,进气管的外圆与内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进气管为钢质材料,绕进气管的圆周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进气管焊接在一起,同时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进气管、外连接管的第二端焊接,通过工装夹具夹持壳体,一边使壳体绕进气管的轴线旋转,一边进行焊接;
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直径圆滑扩大的入口部;
内连接管与外连接管、进气管的连接处均采用火焰钎焊焊接。
4.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压缩机的壳体侧面设置一贯穿孔,将外连接管的第一端伸入贯穿孔内,贯穿孔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外径,外连接管与贯穿孔间隙配合,壳体、外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将外连接管与壳体焊接;
b、将气缸设置于壳体内,气缸的进气口与贯穿孔的方向一致,将内连接管套接于外连接管的内侧,并将内连接管的第一端压入气缸的进气口,内连接管为钢质材料,内连接管的外圆与进气口过盈配合,内连接管的外圆与外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伸出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该伸出部分的长度为0~10mm;
c、将进气管的第一端伸入内连接管的第二端内,进气管的外圆与内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进气管为钢质材料,绕进气管的圆周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进气管焊接在一起,同时将内连接管的第二端与进气管、外连接管的第二端焊接,通过工装夹具夹持壳体,一边使壳体绕进气管的轴线旋转,一边进行焊接;
外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直径圆滑扩大的入口部;
外连接管与内连接管焊接时,及外连接管与壳体焊接时均采用摩擦焊焊接。
CN201210502671.9A 2012-11-30 2012-11-30 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Active CN102962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2671.9A CN102962632B (zh) 2012-11-30 2012-11-30 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2671.9A CN102962632B (zh) 2012-11-30 2012-11-30 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2632A CN102962632A (zh) 2013-03-13
CN102962632B true CN102962632B (zh) 2016-02-24

Family

ID=4779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2671.9A Active CN102962632B (zh) 2012-11-30 2012-11-30 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626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7408A (zh) * 2013-12-25 2015-07-01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4481840B (zh) * 2014-11-25 2017-06-06 重庆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加工方法
CN104723048A (zh) * 2015-01-22 2015-06-24 新昌县华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集气管焊接方法
CN105221435B (zh) * 2015-10-22 2018-11-1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组件
CN109595139B (zh) * 2018-12-25 2024-01-09 浙江麦迪制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位控制器连接方法
CN111843398B (zh) * 2020-08-08 2021-05-25 浙江富源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低成本气液分离器用u型管焊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812A (zh) * 2007-01-29 2008-08-06 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型压缩机吸气管连接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3346B2 (ja) * 1997-06-30 2006-06-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JPH11182434A (ja) * 1997-12-16 1999-07-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媒圧縮機
KR20050063000A (ko) * 2003-12-19 2005-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밀폐형 회전식 압축기의 가스 흡입부 연결장치
JP2006037757A (ja) * 2004-07-23 2006-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縮機
KR100875738B1 (ko) * 2007-02-05 2008-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Wds 링크를 유지하며 채널 변경을 수행하는 액세스포인트 및 그 채널 변경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812A (zh) * 2007-01-29 2008-08-06 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型压缩机吸气管连接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2632A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2631B (zh) 储液器与压缩机的组装方法
CN102962632B (zh) 压缩机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连接方法
CN102962633B (zh) 储液器与压缩机的组装工艺
CN102966516B (zh) 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
CN107314168B (zh)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及一种不锈钢管件的连接结构
CN103542644A (zh) 制冷装置冷却系统的连接结构
CN202813927U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储液器
CN103089586B (zh) 一种压缩机及其管件的制造方法和应用
CN201129954Y (zh) 制冷系统用铜铝焊接组合管件
CN205089567U (zh)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2052312B (zh) 涡旋压缩机
CN103147958B (zh) 一种消音器组装装置
CN106523359A (zh) 涡旋压缩机及其静涡旋盘与上盖总成
CN207455974U (zh) 一种新型贮液器
CN203586631U (zh) 冷却系统分液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结构
CN205243791U (zh) 一种压缩机排气管
CN103868270B (zh) 能解决脉管连接处漏气问题的多路旁通型同轴脉管制冷机
CN105402953A (zh) 壳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8348026U (zh)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排气管组件
CN206709455U (zh) 压缩机的储液器及压缩机
CN208057416U (zh) 吸气管组和压缩机
CN101963256A (zh) 相配合的端盖、阀体以及四通换向阀主阀和四通换向阀
KR20160005446A (ko) 냉장고용 증발기와 캐피러리 튜브 및 석션 파이프의 결합구조 및 그 결합 방법
CN203114571U (zh) 一种压缩机
CN103983055A (zh) 汽液分离器输入输出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ancheng Industrial Zone Haomailu Daojiao town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No. 88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JINRUI HARDW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cheng Industrial Zone Haomailu Daojiao town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No. 88 523181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Jinrui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