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0081A - 着色玻璃框体 - Google Patents

着色玻璃框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0081A
CN102960081A CN2012800016117A CN201280001611A CN102960081A CN 102960081 A CN102960081 A CN 102960081A CN 2012800016117 A CN2012800016117 A CN 2012800016117A CN 201280001611 A CN201280001611 A CN 201280001611A CN 102960081 A CN102960081 A CN 102960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wavelength
absorptivity
framework
colo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6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0081B (zh
Inventor
山本宏行
久野一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60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0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8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ortable, e.g. battery operated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1/00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03C3/08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03C3/08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 C03C3/087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containing calcium oxide, e.g. common sheet or container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9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 C03C3/091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9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rare ear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4/02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for coloured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4/08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for glass selectively absorbing radiation of specified wave length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1Glass, ceramic, or sintered, fused, fired, or calcined metal oxide or metal carbide containing [e.g., porcelain, brick, cement,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1Glass, ceramic, or sintered, fused, fired, or calcined metal oxide or metal carbide containing [e.g., porcelain, brick, cement, etc.]
    • Y10T428/1317Multilayer [continuous lay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于电子设备框体的特性、即遮光性、高强度、制造成本优良的着色玻璃框体。是由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度为0.7以上的玻璃、优选吸光系数为1mm-1以上的玻璃构成,外装于电子设备的着色玻璃框体。为了制成上述玻璃,优选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作为玻璃中的着色成分含有0.1~7%的选自Co、Mn、Fe、Ni、Cu、Cr、V、B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

Description

着色玻璃框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设备、例如能够便携使用的通信设备、信息设备等中的着色玻璃框体。
背景技术
考虑到装饰性、耐损伤性、加工性、成本等各种因素,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框体从树脂、金属等原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来使用。
近年来,作为框体的原材料,开始尝试使用以往未使用过的玻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根据专利文献1,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通过用玻璃来形成框体主体,能够发挥具有透明感的独特装饰效果。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手机的主体壳和后盖的各自内侧的玻璃板不以透明的状态而是着色为时尚色彩从而成为不透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17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299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电子设备在设备的外表面具备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这些显示装置趋于高精细、高亮度化,与此相伴,作为光源的背光源也趋于高亮度化。来自光源的光除了照射至显示装置侧以外,有时在设备内部多重反射而到达外装的框体的背面。虽然使用金属作为框体的原材料时光的透射不会成为问题,但是使用如上所述的具有透明性的玻璃时,来自光源的光有可能透过框体而从设备外部被识别出。因此,将玻璃用于框体的原材料时,进行在玻璃的背面形成用于使玻璃具有遮光性的涂膜等遮光手段的操作。
如上所述,伴随显示装置光源的高亮度化,为了在玻璃的背面(设备侧)形成具有充分遮光性的涂膜,需要将涂膜形成为厚膜、或者形成由多个层构成的膜,工序数多,成为成本升高的原因。另外,不均匀地形成涂膜时,有可能仅涂膜薄处透光、框体局部可见明亮等有损设备美观。例如,框体加工为凹状时,需要在凹面侧的整个面形成均匀的膜,均匀形成具备足够遮光性的涂膜的工序复杂,成为成本升高的原因。
另外,对于手机等能够便携使用的电子设备,考虑到使用时的落下冲击导致的破损、长期使用导致的接触损伤,对框体要求高强度。
另外,电子设备的框体还具有作为装饰部件的功能,因此要求没有玻璃中的泡、玻璃表面没有由泡引起的麻点状凹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于电子设备框体的特性、即遮光性、高强度、制造成本优良的着色玻璃框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着色玻璃框体(以下,有时称为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由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系数的最小值为1mm-1以上的玻璃构成,外装于电子设备。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着色玻璃框体,由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度的最小值为0.7以上的玻璃板构成,外装于电子设备。为了制成满足该吸光度的着色玻璃框体,优选使用以下玻璃板,所述玻璃板使用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系数为1mm-1以上的玻璃、并且厚度为5mm以下。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玻璃中的着色成分含有0.1~7%的选自Co、Mn、Fe、Ni、Cu、Cr、V、B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玻璃中的着色成分由0.01~6%的Fe2O3、0~6%的Co3O4、0~6%的NiO、0~6%的MnO、0~6%的Cr2O3、0~6%的V2O5组成。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玻璃含有55~80%的SiO2、3~16%的Al2O3、0~12%的B2O3、5~16%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R表示Mg、Ca、Sr、Ba、Zn)、0~1%的ZrO2、0.1~7%的着色成分(选自Co、Mn、Fe、Ni、Cu、Cr、V、B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玻璃含有60~80%的SiO2、3~15%的Al2O3、5~15%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R表示Mg、Ca、Sr、Ba、Zn)、0~1%的ZrO2、1.5~6%的Fe2O3、0.1~1%的Co3O4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玻璃含有55~80%的SiO2、3~16%的Al2O3、0~12%的B2O3、5~16%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R表示Mg、Ca、Sr、Ba、Zn)、0~1%的ZrO2、0.01~0.2%的Co3O4、0.05~1%的NiO、0.01~3%的Fe2O3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玻璃含有0.005~2%的颜色校正成分(选自Ti、Ce、Er、Nd、Se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上述玻璃的波长5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波长4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均在0.7~1.2的范围内。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玻璃的下述式(1)、(2)所示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的变化量ΔT(550/600)、ΔT(450/600)以绝对值计为5%以下。
ΔT(550/600)(%)=[{A(550/600)-B(550/600)}/A(550/600)]×100…(1)
ΔT(450/600)(%)=[{A(450/600)-B(450/600)}/A(450/600)]×100…(2)
(上述式(1)中,A(550/600)是由照射400W的高压汞灯的光100小时后的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5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B(550/600)是由光照射前的所述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5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上述式(2)中,A(450/600)是由照射400W的高压汞灯的光100小时后的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4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B(450/600)是由光照射前的所述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4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玻璃由结晶化玻璃制成。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玻璃由化学强化玻璃制成。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玻璃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而自表面起沿深度方向具有6~70μm的压缩应力层。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玻璃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而具有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30μm以上、表面压缩应力为550MPa以上的压缩应力层。
另外,提供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电子设备为便携式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外装有上述记载的着色玻璃框体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能够在不对玻璃设置遮光装置的情况下廉价地得到具有适于电子设备框体的遮光性的着色玻璃框体。
另外,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可以很好地用于要求高强度的用途。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为高强度,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美观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外装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外表面为如下的结构:在一面配置有由液晶面板、有机EL构成的显示装置和由按键构成的操作装置、或者触摸面板之类的显示装置与操作装置一体化而成的装置,且外框件包围其周围。相反的另一面由面板构成。在作为一面与另一面之间的设备厚度部分具有边框件。这些外框件与边框件、或者面板与边框件有时也构成为一体。
着色玻璃框体能够用于前述的外框件、面板、边框件中的任一者。另外,着色玻璃框体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是形成外框件与边框件、或者面板与边框件的一体结构的凹状或者凸状。
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的显示装置的光源由发光二极管、有机EL、CCFL等发出白色光的元件构成。因此,有必要使该着色玻璃框体的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度的最小值为0.7以上,以使得这些白色光不会介由着色玻璃框体而泄漏至设备的外部。白色光是使用荧光体并将可见区域的多个波长的光复合而以白色的形式被识别的光。因此,通过使可见区域的波长的吸光度的最小值为0.7以上,能够在不另行设置遮光装置的情况下以玻璃单体将白色光吸收,作为着色玻璃框体得到充分的遮光性。玻璃的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度的最小值小于0.7时,无法获得所需的遮光性,光有可能透过着色玻璃框体。另外,着色玻璃框体成形为凹状或者凸状时,在厚度最薄的位置,光有可能透过。着色玻璃框体的厚度薄时,有必要使该薄的位置处的吸光度的最小值为0.7以上,优选该吸光度为0.8以上,更优选0.9以上,特别优选1.0以上。
本发明的吸光度的计算方法如下所述。对玻璃板的两面进行镜面研磨,测定厚度t。测定该玻璃板的光谱透射率T(例如,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V-570)。然后,使用A=-log10T的关系式算出吸光度A。
为了满足上述吸光度,可以根据使用的玻璃在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系数调整玻璃框体的厚度。即,使用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系数小的玻璃时,可以使玻璃框体的厚度增厚,使用吸光系数大的玻璃时,可以使玻璃框体的厚度变得较薄。此外,用作玻璃框体时,如果玻璃框体自身的厚度过厚,则产品变重、变大,因而不优选。外装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玻璃框体的厚度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3mm以下,特别优选1.5mm以下。
此外,由于无需使这样的玻璃框体的厚度增大即可完成,因此优选使用的玻璃在波长380nm~780nm处的玻璃的吸光系数的最小值大。玻璃的吸光系数越大,越能够实现即使使玻璃框体的厚度变薄也不透光。例如,玻璃的吸光系数优选为1mm-1以上,更优选2mm-1以上,进一步优选3mm-1以上,特别优选4mm-1以上。
本发明的吸光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所述。对玻璃板的两面进行镜面研磨,测定厚度t。测定该玻璃板的光谱透射率T(例如,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V-570)。然后,使用T=10-βt的关系式算出吸光系数β。
为了使玻璃在波长380nm~780nm处的着色玻璃框体的吸光度的最小值为0.7以上,优选使用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含有0.1~7%的选自Co、Mn、Fe、Ni、Cu、Cr、V、B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成分作为玻璃中的着色成分的玻璃。此外,在使用多种着色成分时,该含量为它们的合计量。这些着色成分是对玻璃着上所需颜色的成分,使用具有吸收前述可见区域波长的光的作用的成分。玻璃中的着色成分少于0.1%时,即使是具有对框体用途而言足够厚度的玻璃,也无法获得遮光性,光有可能透过着色玻璃框体。优选为0.5%以上,典型为1%以上。另外,着色剂超过7%时,玻璃有可能变得不稳定。优选为6.5%以下,典型为6%以下。着色玻璃框体根据形状等的不同而厚度不同,但可以根据厚度适当选择玻璃中的着色成分的含量,以使得电子设备内部的光不透过玻璃。
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玻璃中的着色成分优选由0.01~6%的Fe2O3、0~6%的Co3O4、0~6%的NiO、0~6%的MnO、0~6%的CuO、0~6%的CuO2、0~6%的Cr2O3、0~6%的V2O5、0~6%的Bi2O3组成。进而,可以将Fe2O3作为必须成分,组合选自Co3O4、NiO、MnO、Cr2O3、V2O5中的适当成分而使用。Fe2O3小于0.01%时,有可能无法得到所需的遮光性。而Fe2O3超过6%时,玻璃有可能变得不稳定。另外,对于其它成分,如果各自的含量超过6%,则玻璃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着色成分的含量表示假定玻璃中存在的各成分以所表示的氧化物存在时的换算含量。例如,“含有0.01~6%的Fe2O3”是指假定玻璃中存在的Fe全部以Fe2O3的形式存在时的Fe含量、即Fe的Fe2O3换算含量为0.01~6%。这一点对于后述的颜色校正成分也是同样的。
特别是为了使玻璃在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系数的最小值为1mm-1以上,优选将多种着色成分组合,使得这些波长范围的光的吸光系数平均地提高。
例如,对于玻璃中的着色成分,通过组合含有1.5~6%的Fe2O3、0.1~1%的Co3O4,能够制成充分吸收波长380nm~780nm的可见区域的光、并且平均吸收可见区域的光的玻璃。即,要得到呈现黑色的玻璃时,有时因着色成分而特定波长的吸收特性低,而导致形成呈现褐色、蓝色、绿色的黑色。与此相对,通过制成前述的着色成分,能够体现所谓的漆黑。作为得到这样的特性的除上述以外的着色成分的组合,可举出0.01~4%的Fe2O3、0.2~3%的Co3O4、1.5~6%的NiO的组合,1.5~6%的Fe2O3、0.1~1%的NiO的组合,0.01~4%的Fe2O3、0.05~2%的Co3O4、0.05~2%的NiO、0.05~2%的Cr2O3的组合,0.01~4%的Fe2O3、0.05~2%的Co3O4、0.05~2%的NiO、0.05~2%的MnO的组合等。
另外,通过将玻璃中的着色成分进行组合,能够制成充分吸收波长380nm~780nm的可见区域的光、并且透过紫外、红外的特定波长的玻璃。例如,通过制成作为着色成分含有前述的Fe2O3、Co3O4、NiO的组合的玻璃,能够透过波长300nm~380nm的紫外光、红外光。另外,通过制成作为着色成分含有前述的Fe2O3、Co3O4的组合的玻璃,能够透过波长800nm~950nm的红外光。用于手机、便携式游戏设备的数据通信的红外线通信装置利用波长800nm~950nm的红外光。因此,通过使用前述的着色成分的组合对玻璃赋予红外光透过特性,能够在不对着色玻璃框体加工红外线通信装置用的开口部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进而,出于调整玻璃的着色程度的目的,可以配合包含选自Ti、Ce、Er、Nd、Se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个成分的颜色校正成分。作为该颜色校正成分,具体来说,例如优选使用TiO2、Ce2O2、Er2O3、Nd2O3、SeO2
作为颜色校正成分,配合包含选自Ti、Ce、Er、Nd、Se中的至少1种的金属氧化物时,优选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含有0.005~2%。通过合计含有0.005%以上的这些成分,能够降低在可见区域的波长域内的光的吸收特性的差异,能够得到不呈现褐色、蓝色而具有所谓漆黑的黑、良好的灰色色调的玻璃。另外,通过使上述的颜色校正成分的含量为2%以下,能够抑制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上述的颜色校正成分的合计含量更优选为0.01~1.8%,进一步优选0.1~1.5%。
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为了制成强度高的玻璃,作为使用的玻璃,可以采用化学强化玻璃(以下,有时称为第1实施方式玻璃)或者结晶化玻璃(以下,有时称为第2实施方式玻璃)。
对作为第1实施方式玻璃的化学强化玻璃进行说明。作为提高玻璃强度的方法,一般已知在玻璃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的方法。作为在玻璃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的方法,代表性的是风冷强化法(物理强化法)和化学强化法。风冷强化法(物理强化法)是通过风冷等将加热至软化点附近的玻璃板表面进行急速冷却的方法。另外,化学强化法是在玻璃化温度以下的温度下通过离子交换将玻璃板表面的离子半径小的碱金属离子(典型地为Li离子、Na离子)交换为离子半径更大的负碱性离子(典型地,相对于Li离子而言为Na离子或K离子,相对于Na离子而言为K离子)的方法。
根据使用的部位,着色玻璃框体在例如为面板等平板状时通常多以2mm以下的厚度使用。这样,如果对厚度薄的玻璃板应用风冷强化法,则由于难以确保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差,因此难以形成压缩应力层。因此,在强化处理后的玻璃中,无法得到目标高强度之类的特性。
另外,对于风冷强化而言,由于冷却温度的偏差而损害玻璃板的平面性的可能性大。特别是对于厚度薄的玻璃板而言,平面性受损的可能性增大,有可能损坏作为装饰部件的质感。从这些方面出发,玻璃板由于通过后者的化学强化法进行强化。
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在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进行强化时,通过该处理而产生的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6~70μm。其理由如下所述。
在用于框体用途的玻璃的制造中,玻璃为平板状时,有时进行研磨工序。玻璃的研磨工序中,其最终阶段的研磨中使用的研磨磨料的粒径典型地为2~6μm。可以认为由于这样的磨料,在玻璃表面最终形成最大5μm的微裂纹。为了使由化学强化带来的强度提高效果有效,必须在玻璃表面形成比玻璃表面形成的微裂纹深的表面压缩应力层,因此使通过化学强化而产生的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6μm以上。另外,由于在使用时受到超过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的损伤则玻璃破损,因此优选表面压缩应力层深,更优选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20μm以上,典型地为30μm以上。
钠钙玻璃通过采用上述化学强化处理方法能够使玻璃表面形成的表面压缩应力为550MPa以上,但使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30μm以上并不容易。但是通过将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中使用的玻璃、特别是具有后述第1实施方式玻璃的说明中记载的具体组成的玻璃进行化学强化,能够使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30μm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表面压缩应力层深,则内部拉伸应力增大,破损时的冲击增大。即,已知如果内部拉伸应力大,则玻璃破损时存在形成碎片而粉碎状飞散的倾向,危险性高。发明人进行实验的结果,明确了对于厚度2mm以下的玻璃而言,如果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超过70μm,则破损时的飞散变得显著。因此,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中,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70μm以下。作为着色玻璃框体使用时,虽然取决于进行外装的电子设备,但例如在表面受到接触损伤的概率高的面板等用途中,从安全来看,也考虑使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薄,更优选6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50μm以下,典型地为40μm以下。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着色玻璃框体中使用的玻璃通过化学强化而在玻璃表面形成有压缩应力层,优选该压缩应力层的表面压缩应力为550MPa以上的玻璃。另外,上述表面压缩应力更优选700MPa以上。典型地,表面压缩应力为1200MPa以下。
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使用摩尔百分比表示含量对第1实施方式玻璃中的着色成分以外的玻璃组成进行说明。
这里使用的玻璃例如可举出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含有55~80%的SiO2、3~16%的Al2O3、0~12%的B2O3、5~16%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R为Mg、Ca、Sr、Ba、Zn)、0~1%的ZrO2、0.1~7%的着色成分(选自Co、Mn、Fe、Ni、Cu、Cr、V、B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个成分)的组成的玻璃。
SiO2是构成玻璃骨架的成分,是必须的。小于55%时,作为玻璃的稳定性降低或耐候性降低。优选60%以上。更优选65%以上。
SiO2超过80%时,玻璃的粘性增大而熔融性显著降低。优选为75%以下,典型地为70%以下。
Al2O3是提高玻璃的耐候性和化学强化特性的成分,是必须的。小于3%时,耐候性降低。优选为4%以上,典型地为5%以上。
Al2O3超过16%时,玻璃的粘性增高,均质的熔融变得困难。优选14%以下,典型地为12%以下。
B2O3是提高玻璃的耐候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B2O3的情况下,小于4%时,对于耐候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5%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
B2O3超过12%时,产生由挥散导致的纹理,成品率可能降低。优选11%以下,典型地为10%以下。
Na2O是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而且通过离子交换来形成表面压缩应力层,因此是必须的。小于5%时,熔融性变差,而且难以通过离子交换来形成所需的表面压缩应力层。优选7%以上,典型地为8%以上。
Na2O超过16%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5%以下,典型地为14%以下。
K2O是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并且具有增大化学强化时的离子交换速度的作用,因此是虽然非必须但优选含有的成分。含有K2O的情况下,小于0.0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或对于离子交换速度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0.3%以上。
K2O超过4%时,耐候性降低。优选3%以下,典型地为2%以下。
MgO是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MgO的情况下,小于3%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4%以上。
MgO超过15%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3%以下,典型地为12%以下。
CaO是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CaO的情况下,小于0.0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0.1%以上。
CaO超过3%时,化学强化特性降低。优选1%以下,典型地为0.5%以下,优选实质上不含有。
RO(R表示Mg、Ca、Sr、Ba、Zn)是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任意1种以上。这时,RO的含量的合计∑RO(R表示Mg、Ca、Sr、Ba、Zn)小于1%时,熔融性可能降低。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5%以上。
∑RO(R表示Mg、Ca、Sr、Ba、Zn)超过18%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5%以下,更优选13%以下,典型地为11%以下。
ZrO2是使离子交换速度增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以小于1%的范围含有。ZrO2超过1%时,熔融性变差,有可能发生作为未熔融物而残留于玻璃中的情况。典型地为不含有ZrO2
(SiO2+Al2O3+B2O3)/(∑R2O+CaO+SrO+BaO+着色成分)表示形成玻璃网格的网眼状氧化物的合计量与主要修饰氧化物的合计量的比例,该比小于4时,在化学强化处理后带有压痕时发生破坏的概率有可能增大。优选4.2以上,典型地为4.4以上。该比超过6时,玻璃的粘性增大,熔融性降低。优选5.5以下,更优选5以下。此外,∑R2O表示Na2O、K2O、Li2O的总量。
此外,还可以含有下述成分。SO3是作为澄清剂发挥作用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O3的情况下,小于0.005%时,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作用。优选0.01%以上,更优选0.02%以上。最优选0.03%以上。而超过0.5%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泡个数增加。优选0.3%以下,更优选0.2%以下。最优选0.1%以下。
SnO2是作为澄清剂发挥作用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nO2的情况下,小于0.005%时,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作用。优选0.01%以上,更优选0.05%以上。而超过1%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泡个数增加。优选0.8%以下,更优选0.5%以下。最优选0.3%以下。
TiO2是提高玻璃的耐候性的成分,并且是调整玻璃的色调的颜色校正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TiO2的情况下,小于0.005%时,对于耐候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0.01%以上,典型地为0.1%以上。
TiO2超过1%时,玻璃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发生透明消失。优选0.8%以下,典型地为0.6%以下。
Li2O是用于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Li2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
Li2O超过15%时,耐候性可能降低。优选10%以下,典型地为5%以下。
SrO是用于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r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
SrO超过15%时,耐候性、化学强化特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BaO是用于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Ba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
BaO超过15%时,耐候性、化学强化特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ZnO是用于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Zn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
ZnO超过15%时,耐候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作为玻璃的澄清剂,可以含有Sb2O3、Cl、F、其它成分。含有这样的成分的情况下,这些成分的含量的合计优选为1%以下,典型地为0.5%以下。
通过使Co3O4和Fe2O3共存,起到玻璃熔融时的脱泡效果,因此优选选择作为着色成分。即,由于钴被氧化时吸收高温状态下3价铁变为2价铁时放出的O2泡,结果得到减少O2泡的脱泡效果。
进而,Co3O4是通过与SO3共存而进一步提高澄清作用的成分。即,例如使用芒硝(Na2SO4)作为澄清剂时,通过进行SO3→SO2+1/2O2的反应而脱泡良好,因此优选玻璃中的氧分压低。通过在含铁的玻璃中共添加钴,利用钴的氧化来抑制由铁的还原而导致的氧的放出,从而促进SO3的分解,能够制造泡缺点少的玻璃。
另外,为了化学强化而较多量地含有碱金属的玻璃,玻璃的碱性度高,因此SO3难以分解,澄清效果降低。对于SO3难以分解的化学强化玻璃而言,在含有铁作为着色剂的玻璃中,由于钴促进SO3的分解,因此特别有效。
为了体现这样的澄清作用,使Co3O4为0.1%以上,优选0.2%以上,典型地为0.3%以上。超过1%时,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优选0.8%以下,更优选0.6%以下。
Co3O4和Fe2O3的摩尔比(Co3O4/Fe2O3比)小于0.01时,可能无法得到上述的效果。优选0.05以上,典型地为0.1以上。Co3O4/Fe2O3比超过0.5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泡个数增加,因此需要另行使用澄清剂等对策。优选0.3以下,更优选0.2以下。
第1实施方式玻璃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将各种原料适量调合,加热至约1500~1600℃进行熔融后,通过脱泡、搅拌等均质化,采用公知的下拉法、加压法、轧去法等成形为板状等,或铸造而成形为块状,缓慢冷却后切割为所需的尺寸,根据需要实施研磨加工来制造。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玻璃的组成中,为了制成呈现黑色的着色玻璃,优选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含有60~80%的SiO2、3~15%的Al2O3、5~15%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R表示Mg、Ca、Sr、Ba、Zn)、0~1%的ZrO2、1.5~6%的Fe2O3、0.1~1%的Co3O4的玻璃。
SiO2是构成玻璃骨架的成分,是必须的。小于60%时,作为玻璃的稳定性降低或耐候性降低。优选61%以上。更优选65%以上。SiO2超过80%时,玻璃的粘性增大,熔融性显著降低。优选75%以下,典型地为70%以下。
Al2O3是提高玻璃的耐候性和化学强化特性的成分,是必须的。小于3%时,耐候性降低。优选为4%以上,典型地为5%以上。Al2O3超过15%时,玻璃的粘性增高,均质的熔融变得困难。优选14%以下,典型地为12%以下。
Na2O是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而且通过离子交换来形成表面压缩应力层,因此是必须的。小于5%时,熔融性变差,而且难以通过离子交换来形成所需的表面压缩应力层。优选7%以上,典型地为8%以上。Na2O超过15%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5%以下,典型地为14%以下。
K2O是提高熔融性的成分,并且具有增大化学强化时的离子交换速度的作用,因此是非必须但优选含有的成分。含有K2O的情况下,小于0.0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或对于离子交换速度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0.3%以上。K2O超过4%时,耐候性降低。优选3%以下,典型地为2%以下。
MgO是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MgO的情况下,小于3%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4%以上。MgO超过15%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3%以下,典型地为12%以下。
CaO是提高熔融性的成分,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CaO的情况下,小于0.0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0.1%以上。CaO超过3%时,化学强化特性降低。优选1%以下,典型地为0.5%以下,优选实质上不含有。
RO(R表示Mg、Ca、Sr、Ba、Zn)是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任意1种以上。这时,RO的含量的合计∑RO(R表示Mg、Ca、Sr、Ba、Zn)小于1%时,熔融性可能降低。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5%以上。∑RO(R表示Mg、Ca、Sr、Ba、Zn)超过18%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5%以下,更优选13%以下,典型地为11%以下。应说明的是,∑RO表示全部RO成分的总量。
ZrO2是使离子交换速度增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以小于1%的范围含有。ZrO2超过1%时,熔融性变差,有可能发生作为未熔融物而残留于玻璃中的情况。典型地为不含有ZrO2
Fe2O3是用于将玻璃着色为浓色的必须成分。以Fe2O3表示的总铁含量小于1.5%时,无法得到所需的黑色玻璃。优选2%以上,更优选3%以上,Fe2O3超过6%时,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优选5%以下,更优选4%以下。
此总铁中的以Fe2O3换算的2价铁的含量比例(铁氧化还原值)为10~50%,特别优选15~40%。最优选20~30%。铁氧化还原值低于10%时,含有SO3的情况下其分解不进行,可能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效果。高于50%时,在澄清前SO3的分解过度进行,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效果,或者可能成为泡的产生源而泡个数增加。
本说明书中,将总铁换算为Fe2O3的值表示为Fe2O3的含量。铁氧化还原值可以将通过穆斯堡尔光谱法换算为Fe2O3的总铁中的换算为Fe2O3的2价铁的比例以%表示。具体地,采用在直线上配置放射线源(57Co)、玻璃试样(从上述玻璃块切割、研削、镜面研磨而成的3~7mm厚的玻璃平板)、检测器(LND公司制45431)的透射光学体系进行评价。使放射线源相对于光学体系的轴方向运动,由多普勒效应引起γ射线的能量变化。然后使用在室温下得到的穆斯堡尔吸收光谱,算出2价Fe和3价Fe的比例,将2价Fe的比例作为铁氧化还原值。
Co3O4是着色成分,并且在与铁共存下起到脱泡效果,因此是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成分。即,由于钴被氧化时吸收高温状态下3价铁变为2价铁时放出的O2泡,结果减少O2泡,得到脱泡效果。
进而,Co3O4是通过与SO3共存而进一步提高澄清作用的成分。即,例如使用芒硝(Na2SO4)作为澄清剂时,通过进行SO3→SO2+1/2O2的反应而自玻璃的脱泡良好,因此优选玻璃中的氧分压低。通过在含铁的玻璃中共添加钴,能够利用钴的氧化而抑制由铁的还原而产生的氧的放出,从而促进SO3的分解。因此,能够制造泡缺点少的玻璃。
另外,为了化学强化而较多量地含有碱金属的玻璃,玻璃的碱性度高,因此SO3难以分解,澄清效果降低。这样,在SO3难以分解的化学强化玻璃中,对于含有铁的玻璃,通过钴的添加,SO3的分解得到促进,因此对促进脱泡效果特别有效。
为了体现这样的澄清作用,使Co3O4为0.1%以上,优选0.2%以上,典型地为0.3%以上。超过1%时,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优选0.8%以下,更优选0.6%以下
Co3O4和Fe2O3的摩尔比(Co3O4/Fe2O3比)小于0.01时,可能无法得到上述的脱泡效果。优选0.05以上,典型地为0.1以上。Co3O4/Fe2O3比超过0.5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泡个数增加,因此需要另行使用澄清剂等对策。优选0.3以下,更优选0.2以下。
NiO是用于将玻璃着色为所需的黑色的着色成分,是优选使用的成分。含有NiO的情况下,小于0.05%时,无法充分得到作为着色成分的效果。优选0.1%以上,更优选0.2%以上。NiO超过6%时,玻璃的色调的亮度过高,无法得到所需的黑色色调。另外,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优选5%以下,更优选4%以下。
(SiO2+Al2O3+B2O3)/(∑R2O+CaO+SrO+BaO+Fe2O3+Co3O4)表示形成玻璃网格的网眼状氧化物的合计量与主要修饰氧化物的合计量的比例,该比小于3时,在化学强化处理后带有压痕时发生破坏的概率有可能增大。优选3.6以上,典型地为4以上。该比超过6时,玻璃的粘性增大,熔融性降低。优选5.5以下,更优选5以下。此外,∑R2O表示Na2O、K2O、Li2O的总量。
SO3是作为澄清剂发挥作用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O3的情况下,小于0.005%时,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作用。优选0.01%以上,更优选0.02%以上。最优选0.03%以上。而超过0.5%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泡个数增加。优选0.3%以下,更优选0.2%以下。最优选0.1%以下。
SnO2是作为澄清剂发挥作用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nO2的情况下,小于0.005%时,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作用。优选0.01%以上,更优选0.05%以上。而超过1%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泡个数增加。优选0.8%以下,更优选0.5%以下。最优选0.3%以下。
TiO2是提高耐候性的成分,并且是调整玻璃的色调的颜色校正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TiO2的情况下,小于0.005%时,对于耐候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另外,无法充分得到颜色校正效果,在黑色系的玻璃中,可能无法充分防止呈色为例如带有蓝色的黑、或带有褐色的黑的色调。优选0.01%以上,典型地为0.1%以上。TiO2超过1%时,玻璃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发生透明消失。优选0.8%以下,典型地为0.6%以下。
Li2O是用于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Li2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Li2O超过15%时,耐候性可能降低。优选10%以下,典型地为5%以下。
SrO是用于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r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SrO超过15%时,耐候性、化学强化特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BaO是用于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Ba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BaO超过15%时,耐候性、化学强化特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ZnO是用于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Zn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ZnO超过15%时,耐候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进而,出于调整玻璃的着色程度的目的,可以配合包含选自Ti、Cu、Ce、Er、Nd、Mn、Cr、V、B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个成分的颜色校正成分。作为该颜色校正成分,具体来说,例如优选使用TiO2、CuO、Cu2O、Ce2O2、Er2O3、Nd2O3、MnO、MnO2、Cr2O3、V2O5、Bi2O3。此外,作为着色成分的Cu、Mn、Cr、V、Bi的金属氧化物也作为颜色校正成分发挥功能。
作为颜色校正成分,配合包含选自Ti、Ce、Er、Nd、Se中的至少1种的金属氧化物时,优选含有0.005~2%。通过合计含有0.005%以上的这些成分,能够得到可以降低在可见区域的波长域内的光的吸收特性的差异,不呈现褐色、蓝色而具有所谓漆黑的黑、灰色等稳定色调的玻璃。另外,通过使上述的颜色校正成分的含量为2%以下,能够抑制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上述的颜色校正成分的合计含量更优选为0.01~1.8%,进一步优选0.05~1.5%。
另外,上述玻璃组成中,为了制成具有灰色色调的着色玻璃,优选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含有55~80%的SiO2、3~16%的Al2O3、0~12%的B2O3、5~16%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R表示Mg、Ca、Sr、Ba、Zn)、0~1%的ZrO2、0.01~0.2%的Co3O4、0.05~1%的NiO、0.01~3%的Fe2O3的玻璃。
SiO2是构成玻璃骨架的成分,是必须的。小于55%时,作为玻璃的稳定性降低或耐候性降低。优选61%以上。更优选65%以上。SiO2超过80%时,玻璃的粘性增大而熔融性显著降低。优选为75%以下,典型地为70%以下。
Al2O3是提高玻璃的耐候性和化学强化特性的成分,是必须的。小于3%时,耐候性降低。优选为4%以上,典型地为5%以上。Al2O3超过16%时,玻璃的粘性增高,均质的熔融变得困难。优选14%以下,典型地为12%以下。
B2O3是提高耐候性的成分,是非必须但优选含有的成分。含有B2O3的情况下,小于4%时,对于耐候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5%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B2O3超过12%时,产生由挥散导致的纹理,成品率可能降低。优选11%以下,典型地为10%以下。
Na2O是提高玻璃的熔融性的成分,而且通过离子交换来形成表面压缩应力层,因此是必须的。小于5%时,熔融性变差,而且难以通过离子交换来形成所需的表面压缩应力层。优选7%以上,典型地为8%以上。Na2O超过16%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5%以下,典型地为14%以下。
K2O是提高熔融性的成分,并且具有增大化学强化时的离子交换速度的作用,因此是非必须但优选含有的成分。含有K2O的情况下,小于0.0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或对于离子交换速度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0.3%以上。K2O超过4%时,耐候性降低。优选3%以下,典型地为2%以下。
MgO是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MgO的情况下,小于3%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4%以上。MgO超过15%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3%以下,典型地为12%以下。
CaO是提高熔融性的成分,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CaO的情况下,小于0.0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典型地为0.1%以上。CaO超过3%时,化学强化特性降低。优选1%以下,典型地为0.5%以下,优选实质上不含有。
RO(R表示Mg、Ca、Sr、Ba、Zn)是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任意1种以上。这时,RO的含量的合计∑RO(R表示Mg、Ca、Sr、Ba、Zn)小于1%时,熔融性可能降低。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5%以上。∑RO(R表示Mg、Ca、Sr、Ba、Zn)超过18%时,耐候性降低。优选15%以下,更优选13%以下,典型地为11%以下。应说明的是,∑RO表示全部RO成分的总量。
ZrO2是使离子交换速度增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以小于1%的范围含有。ZrO2超过1%时,熔融性变差,有可能发生作为未熔融物而残留于玻璃中的情况。典型地为不含有ZrO2
Fe2O3是用于将玻璃着色为浓色的必须成分。以Fe2O3表示的总铁含量小于0.01%时,无法得到所需的灰色玻璃。优选0.02%以上,更优选0.03%以上。Fe2O3超过3%时,玻璃的色调变得过暗,无法得到所需的灰色色调。另外,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优选2.5%以下,更优选2.2%以下。
此总铁中的以Fe2O3换算的2价铁的含量比例(铁氧化还原值)为10~50%,特别优选15~40%。最优选20~30%。铁氧化还原值低于10%时,含有SO3的情况下其分解不进行,可能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效果。高于50%时,在澄清前SO3的分解过度进行,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效果,或者可能成为泡的产生源而泡个数增加。
本说明书中,将总铁换算为Fe2O3的值表示为Fe2O3的含量。铁氧化还原值可以将通过穆斯堡尔光谱法换算为Fe2O3的总铁中的换算为Fe2O3的2价铁的比例以%表示。具体地,采用在直线上配置放射线源(57Co)、玻璃试样(从上述玻璃块切割、研削、镜面研磨而成的3~7mm厚的玻璃平板)、检测器(LND公司制45431)的透射光学体系进行评价。使放射线源相对于光学体系的轴方向运动,由多普勒效应引起γ射线的能量变化。然后使用在室温下得到的穆斯堡尔吸收光谱,算出2价Fe和3价Fe的比例,将2价Fe的比例作为铁氧化还原值。
Co3O4是用于将玻璃着色为浓色的着色成分,并且是在与铁共存下起到脱泡效果的成分,是必须的。即,由于钴被氧化时吸收高温状态下3价铁变为2价铁时放出的O2泡,结果减少O2泡,得到脱泡效果。
进而,Co3O4是通过与SO3共存而进一步提高澄清作用的成分。即,例如使用芒硝(Na2SO4)作为澄清剂时,通过进行SO3→SO2+1/2O2的反应而自玻璃的脱泡良好,因此优选玻璃中的氧分压低。通过在含铁的玻璃中共添加钴,能够利用钴的氧化而抑制由铁的还原而产生的氧的放出,从而促进SO3的分解。因此,能够制造泡缺点少的玻璃。
另外,为了化学强化而较多量地含有碱金属的玻璃,玻璃的碱性度高,因此SO3难以分解,澄清效果降低。这样,在SO3难以分解的化学强化玻璃中,对于含有铁的玻璃,钴促进SO3的分解,因此对促进脱泡效果特别有效。
为了体现这样的澄清作用,使Co3O4为0.01%以上,优选0.02%以上,典型地为0.03%以上。超过0.2%时,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优选0.18%以下,更优选0.15%以下。
NiO是用于将玻璃着色为所需的灰色色调的着色成分,是必须成分。NiO小于0.05%时,在玻璃中充分得到所需的灰色色调。优选0.1%以上,更优选0.2%以上。NiO超过1%时,玻璃的色调的亮度变得过高,无法得到所需的灰色色调。另外,玻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优选0.9%以下,更优选0.8%以下。
Co3O4和Fe2O3的摩尔比(Co3O4/Fe2O3比)小于0.01时,可能无法得到上述的脱泡效果。优选0.05以上,典型地为0.1以上。Co3O4/Fe2O3比超过0.5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增加泡个数,因此需要另行使用澄清剂等对策。而且,作为玻璃整体,无法得到所需的灰色色调。优选0.3以下,更优选0.2以下。
(SiO2+Al2O3+B2O3)/(∑R2O+CaO+SrO+BaO+NiO+Fe2O3+Co3O4)表示形成玻璃网格的网眼状氧化物的合计量与主要修饰氧化物的合计量的比例,该比小于3时,在化学强化处理后带有压痕时发生破坏的概率有可能增大。优选3.6以上,典型地为4以上。该比超过6时,有可能玻璃的粘性增大,熔融性降低。优选5.5以下,更优选5以下。此外,∑R2O表示Na2O、K2O、Li2O的总量。
SO3是作为澄清剂发挥作用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O3的情况下,小于0.005%时,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作用。优选0.01%以上,更优选0.02%以上。最优选0.03%以上。而超过0.5%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泡个数增加。优选0.3%以下,更优选0.2%以下。最优选0.1%以下。
SnO2是作为澄清剂发挥作用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nO2的情况下,小于0.005%时,无法得到期待的澄清作用。优选0.01%以上,更优选0.05%以上。而超过1%时,反而成为泡的产生源,有可能玻璃的熔化变慢、或泡个数增加。优选0.8%以下,更优选0.5%以下。最优选0.3%以下。
TiO2是提高耐候性、并且调整玻璃的色调而进行颜色校正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TiO2的情况下,小于0.1%时,无法得到充分的颜色校正效果,在灰色系的玻璃中,可能无法充分防止呈色为带有蓝色的灰色、或带有褐色的灰色色调。另外,对于耐候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0.15%以上,典型地为0.2%以上。TiO2超过1%时,玻璃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发生透明消失。优选0.8%以下,典型地为0.6%以下。
CuO是调整玻璃的色调而进行颜色校正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CuO的情况下,小于0.1%时,对于色调的调整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0.2%以上,典型地为0.5%以上。CuO超过3%时,玻璃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发生透明消失。优选2.5%以下,典型地为2%以下。
Li2O是用于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Li2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Li2O超过15%时,耐候性可能降低。优选10%以下,典型地为5%以下。
SrO是用于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Sr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SrO超过15%时,耐候性、化学强化特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BaO是用于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Ba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BaO超过15%时,耐候性、化学强化特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ZnO是用于提高熔融性的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ZnO的情况下,小于1%时,对于熔融性提高有可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效果。优选3%以上,典型地为6%以上。ZnO超过15%时,耐候性可能降低。优选12%以下,典型地为9%以下。
CeO2、Er2O3、Nd2O3、MnO2、SeO2是调整玻璃的色调的颜色校正成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含有这些颜色校正成分的情况下,各自的含量小于0.005%时,无法充分得到色调的调整、即颜色校正的效果,可能无法充分防止呈色为例如带有蓝色的灰色、或带有褐色的灰色色调。这些颜色校正成分各自的含量优选0.05%以上,典型地为0.1%以上。颜色校正成分各自的含量超过2%时,玻璃可能变得不稳定而发生透明消失。典型地为1.5%以下。
此外,上述的颜色校正成分可以根据作为各玻璃母体的组成适当选择其种类、量。
作为上述的颜色校正成分,优选TiO2、CeO2、Er2O3、Nd2O3、MnO2、SeO2的合计含量为0.005~3%,优选CeO2、Er2O3、Nd2O3、MnO2、SeO2的合计含量为0.005~2%。
通过使颜色校正成分的含量为上述范围,能够得到充分的颜色校正效果、并且能够得到稳定的玻璃。
以上,对玻璃组成进行了具体说明,对具有这种组成的玻璃进行化学强化处理。作为化学强化处理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将玻璃表层的Na2O和熔融盐中的K2O进行离子交换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在经加热的硝酸钾(KNO3)熔融盐中浸渍玻璃的方法。
用于在玻璃中形成具有所需表面压缩应力的化学强化层(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条件根据玻璃厚度的不同而不同,典型的是使玻璃在400~550℃的KNO3熔融盐中浸渍2~20小时。另外,该KNO3熔融盐除了含有KNO3以外,例如可以含有5%左右以下的NaNO3
接着,对作为第2实施方式玻璃的结晶化玻璃进行说明。结晶化玻璃是通过对将熔融玻璃冷却而成形为所需形状的结晶性玻璃进行热处理从而使结晶析出的玻璃,具有机械强度、硬度高,耐热性、电特性优良的特性。
结晶化玻璃根据结晶粒子的大小而呈现白色(不透明)、透明。结晶粒子比可见波长大时,透过玻璃的光通过结晶而发生散射,呈现白色。通过使白色的结晶化玻璃含有前述的着色成分,可以得到强度和遮光性高的玻璃。另外,结晶粒子与可见波长相比足够小时,玻璃变为透明。通过使透明的结晶化玻璃含有前述的着色成分,可以得到强度和遮光性高的玻璃。另外,通过选择适当的着色成分,能够制成例如具备红外光透射特性的玻璃。
另外,结晶化玻璃可以进行前述的化学强化处理,以使得具备更高的强度。此外,结晶化玻璃的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而产生的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6~70μm。其理由与在第1实施方式玻璃中所述的理由相同。
另外,可以通过使存在于结晶化玻璃表面区域的结晶转移而在玻璃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例如,在作为主结晶析出有β-石英固溶体的结晶化玻璃中,适当使用无机钠盐、有机酸的钠盐、无机钙盐等作为结晶转移助剂,仅使表面区域的β-石英固溶体结晶转移为β-锂辉石固溶体。由此,与进行化学强化处理同样地仅在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得到具有更高强度的结晶化玻璃。
以下,对于作为第2实施方式玻璃的着色玻璃框体为结晶化玻璃的除着色成分以外的玻璃组成,能够使用由公知组成系构成的的结晶化玻璃。
例如,Li2O-Al2O3-SiO2系结晶化玻璃通过在核形成处理后以规定温度进行结晶化处理,析出β-石英固溶体、β-锂辉石固溶体(根据热处理条件等而不同)。通过使这些玻璃中含有前述的着色成分,能够得到适于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的具有光透射特性和高强度的玻璃。
通过对结晶化玻璃进行再加热而析出的结晶根据玻璃的组成系、组成中的微量成分、热处理条件等而不同。因此,作为主结晶,只要是提高玻璃强度的结晶,可使用任意主结晶。例如可举出β-石英固溶体、β-锂辉石固溶体、β-硅灰石等,但不限于此。
第2实施方式玻璃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将各种原料适量调合,加热至约1500~1800℃而熔融后,通过脱泡、搅拌等均质化,采用公知的下拉法、加压法、轧去法等成形为板状等,或进行铸造而成形为块状,缓慢冷却后实施切割、研磨加工等而形成所需形状。然后,作为结晶析出工序,通过在400~900℃保持30分钟~6小时,从而析出晶核和主结晶。另外,对结晶化玻璃进行化学强化处理时,在结晶析出工序之后,使用前述的化学强化方法。另外,对结晶化玻璃的表面区域进行结晶转移时,在进行了结晶析出工序的玻璃的表面涂布结晶转移助剂,进行热处理。然后,将玻璃在常温等进行缓慢冷却。
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不仅可以成形为平板状,还可以成形为凹状或者凸状。这时,可以将成形为平板、块等的玻璃再加热,在熔融的状态下进行加压成形。另外,可以采用将熔融玻璃直接流出至加压模具上进行加压成形的方法、即所谓的直接加压法而成形为所需的形状。另外,可以在进行加压成形的同时对与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连接器对应的位置进行加工,或者在加压成形后进行切削加工等。
将玻璃加压成形时,优选使加压成形时的玻璃的成形温度低温化。一般来说,加压成形时的玻璃的成形温度高时,使用的模具必须采用加工性差且昂贵的超合金、陶瓷,由于在高温下使用因此劣化也快。另外,由于在高的温度下将玻璃制成软化状态,因此需要巨大能量。对于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通过在玻璃中含有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为0.1~7%的着色成分,能够使作为加压成形时的玻璃成形温度的指标的Tg(玻璃化温度)低温化。由此,对于加压成形为凹状或者凸状等适宜形状而言是优选的,能够制成加压成形性优良的玻璃。
另外,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优选具备电波透过性。例如,作为将通信元件内藏于设备中、使用电波进行信息的发送或者接受的手机等的框体时,通过使构成框体的玻璃具备电波透过性,能够抑制由框体导致的通信灵敏度降低。
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中使用的玻璃的电波透过性优选在50MHz~3.0GHz的频率范围中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δ)的最大值为0.02以下。优选0.015以下,更优选为0.01以下。
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可以很好地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谓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包括能够便携使用的通信设备、信息设备的概念。例如,作为通信设备,作为通信终端有手机、PHS(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智能手机、PDA(个人数据助理,Personal Data Assistance)、PND(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作为发送接收机可举出便携收音机、便携电视、移动数字电视(One seg)接收机等。另外,作为信息设备,可举出数字照相机、录像机、便携音乐播放器、音频记录器、便携式DVD播放机、便携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PC、电子词典、电子记事本、电子书阅读器、便携打印机、便携扫描仪等。另外,还可以用于固定型电子设备、内装于汽车的电子设备。应说明的是,并不限于这些例示。
通过在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使用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能够具备高强度和美观。
实施例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对于作为第1实施方式玻璃的化学强化玻璃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于表1~8的例1~67(例1~65为实施例,例66~67为比较例),按表中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所示的组成,适当选择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等通常使用的玻璃原料,以作为玻璃为100ml的方式秤量出。应说明的是,表中记载的SO3是在玻璃原料中添加芒硝(Na2SO4),在芒硝分解后残留于玻璃中的残留SO3,为计算值。
接着,将该原料混合物装入铂制坩埚,投入1500~1600℃的电阻加热式电炉中,用约0.5小时原料熔化后,进行1小时熔融,并脱泡后,流入预热至大约300℃的长约50mm×宽约100mm×高约20mm的型材中,以约1℃/分钟的速度缓慢冷却,得到玻璃块。由该玻璃块切割、研削为尺寸40mm×40mm、厚度0.7mm,最后将两面研磨加工为镜面,得到板状的玻璃。
对于得到的板状的玻璃,将由波长380nm~780nm的吸光系数的最小值、波长5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所示的相对值、由波长4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所示的相对值、CIL(Crack Initiation Load)值、钾离子扩散深度、吸光度、满足该吸光度的板厚一并记载于表1~8。
[表1]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281
[表2]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291
[表3]
[表4]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311
[表5]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321
[表6]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331
[表7]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341
[表8]
吸光系数按照以下的方法求出。用游标尺测定将两面进行了镜面研磨的板状玻璃的厚度t。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V-570)测定该玻璃的光谱透射率T。使用T=10-βt的关系式算出吸光系数β。然后,求出波长380nm~780nm的吸光系数的最小值。
另外,由波长5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所表示的相对值、由波长4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所表示的相对值是将在对象波长下由上述算出的吸光系数代入上述式而算出的相对值。
CIL值按照以下的方法求出。准备将两面进行了镜面研磨的板状玻璃。使用维氏硬度(Vickers-hardness)试验机,将维氏压头压入15秒后取出维氏压头,在15秒后观测压痕附近。观测中,检查从压痕的角产生了几条裂纹。测定分为50gf、100gf、200gf、300gf、500gf、1kgf的维氏压头的压入载荷对10片玻璃进行。对每个载荷算出产生的裂纹条数的平均值。使用Sigmoid函数对载荷和裂纹条数的关系进行回归计算。根据回归计算结果,将裂纹条数为2条的载荷作为玻璃的CIL值(gf)。
钾离子深度使用EPMA(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通过深度方向的钾浓度分析进行测定。
另外,对于吸光度,根据使用目的而求出的值不同,这里,吸光度适当设定为0.7以上。然后,满足该吸光度的板厚由上述算出的吸光系数的最小值计算达到设定吸光度的玻璃板的厚度而求出。
由上述结果可知,上述实施例的玻璃在波长380nm~780nm以厚度5mm以下可以实现所需的吸光度,吸收一定以上的可见区域的波长的光。通过将这些玻璃用于电子设备的框体,可以得到高遮光性。
另外,由上述吸光系数的结果可知,对于仅含有Fe2O3作为着色成分的实施例即例11~14的玻璃,吸光系数的相对值(波长4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波长5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大,虽然从遮光性的观点来看不存在问题,但是玻璃随便可见褐色、绿色,因此在要求漆黑色调的用途中成为成品率降低的原因。与此相对,对于与Fe2O3一起添加有Co3O4的实施例即例1~8的玻璃、含有其它组合的着色成分的实施例的玻璃,吸光系数的相对值(波长4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波长5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为0.7~1.2的范围内,是平均地吸收可见区域的光的玻璃。因此,能够得到与例如带有褐色的黑或带有蓝色的黑不同的漆黑色调的黑色玻璃。
由上述CIL值的结果可知,实施例的玻璃是难以划出伤痕的强度高的玻璃。化学强化处理前的玻璃在制造工序、输送时划伤,其在化学强化后成为破坏起点,成为使玻璃强度降低的原因。普通的钠钙玻璃的CIL值举出一例,为150gf左右,与此相对,作为实施例的例1~8、例13、例14的各玻璃的CIL值比钠钙玻璃大,推测可以得到即使在化学强化后也具有高强度的玻璃。
对于泡个数,为了确认Fe2O3、Co3O4的效果,使除Fe2O3、Co3O4以外的玻璃成分和含量相同,对于含有Fe2O3、Co3O4两者的情况、仅含有Fe2O3的情况、仅含有Co3O4的情况分别确认泡个数。
泡个数表示在高亮度光源(林时计工业公司制,LA-100T)下对上述板状玻璃测定4处0.6cm3区域的泡个数,并将该测定值的平均值换算为单位面积(cm3)而得的值。
泡个数受母玻璃的组成、熔融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如上所述在使除Fe2O3、Co3O4以外的玻璃成分和含量相同、并使熔融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将结果示于表9。
[表9]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371
由该结果可知,在任意玻璃组成中,与仅含有Fe2O3的情况和仅含有Co3O4的情况相比,含有Fe2O3、Co3O4两者的情况泡个数少。这证明,通过使Co3O4和Fe2O3共存,起到玻璃熔融时的脱泡效果。即,可以认为,由于钴被氧化时吸收高温状态下3价铁变为2价铁时放出的O2泡,结果O2泡减少,得到脱泡效果。
为了对玻璃的加压成形性进行评价,准备在玻璃中含有着色成分(这里为Fe2O3、Co3O4)的玻璃、不含有着色成分的玻璃,测定玻璃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的Tg在例9(实施例)中为597℃,与此相对,例67(比较例,从例9中省略了Fe2O3、Co3O4的玻璃)为620℃。另外,在例1(实施例)中为596℃,与此相对,例68(比较例,从例1中省略了Fe2O3、Co3O4的玻璃)为604℃。另外,在例4(实施例)中为606℃,与此相对,例69(比较例,从例4省略了Fe2O3、Co3O4的玻璃)为617℃。由以上可知,实施例的玻璃通过在玻璃中含有规定量的着色成分,能够降低玻璃的Tg,使加压成形时的玻璃的成形温度低温化。因此,例如适合于框体用玻璃之类的加压成形为凹状或者凸状等适当形状的用途的玻璃,能够制成加压成形性优良的玻璃。
对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用玻璃进行化学强化处理时例如如下地进行。即,将这些玻璃分别在425℃左右的KNO3熔融盐(100%)中浸渍6小时,进行化学强化处理。对于各玻璃,进行深度方向的钾浓度分析,结果自表面起以5~100μm的深度发生离子交换,产生压缩应力层。
对例1~67的玻璃如下地进行化学强化处理。即,准备将这些玻璃以4mm×4mm×0.7mmt的形状对4mm×4mm的面进行了镜面加工、对其它面进行了#1000加工的玻璃。将这些玻璃在425℃的KNO3熔融盐(100%)中分别浸渍6小时,进行化学强化处理。对于化学强化处理后的各玻璃,使用EPMA进行深度方向的钾浓度分析,将结果以钾离子扩散深度(单位:μm)的形式示于表1~8。此外,对于例12~14、例16、17示出推定值。
如表中所示,在上述化学强化处理条件下,得到足够的钾离子扩散深度,由此可以推测表面压缩应力层的表面压缩应力层深度也为相应的深度。其结果是,可以认为实施例的玻璃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能够得到必要的充分的强度提高效果。
对例1、例27、例33、例39~43、例66的玻璃如下所述地进行化学强化处理。即,准备将这些玻璃以4mm×4mm×0.7mm的形状对4mm×4mm的面进行了镜面加工、对其它面进行了#1000加工的玻璃。将这些玻璃在425℃的由KNO3(99%)和NaNO3(1%)构成的熔融盐中分别浸渍6小时,进行化学强化处理。对于化学强化处理后的各玻璃,使用表面应力测定装置,测定表面压缩应力(CS)和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DOL)。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0。应予说明,表面应力测定装置是利用了由于在玻璃表面形成的压缩应力层与不存在压缩应力层的其它玻璃部分折射率不同而显示出光导波路效果的装置。另外,表面应力测定装置使用中心波长为795nm的LED作为光源来进行。
[表10]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391
如表10所示,对于例1、例27、例33、例39~43的玻璃,在上述化学强化处理条件下,得到足够的表面压缩应力和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其结果是,可以认为实施例的玻璃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能够得到必要的充分的强度提高效果。另外,普通的钠钙玻璃(例66)的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举出一例则为15μm左右,与此相对,作为实施例的例1、例27、例33、例39~43的各玻璃的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比钠钙玻璃大,推测可以得到即使在化学强化后也具有高强度的玻璃。
为了确认玻璃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的颜色变化特性,进行以下的评价试验。将例1和例58的玻璃样品沿一边切割成30mm见方的板状,对两面进行光学研磨加工以使得成为规定厚度,将得到的试样配置在距汞灯(H-400P)15cm的位置,测定100小时紫外线照射前后的光谱透射率。
接着,算出下述式(1)、(2)所示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的变化量ΔT(550/600)、ΔT(450/600)。将结果示于表11。
ΔT(550/600)(%)=[{A(550/600)-B(550/600)}/A(550/600)]×100…(1)
ΔT(450/600)(%)=[{A(450/600)-B(450/600)}/A(450/600)]×100…(2)
(上述式(1)中,A(550/600)是由照射400W高压汞灯的光100小时后的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5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B(550/600)是由光照射前的所述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5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上述式(2)中,A(450/600)是由照射400W高压汞灯的光100小时后的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4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B(450/600)是由光照射前的所述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4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
[表11]
Figure BDA00002543885600401
*1:基于各波长的吸光系数,通过②/①计算式算出的
*2:基于各波长的吸光系数,通过③/①计算式算出的
如表11所示,可知对于例1和例58的玻璃,紫外线照射前后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的变化量ΔT(550/600)、ΔT(450/600)以绝对值计均为5%以下,没有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的玻璃的颜色变化,能够长期维持当初的外观色。
另外,对于上述化学强化处理后的玻璃也与上述同样地求出了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系数,但确认与化学强化前的值相比均未变化。另外,还通过目视确认了色调没有变化。因此,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还能够用于在不损害所需色调的情况下通过化学强化追求强度的用途,能够扩大对于要求装饰功能的用途的适用范围。
为了确认玻璃的电波透过性,进行了以下的评价试验。首先,将例1和例27的玻璃切割,加工为50mm×50mm×0.8mm,将主表面研磨为镜面状态。然后,对于各玻璃,使用LCR计和电极,采用容量法(平行平板法)测定50MHz、500MHz、900MHz、1.0GHz频率下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2。此外,50MHz频率下的玻璃的介电常数(ε)为7.6。
[表12]
如表12所示,可知这些玻璃在50MHz~1.0GHz范围的频率下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小于0.001,具备良好的电波透过性。
接着,对作为第2实施方式玻璃的结晶化玻璃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作为实施例玻璃,按照以摩尔%计含有Li2O 8.7%、Al2O3 14%、SiO270.3%、BaO 0.6%、TiO2 1.5%、ZrO2 1.2%、P2O5 0.3%、Na2O 1.0%、K2O 0.7%、As2O3 0.2%、V2O5 1.5%的方式调合玻璃原料,在1750℃熔融10小时。
然后,将熔融的玻璃熔融液用轧去制板法一边冷却玻璃一边进行成形,制作厚度2mm的结晶化玻璃板。然后,通过在750℃保持1小时而使玻璃中形成晶核,在900℃进行15分钟热处理,由此进行结晶化。
对于该结晶化玻璃,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商品名:UV-IR分光光度计V-570)对上述板状玻璃的各样品进行分光测定,且用游标尺测定玻璃的厚度。由这些结果算出吸光系数。结果是,波长380nm~780nm的吸光系数的最小值为1.5mm-1以上,确认具备高遮光性。
另外,对于结晶化玻璃,测定弯曲强度,结果为150MPa,与未进行化学强化等处理的玻璃相比,确认具备高强度。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着色玻璃框体作为外装于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框体用部件,可以提供遮光性、强度高且制造成本、美观性优良的部件。

Claims (17)

1.一种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由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系数的最小值为1mm-1以上的玻璃构成,外装于电子设备。
2.一种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由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度的最小值为0.7以上的玻璃板构成,外装于电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使用波长380nm~780nm处的吸光系数为1mm-1以上的玻璃,且厚度为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作为所述玻璃中的着色成分含有0.1~7%的选自Co、Mn、Fe、Ni、Cu、Cr、V、B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所述玻璃中的着色成分由0.01~6%的Fe2O3、0~6%的Co3O4、0~6%的NiO、0~6%的MnO、0~6%的Cr2O3、0~6%的V2O5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所述玻璃含有55~80%的SiO2、3~16%的Al2O3、0~12%的B2O3、5~16%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0~1%的ZrO2、0.1~7%的着色成分,所述∑RO中,R表示Mg、Ca、Sr、Ba、Zn,所述着色成分为选自Co、Mn、Fe、Ni、Cu、Cr、V、B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所述玻璃含有60~80%的SiO2、3~15%的Al2O3、5~15%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0~1%的ZrO2、1.5~6%的Fe2O3、0.1~1%的Co3O4,所述∑RO中,R表示Mg、Ca、Sr、Ba、Z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氧化物为基准且以摩尔百分比表示时,所述玻璃含有55~80%的SiO2、3~16%的Al2O3、0~12%的B2O3、5~16%的Na2O、0~4%的K2O、0~15%的MgO、0~3%的CaO、0~18%的∑RO、0~1%的ZrO2、0.01~0.2%的Co3O4、0.05~1%的NiO、0.01~3%的Fe2O3,所述∑RO中,R表示Mg、Ca、Sr、Ba、Zn。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含有0.005~2%的颜色校正成分,所述颜色校正成分为选自Ti、Ce、Er、Nd、Se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所述玻璃的波长5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波长450nm的吸光系数/波长600nm的吸光系数均在0.7~1.2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中,所述玻璃的下述式(1)、(2)所示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的变化量ΔT(550/600)、ΔT(450/600)以绝对值计为5%以下,
ΔT(550/600)(%)=[{A(550/600)-B(550/600)}/A(550/600)]×100…(1)
ΔT(450/600)(%)=[{A(450/600)-B(450/600)}/A(450/600)]×100…(2)
所述式(1)中,A(550/600)是由照射400W的高压汞灯的光100小时后的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5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B(550/600)是由光照射前的所述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5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
所述式(2)中,A(450/600)是由照射400W的高压汞灯的光100小时后的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4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B(450/600)是由光照射前的所述玻璃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算出的、波长450nm处的吸光系数与波长600nm处的吸光系数的相对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由结晶化玻璃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由化学强化玻璃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而自表面起沿深度方向具有6~70μm的压缩应力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而具有表面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为30μm以上、表面压缩应力为550MPa以上的压缩应力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便携式电子设备。
17.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外装有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玻璃框体。
CN201280001611.7A 2011-03-17 2012-03-15 着色玻璃框体 Active CN102960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4039 2011-03-17
JP2011-084039 2011-03-17
JP2011-064618 2011-03-23
JP2011064618 2011-03-23
PCT/JP2012/056647 WO2012124758A1 (ja) 2011-03-17 2012-03-15 着色ガラス筐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0081A true CN102960081A (zh) 2013-03-06
CN102960081B CN102960081B (zh) 2014-07-23

Family

ID=46830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611.7A Active CN102960081B (zh) 2011-03-17 2012-03-15 着色玻璃框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28434A1 (zh)
JP (1) JP5110236B2 (zh)
KR (1) KR20140023275A (zh)
CN (1) CN102960081B (zh)
TW (1) TW201242923A (zh)
WO (1) WO2012124758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5529A (zh) * 2012-01-06 2012-06-27 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 含铒、钕元素的磷锗酸盐玻璃组合物及用途
CN105143129A (zh) * 2013-04-25 2015-12-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化学强化玻璃、外部装饰部件和电子设备
CN105143130A (zh) * 2013-04-25 2015-12-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有涂膜的玻璃、带有涂膜的化学强化玻璃、外部装饰部件和电子设备
CN105873873A (zh) * 2013-11-19 2016-08-17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多重变色玻璃
CN107074639A (zh) * 2014-10-17 2017-08-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盖构件
CN107750242A (zh) * 2015-06-18 2018-03-02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具有高红外线辐射透射率的玻璃片
CN108025964A (zh) * 2015-12-04 2018-05-11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强化玻璃
CN109502969A (zh) * 2018-12-20 2019-03-22 广东健诚高科玻璃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透光率颜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0720A (zh) * 2019-01-14 2019-04-19 宁波行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玻璃背盖基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12321162A (zh) * 2020-11-13 2021-02-05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蓝紫光低透过率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玻璃制品
CN114466550A (zh) * 2022-03-15 2022-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US11655181B1 (en) 2021-06-18 2023-05-23 Corning Incorporated Colored glass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durabilit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36909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John Christopher Mauro Colored alkali aluminosilicate glass articles
JP5234213B1 (ja) * 2012-09-14 2013-07-1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化学強化用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化学強化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4042175A1 (ja) * 2012-09-14 2016-08-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化学強化用ガラスおよび化学強化ガラス
WO2014042200A1 (ja) * 2012-09-14 2014-03-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および化学強化ガラス
US9296641B2 (en) 2012-11-01 2016-03-29 Owens-Brockway Glass Container Inc. Inspectable black glass containers
EP2956419A2 (en) * 2013-01-31 2015-12-23 Corning Incorporated Transition metal-containing, ion exchangeable colored glasses
PL2976305T3 (pl) * 2013-03-20 2017-07-31 Agc Glass Europe Szklany arkusz o dużej przepuszczalności promieniowania podczerwonego
WO2015091106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Agc Glass Europe Glass sheet having high transmis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US9878940B2 (en) 2014-02-21 2018-01-30 Corning Incorporated Low crystallinity glass-ceramics
DE102014118562B4 (de) * 2014-12-12 2016-09-29 Schott Ag Solarisationsstabiler UV-Bandpassfilter
WO2017077943A1 (ja) * 2015-11-05 2017-05-11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積層体およびガラス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20180095559A (ko) 2015-12-17 2018-08-27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빠른 확산을 갖는 이온 교환 가능한 유리
US11198639B2 (en) * 2016-06-13 2021-12-14 Corning Incorporated Multicolored photosensitive glass-based par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11419231B1 (en) 2016-09-22 2022-08-16 Apple Inc. Forming glass cov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1535551B2 (en) 2016-09-23 2022-12-27 Apple Inc. Thermoformed cover glas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565506B2 (en) 2016-09-23 2023-01-31 Apple Inc. Thermoformed cover glas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800141B2 (en) 2016-09-23 2020-10-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glass component with crack hindering internal stress regions
WO2019003565A1 (ja) * 2017-06-26 2019-01-03 株式会社 オハラ 結晶化ガラス基板
JP7034738B2 (ja) 2017-06-26 2022-03-14 株式会社オハラ 結晶化ガラス基板
US11066322B2 (en) * 2017-12-01 2021-07-20 Apple Inc. Selectively heat-treated glass-ceramic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7118530B2 (ja) * 2018-04-13 2022-08-16 株式会社オハラ 強化結晶化ガラス
US11420900B2 (en) 2018-09-26 2022-08-23 Apple Inc. Localized control of bulk material properties
US11680010B2 (en) 2019-07-09 2023-06-20 Apple Inc. Evaluation of transparent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P3769960B1 (de) * 2019-07-23 2022-11-16 Schott Ag Gekrümmtes glasfenster für lidar-anwendungen
US11460892B2 (en) 2020-03-28 2022-10-04 Apple Inc. Glass cover memb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CN113453458B (zh) 2020-03-28 2023-01-31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玻璃覆盖构件
US11666273B2 (en) 2020-05-20 2023-06-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including a glass ceramic region
CN116783152A (zh) 2020-12-23 2023-09-19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透明部件的基于激光的切割
CN112624618B (zh) * 2021-01-12 2022-09-09 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US11634354B2 (en) 2021-06-18 2023-04-25 Corning Incorporated Colored glass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durability
US11560329B1 (en) 2021-10-04 2023-01-24 Corning Incorporated Colored glass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durability
US11802072B2 (en) 2021-06-18 2023-10-31 Corning Incorporated Gold containing silicate glass
US11597674B2 (en) 2021-06-18 2023-03-07 Corning Incorporated Colored glass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durabilit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9987A (ja) * 2003-10-21 2005-05-19 Hitachi Electronics Service Co Ltd 筐体を透明太陽電池製とした携帯電話機
CN1849272A (zh) * 2003-08-13 2006-10-18 格拉沃贝尔公司 低光透射率玻璃
CN101164941A (zh) * 2007-10-12 2008-04-2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灰色玻璃
CN101518168A (zh) * 2006-09-22 2009-08-26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外罩壳体和该外罩壳体的制造方法及所使用的玻璃嵌入成形用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0896A (en) * 1991-07-22 1993-03-02 Schott Glass Technologies, Inc.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glass
US6953759B2 (en) * 2002-08-26 2005-10-11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Glass composition with low visible and IR transmission
US20050128767A1 (en) * 2003-12-10 2005-06-16 Bily Wang Light source structure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JP2009061730A (ja) * 2007-09-07 2009-03-26 Fujitsu Component Ltd 装飾筐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187987B2 (en) * 2008-08-21 2012-05-29 Corning Incorporated Durable glass housings/enclos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00258691A1 (en) * 2009-04-09 2010-10-14 Zdancewicz James J Detachable screen protector assembly for large flat panel display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9272A (zh) * 2003-08-13 2006-10-18 格拉沃贝尔公司 低光透射率玻璃
JP2005129987A (ja) * 2003-10-21 2005-05-19 Hitachi Electronics Service Co Ltd 筐体を透明太陽電池製とした携帯電話機
CN101518168A (zh) * 2006-09-22 2009-08-26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外罩壳体和该外罩壳体的制造方法及所使用的玻璃嵌入成形用模具
CN101164941A (zh) * 2007-10-12 2008-04-2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灰色玻璃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5529A (zh) * 2012-01-06 2012-06-27 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 含铒、钕元素的磷锗酸盐玻璃组合物及用途
US9776908B2 (en) 2013-04-25 2017-10-03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Coating film-attached glass, coating film-attached chemically strengthened glass, exterior memb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143129A (zh) * 2013-04-25 2015-12-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化学强化玻璃、外部装饰部件和电子设备
CN105143130A (zh) * 2013-04-25 2015-12-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有涂膜的玻璃、带有涂膜的化学强化玻璃、外部装饰部件和电子设备
CN105143130B (zh) * 2013-04-25 2017-11-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有涂膜的玻璃、带有涂膜的化学强化玻璃、外部装饰部件和电子设备
US11306246B2 (en) 2013-11-19 2022-04-19 Corning Incorporated Multichroic glasses
CN105873873A (zh) * 2013-11-19 2016-08-17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多重变色玻璃
CN107074639A (zh) * 2014-10-17 2017-08-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盖构件
CN107750242A (zh) * 2015-06-18 2018-03-02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具有高红外线辐射透射率的玻璃片
CN107750242B (zh) * 2015-06-18 2021-07-27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具有高红外线辐射透射率的玻璃片
CN108025964B (zh) * 2015-12-04 2021-06-1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强化玻璃
CN108025964A (zh) * 2015-12-04 2018-05-11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强化玻璃
CN109502969A (zh) * 2018-12-20 2019-03-22 广东健诚高科玻璃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透光率颜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0720A (zh) * 2019-01-14 2019-04-19 宁波行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玻璃背盖基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09650720B (zh) * 2019-01-14 2021-09-03 宁波行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玻璃背盖基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12321162A (zh) * 2020-11-13 2021-02-05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蓝紫光低透过率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玻璃制品
US11655181B1 (en) 2021-06-18 2023-05-23 Corning Incorporated Colored glass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durability
US11667562B2 (en) 2021-06-18 2023-06-06 Corning Incorporated Colored glass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durability
US11834370B2 (en) 2021-06-18 2023-12-05 Corning Incorporated Colored glass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durability
CN114466550A (zh) * 2022-03-15 2022-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4466550B (zh) * 2022-03-15 2023-1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24758A1 (ja) 2012-09-20
KR20140023275A (ko) 2014-02-26
US20130128434A1 (en) 2013-05-23
JPWO2012124758A1 (ja) 2014-07-24
TW201242923A (en) 2012-11-01
CN102960081B (zh) 2014-07-23
JP5110236B2 (ja)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0081B (zh) 着色玻璃框体
US9963378B2 (en) Glass for chemical strengthening and chemical strengthened gla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lass for chemical strengthening
US9284215B2 (en) Glass for chemical strengthening
JP5599474B2 (ja) 結晶化ガラス筐体
US20150166403A1 (en) Glass for chemical strengthening and chemical strengthened gla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lass for chemical strengthening
JP6511810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ガラス及び表示装置付き機器
US9776908B2 (en) Coating film-attached glass, coating film-attached chemically strengthened glass, exterior memb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751036B2 (ja) 強化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該強化ガラスの表面応力測定方法
WO2014042200A1 (ja) ガラスおよび化学強化ガラス
JP2014031305A (ja) 化学強化用ガラス、化学強化ガラス
US20160039709A1 (en) Glass, chemically strengthened glass, exterior memb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4007222A1 (ja) 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化学強化ガラス
WO2014007224A1 (ja) 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化学強化ガラ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